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费用

2024-06-16

流通费用(精选7篇)

1.流通费用 篇一

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

——基于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

时间:2011-04-16 00:00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11年02期 作者:杨宜苗 肖庆功 点击: 107次

摘要:本文以葡萄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流通渠道下各环节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调查了不同流通渠道下葡萄流通的成本、效率与利润分配情况。在我国葡萄流通中,从流通成本来看,“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从流通效率来看,“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从流通主体获利来看,以成本利润率指标来衡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流通成本;流通效率;流通渠道;葡萄流通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6JJD63000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09YJC630023)的阶段性成果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及相关服务通过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或个人)从提供者转移到消费者的途径、过程以及相互关系。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从总体短缺、供不应求转向相对过剩,农产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渠道形式和渠道系统,使得农产品流通渠道整体上处于一种新与旧、破和立的交替时期(李春成、李崇光,2006)。那么,在农产品流通渠道呈现多元化格局的背景下,何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流通成本更低、流通效率更高?本文以辽宁省锦州市水果主产区北镇市生产的葡萄为案例,对不同流通渠道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流通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献回顾

农产品流通问题,不仅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且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

从农产品流通成本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农产品流通成本及其与利润的关系。如Kumar、Husa(2002),徐志全(2002),张均涛(2007),王学真等(2005),汤石雨等(2006),翟雪玲、韩一军(2008),孙侠、张闯(2008)。

从农产品流通效率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衡量、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对策。如Chahal等(2002),郭恒等(2008),寇荣、王可山等(2009),郭红莲等(2009),李春海(2005),张闯、夏春玉(2005),谭向勇等(2008)。

从农产品流通渠道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涉及:

(1)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迁与类型(孙剑、李崇光,2003;李大胜、罗必良,2002;张闯、夏春玉,2005;杨年芳、孙剑,2007;杜红平等,2008;郭崇义、庞毅,2009.(2)农产品流通渠道绩效评价,如赵晓飞、李崇光(2008),王彬等(2008),孟菲、傅贤治(2007)。(3)农产品渠道模式选择,如赵晓飞、李崇光(2007),王广斌、冉维龙(2004),陈晓群、冉春娥(2007),郭崇义、庞毅(2009)。(4)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如袁华(2005),汪旭晖(2008),赵晓飞、田野(2009)。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关于农产品流通成本、效率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研究正逐渐深入、具体,但该领域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涉及粮食、蔬菜、畜禽等农产品,而较少关注水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专门研究葡萄流通的文献资料;从研究方法来看,由于不易获取农产品流通相关数据,现有研究倾向于采用定性分析或案例分析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其结果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从研究内容来看,倾向于孤立研究农产品流通成本、农产品流通效率或农产品流通渠道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是紧密相联的,都是中国农产品流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葡萄为调查对象,对不同流通渠道下的流通成本和流通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以探寻最优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考虑到农产品流通包括生产、批发、零售、物流等诸多环节,且不同的流通渠道所涉及的流通环节差别较大,不宜采用统一标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不同流通渠道、不同环节的受访者进行调研。因此本文选取案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葡萄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的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本文研究的是同一种水果在不同流通渠道下的流通成本和效率。不同品种的水果虽然存在价格差异,但由于同一环节的流通费用相对固定,因此选取的水果品种对研究结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同时,葡萄是城镇居民普遍消费的农产品,且锦州是全国有名的!葡萄之乡?,其葡萄生产和销售都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本文选择锦州水果主产区北镇市生产的葡萄作为研究对象。此外,为了研究之便,本文假设几种流通渠道中所涉及的全部流通主体均只经营这一种水果。

(二)调研设计

按照流通渠道的环节层次划分,目前锦州市葡萄流通渠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模式,所占比例约为50%;二是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模式,所占比例约为25%;三是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模式,所占比例约为20%。针对这三种葡萄流通渠道,我们将全部调研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与各种流通渠道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

在深入访谈前,事先拟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访谈内容根据对象的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从业年限等;第二部分是受访者所处流通环节发生的主要费用,如生产环节的生产资料费用、土地投入成本、人工费用等;批发、零售环节的运输费、包装费、损耗费、市场管理费、雇用工人费等;第三部分是受访者的销售价格(即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和收入水平以及对目前现状的评价。

正式调研分两次完成。第一次于2009年4-5月进行,主要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如葡萄产出地农户的种植规模、投入、产出、销售情况、政府政策等;中间商和零售商所处的流通渠道、葡萄进价、流通成本、销售价格、损耗率等。

第二次于2009年8-9月进行,主要是对第一次调研的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调研采用任意抽样、判断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为了完整、客观反映葡萄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和效率,一方面通过访谈录音、纲要记录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观察、横向比较,并参照相关部门的统计信息对调研数据进行核准和确认。

(三)样本分布

本文重点调查了锦州市三种葡萄流通渠道下各个流通环节的流通主体。其中,深度访谈了22位农户、3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4个经纪人、5个批发商、2位大型综合超市经理、20位小商贩及10名水果超市经营者。接受访谈的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四)变量测量

变量包括流通成本和流通效率。流通成本是指葡萄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在不同阶段的总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人工、运输、包装、储存、损耗等费用。流通效率是指流通过程中所有收益与成本的直接或间接比较,是流通渠道中各环节主体和渠道整体的效率(寇荣、谭向勇,2008)。关于流通效率的评价,有些学者采用多维指标体系,有些学者选取单一指标,本文则采用流通费用率指标。

流通费用率是指在各个流通环节流通主体执行流通业务所需支付的流通费用与实现的销售额的比例,选取该指标主要考虑因素一是在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中,市场整合度、市场集中度、信息化水平等一些指标难于准确测量;二是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样本数量有限,如果选取多维指标则难以选取适当的数学分析工具,分析结果将缺乏解释力;三是对流通者来说流通费用率是其极为关注的指标,采用这个指标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流通效率的高低。

三、案例分析

(一)不同流通渠道下葡萄流通的成本结构与利润分配

1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葡萄从产地农户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共经过4个环节,这些环节与相应的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1)农户生产环节费用。北镇市葡萄种植户目前均采用陆地种植方式栽种葡萄,葡萄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主要由直接生产资料费用、基础设施与生产工具的折旧费和维护费、人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四部分构成。根据这四项费用支出计算出农户在种植葡萄过程中每亩地的总费用约为2250.5元,平均产量为2750公斤/亩,则平均每公斤的生产成本为0.8184元。2009年8月北镇市葡萄大陆货的地头平均收购价格为2元/公斤,则农户销售1公斤葡萄平均可获得的利润为1.1816元。

(2)经纪人采购环节的费用。葡萄属于易损耗农产品,包装好坏对批发商利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常用的包装箱有木头箱和塑料箱两种,皆为3公斤装,均价为1.15元/个。为了最大限度地防腐、防潮、降低损耗,每个箱子均需一个塑料袋、两片保鲜药,塑料袋为0.15元/个,保鲜药为0.05元/片。由此,葡萄的包装费用为0.4666元/公斤。

另外,6吨运货车通常需要雇用3名搬运工花费1天的时间整装,平均每名工人的费用为65元/天,此阶段雇工费用为0.0650元/公斤。由此,测算出采购环节费用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包装费和雇工费用都由批发商支付。另外,批发商还需向经纪人支付0.08元/公斤的代理费用以及2元/公斤的进货费用,则采购环节的总费用为2.6150元/公斤。

(3)运输环节的费用。北镇市与锦州市两地相距96公里,批发商每次进货周期为1天,以6吨货车为例,平均每百公里耗油11升,司机工资为2000元/月、维修费500元/月,保险费4000元/年。

2009年8月柴油的平均价格为5.5元/升,故往返一次的燃油费为116.16元。同时,葡萄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包装或摆放不当产生损耗,平均损耗率为1%,各项费用如表3所示。

(4)在锦州市批发环节的费用。北镇市葡萄运到锦州市后,即进入锦州市水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在批发市场销售过程中批发商需要支付以下四项费用(见表4):市场管理费。锦州市水果批发市场按照批发商当日的批发价格一次性收取3%的管理费,不再额外收取摊位费。2009年8月葡萄的平均批发价格为3.60元/公斤,则批发商日销售6吨葡萄需向市场缴纳管理费324元。冷库费用。葡萄的易腐蚀性决定其对温度、湿度的高要求,为最大限度降低损耗,批发商普遍租赁冷库以储存待销葡萄。冷库的费用分为两部分:租赁费和电费,平均每个冷库位的租赁费为10000元/年,电费为550元/月。雇工费用。批发商雇用的工人有两种:长工和短工。长工按月支付工资,平均1350元/月,主要负责整理、分拣、销售。而卸货、码垛则要雇用短工,平均工资为55元/天。1个批发商平均每天要雇用1个长工和2个短工,支付的雇工费用为155元/天。(损耗费。在批发环节,由于摆放、包装、储存等原因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损、腐烂,平均损耗率为1%。

综上所述,批发商要承担采购费2.6150元/公斤,运输成本0.1062元/公斤,则总成本为2.9322元/公斤。按2009年8月葡萄的平均批发价格3.6元/公斤计算,则葡萄批发商的利润为0.6678元/公斤。

(5)在零售环节的费用。零售商通常在早市和农贸市场各有2个摊位,平均每个摊位的费用为100元/月,则零售商每月缴纳的摊位费与工商管理费之和为400元。农贸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的包装比较简单,每日成本约10元。另外,零售商虽然拥有丰富的水果销售经验,但受果品质量、销售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3公斤包装箱的损耗至少为0.5公斤。正是由于葡萄损耗率高的特性,长期从事葡萄销售的业主都会租一个专门的水果储存库,费用为500~600元/年。工作日的销售量约为150公斤/天,周末约为200公斤/天,则零售商每月的费用约为4533.58元(见表5)。

在零售环节,每公斤葡萄的费用为0.9256元,进货价格为3.6元/公斤,即零售环节的总成本为4.5856元/公斤。2009年8月葡萄平均零售价格为5.0元/公斤,则葡萄零售商的利润为0.4144元/公斤。

2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葡萄从产地农户流通到锦州市区消费者手中共经过3个流通环节,这些环节以及相应的成本如图2所示。

(1)农户生产环节的费用。与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相比,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中增加了塑料袋费用420元/亩,损耗费则降至40元/亩,即每亩地的种植总费用约为2610.5元。按照优化栽培技术,优质葡萄的平均产量为1500公斤/亩,则平均生产成本为1.7404元/公斤。2009年8月优质葡萄平均回收价格为4元/公斤,则农户销售优质葡萄平均可获得利润2.2596元/公斤。

(2)合作社回收与运输环节发生的费用。通过与合作社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发现,合作社每年主要发生三项运营费用,以北镇市常兴店葡萄生产合作社为例,一是冷库费用。每一批回收的优质葡萄都要储存到冷库中,3000吨冷库的建设成本约为3000万元,使用年限通常为20年,每公斤葡萄占1.0元的折旧费;冷库使用中耗费的成本主要是电费,平均费用为0.6元/公斤。二是人工费用。人工费用包括合作社正式员工和临时搬运工的费用。

其中,正式员工的费用约为0.14元/公斤,临时搬运工的费用约为0.06元/公斤。三是包装费用。

在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包装的基础上,还需对每个包装袋分别打孔,费用为1元/袋,故此流通渠道的包装费为0.8元/公斤。因此,在合作社回收环节葡萄的运营成本为2.6元/公斤(见表6)。

葡萄从合作社运输到锦州市超级市场的费用与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在运输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没有差异。

(3)超级市场发生的费用。大型综合超市的水果经营多采用自营模式,通过大批量采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来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对锦州市大润发、华联两家大型超市实地调查了解到,一个100平方米的水果区基础设施投入约为8.75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10年,则基础设施折旧费用为8750元/年。同等面积的水果区,通常需要配备6名员工,负责水果上架、促销和展台管理,每名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000元/月。优质葡萄运到后需要超市自行雇工进行搬运,通常6吨车的搬运费为270元。大型综合超市一般常年租有冷库,用于储存不易储藏的水果,平均每个冷库的租赁费为10000元/年。在大型超市销售葡萄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一些费用,主要包括电费、包装费、收银纸费等。

其中,电费1000元/月、包装费1500元/月、收银纸费200元/月。大型综合超市平均每天销售优质葡萄约1500公斤,由此计算各项费用如表7所示。

在本环节,每斤优质葡萄的运营成本为2.6782元/公斤,进货价格为8.3334元/公斤,则总成本为11.0116元/公斤。2009年8月,优质葡萄平均销售价格为11.916元/公斤,则超级市场销售优质葡萄平均可获得利润0.7884元/公斤。

3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葡萄从产地农户流通到锦州市区消费者手中共经过2个流通环节,这些环节及相应的成本如图3所示。

与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相比,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中农户生产成本在损耗费方面差别较小,费用为130元/吨,而葡萄销售价格与流通费用则有较大差异。

市场覆盖率、销售量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水果超市每次进货量的有限性,农户大多不愿满足水果超市零散的购买需求,通常选择等待经纪人的一次性大批量采购。因此,即使同为地头直接采购,水果超市也要支付略高的价格以补偿农户损失。一般情况下,大陆货的平均价格为2.6元/公斤。

在运输环节,因无法达到独立运输的货运量,水果超市大多委托专业运输公司代为运输。因此,这种运输方式直接按运输重量收取费用,平均运费为0.2元/公斤。另外,水果超市还需支付装卸、搬运费用,平均为0.2元/公斤,即运输环节的总费用为0.4元/公斤。

水果超市的经营费用主要包括城市管理费、场地租赁费、包装费、人工费用和损耗费。其中,城市管理费约为900元/年;40平方米的场地租赁费约为10000元/年;水果超市销售葡萄时所提供的包装为常见的简易塑料袋,费用为450元/月;同等规模的水果超市通常雇用1名工人负责日常销售和货物整理,平均工资为1200元/月;由于水果超市在销售周期、储藏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会产生一定损耗,通常占进货量的10%左右。以40平方米的水果超市为例,每天销售葡萄约500公斤,水果超市的经营费用如表8所示。葡萄成本为0.5906元/公斤,进货价格为2.6元/公斤,运输总费用为0.4元/公斤,按2009年8月水果超市的平均零售价格4.2元/公斤计算,则葡萄零售商的利润为0.6094元/公斤。

(二)不同流通渠道下葡萄流通成本和效率的比较。

流通成本。扣除各流通环节的进货价格后,计算出三种流通渠道模式下各流通环节及渠道整体的流通费用与销售额(见表9)。无论是从渠道整体还是从中间商环节或零售环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都是最高的,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最低,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则介于二者之间。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成本之所以是最高的,这可能是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在葡萄种植户产前、产中、产后都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耗费很大;大型冷库的建立与维护提高了成本。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成本次之,一方面,因为单个零售商的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并且面临水果超市等新型零售商的激烈竞争,为了实现理想

的收益,提高批零价差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提高了流通费用;另一方面,该流通渠道的流通环节多,多次装卸、搬运增加了流通损耗,无效物流费用高。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最低,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在于它有效连接了农户和零售市场,中间没有其他流通主体,仅涉及运输费用。

2流通效率。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率为21.83%,中间商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流通费用率分别为24.78%和19.71%。农户+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率为26.74%,中间商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流通费用率分别为32.47%和22.70%。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费用率为23.59%,零售环节的流通费用率为14.06%(见表10)。可见,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流通效率最高,农户+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流通效率最低。

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的流通效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该流通渠道作为当前锦州市地区农产品流通的核心渠道,长期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同时,相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交易时间,降低了流通费用,也获得了较高的流通效率。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在零售环节的流通效率最高,这显示出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的竞争力,但从渠道整体流通效率的角度看该流通渠道并非最优。这可能是因为,水果超市的组织化程度低缺少集约化的流通链条,流通量和销售量限制了大批量的经济运输需求,导致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销售时间成本都很高,降低了该渠道的流通效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无论是整体效率还是分环节效率都是最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流通渠道发展思路是错误的。对此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合作社获得的政府扶持政策较少,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不太规范且规模偏小,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代化、组织化和管理科学化程度都很低,产生了较高的流通费用。

(三)不同流通渠道下不同流通主体的获利比较从表11可见,仅从利润额来看,无论在哪种葡萄流通渠道中农户获得的利润均最高,而零售商获得的利润均最低。然而,农户、中间商、零售商的获利周期存在明显差异。以葡萄流通为例,葡萄的生产周期为5个月,在种植过程中农户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持续支付生产资料、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时刻承担自然风险与价格风险。而中间商和零售商的获利周期通常仅为1天,且担负的风险较小。

因此,将获利周期这一时间要素考虑进来进一步考察不同流通主体的成本利润率可见,在三种葡萄流通渠道中,中间商的单位成本利润率均最高,而农户的单位成本利润率均最低。中间商的单位成本利润率是农户的2倍多,而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利润率则是农户的1~3倍。这是因为农户作为交易主体,规模小而数量庞大,同时获利周期比中间商和零售商长,无法排除诸如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作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其收入常发生较大波动。而中间商和零售商通常拥有较强的渠道权力,交易对象选择余地很大,当销售价格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压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的利润。与零售商相比,中间商的单位成本利润率要高出2倍左右,这是因为中间商的单位利润与销售量均高于零售商。

表11还显示,在葡萄流通的三种渠道中,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这种流通渠道的单位成本利润率最高,而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单位成本利润率最低。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在三种葡萄流通渠道中,从流通成本来看,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从流通效率来看,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从流通主体获利来看,如果考虑获利周期这一因素,以成本利润率指标来衡量,则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农户+水果超市+消费。可见,从流通成本和农户获利的角度,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是最理想的葡萄流通渠道;从流通效率的角度,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是最理想的葡萄流通渠道;而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功能还没有充分显现。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要充分发挥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低成本优势和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的高效率优势,同时还应发展和完善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例如农户+超级市场+消费者、农户+农产品经销公司+连锁超市+消费者、农户+龙头企业+零售终端+消费者等渠道模式,实现各种流通渠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流通渠道的功能。首先,政府应通过立法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主体地位,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其次,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如按合作社规模每年发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当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政府应追加部分价格补贴,以降低合作社所承担的市场风险。第三,适度放宽合作社的贷款条件,缩短贷款时间,优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需求。第四,改进物流技术,降低流通损耗。应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形成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的整体服务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高效运输通道,优化农产品物流环境。

参考文献

2.流通费用 篇二

一、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三部分。对于节约运输成本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运输费用。

在流通领域, 资本有两个流通过程, 即W———G的出售和G———W的购买。在G———W阶段, 资本价值转化为生产要素;在W———G阶段, 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W———G, 即“卖”是最困难的部分, 它是资本能否实现循环最重要的因素, 商品只有出售了生产才算最终完成, 资金才能回收。而物品的出售是物品位置上的改变, 这就需要运输的保证。投在运输上的费用, 其不变部分 (C) 会转移或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 其可变部分 (V) 会创造新的价值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去。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在一定距离内, 运输费用与其运输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运输费用和运输业整体的生产能力成反比, 与运输距离成正比。

二、我国运输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运输成本是单位运输产品分摊的运输费用的支出, 包括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三部分。数据显示, 我国运输成本约占GDP的30%, 而发达国家却占10%左右。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流通环节过多致使运输成本上升

以蔬菜为例, 蔬菜产地“菜贱伤农”, 销地“菜价倍增”, 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不合理模式。小小蔬菜生产价格并不高, 但市场价格却高居不下。在北京, 有些蔬菜价格竟然是收购价的四倍。欲究其因, 与蔬菜运输过程密切相关。

下图为寿光蔬菜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村民将自家蔬菜运到村办蔬菜市场, 交纳每斤0.01元的管理费, 寿光金民果蔬合作社 (以下简称寿光) 到该市场采购蔬菜, 交纳每斤0.02元的采购费, 采购完成, 寿光将蔬菜运到公司院内包装, 换乘大货车, 每斤0.2元包装费, 0.15元人工费和运输费, 进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交纳进门费, 再加上运费和卸车费, 均摊在每斤蔬菜上的成本是0.15元。这样, 当蔬菜到新发地时, 每斤蔬菜的成本上涨了0.5元。菜贩从新发地拉菜需要交拉菜费, 出门交出门费, 然后将蔬菜运输到便民市场, 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运输。这些费用加起来均摊到蔬菜上, 再加上先前从寿光到北京新发地上涨的0.5元、各个市场的摊位费等, 部分蔬菜的价格到消费者手中涨了四倍。

从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这种“送奶式”的运输方式大大提高了运输成本。其中, 寿光空车拉菜, 白白花费一部分运输费用;采购完成后拉回院内包装换车, 造成重复运输, 并产生包装费、人工费、运输费等;运往北京后, 商贩拉菜需要一定的费用和运输费。这些费用都分摊到蔬菜上, 转嫁给消费者。小小蔬菜“过五关、斩六将”, 最终沉甸甸地进入居民的菜篮子, 大大加重了居民的负担。

2. 我国运输行业生产能力不高, 基础设施水平低, 装备落后

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长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港口的吞吐能力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进步。从总量的角度, 我国基础设施存量已大幅度提高, 但人均存量不足, 且区域差异显著。长三角、珠三角人均存量最高, 最低的是中部六省, 环渤海和西部资源带地区的存量相当。但即便是长三角地区, 尚不及OECD国家1990年的水平, 仅与1972年的美国、1979年的加拿大以及1976年的日本水平相当。人均存量差距较大。而且, 我国运输行业整体装备落后。在搬运过程中, 一半以上的工具是人工搬运车, 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 很少使用效率高的现代化的搬运工具。运输的车辆70%是普通车辆, 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运输车辆很少, 难以与发达国家匹敌。

3. 我国运输企业生产能力低

我国企业运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企业自营和企业外包。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自营方式。自营由于没有专业培养的运输人才, 运输效率低, 企业自身也浪费了宝贵资源。在美国, 企业早就开始趋向物流服务的外部化。因为使用外部物流合同可以节约在物流设施上的投资, 并使这些节约的资金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 不仅使自己获得物流公司的专业技能, 而且克服了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然而,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不高, 尚未达到现代物流水平。常常伴随着返程或启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运力选择不当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 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以致运输决策欠缺科学性。管理人才的缺乏和运输队伍技能的低下使得我国运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高。

三、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对节约运输成本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认为, 即使是生产性流通费用, 也不创造使用价值, 不增加社会财富。因此, 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不断节约流通费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对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的分析, 笔者认为, 节约运输成本, 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就近销售商品, 鼓励发展直销形式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商品的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因此,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应该就近销售, 即销售地距离生产地越近越好。同时, 要鼓励发展直销形式, 减少流通环节。直销实现了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直接运输, 避免了迂回运输, 相对缩短了运输距离, 降低了运输成本。数据显示, 2011年日本蔬菜水果的零售价格中, 批发商、中间商环节的流通成本合计只有13.4%, 这与长期以来推动广泛、完善的农超对接模式有着很大关联。日本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接近80%, 目前在东京的各大超市内, 还有部分蔬菜品种实现了产地直销, 在各地农业协会的协调下, 超市方面直接和当地农户签约销售, 大大节约了流通费用。因此, 我国可以通过农超对接方式, 减少中间环节。而且, 北京也有成功的试点。为解决菜价贵问题, 西城区与河北永清县进行直销试点。永清蔬菜直接运进超市, 菜农与消费者直销对接, 上午采摘, 下午就能摆进柜台。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都是精包装, 市民可以花“早市的钱”买到“超市品质”的蔬菜, 取得了很好效果。

2. 发展联合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提高运输业生产能力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商品的运输费用与运输业整体的生产能力成反比。因此, 可以在现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 采用联合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方法, 提高运输业效率。

联合运输是采用一种以上运输方式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综合运输方式。它将传统单一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单一运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联合运输只订立一份合同, 一次性付费, 通过一张单证即可完成全程运输, 既方便又快捷。联合运输发挥了综合运输的优势, 丰富综合运输网络, 是提高运输效率的不错选择。

集装箱运输是利用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集装箱运输可以在发货人的“门口”装箱, 通过海、陆等多种方式, 到收货人的“门口”掏箱, 既可以保证运输质量, 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同时, 集装箱可以保证货物不会发生丢失、盗损的现象, 而且还具有抵抗风雨、避免阳光直射等优点。因此, 集装箱业务深受欢迎。

3. 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建设高素质的运输队伍, 提高第三

方物流的现代化水平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运输费用与其运输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因此, 必须提高运输人员的生产能力, 提高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在美国企业中, 对物流的认识及物流的地位已经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在美国, 物流管理者必须接受物流职业教育, 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工程师资格。据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调查, 物流管理者中大约92%拥有学士学位, 41%的人有硕士学位, 22%的人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因此, 我国要提高物流管理者的水平, 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水平, 同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使我国物流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准时化、专业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物流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 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外包, 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较之前相对提高, 我国整个运输行业的成本就会降低。

摘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流通费用, 尤其是运输费用的节约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的分析, 结合我国运输业现状, 提出节约运输成本的措施。

关键词:商品流通费用,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珏, 刘炳瑛, 鲁从明《.&lt;资本论&gt;节选本学习纲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基础设施尚有较大投资空间.http://www.drc.gov.cn/xslw/20130523/182-473-2875023.htm.-2013-5-23

3.流通费用 篇三

1.我国农机流通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流通业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机流通模式转变。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流通企业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其中包括经过上世纪90年代改制重组的国有农机公司,以及近10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大批民营企业),以农机生产企业自设的农机流通网点为补充,农资经销企业和其他经销企业等多种企业主体并存。从具体规模上来看,有初具规模和实力的农机流通企业,也有规模较小和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2008年全国农机销售总额在1800亿元以上,其中以连锁方式销售规模12亿元,其市场总额的提升空间为99%。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从具体业态上来看,有连锁经营的农机流通企业、有区域性的农机大市场、有中型的农机销售门店和农机生产企业自建的4S店,也有散落在广大农村的小型农机经销点。但越来越大的农机产品的销量、保有量与日趋繁重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缓慢相矛盾。

2.影响农机流通的环境因素

内外部环境是造成当前农机流通业问题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目前農机流通法律法规尚处于健全过程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另一方面,在各个农机流通企业内部,包括企业文化氛围、科学决策机制及基础管理体系和专业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进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之前,认真研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把解决当前我国农机行业种种问题的原则、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系统性地总结、归纳其中。此外,《意见》中对农机流通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在22个二级标题中共有14次直接提到农机流通,所占比例达到63.6%。针对农机流通问题,文件做出了系统性的界定和要求。

2.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1.1从制度和机制角度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虽已经深入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确立,但必然要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合理加速和推进才是外部环境发展所需要的。

2.1.2从“三农”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分析 农业生产从时间上来讲,耕、种、收、储等环节各有其特定且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农机流通和生产企业所面对的是其服务对象在空间上的广泛分布。 农机流通过程中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服务和培训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和技巧应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2.1.3从价格竞争分析 对于业内多数农机流通企业来说,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它导致业内多数农机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在物流、销售、演示、培训、维修和配件供应等环节的投入不足,无法精耕细作,进而出现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容易形成:价格竞争→利润锐减→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竞争手段单一→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另外, 业内中小农机流通企业在融资方面有困难;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过高,对于备件供应这一重要的农机流通环节不利。

2.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2.1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 即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价值观念。目前大多数农机流通企业内部的价值观是以销售和利润为本的结果导向。这种组织文化会直接导致组织成员对所在组织的归属感减弱,对工作没有热情,只是应付了事,这无疑会使整个组织效率大大降低。

2.2.2企业内部的科学决策机制 此机制是否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学决策机制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企业方向选择和战略管理的基本机制。当前农机流通企业的决策存在随意性,影响了农机的流通。

2.2.3企业内部的基本管理系统 此管理系统是否建立并能够规范运行是衡量组织竞争力的又一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部分。企业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实力,还应该在上述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基本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没有充分研究和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农机流通企业是缺少发展后劲的。衡量某个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行业内部是否有优势企业存在。优势企业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即在行业内部数量上占20%的企业应该拥有80%的市场份额。没有强势的企业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强大工业和服务业。

3.解决措施

3.1深入领会、切实执行国发[2010]22号文件

《意见》针对农机化和农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对各相关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可以将系统性解决农机流通问题的首要任务,看作是为农机流通企业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2营造适合农机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业内大环境

从宏观来看,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鼓励把公司做强做大的市场环境刻不容缓,如制定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机流通企业兼并联合、做大做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再促成建立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机连锁流通企业,或者使其他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模式的农机流通企业在中小板甚至主板上市,从而最终形成农机流通业内的有序、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资金引导方面,着力考虑为符合条件(农民投诉率低等)的农机流通企业提供整机和配件库存无息或低息贷款等。

3.3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积极营造优良的企业内部环境

农机流通企业通过相互联合兼并与自主创新及标准化的相互促进,积极发展农机流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是营造农机流通企业内部环境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应该建立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这是农机流通企业进一步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在企业内建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彼此之间存在大量反馈流和信息流的管理环节,从而形成科学决策、令行禁止、反应敏捷的、开放的基础性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农机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建立标准化管理子系统。

4.流通费用 篇四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

一、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作费用、生产成本等明细科目的开设

一、管理费用:

1.开办费: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开办费符合资产定义,发生时直接记入本科目,不再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2.董事会费:核算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

3.工资及奖金:核算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助、补贴,如年终奖、优秀员工奖等,4.职工福利费:指为直接为职工支出,与公司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除工资资金事项以外的费用。如为公司饭堂支出的费用,不在工资表核算的餐费补助、体检费、商业保险费,职工宿舍发生的水电费,食堂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5.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如名片费、复印费、矿泉水、办公室用的茶叶等,不包括办公用品、印刷单据费等。

6.物料消耗:指企业管理部门领用或购买的消耗性物料的费用,包括电脑软盘、色带、配件、办公用设备配件等。购买的复印纸、打印纸、传真纸和财会部门购买和印制的账簿、凭证、报表的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7.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烟、酒、餐费等,出差时发生的餐费记入交通差旅费。

8.公关业务费:指支付给相关人员的业务费、利是等业务关系费。

9.交通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10.电话通讯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办公或职工发生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费、上网费,费用不多的,也可合并放在“办公费”明细科目核算。

11.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12.税金:指企业发生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

13.保险费:指企业为固定资产或财产如房屋、设备及其他资产向保险机构投保而应支付的保险费用,不包括为职工投保的保险费。

14.社会保障费:指为员工购买的社会保险费(根据法规规定为企业负担的部分),有别于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

15.租赁费:指企业管理部门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各类管理用资产而支付的租金,包括办公用房租赁费、生活用房租赁费等。不包括融资性租赁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16.水电费:指用于企业管理部门办公用的水电费,不包括为职工宿舍支付的水电费。17.修理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日常办公用品修理发生的人工费及材料费等。

18.咨询费:指企业因业务需要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咨询和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等发生的费用,如ISO咨询费、会计报表审计费。19.教育培训费:指企业实际发生的用于企业职工支付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费。

20.书报资料费:指按规定标准订阅的各种报刊,杂志和用于业务学习,工作所需工具书,业务书籍费用,包括自编书籍,资料的编辑费用。

21.行业行政管理费:指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政府有关部门收取的不属于税收项目的费用,为汽车交纳的养路费、年检费也在此科目核算。

22.检验检测费:指行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要求的检验费、检测费,如免税产品检测、为取得出口证而发生的检测费等,与日常产品的合格性检验分开。

23.绿化清洁费: 指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清洁、绿化而发生的零星费用以及用于企业车辆的卫生清洁费用。不包括纳入基本建设预算进行的配套绿化费用,也不包括用于公司饭堂的清洁费用。24.其他:指不属于上述要求的其他为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销售费用:

1.工资及奖金:核算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助、补贴,如年

终奖、优秀员工奖等,2.职工福利费:指为职工和为公司饭堂支出的费用,如不在工资表核算的餐费补助、体检费、商业保险费,职工宿舍发生的水电费,食堂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3.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如名片费、复印费、矿泉水、办公室用的茶叶等,不包括办公用品、印刷单据费等。

4.物料消耗:指企业为专设销售机构购买的消耗性物料的费用,包括电脑软盘、色带、配件、办公用设备配件、专设销售机构的印刷单据、账簿等。

5.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烟、酒、餐费等,出差时发生的餐费记入交通差旅费。

6.公关业务费:指销售机构支付给客户的业务费、利是、节日拜访等业务关系费。

7.交通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8.电话通讯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办公或职工发生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费、上网费,费用不多的,也可合并放在“办公费”明细科目核算。

9.运输装缷费:指为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装缷费; 10.货运保险费:指为销售、运输商品而发生的货物保险费; 11.广告费:指通过媒体发放的广告费

12.业务宣传费:指各种促销品、赠送品,包括销售部门为兴办促销活动的赠送品; 13.技术推广费:指为办理技术推广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餐费、礼品费。14.销售折扣与折让:指企业发生的给予客户的各种销售折扣与折让。15.销售奖励:指预提的客户年终奖励。

16.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17.租赁费:指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租赁费。

18.水电费:指用于企业管理部门办公用的水电费,不包括为职工宿舍支付的水电费。19.行业行政管理费:指企业销售机构在市场上交纳给行业主管部门、工商、技术监督商会、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产品检测费等,为销售部门使用的汽车交纳的养路费、年检费也在此科目核算。20.修理费,为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

50.其他:指不属于上述要求的其他为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三、财务费用:

1.手续费:指汇款产生的手续费;

2.利息:指企业发生的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 3.现金折扣:指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

四、制造费用:

1.工资及奖金:核算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助、补贴,如年终奖、优秀员工奖等,2.职工福利费:指为职工和为公司饭堂支出的费用,如不在工资表核算的餐费补助、体检费、商业保险费,职工宿舍发生的水电费,食堂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3.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如名片费、复印费、矿泉水、办公室用的茶叶等,办公用品、印刷单据费等。

4.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烟、酒、餐费等,出差时发生的餐费记入交通差旅费。5.交通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6.电话通讯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办公或职工发生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费、上网费,费用不多的,也可合并放在“办公费”明细科目核算。

7.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

8.修理费:为生产部门设备和机器而发生的修理支出,包括不经常使用的零配件;

9.机物料消耗:核算生产部门为保养和维护机器设备而购买的经常用零件,润滑用油脂,维修用工具、用具。

10.模具费:指生产使用的模具费、压辊费; 11.水费:生产部门使用的水费; 12.电费:生产部门使用的电费

13.劳动保护费:生产部门人员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14.化验检验费:为日常对原料、产品进行的合格性检验、测试而发生的费用,可视作生产产延续。

15.运输费:为生产部门而发生的运输费; 50.其他:不属于上述费用不经常发生的费用。

五、其他业务收入:

1.销售材料收入:核算销售的原材料、包装物、易耗品等材料的收入; 2.销售废旧物料收入:核算仓库、车间整理的废旧料;

3.地磅业务收入:对外经营地磅的收入,属于日常的经营活动;

六、其他业务成本:

1.销售材料成本:

七、营业外收入:

1.罚款收入: 2.补贴收入: 3.盘盈利得:

八、营业外支出

5.流通概论 篇五

(3)必须是大量需求与大量供给的商品;

(4)必须是供求波动或价格波动较大,且没有管制或不具垄断性质的商品。

8.简述未来批发商业的发展方向。

答:(1)组织化。一是批发商自身的组织化;二是用户组织化。

(2)信息化。一是信息搜集、加工和处理系统;二是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3)物流化。从发展趋势看,批发商必须将工作重点转向物流

(4)专业化。由“业种批发”向“业态批发”转变。9. 简述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

(1)经营特征:1商品构成是以食品、衣服、日用杂货等常用必需品为主;

2实行顾客自我服务和一次集中结算的售

货方式;

3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 4明码标价,并在包装上注明商品的质量和

重量;

5实行商品经营管理制度,按部门陈列商品 6一般周边设有停车场。

(2)超级市场的主要优势在于:

由于批量采购;敞开式售货,自助挑选,低价销售,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案例1:

虽然都对继续运作此业务充满信心,但却都没有提出有关招标如何胜出的一些创意,其中分公司会议梳理的以下数据和信息更是让陈经理放不下心来:

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各大城市的各级政府为了重新焕发古老商业街区的生机,带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防止由于城市空心化导致商业中心多极化和市中心商业功能的衰退,相继对城市商业街进行了改造建设,如沈阳中街、大连天津街、上海南京路、北京西单、北京王府井、苏州观前街、深圳东门、广州下九路、哈尔滨中央大街、天津和平路、重庆解放碑步行街等。但许多商业街在改扩建后客流量和销售额却出现了下降,如大连市天津街曾是大连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2002年天津街开始进行大规模拆迁改造,当2004年1月18日天津街重新开街时,它的硬件、软件都上了新的台阶,然而崭新的商业街面貌并没有吸引更多的客流,相反天津街的客流量在每日愈减,主力店的效益也越来越差,随着2005年天龙珠宝城的关门,大连天津街商业街改造的主要项目均告失败。国内许多传统商业街改造都遭遇了类似的困境,一些城市新建的商业街也出现了有店无市的局面。

1.该产品平均每月配送量为5000台,营业额13万元,占分公司整体配送营业额的73%;

某地有一中转仓库是以仓储业务为主的中小型流通仓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该库领导已意识到若一直停留在传统储运业务上,早晚是要被社会淘汰。为此库领导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试图向现代化物流转型。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配送中心,此中心依靠原仓库已有的几辆运输车辆,以送货服务为主要内容,进行货物的配送。但收入并不理想,仓库面貌变化也不大。

2.该产品主要配送对象为客户的山东省内经销商和终端客户,且终端客户配送业务占总配送业务量的65%;

3.运作一年来,客户对Z分公司的各项服务比较满意,除春节期间有35个计划没有当天配送完成(被客户处罚2000元)外,没有其他服务不合格项目;

4.有多渠道信息表明,已知的一家较有实力竞争物流进入21世纪后,该仓库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分析了仓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物流配送中心,将原来仓库内部的汽车运输业务进行了剥离,建立起运输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对配送业务的需求,做到运输车辆不空载。配送业务逐渐扩大,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该仓库原大客户“某电视”占该仓库库房近1万平方米的面积,每月周转近2次,全国性配送业务量很大。但原来“某电视”的配送业务是由另一家公司代理,该库只负责储存,在该仓库成立了新的配送中心以后,通过公关,迎合客户对配送要求高、(3)不利之处:服务不充分,因而缺乏对顾客的亲切感,同时,盈亏点也较高。10.连锁店主要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店铺,以共同进货或在我国,何谓连锁店?简述其经营优势。

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链接起来,实行标准化服务的一种现代商业组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连锁店的经营优势主要有:(1)商店的市场范围大。

(2)商店知名度高,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可。(3)有利于强化采购。(4)有利于强化销售。(5)有利于降低成本。

(6)可以利用较多的宣传工具(11.7)能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1)陈列高度及位置,上段、黄金段、中段和下段四段。商品陈列有哪些技术要求?

(2)标题说明,帮助顾客了解商品的具体销售地点、商品的性能和用途。大标题、中标题和小标题。

(3)背景色彩:不能太显眼;不使用补色;色调同步;多使用冷色。

(4)陈列技巧:以达到吸引顾客注意,唤起顾客购买欲望的目的。12

主要原因:.商业为什么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

1、消费者对商业部门所提供服务的最终需求不

断增长的不断增长2、其他产业部门对商业部门的“中间服务需求”

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3、商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低于其他产业,特别

倾向,4、商业劳动具有较强的“个人化”与“家庭化的”

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就业。

5、劳动力资质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吸纳

.物流的活动(功能)要素都有哪些?何为流通加工?(1)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 息管理等,(2)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便于物流或消费而进行的不改变物品基本性能的加

是提高商品附加价值,实现商品差别化的重要

手段。14购买者以女性为主.零售营销都有哪些特点?

购买动机或原因是为了获得效用 购买态度十一感性为主 购买批量小而购买次数较多 付款方式以现金或信用卡为主2.(1)有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连锁店的产生与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国民收入及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商品购买力较高。(3)有较好的运输、通信条件及物流设施。(3.4)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制。(1)商品流通政策是社会公共机构对社会商品流通活动的请简述商品流通政策的基本属性。

一种公开介入和干预,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2)商品流通政策体现的是社会公共机构的价值判断或意志。

(3)商品流通政策包含着自动变迁的机制或者说具有动态可变性。

(4)商品流通政策所指涉的对象是整个商品流通过程,具有系统性。6.1

2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意义何在?

3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积极推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4实施。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迎接入世挑战的需要。7(1). 在确定具体店铺位置时一般要进行哪些分析?

(2)交通条件分析。(3)客流分析(4)竞争店铺分析。

(5)地形特点及位置布局分析(6)城市规划分析。1.效益分析。(1)传统物流强调物流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说明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答:主要表现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系统,现代物流强调物流系统与生产、销售等整个经营系统的协调与最优化。

(2)传统物流强调销售物流与生产物流;现代物流则进一步强化了“大物流”的概念。

(3)传统物流概念强调的是效率与成本观念,现代物流概念强调的是效率、成本与效益的均衡

(4)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务”。

(5)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企业等组织体的“后勤”;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企业5“先锋”是决定生产与销售的价值创造(.1)第三方物流,又称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从广义上理比较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说明两者的区别。解,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第三方物流。

(2)从狭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系统化、定制化和连续性、增值性物流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它是物流社会化的产物,是物流服务的一种高级的、成熟的形态。

(3)从总体上看,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特征: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是具有长期契约性质的综合物流服务,其最终职能是保证用户物流体系的高速运作;是用户的战略投资人,并与用户建立并保持战略合作管理,其利润来源于为用户创造的物流增值。(4)第四方物流同样是相对于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而言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2分)。所以,它实际上是供应链的整合者、集成者、谘询者和管理者,其作用是集成和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在内的物流资源、技术、设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来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2分)由此课件,第四方物流课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并构筑更大规模的、覆盖面更广的物流信息平台。

案例思考:请结合上述资料,对我国商业街建设的现状进行评述,并谈谈我国众多商业街改造失败的原因何在?现代商业街规划建设的要点有哪些?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如何?

回答:原因很多,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总体上,破坏原有商业生态,新业态又不被人们接受是主要原因。规划上,要根据人口、商圈、文化而定,做好定位研究。未来趋势:特色化、主题化、亲民化、文化凸显等趋势。

总体上,我国商业街规划和管理观念落后,机制不灵活,设施陈旧,功能简单,企业间的协作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改造的动力。破坏原有商业生态,新业态又不被人们接受是主要原因。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但是没有很好地秉承我国古代商业街文化的传统,缺乏对本土商业街内涵和竞争优势的深度思考和挖掘。

规划上,要根据人口、商圈、文化而定,做好定位研究。尽快出台合理引导、规范商业街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地方政府与商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未来趋势:特色化、主题化、亲民化、文化凸显等趋势。

1、功能侧重有所改变。商业街的功能中,传统的“购物场所”功能相对弱化,而“生活广场”功能将得到加强,2、小型商业街走向衰落,大规模商业街蓬勃发展。

3、商业街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法人化倾向日趋明显。

4、内部配置双向发展。一方面,同业种或同业态的店铺聚集在一起。另一方面那些业种不同但具有互补关系的店铺也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案例2:

“集市贸易作为最古老的贸易形态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化超级市场的挤压下,集贸市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有些国家,集贸市场已经被赶到了城市狭窄偏僻的小巷之中。在我国一些学者也指出,传统集贸市场的弊端很多,主张应该逐步实现由现代超市与便利店替代传统的集贸市场。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也都在积极开展对集贸市场的整治工作。据悉,武汉市将在今后三年到五年内,关闭所有集贸市场。”

案例思考:请根据你对集贸市场的理解,评述上

述材料,并谈谈集贸市场在中国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如果没有生存空间,请说明理由;如果有生存空间,请谈谈今后集贸市场的发展走向,以及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回答:这要取决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完善,在小

农业大市场格局下,集市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主渠道地位的转换,以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订单农业扩大,集市贸易将逐渐消亡

集贸市场和商业街案例:代表的传统的商业形态的消亡和现代商业的不适应症。

集市一直是城乡各地应用最为广泛的商品流通形式,为社会的商品流通、居民生活的便利、各地文化的交流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集贸市场在中国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这要取决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完善,在小农业大市场格局下,集市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主渠道地位的转换,以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订单农业扩大,集市贸易将逐渐消亡。

案例3:某物流的家电增值服务

现阶段,某物流公司配送业务主要集中在家电产品配送业务上。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公司城市配送操作不断成熟与深入拓展,配送业务模式和服务需求从原来的BTOB式配送在渐渐向BTOC模式转变,即由该物流或客户仓库直接送达用户手中的配送业务量在变得越来越大。同时,企业为第一时间掌握与了解终端市场,会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需求,简单的从仓库到客户手中的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期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过程中的增值服务会更加充分的体现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自身价值。所以,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需求。

配送增值服务设计——细节的胜利

该物流Z分公司最大的配送产品客户——K客户彩电还有一个月就要进行新一轮的招标了,如何在新一轮招标过程中再次脱颖而出,保住客户不流失,确实让Z分公司陈经理有些心里没底儿。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陈经理把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主管招集起来,共同进行梳理和明确,大家

公司B将以持平市场价格或略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投标,誓在必得;

5.公司刚刚斥资300多万元新开发系统软件,运行后可以为客户提供实时库存查询功能与终端销售与需求信息反馈功能及网上订单处理功能,此举显示公司真正是把K客户作为长期的战略合做伙伴来看待和运作的;

6.分公司近一年的基础服务工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肯定,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留住客户,因为价格因素也是客户比较关注的焦点,如果以比现在运作价格更低的投标价格进入的话,公司将没有利润而言。

讨论会没有什么结果,陈经理决定亲自全程式跟踪配送过程,真实地体验一下,公司还有什么没有做到位,还有什么可以做。

经过两天全程式跟踪,陈经理发现配送过程中这段对话出现的频率较高。

“师傅能不能帮我调试一下?”

“我们只负责送货,调试您得自己看下说明书,有什么问题您找售后吧!”

“您把电视机都给送来了,就顺便帮忙调试下„„。”

“不好意思,我还有一个客户没送呢,麻烦您在这张单上签个名„„。”

经事后询问当事司机,陈经理了解到这种情况几乎每一单都发生。但送货人员均为公司的司机或搬运工人,基本没有相关知识进行调试或赶时间不能为顾客调试,有的客户还以此为由拒绝签收„„。

当夜,陈经理经过反复思考,把一些想法与客户物流经理沟通后,得到了对方的积极认可和支持,在此基础上,陈经理制定了如下方案:分公司在为客户提供配送业务的同时,为客户免费提供终端用户机器调试、收集反馈用户意见、反馈售后人员机器质量信息等增值服务;由客户派驻售后技术人员对公司所有送货司机和搬运工人进行分批培训;分公司对原有运作流程进行修改,加入此项服务内容及制定出台相关考核制度。

一个月后,B物流公司的经理在开标会上,满脸狐疑地问陈经理:“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价格比你们公司的报价低许多,怎么还是中不了标呢?”陈经理没有回答,只是会心的笑了笑。他的心里正在考虑以下问题:如何为分公司的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客户提供安装服务、调试服务?如何将市场终端信息及时收集反馈给客户?分公司系统与客户系统对接后如何处理好各种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如何制定内部的相关考核制度和操作流程?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案例思考:1.请你结合本案例谈一谈对增值服务

理解。2.家电企业或分销商在营销中,如何开发面对终端客户(或消费者)的增值服务体系?3.作为物流服务商,如何配合厂家或分销商,完善上述增值服务体系?

回答:

1、增值服务是不改变成本或只增加少些

成本的情况下,改进服务体系或服务设计,使得服务绩效能获得戏剧性改善。现代物流追求的三大境界:系统成本最低、反应速度最快、增值服务最佳。可见增值服务重要。服务于客户的客户,是增值服务开发的重要理念。此外,还有服务系列化、组合化、菜单化、定制化等理念。

2、向客户提供更富细节化、亲情化、知识化的“增值服务”,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共赢,这样才能更好的塑造品牌形象,利于品牌传播。像客户体验、回访客户、免费安装、免费维修等互动措施已经成为拉近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有效方式。

3、案例中举了例子。同学要讨论完善。从一个

服务体系角度来看,可以通过服务的几个“化”来完善,亲情化、有形化、组合化、首位化等。除了提供仓储、运输、装卸等基础物流服务以外,开发客户商源,使物流中心变市场。利用商誉,开展金融服务。分析货物商情,提供采购、销售服务。降低客户成本,开展加工配送服务。

案例4:

同时又能满足降低客户成本的要求,取得了“某电视”的配送业务权。他们提供了优质的配送服务,使货物安全及时地达到目的地,受到客户的好评。同时他们又积极发展其他商品的配送,尤其是对一些技术含量与成本都很高的大件货物的配送。一般仓库都不愿意接受,而该配送中心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大件货物的配送,逐渐使配送业务的收入成为该仓库收入的一大支柱。

案例思考:1.为什么该仓库早在1997年就成立

了配送中心,但真正的配送业务一直到21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2.你认为传统仓储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转型成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回答:

1、1997年成立了配送中心,但仍按传统的仓储企业模式运作,以送货服务为主要内容。企业在认识观念上和经营拓展方向上,应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从单一链条的服务型向整合供应链的经营型转变。

2、传统仓储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转型成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个是理念的转型,这包括人员素质的提升。一个是作业流程的优化,向供应链管理或增值服务拓展。三是信息提升。当然,最重要的是,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或创新商业模式。

案例5:某国有企业下属有专业批发市场、综合物流园区、零售连锁超市和食品厂、丰富的仓储用地资源及占据该地区80%的冷库仓储设施资源,但其经营基本停留在土地和设施出租状态,且资源分散割据。

案例思考:请你结合所学理论谈一谈,如果该国

有企业要从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应该核心解决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好的资源重组思路和发展定位的建议?

回答:传统仓储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转型成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个是理念的转型,这包括人员素质的提升。一个是作业流程的优化,向供应链管理或增值服务拓展。三是信息提升。当然,最重要的是,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或创新商业模式。

该物资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仓储设施、运输手段,但资源分散并没有有效利用。核心问题要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重新规划和整合,提高增值服务的比重,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一是要加快物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整合,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二是统一规划,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形成新的增值服务,形成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要重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四是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五是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

仓储物流和家电物流服务:代表了企业转型和服务升级。可借鉴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案例30:受挫的“蒲公英”实验:一个农村连锁经营之路

12、如何看待中国农村的零售市场答:、如何评价

1、农村消费市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主要业态在“蒲公英”的经营,有何启示

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经营信用方面存在问题,超市进农村是解决农村消费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市场秩序不规范,消费水平低,培育新兴市场面临风险,需付出较大成本。

2商品选择存在差异;步伐太快,物流成本高,难以标准化、存在的问题:“蒲公英”没有真正了解农民的消费习惯,经营;缺乏资金投入,未找到良好的融资渠道。

启示:按照农民的消费习惯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步伐应适当降低,实行二级配送;开展农副产品回购业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案例32:锦程国际物流的创新发展模式

1式。、请从战略的角度评价一下锦程国际物流的创新发展模

2些启发?、锦程国际物流的创新发展经验给传统物流企业带来了那

答:

1、锦程国际物流的创新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以“连锁经营”为手段的网络布局、以业务整合为核心的集中采购和以全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三个方面。此模式核心是对中国物流市场分散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集中采购,获得低价格优势,凭低价格集中客户资源,以集中客户再度降低采购价格。

6.食品流通许可 篇六

一、新办食品流通许可证

(一)名称预核。拟从事食品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应当首先在当地政务中心工商窗口办理《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二)许可申请。申请人取得《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后,企业到当地政务中心工商窗口,个体工商户到当地工商所,提出食品流通许可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1.《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3.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

4.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

5.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6.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7.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8.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许可申请的,委托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

已经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经营者在经营范围中申请增加食品经营项目的,还需提交营业执照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不需提交《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三)现场核查。工商机关受理申请后,将在3日内指派辖区工商所执法人员对申请人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四)复核审查。现场核查合格后,由受理机关将申请人材料报县、区工商局消保股复核审查。

(五)审批许可。复核审查完毕后,由复核机构呈报领导审批。

7.流通费用 篇七

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 分工就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方面,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 (列宁, 1984) , 分工推动了分工主体之间商品流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流通发展也影响到分工的发生,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 分工的程度, 因此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换言之, 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斯密, 1972) 。从社会再生产的视角, 马克思对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生产在物质基础、产业性质和结构规模等方面对流通具有决定作用;流通是生产的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媒介, 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 关于生产对流通产业组织性质的影响, “生产方式的总的性质决定这两种流通, 而更直接地决定商品流通” (马克思、恩格斯, 1995) 。上述论断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流通往往表现为商品的空间转移, 空间距离以及相应的流通成本是影响流通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 其发展更是明显受到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然而, 由于经济学对产业空间分布认识的限制, 从产业分布视角对生产服务性流通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区位选择理论, 阐述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互动机制, 并进一步分析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发展趋势。余下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阐述流通对产业分布的影响;第三部分在制造业集聚影响生产服务性流通组织成本的分析基础上, 阐述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关系;在第四部分, 我们从循环累积的视角分析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文章最后部分是评述性结论。

二、流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古典区位理论对流通成本影响产业分布进行过开创性的分析。屠能 (Thunen) 在《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注意到运输成本对于商品最终销售价格的影响, 将农业区位论与运输成本相结合提出了著名的“屠能圈”理论。在空间区位均质的假设下, 考虑到城市的农产品价格包含运输成本, 距离城市愈近, 则农产品运费愈少, 于是, 农业围绕中心城市而呈现出同心环带状分布的特征。屠能圈的分析模型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布局的分析, 同样适用于工业布局问题的分析。屠能的分析表明空间距离以及相应的运输成本变化, 对于产业空间分布、内部结构、组织形式以及市场模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古典区位理论基础上, 马歇尔 (1890) 着重强调流通发展对于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 指出制造业空间接近有利于降低生产要素相互提供和产成品销售中的流通成本。然而, 在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流通成本与产业分布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值得庆幸的是“历经一代人的忽略, 最近几年又掀起了对区域经济研究的广泛兴趣。经济学家们的兴趣已经都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方面转向区域模型和区域数据” (Krugman, 1992, p1) 。新地理经济学逐渐掀起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潮, 从商品空间转移成本的视角分析产业分布问题。

克鲁格曼 (1991) 将“冰山”成本①概念 (萨缪尔森, 1954) 引入了D-S模型, 模型化了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如果某些要素可以跨区域流动, 经济活动中集中力量对这些要素的压力将因要素移动而得以减缓。要素移动使得要素供给具有充分的弹性, 以至于跨区域的工业规模的较小的差异能够不断累积。即使各个区域在起初是完全相同的, 也会出现内生的差别以至于产生工业化的核心和未工业化的周围。伴随着流通成本的降低, 生产和贸易活动必然表现出空间集聚的趋势。

在流通成本影响产业分布的研究中, 新经济地理学注意到中间产品流通与最终产品流通作用的差异性。Krugman和Venables (1995) 在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需求的前提下, 从厂商之间中间产品投入—产出联系 (input-output linkages) 的视角, 构建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分析流通成本对于厂商分布的影响。在单位商品“冰山成本”一定的假设下, 中间产品的价格指数效应 (包含流通成本) 产生“前向联系”, 从而促使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较集中的区域集聚。这样, 下游企业能够通过减少中间产品流通成本以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中间产品的价格指数效应有助于提高中间产品的多样性和可替代性, 从而提高了下游产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同样, “后向联系”使得上游厂商也将选择下游厂商集中的区域进行生产, 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Venables (1996) 进一步分析了中间产品流通成本的动态变化对于产业分布的影响: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增加, 总体流通成本的下降, 厂商分布表现出动态趋势。首先, 空间集聚并且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分化;进一步, 产业开始空间分化并且经济发展趋同。Puga 和Venables (1996) 发现了制造业扩散过程中存在扩散顺序差异, 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具有首先转移的趋势。

新经济地理学揭示了流通影响产业分布的作用机制: (1) 流通成本通过价格指数效应而影响制造业空间分布; (2) 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对于制造业价值链集聚具有重要影响; (3) 流通和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三、流通组织成本与循环累积

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中往往被假定为外生变量 (以保证模型的可分析性) , 这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现实并不吻合。相对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这种简化都是某种意义的退步。例如马歇尔 (1890) 就充分注意到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于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等“辅助行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辅助性工业为例, 马歇尔论证了包括生产服务性流通业在内的辅助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制造业集聚区域内快速发展的比较优势, “辅助工业从事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的部门, 为许多邻近的工业进行工作, 这些辅助工业就能不断地使用具有高度专门性质的机械, 虽然这种机械的原价也许很高, 折旧率也许很大, 但也能够本” (马歇尔, 1890) 。

商品组织功能是生产服务性流通的重要功能。制造业集聚区内产业众多, 具有复杂的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厂商之间复杂的供给—需求关联, 凸显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的商品组织功能。在图1中, I0为不考虑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服务性流通可能曲线, 它是一系列无弹性的等流通能力曲线的包络线, 越往右表示流通的商品组织越有效率。AB为不考虑制造业集聚的流通产业的商品组织和交通运输投入的相对价格比。在非集聚状态下, AB与I0上的等流通能力曲线i0相切, 决定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的商品组织供给b0以及交通运输能力a0。但是, 商品组织的供给b0无法满足制造业集聚区的需求, 短期内流通产业只能应用i0右边的等流通能力曲线i’组织流通。显然, 这时的均衡点偏离了流通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点, 这将诱导新的流通组织形式出现。例如生产服务性流通可能曲线变为I1, 在不增加制造业流通成本支出的前提下, 提高流通业的商品组织能力。这一过程必然表现为流通产业的商品组织和交通运输的相对价格比的改变, 约束线由AB转变为AC。

人们还注意到制造业集聚不仅增加了对于流通产业的商品组织能力的需求, 而且为组织能力提高提供了条件, 例如组织创新投入的分摊 (马歇尔, 1890) 、产—销融合中相关产业的协调组织创新。新经济地理学应用“冰山”成本简化处理流通损耗, 在假设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既定的前提下, 决定区域均衡的产品真实价格指数可以表示为[kλk (wkeτDik) 1-σ]1σ-1, 其中运输成本τ和运输距离Dk为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 (克鲁格曼, 2000, 106) 。然而, 制造业集聚必然诱发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商品组织成本下降, 进而推动中间产品的真实价格指数下降。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真实价格指数效应又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于是, 在流通商品组织成本的作用下, 生产服务性流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出现循环累积 (CC) 的相互强化趋势。

当然, 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之间的循环累积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方面, 在拥挤效应、非贸易品效应以及工资差异等因素的作用下, 制造业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渐抵消价格效应导致的“向心力”;另一方面, 生产服务性流通业规模过大而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将直接降低价格效应, 从而阻碍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趋势。

四、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

上述产业之间的循环累积在流通产业发展实践中对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主要可以概括为:流通业与制造业不断融合, 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在制造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及升级过程中, 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规模经济整合市场, 促进流通的一体化进程。

(一) 制造业集聚与产销融合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组织的边界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的对比均衡, 如果市场流通协调资源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 则企业将扩大规模;反之亦然。在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循环累积发展中, 得益于流通的商品组织成本下降, 制造业的一些企业内部组织协调功能逐渐转变为流通市场完成, 这推动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交融渗透。

在制造业集聚区域内部, 考虑到制造企业的数量较多, 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这凸显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在产销融合中的地位。就产业价值链而言, 流通业地位增强表现为下游企业整合上游企业的趋势。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逐渐由“研发→制造→销售 (顾客) ”向“研发, 围绕销售 (顾客) 从事研发;制造, 围绕销售 (顾客) 从事制造;服务, 围绕销售 (顾客) 从事服务”转变 (李海舰, 2003) 。

特别是虚拟产业集聚的出现对流通业发展和产销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虚拟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的网络形式, 其通过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而实现相互关联 (陈剑峰、唐振鹏, 2002) ,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产销融合进程。例如浙江服装相关产业集聚在资源优势减弱的情况下, 建立大范围的营销网络, 以销售组织生产进而构建虚拟制造基地, 有效地降低了整个价值链的流通成本, 增强了浙江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二) 全球价值链整合与生产服务性流通

伴随着国际竞争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竞争主体逐渐由单个企业竞争向价值链竞争转变。作为价值链上节点, 制造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对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贴牌生产 (OEM) 阶段, OEM厂商与品牌厂商之间的生产性服务流通联系, 是OEM厂商以及整个价值链竞争优势的组成部分。例如在莆田制鞋产业集聚与品牌厂商的产业关联中, 产性服务流通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原始设计商 (ODM) 阶段, 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发展是制造业集聚升级的先导力量。在台湾PC产业从OEM向ODM的升级中, 本地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签订全球物流协议, 并成为全球物流的组成部分, 对于产业集聚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 (Chikashi Kishioto, 2004) 。在自有品牌生产商 (OBM) 阶段, 自有品牌生产商的上游产业供应链建设以及营销网络完善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我国现阶段, 制造业集聚仍然以服装业及其他纤维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以及一定程度的机械电子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所属的全球价值链为采购驱动型 (buyer driven) 价值链 (Gereffi, 1999) , 其特点见表1。

资料来源:作者在Gereffi (1999) 基础上进行整理和补充。

考虑到生产服务性流通在采购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大力发展立足于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服务性流通, 降低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流通成本, 并注重通过流通创新促进制造业集聚在全球价值量中的地位提升。

(三) 生产服务性流通一体化

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流通空间分割和流通要素分离的特征 (李海舰, 2003) , 并造成一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1) 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 (省、市、县)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2)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差异, 城乡流通表现出明显的分割, 城乡流通一体化滞后; (3) 由于计划经济行业管理的烙印, 不同行业之间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和行业进入限制。上述市场结构性问题, 人为地增加了流通成本, 限制了生产服务性流通的一体化发展。

制造业集聚有利于促进生产服务性流通一体化发展, 具有打破市场结构性的先导作用。首先, 制造业集聚具有一定中介性质的组织协调功能 (Williamson, 1988) , 有利于避免行业或所有制之间的分割;其次, 制造业集聚意味着相关厂商的供需加总, 较大的供需规模扩大了厂商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力, 推动有利于流通一体化的制度变迁 (Humphrey和Schmitz, 2001) ;再次, 制造业集聚形成较稳定的农业相关产业的价值链, “集聚+农户”的农产品价值链能够有效地降低了城乡之间的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

当然, 我们的分析也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具有加剧我国业已存在的工业化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趋势, 对此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五、评述性结论

制造业集聚与流通发展的相互作用, 是一个古老的经济学话题。新经济地理学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视角, 论证了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以及流通成本降低的制造业集聚效应。但是, 为了模型化分析的简便, 新经济地理学应用“冰山”成本的概念对流通成本进行了外生化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间理论的解释能力。

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服务性流通降低商品组织成本的诱导作用, 对流通成本进行了内生化处理。考虑到商品组织成本的双向作用, 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必然存在循环累积因果 (CCC) 。循环累积的自我强化进程, 进一步影响到生产服务性流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如下: (1) 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的相互关联, 需要相关政策相互协调, 具有内在一致性; (2) 立足于工业化和制造业集聚的产销融合、价值链整合升级和流通一体化是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产业政策的着力方向; (3) 我国幅员辽阔, 工业化区域不均衡明显, 生产服务性流通必然表现出不平衡发展的趋势, 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流通发展规划以避免过度不平衡的出现。

摘要:在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导致生产服务性流通组织成本降低的机制, 以及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 从产业集聚视角考量了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产销融合、价值链整合升级、流通一体化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下一篇:七年级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