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2024-08-13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精选17篇)

1.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一

不同年龄宝宝对枕头的要求 -资料

新生儿为了防止吐奶,婴儿上半身可略垫高1厘米,

当婴儿长到3~4个月,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这时睡觉时可枕一厘米高的枕头。长到七~八个月开始学坐时,婴儿胸部脊柱开始向后弯曲,肩也发育增宽,这时孩子睡觉时应枕3厘米高左右的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睡眠和身体正常发育,常枕高枕头容易形成驼背。

在民间给新生儿枕上又硬(常用高梁米做的枕头)又高的枕头,使新生儿脊柱的发育受到了影响。为了儿童的正常发育,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发育特点,不要给新生儿枕枕头。

宝宝的枕头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呼吸通畅和颈部的血液循环,影响睡眠的`质量和白天的精神状态。

那么宝宝的枕头究竟多高合适呢?

这要根据宝宝年龄和生理特点来确定,

资料

月子里的宝宝,脊柱基本是直的,头相对较大,几乎与肩同宽,平卧时,后脑勺和背部处于同一平面,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枕头,也可用成人洗脸的毛巾叠成四折当枕头用。

宝宝到3个月会抬头时,脊柱颈段出现前突的颈曲,随着躯体的发育,肩部也逐渐增宽宽。 这时为使睡眠时体位合适,就应始用枕头了。

婴儿的枕头的高度3-4厘米左右,儿童则为6-9厘米。

宝宝的枕头软硬度也要合适。过硬易造成扁头偏脸等畸形,还会把枕部的一圈头发磨掉而出现枕秃,家长常由此误认为宝宝患了佝偻病;过于松软而大的枕头,会使小年龄的宝宝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危险。

婴儿的枕头要常洗晒。孩子睡觉时,有时出汗,有时因哭叫流泪,枕头上会留下许多汗渍或污垢。 所以,必须经常给孩子洗晒枕头,最好每年换一两次枕芯,保持枕头的清洁、干爽、无异味,以免引发一些过敏性疾病,皮肤病。

2.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二

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迫不及待。 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具体如何操作呢? 经过查阅资料及自我摸索, 我认为猜想与假设这种能力应该在小学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由低到高, 循序渐进, 这样教师操作起来有抓手, 学生学习有目标。

三年级要求:对研究的问题猜想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结果。

三年级, 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 在猜想与假设方面没有什么方法, 有的就是“胡猜”;聪明的, 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 多数的不敢猜, 所以我认为三年级就是让学生大胆猜想, 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其猜想与假设意识。 教师主要任务是创设敢于猜想的情境, 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如在《食物的变质》一课中, 在引导学生研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这儿有这么多食物, 可其中这么多都是变质的, 真可惜啊! 大家试着猜一猜: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呢? ”这样设计, 问题具有开放性, 学生猜想具有开放性。 就是给学生创造轻松的敢于猜想、适合猜想的环境。 接下来我把他们的猜想写到黑板上, 这样处理学生会感到自己的猜想有价值, 从中感到快乐。 这里并不强调谁对谁错, 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猜想出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四年级要求:预测可能出现什么结果, 并提出自己猜想的理由。

四年要比三年高一层次, 不仅要敢想, 还要说出猜想和假设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调动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行分析研究, 要有理有据、合乎逻辑地说明问题, 不能胡猜乱想。 如在《是谁制造了风 》一课中, 我在课题出示后, 问, 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进行猜想, 会说:扇形成的, 吹出来的, 跑出来的。 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 从生活中出发, 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从而喜欢这门学科。 在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之后, 再问:自然界中经常刮风。 是谁有那么大的力量, 使空气流动起来呢?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猜想, 使猜想和假设有层次, 步步深入。 当学生猜想后, 我会追问,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有意识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猜想与假设的理由。 假设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体验成功。 如果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和猜测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 就可以使学生重新组合自己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使其经验丰富, 思维更灵活, 判断更准确。

再进行实际测量。

五年级要求:提出猜想与假设后, 用不同方式表述猜想与假设的结果。

五年学生猜想与假设时, 不仅要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 还要把这种猜想与假设用语言、文字、图表等表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会使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更明确、具体, 使思维清晰, 有条理。 教师备课时设计好问题或情境, 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能用不同方式表达。

如《昼夜交替》一课, 板书课题后, 我问: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是交替出现的, 那么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 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 在学生猜想后, 我要求学生用示意图的方法把自己的假设画出来。 在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 对自己的猜想更加完善。

六年级:在分析、解释、争论、反思中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猜想而得到较为科学的假设。 教师的任务就是 “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或“置身事外”“隔岸观火”。 如 《馒头发霉了 》一课中, 问: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时间长了就发霉。 这时我提示学生, “容易”发霉中的“容易”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认为应是短时间才算。 生:我家把食物放入冰箱保存, 所以低温不易发霉, 那么相反, 我认为高温容易发霉。 生:我家总把被子在太阳下晒, 还说杀菌, 所以我认为高温也不易发霉。 生:埋在地下易发霉。

这样就为对比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使学生思维更科学合理。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训练。 有了明确目标, 教师操作起来才有方向, 易把握。

当然, 这个要求并不是死规矩,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褚宏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豆丁网.

3.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说法 篇三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我出血了,好害怕。”“妈妈,怀孕是怎么回事?”当孩子问你这样的问题时,你做好准备了吗?

探索生命是人的本能,性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我们都知道,应该科学地对孩子说性,但如何说,对多大的孩子说到哪个程度,你知道吗?

5岁婷妈的疑惑:

女儿3岁的时候,开始问我:“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她:“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女儿很开心地摸了摸我的肚子,没再说什么。4岁的时候,她又突然问我:“妈妈,我是怎么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呢?”我是剖腹产,我就指着肚子上的疤痕告诉她:“你是被医生从这里打开的小口子里拿出来的。”从那以后,她每次睡觉都摸着那道疤痕说,“我是从这里出来的”。半年后,她的问题开始升级:“妈妈,那我是怎么进到你的肚子里去的呢?”我一阵心慌:天哪,我终于要面对这个问题了,我该怎么回答呢?

0-6岁是孩子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他们对生命起源和身体的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追问自己生命的来源,他们观察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他们寻找性快感体验,这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对这个阶段孩子的问题,家长的原则是有问必答,有问才答。就是说,孩子问什么,我们答什么。告诉孩子事实,答案简单明了,让孩子听得懂。而是否讲解下去,取决于孩子是否继续发问。婷妈在回答女儿这个问题时,可以继续平静、自然地告诉她:爸爸把精子通过生命通道种在妈妈身体里,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有了你的生命。回答完这个问题后,要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秘密,不可以告诉其他小朋友喔。

在回答孩子的性问题时,我们要着重讲解的并非性知识,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回答孩子“我从哪里来”时,要传递的是:父母创造生命的过程是神圣的,生命是父母相爱的结晶,每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孩子4岁前,父母要和他一起洗个澡,或者满足孩子看父母洗澡或上洗手间的欲望,是让孩子了解成人身体的最自然的方式。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得到满足,性心理就向前发展一步,表现为兴趣转移,向更高一级的心理阶段发展。如果被压抑、得不到满足,孩子性心理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4岁后,要逐渐加强孩子重视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隐私的教育。

9岁彬妈的疑惑:

儿子快9岁了,经常躺在沙发上玩自己的小鸡鸡。有时还要摸我的乳房或隔着衣服亲我的乳房,从小到大习惯一直改不了。前天老师还打来电话说,他在学校里试图脱同桌女孩子的上衣,让我管教管教他。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上了小学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了性别的不同,他们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但他们开始变得害羞胆怯,越来越少问与性有关的问题。这表示他们进入了性的潜伏期,这一时期直到青春期到来才算结束。

但性潜伏期并不代表孩子没有性的欲望和行为。孩子从5、6岁开始就需要成人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性健康教育。7岁的孩子要明白不可以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不可以随意看和触摸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的隐私部位,任何人不可以随意看和触摸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尊重他人的身体隐私,性活动是隐私行为,要回避他人。

当孩子的性欲望被过度满足时,孩子表现为缺乏羞耻感,随意暴露身体,性活动不回避他人。彬妈对彬彬的性欲望满足至今,导致孩子的性心理还停留在2-3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孩子年龄上进入了潜伏期,但心理发展被阻滞在幼儿期。

13岁同妈的疑惑:

上周末我给同同换被单时,发现同同遗精了。这阵子我就发现他对女孩的事特别感兴趣,还悄悄地给一个女生写信,我想孩子到了青春期了,该和他谈谈性方面的问题了,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如果家长错过了6岁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机,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你该补课的时候了。

青春期是孩子性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童年期压抑下来的性欲望会在青春期重新苏醒过来,但这时他们对“性”的看法已经远离了“童年区域”,进入成年人的“性领地”。

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情况,首先,你要恭喜孩子长大了,开始朝着成人的方向大跨步前进了。这时,父母一定要主动用科学、简洁的语言配以画面给他讲关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各种变化,以及即将到来的各种状态,让他明白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男孩的性教育由父亲进行更合适,用父亲自己的经历开头,孩子会消除尴尬,易于接受。女孩的性教育交给母亲吧。

4.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四

根据植物对光强的要求,传统上将植物分成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居于这二者之间的耐荫植物,在自然界的植物群落组成中,可以看到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各层植物所处的光照条件都不相同,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从而形成了植物对光的不同生态习性。

阳性植物:要求较强的光照,不耐蔽荫。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70%以上的光强,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常为上层乔木。如木棉、梭树、木麻黄、椰子、芒果、杨、柳、烨、槐。油松及许多一二年生植物。

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的5%-20%,不能忍受过强的光照,尤其是一些树种的幼苗,需在一 定的蔽荫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常处于中、下层,或生长在潮湿背阴处。在群落结构中常为相对稳定的主体,如红豆杉、三尖杉、粗榧、香榧、铁杉、可可、咖啡、肉桂、萝芙木、珠兰、茶、拎木、紫金牛、中华常春藤、地锦、三七、草果、人参、黄连、细辛、宽叶麦冬及吉祥草等,

耐荫植物:一般需光度在阳性和阴性植物之间,对光的适应幅度较大,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也能忍受适当的蔽荫。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如罗汉松、竹柏、山楂、锻、栾、君迁子、桔梗、白笈、棣棠、珍珠梅、虎刺及蝴蝶花等。

根据经验来到断植物的耐荫性是目前在植物造景中的依掂,但是极不精确。如昆明常用树种按对光强要求由强到弱的排列次序如下:

针叶树:云南松→侧柏→桧柏→油杉→华山松→肖楠→冷衫。

阔叶树:蓝桉→滇杨→黄连木→麻枥→旱冬瓜→合欢→无患子→红果树→青冈→香樟。

5.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篇五

一、2~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

2~3岁是由感知运算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儿童刚完成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喜欢在玩中认识和感知世界。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认知、记忆为主,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这里所说的图形指幼儿通过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重量、软硬、香臭等,以及听到及自己说出的单词、句子等。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并通过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话语等方式来发展词汇。有研究指出,两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词汇快速增长现象,经常能在接触单词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该词的准确意思。在认知物体时,2-3岁孩子大多以兴趣为主,容易注意到新鲜、有趣且运动的物体;在记忆物体时,以无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会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这一阶段儿童另一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认知解除”,儿童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其它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二、3~4岁儿童思维特点

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如比较常见且特点显著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代表常识的图片如“行人止步”、“有电危险”等,并开始数5以内的数。值得欣喜的是,这时期的孩子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学着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如能根据给出的数字“3”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认知、记忆特点与前一时期无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成人引导下会产生有意记忆,如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记忆策略主要为复述,或者谐音记忆、编儿歌记忆等等。

三、4~5岁儿童思维特点

4~5岁儿童处于幼儿园教育的中班阶段,与小班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

在加工材料上,能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能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清楚老师的话并按要求进行活动,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孩子的观察、判断、分类能力大大胜过小班儿童。如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一根是横放着的直绳子,另一根绳子与第一根两端对齐但是弯曲着摆放。小班儿童大都肯定地回答二者一样长,即使让他们用手沿着弯曲的绳子比划;只有当实验者当着他们的面把绳子拉直后,才能正确地判断它比较长。中班儿童第一反应与小班儿童一样,但当得到提示之后再重新判断时,便能得到正确答案。在进行分类活动时,小班儿童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要求他们把一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时,他可能把小的物体都归为一类,因此他把红色小方块、蓝色小方块和红色小三角形房子一起,但是三角形的积木又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又继续加入红色大三角形和绿色大三角形。但中班儿童的分类有一致性,他会按大小或者按形状或者按颜色直接分类。

四、5~6岁儿童思维特点

6.不同年龄的美白方法 篇六

生活中美白方法有很多,化妆品美白、防晒品以及饮食调节都可以起到美白的效果,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皮肤,结合自己的年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不同年龄的美白方法?

20岁

一切从防晒开始,肌肤独白:20岁的我,没有黑斑的问题,我所生制的黑色素,是用于没有阻隔紫外线才会出现的,可算是保护我受损的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要将黑色素阻止在源头美白加法:虽然依然拥有良好的新陈代谢,也一定但要谨记只有每天养成涂抹防晒霜的习惯,才是最直接而持久的美白方案。

30岁

舒缓减压深入美白,肌肤独白:踏入30岁的我,常常因为工作及生活压力忙得透不过气,导致色斑加深。美白加法:不少护肤品品牌都推出针对“压力”及“炎症”带来的色素问题,因此在选购产品时应有多个选择。

40岁

精准打击黑色素,肌肤独白:我年轻时没有保养的概念,错过了最佳的预防黑色素的时刻。随着年龄增加,新陈代谢减慢之余,黑斑已深深印在面颊上了。各品牌都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适合东方人的淡斑产品,一些密集式的美白精华,价钱相对昂贵,但相比到美容院做护理又或是得挨痛去用激光打斑要好很多。

7.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七

职业倦怠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 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护理工作具有复杂多样和情绪化职业特点, 此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充满风险和高压力。护士在高度工作压力下伴随着一系列的身心紧张反应, 厌恶、恐惧和内疚经常在面对压力情境中出现[2]。表现为:疲劳、焦虑、压抑、冷漠态度、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心身衰竭等工作倦怠现象。护士职业倦怠被描述为“护理职业性癌症”[3]。文献[4,5]报道, 欧洲两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受到职业倦怠影响的护士比例约为25%, 此外李小妹等人[6]发现国内护士高度职业倦怠分别为:情感耗竭占59.1%, 去人格化占34.5%, 低个人成就感占53.2%, 远远高于北美常模的33%[7]。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承受着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规律生活、职业晋升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 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8], 可见职业倦怠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取样原则, 在某院508名护士中, 随机选择12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实发问卷122份, 回收问卷112份, 回收率91.8%, 筛除无效答卷3份, 共获得有效问卷109份, 有效率应答率89.3%。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1~51岁, 平均 (36.94±9.63) 岁;工作年限0.3~32年, 平均 (16.57±9.78) 年;初级职称58人, 中高级职称51人;学历:中专35人, 大专54人, 本科20人。

1.2研究方法

1.2.1样本量的确定

本研究共涉及10个维度, 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可得本研究样本量范围在100~150之间即为有效样本量, 因此本研究拟定样本量为n=122, 而最终作答完整的样本量为n=109, 仍在本研究有效样本量范围内。

1.2.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分为三部分:一般资料调查表, 中式工作倦怠量表 (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rtorx, CMBI) 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1.2.2.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为自设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科别、职称等。

1.2.2.2中式工作倦怠量表

由李永鑫等编制[9], 根据探索性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 该问卷的信度、效度等各种心理测量指标良好[10]。“CMBI”包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3个因素, 每个因素有5个项目, 每项均采用7点计分, “1”代表完全不符合, “7”代表完全符合, 从1~7符合程度由低到高, 其中成就感一项采取反向计分。根据李永鑫等依据研究所得到的临界值 (耗竭分数>25、人格解体分数>11、成就感降低分数>16) 将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分为四个水平, 分别为零倦怠 (被试者工作倦怠量表三个因素上的得分都低于临界值) 、轻度倦怠 (被试者工作倦怠量表某一因素上的得分高于临界值) 、中度倦怠 (被试者工作倦怠量表某两个因素上的得分高于临界值) 和高度倦怠 (被试者工作倦怠量表三个因素上的得分都高于临界值) [11]。

1.2.2.3症状自评量表[12]

共有90个项目, 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 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 均有涉及。共归纳为10个因子 (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 每项症状按1~5级评分, 得分越低, 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根据其评分标准[11], 总分超过160分, 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 即可考虑筛查阳性病例, 需进一步检查;任一因子分达到或超过3分, 则代表其严重程度已达到中度水平, 提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12]。

1.2.3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 并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方法为描述性统计、百分比、t检验和相关性检验。

2结果

2.1护士职业倦怠指标CMBI测评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见表1。

根据收回109份调查问卷统计, 护士职业倦怠总体结果 (n=109) :零倦怠20人, 占18.3%;轻度倦怠58人, 占53.2%;中度倦怠25人, 占22.9%;重度倦怠6人, 占5.5%。

根据李永鑫博士关于CMBI量表维度界定, 整体上护士职业倦怠感为轻度。护士情感耗竭维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维度与常模比较, 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均P<0.01;人格解体维度与常模比较, 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可知护士的情感耗竭和成就感降低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而人格解体维度稍高于全国常模。

2.2不同年龄阶段护士CMBI测评结果比较, 见表2。

2.3不同职称护士CMBI测评结果比较, 见表3。

2.4护士身心健康指标SCL-90测评结果与常模比较, 见表4。

另外, 由直接数据百分率计算所得结果再根据SCL-90的评分标准可直接得出35%的护士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 (SCL-90任一因子平均分≥2) , 需进一步筛查;7.6%的护士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SCL-90任一因子平均分≥3) 。

2.5护士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 见表5。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3讨论

3.1护士职业倦怠

本研究发现, 与全国常模相比较, 护士情感耗竭和成就感降低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P<0.01) , 而人格解体维度稍高于全国常模 (P<0.05) , 由量表评定标准可知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全国正常水平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与李小妹[6]、杨惠芳等人[13]调查结果较为相似。护士作为一个特殊职业群体, 其工作职业宗旨是为患者消除疾病, 解除身心疾苦, 维持自身健康状态, 是为提高全社会人类生存质量而服务。造成护士职业倦怠主要因素:⑴护士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缜密的思维、良好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密集, 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比其他职业人群承受更大的压力[14]。⑵护士工作与临床有关, 而在非常具体化临床工作中, 出现各种问题均是比较繁琐的, 如医护人员不足、误诊、各种医疗纠纷和医护以及护患之间理念的不同而导致的工作互不认可等因素, 使护士临床工作耗费很大精力, 投入很多的心神才能有序开展, 而这些直接增加了护士职业倦怠感。⑶结果与护士所面对的工作特性相关。众所周知, 护士工作量常常超负荷, 而患者病情大都呈现出较为复杂、变化迅速特性, 造成护士工作紧张度增高;另外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相对较多, 同时还要处理同医师、护士、护士长及其他科室人员关系等, 加上福利待遇比较低, 晋升机会少, 降低了个人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15]。同时患者家属基于对患者的关心, 而可能导致不稳定情绪也必将直接影响到护士, 并且由于护士是患者的直接照护者, 在与因病情而情绪不佳患者接触中受到患者情绪的波及也在所难免, 最终长期的感情压抑则使其情感耗竭。⑷护士工作对象中很多患者都会携带着具有潜在威胁的病原体, 而很多药物同样对健康是有危害的, 这种种危害因素必然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护士职业倦怠感产生。另外, 青年护士在个人工作成就感降低方面则高于中年护士 (P<0.05) ,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源于一方面青年护士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作为贴近时代潮流的一代人, 社会上各个方面问题和矛盾带给他们的压力必然高于中老年护士, 另一方面青年护士必须考虑职称晋升问题, 常常会存在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冲突, 加之目前家庭和社会方面给予青年护士在职业上的偏见, 则导致这种结果成为必然。

3.2护士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 护士的SCL-90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P<0.05) , 护士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低于全国常模 (P<0.01) , 护士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提示:护士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稍差, 但是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稍好于一般人群, 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程度也较一般人群稍重。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相差不多, 普遍认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16]。徐新华等人的研究发现, 护士的SCL-90各因子分中除恐怖因子外, 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 说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17], 其中人际关系稍好于一般人群, 这可能是因为护士在临床工作长期与患者、家属和医生打交道, 久而久之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上经验会比较丰富, 并且会对这方面的问题的敏感度比以往降低, 这就使护士的人际关系敏感度要好于一般人群。造成总体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一般人群的原因可能与护士面临着终身学习压力、行业风险压力和职业的心理压力三方面因素有关, 当前护士面临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局势, 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 波及生活的各个角落, 如:社会、时机、环境、家庭、文化、思想、职业及个性等诸多方面。目前, 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大、心理应激源过多、目标期望值过高等。在理想与现实的摩擦中求发展, 难免增大心理压力, 而这些种种的原因最终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3.3护士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护士SCL-90各项因子、总均分和阳性项目均分与其耗竭维度呈非常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 (P<0.01) , 除强迫症状和阳性项目平均分项目与人格解体维度呈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 (P<0.05) 外, 其他项目和因子均与人格解体维度均呈非常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 (P<0.01) , 除敌对因子外, 表中其他各项均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呈负性相关关系, 但相关性不明显, 这说明护士的工作倦怠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这种结果与大多数人的间接结果相差不多[18], 而与Evans的研究结果一致[19]。另外也有研究表明护士的SCL-90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外, 其他5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水平, 护士的情绪疲溃感和个人工作无成就感均为高度, 工作冷漠感为中度, 这与本研究稍有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国内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 加之国内卫生文化的日新月异, 致使人们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 从对护士行业的不认可到现在大多数城区和乡镇的少部分人士的慢慢认可, 从之前的护士工作个人成就感降低很严重到现在的护士工作个人成就感基本满足的转变。而造成护士的工作倦怠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原因是由于护士的职业责任大, 工作繁重, 紧张度高, 沟通交流较多, 加之待遇和学历竞争激烈的缘故, 致使护士产生工作倦怠, 从而使其无法应对来自内外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压力, 造成其身心处于不平衡状态, 当这种不平衡状态持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则必然会影响心理健康。

4结论

4.1研究的结论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个人工作成就感降低为高度, 人格解体 (对待工作的冷漠感) 为中度, 情感耗竭为轻度, 存在工作倦怠状况, 同时由研究结果得知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16], 可得出结论:护士工作倦怠感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工作倦怠的产生已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康, 而这种工作倦怠则正是源于内外各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压力。

4.2局限性和建议

本研究的局限性:⑴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 本研究为随机抽样, 只选取了医院部分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推广, 今后有条件可以考虑增加样本含量, 并比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护士进行研究。⑵本研究只是从职业倦怠方面考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而心理健康还可能会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⑶本研究为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 尚未采取干预措施。

8.养生功课终生做 年龄不同有侧重 篇八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大概为120岁,在人生的漫长征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时段的人代谢状态和现有生活方式的不同,对养生的关注重点也是大不相同的,只有做好每个阶段的养生保健,才能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减少病痛和节约医疗花费。倘若把人的成长、成熟到衰老的发展过程分为20岁、30岁、40岁、50岁和60岁几个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做好不同阶段的养生保健。

20岁后的年轻人要少喝饮料多锻炼

很多年轻人都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喝上几罐饮料。但是,放眼现在的饮料柜台,几乎九成被甜饮料占满。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橙汁、葡萄汁等各式果汁饮料,运动饮料、功能饮料等,都是甜饮料家族的一员。只要含糖,无论是蔗糖还是葡萄糖,无论是水果自带的糖还是添加进去的果葡萄糖浆,多喝甜饮料都会给人体带来潜在的健康危害。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促进肾结石生成。研究表明,甜饮料摄入和患肾结石及尿道结石风险显著相关。分析认为,甜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二是促进肥胖。研究证据已经肯定,多喝甜饮料会有效促进肥胖,而少喝甜饮料有利于体重控制。

三是降低营养素摄入量。研究提示,喝甜饮料多的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通常会减少,淀粉类主食和蛋白质也吃的较少,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

四是强力促进糖尿病。一项对91249名女性追踪8年的调查发现,每天喝1听以上甜饮料的人,比每个月喝1听以下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会翻倍。而且,即便喝甜饮料没有增重的人,在体重指数和每日摄入能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促进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五是促进骨质疏松和骨折。研究显示,甜饮料和骨质密度降低之间有显著联系,甜饮料喝得多,骨折危险会增加。

六是促进龋齿发生。甜饮料摄入量和龋齿的危险呈正相关。蛀牙危险的增加,很可能是因为甜饮料促使体内钙的丢失,让牙齿变得更脆弱。

七是促进痛风和血压增高。

因此改掉喝饮料的习惯对这些青年人将来是有益的,可以改喝适量酸牛奶、豆浆、绿茶和白开水等。

30岁后尽量保持健康体重

与40多岁时相比,30多岁时身体最容易发胖,但因为这个阶段代谢系统好,减肥更容易。所以在制定减肥目标上,真正应减少的是“体脂肪”而不是“水分”,这就需要选择正确的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尤其是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最核心的减肥原则是造成能量负平衡。具体应坚持以下饮食原则:1.减少主食量,相对于过去的食用量要减少大约三分之一的量。但要注意,减少主食量并非意味着主食越少越好甚至没有更好,完全不吃主食会导致身体中宝贵的蛋白质被当做“柴火”烧掉。2.粗细搭配,粗粮要占到粮食总量的一半。粗粮可以增加胃肠的饱胀感,利于减少食物摄入。3.改变进食顺序:水(蔬菜汤)—蔬菜—豆制品—少量肉—主食。4.避免随意饮食:大量的调查显示,很多人随意吃进去的零食甚至超过正餐的摄入量。

40岁后关注血糖

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因素中,有2/3~3/4与冠心病和中风有关。美国糖尿病协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建议,从45岁开始每年应查血糖,以监控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危险。健康的空腹血糖指数应在5.56mmol/L以下,如果偏高,就应该看医生,以判断糖尿病的危险。因此,糖尿病病人应食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在食物种类上宜选用豆类、谷类、大麦等,另外,应注意膳食纤维的含量越高则血糖生成指数越低;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血糖生成指数越高。

50岁后控制热量查骨骼

在控制热量时,尤其是脂肪的品质和数量尤为重要,尽可能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高、饱和脂肪酸较低的油脂类食物,如茶油、橄榄油、芥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多食用鱼虾,鸡、鸭、鹅等白肉,而少吃牛肉、羊肉和猪肉等红肉。生活方式上,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持正确姿势、不弯腰驼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忌烟、忌酒,不喝过浓咖啡、茶以及吃含盐和糖太多的食物,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定期接受骨质疏松检查。多吃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牛奶、豆制品、虾皮、深绿色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多吃醋,少吃加工的肉类食品,补充钙制剂和胶原蛋白粉。

60岁后警惕疾病早期信号

警惕身体的十大危险信号以及时就医。体表可触及的肿块越来越多;持续性的消化异常,如饭后胃胀;吃东西吞咽时,肠胃不舒服有哽咽感j持续性的咳嗽,痰中带血;耳鸣、听力减退、鼻分泌物异常;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外)不规律的出血;大便潜血、便血或尿血;久治不愈的溃疡:痣在短时间内突然改变;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等。

掌握防癌饮食十原则:1.保证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等植物性食物,占每天饮食量的2/3以上;2.每天吃蔬菜水果5种以上,共1斤左右;3.每天吃谷类、豆类等粗杂粮半斤左右,少吃精制食品;4.不饮酒,即使要饮,也应尽量少或饮少量葡萄酒;5.少吃红肉(牛、羊,猪肉等),一般每天不超过2两,可多吃些鱼和家禽;6.少吃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油,植物油也应适量:7.少吃盐,每人每日应控制在6克(1小匙)以内:8.不吃发霉或变质的食物:9.不吃可能含有害物质的食物,如污染物等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食物;10.不吃或少吃熏烤、腌制肉食。

多选择一些防癌食品:1.十字花科植物,包括包心菜、大白菜、白萝卜,菜花、油菜。2.百合科植物,有洋葱、蒜、百合等,不宜过热煎炒。3.水果:草莓、柑橘、猕猴桃、苹果、菠萝。4.真菌类:香菇、草菇、蘑菇、木耳等。5.豆杂粮类:黄豆、玉米、小米、番薯、燕麦、薏米,避免过度淘洗。

9.不同年龄孩子的体育教育 篇九

一、不同年龄孩子的体育教育

儿童体育教育时候要考虑儿童的年龄问题,儿童身体各部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不同年龄的儿童身体发育的程度差异比较大,表现的也不相同。如二岁儿童与五岁儿童各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

二、三岁的儿童体力比较弱,各项基本动作还没有正确掌握,缺乏协调性和淮确性,平衡能力差,活动起来很不自如。他们的思维活动具体形象,喜爱模仿,但抑制力较差。他们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都很感兴趣,而对游戏的结果不那么注意。因此,给这样年龄儿童创编的`游戏,往往都是大家做同一动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例如“看谁能迫上我”,“快把皮球捡回来”等游戏,是要求儿童们共同跑着去追老师,跑着去迫皮球。他们对游戏中跑的动作本身弃爱,至于谁先迫上老师,或者谁先捡到皮球则不去计较。又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模仿性强,抑制力差,游戏最好是不分组,规则应简单,限制性规则较少,二易于遵守。三岁左右的儿童对有角色的游戏是很喜欢的,、但这些角色应是他们所熟悉的,例如“老猫睡觉醒不了”游戏,儿童们对老猫是熟悉的,他们对游戏发生兴趣的地方是当老猫睡着之后,小猫偷偷跑到外面去的情节,至于小猫藏在什么地方则不那么注意。

四、五岁的九童休力和智力都有所发展,动作比较协调、灵活,能够在活动中很快辨别方向,能控制自己,喜欢追捉,对游戏结果很注意。例如“找朋友”游戏,儿童们在四敬跑的时候突然听到信号后迅速改变动作,辫别方向,找到与自己戴有不同颜色带子的朋友。

五、六岁儿童更壮实了,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动作显得更加协调、灵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比三、四岁儿童有显著的提高。所以这样年龄阶段的游戏比小年龄儿童用的游戏复杂一些,难度大一些。有的游戏只有动作、规则,带有竞赛性质;有的游戏带有角色,角色之间有一定关系。例如“鱼和虾”游戏,其中有三个角色(鱼、虾、石头),角色之间的情节是儿童们理解的,游戏有胜负结果。这样的游戏五、六岁儿童做起来是合适的,他们是喜爱的。但是这样的游戏给二、三岁儿童用就显得难度大了,因为他们不会分担那么多角色,角色之间关系不易理解,又因为他们动作不够协调、灵敏,所以不能躲避追捉者。

总之,无论是在体能上还是在智能上,2岁到6岁之间;差别很大,创编游戏时一定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他们所用几的游戏的特点,更不宜随便采用青少年所用的体育游戏。

二、孩子教育的原则

1、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强迫

孩子虽然在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不能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孩子犯无知之过时,更要求父母在责骂之余,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之知错,并有所改。不讲明道理的强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里不服气。

2、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责难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有些在父母看来是无聊的事,可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伴之而来的不同阶段的游戏活动, 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来评估孩子的“创作水平”,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与阻止。如:孩子好玩弹球与跳牛皮筋,在父母的眼里是无聊的,殊不知,这些“无聊” 之事,也曾经伴随着父母们度过自己的孩提时代。

3、在教育上,宜启发勿压制

孩子对世界特别好奇,他们的追问有时会抵得上“十万个为什么”。而对如此求知的孩子,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不可视之厌烦,处处压制,那样会磨灭孩子那脆弱的求知欲。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尽自己所知讲解。

4、在游戏上,宜同乐勿漠视

10.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十

11-12岁阶段

刚刚进入青春期,事实上孩子们的一些基本技能可能是在退化的。研究显示,这个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些推理能力在衰退,大脑负责前瞻性记忆的区域(即负责记忆未来要做的事),还有待进一步成熟。这也许是为什么一个孩子如果在上课前被老师要求交一份作业时,可能会表现出茫然无措的原因。

训练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可能会有所帮助。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琐事来帮助建立记忆线索,比如将运动包放在门前显眼的位置,或者在手机上帮忙设置提醒。也可以分享一些有用的工具,如任务管理应用。

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决策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换位思考能力。家长们还可以通过给予温暖与支持,来影响孩子大脑在这段时期的发育方式。2014年一项研究比较了188个孩子中妈妈在产生意见分歧时是温暖、温情、赞许的,还是愤怒、好辩的分别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一项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牵头进行的研究显示,那些在12岁时拥有温情妈妈的孩子,到16岁时其大脑的悲伤、焦虑倾向也比较低,自控能力也更强。

13-14岁阶段

家长们应该做好准备,孩子们在这一年龄段常常会有很剧烈的情感宣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同龄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反应也很强烈。而弄明白同龄人真正在想些什么的社交技能在这一年龄段却远无法成熟起来,这也使得这段时期变得令人困惑并有可能给人留下痛苦的记忆。在这段时期,青少年们对于压力的反应也变得糟糕,摔门、掉眼泪变得更频繁。社交压力对人的影响会在这个年龄段前后达到顶峰:那些因为压力而患有精神障碍的成人,一般在15岁之前就表现出相关症状了。其他研究显示,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被社交团体孤立会变得忧伤和焦虑,而成人却不会有类似的反应。

因为大脑中最容易感受到压力的部位仍在成熟中,所以青少年在这段时期使用的应对策略可能会在大脑回路中变成根深蒂固的终生行为模式。心理学家建议可以教一些化解压力的方法。可以训练青少年的交友技巧,包括怎样读懂同龄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鼓励他们基于兴趣爱好去选择朋友,而不是只去结交那些被同学们众星捧月般对待的人物,并且远离那些不友善的朋友。教会他们在吵架之后怎样通过道歉、弥补或者妥协来修复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家人的支持是一种很好的压力缓冲剂。研究显示,那些家庭能够给予陪伴、解决问题和精神层面上支持的青少年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更少可能会变得情绪低落。

15-16岁阶段

15到16岁是青少年对风险偏好的峰值年龄。大脑的反馈受体正处于绽放期,从而增强了青少年对于多巴胺的反应。而多巴胺是一种与快乐和满足感有关的神经递质。这又使得他们寻求刺激的渴望更强烈。

对于危险的正常恐惧在青春期被暂时压抑了,科学家们认为这一转变要从人类的进化史中去寻找根源。在远古时代,达到这一年龄的孩子就需要离开家去寻找新的定居地了。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即使在被警告风险会大于他们的预期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他们对于风险状况的评估。

在这个阶段,能够交往并维持一些好朋友的能力就变得特别有用。研究显示,那些有能够信任并能获得支持的朋友的青少年比较不大可能做出一些冒险行为,像入店行窃、乘坐危险分子车辆或者发生无保护措施性行为。那些经常跟好朋友吵架的青少年更可能会做出这些行为。来自父母的温暖、支持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什么时候都不算太晚。跟父母保持亲密包括获得父母的尊重、沟通解决问题和彼此不发生争执、吵架。

17-18岁阶段

11.不同年龄段的“幽默儿”培养 篇十一

美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认为,幽默感大约有3成是天生的,其余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所以,最好能在孩子刚出生至周岁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

3~4周岁

特点:3~4周岁的幼儿已经可以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而且喜欢扮演卡通人物。

推荐方法:上演一场“模仿秀”

李女士非常羡慕同事家孩子的风趣与幽默。她觉得这些孩子特有人缘,走到哪儿都能带来一串笑声。所以,为了能把自己近4岁的女儿花花,培养得像其他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一样,李女士仔细思索,想出了一个符合女儿年龄的方法:给孩子上演一场“模仿秀”。她故意戴上丈夫粗大的男式手表,装出一副“男人婆”的样子给女儿看,女儿见了一边拍手、一边大笑不止。

有次,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女儿十分投入地与邻家小男孩扮演公主和王子,她不仅不阻拦,还主动要求模仿一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

李女士进行的幽默模仿教育成果显著,女儿也开始从模仿中体会到幽默带来的快乐。有一次,女儿也像模像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步履蹒跚,在众人面前走了一圈。她惟妙惟肖的表演乐坏了在一旁观看的李女士。

5~6周岁

特点:5-6周岁的儿童对语言中的幽默十分敏感。

推荐方法:幽默语言“刺激”

具有幽默感的语言在无形中可以刺激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在女儿晶晶5岁半时,葛先生就开始对女儿进行幽默语言的“刺激”。每次快吃晚餐时,女儿还在玩玩具。一般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再不收拾玩具,以后就不给你买玩具了”,而葛先生却加了一点“幽默调味料”,说:“晶晶啊,玩具们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们要哭了。”

葛先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女儿在幽默的语言和气氛中轻松一下,给女儿足够的空间,让她自己寻找到生活乐趣。当女儿哭闹时,葛先生便在一旁营造气氛,抱抱她、拍拍她、安抚她,“怎么了,爸爸的小宝贝,为什么哭得跟小花猫一样?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吗?”葛先生温柔、幽默的表达方式,常让女儿忘记哭泣,破涕为笑。

平常,葛先生也会对女儿说一些幽默笑话,比如“馒头和面条打仗,馒头被面条狠狠地打了一顿,打得遍体鳞伤。馒头心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报仇。一天馒头看见方便面了,不分青红皂白,把方便面一顿痛打。方便面带着哭腔说:‘我俩无冤无仇,你干吗要打我呀?’馒头气呼呼地说:‘你以为你烫了发,我就不认识你了?’”乐得女儿哈哈大笑。

12.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十二

关键词:冠心病,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 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随着国人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冠心病发病率每年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亦越来越表现为年轻化, 且致残、致死率高。因而及时消除各类危险因素, 可极大降低冠心病发生率。尤其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 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危险因素方面, 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差异明显[3]。本组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75例冠心病患者资料, 旨在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75例, 按年龄段分为3组:A组 (青年组, 年龄<44岁, 75例) 、B组 (中年组, 年龄45~59岁, 105例) 、C组 (老年组, 年龄>59岁, 195例) 。病例排除标准: (1) 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患者。 (2) 急、慢性感染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胆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3) 肾病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影响脂代谢患者。

方法:收集入选本组研究序列内的全部冠心病患者, 详细询问患有, 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家族史患者, 并对既往是否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进行详细记录。

评判标准: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及血脂异常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最新诊断标准。饮酒史:酒龄1年或>3年。吸烟史:现吸烟, 烟龄≥3年。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结果

3组间在冠心病类型方面的比较:3组间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3种冠心病类型方面,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组在家族史方面的比较:3组间在是否存在高脂血症家族史方面无明显关系 (P>0.05) , 而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3组间饮酒、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舒张压及高收缩压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吸烟、饮酒危险因素方面, 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率不同, 吸烟青年组患者较多, 而饮酒则是中年组患者较多。

讨论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家族史是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病率不同。冠心病伴发糖尿病患者,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4,5]。本组研究结果,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伴发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组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中年组, 青年组最低, 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随着年龄升高而出现递减, 这表明此类患者年轻时亦患有冠心病, 且多寿命偏短[6]。由本组研究表2可以看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家族史所占比率有相似差异, 两者均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 即青年组所占比率最高, 其次为中年组, 老年组最低。这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对在门诊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青年患者提高警惕, 因为该群组为冠心病高危人群, 一旦发病多以心肌梗死为主要症状表现, 且多预后不良。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好发类型不同, 常见有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7]。由本组研究表1可以看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好发类型不同, 青年组中心肌梗死所占比率最大, 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 中年组所占比率最少, 老年组则最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老年组所占比率最大, 其次中年组, 青年组最少。这提醒临床工作中尽管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治疗有多种重复方案, 如能尽早区分两者, 并及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治疗, 对预后将会有很大影响。综上, 不同年龄阶段的冠心病患者中, 其病变类型、家族史及危险因素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仔细寻找其规律性与共同点,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卫海松, 王亮亮, 高海旺, 等.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 5 (23) :99-101.

[2]贾洪顺, 刘磊, 杨建明, 等.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 :213-214.

[3]贾国栋, 官桂花, 孟萍, 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 (1) :22-25.

[4]黄裕立, 胡允兆, 吴焱贤, 等.不同性别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J].广东医学, 2012, 23 (4) :44-46.

[5]詹美恩, 陈开, 汤文信, 等.188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6 (37) :67-69.

[6]倪飞华, 白元, 那剑, 等.超高龄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 6 (24) :33-36.

13.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十三

对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表达表现的能力与水平不同,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班幼儿作记录时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

作 者:国秀华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刊 名: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PKU英文刊名: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年,卷(期):2007“”(11)分类号:G61关键词:

14.不同年龄段如何选择基金 篇十四

不同年龄段如何选择基金

对于年轻人而言,如经济能力尚可,家庭负担较轻,投资期限长,能承担较大的风险,可选择以股票型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少量兼顾中低风险的基金产品;对于中年人,收入比较稳定,但家庭责任较重,投资时应该在考虑投资回报率的同时坚持稳健的原则,分散风险,尝试多种基金组合;对于老年人而言,应以稳健、安全、保值为目的`,可选择货币型、保本或股票配置比例低的平衡型基金等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在欧美成熟市场有一个通行的公式:用80减去自己的年龄,就是一个人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大致比例。如投资者今年30岁,80-30=50,因此,股票型基金就可以占到基金投资中的50%。当然,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投资目标适当调整这一比例。

15.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于铁岭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 (<45岁组) 60例、B组 (45~65岁组) 60例和C组 (>65岁组) 60例。A组的60例患者中, 男性32例, 女性28例, 年龄30~44岁, 平均年龄 (37.5±5.9) 岁, 病程3.5~12.5年, 平均病程 (5.7±0.6) 年, 疾病分级:1级15例, 2级28例, 3级17例。B组的60例患者中, 男性33例, 女性27例, 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 (52.6±5.0) 岁, 病程3.4~13.0年, 平均病程 (5.9±0.5) 年, 疾病分级:1级15例, 2级29例, 3级16例。C组的60例患者中, 男性32例, 女性28例, 年龄66~78岁, 平均年龄 (72.3±5.6) 岁, 病程3.7~13.2年, 平均病程 (5.8±0.7) 年, 疾病分级:1级15例, 2级28例, 3级17例。三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及疾病分级比较,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然后将三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进行分别统计, 然后将三组的统计结果进行分别比较。

1.3 评价标准:

(1) 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高血压疾病知识问卷进行评估, 问卷评分范围为0~100分, 其中<70分、70~90分及>90分分别表示掌握程度较低、一般及较高。 (2) 健康教育需求程度采用问卷的形式评估, 问卷中对健康教育需求程度的选项包括三项, 分别为较高、一般及无需求。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15.0, 计量资料 (均数±标准差) 和计数资料 (率) 分别处理, 处理方法分别为t和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A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一般及较高者分别为5例、15例及40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33%、25.00%及66.67%;B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一般及较高者分别为9例、22例及29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5.00%、36.67%及48.33%;C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一般及较高者分别为13例、28例及19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1.67%、46.67%及31.67%。

A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B组及C组, B组则好于C组, P均<0.05, 三组患者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2.2 三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比较:

A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评估结果中较高、一般及无需求者分别为10例、12例及38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20.00%及63.33%;B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评估结果中较高、一般及无需求者分别为20例、15例及25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25.00%及41.67%;C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评估结果中较高、一般及无需求者分别为31例、12例及17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1.67%、20.00%及28.33%。

A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低于B组及C组, B组则低于C组, P均<0.05, 三组患者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高发病, 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长期性及规律性等特点, 而这些长期治疗的因素可导致患者对于治疗出现懈怠感等情况, 且较多患者对此认知较低, 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认知度方面的提升极为必要。而要达到较好的认知度, 患者自身对于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2]。因此, 该方面的掌握价值较高, 以对其进行细致干预, 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本文中我们就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进行比较, 以了解年龄因素对此类患者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段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为年龄较高者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及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等方面, 因此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较大差异, 因此其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差异也较为明显。

摘要:目的 观察及比较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于铁岭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 (<45岁组) 60例、B组 (4565岁组) 60例和C组 (>65岁组) 60例, 然后将三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B组及C组, B组则好于C组, A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低于B组及C组, B组则低于C组, P均<0.05, 三组患者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较大差异, 因此其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差异也较为明显。

关键词:年龄段,高血压,健康教育,需求程度

参考文献

[1]许瑞, 李芳, 王艳波.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急症知识知晓率及其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 32 (2) :156-159.

16.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十六

有了初为人父的快乐,彻底告别了过去“自由”的生活,开始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爸爸,此时难免有些手忙脚乱,难以适应因为角色转型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这一年龄段,男人的身体新陈代谢开始放慢,甜食由于含热量过高,容易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腹部,最好是少吃或戒掉。由于这一年龄段的男人正是干事业、交朋友的大好时机,平时娱乐、喝酒的机会较多,因此要注意少喝酒。酒能使人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还能使血压升高,导致患心脏病或心肌梗死。过量地饮酒还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而大量的酒精更会对人体精子造成损害。

不要抽烟,抽烟会使你平均减少寿命。由于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因此,这一年龄段的男人最好戒烟,如一时戒不了,应多吃胡萝卜、葱蒜、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多吃鱼类,经常喝茶等以减轻烟害。要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时常做做深呼吸,其好处会慢慢体现出来。为延缓肌肉衰老,只能多做运动。但运动项目的选择颇有学问,只有那些更像娱乐的运动而不是高强度的训练才对此有帮助,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这些运动既可促进体内多余热量的燃烧,又可维持正常的物质代谢。如果此时不加紧时间锻炼身体,70岁时体能就会下降三分之二。

这一年龄段正是成家立业的最佳时机。据统计,结婚有偶者的早死率比独身、丧偶和离异者低。要选择好自己最适合的职业,合适的职业对寿命有着巨大影响。

30-40岁的爸爸:劳逸结合,防止噪音,护好皮肤

“男人四十一枝花”,这个年龄的爸爸大多已小有成就,但为保持胜利果实,还是要拼命工作。此时的他们已是身心疲惫,很多疾病也就乘虚而入,让事业有成的男子汉们措手不及或“中箭落马”。

进入而立之年,皮肤开始松弛,眼睛周围开始出现皱纹。这时应该少晒太阳,经常涂抹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干燥。

这一年龄的男子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听觉下降,这是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噪音造成的。如果你是音乐发烧友,就少听一些重金属音乐,在噪音比较大的岗位上工作一定要戴上耳塞。

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会随年龄而升高,堵塞血管的低密度脂类物质也不断增加,而有助废物排泄的高密度脂蛋白却在减少。因此,注意饮食便显得尤为重要,切忌暴饮暴食。

专家建议: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应该着手预防肾脏疾病,每天喝8到10杯清水。成年男子诸事繁杂,情绪紧张已对进食量有所影响,如果不按时定量进餐而时常过饥过饱,可能使肠胃受损而影响情绪与睡眠,而情绪与睡眠较差又会影响进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此种情况下多感疲惫不堪,自然又会影响性生活的和谐。

17.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篇十七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最早起源于法国, 在传教士之间流行的一种“掌球游戏”, 后又传入法国宫廷, 随后逐渐在欧美, 以至全世界传播开来。网球运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得很普及, 逐渐网球运动走上规模化, 商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在中国的起源是于早期传教士一同进入的, 并在近百年时期中国的网球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近几年在世界大型网球赛事中也不断出现中国选手的身影, 同样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

二.网球运动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影响

网球运动对不同人群都有影响, 这些人群包括:少年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还有老年人等。下面本文就针对这几类人群进行阐述。

(一) 网球运动对少年儿童阶段人群的影响

1. 网球运动能够激发少年儿童的运动潜能

少年儿童时期是开始学习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学习网球运动可以还好的积累运动技能的知识经验, 是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少年儿童的网球启蒙训练能够激发他们运动的潜能。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 在心理上会获得满足感, 随之自信心也会不断的增强。

2. 网球运动使少年儿童形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网球兴趣的培养能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强化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网球的过程中需要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思想, 集中精力, 专心致志的投入到网球练习中, 这样可以使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知识的习惯。激发他们的认识能力, 思考能力。在业余时间的网球运动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 缓解学习的压力, 锻炼身体。

3. 网球运动能够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兴趣爱好

少年儿童时期正是活泼好动和好奇心重的不稳定时期, 他们的兴趣广泛, 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兴趣, 他们对一种长时间的运动形式会表现出烦躁、厌恶、甚至以某种方式反抗, 通过学习网球在教练和家长的帮助下可以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 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如果他们真正的对网球运动感兴趣, 就会积极地参与, 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球运动中来, 对青少年兴趣爱好培养起了促进作用。

(二) 网球运动对青年阶段人群的影响

1. 网球运动能够提高青年人身体的反应速度

网球在运动过程中球速快落点变幻不定, 这需要运动者有很好的反应速度、判断力才能准确把握球的方向落点, 给对手有力的还击。快速准确的移动的同时, 要具备快速变向及后退的能力, 击球过程中的小步移位和快速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青年时期正是身体快速成长发育的时期, 网球的速度联系可以增强年轻人身体反应速度。

2. 网球运动能够增强青年人身体的力量

与乒乓球、羽毛球等隔网对打的球类不同的是网球的球和球拍都比较重, 这需要练习者手、腕、臂都有很好的力量, 才能保证强有力的击球。网球比赛的时间长短不定, 一场几个小时比赛下来没有力量耐力是难以支撑的。所以, 要想打好网球身体力量的训练就是必须的, 网球运动能够对青年人的身体力量的增强也就是显而易见的。

3. 网球运动能够提高青年人的个人素质

网球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免不了激烈的争斗与拼杀, 但无论赛场上竞争的如何激烈人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另外一种安详与和谐———礼仪。人们在练习过程中, 球员总是会为自己的原因造成失误的球向对方表示歉意, 同时也会为对手漂亮的击球给予发自内心的赞美。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频繁使用的词就是“对不起”、“好球”和“谢谢”。即使在比赛中失败方也会为对手精彩的表现而发自内心的鼓掌。这些都源于球员所具备的良好素养, 青年人在与网球运动的接触中也会被这些好的事物所影响更好的提高个人素质。

(三) 网球运动对中年阶段人群的影响

1. 网球运动增强中年人身体的柔韧性

中年人阶段身体素质逐渐开始下降, 各关节器官的灵活性大不如从前。网球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增强。靠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本身的温度上升使柔韧性得以提高, 网球运动可以提高成年人腕、肩、腰、踝等部位的柔韧性。

2. 网球运动可以放松中年人紧张的工作和生活

在现代生活方式里,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中年人的身体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 身体的不断透支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经常参加网球运动可以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 增强体质保持旺盛的精力, 网球的娱乐性也会使参加者得到身心的愉悦, 更有精力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四) 网球运动对老年阶段人群的影响

1. 网球运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老年人晚年生活单调, 参加网球运动可以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网球运动是双方各占一块场地不会产生身体的激烈碰撞适合老年人参与。再网球运动中老年人可以增大肺活量, 调节各关节器官之间的灵活性, 提高自身的反映能力, 还可以放松神经, 增进友谊。

2. 网球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促进作用

网球运动是有氧运动, 可以使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特别是双臂、腰腹及下肢腿部肌肉力量的增加, 强化了对骨骼的机械应力, 加大了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刺激, 有利于骨质的生成。网球运动长期练习还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感觉的敏感性及神经系统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处理能力, 从而为维持身体平衡提供了神经调节基础。

三.结论

网球是一种高雅的体育运动, 可以使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得到身心的愉悦。参加网球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压力, 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与人交往, 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 在参加网球运动的过程中, 成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享受生活的乐趣, 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冯赣梅:论网球运动与健康[J]。今日南国, 2009, 12

上一篇:药品采购季度总结下一篇:4月份班主任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