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2024-11-17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15篇)

1.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一

2019年秋期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

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

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49人。从整体上看,这个班的学风较好。通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其中35%的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较浓厚兴趣,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50%左右的男生学习自觉性差些,还有15%的学困生,学习态度差、习惯差,学习能力、理解能里及表述能力差。急需加强教育。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课文要求侧重点备好课。

2、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课上灵活运用教法,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可接受性,做到“优差兼顾”。

3、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文明行为。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适当穿插与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等自我服务的能力,结合社会知识,传授道德教育的理念。

6、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思想上对学习有深刻的认识,行动中能坚持贯彻。

7、课上注意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多设立“开绿灯”机会,课后及时帮助吸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名称

内容

周次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感受生活的法律

1-3

2.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3.公民意味着什么

4-6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

7-10

6.人大代表为人民

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11-14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期末复习

15-考试

2.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二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3.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为我们冲糖水,不过今天由老师代劳,老师取了1杯糖,3杯水(注意糖和水的杯子一样)。将1杯糖和3杯水到入容器中冲成糖水。你能说说在这杯糖水中:

1、糖和水的比是多少吗? (1:3)

2、糖占糖水的( 1/4 ) 比是(1:4)

3、水占糖水的( 3/4 ) 比是(3: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情境图)能猜得出阿姨要大家帮什么忙吗?

1、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你们说说看,都有哪些分法?预设同学可能发表的意见,根据回答板书:

(1)平均分(若学生没提到,就以“我们以前不是学过‘平均分吗?怎么没人提啊?”来引导分析)

追问:平均分是怎么分?明确就是每班分一半。

(2)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或说,把橘子总个数除以学生总数,看看每人能得多少个,再分。)

追问:按人数比来分,那你能说出,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是多少吗?(3:2),怎么分才是按3:2来分,你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2、追问:还有其他分法吗?那么,在这么多种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更合理呢?

3、说明:刚才那两位同学分析得都对,因为两个班人数不一样,所以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不公平。而按两班人数比3:2,我们把橘子也按3:2来分,肯定比较公平合理。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法,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分配物体时按一定的比来分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既然这样,如果我现在就给你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1、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方法一:画线段图,橘子一共分5份,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

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

每份是:140÷(3+2)=28(个)

大 班:28×3=84(个)

小 班:28×2=56(个)

方法二:列式,先想到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3+2=5

140×3/5 =84(个)

140×2/5 =56(个)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

四.归纳总结

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应先求出把标准量一共分了几份,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分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梳理。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方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得掌握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

“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你能帮小清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介绍你的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后,师:“他做得对吗?还有其他做法吗?你也来介绍一下。”

2、书P56练一练 第1、2题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4.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四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5分)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36的,这个数是多少?(列方程解)

(2)

与的差除以,商是多少?

(3)

加上

除以的商,所得的和乘,积是多少?

2.(5分)进修附小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占,五年级一班有多少女生?

3.(5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cm,长是宽的8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5分)一批零件,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现在由两人合作完成这批零件,中途甲因事请假2天,完成这批零件共用了多少天?

5.(5分)一列动车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开往唐山市,已经行了全程的,离唐山市还有400千米,如果这辆动车的速度是125千米/时,那么这列动车从鄂尔多斯市到唐山市一共需要多少小时就能到达?

二、工程问题

(共3题;共15分)

6.(5分)一套服装72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裤子和上衣各多少元?

7.(5分)挖一条水渠,李叔叔每天挖整条水渠的,王伯伯每天挖的量是李叔叔每天挖的量的.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8.(5分)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8天完成,甲做了2天后,乙来参加,甲、乙又合作了4天才完成任务。问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多少天?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9.(5分)车过河交渡费3元,马过河交渡费2元,人过河交渡费1元。某天过河的车和马数目的比为2:9,马和人数目的比为3:7,共收得渡费945元。问:这天过河的车、马和人的数目各是多少?

10.(5分)有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共405人参加节日联欢会,他们人数的比是2:

:1。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各有多少人?

11.(5分)小静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52张,小明给小静一些邮票后,小静与小明的邮票数之比为9:5,这时小静的邮票是多少张?

12.(5分)甲乙两个仓库共有大米260包,如果将甲仓的运入乙仓,这时两仓里的大米的数量比为7:6,原来甲乙两个仓库里分别有大米多少包?

13.(5分)某班一天有3人请假,出勤率是94%,下午请假的3人中又有1人到校,求下午的出勤率.

14.(5分)安安在实验课上配制了一杯300g的盐水,含盐率是7%。你能想办法把它改配成含盐率是10%的盐水吗?

我的方法是:

我的计算过程:

15.(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花生的出油率

16.(5分)实验室里有盐和水,(1)请你配制含盐率5%的盐水500克,你需要取盐和水多少克进行配制?

(2)如果要求你把(1)所配成的500克盐水变成15%的盐水,需要加入盐几克?

(3)如果要求你把配制含盐率12%的盐水5000克,你应该从含盐率5%和15%的两种盐水各取多少克才能配成?

17.(5分)校运动会上,王强参加了跳高比赛,他以1.25m的成绩打破了学校的纪录1.2m。王强的成绩比学校纪录高出百分之几?

18.(5分)星光机械厂计划制造拖拉机6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19.(5分)某水泥厂元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水泥,实际上旬完成了计划的,中旬完成了计划的40%,下旬又生产了2.6万吨,结果超额完成计划的。元月份计划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20.(10分)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2人,如果从六(1)班调8人到六(2)班,那么六(1)班和六(2)班人数的比是10:13,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21.(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黄豆的出芽率

22.(5分)只列式不计算。

(1)蜜蜂0.9小时飞行6.48km,蜜蜂的飞行速度约是蜻蜓的。蜻蜓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六(1)班50名同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82%。班上有多少名同学没有达标?

23.(10分)现有含糖10%的糖水40克,要使糖水的含糖率达到40%,需要加糖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1-2、1-3、2-1、3-1、4-1、5-1、5-2、二、工程问题

(共3题;共15分)

6-1、7-1、8-1、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5.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我刚接手该班,对学生的情况可以说,只是从以前老师那里获得一点点。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一窍不通,况且学生每天都在变化。通过一周观察发现,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一类是语文能力较弱的“次困生”,他们中有的是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有的则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兴趣、习惯等的培养至关紧要。

所以“分层教学”与“赏识学习”是我教学的两大重要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一花一鸟总关情;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舔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四时景物皆成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其中有的还安排了“我爱阅读”和“趣味语文”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1篇,略读课文6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搭石》,《小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忆读书》。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等。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包含了散文、古诗、说明文以外,还有一些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每个单元除了先前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外,语文园地还增加了我的阅读,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五)增加“我爱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这4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

(五)习作教学——我会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练,浅练,多赏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漫画”老师。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

(一)共性目标(参考教学参考书)

1.认字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个性具体目标(本人自定)1.继续大量积累经典语言(平均每周二首诗,3-5句论语,3句对联或名言)。2.大量阅读经典童书,力争90%同学看完“彩乌鸦系列”的18本德国的儿童小说。3.继续坚持写日记,让更多同学从成功日记中尝到习作的甜头。4.加强习作练习,每周一篇。选一些较容易写的题目,让孩子去写一些贴近生活与自我的事情、人物。四、教学重点(一)共性重点(参考教科书)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二)个性重点

落实每个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持之以恒地积累与巩固经典语言;让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真实、具体的写话目标;使孩子在课外阅读中既得“法”有得“趣”。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日记”、“笔记”、阅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识字,听写,做习题,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如日记,阅读。

3.以“双主题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本学期主题仍是“国际大奖小说”,再增加图书馆里新订阅的人手一册的图书)与经典积累。经典积累重点是复习巩固《成语接龙》《古诗70+90》《论语》以及歇后语。并增加在书本上方下方抄背名言的习惯,每日一句。

4.以“学生博客日志”为契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5.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认真能干的小组长完全可以帮助我做好许多事情,如检查背书,批改练字,检查家庭作业,辅导后进生等。

6.加强对后进生的轮流辅导工作。主要是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对黄苏淇、刘启静与金日成三位同学狠补功课,此招在上两个学期中取得良好效果。这学期要再接再厉!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课 时 安 排

备 注

开学布置,安全教育

白鹭(2课时)2 落花生(2课时)3桂花雨(2课时)

4* 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单元检测(2课时)5 搭石(2课时)6 将相和(2课时)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2课时)8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

习作:“漫画”老师(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单元复习(2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

猎人海力布(2课时)10 牛郎织女(一)(2课时)

11* 牛郎织女(二)(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缩写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

单元检测(2课时)12 古诗三首(3课时)

少年中国说(节选)(2课时)14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15* 小岛(1课时)

十一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期中复习(2课时)

十二

太阳(2课时)17 松鼠(2课时)习作例文(2课时)

十三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2课时)18 慈母情深(2课时)

19父爱之舟(2课时)

十四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我想对您说(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十五

单元检测(2课时)21 古诗词三首(3课时)四季之美(2课时)

十六

鸟的天堂(2课时)24* 月迹(1课时)

习作_____即景(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十七

单元检测(2课时)25 古人谈读书(2课时)忆读书(2课时)

十八

27* 我的长生果(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推荐一本书(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十九

单元检测(2课时)期末复习(4课时)

二十

期末检测

6.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复述故事。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3、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4、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复述故事,并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

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2、用比较简洁的几句话,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想要让故事中人物更生动、丰满。我们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一些什么样描述?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找到了对海力布动作描述的句子,小组相互讨论一下。

预设:动作描写(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正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这是几个十分熟练的连续动作,可以体会到海力布同情弱者、富有爱心,还能体会到海力布本领高强。

师:指导读句子。

生二:心理描写(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可以感受到海力布不贪心、特别在意宝石。

师:指导读句子

生三:心理描写(海力布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可以感受到海力布非常着急,同时也能感受到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指导读句子。

生四:语言描写(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这里可以体会到海力布为了让大家搬走,他很着急。

师:指导读句子

生五:语言描写(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海力布急得掉了眼泪,他是为乡亲们着想,一心为别人着想。

师:指导读句子。

生六:语言描写(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我从这些话这里体会到,海力布已经想好牺牲自己,舍己为人,大无畏的精神。

2、重点读海力布在听到鸟们议论之后的语言描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这几句话?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海力布为什么会这样说?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讨论

师:海力布为什么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那句话?

预设:生:因为他听到了鸟的议论: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他为什么急得掉下眼泪?

预设:生:海力布不想让乡亲们遭受灾难,可是乡亲们不听海力布的话,不搬到别处去。

师:那到了后来,海力布为什么又变得镇定了呢?

预设:生:因为海力布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救乡亲们。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他想到这里,就镇定的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师:是呀同学们,当海力布听到鸟儿们议论说: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齐读: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师:哎呀,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一: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师:不好啦,灾难马上就要来了,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二: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师: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海力布十分着急,他急得掉下眼泪,说:

生齐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

师:怎么办呢,再不走,后果将不堪设想,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生齐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

4、随文识字“焦”

5、感受海力布的人物特点。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生一:我觉得海力布是一个牺牲自己,舍己救人的人。

板书:

舍己为人

三、复述故事

1、看复述要求,明确要求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生自由复述故事

四、小练笔:石头“海力布”。

1、看练笔小建议,自己读一读。

2、根据提示进行小练笔。

3、生展示。

五、课堂延伸

做一个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六、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7.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七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8.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2、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二、教法学法

教法:1、搜集资料法,课前根据调查提纲,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

调查提纲:

(1)不同国家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庆祝圣诞节的?

(2)准备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贺卡等物品。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在课堂上,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材、学生、生活实践、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链接。

三、教学过程

1、重温中国传统节日---欢乐中国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是哪个节日?板书:节日(春节)我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图片:贴春联和门神、燃放爆竹、烟花,吃团圆饭影像资料)ppt

小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内容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节日万花筒》,走近多彩的世界,一起去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哪些节日,他们又是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呢?板书课题

2、了解多彩世界节日

活动一、多彩“圣诞节”。

(1)猜一猜:提到节日,总是让人很期待,一说到驯鹿、雪橇、礼物,你会想到西方哪一个节日?(圣诞节)

(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圣诞节。出示关于圣诞节的物品: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帽。

(3)交流:同学们,你们结合课文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

(4)汇报:圣诞节是世界上庆祝人口最多的节日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

①美国:与家人装饰圣诞树、分享圣诞大餐、唱《平安夜》颂歌。(相机出示:装饰的圣诞树、圣诞大餐和音乐《平安夜》颂歌。)

②澳大利亚:烤海鲜、喝啤酒、晒太阳、点篝火。(出示海滩圣诞)

③波兰:桌布下放草、晚餐不吃肉。

④保加利亚:点火驱逐妖魔。

小结:同学们,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多姿多彩,这真是多彩的圣诞节呀。

⑤做一做:学生制作圣诞贺卡,表达祝福。

活动二、隆重“开斋节”。

1、交流:同学们,我们刚过了一个多样的圣诞节,现在再去了解世界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开斋节,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开斋节的了解。

2、谈一谈:感受穆斯林集体礼拜时那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3、说一说:穆斯林除了沐浴盛装、参加礼拜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4、想一想:款待穆斯林客人,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同学们,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小结:开斋节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让人惊叹,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

活动三、激情“狂欢节”。

①看一看:欣赏巴西狂欢节。

②跳一跳:可以让生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③交流观看感受。

小结:这样的狂欢节让我们感受到巴西人民的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3、拓展延伸总结深化---和谐大家庭

①除了这些节日,你们还知道国外哪些节日?

②指名说。

③课件出示西班牙的奔牛节、泰国的泼水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④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9.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九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描述的是诗人黄昏时候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傍山而下、黄河汹涌澎湃向大海奔流的壮丽景象;《望庐山瀑布》则通过现实的描绘、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象。诗歌表现了诗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但是,《望庐山瀑布》的配画可能为突出瀑布,缺了诗人形象,未能表现“遥看”;也未能显示“生紫烟”,故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以有利于学生学习。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教学目标“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5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囿于认知和知识水平所限,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白日”“穷”“川”,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3.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定的诗句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正确认读“楼”等12个生字新词;认识同义构词法,读记“穷尽 山穷水尽”等四对词语。

4.能正确读写“楼”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定的诗句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准备:

教师:“楼”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楼”等10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楼”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板题导入,复习激趣,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板题、释题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到第四单元的学习了,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什么呢?请看老师板题。

板书题目:⑧ 古诗二首 全班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学习两首古诗。)你是从课题的两个词知道的?(预设:二首)对了,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二)复习激趣,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导语:还记得一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篇《古诗二首》的课文吗?是哪两首古诗呢?(预设:《池上》和《小池》)谁能背诵着两首古诗呢?(指名背诵)谁能记得《池上》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预设: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偷采白莲的事情。)谁能记得《小池》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塘呢?(预设:描述了初夏宁静的小荷花池塘。)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三拼音的:川、穷;平舌音的:层;翘舌音的:川;边音的:楼、炉;后鼻韵母的:穷、层。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一首指名两、三人)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预设:鹳雀楼 依 尽 欲 穷 一层(一层楼)瀑布 香炉 紫烟 遥看 川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双音节词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首、首、首,二首的首”;单音节词直呼读词,方式如:“依,依、依、依”齐读,自由读。

3.“楼、依、尽、穷、层、布、炉、烟、遥、川”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

一、两遍。

③如诗歌中的单音节词所组词语是诗歌中的本义的,则要告知学生,例如:尽(尽头),烟(烟雾)。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两首诗歌。

(一)尝试质疑。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在诗歌里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预设:

白日:夕阳。依:依傍;在诗句里是向着的意思。尽:尽头,到头了;在诗句里是沉下看不见的意思。欲:想。穷:穷尽,到头了。

香炉:香炉峰。遥:远远地。川:河流;在诗句里指的是瀑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即天空最高处。落九天:是说瀑布从天空最高处落下落差极大的意思。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登鹳雀楼》。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让我们打开课本43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是登上鹳雀楼的意思。简介鹳雀楼。)

导语:对了,诗歌的题目是登上鹳雀楼的意思。诗人在登上鹳雀楼时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王之涣。

(2)简介王之涣(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登鹳雀楼》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在诗歌里描绘了在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什么景象和想法呢?让我们一起读诗歌了解了解吧。(PPT出示《登鹳雀楼》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登鹳雀楼》,观察课文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出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 诗句:第一、二行。猜的意思:夕阳依傍着西面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了,黄河滔滔不息,向着大海滚滚奔流。(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②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你想穷尽自己的目光,看到更壮丽的景色,就要登上鹳雀楼的最高的那层楼了。

(3)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①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登鹳雀楼》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登鹳雀楼时看到的壮丽景象,后两句写了诗人看到壮丽景象后的想法。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看到的壮丽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② 反馈指导。

预设:一轮红彤彤的夕阳,依傍着西面连绵不断的群山,慢慢地、慢慢地落了下去。滔滔的黄河,波涛汹涌,朝着东海,一路奔流。

3.尝试背诵《登鹳雀楼》。

(1)导语:(小结想象说画面后)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登鹳雀楼》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2)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出示图画)。

4.小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望庐山瀑布》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望庐山瀑布》。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远远地看庐山瀑布的意思。)

导语:对了诗歌题目告诉我们诗人在远远地看庐山上的瀑布。诗人看到的是怎样的瀑布,能让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歌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读过李白的三首诗歌了,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他吧。

(2)简介李白(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望庐山瀑布》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看到的是怎样的瀑布呢?看到瀑布,他想到什么呢?(PPT出示《望庐山瀑布》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望庐山瀑布》,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出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诗句:第一、二行。猜的意思: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的薄雾变成了紫色的烟霞。远远望去,悬崖上银白的瀑布飞泻而下。

②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这飞泻的瀑布上下好像有三千尺长,让我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我们人间。

(3)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①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望庐山瀑布》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来到庐山看到的瀑布飞泻的壮丽景象,后两句写了诗人看到壮丽景象后的想法。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诗人看到瀑布壮丽景象后的想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看到瀑布壮丽景象后的想法,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②反馈指导。

预设:银光闪闪瀑布从悬崖顶上飞泻直下,好像有三千尺多长啊,让我以为是夜空中的银河从高高的天上飞泻到我们人间。

3.尝试背诵。

①导语:(小结想象说画面后)在诗歌《望庐山瀑布》里,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那么你们能把这首诗歌也背诵下了吗?同样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③ 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出示图画)。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学习方法,略)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课后“读一读,记一记”学习。

1.导语:学习完课文,但是我们还要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学习。(PPT出示“读一读,记一记”词语)

出示任务:读一读这四对词语,想一想,每对词语中的四字词语都有一个怎样的现象?

个体读一读,同桌说一说。2.反馈指导。

预设:每对词语中的四字词语都含有左边双音节词的字。(或者:每对词语中的四字词语都由左边双音节词的字组成。)

3.出示任务:你能把这四对词语都记下来吗?读一读,记一记。

4.同桌相互玩“我说你接”游戏,检查能否熟记。(打乱词语顺序,一人说双音节词,另一人接说对应的四字词语。如:穷尽——山穷水尽。)

5.师生一起玩“我说你接”游戏进行评价检测,要求能接上的同学站起说词语。(注意关注起立较慢的学生,让他单独再玩以检测。)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楼、炉、挂、依、烟;上下结构:尽、黄、照;独体字:川;半包围结构:层。2.指导“川”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2)观察并说说“川”各笔画起止位置。(3)范写“川”,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3.指导“桥”“队”“铜”“旗”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楼”“炉”“挂”“依”“烟”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都是左窄右宽。)分别提示:“楼”字右左等高;右边的“女”长横穿插靠木字旁的竖和点的下方。“炉”字左右等高;“户”字的撇穿到火字旁第4笔点的下方,与火字旁的长撇平衡。“挂”字右边第1个“土”的长横在提手旁的提收笔的下方起笔;第2个“土”的长横靠提手旁竖钩起笔。“依”字右左等高;右边“衣”字长横在单人旁撇的下方起笔,长撇靠单人旁竖的中下方收笔。“烟”左高右矮;右边“因”字竖压竖中线。范写“炉”“挂”“依”。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4.指导 “尽”“黄”“照”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2)分别提示:“尽”字第1点收纳在撇捺里,竖中线收笔;第2点稍长,过竖中线收笔;两点距离平衡。“黄”字长横舒展;“由”字竖压竖中线;撇、点收笔在一个平面。“照”字的四点底,第2、3点稍小、短,第1、4点稍长,收笔于同一平面。范写“黄”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5.指导“层”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层”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2)范写“层”,提示:“层”字的“云”第1横收笔与尸字部横折齐平;第2长横过横中线右边中部收笔。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八、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九、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板书(略)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10.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十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观察某一个同学,注意观察他(她)的外貌、性格、品质及兴趣爱好等。

【教学策略】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针对课时目标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点拨、自主讨论、读写结合的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在第二课时中采用互评互议、星级评价,让学生修改习作,让习作在修改中更上一层楼。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以猜激趣,发现特点

1.谜语引入。出示一段文字,教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段话是在介绍谁?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课件出示:

人物猜猜猜

他长得实在很奇特:一对蒲扇似的招风耳,一张长长的猪嘴巴,那沉甸甸的大肚子好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盖倒扣在肚皮上,走路时总是不忘扛着钉耙……

2.互动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说理由。教师适时小结并板书:抓特点。

3.明确规则,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的人物剪影图)

课件出示: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就是我们可以说出这个“他”的很多方面,但是不能说出他的名字。通过我们的述说,别人能猜出这个人的名字,那我们就成功了。(板书课题: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在“人物猜猜猜”这个游戏中,抓住特点描述了孩子们熟知的猪八戒,让学生发现“抓特点”的重要性,为后面的习作打好基础。

板块二 以图为示,探索角度

1.导入主题:同学们说说看,玩这个游戏有没有秘诀?

2.自由发言:学生自由交流发言,教师注意倾听,肯定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3.看图思悟: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后,出示书中插图:有个小朋友也玩过我们的游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同学的。(出示书中插图及文字)同学们默读这幅图示,说说你认为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课件出示:

(1)学生默读图示,认真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交流游戏成功的秘诀。教师相机板书:样子、性格、品质、爱好……

(4)回忆刚才大家的讨论,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或哪些方面去描述同学?(相机板书:昵称、优点、缺点……)

4.深入学习、发现。

(1)想一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把自己同学的样子、性格、品质、爱好写具体的呢?

(2)引导读悟“样子”的写法。出示: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着……

①问:你读了这段话后,记住了他的长相了吗?一个人的长相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②思考:这个小朋友为什么只写自己同学的头发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秘诀?

③小结:抓住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去描述,才是成功的关键。

(3)那性格、品质、爱好又是怎么写清楚的?你发现了哪些新鲜之处?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并分析后,小结:“样子”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表述的,而“性格、品质、爱好”等都是通过事例来说明白的——这是表达上的新鲜之处;同时一些词语的运用也很新鲜——特别、酷爱。

5.小结:看来,想获得游戏的最后胜利也不难,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用具体事例来描述我们的同学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要紧扣教材,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进行精准引导。此处通过先发现表述的新鲜之处——可以抓特点、多角度、多侧面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密码——习作方法,避免出现知道可以多角度描述,却不知道如何说清楚、说明白;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词语运用的新鲜之处,学会多样化表达。

板块三 学写图示,共玩游戏

1.选定对象。

教师:课前让大家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了观察,现在我们开始游戏的第一步——在学习单上模仿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示,写下你想介绍的这个人的特点或事件,注意:只用写你认为很关键的词或短句。

课件出示:

学习单

__________________(样子)()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

2.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学习单(下图仅供参考),引导评价、完善。

课件出示:

学习单

戴眼镜、胖嘟嘟(样子)(性格)胆小

某同学

贪吃猫(缺点)(爱好)酷爱看书

(1)这个同学打算从哪些角度来叙述?跟书中的图示有哪些不同?哪个部分你认为写得不错?

(2)你觉得他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表述,能介绍好他的观察对象吗?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多角度去描述,还可以进行有新鲜感的表达。)

(3)小结:可以再补充些短语或板块,并标注事例关键词,以提示自己可以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这个同学的特点。(示例如下)

课件出示:

学习单

戴眼镜、胖嘟嘟(样子)(性格)胆小

打雷时,他脸色发白,有一次甚至

躲进了桌子底下……

某同学

贪吃猫(缺点)(爱好)酷爱看书

3.根据刚才的示例,修改自己的学习单。

4.同桌或小组内交换学习单,互提建议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这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习作,也是由二年级的“写话”向“习作”的第一次进阶。如何让学生有序表达、言之有物?以书中图示为借鉴不失为一种策略。这种思维导图可以便捷、直观地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习作思路,不仅为后面的动笔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在习作前进行构思的良好习惯。

板块四 举一反三,自主习作

1.小试身手:同学们的图示都很清楚、具体,下面我们根据自己写的学习单来试试身手。具体要求是,同学们选择学习单中的某一个板块进行描写,看哪个同学能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这个板块的表述。

2.学生尝试写习作片段,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交流学生写的习作片段。(三到五个)(出示学生的习作成果)引导学生发现优点或提出修改建议。(书写态度、标点运用、能否体现这个方面的特点——对照自己的学习单,检查有无值得学习的新鲜的表达……)

4.布置作业: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其他板块片段的描写练习。

【设计意图】一篇习作的成功离不开段落的具体指导训练。在这个环节里,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观察对象的某个侧面进行具体的实践练习,使完整习作成为可能。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能选择观察对象的一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之处,独立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片段赏析,评议修改

1.回顾旧知。

教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人物的特点或用具体的事例来描述一个人。这节课我们继续玩这个游戏。

2.片段赏析。

随机实物投影三到五个学生的习作片段,课件出示赏析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课件出示:

●片段中,每一段的开头是否空了两格?标点的运用是否准确?

●这个片段主要是从人物的哪一个方面进行了刻画?

●默读思考,你发现描述的这个同学哪个地方令你印象深刻?哪些叙述让你觉得很有新鲜感?

(1)示例一:指名上台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一个片段。(实物投影文稿,学生自己朗读)其他学生对照赏析标准,各自进行赏析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表述时,能结合该学生的文稿进行交流,做到有理有据。

(2)示例二:寻找有共性问题的两个文稿片段,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3)示例三:出示描写对象相同,但选取事例或表达方式不同的文稿片段进行比较赏析。让学生先读,然后对比,说说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最后肯定优点并提出修改建议。(也可以边赏析边通过实物投影现场修正)

3.修改片段。学生根据从刚才的赏析中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再次审视并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片段赏析,让学生不仅掌握评价的标准,更能结合评价标准审视自己的习作,从另一个角度更准确地把握习作的要领,切实实现习作的“自查自改”。

板块二 精选细组,完整习作

1.认识作文。

教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小学的第一篇习作。你知道什么是作文吗?一起来看看“文学小博士”的介绍吧!

课件出示:

同学们,我们在一二年级学过了说话、写话,三年级起就要学习写作文了。你们知道什么是作文吗?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你心里怎么想的,嘴里怎么说的,都可以用文字大胆地写出来,每段开头空两格,再加上题目,就变成作文了。这是多么简单、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2.片段组合。

(1)定题。

(2)读自己描写的片段,挑选自己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三到四个片段。

(3)引导学生进行片段组合。问:哪一个片段适合放在前面?哪些段落适合放在后面?为什么?

(4)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你认为哪种组合是你更喜欢的?(可以适当让学生发现开头或结尾的多样性)

3.独立习作。

(1)根据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将片段组合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写完后,想一想:你的文中出现过这个同学的名字没?他的特点你写出来了吗?

(3)查一查,每段开头空两格了吗?一个标点占一格,你用对了吗?句子是不是通顺的呢?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美观?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习作充满了新鲜感。将这一个过程细分后,将训练目标层层落实,可以降低习作的难度,使学生能轻松完成习作,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板块三 习作展示,多元评价

1.情境创设。

教师:现在我们正式开始“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四人一组,选一篇代表作上台读(不能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小组共猜,猜对的,分别给创作者和猜对的同学一颗星。

2.指导评价。

(1)听一听:你听出作文中的同学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了吗?

(2)评一评:连起来读,语言通顺吗?特点写清楚了吗?

(3)学生互评。特点清楚、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书写端正、表达有新鲜感都可以各加一颗星,星星最多者胜出。

3.根据以上提示,再次修改习作。

4.作品展示。(班级群、班报、教室宣传栏、学校广播台……多渠道提供展示平台,给学生尽量多的展示空间,提升自信心和对作文的兴趣。)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落实训练点,借助平台提供展示空间,这些不仅是呵护学生的习作自信,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板块四 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思考:我们在这次习作中学到了什么?如果让你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妈妈、爸爸、弟弟、妹妹……你可以怎样写?

2.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写人的相关文章,看看别人是怎么来介绍一个人的,有新鲜感的地方可以写批注,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写完一篇习作后,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写好同一类文章,才是我们训练的终极目标。因此,适当引导学生去进行课外练笔也大有裨益。同时,引导他们将目光投向其他人的同类文章中,更能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反思】

“猜猜他是谁”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习作训练,建立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话训练“写一个好朋友”的基础之上,选材内容也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极为熟悉和能把握的。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学生都有一定的表达基础,相对来说,难度系数不大,所以训练中,除了训练目标的落实外,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信。

1.游戏介入,激发兴趣。

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的其他环节,都注重了过程的参与,使学生能持久地保持自主参与积极性,对习作形成良好的初体验,为以后的习作创设良好的开端。

2.丰富角度,习得方法。

如何介绍自己的同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根据自身能力及知识结构的不同差异及储备,可能会有很多种表现。借助书中的图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进行不同层面的推介,然后从中发现表达的逻辑性及语言的美感,更有利于培养大多数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对于少数特别优异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思路也能更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给他们以充分思考和进取的空间,让他们能更娴熟地习得表达。

3.分解目标,降低难度。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习作多少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意将目标进行细分,通过具体可行的策略进行引导、训练,让学生意识到习作其实不难,提升自己的习作自信。

4.举一反三,学练结合。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核心训练点,但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让所有知识和技能得以内化的唯一途径。在训练中,无论是片段训练还是全篇训练,都注重引导学生学好一个例子,掌握好方法后再举一反三,通过“教——扶——放”,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

【课后作业】

1.为自己的习作配上好看的图画。

11.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十一

【单元概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他们通过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奴隶贸易等手段,迅速积聚起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带来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印度的章西女王和拉丁美洲的玻利瓦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课标要求】

1.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能力提升】

1.资本积累的血腥本质。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这些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些罪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三角贸易”。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印度反英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这样大规模的起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迅猛。一方面,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棉花作为原料,英国本土不盛产棉花,印度却是一个产棉大国。英国可以利用宗主国地位,从印度进口大量的廉价棉花。但印度本国也以棉纺织业的发达著称于世,因此不愿意把大量棉花运往英国,这就是一个矛盾。另一方面,英国棉纺织商品急需寻找市场,于是英国人就把眼光瞄准了地广人多的印度。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严重冲击了印度本土的棉纺织业,使印度大量的棉纺织工人失业。这样,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印度反英大起义。

3.辩证地看待殖民扩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持续了近500年。对于这种殖民扩张,传统的看法就是“一边倒”,认为这种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比如,殖民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瓦解了殖民地的旧式经济,用强制的方式使世界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美化殖民扩张。

【典例解析】

例1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些黑色货物”将会被贩卖到(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解析:根据“中段航程”、“横渡大西洋”、“黑色货物”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确定这位史学家所描述的事件就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分为三段航程:首先,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其次,把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最后,卖掉黑人后把金银或工业原料从美洲运往欧洲。因此,中段航程应该是到达美洲。

参考答案:c

例2在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B.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

C.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

D.地处大西洋航道的中心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了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通过对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掠夺,英国获取了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有利条件,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参考答案:A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狂潮”的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

2.1700年,美国的黑人只有2.7万人,到了1820年则达到177.2万人。黑人在美国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自然增长

C.战争中难民的流亡 D.“三角贸易”

3.下列对“三角贸易”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①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非洲得到开发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三角贸易”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准备了雄厚的资金 B.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 D.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5.“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英國垄断了黑奴贸易 B.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6.下列有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B.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2.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十二

【教学策略】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借助图片链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产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本课应充分地为学生创设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情境,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答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老师给大家播放几段视频,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播放在校园里拍到的正面和负面行为的小视频)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导入课题: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类似的“小事”随处可见。(板书:身边的“小事”)

(1)同桌聊一聊:你遇到过哪些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

(2)集体交流: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4.明确要求: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身边的这些“小事”,要学会认真倾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小事”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板块二

观察图片,表达看法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前两幅情境图,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想一想:自己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温馨提示:先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说自己的看法,最后讲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后两幅情境图,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再想想自己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温馨提示:也可以先说看法,然后叙述图中发生的事情,最后讲理由,说理由时可以讲这样做带来的结果,还可以举身边的例子。)

3.自由练说:谁能挑选课文中的一幅情境图,说清发生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示:先说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然后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再说明理由。也可以先说理由,再表明自己的态度。

4.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与图片对话,展开口语交际。在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清图上所发生的事情,进而指导学生交流对此事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对同一件事情表达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自由且充分地表达看法。

板块三

小组交流,汇总信息

1.小组内轮流讲一件自己身边的“小事”,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提示:(1)讲的同学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仪态大方。表情自然,眼睛注视听众。

(2)听的同学要用心,努力记住其他同学说话的主要内容,中间不要打断,如果有听不明白的地方或需要补充、更正的地方,等讲的同学说完了,你再举手发言。

(3)听的同学也可以边听边记下几个关键词。

2.汇总信息:小组内每个同学尽量独立整理、汇总,感觉实在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提示:汇总时把小组内所有成员的看法串起来,连贯地说一说。

3.小组评议,推选代表,参加小组间的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内的交流合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此板块能让学生汇总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看法,也对倾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板块四

交流展示,汇总要点

激趣:接下来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个环节中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参与全班的交流展示。其他同学当评委。(出示要求)

声音洪亮,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同学。

说话连贯,能把小组成员的看法说清楚。

1.学生代表依次到台前汇报小组成员的看法。

2.同学评议学生代表的发言,引导以正面鼓励为主,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全体互动,组际交流。没有在全班发言的同学,向别的小组讲述自己小组同学的看法。

4.师总结:同学们,小事不“小”,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体现着我们的素质。所以我们要多做好事、文明的事、给人温暖的事;还要多关注身边的“小事”,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设计意图】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这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这个教学设计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讲清楚

抓要点

说完整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观看视频,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模拟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入思考,为学生充分发表看法提供了素材和思路。初步感受图片内容之后,再将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看法,锻炼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然后选取小组长全班汇报,交流时重点关注倾听和追问,关注主要信息和信息汇总时,其中既有独立表达,又有意见交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中的遗憾是教师的点拨比较少。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增加教师的点拨。

【课后作业设计】

13.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总结 篇十三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自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力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三个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像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进步。

14.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很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七言绝句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从简短介绍七言绝句导入,让学生大略知晓七言绝句的历史及特点,快速明确学习内容的大体定位及方式。

二、读四首诗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诗歌,是解读诗歌的途径,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看看谁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

1.读准字音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寂寥(liáo)

春朝(zhāo)

碧霄(xiāo)

戍(shù)

夜阑(lán)

潼关(tónɡ)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七言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一夜征人/尽望乡”。也可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等。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4)齐读,体会节奏。

3.学习吟诵

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我们应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1)标注韵脚。

课件出示:

①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②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③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预设

课件出示: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我言秋日/胜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巴山夜雨/涨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尚思为国/戍轮。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秋风吹散/马蹄。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

(2)指名范读,体会吟诵方法。

(3)学生比赛吟诵,读出韵味。

师小结: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地吟诵,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逐渐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还可以加深对作者创作情境的体会。

【设计意图】这四首七言绝句格式整齐,音韵和谐,适于学习简单的诗歌吟诵方法。本环节从韵脚切入,通过吟诵,体会韵味。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四幅画

1.描绘画面

师:通过吟诵,这四首诗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

提示:可以结合诗歌下面的解读注释,还可以发挥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

(生自由描述画面)

2.展示交流

师指导:可多角度描述,加入想象成分,但是基本内容必须来自诗歌。

预设

课件出示:

《秋词》(其一):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夜雨寄北》: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穷居孤村,躺卧不起,我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潼关》:久远的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吹散嗒嗒的马蹄声。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拘束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

师小结:诗歌是优美的,语言凝练,我们描摹的语言总显得苍白无力,难以透彻地传达诗中的意蕴,更让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设计意图】诗歌就是一幅画。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描述画面,达到理解诗意、体会意境的目的。结合第六单元所学的联想与想象,学生可以有多种描述。核心点是训练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

四、明四种情

师:这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提示:可以抓住诗歌中典型景物即意象分析,也可以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分析。

(生自由交流,师点评,引导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解读诗句)

预设

课件出示:

(1)《秋词》(其一):

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心境。

②“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③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2)《夜雨寄北》:

①诗的开头两句用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绪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做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池中所积之雨。通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当时孤独、凄凉的气氛。这无尽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涨秋池”的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②三、四句是虚写未来。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①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②一、二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长期卧床;“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字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这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诗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让人肃然起敬、感慨扼腕。

③三、四两句,诗人因“思”而夜不能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卫国壮志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4)《潼关》:

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虽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水,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师小结:古人作诗常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物象来体现主观情感,这就是意象。诗歌中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需要大家在长期阅读中仔细揣摩。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情感,也是诗文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上面诗歌中的“巴山夜雨”“风吹雨”就是这种手法的运用。当然,理解这样含蓄的情感,得联系诗人生平和他写诗时的处境分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初中古诗词教学要求,适当学习通过分析意象、借景抒情等手法理解诗歌,学习初步赏析诗歌,品味诗歌。

五、知四种人

师:了解作家的生平、主要的人生经历或者看看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你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我们学习的四首诗歌,你从中读出了四位怎样的诗人?

(必要时教师对材料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课件出示:

材料一: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刘禹锡《始闻秋风》)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材料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材料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惦念报效国家,可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材料四:

清朝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好。《潼关》这首诗是诗人十多岁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诗人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背景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预设

课件出示:

材料一(解读刘禹锡):

《始闻秋风》这首诗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就诗意看,《浪淘沙》(其八)和《杨柳枝词》(其一)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深入品读,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材料二(解读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材料三(解读陆游):

诗人有着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歌中展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和无奈: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陆游的诗歌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材料四(解读谭嗣同):

《潼关》里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既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又是诗人特有的冲决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凌云志,诗人坚信自己仍顶天立地、绝不服输,不改少年时的志气。

结束语: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我们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下去。诗歌传承的是语言,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愿同学们能在诗歌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作者所作的其他诗歌及背景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拓展诗歌阅读的视野,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

六、背诵默写诗歌

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师指名生背诵,全班集体背诵并默写)

15.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十五

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人文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读课文《珍珠鸟》。四篇课文都是名家名篇。《白鹭》的作者郭沫若,描写了白鹭平凡而高贵、朴素而高洁的美。《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通过叙写收获节中父亲与孩子们的对话,借花生表达了要做像花生一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的意愿。《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借故乡的“桂花香”与“摇花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珍珠鸟》的作者冯骥才,通过描写了“我”与珍珠鸟逐渐建立起来的亲密感情,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从以前所学的“直接抒发情感”到本单元学习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情感”学生会认识到后者的表达更加含蓄,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

本单元四篇课文各有风格。《白鹭》像是一首文质兼美、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的散文诗,看似状物,却优美如诗,借白鹭的高雅形象丰富了学生的联想。《落花生》对话简洁,语言朴实。父亲通过花生的生长特性,启发引导“我们”思考做怎样的人。课后题还要求学生学完能仿照课文,选择竹子、梅花、蜜蜂、路灯中的一个写段话思考如何做“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从写物到喻人,很有层次。《桂花雨》的语言恬淡、和、温暖,故乡的“桂花香、摇花乐”带来的美好回忆,宛如一张张老照片,重浮眼前。《珍珠鸟》写了“我”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过程,体现“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本单元教学时,要关注文学语言的表达特点。文学语言是有画面感的。作者时常会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所以要重点关注作者是如何描写事物的,找准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地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入文本情境,感受语言形象,体会真挚情感。文学语言是有“模糊的空白”的。教学时,不要局限在课文本身,而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还原文本隐藏着的思想和情感。文学语言是“美的”。教学时,充分关注学生的朗读,借助声音体会作者把思想情感寄托在景物中的妙处。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人、事、景、物的描绘从“眼”中的世界进入“心”中的世界。教学时,以本单元课文为范例围绕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成为心爱之物的原因”等方面,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上一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本下一篇:单位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