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2024-08-24

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共13篇)(共13篇)

1.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东路建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和十王庭;中路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主要的建筑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西路呢,建于清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它因存放《四库全书》而闻名。那么作为我国现存最完好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呢,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现在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门,它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那么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呢?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皇宫的正门就是国门,所以称为大清门。还有一个传说,这座木门呢在建成之后呢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听说北京明朝皇宫的宫门叫大明门,于是为了体现针锋相对,就将此门命名为大清门。

我们穿过大清门,现在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它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到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那么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一定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那么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

我们走上月台。那么在月台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用于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我们看到在月台上呢还设有四口大缸,那么大家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那我告诉大家吧,他叫做“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以镇火灾。

我们走上须弥座。抬头看上方的牌匾是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游客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那么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那么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

我们抬头看崇政殿内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手谕的。下面呢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再加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现在崇政殿呢,我们就游览到这里。

眼前的雄伟建筑呢,就是凤凰楼。它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为三层歇山式建筑。它原名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我们看到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横匾呢,是由乾隆皇帝手谕的。意思是大清朝国运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的盛京传来的。那么凤凰楼不仅是当时后宫的正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日”之称,并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传说呀当年站在凤凰楼上就可以看到抚顺城呢。

2.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篇二

中街站建筑风格仿故宫

沈阳地铁一号线22座车站装修风格迥异, 其中, 中街站、怀远门站、青年大街站、沈阳站、铁西广场站、中央大街站、开发大道站等七大车站被建设为艺术特色站, 其装修风格与所在区域相得益彰, 彰显城市区域特色并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

近日, 笔者来到正在装修的中街站。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地面、墙体装修, 吊顶及照明安装等工作。据介绍, 目前天花板顶棚已完成80%, 按工程进展, 预计将在5月底完成主体装修, 6月完成全部装修工程。该车站整体色彩风格将以大红、洁白系列为主, 建筑风格仿沈阳故宫。

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街站作为沈阳地铁一号线七大艺术特色车站之一, 其主题为“紫气东来”, 在所有车站中装修工艺最为复杂。该车站为双层双跨岛式结构, 全长233.7米, 总建筑面积12255.31平方米, 是沈阳地铁车中最长的车站,在全国亦非常罕见。车站的平层面积有11个篮球场大小, 面积大也为装修布线、设备系统安装等装修工程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 站内的造型非常复杂, 墙面、吊顶, 立柱等设计都是别出心裁, 施工时要求细致入微。

总体上, 各个地铁车站选用的材料充分考虑到防火性能, 都不采用木材。目前装修中的地铁一号线其他车站中, 墙面选用的材料大多为乳白色普通瓷砖, 而中街站采用的则是纯白色的微晶石瓷砖, 车站整体效果纯白而高贵, 展现皇室贵族之气。棚顶采用的是铝塑防火板, 站内立柱用红色搪瓷钢板包裹, 地面为花岗岩石材, 不但气质高贵, 而且防滑、防水、使用寿命长。

所剩东部10站已装修过半

沈阳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对于土建施工, 装修工程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目前地铁一号线路整体装修比较顺利, 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西部12站主体装修全部完工。

从云峰北街站向东的10个车站站厅层基本装修完毕, 目前正在进行站台层的装修。整体而言, 东部车站装修已完成总量的50%。按此速度预测, 5月底前地铁一号线22个车站主体装修可告竣工, 其余时间将完成风厅、出入口等附属工程的装修工作。

3.探讨沈阳故宫满族建筑群的特点 篇三

自清朝,沈阳被定为国都,满族文化对沈阳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清朝,国家的政治政策有特点,比较有特色的名族文化以及独特的天然地势条件的相互融合,沈阳故宫所呈现的满足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本篇文章通过对沈阳故宫的满族建筑群的特点的研究,来浅谈这些特点的根源,体现出所表达方式的特点。

自清朝,沈阳被定为国都,满族文化对沈阳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在仅存的两座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在整体结构上表现的是古代封建奴隶的一种仰望,是古代的思想的一种体现,当然这也体现了古代的经济水平、造诣水平工艺等。不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沈阳故宫群以宏伟壮大著称。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沈阳故宫作为清朝的帝都,将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1.清宁宫特点

清宁宫处于整个皇宫的的寝宫域,整座宫殿位于砖面土台上面,这也是根据满族的建筑习俗而借鉴的建筑模式。虽然沈阳故宫的寝宫建在砖面土台上面,但是大政、崇政建在平底上面,这种建筑模式与中国现存的两座古代皇宫建筑群的另一座宫殿——北京故宫却是相反的,当然这也是特色之一。清宁宫的屋顶所铺设的黄色的琉璃瓦,门的建筑特点并不是双扇,并且偏向东侧,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叫做暖阁。在西边的房间内摆放的都是祭祀所用的物什,也可以作为皇帝宴请宾客的地方。在吸收不同民族的建筑艺术上,融合其生活习俗,是满族宫廷所延续的一种艺术。而北京故宫的有些宫殿便是仿照清宁宫所设计。

2.崇政殿特点

沈阳故宫满族风格建筑群的正中是清太宗皇帝时期处理政务的地方。崇政殿的格局装饰是建筑群中最出色的。不同地方都装有彩色的琉璃物什,其雕刻图案是以瑞兽奇花为主,颜色鲜明,艺术色彩鲜浓,室内的12根柱子的顶部都有一条雕刻栩栩如生的飞龙,这也是高贵的显示。在宫殿内部没有装设天花板,延续的是朴素的自然风格特点鲜明。

3.大政殿特点

大政殿是沈阳故宫最早的建筑之一,当国家有大型活动时都可以在大政殿举行,这也是皇帝和国家栋梁大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大政殿也是位于一座台基上面,屋顶采取的是木架结构,殿顶和清宁宫一样铺设的是黄色的琉璃瓦,其造型仿造的是游牧民的帐篷形式,在宫殿的外廊伫立着24根柱子,有两根柱子上面设有火焰珠。装饰结合汉族的传统的斗拱和盘住双龙和满族建筑中的兽面、蜂窝和莲瓣。建筑风格更加的体现了多种名族特色的融合。

4.十亭特点

十亭就是八旗和左右翼王亭,伴着大政亭,和大政亭一块建起,是八旗官员执行公务的地方,各个亭子的建筑模式其实是相同的,都是覆盖的是青瓦,看起来近似正方形,与大政亭的帐篷的形式类似,也是满族民族特点的建筑模式,君臣可以一起处理国家事务。大政殿其实从建筑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个亭子,只不过比十亭的每一所的亭子要大罢了,因为装饰相对来说比较豪华,所以可以称作为宫殿,这就是能够称作为宫殿的是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的。十亭的十座亭子是按八字形来排开,建筑风格与一些少数名族的帐篷宫殿是不一样的。以大政排开,总共有十一座亭,以大政殿为其中心,十亭的十座亭子按八字形依次排开,就形成了梯形,大政殿和十亭的建筑风格也是最能体现满族风格的建筑群。大政殿和十亭不仅是满族国家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对满族统治的政治的体现,在建筑格调上面具有特有的民族特色。沈阳故宫作为满族统治的宫殿,吸收、容纳了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建筑文化特点,在各个民族的建筑群中也是独树一帜,大政殿和十亭的帐篷风格的建筑,将游牧民和汉族的建筑艺术相互结合,构成了另一种建筑模式。

沈阳故宫的宫殿都或许带有满族生活习俗的一些特点,比如明朝的时候是以彩画为主,而清朝的满族则是按照以预示着富贵的珠宝为中心,一些北方名族的政权,其实都是喜欢用各种颜色鲜明的颜色,像绿色尤为世人所喜爱。沈阳故宫的琉璃瓦的装饰也是满族的特点,一般在中原是极少见的。建筑群中的兽面和汉族的建筑风格又有所差异,颜色主要倾向于黄色和绿色,兽面的个数采用的是单数,主要建筑的建筑模式除了兽面还有仙人,对于一般的建筑模式只有兽面没有其他仙人的装饰,还有些会有动物的一些造型,像狗、羊等物种。

根据我们的了解,沈阳故宫在维持的情况下,需要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完善,这对于工人来说其实是一件相当大的工程,像一些问题我们都需要及时进行完善,这么多年来,沈阳故宫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做过一次规模宏大的修缮措施,这些工作看起来很自然,其实对于中国现代来说来研究满族的建筑风格却是相当有帮助的。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修缮的地方,对古人的用料进行研究,像一些装饰的风格更是可以近距离进行接触进行研究,学习古人的一些建筑风格的特点,这对我国的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吸取古代的一些精华,和现代的建筑风格相互结合,拓展出新的建筑模式。

结论

总而言之,满族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的习俗以及一些生活、政治、思想、文化的特点对清朝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不同的宫殿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满足文化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影响也是对皇宫建筑的发展。

4.沈阳故宫导游词 篇四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得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得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得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得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得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得地方,因是天子得祖庙也称太庙。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得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得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得高楼凤凰楼。它得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得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得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得道。风凰楼既是后宫得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得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得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得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得御笔。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得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得。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得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得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得崇政殿和东路得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得影响,把居住得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得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得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得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得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得地方。崇谟阁得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得,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得。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得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得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得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得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得美感和庄严秀丽得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得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大政殿前,正中是宽阔得甬道,两侧以八字形排列着十座方亭,这就是十王亭。从北至南,东边是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这是当年八旗首领固山额真和左右统辖八旗得亲王贝勒办公得地方。八旗制度在清王朝得军事政治及社会制度,民事管理等等很多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得地位,发挥着巨大得作用。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了一组亭子式院落建筑,它是清入关前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得反映。设计者从局部建筑直至整体布局,处处突出八字。这种把军政制度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艺术中得做法,真可算是构思独特、别具匠心。

沈阳故宫导游词2

说道故宫,大家肯低昂想到得都是北京故宫,启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宫得,没错那就是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得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个不用我多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哪一个了吧,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

现在大家就在沈阳故宫得门口,大家都看到了它得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得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得特色,这些就需要有颗朋友们自己去体会品味了,这里现在是沈阳最重要得游览点。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沈阳故宫得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得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得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得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现在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得东路,这里是很有特色得。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得地方。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得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得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得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得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得,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得一个发展。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得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极日常临朝得地方。崇政殿北有一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得建筑物。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得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得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得剑,皇太极用过得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得艺术品也很丰富。在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得作品如清李鳟、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乡、漆器等工艺品。

我得讲解就差不多,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自己去观赏一下,半个小时候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得配合。

沈阳故宫导游词3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沈阳故宫是清代遗存下来的最早一组宫殿建筑群,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大家有机会来观光这座气派非凡的帝王宫殿。谢谢大家。

沈阳故宫导游词4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特别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5.沈阳故宫导游词 篇五

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首先呢,我们一齐来看一下沈阳故宫的平面图。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构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东路建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和十王庭;中路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主要的建筑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西路呢,建于清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它因存放《四库全书》而闻名。那么作为我国现存最完好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呢,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截然不一样的建筑风格。此刻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门,它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理解群臣谢恩之处。那么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呢?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皇宫的正门就是国门,所以称为大清门。还有一个传说,这座木门呢在建成之后呢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听说北京明朝皇宫的宫门叫大明门,于是为了体现针锋相对,就将此门命名为大清门。

我们穿过大清门,此刻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它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我们能够看到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那么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必须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那么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

我们走上月台。那么在月台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用于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我们看到在月台上呢还设有四口大缸,那么大家明白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那我告诉大家吧,他叫做“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象征缸中水多似海,能够镇火灾。

我们走上须弥座。抬头看上方的牌匾是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游客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那么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那么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

我们抬头看崇政殿内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手谕的。下方呢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再加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此刻崇政殿呢,我们就游览到那里。

眼前的雄伟建筑呢,就是凤凰楼。它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为三层歇山式建筑。它原名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我们看到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横匾呢,是由乾隆皇帝手谕的。意思是大清朝国运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的盛京传来的。那么凤凰楼不仅仅是当时后宫的正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日”之称,并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传说呀当年站在凤凰楼上就能够看到抚顺城呢。

穿过凤凰楼呢我们来到了一处院落,此处呢就是皇太极的后宫所在。我们正面的是皇太极的中宫“清宁宫”。它原名正宫,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我们能够看到它的门呢开在靠东的一侧。形如口袋,所以称为“口袋房”。东一间呢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又称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那里‘端坐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那么在东侧第二间的窗下呢,设有两口大锅,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口锅是用来祭祀的。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人们将热酒灌进猪的耳朵,如果猪耳朵有晃动即表示神灵已经接收该祭品。如果不动,则表示神灵不满意,则本次祭祀活动不能在进行下去了。那么猪由于受到刺激就会摇头,满族人认为此时的猪已经通神,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于是呢就将猪宰杀后洗干净,切成大块,放入北侧的两口大锅里清水煮熟,那煮熟的肉呢就饿放入木槽中供奉给神灵享用,然后再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们,称为“吃福肉”,满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气就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

那么我们此刻来到西一侧的房间,西侧呢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那里既是皇帝举行内宫便宴之处,也是满族巫人萨满为皇帝和国家祈神的地方。

清宁宫与汉族建筑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烟囱建在屋后,而且是从地面向上垒起的。一会我们在绕道后面看这个烟囱。清宁宫的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满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我们出了清宁宫呢,大家看到的这其他四座寝宫分别是: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我们下方逐一参观。

关雎宫是皇太极一生中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是中宫皇后的亲侄女,永福宫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时已经26岁,但皇太极却对海兰珠有着很深的感情。海兰珠由于亲生的八皇子早逝,终日郁郁寡欢,在崇德六年病逝。在他死后两年,皇太极也去世了,据说皇太极的早逝与两年前宸妃的病逝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衍庆宫,是皇太极淑妃的寝宫,其女,被皇太极嫁给多尔衮为妻

这是麟趾宫,是皇太极贵妃娜木钟的寝宫,其子博果尔曾在皇太极死后成为福临皇位的最大竞争者。后成为朝中重臣。

我们最之后看看皇太极后妃中地位最低的永福宫。永福宫是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宫室。若论及对清政权的影响,庄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她四位后妃,被后人评价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后妃。庄妃也是中宫皇后的亲侄女,关雎宫海兰珠的亲妹妹。庄妃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辅佐了三位皇帝成就大清的基业。康熙二十六年,庄妃病逝,享年75岁。成为清朝后宫中寿禄最长的女人。

大家看,在庭院的西南角立着的红色木杆称为索伦杆,木杆顶端有锡斗。满族人称它为“神杆”。它是用来喂养乌鸦的。那么游客们是不是会疑问,为什么满族要祭祀乌鸦呢?其实这于一个关于乌鸦的传说有关。满族的先祖有一次在被仇家追杀时,曾绝望的躺在地上,这时恰巧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仇家经过此地,认为乌鸦是不会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的,就这样满族的祖先得救了。之后满族人为报答乌鸦救祖先一命的恩德,开始供奉乌鸦,祭祀的时候把猪的内脏放到锡斗里来供养乌鸦。

此刻呢,我们看到的就是在清宁宫后的这根烟囱,也是当年沈阳城内唯一的一根烟囱。寓意“一统江山”。大家数一下烟囱有多少层?……对一共有十一层,我告诉大家在十一层上方还有三块砖。那么这怎样讲哪?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清朝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是寿终正寝的?……对清朝一共有12为皇帝。其中11位寿终正寝。末代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的皇帝。正好和这十一层零三块砖“一统江山”吻合。

6.沈阳故宫导游词讲解 篇六

大家好!很荣幸陪同各位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宫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公布沈阳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

初建时叫“盛京宫惋,清迁都北京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尊为”国初圣迹”。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和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11次“东巡”盛京祭祖,都到此“恭瞻”,或驻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并有所扩建。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也是清统一全国后东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今天,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各式建筑90余座,房屋300多间,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

沈阳故宫按其自然布局和建筑先后,可分为三路,即东路、中路、西路。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体,辅以十王亭及銮驾库,是故宫的早期建筑,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所建;中路建筑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内宫阙,以崇政殿为主体,包括大清门、凤凰楼、清宁宫等建筑,主要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所建;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体,包括戏台、嘉荫堂和仰熙斋等,建于清乾隆年间,即1781年至1782年。嘉庆时期,沈阳故宫又有部分增建和扩建,以后经屡次维修,始成今日之规模,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好,大家请跟我一起走进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中路】

我们首先参观中路建筑。中路建筑自成体系,三进院落,由南至北依次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这些建筑虽然保持了满族建筑的特色,但受汉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是满、汉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融汇,并真实地记录了皇太极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大清门,也就是故宫的正门,俗称午门,五间硬山式建筑,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按规定,文武群臣候朝时,只能站在门内或门南,东西对面而立,而不许“背惋”(背向北)或“面阙”(脸朝北);当官员们升迁调任或者是获罪恩免时,都要到这里遥向门北的祟政殿叩谢“天恩”。当年,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祖大寿等降清后,就是跪在大清门前谢罪请降,候旨传召,受到皇太极的接见。

大家请跟我来,这就是故宫中路的一进院落。正中是崇政殿,东有“飞龙阁”、“东七间楼”,西有“翔凤阁”、“西七间楼”。飞龙阁、翔凤阁都是二层,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里面陈列着乾隆东巡时带到故宫的乐器,陈列分为三组,即丹陛大乐、中和韶乐和卤簿乐。

我们看到的东面的那个院落是“祖庙”,它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祖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所以也称“太庙”。请前行几步,面前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崇政殿,也叫“正殿”,我们常称它为“金孪殿“。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是清太宗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36年皇太极的登基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并把国号由“金”改为“大清”。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时都是在这里临朝听政。我们走过去看一看。祟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大家请往上看,崇政殿的外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殿顶的黄琉璃瓦绿剪边,是墀头、搏风、螭吻、山顶、殿脊等处的五彩琉璃构件,以及浮雕的各色行龙和奇花瑞兽,它们把整个大殿装点得庄严、高贵、肃穆、富丽,十分悦目,非常壮观。这种装饰形式还使用在殿前的大清门和殿两侧的左有翊门,反映出设计者尽力使皇宫殿廷主要建筑绚丽华贵的审美心理,这也是沈阳故宫的建筑特色之一。

崇政殿建筑的另一个独具匠心之处,是前后12根外檐柱上端的抱头梁部位做成龙形,龙首从柱头探出,两两相对;而龙身则穿过廊间直通殿内,彷佛群龙从大殿飞腾而出,极具装饰效果。此外,方形的檐柱、覆莲式的柱础石、殿门上方莲花如意蜂窝状的木装修、柱顶的兽面纹饰等,与大政殿的同类装饰一样,都来源于藏传佛教的建筑艺术,体现出了多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我们来看看祟政殿里面。现在的格局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面貌。殿内顶棚为“彻上明造”,没有装饰天花,椽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彩绘”,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殿内明堂设有堂陛,前为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殿前的大月台。台东南角有“日晷”,它是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西南有“嘉量亭”,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国家统一和强盛。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火灾,古代称它是“门海”,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镇火灾,所以又称作“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每到冬天要给缸穿上棉衣,并在缸底点燃炭火,用以防冻。

请各位走下大月台。崇政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组建筑群,俗称“东所”和“西所”,都是乾隆十年(1745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成。东所是清帝东巡盛京时皇太后居住的行宫,包括颐和殿、介祉宫,宫后另有敬典阁,是藏(玉牒)的地方。西所是皇帝东巡时办理国政和居住之处,包括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宫后另有崇谟阁,是存放《清实录》、《满文老档》等典籍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路的二进院落。东面是师善斋、日华楼;西面是协中斋、霞绮楼,都为硬山式建筑,青布瓦顶,前有出廊,是一个过渡性院落。其中的师善斋和协中斋是皇帝东巡时皇子的书房和寝所。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经常提到的“前朝后寝”,对少数民族满族来说,到皇太极时期已初步形成。从大清门到凤凰楼可以说是外朝,而由凤凰楼到清宁宫便是皇帝起居生活和后妃居住的内廷了,这与努尔哈赤时期的“宫”与“殿”分建两处截然不同,反映了满族在向汉族文化学习过程中有了明显的质的进步。眼前这座高大的建筑就是凤凰楼,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原名叫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

清入关之后,曾用以存放帝王像、行乐图及清初十宝。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乾隆八年(1743年)改成今名。凤凰楼建在约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共三层,为三滴水歇山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连接台上、台下的通道。凤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并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

请各位抬头看,凤凰楼正门上方悬挂着“紫气东来”金字横匾,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大清朝国力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的盛京来的,表达了清代帝王对祖先创业之地的顶礼膜拜。关于“紫气东来”,出自“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传说当年函谷关令尹喜夜梦次日清晨老子要路过函谷关,于是非常惊喜。第二天天没亮便清扫庭院,登上城楼,焚香相迎。不久,果然老子骑着青牛,在冉冉紫气缭绕下,伴着仙乐来到此地,为他写了“五千字文”,这便是道教圣典(道德经)。其实这是借道家语来说明北京的大清帝国是始于东方的盛京皇宫。请大家随我上台阶,走进这故宫中路的第三进院落,一睹当年神秘的清帝后宫色彩!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便是皇太极和后妃们的生活区。正北面是清宁宫,清宁宫的两侧有东西配宫。清宁宫原叫“正宫”,是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门开在东面第二间南面。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正中隔一间壁,把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南北各有火炕,又称“龙床”。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就在南炕“端坐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西四间是举行家祭的神堂及会见、宴请亲眷的厅堂。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东边开门,形如口袋,称为“口袋房”。清宁宫的烟囱在清宁宫后面,从地面垒起,略低于房脊,从正面看不见,非常有特点,一会儿再绕过去看。这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萨满教是过去满族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原始信仰,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祈祷消灾避祸,国泰民安。

清宁宫和满族民居一样,在西墙正中供奉神龛,前面摆放供品祭器。举行祭祀时按例要杀猪献神,参加者同吃“福肉”,门间北窗下的两口大锅就是煮肉用的。室内还悬挂着当年乾隆、嘉庆、道光皇帝在此祭祖时题写的匾额和诗句。除了在西屋杀生、祭神,还要在室外祭天。院内东南角的这根朱红色木杆就是祭天用的“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顶端有锡斗,里面放五谷杂粮或猪的杂碎,以敬乌鸦,这反映了满族萨满教的灵禽崇拜观念,同时也和乌鸦救主的传说有关,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都是皇太极和妃子们的居住之所。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崇德三年(1638年),清世祖福临就出生在永福宫。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6岁的顽童福临在乳娘和侍臣的扶持下,走出永福宫,下凤凰楼高台的石阶,到崇政殿前登上龙辇,出大清门,再到大政殿举行登基典礼,开始了做皇帝的生涯。

第二年,清军入关,福临成为清王朝统治全国的第一个皇帝。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称帝后册封的五宫后妃全部来自蒙古草原,其中永福宫的庄妃是清世祖福临的母亲。这位科尔沁的蒙古女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除了辅弼过夫君皇太极以外,尤以辅佐她的儿子福临(顺治帝)和孙子玄烨(康熙帝),成就了大清基业,成为清初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女性杰出人物。在皇太极之前和之后,满族皇室与蒙古部落的通婚一直不断。

这不仅是因为满、蒙两个民族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由于清朝崛起之初,巩固满蒙联盟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清初帝王的婚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为清朝的逐步强大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参观到这儿我们可能想到,在北京紫禁城里,前朝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而后妃们的生活区即乾清宫、坤宁宫却相对低矮得多。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则与北京故宫恰恰相反,大政殿、崇政殿台基都不足两三米,而帝后寝宫却居高临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这是满族的习俗。满族先人曾是一个以游猎为主的山地民族,长年生活在山林之中,逐渐形成了代代相传择高而居、把山寨首领的住宅建在地势最高处的生活习惯,因此沈阳虽然地处平原,但仍用人工堆砌高台,在高台上建寝宫。同时也是为了防御和安全的需要。清入关前,后金国家一直处于烽火硝烟的战乱年代,满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受到威胁,使他们不论在心理上或现实中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后宫建在高处,随时可以登高远眺,全城景物可尽收眼底,敌情也不例外。

这样就出现了沈阳故宫“宫高殿低”的建筑特色。眼前这个平地而起的烟囱,是沈阳故宫里惟一的一个烟囱。它不是附建于山墙之上,而是在距离墙不远的地方建起,好像一座小塔。当年设计这个烟囱时,颇费了一番心思。工匠们将宫内的地下挖空修成地沟,上面盖上方砖,叫火地;又在室外修有烧火的灶门,所以宫内既取了暖,又不受烟熏,由此可以充分体会到满族建筑的精妙之处。宫中把这种挖有地下火道的房子称作“暖阁”,清宁宫的东暖阁就是这种结构。因为皇宫只有这一个烟囱,所以皇太极下旨,盛京城内所有的烟囱都不得高过它,这就叫“大清朝一统天下”!这里取“筒”的谐音。各位游客,参观了故宫的中路建筑,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东路建筑。

【东路】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东路,首先看一看这里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从建筑形式上看,正中的八角大殿和两侧的方形旗亭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帐殿”依次排列在宽阔的广场中。满族早期狩猎和行军时,类似蒙古包的帐殿就是驻扎的临时房屋,这些建筑形式正是脱胎于女真民族戎马生涯中的帐殿,是游牧民族“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映。从总体建筑布局上看,八角大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从北向南,呈八字形展开,在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空间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中仅此一例。这种把汗王听政的大殿与八旗王公大臣候朝议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反映了努尔哈赤晚年一汗独尊、十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历史风貌。

面前这座八角大殿就是大政殿,原称“大殿”或“大衙门”,崇德元年(1636年)被命名为“笃恭殿”,康熙以后又统一改称“大政殿”,意为“大的政务的衙门”。这里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举行大典和行使权力的地方,如颁诏大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继位等,见证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开始在这里行使权力;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在这里登上汗王宝座;祟德八年(1643年),清朝第一位娃娃皇帝福临在这里登基继位;顺治元年(1644年),小皇帝福临在此命令他的叔父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光绪二十六年(19),沙俄军队占领沈阳,将殿前广场改为俄军的训练场。无声的建筑,目睹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耸立于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上,周围绕以青石围栏,栏上有各种精美的雕刻。

其正东、南、西、北四面都有“踏跺”伸出,南面最大,并有“御路”通连平地。殿身八面均由“斧头眼”式木隔扇门组成,不砌砖石,可以任意开启。周围出廊,有朱漆圆柱18根。正门前两侧柱子上盘绕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金龙,昂首舞爪,双双朝向悬于梁上正中的一颗红光熠熠的火焰宝珠,造型极为生动。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黄琉璃瓦是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绿剪边是为了突出金黄色殿顶而采用的一种巧妙装饰。重檐上下各有8道五彩琉璃垂脊,既体现了满族对鲜艳色彩的热爱,又象征满族从森林草原上的崛起。殿顶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宝瓶为佛教法器,被视为神圣之物;火焰宝珠为如意珠,据说得此珠者可满足各种欲望;攒尖顶体现了“帐殿”风格,反映了清初政权刚刚建立时的观念意识。8条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面侧对“宝顶”,腿略弯曲,两臂前后分开,侧身牵引,象征“八方归一”。

现在请大家走入殿内。殿内这8根彩绘云龙的红色巨柱顶天立地,支撑殿顶,中间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漆宝座屏风。上方这块“泰交景运”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两旁的楹联有6米长,写的是:“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孙是守,常怀韶庭永祚卜世卜年。”这是一副为清王朝歌功颂德的楹联,意在警示其后代永保大清江山国运绵长。屋顶上是腾飞的金龙彩凤,正中最高处为圆形木雕金漆降龙藻井,体现了宋代营造法式,周围梵文天花彩画装饰,靠里侧为万福、万禄、万寿、万喜8个篆书汉字图案,使这座弯窿式的殿堂更加增添了吉祥神圣的气氛。大政殿作为17世纪初的建筑杰作,融汇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大政殿的“亭子式”建筑和黄琉璃瓦绿剪边等,具有浓郁的满族建筑特色;须弥座式台基,殿顶的宝瓶、火焰珠、蒙古力士,殿内的梵文天花和外檐柱顶的兽面纹饰等带有鲜明的藏蒙建筑风格;大木架结构、廊柱式、飞檐斗拱、八角重檐、降龙藻井以及殿内外的龙形装饰等,体现了汉族的建筑思想;门、窗为隔扇式,并用高丽纸糊在门窗根外,又具有东北地方特色。

请大家向南看,大政殿前的这个广场,南北长195米、东西宽80米,正中是宽阔的甬道,两旁以八字形排列着10座方亭,俗称“十王亭”或“八旗亭”。从北至南,东边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左右翼王是当时为方便出征打仗而设立的官职,作用是分管自己一侧四旗的旗务,以便于将所属四旗旗主的意见综合分析后禀报给大汗,并且将大汗的意图传达给四旗旗主以减轻大汗的工作负担。八旗亭是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左右翼王是从事政治的,而八旗旗主是从事军事的。这种建筑形式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军政体制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

早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努尔哈赤就创建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规定国内男丁每300人组成一个“牛录”,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固山”在汉语里是旗的意思,各固山之间用不同颜色的旗帜加以区别,8个固山就是八旗。八旗是政治、军事、生产合而为一的组织形式,是当时国家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皇帝对国家的治理要通过八旗来实现,遇有重要事情必须与八旗旗主商量决定,可见八旗在清入关前国家制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十王亭与大政殿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布局,是满族早期国家政治特色在宫殿建筑上的生动体现,反映了清初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和君臣合署办公的政体。当时在商讨国家大事时,皇帝端坐在大政殿内的金龙宝座上,左右翼王及八旗贝勒、大臣分列两厢各坐一亭,隶属分明而又整齐有序,场面是很壮观的。除了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恢复了当时的办公原貌外,其余这些亭子里面都是古代兵器展览。十王亭南还有乐亭两座。

【西路】

参观过中路和东路建筑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故宫的最后一部分“西路建筑”。眼前的文溯阁是西路建筑的主体,附属建筑主要有戏台、嘉荫堂、仰熙斋等。文溯阁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仿明代浙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修建的,专门收藏乾隆时期编撰的大型图书《四库全书》,也是全国存放《四库全书》的著名七阁之一。《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结构严谨,是我国古典文献中的珍贵遗产,对于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四库全书》共缮写7部,其中1部就藏在“文溯阁”。1966年10月,基于战备考虑,辽宁省将《四库全书》等秘密运至兰州,后移交到甘肃省图书馆保存。文溯阁是硬山式建筑,面阔6间,外面看是重檐2层,在里面看则是3层。顶盖用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此外,文溯阁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阁内还悬有乾隆手书的对联:“古今并入含茄,万象沧冥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文溯阁东有方形碑亭1座,内立石碑1块。正面刻有乾隆帝撰写的《御制文溯阁碑记》,背面刻有乾隆撰写的《宋孝宗论》。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文溯阁后为仰熙斋,是7间卷棚式建筑,黄琉璃瓦顶,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阁前宫门外有嘉荫堂,左右有出廊,南面有戏台,是乾隆、嘉庆时期皇帝东巡赏戏的场所。沈阳故宫馆藏了许多清代珍宝,有书画、宫廷遗物等大批历史文物。

现在大家可自由前往参观,请注意集合的时间和地点。

7.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篇七

2 清宫造办处生产的钟表

1652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进献给顺治帝一架“天球自鸣钟”,清宫廷开始接触西方钟表。顺治时期,清宫中已开始仿制钟表。康熙帝对西洋科学兴趣浓厚,下令在内务府造办处内增设制作、修理自鸣钟的“自鸣钟处”,雍正时改称“做钟处”。乾隆时期的“做钟处”最为兴盛,制作了大量钟表。现存的清代自鸣钟、更钟、时乐座钟、闹钟等,大多为乾隆时期生产。嘉庆以后“做钟处”逐渐衰落,道光后“做钟处”不再制作钟表,到光绪时只是管理各殿陈设的钟表。造办处生产的钟表,造型多为楼台、亭阁、寺塔等建筑形式,制作中还需漆、铸、牙、玉、木、金等其他作坊的协作,所产钟表用料珍贵,式样奇巧,做工精细。(图14)

3 清宫溥仪钟表

清宣统帝溥仪喜爱西洋玩具和西式钟表,仆臣们迎合其爱好,不时向他进献钟表,如档案所载,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总管恒泰一次就进献了十七件钟表,其中有鸟架式钟、大象钟、洋人打扇钟以及镜子表、镯子表、扇式表等。1912年溥仪退位,仍居紫禁城内。1922年9月4日起,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部分宫中珍宝包括一些贵重钟表,利用溥杰、溥佳放学之机带出宫外,并转存于天津的私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来到东北,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关东军将溥仪存放于天津的部分清宫珍宝运至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溥仪逃离伪满皇宫。他精心挑选出57箱珍贵书画、珍宝等物品,携带逃往吉林临江大栗子。这批文物及珍宝,除个别散失外,其余皆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其后,又辗转交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现在展出的清宫钟表就有清宫溥仪钟表。(图15-图23)

4 清代钟表历史大事年表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万历皇帝进献自鸣钟,用钟表敲开了皇宫的大门,此举对中国近代机械钟表的制造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各地掀起了仿制高潮。

1611年左右据<金陵琐事>记载,黄复初在南京仿制出自鸣钟。黄复初是目前所知中国仿制自鸣钟的第一人。

1640年西洋传教士钟精通钟表机械的葡萄牙人安文恩来华。

1644-1661年(顺治时期)受西洋机械钟表的影响,清宫中开始仿制钟表。同时西洋传教士钟的钟表机械师陆续进入宫廷从事钟表制造。

1662-1722年(康熙年间)宫中设立制作钟表的作坊,一批西洋传教士供职宫中,亲自制作或指导钟表、同时,广州的钟表业逐渐兴起,并制作钟表进献宫中。

1695年西洋传教士钟精通钟表机械的瑞士人林济各来华。

1716年西洋传教士中精通钟表机械的波希米亚人严嘉乐来华。

1723-1735年(雍正时期)宫中钟表制造日益兴盛,传教士、匠役、做钟太监组成的技术队伍保证了钟表生产的规模。

1728年西洋传教士中精通钟表机械的法国人沙如玉来华。雍正晚期在宫中服务根据雍正帝需要发明了更钟。

1728-1759年乾隆时期是中国钟表制造的鼎盛时期,仅在宫中制作钟表的从业人员就达100多人,清宫做钟处成为全國规模最大,生产钟表造价最高,装饰最为豪华的生产中心。广州也在此时制作了大量装饰精美、结构复杂的钟表。

1738年西洋传教士钟精通钟表机械的法国人杨自新、席澄原来华。

1766年-1785年西洋传教士中精通钟表机械的法国人汪达洪、法国人李衡良、意大利人德天赐、法国人巴茂正等先后来华。

1796年(嘉庆元年)徐朝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唯一一部钟表专著<自鸣钟表图法>成书,嘉庆十四年刊刻。此书总结了徐朝俊本人和其他中国钟表匠的技术、经验,体现了当时钟表的制造水准。

1796年以后清宫做钟处产生能力逐渐式微。

1796-1850年(嘉庆、道光时期)南京、苏州的钟表业蓬勃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南京手工作坊一度达40家,苏州30家、杭州17家、宁波7家。

1850年以后中国钟表制造业整体渐衰。

1850年以后中国钟表制造业整体渐衰。

8.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篇八

故宫,即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先后经过3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沈阳故宫东路

东路建筑,主要有大政殿和十王亭。从建筑格局上看他们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帐殿排列在广场中。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等游牧民族中的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应。其排列形式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决定的。

大政殿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又叫“大衙门”。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下有约1.5米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上有各种精美雕刻。正门前两侧柱子上盘绕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金龙。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重檐上下各有8条五彩琉璃垂脊。殿顶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8条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象征“八方归一”。

殿内有8根绘有云龙的巨柱支撑殿顶。中间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漆宝座屏风。上方“泰交景运”匾额,为乾隆御笔。

大政殿作为17世纪初的建筑杰作,融汇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是沈阳故宫的著名建筑。

十王亭

十王亭,又称“八旗亭”,在广场两侧呈八字形排列,每边5个。分别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正黄亭、正白亭、正红亭、正蓝亭、镶黄亭、镶白亭、镶红亭、镶蓝亭。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亭主办公的地方,也是在大政殿举行朝会和典礼时各旗官员集结之处。

沈阳故宫中路

中路共有三进院落,分别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附属建筑。是满、汉等多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融合。

大清门

大清门,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无间硬山式建筑,式当时文武官员候朝的地方,也是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崇政殿

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的地方。崇政殿为无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槅扇口,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

凤凰楼

它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是一座三层歇山式建筑,原名叫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清入关后,曾用以存放帝王画像、行乐图及清初皇帝玉玺。凤凰楼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意思是大清朝福气是从东方盛京而来。

清宁宫

整个后宫建在高台之上,并高于前朝的宫殿。这种“宫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满族的传统和习惯。

清宁宫,原名“正宫”,为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就在南炕“无疾端坐而终”,终年52岁。东侧第二间的北窗下设两口大锅,南面宫门旁设一口锅,是祭祀时煮肉和烧炕用的。西侧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是帝后日常饮食起居及会见、宴请亲眷的厅堂。

沈阳故宫西路

沈阳故宫西路,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主要有文溯阁、戏台、嘉荫堂和仰熙斋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乱,是文化气息较浓之处。

文溯阁

是仿照明代浙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修建的,专门收藏乾隆时期编撰的大型图书《四库全书》的地方。文溯阁是硬山式建筑,面阔6间,从外面看是重檐2层,从里面看则是3层,明显带有江南建筑风格的样式。与沈阳故宫内的其他建筑不同,文溯阁顶盖上用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9.以沈阳故宫为话题的写景作文 篇九

沈阳的故宫实际上是清朝入关前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与北京故宫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简直是天差地远。但比起北京故宫的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沈阳故宫则更显玲珑有致,风格独特,结构紧凑,比北京故宫千篇 一律的雕梁画栋更具特色。

沈阳故宫最独一无二的宫殿就是大政殿。这个宫殿是一个融和了四种民族元素的建筑。它的屋顶是八角攒尖顶,屋顶和屋檐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头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们去和这个大政殿合张影,就相当于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带回家啦!”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随后,我们进入大政殿内部参观。只风宫殿正中央有一个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设有一个雕刻着龙凤、祥云等图案的精美龙椅,龙椅在阳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镀金层闪着金光,异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锐利的眼神如同刀锋一般,他遥望京城,仿佛又在酝酿着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喂,我刚才听了导游讲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声“呼唤”把我从无限沉思中拉回现实世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带我去听导游讲解。“你们看,”导游指着大殿内环绕着龙椅并支撑着大殿屋顶的几根琉璃柱。“这几根装饰着精细、华美且具有象征性图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满族风格。”随后,她又领着我们来到大殿门前,“大家知道这座宫殿的哪个地方是按汉族的建筑风格来建造的呢?”于是,众人冥思苦想,却得不到答案。导游见状,便揭开谜底:“答案就是大殿门前的两根高大、刻有巨龙的红漆木柱。中国古代有‘以龙为天’的说法,所以在两根擎天柱上分别刻上一条巨龙。大家注意门前汉白玉台阶和栏杆上的花纹,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图案了。”“还有一种民族元素呢?”我不禁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会不会觉得大政殿的结构有点像蒙古包吗?”说罢,我们都恍然大悟。“原来大政殿既有满汉之风,又有藏式花纹,还有蒙古式结构,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没想到古代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已如此高超,并应用(得)如此纯熟,真是难得!”我不禁暗自赞叹。

10.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篇十

近几年来,国内各出版单位刊行的石涛书画集册数量众多,其中优秀的作品不胜枚举,在大陆及港台地区拍卖成交的石涛作品也不在少数。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近10件石涛作品真迹,而且画工精湛。本文作者试以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石涛创作的两幅山水绘画《松窗读易图》、《郊行图》为例,就其艺术创作及艺术美学等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书画艺术家的艺术修养

书画家的艺术修养,是指书画家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品时所应具有的特有能力和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书画家把生活变成艺术时所具备的才力与技巧。书画家的艺术修养同思想修养是分不开的,所以,表达审美感受的艺术修养是书画家最为宝贵,最为基本的素质和条件。

书画家艺术修养的重要性,不是单纯的表现为形式技巧问题,而是首先在它使书画家获得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及其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书画家从感受生活到创作构思,以至作品呈现,都必须遵循把感性事物思想化,又要把思想形象化。书画家对生活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再现,都是他自身所独有的,是别人不能代替与重复的。

石涛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能力是超人的,这一点从《松窗读易图》山水画上的跋文便可以得到印证。他在诗款中写到:“书画从来许自知,休云泼墨意迟迟。描头画增多多少,花样人传花样诗。去古日远,书画无传,学者尽为指鹿为马,鉴赏者谁,予虽会意,老而精力已退,何可多得哉:此予深惜之语,大方博笑。”在这里,他用补充跋诗款的表达方式告知人们:前人的真迹多不见传世,学者尽指鹿为马。但是,根据一些画史记载,石涛是有条件看到一些前人书画真迹的。如五代董源、巨然、宋代米芾、米发仁,元代吴镇、黄公望、倪云林、王蒙等人书画真迹的。所以才“我虽有所会意”,“会意”就是“心灵”,其更深层意义上效法前人的内心与思想,提示人们注重“境界”与“内涵”的表现。因此,石涛通过跋诗的形式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特别强调“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

书画家的艺术创作

书画家进行艺术创作,包含着艺术再现生活过程的全部要求,这里只能分析四个主要方面。

1、艺术的情趣

艺术情趣也称为审美趣味,是指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具体事物的特有的感受、欣赏、评价、判断能力。审美艺术情趣的修养,直接影响书画创作的审美价值。石涛的绘画艺术极具独创性,他不拘泥于古法,不宗一家,笔墨奔放潇洒,构图新颖多样,气韵生动雄浑,着力表现空间事物的时间流动性,形成了他丰富的绘画意境和深沉的艺术底蕴。善题前人画语录于画面的形式,或褒或贬,阐述自己的艺术见解。例如《郊行图》的跋文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郊行图》中题写到:“吴道子画西方变相观者,如堵作佛光,风落雷转,一挥而成。窃疑其不然。坡公云:‘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个中人许道只字。”在这里,他对所谓“一挥而成”的形式技巧问题提出了疑问,他赞同宋人苏轼的观点:“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未到”讲的是“不求形似”,“逸笔草草”。“气已吞”讲的是“气韵”即思想表达为主的艺术效果。从跋文告知,书画创作最重要的是深入生活,生活才是创造的源泉,笔墨只是媒介。

2、艺术的想象

书画创作是离不开感性形象的,书画家就是凭借想象的能力,来构思作品塑造感性形象反应生活的,创作出一幅幅山水、人物及花鸟画的。这里的艺术形象不是现实生活形象的翻版,而是通过书画家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表现书画家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便成了艺术修养中的重要内容。

《松窗读易》,画面构图新奇严谨,近景、石、树、径及楼阁,充分地利用虚实对比关系层层推进去。特别注意两楼阁之间的这组树(画一局部,松、柏、古槐、古松),树与树之间虽然看似很密,有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但是,由于每棵树用墨浓淡的不同,干湿又有变化,在视觉上便拉开了距离似的,便有了空间感,人就进得去。中景山石、瀑布、树也是一部分拉出来,一部分推进去,与近景的松树若即若离,而与近景相接处则采用大片虚,即突出了近景的实,又与近景拉开距离。远山如黛,山岚中的树由浓淡墨点簇而成,意境缥缈神奇,与中景是“笔断意连”的关系。山石皱法较为复杂。近景石头似卷云,解索及折带皱。中远景山石又依峰之形状不同用了折带、披麻及小斧劈。难在变化中求统一。秃笔胡椒点,点之于树为叶,点之于石为苔,运用得相当灵活。用墨即有浓淡干湿变化,又有韵味。近、中及远景处理的即富于节奏又浑然一体。

石涛是一位想象力及表现力非常强的书画家。《郊行图。采用泼墨画法,画面构成奇异脱俗。城墙居画中央,将城内外分开:近为郊,远为城。近景有径、石、树、人物、房屋。虚实对比,近重远淡,层层推进。中景城墙前后及右侧一大片的留白,如晨雾一般笼罩于城内外,计白当黑,恰到好处地完成了画面的构成。笔墨酣畅淋漓,尤其是湿笔的运用,利用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景物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国家书画鉴定组成员谢稚柳先生给予这幅画这样的评价“不得了,长题都是精品。画那么多房子,厉害”

3、艺术的独创

书画家对生活感受及其表达上的独特性,称之为艺术的独创性。例如,石涛《郊行图》的泼墨画法就是别于《松窗读易图》。这种笔墨的偶然效果是无法复制的,另外,在构图中去的大片留白,“虚”即“计白当黑”非常独特。

观众欣赏作品,是借用作者的眼睛、思想来看生活,如果作者的感受超不出观赏者的感受,则是一般的而不是独特的。这就不是人们所需要的艺术品。千百年来,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有一个共同经验:“艺术贵在独创”,可见,艺术的独创性与作品的生命紧紧相联。其独创性也是后天修养所形成的。

敢于越过传统的历史氛围,高标独树是石涛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他同时称为清初四高僧中的朱耷,髡残、弘仁以及龚贤、梅清诸人均各有建树,但在表现生活的深度方面石涛似比之更胜一筹。

4、艺术的表现技巧

书画家要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时候,是需要巨大表现能力的。无论大到长卷巨幅,浓墨重彩,小到册页,几笔构勒的画面,其表现能力都具有同等重要性。

掌握艺术表现的辨证规律,是书画家获得艺术表现技巧的根本基础。石涛《画语录》曰:“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渺,此生活之大端也”。又“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潜伏,有冲霄,有崱屴,有磅礴,有嵯峨,有嶝岏,有奇峭,有险峻,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这里所说的在例举两幅山水画均有体现。表现为情景交融,虚与实对,有与无的相照,疏与密的相间,细腻与粗旷的相比等等。常用的艺术辨证表现规律,都能在统一当中。如前面已谈到的《松窗读易图》其局部(两楼宇之间的那组树)的描绘,就是用浓淡墨对比法。艺术表现技巧,就其性质来说是属于艺术的形式因素,但它是书画艺术家用来反应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愈是著名的书画艺术家愈有纯熟、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书画作品的艺术性虽然与思想、内容有关,但它的基础是书画家的艺术表现能力。因此,表现技巧总是那些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书画家所一直注意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谁在创作,都积累了丰富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些经验作为“前人的思想材料”,必然是后人从事书画创作的基础。因此,它自身有着历史的继承性。但后人对前人艺术经验学习,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接受和发展的过程。即不能自缚于蚕,囿于传统经验之中,也不能视传统经验为无用,统统加以推倒另来。

石涛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与他坎坷的生活境遇密切相关,他从显赫的皇族后裔沦为贫民,从而遁入空门,浪迹天涯数十载,饱尝艰辛,这些都对他的艺术道路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他的艺术修养创造了机会。

石涛睥睨陈法,法古而不泥古,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更向现代绘画突进了一步。石涛的主张和实践使画家重又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为开创新的历史奠定了基础。五代、两宋各种皴法的出现,是当时大家面向生活,师法自然的创造性产物。实现了笔墨的升华,也形成了传统的负荷,所以明代书画大师也依然取法传统。至清代的山水画要有所成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新的改革,因此,创立新法,是山水画发展至此的必然。

11.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十一

我们一家人去沈阳故宫游览。刚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苍劲有力大字刻在一块古朴大方的棕色巨石上,上面刻着“清故宫博物院”几个字,下面还有英文翻 译。再往上看,哟,这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呢!一棵翠绿欲滴的苍松立在它的后面,更显得这巨石无比壮观。

我们再往里走, 一个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矗立在这里。从外形看像一个飞檐斗拱的亭子。我走近了看,亭子间还刻着别具一格的扶手,中间还精致地刻上了花鸟鱼虫等图案,显得栩 栩如生,我不由得赞叹古人的工艺技术高超。从台阶走上去,两个火红的大柱子立在地上,两条金色的龙盘旋在上面,威风凛凛,张着大嘴,仿佛要把楼宇吞掉似 的。红色的木门上刻着金色的图案。金色的琉璃瓦顶盖显得它更加气派!

这时,我着见两个“古人”站在不远处,我心头一惊紧忙跑过去看,哈哈……他们的`牛仔裤暴露了身份,原来是参观游客一个扮皇帝,一个扮随从,还真挺像,游人的笑声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

随后,我们走到皇帝住的宫廷后面。这里同样也是富丽堂皇。青灰色的光洁的地砖,一片绿草如茵,许多生机勃勃的树,许多奇形怪的大石头......真是个美 丽的后花院。在这里能隐约看到宫廷一角,金色的屋顶。闪烁着光芒的琉璃瓦,六只从大到小排列的麒麟,翠绿的边缘,一切都是那么的古香古色,典雅大方。

12.沈阳故宫作文 篇十二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和爸爸妈妈去沈阳故宫。

来到故宫了,首先看到的是凤凰楼。凤凰楼是有三四层楼高的建筑物。红墙绿瓦非常漂亮。穿过凤凰楼我们来到了清宁宫。听导游介绍说:“清宁宫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居住的地方”从清宁宫出来,我还观看了皇上其它妃子居住的房间。里面陈设着床、高大的柜子还有做饭的炉子。再没有其它的物品,非常简陋。我还去了故宫里的御花园。御花园虽然小,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样样俱全。最后,我来到了大政殿和十王厅。妈妈告诉我,这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议政的场所。现在陈列的是清朝的官服和兵器。

13.【推荐】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十三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沈阳故宫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1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了沈阳故宫,我很开心。

刚一进门,我就看见了1个大大的宫殿,宝座上有2条龙头朝向宝座,像活的一样。我知道了“龙”表示古代的皇帝,“凤”表示古代的皇后、妃子。“龙”还表示另一意思,那就是“龙”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和爸爸继续往前走,几乎每个宫殿里都有“龙”和“凤”。我对爸爸说:“你知道努尔哈赤的后金第一都吗?”爸爸说:“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吧!努尔哈赤的后金第一都,是新宾的赫图阿拉城,然后迁都沈阳,最后到北京。

今天,我真开心!我不仅仅知道了努尔哈赤的住处,还把关于努尔哈赤的其他住处告诉了爸爸,这样我和爸爸就能知道更多清朝的事。

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2

今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到沈阳旅游的我们有幸参观了这座工业城市中的“中国第二故宫”。

沈阳的故宫实际上是清朝入关前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与北京故宫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简直是天差地远。但比起北京故宫的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沈阳故宫则更显玲珑有致,风格独特,结构紧凑,比北京故宫千篇一律的雕梁画栋更具特色。

沈阳故宫最独一无二的宫殿就是大政殿。这个宫殿是一个融和了四种民族元素的建筑。它的屋顶是八角攒尖顶,屋顶和屋檐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头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们去和这个大政殿合张影,就相当于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带回家啦!”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随后,我们进入大政殿内部参观。只风宫殿正中央有一个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设有一个雕刻着龙凤、祥云等图案的精美龙椅,龙椅在阳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镀金层闪着金光,异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锐利的眼神如同刀锋一般,他遥望京城,仿佛又在酝酿着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喂,我刚才听了导游姐姐讲解,很有意思哦!”妹妹的一声“呼唤”把我从无限沉思中拉回现实世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带我去听导游姐姐讲解。“你们看,”导游姐姐指着大殿内环绕着龙椅并支撑着大殿屋顶的几根琉璃柱。“这几根装饰着精细、华美且具有象征性图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满族风格。”随后,她又领着我们来到大殿门前,“大家知道这座宫殿的哪个地方是按汉族的建筑风格来建造的呢?”于是,众人冥思苦想,却得不到答案。导游姐姐见状,便揭开谜底:“答案就是大殿门前的两根高大、刻有巨龙的红漆木柱。中国古代有‘以龙为天’的说法,所以在两根擎天柱上分别刻上一条巨龙。大家注意门前汉白玉台阶和栏杆上的花纹,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图案了。”“还有一种民族元素呢?”我不禁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会不会觉得大政殿的结构有点像蒙古包吗?”说罢,我们都恍然大悟。“原来大政殿既有满汉之风,又有藏式花纹,还有蒙古式结构,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没想到古代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已如此高超,并应用(得)如此纯熟,真是难得!”我不禁暗自赞叹。

沈阳故宫,真是沈阳市一颗灿烂的明珠,艺术的瑰宝!

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沈阳故宫,故宫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创建并使用的皇宫,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奠基地,它占地六万多平方米,有古亭建筑百余座。

首先,我们穿过大清门,参观了翔凤阁和飞龙阁。来到了皇帝上朝的地方?崇政殿,它是在皇太极时期建造的,里面可真是金碧辉煌,正中间摆放的是金漆雕龙纹宝座屏风,两旁摆的是掐丝珐琅三足炉,前面还有两条金龙弯曲的缠在金柱上,可真有皇家的豪华,贵丽和气派。接下来,我们到了凤凰楼,这里是皇帝饮酒作乐的地方,三楼是观景用的,据说凤凰楼原来是沈阳的最高点。

穿过凤凰楼,我们来到了当时所谓的“后宫”,原本想这里很大,是富丽堂皇的,结果到了才知道,这里只有五间房子,正中间的是清宁宫,原来皇后住的地方,里面虽然宽敞,但是和佛堂一样。根本没有电视里拍的那么华丽,并且做饭的也在里面,没有什么御膳房。清宁宫真是朴素呀!我感叹到。出了清宁宫,我们来到了庄妃住过的永福宫,里面有一个木制的摇篮,是顺治小时候的,十分精致。在永福宫的对面,就是庄妃的姐姐海兰珠的衍庆宫,里面的陈设和永福宫的一样。

参观完后宫向东走,我们便来到了大政殿,它是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修建的,原来上朝参政议政的地方,它的外形像座八角楼,里面的空气十分的潮湿,中间放的是鹿角椅,旁边放着白玉雕玉兰花插,牙雕洛神赋小插屏,都十分名贵。大政殿的`前面,是十王亭,分别是左王翼亭、右王翼亭、镶旗黄亭、正旗黄亭、镶旗红亭、正旗红亭、正旗蓝亭、镶旗蓝亭、镶旗白亭和正旗白亭。

参观完后,我不禁感叹到,这座关外的紫禁城,保存完好,有着独具特色的宫殿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难怪享誉华夏,蜚声世界。

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4

9月29日星期一晴空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沈阳故宫。原来只知道北京有故宫却不知道沈阳也有一个故宫。不止这些,我还知道中国共有三个故宫,而最后一个就是台北。

沈阳故宫由中间和东,西三部分组成。在东边有一个八角楼似的大殿,这个大殿你一眼就能看出与其他房子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它是八角的,结合了汉文化和满文化建造而成。之所以是八角是代表当时蒙古包的样子,而房门上各种雕刻龙的图案则代表汉文化。

在这儿我还看到许多奇怪的东西,门边经常会有一个圆柱形石头,你们猜这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这是当时用来挡门的石墩,而上面的铁链则是用来栓马的。在地面上矗立着一个像塔一样的建筑,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是烟囱,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烟囱是从地面竖起来”,有意思吧!和我们那儿可不一样。

游沈阳故宫作文 篇5

今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到沈阳旅游的我们有幸参观了这座工业城市中的“中国第二故宫”。

沈阳的故宫实际上是清朝入关前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与北京故宫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简直是天差地远。但比起北京故宫的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沈阳故宫则更显玲珑有致,风格独特,结构紧凑,比北京故宫千篇一律的雕梁画栋更具特色。

沈阳故宫最独一无二的宫殿就是大政殿。这个宫殿是一个融和了四种民族元素的建筑。它的屋顶是八角攒尖顶,屋顶和屋檐组合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头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们去和这个大政殿合张影,就相当于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带回家啦!”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随后,我们进入大政殿内部参观。只风宫殿正中央有一个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设有一个雕刻着龙凤、祥云等图案的精美龙椅,龙椅阳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镀金层闪着金光,异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龙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锐利的眼神如同刀锋一般,他遥望京城,仿佛又酝酿着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喂,我刚才听了导游讲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声“呼唤”把我从无限沉思中拉回现实世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带我去听导游讲解。“你们看,”导游指着大殿内环绕着龙椅并支撑着大殿屋顶的几根琉璃柱。“这几根装饰着精细、华美且具有象征性图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满族风格。”随后,她又领着我们来到大殿门前,“大家知道这座宫殿的哪个地方是按汉族的建筑风格来建造的呢?”于是,众人冥思苦想,却得不到答案。导游见状,便揭开谜底:“答案就是大殿门前的两根高大、刻有巨龙的红漆木柱。中国古代有‘以龙为天’的说法,所以两根擎天柱上分别刻上一条巨龙。大家注意门前汉白玉台阶和栏杆上的花纹,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图案了。”“还有一种民族元素呢?”我不禁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会不会觉得大政殿的结构有点像蒙古包吗?”说罢,我们都恍然大悟。“原来大政殿既有满汉之风,又有藏式花纹,还有蒙古式结构,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没想到古代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已如此高超,并应用(得)如此纯熟,真是难得!”我不禁暗自赞叹。

上一篇:关于做事认真的名言下一篇:班训要求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