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2024-10-19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精选12篇)

1.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一

2015——2016下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有趣的动物、到苗圃去、能源与矿产、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习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第1周

1、形形色色的动物

2、动物吃什么 3第2周

2、动物吃什么

3、动物怎样运动 3第3周

4、动物的防御

5、动物的繁殖 3第4周

5、动物的繁殖

6、多彩的生命 3第5周 自由研究、单元复习3第6周

7、植物的繁殖

8、茎繁殖 3第7周

8、茎繁殖

9、移栽植物苗 3第8周

10、苗圃里的蒲公英

11、生物繁殖新技术 3第9周

11、生物繁殖新技术、单元复习3第10周 期中复习3第11周

12、水利发电站

13、风力的利用 3第12周

13、风力的利用

14、煤 3第13周

15、石油

16、金属 3第14周

17、矿产

18、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第15周

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20、捉住灰尘 3第16周 20、捉住灰尘

21、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3第17周

22、水域的污染与保护

23、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第18周 期末复习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3课时

2.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二

正是对教材这样的编排特点没有充分认识,所以刚任教科学学科的教师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无处下手,既不知道该怎么教,也不知道教些什么。这就需要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弄清教材体系,体会编者意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逐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由表及里,基于生活开展教学

基于生活开展教学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引入课堂,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有所发现,能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或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达到服务生活、优化生活的目的。

《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一课介绍的是滑轮的应用,学生如果平时在生活中观察过滑轮或使用过滑轮,学起来问题不大,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建议提前让学生观察、体验后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由单一滑轮的运用过渡到滑轮组的应用,从“方向”和“是否省力”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滑轮和使用滑轮组的意义,体会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本节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作业,试着设计一款能使窗帘自动闭合、打开的机械,可以先画出图纸,再动手做一做。

《风力发电》这一课,教师从风车讲起,使学生了解风车的构造、基本原理,会做一个风车,这些是学生认识水力发电的前提。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到风车,但不少学生为了制作一个精美、转速快的风车,会上网查找其制作方法。通过查阅,学生发现,很多风车在制作款式、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跟传统风车相比都有很大的突破。笔者在教学时对学生制作的风车进行两个层次的奖励:一是最佳创意奖;二是最佳转速奖。一方面鼓励学生创新风车样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风车的性能进行优化。学生能够在优化的过程中,对影响风车转速快慢的因素自动习得和生成。

《云的观测》一课,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阅读谚语,深化对云的认识,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云的分类和云量进行判断,懂得欣赏美丽的云,感受观察云的乐趣,从朗朗上口的谚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正式上课时,了解了云的基本知识之后,学生到室外再次进行观察。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大部分学生观察后认为天空中云的形状类似于水中的波浪,应属于波状云,在理论上波状云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所造成的,可以继续分类,课后,学生能根据形状大致进行区分了。

只有经过观察、讨论、思考,才能深化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这种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是难能可贵的,它丰富了教学的过程,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二、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推进教学

手写教案是蓝本,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估计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设计的,备课过程中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也会相应产生。但教师心中还要有一篇能流动的教案,根据水流的方向调整航向,顺势而为,以最合适的角度转弯,达到理想的彼岸。

《降落伞》一课,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学生先回顾生活中对降落伞的认识,可以是真实的接触,也可以是想象的驰骋,接着做一个降落伞,最后对所做的降落伞进行研究,发现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实际教学时,提到降落伞,学生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我做过,从楼上扔下来,半天才落地。”有的说:“我还跟人比过赛呢!”有的说:“过年烟花里面的降落伞,太小,很快就落下来了。”有的说:“我只看见过电视上的降落伞,还没自己做过呢。”学生对降落伞有一定的认识,对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及步骤方面的问题也不太大,笔者鼓励学生选用尽可能多的可行性材料进行制作。又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对比实验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一是伞面的大小;二是伞面的材料;三是离地面的高度;四是伞绳的长短;五是悬挂物的重量。找出这些因素之后,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每人自制两个降落伞,在几人或二十几人不等的小组内研究,目的是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使研究结果由个案到规律,更有说服力。

根据制作要求,在组内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做的降落伞进行改进,推选组内有代表性的降落伞到课堂上展示,让其他研究小组的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有新的发现。在热烈的气氛中,一轮学生粉墨登场,他们分别站在教室的6个不同位置,手里拿着为研究不同因素而制作的两个降落伞站定,随着同学的指令,松开手中的降落伞,让它们自由下落,一组、二组、三组……随着学生的展示,发现不论用报纸、塑料袋、布,还是皱纹纸做成的降落伞,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效果,有力地印证了学生先前小组研究时得出的结论。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此前没有研究过的因素做新一轮实验,学生有了经验,做起来更顺手,研究也变得更有实际意义了。

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堂结构,基于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基于教师深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惟有耐心、用心、细心才是达成的唯一途径。

三、由繁到简,多种形式丰富教学

鄂教版科学教材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章节内容看似简单,实则要讲透彻十分不易。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可发现教材的这种设计形式能给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更利于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可以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教材的授课顺序、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最优的效果。

《车的运动》一课,学生在演示小车运动的过程中,学会从几个方面描述车的运动情况,在观察中发现现象,总结规律,体会观察的乐趣。接下来,让几位学生准备一下,用模拟演示的方法更能体现本课的价值。学生模拟汽车本身,从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开始出发,沿途可以改变行驶方向,最后停下的位置即为终点,其他同学观察后对“模拟汽车”的运动进行描述。这一训练过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会更高,对观察和描述的要求更高。由于有相关的经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给予评价,其他同学可以从描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进行补充或纠正,在轻松的观察、讨论活动中总结出运动物体的三要素。

《可爱的蚕宝宝》一课,学生通过动手养蚕、观察、记录等方法对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蚕的咀嚼式口器太小,学生始终难以观察清楚,需要借助放大的图片来了解。蚕蜕皮的过程,由于时间较长或发生在学生不易观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没有观察过这个过程,通过观察蚕蜕皮的视频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既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观察,又可以加深记忆。

教师能用简单易行、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科学教学,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既表现在对课堂结构的创新上,也表现在对教材处理的创新上,更表现在对知识获取形式的创新上,学生在这种创新模式的培养下能更深入地学习科学。

四、培养习惯,课外探究深化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方面是为了将来工作的需要,简言之,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学;另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不仅仅要求会做几道题目,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的《自由研究》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走出课堂,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一些科学研究。由于自主性比较强,深受学生欢迎。

《地图》一课,学生通过画学校地图,对地图的三要素一方向、图例、比例尺有初步的了解,学会如何判断方向、确定图例和比例尺,能看懂简单的地图,这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一—画自己居住地的地图,时机已经成熟。利用周日休息的时间,带着必要的工具——笔、纸、卷尺、望远镜等,与同学一起在家长的陪同下,对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建筑物进行调查,确定主要的地理事物,测量其大致长度并记录,确定其方位和图例,就可画出居住地周围的地图了。课堂评比主要抓住方向是否正确、图例是否明白、比例是否准确。学生在比、学的过程中,能从别人画的地图中有所发现,还能对自己所画地图进行修改、完善,将知识内化为观图、议图、画图的能力。

画一幅画、办一张手抄报,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画出未来世界、机器人、宇宙飞船的样子,学生会查阅资料,放飞想象,进行创作,将已有世界与未来世界相连,将自己感官获取的信息清楚地表达在纸上,学生获得了欢愉,探究往前推进了一步。

手抄报是集绘画、设计与知识于一体的创作形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关于食物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办一张关于食物的手抄报》就应运而生了。手抄报的容量大大超出课本,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将食物的营养和种类细致划分,对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描述得更清楚,有些同学还做起了初中学生才能做的实验“唾液淀粉酶与米饭”的化学反应,还知道用碘酒来检验。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他们在建构梦想的同时获得了探究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自由研究在生活中能实施,说明学生有能力和条件在课外进行探究,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做好引导、推进,一定能使学生课外探究的习惯延续。

教材为教学带来了方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如何用好教材,挖掘内涵,把它的作用最大化,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并付出不懈的努力。

摘要:教材为教学带来了方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但是,要想用好教材,就要挖掘内涵,把它的作用最大化,需要做到由表及里,基于生活开展教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推进教学;由繁到简,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培养习惯,课外探究深化教学。我们要拿出智慧和勇气,为创造好的科学教学而努力。

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三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4.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名言 篇四

35】阅读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倘能变阅读为“悦”读,必会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36】学习是一门大学问,有时“退步”反而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当我们面对难题不奏效时,不妨考虑考虑“退一步”,思考思考再前进.

37】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该有怎样的要求呢?首先,应使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且知识广博,业务精湛;其次是使受教育者有现代意识与能力,即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及其能力,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8】一个人若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你便是人才.一个人若一味责怪自己笨,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蠢材.

39】多一些磨练,多一些挫折教育,这样,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40】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看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有利于改正缺点,提高素质.

41】能提出新问题,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倘一个人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一个问题也提不出,那么,其掌握的知识就是一堆死知识.

42】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对问题的探究.

43】如果你能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将始终保持不竭和强劲的动力.

44】传统节日是一门德育课.了解节日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才能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使自己“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5】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座右铭.它的实质是一种承诺,是一种责任的表白.不但言简意赅,而且生动有趣.你敢于写出来,说明你的责任感犹存;你乐于写出来.表明你乐于奉献;你勇于展示出来,更体现了你心胸坦荡与清白,并能产生潜移墨化的力量,成为一种信念.

46】要让同学们知道,研究性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真正手段.只有学会研究学习,培养自觉的研究学习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大学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47】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和实践中提出新观点和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树立推陈出新.

48】我们要注意培养和树立十种时代意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1、诚信意识,这是学生道德品质最基本的要求;2、自主学习意识,这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要求;3、创新意识,它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4、竞争意识,这是今后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本领;5、协作意识,这是学习和工作中获取成功的法宝;6、市场经济意识,这是步入社会的必备知识;7、探索意识,这是学习和创新的不竭动力;8、审美意识,这是心理健康和生活乐趣的良药;9、自我防护意识,这是健康成长的安全网;10、信息意识,这是拓展知识面、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49】学习中要善于了解自己的潜能,可通过对自身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虑,确定自己成绩目标,即按自身的智力水平通过努力可望取得什么名次,.只要达到或接近该成绩,就算取得了成功.

50】任何科目的考试都具有两重性,既是德育测试,又是学科知识测试.最好是“两试”俱佳.倘题做不出,仍需诚实应考.如作弊,则在智育上交了白卷,在德育上则交了黑卷.

51】学习中要有自己的“格言”,这样能够产生动力.其实,一句真诚、漂亮的“格言”,比一百次树立信心更易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

52】素质教育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考”为“我要考”.倘能养成好学乐考的习惯,必定有益于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53】讨论是一种学习,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和加深问题的理解.由于思维各异,百花齐放,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争辩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4】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被赞誉为“东方魔块”;汉字书法更像是“灵魂之舞”.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门爱国主义课程和一门高雅艺术来学习.

55】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深思,这样才能拓展思维.即使是一些已有答案的题目,亦不妨再问几个为什么,是否还有更简捷、更本质的解法.

56】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学习是创造式的学习,它要求每个学子要有新方法、新感受、新思考、新作为.具体地说,每个青少年都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立思维的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及强烈的创造欲.那时,学校的学习就不会纯粹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要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57】适当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十分有利于自身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还可锻炼体魄,掌握劳动本领,同时还有助于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以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

58】我们要全面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树立完整的权利义务观,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明白什么东西是“义务”——必须做;什么东西是应该做——尽量做.

59】到图书馆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吧,它将开阔我们的眼界,汲取多方面营养.

60】学习中可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类作业,要求做正确;质疑类作业,要求发散思维,提出疑点;探索类作业,对疑点深入探究,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第一类作业是打基础,第二类作业是对书本知识和自己题解的再次思考,第三类作业是创新思维,是学习的落脚点.

61】当考试考砸了,请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要自暴自弃,而要充满信心地对自己说:“不要紧,继续努力!我已经有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5.鄂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8号一早我就走进教室叫学生认真读课文,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在学生读书时,我扫视了他们的书,原来孩子们都已做了预习。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一、课前活动,铺垫文本:师生交流,自己上学有没有迟到?迟到时父母和老师是怎样对待的?你是如何看待迟到的?之后再简介林海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林海音对这一事念念不忘的原因。

二、课堂对话,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书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父亲给我的印象?

2、品读课文,理解感悟,让学生品读课文后,自主交流读书收获。全文主要抓住以下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打得非常狠?这部份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的从读中引导感悟父亲的“严”。

(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元钱?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画面来感悟父亲对我的“爱。”

三、潜入文本,展开辩论。

以“小海音是否该挨打”让学生再次从文本以及现实生活中找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四、走出文本,进入现实:

1、交流收集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

6.鄂教版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篇六

第一单元悦纳自我 敬畏生命

单元教学内容:《天生我有才》、《平凡的美》、《生命的潜能》、《做最优秀的自己》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能认识自己的缺点,看到他人的优点。

2、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 健康的发展。单元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 天生我有才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

3、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请仔细默读课本第2—3页故事,你觉得谁有用?

学生:观察,交流,并全班汇报。

2、小羊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1)用5-10句话描述白羊和黑羊的特点,写下来,特点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学生先独立完成。

(2)小游戏:把全班的特点卡收集起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师读特点卡,学生猜一猜,看谁猜的准,看谁写得好。

二、智慧屋

1.资料: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虽然很少有人样样突出,但每个人却可以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阅读八种智能,理解含义。再全部共同评论。2.调查了解

三、训练场

1、评选班级之最

2、锦囊小卷

3、我的收获

4、总结交流:你最擅长的绝技是如何形成的?

四、生命小智慧

1、故事:《猎狗与猎鹰的比赛》

(1)看一看书上插图及故事内容,讲一讲;(2)填一填谁获胜;

(3)说一说他们最终谁获胜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活动:找找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五、小结: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特点和长处也不一样。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第二课平凡的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独特的美。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一面,自信很重要。

3、知道每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教学重点:

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一面,自信很重要。教学难点:

知道每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外在美与内在美那个更重要呢?如何让自己在平凡中绽放出美得光彩?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你从课文中找到小凡的美了吗?(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凡美在哪里?(2)说一说身边平凡的美。

(3)对照课本第7页魅力男孩和魅力女孩的十大标准,你觉得我们班有谁符合的?你还需要在哪方面能力?

二、智慧屋

1.请同学讲一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2.外在美比内在美哪个更重要?

3.说一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想法。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谁是你心中的“俊男美女”?开展“俊男美女”大讨论,进行价值澄清训练活动。

2、为自己做个“俊男美女”形象设计。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三课 生命的潜能

教学目标(1)体验、感受生命的存在状态,了解生命历程总是脆弱与坚强同在,欢愉与忧伤并存;

(2)体会生命的独特与珍贵,激发学生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活出生命价值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堂契约、音乐渲染等方式,营造尊重接纳、开放交流的辅导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团体成员互动中感受、体验;

(2)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活动规则要简明,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心体验。教学准备

(1)学生:访谈家长,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准备自己的“独一无二特点卡”;(2)教师:音乐、生鸡蛋(画上小鸡图案)、红色印泥、阅读推荐卡。课前班级调查、特殊个案辅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说一说你知道的身体有缺陷的人物的故事。(2)如果自己的肢体或器官出现问题,你会怎么办?你的肢体和器官除了平时常见功能,还有哪些潜能值得开发?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10—11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怎样一个艾莉森?从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艾莉森的故事。(2)说一说身边类似艾莉森的故事。(3)你想对艾莉森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潜能? 2.开发潜能的方法。

3.说一说你如何对自己的潜能进行开发。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活动:以口作画。(根据课本第12页要求进行比赛)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游戏:你来做,我来猜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四课 做最优秀的自己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用心理暗示法重树学习和生活的自信。教学重点:

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学会用心理暗示法树立自信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教学难点:

明白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勇于创造,不断地审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说一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你能做一件表现出自己最优秀一面的事情吗?怎样才能让自己更优秀?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14—15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怎样一个故事?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最优秀的?(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你认为自己有自信心吗? 2.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3.说一说你如何对自己的自信心进行开发的。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如何做好最优秀的自己?

2、展示自己。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二单元 安全生活 呵护生命 单元教学内容:

《同学纠纷及时解决》、《不良信息危害大》、《网络咨询辨真假》、《远离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防盗我有招》、《遭遇敲诈巧周旋》、《荒郊野外不玩耍》、《黑夜赶路巧护身》、《远离高压线和变压器》、《游乐场也有风险》、《使用燃气防伤害》、《迅速准确报火警》、《爱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宠物也会伤害你》、单元教学目标:

1、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

3、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单元教学时数:14课时 第五课 同学纠纷及时解决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同学之间发生的纠纷,学会及时解决的方法。

2、在生活中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教学重点:

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同学之间发生的纠纷,学会及时解决的方法。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说一说自己遇到过同学之间的纠纷吗?你是怎样处理的?(2)你认为同学纠纷不及时解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正确排解同学纠纷?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19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怎样一个同学之间的纠纷?如果是你,你该怎样解决?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处理的方法及认为可能发生的方向。(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发生纠纷,不要积压在心里,要及时正确排解。2.发生纠纷排解的方法。

3.说一说你自己在以后的同学相处中该如何做到更好。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我有妙招。

2、现场调查。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六课 不良信息危害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了解不健康上网方式对学生的危害。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双面性。发扬网络积极的一面,减少其消极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中学生,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搞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科学合理上网,安全上网。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网络世界的双面性,迷恋网路游戏的危害。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迷恋网络的危害,学会科学合理上网。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你上过网吗?你上网都干什么?

(2)什么是不良网络信息?不良网络信息由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23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小虎和亮亮的做法对吗?

(1)如果是你该怎么做?(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不良网络信息有哪些危害?你了解多少? 2.如何正确对待不良网络信息?

3.说一说你自己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说一说。

2、判断。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七课 网络咨询辨真假 教学目标:

1、网络安全作为学校安全教育之一,通过使迷恋网游的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网络的危害,调节自己的心态,引导到学习中去。

2、针对同学们对电脑游戏的热爱与迷恋,以此正确引导,疏导同学们对游戏的把握度。

3、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中学生,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搞好我们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网络的危害 教学难点:

利用网络资源,搞好我们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畅谈网络中出现的信息,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什么是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虚假信息又什么特点和危害?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27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刘同学是什么原因被骗的?

(1)如果是你该怎么做?(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网络信息的传播需要正确认识,不是盲目认同。2.了解网络虚假信息的特点。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真伪。3.说一说你自己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课堂演练。

2、火眼金睛。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八课 远离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 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上网以学习和获取知识为目的。、不长时间上网,不登陆不仅健康的网站,不沉溺于网络游戏及网上聊天。3、不随便交“网友”,以免损害身心健康或上当受骗。

4、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5、远离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 教学重难点

掌握虚假信息的表现形式,自觉抵制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畅谈网络中出现的信息,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什么是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虚假信息又什么特点和危害?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27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刘同学是什么原因被骗的?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聊聊天,最近我上网找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开心农场。自己种菜,还可以去偷好友种的庄稼,真是太过瘾了。不知道,咱们同学最近上网都干什么了?是不是我已经 out了,你们又开辟了新路,玩起了新的游戏?谁愿意起来跟我们大家交流交流?(学生交流)

2、网络能带给我们这么多快乐,也带给我们许多当便;(学生交流);

3、通过我们同学刚才对网络的夸奖来看,“网络”真;(1)如果是你该怎么做?;(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1.1)8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7月27;2)南昌市一名15岁的初中生因迷恋电脑游戏而离家;可以多举一例子;小组讨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

2、黄------------------2、网络能带给我们这么多快乐,也带给我们许多当便。谁能说说网络都给了我们哪些帮助?让我们夸夸这个百事通——网络。(学生交流)、通过我们同学刚才对网络的夸奖来看,“网络”真是个活雷锋。可是,我们周围有些人特别仇恨网络,特别是有些中小学生因为网络而走入歧途,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资料。(1)如果是你该怎么做?(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1)8 月 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7月 27日,武汉市 41中初一女生袁某,瞒着父母出去约见网友,一直下落不明。8月 10日,武汉市一位叫梅子的女中学生被网友骗到住处奸污。梅子遭强暴后自杀未遂,罪犯被抓获归案。8月 12日,记者暗访汉口台北路、江大路一带几家网吧,发现在里面泡吧的大多是中学生。网吧成了今年暑期一些中学生的主要去处。)南昌市一名 15岁的初中生因迷恋电脑游戏而离家出走,竟然连续 24天不到学校上课,也不回家,整天在游戏室,害得一家人日夜提心吊胆,20多天时间就象熬了 20多年。可以多举一例子。

小组讨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

2、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的定义。

3、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的危害。

3.说一说怎样自觉抵制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给自己拟定计划。

2、宣传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的危害。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九课 防盗我有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些防骗、防盗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遇到坏人对付处理方法,有一定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防骗、防盗防坏人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你见过小偷吗?你觉得这是什么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2)你见过哪些盗窃行为?怎样预防盗窃?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35-36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3、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第三只手”?(1)当你遇到 “第三只手”该怎么做?(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常见盗窃手段有哪些? 2、盗窃的防范及应对办法。

3、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进行防盗?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针对预防盗窃,对照37页内容,你做到了多少?

2、献出我的好办法。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十课 遭遇敲诈巧周旋 教学目标:

1.了解敲诈的一些表现形式。2.学会预防应对敲诈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积极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敲诈的一些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

学会预防应对敲诈的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你遇到过被敲诈吗?你是怎么做的?

(2)怎样的行为是敲诈?面对敲诈,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39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小明的做法对吗? 3、所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敲诈?

(1)当你遇到 敲诈时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2)说一说身边类似的故事。(3)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二、智慧屋

1.、什么是敲诈?有什么特点?、万一遇到敲诈勒索,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3、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对付敲诈勒索?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出谋划策,我是小小“诸葛亮”?

2、游戏:模拟演练。了解容易被敲诈的对象。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四、小结:

第十一课 荒郊野外不玩耍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安全自护常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安全自护常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园

1、师:(1)你一个人出去过吗?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2)在荒郊野外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避免野外玩耍时的危险?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2、请你阅读课本第43页故事,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乐乐和小宇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智慧屋

1.、野外玩耍有哪些危害?在野外该如何辨别方向? 2、万一迷路,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3、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迷路该,如何辨别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全班汇报。

三、训练场

1、我是 “小法官”?

2、乐乐和小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写倡议书。

3、锦囊小卷

4、我的收获

7.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七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 了解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品性的特点。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借助译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借助译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于菊花的资料上传至班级云空间。

2.学生自学古诗、浏览资料并在个人空间中完成课前预习单。

【设计意图】

先学后教, 课前自主学习, 提升“个性化”的预习能力。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利用云空间提供自学资源, 无论是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菊花美图欣赏, 还是有关菊花的民间传说、民俗知识的介绍, 亦或是关于菊花其他古诗的推荐品读, 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自主掌控学习进度。与此同时, 学生在自学后完成课前预习单, 培养了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 教师则通过浏览学生空间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调整个性化备课, 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充分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让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设计意图】

以生为本, 课中小组协作, 增强“语文化”的合作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

关注每一个学生, 调动组内成员互学互助读通课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行个别化指导。通过在组内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 理清课文脉络, 展示每个学生的初学成果。

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 它图文并重, 借由颜色、图像、关键词的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个人特色和多面性。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可以极大提高听课效果。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 进行整体感知, 按照作者思路, 提取纲要, 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以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借助平板, 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思维结果展现出来, 获得成功感, 同时也能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敏锐捕捉优秀的思维导图, 抓住这种生成性资源, 适度放大, 顺学而导。

2.以生为本,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上的差异, 势必导致在学习期间的进度和效度不一致, 为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学习, 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个体需要, 教师根据菊花的四个特点分门别类地放置学习包中的资源, 每个学生打开空间便能看到所有的教学资源, 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查阅不同的资料, 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有启发性、开放性、有梯度的问题, 即课中实践单, 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 保证自学的效果。

在充分自学感悟的基础上, 组内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 认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肯定中转换, 在悬置中定向, 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型, “学习”成为一种从“倾听他者的声音”出发, 展开对话性实践的过程。这种“协同学习”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 思维在交流碰撞中, 可能会产生新的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让低学力的学生发挥“被主动性”, 交流自学结果的同时跟随能力稍强的学生挑战更高程度的学习, 而优等生在教会其他学生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自学成果可以进行梳理、修改、归纳, 可以深化理解, 促进组织力、学习力、表达力的提高。

3.在对话中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菊》每个版块学习内容及方式各不相同, 小组自主选择、合理分工、合作学习, 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教学氛围更加动情、活跃、开放。以小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尊重个性化体验和真实感悟, 鼓励质疑, 变学生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 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 多向交流, 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合作沟通,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断加深对于文言文的理解,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觉解力, 提升团队价值, 提高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

着眼发展, 课后延伸探究, 推进“深入化”的思考能力。

8.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八

一、指导思想

继续将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话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科书内容,共设计了八个话题。这八个主题单元分别是“自然之景”、“读书生活”、“爱国情怀”、“神奇的宇宙”、“童年往事”、“人与动物”、“戏剧电影”、“和平友爱”。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诗词诵读、语文乐园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要求

(一)识字写字教学

1、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培养探究识字能力。

2、努力拓宽识字渠道,真正做到“识用并举”。

3、临摹与讲评相结合,尝试体悟汉字之美。

(二)阅读教学

1、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⑴活用各种读法,强化朗读训练。

⑵利用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① 结合课后的“理解·运用”,引导学生领会表达方法。②

②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③

③依托“语文乐园”,引导学生总结表达规律。④

⑶结合教材特点,继续培养概括能力。⑷充分利用资源,适时开展探究性阅读

2、关于教法和学法

⑴深入钻研教材,选择教学方法。⑵简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⑶变革学习方式,强化阅读体验。①在“品读词句”中感悟。②在“移情体验”中感悟。③在“拓展资源”中感悟。

3、需要主要的几个问题

⑴正确处理课前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关系。

⑵正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⑶正确把握挖掘人文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三)“探究与实践”的教学

1、重视活动前的渗透和组织。

2、重视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

3、重视活动后的总结与评价。

(四)“诗词诵读”教学

1、准确把握所选诗词的写作特点。

2、选准切入点,正确理解诗词意。

3、捕捉动情点,深入体验诗词情。

(五)“语文乐园”教学

主要关注习作教学,注意一下几点:

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高年级习作的性质。

2、广泛渗透,切实加强练笔的指导。

3、张扬个性,积极鼓励自主表达。

4、多发并举,着力提高评改能力。

5、重视交流,尽情分享写作乐趣。

四、教学措施

1、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积累——领悟——运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

2、作业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学性、伸缩性、计划性。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批改,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3、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注意向课文外延伸。

4、教师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态度;其次是爱学习、会学习。

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多写读书笔记,多练笔。

7、开展好小组合作和竞争。

五、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现状分析:本班有学生23人。男生21人,女生20人。多数学生在班内遵守纪律,能够自觉学习,在记忆生字、组词等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为牢固,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部分学生爱读书,有学好的愿望,能够随时记录读书笔记。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学生上课发言不大胆,思维放不开,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作业方面,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另外,个别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完不成作业,本学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阅读和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弱项。在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在继续实行小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时安排: 第一、二周

1、海上日出

2、暴风雨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一)第三、四周

4、背课文

5、钟楼读书

6、意外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二)第五、六周

7、“我终于回来了”

8、丰碑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三)第七、八周

10、盘古开天辟地

11、嫦娥奔月

12、月球之旅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四)第九、十周(第十一周期中考 试)

13、我的老师

14、傻二哥

15、童年的小花狗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五)第十一、十二、十三周

(第十二周“五一”劳动节)

16、游天然动物园

17、隔窗看雀

18、刺猬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六)第十四、十五周

19、皇帝的新装

20、智斗

21、小兵张嘎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七)第十六、十七、十八周

(第十六周端午节,第十七周“六一”儿

22、歌词两首

23、写给异国弟弟的信

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八)童节)

9.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九

1、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第七自然段和体会将军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播放课件:长征过雪山片断。)

老师旁白引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动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2、复习旧知,体会句式。

这时,将军望着自己前进的队伍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学生读文回答)将军最终有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读文回答)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体会反问句的强调语气)

3、引入新课: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我们一起走进那白雪皑皑的云中山去吧。(扳课题:丰碑)

二、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1、配乐范读。

(课件播放钢琴协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老师配乐范读课文3-13自然段。

2、自主选读。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3、(课件出示“军需处长牺牲”图,图中出示“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深情地读这一句。(齐读图里的一句话,进一步渲染气氛。)

4、重点品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绘了这一幅图?

(1)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读懂了“这座晶莹的丰碑?”(课件出示学法:1、找读。)老师作解释:就是让我们找一找、画一画、再读一读。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可以用笔写下批注,记下你的感受,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上记号。

(2)同位合作交流。

过渡:大家自学完了以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对某个词语、句子的体会。这是品读的第二个方法:说读。(课件出示学法:说读。)

(3)全班交流理解。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五点:

一个掌管着整个部队的军需处长,竟然穿着这样单薄破烂的衣服,连件破棉袄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被冻死是很痛苦的,这什么军需处长冻死时却还那么安祥?(镇定、安祥,面向困难,死也毫不畏惧。)

从他的动作描写,想像一下他牺牲时的情景。

面对军需处长,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诵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七自然段的?(课件出示学法:1、找读;2、说读;)对了,这一找,一说,就是老师常说的品读的方法了。以后品读文章就可以用这两个方法了。除了品读,还可以诵读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课件出示:品读:1、找读;2、说读。诵读。

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之情来诵读这一段。(齐读。)

6、品读、诵读学习8-12段。

过渡:当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将军的神态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请大家用先品读、后诵读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自学。

在课件引导下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严竣、抽动、吼道、抖动”让学生汇报品读的结果,请一、二组诵读两次发怒说的话。

(2)引读第十二自然段,品读将军的军礼的特别:这个深情的军礼,不仅是将军对战友的沉痛的哀悼,也是对将军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崇敬。个别再诵读这一段。7

三、升华感情,领会主旨。

1、过渡: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了,但他的崇高形象像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将军和战士们的心中,震憾着他们,也震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你为什么觉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引读第十三段)

2、你对丰碑还有什么认识?(合作交流品读的结果,老师补充: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组成了一动无坚不摧、钢铁长城般的革命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一个一个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碑就是,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3、师生满怀信心齐诵读最后一段。反复让多个学生诵读最后一句。(课件出示这一段话,并变红色最后一句。)

4、总结全文:只要这座丰碑在我们心中立起来,我们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重重困难,难道还不能战胜吗?

板书:

1、品读 2、诵读

找读说读

胜利属于我们 自己丰碑

军需处长崇敬将军

毫不利己 镇定 视死如归 发怒

红军精神 革命精神 行军礼

10.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十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11.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这八个主题单元分别是“童年梦想”、“朗诵”、“亲情”、“江山如画”、“传说故事”、“真诚”、“科技与生活”、“国际交往”。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诗词诵读、语文乐园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有25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8篇。要求学会252个字。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现状分析:本班有学生36人。多数学生在班内遵守纪律,能够自觉学习,在记忆生字、组词等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为牢固,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部分学生爱读书,有学好的愿望,能够随时记录读书笔记。

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学生上课发言不大胆,思维放不开,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作业方面,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另外,个别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完不成作业,本学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阅读和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弱项。在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重点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准确认读252个生字。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6、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积累——领悟——运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作业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学性、伸缩性、计划性。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批改,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3、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注意向课文外延伸。

4、教师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态度;其次是爱学习、会学习。

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多写读书笔记,多练笔。

7、开展好小组合作和竞争。

六、课时安排

第一、二周1、我的写作梦

2、太阳路

3、我的房间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一)第三、四周

4、《长征组歌》两首

5、话说长江(节选)

6、雷锋之歌

7、向五星红旗敬礼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二)第五、六、七周(国庆放假一周)

8、迟到

9、秋天的怀念

10、被袋里装的是什么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三)第八、九周11、黄河源

12、藏北草原

13、索溪峪的“野”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四)第十、十一、十二周(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15、刷子李

16、格列佛游记(节选)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五)第十三、十四周17、用目光倾听

18、雪地贺卡

19、快乐王子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六)第十五、十六周20、奇异的激光

21、太空医院

22、最后一只白鹭鸶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七)第十七、十八周23、心愿

24、健忘的教授

25、友谊的航程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

12.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失重、心驰神往、广袤无垠、嶙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登上月球,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课文的情况。

2.词语的读音和写法指导。

三、自由读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登月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2.指名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3.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

(1)飞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1)宇航员从月球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经历76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上一篇:10年安全总结下一篇:福建省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