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2024-10-22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12篇)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

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

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

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好吗?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

(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2.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二

我校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鼓励数学老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 我尝试“放手”, 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通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 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 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 , 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 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这节课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尝试用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 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 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描述及评析】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内容我来定

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摘抄, 也可以拍照或将实物带来.

于是, 课堂伊始, 我就提问:“你在生活中找到百分数了吗? ”

生:“我在餐巾纸的包装袋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木浆. ”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牛奶. ”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 85%山羊绒. ”

……

师:“百分数好找吗? 为什么那么好找? ”

生:“因为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百分数. ”

师:“这就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百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值得我们研究吗? 除了这个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小组讨论中列举出本节课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用处、优势,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评析:课堂伊始, 我就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关于百分数, 你想知道什么? 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畅所欲言, 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 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 着重引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板书在黑板上, 极大力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感觉在老师和大家讨论我提出的问题. 一节灵动的课, 如果光有老师不停地讲学, 那绝对是不完美的, 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 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 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问题我分析, 学习方法由我选

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制定学习方法, 逐一解决.

师:“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列举这几个颇为关键的、继续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们是想我来逐一告诉你们, 还是想自己研究呢? ”

生:“当然想自己研究! ”

师:“好,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自己看书, 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 ”

生:“85%山羊绒中的百分数表示山羊绒占整件毛衣的85%. ”

生:“100%纯木浆, 如果把整袋餐巾纸看作100份, 那么里面的木浆就占100份, 说明全是木浆, 没有其他物质. ”

生:“蛋白质28%, 牛奶盒上的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蛋白质占整盒牛奶的28%. ”……

出示豆奶的营养成分:蛋白质34.5%, 糖20.5%, 脂肪10.67%, 矿物质28.5%, 维生素5.83%,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表中的百分数去比较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豆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

通过我的追问, 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研究———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

结合刚才学生的比较结果, 我进行了小结:正是因为都把一个整体看成100份, 所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人们在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的时候往往选择使用百分数来呈现研究结果.

师:“我这里有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100%, 75%, 90%, 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牛奶? ”

生:“我会选择纯度是100%的, 这样比较营养, 毫无添加. ”

生:“我要选纯度是90%的, 添加一点食用香料味道会更佳, 我就比较喜欢麦香味的. ”

案例评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找百分数、课中交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特点.同时,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真正内化. 接下来的练习中,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仔细观察, 同时应用刚掌握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得出了各种物质间的大小关系. 我恰到好处地引导:“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立刻过渡到学生对于百分数优点的研究上.最后的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 正是考验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学生在牛奶纯度问题上的表达, 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一阵笑声, 但恰恰是这有趣的谈话, 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透彻的.

三、我的疑问我解决, 学习效果你来测

此时还剩最后一个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我开展了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最多,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各种不同点:读写方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看成100, 分数分母不唯一;分数可以表示分率或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便于比较, 分数则要通分;分数单位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百分数和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判断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数吗? ”

生:“一根绳子93/100米, 用去了它的37/100. 第一个分数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因为93/100有单位,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第二个分数可以写成37%, 把一根绳子看成100份, 用去了37份. ”

生:“23/100千克相当于46/100千克的50/100. 前两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 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而最后一个分数可以, 改写成50%, 表示百分率, 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百分数:1%, 18%, 50%, 89%, 100%, 125%, 7.5%, 0.03%, 300%. 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生:“我最喜欢100%, 因为100%就表示全部, 非常圆满. ”

生:“我喜欢50%, 这个数和0.5, 1/2一样, 也能表示一半. ”

生:“我喜欢300%, 这个数是100%的3倍, 比1还要大, 说明超额完成任务. ”

生:“125%也比100%多, 比1要大. ”

生:“我喜欢0.03%, 因为这个百分数中还有小数, 很有意思.”

师追问:“那你们觉得0.03%这个数大还是小? ”

生:“很小, 因为如果把总数看成100份的话, 才占0.03份, 太少了. ”

案例评析:数学练习的价值, 不仅在于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 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 通过最后的几道练习, 能够很好测试出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特别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这个设计, 在测量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 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自主联系实际, 思考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为后续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催生数学思想看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至尊追求.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在课堂中, 教师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放手”,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关键词:放手,自主探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三

1.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三角板上共有( )个角,只有一个( )角,其余的两个角都比它( )。

3.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每个角都有( )个顶点,( )条边。

5.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一个长方体共有( )个直角。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0分)

( ) ( ) ( ) ( ) ( )

三、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的括号里画“√”。(10分)

( ) ( ) ( ) (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住薄#?0分)

1.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 )

3.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角。 ( )

4.直角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角来判断。 ( )

5.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 )

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16分)

六、仔细找一找,有多少个直角?(9分)

七、画一画,把下图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5分)

八、画一画。(16分)

1.画一个角,并且标明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借助三角板上的角,画出比直角大的角。

4.观察下图,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同大小的角。

九、分一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适当的( )里。(10分)

(1)( )是直角;

(2)( )是比直角大的角;

(3)( )是比直角小的角。

4.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四

【教材简析】

圆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平面内的曲线图形,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呈现的是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轮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种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进而对如何画圆和圆的特点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圆的简单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知道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

2.数学思考:直观感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能通过自己和小组同学之间的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探究圆的简单特征,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

3.问题解决: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并能迁移知识和方法,探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圆的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体验生活中圆的物体的多样性和圆的重要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教学难点】

探究圆的特征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这是?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学生举例说明。课件出示车轮图片。

谈话:车轮是圆形的,(课件突出一个车轮)这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呢?(课件抽象成圆形)其它的形状行不行?

学生联想:不行,不是圆形转不起来,圆形省力,稳当、不会颠簸„„ 谈话:生活经验给了同学们这么多启发,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再来认识圆,看看你能不能揭开轮子设计成圆形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体验感知,领会概念

1、学习画圆

谈话:同学们,要认识圆,我们首先要会画圆。你们以前画过圆吗?你是怎么画的?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过圆,你认为哪种方法最规范并且比较简便?

谈话:你们知道圆规的各部分是干什么用的吗?怎样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介绍)

2、尝试画圆

谈话: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几个圆。这位同学,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学生介绍:(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另一端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

谈话:你说的太好了,那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圆规的叉开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说,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3、学习圆各部分名称(圆心、半径、直径)

谈话:现在,我们都会画圆了,我们再画一个圆好吗?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学生可能想到:固定针脚和笔尖的长度。

谈话: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这个方法行吗?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帮助一下。

4、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谈话: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老师想让大家自学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53页上面紫色框里的内容,看完后老师会出题,咱们比一比,看谁能抓住概念里的关键点,看的最透彻最明白。

学生自学阅读。

谈话: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看懂的同学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好了!哪个小组把你们学习的情况跟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圆心。圆规画圆时,中间固定的这一点。其实圆心,通俗的讲就是圆的中心。(通常字母?)

引导:那什么是半径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能不能上来给大家画一条?请同学们在刚才的圆片上也画上一条半径。好,大家来看,他画对了?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这是半径3厘米的圆。(板书标注)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大家自学,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关于直径啊,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看大家是不是都理解了。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条线段,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在这里面,你认为哪一条是圆的直径。

学生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概念 引导:在刚才的圆片同样画上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D。(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在画圆时需要标出圆心和半径多长。

5、学习圆的特征

通过刚才学习,关于圆的画法及名称我们都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还蕴涵着丰富的规律,想研究吗?老师给你的学具袋中有两个圆形纸片,同学们可以借助尺子圆规等研究工具。根据大屏幕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看你有什么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

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1)圆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

(2)同一圆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呢?(3)同一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谈话: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了这么多圆的特征。

三、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那圆还有什么特征呢?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可以把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课件出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

生1:原来的平面图形是有角的,圆没有角。

生2:原来的平面图形都是几条直线围成的,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谈话:说的非常好,黑板上贴一个圆,手指着一条曲线,圆就是这样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谈话:孩子们,圆确实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么说圆的特征的吗?

(板书:圆,一中同长也。)

提问: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中”指什么?什么“同长”? 学生想到:半径的长度都一样!直径的长度都一样!

教师质疑:难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它们不是“一中同长”吗?(课件出示如下图形。)

学生观察后发现,连在顶点上的长度是一样的,但连在不是顶点的其它点上就不一样长了!但是圆呢?

谈话:是啊!在圆上的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两个点搞特殊!正三角形内,中心到顶点相等的线段有3条,正方形有4条,正五边形内有5条„„圆呢?

生:无数条。

揭示:这样看来,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确实是“一中同长”? 教师(神秘地):请看——(几何画板演示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多最终变成“圆”的动态过程。)

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圆是—— 学生可能认为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

教师(欣赏地):佩服佩服!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大方无隅”(在课题位置板书:大方无隅。)“大方”就是最大最大的方,猜一猜,“隅”是什么意思? 生:角。

谈话:圆真是具有这样的特征!那刚才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出示椭圆)它也是一条曲线围成,没有角。(学生摇头)“圆,一中同长”才是圆的特征,由这个特征能衍生出圆的其它特点来。“圆,一中同长也”是墨子说的。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

四、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有了这节课的知识,你能说明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道理了吗?

在学具袋里有不同形状的多边形,以及圆形和椭圆,模拟轮子转动的过程,结合刚才学到的知识,同位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轮子要设计成圆形。

学生讨论后交流

生1:圆形,因为圆形才能很平稳的滚动,用其它形状就不能滚动。生2:我也选择圆形,如果设计成其它形状人坐在上面会很颠簸。生3:这是由圆的特点决定的,车轴相当与圆心,辐条相当与半径,每条半径到圆心的距离都一样,便于车子平稳前行。

引导: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你知道,马路上的古力井盖大多设计成圆形的,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问题2:一张圆形纸片,你能找到圆心吗?一枚硬币,圆心在哪?你有什么办法能找到?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谈话: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正是由于圆的“一中同长”这一特点,衍化出这个图形完美的特性,构成了我们丰富而美妙的世界。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

5.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五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准确画圆

3、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学生举例说。(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口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

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自由画,稍后,教师讲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圆规的方法比较精确。教师讲解画圆的方法。

现在就请每个同学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学生开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了作业。老师让大家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的圆放在一块,相互欣赏一分钟,可以说一句表扬的话。

师:欣赏完了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啊?

学生说:我发现了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一样?

生说:我们把圆规的针尖放在纸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呀。你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并写上字母O。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那么,又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圆规两只脚拉开的大小就决定了圆的大小。

师:如果要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小组讨论一下,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圆上任意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提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什么?

再画几条线段,这是半径吗?

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教师进行小结: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6、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1.5cm的圆。同桌评价一下是否正确。

7、玩一玩:刚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老师忘了画圆心,你能帮助老师给找出来吗?

生:我把纸条对折,发现了有一条折痕,所有的折痕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师:你们同意吗?折痕叫什么名称呢?

师:请大家看书找出这个折痕叫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直径的概念。

师:在自己画的圆中,画出几条直径,看看直径有什么特点。它与半径有关系吗?

学生自由操作,同桌学习交流:得出了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而且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学生继续看书。

三、总结评价,愉快作业

6.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六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圆、圆柱等几何图形的知识,并且圆形物体在我们身边很常见,学生对于圆并不陌生,把可见的圆形物体作为起点让学生认识圆,会使学生认识圆更加容易。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画、量、折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圆形物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半径的特征,掌握同圆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做一次小裁判,你们乐意吗?(乐意)来看大屏幕:(出示三两车轮不同形状的汽车,判断那辆车先跑到终点?)(学生回答)是不是真的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老师先给大家留一个小悬念,学习完这节课之后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学习这节课有信心吗?(有)好,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做小游戏,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找一找那个图形与其他的是不相同的。学生进行比较,会很容易的发现圆形是不相同的。不同点是什么呢?(没有角、由曲线(曲边)围成的)引出圆形是平面上的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物体,说一说。老师这也有一些有关圆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形物体,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到底有怎样的独特性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圆(板书:圆)

二、合作探讨

上一节课,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些彩色的卡纸,请同学们回家想办法制作一些圆,同学们都做好了吗?请同学们拿出来相互展示一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制作的?(同学们可能会说利用圆规、身边的圆形物体等)。同学们制作的圆形都非常的漂亮。

1、认识圆心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些圆形的纸片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前后两桌四人为一下组,将手中的圆形纸片进行反复的对折,观察并讨论一下折痕有什么样的特点?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可能会有

1、所有的折痕都交于一点

2、所有的折痕长度都相等;

3、交点将折痕平均分为两部分)同学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出来这么多的结论,现在让我们一起一条条进行探讨。首先,同学们发现所有的折痕有交于一点,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在圆的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它在圆的中心位置,我们可以给他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圆心,很好)我们还可以用字母O来表示。现在让我们将圆规的铁针插在圆形纸片的圆心位置,转动一下看看,然后再将铁针插在圆形纸片的其他位置,转动一下看看,两次有什么区别?(插在圆心位置转动时很快、很平稳;插在圆心之外的地方转动起来很慢,并且一点都不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与圆心的位置有关心,圆心到达圆上各点距离都相等)

2、认识半径及半径的特点

既然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现在请同学们连接一下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也是一条很有特点的线段,它连接了圆心和圆上的一点,我们也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半径)我们还可以用字母r来表示。同学们刚才画了一条半径,现在老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请同学们画出尽可能多的半径,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经过30秒的时间同学们就画出了这么多的半径,那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同学们能够画出多少条呢?(无数条)也就是说在一个圆中我们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并且在同圆或等圆中画出的半径的长度都是怎样的呢?(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认识直径及直径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有认识了圆当中的一条叫半径的线段,现在再请同学们将刚才的折痕画一画、量一量,看看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都相交于一点)看来这些折痕也有一定的独特性,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吧。(直径)它还可以用小写字母d来表示。现在再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圆形纸片上画的直径,看看这条线段的端点在什么位置呢?(圆形纸片的边缘上)哪位同学起来再总结一下直径的特点呢?(通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在圆上,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都相等)。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直径的特点,老师同样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看看在圆形纸片上能够画出多少条直径?那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在一个圆内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呢?(无数条)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了圆内非常有特点的一条线段---直径。

4、认识了两条很独特的线段---直径和半径,现在让我来考考大家。(屏幕出示题)下面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什么都不是?为什么?

5、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充分的掌握了直径和半径各自的独特性,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条圆内独特的线段,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呢?让我们一起再来探讨。

通过刚才对圆形纸片的折、量、画,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你们画出的直径和半径,看看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直径和半径之间的秘密。说说你的发现(一条直径的长度相当于两条半径的长度,一条半径的长度等于一条直径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如果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字母来表示,应该怎么表示呢?(d=r+r,d=2r,r=1/2d)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6、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的许多特征,谁能起来说一说自己认识到了哪些特征?看说能够说的最完整。(认识了圆心、直径和半径,并且知道了直径和半径各自的独特性,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联系)。

三、动手操作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直径、半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来画一个标准的圆?怎样能够画一个标准的圆呢?说说你的想法。(利用圆形物体,利用圆规)请利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同学上黑板上给大家展示,画的很好,但是现在我如果要求画的圆的半径是4cm长,利用这个物体能画出来吗?(不能)那还有什么办法能够画出一个半径是4cm的圆呢?(利用圆规)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画完后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利用圆规画出半径是4cm的圆的?(进行巡查,发现同学们在画圆时存在的问题,展示画的较好的圆,以及出问题的圆,请画的较好的同学讲解自己的画法,请画的出问题的同学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并按照刚才画的好的同学的说法再画一个圆,看看是否能够画好。)总结圆的画法。同学们都利用圆规画出了漂亮的圆,那现在请同学们用字母给你所画的圆标出直径、半径和圆心吧。

四、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圆,并且学习了圆的画法,那现在你们能确定的告诉老师哪辆车能最快到达终点吗?说说原因是什么?若果车轮是圆形的,那车轴应该安装在什么位置呢?

四、总结

7.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8.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篇八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一、走进生活,领略圆的美。

课始的引入分为两个层次:唤醒――展现。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从中寻找圆的同时感受圆的美。

美仑美奂的图片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数学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既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实际操作,掌握画法。

学生初次创造圆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基本特征――曲线图形。这时,引入画圆工具――圆规,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不标准的圆又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成功的圆?使学生从简单的动手操作上升到方法的归纳。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迅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运用基本方法第二次画圆。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概念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补充“练一练”,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出示“试一试”第三次画圆,层层深入,在掌握画圆方法的同时还感知了圆的概念,引出了圆心及半径的作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这一理解难在鼠标点动之间轻松解决。

三、小组合作,探究特征。

这一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后,安排拓展练习,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迁移。

四、拓展与应用,尽显圆的魅力。

通过介绍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在此之后,我又点拨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既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又注意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动画情境的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有力的铺垫。对圆的再次欣赏人,给了学生想象空间。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课后反思:

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使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9.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九

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里?想来想去好像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问了几个学生只说是“不会”。那么这个“不会”又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就意味着在解释的过程中要用到圆的有关知识,学生对自己具备的圆的知识可以说是清楚地(毕竟才上了一节课),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结合了圆的特征就可以,但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其次,这是第一次在数学课上接触用数学知识解释现象的题目,这第一次使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让更多的学生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也许就是学生那句“不会”后面的潜台词。

10.圆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3、会用圆规画园。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圆规等。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明确目标

1.复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你能从这辆自行车平面示意图中找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课件显示由平面图形构成的自行车示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闪亮 )

2、设疑。

你们知道自行车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课件闪亮自行车三角形的框架部分。)

而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

(课件闪动自行车的轮胎后圆跳出,师在黑板上贴上圆形纸片,然后学生试回答)

3、揭题。

大家现在知道的只是其中的一些表面原因,其实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会知道的。(板书课题)

4、量标。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根据生答,师概括板书:图形、名称、特征、画圆)

[评析:(1)上课伊始,以“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2)量标教学,是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节,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所需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直观比较、了解概念。(圆)

圆跟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 ,先闪动围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线段,再将围成圆的曲线用红线走了一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圆是曲线图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吗?(生举例)

(二)操作引路,感知概念(名称、特征)

1、折圆。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象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可以发现什么?(有许多痕交于中间一点)

2、量折痕。

再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折痕长度相等)

3、量点到圆上距离。

最后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中间这个点到圆任意一点的距离,你还可以发现什么?(距离也都相等)

[评析:通过学生的折和量,来发现感知圆里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为学生探索圆各部分的名称,猜想圆的特征,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自学交流,理解名称。

1.自学课本,初知名称。

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发现圆里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第4―9小节。

2.交流消化,理解名称。

(1)圆里各部分的名称有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圆心、直径、半径)

(2)什么叫圆心?圆心就是我们刚才折圆时所发现的什么?

(3)数学家又是如何规定圆的直径的呢?

(随生答,媒体同步动画直径的过程,先后出示直径d及直径概念)

那么,直径就是我们刚才折圆时的什么?(折痕)

(4)什么叫半径?圆上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随生答,课件闪烁圆周上的许多点再动画出半径。)

半径就是我们在量圆时所发现的什么?

(5)(课件显示出圆的圆心、直径、半径的整体图及概念,学生齐读概念一遍)

3、练习。下面哪些是圆的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过操作,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课文,再通过互相交流,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确的概念。]

(四)猜想验证,概括特征。

1、分组讨论,进行猜想。

同学们,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折圆、量圆时所发现的,以及我们已学习的什么叫直径、半径来想一想、猜一猜,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分小组讨论)

2、交流讨论,提出猜想。

请各小组把讨论情况在全班交流一下。

(根据交流情况,师板书猜想内容)

3、各自验证,全班交流。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猜想了圆有这么多的特征。但是你们的猜想都对吗?你自己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一下,试试看。

(全班学生各自想法验证:有的折圆,有的量折痕,有的在圆中画直径、半径,有的量直径、半径,有的列表记录量的数据,有的嘴里在不停地唠叨着概念……)

请同学们把你验证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告诉大家。

4、媒体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声像并茂的手段,进行了动态演示)

5、学生概括,总结特征。

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随生答,师板书: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d=2,t=d/2)

这就是我们验证出来的圆的特征,同学们同意吗?

(异口同声:同意。一生提反对意见:这些特征必须在同一个圆里才能成立。)

哎呀,你真聪明,把大家容易疏忽的问题给提出来了,真了不起。(师边说边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6、对照验证,完善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有问题吗?(生:有,必须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其实,你们刚才的猜想与验证,都是在自己手中同一个圆里进行折圆,量圆的,那么你们猜想对所说的圆里,就是指自己手中的同一个圆里。(师在猜想内容的“圆里”前补上“同一个”)

这样,你们的猜想内容与验证结果意思就怎么样?

(随生答,师在“猜想”与“验证”之间连线同时板书:正确)

7、练习,填空。

[评析: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操作过程与已学过的半径、直径对圆可能有哪些特征,进行了合理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五)自我实践,学会画圆。

1、自学画法,实践画圆。

(学生结合课本108页圆的画法,边看边学会用圆规画圆)

2、学生自己介绍画圆步骤。

(随生介绍,师分步板书:定距、定点、旋转)

怎样定距?(学生边介绍边演示)这个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什么?(生:圆的半径)

在画圆时,你发现固定的一点与旋转一周各是圆的什么?

3、(师揭下贴在黑板上的圆形纸片,在贴纸片的地方示范画圆,小结画圆步骤)

[评析;画圆是这节课的非重点内容,则通过学生自我实践便可掌握。教学时间分配强略得当。]

三、自练反馈,巩固新知

1、填空。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

(2)左图圆内固定的一点O是这个圆的( );线段OB是这个圆的( ),用字母( )表示;线段AC叫做圆的( ),用字母( )表示。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4)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4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2、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4)半径决定着圆的大小,圆心决定着圆的位置。( )

(5)画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5厘米。( )

(6)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3、操作。

学会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课本练习二十五第1题)

四、运用新知,质疑释疑

1、现在,大家一定能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

(多媒体放完车轮分别是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行进动画后,给学生直观给予提示,学生各抒己见,直对中心。)

2、学了“圆的认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甲:圆也有周长和面积吗?生乙: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

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后会学到的。谁见过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学生互相释疑)

五、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学生作业,深化新知

1、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第3、4题。

1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3 篇十一

一、初步感受。(1)自然界中的圆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圆。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你知道吗?自然现象中也有很多圆,你们看这是光环,这是水纹,这是向日葵。这些都很美。(2)生活中的圆。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圆形的钟面。)(圆形的光盘。)(圆形的瓶盖、圆形的茶叶桶盖等)*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篮球不是圆,它是球,不过它的切面是圆形的。)车轮是圆的。这是车轴,这是钢丝。(电脑演示)小结:似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物体做成圆的是为了美观,而有的做成圆的,就有一定的道理,象这种自行车的车轮就一定要做成圆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用自行车车轮为对象来研究、探索圆的特征。

二、探索圆的特征。

1、画车轮简图。(1)抽象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车轮进行简化。(电脑演示抽象化处理)(2)画图。这是一个车轮简图,你能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简图吗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桌面上的一些工具或物体(圆形物体、圆规、水彩笔和尺),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的简图。(展示4-6个。)你是怎么画车轮上的圆的呢?(依*圆形物体画圆)(直接用手画圆)(用圆规画圆)(3)介绍圆规画圆。圆规是我们常用的画圆工具,用它来画圆,比较正确和方便。那我们先来认识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脚可装铅笔尖。怎样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呢?(1)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长度。(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如果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一点,那画出来的圆就(大),那这样画出来的圆就(小)。你会了吗?请你拿出另外一张纸,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2、原型启发,进行猜想。(1)观察、比较。同学们画出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车轮简图,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些什么共同点?你能根据这些共同点,猜想一下: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请把你的猜想和同桌交流一下。(2)交流、汇报。你有哪些猜想呢?(圆形物体可以滚动,没有角)(圆都有一个中心)(圆的中心到圆的边缘的距离相等)(3)小结:刚才我们猜想圆可能有这样一些特征,但这只是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思考和验证啊。

3、验证(1)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你感觉圆会有中心吗?会有有几个中心呢?会有两个中心吗?圆的中心在哪儿呢?你能准确地找到这个圆形纸片的中心吗?请大家拿出事先剪好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找到了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呢?(用尺量的。)(用圆规找的。)(用对折的方法找的。)的确,把这个圆反复对折几次,获得了一些折痕,这些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圆中心的这一点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也叫做圆心,用小写字母O表示。(圆的中心改成圆心)。(3)下面我们来验证第二个猜想。(圆的中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因为圆的中心叫圆心,所以这个猜想也可以说成圆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这里的曲线上我们给它个名称叫圆上。(改成圆上)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这点在圆上吗?(在圆上);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外);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内);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圆上到底有多少个点?(无数个)。那我们要验证这个猜想,不就是要验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吗?(板书加任意一点)真的都相等吗?你能验证吗?(请同学拿出刚才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巡视(你是用量的办法,那你多量几条,增强点信心,把每条的长度记下来。)学生介绍验证的方法。量的方法;折的方法。你折了几次?折了4次,现在有八条线段等相等了,那我再折一次呢?(16条)再折一次呢?(32条)我再折一次,再折一次,再折一次,折无数次呢?(无数条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相等了)这样,我们就能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了。(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试验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这样我们通过对车轮这个具体事物的仔细观察,获得一些猜想,再通过验证,从而证实圆确实有这些特征(板书:验证),得出了结论,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要仔细地体会掌握。事物猜想结论观察验证

4、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进一步感受一下圆的特征。(1)线上的小球转动。我这儿有一个小球,系在一根线上,如果我捏住线的一端进行转动,假设手的位置不动,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我们用电脑模拟。(2)橡皮筋上的小球转动。我这儿还有一个同样的小球,系在一根橡皮筋上,同样来转动,看看这时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我们用电脑模拟一下;小球划出的是什么图形?(电脑演示)是圆吗?为什么第一小球划出的是圆,第二个小球划出的就不是圆呢?(因为第一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始终保持不变的,所以划出的是圆。而第二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在变化的,所以小球划出就的不是圆。)小结:通过这个小球游戏,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在一个圆中,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距离在变化,那小球划出的就不是一个圆。

5、认识半径、直径。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那数学家又是用哪些概念来描述圆的呢?请同学拿出教材,自学书本P116页到117页。看书的时候,你可以把重要的概念划一划、圈一圈、书后的问题可以试着想一想,答一答,有不懂的还可以问一问。有哪些概念啊?什么是半径?半径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啊?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r表示。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什么直径?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d表示。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判断直径(电脑演示)5.判断题:(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2)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3)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要小。(4)直径的两个端点在圆上,那么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是一条直径。

12.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 篇十二

对于周长,孩子们并不陌生。为此,我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布置任务:你会量圆的周长吗?用你手边的工具,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自带的软尺饶着圆周量;有的用绳子饶着圆周量了,展开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有的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还有的量出圆周的一半来乘2……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量圆的经验,我感到很欣慰。随即提问:要想量得准确些,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有的说用绳子量的时候要记好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滚动时也要记好记号……在第二环节自主尝试中,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的经验和方法,测量指定大小的圆的周长,并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小组长做好记录。第三环节,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代表做好补充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有的小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结果。第四环节,启发点拨:圆的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小,这个圆的周长也越短。那么他们的关系有怎样的规律呢?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的这个结论和专家的结论一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说法。

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探究和经历中进行着,虽然坎坎坷坷,但毕竟经历了、感受了、体验了。我想孩子们对于圆周率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结论之上了。

上一篇:面试肯德基的储备经理,总共试操作2天下一篇:冬奥会400字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