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02任务

2024-08-06

政治经济学02任务(共8篇)(共8篇)

1.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一

《审计学》02任务

二、注册会计师张雷负责审计Y公司应收账款项目。发现有S公司欠款3500万元,其经济内容注明为货款,账龄已超过2年。由于S公司是Y公司的投资方(S 公司投资资本为500万美元,折记账本位币人民币4200万元),张雷认为需要加倍关注。

请问:张雷应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答:

1、向S公司发出询证函。

2、查阅S公司与Y公司签章确认的购货合同、经Y公司管理当局批准的发货凭证和经S公司的收货验收证明等。

3、评价Y公司偿付贷款的能力。

分析:

1、“应收账款”项目核算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单位收取的款项,在确认这项3500万元的应收账款时,由于S公司是投资方,首先要确认S公司所欠Y公司的款项是否为正常商业信用。如果Y公司与S公司具有货款来往关系,下一步需要对应收账款项目的存在性和所有权归属性予以确认,设计函证程序或替代性审计程序(查验有无对方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书或对方的收获验收证明、运输部门出具的合法运输凭证或近期的双方对账记录等)确认其存在性;最后,还要通过观察近期还款情况和了解对方近期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确认其可回收性。即使注册会计师确认了S公司和Y公司之间的往来款项属于正常结算在全债务关系,也要注意Y公司是否在财务报表附注中适当披露次关联交易。

2、张雷如果不能取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S公司正常偿付贷款的有效文书,根据职业判断,应考虑Y公司与S公司之间是否已有抽逃资金的默契。审计人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数额的大小,选择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

2.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二

一、用德育氛围浸润思想政治教育

我结合新河县公民道德建设“4+1”工程 (即公民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和学校建设文化走廊 (即打造了“德育墙”, 张贴了《弟子规》《二十四孝图》《三字经》等国学经典, 还利用橱窗、报廊、展板、悬挂宣传标语、名人名言以及校园广播等方式, 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的浓厚德育工作氛围展开教学, 让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美德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启迪学生的美好心智, 客观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用德育阵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我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 工作有力, 效果良好, 没有发生过治安案件, 长期被评为平安校园, 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我根据当地资源, 充分利用董振堂纪念馆、心理咨询室、《新河中学报》等阵地加强德育教育, 使德育管理具有层次性。我还把省级“十一五”课题《中小学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及中央教科所《中小学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与政治教学联系起来, 并形成因果关系, 从而在不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三、用社团活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紧、课余生活单调等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文学社、读书会、广播站等的社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我们还可以开展政治课外兴趣学习小组活动,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郝苗村蔬菜种植基地、新河钻机厂实践车间以及首届红枣文化节等社会资源, 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

四、用生活实际激励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 结合心商 (就是维持心理健康, 调试心理压力, 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 、德商 (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 、志商 (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 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智商 (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但也可以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映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商 (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逆商 (是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 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灵商 (就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财商 (是指理财能力, 特别是投资收益能力) 、健商 (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的反映) 、胆商 (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 体现了一种冒险精神) 等十商现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政治课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具有生活的意义。

五、用管理模式辅助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成功总结出一套以“三入三即”为抓手的德育管理模式, 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三入三即”就是“入楼即静, 入室即学, 入学即专”三项要求的简称, 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三入三即”管理模式的创新点在于融合了德育和智育内涵, 营造了一种勤奋乐学、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塑造了学生健康美好的心灵,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随着“三入三即”的深入开展, 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取得质的飞跃, 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

六、用媒体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学中,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 教师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比如中国的“天宫一号”对接、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观看电影《我的1919》《东京审判》、听邹越大型博爱激情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等, 从点到面, 点面结合, 由具体到抽象, 把枯躁的说教、乏味的数字变成鲜活的影音元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强烈地感受到了政治课的魅力, 增强了参与意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用多元标准评价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知道, 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个多元价值的时代, 所有政治和教育都要为此服务, 所有讨论都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政治学科在不断“授人以鱼”的同时, 更要“授人以渔”。在这个前提下, 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按多元标准来评价。我认为, 获得“校园十星” (全面发展星、成绩优异星、学业进步星、友爱互助星、文明守纪星、环保卫生星、文体特长星、尊师敬长星、管理才干星、勤奋自强星) , 加入兴趣小组, 参加社团活动, 进行社会实践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以便让学生在关注社会、获得体验中, 发挥潜能, 拥有自信, 提升情感与价值观。

3.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三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下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识字教学案例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教师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为什么?(30分)

问题2.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2.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下面的阅读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案例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什么样的思想?(30分)

问题2: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值得赞赏和借鉴的特色?(60分)表达和字数10分。

《苦柚》教学片段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问题1:主要运用了“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教学策略。在这堂课的这个教学片断中运用此策略是合理而有效的,因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用“猜字”游戏可以利用儿童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刺激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初学生字阶段,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迅速熟悉生字,巩固识字效果。问题2:主要特点:第一,自觉地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性。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是宝贵的文化宝库,识字教学的任务不光是教会认字,识字的过程应该成为文化积累的过程。出示两个字的篆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识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二,具有趣味性。“猜字”游戏的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并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猜字的过程需要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归类、联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识字潜能。第三,具有审美性。游戏使情绪变得轻松,篆字优美生动的字形启迪想象,而好奇心的满足、成功的愉悦、教师积极的评价都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表达规范;字数达到600字。

4.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四

一、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的企业文化

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海外上市的大型通信企业。公司成立 与1999年8月,于2007年7月在香港纽约上市,成为当时扬州省最大的外资 企业。十几年来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至今为止已有上百 大大小小的营业厅,极大的方便了中国移动的用户。目前,就扬州省的市场来说,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省内收入最多,客户最广和网络规模最大的电信运营企业,并 且以网络通畅和服务良好著称。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之重要,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当今这个日行千里的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社会机构与文化的转变,使电信行业面临着竞争日益全球化,消费市场需求日益复杂化等诸多挑战,所以要不断的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作为中国移动的一个子公司,总体的企业文化方向和总公司是保持一致的,而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从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远景和企业使命这三大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它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是一种以“责任”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

1.正德厚生

所谓“正德厚生”就是一种以责任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要尊重,关爱以 及厚待社会民生和一切生命体,体现的是一种关爱民生、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表达了个体对自我的最高要求。“正德厚生”是中国移动的责任宣言,展现了中国移动长远的眼光和笃实的志向。

2.臻于至善

“臻于至善”表达了一种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永不停息的精神,昭示者一种进取的心态。举个例子来说吧,日前,2009扬州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名单揭晓,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获得了“2009年扬州省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这就是扬州移动坚持“臻于至善”,不断超越,永不停息进取心态的很好的回报。

总的来说“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是在中国移动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的核心,它体现了中国移动宽阔的胸襟和责任意识以及自强不惜的进取斗志和卓越精神,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这个核心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一个负责任的团队,要求我们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势以及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二)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是核心价值观的反映与载体,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由,它回答的是“我们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现实问题,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就是“创无限通信世界 做信息社会栋梁”。

1.创无限通信世界

“创无限通信世界”体现了中国移动通过追求卓越,争做行业先锋的强烈使命感。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未来的通信一定更便利、更灵活、更经济。中国移动将竭尽全力地推动和实现这种趋势。要实现这种趋势必须具备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无缝连接、随时通达、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保真性、安全性。“创制无限通信世界”开创崭新生活方式,提供丰富生活内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是中国移动孜孜不懈的永恒追求。例如,为了更好地与客户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扬州移动公司积极利用世界电信日这一有利时机在营业厅开展了主题为“便捷服务,满意100”的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在活动现场张贴海报,摆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为客户宣传了“以指代步,一手解决”、缴费方式、信息管家、积分商城以及运城手机报、动感短信等移动新业务。同时营业员主动向用户现场演示各种业务,指导用户使用。以“入网抽手机 中奖百分百”营销活动为契机,营业员在现场大力宣传新入网的各项优惠活动以及3G业务的使用,在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2.做信息社会栋梁

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 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尺度。“做信息社会栋梁”,这是中国移动人自主的选择,作为信息社会的栋梁,中国移动将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通过多样化业务的引导和推广;提供过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带动和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在信息技术方面,扬州移动公司在5.17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结合全省各市TD网络开通了1880356上市,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营销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召开了TD网络开通新闻发布会,并对手机视屏、可视通话、高速无线上网等3G业务进行了现场演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要让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把人们的生活改变得更美好。

中国移动注定要承担起“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历史使命,这是中国移动责无旁贷的历史选择。它就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随时、随地、随意沟通的快乐;让所有人享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们人类的胸怀变得日益广博开阔;让日益庞大的世界更加容易把握;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更美好的家园!

(三)中国移动的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愿景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理念,是企业在实践核心价值观、使命过程中的一 种体现,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与实际的发展蓝图。愿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而改变,当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则需要设定新的愿景,以新的目标来引导企业向新的成功迈进。

1.必然

中国移动的愿景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这是中国移动内生企业品性的自在要求。既然中国移动选择了“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肩负着“创无限通信世界 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就必定要有“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这样一个内在的要求。“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对多年来倾力打造的“移动通信专家”形象的传承和升华,是中国移动在新环境下,适应市场需求、保持价值增长,实现新跨越的着力点。

2.驱动

卓越品质的实现必须依靠所有内外因素的卓越品性。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是中国移动打造卓越品质不可或缺的驱动元素。卓越的运营体系是“卓越”的外在体现,卓越的组织和人是缔造卓越的基石,而这三样将铸造中国移动卓越的企业品质,这种企业品质,正是创造无可挑剔的服务品质和业务品质的源泉。

3.内涵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其核心就在于,以客户需求的洞察、挖掘和满足为 目标,意味着中国移动要在网络质量方面做到持续领先,要以精准的计费系统来实现尊重客户价值的承诺,要不断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价值抽象与提炼,锻造出值得客户永久信赖的经典品牌。

二、中国移动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扬州虽然地方不算小,但是人口在全国来说还是不算多的,大概有500万左右,而在这片地方,有很多家电信运营商在运作,比如移动、联通、电信等。那么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只有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的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尽力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经过对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企业的研究,发现有以下一些问题的存在。

(一)客观方面

1.旧体制下的观念仍然存在

(1)公司管理层做事优柔寡断,迈不开步伐,不懂得开拓市场,有得 过且过的嫌疑,在很多重要决策上犹豫不决,其实就是害怕承担责任,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公司内部发展。

(2)顾客意识差。就扬州现在的通信状况来看,移动确实以信号良好著 称,得到大部分人的肯定,因此趋于一种半垄断的地位。这种优越感使得企业的领导人也好,职工也好变的有些骄傲,有的甚至觉得,尽管我们有些地方做的不好,顾客依旧会使用移动,无形中使得企业停滞不前。

(3)管理双重标准。对于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领导往往不能做到身体力行,但是对下面的员工要求却是高的很,无形中员工对领导就有了很大的意见而又不敢说,长此下去必然造成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

(4)办事效率低。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扬州分公司,各个地方公司总公司甚至国营企业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层层领导逐级批阅,往往一份文件要等个十来天才下的来,谁都不想担责任。

2.严重的官僚作风影响企业的发展

(1)权利驾凌于制度之上。与其埋头苦干,不如阿谀奉承一下领导来的快。(2)铁饭碗的思想存在。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员工比较消极,感觉反正饭碗是死的。难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团队。

3.建设体系不完善

(1)目标不明确。扬州这个市场可是说是狼多肉少,市场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的,而就目前来看扬州移动的目标并不明确,没有一个主心骨。

(2)组织机构不健全。也许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目前在扬州通讯行业可以算是龙头老大了,因此对其他方面就忽略了,尤其是企业文化,公司设有人力资源部,网络经销部,技术部,业务部等等部门,但是却没有设置企业文化部有关方面的部门,对企业文化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3)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制度还不够完善,也许是成立时间不够长吧,经验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收效很差。

(4)反馈不及时。没有形成完善的反馈和激励机制,不梳理典型事件和榜样,没有抓住员工的心理,有些员工做事情本来很漂亮,但是总是得不到肯定也就放弃了,得过且过了。

(二)主观方面

1.员工对企业文化睹之而不行之

(1)员工自身价值观念下降,信念淡化,价值滑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暴露出来。

(2)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领导说怎么就怎么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主人翁的意识,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我只管挣我的死工资,其它事情与我无关。

(3)没有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的意识。感觉你是领导人,我是员工,企业做得好是你赚,企业做的不好是你赔,没有把自己彻底的当成企业的一份子。只会评头论足自己的企业怎样怎样,对待企业文化更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作用。

2.企业的领导者无法做到身体力行

(1)观念陈旧。近年来,面对扬州这个市场,扬州移动在体制,组织机构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变,但是由于老思想的影响,一些领导层的任务官僚作风明显无视企业的规章制度,给员工做了很不好的榜样。(2)领导者素质有待提高。在扬州移动有这样一种现象,员工不是凭个人才干和能力取得更高的地位,而是靠社会关系,靠送礼,靠阿谀奉承晋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流失或者对待工作态度消极。

三、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企业文化的完善

(一)从思想教育入手,培育企业精神

1.切实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管理人员的素质。扬州移动根据自身的状况,一个月会给公司的领导层开一个讲座,关于企业文化等等的,对领导层进行一个思想的升华。

(2)对领导班子进行一个整改。扬州移动经过研究对这个企业办事效率差的问题也做了一系列整改。首先就是责任下放,具体职责具体到各个领导上,各司其职,有问题一步搞定,就是省的层层审批的麻烦。

(3)领导班子发挥出来领导作用。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领导必须是第一身体力行者。扬州分公司针对前面所说的管理双从标准的问题也做了整改。实行了“一套制度两套执行”的基本方式,就是领导层和员工虽然都是同一套制度,但是执行的方式不一样,就拿工作时间来说,员工早上8点到位,领导七点五十分就必须到,实行指纹打卡制度,任何人没的弄虚作假。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思想素质

(1)文化方面。通过这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以及对自身问题的研究,扬州移动根据自身状况颁布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集团扬州分公司企业文化三年发展规划】此规划从企业文化,制度,准则等各个方面对扬州移动未来的三年做了一个可行性规划。举办了文化理念导入意识,启动新文化传播的建设工程。

(2)培训方面。在培训方面,办了各种文化讲座,特别是企业的一把手要联系实际,通过报告会形式向全体员工诠释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是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理念思想上接受,心理上认同。

(3)教育方面。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还积极开展演讲和座谈活动,让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现身说法,以喜闻乐见,自我教育的方式,加快企业文化理念的进程,打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界限,请员工上台,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让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4)礼仪仪式方面。扬州移动利用‘事件营销’效应。借助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中的典型案例,突出企业价值取向,强化整个公司的文化主流。文化传播需要载体,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建立健全了文化网络,具体说来,主要是坚持一个月一次员工大会制度,建立经理信箱和经理接待日;高级主管定期参加各片区周例会,从而形成上下通畅的文化沟通网络。

(二)抓好经营文化建设,对外树立企业形象

1.对客户的承诺

作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中国移动以创造卓越品质的产品与 服务为永恒目标,以客户导向为经营原则,客户来到营业厅有种回家的感觉,让客户心里感到温暖。

2.对投资者的承诺

做最具有价值的创造者。自扬州移动创立这些年来,就坚持以诚信为本,高 度尊重所有投资人的权益,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投资人的委托。中国移动将努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创造和保持优良业绩,确保企业的保值、增值,回报投资者长远利益。

3.对员工的承诺

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眼光,充分关注人的价值与差异,以尊重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最大限度地理解、关爱、信任和提升员工,营造员工合适的发展空间,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其发挥所长,为企业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更大的价值。

4.对社会的承诺

做优秀企业公民。中国移动始终从全局着想,以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 的发展为企业行为的依据和目标。中古移动承诺始终争做品格健全、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公民,在承担好基本商业责任、确保通信畅通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环保、教育等公益事业,以永不停息的事业追求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服务和谐社会。

(三)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1.提高企业文化层次,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组织大家一年两次的运动会,增强的团队凝聚力。中国移动各个分公司应加强对工会组宣工作的领导,并从组织、人员、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注。各级工会要与政工部门密切配合,由区公司统一组织一至两次全区性文体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凝聚和调动全区移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树立英雄,培育典型

企业英雄最容易在周围员工中引起共鸣,使大家愿意学习和效仿,从而吸引周围员工,形成合力,与企业的发展同舟共济。对于这一点,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可以说做的很到位,每一都会有一个的表彰大会,会上会评选出这一年来的星级员工并予以丰厚奖励,并且会和员工玩一些答题的游戏,都是关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5.02_10经济学真题 篇五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

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二:简答题

1.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3.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 三:论述题

1.论述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

2.当前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西方经济学部分

1.运用AD-AS曲线,论述不同门派对总需求下降的主张

2.简述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和政策主张(原题给出了曲线,要求分析其特征)3.运用囚徒理论分析公共物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 4.计算

令市场有两个厂商组成,反需求曲线:p=300-Q 其中 Q=q1+q2 1)两个企业结成卡特尔组织,求均衡 q1 q2 p 2)两个企业展开古诺竞争,求均衡 q1 q2 p 3)厂商1先生产,厂商2跟进,求均衡 q1 q2 p

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二、简答题

1、分析资本积累对资本构成的影响。

2、一大段关于新农保的材料。

分析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刺激当前农村需求的意义。

三、论述题

1、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意义。

2、理解对非公有制经济“非禁止即自由”的新思路。

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图形分析

P—价格 AS—总供给 Y—收入

1、AS的意思。

2、图形1与图形2的AS为什么不同?

五、经济体有三个不同的收入阶层A、B、C。其中Y代表收入,C代表消费,1代表第一个时期,2代表第二个时期,且Y(A1)>Y(B 1)>Y(C 1),Y(A 2)>Y(A 1),Y(B 2)=Y(B 1),Y(C 2)< Y(C 1),b=MPC=△C/△Y,且b(A 1)>b(A 2)),b(B 1)=b(B 2),b(C 1)= b(C 2)。经济体由非收入因素决定的消费水平为常数且在这两期保持不变。

1、写出C1、C2的代数式。

2、C2相较于C1有何变化并给出原因。

六、阐述伯兰特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给出经济学含义及其局限性。

七、贸易前国内均衡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联系图形分析自由贸易后对出口国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市场总福利的影响。

八、价格上升会导致人们对该商品消费的减少,这是经济学家也非常肯定的。但工资的上涨是否会使人们增加劳动供给,经济学家也不能肯定。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这两种情况。

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学(二)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0分)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银行资本。

二、简答题

1、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13分)

2、简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12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论述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用总量平衡理论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政策选择。西方经济学部分 简述题

四、假设一个只有家人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不考虑税收和价格因素,假设单位为亿美元。(1)分别计算该经济的IS曲线和LM曲线;(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15分)

五、假设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KαL1-α,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1)分别求出稳态水平的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收入水平y*;(2)据此说明储蓄率的外生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10分)

六、假设经济中的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5(u-0.06)。(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2)为使通货膨胀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10分)

七、运用供求均衡分析法说明销售税在市场双方之间的分配,并分析销售税对社会的经济福利的影响。(10分)

八、什么是帕累托最优?联系图形分析说明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帕累托最优。(15分)

九、联系图形说明卡特尔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卡特尔组织的稳定问题。(15分)

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 辨析

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提高商品价值总量和商品数量 简述

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原因 2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3什么是收入再分配,为什么要进行收入再分配 论述

1从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论述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 2结合反全球化运动现象论述全球化的二重性 西方经济学

1完全竞争厂商成本递增情况下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2外部不经济为什么导致市场失灵,用科斯定理如何解决

3宏观总需求曲线与微观需求曲线的区别,它们向右下方倾斜的区别 4从开放的四部门收入恒等式论述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原因

经济学(二)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5分):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了生产价格。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单分析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派生公式并说明其经济涵义。2 简析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分析当前我国分配制度中怎么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针对目前我国提高对处开放水平,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宏观调控的新特点。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有人认为征收土地税不会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试分析其理论依据(15分)。

五、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U(x,y)=ax+by,a>0,b>0。试推导该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需求曲线(15分)。

六、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10分)?

七、你认为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方面如何发挥积极作用(15分)?

四、写出奥肯定律的表达式及其主要结论,并说明潜在产出的涵义(20分)。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 辨析

1国有经济控制力就是指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先回答的是公有制主体表现两个方面。然后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控制力上。然后才正式回答控制力控制在那。最后说了下调整国企宏观战略布局有进有退问题。)简答

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跟竞争课本上大段大段有讲。先回答的什么垄断什么是竞争。然后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及垄断下竞争类别。之后有介绍了下有效竞争 过度竞争的概念。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2财政政策的两种模式以及作用机制。

(用增加政府支出跟增税说明一下作用机制。)论述

1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垄断利润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我先把超额利润平均利润 垄断利润定义答了一下。然后说的他的区别跟共同点。相互关系我不太清楚,只是说他们都是剩余价值。个别生产着在追求超额利润过程中实现的平均利润,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垄断利润。)2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阐述如何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意义?(这题跟去年考研政治分析题有点相识。先答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参考书上有。后又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特别指出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后回答社会保障建设的意义。课本上也有。)西方经济学部分

1旧车市场关于信息经济学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参考答案 就把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对旧货市场的影响。然后在把 如何给出信号 实现分离均衡问题着重答了一下。)2计算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价格和利润,还有计算按完全竞争下的情况,并比较分析完全竞争和垄断下的效率差别。

(计算可以直接使用MR=MC(我是按照中级微观的范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一阶二阶条件给出的)那题是以前的原题。我把新的均衡点为什么不在下部 为什么不在原均衡点上。从而的出新的均衡点一定在上部。然后又用显示偏好定理说明了 此点为什么比前均衡点优!3一个人消费10元的煤气,现在煤气价格上涨100%,政府给予10元补贴,在此条件下消费者效用变化。

(效用论,是以前财大考过一个原题(经济学一),应该了解,禀赋条件下的收入,替代效用。我是作图,然后用显示性偏好,给出切点范围,这个计算说明题比较简单。高鸿业书跟绿皮书比这复杂的题有的是!)4持久收入-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暂时减税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先介绍一下永恒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一些基本要点。然后用高书上那个数学模型说明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5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解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可以降低失业率。(先把什么是适应性预期跟理性预期回答了一下,然后才分别在两个预期理论下回答在什么样的预期下,政策有效)

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

二、简答题 1.简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及意义。

2.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条件。

三、论述题

1、试述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2、试析我国改革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说明规模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异同。

五、分析说明劳动供给曲线背弯的原因。

六、分析说明为什么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七、解释“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画图说明。

八、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外生的储蓄率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有何影响?给出模型稳定状态的条件,并画图说明。结合图说明新古典模型中稳态的性质和储蓄率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一)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0分)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实现中第二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涵。

2、为什么说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

3、如何理解让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10元。现在煤气的价格上涨了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政府则给与该消费者10元作为价格补贴,画图分析说明该消费者效用上升了还是下降了。(10分)

五、简要回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0分)

六、画图说明为什么消费的正的外部性存在市场失灵。(15分)

七、已知某个市场上有两个同质的厂商,他们生产一种相互完全替代的产品,它们的总成本都为正常数C,共同面临的市场需求为Q=a(a/a)p(其中Q为市场需求量,p为市场价格,a、b均为正常数)。

(1)如果这两个厂商是非合作性的,运用产量反应函数法求出古诺-纳什均衡解。(10分)(2)如果这两个厂商是合作性的,求出串通均衡解。(5分)

八、推导LM曲线,并说明其政策含义。(10分)

经济学(二)试题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5分)资本的一般属性表明资本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

2、简述企业制度演进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2、试以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来分析促进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互动关系。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的效果。(15分)

五、证明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政府财政预算平衡约束下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1。(10分)

六、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不同要素数量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5分)

七、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并利用它解释滞胀。(20分)

八、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5分)

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一)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0分)资本集中是资本集聚的结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

2、简述宏观调控的两个重点。

3、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以商品内在矛盾外在化分析货币的起源。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试论当前完善市场体系过程中如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个人的最优储蓄决策,并说明利率对储蓄的影响。(7分)

五、技术进步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试运用AD—AS模型分析说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7分)

六、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垄断没有实现经济效率?(13分)

七、总需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也是负相关的?(13分)

八、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并说明固定工资、奖金和期权等报酬制度在激励效果上的差异。(20分)

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5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否定了价值规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派生公式的经济涵义。

2、简述我国现阶段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劳动价值论在当前的深化和发展。

2、试分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10分)

五、运用AD—AS模型分析说明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0分)

六、联系图形说明卡特尔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卡特尔组织的内在不稳定性。(15分)

七、为什么价格在短期具有粘性,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利用价格粘性来说明短期供给曲线的?(15分)

八、联系信息不对称中的你想选择理论说明劳动力市场上的你想选择,并分析教育信号在克服这种你想选择中的重要作用。(25分)

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一)

一、辨析题(10分)垄断消除了竞争。

二、简答题(共90分)

1、简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两个基本条件。(10分)

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0分)

3、简述现阶段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10分)

4、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25分)

5、分析和说明竞争性厂商和行业短期供给曲线。(15)

6、分析二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影响。(10分)

7、试说明由于规模不经济而形成的规模报酬递减和收益递减规律的异同。(10分)先解释名称

同:都要经过上升不变到下降的过程

异:涉及的问题不一样。一个涉及的是生产的规模变动,一个涉及的是投入要素的变化。引发的问题不一样。一个是生产规模变化引发的产量递减一个是生产规模不变投入要素变化引起的递减。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分析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基本内容。即从价值理论转向生产价格理论。

2、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标取向。

经济学(二)

一、辨析题

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15分)

二、简答题(共95分)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0分)2.简述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10分)3.什么是支持价格?举例分析支持价格的利弊。(15分)4.短期个别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它与短期市场供给曲线有何关系?(15分)5.在寡头市场上,粘性价格经常存在。用相关模型解释其原因。(15分)见书4P298-299,用价格领导模型来解释见书4P123 6.作出短期菲力普斯曲线,分析其政策含义。(15分)见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合订本)P776 7.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5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分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20分)2.试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20分)

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研究生考试 经济学(一)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为什么说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3、为什么说理顺产权关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

二、论述题(36分)

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怎样揭示社会化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16分)

2、联系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谈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对策选择(20分)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三、简答题(18分)在西方经济学中,总需求是短期中影响国民总产出最重要的因素。请问:

1、总需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减税政策会怎样影响总需求,为什么? 减税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导致价格下降,一方面货币需求减少,利率降低,投资增长;一方面相对收入增长。所以会扩大总需求。

3、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又会怎样影响总需求,为什么?

四、论述题(22分)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如何实现的,为什么说他达到了最优的效率?

经济学(二)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怎样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借贷利息不能相当于全部的平均利润? 3.简要说明企业制度的演进。二。论述题(20分)试论当前扩大内需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部分

三,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点?(10分)四,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10分)五。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说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12分)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七。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供应量调节的主要手段。(8分)

西南财经大学1999年到2010年复试真题

西南财经大学1999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融资领域中,直接融资所占比率越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好。

2、货币数量越多,说明一国的货币化程度越高。

3、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减变化不能真实地反映家庭个人剩余收入的变化。

4、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金融风险增加的过程。

5、银行信用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创造资源。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分析“1:8”经验公式的内容、意义及缺陷

2、试分析银行表外业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3、简述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4、简述“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5、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

三、分析计算(10分)

四、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设置跨省一级分行的目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2、我国政府一再重申人民币不贬值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根据你所学的国际金融理论,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程名称:综合考试 适用专业:金融学(金融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

一、简答(8*5)

1、可转换债券及其特点

2、简述《巴塞尔协议》的贯彻实施对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3、证券流通市场的作用

4、简述贷款五类划分及其意义

5、对比分析股份制银行利润分配与国家银行的差异

二、论述(10分)

1、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2、试论现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管理

西南财大2000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课程名称: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含保险学)

一、判断分析题(32分)

1、商品价格上升可以由非货币因素引起

2、呆账准备金是为了应付支付困难而设立的准备金

3、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高于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

4、备付金制度是为了保证客户提现的准备金制度

二、简答题(40分)

1、如何理解“储蓄可能为储蓄者带来实质性的亏损”

2、简述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简述“存款是第一性的”的内涵的意义

4、比较“实物储蓄与货币储蓄”的异同

三、论述(28)

1、试分析“金融由账房先生向经济调解着”的转变过程

2、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课程名称:综合考试 适用专业:金融学(货币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银行经营与管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6分)

1、可用头寸

2、商业银行集约化

二、计算(4分)若某银行1998年6月1日拆出资金1800万元,拆借期限为2个月,资金在途期限6天,该行尚存上级行利率和在途损失利率约为万分之三,请计算保本拆借利率为多少

三、简答(12分)

1、主银行制度与主办银行制度的内容与区别

2、如何理解“银行经营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四、论述(8分)试论西方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市场学部分

一、简答(10分)

1、简述风险、不规则风险和规则风险及三者的关系

2、中国公司为什么要选择ADR形式在美国间接上市

二、论述(20分)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

西南财大2001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一、判断(40)

1、货币流通手段职能是在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就同类信用而言,短期利率必然低于长期利率

3、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就是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

4、通货膨胀使各个集团的收入调整速度产生差异

5、《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的规定是为了消除各国银行之间的竞争

二、简答(30)

1、信用卡是不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为什么?

2、信用创造的实质何在?为什么?

3、分析单元银行制和分支行制的优劣

三、论述(30)

1、试论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管理与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关系

2、试论对通货紧缩的治理

课程名称:综合考试 适用专业::金融学(金融方向)银行经营管理

一、判断分析(首先判断下面的表述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一样,经营目的是为获取利润

2、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直接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

3、商业银行的收益都来自存贷利差

4、资本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自己投入的本钱。

5、票据贴现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一种方式

二、简答(10分)

1、怎样计算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

2、商业银行贷款经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论述(10分)试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金融市场

一、简答(10分)

1、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有什么区别

2、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点

二、论述(20分)试比较分析证券发行的注册制与核准制

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考试科目:货币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一、判断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8分)

1、被当作交换媒介的商品不一定是货币

2、基础货币量等于原始存款量

3、如果银行用现金贷款,则无法创造派生存款

4、回购协议实质上是资金余缺双方的证券买卖交易

5、证券投资紧急有稳定证券市场的责任

6、同业拆借实质上是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调剂

二、简答(40分)

1、为什么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促进资金流向政府希望发展的部门或产业

2、比较分析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

3、简述我国的货币层次和M2包含的内容

4、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5、简述马克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

三、论述(12分)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

西南财大2003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货币金融学试题(答卷请于6月1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

1、联系实际谈谈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40分)

2、比较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异同(30分)

3、试述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0分)

西南财大2005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货币金融学试题

一、判断分析(16分)

1、流动性陷进就是指银行支付陷入流动性危机

2、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不完全有中央银行决定

二、简答题(50分)

1、新旧《巴塞尔协议》的风险管理理念的差异

2、利率风险结构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3、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

4、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5、证券交易所的特征

三、论述题(34分)

1、试比较三大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劣,并结合实际说明我国自2003年来适用的货币政策

2、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国际金融学笔试试题 都为论述:

1、什么是外汇投机市场?举个远期外汇投机市场的例子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复式记账的原则

3、什么是可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试举例说明

4、储蓄投资,财政预算与经常项目之间有何联系

5、按照国际储备把货币体系分为哪几类

6、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标准及其理论基础

西南财大2006年研究生考试

金融学试题

一、辨析

1、背书、背书者要和出票者一样对票据负完全责任

2、央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证券市场信贷控制

3、政府拥有财政,所以政府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攻击者

4、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就是经济危机

5、银团贷款与贷款参与、二、简答

1、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实值期权,什么是虚值期权,什么是两平期权

三、论述

1、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和存在的问题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利弊分析)

3、目前我国证券基金市场存在的问题

货币金融学考试笔试题目

一、判断

1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危机

2在商业票据当事人中,背书人同出票人一样对票据负完全债务责任 3政府拥有财政作后盾,因此,在金融市场上主要资金供应者

4购买力理论表明,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因素是价值量 5央行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用于调节并影响证券市场的信用活动

二、简答

1公开市场业务如何改变货币供应量 2什么是实值期权,虚值期权和两平期权 3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的区别 4贷款参与和银团贷款的区别

5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人民币升值时我国经济的利弊影响

2何为存款保险制度?试述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3试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2007金融复试----货币金融学考试笔试题目

一、简释题: 怎么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什么是实值期权.虚值期权两平期权?.3 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区别? 比较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区别与联系? 5 试述银行经济资本的含义和作用?

二、简答题: 何谓流动性过剩?试析去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六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原因? 2 对比分析职能分离型与全能型银行模型? 3 证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

试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

2009金融学复试笔试真题回忆 一.判断题15个(15分)1.信用货币的价值稳定基础取决与中央银行的信贷供给.()

6.风险就是不确定性.()7.一定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

15.资产的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二.计算题2个(共10分)1.关于证券市场线方程的计算?给出无风险利率8%,和市场组合的期望利率16%,以及β值1.3,求一个投资的实际收益率?(4分)如果一个投资的收益率是19%,问值不值得投资?(1分)2.根据货币需求的现金交易学说,货币流通速度是5,如果货币供应量从2000万亿元增加到3000万亿元,问名义收入如何变化?(5分)三.简答题4个

1.劣币驱逐良币的解释? 2.简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3.如果将部分存款转为现金,联邦基金利率将如何变化,试用准备金市场的有关知识解释?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联系? 四.材料题2个 1.材料

共四问1.货币政策是什么?

2.什么是货币传导机制?和凯恩斯的货币传导机制的原理? 2.材料

共三问。1.什么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2.3.如何避免虚拟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谈谈你的见解?

五论述题(20分)1.论述现在的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关于非主权国家国际货币储备的观点?

2010年货币金融学复试真题

一、判断题(1*15)

1SHIBOR是我国的官定利率。

2间接融资是指一切通过银行中介服务的融资过程。

3利率市场化就是指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控制,利率完全有市场决定。4负债管理理论

5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具有刚性。

6为了便于加强中央银行与地方经济的联系,中央银行实行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7证券化就是指将流动性低的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打包,结构重组,形成债券出售。8货币政策时滞指的是政府收集数据所耽误的时间

判断题15道每题一分,大部分没记住,但都比较简单,在西财的货币金融学学习指导上有些原题,以上参考woneng8803的回忆,在此表示感谢。

二、计算题(10分)

1、一证券能使你在第一年获得1100元的收益,第二年获得1210元的收益,第三年获得1331元的收益,问证券的现值是多少?

2、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1500亿,公众持有现金500亿,法定准备金率0.1,现金漏损率0.2,定期存款比率0.4,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0.05,超额准备金率为0.18(1)M1,M2各自的货币乘数?(2)狭义货币供给M1和广义货币供给M2各为多少?

3、根据现金交易说,货币流通速度为6,当货币供给由2000亿美元变为3000美时,以名以货币表示的GDP变化?当流通速度减少30%,货币供给增长40%时,此时用名义货币表示的GDP的变动情况?

三、简答题(5×6分)

1、分析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关于利率和货币需求关系观点的异同。

2、简述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3、什么是缺口分析?

4、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性质。

5、什么是市场分割理论?

三、材料分析题(20分)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注:原文题目为该不该分拆大银行)

或许,各界围绕银行规模“太大而不容倒闭”的讨论尚未结束。对银行系统大变革持异议者也许会说,分拆大型金融机构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是不可行的。持上述观点的人当然包括银行和众多政界人士。然而,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金融稳定事务理事Andrew Haldane纵观70年的金融历史,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如果不分拆这些银行,我们就能承受得起吗?

论据一:银行危机的全部成本。银行这时可能会说,政府正在逐步收回救助成本。美国政府预计将从出售花旗集团(Citigroup)的股份中获利。英国政府的救助损失也已从500亿英镑(合750亿美元)降至100亿英镑。但这些数值均不包括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据Haldane估算,2009年全球产值较危机前水平下降约6.5%,相当于4万亿美元。当然,在危机发生前,大型银行可能也为经济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虽然银行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只有部分不可挽回,但其数额仍然非常巨大,银行无力偿还。

论据二:政府向大型银行提供的隐性补贴的规模。通过观察一些评级机构给予银行的个体与支持评级差异,Haldane计算出了补贴数额。个体评级不仅远远低于支持评级,而且自危机发生以来这种差异在不断扩大,因此,政府隐性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这些评级差异与收益率进行对比后,Haldane计算出全球主要银行获得的年均补贴高达600亿美元。而且,据他计算,全球排名前5位的银行占到了总补贴额的90%。

这些都是社会所承担的实际成本。认为能通过提高资本要求(实际上是对银行课税的一种形式)抵消这部分成本的想法就真的现实吗?Haldane对此产生怀疑,并认为,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赋予监管机构关闭大型银行的能力,那么上述想法显然就不现实。除此之外,大银行带来的收益与风险是否成正比,这也是一大问题。一些学术研究机构认为,当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时,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就有减弱、甚至转负的趋势。也许,银行业巨头就是因为规模太大,所以不好管理。

如果Haldane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一个经过了彻底改革洗礼的银行系统不仅会更加强壮,对危机的免疫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还能起到推低服务价格,推动经济更快增长的作用。银行家和政界人士们,你们好好想想吧!

(1)材料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你认为文章恰当的标题是什么?(2)文中“太大而不容倒闭”是指什么?(3)文中“提高资本要求”指什么?(4)你认为我国银行规模是否合适?

五、论述题(25分)

简述目前人民币汇率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6.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六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 课程定位不明确。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目前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既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法, 又包括经济学各领域中计量建模的应用研究, 实际上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又要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初步应用分析。那么, 计量经济学课程到底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实际教学中, 往往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 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来决定授课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定位不明确直接影响授课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赞成是理论课的, 由于在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偏重数学推导和证明, 结果使学生以学习数学课的方式来学习计量经济学, 而忽略了对学生建模思想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赞成是实践课的, 由于过分回避推导和证明的内容, 令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结论, 即使讲解了大量例题和案例, 但学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 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教学中, 计量经济学应定位为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特点但偏重应用的一门课程。理论性要求保证本学科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 不能回避必要的推导证明, 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统计工具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性。实践性则要求, 不被公式和模型所禁锢, 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2. 教学安排不合理。

教学内容不符合培养应用能力的目的。现有的国内教材偏重于理论的严谨性, 编写方式基本上是先介绍理论和理论推导, 再介绍理论应用, 而且重点放在理论部分, 例题不够丰富。国外教材的中译版对理论介绍不多, 偏重实践应用, 有大量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实例。但由于是国外经济背景下的应用分析, 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热点问题相差较远, 所以例题和案例并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此外, 计量经济学教材很少涉及如何设定模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改进模型等方面的内容, 导致学生只会解习题, 而面对实际经济问题却不知如何入手。

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计量经济学综合性较强, 需要有初级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为先修课程, 但是很多高校通常在第5学期或第6学期才讲授计量经济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对数学、统计知识的掌握本来就比较差, 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也很少有机会再进行强化和巩固, 因此到了学习计量经济学时, 大部分统计和数学知识已经遗忘, 授课教师不得不再花费相当的课时给学生重新补习。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知识无法有效对接,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课时设置不合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课时通常约为50学时, 其中还包括实践课课时, 这使得讲授经典计量模型的教学内容更加紧迫, 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也无法深入讲解。总课时偏紧的情况下, 实践课不可能占用太多课时, 所以实践内容基本上也只能用于验证性实验教学, 学生无法有效开展综合性、创新型实验。目前的课时安排很难为学生深入学习和强化应用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

3. 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地位不突出。

当前,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手段已大为改善, 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单位课时的信息含量, 图形、数据、软件操作过程的即时呈现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但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关注度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根本原因还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本质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例题或案例分析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 很少考虑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契合度、能否体现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实验教学安排在时间上滞后于课堂教学, 两个教学过程的脱节不仅起不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还经常出现软件操作“先使用、后讲解”的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 反而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畏难情绪。受到实验课课时的限制, 教师通常指定分析任务并提供数据, 由学生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和分析, 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实际上, 只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才能彻底改变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 使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得以有效开展。

二、多任务驱动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改革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此, 必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从学的角度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模块化分解为: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熟练使用专用软件、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研究问题共四个子任务。在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学生如何高效完成课程任务”这条主线, 从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法三个维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 从而构建并实施任务驱动型的本科教学体系 (如图1所示) 。

1.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 调整理论知识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可结合软件应用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从而淡化理论内容的抽象性。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推导, 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取舍, 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 考虑到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的需要, 教师也应从应用的角度向学生适当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知识。 (2) 构建特色计量经济学案例库。案例是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付诸实践的最好展示。本科生、研究生的优秀学位论文、教师的学术成果、专业期刊的学术论文等等, 都是案例素材的广泛来源。案例应涉及多个经济学专业的研究领域, 并突出区域特色, 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经济问题。特别地, 优秀的案例应包含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编写Eviews软件使用手册。熟练使用Eviews软件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能演示基本操作方法, 实际运用中的许多细节问题无暇顾及。此外, 软件中计量经济学的英文专业词汇也成为学生学习软件的一大障碍。编写的Eviews软件学生使用手册应包括:介绍计量经济软件建模的主要实现步骤、解释输出结果, 以问—答的方式说明学生软件操作中容易出错的问题, 列出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单词表。使用手册成为学习过程随时可查阅的“字典”, 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软件的效率,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 加大实验课比重。较为充足的实验课课时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教学经验表明, 在现有教学课时的基础上, 再按理论与实践3∶1的比例额外配置实验课, 这样既不影响理论知识的授课效果, 又给学生足够的应用型学习时间。 (2) 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可以按2∶1的比例分配验证性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课的学时。验证性实验课采取“1+1” (1节理论课+1节实验课) 的教学模式, 紧密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让学生“即学即用”, 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性实验, 则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工作小组的方式, 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解决方案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总结, 最后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实验报告或课程小论文的形式上交。 (3) 提高实验报告质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针对课本中的案例及课后习题, 目的是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熟悉软件操作方法, 完成验证性实验习题应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完全不必再撰写实验报告。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安排2~3次设计性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提交高质量的实验报告, 教师则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索性、创新性三个方面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并以一定的权重纳入到学生期末的总评成绩中。

3.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 互动式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知识传输模式,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塑造知识与信息的双向传输渠道, 教师应积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及时将具有共性和特性的问题纳入课件或讲稿中, 从而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能经常与学生产生共鸣,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而不是旁观者。还可结合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完成情况, 专门留出1~2节讨论课, 师生角色互换, 以学生为主导, 演示和讲解工作小组的项目设计和完成情况, 教师尽量避免做出简单的、结论性的评判, 主要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讨论结果。 (2) 探究式教学。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导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 从而指导学生完成“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研究问题”两项课程学习子任务。教师以计量经济学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在其专业领域选择拟研究的现实经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 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视野和想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长为集认知、审视、创造、交流于一体的主体, 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究问题, 提升计量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多维度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该门课程的风向标, 考核方式应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所获得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 并引导学生注重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出勤、课题讨论、平时作业、设计性实验 (或课程小论文) 、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并适当加大设计性实验在综合成绩中的权重。鼓励学生以工作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设计性实验, 并给工作小组出成绩。这样既达到了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也可避免抄袭现象, 还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团队精神。闭卷考试的内容除了体现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之外, 也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可适当安排案例分析的内容。

三、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 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教学改革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配合, 因此需要对学生强化要求, 有意识地培养不怕吃苦、乐于钻研的学习态度, 借此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另外, 必须认识到财经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只依赖这一门课程。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快速发展, 财经类各专业的高校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素养, 并且在教授专业课程时有意识地突出计量经济学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为学生自觉地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创建一个积极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15-18.

[2]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18-22.

[3]张益丰, 周卫民.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 :77-80.

[4]姚寿福, 刘泽仁, 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45-48.

7.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七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交接入列后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等工作。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知识支撑】

经济生活――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

政治生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生活――民族精神

生活与哲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辨证否定观

【备考演练】

1.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顺利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交接入列后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等工作。建造航母有利于

①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增强国防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我国在军备竞赛中撑握主动权,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拥有航母是国力强大的标志,航空母舰造价和维护费用巨大,要发展航母,就要 A.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B.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航母style”走红,祖国强大振奋人心。漫画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网友对国家大事的另类关注

④艺术创作来自于灵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自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航母平台先后共十次出海试航。多次海试是基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这表明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联系是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航母编队作战不仅需要海军长时间、大量的投入,也需要全军各军兵种的大力协作,而这背后更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

⑴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发展航母受哪些因素影响。

8.政治经济学02任务 篇八

高建生

2014年11月26日08: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经历30多年改革发展之后,山西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赢得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根本的和首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在全省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

一、从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认识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政治生态是对社会发展中“软环境”、“软实力”的一种表述,是相对自然、环境、经济等生态而言的一种政治状态。在我国,政治生态就是在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政治格局中,各方面政治关系、政治要素和政治活动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状态。对一个地方说来,政治生态是这个地方政治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活状况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段话,讲的是党的建设,同时也揭示了政治生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处于重要历史发展关头的山西说来,必须从关系全省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政治生态事关发展基础,净化政治生态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强省战略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落实的各个环节的实际结果。就某个地区的发展而言,政治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重点。以推进我省富民强省战略的进程来说,在这一战略的设计、实施、落实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一个“为了谁、依靠谁、结果有利于谁”的问题,存在一个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去创造条件的发展需求。良好的政治生态既能为富民强省的战略、决策设计、实施及其结果提供正向条件支持,还可以从“软环境”、“软实力”的意义上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政治生态事关人心向背,净化政治生态影响着干部群众对推进全省发展大计的科学认知和自觉行动。对我省发展而言,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靠得是全省上下的齐心聚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而干部群众对实现这样的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除了需要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本身的科学性而外,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还会从作为政治生态核心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的状况及其评判上,确定自己的认识与行动。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增强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反之,就可能缺乏信心、涣散斗志,失去人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换言之,政治生态建设决定着全部发展的实施进程与具体结果,是关系全省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从以上两方面的认识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政治生态事关地方形象和发展的凝聚力,风清气正,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得到迅速推进,否则,就会导致长期的停滞与落后。

深刻认识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还需要清醒地看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净化政治生态对山西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今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这里的“不少问题”和“形势严峻”,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山西政治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清楚地表明:政治生态的净化与否,已经成为影响山西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富民强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净化政治生态对山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特殊性在于,面对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现实,山西的发展既有着痛定思痛、知不足而奋起的潜力,也需要有刮骨疗毒、浴火重生的勇气,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以期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实践中,形成推进富民强省的强大合力。三是净化政治生态对山西具有长期的影响性。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政治的清明与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环境的污染,不仅可能助长庸俗乃至病态行为文化的滋生与蔓延,还容易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进而诱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由此积聚的社会不满和怨气,动摇执政的基础。只有净化政治生态,让党员干部以积极向上的从政文化和良好作风约束自己,促进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凝心聚力,才能为山西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从这样几方面的认识上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加以理解,就能够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对进一步增强革弊立新、激浊扬清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以积极有为的行动为净化政治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净化政治生态要深入分析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与形成原因 毋庸置疑,净化政治生态是指向性、针对性非常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促进富民强省的实践中,必须深入分析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从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上看,净化政治生态应当正视和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治生态污染和被破坏现象的“泛化”问题。这里所说的“泛化”,就是指在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过程中,诸如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上下串通、吃拿卡要、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腐化堕落等腐败问题,连同被一些人称之为官场“潜规则”、“关系学”、“生态圈”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摆平就是水平”、“做事不如作秀”、“能力不如关系”、“靠组织不如靠帮派”等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庸懒散拖、嫉贤妒能、搬弄是非,内耗互斗、违规用人等失职、渎职、怠职现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为干部群众所义愤。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尽管有着在政治生态污染程度上的差别,但其存在的层次、范围与领域,则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反映出十分突出的“泛化”性特征。我们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斗争中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和典型案例中不难看出,“一挖一窝子,一提一大串”的腐败,发生范围既包括了煤焦、工程、城建、土地、交通、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招生考试、科研经费、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也逐渐显现;腐败案件的层面主体从省、部级以至更高层的领导到普通党员的各层级、各方面都无例外,“老虎”、“苍蝇”、“蚊子”均有出现。而这样的情形,在我省出现的腐败问题中非常突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无论就发生的严重性来说,从案件高发、多发的特征上讲,从案件牵涉面的广泛性而言,还是就对全省政治生态造成破坏性的震裂度来看,政治生态中发生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是仅仅某些个人、个别单位或部门的问题,它所表明的,是政治生态污染在系统意义上“泛化”的态势。二是思想上对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的认识“虚化”问题。政治生态的污染和被破坏现象,不仅是一种可见可识的事实行为,还表现于思想观念领域,并反过来助长了政治生态的恶化。比如,一些领导干部视GDP为纲,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对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置若罔闻、等闲待之,存在着明显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结果是最终由于腐败问题一拖再拖、久拖不决,直接导致了一定区域、范围政治生态的污染;一些领导干部迷恋消极陈旧的“关系学”、“生态圈”,身陷同学、老乡、故交、私友的团团伙伙当中,甚至依靠拉帮结派、人身依附搞“互利共生”,对一些问题突出的腐败涉事人和事,明知违反原则,却包庇隐瞒、沆瀣一气,甚至通风报信、暗中相助,结果在致使腐败现象不断蔓延的同时,自己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些领导干部深谙“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怠政之道,对已经发生、群众反映强烈,并且不予重视就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的腐败问题束之高阁不置可否,结果造成腐败问题上要么不暴露、要么一暴露就是大问题的难堪局面;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借口所谓的“大环境”、“大气候”,消极攀比,把一些利用职权一时获益的人与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参照,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思不想,对已经出现的突出问题不管不顾,结果在日积月累的自我放纵中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对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认识上的这些“虚化”现象,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揭示指出:“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党建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一年开几次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那么上心用劲。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严治党面临两难选择:过宽没有威慑力,会导致越来越多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过严会束缚人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选票”。由此可见,对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认识上的“虚化”现象,本身已构成为政治生态污染的突出表现。

三是实践中对解决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的措施“弱化”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或者思想保守、思路不宽,对新的形势与新的实践发展中党的建设、政治生态领域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缺乏思考、没有警觉,一旦出现问题,想不了办法,拿不出对策,致使问题越积累越多;或者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只说不做、光说不干,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对群众的反映敷衍应付,对实际问题能推则推,致使反腐败工作和政治生态建设的要求流于形式;或者瞻前顾后、不敢担当、懈于负责,习惯于互相扯皮,甚至想方设法设卡子,出难题,以不同的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搞小动作,致使该处理的问题不处理,该采取的措施不采取;或者有措施,无保障,貌似推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办法与措施,事实上这些措施要么不得要领、不合实际难以实行,要么职责不清,在执行中相互推诿,要么有部署布置,无检查监督,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与不处理,以及怎样处理不闻不问,对作为不大和措施不力者没有责任追究。在以上这些情形下,维护政治生态的要求成了某种形式,政治生态建设成了一句口号,久而久之,就不仅会使反腐败斗争和政治生态建设困难重重,而且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蔓延,进一步加大政治生态的恶化趋势。

从导致政治生态污染的成因上看,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的、观念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对导致问题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各种综合性因素共同作用条件下,其中三方面的因素是特别需要认识的:一是政治活动主体价值底线、道德操守的丢失。政治生态是政治活动主体营造的,而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活动,有什么样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政治生态污染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政治活动主体,特别是具有强大示范作用的一些领导干部,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把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个人得失的思谋、个人价值的实现,放诸高于一切的位置,为此不惜突破政治活动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并因此影响更多的人放松道德约束,助长政治雾霾的蔓延;二是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不健全、不完善。政治生态的污染,是公共权力私利化的结果。而防止公共权力变异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包括对权力进行监督与约束在内的民主政治建设,其中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事实证明,大凡公共权力成为少数人恣意妄为的资源与手段,并竭力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没有约束时,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以及以权、钱为轴心形成的关系网、利益圈和共同体就容易形成,其对政治生态产生的破坏力也最大;三是从严治党难于落实,对腐败问题、腐败现象的蔓延遏制不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分析政治生态污染的原因指出,“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保护政治生态的屏障,对任何意义上腐败问题、腐败现象的打击,都会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正能量,并遏止其发展的趋势。而当这样的遏制“没有管到位上”或者“没有严到份上”时,就不仅难于对腐败问题、腐败现象发挥警示与威慑作用,还可能在助长蔓延的同时,为更多的人提供某种消极行为示范,最终导致政治生态污染中“滚雪球”效应的发生。

三、把净化政治生态的要求转变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具体实践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当前,山西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并自觉地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看待、去落实。

1、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培育积极向上的从政文化和干部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他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今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针对性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要求必须从严治党。总书记的这些深刻论断,讲的就是政治生态建设问题,强调的就是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这就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贯彻这些论述的首要要求,就在于解决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建设积极向上的从政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从思想上清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才能促进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一点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说来尤其重要,只有从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本色与特质,在是非观、事业观、政绩观、荣辱观、权力观、得失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心存敬畏、保持定力、行有所止。在这样的基础上,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文风等各个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以作风改善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恢复形象,增强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当前,要着力巩固落实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的成果,并以此为契机,标本兼治,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2、以加强党内民主为抓手,把民主监督和对权力制约的要求落到实处。防止公共权力在任何意义上的私利化,根本的要求是使权力回归到“公共”的本来意义。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处于政治生态建设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党内民主的状况不仅决定着对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监督、制约的程度,对社会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在具体实践中,要以加强党内民主为抓手,推动社会民主建设的发展;在权力制度上要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论什么人,不论哪一级组织,违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都必须受到严肃的批评与处理;在权力保障上,要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力得到充分的保证与行使,特别是在事关民主参与、选举、管理、监督、知情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上,要尽量扩大党员和广大群众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权力制约上,要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自律不能代替他律的理念,在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的过程中,围绕重要环节与重要事项上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通过提高权力运行的社会透明度、权力运用的公众知情度和权力行使评价的公信度,为公共权力的行使提供可以规范、能够矫正和有利于监督的“安全阀”。

3、以严格责任规范、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重点,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净化政治生态,根本的保障是制度与机制。同时,净化政治生态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实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加强具有现实紧迫性的体制机制的建设进程。当前,特别需要在制度完善和制度执行问题上加强四方面的建设。一是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要从制度规定上进一步突出党委在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实对各级党政班子、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更多地承担领导责任,把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去,并由此促进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二是重大责任问责与追究机制。要从制度规范、执行程序、问责主体和监督保障等环节,对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中出现重大问题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尤其是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政策选择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上,杜绝职责不清、执行不力问题的发生。三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通过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同时要严格党内生活,以高标准的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要求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切实消除党内生活中出现的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名存实亡的倾向。四是健全政治生态建设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对政治生态建设主要要素、内在关系和群众满意度的测评,对政治生态状况进行科学把握,并把考核的结果运用于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的工作、业绩和选拔任用等方面,使政治生态建设成为有规可依、有据可查的硬约束。

4、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为重心,在突出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的过程中营造净化政治生态的良好社会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关键在于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力度所取得的成效和所形成的强大震慑力表明,净化政治生态,一方面必须坚持不懈地整饬吏治,继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重点围绕重要事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使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成为政治活动中普遍认可的价值尺度与行为准则,逐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影响政治生态的核心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培育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的从政理念,尤其在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选人用人、褒奖惩戒以及干部考核评价等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上,通过领导干部的良政举止,让更多的人明确基本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取向,营造有利于弘扬正气、抵御歪风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促进政治生态中各要素与系统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写人的初一作文下一篇: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