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024-06-30

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精选12篇)

1.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一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努力创建廉政优秀基层组织

——创先争优作风建设活动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来我村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我村支两委及全体村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祝愿。下面我就我村创先争优作风建设活动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领会精神,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健全机制。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领导机构。按照要求成立了创先争优、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其中,由我担任组长,其他村支两委人员任成员,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2、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且方案做到了科学具体,切实可行。我们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作风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学习制度、廉政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等。即让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且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

二、加大宣传,让党的政策方针深入民心。

1、创建了杨桥村村级网站及各种宣传栏目,让政策及时,让村务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晓、参与并监督。

2、悬挂宣传横幅,黏贴宣传标语,发放知识手册及群众联系卡,真正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三、适时适地开展活动,成绩突出,效果良好。

1、党支部、党员公开公开承诺,敢于亮牌,明确思路与目标,时刻接受群众监督,争取群众的信任。

2、开展好党员冬训活动,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学习相关方针政策,就新农村建设开展大研讨,让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民主评议党员,发展新党员等。

3、开展好共创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各支部之间相互递交承诺书,制定活动方案,互帮互助,既增进友谊又共同发展。

4、开展好“六个一”工作活动。让新农村建设观念更加深入实际,贴近民心。我们实行乡驻村领导包组,乡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包户,做好民情台账,要求对自己所包的农户能够全面了解,倾心关怀,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

5、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反响良好。去年我村圆满并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新农村建设任务,并通过市委、市政府的验收,经过一年的努力,得到各级组织的肯定与赞许。去年我村被中共冷水江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村”、“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优秀妇女之家”等,被乡党委政府评为“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单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楷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综合目标管理二等奖”、“社会综合治理红旗单位”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还微不足道,我们还要努力号召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创建廉政优秀基层组织,为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二

1.农业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有一定成效。一批农业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是, 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科技创新能力低,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网破人散, 农业科技进步仍然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农业科研体制不合理。现行的市、县 (市、区) 农业科研机构隶属于各政府部门, 专业设置不合理,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存在“四多、四少”, 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 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 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 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少。二是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科研和推广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 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直接交流的机制, 间接交流也不畅通, 这种农业科研与推广的不衔接, 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农民教育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当前务农的劳力大都是“386199”部队 (即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的农业生产队伍) , 缺乏获得和承受新技术信息的机会和能力, 致使技术成果推广速度大大降低。三是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偏低, 人才流失严重, 后继乏人。近年来, 市一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工资比其他财政供养单位平均每人每年收入普遍要低, 有的科研所甚至每月工资不能足额到位。县 (市、区) 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差额拨款, 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无保障, 导致人才流失、科技队伍不稳, 农业科技人员青黄不接。四是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质趋于弱化。近年各地进行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县 (市、区) 撤销了乡镇农技站的事业编制, 实施“以事养人”, 农技人员全部买断身份, 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成为自由职业者。在一些乡镇, 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行招标合同管理, 忽略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公益性质的一面。这种合同管理的结果是, 农技工作少、收入少或没有收入时, 农技人员挥之即去, 纷纷自谋生路、各奔东西。但当遇到紧急情况, 如发生大面积虫灾、急需人手时, 却不能招之即来。引进品种评价、测土施肥、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农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护、因时因地的实地指导、各种新技术的推广等公益性工作因无人干而被耽搁。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由于无机构、无人员编制, 既不能引进高校毕业生, 又不具备后续人才培养的空间, 长此下去, 将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后继乏人的情况更为严重。

2.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取得了重大成就。科技进步正在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标志。首先, 农业科技进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把农业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大幅度增加投入, 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成效显著, 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的37%提高到“十五”的48%。“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 集成创新了一批粮食丰产重大关键技术, 至2006年累计增加粮食2043万吨。其次, 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十五”以来,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生物技术在超级杂交水稻、小麦细胞工程、家蚕功能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面向农村民生需求,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科技开发, 在村镇规划、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技术基础。近年来, 农村科技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 市场机制在科技推广服务中作用更趋明显, 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较快。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农技110、农村科技合作社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机制不断涌现、发展并壮大, 引导了一大批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创新创业。

3.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思路探讨

3.1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良种工程等粮食专项工程, 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推广普及, 从源头上改善品质, 大力推进粮食优质品种, 达到稳产增产, 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 充分开发和利用现代农业关键技术, 积极推广应用立体种植、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种子包衣、良种脱毒和微灌、滴灌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 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步伐。三是发展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充分利用现有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园区) , 加速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带动。

3.2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 大力培育农村新兴产业

一是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科技开发, 培育一批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产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 发展新型生态化种植和养殖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 提高对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种、养殖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建立“饲料与环境资源—清洁化生产—畜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模式, 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 建设新农村生态家园, 实现清洁化、资源化生产。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工作, 跟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延长农业产业链。以企业为主体, 鼓励现有的农业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 加强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转化, 开发更多品牌产品, 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深入实施富民科技工程, 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民一技”为方向, 培育农村资源型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农村产业和区域发展布局的优化。

3.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优化农村科技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开展好“科技下乡”、“科技活动月”活动, 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科技夜校模式等为重点, 推广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 把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 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人员和农民、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依靠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二是继续开展好农业科技服务“110”等服务模式, 唱响农业科技服务“110”品牌, 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 促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重心下移, 推动科技进村入户, 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为科技创新营造起良好环境。

3.4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 优化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在国家“百万农民星火科技培训行动”, 充分利用县、镇、村培训基地, 构建完善的农村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体系,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科学观念。大力开展各类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发展一批农村科普试验、示范基地, 培养出一批农村发展急需的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青年科技带头人。

3.5加强农村科技利用和开发, 引领现代农村农业大发展

积极推广以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以节水节地节能等为重点的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以绿色节能建材、特色化民居、住宅开发建设标准为重点的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在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科技的利用, 把安全、环保、低耗等作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技术, 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恩才, 李淑清.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探讨[J].农业经济, 2005, (5) .

[2]赵惠芳, 徐晟.促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5, (2) .

[3]腾朝阳.拯救农技推广[J].半月谈, 2004, (5) .

[4]高启杰.对农业推广投资现状及制度改革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10) .

3.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三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油气集输公司提出了建设安全、高效、责任、和谐的专业化公司的改革战略,思维改革、情绪转换、管理升级,都需要一大批先锋先行。公司党委积极倡导争当“四个先锋”,不仅仅是对“忠诚使命、忠诚企业、忠诚岗位”团队精神的充分遵循和继承,更是始终将永葆党员先进性作为最高使命,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探索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党员走在前、做在前、干在前,充分地体现党员先进性。

二、实践做法

“四个先锋”,即:创业先锋、敬业先锋、精业先锋、兴业先锋。通过与时俱进地选树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实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锋,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群众爱岗敬业。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分类推荐法。专业化公司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先锋作支撑。根据经营管理、技术技能、敬业爱岗等不同方面,分门类制定标准,明确争当“四个先锋”。即:基层单位领导和机关科室长以“二次创业”的战略思维,紧跟公司发展脉搏,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冲锋在前,善于争当“创业先锋”;倡导广大党员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业绩观,甘当人梯,勇当无名英雄,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急难险重的工作,为公司的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冲锋在前,敢于争当“敬业先锋”;倡导具有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党员积极参与科技攻关、技术引进、技术开发,更能够自主进行小改小革,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能够想到新思路、找到新办法,能够为公司的专业化发展、技术领跑冲锋在前,勇于争当“精业先锋”;公司党委还将“先锋”意识拓展到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赞扬爱岗精业、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敬老爱老、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弘扬志愿服务、文明举止的社会公德,激励全员乐于争当“兴业”先锋。

二是氛围营造法。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在大连油库建设,“三基”工作持续夯实,“数字化油气”纵深发展,“流程建设”不断强化等攻坚项目中,培养选树典型,充分利用公司的公司网络、《油气经纬》等媒体,让典型人物亮起来,响起来,营造一种先进光荣的积极情绪。另一方面,在宣传出的好人好事中有选择的进行比较,综合评定培养价值,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自觉改正不足,使典型的形象能够立得住,叫得响。

三是综合评议法。活动办公室将每季度备案的先进人物进行汇总整理,提交活动领导小组讨论,确定具备参评资格的候选人若干名。并在公司主页上开辟专栏,将候选人事迹在专栏中进行分类展示,供全体干部职工了解评议。在评议期内,公司干部职工可以对照标准为候选人打分,写出评议词或意见和建议;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对候选人综合测评。活动办公室在评议期结束后汇总结果。二者权重分别为40%和60%。总分80分以上具备当选资格,但最终当选总数不超过十二人,按分数排名高低取舍。

三、取得的实效

争当“四个先锋”因其明确的针对性,准确的实效性和广泛的全民参与性,使党员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一种工作标准,急难险重任务时的一面旗帜,“先锋”已不只是某一名党员的代表词,而演变成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

一是在安全生产中争当先锋。大连石油储运项目管理部以“建设国内一流油库”为目标,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展开HAZOP分析座谈,在短时间内就编制出大连油库岗位操作规程43项、管理制度40项、应急处置程序45项,使大连油库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轻烃厂党以建设“安全文化”为载体,设计“慧眼识风险”安全生产竞赛,使安全文化更加贴近员工、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二是在经营管理中争当先锋。企管法规科等部门积极开展以“建业务目录、建工作标准、建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的“三建”工作,扎实推进“三基”工作,有效提高专业化公司依规治企管理水平。编制出台《油气集输公司预算管理办法》、《油气集输公司成本项目大预算管理考核细则》,健全完善了投资计划管理程序,明确了各科室在投资计划前期管理中的职责和要求,规范了项目提出、考察、申请、设计、审核、批复、立项一系列操作步骤。

三是在技术进步中争当先锋。生产科等部门在管道完整性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积极探索站场完整性管理,为集输系统实现完整性管理做好经验铺垫。这一举措也全面打开了公司科技兴企的大门,公司专门召开科委会,筛选出23项研究项目,其中针对敏感区、高后果区和高危险点源确立的“输油管道泄漏及预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等12项科技课题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原油储罐上的应用”等7个科技项目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组建了各自的课题项目组。课题组的工作有条不紊,为全面提升公司专业化竞争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在矿区和谐中争当先锋。打造出警企联防新模式,在输油气管道沿线成立公安局驻输油企业“警务工作站”,实现油田和公安机关的“零距离”报警和“无缝隙”联动。公司爱心志愿者团队坚持为鳏寡孤独老人、常年卧床病人提供亲情式爱心服务,组织爱心帮扶93次。员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累计114人次,充分体现了油气员工责任感恩、真诚奉献的精神风貌。

四、结论

4.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四

夏贵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与文化精神。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也是共产党员队伍中高素质、高文化、年轻活跃的后备力量。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学生群体的先锋,必须充分发挥其模范作用。如何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党建在高校的落实和要求。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模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具有独特凝聚力与稳定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校风校貌、教风学风等内容。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制度

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它学校的根本所在。从大学校园文化形成的特质来看,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熔铸历史传统、时代精神、民族气质的有机体。大学校园文化只有在认真继承以往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才能秉持和延续自身的精神品质和个性风貌。校园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文化在学校系统的缩影,是对社会文化的灵敏反应,其成员的思想、行为、观念投射出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校园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从社会文化中汲取文化养份,又内生出新的文化,对社会文化产生辐射作用,在一些方面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角色定位及特点

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也是共产党员队伍中高素质、高文化、年轻活跃的后备力量。他们既是普通的大学生,又是政治觉悟高的年轻人,而且是未来党和

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和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后备力,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传承。从递交入党申请书那一天起,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就有着神圣的政治追求,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后备力量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党对高校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的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入党积极份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他们的特点:政治立场坚定、价值观积极健康;学习态度认真,政治学习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学生认可度较高;生活作风严谨,和同学关系密切。积极倡导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整体素质,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基础,也是加强大学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入党积极份子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

据统计,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入党积极份子人数已经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1.7%。管理好、教育好、使用好这支队伍是我们各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稳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在学生中具有较明确的政治追求和良好的生活习性。是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学生的标准,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自己的素质和形象,更重要地是代表着入党积极份子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后备军形象。倡导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我们的党建设在发展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体现。高校入党积极份子是高校入党积极份子队伍的后备军,充分发挥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及高校文化传承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校入党积极份子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具有明确的共产主义信仰追求,并抱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正确对待有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借助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在同学当中发挥其在政治文化上的表率作用,成为政治文化教育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并且,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带头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崇尚文明、健康、时尚,热力的生活方式。他们平时和广大学生生活、工作在一起,了解学生的想法,能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深入到最基层开展工作,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一员,能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方面有意识地以身作则,走在前头。并能够以自己的热情、特长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创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二)高校入党积极份子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推动者

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富有内涵、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当必要和有用的。高校入党积极份子大多具有明确的政治追求和,是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推动者。

(三)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而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既是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是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年纪较轻,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另外,学生入党积极份子了解普通学生的想法,比较容易亲近普通学生,因而在实际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所无法拥有的优势,而且更容易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处理学生事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途径

(一)密切与学生党员联系,树立入党积极分子的主体地位

“正人必先正己”。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先锋模范主体,必须树立起主体意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快的向党的大门走进。高校要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因此,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不应只局限在组织内部进行,而要渗透到广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政治进步的同时,也要在专业素质、工作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走在前列,真正体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追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先进性,起模范示范作用,将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体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就是一面彩旗”的作用。同时密切与学生党员联系,也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先进性和党对每个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加强青年学生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使他们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自觉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入党,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善于利用高校文化氛围发挥先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文化氛围是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环境和土壤。首先,高校都有一种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善于利用高校文化氛围发挥先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高校文化氛围也要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比如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学习大会等,全面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展现大学文化本色。再次,建立加强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构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机制的本质要求,也是不断创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也应适应形势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通过建立思想汇报制度、党支部讲评制度、年终考核制度和转正答辩制度等,使得高校对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有章可循,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人进步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坚持把抓好整改与建章立制、开展先进性教育与抓好经常性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制度和机制上来抓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工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搭建平台。

(三)入党积极分子要拓展大学校园文化空间,走出“纯粹”的思想和政治的工作范畴

大学校园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基本模式尽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大学校园文化从来就没有脱离过社会文化而孤立独行,而总是与时俱进,承担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肩负着自己神圣的使命。入党积极份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继承与创新首先,必须打破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固有的封闭性、凝重性和一元性,大力拓展大学校园文化的新空间,构筑立体的、开放的大学校园文化概念,实事求是面对大学校园主体所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如利益需要、沟通意愿以及平等欲求等等。通过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帮助其他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真正成为广大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同时,入党积极份子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当代,彻底走出“纯粹”的思想和政治的工作范畴,要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自己的活学习中去。在更广大的范畴和空间里,站在时代战略的高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育人树人,熔铸新一代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 灵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为学校的人文气息铺垫的思想基础,而且要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相适应,不能脱离了时代特点。

(四)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高校入党积极份子在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文化特质的展现。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靠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应该借助教育活动这个载体,注重将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先进性教育与经常、多样、生动的组织活动教育相结合,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途径,真正有效地发挥其榜样作用。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集中性的教育,也需要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它不仅是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增强党性修养和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也是入党积极份子组织观念的重要体现。经常性的组织活动首先要靠制度来保证,其次要靠质量来推进,要让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感到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要引导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积极参与党员奉献日、志愿者公益活动及校内外如:表演,艺术,演讲等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起到一种带头表率作用。以其身先士卒、身体例行的奉献精神,提高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学生党组织要注意提高活动的质量,要结合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身心特点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和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到模范带头作用实效。

(五)入党积极份子从电子信息化、网络化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借助网络提高实效性。入党积极份子群体要主动去创造。首先,要提高大学校园文化认识,就是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工作的网络意识,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手段、方法上进行创新,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的QQ聊天,E-MAIL,BLOG,BBS.在校园文化传播方面起了很广泛的作用。在充分认识信息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认识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来说,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是构建学生党建的新阵地。一方面,可以定期将支部近期工作安排、先进入党积极分子事迹、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名单,通过网络向师生公布和宣传,使党支部及党员接受大家的监督,促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加强思想交流,通过网上热点话题讨论,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创造当地大学校园文化新氛围。

(六)入党积极份子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没有继承就没有基础,没有创新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也不符合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入党积极份子在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在于继承。每个学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这种厚实的积淀和蓬勃的生命活力,就是校园文化的精义所在,是一种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现代校园文化是包容的、多元的,允许相异的观念和思想存在;因而,校园文化又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校园文化更是开放的,是面对多元异质文化的选择和自主更新。因此这需要入党积极份子不断创新,在不断淘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与文化的同时,必须不断培育先进和强大的主流文化。每所大学都应该在保留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世界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准确定位和思索。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这才是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准确出发点和归宿。

5.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五

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意见

各村党总支(支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为群众解难、为党旗增辉、为支部作劲”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镇党委研究决定以庆“七一”为契机,在全镇广大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为广大农民群众作表率,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党员家庭挂牌制度,使广大党员包括家庭成员在发展经济、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内容

通过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使党员及其家庭成为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的带头人,成为带头致富、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履行义务、热心公益的带头人,成为化解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带头人,成为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1、时间安排。6月1日前,全镇所有党员家庭要在家大门醒目位置悬挂“党员家庭”标志牌。七一前夕,在各村表彰的基础上,镇党委将结合“为群众解难、为党旗增辉、为支部作劲”主题实践活动的“五型、百佳”活动进行模范党员家庭评选。

2、评选条件。在党员家庭基础上评选产生模范党员家庭,具体条件是:一是家庭成员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村规民约;二是家庭成员带头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三是家庭成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普遍反响良好;四是家庭成员互敬互爱,以自身行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倡导文明新风尚;五是家庭成员特别是党员本人以自身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影响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六是家庭成员带头维护村容村貌、化解矛盾纠纷;七是家庭成员在履行村民义务等方面有突出的成绩或感人的事迹。

3、评选办法及管理措施。模范党员家庭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各村党组织按照评选标准并按照党员总数20%左右的比例掌握。各村党组织在初步审核的基础上在其中推荐5户左右参加全镇评选。镇党委在审核基础上,将对各基层党组织推荐的“模范党员家庭”进行统一表彰。对评选出的模范党员家庭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各村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对评选出的模范党员家庭进行一次复核,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组织专人进行诫免谈话,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仍不达标的,将摘牌警告。年底,民主评议的优秀党员必须在“模范党员家庭”中产生。

三、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活动,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各村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切实把活动的开展列入重要议程,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村党组织要结合本村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要讲究方法、注重方式,采取多种多样、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效果。要正确处理主题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以活动促工作,把党员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所激

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村要通过广播、村务公开栏等相关媒体,切实加强对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中涌现出先进典型的宣传,以先进典型来鼓舞党员,激励党员,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6.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六

定南工业园鑫磊党支部是建立在赣州鑫磊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基层党支部组织。赣州鑫磊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8023万元,占地面积130亩,员工200余人,是一家专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永磁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通过ISO/TS16949体系认证,获得“赣州市十大创新实干型民营企业”称号;获得“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赣州市赣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单位”;“赣州市非公有制百家先进企业”;“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实习基地;是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院士工作站。

2016年10月,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39832。陆续引进了中国宝安、北汽集团、大地和电气等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联系紧密的战略投资者,为公司后续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本人是周慧杰,籍贯湖北黄冈,出生于1980年9月,于2004年7月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山东魏桥铝业、日本昭和电工、虔东稀土、山东爱科从事稀土钕铁硼永磁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目前在鑫磊稀土任职生产管理,负责生产计划的下达、实施监控和发货管理。作为一名在私营制造企业的党员,尤其是在劳动较密集的制造岗位,能在同事中发挥自己作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向同事们普及党员的职责和行为守则;能带动周围的同事们积极向党靠拢,这就是我对身为一名基层党员应遵守的责任和应尽到的义务!

一、在制造企业里,要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需要自己对业务领域和业务知识有丰富的了解和认识。我本人从事稀土冶炼和稀土钕铁硼磁材14年,立志于一生从事稀土永磁行业并成为此行业的专家。我个人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外,也积极地向下属和同事介绍、讲解行业动态和专业技术知识。公司内的培训计划中,有50%以上的培训是我担任培训老师来组织和讲解的。其次,在利益面前做好先人后己的模范作用。对于一个党员,又是在管理岗位,在利益分配面前,首先考虑的群众的利益。本人在工作中,从不先拿先占,从不以权谋私,尽量将公司或外部给予的物品或金钱奖励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积极为公司内家庭条件困难的,有突发事件而造成经济紧张的,都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公司和政府的救助,并在工作中给予在制度内尽可能的照顾。最后,我本人也严格要求自己,尽力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司内的一言一行,都谨小慎微,不去违反制度,以身作则,为团队的积极健康发展起到模范作用。

二、积极地向同事们普及党员的职责和义务,让同事们看到公司的党员在行动。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作为企业了的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让所有的同事都知道我是党员,让他们监督我的一言一行,我个人地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些都要让同事们感觉到,并真切的觉得我们的确是这样做的。作为制造企业的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群众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每天我都会到车间进行巡查,并对同事有成绩的地方予以鼓励,对有违反规定的地方耐心和气地批评教育。保证自己的工作有效并且在态度上也是平等的姿态。

三、带动周围的同事们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公司的正式党员数量上比较少,我个人也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向大家宣传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人的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激励作用,在2017年下半年,公司制造部门的同事有4人提交了入党申请。并且,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也在我的宣传下递交了入党申请和思想汇报。我个人觉得,能够让更多的同事向党靠拢,能有更多的群众转变为党的忠实拥护者,这都是我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感到的极大满足和成就。

作为一名身处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企业中,如何能建设好党支部,如何能让企业的员工们感受到党员所发挥的作用,也应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

1、加大深入基层走访力度,在实际的工作和行为中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建立并落实公司党支部到基层一线的走访制度,明确走访内容和频次,了解企业中基层员工的诉求,积极主动宣传有企业和政府的有关规定,发放劳动保障类、科技类、计生类、综治类等宣传宣讲材料,建立公司党支部和基层群众的信任。积极培养企业基层员工中积极向上,有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员工,为发展党员打好基础,为完善企业基层党组织创造条件。

2、规范和细化党员在公司各岗位中落实党员职责的具体内容。对于企业新进员工,在第一时间走访了解其基本情况。让他们参加到党支部的普及性知识教育的学习和活动中来。党员应该在企业岗位中对需要帮组的群众帮扶到位,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带给他们的温暖。

3、对企业的党员要加强组织生活活动和党性的教育,提高社会责任。要引导企业内的党员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要创新活动形式,按照“企业的发展就是我们的责任,企业的目标就是我们的任务,企业的难点就是我们的重点”的原则,努力做到开展活动符合企业需要,让党员欢迎。也让党员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七

一、正确认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贯彻因地制宜、集思广益的方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农民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和创造性,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新农村的直接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增强投资投劳建设自己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使农民成为决策的主体。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事项要由农民结合当地实际,自己作出决策。二是要使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奋斗目标,使农村面貌有较大改善,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过上幸福宽裕的生活。三是要使农民成为生产的主体。要保障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各级政府作好示范引导和信息技术服务,种什么种多少,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四是要使农民成为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的直接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举措,都要依靠农民的积极参与才能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目标任务,都要依靠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才能实现。

二、农民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认识

在当前的条件下,充分发动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许多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障碍因素。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有利条件,规避障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决定了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当前重庆市农民生产生活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农民群体大。重庆市农村现有建制村99869个,全市农村户数718.84万户,农村人口2430.9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7%。农村劳动力1366.9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58.4%。二是青壮年人数多。目前全市30岁以下的农村人口363.1万人、31~45岁的685.1万人,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6.%。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比1997年增加1117元,增幅达66.0%。四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4元,人均住房面积32.5平方米,每百户农户拥有大型家具417件、洗衣机19台、电冰箱10台、摩托车10辆、电话机52部、移动电话28部、彩色电视机63台。五是农民享受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状况明显好转。全市农村有幼儿园(点)6148个,小学9776所,普通初中1018所,普通高中125所;有乡镇卫生院1318所、村卫生室(站)17702个,区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万余人;230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0.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通过对10个村的455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一是农民普遍对于新农村建设有所认识。知道“新农村建设”的共有31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8.8%,部分知道的116人,占25.5%,二者合计占94.3%。二是农民普遍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与自己关系很密切。认为关系很重要的共有339人,占74.5%。三是相当部分农民对自己主体作用的认识不够,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期望却过高。在选择认为谁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主要作用时,认为是各级政府起主要作用的共有252人,占55.4%。四是农民普遍不太愿意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太多财力劳力。在选择自家愿意每年为新农村建设投入多少财力时,100元以下302人,占66.4%;在选择自家每个劳动力愿意每年为新农村建设投入多少劳动工时,10个工以下310人,占68.0%。五是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要求相对集中。在回答政府应当如何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时,选择发展非农产业的170人,占37.4%,发展种植业的86人,占18.9%,加大劳务开发的73人,占16%。回答发展农业生产应当优先解决的几大问题时,选择加强技术推广、改善灌溉条件、加强农民培训和生产指导、改良引进品种的最多。六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事业的要求更加看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回答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几项社会事业时,选择村道硬化、养老保险、医疗卫生、村庄布局、安全饮水和居家环境治理的占到了前六位。从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和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有能力也有意愿发挥好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但有一些认识还很模糊,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三、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

(一)有利条件

一是近年来重庆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策并举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增长。重庆市近五年来市级财政累计对“三农”投入663亿元,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重庆市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39.9%提高到48.3%,城乡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实现了“8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的目标,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是农村民主程度逐渐增强。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在管理村社事务方面认真组织实施“一事一议”,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障碍因素

首先是国家宏观体制上存在障碍。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产品投入制度等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城乡发展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其次是“三农”机构设置及管理服务上存在障碍。农口部门较多,仅市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就有12个职能职责上有重叠和交叉,这必然导致部门指导多,统一指挥少,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现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现象,影响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统一有力指导。同时,支农资金投向比较分散,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提高,难以集中有限的资金、力量办大事。这些管理上的障碍使农口部门在集中精力谋发展上存在不足,也限制了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再次是思想素质上存在障碍。一是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影响。受传统观念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的影响,一些干部认为农业发展慢、农村变化难,精力投入进去也出不了多大成绩,不如抓城市经济、工业发展,多引几个企业、多修几条公路来得直观和实在。二是对农民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有的干部对农村缺乏了解,重物轻人,更多地注重对农村“物”,的投入,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三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惯性,习惯于“为民作主”,用行政手段“大包大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引导和扶持,要制定政策和加大投人,激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二是促进农村财政与金融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

(二)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促进结构调整;二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大力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加强城乡交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注重发展农村教育;三是积极培育提升农民的创业素质;四是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加强农村法制环境建设。

8.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八

关键词: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发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一、课程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专业带头人首先必须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新理念,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现课程建设从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的转变。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带领专业教师进行企业走访,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还要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和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一系列真实的工作任务,最后把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序化、整合,并注入方法论和教学论,构成专业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通过“企业调研→工作过程分析”,获得了一个一个的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即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大改革。保持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高度吻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把握新技术的发展,适度调整课程设置,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作为专业带头人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研讨和实施,通过专业带头人说专业、带领教师说课程让教师很快转变观念,还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现场点评等形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指导。专业带头人应该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团队的工作重点来抓,多次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带领专业教师经常到企业一线实地调研,适时了解企业发展新技术,把课程内容与地方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构建,培养的人才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行企校深度合作,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利用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以及在科研项目研发和企业培训方面的经验,通过带领全体教师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技术难题,和企业合作承担多项技术研发项目和社会培训项目,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联合开发横向课题,尤其是在企业机器换人、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方面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学生专业技术社团等平台来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鼓励研发项目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科研成果申报国家专利、技术成果奖等。积极为企业承担技能鉴定培训、企业新技术培训、“金蓝领”技师培训等企业员工的培训。按照企业的要求,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来培养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专业带头人还要带领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创业工作,认真探索合作育人、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机制,积极承担校级以上各类校企协同育人、服务企业发展的课题探索研究和实施,本着校企共赢的原则,不断实现校企的共同发展。与行业、企业携手,聚集跨行业、跨区域优势资源,建设集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内容于一体的共享型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与行业企业共享,并积极承担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任务。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开放式管理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紧跟教育教学改革、行业技术发展需要,持续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专业带头人应始终把强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承担新模式教学能力的教学队伍作为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将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列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一是教师每年需到企业进行累计两个月以上的生产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开发至少一项;二是积极引进具有企业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校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三是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聘用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我们教师顶岗工作及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管理,共同完成学生培养任务。重视师德教风建设,采用以老带新、外派学习、内部交流等各种手段,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兼职教师应重点培养,采用导师制,教师按水平高低结成对子,安排教风正派、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承担青年教师和水平较低的教师培养工作,互听课程不少于20节,定期交流,记录过程进展情况,促进教师队伍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师德风尚和教师职业素质养成,教风正派,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新模式课程教学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国内外培训、学历学位进修、企业顶岗、参与技术改造项目、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进行技术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加强专业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专业带头人应以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带领团队教师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教师的“做中教”,学生的“做中学”,运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组织上将大班分为小组,组内成员互相搭配,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不仅专业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创新精神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校企联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教育教學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技能形成规律,按照识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科学设计实训实习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场地增设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觉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为了更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实践性,有些实践教学内容在企业进行,由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来担任主讲教师,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工作,实现了企业进课堂,课堂在企业的教学模式,这样培养的学生定位准确,质量好,技能鉴定合格率也会逐步提高,毕业生也会因职业道德良好、技术过硬,深受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覃雯.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J].教育观察,2013(4).

9.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九

应该说,党的形象的先进与否,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决定着党的兴衰存亡。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为了天下穷苦百姓的解放,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站到了战斗的第一线,冲锋陷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我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奋斗,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建党89周年的今天,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除了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满腔热忱外,还要在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上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更新和提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必须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想敢干,敢于竞争;必须创造性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引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创新世纪的伟业。

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信仰和目标。应当看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曲折,甚至反复,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定信念,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这方面,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做出了典范。他说:“我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由于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分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严重挫折,即使在“黑云压城城欲摧”时,他也始终表现出一种镇定自若、高瞻远瞩的政治气魄,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新时期,共产党员更要增强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的政府的信任,更需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贯彻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统一起来,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意识。在思想上,是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认同;在行动上,是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和增强党员意识,是对党员的起码要求,无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都不能例外。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积极响应号召,率先垂范,充分调动起全所广大职工投身于眼病防治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每位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并以王瑛等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加强党性修养,锤炼优秀品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的时代精神。

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进一步构建共产党人道德境界的高地: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阐明,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切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江泽民同志更是多次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他们所强调的归结到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努力达到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于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渐渐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人生座标系上偏离了方向。有的满足于当官做老爷,把为群众办事当成是自己的恩赐;有的追求奢侈享受,沉迷于“对酒当歌”的温柔乡里;有的追求“升官发财”,把权力当作商品,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不少人因此而坠入了犯罪深渊。显然,这些都是与共产党人的人生目标和道德标准相悖的。以“三个代表”为最高人生目标和道德标准,就是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堂堂正正,一身正气。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标准,管住自己的脑,不为私利分神;管住自己的嘴,不随意乱说乱吃;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管住自己的手,不贪占公家的便宜。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面对各种诱惑,应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思想上顶得住,行动上立得住,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进一步以力行“三个代表”为最高人生价值:人生,总要实现其价值。共产党人的价值在为人民、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中体现出来。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集体本位、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奉献,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形势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用人格力量去鼓舞他人,用先进的事迹去辐射社会。

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修炼德、形、勤:古人云:“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故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廉政服务于政治,廉政的基本内涵,是“廉”为“政”服务、“政”以“廉”长存。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必须以廉政、勤政、优政为主要内容,从德、形、才、勤入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干部。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与法制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这就告诉我们,立足教育和管理,着眼防范,必须促进廉洁自律,切实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问题。干部在实践中应有更高的境界、更多的真诚和更强的自觉性,“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干部怎样廉洁自律,加固自身的思想道德防线,避免权力在自身产生腐败,修身进德,做到廉洁自律以形育人、以德带人、以勤感人。

10.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十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

在企业改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并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胡锦涛同志还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顾交通集团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正是改革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改革是交通集团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底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转折,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二十九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二十九年,二十九年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二十九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影响世界。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一切。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来自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领域的一次次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归根到底,就在于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大解放,积累了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和困难的雄厚基础。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的中国,今后我们事业的发展仍然有赖于改革开放。

我们天津市和全国一样,通过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大解放,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水平。天津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顺利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37.7亿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达到925.6亿元,年均增长24.9%;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83元,年均增长11.3 %,改革开放效果显著。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在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天津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了进一步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紧紧依靠全市党员群众,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龙头,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根本途径,大力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积极组织推进交通集团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开创集团经济发展新局面 我们交通集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两个一切”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以建设平安交通、和谐交通、实现奔富求强为目标,实现经济和效益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使我们集团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改革扎实推进,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

(一)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当前,交通集团企业改革,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重要变革,是企业资源重组、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随着改革进入攻坚

阶段,改革的难度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但是,集团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充分地认识到交通企业改革改制不到位,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新体制、新机制,交通企业就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面对困难和风险,勇挑重担、知难而进、奋勇争先,较好地实践改革的具体要求,取得了深化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重点,以建立新企业为目标,完成了21户企业的改制工作。他们分别是:①在汉沽运输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国有控股,职工参股的通汉运业有限公司;②在联运公司内部的三级单位中3户企业进行了主辅分离和股份制改革;③对运输六场的2户三级企业进行了主辅分离改制为民营企 2 业;④塘沽运输总公司并入新建立的交通集团滨海有限公司;⑤交通工业公司并入新建立的交通集团津维公司;⑥塘沽运输总公司所属塘沽大件运输场、塘沽物资储运场,通过置换土地新组建成通捷大件运输有限公司;⑦南郊运输场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为天浩运业有限公司;⑧津城物流公司通过吸纳社会资金组建了津交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⑨通过整合所属企业有效资源,吸纳职工参股组建通维捷轿车快修连锁有限公司。⑩长途汽车公司实行客运站和运营车队分立改制,新组建了长途客运站务有限公司。⑾对一运公司、二运公司进行了撤销行政性公司的改革。

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建立的这些新企业,培育了新增量,积聚了新能量,为集团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提高核心竞争力、整体实力、发展后劲的进一步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和进展。

1、货运经营结构调整取得突出成效

面对燃油涨价、税费改革的严峻形势,各物流货运企业按照集团确定的货运经营结构调整的方向,努力在发展大件运输、集装箱运输、物流配送等专业运输上下功夫,积极开拓新市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使集团货运经营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是大件运输实现迅猛增长。上半年,集团系统大件运输企业在巩固原有货源市场的同时,坚持把开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大件设备运输货源作为主攻方向,先后签定了奥运工程设备、三峡水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港口重型机械、赤峰桥桥梁设备等业务。积极开发货代项目,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保障,赢得了市场。上半年,大件运输收入达到1914.03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成为集团公司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特色品牌。

二是物流及配送业务实现新的突破。滨海集装箱集散中心、物流货运中心、金钟物流园、西青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不断完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基础平台功能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物流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仓储、配送、货代、多式联运竟相发展,经营规模、自营比重和经济效益都有的了新突破。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日臻完善,合作范围、业务规模不断拓展,物流及配送业务成为了集团公司的重要支柱。

三是集装箱和大陆桥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各集装箱运输企业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机遇,充分利用滨海集装箱集散中心这一平台优势,加强联合与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海关监管车队经营管理、运输资质和品牌优势,积极拓展天津港至二连浩特的过境运输业务,保持运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 3 大陆桥运输1682票,4439个标箱,同比增长109%,占全市公路过境运输的85%以上。

2、长途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上半年,各长途客运企业积极开辟新线路,加大车辆更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扩大经营规模,强化运营组织、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和车辆技术,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及时、有序,满足社会需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充分利用长途客运班线的线路资源,大力发展城际快件运输业务,拓展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业务。不断完善场站设施,搞好车站建设和经营,实现标准化服务,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了我市长途客运站务经营管理的新形象,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格局,成为集团公司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3、汽车销售及维修经营优势不断增强

各汽车销售及维修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汽车销售、汽车维修与后市场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服务,在稳定和发展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红旗、解放商用车、东风商用车等传统服务品牌的同时,积极拓展新项目,巩固特约服务,拓展重汽维修,延伸服务链,建立了太糊大客车销售服务基地。坚持以服务促销售,不断在完善售后服务上下功夫,以完善优质的售后服务,巩固、做大并拓展新品牌、新项目,有效拉动了汽车后市场业务。上半年累计整车销售达1137部。汽车销售与维修收入、汽车配件销售收入累计达到22068.67万元,成为构成集团公司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4、航道疏浚积极探索实施企业化管理路径,克服困难,深挖潜力,苦干实干,经营成果实现最好水平。交通职业教育与培训、交通科研、交通建筑设计在建示范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拓宽办学渠道,强化教学管理;产学研相结合,提升科研水平;开拓建筑设计市场,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等方面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集团上下共同奋斗,艰苦拼搏,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综合收入93605.5万元,完成全年进度计划的50.65%,同比提高12.95%;实现利润788.65万元,完成全年进度计划的64.48%。在岗职工人均收入8880元,同比提高19.36%。集团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在集团改革、发展过程中,各单位始终坚持把关心职工生活,确保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作为确保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前提,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落实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关心、关爱困难党员和困难职工的生活,积极为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提高在岗职工收入水平。据统计,近五年来集团“两节”共筹集帮扶慰问款13459115元,帮扶慰问26488户职工,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要用心把握交通集团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加快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增强发展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与发展是互为关联、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改革是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深化改革就不能将集团公司做大做强为现代物流企业。因此,必须坚持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深化改革。

集团公司推进交通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加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不断激发集团公司优势资源的活力,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继续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建立健全新的体制和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质量。继续大力促进平安交通、和谐交通的建设,为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其具体任务是:

1、全力推进“天津公路主枢纽规划”的落实。

“天津公路主枢纽规划”是事关交通集团长远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已完成了上报交通部审批的各项工作。要积极组织好相关项目的申报和建设立项工作。目前在建的滨海客运二期工程、交通学院综合教学楼工程和轻工商贸客运站工程等三项工程,年底将全部交工并投入使用。

2、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

依据现有的优势,要下大力量整合长途客运、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大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危险品运输、汽车维修与销售、职业教育资源。按照集团确定的产业格局,逐项研究,逐项规划,归并同类资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放大资源集聚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打造集团核心竞争力。

3、提升服务功能,拉长产业经营链。

打造集团核心竞争力,必须调整经营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服务功能,拉长产业经营链,提高产业经营的附加价值。企业经营要以满足市场需要、客户要求为目标,完善经营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把科学发展落实到企业经营实处。

4、新建企业发展要有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管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新建企业必须尽快实现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集团发展较好的企业,如天浩运业、通汉运业、津城集团、物流货运中心、通莎客运、通达汽贸、滨海公司等,无一不是进行改制或成立之初就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只有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的 5 发展,最终实现国家、企业、职工的共赢。为此,新建企业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条件。

5、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懂经营,又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集团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才。据统计,一个兼具体能、技能、智能的人才对国家的贡献率是只有体能的人的近百倍。因此,人才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越来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目前,集团系统的人才队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能力准备不足,工作方式、工作本领等基本素质与集团转型不相适应,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急需要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此,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以“五好企业党组织”、“四好班子”建设为载体,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攻坚克难的能力,能干事、干好事的本领,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培养青年干部,要给“品质好、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大力造就“以能力论英雄,谁能干谁干、谁干得好谁干”的氛围;加大对青年干部的培训力度,将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领导岗位;要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把公开竟聘、交叉任职、干部交流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加大执行的力度,并作为今后干部任用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原则,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三、共产党员要做企业改革的先锋

近几年来,集团改革发展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绩,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一支思想解放,干事创业的党员队伍。没有一支勇挑重担、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勇于奉献的党员队伍,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用中央和市委的精神统一思想,按照集团公司“两个一切”的总体思路和改革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强基争先”工程,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攻坚克难,取得了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精神面貌。例如,津城物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喜增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把融资纳入车辆管理、货物仓储和运输、九山顶山庄及客运旅游等主业。在主业的基础上,带动其他辅业,形成主辅同步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优势互补,使津城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综合收入1亿元,比2005年增长27.6%。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比2005年增长22.22%。又如,滨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维建同志,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土地出让置换为切入点,以引资发展为重点,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重新规划企业的经营和布局。通过 6 土地置换,新建了滨海客运总站和集装箱集散中心,实现了以客运为基础,以物流为主导各业并举的多元化现代化服务企业,扭转了公司多年来生产经营下滑的局面,大幅度超额完成了生产经营计划。2006年综合收入2亿元,完成年计划238%,职工年人均收入1.25万元,完成年计划110%。再如,货运汽车修理厂党总支书记、厂长徐大顺同志,带领一班人和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打好服务品牌;加强横向联系,培育维修市场和做好建网布点工作,不断扩大汽车后市场覆盖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06年综合收入4635万元,综合利润60万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1.31万元。物流货运中心总经理程进祥同志,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超越资金不足的障碍,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目前,物流货运中心已拥有三个物流园区,占地560亩,拥有资产四个亿,企业实力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占领了天津、华北、东北及沿海城市的物流货运市场,成功吸引了10家大型知名企业进驻经营,从而使物流货运中心物流量、商流量、资金流量和信息流量直线上升。

正是由于我们有了象他们那样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改革大潮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促进了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地实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目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1、要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全面解决思想观念、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要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同时,对市场经济、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要进行系统学习,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促进思想解放,观念转变。要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上来,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下功夫。要认真查找、反思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中的不足,制定切实措施加以改进。要有迎接挑战、勇于竞争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形成在新形势下敢于超前的作风。在管理上,要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集约经营,拓宽经营领域,靠信誉、靠质量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3、要牢固树立“党员意识”。积极参加和支持改革,努力做到“三个带头”,“四个创新”。要带头诚实守信,带领职工守纪律,善经营;带头出谋献策,带 7 领职工增效益,创利润;带头服务大局,带领职工解难题,谋发展;要立足岗位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争取在改革发展中政治上成为骨干,生产技术上成为行家,作风上做表率。用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创一流的精神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凭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带领职工努力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多做贡献。

11.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条件;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144—02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实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政府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性地位,要象重视和支持普通教育那样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世界银行认为职业教育的生均费投入应该比普通教育高153%。

职业中学经费投入上不仅没有超过普通高中,反而低于普通高中。这样的教育投入结构,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为缺少投入,无力购买实训设备,职业学校普遍无条件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只能采取与普通教育相类似的教学方式,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政府在统筹安排教育经费中,要依法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并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生均费额度,使其超过普通教育生均费额。特别是要加大对面向农村的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消除城乡投入差距,增强服务农村的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要将有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加强劳动就业准入制,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市场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全面落实就业准入制和持证上岗制度。出台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岗位制,借鉴德国经验,明确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条件的责任,对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适当减税,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出台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对于到农村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政策性补贴,提供发展机会,激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服務、参与科技示范区及各类基地建设和农村管理等工作。制订农民培训规划,将通过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长期化、法律化、程序化轨道。制定新农村建设目标与职业技术人才奖励相挂钩的政策,同时提倡专家、项目、技术入股合作,支持鼓励职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创办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经济实体。

(三)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一是职业院校应树立市场意识,以农村建设和发展需要为导向来合理设置专业,要大胆废弃那些招不上学生、教学内容陈旧的专业,同时瞄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路径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努力开发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专业。二是提高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下生产和管理一线锻炼,从生产一线引进等途径和措施,培养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四是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要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职业学校的职责之一,主动联系农村,把职教基地建设与农村经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产业化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为农村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四)促进农村的内涵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农村,大力倡导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观、职业观、价值观,引导农民树立“条条道路能成功”的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工业反埔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通过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幅射改造,从而促进“三农”自身发展能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在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和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增强农村对人才的经济吸引力。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村文化,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增强农村对人才的社会文化吸引力。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途径

(一)为新农村建设直接输送人才。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需要各级各类人才。职业教育应针对新农村建设需要,着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要招收有为农村建设作贡献意愿的学生。在方式上可采取“计划单列、基层推荐、单独录取、定向招生”的招生办法,或结合国家有关培养计划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一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施教,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产业布局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二)开展留守农民的教育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更低。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6%)、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O.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针对这种现状,职业教育应广泛开展农民培训。针对新农村建设而言,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是直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特别是要加大对留守农民的培训。职业教育一是通过国家实施的农民培训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雨露计划”等项目培训农民;二是主动与政府联系、与农村合作,根据当地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目标,就必需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功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职业教育可依托国家实施的“阳光工程”,与政府密切配合,将“阳光工程”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与农村合作,针对农民工实际需要开办技能培训班。在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既要教会农民工进城生存和发展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维权意识,使农民工能够“进得城、干得来、留得下”。职业教育还可利用学校就业资源。帮助受培训的农民工

就业。职业学校都有一定的就业合作单位,有一定的就业推荐渠道,将这些资源贡献出来,为农民工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也可实施校、企、村合作,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培训,经费实施“政府资助一点、企业负担一点、学校减一点、农民出一点”的办法,减轻农民负担。通过以上办法和措施,职业教育可充分发挥自身培训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主动到农村推广实用技术、新品种、新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的形式和渠道有多种:一是采用教师蹲点方式。学校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到乡村担任科技副乡长、副村长或技术顾问。让教师走出校园,走近农民,深入農村,一名教师负责一片区域,将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技术带到农村。二是开展技术免费咨询。通过送科技下乡、开通免费“农技110”电话、农业技术知识讲座等活动免费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三是有偿技术服务。职业院校向农民传授技术或推广新品种,根据技术推广成本和农民受益情况,可适当收取技术服务费用,以实现技术服务的互利双赢和保持可持续性。在有偿服务中,职业院校还可通过与农村共建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二三产业开发基地等,通过基地建设和运作,向农民传授推广技术。也可通过与农村和农民合作,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中,职业学校以技术入股,实现学校与农民的双赢。

12.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十二

1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1.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要想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要重视土地问题,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精神。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鼓励农民开辟全新的增收渠道, 构建有特色的农业经济, 培养新型科技化农民。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依据市场需要, 合理选择耕地经营承包制度, 丰富农业发展结构, 满足社会需要, 为农业加工行业创造更多货源。另外要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 特别是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养殖业, 建立科技型蔬菜大棚和水果基地, 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还要重视农村市场服务体系的构建, 要为农民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使农民能够更好地进行农产品销售, 保障农民利益, 这样才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经济发展。

1.2完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注重社会关爱

在发展过程中农民除了希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得到稳定的收入, 还希望能够拥有更良好的居住环境。所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 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民的生活创造更良好的条件, 注重关爱社会。

1.3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通过这种土地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从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 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培养高技术的新型农民、这样才能在农村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满足市场对农业发展的需要, 增加农民收入。所以, 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多样的宣传方式, 通过简单易懂、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群众, 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农民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之中。

2通过土地管理改革可以有效缩短城乡差距

2.1土地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城市建设水平逐渐上升, 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增大。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需求在不断增加, 土地管理制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进行改变。但是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必须要以保护耕地为基本前提, 在确保基本耕地时可以允许国有土地以及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公开的市场交易, 满足市场对土地的需求, 放活土地市场,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价格, 提高农村收入, 也可以缓解城市建设存在的土地稀缺现象, 实现双赢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小产权房, 也就是农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设房屋, 并将其租借给外来人口。这是集体土地市场化发展的一种形式, 也是市场需求导致的土地二次开发, 可以有效得以利用和发展。

2.2加快新农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

近几年城乡差距逐渐增大, 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 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合理的规划新农村建设方式, 重视农业产业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调动社会资金, 加强道路、教育、卫生、网络、通信等基本建设, 完善农民生活所需, 不断提高农村的软实力水平, 比医疗保险建设、劳动保障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等, 这样才能不断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3土地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意见

3.1加强农村党组建设, 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度

村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所以要选好村党组织书记, 他应该具有高尚品格、较高思想觉悟、能干、又是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党员。推动农村党组织工作创新, 鼓励农民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农村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为村民讲解宣传新农村建设目的规划, 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农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经济问题, 还要建立民主议事和安居乐业等事宜。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不应该是个旁观者, 应该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拥有者。

3.2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规模农业总体规划目标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农业, 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多发展和认证绿色有机种植地。在农业生产中鼓励农民不使用化肥农药, 多用农家肥, 发展畜牧业, 在畜牧养殖中不要添加有害有毒物质, 农业畜牧二者构成良性循环。

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建立健全大规模的农业, 并发展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的农牧业。我们建平县丘陵山区占领多, 结合当地朱绿科绿色小米生产基地,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多以生产小米为基础;在畜牧业发展培养规模养殖大户、畜禽饲料加工企业。新能源开发, 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 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综合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3.3土地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杠杆作用。

3.3.1农村房屋建设土地的调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首先改善传统的居住环境, 由于农村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房地产在逐渐升温,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 应该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 和新兴的小产权房地市场化等群众敏感问题。小产权房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有土地管理的产物, 它能够拉动了城乡结合地的经济发展, 对新农村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有科学长远的规划。土地占用上, 保护耕地原则, 应该利用老的村止进行改造;对于工厂建设划地不应该占用耕地, 以山地荒地为主;加强群众的房屋动迁管理, 保护农民的房地产的合法权益, 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 促进当地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

3.3.2农业生产土地的调整。根据国家保护耕地原则, 加强基本农田管理,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 如蔬菜大棚建设, 特种种植应办理相应农用地转用手续。在畜牧业用地的开发中, 应该建立用地标准, 如畜牧养殖小区建设500平方米为一个标准。在小区里规划布局和选址, 应利用荒山荒坡等地, 尽量不用或少用耕地, 还要强调不得擅自改变其它用途。

结束语

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土地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进一步缩短我国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严金明.土地管理应有理性思维[J].河南国土资源, 2005 (7) .

上一篇: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总结下一篇:初中资助感恩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