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2024-09-18

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共15篇)

1.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一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教师职责

一、体育教学常规

(一)课前常规

1、每个学期开学前,教师必须依据教研组统一规划的水平教学计划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进度交教研组讨论和审查,然后根据教学计划中选择的教材定好单元教学计划。

2、教师应于课前一周写好教案(包括雨天课)。

3、上课前必须提前10分钟到场检查和安排场地、器材,不得在课中借还器材。

4、教师课前5分钟带教案、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好运动服装,按时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

5、教师在课前应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若因伤、病或某些特殊情况,不能正常上体育与健康课时,课前应主动向教师说明情况(女生例假可通过组长说明)。

(二)课中常规

1、按时集合上课。由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教师应做好记录,并检查学生服装等。

2、学生上课服装,应穿轻便服装、软底鞋(最好是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带有碍学练的物品。

3、上课礼节,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与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4、凡病弱学生或女生例假都应到场集合并见习,然后由教师安排适当的活动或服务性工作。不得在见习时聊天或做其它事情,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5、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对破坏公共财物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学生在课中应自觉爱护场地器材。

6、对一些器械、投掷、中长跑等项目,教师在学练前应提出安全要求,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进行体操教学时,必须安排保护帮助;进行投掷教学时,必须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学练;上游泳课时,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编好小组,宣布安全规则。

7、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不准在课中嬉笑打闹;若碰上突发事件要果断处理。

8、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教师与学生均不得无故离开课堂。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按规定手续请假。

10、教学过程,教师要经常注意教学环境的卫生,场地、器材要打扫干净。

11、按时下课,下课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预告下节课的内容与要求,安排学生轮流值日,然后举行礼节性告别。

(三)课后常规

1、下课后,值日生应按照老师要求收好器材,保证下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进行。

2、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写好课后小结。

二、体育教师职责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努力钻研业务,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终身做好体育工作”的思想,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

2、根据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指示、学校的教育计划、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国家颁布的有关制度、法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深入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单元、学时教学计划。

3、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努力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切实组织做好早操、课间操(或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运动队训练和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工作、以及其他各种体育活动。

5、协同校医定期检查学生的身体,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教育和形态、身体机能、素质的测定工作,建立学生健康卡片,定时上报,使学校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结合。

6、提倡勤俭办体育,自己动手,自制体育器材,协同总务部门做好场地、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管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

7、做好学校体育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养校内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

8、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对学生要爱护、严肃、热情、严格要求、耐心说服,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9、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定期向领导汇报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10、共同营造和谐的教研组合作的工作氛围,以诚相待,团结协作,共同把学校体育工作做好。

2.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二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种练习方法, 它既不同与一般的体育运动, 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游戏和娱乐游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 以游戏活动为形式, 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因此, 针对于游戏本身特点, 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 种类繁多, 如何充分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或者分室内, 室外游戏。田径中的跑, 跳, 投类和球类游戏及体操中的技巧动作等都可以作为游戏的内容。游戏不受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 工作职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男女老少皆可, 对场地设备的要求也不高, 并且游戏规则易掌握, 方法灵活多变。人们在游戏之前, 无须作长时间的准备。

1、目的性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无论何种游戏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 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 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 制定游戏的规则, 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在选择游戏教材时, 可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 适宜的运动负荷, 以及学生的情绪状态有的放矢地选择各类游戏, 如为了消除学生在训练时的过度紧张状态, 可选用转移性及诱导性练习的游戏等;选择能使游戏者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到达高度集中, 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训练中来的游戏, 选择使学生情绪得到调节或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游戏, 有助于发展体力和智力;扩大知识面的“智力”游戏等。

2、教育性

从体育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 早期的体育教育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和实施的。而且, 随着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分支分离出来, 经过不断发展, 提炼与创新, 并成为体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它不仅对全面发展中小学的身体素质和增强他们的体质有积极作用, 而且对中小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游戏中实施规则和服从裁判, 有利于使学生养成遵守法纪的行为习惯, 集体项目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救护伤员”等一类游戏, 可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的行为美德。

3、竞争性

中小学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富有对抗和竞争意识, 渴望参加具有对抗性的游戏。体育游戏一般是以争夺最后的胜利而告终的。因此, 具有强烈的竞争性, 在游戏过程中既有体力竞争, 也是智力竞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进取精神。

4、娱乐性

无论是中世纪的西方, 还是奴隶制度下的中国, 娱乐性始终是体育活动的内动力。游戏本身与现实社会里的利害冲突, 以及游戏之外的各种目的无关。游戏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 运动强度在中等一下, 没有强制和痛苦。使大多数的游戏者在成功中获得快乐, 也使失败者在遗憾中获得快乐。快乐被视为人类的本质, 是行动性的基础, 是美的享受。体育游戏早于奴隶社会时便具有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其最初的产生, 便是为了娱乐。到今天, 体育游戏推陈出新, 其创编往往追求新奇, 吸引人, 体育游戏的参与者不受任何外在压抑, 完全在轻松、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参与活动, 使其轻松的将活跃起来的心理功能发挥出来, 并自由表现于游戏中, 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的乐趣上, 建立起轻松愉快的心境, 获得情绪上, 情感上的满足。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其个性特点, 这些特点又符合中小学的生理要求, 所以应根据这些特点, 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 在课的不同部分组织针对性强, 有代表性的游戏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在课的开始部分的作用

一堂体育课往往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部分组成, 每次课的开始部分, 一般采用集中注意力游戏, 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本次课, 适当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游戏是可行的, 如常用的“逆反口令法”、“有效和无效口令”等, 该游戏不仅易懂易做, 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还提高了教学质量。由于在学生集中注意练习时, 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都或浅或深地处于抑制状态, 所以, 当学生进行练习时, 其他与练习无关的事物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为了上好本次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课的准备部分的作用

准备部分一般是以准备活动为主的练习, 其目的使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充分活动开, 各系统的机能做好充分准备, 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 在准备活动中采用针对性强, 切实有效的游戏, 使学生在生理上达到准备的要求, 心理上则更具有更高的兴奋性。如短跑教学课, 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 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 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 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 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 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3、在课的基本部分的作用

由于课的基本部分一般是新的较复杂的, 难度大的, 发展速度快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 当学生学习某项技术或动作, 由于单调而感到枯燥厌倦时, 适当穿插些体育游戏, 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而把教学内容用游戏的形式组合起来, 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 正确运用游戏法, 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 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 灵活了教学方法, 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 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 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 使学生跑出恐惧, 跑出厌倦, 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 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 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 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 对规则进行变异, 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4、在课的结束部分的作用

由于在课的基本部分, 学生的运动负荷过大, 因此, 在课的结束部分, 机体出现疲劳, 大脑皮层兴奋下降, 应安排些放松游戏, 起到消除疲劳的目的。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 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 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 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如“节奏击掌”, 学生围成一个圆圈, 按逆时针自如的走步, 徒步的放松练习, 动作比较缓和的游戏, 这样使学生从高度兴奋的状态逐渐过度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恢复疲劳, 并对下次课的游戏产生心理上的渴求。

三、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 (1) 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

游戏的选择必须依据水平一、二、三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从简易、有趣、安全、孩子熟悉的活动入手。逐渐增强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的、有一定难度的游戏,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发展。 (2) 选择内容和形式新颖的游戏。不要固定使用几个游戏, 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孩子的新异感特别强烈, 容易接受新事物, 他们能从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 从而进一步提高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2、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 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 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 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 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 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进行, 否则易出现混乱, 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影响教学的进行。

4、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一定的评价

游戏过程中, 当学生全身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时, 教师要以赞许的眼光去“欣赏”, 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适时的结束游戏, 学生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要挖掘其“闪光点”进行表扬 (采用语言或手势夸奖) , 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可以起到增强体质, 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团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意识, 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现在, 许多中小学仍没有室内体育场馆, 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长期如此必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降低, 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室内体育游戏的创编工作。第一, 游戏的广泛开展确实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也使体育课更加生动。但“戏”要有度, 还应注意抓好学生体育课常规的遵守, 切不可活泼有余, 而严肃不足。第二, 游戏需要一定的器材,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学校体育教学增添多一些的游戏器材, 以使体育游戏开展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认为将简单重复的体育动作变为有趣的游戏, 更能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感情, 达到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 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 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游戏, 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 在教学训练中被广泛应用。

摘要: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游戏”教材占很大的比重, 在我国体育教学中, 无一例外都运用了体育游戏这一手段。本人主要通过体育游戏本身的含义及特点。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鹏:《谈体育游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时机》, 《自然科学版》, 1995年8月。第16卷8期。

[2]伍堂棣等著:《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年。

[3]张光勇:《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初探》, 《校园体育》。

[4]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年6月第21卷第2期。

[5]滕爱弟、黎伟:《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熊岳农专学报》1998, 14 (1) 。

3.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特点;教学水平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新课改的改革实施,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所以,对于小学的体育教学意在使学生的积极锻炼习惯得以培养,而让其身心处于持续健康的状态是小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有着独特的显著特点。我们要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若有提升,不仅仅会使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也能让他们从中获取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小学进行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它为以后阶段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性格和习惯相关方面的形成有良好的开端。所以,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教学,学校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对其他教学的辅助作用和有益影响,应该恰到好处地举办比赛竞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都得以发展提高。

学校一定要对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同等对待,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会影响其文化课水平的。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进行教学的对象毫无疑问是小学生,所以其具有显著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1.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质,不但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要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健康的认知得以有效提高。

2.教学体现了针对性

对于体育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有心理和生理的专属特征实行具体的教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从而使体育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切忌生搬硬套不属于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措施,以免产生反作用。

3.教学内容要体现其恰当性

恰当地进行教学,而非强制性灌输是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所要注意的一点。要让学生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不至于导致学生出现对体育教学厌学的态度。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具有较高的具体实践性的课程,其科学性自不必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安排要以学生的具体体质为主,科学安排、循序渐进才是进行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体现。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教师们以小学体育的自身特征为基础,通过进行教学从而总结出以下几种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1.设置情境教学,引导教学启发模式

相比传统教学而言,教学的启发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对学生运用启发式模式教学之时,首要之处应该使情境教学得以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强烈兴趣。针对于学生所创建的教学情景,教师必然要基于学生的喜好与特点进行创设,便于学生能够轻易接受。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学意在实践而非理论,所以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是一个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取的做法。应该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在侧面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感知的范围内对内容进行理解,然后通过相关的实践加深记忆与深刻领悟。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初先做一些游戏,以游戏的模式引导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原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燃起,进而可以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更好地进行学习。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要更注重于实践这一点有目共睹。所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把所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加以掌握才是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不容忽视的,必须亲自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举例,给予学生参与理解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参与转化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学生们可以从教师的示例中直接对动作要领进行感知,然后努力通过一定的实践使得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也直接地促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3.因材施教,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所产生的差异自然也是不能避免的。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必须要对所有学生的身体情况、特点进行反复调查与确认,不同的学生依据其所具有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利用鼓励的手段和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倍感兴趣。

4.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安排

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满结构化、多样化及其一体化的特点。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处于较强的阶段且极轻易会对容易掌握控制的东西失去好感度,产生疲惫状态。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要恰当地进行灵活性安排,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证体育教学可以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4.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四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1

本课内容首先强调巩固旧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一些拓展提高。脚背外侧直线运球经过了2课时的学习,学生在练习状态下已有80%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同时,在足球比赛中,脚背外侧运球还经常被作为运球变向摆脱对手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直线运球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脚背外侧变向运球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足球的实战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脚背外侧运球这一足球技术。

实践证明,本节课我所采用的脚背外侧运球绕标志桶360度的练习方法,是很有实效的,学生一看就明白,继而激发起练习欲望,表现出浓厚的练习兴趣。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有70%左右的同学能够完成这一技术。尽管这节课的练习密度、运动量都较大,学生在身体上有些疲劳,但是,因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层次合理,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心理状态上并没有出现倦怠、消极情绪。

总之我想,有时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它的练习方法其实是简单的;学生在练习中应该是快乐的;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是实际而高效的――这节课基本就是这样。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2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3

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跗面、负面影响。

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体育课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运用、可以把电视VCD影像上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

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成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5.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篇五

2.1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器材配备制度

首先,当地政府应该下拨充足的经费用于学校

购置适合中小学需要的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不仅看是否有体育场馆,还要看学生人均占有的有效面积,体育器材配备不仅从器械总数上评价,也要查看学生人均拥有的器械数.其次,学校对于政府下拨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完全用于体育设施场所建设和器材的购买,并且经费运用要严格监督,及时上报经费应用情况.最后,体育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一些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器械,例如,毽子、沙包、呼啦圈、跳绳、跳皮筋等,把这些简单、易放的器材纳入到班级当中,使学生触手可及,课间10分钟都可以充分利用,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2.2制定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的人事制度

首先,当地教育部门应该严格要求中小学校按师生比配备体育教师,不合理的学校,对领导应该有行政处罚.其次学校领导应该真正认识到中小学体育老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薪酬、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制度,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福利,至少和其他学科老师同等待遇.

2.3建立学生在体育课上意外伤害事故免责制度

在体育课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体育本身有其特殊性,在体育课上,学生是活动的而不是静止的,难免会出现摔伤、扭伤之类的损伤.有些伤害事故不要局限于学校该做什么、体育老师该做什么、还要考虑行政部门、学生家长需要做什么、承担什么,因为很多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非老师责任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老师不予以承担责任,强烈呼吁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来消除体育教师工作的顾虑,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培训

首先,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应该主办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根据教师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该以中小学体育课改、体育课程资源及开发、趣味体育理论及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游戏及创编、体育教师科研选题等方面为主旨,主要目的是更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体育教师所在的工作单位,学校应该履行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职责,每年选送一部分体育教师参加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吸收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最后,作为教师个人,应该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珍惜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好好学习,积极进取,更新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模式,做一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3结语

6.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拓展体育游戏 篇六

所谓的拓展训练也被称作体验式训练,它主要是指在自然地域,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目标。

拓展训练游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探险,风险高,有专门的场地设备和培训师,它面向个人高素质的培养。例如:越野识途、负重行军、攀岩、激流划艇、山地滑雪、高空绳索、伞翼滑翔、生存者竞赛等。另一种是体验性活动,其风险较小,利用较简便的器材,自行组织的带有游戏氛围的活动,它更多注重团队精神、增强解决问题、决策和沟通的能力。

在学校体育课中,拓展训练游戏要以小队为单位活动,通过新鲜、刺激和够酷的活动,密切配合,使同学们在欢乐中领悟,当困难来临时,谁也无法逃避,只有面对。任何人在各种困境下都有最后一种选择的自由,那就是态度。选择积极、乐观、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态度,运用自己智慧,借助团队的力量,就不会再有能压垮自己的困难。学习上遇到障碍,生活上碰到难题,谁没有自己的烦恼?不要畏惧,勇敢地上,你会发现,解决之道原本就这么简单!拓展训练游戏与普通体育教学游戏的区别? 拓展训练游戏,与原来的体育教学游戏有本质上的不同,过去的体育教学游戏,以比赛为主,讲究胜负,而拓展训练游戏则是以体验为主,通常它不比赛,而是按照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这样一个学习圈而展开的。它强调教师的引领,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帮助,紧密地依靠团队的协作,使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得感悟和提高。因此,它的教法和学法,完全是自主、探究、合作和创新的,评价的方式方法也与过去的不同,拓展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更重视的是,把从拓展中获得感知体会,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乐趣。

在我们体育教师的眼光里,拓展游戏的内容,说穿了无非就是游戏,只不过它专门选那些特别有健身益智作用的游戏,并赋予其生动的情境、明确的目标,更强调人际的沟通、信任、体验和合作,采取一种全新的理念来组织的活动。当然还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与拓展。

拓展训练游戏强调的是一种身心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突出参与者心灵感受与自我教育。体育游戏则重视由外到内的训练,身心相较更重视学生的身体教育。如果我们把自我教育的目标突出出来,重视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心理障碍的心育过程。这种形式就是身心结合的大体育教学观,而这种形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纳,在一种潜移默化中而达到转变的效果。

拓展游戏运用到体育实践课堂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和意志力,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朋友;同学和家人重新认知,增强同学间的信任感、自信心及独立生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建立积极的心理环境去应对环境的变化。对那些心理有缺陷、有障碍的学生无疑具有更大的作用。它能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促进同学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一个友好、关爱、健康的家庭式班级环境。在实际运用中,因为体育教师不仅是面对那些心理特殊生,更多的还有其他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照顾特殊生同时兼顾其他学生,实现拓展游戏的最佳效果。

在学校体育中,真正的拓展训练重视的不是场地器材、也不是项目表面的名称和练习形式,而是其内化的、固有的操作方式,首先,针对各个水平学生年龄特征选取不同的与体育主教材相关的拓展游戏内容,结合内容进行以下步骤:(1)课前准备——布置场地器材,做好安全保障措施;设计好讨论内容。(2)导入--向学生讲述模拟情景,讲解活动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讲解易出现的危险和保护帮助措施。(3)讨论--对学生按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分组;由学生自己进行任务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前的讨论。(4)体验——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团体项目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做好安全保护,监督学生执行;学生在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产生各种心理、情绪的体验;(5)感悟归纳——活动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完成情况,用设计的活动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回味活动感受,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该项活动的教学要点;(6)分享交流——在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导出超越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理论和原理,启发学生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发表各自的见解展开讨论,共同分享活动体验带来的各种感受;(7)整合应用——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上述几个环节完成后,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提出有效应对的方法和原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并检验,由思想转变为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指导他们行动的理念,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1、注意游戏的针对对象:一般的拓展游戏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身体运动能力作基础,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因此要注意游戏的变通。

2、强化情境渲染,加强游戏的故事性:教师在安排拓展性游戏时应该在游戏前活灵活现地向学生渲染游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忘我境界,尽量提高游戏的兴趣。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在场地上布置一些能够突出故事情节的道具。

3、调整游戏分组,根据学生性格将学生分成异质小组参加游戏:教师比拓展训练师更加优势的地方是,教师熟悉了解学生,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游戏的内容临时变换游戏小组,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影响,实现性格上的互补。

4、体育课堂拓展游戏要注意运动量与强度的安排。拓展游戏强度有大有小,悬殊比较大,将其与体育实践课内容结合,内容与强度通过游戏来平衡,避免走两个极端。另外,一般的拓展游戏时间比较长,选择那些耗时少的小游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为了强化巩固拓展游戏的效果,必须在活动中、活动后及时安排一些同学讨论,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开展游戏方法、游戏意义以及更加深入的人生思考的讨论,强化游戏的“育心”效果。教师对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可以更多一些课外的点拨。

6、拓展游戏大多是在新颖的情感体验下的一种身心活动,过多过滥会冲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把握度,适可而止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7.小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教学探讨 篇七

一、为学生创设自由天地

对于学生来说, 自由意味着教师应尽量减少对他们的行为和思维的干预, 给他们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 以民主的态度和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为他们创建“自由王国”。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其学得主动, 学得开心。其间, 教师把握好自由时间和自由度,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学得快乐, 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把握好自由时间。其主要是指合理地安排学生自由的时间, 什么时候该放, 什么时候该收,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如果放的时间过早, 就会造成教学混乱, 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2.把握好自由的度。在课堂教学中, 自由过度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及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自由度的不够, 则训练目标无法实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把握好自由的度呢? 笔者认为, 第一, 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 深入理解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第二, 教师在安排自由的环节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快乐体育在教学理念上,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通过体育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 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 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尊重他们的人格, 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认识, 研究学生, 帮助学生, 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 做学生的合作者, 营造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注重体育教育中的激励作用

教学中, 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激励, 少一点责怪, 多一些肯定, 少一句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 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的微小进步更要予以充分肯定,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兴奋或意愿。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驱动, 就能保持兴趣, 就能不断主动参与, 敢于创新。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 通常是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沉闷的调和剂。过去我们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语言信息更多的是:“你怎么跑得这么慢, 快点! ”“你真笨! 学到现在还没学会”等等, 这样做会使学生渐渐失去信心, 失去创新的品质和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用“快! 加把劲! ”“试试看, 你一定能行”“你的想法有道理, 我们大家试试看”等这些充满鼓励、期望的语言, 将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更有利于学生告别消极、被动、防范的心理, 使其更具主动性。

四、创设教学情境

以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乐中学”, “玩中学”, “学中玩”, “练中学”, “学中练”。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有趣呢? 教师不妨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教师可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 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思想教育和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音乐情境, 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角色体验感和形式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享受成功”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快乐体育力求实现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 只有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平等的“体验成功”的情境,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成功感, 当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并取得学习进步时, 其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体育更关注, 从而喜爱体育。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育要充分运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 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 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另外, 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 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场所激动而兴奋起来。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 规整醒目的标志线, 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 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 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总之, 快乐体育要着眼于未来, 面向全体学生,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 通过课程设计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 促使学生身心发展, 体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所以, 快乐体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满足学生主体性的需要, 是发挥教师能动性的需要, 是因地制宜发展学校体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裴海泓, 体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6.

[2]傅辉沮, 张恩光等主编.体育与健康[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7.

[3]体育教程编写委员会.体育教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8.

[4]李样等主编.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浅析小学体育中体育游戏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知识性、趣味性与健身性融为一体的游戏运用于教学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目前针对“体育游戏”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严格的定义。不过从字面意思以及其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特殊的体育活动。”也就是说,体育游戏的精髓仍然是体育活动,在表现形式上以游戏为媒介,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增强学生之体质。有学者也认为,体育游戏可以称为“两化”:“体育游戏化”和“游戏体育化”。在体育游戏这样一个活动者,体育活动和游戏呗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和肢体活动的自由性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导体育活动中来。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1.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既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更容易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由于游戏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丰富,于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紧扣教材,合理地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过分强调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培养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结果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积极性的泯灭。而体育游戏教学法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有不同的个性、积极主动、有独立尊严的人。

2.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自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4.运用游戏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要让他们获得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乐趣。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跳皮筋、打沙包、“斗鸡”、“跳房子”等,既富于生活情趣,又具有历史传承性,非常受小学生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我则根据授课的需要,适度地运用了这些游戏,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运动乐趣。

三、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1.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2.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戲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

3.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规则的制定,必须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高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4.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5.应注意游戏的结束与评判

当游戏时间己到或己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结束游戏。当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器械,场地损坏时也要立即结束游戏。结束游戏后一定要公正的评定结果,对优胜者要提出表扬和不足,对失败者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总之,依照小学生心理和生理 的特点,采用游戏化教学,不但可以增加教学 内容,还能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对训练的积极参加,掌握一些项 目的技术要求,确保教学 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值得我们进行全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龙凤翔.小学体育运用游戏教学的点滴体会[J].教育文苑,2013(03).

9.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论文 篇九

一、解决新时期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体育价值宣传,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作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投入,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最后,作为学生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语数外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体育技能是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身健体才是孩子成才的首要条件。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设体育教学设施

首先,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能拨一部分资金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学校领导也应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结合校园建设,添置配备教学所需要的新型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准备齐全,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一些实用的活动器材,并注意对场地、器材的维护、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办学条件。最后,作为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员,应树立精心管理,时刻服务的意识,以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率,如遇短缺,损坏等问题时,及时上报或修补、更换。

(三)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占有核心和主体地位。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艰苦、特殊,大多中小学又“重文轻武”,使得体育教师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在选拔评优、评职称、工资待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未获得与其它语数英学科教师相等的待遇,造成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为此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需切实改变现有状况。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并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组织其学习培训,建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在注重运动技能学习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将体育运动视为一种生活习惯,终身受益。最后,应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职称比例。

二、结语

10.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十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比较薄弱,对动作事物结构的思考较为肤浅,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但是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也能从容面对。出现了竞争意识。针对这些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和纪律性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诱导,提高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对其进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3、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

4、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由于运动会有队列比赛,所以每节课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

2、二年级的体育教学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投掷和跳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投掷方面和跳跃项目的练习,譬如投准投远练习和跳上跳下练习。

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动作比较慢,在进行一些协调性的练习时,可能接受比较慢,所以韵律舞蹈和儿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

三、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从开始就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个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写法,而是以学生为本,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包括:基本活动:排队活动、基本体操(徒手的和使用轻器械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爬、跳绳、踢毽子、滚翻、韵律活动(包括简易舞蹈)、自我表现活动等。游戏:奔跑游戏(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游戏(各种跳跃等)、投掷游戏(各种挥动、抛掷等)和小球类游戏等。这些内容强调“活动”,所有教材内容均以示例性为主,教师都可以自行选择和组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四:课时安排

每课2课时,共30节课

五:教学措施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多采用情景法主题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乐于其中。

注意事项:

1:年龄普遍较小,多采用游戏

2: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11.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 快乐体育 儿童身心 素质教学 发展模式 意义

“快乐体育”的出现是由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体育功能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本人就教学所得的经验,谈一谈对小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一、“快乐体育”的内容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所谓“快乐体育”,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人格、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学是通过体验运动快乐来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培养终身体育态度和能力的一种新兴体育教学的形式。其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到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其内容,同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非常贴近。运用“快乐体育”教学,能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塑造个性。

二、“快乐体育”的特征同小学生素质教学相一致

1.小学素质教学提倡全面性,即主张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理论提出了“懂与会的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学科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这些对学生全面地理解体育、全面地学会体育、全面地提高体育实践能力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从这一点上,“快乐体育”与小学教育的追求是一致的。

2.小学素质教育提倡全体性,即要求教育面对全体学生,而“快乐体育”中的“快乐”本身就是个体的感觉概念,使每个学生能在体育课中体验快乐。因此在“快乐体育”中经常采用设定不同难度、不同器械、不同小组、不同目标、不同进度,不同内容来进行教学。这对于在体育方面有着很大个体差异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快乐体育”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虽来自人对运动特性的体验的要求,却与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相吻合。

3.小学素质教育提倡“主动性”,即要求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發展创造条件。而“快乐体育”在这一方面与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无论从诱发性,还是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看,“快乐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快乐教育”的理论中对于“主动性”的要求是共通的。

三、“快乐体育”的实践特点同小学教学发展模式相统一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两者均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人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实现体力、智力、品德全面发展。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两者都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在教学的观念结构上,两者认为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有机的统一,强调教学中必须情知交融与身体发展并举。

4.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两者都主张从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入启发式的创造教学。“精讲多练”,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四、小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意义

1.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人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人格教育。

2.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法、发现式学法。这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3.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被动学、苦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即在情感上主张乐学,反对苦学,在意义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这是体育学习观的更新。

12.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 篇十二

就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形成良好锻炼习惯而言是超意识形态的客观规律, 其他方面均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观的渗透, 处处受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文化价值倡导不同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原则和合作精神实质。每种社会价值形态都力图影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包括体育。体育也在其开展过程中形成与社会价值相吻合的体育文化。

因此, 掺杂了文化理念的体育教育变得并不纯粹, 在社会主义文化范畴下讨论学校体育工作将很难触及到体育教育的本真内涵。体育教育不承载太多其他功能方可轻装前行, 抵达体育本来的自然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 应以自然教育的态度来分析体育问题, 才是客观科学的体育教育观。亦或者说应该转变一下思维的方向, 由先确定学校体育目标, 再以该目标引领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的思路转变为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工作成果。

2、中小学体育教学原则

而单就中小学体育教学而言, 更应该遵循这种思维方向。中小学应该专注于每一次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身心体验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只要是符合健身健心的一般正确的体育自然规律即可。更高的总结提炼应由逐级升高的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得出, 而得到的经验总结也应该反过来对体育教学实践具有修正和提高意义的部分才可以逐步成为体育教学目标。这是一种由下向上, 再从上到下不断反复进行的双向反馈结果。那种只从上往下的领导性教学目标只会束缚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只会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更趋向功利性的深渊。另外, 在全国如此大范围内设定所谓的总目标本身就有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的嫌疑, 体育教学实践所处环境的差异性客观上应该必然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在千差万别的教学实践环境下强求目标的单一性, 搞一刀切不但束缚体育教学创新, 甚至导致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完全无所适从。

那么, 中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尊循的一般正确的体育自然规律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原则。从小学到高中, 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主体对体育感知因实践的累积逐渐由自发趋于自觉。这种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主要源于体育习惯的养成, 所以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第一个原则。所谓习惯就是将做某件事情看成是当然的事情。如果能将体育锻炼当成当然的事情, 就再无必要以其他东西去规范引领他, 甚至无需知道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说目标是实践预期达到的结果, 那么形成了良好体育习惯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苦苦追寻结果的目标完成人, 而是一个乐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快乐实践者。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育的目标本来就应该是过程本身, 而不应该是过程的终结、终点。

综合以上两大原则不难看出, 体育教学应遵循可乐的自然体育原则, 让学生爱上体育, 习惯体育, 离不开体育。表面上看这与国家对学校体育教学设定的目标并无二致, 然而细究之下却有思维方向上的天壤之别。对这种思维方向差别的不同理解将对体育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由目标指导实践的思维向将禁锢教学创新或导致为创新而创新的教学内容游戏化倾向, 且师生都可能不快乐。由实践自然到目标的思维方向更符合一般逻辑思维顺序, 师生感觉也相对放松和快乐。而这两点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可乐的自然体育原则。

3、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

结合以上关于中小学教学原则的论述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难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小学阶段, 应在合理改良的基础上尽量使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 发挥教师良好的体育素养和人格魅力, 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体育内容, 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保持之, 并且在该过程中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中学阶段, 在学生众多的感兴趣的体育内容库中将逐渐突出其最感兴趣的内容, 开始形成具有良好形体素质基础上的自觉提高动机, 为大学专项选择, 开展专门的特长训练做好衔接, 并且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锻炼或训练模式, 体育习惯初步养成。

4、总结

中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 为学生接受未来更高层次体育教育打下宽广坚实的基础。遵循体育教育自然规律, 遵循兴趣第一, 习惯至上的原则,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验中感悟关于人际交往, 关于合作坚持等社会文化要求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肩负的基本任务。

摘要:体育教育或者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现着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有效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运动兴趣, 培养运动习惯;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瑞林,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第2版.

[2]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9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3.小学体育教学评价 篇十三

我认为小学《体育与健身》教学评价的理念和目的是: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与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和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或者处于老师要怎么评就怎么评的消极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评价。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方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转变观念,改变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标准浅谈自己的点滴,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注重互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只是单一地采用教师对学生的外在评价,即教师对照锻标、体育课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分,而较科学、合理、公正的体育学习评价形式应是: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有教师从外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因此,我们应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取教师评、学生相互评和自我评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他们亲身体验的内容,自己最有发言权。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学生只有真正地掌握自己,驾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所以,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还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技能,学会学习的方法。

二、以人为本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表明,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把体育知识、能力、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评价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地改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只重视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如动作掌握情况、成绩标准及等级状况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等等,而忽视了情感领域的评价。因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成绩是可见的、可测的,容易操作,但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评价却要复杂的多。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积极的情感评价和沟通能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成绩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表现和所取得的进步,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能力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人为本,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情感领域的评价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和体力因素,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4.小学体育教学心得 篇十四

通过课堂教学,仔细分析了一下各班级的情况,我发现各班级里的人员构成当对比较复杂,这些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地打工工人的孩子,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又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些孩子的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惹是生非的就是这群孩子;还有就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在他们的身心中存在着阴影,对周围的世界存在着敌意与攻击。在学校里则表现为不合群,经常与其他学生发生打架和不必要的摩擦,上课捣乱的也是这个孩子。学生们都对他十分的反感,老师也不是很喜欢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针对这些情况,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用表扬鼓励代替批评。小学生是天真可爱的,他们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一般是当时一天两天管用,而之后就忘了,所以我经常以表扬的形式来鼓励孩子的一点进步,这样下来,我发现比我批评教育他们更加管用。经过我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那么爱说话,所以每当我发现他们在某一时刻表现特别好,哪怕是上课的时候站得特别端正,我就毫不吝啬的在全班表扬他,这时候,我发现被表扬的同学,脸上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微笑,还有一份久违的自豪感,而且我在私下对小班干部也强调说,一旦这个同学有一点在纪律方面的进步,你就把他的名字告诉班主任,放在表扬栏中。这之后,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总是被表扬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在纪律方面越来越进步了。

其次,以实际行动促进班级融合。我利用室内课和下雨天时间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带有寓意的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想,不管说得对与错,我都会给予肯定与表扬,由此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还有就是带他们做一些集体游戏,让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存在。

15.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十五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保健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是运动医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及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的形成主要是以现代康复医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了体育运动医学方面的内容而形成的一门知识体系。体育保健康复的内容不等同于医学上保健康复,它具有明显的运动性特征,讲求的是从体育运动层面对保健康复领域的拓展。保健康复知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现代的科学体系为支撑,从体育运动与医学保健的角度来阐述人身体的健康情况。

2 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地区的体育课程因为受到其他学科的挤压,很难保证正常上课的时间及规定内容的教授。久而久之,学校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就越来越低,并且对体育课程的忽视导致了体育课程质量的下降,造成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松散,使得在中小学应引起重视的体育教学成为了边缘化课程,甚至一些学校在小学或者高中阶段就干脆取消了体育课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能强壮体魄,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更好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开展情况不佳,造成了学生体质的整体下降,严重威胁了青少年的身体状况,甚至是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针对于学生体质下降这一重要问题,各级部门又重新认识到了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又逐渐的回归于中小学的重要教学序列之中。但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与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长期懈怠,使得体育教学不能一时间走上正轨。针对于此种情况,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主要手段多为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总而言之,现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

3 保健康复知识加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3.1 体育保健康复知识能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

现今我国一些学校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相继开设了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使得体育保健康复课程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我国体育学科的内容。体育保健康复知识是高校保健康复教学中的核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的保健知识。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对于如何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把这些知识注入到中小学体育课堂,无疑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甚至是其体系的一种极大丰富。现今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小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要难题,如何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历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就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的内容多为成熟的健身健康理论知识,这正好弥补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匮乏的状况。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可以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2 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

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学校与教学方面,更多的也体现在学生自身之上。因为长时间的挤压体育课空间与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许多学生宁愿选择在教室里看书也不愿意走进体育课堂。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包含了许多对于如何强健身体,平时应如何注意生理卫生的前沿性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处于猎奇心极强的中小学阶段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把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纳入到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堂之中,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深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而且新颖的知识也增添了体育课堂的活力,勾起一些平时不热爱体育运动、对体育课程有着排斥心理的学生的兴趣。

3.3 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可以引导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确发展

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开展遇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纵观现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许多地区的教师对于如何教授体育课程都十分迷茫。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是在上课之中不使用教材,这使得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呈现出来一种“多样化”的形式。这种多样化的现状是一种病态式的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没有一个正确、健康发展的方向,十分不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保健康复其知识内容多为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等科学的体育知识体系,这种成熟的知识体系势必会给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个正确的引领,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只有这样,中小学体育教学才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4 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对策

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如果能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势必会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体育保健康复知识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如何在室外术科教学之中进行传授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4.1 在体育课堂之中对保健康复知识进行讲授

对于体育保健康复这门理论性的知识,教师是传授的主体。在体育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室外直接对学生进行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的讲授。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都选择于教室之中。因为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需要时间对其进行记忆,而且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板书(ppt)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室外体育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的传授,虽然能突出知识的时效性,但是这不便于学生的深层次记忆与理解,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而且室外体育课堂讲授体育保健康复知识还受到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在北方的冬季,站在室外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所以在室外体育课程中给学生讲授保健康复知识,最好选择较为安静的运动场地,然后教师应该在室外使用便携式黑板给予学生做一定的板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单独设置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的理论课程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可以考虑单独的开设保健康复课程。所谓开设体育保健康复的理论课程,不是代替原有的室外体育课程,而是在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的体育课程中加入几次专门的保健康复课程,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体系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广泛用于大学的部分课程之中,而在中小学这种模式却十分少见。对于国外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早就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的事实,我们理应对中小学的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思。因为中小学学生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远不及大学生,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巧,让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的了解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课程的进度与安排,学校可以在体育课程进度计划之中加入几次专门的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理论课程,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消化和理解,又可以把保健康复的知识系统的融入到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之中。

4.3 把保健康复知识编写到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去

受到我国区域发展与经济的双重制约,缺乏教材是现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难题,许多来自于基层的体育教师都反映了教材缺乏的这一重要情况。但是随着国家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越发重视,正规的体育教材正逐渐的进行普及。现今中小学体育教材多为一些关于体育技能学习有关的内容,关于一些健康卫生知识、体育锻炼的方法却没有详尽的论述。在这个时候,应该把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编撰到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之中。在基础教育中,书本作为是最为直观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的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保健康复知识纳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本中,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4.4 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的培训

如果能很好的把体育保健康复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扎实的保健康复理论。现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多为师范类院校或者是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属于师范类专业,其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结构也偏重于基础教学。而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属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范畴。社会体育专业不属于师范类,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向社会的健身行业或者是其他体育部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多为体育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他们在大学期间很少接受过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而且还有重要的一点,现今开设保健康复专业(方向)的学校数量也相当的稀少,这就使得保健康复人才十分稀缺。如果要把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在中小学进行更好的推广,那么需要对现有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再培训。把一些理论知识较好的教师分批分量的送到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师资与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深造,系统的学习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只有任课教师深刻的掌握与理解体育保健康复知识,那么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

5 结语

体育保健康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因为其学科内容符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而被人们认可。体育保健康复知识作为体育保健康复学科的核心内容其知识内容科学、完善。合理的把体育保健康复知识应用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可以利用其知识的前沿性、科学性与实际性来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体育保健.[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54842.htm.

[2]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3):14-15.

[3]喻坚.略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科研,1999,(1):48-49.

[4]胡英清,李翠霞等.论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304-305.

上一篇: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方案下一篇:我的大学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