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2024-11-19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8篇)

1.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一

给xxx组织的感谢信中英对照

dear naclopendoor.org,

we are the parents of yan han. its a great honor for our daughter to be chosen by your organization after the test and interviewing. in the middle of august, , yan han went to minnesota, usa, as an exchange student of 11th grade.

having been in america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our daughter, yan han, have gotten a good care from the sweetest families. the american familys father james and mother karen treat her just like their own daughters. my daughter calls james and karen father and mother. for studies, her american parents choose the curriculum carefully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help her improve her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for her life aspect, they take her eating custom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ell her feel easy just like at her chinese home. when we chat with our daughter through on-line video, we often see that her american parents send some midnight snack for her.

in order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us as soon as possible, yan han joins the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cross country long-distance running team under the help of american parents. and they accompanied yan han to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such as amusement park and kansas state, etc. american father and mother also often talk openly with our daughter. when finding some difficulties in study and life, they help her solve promptly.

american mother has also specially recorded our daughters active situations in us with dv. she said that when we meet our daughter in china, we certainly will receive a big surprise that yan han makes a great progress not only in her english ability but also in socialist manner. my daughter said that living in the american family is perfect and she feels happy and lucky.

american mother always send us e-mails to communicate with us about yan hans life and study situations. the every e-mail moves us and we deeply feel the warm humanity from americans. we (yan hans parents) also once studied in america and got mba degree in usa. at that time, we received the generous help from american people. and now, our daughter has gotten the same kind of help, which make us full of gratitude. we heartily hope that the sino-us people can become the very good friends, and we are willing to make our contribution to maintaining the sino-us peoples friendly relationship.

尊敬的xxx组织:

我们是xx的爸爸妈妈,我们女儿xx经过笔试和面试,很荣幸地被xxx组织选中,于8月中旬去了美国明尼苏达州,作为交流学生,进入到美国的高中二年级学习。

到美国两个多月来,我们的女儿xx受到了美国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美国家庭的爸爸妈妈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我的女儿就管他们叫美国的爸爸妈妈。在学习上,美国的爸爸妈妈帮她细心地选课,耐心地帮她提高英文的听说能力。

在生活方面,饮食上详细考虑她是否能吃习惯,并告诉她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的生活。当我们在和女儿视屏聊天时,经常看到xx的美国爸爸妈妈送夜宵来给她吃。

为了尽快熟悉美国,融入美国,美国的爸爸妈妈还帮助孩子加入了篮球队和越野长跑队,并带xx去游乐园和堪萨斯等地方游玩。美国爸爸妈妈还经常和我们女儿谈心,发现她有什么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的难题,及时帮她解决。

xx的美国妈妈甚至还专门将我们女儿在美国的`各种活动情况用dv录了下来,她说等一年后我们再见到我们的女儿,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大的惊喜,无论是在流利的英语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将有一个大的改变。我女儿说,她现在在的美国家庭,可以说是完美的了,她觉得非常幸福,也感到非常幸运。

xx的美国妈妈,还经常给我们发email跟我们沟通xx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每一封信都让我们很感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博爱的胸怀。我们(xx的爸爸妈妈)也在美国留学获得了mba,这期间我们也得到了美国人民无私的全力的帮助,现在我们的女儿也得到了美国人民的无私的帮助,这使我们感到欠了美国人民一份很重的情意,我们从心里愿意中美两国人民成为很好的朋友,一生都愿为维护中美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来。

2.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二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科特点

1.1 内容枯燥繁杂抽象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 它以形态学为主, 功能为辅。而且研究的是微细结构, 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学生必须把组织切片见到的二维空间还原为三维立体空间, 才是组织的正常结构。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理论内容上抽象、繁杂, 不易总结归纳,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1.2 专有名词和医学术语多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专有名词和医学术语较多, 特别是胚胎学, 这些名词和术语的专业性非常强, 对于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学生来说, 学习这些概念和术语的时候非常吃力, 需要一个缓慢理解的过程。

1.3 与多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与很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既要把它与人体解剖学联系起来, 进行宏观和微观结构之间的比较, 也要把它与生理学结合起来, 强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结合病理学上的异常结构来学习正常的组织结构, 还可以结合临床病例去更具体地理解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 所以组织学与胚胎学可以说是医学课程学习中的纽带[1]。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现状

2.1 学生方面

由于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繁杂抽象, 医学术语频繁出现, 学生们普遍反应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不好理解, 学习难度大, 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而且在教学中不像其他临床学科, 理论直接联系实际的内容太少, 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部分医学心理学、医事法律、医学英语等专业的学生自我感觉所学内容和将来从事专业的关系不大, 再加上是考查课程, 因此从心理上并不重视这门课, 所以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2 教师方面

多年来教师的教学模式一直没有改变, 即将教学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 理论授课为多个班级集中授课, 学时有限, 讲述内容多, 所以教师讲话的语速和上课的节奏较快, 导致学生对当堂课内容难以消化和吸收。另外, 大班授课都在阶梯教室, 教室的空间比较大, 学生人数多。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特别是后排的同学听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受课时数的限制, 教师上课时均满堂灌, 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 变成了“填鸭式”教学, 久而久之,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学习效果。实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每个班级30~40人。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 可是由于理论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 学生的实验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3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科特点和当前我校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提出以下的设想。

3.1 教学模式方面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把原来的理论课、实验课分别授课先后进行的教学模式改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合二为一同步进行。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至少可以有以下优点: (1) 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作为一门借助显微镜来研究人体微细结构的学科, 其中所学的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室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记忆, 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授课, 将使二者结合更加紧密, 理论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印证和强化, 使晦涩、抽象的基本理论转为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胞和组织,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 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学生和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小班授课, 教室小, 人数少, 老师能兼顾到每个同学, 学生不容易开小差, 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多, 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老师,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和学生零距离接触, 可以及时得到教学的信息反馈, 因此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

3.2 教学内容方面

(1) 结合我国高校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形势和我校的具体情况, 我认为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教学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基本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知识, 更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作适当调整, 对课本上那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和章节, 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思考题, 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学, 而对一些重点的前沿的知识, 可以重点讲述并让学生下去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通过广泛阅读以获取大量的前沿知识,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虽然是两门学科, 但在长期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因此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 组织学与胚胎学被放在一起编成一本教材, 在教学中先讲授组织学, 后讲授胚胎学。我个人认为应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即以人体发育为脉络贯穿始终, 把各种器官组织的发生、发展、结构和相关功能有机融合起来[2]。如:消化系统所讲内容为: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这样安排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把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来龙去脉讲述的非常清楚、明白, 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3.3 教学方法方面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3]。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制作成适合自己教学使用的课件, 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必要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动画, 使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灵活运用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 增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 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 教师本身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以适应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 把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 找到一条适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程特点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 7 (2) :103-105.

[2]李林.以问题为基础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6 (2) :111-113.

[3]侯瑜, 李质馨, 田洪艳, 等.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组织学实验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 5 (6) :630.

3.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三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许多护理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在学时方面有较高的相同性,为了优化课时安排,可以开展合班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验分离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实验分离式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重要器官、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分析组织切片,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模式开展的。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发现,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劣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康复医学生的需求。对此,为了更好地探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本文采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2015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2个专业的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组,另外选取2014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常规教学组。两组学生在高考时的成绩、男女比例、年龄以及文科理科等多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学时数均一致,教学的难易程度相同,并由同一组教师进行教学。

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先合班上理论课,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上实验课。实验课上,教师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本次实验所讲解的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石蜡切片,最终让学生拟写实验报告。

混合式教学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①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计划的明确

非康复医学的学生只参与组织学内容而不参与胚胎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集体备课并按照康复医学与非康复医学的培训目标,重新设计并编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学时安排中,康复医学专业应当更多,并适当优化组合教学的内容。

②学时设计

学时设计上,将传统的理论24个学时、实验16个学时变更为理论与实验各20个学时,也就是每次授课包括2个理论学时与2个实验学时,学生可以借助理论来开展实验,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

③授课班级安排

将传统的专业混合大班授课转变为各个专业分开的小班实验室授课。

(2)教学过程

①课前

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创建学习小组,然后发放问题。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群或QQ群等给每组发放不同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或病例。例如康复医学专业,可以发放“为什么药物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差”,借助这类问题促使学生掌握血、脑脊液屏障的组织结构特征。学生在课堂之前,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②课中

课中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查课前小组的学习状况,各个学习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课前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并提出质疑,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借助观察组织切片来判断各个小组的争论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引导和控制教学环境即可。

二是观察组织切片,小组成员各自观察切片,在观察过程中,采用显微互动系统拍照储存不同放大倍数之下的典型结构图片,小组内相互讨论图片的各个特征结构并对比,并将其制作成PPT,借助观察客观、真实的图片,每个小组纠正或补充自己的观点。

三是在切片观察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成员上台借助自己小组制作的PPT重新阐述并补充观点,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在该成员描述完成之后进行补充或及时纠正,教师将小组表现与组间互评成绩加入平时成绩。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借助单独切片考核的方法监督其学习,考核成绩也可以计入平时成绩。

五是分工完成实验报告,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在相互合作、讨论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将小组每次实验报告总成绩的平均值计入实验报告成绩。

六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和引导,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掌握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结构的形状特征。

③课后

教师对本次课堂上小组的互动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从而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教師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在整理之后,借助网络发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网络上随时随地学习,弥补自己课堂上的学习缺陷,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3)评价标准

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期末理论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中包含20%的实验考试成绩以及30%的平常实验课程成绩。实验考试内容主要以器官辨认及幻灯片考试两大结构为主,平常成绩主要包含20%的实验报告成绩以及10%的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以考勤、切片考试、小组学习表现、问题讨论情况以及PPT汇报等为主。因此,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两个方面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对混合式教学组开展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是否喜欢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是否喜欢小班授课形式、学习积极性等。

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混合式教学组调查问卷结果

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高达59位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所有学生都喜欢小班授课形式,详情见表2。

三、讨论

在相互学习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及时借助客观、真实的切片图像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小班授课形式上,教师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目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体现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体现现代化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和学都有明显的推动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实现高效教学。

本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质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大多数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小班授课形式。”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乐观程度更高,更愿意参与学习,其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综合教学水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姚志勇,王喜梅.高职高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医学,2016,22(12):163-164.

[2]李锦新,马宁芳,刘玉荣,等.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式PBL教学模式探索及其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5,32(6):509-512.

[3]夏平,徐邦生,姚健,等.基于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台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4,37(1):247-253.

[4]张玉英,李艳萍,伍思琪,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4,25(4):316-318.

4.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及答案 篇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紧密连接

2、三联体

3、血脑屏障

4、血窦

5、桑椹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胰岛的A细胞能分泌_____.2、消化管的粘膜由______、_____、____组成。3、唾液腺的腺细胞有______、_____两种类型。4、肾小体由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5、生精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6、黄体由两种细胞组成,即:_______、_______。7、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

8、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9、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_______。10、能感受压觉和振动觉的神经末梢是______。1

1、受精一般发生在排卵后_______以内。

2、外胚层细胞在 _______诱导下,形成神经板。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甲状腺滤泡细胞能分泌()。

①甲状腺素 ②甲状旁腺素 ③降钙素 ④促甲状腺激素 2、能够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

①主细胞 ②壁细胞 ③颈粘液细胞 ④内分泌细胞 3、嗅细胞是()。

①支持细胞 ②感觉上皮细胞 ③分泌细胞 ④神经细胞 4、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①Ⅰ型细胞 ②Ⅱ型细胞 ③肺泡巨噬细胞 ④clara细胞

5、需要抗体介导起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①T细胞 ②B细胞

③K细胞

④NK细胞

6、T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的()。

①皮质浅层

②副皮质区 ③髓索 ④髓窦

7、产生肾上腺素的是肾上腺的()。

①髓质 ②皮质球状带

③皮质束状带 ④皮质网状带

8、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法)是显示细胞内的()。①蛋白质 ②多糖 ③核酸 ④酶

9、被覆在体腔浆膜表面的上皮是()。

①单层扁平上皮 ②单层立方上皮 ③单层柱状上皮 ④复层扁平上皮 10、形成纤维和分泌基质的细胞是()。

①肥大细胞 ②成纤维细胞 ③巨噬细胞 ④脂肪细胞 1

1、纤维软骨内的纤维是()。

①胶原纤维 ②弹性纤维 ③网状纤维 ④胶原原纤维 1

2、神经元的轴突内不含有()。

①神经丝 ②微管 ③徽丝 ④尼氏体 1

3、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内凹陷形成()。①肌质网 ②终池 ③横小管 ④纵小管 2

4、消化道上皮来源于()。

①内胚层 ②中胚层 ③外胚层 ④胚外中胚层

15、下列哪项不属 于胎膜()。

①绒毛膜 ②胎盘膜 ③脐带 ④卵黄囊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肌性动脉包括()

①微动脉 ②小动脉 ③中动脉 ④大动脉 ⑤主动脉

2、腔面为单层柱状上皮的消化管有()

①食管 ②胃 ③小肠 ④大肠 ⑤阑尾

3、下列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有()

①单核细胞 ②肥大细胞 ③巨噬细胞 ④成纤维细胞 ⑤淋巴细胞

4、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

①星形胶质细胞 ②少突胶质细胞 ③小胶质细胞 ④室管膜细胞 ⑤神经膜细胞

5、胚泡的结构包括()

①滋养层 ②胚泡腔 ③内细胞群 ④透明带 ⑤放射冠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输卵管粘膜上皮在月经周期中有周期性变化。()2、精子在附睾管内达到功能上的成熟。()3、球旁细胞有化学感受器。()

4、胸腺皮质主要由淋巴小结组成。()

5、肺不仅是气体交换器管,而且参与体内物质的代谢。()6、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少,间质多,有血管。()7、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化学成份是蛋白质。()

8、骨组织的间质是一种钙化的间质,又称骨质。()9、粗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构成。()

10、位于脊索两侧的中胚层依次为轴旁中胚层、侧中胚层和间介中胚层。()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试述有孔毛细血管的结构及主要分布。2、试述初级卵泡的结构。

3、试述胶原纤维的结构和特性。4、何谓蜕膜?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七、论述题(共10分)试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是相邻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结构,常见于上皮细胞的顶部。紧密连接多呈点状、斑状或带状;连接处相邻细胞膜上各有网格状的嵴,且彼此紧密相贴,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紧密连接除加强细胞之间的连接外,可封闭细胞间隙,形成屏障,防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深部组织。

2、三联体:位于骨骼肌纤维内A带和I带交界处,由一条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其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传至肌质网膜,使钙离子大量进入肌浆,引起肌丝滑动,肌原纤维收缩。

3、血-脑屏障:是脑内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形成的胶质膜所组成。它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4、血窦:是通透性最大的一种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脾及一些内分泌腺内。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分布在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差别较大,有的内皮细胞有孔,有的基膜连续,有的不连续,甚或缺如。

5、桑椹胚:受精后30小时,受精卵在向子宫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迅速进行卵裂,约在第3天由12-16卵裂球组成的实心细胞团,形似桑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高血糖素 2、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 3、浆液性和粘液性 4、血管球和肾小囊

5、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6、膜黄体细胞和粒黄体细胞 7、HE 8、微绒毛、纤毛、糖衣 9、浆细胞 10、环层小体 1

1、24小时 1

2、脊索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① 2① 3④ 4② 5③ 6② 7① 8② 9① 10② 11① 12④ 13③ 14① 15②

四、1②③ 2②③④⑤ 3①②③⑤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五、1、√ 2、√ 3、× 4、× 5、√ 6、× 7、×

8、√ 9、× 10、×

六、1、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基膜完整,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份有贯穿胞质的窗孔,有的有隔膜,分布于胃肠粘膜、肾血管球等处。

2、中央1个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为单层立方或多层。卵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出现透明带,周围的结缔组织形成卵泡膜。

3、LM:纤维粗细不等,形成波浪形走行的纤维束,相互交织成网,HE染色片上呈粉红色。

EM:由胶原原纤维组成,胶原原纤维上可见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

4、胚泡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分为基蜕膜、包蜕膜、壁蜕膜。

七、论述题(共10分)

多边形,棱柱状,中央一条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以中央静脉为中轴,共同构成肝小叶。

肝板:由肝细胞单行排列而成,肝细胞多边形,核圆形,可见双核,胞质嗜酸性,含有丰富的各种细胞器及内含物。

肝血窦:有孔的内皮,无基膜,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

窦周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有血浆、网状纤维、储脂细胞

5.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五

上皮组织的特点:1)形态规则排列紧密2)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不同表面功能和结构具有明显差别,游离面,基底面。3)无大血管4)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5)有基膜。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和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保持光滑、减少摩擦、便于流动

2、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5、复层扁平上皮

6、浮层柱状上皮(结膜、男性尿道、大腺体的导管)

7、变移上皮(排尿管道,盖细胞)

三、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光镜最小分辨率0.2μm)

微绒毛:0.1μm,光镜下纹状缘。纤毛:5-10μm长,0.3-0.5μm。

2、上皮细胞的侧面

紧密连接:一般位于侧面顶端,冷冻蚀刻复型法。黏合带(中间连接):15-20nm 桥粒:20-30nm,在皮肤食管等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发达。缝隙连接:3nm,连接小体。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基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基膜较厚呈粉红色。镀银染法呈黑色。基板(上皮组织)、网板(结缔组织)

质膜内褶:光镜下成纵纹状,内含长杆状线粒体。主要见于肾小管。半桥粒

第3章 结缔组织

由细胞(建成巨大白浆房)和细胞外基质(纤维,无定型基质,组织液)构成。

特点:1)细胞少,间质多2)无极性3)形态多样4)血管多5)由胚胎时期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

间充质细胞:大,成星形细胞间以突起相连接,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弱碱性。

一、疏松结缔组织

特点种类多、纤维少、血管丰富;连接支持防御修复功能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常附在胶原纤维上,细胞大多突起,核大卵圆,着色浅核仁明显,弱嗜碱性。蛋白质分泌细胞超显微结构: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分泌生长因子,调剂如各种细胞的增殖与功能。

静止状态时为纤维细胞,细胞小长梭形,核小细长着色深,胞质少嗜酸性。创伤情况下,可逆转为成纤维细胞,迁移至细胞外基质形成瘢痕组织

2)巨噬细胞:形态多样,核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含异物颗粒或空泡。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能够定向移动 作用:1)吞噬作用: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

2)抗原呈递作用:抗原决定基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MHC)-II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3)分泌功能:分泌补体、溶菌酶、多种细胞因子(白介素1)

3)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细胞卵圆形,核圆偏向一边,异染色质呈粗块状,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嗜碱性。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4)肥大细胞:源自骨髓的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细胞卵圆,核小而圆,居中。充满嗜碱性分泌颗粒(组胺,肝素,嗜酸、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被醛复红染为紫色。(异染性水溶性)分泌组胺、白三烯,是局部毛细血管微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出,造成局部红肿。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杀菌,反抗过敏反应)趋化因子。肝素,抗凝血。5)脂肪细胞:分泌瘦素。通过下丘脑,抑制食欲。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细胞 7)白细胞

2、纤维

1、胶原纤维:0.5μm-10μm,较粗,嗜酸性,粉红带状。成分是I型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

2、弹性纤维:0.2-1.0μm,着色淡红,细。用醛复红可染为紫色。核心为弹性蛋白,外周覆盖微原纤维(原纤维蛋白构成)

3、网状纤维:0.5-2.0μm,成分是III型胶原蛋白,表面覆盖糖蛋白。粉红色,镀银染色呈黑色。

3、基质

1、蛋白聚糖: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组成。氨基聚糖主要为,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酐素),非硫酸化(透明质酸)

蛋白聚糖聚合体:多个氨基聚糖连于核心蛋白,由结合蛋白连于透明质酸主干。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基质得以扩散。

2、纤维粘连蛋白。

3、组织液

二、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少纤维多,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1、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肌腱、腱膜、韧带。胶原纤维束,含腱细胞

2、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硬脑膜、器官被膜。胶原纤维纵横交织,含基质和成纤维细胞。

3、弹性组织:黄韧带、项韧带。弹性纤维束,含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三、脂肪组织

1、黄脂肪:皮下、网膜、系膜处。贮能库,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填充

2、棕色脂肪:新生儿和冬眠动物多见,主要分布于肩胛区,腋窝,颈后部。在寒冷刺激下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热量

四、网状组织

由网状细胞(有星形突起)和网状纤维构成。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支架,其内细胞和液体可以自由流动,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第4章 血液

健康成人约有5L,占体重的7%。抽取血液加入抗凝剂(肝素或枸橼酸钠)可分为三层:血浆(55%),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45%)。血浆: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

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用Wright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片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红细胞

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μm。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红细胞正常含量:男4.0-5.5×1012/L,女:3.5-5.0×1012/L。血红蛋白正常值HB:男120-150g/L,女110-140g/L。红细胞的形态具有可变性。原因是具有红细胞骨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成为血影。平均寿命是120天。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残留部分核糖体,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成人0.5-1.5%,儿童3-6%

二、白细胞

无色有核球形细胞,由骨髓入血后,以变形运动方式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

1.中性粒细胞

数量最多的白细胞。50-70%,10-12μm。核呈弯曲杆状或分叶状,2-5叶。杆状核或2叶核增多为核左移,反之为核右移,说明造血功能障碍。

胞质为极浅的粉红色,有紫色的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氢酶,能消化吞噬异物。特殊颗粒为浅红色,是一种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也称防御素)。

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吞噬大量细菌后死亡,成为脓细胞。在血液停留6-8小时,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2.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最少0-1%,10-12μm。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将核掩盖。属于分泌颗粒,内含肝素、组胺、中性、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合成白三烯。与肥大细胞源于同一种骨髓造血祖细胞。无嗜天青颗粒。存活10-15天 3.嗜酸性粒细胞

0.5-3%,10-15μm。核多为2叶,电镜下有长方形晶体。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溶酶体酶(杀菌),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火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具有趋化性和吞噬作用。停留6-8小时,结缔组织特别是肠道存活8-12天 4.单核细胞

体积最大,3-8%,14-20μm。核肾形或马蹄形或扭曲不规则,染色粒松散着色浅。因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有嗜天青颗粒即溶酶体。停留12-48,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25-30%,6-8.9-12.13-20。

小淋巴细胞核为圆形,一侧有浅凹,染色质浓密呈块状,染色深。胞质为嗜碱性,呈晴空样蔚蓝色,胞质中可含嗜天青颗粒。T细胞(75%),B细胞(10-15%,不含溶酶体),NK细胞

三、血小板

2-4μm,100-300X109/L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双图圆盘状,可伸出凸起。中央部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浅蓝色,称透明区。寿命为7-14天

第5章 软骨和骨

一、软骨

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1、软骨组织

1、软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贴近软骨膜,胞体呈梭形,核细长。成软骨细胞:开始合成分泌软骨基质

软骨细胞:所在腔隙称为软骨陷窝。同源细胞群:从软骨周边向软骨中央,软骨细胞逐渐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常成群分布,而且多以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成熟的软骨细胞核圆,可见1-2个核仁,胞质弱碱性。软骨细胞产生软骨基质。

2、软骨基质

由纤维和无定型基质构成。无定型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聚糖和水。氨基聚糖在基质中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嗜碱性强,称软骨囊

2、软骨膜

除关节软骨外。软骨表面被覆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3、软骨的类型

1、透明软骨: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纤维成分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由于纤维极细,折光率与基质接近,光镜下不能分辨。

2、弹性软骨:耳廓、咽喉、会厌。黄色,大量弹性纤维

3、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不透明乳白色,胶原纤维束

4、软骨的发生与生长 附加生长(增厚),间质性生长(增长)

二、骨

1、骨组织

1、骨基质: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的90%为胶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构成),以及少量无定型基质,主要为蛋白聚糖,具有粘合纤维的作用。骨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羟基磷灰石结晶。

编织骨:胚胎时期和五岁以内。后被半层股取代。密质骨,骨小梁,松质骨。

2、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位于骨膜和骨组织交界面

成骨细胞:与相邻细胞以突起相连。核圆偏向远离骨表面侧,胞质嗜碱性;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释放基质小泡。内含细小的钙盐结晶,膜上有钙结合蛋白和碱性磷酸酶。

成骨组织功能相对静止时,突起减少,细胞扁平贴于骨组织表面称为骨被覆细胞

3、骨细胞:所在腔隙称为骨陷窝,突起所在腔隙称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彼此相连,骨小管也彼此相通。骨陷窝和骨小管含少量组织液。具有一定溶骨和成骨作用

4、破骨细胞:巨大的多核细胞,一般认为为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有很强的溶骨、吞噬和消化能力。

2、长骨的结构

1、骨干

骨干中有与骨干长轴垂直的穿通管,也称福尔克曼管,内含血管、神经、骨祖细胞。环骨板:分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

哈弗氏系统:骨单位,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哈弗氏骨板环绕中央管构成。相邻骨板纤维方向呈直角。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管、骨祖细胞。间骨板

骨单位表面都用一层黏合质,是骨盐较多胶原纤维很少的骨质,形成折光较强的轮廓线,称黏合线

骨膜:营养骨组织,为骨的生长和修复提供干细胞。骨膜中的骨祖细胞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双重潜能。

第6章 肌组织

肌纤维的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一、骨骼肌

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基膜→肌膜。肌卫星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参与肌纤维的修复,有干细胞性质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除舌肌等少数纤维外,极少有分支。多核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肌原纤维有横纹。

肌节:1/2Z+A+1/2Z,长度介于1.5到3.5之间

2、骨骼肌的超显微结构

1、肌原纤维

横切面上可见一根粗肌丝周围有6根细肌丝

细肌丝:长1μm,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可结合Ca离子)构成 粗肌丝:长1.5μm,由肌球蛋白构成。

原理:原肌球蛋白移动露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激活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

2、横小管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与肌细胞走向垂直,位于明暗带交界处

3、肌浆网

位于横小管之间,是特异的滑面内质网。纵小管,终池。每条横小管和两侧终池组成三联体。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离子通道,肌浆内还有可与氧结合的肌红蛋白。

二、心肌

1、心肌的光镜结构 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联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多数只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位于细胞中央。无再生能力

2、心肌的超显微结构

粗细不等,界限分明,有丰富的线粒体;纵小管稀疏,终池少小,多见横小管和一侧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钙离子储量低,需要从细胞外摄取。闰盘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黏合带和桥粒。纵向部分存在缝隙连接。

三、平滑肌

无横纹,纤维之间有缝隙连接。

第7章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数量大概有1012个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

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细胞核:细胞中央,大而圆,着色浅

细胞质:特征性结构为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强嗜碱性,分布于胞体和棘突。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合成更新细胞器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肽类的神经调质。神经调质:增强或减弱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

神经原纤维:HE染色无法分辨,镀银染色中呈棕黑色并伸入树突和轴突。随年龄增多的脂褐素(心肌也有)

2、树突。

树突棘。主要是接受刺激

3、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胞体发出轴突的地方有轴丘,无尼氏体。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有滑面内质网无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所以不能合成蛋白质

2、神经元的分类

突起数量: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轴突长度:高尔基I型神经元,大;高尔基II型神经元 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99%)

二、突触

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为媒介,电突触为缝隙连接,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内的同类神经元间。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突触小体内含突触小泡,其表面附有一种蛋白,突触素,将小泡连于细胞骨架。前膜和后膜比一般膜厚,因有致密物质附着

三、神经胶质细胞

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最大的神经胶质细胞。起绝缘支持作用。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影像神经元的分化、功能的维持、创伤后的可塑性变化

2、少突胶质细胞:使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3、小胶质细胞:最小的。由单核细胞迁入。创伤后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屑。

4、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形成单层上皮的室管膜。有纤毛。脉络丛的室管膜细胞可以分泌脑脊液

2、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

2、卫星细胞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1、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

轴突越粗,髓鞘也越厚,结间体越长,传导速度越快 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郎飞结、结间体。髓鞘的化学成分是髓磷脂,用锇酸固定和染色能保留髓磷脂,可观察到髓鞘切迹(施-兰切迹)

中枢神经系统的: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一个细胞包卷多个轴突,无切记。

2、无髓神经纤维

2、神经

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

五、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表皮、角膜、毛囊的上皮之间,结缔组织内。参与产生冷热痛和轻触 触觉小体:真皮乳头处,感觉应力刺激,产生触觉 环层小体: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肌梭:感知身体各部位的曲伸状态

第9章 眼和耳

一、眼

1、眼球壁

由内到外依次是纤维膜(角膜【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巩膜,角膜缘),血管膜(虹膜【前缘层、虹膜基质、虹膜上皮】,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

1、角膜

不含血管和淋巴管,黑色素细胞,营养由角膜缘和房水以渗透方式供应

1、角膜上皮:7天更新一次,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感觉敏锐。

2、前界层:胶原原纤维,不可修复

3、角膜基质:胶原原纤维。相邻层垂直排列

4、后界层:类似前界层,更薄

5、角膜内皮:参与后界层的形成。不可再生

2、巩膜

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组成。巩膜距:与角膜角接触的内侧,巩膜向前内侧稍突起。是销量王和睫状肌的附着部位。

3、角膜缘:

临床眼前部手术的入路之处。上皮内又黑素细胞无杯状细胞。基底层有角膜缘干细胞。故常用于移植。角膜缘内侧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静脉窦内侧为小梁网,由小梁和小梁间隙构成。静脉窦小梁网中无血液。小梁间隙和静脉窦相通,是房水回流的必经之路。

4、虹膜

周边与睫状体相连,将眼房分为前房和后房。

1、前缘层: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

2、虹膜基质:富含血管和黑素细胞。靠近瞳孔的地方为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

3、虹膜上皮:前层为肌上皮,收缩使瞳孔放大,称瞳孔开大肌。后层细胞内充满黑素颗粒

5、睫状体

睫状肌:环形、放射形、纵行。环形起点为睫状肌前部,纵行放射形起点为巩膜距。睫状体基质:富含血管和黑素细胞

睫状体前内侧伸出约70个放射状排列的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连着睫状小带(微原纤维街蛋白聚糖黏合)。睫状体收缩是,睫状体突向内侧,睫状小带松弛,近处物体清晰。

6、脉络膜

血管膜后2/3部分,富含血管和黑素细胞

7、视网膜

1、色素上皮层:顶部有大量突起深入视细胞外节间。含有大量黑素颗粒(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坏)和吞噬体(脱落的膜盘)。侧面有紧密连接。储存维生素A

2、视细胞:分为胞体,外突,内突

内节:合成感光蛋白。外节:有膜盘,膜中有感光的镶嵌蛋白

视杆细胞:周围部,感受弱光,数量多。细胞细长,核小染色深,外突呈杆状,内突膨大呈小球状。感光色素称视紫红素,是由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的。维生素A参与合成11.VA不足则夜盲。

视锥细胞:中部,感受强光,数量少。细胞粗大,核大染色浅,外突呈圆锥形,内突:膨大呈足状。感光物质为视色素,由。。组成。分为红敏色素、绿敏色素、蓝敏色素。

3、双极细胞:

除中央凹边缘(侏儒双极细胞),一个双极细胞可以和多个视细胞和节细胞进行连接。

4、节细胞

少数节细胞能够合成黑视蛋白,也称黑视素。中央凹:视网膜最薄部分,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与侏儒双极和节细胞一对一连接。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向外倾斜。是视觉最敏锐部位

视盘:位于黄斑鼻侧,节细胞轴突出眼。无感光细胞,是盲点。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也在此穿过。

2、眼内容物

1、晶状体:无血管和神经,依靠房水营养

2、玻璃体:99%为水

3、房水:由睫状体的血液和非色素上皮分泌而成。从后方经瞳孔进入前房,在前房角经小梁间隙进入巩膜静脉窦,最终由睫状体前静脉导入血液循环。高压导致青光眼。

二、耳

1、外耳

耳廓、外耳道、鼓膜。耳廓为弹性软骨支架。外耳道有耵聍腺,分泌耵聍。鼓膜分三层,中层为胶原蛋白束。

2、中耳

鼓室、咽鼓管。

3、内耳

耳迷路、膜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内外淋巴不相通 1.耳蜗、膜蜗管和螺旋器

螺旋器:由支持细胞(柱细胞和指细胞)和毛细胞构成。是听觉感受器 2.前庭、膜前庭及味觉斑

椭圆囊斑、球囊斑为位觉斑。位砂是碳酸钙结晶。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

3、半规管、膜半规管及壶腹嵴

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感受身体或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

第10章 循环系统一、心脏

1、心壁的结构

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三层 心肌膜:在心房较薄,左心室最厚。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于心骨骼,两部分肌肉不连续。心房肌纤维比心室肌纤维短而细。心房肌纤维中有心房钠尿肽(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心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部,是心脏起搏点。

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央部位的结缔组织处。

移行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浦肯野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和心肌膜。闰盘,缝隙连接。

二、动脉和静脉

1、大动脉与大静脉

大动脉:管壁含多层弹性膜和大量的弹性纤维,又称弹性动脉

内膜:内皮细胞中可见W-P小体,与胶原纤维和血小板结合参与凝血。中膜:40-70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环形平滑肌。动脉粥样硬化 外膜:含小血管和神经,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大静脉:内皮下层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膜和中膜分解不清。外膜厚,有大量平滑肌纤维束

2、中动脉和中静脉

中动脉:平滑肌纤维丰富,称肌性动脉。内膜:1-2层内弹性膜

中膜:环形平滑肌纤维,少量弹性纤维。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有外弹性模。

中静脉:内皮下层含少量平滑肌纤维。中膜环形平滑肌纤维稀疏,外膜比中膜厚

3、小动脉和小静脉

小动脉:与中动脉结构相似,内弹性膜明显 小静脉:有完整的平滑肌纤维

4、微动脉和微静脉

微动脉:无弹性膜,有平滑肌纤维 微静脉:有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三、毛细血管

由一层内皮及其基膜组成。基膜只有基板,内皮和基板之间有周细胞,可收缩,可分化增至为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

1、分类

1、连续性毛细血管: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位于结缔组织,外分泌腺,肌组织,神经系统,胸腺,肺

2、有孔毛细血管:基膜完整,有内皮窗孔。位于胃肠粘膜,甲状腺,甲状旁腺,神经垂体,肾血管球处

3、血窦:有窗孔无隔膜,间隙大,基膜不完整,位于肝、脾、骨髓、腺垂体远侧部 第11章 皮肤

一、表皮

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分为角质形成细胞(90%)和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梅克尔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1、表皮的分层和角化

基底层:富有游离核糖体,嗜碱性,有角蛋白丝,相邻细胞连以桥粒。棘层:桥粒,弱碱性。合成角蛋白丝,外皮蛋白,板层颗粒。无分裂能力 颗粒层:核与细胞器退化,板层颗粒增多,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透明层:核与细胞器消失,强嗜酸性,折光率高。角质层:嗜酸性,角蛋白丝,浅表的桥粒消失。

2、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

分散在基底细胞之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有特征性的小泡状黑素体,能将络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黑素颗粒迁移至角质形成细胞,故在黑素细胞中含量少于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吸收紫外线。

2、朗格汉斯细胞

散在于棘层浅部,有特征性的伯贝克颗粒,参与抗原的处理。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3、梅克尔细胞

位于基底层,感受触觉和机械刺激的感觉上皮细胞。

二、真皮

1、乳头层:手指掌侧的真皮乳头富含触觉小体

2、网织层:深部常见环层小体

三、皮肤的附属器

1、毛

毛干、毛根、毛球。毛囊(上皮性鞘、结缔组织性鞘)。毛球的上皮称为毛母质细胞,干细胞。毛乳头(无增殖能力),立毛肌

2、皮脂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真皮浅层,全浆分泌。性激素可促进其生成

3、汗腺

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

第12章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

功能:免疫防御: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免疫监视:识别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免疫稳定:识别体内衰老的细胞

1、主要的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

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细胞免疫

B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体液免疫

NK细胞: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中介,杀死肿瘤细胞和某些病毒感染细胞

2、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系统

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尘细胞(肺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肝巨噬细胞)

3、抗原呈递细胞 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DC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心肺肾肝消化管的间质DC,胸腺DC,面纱细胞,交错突细胞,血液DC

2、淋巴组织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1、弥散淋巴组织

以T细胞为主,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2、淋巴小结

以B细胞为主,含Th细胞,巨噬细胞,滤泡状DC。有生发中心的为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可分为深部的暗区和浅部的明区和顶部的小结帽。暗区主要为B细胞和Th细胞,明区还有巨噬细胞和滤泡状DC。淋巴小结增大增多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标志。

3、淋巴器官

1、胸腺

1、胸腺的结构

皮质的胸腺细胞密集,染色深;髓质上皮细胞多,染色浅。

1、皮质

胸腺上皮细胞:相邻细胞以桥粒连接。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是胸腺细胞发育所必备的。胸腺细胞:最终只有5%的胸腺细胞发育成熟,成为初始T细胞。

2、髓质

髓质上皮细胞相邻细胞以桥粒向连接。胸腺小体: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髓质的毛细血管为有孔型

3、血-胸腺屏障

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连续的毛细血管、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2、胸腺的功能

形成初始T细胞;分泌激素(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2、淋巴结

1、淋巴结的结构 输入淋巴管、门部有血管和输出淋巴管

1、皮质

浅层皮质:含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

深层皮质:大片弥散淋巴组织,T细胞区,胸腺依赖区,许多高内皮静脉。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有巨噬细胞

2、髓质

髓索:可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含浆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分泌抗体 髓窦:巨噬细胞多,起滤过作用。

3、淋巴通路: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小梁周窦→一部分(渗入皮质淋巴组织→渗入髓窦)一部分(直接流入髓窦)→汇入输出淋巴管

2、淋巴结的功能

1.滤过淋巴,2.免疫应答

3、脾

1、脾的结构

1、被膜与小梁

被膜较厚,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有小梁动脉

2、白髓

相当于淋巴结的皮质。

小梁动脉的分支离开小梁,称为中央动脉。中央动脉周围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相当于副皮质区。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一侧可见淋巴小结。红白髓交界处为边缘区,中央动脉在此形成边缘窦,使血液内抗体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白髓中淋巴细胞也可进入,参与再循环

3、红髓

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含较多浆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央动脉在此形成笔毛微动脉。

脾血窦:不完整的基膜和环形网状纤维

2、脾的功能

1.滤血,2.免疫应答,3.造血,4.储血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激素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的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含氮激素分泌细胞结构与蛋白质分泌细胞相似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仅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多,线粒体嵴多成管状,较多脂滴,无分泌颗粒

一、甲状腺

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甲状腺滤泡:由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构成,滤泡腔内充满胶质,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素的形成:

1、合成(滤泡上皮);

2、贮存(滤泡腔);

3、碘化(上皮细胞从血液中吸收I-);

4、重吸收(在腺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刺激下,形成胶质小泡);

5、分解(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呆小症(幼年过少),粘液性水肿(成人过少),甲亢(成人过多)

滤泡旁细胞:镀银染色可见黑色嗜银颗粒。内含降钙素,抑制溶骨增强成骨,抑制肾小管重吸收Ca+

二、甲状旁腺

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细胞核破骨细胞,使骨盐溶解,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 嗜酸性细胞:青春期开始出现

三、肾上腺 血窦

1、皮质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吸NA、吸水、排K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为糖,抑制免疫应答抗炎症。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网装带: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

2、髓质

用含铬盐的固定液固定可见黄褐色颗粒称嗜铬细胞。还有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 肾上腺素细胞:使心率加快,心脏骨骼肌的血管扩张

去加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心脏、脑、骨骼肌的血流增快

糖皮质激素可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所以髓质中肾上腺细胞多于去加肾上腺细胞。

四、垂体

1、腺垂体

远侧部:窦状毛细血管。有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类

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男女均有)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进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在女促进排卵和生成黄体,在男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嫌色细胞:数量多。

中间部:黑素细胞刺激素散在于腺垂体中 结节部:主要是嫌色细胞 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伸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分支并吻合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第一级毛细血管网于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分支并吻合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第一、第二级毛细血管网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下丘脑的弓状核称神经内分泌细胞。其轴突伸至神经垂体漏斗,构成下丘脑腺垂体束。分泌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

2、神经垂体

有孔毛细血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轴突中含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神经部的胶质细胞又称垂体细胞,含较多的脂滴和脂褐素。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缩宫素)

第14章 消化管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1、黏膜

1、上皮:有散在的淋巴细胞,小肠常见

2、固有层:胃肠固有层有大量腺体和淋巴组织

3、黏膜肌层:平滑肌细胞

2、粘膜下层:食管,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有食管腺、十二指肠腺。粘膜下层和黏膜层共同形成皱襞。有粘膜下神经丛

3、肌层:一般为内环外纵

4、外膜

三、食管

1、黏膜:黏膜肌层是纵行平滑肌束

2、粘膜下层:粘液性食管腺

3、内环外纵。上段为骨骼肌

四、胃(无杯状细胞,有则可能为胃癌)

1、黏膜

1、上皮:主要为表面粘液性细胞,有紧密连接。分泌高浓度碳酸氢根不可溶性黏液。3-5天更新一次

2、固有层

1、胃底腺:又称泌酸腺,越接近贲门部胃底腺中主细胞越多。主细胞:胃酶细胞,强嗜碱性,充满酶原颗粒,分泌酶蛋白原。

壁细胞:泌酸细胞,嗜酸性,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分泌小管中有大量质子泵和CL-通道,能生成盐酸,盐酸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壁细胞还能分泌内因子,是维生素B12不被分解,供红细胞所需

颈黏液细胞:胃底腺顶部,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液。

干细胞:壁细胞和主细胞的寿命约200天,颈黏液细胞为一周。内分泌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2、贲门腺:黏液性腺

3、幽门腺:黏液性腺,有G细胞,产生促胃液素

4、有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2、粘膜下层和肌层:内斜中环外纵

五、小肠

1、黏膜

有皱襞(黏膜和黏膜下层),肠绒毛(上皮层和固有层)

1、上皮(小肠腺)

吸收细胞:有纹状缘,紧密连接。参与分泌免疫球蛋白A,分泌肠激酶,激活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原。

杯状细胞:有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增多。

帕内特细胞: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分泌防御素(隐窝素)溶菌酶,杀死微生物。内分泌细胞:I细胞产生缩胆囊素-促胰酶素。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碱性,中和酸性食糜]

2、固有层

大量小肠腺,丰富的淋巴细胞巨噬细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孤立淋巴结

3、黏膜肌层:内环外纵

2、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有大量的十二指肠腺(黏液腺)分泌碱性黏液。

3、肌层:内环外纵

六、大肠:大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可见淋巴小结,无绒毛。阑尾大量淋巴小结。

第15章 消化腺

一、大唾液腺

1、闰管(单层扁平或立方),纹状管(单层高柱核圆顶部嗜酸性,基部垂直纵纹为质膜内褶或纵排线粒体),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

2、腮腺(纯浆液性腺,闰长纹短),颌下腺(浆多黏少闰短纹长),舌下腺(黏多浆少无闰纹短)

二、胰腺

1、外分泌部(纯浆液性)

1、腺泡:分泌消化酶(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核酸酶);受小肠I细胞的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调节;无肌上皮细胞;泡心细胞

2、导管:无纹状管,闰管直接汇合成小叶间导管,主导管可见杯状细胞。

3、胰液:1-2L/天 碱性

2、内分泌部(胰岛100W个,胰尾较多)

A(20%,高血糖素)、B(70%,胰岛素,唯一)、D(5%,生长抑素,抑制ABPP)、PP(胰多肽,抑制肠胃运动胰液分泌胆囊收缩)

三、肝

1、肝小叶

中央静脉(壁不完整),肝板,肝索,肝血窦,胆小管

1、肝细胞:多面体形;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微绒毛;双核;嗜酸性有嗜碱性团块

2、肝血窦:门静脉肝动脉血液。内皮窗孔无隔膜无基膜。肝巨噬细胞(kupffer,库普弗细胞),NK细胞(肝内大颗淋巴细胞)

3、窦周隙:肝细胞血窦面微绒毛。贮脂细胞(肝星状细胞)氯化金或硝酸银,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贮存脂肪,异常增殖导致肝硬化。

4、胆小管:银染法或ATP酶组法。破坏时胆汁渗出,造成黄疸。赫令管,胆汁从中央流向周围。

2、门管区: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中央静脉汇集成小叶下静脉

第16章 呼吸系统一、鼻腔

1、前庭部: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皮脂腺

2、呼吸部:富含血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

3、嗅部:鼻中隔上部,上鼻甲,鼻腔顶部。棕黄色,假复层柱状上皮。嗅细胞(双极神经元,唯一存在于上皮的感觉神经元)

二、气管

1、粘膜(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

纤毛细胞(最多),杯状细胞(较多,粘附异物溶解有害气体),刷细胞(较少,感受刺激),小颗粒细胞(上皮深部,5-羟色胺,调节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基细胞 固有层有弹性纤维淋巴组织

2、粘膜下层(混合性腺,气管腺)

3、外膜 C型透明软骨环

三、肺

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实质24级分支包括,主、叶、段、小、细、终末细、呼吸性细、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每个肺有50-80个肺小叶。

1、终末细支气管杯状细胞腺体软骨片全部消失,有完整的环形平滑肌。无纤毛的克拉拉细胞(小支气管已出现)。滑面内质网有解毒功能,分泌颗粒胞吐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2、肺泡管 结节状膨大

3、肺泡 3-4亿个

1、肺泡上皮 I型肺泡细胞95%,无增殖能力,由II补充

II型 板层小体内含磷脂蛋白质糖的复合物。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

泡表面张力(早产儿呼吸困难)

2、肺泡隔

连续型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 肺巨噬细胞(吞噬较多尘粒为尘细胞)

3、肺泡孔

感染时是细菌扩散的通道

4、气-血屏障 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第17章 泌尿系统

肾的功能:代谢废物;维持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内分泌

结构概念:皮质髓质、肾锥体、肾乳头、髓放线、皮质迷路、肾叶、肾柱

一、肾单位

髓袢:近直小管、细段、远直小管构成

浅表肾单位:肾小体位于皮质浅层或中层,体积小,髓袢短,85%,尿液形成 髓旁肾单位:位于皮质深部,体积大,髓袢长,15%,浓缩尿液

1、肾小体

血管极 尿极

1、血管球:入球微动脉粗,出球细有孔毛细血管,无隔膜,有基膜,游离面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 血管系膜(球内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球内系膜细胞调节cp以控制血液流量(微丝微管),吞噬免疫复合物,保持血管通透性,参与基膜修复更新。系膜基质,支持和通透。巨噬细胞

2、肾小囊

肾小囊腔与近曲小管相通,内层细胞为足细胞,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裂孔膜。

有孔内皮、基膜、裂孔膜组成滤过屏障

2、肾小管

1、近端小管(最粗最长)

重吸收的主要场所,向腔内分泌H+,NH3,肌酐,马尿酸

近曲小管:细胞分界不清体较大,嗜酸性核圆近基底,腔面有刷状缘,侧突发达,为微绒毛,质膜内褶形成基部纵纹。

2、细段 无刷状缘

3、远端小管(纵纹明显)

离子交换重要场所,染色浅,无刷状缘。醛固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远曲小管

二、集合管

弓形集合管(皮质迷路)、直集合管(髓放线肾锥体)、乳头管(肾乳头)软色浅甚至清亮,进一步浓缩尿液

三、球旁复合体

1、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行至血管极处。弱嗜碱性,含肾素(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为I,在肺进一步转为II,II作用更强,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2、致密斑: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离子感受器,感受Na+的变化,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的分泌.3、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与前两者有缝隙连接,信息传递

四、肾间质

髓质中的成纤维细胞被称为间质细胞,有脂滴,生成前列腺素(舒张血管促进流动促进尿液浓缩)。肾小管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病晚期伴有贫血)。

五、肾的血液循环

血流量快流速大,皮质流量快流速大,入球微A比出球微A粗,有两个毛细血管网,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一、睾丸

表面为浆膜(鞘膜脏层),深部为白膜,在后缘形成睾丸纵膈小叶间隔。250个锥形小叶。生精小管直精小管睾丸网

1、生精小管

1、生精细胞

精原细胞:A型为干细胞,分化B型。初级精母细胞:核大而圆呈丝球状。细线期合线期粗线期。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1,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变长;2,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3,中心体迁移形成尾部;4,线粒体聚集形成体鞘;5,多余脱落。(出头戴帽长毛成鞘去余)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透明质酸酶、顶体素

2、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

成人的支持细胞数量恒定不再分裂。相邻细胞进基底部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为基底室和近腔室。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在卵泡刺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下合成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分泌抑制素,抑制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分泌睾丸液。使生精细胞向腔面移动。吞噬精子脱落的部分。

血睾屏障包括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

2、睾丸间质

间质细胞具有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征。在黄体生成素的刺激下分泌雄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双氢睾酮。作用:促进精子发生,促进男性性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征。

二、生殖管道

1、附睾

输出小管:由高柱状和低柱状纤毛细胞组成,墙壁不规则。高有分泌作用,低有吸收消化作用。

附睾管:充满精子和分泌物。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和吸收。精子在其中停留8-17天

2、输精管 肌层内纵中环外纵。

三、附属腺

1、前列腺:尿道周带(黏膜腺)内带(黏膜下腺)外带(主腺)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黏膜腺黏膜下腺、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

表面上皮、白质、皮质髓质、门细胞(分泌雄激素)

1、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初次为生长卵泡。

1、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单层扁平卵泡细胞,初卵由卵原细胞分化分裂,停滞于前期I

2、初级卵母:1)体积增大,出现皮质颗粒(一种溶酶体)2)卵泡细胞由扁平变柱状立方,一层变多层。3)出现透明带(嗜酸性膜)由三种糖蛋白分子ZP1ZP2ZP3构成,ZP3为精子受体。初级卵母细胞微绒毛,卵泡细胞的突起伸入透明袋内形成缝隙连接。卵泡周围结缔组织增殖分化形成卵泡膜,与卵泡细胞之间隔以基膜。

3、次级卵泡:1)卵泡细胞6-12层时,出现液腔,汇合成卵泡腔,充满卵泡液,内含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形成卵丘。2)靠近透明带的高柱状细胞形成放射冠。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排列紧密称颗粒层,构成卵泡壁,改称颗粒细胞。3)卵泡膜分化为内外层。

4、成熟卵泡:优势卵泡1)释放抑制素,使其他次级卵泡退化,2)卵泡腔很大,卵泡细胞停止繁殖,卵泡壁变薄,卵丘根部细胞出现裂隙。3)在排卵前36-48H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接着迅速开始第二次减数分裂,并停留在中期II。

2、排卵

卵泡壁、白膜表面上皮变薄,局部因缺血形成卵泡小斑。次级卵母细胞与透明带放射冠卵泡液一起排出。排卵在月经周期的第十四天。

3、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颗粒细胞衍化成颗粒黄体细胞,占多数位于黄体中央,分泌黄体酮。膜细胞衍化成膜黄体细胞。二者共同作用分泌雌激素。若未受精,则维持两周就退化。如果受精,在胚胎绒毛膜分泌的绒毛促性腺激素作用下,黄体继续发育,生产妊娠黄体,维持六个月,分泌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白体被吸收消失需要数月或数年。

4、闭锁卵泡与间质腺

卵泡膜塌陷膜细胞增大胞质充满脂滴,形成间质腺。

二、输卵管

粘膜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皱襞于壶腹部最发达,为受精发生部位。纤毛细胞在漏斗和壶腹部最多。

三、子宫

1、子宫壁的结构

外膜:仅子宫颈纤维膜

肌层:粘膜下层和浆膜下层为纵行平滑肌,中间层为环形和斜行平滑肌束。雌激素能促使平滑肌数量增加。黄体酮使体积增大,抑制平滑肌收缩。内膜:上皮由大量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含大量低分化的基质细胞,网状纤维,血管和子宫腺。

浅层:功能层,月经脱落,胚泡植入。深层:基底层

子宫动脉分支为基底动脉和螺旋动脉(形成毛细血管网和血窦)

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又称卵泡期。

1、在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由基底层增生。

2、增生早期子宫腺短,细而直,晚期增多增长弯曲,顶部有分泌颗粒聚集。

3、螺旋动脉伸长弯曲。

2、分泌期:第15-28天,黄体期。在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和黄体酮的作用下,1、内膜继续增生变厚

2、子宫腺进一步长曲,腔内充满含有糖原等营养物质的粘稠液体。

3、固有层水肿

4、螺旋动脉长曲。

5、基质细胞继续分裂增殖,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称前蜕膜细胞。

3、月经期:由于黄体退化,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骤降,螺旋动脉持续收缩,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又突然短暂扩张,造成血管破裂。月经末期,基底层子宫腺细胞开始增生,修复上皮。

3、子宫颈:子宫颈外口单层扁平上皮与复层柱状上皮交界处为宫颈癌好发部位。

四、阴道

6.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六

名词解释

1.微绒毛:电镜下,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称为微绒毛。

2.内囊:内囊为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分前肢、后肢和内囊膝三部分。

3.膀肮三角:膀胧底的蒙古膜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的三角区,称为膀胧三角。

4.小网膜:小网膜是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肠系膜结构,包括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5.神经管:脊索诱导其背侧的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神经板,神经极中央沿纵轴凹陷形成神经构,拘两侧隆起成神经槽,神经榴由中部愈合并向头尾延伸成管状,称为神经管。

6.硬膜外隙:隙指的是硬脊膜与椎管内的骨膜之间的间隙,内含有脊神经根、脂肪、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等,临床上硬膜外麻醉时将药物注人此间隙。

7.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向前微突的角,称胸骨角。

8.肝小叶:

是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组成。

植入:

胚泡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人。

10.肾单位:指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11.体循环:3.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自左心室流人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此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后,血液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途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

12.大网膜:是从胃大弯向下悬垂并反折向上附于横结肠的四层肠系膜结构。

13.神经核和神经节:.形

功能相近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位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

14.哈佛系统:哈佛骨板与哈佛管共同组成的系统称为哈佛系统。

15.主动脉裂孔:

脆有3个裂孔,其中位于第12胸椎前方,厢的左、右脚(腑的起点),与脊柱之间的裂孔为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

16.两胚层胚盘:胚发育第2周,内细胞团细胞分裂增殖,近胚泡腔侧的一层立方形细胞称内胚层;其上方的一层柱状细胞称外胚层。内、外胚层紧密相贴,形成一椭圆形盘状结构,称两胚层胚盘。

17.椎间盘:椎问盘是指相邻两个之问的纤维软竹盘,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18.胚中轴器官(组成、演化):由原条、脊索、神经管和体节组成。原条导致胚内中胚层发生;脊索诱导神经管发生;神经管发育成神经系统;体节演化形成中轴骨、躯干肌和皮肤真皮。

二、填空题

1.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肝小叶)

2.椎间盘是由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的。

3.脯上有三个裂孔,分别称为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

4.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窦状毛细血管。

5.咽鼓管是连通鼓室与(鼻咽)之间的管道。

6.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柬)

垂体远侧部的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8.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

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锁骨中点的深部。

9.男性尿道全长共有三个狭窄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10.在骨髓肌纤维中,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结缔组织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骨、软骨和(.血液)

12.髓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髓臼)构成。

13.肾小体的滤过膜又称滤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组成。

14.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位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位的称为(神经节)

15.滤泡旁细胞常分布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或成群分布在掳、泡间结缔组织中,可分泌(降钙素)

16.胚中轴器官由原条、脊索、(神经)管和体节组成o

17.视网膜由色素上皮细胞、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构成,其中感光细胞又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

在骨骼肌纤维中,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小腿三头肌是由(膝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

.鼻旁窦包括额窦、上领窦、蝶窦和筛窦,其中开口于中鼻道的有(上领窦)、额窦和筛窦前、中群。

.胸导管收集人体下半身和(左上半身)的淋巴。

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肝小叶)

脊髓灰质分为前角、(后角)和侧角,脊髓白质分为前索、后索和(外侧索)

.甲状腺滤泡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中间是滤泡腔,其内是胶质。

.椎间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

大部分突触利用神经递质做为传递信息的介质,我们把这类突触称为(化学性突触)。它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称为主动脉裂孔、(食管)和(裂孔腔静脉孔)

肝外输胆管道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它们皆有折光作用。

30.左心室的人口称左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二尖瓣,各借(脾索)

连于乳头肌。

脑干是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的合称。

32.肾上腺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胚胎发育第2周,内细胞团细胞不断增殖,靠近胚泡腔一侧的细胞逐渐形成一层整齐的立方形细胞,称(内胚层)

脊髓灰

质分为前角、后角和(恻角),脊髓白质分为前索、后索和(外侧索)两种

35、在神经管形成的过程中,如前神经孔未闭合,则发育成(无脑儿);如后神经孔末闭合则发育成脊柱裂或脊髓裂。

滤过膜又称滤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组成。

37.胚泡的外表为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中央的腔称为胚泡腔;聚集在一侧的成团细胞,称(内细胞团)

三、单项选择题

1.单核细胞的特点,不包括(B)

A.血液中体枫最大的细胞B.占白细胞总数的2

0

%

%

C.细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不规则形或马蹄形

D.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E.有吞噬作用,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2.关于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E)

A.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特化的细胞连接B.突触也指神经元与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的特化的细胞连接C.突触分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D.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E.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均具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3.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出现(B)

A.同侧舌肌瘫痪

B.对侧舌肌瘫痪C.同侧面肌全瘫痪D.同侧相应的肌瘫痪

E.眼裂以上面肌瘫痪

4.关于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错误的是(D)

A.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构成B.关节面是构成关节的邻接骨面

C.关节囊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包囊D.关节腔为密闭的正压结构E.滑膜关节具有韧带等辅助结构

5.腮腺管开口于(B)

A.平上债第二前磨牙所对颊薪膜处B.平对上颁第二磨牙的颊秸膜处

C.上顿第二磨牙牙冠D.下顿第二前磨牙相对蒙古膜处E.舌下阜

6.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C)

A.胃腺的主细胞B.胃腺的颈黠液细胞C.胃腺的壁细胞D.胃腺的内分泌细胞E

表面霜液细胞

7.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分为(C)

A.增生早期、增生晚期、月经期B.增生期、分泌早期、分泌晚期

C.增生期、分秘期、月经期D.增生早期、增生晚期、分泌期E.卵泡期、增生期、月经期

8.心尖朝向(B)

A.右前下方B.左前下方C

右后上方D

右后方E.下方

9.心传导系统包括(E)

A.窦房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民纤维

B.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

C.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

D.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

E.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捕肯野氏纤维

10.听觉感受器位于(B)A.前庭膜B.螺旋器c.球囊斑D.椭圆囊斑E.壶腹崎

11.人体内最大的副交感神经为(D)A.踊神经B.面神经c.胸神经D.迷走神经E.副神经

12.锥体束的纤维交叉部位主要在(B)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内囊

13.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A)A.脊神经节B.脊髓后角c.薄束核B

内囊E.丘脑

14.内囊膝通过的纤维有(C)A.皮质脊髓束B.丘脑皮质束C

皮质核柬D

视辐射E.昕辐射

15.以下关于肾上腺皮质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球状带位于最表层B.网状带是皮质中最厚的带.H

E

染色下呈泡沫状

c.柬状带分撼糖皮质激素,促糖异生,抑制免疫反应D

网状带细胞分摇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E.来源于中胚层

16.与巨人症有关的细胞是(B)A.嗜碱性细胞

B.生长激素细胞c.嗜中性细胞D.嫌色细胞E

垂体细胞

17.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韧带是(B)A.子宫阔韧带B.宫圆韧带c.宫主韧带D队慨子宫韧带E

巢悬韧带

18.胎盘的组成结构是(C)A.胎儿平滑绒毛膜和母体包蜕膜B.胎儿平滑绒毛膜和母体基蜕膜

C

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基蜕膜D陆II

.从癖铺王三瞌刮母体包蜕膜E

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壁蜕膜

19.包绕肾乳头周围的结构是(B)A.肾乳头B.肾小盏c.肾大盏D.肾锥体丑肾柱

关于骨细胞,错误的是(D)A.是多突形细胞B.突起多而细长C.胞体呈扁平椭圆形,居于细胞间质中D.细胞突起所占空间称骨陷窝E.细胞核呈卵圆形

参与小腿三头肌组成的是(A)

A.比目鱼肌B.腔骨前肌C.排骨长肌D.腔骨后肌E.股二头肌

22.隔的中心脏内有(ABCD)

A.主动脉裂孔B.食管裂孔C.腔静脉孔D.气管裂孔E.迷走神经孔

23.胆总管(BE)

A.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B.由肝总管和胆囊管合成C.在肝胃韧带内下降D.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上部E.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升部

24.上消化道包括(A)

A.胃、十二指肠

B.口腔、咽、食管

c.口腔、咽、食管、胃D.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

E口腔、日因、食管、胃、十二指肠

25.关于膜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分为头、体、尾三部分B.位于胃的前方

C.膜尾与左肾门相接D.膜管与胆囊管合并为胆总管E.膜属于腹膜间位器官

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口周缘附有(E

A.二尖瓣B.三尖瓣

C.肺动脉瓣D.半月瓣E.主动脉瓣

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有(B)

A.上债窦、筛窦的后群B.额窦、筛窦的前群c.上领窦、蝶窦D.筛窦的前群和中群

E.上领窦、额窦、筛窦的前群和中群

28.脾的胸腺依赖区是指()

A.脾小结B.动脉周围淋巴硝C.白髓D.脾索E.边缘区

29.表皮基底细胞与基膜之间的连接结构是(B)

A.桥粒B.半桥粒c.紧密连接D.缝隙连接E.中间连接

30.脊神经共有(B)A.23

对B.31对C.32

对D.33

对E.41对

31.关于肘关节,错误的是(E)

A.肘关节由脏骨下端和挠骨、尺骨上端构成B.挠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挠骨切迹构成挠尺近侧关节C.脏骨小头与挠骨头凹构成脏梅关节D.脏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脏尺关节E.肢尺关节、脏梳关节和梅尺近侧关节各有独立的关节囊

32.每侧大脑半球均有3

条较恒定的沟,它们是(B)

A.外侧沟、中央沟、内侧沟B.外侧沟、中央肉、顶枕沟

c.内侧沟、中央沟、顶枕沟D.中央前沟、中央后沟、顶枕沟E.额上掏、赢下沟、顶枕沟

33.供应内囊的动脉主要来自(B)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前交通动脉E

椎动脉

.以下关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C)

A.位于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之间B.单个或成群存在C.HE

染色标本上,它比滤泡上皮小而深D.镀银染色可见胞质内有嗜银颗粒

E.细胞基底部有许多膜包颗粒

35.关于男性尿道,错误的是(D)

A.男性尿道全长共有三个狭窄处B.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c.男性尿道在行程中形成两个弯曲D.耻骨下弯在耻骨联合的后下方,凹向下,此弯曲不能改变E.耻骨前弯在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下,此弯曲可消失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泌的激素依次是(B)

A.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醒固酣B.醒固自同、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c.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性激素

E.肾上腺素、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37.腺垂体可分为(D)

A.远侧部、结节部和漏斗B.前叶和后叶C.前叶和垂体柄D.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E.前叶、漏斗和中间部

.关于胚泡,错误的是(D)

A.又称囊胚B.表面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c.胚泡内为含液体的胚泡腔D.胚泡一端内面的细胞称极端滋养层E.胚泡一端内面的细胞称内细胞群

参与俄关节构成的是(D)A.胫骨上端

B.股骨下端C.般

D.股骨头E.舰

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韧带是(B)

A.子宫阔韧带B.子宫圆韧带C.子宫主韧带D.能子宫韧带E.卵巢悬韧带

关于肺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左肺分上、下二叶B.右肺前缘有心切迹C.肺

锁骨内侧端上方2^-3cm

D.肺的下

线处与第8肋相交E.肺的后

钝圆,贴于脊柱两侧

43.心肌纤维能成为一个同步舒缩的功能整体,主要依赖于(C)

A.横小管

B.肌质网C.闰

中的缝隙连接D.闰盘中桥粒E.闰

间连接

44.下消化道指的是(B)

A.胃以下的消化管B.空肠以下的消化管C.十

以下的消化管D.食管以下的消化管E.结

下的消化管

.关于肺的组织结构,正确的是(B)

A.肺分为实质部分和髓质部分B.支气管从肺门人肺后再呈树状逐级分支,称支气管树

C.肺内小支气管、细支气管构成肺的导气部D.肺

管、肺泡囊和肺泡构成肺的呼吸部

E.每个

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下列关于十二指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十

指肠介于胃与回肠之间B.成人长度为20^}25cm

C.胰

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D.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

E.可

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血窦主要分布于(D)

A.肌

织B.肺组织C.结

组织_D.肝、脾E.胃

粘膜

.组成脾白髓的结构是(A)

A.动

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B.脾小结和脾索C.脾

和脾窦D.脾索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E.边

区和脾索

.关于网织红细胞,错误的是(B)

A。

成熟的红细胞B.比

成熟红细胞略小C.煌

油蓝染色,可见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D.1

^

天后该细胞可发育成熟E.网

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贫血等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50.通过内囊膝的纤维主要有(B)

A.皮

脊髓束B.皮质核束C.丘

皮质束D.视辐射E.听

.以下关于肾上腺皮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网

带是皮质中最厚的带,HE染色下呈泡沫状B.球

带位于最表层

C.束

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促糖异生,抑制免疫反应D.网

带细胞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E.来

于中胚层

.关于小脑的描述,错误的是(E)

A.位

脑桥和延髓的背侧B.小

两两侧膨大部分为小脑半球

C.小

中部较狭窄的部分为小脑卿D.小脑绷两旁较膨出的部分为小脑扁桃体

E.小

借小脑脚与端脑相连

.颈丛位于(A)

A.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B.胸锁乳突肌下部的深方C.锁骨中点的深方D.锁骨中点的下方

E.肩月甲冈的下方

以下关于腺垂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占垂体体积的75写B,由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三部分组成C,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围成滤泡D.腺细胞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三种

E,具有分泌含氮类激素的超微结构特点

胚中轴器官的组成,正确的是(D)

A.原条、原凹和脊索B.原结、原条和体节C.原凹、脊索、神经管和体节D.脊索、原条、神经管和体节E.体节、原结和脊索

.下列概念错误的是(D)

A.角切迹是指胃小弯最低处的拐角,是胃体与幽门的分界标志

B.在咽的喉部,喉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凹陷称梨状隐窝

C.咽峡由聘垂、两侧愕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D.麦氏点是指脐与左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

E.小肠绒毛中轴内有一条或两条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

下列哪个概念的叙述是错误的?(D)

A.角切迹是指胃小弯最低处的拐角,是胃体与幽门的分界标志

B.在咽的喉部,喉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凹陷称梨状隐窝

C.咽峡由聘垂、两侧愕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D.麦氏点是指脐与左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

E.小肠绒毛中轴内有一条或两条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

以下哪一项与胰腺外分泌的结构特点不相符?(D)

A.由纯浆液性腺泡组成B.无肌上皮细胞C.有泡心细胞D.闰管长,纹状管短E既有小叶内导管又有小叶间导管

.参与膝关节构成的是(C)A.股骨上端B.胖骨上端C.胫骨上端D.胫骨粗隆E.排骨头

下列哪种结构含大量水解酶(C)A

中心体B.滑面内质网C

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E核糖体

.关于微绒毛的描述,哪一项正确?(E)

A.光镜下清晰可见B.电境下可见其表面为细胞膜,内有微管

C.微绒毛能向某一方向规律摆动D.微绒毛之间以紧密连接相连E.微绒毛与细胞的吸收机能有关

62.眉弓的深方有(C)A.上领窦

B蝶窦.C.额窦

D.筛窦E.海绵窦

63.通过主动脉裂孔的结构是(A)A.胸导管B迷走神经C.下腔静脉

D.食管E.服神经

.骨的构造包括(C)A.环骨板、骨单位和骨间板B.密质、松质和髓腔C.骨质、骨膜和骨髓D.骨质、骨膜和骨细胞E.骨细胞、骨陷窝和骨小管

.关于胰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分为胰头、体、尾三部分B.位于胃的前方C.胰尾与左肾门相接D胰管与胆囊管合并为胆总管E.胰属于腹膜间位器官

66.防止左心室的血逆流人左心房的瓣膜是(A)

A.二尖瓣

B.三尖瓣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E.冠状窦瓣

67,对B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正确?(E)

A.在人类其发生于胸腺B.主要位于周围淋巴器官副皮质区

C.淋巴母细胞化后具有杀伤功能D.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

E.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68.关于脾小结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D)

A.与淋巴鞘组戍脾白髓B.位于淋巴鞘与边缘区之间C.大部嵌人淋巴鞘内D.其结构与淋巴结的淋巴小结不同E.主要为B细胞,常有生发中心

69。第I躯体感觉区主要位于(D)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B.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E.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70.关于甲状腺的结构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B)

A.腺细胞围成滤泡状结构B.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脂滴

C.滤泡腔内充满胶状物D.滤泡上皮的高低与机能状态相关

E.滤泡上皮基底有完整的基膜

.关于合体滋养层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C)

A.由胚泡滋养层发育而成B.细胞界限不清楚C.能分化形成胚外中胚层D.合体滋养层的内面有细胞滋养层E.能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72.关于肩关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由肩脾骨的关节盂和肤骨头构成B.关节盂浅C.肩关节是复关节D.肩关节运动灵活

E.关节囊下壁薄弱

73,参与髓关节构成的是(D)A.胫骨上端B.股骨下端C.般骨

D.股骨头E.骸骨

74.右心室人口为右房室口,其同时附有(B)A.二尖瓣B.三尖瓣C.肺动脉瓣D.半月瓣E.主动脉瓣

75.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E)

A.肌组织B.肺组织C.结缔组织D.肝、脾E.胃肠粘膜

.以下关于腺垂体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D)

A.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占垂体体积的75%

B.由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三部分组成C.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围成滤泡

D.腺细胞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三种

E.具有分泌含氮类激素的超微结构特点

77.大脑动脉环不包括(E)A.大脑后动脉B.大脑前动脉C.后交通动脉D.颈内动脉E.椎动脉

78.受精的部位一般在(D)A.输卵管峡部B.输卵管伞部C.子

底部D.输卵管壶腹部E.腹腔内

.对于骨细胞,哪一项错误?(B)

A.是多突形细胞B.突

多而细长,相邻细胞突起借紧密连接相互连接

C.胞

呈扁平椭圆形,居于细胞间质中,其所占据的空间称骨陷窝

D.细

突起所占空间称骨小管,各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相沟通

E.细

核呈卵圆形,胞质内含少量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散在的粗面内质网等

.脯的中心键内有(D)

A.主动脉裂孔B.食管裂孔C.腔

脉孔D.气管裂孔E。

迷走神经孔

关于胰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分为胰头、体、尾三部分B.位于胃的前方C.胰尾与左肾门相接D.胰管与胆囊管合并为胆总管E.胰属于腹膜间位器官

四、简答题

1.简述肺呼吸部的组成及气血屏障的结构。

答z肺的呼吸部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构成。(4分〉气血屏障是肺泡

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它包括I型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

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细胞。(6分〉

2.简述左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

答z左冠状动脉均起自主动脉的起始部。(2分)

左冠状动脉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行向左前方;

(2分)前室间支分支主要分布于左、右

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前2

/

3部,(3分)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3分)

3.简述膝关节和髓关节的构成。

答z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腔骨上端和骸骨构成。(6分)

髓关节由髓臼和股骨头构成。(4分〉

.简述心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律性搏动。(5分〉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束支和右束支、蒲肯野氏纤维网等。(5分)

5.简述左、右主气管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答:主支气管为气管权与肺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2分)左主气管长、细且走向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短、粗且走向较垂直。(6分)因此,异物容易落入右主支气管内。(2分)

6.比较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写出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答:成熟红细胞呈双凹扁圆形,中央较薄,周边较厚,直径约7

~

μ

rn

o

细胞质内元细胞核和其它细胞器,充满了血红蛋白。(4

分)

网织红细胞是未成熟的红细胞,它比成熟红细胞略大。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1

~

3天后该细胞可发育成熟。(4分)

临床上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贫血等某些血液性疾病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2分)

7.简述心内的瓣膜及主要作用。

:心内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等瓣膜。(4分)

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附在左、右房室口,在心室收缩时,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房的作用;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分别附在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在心室舒张时,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的作用。(6分)

8.简述子宫的位置、正常姿势及装置。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膀耽和直肠之间。(3分)正常成年未孕女子的子宫呈前倾

前屈位。(3分)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主要装置是盆隔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子宫圆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主韧带和骼子宫韧带。(4分)

.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

:<

1)

突触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线粒体。与下

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4分)

(2)

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

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分)

(3)

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2分)

.肺呼吸部包括哪几部分?气血屏障的结构是怎样的?

:肺的呼吸部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构成。(4分)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它包括I型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细胞

.试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锁骨中点的深

部。(5分)它的分支有肌皮神经、境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5分)

.心内有哪些瓣膜?这些瓣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心内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等瓣膜。(4分)

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附在左、右房室口,在心室收缩时,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房的作用;肺

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分别附在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在心室舒张时,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的作用。(6分)

.试述心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

律性搏动。(5分)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束支和右束支、蒲肯野氏纤维网等。(5分)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

答: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

(1)

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线粒体。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4分)

(2)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分)

(3)

7.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七

一、基于现代信息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规范下的教学改革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既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局部完善和加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和增进教学效果, 促进传统模式自身的不断完善;更要构建基于信息网络的教学组织运行模式, 根据学科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教学,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 其中构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1]。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教学设计

笔者所在单位曾在新型教学模式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 构建了“自主创新八步教学法”[2], 并获得军队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但基于当时条件及理念的限制, 该教学模式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自2001年起, 第四军医大学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在大范围的医学课程教学中探索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新认识[3,4], 为军队医学院校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提供了新途径。笔者以为, 所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 应得到不断的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其核心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亦称教学系统设计, 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 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 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 从而引起的教学活动变化。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我国高等医学教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组织学是在解剖学基础上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 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 (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关系、先天性畸形等。《组织学与胚胎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各学科的桥梁。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主要表现为涵盖内容广泛而丰富, 名词概念多, 图片照片多;学习内容抽象, 不易理解等等。与一些同疾病结合较好的其他课程相比, 组织学与胚胎学相对比较枯燥, 学员学习主动性不高, 学习效果较差。此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知识在不断发展更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相关研究飞速发展, 从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 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的交叉。各种信息化网络平台上, 存在丰富的相关资源, 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不可能全部掌握。如果不经严格的选择、取舍和整合, 网络资源只会给学生带来负担甚至困惑。因此,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势在必行。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现

1. 确定《组织学与胚胎学》信息化教学内容, 明确本门

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查找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 筛选适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内容, 明确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范围和方式。根据信息化教学内容按照章节、知识点等不同层次选择和取舍图、文、声、像、动画素材及相关优秀网站, 丰富教学资源, 逐步形成并完善《组织学与胚胎学信息化教学教案》, 在教案中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思路、内容、方法和组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的环节,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 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设计课堂教学;在“授课”中, 增加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讨论、小组协作、PBL教学等互动教学内容;在“辅导”中, 采用网络通讯技术 (如微博、Q群、飞信、EMAIL等) 进一步阐释教学难点, 加强课后答疑;在“考核”中, 运用基于网络资源的实验考核、综述撰写、开卷论述等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广度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学”的环节, 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利用网络资源, 预先提出问题;在“听课”中参与课堂互动;在“复习”中, 利用网络资源及时释疑、发散思维;在“自测”中, 利用网络题库资源自我评价、巩固学习。

3. 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根据“教”与“学”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 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 使评价、反馈与修改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每次课后, 任课教师根据学员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分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设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情况评价调查反馈表, 在教学的中期和末期在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在结课后, 将学员考试成绩与往届考试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评价学员对组织胚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跟踪随访该届学员在后续相关课程 (病理学、生理学) 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情况, 不断完善本课程教学设计体系。

通过上述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感到, 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入手, 基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 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 能够改善或消除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对于不断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博, 马飞, 尹维宏, 等.把握信息化时代脉搏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 2002, (5) :17-19.

[2]叶晓龙, 董明强.构建军医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J].医学信息, 2010, 23 (2) :329-330.

[3]刘涛, 殷进功.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的八年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5) :47-51.

8.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英文对照 篇八

关键词: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前言:《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动物医学学生学好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及兽医产科学等动物医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其研究的内容包括动物机体的微细结构及个体发生和发育;该课程属于形态学范畴,研究对象细微复杂,专业术语多,所涉及内容广且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反映该课程是一门枯燥乏味、抽象艰涩、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学科。而传统《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则以幻灯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学习,这样不仅学生获得知识的量不大且不能加深记忆,因此教学效率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建立与使用大大改善了传统《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条件,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优良的基础。在此情形下,对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已势在必行,本课题将充分利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这一教学资源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反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1、显微互动实验室创造的优势教学条件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专业问题,而实验课教学是学生尝试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参加本专业工作时能够有的放矢,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实验课比理论课更重要。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实验中,学生各自使用自己的显微镜,只能独立观察各自的观察切片,不能同时观察到其他学生显微镜下的切片图像,无法实现切片标本多样性资源的共享[1]。并且学生使用传统显微镜时,师生不能同时观察切片,当学生找不到靶组织或有疑问时,老师只能在观察切片后给学生讲解,学生只能在老师的讲解描述中结合自己所观察的单一切片样本自己去找、去体会,观察的不够深入。这样学生不仅难以快速理解、掌握,由于切片样本单一,还耗费实验时间,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不能整合优化多切片样本资源的同时观察及共享。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切片结构可以直接显示在与之相连的电脑上,当学生找不到目标结构或有疑惑时,师生便可以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切片,老师也可以在电脑屏很直观的分析指导问题所在。不仅缩短老师有针对性解答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也容易听懂,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将某一同学发现的问题分享给全班同学,大家都能相互学习理解,实现多样性切片的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内解决更多的知识点疑问,便于消化理解,学习到更多理论和实验契和的知识。数字化的显微数码网络互动教室的应用,实现了切片信息多靶样本的资源共享与整合,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全面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实验课反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甚至出现了本科生与同专业的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结果专科生被录取而本科生被淘汰的情况,原因就是本科生大部分只会一些理论性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却远不如专科生。本科生多“应试性人才”,动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但却不会给动物看病的大有人在。

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些不足之处,本课题基于“显微互动实验室”这一优势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对传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反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即由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前安排并指导学生对《动物组织胚胎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一个知识点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整理提前观察相关切片标本,以“教科书内容”为主,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知识体统的最新进展为辅,课后把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串联。讲台下的老师有针对性的对于理论和实验切片内容讲解不准确、重点不突出的知识点强化解疑,便于同学理解掌握正确的重点知识点。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对查阅的最新相关研究知识进行了梳理,再通過自己的讲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理论课的提前预习和实验切片的观察能力,对于未来学生参加工作和科研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动物组织与胚胎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反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跳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的主动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极大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转课堂”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改变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加强教学管理,严肃课堂纪律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重要的动物医学专业基础学科,内容抽象复杂,描述的是微观解剖学和组织学,正常情况下我们肉眼看不到、摸不着,学生普遍觉得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该课程的学习是在大学一年级,这时候的很多学生还未完成高中到大学这一角色的转变,大部分学生仍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听课方式,他们更习惯以老师为“拐杖”被动的去学习。大学老师授课多以课件为主,讲课速度较快,学生往往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程内容难、课时偏少、学生听课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共同因素作用下,导致大部分学生因听不懂这门课而选择玩手机、开小差、睡觉甚至逃课,这种情形下改革已势在必行。

nlc202309081715

(1)首先,老师应该严格实行点名制度或者课前提问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来上课,杜绝学生逃课现象。

(2)其次,老师应该适当提及典型的关于动医临床方面的病例,把这些典型病例和理论课相关内容串联,比较并解释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有关的知识,强调该学科联系的重要性,煽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然后,老师还应该在讲课过程中积极向学生提问,间接督促学生集中听课的注意力,同时“反转课堂”的应用,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4)最后,学校还应该加强有关人员的巡逻,加强教学管理,严肃课堂纪律。

3、2增加实验课课时,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讲解: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的重要途径。理论课是基础,实验课才是重点。实验课甚至比理论课更重要。老师应该用最短的时间将理论知识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概括讲解,将具体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用大量的课后空闲时间细细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老师给学生集体讲解。这将避免实验课中理论课基础知识的过度重复,占用大量的实验课课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切片。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已经将《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2学时调整为3学时,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切片,便于深入的理解、消化、应用。利用现有的“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这一教学平台,结合组织切片具体讲解,期间可以适当给学生放一些典型病理性的组织切片,让学生将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对照学习,加深记忆。同时又可以提前学习《病理解剖学》相关知识,为以后《病理解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吸纳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结论:“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出现是《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巨大飞跃,可以有效的针对切片靶样本多样性将讲解、示教、观察、问答、讨论、测试、监督和共享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变,同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反转课堂”教学的应用,让学生主动投身于教學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且可将“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创新型和创业型的高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力,郭泽云,吴春云,李坪.数码显微互动教学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1,33(5):1-4.

[2]张新华,孙建华,徐辉,周国民.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4,27(2):10.3969/ j.issn.1001-1633.2004.02.038.

上一篇:人力资源开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一篇:2文明礼貌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