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2024-11-23

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精选12篇)

1.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篇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England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在农村,人们从早到晚都得干活,劳动者并不是沐浴在阳光下,而是生活在贫困和黑暗之中。

The country was a place where men worked from dawn to dark, and the labourer lived not in the sun, but in poverty and darkness .

2.那些帮助减轻劳动的机械都不知从哪个时代就有了,比如磨坊,在乔叟的时代就已经是古老的了.

What aids there were to lighten labour were immemorial , like the mill, which was already ancient in Chaucer’s time .

3.而工业革命就是从这些机械开始的,修造磨坊的匠人就是开创新时代的工程师。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an with such machines ; the millwrights were the engineers of the coming age .

4.斯坦福郡的詹姆斯・布林德雷,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一七三三年,他十七岁,就招收改良磨坊的车轮,从而开始

了他那自我奋斗的生涯。

James Brindley of Staffordshire started his self-made career in 1733 by working at mill wheels , at the age of

seventeen ,having been born poor in a village .

5.布林德雷所做的改良是很实际的:改良并加强水车的.实际功能。这是为新工业提供的第一部多功能机器。

Brindley’s improvements were practical : to sharpen and step u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ter wheel as a machine . It was

the first multi-purpose machine for the new industries . Brindley worked ,

6.例如,布林德雷努力的改良燧石的碾磨过程,燧石是新兴的陶瓷工业有用的材料。

For example , to improve the grinding of flints , which were used in the rising pottery industry .

7.然而,到了一七五0年,一场更大的运动已经在酝酿之中。

Yet there was a bigger movement in the air by 1750 .

8.水成了工程师们大显身手的对象,想布林德雷这样的人对它都着了迷。

Water had become the engineers’ element , and men like Brindley were possessed by it .

9.水在农村到处涌流漫溢。

Water was gushing and fanning out all over the countryside .

10.它不仅是一种能源,而且带来了一场新的运动。

It was not simply a source of power , it was a new wave of movement .

11.布林德雷是第一文库网运河的先驱者,当时人们把开凿运河叫做navigation.

James Brindley was a pioneer in the art of building canals or ,as it was then called , ‘navigation’.

12.布林德雷在为他的磨坊和矿井建筑工程到处奔走的时候,出于自愿和兴趣,对沿途经过的河道进行了勘察。

Brindley had begun on his own account ,out of interest , to survey the waterways that he travelled as he went about his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mills and mines .

13.于是布里奇瓦特公爵就让他开一条运河,以便把煤从公爵在乌斯利拥有的矿井运往新兴城市曼彻斯特……

The Duke of Bridgewater then got him to build a canal to carry coal from the Duke’ pits at Worsley to the rising town of

Manchester……

14.布林德雷还更加大胆第用运河把曼彻斯特同利物浦联结起来,修凿了总长度为四百英里的遍布全英国的运河网。 Brindley went on to connect Manchester with Liverpool in an even bolder manner ,and in all laid out almost four hundred

miles of canals in a network all over England .

15.在修建英国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 and they characteris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16.首先法中这场革命的都是些实干家。同布林德雷一样,他们都一般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One is that the men who made the revolution were practical men . Like Brindley , they often had little education .

17.事实上,当时那种学校教育也只能窒息人的创造性。

and in fact school education as it then was could only dull an inventive mind

18.按规定文法学校只能讲授古典学科,这些学校的办学宗旨本开就是如此。

The grammar schools legally could only teach the classical subjects for which they had been founded .

19.大学(当时只有两所,一所牛津,一所剑桥)对现代的或科学的学科也不怎么感兴趣;这两所学校还把

不信奉英国国教的人关在门外。

The universities also (there were only two ,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 took little interest in modern or scientific

studies ;and they were closed to those who did not conform to the Church of England .

20.第二个突出的特点是:新发明都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运河是交通的动脉,开运河不是为了走游艇,而是为了通

行驳船。

The other outstanding feature is that the new inventions were for everyday use .The canals were arteries of

communication : They were not made to carry pleasure boats ,but barges .

21.而驳船也不是为了运送奢侈品,而是为了运送瓦罐铁锅、成包的棉布、成箱的缎带,以及那些只花了个把便士便

能买到的各式日用品。

And the barges were not made to carry luxuries ,but pots and pans and bales of cloth ,boxes of ribbon , and all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buy by the pennyworth .

22.这些物品都是在远离伦敦渐渐发展成为城镇的农村制造的。这是一场全国范围的贸易。

These things had been manufactured in villages which were growing into towns now , away from London ;it was a

country-wide trade .

2.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篇二

英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格兰的技术革命, 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 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 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产业模式, 机械化替代了手工业, 也让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工业革命是技术和文明的革新, 在工业革命发展时期, 英国站在了世界巅峰, 也将英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6年1月, 风靡全球的英国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的电影版在中国大陆上映, 《神探夏洛克》改编自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原著小说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维多利时代 (1837-1901年) , 值得一提的是, 电视剧版的《神探夏洛克》是将背景设定在了21世纪的英国, 而电影版的《神探夏洛克》将故事背景重新设定在了维多利时代。这让很多影迷非常兴奋, 表示只有在工业革命时期, 拿着烟斗、带着绅士帽、举着雨伞的福尔摩斯才真正是完美的福尔摩斯, 而无法接受手持黑莓手机的现代版福尔摩斯。

2 英国影视剧中表现工业革命的形式

2.1 回忆工业革命的光辉岁月

工业革命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这个时期既有代表新时代的蒸汽机火车, 也有代表古老传统的贵族庄园, 既有身穿传统礼服的贵族夫人, 也有身着轻便服装的“新女性”, 新与旧的不断撞击让工业革命看起来迷人至极。在英剧《南方与北方》中, 讲述了从小在英国南部长大的玛格丽特, 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 玛格丽特长大的地方是一个温暖舒适的南方田园, 而这个北方小镇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中, 到处是脏乱不堪的街道和迫于生计的穷苦工人, 以及环境极其恶劣的纺织工厂。在这里玛格丽特遇见了年轻的纺织工厂厂主约翰·桑顿, 但是约翰·桑顿对待工人的苛刻方式让玛格丽特极其反感。来自南方的玛格丽特代表英国传统的保守势力, 而北方的实业家约翰桑顿则代表着英国工业革命新势力, 两人在互相争吵中渐渐了解对方, 最终结为连理, 代表着拥有不同观念的英国人抛弃不同的观点而携手共同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

在另一部英剧《傲慢与偏见》中, 我们更加能体会到工业革命那种迷人的魅力, 剧中主人公达西给人的感觉就是富家纨绔子弟且目中无人,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 达西身上优秀的品质慢慢展现出来了, 最终得到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认可。工业革命就像是达西一样, 起初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不堪的工厂以及飞扬跋扈的工厂主, 但随着深入地了解, 就会发现工业革命给英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让我们解放了双手, 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对英国人来说, 工业革命始终是他们心中永远值得骄傲的时代。

2.2 工业革命下的黑暗社会题材

当然, 也有一些影视剧着重表现了工业革命时期一些黑暗的角落, 如在英剧《浴血黑帮》中, 讲述了在英国工业革命晚期, 一群处于英国社会底层的退伍军人、革命以及亡命之徒的故事, 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以身试法, 做了一些肮脏的非法勾当。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处在社会大转型中,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纷繁复杂的不安因素, 社会动荡为黑帮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2.3 套用工业革命背景的奇幻剧

相对于以上几种比较写实的影视剧, 还有一些影视剧只是将故事套用到工业革命时期上, 其剧情是与现实是毫不相干的。与英国不同的是, 美国人喜欢科幻题材的影视剧, 对未来永远充满求知的渴望;英国则完全相反, 他们在影视剧中更愿意去回溯工业革命时期。

3 结语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座非常丰富的题材宝库, 英国的剧作家们以这段风云激荡、奇人异事辈出的时代为背景, 创作出大量裹挟着真实与虚构的影视剧。这些电视剧风格迥异, 涵盖了各种与众不同的题材, 有的注重还原历史真相, 有的关注家族命运等。英国的影视剧从各种角度诉说着工业革命的各种传奇人物和故事情节, 以令人着迷的剧情满足了观众对工业革命的探究和好奇心。工业革命代表着英国人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 时空穿梭, 几百年间, 工业革命对于英国人依然是充满谜一样的诱惑, 而工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依然会源源不断的推出来,

摘要:在英国, 只要是涉及到工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 都会吸引大批影迷。英国人有着浓厚的工业革命情结, 如今在英国街道上, 还有大量随处可见的维多利亚时代留下来的古建筑。通过影视剧中的棉纺织厂、蒸汽机、老爷车等这些具有鲜明工业革命时代特征的符号, 我们可以很好地去了解英国人的工业革命情结。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影视剧,工业革命情结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道德的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5.

3.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前后 篇三

关键词:工业革命;家庭;工厂;角色转变

工业革命发生前夕,女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被称为是“家庭天使”。“家庭”限定了女性活动的场所,“天使”又赋予了女性角色的道德标准,帮衬和协助男性大家长,教诲和照料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男尊女卑的家庭思想根深蒂固,女性的人生价值需要倚仗家庭来体现,自身不具备被外界关注的权利,正如当时的男女家庭分工:“男人耕地,女人守锅台。男人佩刀剑,女人掌针线。男人有头脑,女人有心地。男人发号令,女人愿听命。”[1]当时的英国是农业主导的国家,男耕女织成为了主要的生活方式,男子在外耕地,女子在家纺纱织布,照料菜园。工业革命发生前期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能力,只是将其工作场所和交往人群做出了明确的界限。此外,女性生养和教育下一代更是她们生活的重心,当时处于英国社会下层阶级的妇女们一生大约要经历10次生产过程,其中的危险和艰辛不言而喻。不过,这段时期家庭作坊繁荣兴旺,女性的生产劳动是以家庭为单位,勤劳而又忙碌地进行着多种劳动。而这样的女性角色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们的婚恋观。女性配偶的选择即对家庭身份地位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当时的社会认为:“一个女儿最高尚的行为,就是缔结一门能使自己家庭财产进一步增加的美满婚姻,至于新郎的年龄、道德品质及知识才能则与这门亲事毫无关系。”[2]

1860年哈格里夫斯发明出了手摇的珍妮纺织机,这也成为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业革命发展之初,具有现代意义的工厂并没有广泛地建立起来,这个时期的生产仍是以家庭为单位,但是又和工业革命前期的家庭式生产大相径庭,此时家庭生产棉纺织品不再是本着补贴家用的目的而是已然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基础,商人的角色越加清晰,生产中常见的情景是商人买进原材料,外包给家庭作坊,雇佣的工人则分散在各自家庭中生产,妇女作为室内工作的主要劳动力,义不容辞的进行工作。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被应用在家庭手工业中,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工厂的建立。家庭生产属于小本经营,经不起市场压价和调整,极易导致破产,于是工厂式的机器集体运作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家庭成员在家庭作坊和工厂之间力量悬殊的竞争中被迫转为雇佣工人。当然这段时期并没有出现如雨后春笋般的手工业工厂,选址相对受限,远离市区,又因为女性工人较服从管理,女工受到越来越多的厂主青睐。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欣欣向荣,18世纪英国海外殖民迅速扩张,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大工厂生产逐步推向普遍运作,就业机会的急剧增加,社会分工不断明确,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再次将英国的纺织业推向新的高度,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在1830 年时,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和工厂几乎绝对是指英国的棉纺织业。”[3]这一发明应用也使得工厂的选址更加灵活,工厂开始向人口密集区域迁移,大量女工进入工厂从事劳动,这时女工獲得了较多的就业机会,“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因此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4]工业革命中期,大型棉纺织厂的出现使得处于社会下层的女性挣脱了家庭的枷锁,成为主要劳动力。但实际情况是女性的生活处境十分艰辛,一方面家庭事务和工厂劳动的压力双管齐下,另一方面,女性工人在工厂中并无被尊重的人权,就基本工作环境而言,常年生活在高温湿热的工厂内,资本家的严格巡视,使得原本廉价不堪、同工不同酬的劳动力又面临新的挑战,其次女性、男性、孩童虽然在同一个工厂内劳动,但是资本家们忽视其不同的生理特点,“只有一个两性共用的厕所,男女老少一律用那个厕所,厕所就在人人能看得到的地方,男女合用。这样做有着损害羞耻心、败坏道德的倾向。”[5]在盖斯凯尔夫人著的《南方与北方》中写道“姑娘们以她们那种粗野而不是不友好的放肆态度,常常会评价她的衣服,甚至来摸摸她的围巾或是衣裳,以确定一下实际的质地。”直率却又彰显出粗鲁的工厂女工已然和脑海中的“家庭天使”的形象背道相驰了。不仅是在纺织业部门,在煤炭等行业女性的身影也频频出现,腐蚀性的物品没有管制,流行性传染病没有平静过,这一切也使得劳工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到了工业革命的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又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展,女性劳动者面对不公平的处境开始建立妇女组织,积极响应各项妇女运动,不甘心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妇女们从家庭迈进社会,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对英国的工业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阿萨·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陈叔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98.

[2]马璎.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62.

[3]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4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23:433.

4.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篇四

考向四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8年河南南阳高三检测)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 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 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该知识点是高考常考点,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备考时应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认识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依靠工场手工业时期熟练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不同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应从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生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2.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1)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社会稳定。

(2)对外殖民扩张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3)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国内外)。(4)各行业的技术革新热潮。3.进程

首先开始于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和汽船)→向欧美大陆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4.影响

(1)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时代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地理结构和分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到19世纪中期);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变革,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3)外交上,改变了世界形势,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时代。

对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这场“革命” A.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下图名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骑自行车的妇女》,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

A.工业革命增强妇女经济和社会的独立 B.宪章运动促进了男女平等观念的产生 C.女王执政提高英国上层妇女社会地位 D.议会改革有利于中下层妇女参政议政

答案

5.英国饮食文化 篇五

Today people in the UK eat a more varied diet than ever before.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diets of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 many immigrant communities have introduced their cuisines to the previously unadventurous Britons: Chinese, Greek, Indian, Italian, Thai, American fast foods such as pizza, hamburgers and fried chicken have to some extent displaced the traditional fast food of fish and chips.

Because of the climate and the Germanic origins of many of its early people, the UK has been a traditionally beer drinking rather than a wine drinking country. Nevertheless, in recent years, vineyards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have proved successful. In the west of England the traditional drink is cider, rather than beer. Over Britain as a whole,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drink is tea.

6.英国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 篇六

英国革命

(一)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过程1、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革命开始2、1649年,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英国成立共和国(革命取得了重大进展)。3、1660年,封建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革命遭受挫折)

4、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发动宫廷政变),在事实上形成了君主立宪5、1689年,议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权利法案》,对王权作了种种限制,从法律程序上正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革命到此彻底结束)

(三)意义

1、英国革命胜利后,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君主立宪政府颁布了诸如保护圈地、鼓励海外贸易和对外殖民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身意义)。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国际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

(一)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的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二)过程

1、开始:1775年,莱克星顿的战斗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大陆会议成为领导独立战争的最高权力机构)

2、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英国还没有承认美国独立)

《独立宣言》充满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社会契约等启蒙精神(从教材中节选《独立宣言》中的片段可以看出),它否定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统治的合理性,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精神武器,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从对《独立宣言》的分析来看,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启蒙运动宣传进步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美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政治构想(后文美国1787年《合众国宪法》,使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就证明了这一点)。

3、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4、英军投降:1781年,约克镇战役。

5、美国最终独立: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划定了美国的国界。

(三)意义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 篇七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改变学生单一的历史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图像欣赏、识图找图、人物角色、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阐述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例如处理这节课的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充分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利用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利用教材中的介绍、学生收集的文字资料等增加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交流机会,并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心;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在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目标定位明确,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历史,学习学生身边的历史,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在学习中渗透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价值观、人生观。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交际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教学目标达到了,尤其是里面的一些具体环节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的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我还是感觉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在讲课过程中总感觉自己对学生的感染力不够,觉得非常遗憾,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打了折扣。通过这一点我也深深感到一个文科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感染他们,这也使我今后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俗话说“教然后知困”。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我想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看学生是否融入课堂,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思考。如何把学生引入课堂呢?我看这还得要求我们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相互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感情,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教案 篇八

本节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第一节,上承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下启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整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而确立。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基本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1、知识与能力

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政治、思想状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一些重大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等。

⑵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线索的概括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对本课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及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研究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试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自助式“学案”教学法:

1、课前印制“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自助式预习。

2、课堂进行师生互动教学:(1)让学生根据“学案”的知识线索提示,对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交流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方法,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2)指导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练习题进行能力训练,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能力进行测评。

3、布置学生依照“学案”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以此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1、重点分析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要求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概括,从而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可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一般条件和基本规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及其对发展资本主义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长达近半个世纪,中间经历了曲折和反复,最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君主立宪的形式掌握了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且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具有世界意义,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难点分析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学生对宗教缺少切身的体验,有关的知识也较少,因此在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易形成深刻的理解。

2、如何正确认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革命与旧的王朝复辟之间曲折复杂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和反复,其原因包括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过程中与下层人民群众的关系等,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矛盾、思想文化诸方面深入分析。

说方法

一、教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本课采用自助式“学案”教学法。

“学案”教学法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法指导

“学案”的 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及其目的编印自助式“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说教学程序

Ⅰ、编制“学案”,指导学生自助式预习

(见教案附表)

Ⅱ、课堂师生教学互动

(Ⅰ)复习导入

提问:16世纪前后,在欧洲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学生回答:意大利和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等)。导入新课。(Ⅱ)师生交流:学习掌握本课知识、线索

(教学方法:先用提问方式,让学生概述本课相关历史线索,再让其他学生讨论补充,最后由老师点评。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独到之处给予关注和肯定,并及时在“学案”上记录,鼓励同学相互探讨,取长补短,疑难之处再由老师分析。)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A城市:海外贸易→手工工场(制呢等)

B农村: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牧场、农场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银行家、大商人、工场主→资产阶级;农牧场主→新贵族

3、都铎王朝的改革:A削弱旧贵族,加强专制:“英国国教会”(听命于英王)

B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

4、斯图亚特王朝:A封建专制: 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君权神授”,触犯资产阶级

B宗教专制: 迫害非国教徒,“清教徒”(资产阶级)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A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形成反对派,征税权力斗争

B导火线:苏格兰人起义:1638年,反宗教迫害

2、过程:A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否决征税法案,提出限制王权(革命开端)

B内战:1642年,国王发动;议会军,克伦威尔,纳西比等战役;1649年处死国王

C克伦威尔的统治:对内:武力统治,发展工商,清教法规,“护国主”军事独裁。

对外:征服爱尔兰、苏格兰,维护海外贸易(航海条例)

D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巩固统治秩序

两个政党形成:辉格党(资产阶级、新贵族);托利党(贵族地主、国教上层)

E光荣革命:1688年,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威廉入主英国,(标志革命完成)

3、《权利法案》:1689年,限制王权;“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

4、意义:A国内: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世界:反映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影响欧洲以至世界,标志新历史时期到来(Ⅲ)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教学方法:分小组讨论,让一位同学上来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老师点评。对学生的新见解要给予关注,并及时在“学案”上记录,师生展开探讨,教学相互促进。)

1、都铎王朝改革的性质:封建君主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政变共同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巩固统治秩序

3、为什么以光荣政变作为革命完成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基本稳定下来

4、评克伦威尔:(进步性+局限性)(史实+结论),评价要结合历史背景,史论结合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特点?(从领导阶级、斗争形式、过程、结果、意义等方面分析)

▲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交流,一些问题课堂上无法解决的,可以留到课后或下一节课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些较有创见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在“学案”上,以利于“学案”教学的不断优化)(Ⅳ)通过练习对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测评

每一小组选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解答“学案”上的能力训练题,再由老师、学生共同分析、点评。对一些较为主观和抽象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老师一定要分析透彻,不能简单带过。点评后可适当评分,但如果总体答得不理想,就不要评分,以保护学生的自尊。

(由于时间及其它条件限制,非选择题放在“思考探究”,进行课堂提问、讨论,不进行测评)

参考答案:1.D2.A3.D4.B5.C6.C7.C8.B9.C10.D11.C(Ⅴ)本课小结及布置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线索的学习掌握情况、思考探究及能力训练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指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9.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篇九

1.能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意义。

2.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掌握,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3.通过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具有进步性。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多媒体播放英国女王出访的图片

教师问:你知道英国女王为什么没有实权吗?这种体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活动2【活动】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61页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找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开始标志、重要战役、成果

3.掌握《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时间、机构、内容、意义。

4.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成果分析其意义。

(二)合作探究

①如何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②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③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回顾中英关系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A 封建贵族 B 地主阶级

C 农民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下列有关克伦威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行君主专制 B 指挥马斯顿战役

C 是英国新贵族的代表 D 担任过护国主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

A 1640年,1689年 B 1642年,1689年

10.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篇十

第一课 克伦威尔

课标要求: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学习目标:

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事迹,评价其功过是非。教学重点: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学习导航:

16世纪以来,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封建君主制已成为社会前进的桎梏。而创造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制度、新秩序是一个充满了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17世纪的英国在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这样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的领袖人物。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最终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来分析他一生的功过是非。

一、英国状况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1640新议会的召开到1688光荣革命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壮大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 新议会的召开 内战爆发时间:1642年

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②内战时期(1642—1648)③共和国时期(1649—1660)(高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⑤光荣革命(1688)(结束)2.英国含义的变化

革命时:英格兰(英吉利王国);克伦威尔时期: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今天: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3.英国议会

13C(封建时代)出现议会,14C议会分为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这一时期议会是地方势力与王权斗争的工具,16C,新兴资产阶级进入下院,议会成为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斗争的工具。

二、克伦威尔生平

1599年4月25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它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7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喜爱几何、算术、修辞、逻辑等学科,尤其喜欢历史。1619年,克伦威尔进入伦敦法学院继续求学。

1628年,当选议员,开始政治生涯,进行议会斗争,并逐步领导革命 1653年.成为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 1658年,因病去世

三、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1.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

①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

②克伦威尔参与议会斗争:1628年当选为议员,进入议会,1640年,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查理一世拒绝《大抗议书》,内战一触即发。

《大抗议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阐述其革命纲领的宣言书。共有204条条款,主要内容是要求自由发展工商业,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废除一切封建特权等。

2.内战时期(1642—1648)①1642年,内战爆发,先后组建骑兵中队和“东部联盟” ②1645年,在议会授权下组建新模范军 ③1644年,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为克伦威尔军队赢得铁骑军的称号。④1644年,通过《自抑法》,将长老派排除出军队领导层

⑤1645年,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成为英国内战的转折点 ⑥1646年,率军攻克牛津,第一次内战结束 ⑦1648年,占领爱丁堡,第二次内战结束 ⑧1649年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⑨1649年5月,成立英吉利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政权

内战初期议会军队为什么接连失利?掌握议会的长老派妥协退让,希望通过谈判达到目的 新模范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来源于清教徒(农民);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作战勇敢,克伦威尔的指挥有方 内战结束后,议会存在哪些政治派别?各自代表哪一阶层利益。

长老派:大资产阶级、大贵族利益,保守 独立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平等派:下层平民,激进 处理国王,遇到哪些阻力?克伦威尔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

王党顽抗,上院否决,欧洲各国阻挠,独立派分化;克伦威尔宣布下院为最高权利机关,组建法庭,审判国王,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3.大权独揽的护国主——共和国时期(1649—1660)(高峰)①巩固革命成果

对内措施: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发展;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打击天主教势力 对外措施:征服爱尔兰、苏格兰;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通过战争迫使荷兰承认该条列,打击荷兰海上贸易;迫使葡萄牙、丹麦 等缔结商约,扩大英国的外贸和航海利益,保护英国海外贸易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②建立独裁统治:1653年,颁行《统治文件》,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是不是偶然的,如何看待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

不是偶然的:共和国建立时期,资产阶级还比较弱小,同时面临内忧外患(人民起义不断,王党的叛乱,外国的干涉),严重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极权统治,维护统治秩序,巩固了革命果实。独裁建立的根源是不成熟的资阶维护统治的需要。独裁统治的建立恰恰证明共和国并不适应当时需要

评价:①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时期,采取了有利于资义发展的政、经、外等方面的措施,代表了资阶的利益,推动了本国资义的发展。②军事独裁统治有违资产阶级革命的自由、民主等原则。4.克伦威尔的结局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其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四、克伦威尔的功过

1.功:反封建和发展资义方面,贡献巨大

①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统治期间,在政、经、军、文、外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过:

①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起社会动荡; ②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11.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篇十一

备课教师:蔡令荣

授课教师: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条件:

①前提:统治的确立;

②劳动力、、技术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必要性。

(2)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首先发生在。

(3)进程:

①织工凯伊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阿克莱特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的功效。

②纺织业机械化后,业和业也开始了革新。③年,改进的蒸汽机开始在使用,人类由此进入“”。

(4)结果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年,史蒂芬孙制造出,人们迎来了“”。的完成。英国成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成为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2)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3)成就 ②19世纪中期,业诞生了,它的机器化标志着

①的广泛应用使世界开始进入“”。年,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美国的成为发明大王。

②狄塞尔等人发明的广泛应用于交通事业,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和;还推动了工业的产生。

③这个时期,新兴的工业和工业都得到大发展,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3、工业革命影响

①人类由手工时代进入时代;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②在工业革命早期,企业主既是所有者,又是企业。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和出现集中趋势,企业人才管理,开始将__________与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资本输出和等方式,以为中心的最终形成。

⑤资本输出加强了投资国与被投资国的联系;欧美列强为满足________的要求,开始对亚非国家进行统治。

附:新题补充

三、导入新课

四、问题创设与探究(重难点解析、三维目标、法制渗透)问题创设1: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问题探究:

(1)相似点:规模越来越大,时代到来。这些大企业往往由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创设2: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

响:

问题探究: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③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六、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C)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

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2.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D)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工厂制度的确立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 “由需求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B)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C.蒸汽机的发展中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4.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C)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B)

A.以重工业为中心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C.范围更加广泛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6.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B)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这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答: 核心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答:社会关系变化: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了两者的对立。

(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答:文明:资本主义。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答: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

核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先进。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请回答:

(1)概括上述三段材料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以立法促发展(或圈地运动或公民人身自由得到保障,促进了工业革命);以科技带动进步;加速了城市化,引起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或引起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或加速了贫富分化);导致环境恶化。

(2)借鉴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

附:新题补充

12.历史教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篇十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加强,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了。在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经济领域内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在16世纪时,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为了加强王权,都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实行的是专制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苏格兰人民起义为导火线,以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标志,建立了共和国阶段、护国主统治时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再经“光荣革命”结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为革命的结果。英国议会在1689年时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资产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是为革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作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 通过的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表现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生活发展规律的教育。

2. 通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失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及其对发展资本主义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最终通过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的妥协(“光荣革命”)而宣告结束。这当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最后战胜封建主义,于是采取了妥协的方式。但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利用了自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有利条件,使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方式,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宗教问题。16世纪时,英国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但是,英国国教还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要求用加尔文教来改造英国国教,清除天主教的残余,反对专制王权,要求废除主教、简化教会仪式,建立适应资产阶级的教会。清教徒遭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残酷压迫,他们中大部分人逃到了国外,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

学法指导

1. 通过引导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引材料进行分析,使他们学会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 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他们的海外活动更加便利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由此导入新课。

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就此指出它们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手工工场建立并发展,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是后来革命的领导者。(但当时他们的力量还很下,需要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统治: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厉行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领域:宗教改革后建立了英国国教,但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遭到了迫害,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此处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16-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变化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必然的联系: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清教徒运动为革命进行了舆论准备等是革命的具体原因。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理出革命发展进程的基本线索。并思考: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会出现如此的曲折复杂?

基本线索:

(1640年) (1642年) (1649年)

新议会召开 内 战 共和国成立

(1649年) (1660年) (1688年)

克伦威尔独裁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曲折原因:被打倒的封建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取得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新贵族是从没落贵族中分化出来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对封建势力有妥协性,决定了革命的曲折复杂性);议会和军队的斗争等削弱了革命力量;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究其根本,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处在童年阶段,还不能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4.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后P24材料,思考、分析后回答: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在英国形成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政治体制?

过程:略

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在。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国内、国际方面来理解。着重分析其“广泛的影响”。

广泛的影响:政治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不仅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效法的对象;经济方面,通过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农业的发展,并使亚洲各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廉价的商品和炮舰的攻击下趋于解体;思想方面,革命期间产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主张,如洛克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导,而且成为后来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赌东道的思想武器。

上一篇:海鸥乔纳森读书心得600字下一篇:办准生证具体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