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欣赏试题(精选13篇)
1.音乐作品欣赏试题 篇一
1.如何培养自己高雅的音乐审美情趣?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二、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3〕“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4〕“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名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2.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教育意义?
这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交响曲.在贝多芬的交响曲里,都在传递着一种理念,就是通过斗争,最后定会取得胜利.而在第九交响曲里,这一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个高峰.其实在贝多芬的交响曲里还传播着启蒙运动的主题,就是自由,平等,博爱.而自由,平等,博爱不是我们今天依然在追求的吗? 你要找它对今天我们的教育意义,我觉得它最重要一点就是教会我们通过努力,最终会得到欢乐吧.结合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再去认真听这部交响曲会更有意义哦.贝多芬晚年,疾病,生活,感情问题交加,但你听这交响曲,它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战斗的精神,他依然乐观,他把乐观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评价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3.谈谈看歌剧《茶花女》的感想
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阿尔芒,在脱离父亲生活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妓女玛格丽特。这位姑娘是社交界的明星人物,可谓风华绝代、高雅大方,有成千上万的人都被她迷倒,阿尔芒与他认识不久,就成了他的情人。但当他们认识一年后,阿尔芒因父亲的原因与玛格丽特分开,断绝了往来。后来,玛格丽特与世长辞,她的遗物全部被拍卖掉。就是在拍卖会上,文中的“小仲马”买得一本阿尔芒送给玛格丽特的《玛侬·莱斯科》。阿尔芒·迪瓦尔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来找“小仲马”购买这本书,并对他讲述了自己与玛格丽特的故事。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小仲马脱离其父大仲马独自生活时,他遇到了一位在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女子。她就是《茶花女》的原型玛丽·迪普莱西。小仲马不久就成了她的情人。但在认识她一年后,小仲马与之发生了争吵继而分手,断绝了往来。两年之后,即一八四七年的二月,玛丽病逝巴黎,时年二十三岁。小仲马得知此噩耗,悲恸不已,躲进了一家客栈,一个月后,这部名著《茶花女》便诞生了。
这部著作主要刻画了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悲剧。玛格丽特的至情至性,阿尔芒的痴情易怒,他们的爱情悲剧让人叹息不已。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悲剧,深情相恋的人竟无法相守相伴。老天真是造化弄人,相爱的两个人总是不能长相守。事到如今,也只能“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真是让人琢磨不清。人们常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不但没有变得丝毫崇高起来,反而变得更加堕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外,就是去地下赌场赌博来增加一点用于挥霍的金钱,全然不顾玛格丽特维持巴黎名妓排场的费用其实是来自其他几个男人的供养这一事实,也丝毫没有考虑应该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爱情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爱情真正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她义无反顾地决心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要洗尽铅华,革心洗面从新做人,与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亏损两万多法郎为代价,委托别人变卖她的一切财产,告别过去的一切,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起了远离风尘的隐居生活。
遗憾的是阿尔芒只是被动地听从玛格丽特的一切安排,丝毫没有考虑过应该和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也许在他的内心从来也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玛格丽特因了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爱情和信任,甚至没有想到应该去问一下这个变化是为什么发生的,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为法律专业毕业、理当擅长分析研究的阿尔芒,不但没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为什么变心,反而粗暴简单地认定她就是因为不能甘于清贫贪图过去的虚荣才离开他的,甚至卑劣地对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进行了种种无耻的报复,哪里像是在对待一个自己爱过的女人啊!读到书中这一段时,身为男人的我也忍不住为他的无耻感到羞愧:一朝得到女人就温顺得像条狗,一旦失去女人就凶狠得像条狼,这样的人实在不配谈情说爱啊。我们也无法否认阿尔芒确实是爱玛格丽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信玛格丽特也真正爱他,总觉得他的真正的爱情遭到了玛格丽特的戏弄和践踏。他的心胸是那么狭小卑劣,丝毫不懂什么叫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的心里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唯独缺少一份玛格丽特那样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真正的爱。哎!这世上的猜疑心有几个不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呢?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阿尔芒对玛格丽特毕竟还是有爱的,尽管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不一定对,他对爱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才会在确认了玛格丽特对他的那份真情后感到痛苦,感到后悔,才会写出这篇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男人忏情录《茶花女》,只是这个忏悔实在是来得太晚了一点。
我想,如果恋爱中的男人和女人们在遇到波折时,都能多几分真诚和信任,少几分虚荣和猜疑,这世上的许多爱情悲剧,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4.《黄河大合唱》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意义
黄河大合唱》雄壮而激奋,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敌,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的成功之处,在于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就合唱而言,给人以音乐与文学“协奏”的感受;歌词与音乐意境高远,形式灵活多样,富于歌唱性和音乐性;贴近劳苦大众,雅俗共赏,富于普及性;注意用情节、戏剧性渲染刻画人物;从艺术借鉴上看,它还带有西方“康塔塔”的成份。全曲由八首歌曲组成,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世名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看来,《黄河大合唱》产生的震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相比拟。
《黄河大合唱》诞生已经60多年,但其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改变、时代的变迁而被人遗忘,相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从17岁就开始指挥该曲至今已上千场的严良堃说,《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历演不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表达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并最终以胜利告终,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作品不断改进,加工,跟随时代的进步。
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与音乐中,存在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了解脱。音乐在充分表达了听众的这种情感,同时它还能唤起在海外长大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黄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种勿忘苦难心存危机的现实意义。今日我们能从《黄河大合唱》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从音乐上来说,《黄河大合唱》音调有黄河船夫的号子,有来自民间音调的民族体歌曲,有乡土味浓郁的山西音调,作曲的技巧与和声,却又是很欧洲的。
已进入21世纪的今日,和60多年前《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然完全不同,但是这部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作用却仍然存在,今年正好是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又是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60周年,这部作品对于我们就更有特别意义。
《论述题》
1.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正如人类的意识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一样,音乐审美意识作为人类意识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它也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的发生。马克思在1844年对人类意识,其中包括审美意识的发生作了明确的论述。马克思说:“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① 在论及审美意识的产生时,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它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②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科学的,是以人类意识,其中包括审美意识的发生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有的学者曾提出:“到底是艺术在先,还是美感在先?”的问题。③ 对此人们的意见是尖锐对立的。一种意见认为,美感产生于艺术之前,是作为推动艺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居先存在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人类并不是先有了审美能力,尔后才有艺术,而是先有了艺术,尔后才培养了审美能力。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从艺术起源的考察中发现,艺术一词在古代拉丁文中就像在希腊文的Τεχγη中一样,意味着另一种非常不同的东西。它当时是意味着一种技艺或专门化的技巧形式,像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东西。而当人类拥有这些技巧的时候,审美感觉仍处于不发达的状态。艺术在起源时是与美无关的,人的审美意识正是由于艺术的产生才获得发展。普列汉诺夫在论述音乐的起源时曾说:“人的觉察节奏和欣赏节奏的能力,使原始社会的生产者在自己劳动的过程中乐意服从一定的拍子,并且在生产性的身体运动上伴以均匀的唱的声音和挂在身上的各种东西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但是,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在他的生产性的身体运动中恰好遵照着这种而非另一种的节奏呢?这决定于一定生产过程的技术操作性质,决定于一定生产的技术。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问题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① 他又说:“不,敬爱的先生,我坚决地相信,如果我们不把握着下面这个思想,那么我们将一点也不懂得原始艺术的历史: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②以上论断科学地说明了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道理,这和马克思关于意识的产生的论断是一致的。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以音乐艺术的存在为前提的。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对审美意识所作的阐释,无论是柏拉图的“迷狂”说,舍夫兹别里的“内在感官”说,或是康德的“先天的共同感”等,③ 都不过是心造的幻影,是经不住事实的检验的。
2.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国家的根本,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知识和能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完善,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理念的某些不足逐渐凸显。表现在:片面理解音乐的价值,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违背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忽视音乐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被动化倾向等等。这些不足反映出我们在音乐教育中的重大缺憾——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究其原因是教育理念滞后所造成的,也就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而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作为培养人的手段,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因此,本文力求结合新课标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其概念的界定、发展与研究背景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分析,以借鉴国外音乐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成功教育理念。同时通过论证“以人为本”教育的发展与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运用“以人为本”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变音乐课为“兴趣课”、变音乐课为“想象课”、变音乐课为“体验课”、变音乐课为“创造课”、变音乐课为“审美课”。阐述了在这一理念下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说明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音乐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激发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地满足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灵需求和学习规律等,而音乐教育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特殊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善导美”的作用。因为音乐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艺术具有以审美功能为基础的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等在内的社会功能,而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性、形象性、隐喻性等特性,又使得音乐教育的方式符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规律。
(一)、音乐教育能有效激发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机明确,其参与学习的程度也会提高,如注意力集中,感知更加敏感,思维活跃,表现出较强的理解和加工能力,联想丰富等。
2.音乐作品欣赏试题 篇二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就是把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音响结构的展开特点上, 以感受音乐中的形式或情绪基础为目的, 也就是欣赏者把注意力投入到音乐的结构布局、和声效果、曲式、调性调式以及音色等等诸如此类的带有一定技术性的问题上。这就要求听赏者必须具备一定得音乐专业知识, 在这里的欣赏不仅仅只是欣赏, 它的要求相对比较深入, 在聆听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思考和总结, 而了解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的真实目的或写作背景就显得必不可少。当然, 这种听赏如果仅是一次两次的听赏, 可能还不能洞见所有的问题, 必须通过反复聆听来获得对音乐整体的了解, 而这种了解是相对比较深刻, 带有理解性的进入式了解。
二、体验式欣赏
体验式欣赏方式则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 调动自身联觉的各种感知完成整个欣赏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 体验情感和情绪是最重要的, 通过想象的活动来理解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当然, 这种体验式的欣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比如当我们欣赏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时,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这首乐曲的内在含义或写作背景, 同时对作曲家的生平也不了解, 但只要我们听到终乐章《哈利路亚》时一样会被感动, 会觉得肃然起敬。显然, 我们被一种激昂、肃穆的感情所打动。有些音乐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加以体验, 并与乐曲所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 由此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戏曲欣赏
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的戏剧文化, 它既古老又年轻, 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城乡及世界许多国家的舞台上。它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戏曲欣赏也是高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 现代京剧《红灯记》在音乐、舞蹈、表演、舞美设计等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做出了巨大的探索与改革, 虽然它主要还是采用了传统京剧的板腔、曲牌, 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 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间曲调、融入了话剧、舞蹈、西方音乐等某些语汇因素, 在保留传统京剧艺术民族化风格与韵味的基础上, 有力地突破了京剧音乐固有的程式化套路, 采用个性化的音乐创作, 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说, 现代京剧《红灯记》这种创新和实践是当时中国京剧的一次重大改革。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强调“革命性”的同时, 在艺术性和文学性上有其闪光夺目的一面, 如果因为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创编过程中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干预, 就因此而截然否定它的文学内涵和艺术价值, 那就显得太有失偏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 虽然要看到它政治的一面,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众多前辈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和巨大贡献!欣赏这类文革时期诞生的现代京剧,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流行音乐欣赏
受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们往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 才能更好地吸收流行音乐中的养分, 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循循善诱, 让学生在追求审美愉悦的同时, 不断掌握音乐知识, 提高欣赏能力。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 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 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
流行音乐如果独占了课堂, 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 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更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发展。比如:林俊杰的《江南》, 就是一首充满流行魅力又不乏江南雅致的歌曲。这首歌在西洋R&B的节奏中特别加入了中国的洞萧与古筝, 加入了中国的古典元素, 藉此通过中国古代“侠士”的精神, 来传达爱情里所谓的忠贞;《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等诸如此类的音乐作品, 引入课堂将必然得到学生的喜爱, 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由于篇幅有限,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简单总结, 论述还不完善, 希望大家多多指点。不过怎样规范音乐欣赏领域的教学, 怎样指导音乐教师遵循音乐审美的特殊规律进行教学, 怎样针对高中生特点, 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 怎样使音乐鉴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途径, 仍是我们当前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听觉欣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技能如唱歌、演奏和识谱等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欣赏教学进行论述, 希望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欣赏,高中音乐,纯音乐,戏曲
参考文献
[1]汪焱军.音乐作品欣赏浅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2]黄戈.浅谈音乐欣赏[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8) .
[3]王婷.如何欣赏音乐作品与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J].时代人物, 2008, (04) .
3.像欣赏音乐一样欣赏玻璃 篇三
我们所说的玻璃艺术,一般指学院派的玻璃艺术创作,利用精湛的技艺,用玻璃语言还原、解释和激发能够引起人们记忆或者内心深处情感激荡的东西,让材料带来视觉冲击。简而言之,玻璃艺术是一种用光线铸造的诗意。
目前中国的玻璃艺术现状如何?
玻璃艺术正逐渐被大众认知,但中国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才有可能成为巨人。所以我们应该多元化、中西交流、跨文化跨学科合作,与国际接轨。
应该如何欣赏当代玻璃艺术作品呢?
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内心观念的自我表达,一件好的作品,应该表现出扎实的工艺、造型和视觉把控力,以及玻璃在当代艺术语境的探索,要像欣赏音乐一样欣赏玻璃艺术。
您对当下年轻的玻璃从艺者有什么建议?
现在中国玻璃艺术家的作品,大多传达东方传统美学的意境。很多年轻人将西方现代观念与中国元素有机结合,但这种中国元素不是灯笼、青铜器纹样、同心结等表面的东西,而是另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既非常现代,又蕴含了中国精神。
您认为未来中国玻璃艺术应该朝怎样的方向发展?
4.音乐作品欣赏试题 篇四
刚开学,有一位刚进学校的老师问我:“一年级孩子好小,他们的音乐欣赏课要上吗?好怕乱呀!”我当然理解她的窘境,我哑然失笑,答:“当然要上,乱世会乱的,注意慢慢引导就行。孩子们上了欣赏课一定会有不
一样的收获。”
5.音乐、美术欣赏与体育欣赏的不同 篇五
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他们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但作为体育,欣赏的角度就有区别于音乐与美术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在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乐记》的《乐象篇》中告诉我们“乐者,德之华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些都说明音乐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而美术欣赏往往是通过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这种视觉艺术对学生进行一种德育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包括对艺术特点的评判。
甚至有时候,美术作品经常会与音乐融为一体,通过感官和视觉的双重介入来达到一种艺术欣赏的更高的境界。
而:体育欣赏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的了解,什么是体育来欣赏及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如何进行体育欣赏等,树立人们的体育欣赏意识和观念、提高人们的体育欣赏水平,从而推动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欣赏,首先是通过人们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逐渐过渡到整个感官系统,尔后引起大脑的思维活动,最终使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使心情愉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对体育的欣赏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分析:
1.感性认识阶段; 2.理性认识阶段; 3.参与体育活动阶段。
体育运动比赛不但有令人振奋的场面,又有让人陶醉的表演。这就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会去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亲身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兴奋和快感。欣赏体育能够激发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
体育欣赏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欣赏竞技运动比赛的激烈场面,有的欣赏竞技运动比赛中的裁判执法水平,也有的欣赏体育运动场馆的建筑艺术风格,还有的欣赏体育运动的器材、服装和其他用品。
6.如何恰当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作品 篇六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指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作品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选择恰当的作品是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该如何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作品呢?
一、有赖于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幼儿年龄小,好想像,爱幻想,因此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与节奏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同时,儿童情感外露,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能唤起儿童的内心感受,还能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为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样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情感,就会被幼儿所喜爱、理解、接受,并能唤起他们的兴趣。
具有丰富多样性。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可见,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它有反映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作品,也有反映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从形式上看,它有不同形式的歌曲、器乐曲等;从风格上看,它有进行曲、摇篮曲、圆舞曲等,同时还包含了不同时代的中外优秀作品和优秀的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富有艺术美的音乐欣赏作品,能扩大儿童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音乐欣赏的知识与经验。
结构应当工整。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活动的作品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该作品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一般而言,形式简单、结构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比较适于幼儿欣赏。而我们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外著名作品,或是为幼儿专门创作的音乐童话,在结构或长度上有时很难符合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作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进行提炼,使之符合或接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它原本的结构是“引子一A―B―A―B―A”,经过教师的思考和节选,将作品压缩成了一个“引子一A―B―A”的单纯的三部曲的结构,这样既尊重了作品本身,又符合了教育要求。
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小朋友散步》,让幼儿随着音乐中不同的音响变化,理解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看天气、刮大风、下大雨、跑回家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和表演。同时,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
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元素进行欣赏。如,音乐作品《小兔跳》以欢快的跳音和优美的快节奏旋律来表现小兔跳跃的画面;《小熊吹喇叭》通过低沉、缓慢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小燕子》舒缓、优美、流畅,让孩子们感受到燕子自由惬意地在天空飞翔,等等。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但他们会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用身体去进行模仿、去创造性地表现,来获得身心的愉悦,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为今后欣赏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做好铺垫。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之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比如一些AB结构的乐曲和一些简单的ABA结构的三段体的作品。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发展,对音乐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一时期的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如语言文学、美术绘画、韵律动作和舞蹈等。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彼得和狼》、《牧童短笛》等。
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为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如《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作品讲的是厨房劳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娃娃家”的经验,为欣赏活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可以唤起每位幼儿参与欣赏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联想和感受到: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洗菜、择菜,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切菜,还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炒菜,等等。渐渐地,孩子们在浓郁的兴趣中,愉快地欣赏了音乐,同时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与之相符合的音乐形象结合,起到了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
我们也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对一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能随口哼唱几句。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成人世界的流行音乐同样可以作为幼儿音乐欣赏的一个题材,但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经过认真的思考、推敲、提取和升华,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过滤。如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孩子们特别喜欢,因此,可以将歌曲中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描写爱情的情感转化为友情的情感,这样经过升华后的作品更适合幼儿欣赏,也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走出了“流行音乐不适合幼儿欣赏”的误区。
四、紧密联系主题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目前,主题教学活动在各级幼儿园开展广泛。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如在大班主题《中国娃》之《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民族特色鲜明的蒙古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参观了“内蒙风情园”后,他们探索蒙古族的兴趣更加浓厚,美丽的大草原、热闹的那达慕大会、激烈的赛马比赛都是他们近期关注的话题。因此,结合主题活动的经验及幼儿对赛马这一民族风俗保持的兴趣,我们选择了《赛马》这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情的二胡独奏曲,通过欣赏作品,让幼儿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蒙古族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这样,单一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紧密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做到了点面结合。
7.音乐作品欣赏试题 篇七
黄自先生在《音乐欣赏》 (1) 一文中细致地阐述了欣赏是三方面的, 即:“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他认为:“听音乐而仅能感觉到悦耳, 是知觉的新生。假使能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或者听了之后, 能唤起自己的喜、怒、哀、乐来;那么这欣赏是情感的。至于探求乐曲的结构, 音题的变化, 及作者技巧之妙用, 是理智的欣赏。”“最高的欣赏、欲真正明了音乐, 这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单靠知觉的欣赏, 绝对不能得到音乐的真意义。即使音乐能激动你的情感, 也应该再进前一步, 竭力向理智的路上去搜求乐曲之微妙, 因为高深的音乐断离不开理智的。”
如何达到黄自先生说的“最高的欣赏”?如何真正能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真正了解乐曲的结构、音题的变化及作者技巧之妙用?我们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欣赏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我个人平时欣赏音乐的“泛读法”与“精读法”。
一、泛读法
要深刻地了解音乐, “应当明了作品的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个性”, “还须知道各种最重要的曲体, 各时代不同的派别, 与各个人不同的作风。”一提到不同时代、派别、个人的风格, 很多人会想到音乐史的文字介绍, 这当然是一种途径, 但只是间接的, 这些文字介绍只是前人对不同时代、派别、个人的作品欣赏后的感受描述, “但大体而论, 音乐的表情是暗示而不是明言的。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耳朵去感受他, 运用极敏锐的想象力去意会它”。
年长一点的朋友会发现, 拿一盘过去的流行歌曲唱片, 音乐一放马上就知道是文革时期, 还是8 0年代、9 0年代流行的音乐, 他们并没有见过对各时代音乐风格的文字介绍, 也没有对各时代音乐风格作过归纳总结。他们经历过这些时代, 听了不少当时的流行歌, 因此, 产生了这样一种难于言表的辨别能力。平常我们的音乐欣赏也一样, 要提高欣赏的能力, 把握不同时代、派别、个人的风格, 用“泛读”的方法、“多听”音乐, 整体把握各时代的特点, 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之一。
1、分音乐流派的泛读:
把自己能找到的唱片按音乐史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如巴洛克时期、古典乐派、浪漫派、民族乐派、印象派、新维也纳乐派以至现代派等等, 分时段进行浏览。比如, 这一、两个月听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下一、两个月听古典乐派的作品, 只要在家就把音乐打开, 可以是专心致志的听, 也可以把声音调小当作看书、学习、工作的背景音乐。当我们把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都浏览一遍之后, 对各流派风格的认识, 就会获得一种超乎言辞的把握, 哪怕对一些曾没有听过的音乐作品, 去判断它的风格、流派, 也会八九不离十。
2、分作曲家的泛读:
要对一些大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作全面认识和了解, 可集中时间选自己钟爱的某大作曲家作为主攻对象, 如这一段时间集中欣赏巴赫的音乐, 过一段时间集中欣赏贝多芬的音乐, 也可以这段时间欣赏谭盾的音乐, 过一段时间欣赏陈其钢的音乐。这样将不同作曲家的各类作品进行浏览, 并力求“饱和”。过一段时间再换一个主攻对象,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在此过程中, 如发现先前有疏漏之曲目, 可随时拾遗加以补充。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 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会大有裨益。
3、分音乐体裁的泛读:
从音乐体裁的概念出发, 以三大音乐体裁 (歌剧、舞剧、交响乐) 为主体, 辅之以音乐小品 (诸如夜曲、小夜曲、嬉游曲、回旋曲、即兴曲、浪漫曲、船歌、牧歌、前奏曲、间奏曲、进行曲、摇篮曲、各种舞曲) 等;传统的合奏乐也可分为锣鼓乐、丝竹乐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等) 、吹打乐、鼓吹乐、弦索乐等对不同体裁的名曲进行欣赏品味, 以领会各种音乐体裁的不同艺术特点。
4、姐妹艺术的比较欣赏:
“欣赏音乐是较欣赏其他艺术为难”, “音乐是不能停留的, 读诗不了解, 可以从头再读一遍, 或选出几句来咀嚼。看画也是如此。”
我们要借助这些易欣赏的姐妹艺术来帮助理解音乐, 如:文学、戏剧、美术等, 并且把他们与音乐放在一起进行欣赏, 如:在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的时期, 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史介绍、读巴洛克时期的文学作品、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与建筑图片等。
另外, 很多标题音乐作品取材于诗歌、戏剧或绘画。如能对原作有所了解, 进行比较欣赏便可“一箭双雕”, 美不胜收。如欣赏柏辽兹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交响曲和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譬交响曲》可以阅读拜伦的同名长诗;欣赏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可以读一读《一千零一夜》故事集;欣赏格拉祖诺夫的交响诗《斯捷潘·拉辛》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诗《死岛》可以体会一下同名油画的意境;欣赏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 (如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海》、交响三折画《夜曲》等) 可以读一些印象派诗人马拉美 (S·m a l l a r m e, 1 8 4 2年—1 8 9 6年) 的诗篇, 品味一下印象派画家的绘画, 欣赏杨青《白鹿原》的舞剧音乐, 可以读读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等等。比较欣赏法不仅增强了艺术欣赏的情趣, 同时开阔了艺术视野, 丰富了知识, 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精读法
黄自先生在文中强调音乐的内容与外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认为“音乐的内容是‘音题’, 我们可以依据它而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及作品的意义。由音题的结合与变化, 便产生了‘曲体结构’——音乐的外形。外形是技术上的讲求音题的联络、调和与对比, 使它们的意义明显, 而同时使全篇的组织精密合理。”因此, “理智欣赏的起点是在能辨别何者是主要音题, 及认清它的特性 (如音的长短, 全部节奏的组织及曲调的特殊起落) ;其次再看作者怎样变化及发展这个音题, 然后当了解乐曲全篇的布置 (如乐句的分段及各段的综合等) ”。要想达到在“理智的路上去探求乐曲之微妙”, 专心、精确、细致、深入地欣赏音乐, 是相当必要的, 有时甚至要象读诗歌一样, 把音乐的句子、段落单独提出来咀嚼。
1、分析欣赏法:
有人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是流动的建筑。要想欣赏音乐, 象读诗歌一样把句子、段落单独提出来咀嚼, 必须借助乐谱。我们可以选一些大作曲家的代表作, 找到其乐谱, 并对着乐谱反复欣赏。还要把乐谱拿出来细致分析, 分析音乐是如何引入, 如何展开发展, 如何收束结束的。分析音乐的各个主题形象特征, 以及它们是怎样相互联系、调和与对比的, 作曲家是怎样使音乐全篇的组织精密合理的。把乐曲分析好了, 再回头去欣赏其音乐, 就更“能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真正了解乐曲的结构、音题的变化、及作曲技巧之妙用。”
2、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出版本的比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作曲家的作品多是以乐谱的形式传承下来的, 我们欣赏到的音乐都是通过乐队、乐手还原成音响的, 乐手的演奏技巧和对作品的不同理解, 都会对我们的欣赏产生影响。据卞祖善老师介绍 (2) , 他在大学学习期间, 对贝多芬的第五 (“命运”) 交响曲, 先后一共听了2 3种版本, 其中的一种是专门到同班同学黄祖庚 (黄自先生的女儿) 家里欣赏的。在众多的唱片版本之中,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托斯卡尼尼和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版本, 体现了贝多芬精神——音乐应使人类精神焊发出火花。
爱听音乐是人类的天性,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 音乐的欣赏的困难一般在于人们对音乐总是怀有过多的尊敬。如果有好的方法让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 伴随我们的工作、学习, 人人都会很快热爱音乐的, 也会吸引我们去深入探究音乐内部之微妙, 去感受其艺术的美, 成为真正的“知音”。
注释
1[1]黄自:《音乐欣赏》, 选自《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 黄自、张玉珍、应尚能、韦瀚章编著, 商务印书馆, 1935年5月六版。文中引文未作注释的均出自该文。
8.音乐作品欣赏试题 篇八
一、感受音乐直观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当我们在学唱(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让学生的第一直觉——听,有“悦耳”的审美体验,如果学生从直观听觉上喜欢上这首作品,被其所吸引,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教育由此顺利开展。音乐教学中必须根据作品本身选择不同的感知方式。
1.用最合适的示范来表现推荐音乐。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最合适的示范准确地展示给学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表演者的示范给予学生第一印象,给予他们美的享受。例如,学习红色经典歌曲《浏阳河》时,老的编曲、配器已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选用玖月奇迹演唱的版本,从听觉、视觉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兴趣中学会经典歌曲。
2.寻找生活中和音乐知识相似元素帮助学生感知音乐。音乐知识有时很难在短时间记忆理解,比如音高、节奏等,所以学生在感知、理解音乐时往往把握不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形象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方法教授音乐知识。例子:在学习音阶认识唱名时,我们可以用楼梯的高低来标识,也可以让七个高度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音高,让他们多次记忆、分辨音高;培养学生节奏时,可以寻找生活中的节奏来感知,如农民挑担时的吆喝声、机器的转动声等,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来感知音乐。从生活中找到音乐元素,再回归音乐本真,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容易接受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多种形式感受作品,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这是感受音乐作品美感的第二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意境、内涵,然后让作品与学生的心灵交融,达到“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此阶段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音画效果,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等,让音乐对学生的心灵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1.发挥音乐作品内在的美育功能。用多媒体表现手段体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进而感染学生,使之得到心灵的感化。例如,《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了苗岭山寨清新秀丽、春意盎然的景象。我用乐曲“飞歌”的旋律,把人们带进山峦叠嶂的苗岭山寨,用小提琴模拟百鸟在晨曦中争相鸣唱,表现出欢快的场景和人民愉悦的心情,然后在课前制作好多媒体音画效果展现这一情境,课堂上再把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让同学们欣赏,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让学生们走进音乐作品,从而心灵获得感化。
2.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与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审美标准不一,因此,教师不能给学生限定统一的审美标准,应通过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审美理解。例如,欣赏歌曲《天堂》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从腾格尔的歌声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有的同学感受到演唱者的沧桑;还有的同学感受到大草原的宽阔美丽。就这样,把对同一音乐的不同的审美理解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
三、融入创造元素,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这是音乐美感效应的高一级要求,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音乐审美的作用,并应用于音乐的学习和创造中,获得“悦志悦神”审美体验。
1.鼓励学生本能的表现音乐,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体会感受。例如,学唱歌曲《长江之歌》,这首歌曲要求学生能用连贯而有气势的声音演唱歌曲,那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来说,演唱时要气息连贯很难做到,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再创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为了让同学们融入音乐中,更好的体会音乐所表达的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愉悦心情,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主题音乐出现时教师提供情境不同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欣赏音乐,并选择合适的画面和和音乐情绪相匹配,之后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创造,用自己的体会方式(如舞蹈、打击乐器等)再现音乐情绪,这样,学生既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而且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与创造,从而培养了审美能力。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9.2011级文学欣赏考试试题 篇九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自拟标题,完成论文一篇。(100分)
1、文学批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
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请你选一则泰戈尔的诗歌进行评价。
2、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分析茨威格小说创作主要特征。
3、细读《我与地坛》,分析史铁生思考命运的主要结论。
4、《论语》热的原因探究及你对此文化现象的个人思考。
5、认真阅读教材中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请分析传统文学对张爱玲小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6、就自己喜欢的一句古诗,做出个性化解读。可以模仿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写法。
撰文形式要求:
1、必须在给定的范围内选题,否则无效。内容不少于1500字。
2、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每3个错别字扣1分。
3、请在认真思考后落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请不要抄袭他人
和网络,尊重自己和他人。抄袭的试卷一律记作0分。
4、论文格式正确。需有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
等要素。
5、请保持教室的安静!
语文教研室
附论文格式模板: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浅谈繁体字与简化字
丁 艳
(泸州医学院语文教研室四川 泸州646000)
【摘要】繁体字是华夏祖先“比类取象”思维能力的结晶,承载了华夏古文明,也记载了中华民族当代和现代历史的许多成就。它的地位、作用并不止于华人圈。但是不可能让简化字退位,因为简化字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而且我们的汉字简化工作总体是成功的。因此,我们的态度是“识繁用简”。对繁体字和简化字,我们要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让它们适得其所、各擅其长。
【关键词】繁体字简化字识繁用简
2009年6月马英九通过网站发表《大陆“识正书简”的文化意涵》专文,呼吁从文字切入两岸文化交流。他提出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主张,建议将繁简体两种字词语汇陈列比较。在接见侨界代表时,马英九提议对汉字采用“识正书简”方式,也就是说,书写的时候可以用简体字,但要认识繁体字。
„„
„„
参考文献:
10.欣赏音乐教案写作 篇十
音乐欣赏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音乐欣赏
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2 奏鸣曲式的特点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体系设计
教学目标:
一、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二、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变奏”编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1、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作品结构图(略)
4、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
一、变奏
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¹+A²+A³……
6、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如果你作为被钓上的鱼,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1、欣赏歌曲《鳟鱼》
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鳟鱼》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
二、新课教学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教师:变奏一至变奏五将展现给大家不同的风貌,我愿做一名向导,带大家走进这五光十色的变奏世界,请大家注意我的向导提示。向导提示: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 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 学生: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变奏三: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教师: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 学生:阴沉、有些压抑。
教师: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 学生:是低音提琴。
教师: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学生:是钢琴。它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变奏五: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学生: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黑暗将过去,善良永存。
三、赏析与体验
复听:变奏
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变奏一
⒈复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 学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⒊完整欣赏变奏一,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⒋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师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力度的增强、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一
主题移高八度 钢琴明亮的音色 三连音
变奏四
ff的强音 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 d小调
5、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变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变奏四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5 12:28 力度 音型 调性
四、实践与创作
用所学的变奏方法,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1=C 6 1 2 3 │ 2 1 6 — │
五、小结:
11.如何欣赏舞剧音乐? 篇十一
舞剧艺术起源:戏剧性渊源
舞剧,一般概念上是用舞蹈来表现情节的戏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主要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表达戏剧矛盾冲突。
戏剧是人类文明与文化起源的重要元素。戏剧艺术,追溯起源,普遍认为发端于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或是劳动和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西方戏剧的早期形式——古希腊戏剧即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古希腊戏剧对于整个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乃至审美习性,都具有深刻影响。
芭蕾舞剧是西方舞剧的经典形式。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芭蕾艺术有了最早的萌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流派的《仙女》《吉赛尔》和《葛佩莉亚》开启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新纪元。十九世纪后期《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名作的产生,使芭蕾艺术发展至一个高峰。二十世纪以后,随着舞蹈语汇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现代舞剧开始涌现出来。
中国戏剧艺术的血缘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舞》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情节。此后,又出现了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九歌》,具有更强烈的舞剧因素,但仍然是祭神的乐歌。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是我们常说的戏曲曲艺。从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是中国戏曲比较原始的形式。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方才初见端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舞剧,也是中国运用芭蕾形式创作的第一部舞剧,是1950年的《和平鸽》。之后,五六十年代间,中国以古典舞蹈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为基础,创造了以《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五朵红云》为代表的民族舞剧样式。六十年代中叶,《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相继问世,在中国芭蕾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为中国芭蕾的著名保留剧目。它们开拓了芭蕾艺术表现现实题材的可能性,拓展了舞剧的表现功能,为中国舞剧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把中国舞剧音乐的创作水平发展到了新的境界。
新时期中国舞剧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题材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在大胆吸收借鉴之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古典舞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及后来出现的音乐舞蹈史诗争相呈现创作和表演的繁荣丰富。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丝路花雨》《文成公主》等民族舞剧,以及现代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表现出中国舞剧的创新与探索。
纵观东西方戏剧和舞剧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其与原始崇拜、神话传说、宗教理念、音乐、歌舞、绘画等艺术和其它相关领域天然紧密相连,直至今天也仍然是舞剧的重要元素。
舞剧音乐构思:以内容为魂
舞剧音乐是作曲家专门为舞剧所写的音乐,它不仅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具有揭示剧情和内在刻画等独特作用,甚至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中外优秀的著名舞剧音乐均具有自身独立的音乐生命和审美价值。正如人们所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一部舞剧音乐的产生,最初由舞剧编导者拿出脚本,在与作曲家讨论、拟定出长度表后,根据剧本设定的人物、情节、历史时空、地域风情,由作曲家独立完成音乐作品。由于内容和功能的容量很大,舞剧音乐往往具有交响性。又因为舞剧没有人物对话,音乐因此要成为传递人物感情、渲染戏剧氛围、制造戏剧矛盾冲突的主要信息源。音乐模拟具象出情境的转换,牵引着时而舒展、时而紧缩、时而开放、时而凝固的肢体语言,撞击着观众的感观与心灵。
中外经典舞剧中,无论是经久不衰的《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葛佩莉亚》,还是近年来上演的新创中国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苏武》《一把酸枣》,都极好地融合了文学、影视、民歌、民谣、绘画等其它艺术门类,呈现出原作最精髓的内容,不仅给人以对原作的回味,而且还深有余音绕梁之感。
曾有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中国民族舞剧《五姑娘》,这部舞剧改编自流传在江南地区的吴歌《五姑娘》,描述了长工徐阿天和五姑娘的真实爱情悲剧,也描摹出中国十九世纪江南农村的风情画卷。
全剧似一首淳朴优美的长篇诗行,普通劳动人民的爱情悲剧发生在吴地温情脉脉的水土之间。“水田生情”“磨坊偷情”“荷塘深情”“太湖断情”前后几场与水关联的重要场景明晰了“情始于水、情终于水”的情节主线,与音乐丰富多变的线条充分交织融合。有时极具民俗风情的“呜哎嗨”山歌带来吴文化的抒情写意,有时音乐的静默又留出必要的想象空间,在音乐的和声、配器、对位等多种处理手法的变幻之中,舞蹈把复杂的内心世界立体、外化并有层次地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经由剧情的引领,悲剧最终发生在音乐的强烈对比冲撞中,显得震撼心灵又意味隽永,音乐与舞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当整场舞剧结束时,观众们感受到余音绕梁的激情和感动,深深沉浸在舞、乐、剧的回味之中。我想,这正是舞剧艺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nlc202309020154
舞剧音乐特点:陈述与表现
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舞剧有基本的剧情陈述过程,包括主要情节内容和过渡性段落,音乐也针对不同的内容性质和特点进行陈述与表现。
从音乐的陈述功能上看,舞剧音乐与其它音乐体裁有着相似之处,即包括主题材料、展开部分、经过性连接材料,也常常会形成完整的结构性段落和经过性段落。很多音乐爱好者可能较少观赏完整的舞剧,但一定聆听过诸如《天鹅湖》《胡桃夹子》这些著名的舞剧组曲,它们其实就是由舞剧中的多个段落构成的,作曲家一般会选用主旋律与其他有特点的段落来进行组合。著名的舞剧音乐因其完整独立的音乐价值,成为常用且深受欢迎的经典音乐会曲目。如《胡桃夹子》就是由“序曲”“进行曲”“糖果仙子舞曲”“特列帕克”“阿拉伯舞曲”“中国舞曲”“芦笛舞曲”“花之圆舞曲”构成的,它们是全剧的精选,代表了整部舞剧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在传统的舞剧中,作曲家一般比较强调这些舞曲的写作,十九世纪的大量舞剧都有这样的组曲形式,人们对于这些舞曲也十分熟悉。中国舞剧的经典代表《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也分别有两套组曲产生,并且成为音乐会的常演、加演曲目。
舞剧音乐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音乐,在一些完整的段落中,其结构多为三部式,有再现,也有回旋性。舞曲的主题常常为舞蹈风格,由于世界上的舞蹈样式很多,节奏形式十分丰富,因此也就塑造出多样的舞蹈形象。舞剧音乐的写法多为主调风格,音乐织体较清晰,有些舞剧还有特定的主题,在整部舞剧中多次出现,从而巩固戏剧性以及结构的统一性。
对于舞剧音乐来说,音乐速度十分重要,因而舞剧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联在音乐速度演绎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我们在舞剧中欣赏音乐时,会发现相比较于我们所熟知的舞剧音乐组曲,它在快慢及其变化等速度和力度方面,有时会有不同。这是因为在舞剧中,音乐必须配合舞蹈动作的进行而做适当的调整,比如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不可能使用极快速的音乐。
舞剧音乐作为音乐形式的一个种类,它的音乐风格必然受其时代特征的影响,同时也与作曲家个人及其作品的风格一致。如柴科夫斯基的三部经典舞剧既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标志性的风格辨识出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音乐创作技法也是舞剧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整体作品风格的改变,大量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被引入到舞剧音乐中来,这些在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舞剧中都有鲜明的表现,如《春之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而现代作曲技术中强调音乐张力与冲击力的风潮,也反过来影响着舞剧的题材风格与舞蹈形式,尤其为现代舞和民族民间舞蹈所广泛采用。
在乐队的使用方面,十九世纪舞剧的乐队编制多为双管形式,二十世纪后也有大于双管的编制。中国舞剧还采用中西乐队同组的形式,或是在西方交响乐队中加入独奏性的中国民族乐器,如《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的舞曲音乐使用了板胡,《红色娘子军》中“军民联欢”的舞曲音乐使用了竹笛,均在音乐表现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恰如其分地凸显了民族色彩。
舞剧音乐欣赏:审美与经验
总的来说,由于舞剧综合着舞蹈之形象艺术和音乐之抽象艺术,舞剧音乐欣赏相比较于其它器乐题材来说更为简单、直观,同时陈述方式的具象性、标题化和情节性也便于加深对于音乐主题的理解。只要更多熟悉舞剧音乐在与舞蹈结合时的某些特殊处理方式,就可以更好地欣赏舞剧的音乐和主题。这当然需要欣赏者除了了解音乐,也对舞蹈及其语言有所欣赏认识,具备一定的观赏经验和感受积累。但无论如何,正如大家印象中的,一部出色的舞剧,比一部单纯的交响乐作品更具视觉与听觉的完整享受。
人们欣赏舞剧,除了欣赏独舞、双人舞、群舞等优美的舞姿,聆听舞剧音乐多重身份的表达和表现以外,引人入胜的剧情、生动各异的造型,还有华美多彩的服饰、变幻有趣的舞美灯光等等,也都能成功吸引观众。在这所有之中,正是舞剧音乐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直至整部舞剧的情感色彩基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其它所有音乐形式一样,舞剧开阔了我们对音乐与舞蹈多维度的想象,也丰富了自己的审美体验。
当然,仅仅欣赏舞剧组曲音乐并不能完整感受舞剧的魅力,就像仅仅听歌剧的咏叹调并不能完整了解一部歌剧作品一样。我们鼓励大家培养和提高舞剧音乐欣赏水平,也是希望对大家更好地欣赏完整舞剧作品有所帮助。
随着舞剧的现代化发展,当今多种形式、题材甚至跨界实验性的舞剧正不断涌现。当代舞剧也跟随着当代艺术的脚步,更多关注着现代生活境遇和人们内心的矛盾、生命的本质意义及自我认知,拓展更加多元化的艺术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一出舞剧,看到传统舞剧的程式化表演,也同样可以看到现代艺术创新的尝试;可以看到舞台艺术的多元化革新,也同样可以看到经典精髓的现代化演绎。而这些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创新,被始终存在的音乐所表现、接纳。好的音乐是舞剧灵魂的完美诠释者,也必然是深深触动每一位观众的重要元素。
是的,在我看来,舞剧音乐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在舞剧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舞台元素背后,音乐塑造刻画了时代的背景、情节的演进、人物的关系和故事的结局。也是在音乐之中,深厚的人文历史、绚丽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富有哲思的性格命运,如此生动清晰地被雕琢出来,以想象填补着心理期待,同样实现着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
12.音乐作品欣赏试题 篇十二
一、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属于姊妹艺术。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适当地穿插一些文学知识,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比如, 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学生欣赏《思乡曲》的同时, 朗读《乡愁》,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思乡曲》的理解, 同时也复习了著名的诗篇《乡愁》。再如欣赏《十面埋伏》时, 为了更精彩的讲述这场战争, 可以引用项羽的《垓下歌》, 表现出项羽面临失败的焦虑与儿女情长。乐曲最后两段有“项王败阵”“乌江自刎”, 要让学生欣赏出其中蕴涵的悲哀与明朗交替的情绪是个难点, 这时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李清照的《绝句》“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乐曲最后出现明朗的情绪表现的是项王的最后英姿, 蕴涵着后人与项王的高度评价。在欣赏的过程中, 引入了两首古诗, 有助于增加学生与音乐的理解,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音乐与历史的综合
不同时期产生的音乐风格各异, 这与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适当贯穿历史知识及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比如欣赏《祝酒歌》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中国的十年浩劫,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浩劫过后, 人民的喜悦无法言表, 晓光、施光南这两个不会喝酒的人一夜间用激情创作了著名的《祝酒歌》。学生明白了这段历史, 会更容易体会音乐的时代风格。
三、音乐与政治的综合
音乐属于文艺手段, 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延安颂》鼓舞人民投入到伟大的斗争中, 保卫家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音乐也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带有明显的政治烙印。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经典作品, 创作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气概。此部作品创作于文革时期, 带有明显的政治烙印, 乐曲中加上了《东方红》曲调, 但未影响乐曲的价值。欣赏《黄河》时, 可以给学生介绍钢琴家殷承宗创作《黄河》时的情况, 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舒曼曾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 同样, 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表明音乐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适当穿插一些美术作品,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提高课堂效率。比如, 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油画,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优美的画面:一条渔船漂在广阔的河面上, 上面有两个人, 明月悬挂在半空, 河边杨柳低垂……在欣赏画面的同时, 给学生播放音乐,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表现的优美、宁静的意境。
五、音乐与舞蹈的综合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无间的姊妹艺术。音乐与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 舞蹈动作的节奏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 舞蹈是音乐的形体, 音乐的节奏又要通过舞蹈的动作展示出来。高中生比较好动, 在音乐欣赏中可以让学生和着乐曲的节奏进行律动, 通过体态流露出音乐, 这是高中生比较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情, 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民歌欣赏中, 可以借助民族舞, 引导学生把握住民歌风格, 扩充学生见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欣赏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时, 可以先教给学生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再欣赏民歌。欣赏蒙古族的民歌时, 可以教给学生蒙古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六、音乐与地理的综合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 有着各自的特色与风格。这说明音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结合地理环境进行教学, 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歌风格的成因, 更好地把握民歌风格。比如, 民间小调《茉莉花》, 歌词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在曲调上有的相同, 有的不同, 有着很大的差异。江苏版《茉莉花》的曲调较细腻, 表现出柔美风格;北版《茉莉花》的曲调明快, 表现出爽朗风格。这两首《茉莉花》的曲调由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存在差异, 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总之,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综合其他学科,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要认识到以音乐欣赏为主, 其他的学科知识只是辅助说明。同时,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宽而广的知识结构, 才能熟练地综合其他学科的优势,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 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 使音乐表现多元化,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拓展学生的视野,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谈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综合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学科,综合
参考文献
[1]赵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学科综合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8 (4) .
13.音乐欣赏总结 篇十三
1.莫扎特
他的音乐的特征与最突出的贡献,可以通过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来说明。
(一)歌剧创作:优秀的歌剧作品有: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意大利正歌剧《仁慈的狄多》、德奥歌唱剧《魔笛》、《后宫诱逃》
等。
(二)交响曲:莫扎特共创作了41部交响曲,其中以《第35交响曲“哈夫那”》、《第36交响曲“林茨”》《第39交响曲“布拉格”》、《第40交响曲“维特”》、、《第41交响曲“朱比特”》最有代表性,至今仍是音乐会上的重要曲目。
(三)协奏曲: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他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模式,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优秀作品:《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c
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G大调第3小提琴
协奏曲》、《D大调第4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等。
2.贝多芬:乐圣
器乐创作:
(一)交响曲
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第三交响曲 “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六交
响曲“田园” 》《第九交响曲 “合唱” 》
(二)钢琴作品
钢琴奏鸣曲(32首,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巴赫的《平
均律》”)
钢琴协奏曲,贝多芬创作了5部钢琴协奏曲,其中后三部作品在精神内涵、风
格、技法上都远远超过了海顿、莫扎特的同类体裁作品。
(三)重奏作品,贝多芬一生的几个时期都写有室内乐作品。作于1806年的3
首弦乐四重奏体现出对古典传统风格的突破,这3首弦乐四重奏是献给俄国驻
维也纳大使拉苏莫夫斯基的,也称《拉苏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的声乐创作:
(一)歌剧,《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
歌剧脚本取材自法国作家布伊的剧作《莱奥诺拉》或《夫妇之爱》。
(二)庄严弥撒,《D大调庄严弥撒》是一部大型声乐、管风琴与乐队的作品,贝多芬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三)歌曲,从早期的艺术歌曲《阿得拉伊德》到晚期由6首歌曲组成的声乐
套曲《致远方的爱人》,采用了德国诗人阿罗伊斯•叶特罗斯的组诗。
3.古典音乐时期 海顿
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108部交响曲和68首四重奏,在这两个领域里体现
出他永不停息的探求精神。
(一)交响曲,海顿被人尊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成就在于把这种原来
较粗糙的音乐形式发展到更新、更完美的高度,通过自己的创作逐渐完
善了交响曲的基本模式。
海顿108部交响曲中,最著名的当属第45交响曲“奇迹”、第92交响曲“牛
津”、12首“伦敦”交响曲之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二)弦乐四重奏,海顿被后人尊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优秀的弦乐四
重奏的结构和技巧逐渐完善
(三)宗教音乐,宗教作品在海顿的创作中也占据着不小的比重,包括大量的弥撒曲、康塔塔和清唱剧。在各类宗教体裁中,有两部伟大的杰作就是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4.巴 洛 克 时 期 的 大 师,诗意盎然的红发牧师---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著名大协奏曲《四季》,四首分别标
记为春、夏、秋、冬,描写春的到来、夏日的雷雨、秋日的狩猎和收获、冬日的冰上游戏等情景,每一首都是快-慢-快的速度,每一首的前面都冠有一首维瓦尔第写的诗句,洋溢着诗情画意。
巴罗克晚期的两位大师
5.亨德尔
(一)歌剧,亨德尔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有英雄故事《凯撒》、《罗德林达》;奇幻故事《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二)清 唱 剧,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是《弥赛亚》,它的内容是哲理性的,中心思想是摆脱苦难、追求永恒的幸福。作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另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参孙》也是传世杰作。
(三)器乐音乐,管弦乐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他的歌剧及清唱剧的序曲、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
6.近代音乐之父 J.S 巴赫
(一)器乐音乐
1、管风琴音乐,代表作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
2、古钢琴音乐,巴赫的《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还创作有3集组曲,分别是《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帕蒂塔》。
3、器乐合奏曲,在大型合奏曲中,巴赫著名的创作是协奏曲,他的6
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的管弦乐曲中的典范之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照大协奏曲的体裁进行创作的,通常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乐器组合。
巴赫复调艺术的两部伟大精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
(二)声乐音乐
1、康塔塔,包括宗教康塔塔和世俗康塔塔。
2、经文歌,经文歌发展到巴赫的时代,以采用圣经或众赞歌歌词的合唱
曲为主。
3、弥撒曲,《b小调弥撒》是巴赫弥撒曲的力作。
4、受难乐,《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
填空:
1.乐、民间歌舞音乐。
多功能性
• 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羽)欣赏《我和你》,另一个是国际通用的大小调调式体系包括大调式和小调式
高音区、低音区和中音区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同时发响,就叫和声。
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
色抒情明朗,后者宽壮坚实。《跳蚤之歌》是讽刺、诙谐歌曲
三类。
子、船渔号子五大类。
• 作品赏析:《川江船夫号子》听辨《黄河船夫曲》《赶生灵》
信天游:陕北,山曲和爬山调:分别流行在山西和内蒙古,花儿:青海、甘肃,江浙山歌,闽粤赣客家山歌:流行于福建、广东、江西。西南山歌:代表歌种四川的”晨歌”湘鄂山歌:代表歌种湖北的“赶五句”
打击乐器四类
• 抱弹的弹弦乐器。常用的有琵琶、柳琴、阮;月琴、三弦、奚琴,以及
甫,藏族的扎木聂,侗族琵琶,彝族大三弦等等。
• 2.平常弹奏的弹弦乐器。常用的有琴、筝、朝鲜族的伽椰琴;新疆的卡龙等。
• 3.打弦乐器,如常用的扬琴。
17.协奏曲巴洛特时期的集中分类: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18.钢琴奏鸣曲(32首,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
19.欧洲歌剧四大巨人:马格纳,维尔弟,格鲁克,莫扎特
最具有代表性的《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不准确
20.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21.文 艺 复 兴 三 杰,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2.23.巴赫复调艺术的两部伟大精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听辨题
莫扎特《第40交响曲“维特”》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英雄”》
《黄河船夫曲》
《赶牲灵》
海顿《 》待定
其他
变奏曲式:主题+变奏重复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它以罗马教义为基础,成为罗马天主教
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
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唱诗班分成两部分,诗篇每节的上下两句分别由两个合唱队交替演唱。)、应答歌唱(由一个或多个独唱者领唱,唱诗班应合,独唱咏唱完一节诗篇后,唱诗班重复着一节的前一半。)四种。
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音乐社会功能的学说
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前347)认为:
体育训练体质,音乐训练心智,音乐来源于人类的智慧和善良,能够深
入人心、美化心灵。
亚里士多德(约公元前384~前322)认为:
音乐有3种目的: “教育、消遣和精神方面的享受”,它能“使自由的人可
以在暇余时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应该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
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军乐以及仪
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
与古希腊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
古罗马人虽处处仿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但他们的音乐观念却和希腊很不相同。
级进:3度以内 小跳:四度以内 大跳 同度
42拍强弱43拍强弱弱
【音乐作品欣赏试题】推荐阅读:
音乐欣赏作品06-20
音乐作品赏析论文09-22
影视作品音乐赏析论文08-13
音乐作品说明书范本08-06
音乐欣赏内容08-07
交响音乐欣赏08-29
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小学音乐作文08-28
欣赏音乐的作文汇总07-15
欧美流行音乐欣赏论文07-02
音乐欣赏《新疆之春》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