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双到”

2024-10-03

扶贫开发“双到”(10篇)

1.扶贫开发“双到” 篇一

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一、镇贫困基本概况

我镇有23个村(居)委会,257个自然村,9800多户,4.38万人。现有贫困户656户,贫困人口1882人,其中村是韶关市公路局和韶关农信社定点帮扶的贫困村;有6个县直单位帮扶的村:南雄市中医院定点帮扶梅岭村;南雄市旅游局定点帮扶泰源村;南雄市委办定

点帮扶角湾村;南雄市供电局定点帮扶灵潭村;南雄市药监局定点帮扶南山村;南雄市国税局定点帮扶长迳村。

困村的基本情况:村地处我镇边远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发展较为落后,本村人口基数大,属于贫困村。该村距离镇区15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其中共有142户,总人口539人,其中贫困户68户29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548亩,山林面积2万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种植水稻辣椒,养殖猪、鸡、鸭、鹅等。

二、20年扶贫开发“双到”所做工作

20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韶关市委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韶关市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我们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帮扶单位韶关市公路局、韶关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以“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争创一流”的工作方法,加强领导,迅速行动,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稳步推进对口帮扶工作,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措施,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贫困户种养特色农技项目、转移贫困劳动力和加强技能培训为重点工作,稳定、有序、有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机制完善

1、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为加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宣传指导、督查督办、统筹协调、深入调研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制定好脱贫规划、落实好脱贫责任,建立了专人“一对一”帮扶责任机制,坚持落实责任到人政策,落实帮扶对象、落实帮扶时间、落实帮扶资金技术。领导的重视、分工的有序、机构的完善、人员的配备使我镇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督促督查,接受监督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镇领导加强督办力度,要求各贫困村驻村干部到村到户指导和落实帮扶措施,并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全镇贫困村及定点帮扶贫困户制订了具体的稳定增收脱贫措施,落实了责任人及时间,并得到户主的签名认可,对于上述内容,我们将其在村内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发现举报立刻调查核实并查处相关责任人。

(二)落实措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序推进、落实措施

1、深入调查,对症下“药”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我镇领导曾多次深入到贫困村进行摸底调研。工作组首先深入到上嵩村、灵潭村、角湾村等村察看村容村貌及交通、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状况,然后深入贫困户家中及田间、养殖场进行调查核实,掌握了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同时组织政府各部门和各村委会先后多次召开扶贫工作调研座谈会,总结和分析调研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找准了贫困因子、理顺了脱贫点子、定好了脱贫路子,为有“造血功能”的贫困户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脱贫措施。

2、落实资金,迅速投入生产自去年开展调研以来,我镇积极与贫困帮扶挂点单位沟通协调,争取省、市帮扶资金用于贫困户脱贫开发。其中,韶关市公路局根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生产条件制定好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有效合理的帮扶措施,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落实好配套资金,该局拨款50000元作为上嵩村扶贫开发的脱贫启动资金。今年4月初又另拨款75000元作为扶贫开发项目的帮扶资金,资金到位的迅速,使贫困户能抢抓有利时机发展脱贫项目。该局还在今年的6月30日“广东省扶贫济困日”上开展募捐活动,捐款直接用于上嵩村扶贫项目的开发。此外,在该局局长沈学柏个人资助了上嵩村一种植大户发展种植马铃薯项目资金5000元。

3、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建档立卡是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基础,“双也是到”工作进展与成效的直观体现和重要评判依据。我镇一丝不苟地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和跟踪工作。按照省制定的贫困标准,对核实后的贫困户的人口劳力,住房、耕地、山林、经营项目、人均年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统一由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录入电脑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帮扶台账,做到户有卡,村有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瞄准的重点对象是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有劳动

2.扶贫开发“双到” 篇二

翁源县扶贫“双到”工作呈现“五个新”变化

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双到”过程中, 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 整县推进, 统筹布局, 并着力在工作机制, 归档管理, 帮扶规划, 激励机制, 营造助扶氛围, 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 有力地推动了“双到”工作良性开展, 成效突现了五个“新”。

一是贫困户生活水平呈现新提高。扶贫开发实行“靶向”疗法, 随着帮扶项目的落实, 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增幅较大, 年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增长71%。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去年48个省定贫困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完成480户, 整治了26个旧村庄。2010年以来, 县有关部门加大对老弱病残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救济方式扶贫的力度, 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实现应保尽保, 其他贫困户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保障。

二是贫困村面貌呈现新变化。翁源县注重“形象整治”, 依靠挂钩帮扶单位积极筹资和发动社会捐助, 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已建成硬底化村道89公里, 自然村全面通机耕路, 新实施水利项目81宗, 水利农田受益面积3.2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9宗, 解决了1.68万人的饮水安全;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 建立农家书屋37个。村委会办公条件全面改善, 实现村组织活动阵地“十有”, 使48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10月, 韶关市扶贫“双到”联合督查工作组对翁源48个贫困村进行综合考评, 全部达到优秀等次。

三是特色产业呈现新发展。在扶贫开发中实施产业扶贫, 不但增加贫困户收入, 同时也促进翁源县特色产业发展。全县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传统种植业平稳发展。利用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特色产品、“订单农业”, 与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结合起来, 互补优势, 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构筑了一个共同致富的平台, 避免贫困户返贫现象的发生。

四是干部作风呈现新转变。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 发挥好干部队伍的骨干作用, 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 一线调研, 一线指导, 一线协调, 各级领导及帮扶干部与当地党员群众一起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县选派487名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工作组长期驻村, 3860名干部与贫苦户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 先后为贫困村、贫苦户办实事、做好事13674件, 干群关系融洽, 干部作风呈现出新的转变。

五是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翁源县注重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结合、双促进”, 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抓好贫困村干部培训工作, 提高了村级班子素质。结合扶贫工作在农村党组织范围内开展了“三强”支书活动, 涌现了一批科学发展能力强、民主管理能力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 实施“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 加大对村务、财务公开的力度, 进一步增强了村班子的民主管理意识。通过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和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 发挥党员创业先锋和带头致富的作用, 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早日脱贫。2010年贫困村新发展党员108名,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6名, 平均每村至少发展了2名新党员, 并保持了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常态数, 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效增强扶贫力度

翁源县为避免各帮扶单位缺乏协调, 项目无法实现聚集效应的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 有效增强了帮扶效果。

(一) 实施“三个一百”示范带动。利用党员创业、脱贫先锋、村貌引领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 有效解决没目标、没学习对象、没对照的问题。

百名党员创业示范带动: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 以“帮一户, 带一村, 兴一业, 富一方”为主要内容, 通过为农村党员提供贴息信用贷款、技术支持等来帮农村党员创业致富, 让创业致富的党员来帮带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 解决了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 已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310户, 提供贴息贷款1200多万元, 党员创业示范户帮带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1850户, 为有资金需求的130户贫困党员和群众帮助解决生产资金200多万元, 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创业示范带动作用。

百户脱贫致富示范带动:每村挑选3—5户贫困户培养成脱贫致富示范典型, 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出点子、给票子、找路子”, 从资金、项目、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渠道多方位地提供扶持, 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并力争脱贫致富, 为其他贫困户脱贫带好头, 树立榜样。

百村面貌变化示范带动:根据各贫困村的情况,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以点带面, 循序渐进, 选择班子战斗力强, 群众基础好的村作为扶贫开发示范村。单位出资和发动社会捐资集中投入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制度”、争当“三强”支书活动, 推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 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双得效, 为其他贫困村树起典范。

(二) 实施“四个一千”活动项目。县级整合资源, 大力推进技能培训、劳力转移、农房改造、学子受助项目的实施, 有效解决项目推进推动力不足的问题。

千人技能培训:积极整合各部门培训力量, 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 发挥农村远教平台等作用,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力素质。到目前为止, 已组织15208人次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同时, 积极引导和支持贫困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418人就读扶贫技校。

千名劳力转移:制定“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积极与用人单位、城市劳务中介组织建立联系, 加快劳动力转移。到目前为止, 共向珠三角输送1889人, 向本地企业转移3455人。

千户农房改造:对需要修缮或改建危房的贫困户给予资金补助。整治26个旧村庄, 筹集432万元对“5·6”特大洪灾中216户全倒贫困户住房进行了补贴建设, 筹资补贴修缮1336户贫困户住房。规划今年48个省级贫困村完成危房改造任务480户。

千名学子受助:为促进教育公平, 翁源县以“创教育强县”为抓手, 积极调整校点布局。2009年以来, 全县共撤并教学点3个、小学高年级16所。帮扶干部对1643名贫困户在读子女直接给予资金、书籍、学习用品等扶持,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读不好书, 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力。

(三) 实施“五个万亩”增收计划。翁源县大力实施“五个万亩”工程, 实现扶贫开发的联动效应, 打破村村帮扶不具有整体性、规模化的难题, 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一是万亩糖蔗增收:把糖蔗种植作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积极引导, 并依托茂源糖业龙头企业, 合力抓好技术指导、蔗种供应、肥料保障、资金等各个环节, 大力支持贫困户加入糖蔗产业行列, 增加贫困户在发展糖蔗中的收入。2010年种植糖蔗达到5.3万亩, 扶持410户贫困户种糖蔗, 户均增收2600元, 人均增收684元。

二是万亩蚕桑增收:发挥国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单位——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支部+协会”、“公司+研究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构筑助农增收平台。去年全县种植桑园达到3.2万亩, 扶持350户贫困户种桑养蚕, 户均增收3250元, 人均增收855元。

三是万亩蔬菜增收:把企业作为拉动农业增效的龙头, 通过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政策, 翁源县大力扶持翁源宝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使其成为粤北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之一, 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 帮助其建立蔬菜绿色种植种苗基地, 培育的种苗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建立了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区, 发展无公害蔬菜, 积极与家乐福对接, 让贫困户农产品直接进入家乐福, 免去相关服务费用, 在采购价格、结算方式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 给予优惠和便利, 稳定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收入。2010年全县种植蔬菜达到14万亩, 扶持426户贫困户种植蔬菜, 户均增收2500元, 人均增收930元。

四是万亩花卉增收:翁源县把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龙头, 建设江尾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的万亩花卉栽培示范区和周陂镇华力花卉园艺基地现代花卉栽培示范区, 辐射带动官渡、江尾、坝仔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的花卉长廊建设, 初步形成了“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花卉产业大格局。同时, 坚持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相结合, 发挥优势, 大力发展花卉产业, 不断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县种植花卉2.1万亩, 2010年产值达到3.3亿元, 吸收500多名贫困农户为花卉产业工人, 为贫困户增收480万元。

五是万亩水果增收:引导贫困农户为水果的产、供、销提供劳力服务。还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名牌战略, 重点培育三华李、九仙桃等优质品牌, 增加竞争力, 并发挥“三华李地理标志”、“九仙桃地理标志”的优势, 提高附加值。去年水果种植规模已达13.1万亩, 扶持200户贫困户种植水果。

翁源县还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情暖滃江”主题实践活动。研究制定了《翁源县开展扶贫开发“情暖滃江”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关于扶贫开发“情暖滃江”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的评选办法》, 认真组织省、市、县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和被帮扶对象争当“红旗团队”、“帮富使者”和“脱贫之星”, 有效推动扶贫“双到”工作向纵深展开。

翁源县扶贫开发对全省扶贫“双到”工作的启示及建议

翁源县的扶贫“双到”工作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得益于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这些经验与做法, 对全省扶贫“双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扶贫“双到”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启示一: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效开展, 翁源县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结合目标任务, 逐级分解任务, 层层明确责任, 工作落实到人, 定期召开情况分析通报会、工作现场会, 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全力抓, 各级班子共同抓, 驻村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组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督导组, 对帮扶单位和各镇 (场) 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每月1次以上的检查、督促、指导, 考核其责任制落实情况和落实帮扶任务情况。同时, 规定督导组长列席参加各镇 (场) 党委讨论相关扶贫开发工作的会议, 指导各镇 (场) 制订各阶段工作计划, 管理好帮扶干部。三是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定期与帮扶的省直单位、市直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情况通报会。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贫困村看望驻村干部, 与帮扶单位的负责人联系或登门拜访争取支持。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双到”工作的领导, 健全扶贫“双到”各项工作责任机制, 明确责任, 注重协调, 及时研究和解决扶贫“双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启示二:在帮扶规划上下功夫, 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三大功能区的规划, 翁源县因地制宜, 因规划布谋, 在以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为主要载体的翁北片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发展区, 进一步做强农业经济, 引导片区内的贫困户着力发展糖蔗、蚕桑、蔬菜、花卉、特色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提升其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以县城新老城区为载体的翁中片新型服务业优化发展区, 发挥旅游产业龙头带动作用, 引导部分贫困户转移就业。各帮扶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把开发项目作为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的重要渠道, 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4个, 其中农业项目90个、工业项目41个、商贸旅游项目2个、招商引资项目11个。建议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帮扶单位在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具体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的同时, 要将帮扶规划与贫困村所在市、县 (市、区) 主体功能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与贫困村所在市、县 (市、区) 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分类指导, 从而确保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启示三:在归档管理上下功夫, 为扶贫工作打牢基础。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工作中, 严格实行户有卡、村有册、镇有薄、县有库的管理模式, 确保电脑记录与卡、册、簿、库数据一致, 并且总结坑尾村归档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 及时推广。翁源县统一印制《翁源县“双到”工作考评纸质资料规范要求》, 进一步规范各被帮扶村和帮扶单位的档案项目, 将资料整体分为三大项, 并细化为20小项, 统一台账, 统一立卷规范, 保证档案质量。对归档的文件资料统一纸质, 统一格式。针对档案动态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加大对台面工作的规范力度, 确保卡、册、表内容有真实性、有针对性、有逻辑性、有一致性。建议省委、省政府完善扶贫“双到”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制度, 逐村逐户将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登记造册, 同时建立实时联网监测系统, 确保扶贫“双到”工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启示四: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营造争先良好局面。翁源县把开展“情暖滃江”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 通过年度一评、三年总评来激励帮扶单位、个人和被帮扶对象分别争当“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活动对评为“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的除颁发锦旗、荣誉证书、奖牌、奖金, 以及汇编获奖单位、个人事迹材料, 利用报纸、电视、专刊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外, 还对评选为“帮富使者”的机关工作者, 县级的将呈批表归入干部现实表现台帐并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省、市直单位、江门市及中直驻粤单位的由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向各单位发出记功函。让有为的有名、有位、有誉, 形成你追我赶, 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2011年, 翁源县共评出了10个“红旗团队”, 20名“帮扶使者”, 66名脱贫之星, 极大的鼓励了先进, 激励了后进。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双到”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鼓励各帮扶单位、个人和被帮扶对象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对照先进、查找差距, 完善激励机制和评议制度, 争先进位、争作贡献, 进一步提高全省扶贫“双到”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启示五:在营造助扶氛围上下功夫, 激发社会帮扶热情。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大动员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力度, 翁源县想方设法策划活动, 搭建平台, 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氛围。一是拓宽资金募集渠道, 引导外出乡贤、企业为扶贫开发捐资捐物。二是建立完善帮扶企业关护机制, 给予帮扶企业优惠政策, 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关爱企业的人文环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在电视广播设立“情暖滃江·在行动”专题报道栏目, 拍摄制作《情暖滃江》电视专题片, 通过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宣传,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构建扶贫“双到”文化。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政策措施, 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贫困村、贫苦户所在市、县 (市、区) 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全省扶贫“双到”定点帮扶工作中来, 汇聚帮扶力量, 提升帮扶成效。

启示六:在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 提升扶贫工作战斗力。针对一些帮扶干部责任心不强, 积极性不高, 村“两委”干部认识不到位, 工作不配合的问题, 翁源县多管齐下, 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促进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上水平。一是强化责任领导示范。29名县四套班子成员对挂钩帮扶的贫困村, 必须亲自过问、亲自深入贫困户、亲自制定措施;二是建立驻村干部现实表现台账, 组织部门注重跟踪掌握干部在扶贫工作当中的突出表现, 对那些政绩突出, 能干事、埋头苦干、善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进行表彰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用人机关, 在扶贫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办法多, 能力强的“帮富使者”, 起到了模范作用。三是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注重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技术”的工作思路, 翁源在全县建立了村“两委”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加大农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力度, 实现“建立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党员、带富一方群众、带强一个镇村”。四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和联系群众制度、帮扶各方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等, 通过上党课、座谈会、交流会和联谊会等形式增强帮扶各方的认识, 增进友谊, 形成共进退、共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责任领导示范, 进一步加大扶贫干部队伍培训力度, 进一步转变省、市、县、镇、村各级扶贫干部作风, 打造扶贫优秀团队, 全面提升扶贫“双到”工作的战斗力。

3.扶贫开发“双到” 篇三

关键词: 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四个到位;五个进村;五个新突破;广东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2-0004-0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深入河北、甘肃、湖南和山东等地慰问农村贫困群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复强调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时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强调要下决心、有韧劲打好扶贫这场硬仗,这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从考核评价、精准扶贫、干部驻村、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六个方面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这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指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有效的思路和政策,要保持连续性,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继续往前推进,目前全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持之不懈地推进扶贫“双到”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扶贫“双到”成果,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和发展扶贫理论和实践。

自2013年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体现为“四个到位”: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人员驻村按时到位。2013年6月,全省2571个重点帮扶村3765名帮扶干部全部到位。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扶方案制定到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77个县(市、区)均出台实施方案,2571个帮扶村全部制定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且细分到需帮扶的贫困户。三是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帮扶资金落实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2571个重点帮扶村到位资金30.8亿元,平均每村到位资金 119.8万元。四是各方参与、创新机制,帮扶项目实施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启动实施扶贫项目17620个。

但扶贫开发“双到”是广东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难打的一场硬仗,也是事关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重大课题,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行动不够重视。有的帮扶单位主动筹资引入项目实施帮扶的积极性不高,“等米下锅、看菜下饭”,财政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一些行业部门主动性不高,对自身帮扶的村比较重视,缺乏结合本行业部门职能承担实施扶贫的行动和措施;一些单位和部门认为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本身资源有限,不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持续保持投入,由此出现马虎应付、松劲懈怠的倾向。二是帮扶机制不够清晰。部分驻村干部缺乏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调查研究不深入,群众工作不细致,帮扶思路不清晰,导致工作开展难。三是资源分配不够均衡。部分帮扶村的现有资金投入与建设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资金投入有待加强,而有的示范点又有层层加码、锦上添花的倾向,存在扶贫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2014年是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资源,继续狠抓人员、方案、资金和项目“四个到位”,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扶贫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重点要做到“五个进村、五个突破”。

一、注重长效机制进村,着力在创新扶贫开发体制上取得新突破

行政帮扶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长久帮扶脱贫有赖于引入市场机制。要引导将农民群众利益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建立利益共享的扶贫帮扶机制。投资农业的企业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密切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农民群众要切实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努力学习市场规则,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越深入,越需要制度创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改革创新六大扶贫体制机制的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广东省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目前已对省定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90.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实行电脑管理。要坚持高标准、广覆盖,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将省定贫困村外的29.5万户、164.4万贫困人口也纳入精准扶贫范围。二是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干部驻村既可以锻炼干部,又能使党的政策与农村民情进行双向互动,是已为实践证明的扶贫开发工作好方法,要继续坚持,实现驻村干部长期化、制度化。要落实好驻村干部激励机制,使驻村干部真正沉得下去,驻得下来。三是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变以项目为平台的专项资金安排模式,将各类扶贫专项资金、扶贫“双到”补助资金统一为扶贫开发财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明确资金用途,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将扶贫开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级政府,省、市两级政府主要精力放在依法依规做好资金和项目监管,推动形成权、利、责相一致的责任机制。四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发动社会扶贫是广东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和经验遵循。要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涵,谋求更好效果。要探索建立向社会购买扶贫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扶贫公共服务的制度,建立对扶贫公共服务的监管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问责制度。持之以恒地抓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充分发挥其广泛动员作用,探索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化扶贫济困新模式。通过设立扶贫门户网站,开设慈善官方微博、手机报,定期向社会发布扶贫信息等,建立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扶贫的信息平台。五是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根据省公布的2013-2015年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好考核工作,促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nlc202309020004

二、注重造血功能进村,着力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贫困地区要实现稳定脱贫,最根本的要靠发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开发上,不能只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是要通过帮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功能进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动力。一是要高度重视产业化扶贫。积极扶持能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着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突破一村、一镇发展观念,实行连片规划、连片开发,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优势。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别注重引入种养项目,在帮助农民引入良种良法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生产有规模、产品有保证、品牌有影响、销售有渠道”的主导产业,吸引更多的贫困农户参与,实现稳定增收。二是要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正处在振兴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推进贫困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机会。要加强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就业、创业的技能。要妥善解决好转移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和长远生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三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将扶贫开发与产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产业园区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通过发展产业园区、集体入股分红、参与项目融资等办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如:有些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建立股本金,支持贫困村参股当地有实力、有信用的经济实体,实现保本分红,这种做法应予总结推广。四是要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制定和完善金融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向村镇和社区延伸,建立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积极推广金融扶贫“郁南模式”,依托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户贷款联保方式,给予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小额贷款。大力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解决贫困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启动资金。

三、注重“雪中送炭”进村,着力在推进“两项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新突破

扶贫说到底就是要扶持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民生事业,必须避免“锦上添花”式的项目资金安排和“一刀切”式的检查评比。要坚持“雪中送炭”,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一是要推进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两不具备”村庄移民搬迁“两项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加快重点帮扶村内的住房、水、路、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重点帮扶村村容村貌。要坚持有所侧重,在危房分布集中、群众积极性高、筹资能力相对强的村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每年开展两次专项督促检查,汇总建设进度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要针对扶持对象审核不严、资金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加强监管,追究问责。二是要推进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紧开展重点帮扶村内泥砖房核查工作,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投入和目标任务,争取用两年时间,优先解决2571条重点帮扶村内的泥砖房问题。

四、注重脱贫志向进村,着力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和统筹扶贫资源上取得新突破

“扶贫先扶志”,只有脱贫志气进村,才会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才会留下脱贫致富的坚韧意志力。各级党组织及进村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大力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农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与此同时,要统筹用好行业部门扶贫资源。发改、财政、农业、国土、劳动、水利、交通、民政等政府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捆绑使用”原则,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重点帮扶村倾斜扶持。各主管部门要将行业项目资金安排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在年度项目资金计划中对扶贫开发予以优先安排。各地政府和扶贫部门要指导重点帮扶村申报行业扶贫项目,并做好项目监督和检查。各帮扶单位要加强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确保行业扶贫措施有效落实。

五、注重优良作风进村,着力在推动扶贫开发任务落实上取得新突破

目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各地、各帮扶单位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最直接的成果来检验,尤其是驻村干部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带到各村党支部,着力推进干部优良作风进村,带动各村党员干部更好地造福当地群众。一是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领导。强化督促落实,层层推动落实,切实做到思想上重在认真、行动上重在责任、考核上重在推动、成效上重在巩固,确保扶贫开发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坚持人员、方案、资金和项目“四个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驻村干部要紧紧围绕“四个到位”进行工作部署和落实,特别要确保资金项目合理到位,切实纠正“财政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的思想,积极主动筹措扶贫资金。三是加强宣传报道。积极宣传报道扶贫济困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精神,努力营造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共同增强全社会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信心。

(责任编辑:石大立)

4.XX镇扶贫开发“双到”实施方案 篇四

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精神,全力打好扶贫“双到”硬仗,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宜居幸福新XX,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帮扶方案,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开发水平,确保2011年被帮扶的80%(7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基本实现“八个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基础工作,确保有序推进。主动与帮扶单位沟通联系,组织驻村工作组继续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贫困村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等情况,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今年的扶贫工作计划。同时,及时完善电脑资料档案,对已实施的项目及时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数据详实准确可靠,及时反映帮扶成效,为迎接上级考评打下基础。

(二)突出抓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一是计划投入资金85万元,采取入股水电站分红、兴办经济实体等方式,稳定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以建设产业发展平台为抓手,结合贫困村实际,找准有效帮扶方式,扶持发展蜜柚

种植、禽畜养殖等项目,积极构建与特色主导产业对接、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市场机制健全,使每个贫困村有1家以上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之对接发展。三是引进企业在XX村兴办千亩蜜柚场、在XX村兴办大型养鸡场和在密坑村兴办大型养兔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蜜柚种植和鸡兔养殖,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突出抓设施完善,改善村容村貌。按照“多个一点”的方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完成贫困村村庄整治规划,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二是解决行路难问题。在实现自然村通机耕路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43万元,完成贫困村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改造4.15公里。三是解决用水难问题。今年计划解决1个村112人安全卫生饮用水问题,兴修水圳、陂头8条(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00亩。四是继续推进大自然村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等公共设施建设,促进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环境有大改善。五是积极开展“洁净家园”创建活动,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1.5万元抓好贫困村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的目标。六是实行重建与修缮相结合、政府(帮扶单位)补助与贫困户自筹相结合,组织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确保按时完成5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任务。

(四)突出抓宣传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抢抓发展机遇,增强

脱贫信心,破除“等、靠、要”思想,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脱贫致富。二是继续抓好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特别是抓好贫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青壮年的定向培训、短期培训,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家庭都能接受免费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促进转移就业增收。今年计划组织157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实现转移就业75人。三是加强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0.4万元,组织举办贫困户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开展“三下乡”、“送农技上门”等活动,确保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能接受免费技能培训2次以上,学会一至两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四是把初中生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列入绩效考核内容,每月考核,严格检查,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发生因贫辍学。五是大力开展扶贫助学,今年计划筹集助学资金13万元,资助95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各阶段的学历教育。六是开展智力扶贫,实现有意愿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中毕业生免费入读智力扶贫技工学校。

(五)突出抓保障帮扶,改善生活条件。建立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对老、弱、病、残无劳动致富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救济式扶贫。一是加大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工作力度,目前,符合低保政策的农村贫困家庭人口已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把60周岁以上的仍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61户贫困户家庭老年人全部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全部参

加农村合作医疗;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特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同时,完善村级卫生站建设,加快实现“小病不出村”。

(六)突出抓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广筹帮扶资金,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贫困村的道路改造、饮用水安全、医疗卫生、垃圾收运、义务教育、农田灌溉设施、危房改造等工作任务。同时,严控扶贫资金的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七)突出抓示范带动,提高扶贫实效。重点建设好XX村万只养鸡场、XX村千亩蜜柚场和密坑村千只养兔场等产业帮扶示范点,每村办好3户示范户,推动产业帮扶上水平。

(八)突出抓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围绕“双到”工作,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创建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双到”的积极作用。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贫困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负总责并任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贫困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扶贫“双到”攻坚战各项工作

(二)加强责任落实。实行“一把手”亲自抓,镇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挂村办点和挂村帮户,镇机关干部全部安排到

村到户,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打好扶贫开发“双到”攻坚战。同时,坚持每月召开扶贫“双到”工作汇报会,由镇分管领导、驻村领导汇报各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每季度召开扶贫“双到”工作座谈会,加强情况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帮扶措施得到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

5.扶贫开发“双到”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现在我代表XX村向各位汇报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情况。

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干部共同努力工作下,我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受帮扶的贫困户对此表示无限感激。市领导XX同志、帮扶单位的XX、XX同志等十分关心我村的扶贫工作,多次深入我村调查指导工作。经过一年半以来的扎实工作,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收入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主要做法

第一是驻村干部长期驻村深入基层,随时掌握贫困户动态情况和整村推进状况,以及贫困户责任干部经常到访贫困户,以确保帮扶单位和干部及时了解整村扶贫实时工作,便于制订实施相关的扶贫措施,如根据各户实际发展种养、劳动力转移等方式发展经济。第二是让贫困户参加种养技术培训班,学习种养技术,并以扶持资金和农药化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第三是支持贫困户子女入读中职学校、改造危房、购买农村医保和新农保。第四是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村道硬底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有力促进了我村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第五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夯实今后常年扶贫资金基础。

二、帮扶成效

1、村集体经济项目得到发展。在Y市长的关心支持下,帮扶单位、镇委、镇政府与村委共同落实了发展项目:向上级部门争取位于**圩的两层空臵办公楼作为村委物业出租,闲臵的办公楼已出租给移动公司,年收入2.5万元;收购F水电站作为发展项 1

目,今年5月,村委将电站以上网电价2/3的价格实行承包经营,保底价1.5万元,这2个项目的70%收入将作为我村贫困户的帮扶基金。

2、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完成所有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设,圆了村民开村以来实现道路硬底化的心愿;出资为XX村建设了1个文化室和1个标准篮球场,充实了村民的娱乐场所;出资修缮了村委办公楼、完善了饭堂、购臵了一批办公桌椅,从而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今年又争取到上级投资10万元及通过各方面筹集资金5万元,建成一条集农田灌溉与道路排水两用的500米水渠,解决了下游100多 亩水田的灌溉及通往白石头水泥路面遇雨就淹的问题。

3、大力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帮扶单位从资金、物质、技术上给予了贫困户生产发展大力支持,2010年总投入帮扶资金63.43万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农户有102多人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种养技能。通过一年多来的帮扶,到2010年底47户有劳力的农户中已有21户脱贫。2011年初到现在投入帮扶资金21.27万元,并对外出打工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路费资助。

4、贫困户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更好落实。2010年完成1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其中3户是帮扶单位向省人才局争取资金完成的,圆了贫困户多年的楼房梦;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贫困户子女入学率为100%,全部贫困户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驻村干部还协助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等,保证各项惠农政策得以落到实处。

5、激发了村民发展的信心。在市ZZ委员会和市CC局的大力帮扶下,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 激发了农户的进取精神,使农户心中充满了希望,一扫被帮扶前的颓废不振的现状,变得更加朝气蓬勃、活力向上,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邻里之间变得更加融洽和谐,村容村貌变得更加整洁干净,群众生产发展的信

心更加坚定。

三、2011年工作计划。

第一,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15万元建设潮坑村路口至云前村500米水利渠,该项目已完成。)第二,帮扶15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其中目前已有6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2户在建,2户准备动工。第三,跟踪2010年21户脱贫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并计划本使20户贫困户脱贫,使贫困户脱贫达85%以上。第四,通过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在村委办公楼前建设一个文化广场,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和土地平整工作。第五,用好上级有关财政扶持资金,对北江水电站进行扩容,提高发电能力。第六,计划建设一个木板加工厂。

我村无论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村集体收入的增加,还是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这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决策英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贯彻执行正确,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镇委、镇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代表全体村民衷心感谢各级的关心和帮助,希望帮扶单位以后能继续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扎实工作,通过大力帮扶,使我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镇XX村委

6.扶贫开发“双到” 篇六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广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广东交通集团对口扶贫兴宁市陂下村的实践,提出了当前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四项原则和六项主要对策。

主题:双到 扶贫 科学发展观 对策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展之快,成效之大,为世界瞩目。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一大心病,2009年6月25日,广东开创性地启动实施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下面简称“双到”)工作。目前,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好形势,取得初步成效,一场参与广泛、力度空前的反贫困运动正在广东大张旗鼓地展开。从扶贫“前哨战”到“攻坚战”,从告别“穷广东”到共建“幸福广东”,这份漂亮的扶贫开发成绩单,让广东看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希望,也点亮了“幸福广东”之光。扶贫“双到”工作正在催生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建设“幸福广东”一个璀璨的亮点。“十一五”已完美收官,站在“十二五”新的征程上,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种种新的问题和机遇,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对兴宁市叶塘镇陂下村对口扶贫的具体实践,就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引领“双到”扶贫开发工作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下一步的扶贫开发工作有所裨益。

一、当前广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公众印象中,富庶的广东似乎离“贫困”二字相去甚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85年至今,经济总量已连续20多年居全国第一。而事实上,贫困依然是广东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广东富的地方肥得流油,穷的地方穷得掉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广东省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相当突出——广东省扶贫办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广东还有70万户316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14%。特别是还有200多万户农民居住在危房和茅草房中,有3409个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其中,粤东、粤北的一些地区,农业人口贫困比例高达41.2%。对当下广东来说,如果广大山区和贫困地区不能脱贫致富,全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也就无法如期实现。如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交通集团”)对口帮扶的是兴宁市叶塘镇陂下村就是一个典型贫困村。该村位于粤东山区,毗邻龙川,距离叶塘镇15公里、兴宁市区25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家庭户数292户,全村1506人,其中贫困户98户、贫困人口440人。该村和其它贫因地区一样,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相比珠三角地区发展还严重滞后,农民生存环境较差、基础 设施落后、生产成本过高、扶贫开发资金短缺、农民收入不稳定、返贫现象严重、农民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生活习俗粗陋、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强等难题。

尽管广大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客观上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地区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同样具有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来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三农”投入,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在省级层面,有“双到”扶贫开发制度、有数千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被动员起来,有近万“扶贫一线精兵”为先锋、数以百万的“扶贫大军”作后盾。在贫因地区层面,虽地处偏僻,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并通过当地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困状况得到缓解,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储备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二、当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原则

从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显看出,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还包括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众多致贫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显然,致贫因素的作用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这就决定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长期而又扎实艰苦细致的工作,笔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贫困地区“双到”扶贫开发,在总体思路上必须把 握好以下四个原则问题:

(一)推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出发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推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步伐,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大局入手,把发展作为解决其它一切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握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实现扶贫开发跨越式发展。以增加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为主要抓手,突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重点产业开发、提高劳动力科技素质、流通服务实体建设等工作重点。要创新扶贫思路,特别要注重产业化扶贫,促进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夯实致富基础。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方面,要以改善民生基础建设为切入点,要增强农民自我脱贫和可持续脱贫的能力,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双到”扶贫开发的落脚点,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满足贫困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贫困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缩小收入差距,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贫困地区“双到”扶贫开发,要按照“缓解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扶贫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动员党政机关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做好对口帮扶的各项工作,要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外界帮扶的关系,要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要尊重贫困群众的自主权,使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园。

(三)推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战略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此贫困地区“双到”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杜绝搞得不偿失的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扶贫开发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改变贫困地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通过发展农业科技,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四)推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推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的方法。扶贫开发工作要以统筹扶贫地区发展为主要任务,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行项目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使支柱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持续发展下去。另一方面,扶贫开 发对象不仅包括生产性项目开发,又应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要注重农村基础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以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带动农村其他资源和项目的开发,总之要统筹贫困地区各个方面,使其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双到”扶贫开发的对策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广东贫困地区的“双到”扶贫开发机遇和挑战并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既要正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发展机遇,在把握好上述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克难攻坚,探索、拓宽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一)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对贫困地区长期稳定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水、电、路、通讯等问题,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如广东交通集团在对口扶贫的兴宁市叶塘镇陂下村的工作中,充分认识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双到”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抓好了如下几点工作:一是水利项目帮扶。投资48万元,兴修陂下村水利灌溉工程,通过该工程共惠及农田400多亩、耕种农户180户;二是道路项目帮扶。为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投入87万元,修建三段硬底化水泥 路合计1.4公里,拆除重建两座老桥,确保了300人以上大自然村道路实现硬底化;三是安全饮用水项目帮扶。投入80万元,采取集中供水、装表到户的方案,兴建安全饮用水工程,水质经梅州及兴宁两级疾控中心检测均达标,保证了全村95%以上的村民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完成,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村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必须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调整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根本途径。贫困地区只有通过产业开发,培育有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才能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交通集团在“双到”扶贫开发工作中针对陂下村产业比较单的实际,结合当地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发展种桑养蚕主导产业,在政府“种苗提供、蚕种供应、小蚕共育、技术指导、蚕茧收购”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下,大力帮扶贫困户开展种桑养蚕。共投入20万元帮扶贫困户购买桑苗,组织农户种植桑苗180亩。同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除发展主导产业外,也加强了传统种养的扶贫力度,并投入8.43万元,为他们购买了猪、鸡、牛等幼崽,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养殖帮扶工作,销售收入达到预期效果,商品化率达到85%以上。通过主导主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夯实了脱贫奔康的物质基础。

(三)必须以项目扶贫为核心,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扶贫开发根本目的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为了尽快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生产项目,通过扶持一个好的发展 生产项目,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如交通集团在项目扶贫上,针对陂下村无种养主导产业、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同时为构建扶持特殊困难群体的长效救助机制,结合企业自身高速公路绿化管养工程苗木需求的实际,投入180万元兴建广通苗圃场100亩。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经营,在苗圃场基地种植销售苗木的基础上,与贫困户签订苗木种植及收购合同,无偿提供幼苗和种养技术,由贫困户开展苗木种植,待苗木成熟后以市场价包干回收,参与种养的农户每户每年可从中获得至少2000元的收益。苗圃场年平均产值达到150万元,年平均利润达30万元。利润按每年不低于5万元分红给陂下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提取1万元划入陂下村党员互助金,其余部分以成立省交通集团扶贫开发陂下村基金的模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是无劳动能力、单寡孤独、精神病患者及重病患者。苗圃场三年后整体移交村镇,作为村镇企业。通过苗圃场的建设和管理,解决了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已解决5名劳动力的就业,帮助培养管理人才和种养技术人才,带动广大村民积极、主动种植幼苗供应苗圃场,带动整个陂下村发展苗木种植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特殊贫困群体稳定脱贫。

(四)必须以智力扶贫为根本,提高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在于加大科技培训、加强教育投入,提高贫困群众的内在素质,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本领。如交通集团在帮扶坡下村时就相当重视智力扶贫。一是加大该村小学的改造帮扶,总投入38万元,为陂下小学教学楼更换门窗、装不锈钢防盗网,新建厕所、对厨房及餐厅进行装修及改造、翻新教学楼内墙面及桌椅、更换篮球架、铺设村小学门坪,在球场边设置台阶,同时设置了图书室、电脑室及捐赠了一批办公用品,为孩子们的上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二是对贫困户子女就读提供帮扶。对该村初中以上在读学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贫困户在读学生中有29户48人在读小学,35户56人在读初中以上学校。集团在帮扶期间对所有贫困户初中以上在读子女发放助学金。补助标准为大学1500元/年,高中或中专1000元/年,初中500元/年。助学金的发放为小孩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三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比如组织贫困户对种桑养蚕、传统种养业进行多期的知识培训学习,使他们成为现代新型农民和技术带头人;四是进行就业上帮扶。对符合条件的、自身有意愿的9名贫困人口进行培训转移就业,其中4名安排在高速公路当收费员,每人每年总收入达2.4万元,8名安排在苗圃场工作,每人每年总收入达1万元,使他们家庭实现了稳定脱贫。

(五)必须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让群众安居乐业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扶 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只有把困难群众的保障搞好,才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力搞好脱贫奔康事业。如交通集团对陂下村的做法是:一是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一次性缴交社会养老保险,共49户56人,合计31.55万元,并为所有贫困人口在帮扶期间每年缴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使贫困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并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把5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实施安居工程。对陂下村危房户29户,采取全资兴建与部分补贴相结合的作法,让贫困群众告别危房,住上新房,让他们安居乐业。

(六)必须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保证,让群众有脱贫奔康的带路人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也一样,各项政策定好后,关键看有没有一个稳定而富有战斗力的组织,有没有一班甘愿吃苦耐劳、模范带头的干部。帮扶单位要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驻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要让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要着重要加强驻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健全驻村工作机制、驻村干部考核机制,使干部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 10 本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困难群众脱贫奔康的带路人。

7.扶贫“双到”造福广宁老区人民 篇七

广宁县共有28个贫困村、6027户扶贫对象,涉及贫困人口22345人。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和帮扶工作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策略,因地制宜制定帮扶做法,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894万元,已落实帮扶项目785个,28条贫困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平均每村3.7万元,脱贫率为100%;6027户扶贫对象中有5443户已脱贫,人均年纯收入3010元,脱贫率为90.3%。

领导重视,

组织部署到点到位

广宁各级坚持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一号民心工程”来抓,实行“一把手”挂帅。县委、县政府先后6次组织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工作的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四套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带头挂钩帮扶贫困户,并进村入户调查情况、研究对策、制定帮扶措施。佛山市三水区和市直各挂钩帮扶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帮扶责任,为老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点带面,

示范点作用充分发挥

广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成了4个老区示范点建设。肇庆市纪委、市监察局挂钩帮扶坑口镇上林村,市住建局挂钩帮扶赤坑镇赤坑社区,肇庆军分区和市工商局共同挂钩帮扶排沙镇枫树坪村,市公路局挂钩帮扶坑口镇坑口社区。在这些示范点的带动下,各级挂钩单位、帮扶干部以及贫困户的积极性很高。掀起了“你主动帮、我努力干”的热潮。

创新方式,

帮扶资金有效落实

2011年广宁县举行了“万人扶贫进村大行动”,广泛开展缴纳一个月特殊党费、团费和群众性“一元捐”、手机募捐等活动,发动企业和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捐资扶贫,共募集资金812万元,解决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资金需求。

各级帮扶单位也积极发挥本单位资源优势,创新方式,加大扶贫资金筹措力度,确保了帮扶计划顺利推进。三水区开展了“互助资金入社”扶贫模式,已帮扶10条贫困村每村不少于10万元的互助资金;市经信局争取到中石油肇庆分公司帮扶资金100万元支持解决木格镇白沙坑村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市国土资源局筹集资金95万元购买铺位用于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36万元;县住建局通过“单位、干部职工出资一点,上级部门支持一点,各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老板、项目经理捐赠一点”的筹资方式解决扶贫资金25万多元;广宁卫校动员全校师生勤俭节约,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方式筹集扶贫资金。由于资金落实到位,各级帮扶单位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帮扶项目得到了快速有效地落实。

一村一策,

扶村工作成效显著

各帮扶单位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按照“一村一策”扶贫方式,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与“双转移”、农业产业化、卫生镇村创建、城镇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推动了扶村工作有序开展。各帮扶单位结合县农业产业实际,在发展竹子加工、沙糖桔种植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挥广宁县作为“广宁红花油茶”原产地的优势,引导村集体发展油茶种植、加工、培育等经济项目,大力打造红花油、白花油种植基地,在全县掀起了种植油茶的良好势头,使村集体经济有了新发展。

一些帮扶单位以镇、村建设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村面貌,打造文明镇、村,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进一步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读书难、水利设施建设、村道改造等问题。三水区卫生局在螺岗墟镇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石涧镇宜洞村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助下修建村道;螺岗镇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对大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完善了大塘村水利灌溉系统。

一户一法,

帮户工程效果良好

各级帮扶单位结合帮扶村的地理环境、地域优势和种养基础,按照“一户一法”的工作策略,实行一对一“靶向”疗法,着重实施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项目扶贫、救济扶贫、带动扶贫“五种帮扶模式”,效果明显。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帮扶贫困户3083户,走产业化经营扶贫的道路。二是实施智力扶贫,帮扶贫困户1061户,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帮助贫困户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实施项目扶贫,帮扶贫困户332户,采取“公司+农户”、“集体+农户”等方式经营,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四是实施救济扶贫,帮扶贫困户1115户,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以拨付钱款、下发救济物资、支持住房改造等方式来进行帮扶。五是实施带动扶贫,帮扶贫困户436户。通过发挥身边干部、党员、能人的带动作用进行扶贫。

8.县扶贫双到受检方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全县各级、各单位及各帮扶单位驻省定贫困村工作组要高度重视此次的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交叉检查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迎检准备工作,以确保交叉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行程安排:具体到镇到村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

三、车辆安排:各镇负责安排车辆接送省交叉检查组检车辆安排:查人员到检查地。

四、陪同人员:由县扶贫“双到”办负责抽调14个陪同人员,确保每个检查小组有一个人全程陪同。

五、食宿安排:

1、省交叉检查组所有检查人员的食宿均全部安排在县松林宾馆;

2、由县接待办负责协调安排好省交叉检查组检查人员共48人的住宿,早餐和晚餐需安排80人(含县陪同人员);

3、早餐安排:早餐统一安排在县松林宾馆一楼大厅,就餐时间为早上8时,8时30分准时出发。

4、午餐安排:省交叉检查组检查人员及陪同人员的午餐由各受检镇负责安排;

5、晚餐安排:全体检查人员统一回到县松林宾馆一楼大厅吃晚餐,就餐时间为18时。

六、其他事项:各受检镇负责接送的司机也统一安排在县松林宾馆一楼大厅吃早餐和晚餐。

附:省交叉检查组人员名单

(二)——入村工作人员编组和任务分配表

9.2011年扶贫双到工作落实情况 篇九

一、调整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为了有效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荆岗贫困村2011年扶贫开发规划和实施计划》。今年春节过后,在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仁麟的带领下,工作小组的同志就率先深入到各自挂扶的贫困户家中,认真摸清贫困户的家庭现状,并因户制宜,量身定做为每一户贫困户调整了稳定增收脱贫的产业发展,或培训转移等有效的帮扶措施。

二、农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今春我们对荆岗贫困村住房困难户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摸底,并编制了未来二年农房改造计划。在荆岗贫困村瑶坑去年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扩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解决30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对荆岗里坑陈屋进行村庄整治。

10.扶贫开发“双到” 篇十

传递新理念、培育新农民,推广新能源、建设新农村,引进新科技、发展新农业……短短两年多的时间,省政府办公厅站在战略、全局和前瞻的高度,带着责任与感情,不仅出色完成了扶贫“双到”任务,更在前溪村绘就了一幅“三农”新图景。

亮点一:高科技催生新农业

“输血”不如“造血”。为增强前溪村的自我脱贫能力,省政府办公厅从帮扶之初便注重结合前溪村青山绿水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农业特色化发展。其中,尤为重视引进高新科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一进前溪村,远远就瞧见坐落于绿野中的一大片现代蔬菜大棚。走进一看,恍若走进一个科技展厅,太阳能智能型的杀虫灯、太阳能自动喷滴灌系统、电动遮阳网等各种农业高新科技设施随处可见。

“这是我们的‘新式武器’智能型太阳能杀虫灯,它用光波吸引虫子然后杀虫,低碳又环保。”前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欧汉群指着田埂边的一台灭虫灯具,得意地介绍。

笔者见到,在前溪村乐溪谷有机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园,每两三个大棚之间,都安装有这样一台灯具,灯具下面的水盆子浮满蚊虫尸体。在有些大棚架上,每隔几米均挂着一张蓝色或黄色的诱虫板,上面沾满了芽虫、白粉丝等各类害虫。而棚架下的蔬果地,一排排菜心、奶白菜等长势良好。

“这可不是普通的蔬菜瓜果,它们可是从土壤、用水、肥料到产品都经过严格检测并经香港有机认证中心认证的蔬果。”欧汉群介绍说,在乐溪谷基地,电能动力来自太阳能;通过建设天敌工厂,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建设沼气池,用从沼气液来施肥和灭虫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均是生态环保的。而由省扶贫开发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总价值170多万的一整套农业高新科技产品设备,又为基地的有机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至目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公司经营、农户入股模式进行运作,已建成生态农业基地近1000亩(自有连片有机种植450亩,发动周边农户种植近500亩),其中,大棚种植80亩。既开展香芋、大豆、马铃薯、普通蔬菜等传统品种的优质种植,也引进了迷你西瓜、草莓、黄秋葵、小青瓜、黑珍珠小番茄等新品种和反季节瓜果种植。

据悉,2011年下半年,基地生产的“乐溪谷”商标有机产品先后在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上展出,大受赞誉。与此同时,省政府办公厅抓住《粤港优质农产品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契机,为前溪的特色农产品寻找技术和销售支持。

“我们希望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自选动作’能更有特色,更出彩。”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领队梁松介绍,随着订单频增,供不应求,省政府办公厅计划与当地镇政府一起,动员前溪周边的农村发展高品质蔬菜种植,将当地蔬菜连片种植规模发展至5000亩以上,成为生态、质优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将长来镇打造成为“蔬菜专业镇”。目前,合作社已配套建好可满足1000亩蔬菜需要的田头冷库及1000平方米加工车间,致力打造成具有带动周边乡村的有机生态农业产业龙头。2012年,合作社被确认为“省级示范社”,种植基地被确认为乐昌市首个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不仅在乐昌,就是在整个韶关来看,乐溪谷有机农业基地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发展,都应该说是走在前列的。”乐昌市邱才郁副市长表示,乐溪谷基地建设在扶持贫困村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的同时,也推动山区绿色经济升级发展。

“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及生态循环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乐溪谷走有机农业的道路是非常正确的。”合作社技术顾问、华南农业大学黄寿山教授说道。

南方日报记者在总结前溪扶贫模式时,认为产业扶贫工作“不仅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也成为省委、省政府促进粤北山区实现跨越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强力推手”。

亮点二:新能源照亮新农村

在“乐溪谷”基地,有一组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这组电池板约有72平方米大小,额定功率9000瓦,平均日发电量28度;年发电量10220度;在阳光日照时间长的情况下,日发电量可达70度(千瓦时),解决了前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办公用电。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使用是省政府办公厅在前溪村推广新能源的一个缩影。在扶贫“双到”工作中,省政府办公厅注重把农村能源建设与改变农村卫生环境相结合,把新能源推广与村庄亮化相结合,着力在前溪村构建低碳生态的能源利用体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马灯、太阳能灭蚊灯、太阳能手电筒等新能源产品,借着“双到”东风,都在前溪村一一现身。

“自从装了太阳能路灯后,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夜生活’!”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党支书严富生兴奋地说。每天傍晚,随着光线转暗,前溪村的55盏太阳能路灯自动点亮,照亮了村民夜归路,也照亮了村民“夜生活”:村头巷道、文化广场,乘凉的、聊天的、散步的、健身的、串门的、好不热闹!

据了解,这些太阳能路灯,每天只需照晒6-8小时即可保证3-5个阴雨天正常照明。而目前贫困户家中广泛使用的太阳能马灯,充电后也能连续使用10个小时。一盏24瓦太阳能路灯亮度约相当于50瓦传统照明,按每天平均工作6小时计算,一年可节约110度电。按1度电约等于0.37千克标准煤计算,每盏路灯相当于节约40.7公斤煤,减少碳排放19.78公斤。

前溪村广泛使用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能源产品,引起邻近镇、村的关注,纷纷表态将尽可能在镇上或村内安装太阳能产品。

nlc202309010047

据悉,这些产品均由省政府办公厅协调爱心企业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以扶贫低价提供。省扶贫开发协会钟韶彬秘书长日前专程就此做调研,并计划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在全省启动“点亮南粤,共享幸福”——广东山乡亮灯工程,通过动员更多类似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产品公司参与和爱心人士认购,集中解决贫困村用电难问题,同时让新能源产品更好地惠及贫困县村,照亮村民的幸福生活。

新能源的推广使用,只是省政府办公厅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对于前溪村扶贫“双到”前后两年多的变化,村党支书严福生有很多感触。

严福生透露,以前的前溪村,到处脏、乱、差,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省政府办公厅来扶贫后,在村内全面修路、修桥、修灌溉渠,建设休闲健身广场、垃圾池、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省府办公厅还选址了湾弓新村自然村实施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综合楼、运动广场、排污管道改造、主干道及巷道建设、住房外立面装修改造已基本完成。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前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改造前溪小学,使该小学的办学硬件基本达到全县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协助建立小学阅览室和村委会“农家书屋”,引进实用科技文化图书近2000册,巩固了村民基础教育的平台。

亮点三:新理念造就新农民

“我现在养了33头猪,及1000多尾鱼,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多元。”前溪村贫困户张换才是扶贫“双到”工作的直接受惠者之一。他介绍,省府办公厅不但帮他修整了住房,还出资帮他建造猪舍、修整鱼塘,购买猪苗、鱼苗。

原先,张换才一家靠种植水稻及打散工,一年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生活举步维艰。“现在我不但通过养猪、养鱼有收入,而且村里合作社每年还有分红。”张换才觉得省政府办公厅的帮扶,让他生活有了盼头。

在省政府办公厅帮扶下,如今的前溪村民不仅树立了勤劳致富理念,而且还敢想敢干敢追求,日子越过越红火。

休闲广场健身、文艺汇演欣赏、农家书屋学习……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谈及新生活新变化,“有机”、“低碳”、“新能源”、“环保生态”等新鲜词汇也常挂嘴边。

在前溪村,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会生活的新型农民正在转型成长。与此同时,一个“双带”(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也正强势崛起。

过去两年多,省政府办公厅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一起干”的方式,切实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努力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建强“主心骨”。

如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珠三角先进地区考察,到山东寿光市蔬菜专业示范点观摩,学习村务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经验,提高了“两委”干部领导水平;组织办公厅部分党支部及韶关市“十佳”社区党支部到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困难。与此同时,驻村干部兼任村支部副书记,通过上党课、过民主生活、共同研究工作等,一起提高村“两委”干部的党务村务管理能力。

如今,前溪村“两委”班子,视野拓宽了,思路打开了,发展目标也更明确了,不仅努力将前溪村打造成为幸福安居文明村,更期望依托“乐溪谷”有机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带动农村农业经济新发展。

上一篇:2021医院医师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四川省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