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诗(12篇)
1.徐志摩的爱情诗 篇一
徐志摩的爱情诗鉴赏
徐志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其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1931),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
谈到徐志摩,不得不谈他的爱情诗。有人说他的爱情诗正是他的诗歌里最有特色的部分;事实上,徐志摩的爱情诗也正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一)
19,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和张幼仪的爱情终结,对于徐志摩而言“共解烦恼结”,督促张幼仪“快努力”,解散后“容颜喜小,握手相劳”“一片声欢”,由此可见封建包办婚姻给诗人带来的痛苦,以至于诗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解除婚约。徐志摩借此诗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二)
19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诗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徐志摩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诗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可见一斑。比如诗人该时期的作品《情死》: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的信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纯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
你的美是你的命运!
我走进来了;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我是你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这里发抖,
你已经登上了生命的峰极。你向你足下望——一个无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边,我站在你的背后,——我,你的俘虏。
我在这里微笑!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
我已经将你擒捉在手内!我爱你,玫瑰!
色,香,肉体灵魂,美,迷力——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你——笑。
玫瑰!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我爱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多么痛快啊!——
尽胶结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
玫瑰,我爱你!
此诗作于1922年,时诗人年二十五六。1922年6月在英时作《情死》,是年8月离英回国。据邵华强徐氏年谱:“(1922)三月,在柏林提出与张幼仪离婚,遭家人和老师梁启超的反对。”因此,《情死》与《再别康桥》,决不是凌虚之笔,都是寄爱之诗。诗人年少血气方刚,对爱的遐想和热烈追求是在情理之中的。
然而尽管徐林二人相知很深,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从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
诗中“云”是林徽因,“水”是徐志摩。云自在轻盈在空际上随风飘移,偶尔与地面上的一流涧水相遇,于是便产生了投影关系。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经久不衰的抒情歌谣。但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别离如此钟情的康桥,既不是泪洒相思地,也不是慷慨陈辞,放歌而去,只是像来时一样,悄然无声地走了。唯余一片淡淡的云彩裹藏着诗人无限的柔情,默默地飘浮在异国他乡的天际。这是多么缥缈、超脱的意境啊!难怪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说他“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
(三)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这个时期的诗歌中,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正如诗人曾说“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该诗写于1924年,其时林徽因嫁于梁思成,徐志摩断绝对林的情思,与陆小曼相识并坠入热恋。诗歌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和追寻。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该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雪花”(明指自然物象的雪花,暗指人的情感)和“朱砂梅”(明指自然物象,暗指情感寄托的对象)这两个意象,寄托作者纯洁的情感,虚实结合,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该诗与新月派所倡导的三美原则十分吻合,具有绘画美(色彩和谐、构图精巧、动静结合、意境优美)、音乐美(押韵自由多样;复沓与叠音;变化的音尺形成节奏美)和建筑美(节与节之间形成均衡美,各节内部在整齐的前提下形成参差美。全诗结构匀称、整饬且不呆板)。
小 结
徐志摩的爱情诗从总体上来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其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充满了个人独特的艺术个性。徐志摩的爱情诗大部分是有“情”而不“色”,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创作诗歌,但却给人以一种阳春白雪的感觉,恰似一部唯美的韩剧。
2.徐志摩的爱情诗 篇二
张松建在《“抒情”诊释学》中提出了中国现代抒情诗学的三个结构。他认为“抒情主义”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构造, 无论浪漫主义还是写实土义, 无论纯诗的鼓吹者还是大众化诗歌的倡导者, 无不唯情是问, 以至于抒情主义被本质化和普遍化了。从“抒情主义”到“反抒情主义”再到“深度抒情”, 建构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抒情论释学”, 也构成了一个认识论上的正、反、合的辩证运动。
二十世纪中国的诗歌理论体系尽管存在着复杂的面向, 但是, 如何分配与协商情感、感觉、想象、经验、语言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应该把何者作为批评尺度而为现代诗进行本质定位, 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周作人把抒情从修辞手法提升为诗学本体论:“新诗的手法, 我不很佩服白描, 也不喜欢唠叨的叙事, 不必说唠叨的说理, 我只认抒情是诗的本分。”抒情主义塑造了中国现代诗的基本面向, 郭沫若、新月派等浪漫主义者对抒情的推崇自不待言。
从两个层面把握抒情主义的含义:第一, 它是一种历史性的文学事实, 它的生成和变化与一定的集团、民族、国家和历史境遇有密切联系;第二, 它是一种超越时间和地理限制的话语, 这样一来, 它就失去了特定性内涵而变成了一个普泛化的抽象符号。
而在大众化的抒情主义者那里, 诗歌不是一种孤立封闭的、白足白在的语言实体, 也不是一种可以放任个人情绪的“幻想的秩序”, 而是主体的一种社会行为, 一个重建个人与公众世界之联系的载体, 它吁请审美与政治、个人与大众、诗歌写作与日常生活展开更密切的对话。现代中国抒情诗学的整个历程就是一部抒情主义不断白我扩张、而反抒情土义和深度抒情进行抗辩的历史, 斗争的结果是, 抒情主义胜出, 化身为新的历史土体, 参与了现代民族一国家的政治实践与文化创制。
二、徐志摩与中国五四新诗
诗歌的结构主要是指意象的结构方式与组合方式。也有诗歌词句之间的结构。意象是诗歌中一种最小的元素也是诗中最活跃的基本元素但诗人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将意象按一定的规则有秩序地组合起来诗人的高明不仅在于发现和创造意象更重要的表现在诗人组合和结构意象的技巧。
初期白话新诗的语言不是半文半白, 就是自得像白开水一样一清见底, 没有艺术的精度、厚度和纯度, 不仅语言单一, 而且体式单调, 比如, 胡适的诗多是古体与自由体的杂糅, 冰心的诗基本上是一种小诗体, 而徐志摩的诗体结构形式却是数不胜数的。
朱自清所说的那样, 它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 润泽着艺术花园成长中的浪漫主义诗歌;它如精神宝库一样, 滋养、导引着后来人去爱诗、爱美、爱生活。
黑格尔在讲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强调说:“艺术的内容是理念, 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徐志摩的诗歌有了更为多样的结构方式。他的诗体形式是自由体与格律体的结合, 是象征体与民歌体的统一。其诗追求“情的汹涌”, 同时又力求和谐与自然, 达到了诗情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五四时代的特点是破坏多于创造。就诗歌而言, 无论在思想, 内容, 结构, 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欠缺。中国新诗是在引进西方自由体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创始期旧体诗的势力过于强大新诗人就采取一种坚决的反抗态度对待它于是当时的诗人自己割断了与旧诗的联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因此初期新诗在艺术上是缺奶的。徐志摩与闻一多等诗人出现在诗坛上中国新诗的艺术体式与艺术技巧才有了一点亮色, 和闻一多比较起来徐志摩的诗体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华美有度技巧更加新鲜独到加上诗情的空灵想象的奇特气质的柔美情绪的更有幅度意象的更有张力。
三、内外兼修——有限结构, 无限延伸
徐志摩特别注重诗歌形式的建设他认为一首诗应是一个有生机的整体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血脉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 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他内在的音节的道理, 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徐志摩把纯朴的诗感柔和的音节与富有弹力的节奏自然流畅地糅合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是内容哪是结构形式。
《沙扬娜拉》写一位温柔可爱的日本少女满含依依惜别的深情恋恋不舍地向情人道别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诗中第一句第二句是日本少女与情人道别时的神态与情绪的绝妙描写轻微起伏的缓慢节奏有着细小变化的柔和旋律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含情脉脉的日本少女那一低头时娇嗔赧颜一笑的神情第三行连续反复的诗句那是少女与恋人深情话别时的艺术再现第四句从内容上看是对第三行诗的说明也是诗人心理描写的深化从乐感上看是第三行诗的延伸也是全诗旋律的高潮第五行诗是日本少女道别的语言记录更是少女心声的直接吐露这首诗一三五句是短句二四句是长句音乐旋律长短调节第三行反复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回荡起伏的情波第五行收束时音节短促而余音袅袅从音乐节奏上看这首诗音节多而不重复令人无法增删一个字无法变换一个标点每一个音节平仄相间每一个字词意味深长从诗的意境上看句句轻柔字字精美声声多情从诗篇结构上看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选之语灿然传神所用之韵神情变幻.
(1) 内在结构—抒情, 意象, 空白
结构中空白结构的运用, 我也认为叫“意象空白”这种空白一般总是和描述性意象相联系存在于整个意象群落的内层深处由于诗人采用客观化的叙述他只是把景物物象或者事象置于某种隐隐约约的情感氛围中而对这种情感到底为什么产生是什么性质却很少透露或者闭口不谈于是在诗的意象之内便造成了一种象显而意隐的状况换句话说诗的象内之意或象下之意在此是空白的留待读者在阅读中加以揣摩如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拉娜这是诗人为日本女郎与人道别时的印象所感而写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最中心的意象是水莲花它把日本少女写活了水莲花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想象都有对美的创造所以这一意象是一种空筐结构我们自己的东西是可以往里面投入的水莲花.这一意象是诗人对日本女郎的主观印象与自然界水莲花的客观物象相交合的产物诗人将对日本少女的感情作为象下之意暗寄于水莲花之中并未直接点明也就是说是留在意象的空白内正因为在阅读中必须思而得之这种象内或象下之意才显得真挚而深厚。
同时, 《沙扬娜拉》也体现了个体的绘画美和组合的绘画美, 徐志摩认为。诗与画都要求形象简约、凝练, 都要求构图清晰、色彩鲜明, 因而徐诗的绘画美首先表现为个体的绘画美和组合的绘画美。所谓个体的绘画美, 是指徐诗单个的意象视觉性强。意象本身便是一幅优美的艺术画当然, 徐诗更多的是设置许多意象。让这些意象五彩缤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美丽的意象群, 一种组合的绘画美。给读者的感官以全方位的刺激.从而获得整体的美学感受.即由几个单个意象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具有立体感的优美的艺术画面。以为低着头的含羞的少女, 一声柔软轻腻的告别, 像是一朵羞涩水莲, 开在心田, 营造了一幅中国水墨画中特有的意内言外气韵。
此外, 徐志摩的诗诗富有戏剧性的, 具有浓厚的神秘意识的。其诗 (能够烘托出强烈戏剧冲突的场景, 以此来求得诗意的浓化。《沙扬娜拉》似乎隐含了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诗里的故事并不一定要得到小说式的完整叙述, 而是依靠场景的戏剧性暗示出来的。诗人只让你看到故事的结局, 而将开场、发展、变化等阶段全部隐藏了起来。其间隐约闪现的往日的幸福与该故事悲凉的结局自然形成了反差极大的比照, 利用“悬念”特有的戏剧性效果来结构情思, 也是徐志摩惯用的方法之一。
鲜明生动的表层意象与所要表达的“所指” (意义) 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前者又以醒目的外征强化了后者的表达, 并使之深化、含蓄、丰富, 完成了刘舞所谓“隐以复义为工”的美学目标, 实现了现代诗艺的多义化理想。这体现了现代诗艺内在结构技巧的一些侧面。
(2) 外在结构—音韵, 节奏, 句法
徐志摩以口语入诗, 利用口语散体在建行上的自由的句法而是看重口语表情达意的真切和简约淳朴的作风。正因为如此他的自由诗一般不用跨行建制的基本上是一句的意思为一行的单位或是两行共有一个主词建行。虽然不是中国古诗的特色但这种以单句或双句为单位的句法却是古已有之这种句法影响了新诗的章法一是句式一般不会超长二是整体的章法虽有单行之神但因为意思相连的偶句居多故而有许多诗实际上仍接近排偶之体黄遵宪语即多以两行为一个意群两组成一个章节。
《沙扬娜拉》通过日本少女娇羞的外在情态以水莲花的意象将读者的想象牵引到非现实的层面两个意象相互激活共同升华到极高的美学境界.具有飘逸洒脱的动态美工整匀称的均衡美和流动起伏的旋律美.
和谐的音韵.徐志摩的诗用韵十分灵活。句尾用韵既有规律, 但又千姿百态。《沙扬娜拉》中“温柔娇羞忧愁”等三个词语构成了一二四句句尾用韵的一般格式但第一句中的低头与温柔第四句中的有与忧愁也是押韵的正是因为有了低头温柔娇羞有忧愁等五个词语在音韵上的斡旋呼应增加了诗歌节奏的起伏感而这种起起伏伏的节奏可以说正是诗中那位日本女郎与友人道别时柔和优美动作的音乐化在徐志摩诗中类似一低头的温柔这样的当句韵是举不胜举。可谓一种结构中, 灵动回环混响美:韵律和谐, 复沓婉转, 连绵回环。《沙扬娜拉》用短短五行, 形象的再现了日本女郎的内心思绪, 男女双方依依不舍的千愁万绪, 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全诗共五句, 1, 3, 5为短句, 2, 4为长短相间, 构成轻微起伏, 柔婉缓慢的节奏, 3句采用重复句式, 紧承第二句, 照应末句, 感情叠涌。这首诗节奏和旋律都很轻柔舒缓, 最后一句用了日本语中的“沙扬娜拉”, 少了干脆多了柔和缠绵, 可见诗人徐志摩在音调上所下的苦功。句法上即讲究对仗又灵动而不呆板。巧妙变化, 节奏便灵动起来, 避免了刻板。徐诗运用灵活多样、自由无拘的押韵形式, 有规律的音节, 运用回环往复、平仄相间、叠字叠句、双声词等多种手法, 使诗自然流畅, 富于内在的节奏和旋律美, 使全诗外在的旋律随内在的情绪的起伏而变化, 轻灵流动。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诠释着对新诗建筑美的独特理解。在徐志摩的诗中, 有着最具魅力的自由性与洒脱性, 自然万物的力量与美在他们那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摘要:徐志摩在诗歌的语言艺术化、体式多样化、结构韵律化和技艺纯真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 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其诗歌三美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 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本文着意于对现代抒情诗的定义以及它的结构特点展开叙述, 以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小诗《沙扬娜拉》为研究案例, 探究其与现代抒情诗结构的相似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自由体,内外兼修,抒情性
参考文献
[1]、泰戈尔.诗人的追述[M],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5:17.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87.
[2]、闻一多.闻一多论新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81.
[3]、谢冕.徐志摩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3.
[4]、徐荣街.中国新诗人论[MJ].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89.
[5]、孙小兵.文学作品赏析一中国现代文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4.
3.撷品《诗经》中的爱情诗 篇三
摘 要:《诗经》现存的三百多篇作品中,爱情诗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十分丰富,集中反映了先民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尤其是对情爱的理解和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及积极健康情爱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情爱
《诗经》中的一些爱情诗,如果细读,其实是对情爱的深刻体会和理解,以至纯、至真、至美表达了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憧憬到初恋、从热恋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甜蜜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且这种表现从艺术情感来说是真挚、动人、无邪不造作的。无论男女对爱的理解和表达都展现出上古人们的情爱观,婚恋观,对后世文学创作及国民性格的塑造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至纯至美的追寻
自古人们对真爱的追求是身与心的集中坦露,其中味道五味杂陈,酸涩苦甜只有全心的投入和真挚的付出才能深刻体会,正如这首《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营造了一个秋水凄迷的早晨,芦苇苍苍,露水盈盈,主人公在河畔徘徊,深情凝望寻找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但是秋水盈盈,烟波浩淼,主人公万般尝试,意中人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这画面,营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且略带凄凉哀婉色彩,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虽然主人公的心情我们难以确切描摹,但是可以很肯定是这位主人公是真心爱慕着意中人,非常执着,非常谨慎,我们读到的是真。比《关雎》表达的感情要相对含蓄。《关雎》中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追求是热烈直白、大胆奔放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但这首宛如女神一样在主人公心中,表达的很含蓄也很在乎,对主人公心理的描摹通过一连串的比拟,显露忐忑、期待又无所适从的感觉。
至今人们读这首诗也非常触动,感受颇深,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可理解为这在国风当中最具代表性,表情达意最为真挚感人,同时其写景鲜明生动和诗的意境浑然一体,风格也朴素自然。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它渡过了群婚制的蒙昧阶段,刚步入了史上的文明期。还未进入封建礼教和氏族家庭十分严苛、压抑人性的封建社会成熟期,离当下这个以金钱为婚恋先决条件的商品经济时代更为遥远。大胆,自由,奔放,男女也基本是平等的。男子追求女子合理,女子追求男子亦合情。
二、男女相邀两相宜
在《郑风·褰裳》中: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首诗直抒胸臆,主人公直接吐露心声:“你若是想我,就提起衣服趟过这溱水来,你要是不想我,难道就没有他人思念我么?你这轻狂的小子!”爽快而不羞耻,活泼而不拘谨,上古淳朴开放的民风展露无遗,而发展到封建社会中期,唐代李白也有一首描写小儿女情爱的《长干行》,那个新婚少妇却是“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可见当时社会礼教约束对人情感的抑制。
而在《诗经》时代,当相恋的两个人相互打开了心扉,进入热恋状态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读者能解读到的是自由甜美、随性率真,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的大意是男主人公表示有个贤淑的美女,在城边一角等“我”,喜欢“我”却娇羞踌躇,不出来见面。这是热恋时期的男子和心上人相会,心里非常自足,且言语间有些洋洋自得的感觉,表达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这首爱情诗情、境、美古今独步,描绘出了上古男女自由恋爱的轻松、欢快,既不偷偷摸摸,也不畏首畏尾,双方感情的展现非常自然、健康。在文学表达上直陈其事,语言朴素。
而诗中表现的这般美妙无邪的境界,在后世文学史上是非常少有的。因为这以后便是一个封建礼教文化禁锢的时代,我们熟知的汉乐府中《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东晋时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宋代的《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等等,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也不可能有这种状态,或者说这种情景正是他们渴望和追求的。
三、衷情之坚贞无二
《诗经》爱情诗中是既然是深爱、真爱,所表现的情爱观也是忠诚专一的,这对后世正确的情爱观有着积极作用。《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这首诗大意是自从心上人去了东方,我的头发就凌乱如飞蓬,难道是没有发膏和米汁么?可打扮好容貌给谁看啊。期盼着老天快下雨,偏偏太阳高照,念念不忘想心上人,想得头疼也甘心。
这首诗撼人的艺术力量来源于深刻而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细腻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感情。女子对男子坚贞,同样男子也秉承真挚唯一的情感,例如《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主人公直抒胸臆,面对如云的美女,表达的却是对恋人一往情深,忠贞不渝的情感,这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对后世男女之间的感情也产生了极为良好的影响。
而与《诗经》时代距离较近的《汉乐府》诗歌,也有一首表达感情专一的名篇《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显然受到诗经爱情诗的影响,但在表达感情强烈方面又超过《诗经》,列举一连串五种自然现象是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借以表达那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诗经爱情诗历来是后代学习的范本,给后世文学创作开启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当代小说作家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很动人,在其多部小说中,多处引用《诗经》的名句,而琼瑶笔名的来源,出自《诗经·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本意为美玉,而木瓜和琼瑶,象征了相互馈赠定情之物,无论是互赠信物还是互诉衷肠都是“匪报也,”既不是报恩的关系,更不是为了利益,而是只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四、婚恋别离长相思
当两人自由恋爱,心心相许,感性坚定不移而后,便是进入婚恋状态的男女,例如这首《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借旁人之口表达对即将步入婚姻的女性的祝福与期待,以期婚后男女生活幸福,和和美美。夭夭是茂盛的意思,桃夭的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想象力,喜庆之情溢于言表。后起的“妖”,本意也指艳丽和妩媚,三国时期曹植曾写的《美女篇》的开头部分:“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这里的“妖”指的也是美好之意,美好的祝愿伴随新婚燕尔的夫妇。
新婚燕尔后,总有别离时,古人的情感如此表达: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大意是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役,不知他的服役期限还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家来了。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我怎么能不想念呢?主人公就这样,一直在等,从早到晚,盼星星盼月亮,盼丈夫回来,表达情思深重,荡气回肠。
后期也有很多摹写的类似的思妇诗,从多方面展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例如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写手法接近,但表达的感情轻快。
有婚恋就有离别,有离别就有可能遭遇遗弃。先秦时期遭遇离弃的女性对待自己不幸的宣泄也值得尊敬,并不歇斯底里的愤怒和苦苦挽留,而是理性有节制对待命运所赋予的不公,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怨而不怒”。
五、决绝之“怨而不怒”
在《卫风·氓》中: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有故事性还有表现力。主人公的叙述非常完整,从如何相识、如何生活又如何遭遇离弃的整个过程都有描绘,但读者读到主人公的不幸和哀怨,虽对男主人公“氓”有指责有怨言,也有自己深切的懊悔和苦楚,但诗的末尾却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地面对一切不幸,感情节制且坦然。
整首诗怨而不怒,这是《诗经》中主人公情感反映到文学作品的一个表达特点,后来的诗作继承了这一传统,随后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篇类似的弃妇诗《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表达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主人公听闻心上人有异心,公然以实际行动表示彻底的决绝。感性基调怨叹而不愤怒,节制而有理性,不苛求,在当前看来也是正确的爱情观和婚恋观。
《诗经》中的爱情诗,其中的《郑风》《卫风》是《诗经》中最富艺术个性的部分。表现青年男女对婚姻平等、自由的追求,赞颂忠诚专一,刻骨铭心的爱情,表现了我国早期的婚姻、恋爱的进步思想,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而《诗经》产生于男女关系比较开放自由的“初民社会”。这种活泼、健康、大胆直白、毫无顾忌的风格是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且当时的上层社会对此也是持肯定态度。《论语》中孔子就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说它纯美无邪,是因这一时期的爱情诗的形成是自然天成,这时的诗歌是“天籁”之声,这也是以后时代所难有的。
参考文献:
[1]董晶晶.三千年的歌唱[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2]金性尧.闲坐说诗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3]吴广义.《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J].阴山学刊,1995,(2).
4.徐志摩经典爱情诗 篇四
到晚上我点上一支蜡,
在红焰的摇曳中照出
板壁上唯一的画像,
独立在旷野里的耶稣,
(因为我没有你的除了
悬在我心里的那一幅),
到夜深静定时我下跪,
望着画像做我的祈祷,
有时我也唱,低声的唱,
发放我的热烈的情愫
缕缕青烟似的上通到天。
但有谁听到,有谁哀怜?
你踞坐在荣名的顶巅,
有千万人迎着你鼓掌,
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
我流着泪,独跪在床前!
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
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
寒雁排成了字,又分散,
鲜艳长上我手栽的树,
又叫一阵风给刮做灰。
我认识了季候,星月与
黑夜的神秘,太阳的威,
我认识了地土,它能把
一颗子培成美的神奇,
我也认识一切的生存,
爬虫,飞鸟,河边的小草,
再有乡人们的生趣,我
也认识,他们的单纯与
真,我都认识。
跟着认识
是愉快,是爱,再不畏虑
孤寂的侵凌。那三年间
虽则我的肌肤变成粗,
焦黑薰上脸,剥坼刻上
手脚,我心头只有感谢:
因为照亮我的途径有
爱,那盏神灵的灯,再有
穷苦给我精力,推着我
向前,使我怡然的承当
更大的穷苦,更多的险。
你奇怪吧,我有那能耐?
不可思量是爱的灵感!
我听说古时间有一个
孝女,她为救她的父亲
胆敢上犯君王的天威,
那是纯爱的驱使我信。
我又听说法国中古时
有一个乡女子叫贞德,
她有一天忽然脱去了
她的村服,丢了她的羊,
穿上戎装拿着刀,带领
十万兵,高叫一声“杀贼”,
就冲破了敌人的重围,
救全了国,那也一定是
爱!因为只有爱能给人
不可理解的英勇和胆,
只有爱能使人睁开眼,
认识真,认识价值,只有
爱能使人全神的奋发,
向前闯,为了一个目标,
忘了火是能烧,水能淹。
正如没有光热这地上
就没有生命,要不是爱,
那精神的光热的根源,
一切光明的惊人的事
也就不能有。
啊,我懂得!
我说“我懂得”我不惭愧:
因为天知道我这几年,
独自一个柔弱的女子,
投身到灾荒的地域去,
走千百里巉岈的路程,
自身挨着饿冻的惨酷
以及一切不可名状的
苦处说来够写几部书,
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
我把每一个老年灾民
不问他是老人是老妇,
当作生身父母一样看,
每一个儿女当作自身
骨血,即使不能给他们
救度,至少也要吹几口
同情的热气到他们的
脸上,叫他们从我的手
感到一个完全在爱的
纯净中生活着的同类?
为了什么甘愿哺啜
在平时乞丐都不屑的
饮食,吞咽腐朽与肮脏
如同可口的膏梁;甘愿
在尸体的恶臭能醉倒
人的村落里工作如同
发见了什么珍异?为了
什么?就为“我懂得”,朋友,
你信不?我不说,也不能
说,因为我心里有一个
不可能的爱所以发放
满怀的热到另一方向,
也许我即使不知爱也
能同样做,谁知道,但我
总得感谢你,因为从你
我获得生命的意识和
在我内心光亮的点上,
又从意识的沉潜引渡
到一种灵界的莹澈,又
从此产生智慧的微芒
致无穷尽的精神的勇。
啊,假如你能想象我在
灾地时一个夜的看守!
一样的天,一样的星空,
我独自有旷野里或在,
桥梁边或在剩有几簇
残花的藤蔓的村篱边
仰望,那时天际每一个
光亮都为我生着意义,
我饮咽它们的美如同
音乐,奇妙的韵味通流
到内脏与百骸,坦然的
我承受这天赐不觉得
虚怯与羞惭,因我知道
不为己的劳作虽不免
疲乏体肤,但它能拂拭
我们的灵窍如同琉璃,
利便天光无碍的通行。
我话说远了不是?但我
已然诉说到我最后的
回目,你纵使疲倦也得
听到底,因为别的机会
再不会来,你看我的脸
烧红得如同石榴的花;
这是生命最后的光焰,
多谢你不时的把甜水
浸润我的咽喉,要不然
我一定早叫喘息窒死。
你的“懂得”是我的快乐。
我的时刻是可数的了,
我不能不赶快!
我方才
说过我怎样学农,怎样
到灾荒的魔窟中去伸
5.徐志摩爱情诗我等候你 篇五
【原文】
《我等候你》 徐志摩
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么还不来?希望
在每一分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分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火焰似的笑,
要你灵活的腰身,
要你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象一座岛,
在莽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却然是痴,但我不能转拨一
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息,都不容许我忧郁
我不能回头,
命运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为了你,为了你
我什么都甘愿;
这不仅是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的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微
为了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到
她的心里如同传到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他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存在,
否则我心中烧着拨旺的火,
饥渴者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如何的痴恋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黄昏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乌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地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
像是同情,像是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
活埋的丧钟。
【诗歌简介】
6.青鸟的爱情诗 篇六
《一》
退避的乌云如潮,月象礁石裸露
我碰到想,暴风一样横扫着夜
那些树不开口,在风中,轻轻摇曳
不可置疑,陆地存在,就是岸
船远了,空无一人,一只鸟的羽毛
苍白的脸,迷失的火焰,原是一场虚幻
你的心事另有归属,沙在推进
今夜小雨,恰在此时,爱躲在暗处潜行
把未说的话说完,想,想你,可你听不到
《二》
浅笑,一抹云将阳光带走
对面的楼群重重的压了下来
我的微笑还未收起
只一失神,门回到原处
一条路正在被你关注
而雪,倦了,有些季节
猎人也必须逃避
躲在角落,开始贮藏阳光
上弦,月初,向往游园
脚步落于后面,手,很远
一朵带刺的花朵,别在胸前
爱情,一粒子弹,贯穿梦的始终
《三》
是我无意,触开了伤感的泉
枝头上的兰花,瞬间合拢
所有的鱼,都已死去
留着这些水,还有何用
想像的门临时关闭,后退
我找不到路,饮过的酒
醉到今天,牵过的衣袖儿
还拂着楼梯,现正拥在胸前
月相有变,架起的天文镜
看得太遥远,缺时太多啊,少圆
亲爱的,容我这样轻轻的呼一声
7.谈《诗经·国风》的爱情诗 篇七
在《诗经》中, 特别是“十五国风”的大量的爱情诗, 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爱情的心路历程。
一、爱情的呼唤
《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名作, 王国维先生曾所说:“《诗·蒹葭》一篇, 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 一悲壮耳。”《蒹葭》成为《诗经》里传诵千古的诗歌不是偶然的, 诗句之奇妙, 也如清代文人方玉润所说:“玩其词, 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 实求之而不远, 思之而即至者。”虽然方玉润把此诗作为隐喻的招贤诗, 但是在我看来, 我宁愿把它想象成爱情的颂歌。“其实首章已成绝唱”, 那生长在河边颜色苍青的茂密芦苇, 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 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 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艺术境界, 这不仅是秋天那种特有景物的描写, 更能表现出男子追求不到女子那种心境, 通过意境深远的环境描写,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
《周南·汉广》大概是最早的一首单相思的诗篇, 与《蒹葭》的朦胧相思不同, 《汉广》显示出既饱满又丰富的真实情感, 对于人物、地点, 都显得比较具体。比如, 可以大概的猜测到, 这是一名樵夫, 爱上一位女子, 而这份爱却是无望的, 不可得到回报的。一般来说, 对于这首诗争议的分歧都只在于, 到底他爱上的这位女子, 是即将出嫁的新娘, 还是他在幻想着, 这位女子嫁给他的情景。“之子于归, 言秣其马。”但我还是倾向于前者:他对一位即将出嫁的——连结婚要用的马儿都喂得饱饱的, 日子也定下来的准新娘产生了绝望却无法遏制的爱情。也许这样, 会让我更觉得因为充满悲剧而更加感动。不是每段爱情都有回报, 不是你爱上一个人, 付出的就一定等于收回。但, 依然无法停止对你的爱, 即使隔着沧海桑田, 即使有着万千不能爱你的理由, 可是, 面对着你的微笑, 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爱你, 只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 即使, 这之间始终隔着一条无法跨越的汉水……
二、爱情的邂逅
在现实生活, 很多人向往一见钟情, 追求“情不自禁”的感觉。在《诗经》中, 《召南·野有死麕》正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品:“野有死麕, 白茅包之。有女怀春, 吉士诱之。林有朴樕, 野有死鹿。白茅纯束, 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歌描写的是一个年青的小伙子在林中遇见一个如玉少女, 两人一见倾心, 于是便产生了无视世俗的性爱。小伙子难以压抑激情, 慌里慌张;而姑娘则不断的告诫他:“动作轻点, 别弄乱了我的衣服, 别惊动了我的小狗。”
与此类似的还有《郑风》中有《野有蔓草》一诗, 诗曰:“野有蔓草, 零露漙兮。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邂逅相遇, 与子皆臧。”诗歌表现的是一个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与一位美人的不期而遇。诗人夹杂着内心的不安, 抑制着内心的激动, 期待与女子的邂逅, 期待着爱情的降临, 期待着和她共结连理, 和她携手柴桑。
三、爱情的欢乐
《邶风·静女》也是一首哙炙人口的名诗:“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虽然关于《静女》的纷争一直持续着, 在这里, 我还是以爱情的眼光欣赏了这首诗。与那些掺杂着忧伤和不安的爱情诗相比, 此诗向我们展示了青年男女在幽会期间甜蜜、兴奋、悸动的情愫。
又如《王风·采葛》:“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是思念, 让时间减速。时间越发缓慢, 思念也越发粘稠。“偏是玉人怜雪藕, 为它心里一丝丝”, 有一种思念, 铅华洗尽, 素心不改。三月、三秋、三岁这些夸张的比喻在恋人的心里是真实的写照, 是男子思念女子度日如年的情思, 是恋人之间无比深切和热烈的爱。思念的痴苦, 思念的悸动, 思念的欣喜……是诗人带我们走进思念的世界, 让我们通过思念去体会到爱情的酸甜苦辣, 跌宕起伏。
四、爱情的收获
对爱情的渴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 经过青春的萌动、相爱的波折、彼此的信任, 最终必然走向爱情的归宿——婚姻。对获得佳配的欢乐, 对走向婚姻殿堂的憧憬, 正是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向住。《诗经》有几首抒写女子出嫁和洞房之乐的诗歌, 如《周南·桃夭》、《召南·鹊巢》、《召南·何彼襛矣》、《卫风·燕燕》、《唐风·绸缪》等, 其中《桃夭》比较有代表性, “桃之夭夭”只四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灿烂阳光, 看见满山遍野盛开的火红桃花, 更让人联想到新娘的美丽、青春, 仿佛可以看到女子出嫁时欢快的笑容和幸福的心情。
《诗经》的第一首《周南·关雎》不仅道出了追求爱情的艰辛过程, 更为我们展示了获得爱情之后幸福感。对于《关雎》的主题, 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毛序》以为:“《关雎》, 后妃之德也。……《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忧在进贤, 不淫其色, 哀窈窕, 思贤才, 而无伤善之心焉。”然而从诗意来看, 全诗主要是男女相恋之词, 似于扬后妃之德无关。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盖周邑之咏初昏者, 故以为房中乐。”方氏之论比较接近诗之原意。我们认为, 此诗道出了一个男子从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全诗分为四章, 全部用比兴手法, 其比兴之意正可以揭示诗之主旨。“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以看见河中的雎鸠成双成对, 从而使年青男子产生寻偶的想法;“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以荇菜在水中摇摆不定, 来暗示在求爱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所以后面才有“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的痛苦;“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一语双关, 一个“采”字表明已获得女子的芳心, 使两人进入热恋当中;“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芼”即选择, 代指择日迎娶之意, 经过艰难的追寻, 最终得到心爱的“淑女”, 两人牵手婚姻的殿堂。千百年来, 人们反复地歌咏着这首爱情绝唱, 它之所以得到人们喜爱, 除了它高超的艺术技巧、纯真的感情之外, 更主要的是它向人们讲述了获得爱情的不易, 从而启迪人们珍视人间的真爱。
摘要:《诗经》特别是十五国风中很多诗篇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 诗歌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朴实无华的风格、真情的告白表现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认识和追求, 展示出他们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深情呼唤、爱欢乐、爱的忧伤、爱的羁绊, 同时也表达了对走进婚姻殿堂的向往。
关键词:诗经,民歌,爱情诗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1]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2]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
8.含蓄的爱情诗 篇八
1、《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5、《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7、《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8、《雁邱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9、《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11、《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12、《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3、《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5、《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6、《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诗经中的爱情诗 篇九
××××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诗经中爱情诗
__
专业层次:
级
别: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诗经中爱情诗
赵××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级***,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摘要:《诗经》是我国重要的诗歌的一个源头,而且是我国的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的爱情诗则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这对后世产生了弥足珍贵的影响。《诗经》当中的繁多的爱情诗,大约70余篇,题材十分丰富,内容相当深刻,具有个人感情非常大胆,民族特色鲜明,抒发强烈的情感,重视感情而轻视外物,对于情感的专一性,以及内心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等等在内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展现了当时年轻的女子和男儿对于爱情的向往之情,详细描述了在懵懂时期人们对于爱情带来的甜蜜与激动之情,还有部分展示了爱情发展中一些挫折和不和带来的痛苦、忧伤以及悔恨的情况,总之描写十分细腻,代入感则非常强烈。与此同时,《诗经》当中数目繁多的优秀诗歌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气息,形成了赋、比、兴的直观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诗经》则是我国古代的诗歌走向辉煌、走向繁盛的重要起点。关键词:《诗经》;爱情诗 ;特点;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它主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内容是集结了从西周初开始(即公元前11世纪),直到春秋中叶时期(公元前6世纪),这一过程约500年,总共有305篇诗歌,故《诗经》的十分形象生动的别名叫做《诗三百》。《诗经》当中包含的内容特别多,范围十分宽广,具体表现为:狩猎、婚姻、进攻敌方、农民阶级的反对抗争、红白喜事的请客吃饭等等多个方面,《诗经》相当于一面镜子,映照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细节。在这众多的诗歌当中,爱情诗则是《诗经》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差不多占据了所有诗歌的三分之一,主要是展现了男女的爱情故事、懵懂时期的思念之情。《诗经》的重要的开篇之作《关雎》,即为一首典型的爱情诗歌,是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品。《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们,包含了非常有意义的价值在内,这些自然、深刻、简单、形象的爱情诗歌,从古代到今天,仍然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的共鸣之情,使我们身临其境,感悟颇深。
《诗经》当中的许多作品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形象的称其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诗经》的作者们,来自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小到耕田种地的农民伯伯,达到身处皇宫的达官显贵,正是由于这个,《诗经》当中的内容反映出的范围相对宽广,具有代表意义。《诗经》的撰写者们从实际生活开始,在诗歌当中展现了生活的实际情况,折射出当时多姿多彩的生活状况。
《将仲子》表示女主人公怀恋仲子,但是由于人言可畏,只好放弃爱情,这就将造成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她清楚地知道现实违背自己的意愿,然而她却别无选择地被迫屈从于现实。在旧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姑娘往往没有反抗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这种别无选择的痛苦也许比其他痛苦更加深刻。而父母不尊重子女的个人意愿、不考虑子女幸福的作为,常常酿成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将仲子》所反映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剧,令人惋惜和值得深思。
(三)男女成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桃夭》当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出嫁的情况,当时桃花朵朵,盛开的十分热烈,一派和气的景象,姑娘本身所具备的美好的品德以及内涵,给夫家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婚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家庭更加的和谐友爱,得到了人们真诚的祝福。让我们在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深切感受到了文中美满幸福的情景,使人心情更加愉悦,也不禁想要为其送去祝福。
(四)夫妻美满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郑风•女曰鸡鸣》是产生于当前的陕西南部,它是《诗经》当中非常杰出的一首诗歌。两千年来已有了许多的解说,也有了许多人来翻译。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人们放了太多个人情感,使这原本自然和淳朴的诗歌,失去了一些天然本色。诗歌是善于抒情,而小说则便于叙事,有的题材是适用于诗歌,而有的题材则适用于小说,它们各得其所,各见其长。在《诗经》的时代时,还没有小说,可是假如把《女曰鸡鸣》当作小说来阅读,则更能体会到其天然的活气、以及原始的魅力。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当中描写了以下情形,清晨十分,公鸡已经开始打鸣了,可是启明星还在遥远的天空挂着,贤惠的妻子在不断催促丈夫,早点起床更衣吃饭,开始一天的生活。而丈夫是个爱护妻子的好男人,他特别疼爱妻子,经常可以射杀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将它做成美味的菜肴,让妻子吃,给妻子补充营养。夫妻二人琴瑟相和,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共同度过漫漫人生,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五)思念对方
(七)遗弃之怨
《诗经》当中有不少的描写抛弃的妇女的诗歌,在这里主要分析一首《国风·卫风·氓》,它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了,字里行间都在展现弃妇的内心的种种苦楚、以及现实生活的悲惨。
《国风·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的悲剧的长诗。这诗中的女主人公,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首先回忆了恋爱时的甜蜜情景,然后描写了在结婚以后,丈夫虐待自己,其后又抛弃自己的悲伤。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特点
作为我国当代文学的开端,《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主要展示了当时的爱情情景,人们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以及当时封建的社会带来的束缚,还有一些女子痛苦不堪的婚姻生活等等。细细品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可以发现其独有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的婚姻的追求以及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的婚姻的追求以及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其情感十分细腻,生动形象,展示了爱情生活当中所存在的甜蜜与困苦,喜爱与难过等等,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犹如身临其境。比如说《静女》当中的描写,“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主要是展示了年轻的小伙子,有了心心念念所喜爱的姑娘,当他们二人一起约会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激荡不已,二者相处约会的甜蜜的情景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句诗歌,简直是当前处于热恋时期的男女的形象描述,堪比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形象生动的描写的谈恋爱的时候,急切的想要见到对方,在等待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迫切之情,这些情感变化十分的细腻,十分形象。
(二)在感情的基调上面,主要是激烈和开放之情,这些描写恋爱情景的诗歌都具有一种
例子,比如说:《诗经》中第一个作品,即《关睢》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描写思念之情的诗歌,这首诗歌当中的主人公,非常迷恋在河边收集荇菜的一个年轻女子,所以由于有了这个心上人,主人公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情感的描写是十分热烈的。这种即朴实又大胆的描写手法,是诞生于淳朴的民间。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主题思想是展示恋爱生活的甜蜜与喜悦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邶风•静女》当中,主要描写了恋爱双方约会时的情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将男女情侣之间那种热切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见到对方时的开心、活泼、以及快乐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悦然与纸上的开心,让人心情愉悦。(三)《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对于自由恋爱的渴望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齐风•南山》,在这首诗当中,有一句“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当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而得知,封建礼教对于处于热恋当中的男女的压迫以及束缚、桎梏,让人们十分痛苦,而内心又对自由恋爱有着深切的渴望之情,由此就产生了矛盾和不和。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风•柏舟》,这是一首描写反抗封建家长的干涉,努力追求自由恋爱的诗歌。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妙龄少女,她非常喜欢当时的一个少年,可是女子的妈妈十分反对,对她的事情强加阻挠,由此她产生了逆反心理,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开始了反抗,鲜明的展示了对于自由恋爱的渴望之情。
四、《诗经》中的爱情诗对后世的影响
(一)形式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形式方面的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其影响了之后的四言和五言诗的创作与撰写。曹操是以四言诗著称的,他的这个四言主要是起源于《诗经》,而后来的曹丕创作了《燕歌行》,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是开山之作。
(二)艺术结构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艺术形式方面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谈谈艺术方面的影响,爱情诗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是我国抒情诗的开端,譬如说屈原的《离骚》,其本质就是一首抒发内心强烈情感的抒情诗。其次,谈谈形式方面的影响,爱情诗带来了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其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之中广为流传。
(三)题材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题材方面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闺怨诗的发展和兴起。举个例子,比如说曹植创作的《七哀》,其诗中的描写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参考文献
10.徐志摩的爱情诗 篇十
1889年, 叶芝认识了性格开朗、才华横溢的爱尔兰绝代佳人莫德·冈小姐。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冈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的岛屿》, 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叶芝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位美貌的小姐, 把她称赞为海伦转世, 而这位女性也极大地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风格和生活经历。经过两年的密切交往后, 叶芝向冈求婚, 但遭到婉言谢绝。从此, 他“爱情的烦恼”就开始了, 他掉进绝望的爱河中。冈喜欢他, 崇拜他, 但独独不爱他。冈不仅貌美如花, 更令人钦佩的是, 她是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的骨干, 她的爱倾注在祖国爱尔兰。叶芝之所以也参加此项运动, 除却信念外, 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冈不尽的爱。其后, 他又共计向她求婚三次, 她均不为所动, 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 令诗人痛苦不已。尽管如此, 叶芝对冈仍然魂牵梦绕, 难以释怀, 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剧本《凯瑟琳女伯爵》。终于, 在1903年, 冈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政治家约翰·麦克布莱德。在这一年, 叶芝怀着一颗破碎的心, 在绝望之下, 启程去了美国。
叶芝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与爱尔兰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诗歌、散文和戏剧, 以捍卫和弘扬民族文化。他的抒情诗以简洁的口语、深刻的含义、诸多的意象和丰富的象征手法, 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富有非凡的感染力,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
总而言之, 叶芝一生可谓风光无限, 令人仰慕, 然而莫德·冈小姐却让他把喜怒哀乐尝了个遍, 在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之中, 他频频献诗于她, 并由此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诗篇, 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他的爱情诗以领略他那博大的胸怀、那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那凄美而没有回报的爱和由此带来的复杂感受。
一、痴迷的情人
对冈爱得如痴如狂的叶芝就因为冈曾随意提起过:她来生情愿做一只白鸟, 在海岸和岛屿的上空自由地翱翔, 他就心甘情愿地陪她一起化作白鸟, 在海上浪花里嬉戏、欢笑, 尽管他心中因无望的爱情而溢满了悲伤。由此他的名篇《我愿我们是大海泡沫上的一双白鸟》应运而生。诗人说他只愿做一只白鸟, 在大海的泡沫上与冈相依相伴, 比翼飞翔。他不要流星的光亮, 也不要黄昏低低地挂在天际的蓝星闪耀的光芒, 因为“我的爱人啊, 它的光芒换醒了我心中永远不灭的悲伤”。诗人的心头盘旋着数不清的海岛, 还有风光无限的妲拿恩海岸。所谓的妲拿恩海岸就是诗人心目中的人间仙境, 诗人再次表白:他渴望与爱人像大海浪尖上的一双白鸟, 远离尘嚣与喧闹, 去过神仙般的逍遥自在的生活。然而冈对他炽热的爱情无动于衷, 因此, 诗人一遍遍呐喊:“我的爱人啊!”几乎像唱哑了嗓门的白鸟在无助地鸣叫, 凄厉而又悲凉。全诗的基调看似浪漫、愉悦, 但对照他总是不能如愿的现实, 诗中不觉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疼痛。在全诗中, 诗人象征手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意象密度也令人惊叹, 如:白鸟、大海的泡沫、流星、蓝星、梦幻者、露珠、百合、玫瑰、火焰等。诗中的百合象征着男性, 而玫瑰则是女性的化身。爱, 无所谓对与错, 如果无缘, 前世五百年的修炼也只能换来惊鸿一瞥。然而, 诗人是多情的种子, 无数次的被拒绝都丝毫没影响到他对爱人的一片深情, 无愿无悔地付出, 并不求回报。每当冈遇到困难和悲伤, 他便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为他心爱的玫瑰挡风遮雨。1916年, 冈的爱人因参加复活节起义而被英政府处以极刑。面对痛苦不堪的冈, 诗人下定决心哪怕孤寂一生, 也要穷其一辈子, 让所爱的人获取幸福。
这就是有着崇高情感的叶芝。爱尔兰可以没有那迷人的风笛, 却不可缺乏叶芝那激越跌宕而又柔情似水的诗行。它穿越了悠远的时空, 给人以华丽、灵性, 以及清澈如水的心灵的洗涤和美的享受, 使人仿佛见到了那用文字缔结的诗意的天堂。没有人不为他的诗行而感动, 可它却丝毫打不开美人的心扉。可怜的为她而生并且甘愿为她而死的白鸟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 只能流浪着, 飞翔着, 飞进读者的心房。可惜他真正想要感动的是他迷恋的冈, 尽管他的文字如同冬日暖阳, 却无法温暖和打动美人。她可以任意令叶芝陷入痛苦的深渊, 也可轻而易举地令他脱离渊底, 重新点燃喜悦的火花。对他而言, 她既是他的天堂, 又是他的地狱, 她无情地华丽转身离去, 只留给诗人一个梦幻的影子, 使他追赶终生而又像百合那样只能独自绽放, 独自凋亡。
二、梦中犹见美人花
《情人谷》是他的一首短小精悍的诗篇, 用梦境中的情景盛赞他妖娆的情人———冈。叶芝之所以那么迷恋冈, 其原因之一便是她那闭月羞花的容颜。在诗人的眼里, 世人哪怕为她而决斗或发起一场战争也不足为奇, 因为她就是那倾国倾城的海伦重生。在寥寥十行的短诗中, 梦中之人把伤感的自己和走过身边的幸福的恋人作了一番比较, 既艳羡他们, 又为自己感到满足与自豪, 因为诗人分明看到他逝去的爱人悄悄走出树林来与他相会。她的美丽可以让任何姑娘们惧怕, 惧怕她们的情侣会由于眩目在那逝去的、诗人的情人娇媚的光环中而把自己忘却。诗人只用一句话来颂扬她的娇美:“云样的眼睑遮掩了梦幻般的双眸。”这句诗所创造的朦胧美、神秘美、意象美和诗意美令人如痴如醉, 回味无穷。这已经美极了, 要是那梦幻般的双眸睁开望着任何男人, 他必定会心花怒放, 心猿意马, 被勾走了魂。所以梦中的诗人大声呼叫:“姑娘们, 快让你们心仪的小伙把头放在你们的膝上, 用你们浓密的头发遮住他们的眼睛, 否则让他们看见了她, 记住了她的红颜, 便永世不会在别的姑娘脸上看到美丽。”通过把自己的情人和其他姑娘进行对比, 诗人更加凸显他的情人的沉鱼落雁、无人能及的美貌。
这所谓的“情人谷”分明是冈统治的世界, 在这个梦幻营造的国度里, 有情态各异的女子, 她们披着长长的秀发, 脸上闪着羞怯的神情, 来与她们的情人相会。山谷里有她们轻盈的脚步, 平台上留有她们欢快的舞姿, 她们青春的气息使得整个山谷生机盎然, 她们是美和春天的象征。然而, 在冈夺目的姿容面前, 她们顿时显得黯淡无光, 没有了自信, 也没有了偷偷与恋人会面的激动和欢畅。因为那绝世美貌的冈会吸引走小伙们仰慕的目光, 因为冈的仪态会常存在小伙们的心灵深处, “直到这世界上所有的山谷都枯萎消亡”。
三、我献给你充满爱情却又悲凉的诗篇
为了他一生一世的恋情, 叶芝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献给他永远的爱人———莫德·冈。在《诗人致其所爱》中, 诗人说:“我用恭敬的双手/献给你充满我无穷梦想的诗集/我献给你我热情的诗章。”可是再恭敬、再洋溢的热情, 冈也无动于衷, 这位冷美人对叶芝的热情、才情、人品看得极为珍贵, 却独独对他产生不了爱情。所以, 她带给叶芝的痛苦、烦恼和绝望是避免不了的, 把心都掏给她的诗人终于在悲凉中发出了内心的郁闷。在《别把心全掏尽》中, 诗人告知痴情的人们:别把心掏尽, 一切可爱的人和事物都不过是短暂的乐事, 把心全给了人家的人必将惨败。就如同他自己一样, 无论他怎样地努力, 无论他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 无论他是怎样的璀璨夺目, 也只能打动无数崇拜, 爱慕他的女性。爱叶芝的女性不可谓不多, 但面对叶芝的深情, 冈却异常淡定。诗人还在其诗《噢, 别爱太久》里劝诫人们:别爱得太久, 我爱得又长又久。“就像一支老歌曲, 人们不再记心头”。爱情要长谈长新, 可他与冈之间根本没有爱的对话, 冈又怎会把一首听得厌倦的老曲子记在心间呢?在《致一位年轻姑娘》中, 诗人说:“亲爱的, 亲爱的, 我知道, /比谁更知道是什么使你心狂跳;/甚至你自己的妈妈, 不比我更知情, /她粉碎了我的心。”
诗中那可爱的年轻姑娘很可能就是冈的女儿, 而粉碎诗人梦想的就是姑娘的妈妈———莫德·冈。狂热地爱一个人而不被对方所爱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那单相思的绝望令许多人精神崩溃。有人说:“我爱她是因为她爱我, 她若对我无情, 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可是我们钦佩的诗人虽然诗句悲凉, 可对心上人的爱一点也没减少, 这需要多大的包容和多么深切的不计回报的爱才能做到。
四、纯洁的爱情历久弥坚
1917年, 叶芝发表了诗集《库尔德野天鹅》, 那灵感四射、近乎完美的诗艺使叶芝登上了创作的最高境界。盛名之下, 底气十足的诗人又向成为遗孀的冈求婚, 遭拒绝后转向她的女儿伊泽尔特求婚, 又遭拒绝。数周后, 心灰意冷的叶芝向颇有文采的李斯小姐求婚, 这是后者所求之不得的, 两人于当年便结为夫妇。即便如此, 他依旧把大量的情感倾注在冈的身上, 明知无缘却欲罢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 叶芝和冈都老了, 于是他又写下充满柔情密意的诗作:《当你老了》。诗人表白道:“当你老了, 两鬓斑白, 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 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起, 追忆那当年的眼神, /神色柔和, 倒影深深。/多少人爱慕你青春妩媚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出自假意或者真情, /而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见衰老的满面风霜。”
时光流逝, 美人迟暮。诗人此时对她的描写生动逼真:人老了, 两鬓也已斑白, 瞌睡沉沉, 连在炉边读书也是倦意浓浓, 缓慢无力。是的, 多少人出于真情或假意都曾因为你的美丽容颜而爱过你, 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可是还有一个人更爱你的那颗朝圣者的心。这颗心体现了冈追求民族独立, 甘为这崇高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由此可见, 诗人不仅爱她的绝世美貌, 也爱她的爱国情操, 她的献身精神, 所以对她的深情厚谊才会历久弥坚, 终生不渝。诗人在告诉冈:当你那青春妩媚的倩影不复存在的时候, 多少人都会舍你而去, 不再过问你的结局。你弯下腰在忧伤中沉吟, 悼念你失去的爱情和爱人, 可是这一切都已成定局。我, 只有我会“爱你日见衰老的满面风霜”, 不计较你当年的无情, 在你丈夫离世后继续爱你、关照你。这就是你的爱人。这就是一生一世的爱恋, 这就是任冰雪也无法冷却的热情。
五、结语
很多人都一致认为作家年轻时最擅长写诗, 因为那时有青春的热情和浪漫, 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的、诺贝尔奖得主———叶芝却是个神话, 他一生最优秀的诗作大多写于50到75岁之间, 这在全世界的文学史上也没有先例, 令人不得不感叹他持久的艺术创造力。对读者而言, 叶芝的名字就意味着不朽, 他的爱情诗篇饱含着永恒的魅力, 化为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叶芝去世后, 艾略特称之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
纵观叶芝的一生, 诗人的历史就是爱尔兰世纪之交的历史, 他的诗已经和当时爱尔兰民族的历史融为一体。而与他民族主义激情密切相关的是他对为爱尔兰文化复兴作出过特殊贡献的杰出女演员莫德·冈的爱情, 所以, 爱情是叶芝终生不变的追求, 与他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仰仗他那可以创造神话的想象力, 诗人将人生中许许多多平凡事件化作美妙诗行, 凝结成具有叶芝独特风格的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 这在我们所赏析的爱情诗中已得到很好地体现。无论是他的那双白鸟、那温润的露珠、那流星的光辉、那如同海市蜃楼的妲拿恩海岸, 还是那云样的眼睑、梦幻般的双眸和深深倒影, 无不具备浓厚的象征主义和神秘色彩。可怜我们的诗人, 穷其一辈子追求爱情却一无所获;可敬我们的诗人, 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心中绝情的恋人, 从而成就了一段凄美却又化作佳话的旷世恋情, 不仅带给读者富含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元素的精彩诗篇, 而且教会了读者什么是真正的爱恋, 如何去爱你甘愿牺牲一辈子的幸福去呵护的情侣, 并从中获取了心灵的启迪和爱的教益。
摘要: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与爱尔兰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诗歌、散文和戏剧, 而他的抒情诗, 尤其是爱情诗, 以简洁的口语、深刻的含义、诸多的意象和丰富的象征手法, 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他的爱情诗, 以领略他那博大的胸怀、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凄美而没有回报的爱和由此带来的复杂感受。
关键词:叶芝,爱情诗,爱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421.
[2]郭群英.英国文学新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徐翰林.最美的诗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4]范存忠.英国文学论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5]蒋孔阳.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11.中外有名的爱情诗 篇十一
我们再也不会沉浸在这段酸甜的过去的时光里;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你,
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虽然我们有过炽热的誓言虽然我们有过忘怀的欢乐,
可狂欢的极限之后苦难在今天判决。
深深的创伤;
没有呻吟:破声而笑;
但又倔强地忍耐;
12.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篇十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反映周民族社会生活而著称,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1 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 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例如《郑风》中收录的《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表达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这首诗歌属于郑地,可见其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3 强烈的抒情性特征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经》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同时也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叙事诗较少,主要以抒情诗为主。例如:怨妇诗大都体现了妇女遭受婚姻的不幸,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君子于役》是一首闺怨诗,抒发女子对其丈夫久久不归的深切思念之情;《子衿》抒发了主人公对恋人的眷恋之情。正是由于婚恋诗中这种强烈的抒情性特征,从而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令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为我国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特征作了坚实的铺垫。
二、在表现手法上对于“赋”、“比”、“兴”的恰当运用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排比,如《伯兮》“焉得宣草,言树之背”由自己的忧愁无法排遣,联想到忘忧草,从而说明其想念丈夫是忧思之源。在后代的诗歌中这种表现手法也很常见,例如被誉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都广泛的运用了这种手法。“比”一般指比喻,是修辞意义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比喻女子对于青春易逝、容颜衰老的感叹。“兴”是指借助他物来引起此物。例如:《桃夭》中“桃之天天,烁烁其华,”用桃花灿烂的样子来说明新娘的美丽漂亮。
三、婚姻爱情诗对于后世的影响
婚姻爱情诗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手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婚姻爱情诗中强烈的抒情性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如屈原的《离骚》是一首抒情长诗,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游子思妇之情;而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的浪漫狂放和杜甫的沉郁顿挫更是将抒情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婚姻爱情诗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因为它即关心社会下层人民的命运、同时也歌颂了忠贞的爱情,讽刺了那种对爱情不忠的男子“二三其德”的不良作风。《孔雀东南飞》中就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忠贞不渝,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体现出了为了爱情的一种无畏的反抗精神:再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关注现实,批判黑暗势力,两汉乐府诗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等。
【徐志摩的爱情诗】推荐阅读: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哪些?07-13
徐志摩简介11-02
徐志摩作品分析09-08
徐志摩文学论文10-20
徐志摩 得之我幸06-22
徐志摩经典的语句09-29
徐志摩唯美现代诗11-05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07-06
徐志摩散文《泰戈尔》07-08
《再别康桥》徐志摩 点评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