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2024-12-06

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精选15篇)

1.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一

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影响措施论文

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世纪科技推动时代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计算机代替手工业高效地完成繁杂琐碎的工作,由此也引发会计领域的一场革新。

会计电算化使得企业会计管理从纯手工向智能化转变,同时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由于会计领域更新较快,新事物不断涌现,会计电算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满足新时代的会计需求,是当前政府和企业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对于一些想从事或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要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就必须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操作原理和过程,这些足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会计工作中,即在计算机上,利用财务会计软件,代替传统手工业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需将原始数据输入软件中,电脑将自动完成凭证输出,报表生成。

会计电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数据储存形式和处理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变革。

它不仅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

但如此便捷的工作方式也使得会计行业鱼龙混杂,存在出诸多问题。

2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过程中,要运用到计算机和会计两方面的专业知识,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并会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极高。

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会计行业的准入资格门槛较低,这就导致很多非专业人员速成考证,却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在会计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同时,企业会计人员通过短期培训,了解会计软件基本操作,但培训内容一般较为简单,仅限于使用会计软件,却不知道它的原理,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

2.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缺陷

现在市场有近百种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很多公司都喜欢购买最新的软件,却不考虑对公司财务的适用性,往往在购买后出现不兼容问题,操作复杂,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创造了难度。

有些公司还会自己开发软件,这导致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差。

虽然自行开发的软件符合公司的运营,但其维护成本较高,缺乏最佳效益原则,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不适合的软件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安全隐患,企业的财务信息属于机密文件,这些软件无法提供完善的经营管理服務,容易引发泄密的危机,而且在企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如何满足日益发展的财务需求,这也是不小的挑战。

2.3公司内部档案管理不规范

会计电算化相比于传统会计办公最大的特点是无纸化,它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电脑硬盘上,使得信息查找更为便捷,但这种电子文档一般需要当天备份,并由不同的人管理。

但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不够重视,并没有意识到及时备份的重要性,直到电脑或者软件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是为时已晚。

3会计电算化的改进措施

3.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

企业应按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培训,第一是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更新,国家在一直改进会计政策,员工更需要与时俱进,只有清楚地知道会计原理,才能更好的在软件出错时及时改正;第二是对会计人员进行操作软件的培训,由于政策的变更,会计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员工也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

第三是选拔优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

3.2选择适合的电算化软件

在繁杂的软件市场中,如何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最新最贵却不一定是最适合。

企业应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国家规范且能够提供完善管理服务的会计软件,重视其安全性、先进性和兼容性。

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可以选择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电算化软件,同时要注意后期服务,与时俱进,不但要满足企业的财务核算要求,更要注重管理功能的应用。

同时双方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并严格遵守,保证企业财务档案的安全性,不做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

3.3完善内部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各部门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做到当天备份,并存放在不同的人手中,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做到在计算机出现问题时,以最小的损失恢复原有文件。

同时保证原始凭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完善企业内部审核制度,不能越级处理。

加大对会计信息虚假的惩处力度,监督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是会计行业改革的新时代,政府意识到应该提高会计行业准入门槛,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通过死记硬背或者专业机构刷题考取会计证,却忽视了真正技能的培训。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落幕,提醒我们应更加重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规范使用,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企业也应该规范内部会计制度,这样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走下去。

【2】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影响的研究

1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基本内容

1.1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会计在进行处理会计信息的工作中运用电脑和当代数据处理技术的方法。

会计的手工登记账簿、计算数据和制作报表将由电脑替代,和一些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资料的理解、预计评估、作出决定的过程也将由其代替,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将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企业会计工作向现代化进程逐步迈进。

1.2传统会计的职能

1.2.1反映职能

1.2.2监督职能

1.2.3参与经营决策

2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2.1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的相关性

2.1.1系统目标一致

提供可靠的会计资料,强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对企业经营问题作出决定,促进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促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是两者对经营管理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的目标。

2.1.2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

2.1.3都应该按会计和财务制度进行处理会计材料,以及遵守国家的各种财经法纪,彻底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弥补多样的可能的不足之处。

2.1.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

2.1.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

2.1.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2.2会计信息化与固有的会计的差别

2.2.1在开始设置时存在不同

编制一些会计科目,建立总账,登记余额等是手工会计开始时的工作;安置会计系统,设置账套和角色权限,建立会计科目及其代码,录入开始时的金额,编写自动转账会计分录,编写会计报表名称、样式、数据来源公式等是会计电算化的开始时的准备工作,其较为复杂。

2.2.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总账和明细账是账户的分类是在手工会计中,并将大多数明细账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为使会计计算和处理更方便,要再设立其他辅助账户;一般都仅用中文科目来完成科目的设立和运用。

而在会计电算化中,有些会计软件不仅设立中文科目,还设立科目代码与之对应,在需要运用科目时,用户只需输入某一科目代码即可。

3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在职能上产生一定的的影响

3.1对会计记账规则的影响

会计记账是财会人员在会计账簿中通过运用一定的记账标记、过程和手段进行登录,来体现企业会计事项或者所发生的经营活动的一种方式。

采用红字更正法和划线法对凭证、账本书写的不准确之处进行修改,用红线将帐页中的空白页,空白行进行冲销。

电算化会计形成的帐页是打印出来的,一般来说日记账、总账和报表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账簿,不可能是订本式账簿。

输出方式一般是磁盘、光盘等,因为明细账打印数量大。

如果发现不正确之处,为了有更改的痕迹,则运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进行修改。

3.2影响会计核算原则

规范财会计算工作,进行账务的处理、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是会计核算的原则。

2.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二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电算化数据控制较之手工记账缺乏安全性

在手工记账方式下, 所有的会计信息以凭证、账簿、报表的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 增加、修改、删除后的会计凭证或账簿都可以从会计人员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实行电算化以后, 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 在磁性介质上, 只有依靠计算机才能阅读这些数据, 而且修改后的数据不留痕迹, 一旦发生计算机作弊, 将比手工更隐蔽, 后果更严重。

(二) 人才总体素质不高, 制约了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老会计人员精通会计业务, 但是计算机水平比较低, 虽然经过培训, 也只停留在一般操作水平, 还不能解决较深层次的系统维护工作;年轻的会计人员热爱钻研计算机知识, 但会计基础知识不牢, 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结合。由此造成会计人员电算化应用技能不全面、不系统, 对会计软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人才总体素质不高, 从而制约了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 忽视了电算化管理功能的很好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是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精力放在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上。可是, 现实工作中却普遍存在只重视核算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 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基本上还是空白。

(四) 磁性介质丢失、损坏是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新的重要问题

在电算化条件下, 会计资料的保管一般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 磁性介质易受损坏, 还有丢失、毁损的危险, 而且会计档案除了账、证、表外, 还要包括会计软件技术文件, 从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 结合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保管、借阅、复制、修改、删除等制度, 对软件、硬件的维护等环节制定相应的保密安全措施, 以减少无纸化办公带来的不便。

二、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强大的功能, 进一步提高电算化水平, 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引向深入

(一)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 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1.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自觉抵制金钱腐蚀, 防止计算机犯罪发生。建立惩处机制, 任何人如有仿造、非法涂改、变更、有意破坏数据文件、账册、备份磁盘和装有会计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等行为, 将受到行政处分, 情节严重者, 追究法律责任。

2.加大职工专业知识培训力度。针对会计人员的水平和各岗位工作的要求, 合理确定培训内容, 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 知识结构系统化, 通过培训, 要求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能够进行一般维护, 能作软件参数设置, 系统管理员必须能了解和运用会计软件包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3.鼓励会计人员在完成日常核算工作的前提下, 积极在实践中探索, 充分发挥电算化在财务分析、资金供求预算等方面的优势, 弥补这些方面应用上的空白, 真正实现计算机替代人工劳动。

(二) 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

1.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 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责, 办事有要求, 工作有检查。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3.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 参照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 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 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

(三)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明确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操作的内容和权限, 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 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 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 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四) 严格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1.合理进行岗位分工, 划分岗位职责和权限, 制定科学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包括上机操作规程、业务处理流程、账表打印、文件清理、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工作等。定期对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出纳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2.操作员、系统管理员职责要分清, 不得串岗、混岗, 不得越权或以其他操作人员的名称操作计算机。操作员不得直接私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 不得随意删改数据、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结构。

3.加强口令密码管理。操作人员要注意口令保密, 不得泄漏, 定期对密码进行更换。

4.计算机要有病毒防护措施, 杀毒软件要定期升级。做账计算机尽量不使用外来介质。如需使用, 在使用前必须杀毒, 同时对在用设备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防止感染病毒。

(五)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1.存储在硬盘、软盘和光盘上的电算化档案易受温湿度、磁场等因素的破坏, 因此应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存储介质。为了保证存档数字的安全, 存档数据必须处于不可改写状态, 装入保护装置, 存放在安全、洁净、隔热、防潮、防磁场的场所。

2.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备份要做到标识清楚, 包括注明账套、报表名称和时间等, 并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交接、保管、使用手续齐全, 防止随意修改, 注意保存, 防止损坏。

3.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有关资料, 如计算机配置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等, 应及时存档, 有一套完整的资料借阅、归还手续, 完善的标签索引方法。

3.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三

关键词:学校会计;问题分析;管理思考

一、学校会计的特点

学校会计的主体是与国家预算的组织体系相适应的。它以国家预算执行为中心构成集中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学校会计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统一性和广泛性,各级各类学校都各自产生独立的会计报告,同时学校会计核算内容必须与各级国家预算保持一致性,不得各自为政;学校会计学校会计是按照国家预算所规定的用途开支的,应该与国家预算保持一致,一般都实行收付实现制;学校会计现阶段主要核算预算资金收支及其余额,一般不计算成本和固定资金折旧;学校会计贯彻专款专用原则,一般通过学校预算,分配各项经费支出的份额,并按预算执行;学校会计是若干会计实体的结合,现阶段一个学校有关教学、科研、生活、生产、建设往往分别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二、学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多元化。由于预算体制不同, 教育经费的主体与基建经费的主体分别核算,不利于全面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目前中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没有“在建工程”这个科目,所以只有当工程竣工决算后才能反映到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有的工程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不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核算,这样导致学校会计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经济资源。

2.固定资产信息失真。固定资产科目本身以原值入账导致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背离,造成了资产信息的严重失真,这种核算方式难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背离,造成了资产信息的严重失真,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资产状况。

3.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当前,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集中会计核算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抓手,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成为各级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4.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不能反映学校全部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实际情况。基本建设会计信息游离于学校会计报表之外,会计报表不完整。现行学校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完整,不利于不同投资主体和单位领导对基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容易给会计报表阅读者产生误解。

5.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核算存在漏洞。学费收入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只对已收部分作为收入处理而应收未收部分不予反映,这样既不能准确核算学校的应收学费规模,也不利于学费的催缴,极易造成学费流失。

6.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零散、不明晰。由于学校购置小额资产都是一次性计支出,而不计资产增加,特别是对未构成固定资产标准的长期耐用小额低值易耗品的核算,造成该类资产分散零散,给统计带来很大难度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同时这些资产在报表上也没有得到任何反映,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真实的财务情况。

三、学校会计管理的措施

1.采用权责发生制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随着学校收入来源和支出的多样化,为了强化教育成本管理核算,权责发生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同时,根据学校内部核算的需要,部分地利用权责发生制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学校日常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收入与支出按权责制确认、区分权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保障资产、负债、净资产报表数据的客观性。

2.增设现金流量表。企业单位的报表体系的主报表有三份: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其中前二份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后一份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编制的,实质就是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学校可以照此方法,从而达到既按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信息真实可信、又照顾到国家预算收付实现制的需要。

3.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纳入学校会计报表之内。增设在建工程情况表,不再单设基建财务报表。改革现行的基本建设会计信息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的做法,报送基建报表以报表附表的形式出现。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投入不再在“自筹基建支出”列支,而是在发生时计入“在建工程”,完工后计入固定资产,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4.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财会工作实践中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钻研财务管理信息化业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抓手,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平台,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

5.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现阶段,会计人员已不能仅是一个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而应当成为一个管理型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巨大作用是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帐、算帐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加强财务指标分析体系模块,加强计算机的查询功能,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以供分析决策之用,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校长主管审计工作,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其所处的位置更加客观公正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正常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事业收入、经费支出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工作;学校应建立会计部门监督、财会人员监督和全体教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综合监督机制,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审计部门应对学校的资产、负债、权益等一切账务进行审核,还要对工作的职责、权限、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定期向校领导汇报,同时向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及时纠正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2001(10) .

4.综合管理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四

一、制度流程不完善

沙材料公司根据基地制度流程,整理、编制了本公司的制度流程,虽然在撰写过程中考虑到了公司具体生产情况,但是不能与生产运营实际相契合,制度流程存在漏洞,特别是在产品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度不健全,在以后的工作中需不断完善。

二、人员招聘不及时

现在,沙材料公司全部人员投入到鄂尔多斯“云计算”纳米色釉外墙板材的生产工作,生产运行部实行“三班倒”工作机制,人力不能合理调配满足生产需求,出现了生产人员短缺的现状。

三、考核力度不强

绩效考核工作没有形成体系,流于形式,对各部门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小,被考核人反馈不积极、执行力不强,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运营考核与绩效兑现挂钩不紧密。

四、工作对接存在不足

工作职责不明确,员工责任心不强,日常工作中时有出现互相推诿、拖沓现象,缺少工作紧迫感,在周六日值班期间,办公室有过没有人值班的情况,团队协作能力仍需不断加强、提高。

五、采购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沙材料公司生产车间位置偏僻,交通物流不便,原材料到货时间较长,执行基地采购流程,审批环节较多,此外,采购人员对原材料技术参数了解不足,缺乏合格供应商信息,采购渠道窄,造成采购困难。

六、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培训效果不明显,缺少专业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存在冲突,各岗位人员专业技术提升较慢,没有引导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培训工作与预期存在差距。

5.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五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等物资资产。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其生存和 发展 的物资基础。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银校合作”以来,许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新校区,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资产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切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对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 科学 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 企业 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是随意改变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其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入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服、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会计 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6.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六

教师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导力量。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决定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因此,通过有效途径挖掘教师的创造力,调动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是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压力大。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二)不合理考核。部分学校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三)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在这些学校,教师对会因为缺乏知情权而容易对学校工作或学校领导的做法产生猜疑;再者,学校的制度不合理,教师应有的权力没有得到尊重,就会产生不配合、抵触情绪。

(四)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师德不好的教师,往往容易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热衷于“炒股”等第二职业,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也就不高。

(五)新课程改革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

(六)教师聘用制度仍需改革。在目前条件下,大部分公办学校对那些师德不好,不能静下心来搞教学的教师,只要他们不违法犯罪,似乎学校很难找到作出解除聘用合同的充分依据。结果是这一部分老师是得过且过,“逍遥快活”,严重时或许还会波及其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重视情感管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校长要以身作则

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公生明,廉生威”。校长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是无声的命令,是无形的力量,是师生效仿的楷模。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凡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做到。校长要善于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影响去带动师生。一个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注重形象的校长就能使群众产生敬爱感,博得群众的信任,尊重和效仿,从而赢得人心。

校长要依法治校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就要靠制度。办好一所学校,没有完善的制度是不行的,如果仅凭校长一句话,信口开河说了算,那岂不是典型的“人治”?那岂不和当今的法制社会格格不入了?因此,校长要结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带头制定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其实,不少学校的制度也是相对完善的,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该罚的不罚,该奖的不奖,有很大的随意性,致使学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学校制度一经建立,就应成为全体师生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制度面前,谁也不能特殊,都应一视同仁。校长更应成为遵守学校制度的模范,通过自己的行动教育和带动师生主动、认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让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克服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

校长要关心教职工,保护教职工的利益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把教师的职业完全看成是社会的奉献者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是靠劳动谋求生存的社会个体,教师在学校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奉献社会,而且也是为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满足自身生活和实现人身价值的需要。因此,在管理上,校长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投入真挚的感情,体现管理的人性化,做到了解人,尊重人,团结人,真正体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校长还应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了解和分析教职工的情绪,掌握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个人爱好,思想动态,善于理解教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尽量帮助解决,使得教职工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有归属感,亲切感,这样才能使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最大付出。

我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哪个教职工有困难,学校都要尽力帮忙解决,教职工病了,校长会带校委会有关同志去探视,教职工家中有红白喜事,校长带全体校委会成员及组织教职工前往慰问,使教职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校还坚持为教师过生日,每位教师过生日那天都能收到校长亲笔书写的贺卡和一份生日礼物,让老师们备受感动。

例如:去年期末考试前,刚进入复习阶段,我校教师刘本香离产期只有十来天,我找到她说,你不用上课了,你的班由我跟赵主任来上吧,你就停课休息吧,仅仅是一句话,没成想她竟坚持到临产前一天,也就是考试的前一天,使大家很受感动。

新形势下,努力创设人情味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个人的发展,自始至终教师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我认为,必须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成长为教学骨干,乃至名师。这是需要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外界为其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搭建成长的平台。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和谐充满正气的环境,是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浓厚的文化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校长要信任自己的教师。只有取得了老师们的信任,他们才会与你交流、沟通,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校长要不断表扬老师。被表扬,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则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被认可和被尊重的感受是无法言喻的,教师是有思想、荣誉感和自尊心极强的群体,职业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人追求:“千奖万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这种人生至高境界。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适时给予真诚的表扬,给予精神鼓励。发扬优点,放大优点、培育优点。教师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校长要有宽容之心,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是正常的,实验失败,工作造成失误或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领导者要有容人之短的胸襟和气度。降低视线,蹲下身子看人。要正视教师的不足和错误。允许他们失败,包容他们的过失,最大限度地给予理解和宽容。宽容与和谐的氛围能让教师越来越自信,面对困难与问题,更敢于挑战与克服。给教师一定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教师在遵守一切规章制度,接受学校全程管理,监督和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前提下,拥有个人自主发展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业务上。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评价、常规管理等环节。只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该简化的简化,该加强的加强、该创新的创新,该调控的调控,该放手的放手。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

激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在管理中激发和保持教师积极性都离不开激励。

具体的激励方法有:

目标激励,即通过目标管理,指导教师的行动,使教师的新颖和集体的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经常让老师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奋斗目标等。

奖惩激励,这是一种强化激励,通过对教师行为给予肯定表扬或否定批评影响教师行为,要求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奖惩的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校现状与实际。使教师们能够看得到,够得着,过高的期望会使教师们失去追求目标实现的激情与动力。合理的目标会让教师们保持激动的心情和对即将成功的喜悦。持续不变的奖励政策,更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

物质激励,建立物质激励机制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和引起物质的需要。人生在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即某种需要。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之前,也是产生行为动力所在。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就要认真研究人的欲望,建立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益。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物质需要激励还会引起教师的另一种新的需要,使教师工作积极性持续甚至增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做不到的,不建立恰当的物质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精神激励机制,当物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精神激励机制便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导因素之一。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有些教师家庭生活水平已经较高,对物质需要不是很强烈,那么管理者就应该使用情感因素,进行软管理充分注意教师队伍中隐性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关心教师的痛痒,做到感情上的勾通,学校建立和形成一整套公正表彰,个别抚慰,形成团结向上的校风,使老师肩负重任,成绩及时得到社会认可,职称晋升等精神激励机制,那么这样就可以大大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竞争激励,在客观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赛和评比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适度的竞争活动激励机制则具有特殊的激励价值。学校要开展活动,让教师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榜样激励,通过树立先进模范人物进行激励,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

创新激励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个人工作有所创新。事业上有所作为,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的需要。运用创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则必须为教师提供锻炼、发展、提高多种机遇,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使广大教师在成功的喜悦中增进工作的积极性。

7.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管理会计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 其存在的巨大价值在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提供内部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1 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主要是从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而兴起的。但是较为局限, 直到九十年代, 关于应用和研究也大多局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虽然有一些学术上的新突破, 但在推广上也不尽如人意。仅就新阶段的发展来看, 大部分企业运用的都是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绩效考核等管理会计的内容, 但是依据相关的调查数据可以得知, 企业的管理会计也在运用上还有待于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过于古老, 往往关注的是事后的算账、报账, 对管理会计不重视;企业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全面的掌握, 甚至很多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缺乏起码的了解, 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足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方法, 如短期经营决策等, 虽然在有的企业有所应用, 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

就现阶段发展来看,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财务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比较频繁。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财务会计, 而不是管理会计, 这就直接导致信息系统也是为财务会计服务。 (2) 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有些方法没有很好的实现路径, 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导致实用价值不高。 (3) 在资产回报评价中所采用的先进的指标体系很多时候是由于形式需要, 企业自身没有采用新的指标体系的原动力。 (4)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管理会计应用短板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管理会计。

2 现阶段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会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 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更多的是介绍简单的方法, 没有对理论体系的研究加以足够的重视, 对其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都是相对缺乏的。

2.2 理论没有与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

管理会计理论依据是经济环境, 其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应用到现实经济社会有很多都是不成立的, 没有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特别是抽象数学模型方法, 很多时候都是扭曲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实用价值。

2.3 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人员总体的素质还是不高, 专业基础知识和职能技能整体上还是处于偏低的阶段。正是受到素质不高的限制, 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实践管理会计。很多对管理会计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的会计人员也大多浮于表面, 很少有真正应用于实践的。

2.4 管理会计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程度不高

现阶段有的企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 利用率也不高,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会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就算是有的企业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 但是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对其应用也多用在事后算账上, 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2.5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正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导致我国现阶段很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不到位, 甚至是不用, 因为管理会计要得到充分应用很多时候的前提就是要求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一些上市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内部机制比较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 这就使企业有能力来改善经营管理,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 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措施

3.1 完善管理会计理论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 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研究上还只是介绍和引进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 主要的研究方面是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预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这样的研究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 没有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改善管理会计方法, 要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想使管理会计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需要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并进行科学地归纳、整理, 经过有关部门的指导, 然后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进行“案例研究”, 这样能够使那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进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3.2 建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经过了近年来的发展, 我国相继成立了关于会计的研究会和机构, 但是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的团体机构还没有建立。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 在领导的任命上要由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研究与事务的专家、学者来担当, 是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能够更好的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的相关事宜, 进而促进管理会计的更好应用。

3.3 转变传统观念

管理会计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极大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有一个科学的预测与决策, 管理会计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固有的观念, 使会计参与到经营决策中, 进而达到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提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4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行, 也有助于企业的预算管理取得成功。 (1) 建立高效运行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反馈系统, 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具有活力。 (2) 将内部控制的主体及其责任与权限进行明确划分。 (3) 把内部控制过程和企业的预算、决策、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其达到同步运行状态。 (4) 突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管理会计要想在我国得到充分应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存在很多的阻碍, 但通过企业的努力会得到实现。首先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有足够的重视, 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更好的实现。然后要对管理会计的特点进行深度理解, 在此基础上企业转变传统观念, 从自身的发展现状出发, 探索一条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路径, 使其更好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会计学术界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现如今已经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但纵观其发展现状并不理想, 这促使众多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管理会计的应用如此困难呢?基于这个问题, 文章首先对我国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然后就现阶段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 能够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进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石胜永.管理会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的调查报告[J].经济师, 2003 (8) .

[2]孟凡利, 等.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J].会计研究, 1997 (4) .

[3]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J].会计研究, 1995 (11) .

[4]何建平.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会计研究, 1997 (6) .

8.谈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篇八

关键词:国土资源部门 会计电算化 财务会计管理

1、引言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普遍存在电算化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被称为五十年代的管理,六十年代的应用,七十年代的人,八十年代的软件,九十年代的硬件,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最普遍的现象是轻软件重硬件,轻整体重局部,轻维护重使用,轻电算化的规章建立、重员工的日常管理。这些工作模式均造成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成本上升,运行效率较低,会计信息质量偏低。

2、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认真执行相关法规

财政部颁布了关于电算化法规的三个重要文件分别是:《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电算化管理办法》(财会字[ 1994 ]27号)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会字[ 1996 ] 17号)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纳入了法制轨道,但是同时应该看到,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熟悉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也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宣传,对实际工作中的违规行为也没有进行有效检查和监督。相关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无法确保电算化法规真正贯彻和执行。

2.2 专业人员缺乏,培训内容滞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学科,融信息学、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于一体。对财会人员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虽然国土资源部门的不少财会人员接受过计算机培训,但是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在:首先,培训的人员中缺乏高中级应用人员。大多数培训班是以会计人员计算机扫盲与培养操作员为主要目的,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会使用计算机,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及管理,但是高级应用人才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如系统设计、软件编程人员、软件维护人员以及分析人员数量很少。国土资源部门对这一层次的人才需要量却是最大的,目前的培训工作难以满足。其次,培训没有针对性。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业务用计算机处理,应结合会计业务进行培训。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不少培训组织者的真正专业是计算机,不熟悉会计业务,学员则普遍缺乏系统设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两者难以实现对接。

2.3 不合理的人员分工

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电算化后,仍采用手工模式进行人员分工,不利于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牵制,也不利于电算化的健康发展,会计工作在电算化后增加了如系统维护等新的内容,计算机代替了传统手工模式下的如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等一部分工作,所以应当重新设置原有的手工模式以使电算化顺利发展、正常运行。电算化应设置如下岗位: (1)会计人员; (2)制单(操作)员;(3)审核人员; (4)出纳人员;(5)系统维护人员;(6)档案管理人员。

2.4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己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电算化提出新的要求,出现一些新的岗位,有些岗位会消失,目前,国土资源部门对此认识不足,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仍采用手工模式,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国土资源部门应着手制定一些管理制度,使电算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具体制度有: ( 1)会计岗位责任制; (2)操作管理制度; (3)机房管理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 (5)系统维护制度。

2.5 数据安全问题

按照有关规定,会计电算化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会计数据的备份,并分人分地保存,且要双重备份,但实际执行中,很多单位不定期备份,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数据将会丢失。没有对备份的数据进行定期检查,也没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不少软件只支持磁盘的备份方式,对己经成熟的光盘备份重视不够。

3、国土资源部门电算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国土资源部门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管理中的对策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3.1人员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者是人,加强电算化的人员管理是首要任务。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有效地形成内部牵制。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应当确保有一支稳定高效的队伍,制定合理的人事制度。电算化系统涉及很多相关人员,如系统设计、开发人员、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审计人员、操作员等等。为促进电算化系统提供各种有效的会计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

3.2 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是经营活动的历史纪录,也是财政税务机关和审计人员进行业务核查的依据。目前,国土资源不少部门仍然实行计算机与手工并行的模式,会计核算的效率被大大地降低了。不少单位在对未脱账的原因进行分析时,仍然认为会计电算化有会计资料丢失的风险。可见,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该对电算化的档案管理进行认真研究。

3.3 维护管理

系统的维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电算化系统所处的环境与系统软硬件进行维护管理。

维护所花时间比较多,成本占整个系统成本的七成。实施电算化后,一些单位认为计算机比人可靠,不对系统进行维护。应该认识到电算化的实施只表明工作的开始。是否存在运算逻辑上的错误,功能是否完善,软件设计是否合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应引起重视。

3.4 费用管理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是實施电算化的目的。国土资源单位的财务部门自身也要求控制成本。在实行电算化后,一些财务部门费用增长较快。主要是电算化开始实施时,手工和电算化的同步运行,人员培训、购置软硬件等费用增长较快,但从长远来看,实施电算化增加的费用应小于实施电算化得到的收益。

4、结束语

国土资源部门实施会计电算化中,有些问题需要大力解决,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代替手工核算、提高核算效率的一种工具。其次,财务人员的现代财会知识不够丰富,无法胜任以计算机工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此外,计算机本身也存在自身的信息安全问题。

因此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理论研究,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财务人员计算机岗位培训。充分利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软件和先进的网络技术,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一体,力争在各个地区统一管理监督、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计算机平台。这是强化国土资源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土资源部门财务会计管理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韦沛文.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2]庞建强.计算机会计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周国钢.电算化会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4]袁树民.电算化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9.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九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四、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10.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电算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一)在制度管理上的应用

将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应用之后,企业应当对之前的各项制度和规章进行系统地整理,以此来更充分地适应发展需要。包括档案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日常操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和电脑管理制度等等。另外还必须对制度进行强化管理,包括对原有财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采用等级权限控制、细化岗位责任、规定操作权限等。通过这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的机制的建立,来确保财会信息和数据的可靠、真实,将舞弊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在软件管理上的应用

在财务软件的管理方面,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系统的软件操作体系。包括禁止非专职人员来操作财会电脑;并通过操作权限的设置来对操作者的身份进行控制和限制;同时将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与保存进行隔离以保证财会人员的相对独立。而对于操作程序则主要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规章制度来进行控制。其操作的规章制度应明确相应的注意事项及职责,并以此形成一套财务管理的企业性文件。同时还必须建立网络间的安全保护措施,即防火墙,以此保证其安全监控,并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采用合理有效的规则来对财会账户和数据库进行控制,并通过对其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和重组,保证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从而拒绝一切无关人员的操作。

(三)在会计核算上的应用

在会计电算化的体系中,其记账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的有所差异,它是把账前凭证库文件中通过审核的记账凭证另外再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或者标好过账标识,以此来明确该记账凭证已经入账,严禁再对其进行删除、无痕迹修改等操作。可以这样说,只要保存了财会凭证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也就一定能够确保账簿的有效存在。因此只要财会软件的程序是正确并正常运行着的,则整个账目体系一定是相符的。其对财会凭证库中的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类只是举手之劳。同时对于账户余额,只要确保系统初始化过程中输入的初始数据的正确,其后各个阶段的余额和发生额均可以通过软件自行计算并实时得到。

(四)在记账管理上的应用

在会计电算化的体系中,整个记账管理分为输出、处理、输入三个环节流程,即首先将散乱分布于各个财会核算岗位的财会信息和数据一起输入电脑,然后各种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工作均由电脑根据财会软件的要求来不受人工干预地自动完成,并最终输出财会报表,整个记账管理过程如行云流水,所有不必要的中间步骤都电脑进行自行处理,同时其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资料也都可以在电算化体系中查询得到,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数出一门。整个记账管理流程有着极高的严密性、连续性以及一体化的趋势,不仅有效提高了财会报告的时效性,而且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量。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会制度仍然主要是以人工核算为基础的,而运用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从账务处理程序、账户登记和账户设置方法到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内部控制的方式、会计系统设计和会计工作的组织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按照会计电算化的特色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而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近些年来才慢慢普及开来的,许多企业还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财会软件的使用上,导致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滞后。

(二)专业人才培养缓慢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涉及到电脑和财会两项专业知识。而在最近的几年里,虽然在职的财会人员也经过了一些电脑的专业等级培训,使其专业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整个电脑专业技术飞速发展、新软件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现状相比,精通电脑的财会人员的培养速度显然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系统安全隐患存在

由于会计电算化体系的通常采用的是口令授权的方式,然而口令授权又存在于电脑系统的内部,因此其口令在具备一定的电脑专业知识的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口令或密码文件,从而运行预定的程序或获得某种权限来实现体系内部数据的处理,甚至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四)职权分离原则的削弱

由于会计电算化体系的操作高度集中,致使许多传统的岗位都进行乐合并,许多传统的手续也交由电脑来统一执行,从而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的数量极大地减少,使得一些本来不相容的职务难以得到分离,从而使操作人员相互制约的效力大大降低。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领导充分重视

因为会计电算化体系是一个需要长期地不断支持和投入的浩大工程,因此要使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其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只是有软件、有钱就行了,企业领导的直接参与和企业职工的积极配合,遵循企业的经济运行规律努力向前,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得以顺利地发展。

(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要保证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准确、可靠和安全,就必须加强对其操作程序的控制,明确其注意事项及职责,从而形成一整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同时,还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授权控制,在会计软件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之后,对各类工作人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建立健全授权规章,设置一定的工作权限。此外,信息和数据也要在进行自动备份,并确保内部的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权限的要求来浏览访问,信息和数据的修改应当受到各种制约,就算是系统管理员也不能滥用职权。通过职权分离的实现,从而防止舞弊及失控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在会计电算化体系进行运行之前,就要对使用该体系的财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尽量减少体系运行之后可能出现的差错。对于外购的财会管理软件,还应要求供货公司来提供足够的培训时间。而且,体系运行前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体系的操作,而且还应包含体系运行之后的新的流程程序、新的内控机制以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利用的前景等。

(四)加强安全保密措施

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要严格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并及时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备份。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档案保管容易被忽视,因此根据磁盘、光盘等的特点,在形成档案的过程中均应备份,并且标识形成档案的人员姓名与时间,保存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从而防止火灾等意外情况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体系的毁灭。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复制、检查,防止由于磁性工具的损坏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还要按时清理这些备份,通常至少每半年实行一次过期信息和数据的的清除。而在这些备份之外,还应当收集电脑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存储空间的大小、硬件系统的型号等电脑操作系统信息。另外,还应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通过用户权限的分级授权管理,来健全对电脑黑客、病毒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建立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接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五)完善会计电算化体系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体系是由各个子体系来组成的。因此,企业应首先根据工作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物资管理的匹配、成本核算、工资核算、主核算系统来进行重点解决,同时再根据各子公司的特色来建立一个附属子体系以辅助管理;其次,会计电算化的体系建设应当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之中,而在各子公司也应当把会计电算化信息和数据同样作为其体系当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满足、完善自身体系的安全要求和功能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体系能够协调有效地运行,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余道红.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仵立敏.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后财务档案管理[J].当代经济,2009,(17).

[3]张国明.利用发展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09,(06).

[4]张健.建立网络会计电算化,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9,(53).

11.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一

在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ERP整个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人工操作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块。

2 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2.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公司在决定上ERP财务子系统之后,为了清楚的了解目前企业管理中到底存在的哪些弊端和不足,用了一定的时间对整个公司运营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

2.1.1 会计核算方面

(1)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实时共享差。这种情况往往使财务不能及时地反映客户实际还剩多少货款未收,销售部门不能实时了解客户的应收款往来情况,使收款与发货的控制不能及时衔接。

(2)成本核算困难,不能反应出企业实际成本,难以提供正确的分析数据。严重地影响了领导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不能做出及时的决策。

(3)库存账目不清,没有做到明细对应。由于汽车制造的复杂性,产品所耗用的材料有27个系列,品种多达3500个,生产组织安排缺乏科学性,一次性采购、临时性采购时有发生,仓库保管员很难及时入账。

2.1.2 财务管理方面

(1)现有财务软件为核算型财务软件,只简单的使用账务报表,难以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

(2)日常工作主要放在核算,与各部门业务对账的事物中,无暇顾及财务部门的其他主要事物,如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

(3)存在大量的,且与其他部门重复的工作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4)对资金运作情况没有进行监控,费用控制主要依靠人工。

(5)财务与业务脱钩,无法对业务情况进行跟踪。

(6)没有完全做到事前预算,并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加以控制。

2.2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江铃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3 解决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对策分析

3.1.1 会计核算方面

(1)要加强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信息方面的实效性,比如通过ERP财务子系统了解更多下属子公司的会计信息以及别的汽车行业的会计信息。

(2)要做到库存商品账目的清楚,比如在生产汽车的时候购买的零部件以及其他材料和用料等等都要做到及时入库,在电脑上做入库登记等,以便财务部门领导和其他部门的领导审阅。

(3)加强成本的核算和库存管理,这是汽车行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因为使用了会计电算化后成本的核算再不像人工那样,再加之财会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欠缺,所以对这两方面的管理就显得由为重要,会计人员应该随时检查材料的收,发,存状况,根据库存物资重要性不同,按照企业追溯制度要求,建立物资的库存批号。还要及时的做出成本的核算,这样好预防未来要发生的事件。

3.1.2 财务成本管理

(1)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物资运动与资金运动的统一。企业管理也就是从物资运动和资金运动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管理,而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最终是财务管理的任务。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的管理,也就是通过对资金流的监督和控制,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管理。它的内容包括:账务管理和各种财务核算如银行存款、现金的管理,销售收入及利润管理,材料的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2)提高财务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应用,加强报表的财务管理分析,让江铃的财务信息化有效而更加集中的管理和应用。

(3)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如加强对财务分析的应用,这样更有利于江铃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前景。

3.2 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要求

在收集,加工,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发挥自我优势,实现会计的记录、报告等基本职能。针对企业管理的需要,突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辅助经营决策的职能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在ERP财务子系统环境下,更多的会计人员将改变工作场所,直接进入生产经营部门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ERP财务子系统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全局观念,要从企业战略全局出发,实现财务与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协调一致,发挥财务战略与研发战略、采购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协同效应。

3.3 做好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事先设置好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江铃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江铃现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江铃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突出的特点是“快鱼吃慢鱼, 速度胜规模”。如何迅速调整企业, 响应市场需求, 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 加快信息化发展尤其是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论述通过分析江铃汽车集团财务部门在应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晓丹.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理性的思考[J], 当代经济科学, 2001 (3) .

[2]林姗姗.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B/OL], http://www.e521.com, 2004-07-29.

12.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单位或者微机记账,或者微机出报表,或二者兼而有之,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方面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

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重视机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其表现是:认为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型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地输入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不断翻新机型,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3.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

计电算化自身因素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以及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意识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电算化会计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某些单位存在着只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的现象。如已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大多都没有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微机记账只是手工记账的重复,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始终离不开财会人员,财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却显得相对重要。因此,这些

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4.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的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或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很强,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5.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些单位为了加强控制,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而且长期计算机和手工双轨运行,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缺乏统一协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效利用。有的仅限于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或生成会计报表等局部业务,没有真正甩掉手工记账。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

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3.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强化安全、保密措施,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实行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

13.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三

1979年财政部组织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进入有计划的试点阶段,从此,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共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核算型发展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大大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水平以及综合管理水平。但是,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现阶段,在通往会计信息化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想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使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好地发展,与企业更好地契合,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处理以及管理帮助。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是非常广的,不仅仅是大型企业施行了电算化,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事业单位也施行了电算化,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很多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我国,已有公司专门开发会计核算软件,比方说用友和金蝶。而我国会计核算软件大多以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形式存在,这有其好处,例如通用性强,安全可靠性高,支持各种软硬件平台,保密性好,但是,也有其弊端,由于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很大的区别,管理模式又参差不一,且每个企业又都有其侧重之处,尤其是大型企业,这一点通用会计核算软件是兼顾不了的。但是,专门研发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需要很大的费用,在通用核算软件不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支出大量经费用在软件开发上没有必要。所以就对所有企业的适用程度上而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还不够强大。

除了软件开发方面的局限外,相关企业管理领导的思想观念也有待改进。一些管理决策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对会计电算化的施行没有提供必要的支持,抑或是不够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会计电算化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故而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就是对原有手工账的一种简单替代,仅仅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无其他更多的优点,采用电算化与否也并不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所以,对于实施电算化一方面是跟随潮流,并无认真地应用实施。

其次,会计电算化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对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实施需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或者是重新招聘相关的会计人才,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支出,由于认识不全面,有些企业并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最后,对于有些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财务软件只是用于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对其其他功能进行开发,也未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造成了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这一点在会计电算化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中,不仅仅需要会计学人才,还同时需要具有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学、管理学方面知识的人才,但是这一类复合型人才资源是比较缺乏的。

(三)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安全问题

财务信息对于每一个企业都属于商业机密,这就对软件的安全性,保密性要求很高,以防止泄密的发生。但是,一些电算化软件在安全保密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比方说对软件的操作记录方面,有些软件并没有操作记录,这就会导致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相应责任人。

三、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深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电算化的全面认识,使他们意识到电算化不仅仅是对手工账的替代,更加是一种新的账务处理核算方式。这种新的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原来手工账方式的工作效率,很多计算结果都可以通过设置公式然后根据本期输入的原始数据软件自动计算生成。这不仅仅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财务数据,有利于管理层对企业工作事项的决策。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项问题一方面从在职人员入手。企业应当对财会人员进行继续培训教育,加强电脑操作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使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以求和业务能够更快更及时的接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入手。会计专业在我国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博士层次都有开设,未取消从业资格证考试前,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但是,就本科层次而言,学校开设的电算化课程大多为用友U8软件的学习,本身教材编制大多都是以分模块的形式进行,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在对于计算机与会计学的结合方面几乎都没有涉及,大多数院校也并没有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还需很长的时日。

(三)优化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

加强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解决软件不留存操作记录的问题,以期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人员。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开发商以及使用企业的监督,以期规范电算化软件市场。还应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严格遵循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牵制,防止舞弊的发生。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数据简化,很多行业也都和计算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推广,大大节约出工作时间,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所以,未来,进一步推广实施会计电算化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在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归纳总结弊端,进行不断完善,将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更好地与经济业务相结合,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祎迪.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485):143-144+169.

[2]薛伟东,王萍.论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信息化,(11):45-47.

[3]吴丹,薛玉玲.浅析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5):120-121.

14.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电算化,问题,策略

一、企业电算化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会计核算作为一种庞大的系统管理工作,企业要实现电算化管理就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从当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实施产生的一些现状来看,企业电算化工作中依旧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简单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于会计电算化相关理论以及实践要点的认识不到位从当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实施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企业相关的领导以及单位个人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存在一些片面化的认知。首先,对于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有些会计人员对于电算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层面,对于构建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以实现完整的企业信息的构建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结果就导致企业信息产生不完整,难以实现企业信息为有效的企业决策以及会计管理服务;其次,一些经验十分丰富的会计人员对于新的会计管理方法存在根本上的抵触情绪,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实现企业账本以及算盘化的管理,因此,就导致企业电算化软件的更新以及有关硬件的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二)不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最关键的企业电算化管理工作是有效开展电算化财务管理的基础与保障,当前,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不够完善,结果就导致在有关企业的电算化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上的缺陷。首先,重企业财务核算,轻企业财务管理。由于企业软件有关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等有关的财务管理比重较大,因此企业主要从事事后的核算,结果就导致有关财务管理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情况。其次,缺乏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及有章可循的管理方式。由于会计电算化管理基础的薄弱,就导致规划与协调的组织难以实现有效地统一,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算化管理工作得不到正常与有效的运转。

(三)通用企业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完善的软件控制是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关键性因素。不完善的软件控制,对于会计信息的客观、准确以及时效性造成潜在的危险。首先,有关会计软件的安全性比较差。一些财务软件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于客户企业的数据保密性以及安全性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地管理;其次,有关会计软件的更新存在弊端。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财务软件的管理最终要的就是实现软件管理的前瞻性。但是,随着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连续性,原有企业财务软件的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不乏,也就满足不了企业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产生的经济发展需求。这样在企业没有对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实施改进的情况下,与企业发展与管理相适应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就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与保障;再次,内部控制难度大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使得内部控制难度加大,这样对于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具有的先进性特点就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发挥。

(四)电算化制度存在问题

1.企业重视忽视管理功能企业电算化会计管理的实现,对于实现企业各单位与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产生了极大地推进作用。有关企业电算化管理的实施,计算机强大的计算与信息分析功能的发挥,对于提升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在我国企业内实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仅仅实现了企业财务的电算化,对于企业管理的电算化并未得到真正的实现,这样就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精力放在了财务管理加强的方面,对于实施财务管理的功能认识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2.企业数据的保密措施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企业电算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有关企业管理的步骤及变得逐渐模糊,对于原本的企业信息审查以及资金审核等有关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逐渐削弱。有关企业人员的管理类型逐渐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于会计数据的管理而言,产生了集中性管理的特性。对于一些未经授权的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就导致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增加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二、有效处理企业电算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各项电算化管理制度首先,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现,最关键的就是构架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一是基于电算化岗位的责任制,针对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操作人员的岗位以及各自的权限进行明确的管理与划分,使会计人员自身认识到权限与职责之间的对等性。二是电算化管理流程制度的优化。依据有关岗位运作权限,进行企业电算化管理,就应确保整个过程与有关会计管理法律法规的符合,从而保证企业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转;三是强化会计管理电算化档案制度。不仅要针对会计管理的纸质档案,还应针对会计管理的电子档案,按照企业管理实施的模式,进行有效的保管。四是约束有关企业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有关电算化管理制度。为确保企业电算化设备管理的有效与正常运行,就必须针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做好有关系统以及软件的升级与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电算化管理的有效与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础工作的完善首先,针对企业电算化管理中产生的有关权限与用户之间的不对应现状,就应通过限制用户名、密码等措施,实现与权限分配管理工作之间的对等,通过实现用户与权限二者之间的对等化管理措施,决定用户在使用与修改企业相关会计管理数据方面所具有操作权的范围。在权限等级管理中,实施电算化管理的主管自身应具备较强的保密与管理意识,对企业整个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优实现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发挥,减少与规避不法分子对企业电算化管理信息的非法侵入。其次设计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应对电算化企业软件舞弊方式。基于电算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要求,对于电算化后企业的岗位主要分为基本企业岗位和电算化企业岗位,这样即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岗位之间的有效管理,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有效实现。再次,为达到对企业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成效的动态化管理,就应构建积极的电算化档案管理控制模式,这就通过档案的建立、保管以及有关数据的使用以及复制等管理方法,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的专人化管理。

(三)强化企业财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而言,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最主要的就是针对一些内控措施是否有效,以及电算化运行中,有关审计人员对于电算化管理软件具备的可靠性进行积极地检验与测评,从而实现提升会计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与完善。

三、结语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电算化管理的根本。因此,不仅要注重企业电算化管理软件的更新,还应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重视企业内部监督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作用的发挥。比如定期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及时的审核,通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自我监控、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发展的实现。还应积极地加强对企业电算化的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项电算化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做好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电算化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发展对企业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电算化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使用的迅猛发展,有关企业的电算化工作将面临巨大的变化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于企业管理中产生的众多问题,也应给予及时的关注,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向更深层系发展,进而实现会计电算化事业的稳步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明爱芬.浅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2)

15.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措施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组成中,会计核算工作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事业单位加快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重视和关注会计核算工作的人数在日益提升。有效的会计核算是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推动力,而且在可持续性发展事业单位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和意义积极性凸显。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

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来看,相关管理人员重视会计核算程度不足, 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不具备,直接导致挪用资金现象时常出现,严重的阻碍了事业单位运行的健康性与平稳性,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并极大的威胁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因此,事业单位在对资金运用和调配上,加大重视会计核算力度应作为重点来抓,在利用资金时对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 坚决杜绝发生贪污腐败现象,加大责任落实机制的严格程度,严格的处理违规操作的状况,从而为可持续性发展事业单位提供保障。

2.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组成中,立足财务管理视角看,会计核算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管理不善,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发的。分析目前多数章程与规范,较少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方面的,而且没有明确购入等方面工作职责,不具备健全的操作手续,欠缺具体内容的规定,也就是具有较低的明确度,薄弱的管理针对性,核实账面数目为多数状况,核算与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之中。

3.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纵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受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匮乏影响,加上落后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致使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不能很好完成,一定程度上阻碍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应以自身匮乏专业技能等实际情况出发,增强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丰富自身技能,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自身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适应能力, 真正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需求能够被满足。

二、改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

为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真正发挥出作用, 有效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促进事业单位长效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以有效的措施应对会计核算工作,从构建制度环境的良好性为切入点。因此,事业单位应把严格的责任机制的建立,每个工作人员职责的落实,监督与反馈机制的联合使用真正贯穿于会计核算实行过程中,旨在促进整个事业单位工作能力的提升。首先,加大会计核算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实施措施的有效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个部门的参与,更需要每个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并为之而积极的做出努力。因此,对会计核算知识进行积极宣传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建立的责任机制应具备完善性。注重把部门沟通的加强和监督信息的流通性,真正贯穿于会计核算整个执行过程中,这是有效防止误差出现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2.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

根据上面的分析显而易见,事业单位建立的资产管理制度具备良好性与完善性,能够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因此说管理制度应是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财务的切入点, 把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起来,应被事业单位作为首要任务对待, 简而言之就是在管理之中纳入此项工作,在制定条文规定上要注重具体细致化,全面周全的考虑到责任部门和职责等各方面。其次,在完善具体过程中,重视责任管理制的落实,实施分层落实,把相关的负责人明确,划分出领导、会计各方面权力, 使各自职责与职能范畴明确突显,这样在暴露出问题时,就会在最小范围内降低责任承担风险。

3.引进先进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会计核算方面,因把先进的财务管理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放在首位,加强财务管理设备系统性的完善, 为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处理数据的准确性的增强奠定扎实基础。另外,把财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事业单位在对工作人员选择过程中,应以一定的选拔规定为依据,以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测试应聘人员,达到把优秀人才选择出来的目的。事业单位应注重把加强培训工作人员技能,真正落实到内部发展中,深化会计人员不断提升本职专业素质意识,激发个人提升专业素质热情,一些相应的会计培训适当增加也是极为有效手段,从而推动提升会计整体能力,使所形成的团队具备强而有力特征,构建为一个目标,凝聚向心力,把核算工作努力完成好的氛围。也可定期培训员工,实施开展相关课程讲座等,推动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三、结论

以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过程会计核算工作为针对对象,对存在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注重以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真正的实现优化会计核算,为我国事业单位实现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热点与难点探索[J]. 财会学习. 2016(08).

[2] 马小红.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完善路径[J]. 财会学习. 2016(08).

[3] 刘增强.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1).

上一篇:终酒店客房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一备课组组工作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