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成就(精选12篇)
1.李白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成就 篇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幽涧泉」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
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
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2.李白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成就 篇二
1 题材异同
唐代诗人, 大都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 或因出仕, 或为走终南捷径而求名。面对祖国各地的绮丽风光, 平添诗情画意, 扩大了视野和心胸, 自然激发诗人创作出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优美诗篇。这在王李二人的山水诗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 不仅勾勒出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 也有力的表现了诗人对这壮丽景色的强烈赞叹, 以及因它而变得无限开阔的胸襟。在这里, 诗人政治上、心灵上的阴影, 全部为雄伟粗犷的大自然、为激昂的爱国热忱一扫而光。在这里, 他的青春再一度闪耀着光彩, 显示出他性格中积极活跃的一面。
李白, 与王维相比, 其游历范围更广, 入蜀中、出三峡, 南至江浙, 东至齐鲁, 北游长安、洛阳、太原。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 同样充满热爱赞美的豪情, 而且其内容更为广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海风吹不断, 江月照还空。” (《望庐山瀑布》之一)
总之, 在描写祖国壮丽山河、抒发热爱赞美之情方面, 王维与李白都有名篇佳作, 而李白在题材内容上更广, 其成就不亚于以山水诗著名的王维。
王维与李白二人在山水诗题材方面的相异之处, 亦即各具特色之处, 在于王维隐居终南山和蓝田辋川时, 对佳山丽水细致的刻画, 以抒写其隐居的宁静心境, 以某一地为对象而写出一系列山水诗的不多, 而王维则是典型的代表。
王维最先隐居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他的《终南别业》 (又名《初至山中》) , 就是他刚隐居时的作品。在这首诗中, 诗人恣意描写他隐逸山林、独往独来、任兴所之、无忧无虑的乐趣,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一联写得心旷神怡, 情景交融, 而且还反映了诗人后期山水诗的基调和总的风格。
李白在山水诗内容题材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于利用想象或梦游的方式, 不仅写眼中的山水, 更写心中的山水, 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最著名的数《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森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岳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因梦而游, 飘然而至, 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水气、闪电、鸣雷、石洞、神仙, 纷至沓来, 意出于外。借梦中惊心动魄的奇景, 对抗腐败的政治、黑暗的社会, 最后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奇光异彩。
总之, 王维与李白在山水诗的题材方面, 有共同的特点, 都能描绘祖国山河的壮美, 又各有所长, 王以秀丽为主, 李以雄奇见长。二人在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题材方面, 一重精微的深度开掘, 一重宏大开阔的境界描绘, 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使中国山水诗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达到了顶峰。
2 艺术风格的异同
对艺术风格的追求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天职, 何况王维与李白这样的大家。在山水诗的艺术风格上, 自然各有千秋。
相同之处, 两人在描绘山水时, 都善用色彩, 从而描摹出优美的景色, 显得形象生动。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 中的“白”“青”, 色彩鲜明, 对比强烈。“檀栾映空曲, 青翠漾涟漪” (《斤竹岭》) ,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 “彩翠时分明, 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 , “仄径荫槐宫, 幽阴多绿苔” (《宫槐陌》) , “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白石滩》) , “逶迤南川水, 明灭青林端” (《北垞》) ,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辛夷坞》) 等诗中, 都用到描写色彩的词语, 显得色彩斑斓, 不仅富有诗情, 更有画意。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体现了他作为诗人与画家的本色。
李白在运用色彩方面也毫不逊色。“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青冥倚天开, 彩错疑画出” (《登峨嵋山》) , “青天削出金芙蓉” (《望庐山五老峰》)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游太山》) ,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这些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也丰富多彩, 据我约略估计, 其描写色彩词语的数量和诗篇, 胜过王维。
3.浅析李白山水诗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时代精神
“初唐四杰”之后,唐诗虽未完全摆脱魏晋南北朝的影响,但是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精神。陈子昂作为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拉开了盛唐诗歌的序幕。他的《登幽州台歌》显示一种极为旷远的豪迈之感,因而与当时的宫廷御用风气显得迥然不同,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新鲜品质。而这一气质也凝练成为“唐诗风骨”的内核。
进入盛唐之后,审美方向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健康向上的风采、雄浑宽远的境界、恢宏牵放的气质,使得盛唐诗歌展现出了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崭新风貌,被后世推崇为“盛居气象”。而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李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受时代的浸染,他的作品充满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社会精神,被视为“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一、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处于盛世的李白,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宏大眼光去看待周围的景物,不把注意力放在对山水景物具体形象上的描写,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笔端,通过自己神奇的想象,让景物“着我之色彩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将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起来,给人一种崇高感。这样的气象是其他时代所无法赋予的。
同时,李白的山水诗境界清新,不假雕饰,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如《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这正是政治清明,生活富足的盛唐之下所看到的自然之景,若是放在中晚唐,诗境绝不会如此清新。
二、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
在李白的山水诗中,常常隐含着极大的入世热情以及积极向上的政治观念,即使在安史之乱之后,这样的情感依旧存在。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诗歌清丽明快,自然流畅,不假雕饰。
在李白如此明快的山水诗背后,有其遇赦返京的政治原因。在经历了动荡、休整之后的唐王朝,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加上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唐王朝显示出了巨大的盛世风范。而在物质生活外,精神领域的追求也逐渐提高,从武后时便兴起重视文词的进士科,到了玄宗时代,进士科逐渐发展成为体制更为完善的“诗赋取士”,这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民间文化的繁荣,也激起了布衣入仕的热情和信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盛唐士人普遍具有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从小隐居读书学习纵横术的李白来说,其政治心态更加积极高昂,并把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进而带入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三、热烈激昂的斗争精神
李白一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应奉翰林之时,曾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很快他便发现自己的地位与想象中的并相同,于是便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在其山水诗之中也有体现,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首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极具身世之感。
这样外放的思想政治情感,只能存在于思想开放的政治环境之中。除了盛唐,不再有其他的朝代能够有如此宏大开放的气势,能够容纳士人的牢骚,哪怕是重文轻武的宋代,也难以想象。
四、细腻壮阔的磅礴气象
盛唐时期,人的本性得以自由发展,而不是被束缚的。在李白的性格中,本身就拥有着独立不羁的一面,再加上时代的催发,使得其更加自信坚定,显示出磅礴的朝气。
于是,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你总能感觉到那种呼之欲出的朝气和生命力。“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竹色溪下绿”一句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写景,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而声音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缺失”又凸显了景色的幽静;竹的倒影倒影和荷花的香气使人觉得风景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将近景描写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礴,可以想象当时的壮浪景象,只一句“天上来”便勾画出黄河奔涌向前的壮阔之感。
在李白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他也以“谪仙人”自居,同样出于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在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的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闻一多.唐诗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4]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李白,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李白的道教思想与山水诗 篇四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一生狂傲不羁,飘逸洒脱。以无拘无束,而生活自由;以宏旷胸怀,而豪放不羁;以超然物外,而心情恬淡。在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中,他没有被现实打败,没有屈服于现实,独特的个性、复杂的思想和诗人的天赋充分的显现出来。李白的山水诗,内涵深刻、境界宽朗、潇洒天然,在那气势宏大的语言中,清新秀美的语境中,在那透着飘逸之气的境界中,能够让人感受到蕴藏在诗歌之中的深厚的思想底蕴。下面就从道教思想对李白的影响及其对诗歌的影响,道教思想在李白山水诗中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老庄是春秋末期道家学派的创始者,道家比较注重养生,其中有些思想便说到“长生”,如《老子》中有“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从先秦老庄道家,先秦黄老道家到魏晋玄学道家,都是作为一种流派而存在。直到东汉末期,才出现了道教,它是作为一种宗教而存在的。道教思想是从老庄的无为自然思想、和稷下学派的神仙方术思想开始的。道家和道教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先秦道家思想是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魏晋以后老庄诸书入道教,后世道徒有很多,其思想成为哲学的精义所在,不可能舍去老庄而谈道教。先秦道家思想是道教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老庄哲学以虚无为本,以自然为宗,认为“道”是宇宙的一种主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他也有学道的愿望,想当神仙。当他对政治热心时,就忽视了学道;在政治上失败时,他又想学道求仙了。在他三十岁左右,曾在江陵会见过当时有名的隐士司马承桢,说李白有“仙风道骨”,这是对李白学道求仙的一种鼓励。李白还认识一位道教中的著名人物胡紫阳,他们时常在一起谈道。李白的一生有许多求仙学道的朋友,即所谓“结神仙交”,如东岩子、元丹丘、元演、高尊师等。李白的这些道教朋友们,在幽美的大自然中学道,享受大自然的美,追求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李白:“学道三十春,自言羲和人。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此赠别》),“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下途归石门旧居》)。从他的诗歌中也可见出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李白受道教影响很深,集中体现在他以道家宇宙观为其人世价值的判断,以道家之自由为其生活的向往。这种道教思想很鲜明地凸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在诗歌中,李白接受了老庄“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向往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追求个性解放,傲视权贵,与自然亲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失意,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的失落感,都在自然中得到补偿。
李白现存诗歌近千首,他的诗歌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豪放飘逸。山水诗歌约占五分之一,有一种自然美、真真切切的描写,毫无斧凿的痕迹,月色、江水、清溪,给人一种宁静淡泊之美,一种真实自然的精神。在这优美的风景中,寄托着李白出游时对故园山水和故乡亲友的怀念之情,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把那山山水水与李白的情思联系起来。由景生情,情真意切。此情此景,自然真实,让人留连,给人安宁。当李白入仕后,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失意,面对人生价值的失落感。使他更亲近于自然,远离世间的暄嚣和政治的黑暗,与自然山水为朋友。《日夕山中忽然有怀》一诗中,李白臵身于山水云石之间,让自己的情思融合于自然,让自己的心境得到自然的洗礼,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此时,没有了尘世的繁杂,没有了名利的争夺,周围的一切是那样新鲜明净,一尘不染:“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山深云更好,赏美终日夕。月舍楼间峰,泉书阶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在诗中,李白与自然泯一,人与景相融合。与自然为伴,看不出他有半点忧愁与失意。在久居的山中,悠闲地观赏青云,似乎云即是我,我即是云。向着山的深处寻觅,终日观赏美景却忘归人。一轮清月的朗照之下,山峰格外分明。那泉水的清澈、纯净,如同李白自己素净透亮的心。在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才能寻找到“真趣”。而这样的“真趣”,又有谁能与之共有呢?那便是远离人世的自然山水。这就是东方美学的极境——人与自然的融合。这就是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诗中,人具有了自然的灵性,自然山水也具有了人的性情。
在李白漫游隐逸的时期,足迹踏遍了江南的锦山绣水,更
勾画了一幅仙境。虽然这样的仙境是一种传说,但是寄托了李白的向往之情,他把仙境寄寓现实,以明月喻唐玄宗,以蟾蜍
nìng喻朝中奸小人,以佞蟾蜍蚀月比喻朝中小人干政弄权。其实,以这样的仙境喻李白的从政,是寄予他有从政抱负而无法施展的愁闷;以这样的仙境喻李白的学道求仙,是寄予他求仙不断而终归于是一种幻灭的悲哀。因此,在李白心中,从现实方面来说,他向往自己理想仙境般的政治仕途;从求仙方面来说,他向往自己成为一个神仙。在《梦游天姥呤留别》诗里,这样写道:“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虽然是写梦境,但对神仙仙境的描写,如同亲眼所见,最见诗仙才力。这首诗表现了李白追求独立的自由个性和不向权贵低头的傲岸人格。因为向往神仙而梦见神仙,这是李白从政失意之后,与统治者决裂后,又想遍访名山,求仙学道了。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中写道:“明星玉女备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诗中的“明星玉女”、“麻姑”皆为仙人。“故人”指李白自己,在这样的仙境中做神仙,是李白一生孜孜以求的。他希望与他共同学道的人都成仙,于是便有“丹丘谈天与天语。”他也希望自己成仙,便有“骑二茅龙上天飞”。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写道:“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水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 的力量是超乎现象,超乎人,超乎现实的。在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巴蜀的雄奇秀丽的自然山水孕育了他的浪漫气质与豪放胸怀,创作了不少描写山川景色的诗作。如《寻雍尊师隐居》写道:“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眼。语来江色暮,独自入寒烟。”陡峭的山峰之中,是隐居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忘记尘世间的一切,生活得逍遥自在。李白在途中与白云为伴,臵身云雾中,似乎飘浮于山林中,脱离了尘世。“云”、“烟”烘托出一种仙境般的气氛。在这仙境中,李白逍遥飘逸,飘飘乎而来,又飘飘乎而去,表现出李白逍遥飘逸的气质。入仕的坎坷与挫折,使李白感受到了生命的大起大落,感受到了时代的压抑与黑暗,感受到了官场的小人专权,李白却以“众人皆醉我独醒”、“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与超脱,进入了一个心地淡泊,“陶然共忘机”的境界。这正是《老子》提出的“涤除、“玄览”的认识过程,对待事物,摒除内心杂念的干扰,摒除主观成见,以澄明的心境加以体认,加以观照,考察事物本质所蕴涵的哲理。李白洗涤了心灵的污垢,投身于山林之中,这时,自然山水的灵秀便流淌于他多彩的笔下。如《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
yǎo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因为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而普通人却怎么能领略到这样的境界呢?“桃花”、“流水”富有生机活力,这是不同于喧嚣人世间的一种美。臵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去了名利的光环,洗去了身心的污垢,宇宙也是动的,李白心目中的宇宙是有精神力量在内的,对待自然,便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白云明月和自己一样是天地间有生命的东西。李白的山水诗,毫无斧凿痕迹,“想落天外”的驰骋想象,对夸张和比喻的独特运用,形成了奔放的气势,染上了极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描写的自然山水中,赋予了一种动态美,具有强烈的活力。让人感到一种精神解放的愉悦,一种人的主观精神与自然山水融合的旷达胸襟。如《望庐山瀑布》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瀑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气势磅礴,新奇无比的山水画卷。“银河落九天”的奇喻,极写瀑布之高,“飞流”、“直下”、“落九天”刻画出瀑布的动态美。苏轼以“古来惟有谪仙词”的美誉来高度称赞此诗为瀑布诗之冠。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山水诗中,似乎可以看出李白生命力的充溢,而这生命力,又是经过了道教的精神洗礼之故。因此,他毫无世俗之气,在精神深处,光芒四射而出,流露于他的笔端,便有了那样气魄宏大,无拘无束的诗作,便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气勃发。在《望庐山五老峰》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挥笔,比喻新奇,秀拔天成。“削出”更显山川景色的动态之美,秀丽的山峰令人向往,因此,李白要“将此地巢云松”。这秀丽的景色与李白的心思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李白的思想是狂放不羁,跨度极大的,他所取材的歌咏对象也有的很多是雄大壮阔的,如
1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冀若垂天之云。”在充满强大生命力的大鹏身上,李白找到了他壮志凌云、豪气万丈的抱负的寄托。在《上李邑》诗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的生命活力使得诗篇充满了蓬勃生气。在李白的其他山水诗中,还有很多诗歌借用运动的意象来表现诗意的运动感。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等。运用想象和夸张,构成一种运动气韵,给人一种强大的运动感。李白狂放的气质和生气充溢的活力,不仅体现出了他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而且体现了他的山水诗歌的生机与活力。由老庄哲学生发出来的审美观是自然美、率真美和含蓄美。这也直接影响了李白。他主张诗歌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追求一种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风格。在他那山水诗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山水的钟爱,对神仙仙境的追求,有一种飘逸之气、超脱之感,有一种气魄宏大,雄大壮阔的境界。这些都是李白接受了老庄哲学,来认识天地万物,指导诗歌创作和人生的结果。
道教思想对李白的思想性格、人生理想、诗歌创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产生,与李白生存的时代、李白独特的个性等方面有一定关系。李白生存的时代,是中国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思想自由的时代。统治者提倡道教,为道教的发展
5.王维的山水诗创作基础 篇五
纵观诗人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并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的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了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此乃其山水诗。创作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诗人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一、诗人王维山水诗的创作因素
诗人王维的思想兼容儒、佛、道,尤笃信佛教,特别是作为禅宗的虔诚信徒,他以禅的眼光观照空灵境界,使其山水诗之禅境臻于极致;而卓越的艺术才华是其山水诗的意境美构成的又一个因素。所谓“天与其性,发言自高”,诗人王维少年时就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九岁知属词,工书隶,闲音律”,后世尊其为水墨山水画的鼻祖。他在音乐、绘画方面的造诣,使其诗歌意境创作融诗、画、乐之美,共同表现出空灵轻盈,和谐静谧的意境。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极富诗情画意,能营造意与景的空灵秀美之境,正是缘于他的个人气质修养、艺术才华以及思想观念等一系列因素。
二、诗人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1.诗画美
苏轼曾评价诗人王维的山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人王维15岁时作诗所写的:“自有山泉入,非因色彩画”(《题友人云母障子》),就反映出诗人少年时胸中便有自然丘壑。诗画相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是诗人王维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例如,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写《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也是诗人王维以画入诗的一篇力作,短短四十个字,竟是偌大一座终南山的传神写照。仿佛与天相接、与海相连的终南山中,云雾茫茫,青蔼蒙蒙,阳光照耀之下,千岩万壑之间,光色变幻,阴晴不定。“分野中峰变,阴晴终壑殊”,完全是一幅明暗相间的青山绿水画。尾联中,诗人侧首遥望,“隔水”问宿处,人物神态栩栩如生,也入画意。诗中景观的远近,明暗、动静如在目前。诗人循终南之美景,走到山之深处,不觉日暮,欲寻宿处,完全适意而为,和终南山之自然美景融合一体。对终南山景所作的这些细致入微的刻画,也正是作者澄心观照自然山水的结果。
2.禅意美
诗人王维向佛倾禅,栖心禅学,所以,在许多诗中,佛道无限、禅意盎然。“禅”即“禅定”,意为“静虑”,即息虑凝神,排除杂念,达到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禅僧居士多隐于山水之间,去领悟宁静、悠远、恬美、心灵与自然宇宙合而为一的禅境。
诗人王维的后半生潜心修禅,正如《饭覆釜山僧》中所言“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诗人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这样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秋日,寒山山色越来越深,日日慢慢流淌的秋水,使人感到自然始终如一的守恒。柴门之外,倚仗临风,听晚树蝉鸣,寒山泉水,看渡口落日,墟里空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无拘无束的沉醉狂歌,不正是禅佛真正追求的境界吗?
3.音响美
6.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篇六
1 情景交融的境界
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不但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且深得佛 道理念熏染。他把陶、谢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融 为一体,开拓了新的境界,成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集大成者。王维的 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空灵之美,可谓“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呈现出“有无相 生、动静谐和”的特点。他的诗作总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那种特有的 整体氛围总是暗合着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2 灵流动的禅趣禅境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与禅的.关系当然是较为密切的,王维是中 国文学史上唯一有“诗佛”之称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多蕴禅理,将禅意 和诗意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空寂淡远的意境和情感,以至达到了“字 字入禅”的境地。如:《辛夷坞》:木末辛夷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前人称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境界。禅宗 崇尚山水的胜景的风格,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 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他的《竹里馆》就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正是王维所追求 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境界,虽然孤独,但也蕴籍。王维的这类山水诗 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着禅的意境,充分表现了 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3 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家,又是山水画派的开创者。在其山水诗中, 以他画家独有的敏锐目光,抓住人物、景物的特点,讲究构图与布局、对比与烘托、线条与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简约鲜明,色彩清新淡雅 的优美图画,时而气象阔大,雄伟壮观,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时而幽静清新,精美雅致,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的每一首 山水诗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不仅是“诗中有画”,且“画”中有情,诗 情画意,水乳交融。请看他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 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 夫。此诗要表现终南山的雄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 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 出远观的印象。
7.李白的送别诗 篇七
送二季之江东
[唐]李白
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
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
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
送纪秀才游越
[唐]李白
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
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阴。
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唐]李白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唐]李白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唐]李白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唐]李白
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唐]李白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赠僧朝美
[唐]李白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易秀才
[唐]李白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8.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篇八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前自学案
(一)一、自学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其人格魅力。
2.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学习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送友人》《将进酒》 1.李白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李白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什么? 【补充资料】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醉死(见《旧唐书》)。也
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作品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预习思考】
1.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⑵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惊,⑶虎鼓.瑟兮风为马:演奏
⑷失向来之烟霞..:代神异的景象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服侍
(6)势拔五岳掩.
赤城:超过 2.给加点字注音: 瀛.洲 yíng
天姥.mǔ
剡.溪shàn
渌.水lù
脚著.zhuó.... 谢公屐.jī..
石扉.fēi...
澹.澹dàn
訇.然hōng
魂悸.jì..
3.说说你对诗歌题目的理解。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4.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入梦缘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5.理清本诗结构
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 三.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后自学案
(一)一.自学《月下独酌》 1.李白的月亮情结
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悲凉 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③都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月下独酌》的大意。4.思考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诗歌。
①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明确:应有“冷清寂寥”和“ 品质高洁”的含义。②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明确:“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
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④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明确:“不解” “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⑤“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二.诗歌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三.完成《同步练习》P17《月下独酌》的相关练习。))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堂导学案
(二)二、课前热身(演讲、古诗、美文、时评等课前5分钟活动,每人按老师的要求准备你今天假如上场的内容,老师随机抽查。内容准备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同学展示要点:
三、预习展示与点拨(师生互动)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但这“欢”是借酒浇愁的 “欢”,是暂时的“欢”。
这里“月”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情感的无奈,又指时空的永恒。
3.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诗人先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点明全诗主旨,集中表现了诗人离开长安时的愤激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蔑视否定,“但愿长醉不复醒”实际上 是一种消极 的反抗,无力反抗,借酒消愁。然后“古来”一联,以抒情的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再举出例子,引出陈王曹植,借以自况。
在内容上:
(1)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和愤激之情。(2)不同点:“安能”一句于愤激中略见昂扬,本诗中“但愿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方式上:“安能”是直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4.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5.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狂放之情的?全诗中“酒”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酒”是本诗的中心意象,它可寄寓表达欢悦、得意、失意、愁苦之情,但本诗表达的是失意、愁苦之情。
6.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7.从这首诗的哪些语句你能读出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9.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选择新颖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编选了许多李白的诗歌,引导学生从具体篇目入手,赏析李白的部分诗篇,但这样给学生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印象,并不能对李白有整体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我就想到应该设计一堂“走进李白”的学生自主研究课。通过对李白的个性解读赏析太白风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人是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积极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勇士的复杂情感。欣赏李白诗气势磅礴,语言豪放,意象阔大的艺术特色 3 学会应用网络,文献进行研究,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溯因法,纵横比较法,解读李白的豪放个性,通过听读、诵读、感知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宇宙观,并认识李白的思想局限。教学重点:1 李白的饮酒情结。从饮酒诗及温度李白的性格。
李白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李白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所以,善饮者大都是诗人或是豪侠之士。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将酒喝至极致,将诗作至巍峨的侠客。今天我们就走近李白的饮酒诗,去品味李白的独特的性格魅力和诗歌艺术特色。二
好诗诵读热身赛:进入“酒醇诗浓1+1”栏目,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进行李白饮酒诗联句背诵。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在背诵中感受诗情,进入李白诗的豪迈意境。
三
诗人与酒何相亲: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探讨解读李白喜欢酒的原因。要解读李白的饮酒诗,首先要弄明白李白为什么喜欢酒。这要在酒字上做文章。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酒。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李白饮酒诗中酒与愁总是分不开的,这是其功名追求与个体人格的矛盾冲突的及时现实的悲观和无法解决的内心矛盾的反映,其中对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歌咏不仅表现为激情奔涌,狂傲放旷,也表现为飘逸和对生命的冷静思考。李白能受人喜爱,关键是其醉饮时所获得的对人生大悲大苦的超越。它体现了一种审美化的生命价值取向,其中对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歌咏并没有引导到对个体生命的否定,而恰恰是通过对永恒的短暂把握而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充分肯定。
四 品酒味人生:第一研究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审美的角度探讨了李白饮酒诗中所表现的独特个性及其生命价值取向。率真:以《山中与幽人对酌》为例,解说李白真诚直率,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狂放:习题导入:猜猜李白选择的是哪一个词
(1)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
A 饮
B 挥
C樽
D 酌
(2)人生达命岂
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A 堪
B
暇
C伤 李白自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豪爽:结合李白所在的盛唐特征,解读李白的豪爽个性的生成理由。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他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以辩论形式,认识李白个性中的孤独:我们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从“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中,可以看到李白孤独的身影。李白孤独,不仅是由于他的好友相继离去,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在众人之上,无人可以与他比肩。他的孤独,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孤独,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孤独。五
诗意的微醺:从余光中的《戏李白》切入,赏析李白饮酒诗的艺术特色。1 意象的阔大: 1 意象的阔大:用品味意象的手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李白常选用如黄河,长江,长风,高山,大川等形体阔大的意象,来构建诗歌阔大的意境。想象丰富奇特:以诗句为例,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赏析意象的丰富性,浪漫性、夸张性。
六 我思故我在:交流研究经验,总结研究方法,以期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中收获更多。
七 播放《将进酒》课件,让那种强烈的节奏感,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烈作用与学生的口、目、耳、心,实现学生心灵与诗人之心的直接对接。
八 拓展训练,请学生将饮酒诗的诗句与作者连起来,以识记更多的饮酒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李白走开去,探寻更多的饮酒诗。板书设计:
酒
个性魅力
狂放
豪爽 孤独
诗 味
意 人
艺术特色
意
象
阔
大
微 生
想
象
丰
富
醺
多
用
夸
张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历史溯源法
纵横比较法
课后反思:
教学中总有一些遗憾,记录下来会鞭策我更顺利的前行。
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广泛开掘学生的研究力量,既要发挥部分学生的领导作用,又要关注那些不热心研究的同学,以达到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教师一定要认真选题,课题既要有学术性、研究性,又要有趣味性、挑战性、可操作性。
比如在《走进李白的饮酒诗》这节研究性学习课上,我最初的想法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编选了许多李白的诗歌,引导学生从具体篇目入手,赏析李白的部分诗篇,但这样给学生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印象,并不能对李白有整体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我就想到应该设计一个“走进李白”的研究课题。但翻开李白全集,浩浩诗篇让学生如何下手?我就决定缩小研究范围,将课题定位李白的饮酒诗,因为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许多学生都想到“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诗,于是我将课题定位李白的饮酒诗。
在研究中,既要大胆放手,又不能撒手不管。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布置研究任务时,我就问大家,李白斗酒诗百篇说明了什么?学生不假思索的说,说明他喜欢酒,说明他豪饮。豪饮的背后是他怎样的性格写照?豪爽。诗歌中也表现他的豪爽。李白的性格中除了豪爽还有什么?学生陷入到沉思,我说,知其书才能信其道。还是先读一读李白的诗吧,没有 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开始热情很高,利用网络,文献资料,搜寻到许多资料,研究李白的个性,李白与酒的关系,研究饮酒诗中的月的意象特征及感情内涵。但是这还都是别人的“思想”,我想到不能只是让学生成为“四角书橱”,或是文献资料的收藏夹,于是我要求大家一定要问自己,你对李白其人怎么看,你对李白的饮酒诗中的诗歌艺术 怎么看,你有什么证据,对反面观点你如何反驳。这样的指导使研究落到实处深处,不至于流于肤浅,学生不再只是搜集材料员,而是真正的研究 者。
资源共享,资料公用会加快学生的研究速度。教师可以在各个研究小组中穿梭观察,边关注研究进度,边传递研究信息,第一小组有一篇文章会对你们小组有帮助,第四小组的论文形式值得推广,第三小组的逆向求证可以让第二小组借鉴„„点拨中略加指导,拨正方向,推波助澜。
研究性学习是个很费时费力的过程,但学生却受益匪浅。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的愉快,研究的乐趣,真正锻炼了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他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本书,一篇课文,一首诗词,而是许多首诗,许多文章,比如学生不仅将《唐诗鉴赏辞典》翻了又翻,还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章,还翻出了父母的《古代文学史》,还找到了台湾现代作家的诗选。占有材料之丰富,品读诗文之细致,是以往的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在研究过程中,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研究中做到知人论世,追根溯源,将李白的个人性格与盛唐的政治特征与盛唐的文化特征相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比较法将唐朝的李白与晋代陶渊明、竹林七贤等相比较,来引领学生从人性、理想、社会等方面解读李白其人其诗,由古及今思索人生。
教育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
教育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10.李白诗 篇十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寻雍尊师隐居
楚人不识货,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字,与我忽飞去。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1]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2]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洛阳陌
纪叟黄泉里,换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广陵赠别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古风(大车扬飞尘)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余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对酒忆贺监
11.李白初中必备诗 篇十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行路难 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2.李白描写山水的古诗 篇十二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扩展阅读】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 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注释:
(1)轩冕:古代卿大夫乘坐的车子和所戴的礼帽,此处泛指官位爵禄。(2)中圣:喝酒,魏晋以后,人们把清酒称为圣人,把浊酒称为贤人。
品鉴
【李白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成就】推荐阅读:
李白的《赠汪伦》创作背景11-02
山水诗-《山中》11-03
李白的赠汪伦诗诗意07-29
李白诗四首教案06-09
山水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水》09-02
杜甫诗鉴赏:赠李白10-18
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08-25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07-16
李白诗三首学生用08-28
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