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0(共10篇)(共10篇)
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0 篇一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1世界史部分
问题1: 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对其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
1.地理版图破碎,区域之间彼此隔绝。→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2.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多山),航海条件优越(多港湾)→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活跃,→平等互利的观念和勇于斗争探索的精神→为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保障。
问题2:希腊城邦有何特点?对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1.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2.影响: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在小国寡民的形势下,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问题3:希腊公民公民素质有何特点?对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1.特征:(1)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2)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影响: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实行的人文因素。
问题4: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有何意义?
1.奠基阶段——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594年。
(2)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3)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确立阶段——克利斯提尼改革
(1)时间:公元前5。
(2)内容: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取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每个选区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以代替原来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十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对于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实行“陶片放逐法”。
(3)意义:标志雅典国家的形成;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顶峰阶段——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表现
(1)时间: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
(2)表现: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权力;“陪审法庭”人数众多;为了保证所有公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实行“津贴制”。
(3)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问题5: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哪些?有何意义与局限?
1.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2.意义: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3.局限:(1)就其范围而言,是少数人(本邦成年男子)的民主,众多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就其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问题6:《十二铜表法》是如何诞生的?它有何局限和积极影响?
1.诞生:公元前449年,在平民斗争的强大压力下,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因镌刻于12快铜牌之上而得名。
2.局限:(1)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俗;(2)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3.积极影响:(1)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2)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问题7:什么是公民法和万民法?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公民法概念:从罗马建国(公元前5)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2.公民法特点:(1)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2)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3.万民法概念:万民法形成于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是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国际法)。
4.万民法特点:(1)形式上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2)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问题8:罗马法是实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1. 实质 (局限性):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2.作用:
(1)维系统治: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帝国时期,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影响后世: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空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问题9: 《权利法案》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1.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2.影响: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问题10:英国责任内阁制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1.过程:(1)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设内阁成为直辖的行政机关。(2)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后来成为惯例。(3)17:财政大臣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组建内阁先例。(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
2.特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一旦内阁遭到下院反对,首相及其阁员就要总辞职或提请英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问题11:英国为什么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
1.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直接原因:议席分配导致工业资阶不满;高额财产限制导致工人群众和中小资阶不满。
2.内容:(1)降低财产资格限制;(2)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3.结果:(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局限性)。
问题1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1)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2)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3)内阁(首相)是核心,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4)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问题13:美国因何颁布《1787年宪法》?其主要目的和内容什么?有何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1.原因: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松散的邦联政府无法应对内忧外患(无权统一关税,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无权取消各州之间的关税壁垒,国内商品流通不畅;无力偿还战债;无力应对外国威胁;无力应对人民反抗)。
2.目的:强化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3.内容:(1)确立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拥有司法权。
4.进步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2)使美国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和军队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3)体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使中央与地方、大小州、南北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深深的种族歧视的烙印。
问题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是国家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3.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问题15: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有哪些?
1.确立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确立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免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对外政策和主宰议会。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组成,实际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问题1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1.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2.议会中,由各邦君主任命产生的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力大,而由人民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小;
3.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
4.立宪是虚,专制是实。
问题17::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威信都尚未到达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2)主观原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3)客观原因:国内外反对派联合绞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3.经验:坚持暴力革命,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选举,人民监督,人人平等;维护工人权益等。
4.教训:革命需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革命需有一个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应乘胜打击敌人,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问题18: 二月革命的性质和结果是什么?
1.性质: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果: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统治;俄国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问题19:《四月提纲》主要内容有哪些?后来作何调整?原因是什么?
璧合
1.内容: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调整:由主张和平夺取到决定暴力夺权。
3.原因:七月流血事件后,两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临时政府完全掌握政权,公开反对革命。七月流血事件表明革命已无和平发展的可能。
问题20: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2.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0 篇二
三、收入与分配班级: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并非所有的分配形式都是按劳分配。)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⑶必要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⑷意义:见书P59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经营者。他们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要素、信息要素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意义: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注意:①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收入。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比较:例如,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工人所得工资、资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⑵客观必然性: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不要混淆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⑴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⑵意义: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⑶举措: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P62)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我国财政的作用B
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的来源A
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注意: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⑴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⑵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⑶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注意: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税收的含义A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注意:①在此含义中,政治权力是手段;法律是依据。是政治权力而非经济权力,不同于
5.税收的基本特征A
⑴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⑵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意: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6.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书P70-71)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都以社会各界
⑶
⑷公民要有纳税意识,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常见4种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区分P72-73)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⑴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 ——计划。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发挥计划的作用。)
⑵⑶ 市场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⑶单纯由市场调节的后果:P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A
⑴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B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指国家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为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注意: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B
⑴地位:是指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位:这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措施:①提高质量和效益,拉动内需,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设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①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⑵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消极影响:① 不稳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态度: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勇敢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⑴地位: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⑵积极的作用:①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⑶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⑴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⑵格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
⑶体系: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⑷原则(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 篇三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者和。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4.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复习提纲 篇四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列举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4.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有哪些?
5.汉代儒学是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的?
6.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各自主张是什么?
7.如何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8.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有何表现?
9.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用文字、图表等形式)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2.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是怎样阐述的?(主要思想)
3.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意义?
6.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7.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何体现?
8.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到了近代又落后了?
4.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及作品?
5.列举中国书法、绘画的起源及其演变历程?
6.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经典力学是如何建立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历史地位如何?
2.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建立的?有何意义?
3.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学科基础是什么?有何内容?它的提出有何影响?
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如何到来的?它们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高中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五
对重点内容应重点复习.首先拟出主要内容,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相关内容的题目,着重收集主要题型和技巧解法,像小论文式地重组知识,不要盲目地做题,要有针对性地选题,回味练习.
重视高中数学中的基本方法
高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分离常数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熟练掌握.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应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的研究
6.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篇六
必修三
(为了通过会考特制作此提纲,望同学们认真识记)
1、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和里“礼”的学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他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3、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的主张。
5、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6、在汉武帝时期,他采用儒生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7、汉武帝时设立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8、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并初步完善,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9、韩愈最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10、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张载对理学的贡献巨大。
1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12、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知行合一”。
13、李贽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14、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认为工商皆本。
15、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6、唐甄著有《潜书》。他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17、蔡伦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被称为“蔡侯纸”。最初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金刚经》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18、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孔子的思想“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子的“无为”。
19、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代尊为“书圣”。中国画又称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0、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21、《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2、“楚辞”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运用烂漫主义手法。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著称于世,人们把楚辞体称为“骚体”。
23、赋是从骚体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西汉早期的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24、唐朝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其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著有“三吏”和“三别”,他被称为“诗圣”。
25、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词人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
26、元曲的关汉卿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27、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28、林则徐编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9、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30、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任务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他们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康有为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他写了《孔子改制考》,用孔子的名义提出变法的要求。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他翻译的著作《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支配。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的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1、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同盟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3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3、新文化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还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4、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李大钊。
35、毛泽东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6、在党的“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知道思想。37、1978年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下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8、在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9、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40、“文革”的十年(1966—1976)。姚文元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线。4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知道方针。4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过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43、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44、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
45、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他还第一次在哲学上发现了“自我”。
46、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其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马的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47、14世纪的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48、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蒲伽丘。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作品是《神曲》。薄伽丘的作品是《十日谈》。英国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是《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9、启蒙运动是对专制社会的猛烈批判,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的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反对君主专制但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50、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发表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1、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的细胞学说。拉马克的学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证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他还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52、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开始的。英国的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英国的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53、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俄国的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德国的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狄塞尔发明的柴油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颁发。
54、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开创了交通事业的新纪元。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的电话机。意大利的马可尼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55、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英国有拜伦、雪莱和济慈;法国有雨果。俄国的民族诗人普希金。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霍夫曼、海涅。拜伦的长诗《唐璜》。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德国的贝多芬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56、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音乐进入全盛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舒伯特的《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曼的《蝴蝶》、《幻想曲》。法国的维克多·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57、批判现实主义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和《人间喜剧》。英国的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和《双城记》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58、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59、现实主义绘画有法国的库尔贝的《石工》、《奥尔难的葬礼》;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
60、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是《苹果车》;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朵夫》,其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本人也被誉为“个世纪的文化桥梁”。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的获得者。高尔基的作品《海燕》,其作品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61、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彪西;立体派的著名作家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7.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0 篇七
教版)
第十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创办的实业:大生纱厂等许多企业。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表现、原因
时期发展状况原
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的黄金时代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3抵制洋货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20,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8.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 篇八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
(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
【设问】(3)东欧剧变的原因?
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3)原因: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
【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设问】【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苏联为何解体?
(2)原因:
内部:1)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根本)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直接)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 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
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有哪些?
A “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B 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C 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我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
经济决定政治。我们来看一看至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依旧处于世界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因此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相反,各种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推进。
1、欧盟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个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诞生。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它不再向过去那样为美国马首是瞻,而是有了自己的政治和外交要求。【学思之窗】
2、日本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
中国作为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还处于变化之中,多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历史: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我们立足现在:和平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局面显现。
我们展望未来:“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9.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 篇九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 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5.美籍华裔史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在这次“转型”中()。①封建官僚制度逐渐代替世袭制
②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③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得到巩固
④王位世袭制逐渐趋于衰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 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7.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 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1.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12.“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1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15.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6.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7.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8. 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19.《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 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由此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20.一个英国商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揭示了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 C.曼彻斯特纺织厂生产能力有限
D.中国纺织生产落后
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22.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 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 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
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5.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 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 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27.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 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29.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 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3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31.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32.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 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 33.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4.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5.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摘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政体图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一法律文件的出台,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这一政体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政体主要体现了哪三项原则?请对材料三中A、B两处的内容作注解。(5分)4
(3)结合所学史实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实行对中国近代前期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2.政体的演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权利法案》确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三:康有为说:“(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群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四: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据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4 分)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出路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一、二,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中国资产阶级在推进近代政治民 主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了什么?(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各国政体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10:DBACC CDABD 11-20:ABBDC
DCDBA 21-30:CBAAC
CCDBD
31-35:ACDAD
二、材料题。31:
(1)君主立宪制。(1分)责任内阁制。(1分)(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3分)A.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B.总统任命联邦法官。(2分)(3)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戊戌变法运动;(2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32:
(1)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君主立宪政体。(4分)(2)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2分)(3)颁布宪法、开设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4分)
(4)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保障人民主权和自由。(4分)
10.高一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十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行政机构
枢密院 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行政机构
枢密院 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0】推荐阅读: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08-16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10-30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09-15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09-12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难点08-14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11-14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09-09
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09-14
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9-20课人教版)11-07
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