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观察(13篇)
1.中班角色游戏观察 篇一
中班上角色游戏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角色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能主动利用一些替代物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自由想象活动的情节,对积极创造游戏情节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化游戏主题。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游戏的规则,收放、整理玩具时做到迅速、有序、整齐。评价时能安静倾听老师对游戏的讲评,不随意插嘴,下次的游戏活动中能主动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游戏。
6、通过游戏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手部肌肉,自我协调和控制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言语交往的能力。
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展的主题游戏有农工商超市、大头贴、汽车城、DIY坊、银行、乾生元、串串烧、冰糖葫芦、休闲小站和朱鸿兴,在以后的活动还将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增减游戏区。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局限于他们的发展。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指导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深化,情节继续发展。
5、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6、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7、在讲评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地灵活地抓住游戏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儿讨论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讲评中得以解决,并能在讲评中整理和分享经验。
具体安排:
预见主题:农工商超市。
准备:
收银机(里面有放东西的口袋)、有几个购物区:水果、蔬菜、糖果、蜜饯、彭化食品、服装。根据季节变化印有服装、蔬菜、水果的图画纸和蜡笔两盒、剪刀两把。经理证一个和外出证二个。
要求:
1、继续引导孩子了解在超市购物的过程,先选东西后付钱。
2、丰富幼儿对各种蔬菜、水品、商品的认识,通过模仿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计算。
3、引导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初步学习分工,明白自己的任务,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4、要随时添置物品,游戏结束时要整理好。
5、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通过《家长园地》及家长交谈,让家长抽空带幼儿逛超市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倾听有关人员的对话。
6、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大力鼓励幼儿带回废旧物品,师生共同制作游戏材料。
[妈咪爱婴网教案频道
2.中班角色游戏观察 篇二
一、对角色游戏中同伴冲突的概念进行界定
从本质上来说, 冲突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不能是单人行为, 需要有两个或多个人, 这些人之间有一种矛盾的状态并同时存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会将冲突分为三类:一是幼儿的内部需求与外界制订的规则、限制之间的冲突, 二是外部需求之间的冲突, 三是幼儿的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以往, 教师都将幼儿之间的冲突看作一种消极的、相互对立的行为, 因为冲突会使幼儿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 甚至会为幼儿带来身体上的创伤, 鉴于此, 教师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即刻制止。
但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 幼儿之间的冲突也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从较深的层次对幼儿的心理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幼儿之间的冲突能够加快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 儿童之间的冲突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 并帮助他们获得在社会交流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
小班幼儿都爱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因为这种游戏形式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 他们能够通过游戏表达自己对当前的生活环境的认识, 倾诉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他们对生活的愿望也能够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游戏加以表述。角色游戏是一种自然游戏活动, 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方面有着其他游戏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但是, 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会进行社会互动, 这些互动不仅有合作与交流之类的社会行为, 也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幼儿会由此而获得冲突体验, 创造谈判的机会, 也会对某些问题进行协商。
二、对幼儿角色冲突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一般是由三个阶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游戏, 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游戏前的准备阶段、游戏的开展阶段和游戏的结束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幼儿所面临的游戏任务有着很大的差别, 内容也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了幼儿间的同伴冲突也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表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冲突情况, 也记录下了一些典型的案例, 总结出了幼儿在冲突中的表现大部分是以下几种: (1) 对游戏角色进行争夺; (2) 对游戏材料或物品进行争抢; (3) 不遵守游戏规则; (4) 未经允许强行加入游戏。笔者对幼儿的同伴冲突进行观察后, 在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在游戏前的准备阶段, 幼儿会产生的冲突行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或是幼儿, 准备工作就会做得不够到位, 必须教师和幼儿都行动起来, 共同为游戏做好准备。从教师方面来说, 所做的准备应该是为幼儿创设必要环境, 提供游戏所需要的条件, 为游戏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如游戏场所的清理、游戏设备的摆放、玩具的选择、游戏材料的制作等。从幼儿方面来说, 他们要做的准备就是在游戏开展之前对游戏的主题、角色等进行分配, 帮助教师搬运一些较轻的材料等。在这一阶段, 幼儿之间的冲突主要会表现在争抢游戏材料和角色上。
如进行“火车进站”的游戏时, 在游戏的准备阶段, 笔者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们, 我们的火车司机只能有一个, 你们商量一下, 谁来当司机呢?”牛牛和豆豆都对当司机有着很大的热情, 牛牛说:“我要当司机。”豆豆也说:“我要当司机, 我比你力气大。”牛牛不甘示弱:“我的力气也大, 我还会开小汽车呢。”两人谁也不让谁, 牛牛生气地推了豆豆一把, 豆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将目光全都投放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 虽然小班幼儿角色意识不太强烈, 但是他们还是会从自己的意愿出发, 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如果有人也想要这个角色, 他们就会开始争抢。小班幼儿没有谦让的意识, 也不会为别人着想, 更不会把角色让给其他同学。
2. 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会产生的冲突行为
在准备工作做完之后, 游戏开始, 每个人都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也融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行为有争议或是未经允许加入都是本阶段主要的冲突原因。
如进行职业类的游戏时, 明明选择做一个商店售货员, 但是商店的生意很冷清, 没有顾客光临, 他发现旁边的医院里很热闹, 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于是, 明明就从商店里跑到医院, 对“患者”说:“我给你打针吧, 我打针很厉害的。”小护士丽丽和医生林林说:“你不是医生, 不能打针。”明明嚷道:“我要当医生, 我也会!”看到这种问题, 医院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坐不住了, 纷纷走过来批评明明。明明伤心地哭了。
幼儿园所设置的角色游戏大多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通过游戏, 我们能够看出幼儿对生活的感受, 也能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生活印象, 他们的规则意识也会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建立。但是, 受年龄影响, 幼儿在遵守规则方面还较为欠缺, 当遇到冲突时, 他们不会与同伴进行协商, 也没有解决矛盾的智慧, 只是以大声喊、推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 在小伙伴之间, 冲突行为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
3. 在游戏的结束阶段, 幼儿会产生的冲突行为
在游戏结束时, 教师会让幼儿帮忙收拾道具、材料等, 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间的冲突多是由某些孩子不收拾、不遵守规则导致的。
如玩完“宝宝家”的游戏后, 所有的孩子都在帮着老师收拾活动室的物品, 只有甜甜一人无动于衷, 还想继续玩一会, 她把别的小朋友叠好的小被子重新拆开, 拿出小枕头, 趁老师不注意将“宝宝”抱出来放到被子里, 拿出了摇铃给小“宝宝”玩……看到她的行为, 其他的小朋友都看不下去了, 纷纷来向老师告状:“老师你看!甜甜把我叠好的被子又弄开了!”“老师, 甜甜不收拾!”我走过去摸着甜甜的头说:“甜甜, 咱们的游戏时间到了, 游戏已经结束了, 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甜甜思考了一下, 就把“宝宝”放了回去, 又叠好了小被子。
由此可见, 游戏结束阶段的冲突多数是以物品的整理为主的, 有的幼儿玩游戏比较专心、投入, 即使游戏结束了, 他们的心还没有从游戏中离开, 就如甜甜一样, 虽然她是无意识的, 但是仍然对其他小伙伴的整理结果造成了破坏, 其他的小朋友势必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反感, 冲突就因此而产生了。
三、在幼儿的角色游戏同伴冲突中, 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小班幼儿的思维意识发育尚不健全, 他们在进行游戏时大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以自我为中心, 对其他小伙伴的看法、意愿就不会考虑了。因此, 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 很容易就会在同伴之间产生冲突, 这也是避免不了的。对于这种冲突, 小班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有效地进行处理呢?
1. 从物质条件方面为幼儿做好充足的准备
物质条件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如玩具、道具、场所、设备等。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在固定的游戏场所中, 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就会更浓厚, 也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在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方面, 多种多样的玩具、固定的游戏设备则能使幼儿的游戏愿望得到更好的激发, 他们的想象力也能从中获得有效培养。
当前, 很多幼儿园在角色游戏上安排的时间都很少, 在有限的时间内, 如果幼儿之间因为材料的问题而产生冲突, 那么, 幼儿就会对角色游戏产生一种不良体验, 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 游戏势必无法收到想要的效果。因此, 在游戏前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并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设置一些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相符的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和选择要有针对性, 不能一下将所有的材料都拿过来, 也不能缺少一些必要的道具, 尽量避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的问题而产生冲突。教师要为幼儿的角色游戏做好“后勤保障”, 让他们的游戏时间得到保证, 为幼儿带来最佳的游戏体验, 使他们爱上角色游戏。
2. 教师要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幼儿的冲突中, 引导幼儿妥善解决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果幼儿之间产生了冲突, 教师切不可采取紧急制止的方法, 也不能放任不管, 那样冲突可能就会升级, 给所有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游戏中的角色介入幼儿的冲突之中, 并以角色的立场去引导他们, 使幼儿间的冲突得到更好的解决。
如上述的明明不做售货员要做医生的事, 由于他的任性, 与其他的小伙伴之间产生了冲突。笔者并没有责备他, 而是背上了包, 扮演一位要去商店购物的“顾客”。当我走入他的商店时, 明明就赶紧跑回来了。他问我:“您要买什么?”我说:“我想买点新鲜的水果, 再买点营养品, 我要去医院探望病人。你这都有什么营养品啊?”明明就开始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起了商店的营养品。当教师介入学生的游戏中时, 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还会让幼儿觉得教师很有亲和力, 是他们的好朋友, 还会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会在游戏中逐渐增加, 他们的游戏体验也会得到丰富, 游戏情结也随之有了更大的发展。
3. 尊重幼儿, 针对幼儿的情况进行个别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他们在面对冲突时, 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给予每个孩子同样的关注, 并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当面对角色游戏中的幼儿冲突行为时, 教师不能把平时对孩子的刻板印象带到具体的情节中。
另外, 在处理角色游戏中的冲突时, 如果教师还带着以往的情绪, 就会使教师的处理态度有很大的不妥, 也有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3.中班角色游戏观察 篇三
[关键词]语言指导;角色游戏;中班幼儿;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30-06
一、问题提出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许多研究也表明,成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与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若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幼儿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研究者深入幼儿园收集教师游戏指导案例,试图全面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基本情况,思考和总结教师运用语言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N市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8个中班的12名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两次完整的角色游戏指导过程的观察,第一次为预观察,第二次为正式观察并记录。之所以选择中班,主要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的指导行为容易出现,便于研究者收集案例。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时的记录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访谈对象是这12名中班教师。研究者将随机访谈与正式访谈相结合,正式访谈时按结构式提纲进行。观察与访谈的结合有利于研究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教师的行为及其原因。
研究者利用摄像机和录音笔将整个游戏指导过程和访谈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对观察和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资料进行编码(两者编码一致性系数为0.85),最后用SPSS11.5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的主要指导方式
研究者共收集到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522例,分析其具体表现方式,研究者发现可以将教师的指导行为分为语言指导、动作指导和语言一动作指导。经统计,522个案例中语言指导有419例,占总数的80.3%;动作指导有41例,占总数的7.8%;语言一动作指导有62例,占总数的11.9%。由此可知,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主要以语言指导为主。
(二)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481例教师语言指导行为(419例教师语言指导加上62例语言一动作指导)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语言指导可进一步归纳为七种类型(见表1),按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和责备式。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语言指导方式共出现373例,占总数的77.5%,是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方式。
根据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研究者将七类语言指导方式分为三个层次: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则介于两个层次之间。由表1可知,询问式和建议式指导共出现了289例,占总数的60.1%,即教师的语言指导以开放式语言为主。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为了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对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能选择灵活多样的语言指导方式。
1、防止建议变指令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怎样解决问题。建议式的语言语气柔和,句末往往出现“吧”“好吗”“啊”等语气词。建议式语言指导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非强迫性,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二是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建议式语言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研究者在归类时也常常为判断某一指导语言是建议式还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容易将建议演变为指令。
案例1:幼儿进行医院游戏时,由于没有“病人”,“医生”一个人坐在医院里摆弄材料,此时教师扮作病人介入。
A老师:医生,这是我挂的号。(幼儿将挂号单子接过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寻找可以看病的仪器。)你还没有问我哪儿不舒服,你就拿这些东西啊?你都不问我哪儿不舒服啊?
“医生”:你哪儿不舒服啊?
A老师:哎呀,我感觉我的喉咙特别疼。(幼儿又站起来到筐子里找仪器,这一次拿了一个听诊器。)
从案例1可以看出,教师试图运用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儿以行动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脉络,因而她这种较为主观的指导方式没能对幼儿发挥作用。于是,教师为了达到指导目的,连续运用了看似建议式实为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虽然教师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湮没了。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幼儿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能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2、防止指令变独断
指令式语言指导主要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材料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出现。指令式语言语气严厉,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指令式语言指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指令而无解释的指导,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释的指导。解释意味着教师运用规则或习俗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既使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又制止了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无解释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说的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指令式语言的一个重要
特点,即不可选择性,无论教师是否给予足够的理由,是依据规则还是利用个人权威,其目的都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师仅仅利用个人权威命令幼儿,那么教师的指导很容易演变为独断行为。
案例2: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发现娃娃家的厨房没有用围栏围起来,于是介入指导。
K老师:你们家厨房在哪儿呢?
“爸爸”:(指了指墙角。)
K老师:来,把这个(搭成围墙的大型积木)拿过去。
“妈妈”:这个是围墙(隔开理发店和娃娃家)。
K老师:来,就拿这个过去。快拿过去吧。(教师离开,“爸爸”将大型积木搬过去围厨房。)
案例2中的指令性语言是教师权威的集中体现,只有指令而无具体的解释,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不可质疑和不可拒绝性。即使幼儿强调了这些大型积木的用途,教师仍然命令他们将围墙拆了去搭建厨房。幼儿虽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师的权威只能照做。这样的指导谈何尊重幼儿的意愿呢!因此,教师应慎重地选用指令式语言指导。一般来说,指令式语言只有当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时才可适当运用。
3、防止询问变质问
询问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幼儿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思考解决方案。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教师通过询问暗示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教师通过各种提示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根据幼儿思维参与程度,我们又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为确认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其中确认性问题最容易回答,解释性问题则最难回答。如果教师对于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以及幼儿当前的游戏状态把握不准确,或是提问指向性不明确,他们的提问可能使幼儿茫然不知所措。当教师反复地追问时,询问就变成了质问。因此,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时应该注意问题的明确性以及提问的语气。
案例3:角色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观察到一个“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东西却来到“小吃店”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因而介入指导。
M老师:你是谁?我问家豪。你是谁?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戏的?
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师: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诧异地看着老师,不说话)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师显然有些生气地说)妈妈还是爸爸?
家豪:爸爸。
M老师:有爸爸这样跑过来的吗?(对于教师的反问,家豪不知是没有明白,还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着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几秒钟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戏区域。)
从案例3可以看出,教师劈头盖脸连续问了七个问题,不免给人以压迫感,而重复式询问也使幼儿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这种紧张情绪使得幼儿即使面对容易回答的简单事实性问题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虽然是一种教师比较认可的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产生反感。因此,研究者认为同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连续地重复询问,对于幼儿不作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幼儿没有听清楚,就是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理解或者难以回答。教师此时要做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全面把握幼儿游戏动机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支架,让他心情愉悦地利用支架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如案例3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戏,也可能对系围裙的经验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家豪的兴趣所在,鼓励和引导他把感兴趣的游戏内容纳入娃娃家游戏中,并帮助他丰富游戏情节。
4、防止陈述变独白
陈述式语言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仅仅是陈述事实,既没有直接的建议,暗示性也不强,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师在陈述中表达的指导意见,因此,陈述式语言指导容易演变为教师的独自,很难达到教师指导的预期效果。
案例4:娃娃家游戏中,“妈妈”正在收拾房间,教师发现“微波炉”放在地上,于是介入指导。
z老师:你看,你们家的微波炉放在地上的啊,
“妈妈”:(看着教师,没有说话。)
z老师:可以放在哪儿呢?(“妈妈”将“微波炉”从地上拿起来放在桌子上。)
案例4中幼儿对于教师的陈述式语言指导没有作出明显反应,一方面幼儿可能并不认为教师提出的是一个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微波炉不是不可以放在地上,或者因为自己正在收拾屋子,微波炉放在地上只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儿没有理解教师指导的真实意图——希望幼儿将微波炉拿起来放在桌子上。当幼儿确实没能理解教师暗示性的陈述时,教师可以通过建议或询问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案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反思游戏材料的摆放问题是不是游戏指导的重点。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把握当前游戏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宜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5、小心鼓励变味
鼓励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赞扬、夸奖等语言对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目的是强化当前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幼儿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值得思考的是,在研究者收集到的481个案例中,鼓励式语言指导仅占4.4%。如果不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缺少良好的行为表现,就是教师缺乏发现和鼓励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的意识。同时,研究者发现在仅有的几次鼓励式语言指导中,鼓励往往成为说教的附属品,失去本真味道。
案例5:饼干屋游戏中,教师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收银员”忠于职守,一直坚守在收银机前。为了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介入指导。
H老师:哎,你一直在这里,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收银员”:不能出去。
H老师:为什么不能出去啊?你坐在这儿干什么的?
“收银员”:收钱。
H老师:那如果你出去了会怎么样呢?(幼儿看着教师不回答)你出去了这里有没有人了?(幼儿摇头)那别人来买饼干怎么办呢?所以你应该怎么样啊?呆在这儿?(幼儿点头)嗯,你真的不错!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去玩啊?下班的时候出去玩,好吗?
鼓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肺腑的表扬。在表扬中添加过多的说教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如果幼儿在获得表扬前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详细回顾自己做出良好行为的原委,那么鼓励便成了压力,失去了积极的意义。邱学青认为,游戏是幼儿的需要,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因此,即使运用鼓励式语言指导,也要考虑怎样才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6、注意示范失范
当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直接为幼儿提供模仿的
语言或行为,这就是示范式语言指导。示范式语言指导的优点在于它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指导方式,当然也是开放程度较低的一种指导方式。然而,示范式语言指导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让幼儿感到压抑。因为既然是示范,就意味着对于幼儿来说就没有选择余地,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只能按照教师示范的去做,而且要做得一模一样。而且有些示范是超越幼儿原有经验甚至是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的,虽然容易达成教师的指导目的,却使幼儿的游戏失去了自主性。
案例6:教师扮成顾客参与理发店游戏,为了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Q老师:你问问我“要剪多少”。(幼儿看着教师,不知道要怎么说)你问问我呀。(幼儿还是一脸茫然)你说“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幼儿仍然犹豫不决)你问我,我就会告诉你。
“理发师”: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
Q老师:哦,我只想剪一点点哦,可别剪多了哦。谢谢你哦,帮我剪吧。(理发师开始给教师“剪发”。)
教师的示范显然与幼儿原有经验有很大落差,因而幼儿一直犹豫不决。在教师连说四遍“你问问我……”的时候,即使是成人也会感到压抑和反感。这种呆板的语言示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实,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对理发师角色的原有经验比较缺乏,可以尝试扮演一名理发师介入到角色游戏中,用动作示范代替语言示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示范式语言指导时应考虑当前游戏情境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可要求幼儿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二)教师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
上述七种语言指导方式从语言本身表现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来看有一定的层次性: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语言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语言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开放性程度适中。开放意味着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想象空间,封闭则意味着唯一和不可抗拒性,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表征了幼儿游戏自由度的范围。一方面,指导语言开放程度的降低意味着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具体和直接,也越来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越是开放的指导方式越能够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越能够调动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推动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越是封闭的指导方式则越束缚幼儿的思维和自主性,制约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对语言指导开放程度层次性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教师根据具体游戏情境和幼儿个体差异选择、组合、调整指导方式。当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往往会主动采用另一种幼儿更易理解同时也更为封闭的语言进行指导。因此,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水平的提高,教师语言指导的开放性也有所提高。中班幼儿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年龄段,教师已开始逐步使用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当教师意识到当前的指导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他们会逐步降低指导的开放性,从而在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上给幼儿以合适的“支架”,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案例7:理发店游戏中,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在“理发师”剪完头发后,教师希望“理发师”接下来能够给顾客洗头,于是采用语言指导。
L老师:你剪好了吗?(“理发师”点点头)剪好了,然后干什么呢?(“理发师”帮教师解围裙)啊,这样就拿掉了?剪完了,还要干什么啊?剪完了以后要干什么?(说着,“理发师”已经将教师身上的围裙拿掉了)啊,把这个拿掉吗?我的头发还没有洗啊。
“理发师”:到那边洗。(指着洗头发的地方。)
4.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四
通过教学活动,幼儿已经对超市有所了解,而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戏中模拟社会性行为。
活动目标:
1、输理对超市的认识,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对超市的认识。
2、明确游戏的规则,能有序地开展活动。
活动种难点:
输理对超市的认识,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对超市的认识。
难点剖析:
幼儿对超市的认识只限于表面。
活动准备:
幼儿超市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根据图片引导讲述
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负责什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人们又是怎样在超市购物的?
2、激发幼儿对扮演角色的兴趣,讨论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5.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篇五
发布时间:2014-04-01 23:40:12 分类:心理健康论文 站长统计
浅谈分享教育的策略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花店”的指导 开展幼儿园环境教育促进幼儿成长成 教师的非权威影响力
多角度引导幼儿交往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花店”的指导策略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花店”的指导策略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孙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以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为代表人物的“掌握论”提出:“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把困难、忧虑、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从而使一些不良的情感得到更新。游戏帮助幼儿人格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使人格获得理想发展。”
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过程,属于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花店”游戏的内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花店为原型,在班级游戏中创建情境,幼儿通过扮演各类角色,在交往、语言、认知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它也是串联其他角色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能力的条件。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渴望与同伴交往,但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产生矛盾。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以此为载体促进幼儿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
二、具体实施步骤 游戏名称:“花间坊”——花店角色游戏 年龄段:中班 生成背景:
从中班上学期开始,根据班级情况和本班幼儿能力发展,我们在美工区开展了系列手工活动——美丽的花朵,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材料,如:油泥、皱纹纸、毛根、树枝等,供幼儿进行造型,深受幼儿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范围的扩大,同伴之间相互交往的愿望逐渐增强。选择其他游戏的幼儿经常会围在美工区旁观看美工区的幼儿制作花朵,并发出“真漂亮”“能不能送我一朵”的感叹。通过游戏后的讨论,根据本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花店的角色游戏诞生了。可是,由于年龄特点、缺乏交往经验等原因,游戏中混乱、争抢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我的重视和关注。
(一)第一阶段
1.(1)幼儿无明显的角色分工,只是单纯满足于操作、摆弄游戏材料,出现简单的买卖现象;
(2)对于纸张、毛根等材料比较熟悉,有用多种材料制作花朵的经验。2.游戏前的准备
(1)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基础,如:用油泥、模板制作的花朵平面造型;用皱纹纸、毛根进行的简单立体造型等。
(2)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相关联事物的关注点、关注面相对丰富起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3.提供的材料
成品:工作人员头饰及服装2套、小篮子若干。半成品:各色皱纹纸、毛根,用皱纹纸剪好的花瓣、吸管。4.游戏情况
在游戏的起始阶段,“工作人员”没有明显的角色分工,情节主要是:(1)用多种方法制作花朵——将皱纹纸卷起或折成“小扇子”,底部用毛根攥紧。
(2)将剪好的花瓣用胶棒粘贴在吸管上,出售给前来买花的顾客并收取钱币,可轮流外出到各游戏区角“卖花”。在过程中发现能力较弱的幼儿扮演角色后,不太愿意尝试新提供的材料,出现经常外出离开的现象。5.问题与思考
(1)幼儿喜欢用多种方法来制作花朵,在游戏初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沉浸在制作的乐趣当中;
(2)缺乏相应的角色分工,交往仅限于小范围内;
(3)材料的提供缺乏层次性,能力较弱的幼儿不愿尝试制作。6.策略
(1)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拓展角色经验,商量有关花店的角色分工;(2)提供角色标志性服饰,增添收银机;
(3)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感;(4)进行有个性的指导,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第二阶段
1.(1)有了一定的角色分工,游戏情节更加丰富。
(2)交往频率提高,范围扩大,但技能还不是非常熟练,缺少交往策略,纠纷较多。2.游戏前的准备
(1)拍摄现实花店工作情况的录像,幼儿观看、讨论,丰富经验。(2)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
(3)环境布置:各类花朵制作方法的步骤图示。3.提供的材料
成品:增添服务员的帽子,桌布,收银机。半成品:(1)教师用皱纹纸制作好但尚未翻开花瓣的“半成品花朵”(能力较弱的幼儿尝试翻开花瓣,体验成功的乐趣);
(2)枯树枝、饮料瓶、油泥。4.游戏情况
工作人员划分为“制作花朵员”和“服务员”两类角色。“制作花朵员”自由选择提供的各种材料来做各类花朵,可轮流外出上门“卖花”;“服务员”主要是收取“顾客”的钱币及向“顾客”介绍、推荐各类花朵。幼儿在游戏开始前用“黑白配”“包剪锤”的方式决定角色的分工。“服务员”这一新增角色开始时比较吸引幼儿,但在没有“顾客”光顾的情况下显得无事可做且兴趣逐渐降低。游戏时,出现个别“顾客”无限制地买花,造成工作人员来不及做的混乱现象。5.问题与思考
“服务员”有收银机操纵、可收取“顾客”钱币,这些情节非常吸引幼儿,人人都想来尝试。但是情节的增加缺乏相应的规则,幼儿缺少交往规则,造成混乱现象。6.策略
(1)教师观察幼儿的角色分工情况,并根据幼儿的状况及时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2)教师以适当的身份介入,给予合适的指导。
(3)引导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自己制定规则。第三阶段
1.(1)角色分工更加明确,情节更加丰富,交往互动明显增加。(2)幼儿知识经验范围有所扩大。2.游戏前的准备
(1)与其他游戏联系更加密切。(2)角色的分工更加明确。(3)讨论:“花店无人光顾时怎么办?”
“如果有顾客无限制地买花怎么办?” 3.提供的材料
成品:价目表,免费券,展览区、制作区的标记牌。半成品:包装纸、毛线。4.游戏情况
工作人员划分为“制作花朵员”“花朵包装员”和“服务员”三类角色,情节也更加丰富:“制作花朵员”的幼儿在游戏前负责整理、摆放好材料,将制作好的花朵、花束摆放到“展览区”,游戏中空闲时将前一天回收来的花进行整理、材料分类。“花朵包装员”的情节是根据顾客需要将花朵进行包装,并开展“送花”的活动,“顾客”买好花后告诉“花朵包装员”要送到哪、送给谁,知道传递美丽的鲜花能为别人送去祝福。“服务员”负责整理展览区的花朵、花束,在无人光顾时到各游戏区向幼儿介绍,并派送免费券,鼓励大家光顾花店,在收银时以提供的价目表为依据。5.问题与思考
游戏情节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和“银行”游戏相联系——限制了每人每次取款的数目,结合价目表的使用、制作区展览区的划分,让混乱的现象得到控制;与“超市”游戏相联系——当工作人员缺少材料(如:纸张、布、塑料瓶子等),可以去超市购买;和“美工区”游戏相联系——“花朵包装员”需要装饰物品,在超市买不到、百宝箱里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请“美工区”的幼儿帮助,如:剪一个蝴蝶结做装饰等。幼儿经验的丰富,交往策略的提高,减少了游戏中出现的矛盾、摩擦,游戏环境日趋和谐,幼儿也从中获得了欢乐、有益的体验。
三、体会与思考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由下图可见: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情境,让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花店里的收银机、花篮、收银员的衣饰等,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由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他们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
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产生互动交往。
在游戏开展前教师要先丰富幼儿的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并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在游戏结束时,应与幼儿共同来评价本次游戏的开展情况,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促使交往能力的提高。
6.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计划 篇六
“”
中一班向家长开放角色游戏计划 活动目的:
1、在教师帮助下,进一步完善游戏规则,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让幼儿学会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进行游戏,由此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游戏后会归类整理玩具,养成爱惜玩具的行为
4、学习社会角色的良好品行。
活动内容:娃娃家、幼儿园、餐厅、医院、戏院、理发店
活动准备:
一、娃娃家的用具、餐具等若干;餐厅、理发店的玩具、用具若干;幼儿园的铃鼓、小黑板、玩具钢琴、笔、纸、体育活动玩具等;戏院用的服装、头饰、雨伞、手帕、花等。
二、用纸盒制成医疗箱,用废旧物品制成听诊器、针筒、体温计。搜索药瓶,用泡沫、硬纸板、橡皮泥制成药丸。指导要点:
一、引导幼儿回忆上周玩医院的游戏时,谁做医生?谁当病人?医生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
二、教师根据上周游戏情况,提出新的游戏要求:
1、病人除了会发烧以外,还会有哪些疾病?表现出怎样的诊状?
2、医生除了给病人测体温外,还要做些什么检查?
3、小朋友在游戏中可以大胆按意愿选择角色。
4、其它区的幼儿要注意发展情节,注意交往。
三、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意愿选择游戏主题、角色,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
2、提醒幼儿在游戏中坚守岗位,不随意离开岗位,到处乱跑。
四、评议游戏情况:
7.中班角色游戏观察 篇七
关键词:角色游戏;问题;对策
现在大部分孩子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游戏水平较低。如何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我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支持,丰富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以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以正面介入推进幼儿游戏发展
游戏实录1:
黄博(化名)当小司机,他排好了椅子,拿着“方向盘”转动起来开车,突然他的身体失去平衡,跌坐在地上,他赶紧看我一眼,想要爬起来。我连忙过去说:“别动别动,你翻车受伤了,不能乱动,得让医生来抢救。”我做了个打电话的动作,对着“医院”说:“120吗,路上出车祸了,司机受伤啦,请你们赶快来救人。”医生文轩(化名)看了看,没有动,摆弄手上的医院玩具。其他医生护士也都在摆弄着玩具。我又喊了一句:“医生快来救人呀。”铭源(化名)医生过来了,问:“他怎么啦?”我说:“他出车祸啦,流了很多血,要赶快抢救。”铭源说:“好。”他扶着黄博到“医院”坐下,文轩医生还在拿一个听诊器玩,诺希(化名)护士给司机挂了吊瓶,铭源医生拿了个棒子和瓶子,在司机手上擦了擦,用一张创可贴图片在他手上贴一下,说:“好了。”司机又出来开车。
游戏经验分享时,我请黄博司机介绍“为什么会出车祸?”我对孩子们说:“大家想想看,司机开车一半,突然从椅子上掉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博恒说:“司机就看不到路啦。”韬韬说:“会撞到前面的车上。”我又请铭源医生来介绍怎么给黄博治病的,铭源说:“我给他贴了一个创可贴就好了。”我说:“创可贴一般是用在小伤口上,出车祸有可能骨头会断掉,会流很多血,这时候要怎么办呢?”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我说:“从文(化名)爸爸是医生,从文回家问问医生爸爸这个问题,再来告诉大家。”
分析及支持策略:
老师抓住“司机开车时摔倒”这一事件对幼儿游戏情节发展和游戏中交往合作做了一次正面介入,将“摔倒”这件事转变成“车祸”的游戏情节,带动医院和司机的交往,对孩子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丰富知识经验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游戏实录2:
“幼儿园”小朋友卓尔(化名)突然晕倒了,老师把她送到医院,医生博恒(化名)拿听诊器听了听,又看了看他的眼睛说:“你是诺如病毒。”医生文轩拿着体温计给卓尔测体温,说了句:“烧到39度了。”紧接着护士沁语(化名)、开宇(化名)几个抢着给他吊瓶。
游戏经验分享的时候,我问他们:“什么是诺如病毒?”孩子们说蔡老师有讲过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要勤洗手,多喝水。我又问:“医院里面遇到有诺如病毒的病人应该怎么做?”孩子们不会回答。
分析及支持策略:
孩子们已经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迁移到游戏中来,但是对知识经验的缺乏也制约着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我通过班级网络百度关于诺如病毒的新闻,引导幼儿观察阿姨的消毒工作,孩子们积累了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三、以绘画记录的经验分享方式推进游戏情节发展
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还不够完整连贯,幼儿注意力不能保持太久,为了让大家都能与同伴分享经验,我让孩子们将游戏的事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将自己游戏的故事写下来,再带来和小朋友分享。
幼儿游戏日记
今天我当医生,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玩角色游戏的小朋友:右边的是我,中间的是大同,左边是博恒。我手上拿的是准备开刀的手术刀,大同拿的是显微镜,博恒拿的是点滴瓶。我发现卓尔的肚子里有一只虫子,我准备给他动手术把虫子拿出来,拿完之后用黄大同手里的显微镜照照有什么细菌,看完之后,把卓尔的肚子重新缝起来。缝好后再给她打上点滴。打完点滴后继续照顾第二个病人,吴玥。黄大同检查出她有埃博拉病毒,我们把埃博拉病毒消灭掉了,第三个病人是邱天,她说她的吊床上有一个小脏东西,我们给吊床消毒,脏东西就跑走了,有一个医生蔡文轩诊断错了,说邱天要生孩子啦,我更认真检查了,发现她发烧了,我给她治疗了,治疗后她就康复回家啦。
戴弈韬 2015年1月16日
分析及支持策略:
许多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内在想象比他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情节更为丰富,通过绘画记录,老师和小朋友们更能了解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想象与创造。我经常将孩子们的游戏日记讲述给大家听,这对于同伴之间也是很好的启发,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积极地互动,游戏情节也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张静,田录梅,张文新.社会能力: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2(12).
[2]杨继英,张阁.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观察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0).
作者简介:杨荣斌,女,1973年4月出生,福建泉州人,本科,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
8.中班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 篇八
1、了解各地不同的风味小吃,并能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并运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角色,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3、养成能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了解各地风味美食、小吃。
2、了解几种小吃的简单制作方法,并讨论替代物的使用。
3、制作各种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
4、环境布置:美食一条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请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美食一条街”。
2、引导幼儿讨论分工,为美食一条街的开业做准备。
(1)师:今天我们班的美食一条街又要开张了:有新疆小吃,兰州小吃,天津小吃,还有肯德基的各种美食。你们想到哪个小吃店,制作哪种美食呢?
(2)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吃进行制作。
(3)教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分组及制作情况。
3、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
(1)整理制作材料,摆放各种小吃。
(2)幼儿协商分配游戏角色。
(3)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4、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情况,讨论下次游戏内容。
9.3月中班角色游戏之材料投放 篇九
中班幼儿正处在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比小班更明确,角色言语、行为比小班更丰富,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又比大班浓厚。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对游戏的进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若是我们能够掌握好一些原则,那么角色游戏的道路必然是越走越开阔。
(一)把握幼儿的原有经验,选择适当的内容开展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经验。若是我们选择的游戏的主题脱离孩子的生活圈,或者是他们不熟悉的内容时就失去了进行角色游戏的实际意义。因此游戏主题的确立将直接影响游戏的开展,在确立主题时要把握2个原则:
◆
师生共建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教师在确定主题前可以先和幼儿讨论他们喜欢开设什么游戏,了解孩子最熟悉的经验点与有价值的点来开设。
◆
及时更换
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都是很短暂的,当孩子们对这个区域的内容不敢兴趣甚至是“无人问津”时教师就要考虑这样的游戏是否有开展下去的必要。
(二)认清幼儿的游戏规律,材料提供要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在角色游戏的初期我们往往会提供一些颜色鲜艳、外形逼真的材料,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确实,在刚进入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环境制作精良的材料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可是当孩子已经熟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教师要多提供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材料来促进游戏的进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成的游戏材料往往会局限幼儿的思维,相反,隐性的操作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贝塔斯曼”书店里投放了教师精心制作的收银电脑,打折海报,购书优惠券等等。这些现成品刚开始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营业员在里面没事可做,除了理书还是理书,游戏进入了停滞状态。于是我们撤走原有的部分现成材料,而是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如彩纸,各种蜡笔,胶水,剪刀,橡皮泥等。幼儿开始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宣传海报,制作赠卷,后来大家还用各种材料制作小礼物来招揽生意,孩子们在里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游戏了,同时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技能与交往能力有了很好的融合,多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三)关注幼儿游戏进程,随时调整游戏材料
材料投放要注意比例问题,新材料投入太多幼儿不知道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应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去“上岛咖啡”享受,喝喝饮料。但是,咖啡店里地方太小,只有两个位子,不能满足很多孩子的需要。我就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怎么让那些逛街的顾客和电影院的顾客们也能喝上饮料。于是,孩子的话题马上打开了“可以像‘避风塘’一样开个小窗口,那样就可以不用去里面就能买到饮料,逛街的时候也能喝了。”“对的,我们还可以买了饮料去看表演呢,一边喝饮料一边看表演很开心的。”“还有,我们米奇鲜花店的人累得时候也可以打电话叫外卖,让他们送饮料过来喝。”于是,和孩子们讨论后我们马上在上岛咖啡的旁边制作了一个外卖窗口,这样孩子们就能通过这个外卖窗口买饮料了。同时,我们还在游戏中投入了电子券,可以让幼儿进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孩子的游戏兴致更高了。虽然只是对材料进行了微调但是游戏的效果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
10.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课堂互动教案 篇十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锻炼动作的灵敏性。
2、乐意参与活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小塑料圈每人一个。
2、了以参与活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3、在操场上画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幼儿在教师带领手持小塑料圈模仿开车的动作小跑步进入场地大圆圈。
2、幼儿游戏:
教师启发:
“今天我们做交通警察,你们做小驾驶员,驾驶员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幼儿按“红灯停,绿灯行”的信号,练习“开车”、“停车”。
幼儿根据不同的指令,变换不同的交通工具游戏。
“小司机分散在大圆圈内,根据教师出示的(红绿灯)自由四散跑,同时,还要遵守交通规则。
游戏反复进行,每进行一次,幼儿变换一种交通工具。
3、讲评结束:
教师简单讲评,表扬按信号要求活动的孩子。
“小司机们,开车回停车场了!”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教案三:小小曲棍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锻炼钻的能力。
2、发展四肢力量,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3、增强幼儿团队间的协作意识,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品质。
【活动过程】
11.中班角色游戏观察 篇十一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炸坦克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
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记律的品质。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与难点
有控制地用力向前掷物。
材料及环境创设
听过jiefangjun叔叔打仗的故事或看过军事表演。
废旧的小型雪碧瓶装不少量为手榴弹、椅子背面贴有旧报纸制作的“石头”为碉堡、席子团起来两边缝住画上颜色为坦克车(五至六辆)红、蓝颜色的长橡皮筋各一根。
设计思路
投掷练习对幼儿来说既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又比较单调乏味。怎样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将单一枯燥的、活动量又不大的投掷动作练习变为有一定活动量和练习密度并饶有情趣的活动游戏,是此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设计力图通过学习jiefangjun、红蓝两队炸敌阵地和炸坦克这三个游戏情节的安排,将投掷练习寓于快乐的游戏活动之中,既指导了幼儿的投掷技巧,发展了幼儿的手臂力量,又全面的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其它部位,并培养了幼儿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活动流程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探索学习集体练习——变换角色难度练习——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学习jiefangjun的游戏。老师做指挥员,你们当jiefangjun战士。jiefangjun战士要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师喊口令,幼儿进行队列练习。
(2)教师启发:jiefangjun叔叔有哪些本领?根据幼儿的回答,师生一起模仿jiefangjun叔叔本领:打枪——上肢运动;拼刺刀——下蹲运动;开炮——体转运动;骑马——全身运动。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发出象声词,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探索学习、集体练习
(1)教师启发:现在我们要练习扔手榴弹的本领,学会以后就可以去炸毁敌人的坦克、大炮、碉堡、军火库等等。教师把幼儿分成红蓝两队,各自站在红线和蓝线上,用力向前投掷手榴弹(雪碧瓶)并力争投过前方的橡皮筋
(2)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学习的基础上,请1~2名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说明动作要领:一只手臂弯曲在肩,两腿分开,把手中的“手榴弹”用力投过“封锁线”。
(3)幼儿自由选择红线或蓝线进行练习,教师随机指导,指导中可运用集中,分散和个别指导的形式来纠正幼儿的动作,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变换角度、难度联系
(1)教师启发:“全体紧急集合,马上执行司令部的命令,进行军事演习。红队做‘坦克兵,’蓝队投炸弹‘坦克’。现在两队实战开始,看是‘坦克’先攻克‘阵地’,还是‘手榴弹’将‘坦克’全炸毁。”幼儿各自进入角色,红队两人一组钻进席筒为“坦克兵”,向蓝队滚动前进,蓝队躲入“战壕”(小椅子后)为“投弹手”,待坦克驶近开始向他们投弹。
(2)教师吹哨子,双方进行实战演习。
(3)红队、蓝队交换角色再次演习。每次演习结束,幼儿要为胜利一方鼓掌祝贺,并设计自己队进攻的方案。教师亦可参与某一队的活动。
4、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教师吹哨子,全体幼儿集合,大家一进讲评,表扬在游戏中表现机智、勇敢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幼儿。大家听着音乐,跳一个“欢乐舞”。
活动建议
制作坦克用的席子亦可用大纸盒来代替。
平时早锻活动中可利用席筒或纸盒,鼓励幼儿一人或两人合作钻进去,向前爬动前进,饶有活动的趣味。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12.中班角色游戏观察 篇十二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在无意与有心之间
在无意与有心之间生成游戏主题
——关于一次幼儿游戏主题的生成与开展案例的启示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陈鹤琴的确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模仿各类人物,模拟各种事件,使愿望得以满足,兴趣得以提高,身心舒适而愉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可是有很多老师认为指导游戏很难,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在活动室里你追我赶,多危险!所以为幼儿游戏而制订的规则特别多;而且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该何时介入、如何介入等也常常感到很困惑,因把握不准而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拟就本人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所作的一个案例——关于“烧烤店” 游戏主题的生成与开展的观察记录及相应的分析介绍如下,以同行共享。
时间:周四下午(第一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自助餐厅旁
内容:烧烤店
人物:哲玮、宇辉、以宁
教师实录:
思滢、希颖、昕瑶开办自助餐厅,思滢与昕瑶外出分派优惠券,希颖看店。因自助餐厅玩太久了,没人来吃,希颖就无聊地坐着。这时哲玮、以宁来了,以顾客身份买了一份自助餐,在找位置时,发现了自助餐旁有个铁架子,哲玮非常兴趣地看着铁架子,对以宁说“我们来烧烤吧。”两人就去自助餐厅搬了一些食品放在铁架上烧烤。这时宇辉来了“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烧烤,你要吃吗?”“好,我也来帮忙。”宇辉去拿食品,哲玮吆喝“谁要吃烧烤?不用钱的。”我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在办烧烤店,要吃吗?不用钱的。”“吃东西不要钱吗?”我装作很惊讶地问。“要的,但是你有优惠券,可以不用钱的。”宇辉解释道。“那来一份吧。”哲玮他们把烧烤好的食品一份一份排在桌上。“你自己选吧,看要火腿的还是要ji块的。”他们这时的烧烤架上杂放着许多的薯条、豆腐、汉堡等,大小不一,堆放得满满的,以宁正用一双筷子在翻炒着。“那么多食品放在一起,有的都烤焦了,有的还没熟呢。”我惊讶地说。他们没人理我,继续烤他们的杂菜炉。
教师分析:
从上述可知,“烧烤店”这一主题的产生十分自然。小朋友们对自助餐厅的游戏已经玩腻了,在无意间他们发现了铁架子,并灵机一动马上玩起了烧烤的游戏。我们认为,这从某一角度反应了该小朋友有较丰富的游戏经验,同时这也平时他们长期处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他们平时的游戏分为不宽松,是老师在“游戏儿童”,而不是“儿童在游戏”,那么,他们敢这样“毫无肆惮”地玩起这游戏吗?但此时他们的游戏显然带有明显的嬉戏性的成分,他们把食品放在铁架上反复翻炒着,游戏的情节更多的是停留在无目的的摆弄上。这也许是他们对烧烤这一“翻炒”动作太感兴趣,或者受其经验的制约而无法作深入的开展。以致于此时的我(“顾客”的身份)所进行的间接介入指导,所起的作用也仅是帮助他们确定了游戏主题——玩“烧烤店”,他们对“顾客”的我所提出的建议不加理会。我也就悄然退出不再介入游戏了,而是观察他们到底对这游戏有多大的兴趣?以及他们会怎样玩?小朋友们看到“老师”的我没有表态,认为我默许他们的行为,就继续很快乐地游戏。而周围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这个主题一下子成为热点,在交流中被宣传,我们静等下次游戏的发展。
时间:周一下午(第二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阳阳、昕瑶、希颖、颖瑜、佳璐、宇辉、家琪
教师实录:
游戏前,我组织了幼儿讨论了烧烤店是怎样烧烤的,幼儿说“有人吃时才放在铁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边。”“不能都拿去烧烤的”“要用棍子插着烤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幼儿提议:用橡皮泥制作烧烤材料,用细的筷子作烧烤棍。
开始游戏了,烧烤店人数较多,希颖仍是收银员,颖瑜、佳璐、宇辉、家琪制作肉串、香肠、豆腐串等烧烤材料,昕瑶负责烧烤。在我经过时,宇辉举着他的杰作:“你要吃烧烤吗?”“这是什么呀?”“香肠”说真的,一点也不象,橡皮泥都还没搓好就随便串成一串了。“我可以自己做吗?”“可以”“那我也做根香肠吧。”我在旁边也拿了块橡皮泥做了起来,宇辉在旁边边看边说“怎么香肠是扁的呀?”(我搓长后又压扁,把筷子放在上面)“我还没卷起来呢!”我用筷子把橡皮泥卷成圆圈再搓平整。“好了,你帮我烧烤好吗?”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也好奇地看着,“我再做个豆腐串”“豆腐是正方形的”宇辉说,“我做的是豆腐卷呀。”“对呀,对呀,我有看过这种豆腐卷。”其他小朋友应喝着。
小朋友看我做完了,又开始做他们的肉串、香肠了,我决定去烧烤炉看看。昕瑶很负责地守着烧烤炉,将别人的香肠串等烧烤好了再送去给他们。“我的香肠好了吗?”“好了,给你。”昕瑶递了一根香肠给我。“呀,怎么没味道呢?”我假装吃着。“忘了给你放盐了。”昕瑶假装放了些盐。“怎么黑黑的?”我有些“生气”地问。“呀,要涂油的”阳阳说,并去找了个瓶子及一把刷子,“我给你涂一下”,他又拿去加工了。“好了,给你。”“真香!谢谢。”
阳阳开始与昕瑶一起看烧烤炉,并帮他们涂油、上调料。看游戏井然有序地开展着,我悄然退出了游戏。
教师分析:
在上次观察的基础上,我觉得他们对这游戏很感兴趣,但在经验方面还有待于老师给予整合、提升。因为大多数小朋友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只是还不够明确而已。于是,在这次游戏前我就有意识地先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在“唤醒”他们已有经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游戏情节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有个大致的安排。在活动中,我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既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又不会打击幼儿游戏的兴致。从这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幼儿的兴趣集中在制作上,合作交往现象较少。
时间:周二下午(第三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勇志、潘龙、礼熙、书鸿、奕铮、陈麟、文钦
教师实录:
一开始,勇志、潘龙、书鸿三人争着要看烧烤炉,礼熙用橡皮泥在制作肉串。三个人争了一会儿,最后商量“我们做自助烧烤,自己烤自己吃。”三个人就各自去制作烧烤串了。这时,奕铮、陈麟、文钦也加入了。
懋东来了,“我要吃圆圆的肉串。”勇志:“肉串在这儿(他正在制作),等一下。”说完拿了一本书给懋东看。懋东看了一下,又问:“好了没有?”“好了,你自己去烤吧。”懋东拿着肉串自己去烤了,勇志继续做肉串。这时,潘龙拿了许多烧烤物过来,“老师,你看,我烤了这么多!”“你烤这么多要给谁吃呀?”我问。“要送去幼儿园的。”文钦在一旁插话。“哦!那你们快送去吧。”勇志拿了一个德克士的盘子帮潘龙一起将肉串送去幼儿园。
潘龙回来后,把服务员们制作好的肉串放在烧烤炉上排整齐,一根一根地细心上油。游戏继续进行。
教师分析:
因为上次的讲评我表扬了阳阳会寻找替代物用刷子给食品上油,大部分幼儿对刷子很感兴趣,才会发生争着要看烧烤炉事件,这时,我采用直接干预法,只说了一句“大家都要用刷子,商量一下,怎么办呢?”幼儿就自己商量解决了这一问题。今天的游戏有了很大的发展,烧烤店能与其它游戏主题结合进行游戏,幼儿的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游戏内容逐步丰富。
时间:2003年1月1日周二下午(第四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哲玮、以宁、潘龙、书鸿、陈麟
教师实录:
一开始,幼儿自己能进行角色分工,哲玮当老板,负责烧烤,以宁负责宣传,陈麟、书鸿看店,烧烤架新增:各种调味品:有辣油、盐、酱油、糖、胡椒粉、ji精、排骨酱等(用不同的颜料瓶表示),油瓶内还有油(装水)。
游戏已经玩过多次了,今天的顾客较少,几位服务员就商量“要不我们重新装修漂亮些吧,这样就会有客人来吃了。”他们又用矿泉水瓶排了围墙、大门,哲玮还用塑料椅子叠一垒做了一个冰箱,说“这是放食品用的。”装修完后,哲玮发现还是没有多少顾客光顾,就对以宁说:“你开车去看看,有没有人要吃烧烤,载他们来。”以宁就答应了,拿了方向盘四处问“你要吃烧烤吗?”“要吃烧烤吗?有优惠的。”如果有人要,他就载他们到烧烤店,“老板,有客人到。”烧烤店的服务员就出来热情的欢迎,“你好,请问你要吃什么?”烧烤游戏又热闹起来了,他们还把铁架下的头饰用来赠送给来用餐的“小朋友”,他们说“我们是麦当劳的烧烘店,有礼物赠送的。”这下,来烧烤店的人更多了,每个人都戴着头饰,显得很热闹,幼儿们也很开心。
教师分析: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对烧烤店的了解逐渐加深,游戏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以前的游戏经验进行有一定服务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会想办法去解决,游戏达到了高潮阶段。
时间:周一下午(第五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潘龙、以宁、阳阳
教师实录:
最近电视正在热播《》,今天大部分幼儿都在玩“AD师”,拿着枪四处跑,其它主题人数相对较少,烧烤店也没什么顾客,潘龙、以宁、阳阳做服务员,因没顾客显得无所事事的样子,后来,以宁去拿了一些头饰来放在烧烤店的一边说:“这儿是卖东西的。”并大声吆喝“卖东西哟,卖好看的头饰哟。”许多小朋友都来买头饰了,烧烤店变成了玩具店了。
教师分析:
游戏由一开始的兴奋、介入、高潮,转入了结尾,到今天为止,这一主题已经开展了将近一个月了,幼儿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游戏降温,幼儿又开始寻找别的游戏主题了,此时,我们要做的只是静静的观察、了解,并在幼儿需要时帮他一把,也许,又一个好主题要诞生了……
后记:
当一个游戏产生或进行的时候,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心理环境、尝试着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并给予孩子们以适当的帮助,也许,你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一个很好的游戏主题已经诞生。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3.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篇十三
本班幼儿有34名,其中女生15名,男生19名。上个学期,我们共开展了甜橙之家,甜橙幼儿园,甜橙超市,甜橙医院,甜橙大食代,甜橙世博馆,甜橙银行,甜橙理发店等10个游戏主题,,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进步,对游戏有了初步的了解,会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也能较好的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会投入到游戏角色中。进入中班下学期,小朋友对游戏的规则和游戏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认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丰富了,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一些游戏情节,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解决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幼儿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拿到的物品不愿与别人分享;幼儿生活经验不足,造成幼儿游戏情节比较单一,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加强;幼儿游戏时声音较大,常规较差;各游戏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较少;游戏中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太少;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己加工的物品太少,很少有以物代物的情况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本学期制定了一些新举措,力求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游戏目标
1.主动地参加角色游戏,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语言和行为,增强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
2.能围绕主题展开游戏,游戏主题逐步丰富,能初步反映周围生活中的内容。
3.会创设局部的游戏主题环境,促进游戏主题情节的发展,提高幼儿角色的扮演能力。学习选择替代玩具,并会收集游戏玩具。
4.有初步的游戏目的,按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尝试商量分配角色。
5.学习解决游戏中简单问题,能克服游戏中产生的小困难。
6.尝试对游戏的某一方面进行简单的评议。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1.创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2.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通过观察,幼儿园以不满足于成品材料的提供,而且有现成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创造性也不足,我们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半成品,设计“甜橙百宝箱”,便于幼儿园自己动手操作,他们自己可以随心组合,随意创造,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得到成就感。
3.根据主题变化不断调整材料,根据是常课程主题的需要,我们灵活动调整活动中相关的材料。如《红彤彤的年》主题,那我们就在小超市中放些鞭炮来卖。
四、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展的主题游戏有甜橙之家,甜橙幼儿园,甜橙超市,甜橙医院,甜橙大食代,甜橙世博馆,甜橙银行,甜橙理发店等,在以后的活动还将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增减游戏区。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局限于他们的`发展。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指导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深化,情节继续发展。
5.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6.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7.在讲评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地灵活地抓住游戏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儿讨论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讲评中得以解决,并能在讲评中整理和分享经验。
五、具体安排
(一)甜橙超市
准备:收银机(里面有放东西的口袋)、有几个购物区:水果、蔬菜、糖果饼干、服装,工作服,购物袋。
指导:
1.继续引导孩子了解在超市购物的过程,先选东西后付钱。
2.丰富幼儿对各种蔬菜、水品、商品的认识,通过模仿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计算。
3.引导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初步学习分工,明白自己的任务,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4.要随时添置物品,游戏结束时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把材料按类分放回原位。
5.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通过《家长园地》及家长交谈,让家长抽空带幼儿逛超市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倾听有关人员的对话。
6.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大力鼓励幼儿带回废旧物品,师生共同制作游戏材料。
(二)甜橙大食代
准备:增添客人自助用餐区,增添一些太仓的特色小吃
指导:
1.继续了解点心店的角色分配和游戏规则,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能明确自己该做的事情,逐步进入角色,深入开展游戏活动。
2.知道各种用具的不同用处,会使用它们,并学习进行分类整理、摆放。
3.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服务员与厨师要配合搞好餐厅的卫生工作,服务员主要负责周围环境,如桌子、地板、餐具等的卫生,厨师要负责厨房的卫生、饮食的卫生等,顾客的需求服务员要及时与厨师反映,服务员的态度要热情等等。
4.客人能在自助区用餐,喝饮料,做色拉等。
(三)银行
准备:每人一本存折
指导:
1.知道存折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注意收支平衡。
2.知道要遵守银行的规则,引导幼儿主动按序排队领钱。
3.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能随便离开岗位。
4.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交往,会按面值领取。
(四)理发店
准备:创设理发店新环境,增加烫发、染发等业务
指导:
1.初步了解理发店的理发流程,引导幼儿在理发店里明确分工,学会分工。
2.随时为幼儿准备充足的美容美发材料,并鼓励幼儿在游戏结束时把材料归放好。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了解烫发和染发的步骤。
4.推出办理会员卡项目,丰富游戏情节。
(五)甜橙设计坊
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创意制作DIY示范
指导:
1.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把自己制作的精美艺术品介绍给顾客,增进幼儿相互之间的交流。
3.学习快速的整理游戏材料,能自觉把物品放回原处,桌面和地面的干净、卫生。
4.增添订货环节,增强设计坊与其他游戏的联系。
(六)甜橙世博馆(特色)
准备:创设世博馆新环境,体育游戏器材,在棋子上增添运动项目
要求:
1.世博会已经结束,在“世博棋”后渐渐把世博馆改造成“甜橙健身馆”。
2.幼儿走到相应的棋子上,就要完成相应的体育项目。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推荐阅读: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反思10-24
中班角色游戏银行09-02
中班角色游戏方案11-24
中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09-06
中班上学期角色游戏阶段计划08-08
角色游戏理发店的观察记录及反思07-10
中班自主游戏观察表12-31
小班角色游戏计划06-25
角色游戏爱心医院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