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的影响教案

2024-12-05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案(共9篇)

1.感受文化的影响教案 篇一

《感受文化影响》教案

情景导入

活动一: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下面几幅奥运图片。

2001年北京时间7月13日22:10,北京获得第29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如今圆满结束。“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无论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还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深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感受文化影响

第一课所讲的文化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的。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主要是研究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

1、文化影响的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板书)(1)文化影响的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活动二:欣赏漫画:孟母三迁。思考:孟母为什么会三迁居所? 得出结论:因为特定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

(2)文化影响的来源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活动三:欣赏图片: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也可以影响人,塑造人。

时政探究: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当我们重拾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我们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我们跑到终点,不但发现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掉了,而且成为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忘却了自己是中国人。”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这些节日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有充裕的时间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节假日的调整合民心,顺民意,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

2、文化影响的内容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活动四:问题1:欣赏三幅图片。思考: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产生差异的原因?

问题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及《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思考说明的文化生活道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探究。

得出结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活动五:欣赏(flash):欣赏朱自清的《背影》和歌曲《父亲》。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影》,然后找同学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大公无私的,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这种平凡的关爱中,以至于感受不到这种爱的存在。通过《背影》和歌曲《父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爱的伟大,并将付诸于实践,用自己平凡的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文化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小花是个孤儿,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温暖的家,她的愿望能实现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体会发生在小花身上的一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活动六:请同学们欣赏《暖春》片段。

欣赏完后,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暖春》这部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对我们的心灵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故事的情节真是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我们被剧情深深打动,深深感染,这种影响并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无形地就形成了。有人这样来描述文化对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文化的影响虽然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但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选择和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时政探究: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1039红色之旅” 是由北京交通台策划并主办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于2006年6月8日正式启动,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专题活动。活动历时36天沿长征路线采访报道,先后经过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11个省,总行程12000公里。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活动七:投影展示: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课堂探究1: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 课堂探究2:为什么定居海外的华裔在一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结论:海外华人作为长期生活在异国的游子,还能保持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甚至生活习惯,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一旦形成则难以抹去。

①“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

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活动八:课件展示:

时政探究:

残疾火炬手誓死捍卫奥运圣火

由于极少数的“藏独”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的“藏独”分子竟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京,试图要从金京手中抢走火炬。金京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驱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孟祥斌11月30日,这位驻金华某部年轻军官今年第一次和妻女团聚。就在同一天,为救落水女子,他毅然从金华10米高的城南桥上跃入冰冷婺江。那名女子得救了,孟祥斌却英勇献身,28岁的生命就此划上句号。孟祥斌以他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而震撼中国、感动社会。小结:

1、文化影响的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的内容(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的特点(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感受文化的影响教案 篇二

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 同享盛名。

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 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幼时家境贫困, 但聪敏异常, 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 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在历史上影响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 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 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幼年时, 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 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 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 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 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 他发表的《算术研究》, 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 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 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 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 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 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 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 (种) 著作, 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 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高斯去世后, 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 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 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 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 心里畏缩起来。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 3加3等于6, 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 再加下去, 数越来越大, 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 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 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 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 说:“去, 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 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 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 他惊奇起来, 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 得到的数也是5050, 这个8岁的小孩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4+5…+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 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 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 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梦想与现实———谷神星的发现

1766年, 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 (J.D.Titius, 1729~1796) 的中学数学教师, 把下面的数列:

3, 6, 12, 24, 48, 96, 192……

在这个数列的前面加上0, 即:

0, 3, 6, 12, 24, 48, 96, 192……

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 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 7, 10, 16, 28, 52, 100, 196……

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 最后得到:

0.4, 0.7, 1, 1.6, 2.8, 5.2, 10, 19.6……

令提丢斯惊奇的是, 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 (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到太阳的距离比例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 有着一定的联系。

1772年, 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 (Johann Elert Bode, 1747~1826) 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 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 (Titius-Bode law) 。

数列:0.4, 0.7, 1, 1.6, 2.8, 5.2, 10, 19.6……

即太阳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当时, 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 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1781年, 英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 (即数列中的第八项) 发现了天王星, 从此, 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根据这一定则, 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 只是还没有被发现。于是, 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 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1801年新年的晚上, 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突然, 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 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可是, 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 他却病倒了。等到他恢复健康, 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 它却不知去向了。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 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 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彗星, 不然的话, 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

几个月过去了, 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可是, 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 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 那么, 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 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 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在天文学发展史上, 情况也正是如此。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 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 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高斯之前, 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可是, 这个方法太麻烦。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 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 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 利用这种方法, 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 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 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 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 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 谷神星出现了!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 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 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谷神星在比亚兹发现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太阳到行星的距离分布是有规律的, 太阳与行星之间是和谐的。

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方法

数列这一章蕴含着多种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 而且在基本概念、公式的教学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 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对数列概念、公式的理解, 而且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多数列问题。在这一章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中数学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倒叙相加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就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 很好地应用倒叙相加法, 而且在这一章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是另一类数列求和的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求和的项之间通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 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

函数的思想方法。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 而且是离散的函数,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 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 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 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n项和前n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 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 因此, 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 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 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 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 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3.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 篇三

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记者:汉字作为记录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如同穿衣、吃饭一样,大家天天都在用。可能是年代久远,对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能否请您解读一下呢?

赵平安:汉字,不仅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它还积淀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最具生命力的载体。这也正是其吸引人、令人着迷的地方。

从文献记载看,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注意到汉字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分析汉字的文化内涵来说明自己的理念。《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就是其中著名的事例。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结合篆文分析字的形、音、义,对汉字的文化义涵有全面深入的发掘。后世研究《说文》的学者,利用许慎的成果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宋代金文大量发现,金文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到清代形成了一个研究的高峰。清代末年甲骨文发现,又产生了一门国际显学甲骨学。秉承《说文》研究的传统,利用金文、甲骨文资料研究古代文化,成为人们自觉选择,也成为金文、甲骨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文化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汉字研究的热潮。

回顾汉字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们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并不太一样,有的比较宽,有的比较窄。

记者:那么,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赵平安:我认为,既是汉字文化,应该还是以字为本位,也就是说,应该限定在汉字这个范围内。通常一个字有字形、字音、字义三要素,探讨汉字文化不能游离这三个要素。

就拿“王”字来说吧,早期字形像斧钺之形,后演变为三横一竖。

王字字音上古属于阳部匣母,现在念wang(第二声)。字义本指君王,至今沿用。王字为什么用斧钺表示呢?这是因为古代君王往往手持斧钺,斧钺是君王权力象征的缘故。用君王的象征物来表示君王,构思是巧妙的。王字字形线条化、笔画化以后,写成三横一竖,再也看不出像斧钺之形了。于是西汉的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又赋予了王字字形新的含义。可见汉字的字形字义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王字读阳部匣母也不是偶然的。《说文》说:“王,天下所归往也。”往是阳部匣母字,王和往同源,同源字往往音义相同或相关。

(王字字样)

字形字音字义都是探讨汉字文化的因素,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字形完全属于文字层面的,字音字义包含或隐含在字形中,是属于语言这个层面的。狭义的汉字文化研究只研究字形层面的东西,而广义的汉字文化研究则包含字音字义层面的东西。传统的研究往往字词部分,把语言研究和文字研究混在一起。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以后,文字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汉字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字形中蕴含文化现象的研究。这是现代科学精神深入发展的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字文化的研究,即便是专注于字形文化的研究,也必须结合字的音义来进行,否则就会把字当画,发生望文生义的危险。

(青铜钺)

汉字仍然属于表意文字

记者: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演变序列比较完整、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赵平安:世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只有汉字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这个特点,是由汉语决定的,是由民族文化决定的。

它的特点,只能通过汉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比较才能看得出来。

记者:具体来说呢?

赵平安:西方的拼音文字是记音文字,它的文字符号只记录词的读音,与词的意义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汉字则不同,文字符号不仅记录语词的音,也表达语词的意义。汉字的这个特点,在形声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通常一个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形符与它记录的词的意义挂钩,声符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读音挂钩。形声字声符的特点和西方拼音文字相似,而形符的特点是西方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譬如甲骨文往字,从止王声,往要动脚,用止(趾)作形符,用王作声符。如此一来,甲骨文往字便用两条纽带紧紧地和往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比起单纯表意和表音的字来,形声字与语言的关系更紧密,更能够多方位地表现语言。

因此,汉字最为本质的特点是汉字字形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挂钩。换句话说,是它的以形表义的特点。

学习汉字需要有好方法

记者:一般来说,学习汉字主要是指现代汉字。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字,掌握的程度却不一样。在您看来,怎样开展正确的汉字学习呢?

赵平安:幼儿园、小学阶段的识字是结合课本范文进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最为行之有效。为了学好现代汉字,教育工作者也作了不少努力,发明了许多集中识字的方法,有的还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集中识字的共同点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找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把看似杂乱无章的个体字符串起来,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

我们也要应当看到,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音、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有理性和系统性虽仍有保留,但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学习汉字既要掌握汉字的结构和系统特点,又要掌握汉字的个体特点。

记者:在学习现代汉字的基础上,如果想对汉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从哪个方面入手呢?

赵平安:可以看一两本汉字的概论性著作,熟悉几百个常用字的发展演变脉络。

汉字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

赵平安,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出土文献研究。出版专著《隶变研究》、《〈说文〉小篆研究》、《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义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战国时代的盐及其相关资料研究》等学术论文百余篇。论著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

4.感受文化的影响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本课时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对人的影响,使学生感知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同时初步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学生分析]:

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而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设计思想]: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请大家共同欣赏音乐《二泉映月》,优美的旋律充满了教室空间„„

大家感受文化的影响,思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让优美的旋律带着学生进入课题。

推进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展示图片)经典诵读(近些年在祖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对少年儿童进行古文经典篇目的诵读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谈一谈你对这种活动的看法?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只有在个人的主动参与和自觉体验中,优秀文化才能起到对个人的熏陶和教化的作用。对少年儿童进行古文经典篇目的诵读活动,就是创造出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让青少年接受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课堂探究):我们共同欣赏几幅图片,说明什么呢?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畅所欲言。

学生能够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材料展示)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15页比较图,探究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材料展示)文学作品《寓公移山》、《精卫填海》、《老人与海》和《骑马下海的人》体现出文化对生产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

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这种文化差异使中国人在自然面前往往表现出乐观和自信的浪漫主义,而西方人在自然面前则更多采取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现实主义态度。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

⑵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材料展示)“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文化的作用是双重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这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地过程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合作探究):诗歌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⑴文化对人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

⑵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堂探究):(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

(2)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概括、巩固新课。

探究与拓展

近年,韩国的电视剧、音乐、游戏、料理席卷我国,面对此“韩流”,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积极思考、探究。

检验教学,巩固新课。

七、【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入手,讲述了文化与人的互动关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享有者和创造者,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从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和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出发,注重教学本身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三维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共同欣赏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充满了教室空间……让同学们感受文化的影响。◇新课讲授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13—14页,找出:(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是什么?(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有哪些主要表现?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经典诵读(近些年在祖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对少年儿童进行古文经典篇目的诵读活动)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因此,我们应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

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教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合作探究三: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合作探究四: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15页比较图,探究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材料展示)文学作品《寓公移山》、《精卫填海》、《老人与海》和《骑马下海的人》体现出文化对生产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

教师: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这种文化差异使中国人在自然面前往往表现出乐观和自信的浪漫主义,而西方人在自然面前则更多采取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现实主义态度。教师: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反过来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呢?(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找出并回答: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合作探究五: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孔子的名言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文化的作用是双重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这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地过程 ◇合作探究六:

诗歌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堂小结:

5.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范文 篇五

文 化 生 活

第二课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课题属于《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第一框。第一课是从“人类社会”角度看文化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课则是从“个人”角度看文化影响的特点和意义。本框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确立依据:因为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潜移默化,二是深远持久。这两个特点都有难以理解之处。潜移默化这个词包含着多种涵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也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是文化习俗,二是文化素养。这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而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阐述文化影响人们的表现。

2、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能结合材料或举例分析,客观对各种文化社会现象说明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在对文化特点和差异的讨论、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对人成长的意义,自觉学习、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接受优秀文化,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请学生观看视频《G20花絮折射东西文化差异》,并思考问题:你从这个视频中发现了哪些文化差异?想一想这些的不同文化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活动: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对人行为的影响

教师总结:在不同的国家,人们面对国旗的态度不一样。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从而进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27分钟):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教师活动:让学生看书(13页的资料和图片)2分钟,然后直接提问学生,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看书回答此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2)文化对人影响的主要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教师活动:(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我国维族女性见面礼仪、维族男子(同辈之间、晚辈跟长辈之间)见面礼仪和藏族同胞在迎送客人时献哈达的三幅图片来提问“不同民族的礼仪反映了文化对人有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文化差异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归纳:各民族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受不同文化 影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差异,见诸于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文化的差异有的取决于风俗习惯、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取决于文化程度,终其根源还是源于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不同。所以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也体现了人们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人们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一则《实例分析》,并让学生思考: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生活上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随机抽取学生起来抓材料中的关键词。

实例分析材料:

某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我们物业经常接到中国业主的投诉,反映有外国人在深夜里喝醉酒喊叫,或者聚会时喧闹扰民。一些人夏天还喜欢在小区里搞露天烧烤,或者在草坪上睡觉,这些都容易引起社区内中国居民的反感。为此,我们也与一些外国人进行过沟通,但他们的理由是自己交了物业费就是这里的主人,应该有享有这些权利。中国业主在共同场所晒被子,在阳台晒衣服,都曾经被外国业主投拆过,他们认为公开晒被子是十分不雅观的事情。而中国人恰恰认为这是卫生和环保的好习惯。

学生活动: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文明的掌声》,并思考:这是一则CCTV宣传奥运的公益广告,CCTV为什么要反复播放这条广告?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思考、讨论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②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在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并提问学生:能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吗?

学生活动:我们要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我们应当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这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地过程。

(2)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华人华侨热热闹闹过春节》,并思考:视频中华人华侨过春节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教师归纳: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终生难以抹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课堂小结(8分钟)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影响来源。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跨国界、跨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不管是外事活动,还是出国考察、旅游、经商和探亲访友,都免不了要和外国人打交道。鉴于不同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中外文化差异被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在这种跨文化交往中,为了避免因不了解彼此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尴尬,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国外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解并尊重。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设计意图:概括和巩固新课

课后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D 设计意图:检验教学、巩固新课

6.《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篇六

主编:刘昌艳

使用时间:2011-10-18 级部:新疆部高一

(所用教材是山东省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举例,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教材分析: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本课时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对人的影响,使学生感知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同时初步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版本比较及教学资源的整合:

此课时内容的特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学习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这一问 1 题的解决能更进一步了解文化生活对个人的影响,为学好必修三打下基础。[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了解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就要注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自己能长期稳定发展。

教法、学法分析及其依据: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讲授法。课标要求“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鼓励学生举例,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

学法: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并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讨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所学知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显示上节课所学重点内容,同时打开视频播放器和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洋快餐吗?你都知道哪些洋快餐品牌?(学生回答)可是,你们知道麦当劳下跪广告吗?下面我们一起播放这段视频。问题:

1、看了麦当劳的“下跪广告”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为什么我们对麦当劳“下跪广告”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学生回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有时容易带来一些不愉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自主探究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学生交流: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生活动:

自从同学们来到威海一中,根据你的所见和所闻,请例举文化环境的变化和你所参加的文化活动?从中所获得的启示?

老师播放威海一中学校宣传片,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化环境的认识。

觉悟提升:不但要知道文化环境的好,更主要的是有一种理想,将来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让自己的家乡更美,这样才不辜负社会和亲人对自己的期待。自主探究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第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 B、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

C、交往方式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围绕几个不同和原因请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第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活动:请例举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典型事例 多媒体显示“资料卡”

一、中医刮痧的作用和部分简单的操作手法

二、介绍电影《刮痧》(中美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

简介:电影《刮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主人公许大同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恰恰是“刮痧”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了„„ 学生活动:

此材料中是如何体现中西方文化在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的区别? 对此事例,你有何感悟?

老师总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也有差异。要学会求同存异。

问题探究:阅读课本P15材料并思考和交流:

材料一表明交往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含蓄婉转,西方人直接爽快。

材料二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将姓名放在前,表示对父母及先人的尊重。材料三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写信)又属于思维方式(写地址)的差异。自主探究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学生交流: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影响深远持久。

情感空间:既然文化对人有如此影响,我们中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文化?说出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一经形成,便很难抹去,对人的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在平日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高警惕,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使自己朝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奋然前行!【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30分钟,练习加小结10分钟。【课堂练习】见课件 【作业设计】

同学们来自新疆,都对伊斯兰教很熟悉,根据所见所看列举伊斯兰教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要求:客观、公正、辩证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一、感受文化影响

1、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

2、影响的表现: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

3、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相关拓展资源】 用麦当劳下跪广告进行新课的导入,首先感觉不同文化对人们有影响;刮痧资料卡和电影简介具体分析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威海一中学校宣传片的播放,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合作探究,提升学生情感空间,加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教学后记】

此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关键在于感悟上面。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视频创立不同的情景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用“

1、你看了麦当劳的“下跪广告”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7.零距离感受德国企业文化 篇七

期间, 我们参观了普罗名特集团公司, 这是一家生产液体计量设备的私营企业, 虽然企业规模不大, 但据说在同类产品中制造水平世界第一。公司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亚太市场负责人, 一个高个子、相貌英俊的德国人, 他用流利的汉语给我们介绍他们的产品和中国市场的开发和风险管控, 核心思想就是依靠当地员工而不仅是德国管理者来确定市场定位和销售任务, 并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大家交流之后, 接着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 企业接待人员给我们每位参观者发放一个塑料参观牌, 上面印着他们公司的名称以及参观者的国籍、单位、职务和来访编号。那天正下雨, 陪同参观的公司董事让办公室人员给我们每人都取一把雨伞, 雨伞上也印着他们公司的名称, 质量很不错, 可是偏偏那个董事没有拿到雨伞, 他毫不在意笑了一下说没关系, 就在前面引路, 根本没有责怪办公室负责人的意思, 陪同我们的张翻译赶紧和他共用一把雨伞。参观完告辞, 雨还在下, 大家打着雨伞到停车处, 准备乘车离开, 都想着怎样把雨伞还回去, 这时看见公司的董事走过来, 我们都以为他是来拿雨伞的, 没想到董事说, 雨伞送给大家了, 参观牌要还给他。大家把参观牌子都取下来交给他, 他拿不过来就抱在怀里和大家再见。大家都觉得雨伞比参观牌贵重, 但是, 人家却把参观牌看得更重要。参观牌上面有每个人的姓名, 不可能再用, 再收回去有啥用?大家都很疑惑。负责联系参观的张博士说, 人家是把这些参观牌收起来, 作为企业的资料保存了。由此可见, 德国企业是多么重视文化的积累。

还有一件事令我印象很深, 是我在学习之余到街上购物看到的。在科隆大教堂附近的商业街, 有一家日默瓦旅行箱专卖店。日默瓦高级旅行箱品牌是德国为数不多的旅行箱生产商之一, 也是行业内仅有的承袭百年传统的生产商之一。产品采用了以坚固、耐用、轻巧著称的铝镁合金及高科技聚碳酸酯两种材料制作而成, 集优质素材、卓越科技、独特设计及超凡手艺于一身, 成为“德国制造”的一个传奇。这家旅行箱专卖店二层小楼, 每层面积也就四、五十平米左右。我们走进店内, 看见各种类型的日默瓦箱子整齐有序的摆放在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 货物摆放很密, 但是错落有致, 不影响客人挑选, 这让我惊叹他们对于空间的合理利用。我看到一楼人多, 就到二楼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商品, 走上楼梯, 这下让我更惊叹的事情出现了, 这个小专卖店的二层居然是个日默瓦旅行箱发展历史的博物馆, 展示日默瓦箱包的历史, 从1898年工厂诞生到现在, 各个时期的经典款式的箱子, 都陈列着, 还有图片和文字说明, 让人观看后感受到这个品牌的厚重, 产生买一个拉箱的冲动, 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和文化的力量。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竟然没有把所有地方都用于摆放商品, 而是展示自己产品发展的历史, 可见德国企业对于文化品牌的重视。

培训期间, 有一次请韦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拜耳集团公司内部咨询顾问专家MICHAEL.WEBER博士讲课, 我向他提了关于拜耳公司实行文化管理的有关问题。韦伯先生回答说:拜耳公司要建立一个有企业凝聚力的永远存在的企业, 当然要进行文化管理, 只靠僵硬的制度条文是不行的, 要关心员工, 要建立和谐的关系, 这是更重要的。他认为:大企业必须有共同的文化理念, 因为公司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多数人决定的, 不可能是少数人压倒多数人, 哪个企业老板也不希望员工心散。因为, 德国企业的监事会成员不是任命产生的, 是由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的, 而且组成人员的身份比例是法律规定的, 不是大股东可以操纵的。最重要的是权力分配制衡相对合理, 大股东的代表要对自己的股份负责, 雇员代表要对企业的发展和自己利益增长负责, 行业工会的代表要对整个行业的利益平衡负责, 从而达到合理制衡的目的, 可以有效使得三者利益趋于一致, 防止了劳资关系恶化带来的不稳定, 预防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利益差距太大带来的社会矛盾, 抑制了资本过于膨胀对劳动者的剥夺, 限制了个人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而实现了和谐稳定发展。比如拜耳公司员工有12000多人, 是世界500强的大企业, 监事会、董事会成员和员工, 多是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工作关系, 相互间有合作共事的经验和很好的个人关系。在德国, 化工企业都和拜耳公司一样是采用文化管理, 钢铁企业可能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同样也采用文化管理, 只有零售类企业由于规模很小或行业特点, 可能不采用文化管理。

8.切身感受日本的工作文化 篇八

用心工作的日本人

因为父母的原因,我在大学期间经常去日本长期探亲,这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的日语水平提高了不少,以至于我的国际日语考试成绩在北京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学毕业以后,我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一家日本大企业的驻京办事处工作。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而且有着北京市国际日语考试数一数二的名气,我自然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但当时的我完全没有预料到今后会遭遇的各种问题和要经受的心理历练。

当时我是以秘书的身份进入公司的,每天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端茶倒水,把头一天报纸上别人圈画的重要记事剪下来贴到文档里,到楼下的民航大厅订机票,翻译人员不在的时候做些简单的翻译。这些重复性工作对我来说太简单也太枯燥了。半年后,我开始越发觉得无聊,日语也越来越退步。在那个还没有流行跳槽的年代里,我也只能这样每天虚度光阴,看着公司里的几个日本人忙忙碌碌地工作和出差,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在哪里。

一天,一位国企的办事员来到我们公司,需要与公司的日本人进行一次小的洽谈,大致内容是想问问我们公司做不做预应力钢线。当时公司的翻译人员外出办事,只留下我和公司的最高领导—所长,因此我自然就当了他们二位的口译者。但在翻译时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我的日语大幅退步,连他们说的单词都反应不过来,更别说组织成句了;其次,我根本就不懂专业名词,“预应力钢线”之类的词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可想而知,我当时翻译得乱七八糟,把洽谈变成了“乱谈”。十几分钟后,来访者便无奈告辞。等公司的翻译人员回来后,所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让翻译人员把他的话翻译给了我:“撇开内容不说,单从说话长度上就能判断出你翻译得不合格。对方说了一个长句子,你却翻译成了一个单词。对方说了一个单词,你却翻译成了一个长句子。”我回答说:“对不起。”所长说:“你对不起的是什么?你对不起的是这份工作,是每天的时间,是你自己过去的学习。”我插话说:“我本来以为日本人都是工作狂,日本公司的工作都很忙碌和辛苦,没想到我每天的工作是那样。”听了我的话,所长的脸色变得更加严肃起来,他停顿了一会儿,说道:“你每天的工作的确很少,也的确很简单,但是你最大的错误就是安于现状。日本人不是工作狂,我们也愿意休息和放松,但不是在上班时间休息和放松。工作是自己找出来的,不是别人派给你的。我们也不一定每天都有很多工作,但会在上班时间自己找工作来做。”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有合眼,回想了入职半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因为没听懂日语,我把红茶和咖啡一起端给了跟我说“不需要”的日本来访者;因为没听懂日语,我把从日本打来的电话直接挂断;在做报纸剪贴时,我只是把报纸上被圈出来的记事剪完就贴,从未关心过记事的内容;去机场接来访的日本人时,我没跟对方说一句话,只是把他们送到饭店;带日本人去长城或故宫时,我想自己又不是导游,于是只做马马虎虎的介绍……所长的一番话就像一面镜子,把我这半年的所作所为照得一清二楚,而我却只是一直在心里抱怨工作的简单和自己的“大材小用”。

第二天,我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有关外事礼仪的。我从沏茶倒水开始学起,从端茶的姿势和把茶杯放在客人面前的角度到接送来访者的礼仪,反复练习,仔细斟酌;每天我都看介绍北京著名景点的书,把与之对应的日语表达背诵下来;剪贴报纸时,我努力把报纸上的记事翻译出来后添附在旁边;我尽量熟悉公司的主要业务介绍和专业术语;下班后,我会跟其他日本同事一起出去吃饭,谈谈一天的工作感受,学习其他同事的工作经验和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转眼间入职两年了,虽然每天的工作内容还是原来那些,但我发现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学会了把原有的工作量和简单的内容变成了有含金量、有难度、有深度的工作,把一个抱怨大材小用的自己变成了一个“工作狂”:往往是忙碌了一天,抬头一看表,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在日本或日企工作是不是很辛苦时,我的回答都是:“辛苦不辛苦不一定在于工作本身,有时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日本人不是所谓的‘工作狂’,日本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现状,不抱怨现状,把时间投入到提高自己上,学会自己发现工作,用心工作,也就不会觉得有多辛苦了。”

嘴硬心软的日本人

入职的第三年开始,我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日语有了一些长进,工作也有了一些经验,我开始和日本同事一起出差。出差期间,我的工作主要是做记录,回来后撰写工作报告以备存档。要完成这项工作,我必须在任何场景下用纸笔快速地记录下时间、地点、谈话人员和谈话内容。出差几次之后,我的记录能力大有提高,整理笔记后撰写出差报告的水平也越发高超,开始觉得沾沾自喜。

没过多久,我和几个从日本总公司来的同事一起到河北的一家公司进行合作商谈。那天的计划是日本的部长在大会上介绍公司的情况,表达商谈意向。结果翻译人员突然生病,没法做翻译了。我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上了会场的讲台做翻译,连笔和本都忘了拿。面对台下那么多人,我一下子就慌了,什么日语、汉语全忘了,脑子一片空白。日本的部长开始说话,我却只听懂了“我们公司”这两个词。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对着麦克风说道:“我没听懂。”台下一阵笑声,估计大家觉得我在开玩笑吧。部长继续说了第二句话。可是天呐,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压低声音对着麦克风重复道:“我没听懂。”这次台下没有了笑声,只是一片寂静。时间停滞了,画面静止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走下的讲台,忘记了是谁替我上台继续翻译,只觉得台下的人全都记住了那个尴尬的画面,所有在场的人都认识了那个像蠢货一样的我……

大会结束后,我万分惭愧地跟日本的部长道歉。他说:“你可能以为你的工作只是记录吧?今天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是因为你没有预测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没有做任何准备。你已经出差好几次了,把自己的工作内容仅仅定位成了做记录。出差之前你为什么没有好好了解一下这次出差的具体内容呢?合作方看到我们有水平这么低的工作人员,能跟我们合作吗?”我是一个在工作中从来没有掉过眼泪的人,这次也没有掉眼泪,因为我感觉自己真的没有资格掉眼泪。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合作方邀请我们一行几人一起用餐,我却一点都吃不下。这时,日本的部长站起来亲自给我倒了茶水,把手放在我的肩上,亲切地说:“多吃点,不吃饱怎么有精神继续面对我的批评呢?我能看出来你今后一定会越来越有进步的。”这番话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让之前冰冻住的眼泪一下子融化,从我的眼眶里一涌而出。

在跟日本人接触的这些年里,我深深体会到他们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切身体会到他们对工作严谨而对人温暖的作风。日本由于多天灾,因此他们总是时刻做好防灾准备。经历了那次翻译“事故”后,我也开始学着时刻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日本人在工作中会明确地指出问题,在私下里却对人温暖、关心,这样的工作文化让我消除了自我膨胀,像打磨一件器皿一样毫不懈怠地打磨自己,擦拭自己,不让自己生锈。

JOKE

The Letter

A woman was bragging about her son, a college student: “He’s so brilliant! Every time we get a letter from him we have to go to the dictionary.”

9.《感受文化影响》教学案例 篇九

[摘要] 本文以《感受文化影响》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内容,探讨新课程改革下打造“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和文字材料,展开辩论活动。通过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启发式教学、分析材料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

2、渗透“研究性学习”精神,通过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等手段突出主体学习,促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体谅父母的辛苦,增强奋发学习的劲头并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感受文化影响的基本内容,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采用设问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探究以及积极思维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材料,提高学生解读材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意义,增强热爱学校的感情。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Family》,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通过好好学习热爱和回报父母的热情,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应该承担起一份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第二,对人对人影响的表现;第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本节课详细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身处在一个到处充满文化的氛围中,让学生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了解学校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对他们成长的积极意义十分必要。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一阶段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学生对文化生活已经有所了解,学生思维活跃,但是思维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并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以及积极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搜集学校中举办的文化活动。

2、教师的准备:教师搜集整理有关材料;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提前组织好合作小组,确定辩题,告诉学生辩论的流程和有关注意事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1、方式:教师从自己校园举办的文化活动着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文化。

2、过程:

(1)教师播放自己学校举办的健美操活动比赛场景的视频,让同学们思考:你还参加或者了解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

学生们纷纷列举自己学校的活动,比如:“学会尊重文明修养”演讲比赛、“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辩论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等。(2)这时,教师就启发学生:那么,你们想一下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有哪些呢?

学生: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有两个: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3、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活动着手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且加深了对学校的热爱,使情感教育价值观得到了升华。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方式: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一则《求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过程:

(1)教师给学生展示以下图片:(2)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

问题二:说明了文化影响人的什么方面?

问题三:为什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3)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主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这些图片说明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见面礼节不同。

结论二: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结论三:价值观念、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的差异。(4)教师展示一则《求职》故事。

求职

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员工,过一段严格的面试,公司从三百多应征者中选出了10位佼佼者。放榜这天,一个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没有死成。

正当他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他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他的落选。

美国版

他的父母得知后十分气愤,要到法院告这家公司,并且声讨巨额的精神赔偿费。

德国版

他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这家公司。他们的理由不容置疑:这家公司工作如此不严谨,进入这家公司对儿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日本版

正当他一家人欣喜若望之时,从公司又传来消息:他又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老板说:如此小的挫折都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是不成什么大事的。

中国版

他的父母来到公司,看到公司老板,他们含泪说:多亏你救了我儿子,我们家世世代代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5)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景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人们的行为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6)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活动和认识方式。

通过这两组讨论,得出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活动和认识方式。

3、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方式: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公益广告《Family》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对家的一份责任。

2、过程:

(1)教师播放公益广告《Family》的视频,观看完后,让大家讨论:我们感受到了……

学生们纷纷发言:“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太多了,而我们给他们的却太少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多帮父母做家务。”“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应该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有爱就有责任。”……

看完视频,我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这些感受,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什么特点?

同学们通过预习,一起回答:潜移默化。(2)教师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们继续思考:

问题一:刚才同学们有那么多感想,这些感想是不是强制产生的呢?说明了什么? 问题二:这段公益广告是在强调“孝”和“责任”,但是现在仍然存在不“孝”的现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是消极被动的呢?

问题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公益广告等这些健康向上的文化呢?(3)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主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结论二:潜移默化≠消极被动,结论三:人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4)教师给学生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听完歌后,教师问:这首歌的歌词“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又说明了文化对人影响的什么特点?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深远持久。(5)这首歌带给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深远持久的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要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地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辨一辨:

下面的话分别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哪方面特点?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渐消。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课堂小结

(五)收获与感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2、请同学们列举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书、歌曲、电影、活动……并说明理由。

(六)当堂检测 教师播放视频故事《孟母三迁》,这个动画能体现出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全部回顾复习一遍,达到巩固的效果。

(七)课后提升 想一想:

你在学校参加的哪项文化活动对你的影响最深刻?分析一下原因。以《感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通过联系身边的实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前认真搜集了有关资料,如教材、课外资料和自己所在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等,课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不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做到了超越自己,提高了能力,增加了自信心。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课堂实施以及学生的反映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平时还应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上一篇:家电销售员个人简历下一篇:全体公司员工中秋节相关活动策划方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