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全集:月下独酌李白(7篇)
1.唐诗全集:月下独酌李白 篇一
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把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用奔放的笔触,为我们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山水画卷,创造出一个惊险迷人的神话世界,读了令人振奋,耐人咀嚼,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李白气势磅礴的大作如此,他的一些小诗也不乏这样的灵气,《月下独酌》(其一,下同)便是这簇浪花中的一朵。
这首诗(包括组诗中的另外三首),是诗人在长安做翰林供奉期间所写的抒怀之作。天宝元年,李白在友人的推荐下奉诏入京做了翰林供奉,直到三年后被“优诏罢遣”。这时的李白,表面看来很受皇帝器重,扬眉吐气,荣耀无比,但实际上他是被当作御用文人供人驱遣的:在皇帝身边写点华丽的新词,点缀一下升平,给宫廷增添一些乐趣,正所谓“但假其名,而无所职”。李白天才旷达,为人傲岸不羁,一生“不屈己,不干人”,曾有过“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抱负,以及“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的美好愿望,但是三年的翰林供奉生活对他来说,无异于一次沉重的打击和无情的摧残,并预示着这位天才诗人人生理想的彻底破灭。此时他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李白毕竟是李白,他是诗仙,也是酒仙,更是一位豪放豁达之人,无论怎样的挫折他都能从容应对,无论多大的打击都不会把他击倒,《月下独酌》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一个花香四溢的季节,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诗人带着一丝工作上的疲惫,一份人生的失落,更带着一壶老酒,然后在花团锦簇中自酌自饮。一个人饮酒怎么能尽兴呢?这时诗人想到了天上的明月:把明月邀下,连同多年来与自己不弃不离的影子,三个人一起岂不热闹。但是月亮和影子又怎么懂得饮酒呢?不要紧,要它们暂时陪伴而已,及时行乐,不要辜负这大好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三人盛宴”开始了,不用说,诗人成了当然的主角。他载歌载舞,月亮和影子也紧紧追随在他的左右。从此他们醒时同饮同乐,醉时各自离去,不仅希望结成忘情的朋友,同时还把下一次的聚会选定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之上。
乍读此诗,你或许会觉得我们的这位诗人太过浪漫与潇洒,以至于有点不靠谱,或者令人感到好笑。但如果细读此诗,你就会觉得诗人内心深处有一种隐隐的酸楚甚至凄凉,让你怎么也笑不起来。李白性格豪爽,意气奔放,是个自信而又刚强的人,一有人生块垒他便以一种有别于他人的方式加以排遣,绝不会以“弱”示人。这就是李白,我们这位可敬的诗人。读懂了李白,也才有可能读懂他的诗作,从而读懂此篇。因此要鉴赏本诗首先就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认识“明月”和“酒”这两个意象在诗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二是认真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两个意象作为有效的载体,然后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最终吟诵成篇,并把抒情推向高潮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毫无疑问,李白很喜欢酒,可以说酒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交游广泛,应酬频繁,送往迎来,几乎莫不与酒有着极大的关联。他的诗篇中,以酒命名的诗题俯拾皆是,如《对酒》《将进酒》《把酒问月》《对酒忆贺监》《金陵酒肆送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以及《春山醉起言志》《山中与幽人对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等,都无不或直接或间接地透出了酒的影子。不仅如此,他还与一个酿酒老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为其去世写下一首《哭宣城善酿纪叟》的悼亡诗,悲痛地说:“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二人之间的关系和李白的豪饮于此可见一斑。从抒情的动机来看,李白借助于他的杯中之物,一来可以把心中的喜悦之情发挥到极致,二来可以使胸中的种种不快得以化解。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呼儿烹鸡酌美酒,儿童嬉笑牵人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诗人得意时内心世界的表露,在《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是出于一种极度的失落或愤懑的倾泻,但二者又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所特有的豪爽与率真。当然,《月下独酌》属于后者。
同样,李白也是很喜欢月的,因为明月皎洁,这是人类纯洁美好品质的象征。李白的字称太白,妹妹叫月圆,孩子的名字干脆就叫明月奴。更有传言,李白曾下水捉月,乔仲常还为此绘有《李白捉月图》,并配有蔡珪的一首题诗。由于喜欢月,诗人对月便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赞颂,诸如《初月》《关山月》《雨后望月》《把酒望月》《峨嵋山月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这些传世之作,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月进行了着力的描绘,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一句话,李白对酒与月的喜好是显而易见的,但他的这种感情又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喜好来概括,因为这其中有着深层的蕴含甚或难以言状的隐衷。李白天生傲骨,清高脱俗,自然看不惯那些俗人的纷争,庸人的自扰,以及市侩小人对名和利的追逐,更不要说置身其中了。于是诗人就来个“月下独酌”,以此来淡忘当时社会的各种卑微、庸俗与丑恶,借以表达对摆脱社会羁绊、争取自由美好人生的强烈追求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正如蔡珪的题诗所说:“寒江觅得钓鱼船,月影江心月在天。世人不能容此老,画图常看水中仙。”可以看出《月下独酌》这首诗,感情饱满而真挚,格调热烈而奔放,其中虽不免有消极的成分,但消极之中却又不乏进取,感叹而不感伤,孤寂落寞之中又有几分超然与浪漫。
要鉴赏本诗,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这样几个问题:作品清新自然的艺术特色;诗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历来的评家总是以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为评价其诗歌语言特色的至理名言。其实不仅仅在语言上,就是在其诗作的环境设置、意象的组合、联想与想象的运用和感情的抒发上,这种特色都有较充分的体现。比方说,此诗读罢会给人留下行云流水、微风拂过水面般的感觉,它的形成是那样的自然与熨帖,似顺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痕迹。不可否认,这其中有语言的因素,但它又绝非单纯的语言问题。另外,在本诗的字里行间,浓郁的浪漫主色彩更是无庸置疑。花前月下漫步,已是很够浪漫了,但那多半是情侣们的浪漫;花前月下饮酒,那是文人们的浪漫,一般诗人都能做得到;假如与明月相邀,与影共舞,那定然是李白特有的浪漫;至于要以无边的宇宙为背景,将下一次的饮宴设定在遥远的太空,让浪漫的境界达到一个至极的高度,那这人更非李白莫属了。不难看出,自然的联想和想象是本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诗人以现实为基础,以理想为人生最高追求,由“花”而“春”,由“酒”而“歌”,而“舞”,然后再由“月下”到“云汉”,从而把浪漫主义表现手段推向颠峰,为淋漓尽致地抒发那种喷薄而出的浪漫主义激情蓄势。在李白的整个诗作中,《月下独酌》尽管是其中最普通的一篇,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说:李白“才气奔放,兴到笔随”;沈德潜《说诗晬语》这样形容:“太白落想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舒卷,从风变灭。”评价极为中肯而确当,它生动地说明了诗人卓越不凡的诗才,豪放飘逸的诗风,更形象地反映出诗中那化解不开的浪漫主义情结。这样高度的赞誉只适用于李白其人其诗,因为李白那样的诗才、诗风只属于他自己,别人无法与其分享。
参考文献
[1].喻守真, 唐诗三百首详析, 北京:中华书局, 1957年版。
[2].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3].王瑶, 李白,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4年9月版。
2.月下独酌其一唐诗鉴赏 篇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①花间:在鲜花中间。一作“花下”或“花前”。
②三人: 指月亮、作者和作者的身影。一说指杯中的明月、地面的人影 和作者自身三者。
③不解饮: 不会饮酒,“解”为当时俗语,表示“能”的意思。
④将: 同“与”。
⑤行乐:寻求乐趣。
⑥徘徊:来回地行走。
⑦凌乱: 乱动的样子。一作“零乱”。
⑧“醒时句”:指未醉、清醒时,三人同乐。
⑨各分散:指醉后独自睡下,与月亮及影子分开。
⑩无情游: 因月亮及影子均非人类,故称为脱离世俗、人情的一种交 游。
⑾相期:相约会。邈:指遥远。云汉:指天河。
【翻译】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酒,自斟自饮没有亲友相陪。
举起酒杯邀请天 上的明月做伴,加之对面自己的.身 影,竟也成了三个人。
可是月亮不 懂得饮酒,只有身影跟随我。
姑且 让月亮和身影陪伴我吧,要乘着美 好的春光及时行乐。
我唱起歌来,月亮好像听入了迷徘徊不走,我跳起舞身影也随之摇晃起来。
清醒时 互相欢乐,大醉后都各自分散去 了。
我希望永远与无情的月亮和身 影结游,相约在那高远的天上再 见。
【赏析】
李白有济世之雄才,想干一番经天动地的事业,可是既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也得不到同僚的赏识。他感到孤独、苦闷,内心的郁积往往发而为诗,这首《月下独酌》就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诗分为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五至八句为第二层;第九句至最后为第三层,一层一个转折。
第一层开始,点明环境是在花间,傍随着诗人的只是一壶酒而已。当此芳春时节,有明月、美酒、鲜花,对酒当歌,看花赏月,这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赏心乐事,李白应该感到很惬意了,可以开怀畅饮了。然而诗人并不感到愉悦,因为“独酌无相亲”,这里突出了一个“独”字,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索。李白写此诗时,唐玄宗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朝中群小当道,排斥贤能,环顾四周,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满腔心事,向谁诉说?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百无聊赖中,他把明月作为知己,举杯相邀,权且当作三人,相与共饮,以破岑寂。
第二层是由离奇的幻想回到清醒的现实。月虽美好,毕竟不会饮酒;影虽亲密,毕竟只能随身存在。既然如此,那就暂且将他们拉过来临时作为友人,趁此良辰美景,及时行乐吧。
第三层,“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又转进一层,仍然将月与影作为知心朋友,认为月与影都是有知的,“行乐”的表现方式就是歌与舞。歌舞也好,行乐也好,都并不能说明李白内心的轻松愉快,恰恰相反,只是表现了他对“骅骝拳跼不得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他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谐” (同前)的感慨。
可惜的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所以只是“暂伴”为友,李白不能满意,于是,“永结无情游,相邀邈云汉”。“无情”,意为忘情,忘却世俗之情。他要和明月结为摆脱庸俗世情的朋友,脱离现实社会,一同到理想的太空仙境去遨游。
3.李白的诗月下独酌赏析 篇三
李白的诗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⑴花间一壶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⑵独酌(zhuó):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对:朝着。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暂:暂时。 伴:伴随。将:和。
⑺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徘徊:来回走动。
⑼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汉:“邈云汉”一作“碧岩畔”。相期:相约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韵译】: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既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到遥远的银河再见面!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4.双语诗歌《月下独酌》 篇四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BEBIENDO VINO BAJO LA LUNA
Aislado bebo solo.
Entre ramos y flores sostengo yo mi jarra
alzada, invitándola.
Aquí, su plenilunio, yo, mi sombra...
La luna no sabe beber,
la sombra es mera compan~ía vana
pero con ellas la soledad se va a pique
al tiempo que la búsqueda alegre
del recién entretiempo
disminuye como por encanto.
Mientras bailo salta la sombra.
Rebosantes de unión antes de mi embriaguez
estábamos, y separados quedamos después de su llegada.
Somos amigos liberados de la angustia,
5.月下独酌 教学设计 篇五
一、课前播放《望月》视频
二、、谈话导入
师:好,孩子们,当夜深人静时,你独自一人望着这样的一轮明月时,你又有哪些感受?
师:月总给人以凄凉孤寂的感觉,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
师: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他一生爱月、爱酒。此刻他在月下独酌,他又会如何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呢?
师:请看大屏幕,月下独酌„„你来读„„
师:诗人的语言总是那么深奥,下面让我们请上本节课的赏析小组来为大家解读《月下独酌》的诗意
四、细细品读
(一)题目 月下独酌
师:感谢他们的精彩解读,希望下面的小组再接再厉,争取有所创新.好,让我们再次回到“月下独酌”通过题目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配上插图,在这迷人的月夜中需要有什么?生:李白、月亮、酒、师:李白的酒在哪里?生:花间
师:好,美丽的花,皎洁的月,请大家用一个词来概括李白饮酒的环境怎样?
师:“花好月圆”“花前月下”,谁来读一读如此良辰美景!
师:好惬意啊!爱月、爱酒的李白是否欣喜若狂的想要畅饮三百杯呢?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独酌”“无相亲”
师:一人喝闷酒,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可以与之倾诉内心的知己,李白是孤独的(板书 无知己、孤独)
师:除了没有知己,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初年,正值李白人生的第三个时期。李白“长安三年”的人生经历,他遭遇到的是(板书:不得志)一腔报国热情不能抒发,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李白是孤独的。如果此刻你是李白,此刻即使再美的景致,李白也无心欣赏,即使再美的佳酿,李白也不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触了!我们把这样的写作方式叫做“以乐写悲”。我们一起读,读出诗人心中的跌宕起伏。
师:是啊,独自一人,场面冷清,但不要忘了,李白天生浪漫、乐观,如此良辰美景,他怎甘心一人渡过呢?于是他是怎样做的呢?
师:明月、影子!再加上李白,三人为众,好热闹!(板书 众、闹)可月亮、影子并不是人,为什么李白却说成三人呢?喝糊涂了吗? 生:渴望知己、朋友,把月亮当做自己的朋友
师:(以虚幻的事物做为对象)多么的浪漫,真是欢喜啊!请读出这种愉悦!
师:李白“以物为友”,那我们又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以物为友”呢?
师:但物毕竟是不能与我们完全沟通,何况此刻李白相邀的是高挂天空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呢?所以此刻的乐、众、闹却是悲、独、寂
师:难道李白真的没有朋友吗,不,有谁。。。他为孟浩然作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他为汪伦的盛情难却作诗《赠汪伦》。而这些人一定都是像李白那样正直、高尚的人,那如果他主动邀约的一定也是品质高洁的。所以此刻的月亮在李白眼中不仅“皎洁”更是“高洁”。(板书)
师:好,孩子们满上一杯酒,我们一起来举杯邀明月,你想对高洁的月亮说:
师:可惜啊!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师:如果此刻你是导演,原本兴高采烈的李白邀请明月和影子,但一想到是“不解徒随”,此时演员是怎样的动作,灯光又会怎样调整? 生:(垂头丧气,灯光由明亮变为暗淡)
可悲可叹,请读出来!最后深深的叹息!
师: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只能“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他想怎么样?趁着青春年少穷尽这人间的快乐!你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李白是乐观的,这也是他极乐思想的一种表现。
师: 那他又是与月亮、影子怎样行乐呢? 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师:好一派既歌且舞的场景,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掌声响起来,为李白喝彩!如此欢快之境,李白还孤独吗?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师:(自娱自乐)再次点出以乐写悲,以闹写寂。
好,孩子们,举起酒杯,体会李白内心的孤寂。
师:李白一杯一杯的喝,最终他喝醉了,月亮、影子、鲜花都看不见了,再也无法对影成三人了,此刻的舞台只身下 无知己 不得志 孤独的李白。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生:“凄凉”“孤独’”寂寞”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说“醉后”却是“最后”各分散。再读这一句
师:好凄凉,李白最终彻底失望了吗?我们这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天才诗人放弃追寻知己了吗?最终还是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师:他的愿望是什么?他想与谁相伴,与明月为伴,做永不分开的知己我们说这是与“天地为友”,是李白的旷达。
同时,又是什么原因,令他不再留恋尘世,而学嫦娥奔月呢?也就是说他宁愿与(高洁)相伴宁愿,也不愿与污浊同流合污。更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以乐写悲。再读最后一句,希望月亮在那遥远的银河岸边,可以听到李白的诉求。让我们共同祝愿李白可以梦想成真!
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李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李白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读。让我们伴着音乐再读全诗!
教学反思:
李白诗歌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夸张与想象,而这与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相契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当时孤独苦闷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明月与影子展开自己的想象。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诗人的想象做比较。这样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也能够使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月下独酌》的关键字是“独”,无论“月下”还是“酌”,都是围绕“独”字展开的。因此,教学上可以紧紧扣住“独”字,以“独”为线索展开教学。在《月下独酌》中,李白的“独”其实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最终升华的过程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饮酒的最初愿望是派遣心中的“独”,是无可奈何之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酒酣之时,李白的心中经历了“独”与“不独”的矛盾斗争,李白为何感到矛盾纠结?理清这点,诗歌的整体思想感情就清晰了。最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最终选择与明月相约,实则是主动选择了一种孤独的精神生活。至此,李白内心的孤独经历了从“无可奈何之独”到“精神自觉之独”的升华,在这个近乎精神上的自我放逐的思想变化过程中,李白的人格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6.月下独酌优秀作文 篇六
夜深人静。写字台前。我奋笔疾书。完成。收笔。
为了犒赏一下我早已疲惫的身体,我决定来两袋“雀巢”。
租用的房子位置不错。书房前正对着的是一片田野。今晚的月色很好。不知道这些天来“月兄”的气色是一直这样呢,还是今天总算看到我用功了才和颜悦色起来?
最近一次认真看月的时间应该追溯到七年前,当时的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那天,我沮丧得很,因为最后一节课是数学课。我们的数学老师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让人害怕的。原因很简单,她喜欢留我们这些错题没改完的学生,她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结果更正过来,还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计算题还好说,那些概念题实在是让我头大。为了减少作业量,有时我甚至把十道判断题全部打叉,这样的话就算你写错了,也只需要改成勾即可。
为了偷点懒,还真动了不少歪脑筋。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好笑。人就是这么怪,越是让你痛苦的经历,你还越是记忆深刻,越是感到弥足珍贵。
尝了尝咖啡,香啊。微苦之中透出甘甜,味道真是好极了。咕咕咕,一饮而尽。突然想起中考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点击中考的`日子》,在描述同学们备战中考时,我写到:“有的同学甚至批发了一箱咖啡准备回家当白开水喝。”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在“水深火热”之中啊,老师节节课拖堂,还有做不完的卷子。伴随我们同行的就是“七龙珠”,还有“欧洲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讲台下第一排的同学则“侧耳听之”,另一只耳插着耳机正听着收音机里的现场直播呢!后面的同学则是羡慕不已。都为自己没能坐到好位置而捶胸顿足。那时的我们早已经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就这样痛并快乐地享受着我们的青春时光。直到我们高中即将毕业,才知道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现在,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为自己的梦想而远走高飞了。其实,选择留下的我们又何曾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正如一位诗人正在发表自己的感慨时,刚说完“啊”,就被突如其来的感冒搅乱了一样,妈妈的催促声很不合时宜地响起:“你明天还上不上学了!”
窗外。月光下。闰土正在抓刺猬。朱自清先生正在荷塘边度方步。罗密欧和朱丽叶正在幽会。赛亚人在变身。月野兔正在代表月亮消灭敌人。
7.诗词《月下独酌》鉴赏 篇七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