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2024-11-13

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共11篇)

1.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篇一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文

对于一个多年从事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教学而初踏学前教育门槛的我来说,《指南》就是我幼师岗位培训的第一课,也是我今后幼教工作路上的指明灯。

《指南》不但对我自身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及时地做出调整,而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首先,《指南》使我明白了:任向教育都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孩子为主体,一切从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而是孩子学习中的引导者,活动中的参与者,生活中的倾听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成长、玩耍、游戏和学习,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的犯错和胡思乱想,尽可能地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孩子。

其次,《指南》让我明白了,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幼儿学前教育的重点。《指南》指出,幼儿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的,是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见幼儿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我们不得不需要明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重点是什么。根据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心得,我认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认多少字,做多少道题,背多少首诗歌,而

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倾听,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敢于承担责任,乐于想象和创造等终身学习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小学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只要让他动手操作,或是遇到稍微拐弯的题目时,他就会说“老师,我不会。”是真的不会吗?不是的,因为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他其实是会的,而且做的还非常好。可为什么他爱说“老师,我不会”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缺乏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勇气。所以在学前教育中,我们一定不要忽略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条件和环境,让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成就感,从小树立自信心。

教学中还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回答问题时,为了引起老师的重视,一味地举手向老师示意,根本不知道去倾听别人的看法和见解;还有的孩子是反正我不会,我也不听,我只管做我自己的事,其实这两种孩子都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们根据就没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所以也根本不知道倾听的重要性。见到这种孩子,我常会拿“聪明”的“聪”字来给他们讲解倾听的重要性。什么是聪明?聪明就是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嘴巴会说,心里会记,而耳朵会听才是最重要的,要不“聪明”的“聪”字中“耳”怎么会占字的一部分呢?说的多了,孩子渐渐地就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并开始慢慢尝试着去倾听。当然在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孩子小不认字怎么办呢?我总是多与孩子说话,告诉他倾听别人说话,是喜欢和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老师非常喜欢你,所以就喜欢倾听你说话,同样,你喜欢老师也就要慢慢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喜欢小朋友也

就要学会倾听小朋友说话,而对于那些课堂老是开小差的孩子,我总是多提问,以引起他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指南》让我明白:幼儿教师肩负的不仅仅是教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还要教好我们的家长,真正做好家园共育工作。随着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民办小学和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在了祖国各地,并确实从多方面解决了社会上的一些现在问题,但同时也因某些原因而纵容和滋长了某些民办学校家长的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所以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除了教好孩子外,还要不断地给家长洗脑,让他们明白各年龄段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让他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做好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事,而是我们家园共同的工作,我们都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压在孩子身上,更不能拔苗助长或幼儿园小学化。

第四《指南》让我明白了健康的真正含义。《指南》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文献。在身体健康中有一条建议是这样的:为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可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而我们幼儿园目前有一门特色课正是研究幼儿体育的,我感觉很好!虽然说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生活标准高了,但同时伴随的健康隐患也逐渐增加了,所以幼儿多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通过实践,我发现幼儿对体育活动课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当然,在确保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因为幼儿阶段不仅是儿童身体

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成人除了要为幼儿提供均衡合理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外,还要给幼儿创造温馨的人际环境,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拥有安全感和依赖感。小学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的孩子,早时不吭声,默默无闻,课堂回答问题不举手,课下不愿与他人交流,朋友几乎没有。当时我常想,这些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老师的引导?家长的影响?现在学习了《指南》,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他们缺乏对他人的依赖和安全感,所以不愿意畅开心扉去交流。为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块,特别是适应能力差的孩子,性格内向的 孩子,和初入园的新生班孩子,我们一定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常识孩子,多发现他们的亮点,多表扬,拿出十分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孩子,帮助他们形成安全感和倍速感,让他们愿意畅开心灵的那扇门,和你交谈,和小朋友交谈。同时也要建议家长协助老师做好孩子的沟通工作,平时带孩子多去公共场合,多交朋友,多谈心事。

第五《指南》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汕头相似的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达到的“阶梯”。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把幼儿标签化或边缘化。记得

刚入班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孩子,当时是该洗手吃午饭的时间了,所以孩子们都排着队跟着老师去洗手了,而教室里只有那一个孩子在凳子上坐着不动,当时我就轻轻地走了过去,笑着说:“孩子,你怎么不去洗手呢?”可谁知这时的他像只发了疯的狮子似的,用手拉住我的上衣,又是哭又是打又是踢,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打你,我打你……”当时一下子我也愣了,这孩子咋回事?正在这时,小朋友们都洗手回来了,当时就有几个孩子说:“老师,他可厉害了,谁都敢打,他还打过我们以前的老师呢!”当时我一听,灵机一动,算了吧!这孩子已经被贴标签了。再闹下去也不会好收场的。于是我就握住他的两只小手说:“孩子,你看着我的眼睛,老师刚才打你了吗?”他摇摇头,接着我又笑着说:“是呀,老师没有打你,那你是不是也不能打老师呢?”他还是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要不这样吧,你不想去洗手,那老师不强求你,你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高兴吗?”他还是点点头。后来,我就没再理他,只是一直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我发现,其实当他和大家都一样时,他也感觉很无聊,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东摸摸,西瞅瞅,很没意思,因为这时他已边缘化了。再后来,我又通过多种方法对这个孩子作了更具体的了解。原来这孩子的年龄在班里是最小的(说白了就是不足龄),并且家长在家溺爱、在校护短、所以孩子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地感化他,影响他。如今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开始融入集体,并且也很乐意和我交谈。我相信,今后如果能再做通他家长的思想工作,这个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当然,以上只是读了《指南》后,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具体做法。我知道,对于一个刚踏入幼儿园不久的我来说,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我会认真学习并贯彻《指南》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尽力为每个幼儿都打造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使他们的人生不遗憾,同时也使自己无愧于幼教的称号!

卢店金摇篮幼儿园 2013年5月18日

冯慧峰

2.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篇二

1.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

幼儿语言的学习, 除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外, 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温馨、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 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并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 如:开火车、捉迷藏、丢手绢、大鱼网等游戏活动。在户外活动时, 老师可以自编儿歌式短句:“小朋友走楼梯, 上下靠右行, 慢慢走, 轻轻走, 小手手扶栏杆, 不能挤来不能推, 一个跟着一个走。”让孩子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茁壮成长, 在儿歌化和游戏的语言学习氛围中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 不断地得到熏陶, 使孩子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 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2、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考虑让孩子积累到丰富词汇量、鼓励孩子说完整话和学习用语言与他人交往。

2.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因为词汇量的积累的多少, 直接影响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 孩子丰富词汇量的积累, 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必须是靠我们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 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如在音乐活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 先提问孩子, 春天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到……》, 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在上课的过程中, 我就请三名孩子分别做看、听、闻、的动作, 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 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 将“看、听、闻”进行消化。只要教师用心教学计划设计、持之以恒, 就会使幼儿受益匪浅。

2.2鼓励孩子说完整话

孩子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 而且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 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利用一些游戏游戏, 耐心地引导孩子在玩游戏时学说完整的话, 如:教师指着黑板提问, “这个是什么颜色”,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请举手”, 老师可以继续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是黑色”?学生回答:“墨水、乌云、蝌蚪……等等”。就这样, 孩子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 不断得到锻炼, 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2.3增强“亲子式交谈”沟通情感, 学习用语言与他人交往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由于过度焦虑、紧张, 会哭闹, 拒食等, 老师除了可以用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 更应该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

3小结

3.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篇三

【关键词】幼儿 自我服务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01-02

现今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两代甚至几代独宠一个。平日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被护幼心切的好心家长给包办了。很多家长觉得只要给予幼儿富足的物质条件就等于给了幼儿一切。这使一些本应该让幼儿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无形中全部让家长剥夺了,使幼儿失去了发展自身的机会。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造成幼儿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爱劳动等不良的后果,导致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对幼儿的发展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里“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了”已成为每个家长的普遍心理,不少家长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即是最好的食品、衣服、生活环境”等,往往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从小有意识地让幼儿白我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及公益劳动,培养孩了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及个性以至优良品质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国外研究资料证实,从小具有家务劳动习惯的孩了到少年期社会行为犯罪率很低,和无家庭劳动经历的孩了差异较大。又如全国人人皆知的刘亦婷被选入哈佛之事,她的录取通知书上这样写着:“……经过仔细慎重的选择,您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使您被我们录取……论分数刘亦婷仅在班上排第十,然而她的素质出众,据报道她在3岁时父母就教她洗碗、扫地、倒垃圾,7岁学会了做饭,这些家务活培养了她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并为她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3-6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单纯的讲解或示范,幼儿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如:我在教幼儿扣扣子时,用废布自制了许多的果树,用扣子当果子,我说“:果树上长满了果子,请宝宝帮忙把果子扣上去。”又如“我们把果树上的果子都摘下来。”孩子们就把扣子解开来,这样反复练习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本领。游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幼儿在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感,运用游戏的方法教会幼儿洗手、洗脸、穿脱衣服等。消除了紧张情绪而会主动参与练习,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发展,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开始萌发。

(二)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规程》中指出: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自我服务的能力可以在多种活动中培养,除了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还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时机。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等。例如:幼儿园点心吃蛋,刚开始我们总是把蛋壳剥去后给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剥。把煮熟的蛋分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看、摸、闻,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剥去蛋壳、品尝蛋。这样,幼儿既认识、了解了蛋的外形特征,又在剥蛋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当孩子们把蛋壳剥完后的高兴劲,使我感到让幼儿自己来劳动的重要性。

(三)注重个体差异,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幼儿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们不可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较差,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不应把他们视为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要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请小手机能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积木等。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关心、帮助别人或请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四)在反复的练习中,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小班幼儿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在园中自己穿脱衣服,回家后,却是另外一个人,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有的幼儿要自己做,可家长怕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非要亲自来做。幼儿自我服务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师及家长配合,经常地、细致地教育,以及幼儿自觉地参与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和巩固。

三、结论

总之,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它扭转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但是,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同心,培养较强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鸿. 寄宿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现代教育科学,2013,02:51-53.

[2]王晓业. 浅论节日对幼儿的启蒙教育[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4:56-58.

4.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篇四

丁教授从制定与颁布指南的背景与意图、感知《指南》内容的基本框架及思路、解析《指南》中“五”个领域的具体内容、把握《指南》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明晰《指南》贯彻与落实的教育途径五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丁教授一再强调童年的教育很重要,并指出越是往前的教育越具有特殊性,学前教育是复杂深刻的,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以谨慎再谨慎,理智再理智的态度认真对待学前教育。

丁教授在讲到《指南》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时强调两方面,一是育人文本,终身发展。幼儿教育具有奠基性、根基性和启蒙性,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发展的起点,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核心、基本。二是敬畏童年,尊重儿童。快乐的童年的过程是自我愿望满足的快乐过程,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尊重儿童,顺应儿童,了解、研究儿童,用顺应社会发展、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对待儿童。

丁教授讲到《指南》所倡导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时,共提出了六点。一是指出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幼儿家庭教育,并用《摆鞋子》的案例进行了说明,这对我今后开展好家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会抓住一切时机,向家长传授我所掌握的先进教育理念,也为自己实践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提供机会,家园共育,促成合力。二是一日生活,自然渗透。要将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与环境中,在生活中指导教学;日常中的交往与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集体生活是幼儿适应与发展的背景与依托。三是直接经验,积极活动。“不做不进步,不亲身实践不发展”,强调做中学,玩中学,交往中学。给孩子一个范围,一个空间,一个机会,让他们去操作、体验,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这里丁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优秀活动案例《拱形》。四是主动游戏,兴趣学习。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通过教学中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自发组织的游戏,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丁教授介绍了《穿越封锁线》的活动案例。五是环境创设,提供材料。为幼儿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和温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和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六是人际关系,榜样教育。通过和谐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带动幼儿协调发展。

5.幼儿语言能力如何培养 篇五

1、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孩子学习语言,最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只有通过正确的、足够的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我常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上课都用普通话,而且标准的普通话在意思表达上更准确清楚,也更容易被孩子模仿。

平时我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当发现她说得不够正确,比如她说:“这里很闷,te不过气来。”这是普通话里夹着方言,我就会及时纠正她,说应该是“喘不过气”来。当孩子在发音方面存在缺陷时,我会一遍遍纠正她,教会她正确的读音。如今,我们惊喜地发现诺诺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了,连平翘舌音也能分清楚。

2、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有意识的让她的语言变得丰富起来。当然平时交流不可能时时注意,但有时我会提一些问题,比如给他讲故事或者看她在画画时,我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回答问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她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训练,

资料

当然开始问问题不要太多、太难,要循序渐进,否则她回答不上来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她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指导她尽量说得具体完整。

6.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六

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幼儿园张宁宁

[内容提要]众所周知,语言发展的关键是幼儿期,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家长、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浅议了在家庭与幼儿园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家、园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心灵沟通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根小朋友聊聊天,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庭中的幼儿语言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而语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就尤为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往很多家长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语言发展,但却忽略到家庭语言教育的重要。随着社会开发的程度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处在21世纪的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且十分关注对幼儿进行家庭语言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

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在与幼儿交往中、相处中,家长尽量以朋友的角色

与他们交谈,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设自主表达与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意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学习者和建构者。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例如: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幼儿园做了些什么事,请幼儿教教妈妈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怎样操作,请幼儿谈谈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事情等等,让幼儿与家长有沟通的机会,也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又如:家长经常询问幼儿今天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你漂亮的衣服想穿吗?等等,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并时时要求她用普通话表达,从小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父母不妨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例如:双休日家长可带幼儿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他、教他模仿。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3、睡前讲故事

睡前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正确的语言习惯以及产生与人交流的欲望。故事内容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贴近幼儿生活,通过讲故事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故事,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可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家长还可以为孩子们选择配乐的优美的儿童诗让幼儿欣赏,时间长了,幼儿自然

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二、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1、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观可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认识,继而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认知范围的扩大,认知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创造不同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环境中来.如:小班幼儿刚由不同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从情感与环境上对他们来说都不适应,为了能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为了让幼儿尽快地,更多的掌握词汇,可创设他们喜爱的“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添置幼儿喜爱的玩具,如电话娃娃.餐具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游戏来发展他们的语言,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刚开始是教师引导幼儿玩,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溶于角色,后来就让幼儿自己玩,学会自己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能力。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1)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

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舒适小朋友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谢添伦玩滚轮胎比赛;龚许立说:我喜欢汽车玩具,它是我的宝车。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

(2)散步时的语言培养

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到来的时候,请幼儿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观察讲述春天法桐树叶的变化,孩子们会说,初春时树叶是嫩绿色的,过几天后嫩绿的树叶变成浅绿色的,再过些天,孩子们会说树叶变成深绿色的,到夏天时,法桐树的叶子又变得更绿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新词:“碧绿”,这样语言活动中所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可

以有意识地运用。如幼儿学过“渐渐”一词后,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他们讲“天气渐渐热了”,“雨渐渐小了”。教师也可以随意和幼儿个别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师生间感情,而且能使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3、图书角的妙用

班里的图书角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看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给同伴讲述自己图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其他内容。这样,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讲述,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为幼儿创造“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

幼儿最早理解“语言”是无意习得的结果,通过感知明白这一物品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幼儿注意地倾听,因为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地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倾听,达到教育的目的。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造“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并引导幼儿多练习,重复练习逐渐掌握。总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

7.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七

语言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能与人进行交流,而且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1.幼儿说话与年龄

2~4岁是孩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词汇量增加较快,组织语言的速度变快,句子长度增加,家长也都能够与孩子多练习对话。其实,孩子在1岁到2岁期间,孩子也在理解语言,吸收语言,并在内心以内语言的形式进行着语言组织工作,家长也应让孩子多接触语言材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既不能放任自流,以为语言会自然而然在学会,也不要操之过急。家长要顺应这个规律,为孩子提供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

小儿最初的语言活动是从听懂成人所说的词开始。例如,9个月的婴儿多次听到大人说“红色”或“看看”这两个词,并见到红色的颜色和看的动作时,即在大脑中建立起联系,接受了这些词。

1周岁左右,就可以模仿出来了。在这一时期,孩子喜欢听大人讲简单的故事。父母用清晰的声音讲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事儿,最好伴有动作和表情,促使他们学着听懂话,学着讲话。孩子爱听的故事,听过了还想听,所以不妨明、后天再重复讲述或扩大些内容。

1周岁以后,孩子会走了,在领他们做一些简单游戏如拍皮球、堆积木时,可以边玩边教有关的话“垒高”、“给我球”等。1岁半以后常到户外去玩,应引导他认识外界的事物,说明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孩子学说,要从简单的复述开始。父母说一句,孩子跟学一句。然后,教长一点的句子。再大些,讲完一个故事后,要求孩子简单地复述,讲得不完整时,立即帮助纠正。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画,说内容,大人同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孩子用自己编的话来讲。讲得好时,要及时表扬。教唱儿歌,念孩子能懂的短诗也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

2.幼儿语言迟缓怎么办

如果孩子3岁甚至4岁还不会说话,家长就应加以注意了,首先要弄清是生理原因(发音器官正常与否)还是心理原因(机会、环境等)造成的。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孩子发声器官有异常的现象若能早期发现,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治疗和训练后,便能使他顺利地讲出话。有时则是心理因素使孩子无法正常地说话,但这种情形,孩子大都能在短期内突然地说出话来,父母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他人的孩子比较,因为个体之间的差距相当大。孩子语言发展稍慢一些,这并不表示自己的孩子愚蠢,智能有问题,只是时间较长而已。重要的是,父母要尽量和孩子讲话,增加他讲话的机会。

但培养幼儿口语能力时应注意正确发音,吐字清楚,纠正语病、口吃等坏习惯。教授美好的词句,不可对幼儿说粗鲁、下流的话,也不宜让孩子模仿电视小品里的各地方言。

3.培养学龄儿童的.语言能力

孩子过了3-4岁时期,进入了5-6岁时期,这个时候孩子已基本上掌握语音、语调和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进行日常对话了。此时,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家长要进一步丰富扩充孩子的词汇,让孩子学说较长的句子和较难的句子,并帮助孩子组织语言描述事物和现象,扩大孩子语文覆盖面,可以让孩子说顺口溜、绕口令、背诵唐诗宋词,复述科普故事,描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等。

丰富词汇,是培养孩子口才的重要途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3~6岁是人一生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丰富孩子的词汇,孩子的语文就会充实而生动。在孩子刚学说话时起就抓紧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时机随地进行词汇教育。上动物园、参观博物馆,教他学会形容各种动物、人物、事物。这样实地观察、直观形象使孩子能发准词音,记住词义,正确运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的发展,有时会出现词汇贫乏、用词不当的现象,父母要加以纠正。

8.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篇八

青吉小学 陈瑶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

一、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三、幼儿语言教育很多是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 1 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9.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篇九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像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识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如在故事教学《小熊打电话》中,我设计了游戏——“打电话”,让孩子们在与其他“小动物”打电话的过程中,在帮小猴改正错误的同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多提问,多表演,这样,大家演,人人讲,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角色情境练习中学习许多的句子,语言就会更流畅了。

二、激励幼儿在练习中锻炼,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名称、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练习,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组织观察中,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言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予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老虎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难过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奶奶的形象是驼着背,拄着拐仗„„„。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创设条件,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换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像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像,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答案。比如在给孩子讲《小公鸡借耳朵》的故事时,讲到最精彩处嘎然而止“小公鸡没借到耳朵,那它该怎么办呢?”“最后小公鸡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了呢?”给幼儿留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像,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像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就能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利用同伴与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真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故事《三只蝴蝶》中,幼儿在看到三只蝴蝶

在风雨中,谁也不愿意离开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运用幼儿生活经验让孩子讨论:“如果你是三只蝴蝶里的一只蝴蝶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在听故事中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教师和家长要让幼儿体验到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快乐,有了要交朋友的愿望。故事中的种种感受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体验着审美情趣,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故事教学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我们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10.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篇十

课题实施方案

一,提出研究方案的原因

1、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语言能力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要顺利进入社会,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是现在的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对于大班的幼儿,直接面临的是升入小学。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与幼儿园相比,相差很大,尤其是在写话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写自己想说的话,还要结合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

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五六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语言的运用也随之泛滥,需要大量的积累。

(1)大班的孩子的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真实的思想,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了解甚深。

(2)教材的使用中,真正体现语言领域的目标性不强,注重情感体验忽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3语言的单一利用,使得幼儿的语言活动范围缩小,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4)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小学打下基础。

二、怎样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让幼儿学会倾听,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上课,在与幼儿的交流讨论中,认真听并给出好的意见。

2、在倾听的前提下,让幼儿学会表述,将听到的内容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表述下来。

3、欣赏文学作品,陶冶情操,让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

三、研究的目标

幼儿目标:

1、学会倾听教师的话语,日常生活中积累词汇,运用学会的词汇表述教学内容。

2、通过倾听理解教学内容。

3、扩展幼儿的阅读范围,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目标:

发展幼儿的与要表述能力。

四、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1、日常生活中积累词汇,从丰富的词汇掌握,到连贯的语句表述。

2、对字的识别,将字延伸到词语的形成。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

3、运用图片连接的方法,让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表述。

4.事件扩散训练。

五、实施:

教师利用阅读专门的大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

以听赏图画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

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讲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并且利用多种方法讲故事。如:模仿编故事;改编叙述方法;扩编故事等。

六、研究的步骤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立项申报工作和课题计划工作。

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的操作。

实施阶段、根据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方法,把具体目标转化为操作方法。

七、大班文学教育目标

1、欣赏

(1)培养幼儿倾听阅读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神话传说)、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及其塑造的各种形象有广泛的兴趣和专注性;

(2)能识别各类体裁作品的不同特点,能为各类体裁进行分类匹配;

(3)能感受和识别作品中语词、句子段落的均齐、对称以及重复变化的特征;

(4)能对作品画面产生联想、想象能力,形成生动完整的文学表象;

(5)能对丰富多彩的语词和修辞手法产生兴趣和理解;

(6)能够在形象和词语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群体或社会意义;

(7)能积极参与围绕作品的议论和评价;

(8)能对文学语言的语音效果,即声音、韵律、节奏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情意表现产生感受和体验;

2、复述和朗诵

(1)能自发地组织游戏活动中的讲述、朗诵活动;

(2)能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朗诵或个别朗诵,语言清晰、普通话正确、态度大方;

(3)喜欢运用感叹、疑问等语气、语调和节奏,做到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

(4)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或电影、录像作品中的故事概况和某些细节。

3、表演

(1)能够根据人物的情感态度,自主、大胆地为人物设计动作和语言,并积极参与同伴的表演,相互欣赏和评议;

(2)能够与同伴在一起共同为故事表演制作、准备道具、服饰,并布置场景;

(3)培养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4)能将图片、诗歌、歌曲、电视节目或自编故事等改编成角色表演并融入创造性游戏之中。

4、创编

(1)喜欢运用文学语言自然生动地讲述事情或表达内心感受;

(2)能把图画、音乐、动作表演转换成有情节的故事,并具有故事的基本要素和某些细节;

(3)能够根据提供的范文进行续编、仿编或改编,头尾形象能够保持内在联系;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独立自主地创编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诗歌,而且具有故事、诗歌的基本特征;

(5)能够积极参与同伴之间自编作品的相互欣赏和评议。

11.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一

摘 要:小班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从幼儿进入小班起,我们就应该让孩子爱说话,会说话,培养他们敢说、爱说、会表达的能力,为他们乐于发言创造良好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语言表达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班;表达能力;培养

新《纲要》指出“

3、4岁正是幼儿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在幼儿刚入园时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呢?

一、入园鼓励除焦虑

上小班的幼儿因为刚入园,进入陌生的环境,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和朋友,表现的异常焦虑,不爱说话,或者只会哭,来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反抗。怎样消除孩子的这种焦虑呢?通常情况下我都会以鼓励和赏识的方法来帮助这些孩子。我把教育契机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早上父母送孩子入园时,我总是夸奖孩子“宝宝今天收拾的真漂亮,相信你会在幼儿园度过快乐的一天。”“宝宝你好,你自己走着来上学,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宝宝你好,我是喜羊羊(我手中拿着玩偶),很高兴认识你”“宝宝你好,我是小灰灰,欢迎你来幼儿园”……一开始孩子听到夸奖会不好意思的笑笑,或者不开口打招呼,经过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之后,孩子们开始学会了打招呼“你好老师”、“喜羊羊你早”。就这样,我每天都很高兴的鼓励每一个上学的幼儿,即便我不用玩偶和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也会快乐的与爸爸妈妈再见,高高兴兴的走入幼儿园,刚入园的拘谨和陌生感慢慢消除了。

二、情景教育促进步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乐园,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是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最好素材。如上课的时候,老师弹着钢琴,小朋友们慢慢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和老师一唱一和的问答“1234567,坐好了吗?坐好了。”这是师生互动的开始,老师结合课本与小朋友展开口语交际的学习,是利用课本教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训练。例如介绍我的爸爸妈妈时,需要孩子们表达口齿清楚,有条理的说出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还要表达完整。而走出课堂,户外更是幼儿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好机会。例如我带孩子游览公园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事物,随意问到“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话题贴近幼儿生活,让他们更容易表达,更容易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学会了怎么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开口表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会想,敢说,喜欢说,形成了发展语言能力的大环境。

三、抓住好机会教学

因为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语言简单,在他们交往时动作多于语言,心里想什么,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说不出来。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在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另一个孩子冲上来就抢,两个孩子互相之间为争夺玩具大哭大闹,却不会用言语表达出自己完整的想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幼儿们产生一系列冲突,使其交际行为受挫。教师可以采取教给孩子互相交际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用语言来沟通,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人际交往。比如,在“过家家”、“我是小医生”、“美发课”等课堂中,同伴之间可以说“我和你一起玩吧”、“这个玩具我也喜欢,我们一起玩”、“我的玩具给你玩,你的玩具也给我玩。”幼儿们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不仅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四、仿说引导促提高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简单为主,他们不会把话语说的很完整,很规范。幼儿又有个很大的特点,善于模仿。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多模仿,仿说训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我鼓励孩子们多与成人交流,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大人的纠错中孩子们会明白自己表达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好多文章也是幼儿们进行仿说的很好题材。如《拔萝卜》一课,教师引导孩子们往下续编故事,“小狗小狗快快来,拔呀拔呀拔萝卜”“小猫小猫快快来,拔呀拔呀拔萝卜”……幼儿们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随时随地都可以对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五、活动多样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认知水平低下,他们得从具体事物中来理解和认知,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手段。针对这一特点,我精心为幼儿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如“我长大了做什么”中,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在镜子面前,幼儿们想象自己长大了会做什么,如像老师一样教小朋友们识字,还是像爸爸一样当工人,或者像谁一样做什么,在这个游戏区里,小朋友们打开了话匣子,一会说想当个科学家,一会说想当个医生,什么愿望都有,说个不停,表达流畅自如。有时候观看完了动画片,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交流起观后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综合活动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活动中,幼儿语言能力得到强化,渴望表达,培养了他们说话的兴趣,提高了表达技巧,锻炼了表达能力。

上一篇: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下一篇:比喻菊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