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和狼》教案语文S版(精选10篇)
1.《东郭先生和狼》教案语文S版 篇一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
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2、 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本课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课后 15 个词语,能用
“犹豫”“大吃一惊”造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节目演一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2、在学习课文之前,东郭先生有问题要问大家:大家知道我的姓氏是什么嘛? 同学回答。
其实东郭就是我的姓,是一个复姓。大家还知道其他的一些复姓么? 同学回答。
让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复姓(司马、欧阳、诸葛、公孙、令狐、上官、东方、西门)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昨晚杜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PPT:老农 东郭先生 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请同学们打开书,分角色朗读。点名分角色朗读。
三、细读课文
1、 师过渡:在朗读中,我发现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那是什么词啊? 同学回答: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迟疑,不果断,拿不定主意。) 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第一次犹豫?指名回答
当狼哀求东郭先生救他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他心想:_______________;但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又想:_________________,就答应了狼的要求。
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第二次犹豫?指名回答
当猎人询问东郭先生狼的踪迹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说:“我没看见狼。这儿岔道多,他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
东郭先生明知狼的本性,却还是犹豫,帮助了狼,可见东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显示PPT:东郭先生 糊涂、愚蠢
2、 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提问
出示句子: 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3、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点名提问 出示PPT:农夫 机智、果断
3、 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 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齐读这个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4、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5、 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6、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老农(机智、果断)(糊涂、愚蠢) 东郭先生狼 狼(凶残、狡猾) 点名提问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2.东郭先生和狼教案 篇二
1、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东郭先生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吃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教育打死
吃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狼(凶残、狡猾)
救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教学效果反馈:
3.语文五年级s版教案 篇三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⑶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在品读关键语句中,深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教育学生要自强、自立、自信。
⑶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
2.难点:通过语句的品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刻画的人物特点。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重点难点
l.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你们喜欢体育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静读课文。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⑵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具体描述这节体育课的段落,再读一读。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读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教师强调。
字音:“洛、饶”。
字形:“膝、臂、饶”。
⑵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双臂 握手 憋气
⑶开火车读,读中积累词语。
⑷理解词语。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4.教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节体育课的内容呢?(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5.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那么,除去这部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6.集体反馈。
第一至五自然段:写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第十四至十五自然段:写妈妈来接涅利,了解到体育课上涅利的表现,感到很快乐。
7.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课文所述内容的不同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8.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十阴至十五自然段。
9.教师:那么,在这节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呢?(涅利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爬上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三、再读,了解概况
1.教师导读:老师说了,这是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一起去感受这份爱和感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的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得洛西和科勒提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了上去。”
“就连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尽管他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儿碍手碍脚。”
“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
4.教师: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5.教师:你们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爬横木有些困难,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比较轻松和简单的,而对于涅利来说却非常的困难。)
6.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语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反馈)
7.教师抓住关键语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涅利身体瘦弱,爬上横木顶这项体育活动又是那么的困难,可涅利做到了,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 bā xū shēnɡ shuānɡ bì ɡē bo zhǒu
( ) ( ) ( ) ( )
wò shǒu biē qì xī ɡài jīn fà bì yǎn
( ) ( ) ( ) ( )
4.比一比,组成词。
洛( ) 饶( ) 膝( ) 臂( ) 憋( )
落( ) 绕( ) 漆( ) 避( ) 蔽( )
5.补充词语。
七( )八( ) 风( )日( ) 气喘( )( )
君( )天下 旁( )无人 小菜一(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总结全文,给予学生启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摘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爬上横木顶”)
2.教师:涅利是一个瘦弱的孩子,但他也爬上了横木顶。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突破重难点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⑴思考并交流:涅利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⑵谈谈你对涅利的认识。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读读。
2.教师指名反馈:爬上横木顶困难大,涅利是那么的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因为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
3.教师追问: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关心、鼓励涅利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表达大家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5.集体反馈。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
“老师对他喊:‘下来吧’!”
“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我们又鼓起掌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7.教师小结: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下,涅利战胜了自身身体瘦弱的缺陷,终于爬到了横木顶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的。(教师再次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而的我们。”
8.教师启发学生再读语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这些语句的朗读,感受到了涅利爬上横木顶的艰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9.集体反馈: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信、坚强、努力、自立)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涅利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战胜了自身身体的缺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爬横木这项艰难的体育活动。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三、总结,深化文章主题
1.教师:涅利爬上了横木顶,同学们是怎样赞扬他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
“他很棒!”
“他跟我们一样爬到顶上了。”
“他是很勇敢的,您知道。”
“他很能干!”
“他并不比别人差。”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5.教师:同学们当着涅利母亲的面说了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母亲和涅利感受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指名反馈。(快乐、激动、自豪)
7.教师: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反馈:母亲对涅利的爱,她“握了握几个男孩的手”、“拍拍加伦的肩”是对他们给予涅利的鼓励和赞扬的感激。)
8.教师:同学们,文中还有几处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
9.集体反馈。
“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4.《东郭先生和狼》教案语文S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八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竖弯勾”,会写“田、北、东、西、鱼”五个汉字。
2、能力目标:朗读、背诵古诗,想象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的美,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新笔画、新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美景。教学准备:
课件、莲蓬形生字卡片、荷叶和小鱼图片、音乐伴奏带。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江南” “采莲”的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快乐。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文中情境。
伴着优美的乐曲声,课件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师生共同欣赏。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从哪里看出来?
(二)、小结,板书课题。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都有着风格不同的美丽景致。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秀丽的江南风光,你觉得美吗?
板书:江南。(识字,认读。)
(三)、解题,简介乐府诗。
1、解题:江南,即长江以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南方。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的题目。
2、介绍出处。(因较难理解,也可略去不讲。)
本诗选自《汉乐府》。《汉乐府》,即《乐府歌辞》,指为乐府乐曲配的唱词。乐府,本是汉代官署名称,主要以收集民歌为事。后来乐府所搜集的民歌,以及文人的仿作,统称为乐府诗。古乐府多是能够谐乐而唱的五言诗,平易通俗,琅琅上口。
二、指导观察,初读课文。
(一)、观察画面。
课件播放人们采莲的盛况,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诗中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景象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要求:认字表的字用线画出,田字格的字用笔圈出,认清读准;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读诗。3、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拼读、组词,贴在黑板上。
游戏:采莲蓬。师说生字,指名上台摘卡片,认读,领读。重点认识方位名词:
板贴荷叶图片,按方位板贴“东、南、西、北”四个字,认读,归纳记字法。游戏:“指方向”。一生说方向,其他人快速指认,熟悉四个方位。(2)、检查词句。指读古诗,师生评议。
4、齐读古诗。
三、诵读古诗,体会诗意。
(一)、质疑问难。
听读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解。例如:
采莲:指采摘莲蓬。(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以六朝时为盛。)何:本课表示感叹,惊讶。
田田:是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二)、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出相应的句子。随机指导朗读。
“莲叶何田田!”一句,写出了对荷塘之美的整体感受。要重读“何”字,读出赞叹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一句,引导学生试读,想象:小鱼儿在水里做着什么游戏? 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在水上或莲叶间玩耍呢?注意节奏,指导读出欢快的情绪。
这些情景是人们在哪里看到的?(乘着小船去采莲时看到的。)2、配乐有感情朗读,读中体会鱼儿的欢乐,人们采莲的喜悦。
(三)、体会诗意。
1、指读诗句,自评、互评。
2、教师说诗意,学生发挥想象,带动作表演。
(师:又到了江南采摘莲蓬的时节,人们都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到荷塘里去采莲。满塘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多么旺盛啊!看,小鱼儿在莲叶间做游戏: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多快乐呀!)
四、吟咏诗句,练习背诵。
江南采莲的情景这样充满生机与情趣,让我们再次乘上小船,去荷塘里看一看。课件出示配乐画面,学生边欣赏边朗读古诗,逐步成诵。
五、佳作赏析。
西洲曲
(南朝乐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本诗写出了采莲的盛况、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基本笔画“乚”“”
2、背诵课文,感悟江南水乡的人们采莲的快乐。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古诗配乐。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把握好韵律和节奏。
1、指名背,集体背。
2、教师给学生配音乐背。
二、巩固识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
1、学写两种新笔画和六个生字。
2、补充“词语花篮”。板书设计:
5 江南
北(小鱼图)
(小鱼图)西(荷叶图)
东(小鱼图)
5.语文S版《曹冲称象》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事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的道理。
2、结合句子理解“到底”“直”“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集市上看到过别人用秤称东西吗?秤可以称什么? 称苹果,称香蕉,但是你们想过怎么称大象吗?
2、大象这么大,它到底怎么称呢?今天就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去看一看古时候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举手回答。师展示:称象有哪几种方法?
4、其实啊,这些答案在书上都有,只要你开动脑筋就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称象有哪几种方法?
5、师巡视并指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曹、称、官、操、柱、杆、秤、割、艘、舷、冲、议、论、岁、造。齐读,抽生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哪几种称象的方法?
3、生回答:1.造一杆大秤
2.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曹冲称象的办法
4.对于这三种方法,曹操是怎么表现的呢? 5.第1、2种方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6.比较句子: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说明曹操很不满意
7.那么对于1、2种方法曹操为什么不满意呢?
分析第一自然段:
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很高兴,所以舍不得宰象。
分析第二自然段: 出示大象图片,看,大象的身子像什么?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什么?像四根柱子。这么高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8.大臣们的方法不尽人意,那么谁的办法让曹操满意呢?(曹冲)那么曹冲又是怎样称象的呢?(第四自然段)
9.请生回答称象的过程,师在大屏幕根据学生的描述演示。10.齐读大屏幕称象的过程。
三、总结全文
1、曹冲用这样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最后结果是怎样呢?(齐读第四自然段)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那时曹冲才几岁啊?七岁。“才”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曹冲的年龄小,但却十分聪明。
4、曹冲那时才七岁。就想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方法并且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觉得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聪明,爱动脑筋)
4、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遇事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
四、布置作业
6.三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六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己的感受和想法。
3、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逐步达到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出示配图和课本上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观察和朗读。
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小区的绿化工程。
二、适时引导,诱发思考
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针对该话题,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才算是对“空地”的合理利用?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再让同学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和同学合作商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一是要提出明确的说话要求,二是要巡视其间,进行适时引导。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首先,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倾听,不仅要听老师说的,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从中借鉴、学习、提高。可以在两位同学汇报之后,请其他同学复述,
其次,围绕“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和能“具体生动地讲述,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说――即当你想说的内容很多时,要先确定好要讲的主要事情,然后围绕这件事把话说清楚。不能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一点。这样,大家反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二是可以借助合适的动作、表情。
四、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根据学生的画一画、讲一讲,最后集体评出“最佳设计”。
当交际过程完成之后,可以全班出一个图文并茂的集子,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也可以向社区提己合理化建议,这样也就更好地落实了“交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编排。
7.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篇七
1、了解诸子百家及《吕氏春秋》的有关文化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
2、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先叙事后议论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显示意义,并培养创造性扩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落实文言实词;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理解其显示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论语八则》,思考:《论语八则》《天时不如地利》有什么相同点?
2、后世儒家给孔子和孟子的尊称分别是什么?(圣人,亚圣)
3、你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几家?能否说说他们的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荀子》——礼乐仁义
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自然、无为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韩非子》——严刑峻法
兵家:孙膑——《孙子兵法》——战胜
名家
阴阳家
农家
小说家
纵横家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博采众长
二、介绍《吕氏春秋》
1、秦国吕不韦组织门客所著。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大商人,后来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他广招门客,据称有三千人之众。吕不韦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最后写成了《吕氏春秋》
2、《吕氏春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军事、医学、文学等各方面的庞杂理论体系。《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总结历史经验,为秦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吕氏春秋》行文简短精炼,直击要害,往往用小故事小寓言来揭示道理。吕不韦在写完这本书后,将它挂在城门口,说谁能将这本书添上、去掉、删改一个字,就可以立即赏赐千金。结果很久都没有人敢来领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
三、初读《引婴投江》《刻舟求剑》
1、学生齐读,读出作者的态度
2、自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讲了怎样的事?作者有怎样的态度?
3、翻译课文
四、比较阅读
1、这两则故事同属于《吕氏春秋——察今》这一章节中,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从针对的错误情况、作者的态度思想、文章写作结构特点、文章语言特点等方面考虑)
A、针对的错误:以不变的僵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B、作者的态度:批判否定,认为人的思想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C、写作思路:先叙述错误可笑的事件,进而指出他们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D、结构特点:先叙事,后议论
E、语言特点:通过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2、这两则故事有什么不同之处
a、针对的错误:前者是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不同的事物,后者是认为事物是不会发展变化的,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
b、语言特点:前者设问句,后者双重否定句。
3、你认为作者写这两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4、你认为文中所说的道理到现在还有显示意义吗?你能结合当下的例子或自身的经历谈一谈吗?
五、拓展迁移
1、阅读《循表夜涉》,归纳异同,理解最后一段“先王之法”的意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2、通过练习课堂复习文中字词
8.《东郭先生和狼》教案语文S版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掌握“屋檐、脖子、摔下来、蹲着、嗓子、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老鼠、光秃秃”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妈妈是怎样的一个妈妈。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教学难点:
1.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这对母子。
2.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教学准备:
师生: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老师:小黑板1(写好本课生字)
小黑板2(写上屠格涅夫《麻雀》一文中的有关语段)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你们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小麻雀》,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还记得这是谁写的童话吗?
2.师生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师生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阶段?把文中相应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开始(),后来(),最后()。
师生交流:
开始(第八自然段:可普季克还是不相信,他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后来(第十四自然段: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最后(第十九自然段: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4.依据所画语句划分段落。(1-13//14-18//19//)
5.读完文章,想一想:普季克和麻雀妈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铅笔写在第三页的书楣上。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小黑板(1):齐读生字。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正音。
(2)谈一谈你预习生字时最妙的识字方法,或预习生字时遇到的困难。(小组合作学习)
3.指导难写或易错的字。
“摔”中间“幺”不要丢掉点。
“蹲”右上中的酋不要丢掉小“横”。
“蹈”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舔”右上第一笔是“横”,下面应是小字加一点。
“秃”下面是“几”不是“儿”。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认真书写本课生字和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屋檐脖子摔下来蹲着嗓子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老鼠光秃秃
2.用上所有听写到的词语,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词语的顺序可以打乱)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体会人物的特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中你认为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只怎样的麻雀?
(普季克对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强但总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妈妈特别疼爱普季克,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它生活常识,生怕它出危险。)
(2)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麻雀幼稚可爱、又让人觉得它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呢?你能读出来吗?面对普季克你有什么联想?
(3)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妈妈的慈爱?你能读出来吗?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思考:妈妈的话要读出什么感情?普季克的话应怎样读?(学生自由结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及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伟大的母爱和普季克的成长。创设情境: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他越唱越高兴,不知不觉就手舞足蹈起来,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此时怎么样了呢?他的妈妈又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1)请默读14——18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重点语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2)朗读第15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体会?
①指名再读第15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静听,听着这样的语句,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出示小黑板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颗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朗读,对比两段谈感受。)
过渡: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老麻雀挺身而出,用弱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过渡:你还从本文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3)指读16自然段。
①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句。
②指导朗读。
(4)角色对话,体验小麻雀的成长。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上的羽毛,还因你学会飞而高兴却忘记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从这件事中都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感悟文章中心。
(1)齐读这一段,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2)普季克为什么会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看来普季克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怎样教?是吸取经验让普季克学习捕食,还是受到惊吓后更严格地看护普季克?普季克会如何做的呢?(充分让学生发言)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2.小练笔(二选一):
(1)这篇童话讲了普季克成长中的故事,给人以莫大的启迪,启示我们也在成长,想一想,你和爸爸妈妈发生过争执吗?争执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写在周记本上。
(2)在周记本上续写这个童话。
五、板书设计:
1.小麻雀
普季克 麻雀妈妈
求知欲强 耐心劝告
不听劝告爱孩、疼爱
自作聪明 勇敢无畏
9.《东郭先生和狼》教案语文S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10个生字,会写“了、会、后、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通过图文对照,理解教师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分析
这首诗歌写“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难点是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满意我的回答。本课教学老师需要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绿色金鱼图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配乐课文录音,布置学生准备彩笔和画纸。
三、学生分析: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想象过程中迸发出的灿烂的火花。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这对他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四、设计思路
激趣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听,能听出错误并大胆纠正。
3.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整体感知。
过渡语: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真不简单!我们鼓鼓掌,对自己表示祝贺!《绿色的金鱼》这篇课文也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几首诗歌一样,有几个小节组成。现在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查一查,它有几节组成,并动手标上序号。
1.学生自己动手给三个小节分别标上序号。
2.同桌互查对错。
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节读课文。
(师:全文有三个小节组成,你最喜欢哪个小节?下面,我们分小节读课文,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一齐读第一节,喜欢第二节的就一齐读第二节„„)
四、细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图文对照说图意。
过渡语:编写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为这篇课文配上了美丽的图画。(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让我们边听配乐课文录音边看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吗?
(二)用引读法,师生配合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①师读:“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金鱼。老师看了看说些什么?”
生读:“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
②教师说的话怎样读?
(启发:“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感到怎样?)
③指导学生读出询问、亲切的语气。
2.学习二、三小节
①师问:“我听了笑着说了什么?”
生读:“我喜欢绿色的金鱼,以后会有的。”
师问:“老师听了我的话后,是怎样做的?”
生读:“老师看看我,点点头,满意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②理解内容:
过渡:老师看到“我”画的绿色金鱼,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们再来读读“我”说的话。
③电脑课件(小黑板),出示“我喜欢绿色的金鱼,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这一句话。
让学生反复读后,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孩子。
五、实践活动
过渡:课文中的小朋友敢于想像、敢于创造,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让我们也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来创造吧!
请同学们拿出画笔、纸张,画出自己喜欢的金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学生画金鱼。
2.在黑板上张贴学生的作品并评比。
3.你想将来发明什么东西?它是个什么样的?请你想好后说给全班听。
同学们,想发明的东西真不少,请课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将来我们班要组织一次“发明创造博览会”。比一比,谁的手最巧,谁最会发明创造。
六、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粗心的小画家》和《两朵云》。
第二课时(略案)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以开火车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出示小黑板:读一读
kè jīn tiáo huì wǒ le jiè shì kē xiān ma hòu
课 金 条 会 我 了 界 世 颗 现 吗 后
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识记这些字的方法,如编儿歌记“金”字的方法:“一个姓王的人口袋里装了两块金子。”
3.用“后、会、我、现”练习组词说话。
4.读读“词语花篮”中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指导写字
1.随机学习新笔画“竖钩”“斜钩”
10.语文s版教案四年级上册 篇十
总课时数:
倔强的小红军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2.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ai)
薄嘴唇(bao)
牛膝骨(xi)
(四)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段意。
2.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3.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五).小结:
这篇课文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一)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练习”第3题的三个句子中括号里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通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句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三)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这一段是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小红军倔强地说服了,只好自己走了。为什么陈赓同志和小红军都掉队了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4.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
四.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像小红军一样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拖累别人。
六.作业布置
填写练习册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26小兵张嘎夺枪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文章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龇牙咧嘴
气势汹汹
见势不妙
目不转睛
嚎叫 太君
踹开 扫帚
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四、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手枪。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枪。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枪。
六、小结
是呀!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到那把手枪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嘎子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结合课文,说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龇牙咧嘴
气势汹汹
见势不妙
目不点睛
嚎叫
踹开
扫帚
手腕
胳膊.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四、.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6.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7.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句: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
(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中生智)
(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4)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想为奶奶报仇,因为奶奶是被鬼子杀害的。)
9.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11.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划分:两个课时
虎门销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 历史 虎门寨 水泄不通 林则徐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
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 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 闻讯 应邀 赞不绝口 欢呼雀跃 惊心动魄 咆哮 伟大壮举(读读,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五、朗读课文,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六、小结: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重点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板书课题。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2、深入理解
值得纪念 :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2.经过堪称“壮举”。
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3.销烟。(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
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
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
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4.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5.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六、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划分:
“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让学生再想像,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结
六、巩固练习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语文百花园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句。
3、阅读平台——《儿童和平条约》。重点难点:
阅读平台——《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如潮,花如海。★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夜深了,整个山村都沉浸在睡梦中。★海浪被激怒了,狂吼着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1.认识修改符号。(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桌两个同学互换互查。(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4)扩展练习。
三、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自己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2 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5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6 鼓励学生背诵句子。
四、阅读平台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五、作业布置:
写一写你读完《儿童和平条约》后的感想。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说会道——我们向你致敬。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二、能说会道: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劳动模范、教育工作者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准备资料安排版面设计制作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三、总结:
经过小组的学习,大家对自己心中的英雄感觉一定很棒!大家一定会更加崇拜我们的英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以他们为自己的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作业布置:
【《东郭先生和狼》教案语文S版】推荐阅读:
东郭先生和狼 教案09-10
三年级下册教案(七)《3东郭先生和狼 教案教学设计09-12
《东郭先生和狼》续写作文09-07
东郭先生和狼故事新编06-21
新版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06-28
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07-04
八年级上册语文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09-28
浅谈朱自清先生与语文现代化08-12
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教案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