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精选15篇)
1.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一
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微课资源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受到了极大关注。通过对微课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得梳理,解决数学教学重难点内容,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游刃有余,从而使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取得显著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路途中的动力,有了兴趣,方可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的主动性,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但就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的优势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而后将重点知识内容浓缩成微课视频,以促进小学生对重难点数学知识的直观理解。教师还应在微课视频中注入趣味元素,让小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学习到有益的数学知识,还能够享受在快乐的学习之中,从而使小学生真正喜爱上数学学习。另外,教师也应对每一名小学生予以了解,了解其兴趣所在,以及需求点,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运用微课资源,使微课资源的作用可以得到发挥。
二、解决数学教学难点
因小学生年龄层段偏小,生活经验极为匮乏,同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具有一定复杂性以及难度性,所以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都会感觉到吃力,难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透彻学习,进而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果出现滞缓状态。因此,为了改善以上问题,教师应善于应用微课资源,将难点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小学生眼前,以增强小学生感官体验,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难度,让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豁然开朗之感。首先,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学生以组为单位,深入至数学问题及知识的探究之中,以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对小学生的探究结果予以了解,可以在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本组对难点数学知识的探究结果阐述出来,让组与组之间成员能够形成思想的碰撞。随后教师可借助微课资源,将小学生所探究的数学难点知识,通过形象方式展示出来,以促进小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但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获得显著提升,使小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及进步。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一课时,本节课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小学生很难对其予以深入理解。所以,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来促进小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直观了解。如可通过“烙饼问题”来开展数学教学,若一个锅每次可以烙出两张饼,那么烙出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而后引导小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有些小组可能会很快探寻到正确答案,而有些小组在探究问题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小学生探究过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动画演示功能,将烙饼的过程形象展现给小学生观看,让小学生能够对烙饼这一问题予以快速、准确理解,从而使小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到数学广角一课知识。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前提,进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精细知识内容予以体现的一种个性化教学辅助方式,其主要优势特征为精炼简短,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小学生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在应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中,还不会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局限性,且存储功能也是十分便捷,不需教师过多指导,小学生就能够领悟到微课的用途,以及理解微课所传递出的数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微课资源的利用,将其优势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让小学生能够在微课资源的指引下,不断对数学知识予以学习及探索,从而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能够获得飞跃。对此,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对微课实施精心设计,让不同小学生根据自身所需,进行微课内容的自主选择,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预习与学习,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旧的数学知识,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记忆,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好基础。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还能使小学生足不出户就学习到有益的数学知识,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主对数学知识予以分析,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某些小学生因为一些个人问题,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微课视频的观看,让他们在观看时,能够深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那些没能及时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小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使小学生能够获得对数学新知识的有效学习。
四、助于数学知识梳理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并非一气呵成就能够实现深入学习的,而是由诸多步骤与学习环节合并形成的,但这会造成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碎片化理解,难以拼接成一个总体性认识,对于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不利。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资源,将每节数学课堂通过微课展现出来,以实现对数学课程内容的梳理与总结作用,迅速吸引小学生的视线,让小学生能够对微课视频予以有效观看。相较于教师口述总结的方式,这样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助于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梳理。总而言之,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掌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微课资源的应用,不断探索应用微课资源的良好途径,发挥其作用,从而推动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总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田晓凤.“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
[2]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二
一、微课模式下教师的明确认知
微课模式借助微课资源,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形象化, 更直观理解化, 比较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 因而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微课资源以及微课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微课程非常有条理性地将教学内容提炼出来加以讲解, 使教学的核心内容更突出, 主题更加清晰。用最简单的方式, 教最重要的知识。例如, 给学生讲解多少数量问题, 左边五个苹果比右边四个苹果多一个, 微课就可以使用图片来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有着高效的学习状态,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获得很强烈的满足感。微课是一个互动式的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探讨, 同时也会给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二、微课模式下师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
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 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化教学中易于实现学习水平的提高。例如, 在学习西师大版《三角形的高》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 搜集与这课相关的内容, 进行预习和自学, 借助大量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画法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 但是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 在课堂上, 有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之后,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讨论, 尝试解决,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找寻一定的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 达到教学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问题—猜测—探究—验证的过程。这样不仅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兴趣中有疑问, 在探索中学习, 在学习中得出答案。一个教与学、学与玩融合的过程。
总之,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它的传播途径广泛, 内容形式多变新颖, 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应用微课模式, 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紧跟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这种模式的发展, 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其要求的高效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新的理念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微课模式由此开始。如何合理地应用微课资源是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3.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微课资源;课堂教学;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表明,大部分学生无法在传统的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高,无法在较长的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微课逐步成为众多教师利用的教学模式,并且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微课资源的应用并不熟悉,还无法利用微课资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利用微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的时间,微课以5~8分钟最佳,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微课的教学时间更短,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利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发挥微课资源的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学习的主题或者疑难点,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拥有明确的目标。
以“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难点,才能以此为基础整合微课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理解因素与倍数的概念,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结合小学生的能力与基础以及教学经验,教师得出学生需要掌握与区分较多的概念,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教师将因数与倍数之间众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制作成为微课视频,重点讲解因数与倍数之间复杂的关系,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给学生指明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即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举出实际例子,通过生活经验进一步梳理与归纳因数与倍数的区别和联系。
此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微课资源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探究,通过自主的分析与思考将视频中的讲解进行整合,并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理解,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利用微课资源支撑小组合作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交流。如上文述及,微课教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根本在于简短的教学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精简,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压缩到5~8分钟之内。基于此,课堂教学还余下较多的时间,这段时间就应该用于学生的交流、反思以及教师的总结与评价。
换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进行更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课堂教学,同时以此为前提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资源集中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并在最后要求学生整合知识,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利用事先准备的材料制作简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此时,学生就能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在微课学习中的收获,同时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其中一名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出自己对长方体体积的推导和计算存在一定的疑问。因此,小组内的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学习的技巧和心得,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和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了微课学习中遗留的问题,同时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与借鉴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技巧,让学生的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利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课后学习
教师还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在课后,教师可以依靠当前的信息技术,使用微信、QQ群等平台给学生发送微课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利用少量的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可以改变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资源进行课前预习,提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梳理知识体系,同时总结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例如,教师利用微课资源给学生发送众多的组合图形,并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列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同时分析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利用微课资源指明学生课后学习的方向,能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预习。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了解了学习的难点,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微课资源带给小学数学教学更多的发展空间,能够有力支撑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但是,教师对微课资源的应用还相对初级,需要众多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与反思,完善微课资源的应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艳.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1).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4.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根据新课程要求: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达到: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适应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而微课的运用恰恰符合这个特点。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其灵活性,方便性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特性,而且微课具有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一、微课的定义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提法是胡铁生在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第四届全国教育中的互联网应用“微课”培训会上提出的。他把微课定义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的重点、难点、考点以“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体,其有别于传统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微视频,即“课堂教学视频”,也?Q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从“微”字我们可以看出,微视频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十分钟。微教案中,教学者必须选取主题突出,指向明确且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整个微课进行设计,要求“精”和“微”,必须依据选定的学科知识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再安排教学活动。
微习题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能够最及时、最大限度地暴露在课堂中,然后教师可以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同时,教师能够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微反思具有即时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教学过程不易控制,也会因为一些主观原因使得教师无法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在进行微课教学后,教师可获得每一位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再加以提炼、研究之后,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一)让学生“翻转”为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就像教师的口头禅,但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状况依然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是已有的认知过程不断充实、完善和不断修补、重建的过程,任何不经过独立的自我活动而获得的新认知结构都是不牢靠的。“微课”的出现,恰恰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变先“教”为先“学”,而一切的教师的“教”都要服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思维实践活动,总结出一般规律,然后再利用规律进行运用实践。这完全符合一切规律都是从实践中去的哲学原理,也诠释了教的真正含义乃是让学生真正地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手段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利于小学生去注意并理解。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务有着强烈的愿望。微课中,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将小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通过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身临其境。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学习兴趣变得强烈,情不自禁游离于文本中。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月光照进茅屋的美景,无论我的教学语言多么富有艺术魅力,学生就是难以深刻体会。此时我通过微课将这一情境展示出来,学生立刻兴趣盎然,入情入境。学习的灵性被激发,学习之门瞬间宽敞。
(三)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不易掌握。微课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通过微课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有目标,有方向的去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达到将知识完全消化的目的,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难点。只有解决难点,才能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我利用微课,展示“人字形”线路,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在微课的展示下,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新颖有趣,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四)勇于创新,展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创造条件,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但自信心被激发,学习的创造性也被激活,学习主动性也就大大提高。微课的加入,也为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微课形象生动,教师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增加了说服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记得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我用微课展示太阳、星空辨别方向,借机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予以鼓励和尊重。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言,敢于表达,喜欢发言,敢于挑战。
总之,要让微课辅助下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我坚信:加入微课的小学语文课堂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作者简介:
5.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五
黑河市第四小学 王磊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
广义上,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所涵盖的范围是否广泛,是否针对相关领域或专业;本网页制作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针对性,是否面对特定方向的用户;所提供的信息的广度、深度如何;包括哪些网络资源类型,是书目、索引、文摘,还是网络期刊或者网上图书,等等。这些都可作为用户评价和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
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而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每个个体可以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根据他们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主义采用以下的教学原则:(1)采用情境教学;(2)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3)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自由与多样,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传授,他们可以更加主动。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计算机教学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三次发展浪潮。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当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从原来所扮演的“配角”成为“主角”,所有的课程都将成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资源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也离不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支持。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没有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支撑,再科学的课程方案也很难变成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我想从“网络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的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习内容问题化
根据各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2.学习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型。
3.学习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目前我校在信息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信息化教育资源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途径、方法、效益。
(3)网络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思考与策略
(4)网络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方法、作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10月—11月)选择课题,学习理论。制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二、行动的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5年4月)
围绕研究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反思。转变教学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坚持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以教育实践研究法为主。
2、调查研究法
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等。
3、案例分析法
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的学法指导系统和实施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个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重点测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举的策略。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条件:
本人担任三、四、五、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能重点研究网络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
联系本职工作,注重自身提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展开研究,并积极地参加各项学习、研讨、交流、展示活动,善始善终地完成研究任务。
预期成果:
1.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2.通过实践研究,摸索出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3.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4、撰写、发表相关经验论文。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课题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
(二)教学典型案例。
(三)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四)课题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果。
6.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六
【内容摘要】关于微课教学,其又被称为微型视频课程教学。而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将教学中知识重难点以视频的形式对学生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这种教学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微课教学 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化学知识以直观且有趣的形式给学生呈现。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促使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自主探究。此外。由于微课具有简短精明的特征,因而能够使得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在短时间内,进而提高教师课堂讲解效率。
一、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根据实践调查发现,将微课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①。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将一些比较具有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进而使得学生容易理解难点知识。最后,微课的应用实现对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极大的弥补化学实验中所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删除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将具体的实验现象与相关实验结果通过直接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直观呈现初中化学中的微观世界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微观物质时,其和学生是无法通过肉眼观察这些微观物质,这对学生学习难免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在抽象思维上比较薄弱,因而不能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微观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能够通过微课动画的教学方式进行解决。比如,教师在进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时,由于其中包含较多的微观概念,即物质的原子、分子等。这时教师就能够借助微课动画的形式将这些概念给学生呈现出来②。在此过程中,利用微课动画,放大微?^物质,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一定的便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
2.开展微课教学,演示化学方法和过程
在当前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及部分实验药品带有腐蚀性等特征。对于这种实验就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开展“我们周围的空气”这节教学内容时,其就需要用到红磷对空气中的成分进行测定。但是由于红磷燃烧形的无氧化二磷属于一种强腐蚀性的酸性氧化物,其是不能够与人身体皮肤所接触的,同时也不能够直接闻气味。在这种实验的开展上,教师就可使用微课视频来进行。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直接观察实验现象,还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微课中的各种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不仅缩短教师授课时间,还更好的帮助学生安排对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将教学重难点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使得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微课教学所具有的优势③。另外,在微课教学下,课堂活动也更加多样化,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原子知识这节内容时,多数学生都会对这节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能够合理的应用微课,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演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的配合多媒体,将这节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在这种方式下,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知识所具有的奥秘,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
4.使用微课中具有的“点”状和可播放功能,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其中包含许多“点”状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教材解读、题型精讲以及考点归纳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是比较零散的,而如果在这节内容上使用微课,教师就能够借助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来将该内容集中呈现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能够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相关化学知识进行自学。同时还对一些后进生在知识转化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其在教学中对这种教学模式要能够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应用微课,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优势。
结语
综合上述,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开始使用微课进行化学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还极大的调动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时,需要注重对微课的设计,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大的发挥出来。总之,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使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满足当前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7.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应用与实践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以及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 “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目前, 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辟等特点在教育领域迅速发展, 它通过利用短小的视频让教师合理地分配上课时间, 并积极调动学生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 有效地改善了课堂上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由此可见, 微课正以它的优势特点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而, 研究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结合现有条件, 提炼微课的制作流程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一对多的教学, 而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场景, 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教, 还应考虑学习者的接收情况, 其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制作简单等特点, 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一个优质的微课不是单纯的课堂实录, 也不是课堂搬家, 而是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应具有启发性, 且创意要新颖。笔者通过研究实践得出微课的制作流程, 即“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 (如图1) 。
(1) 选题。结合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 选择教学重难点或需要用微课展示的内容, 进行微课内容的选择。
(2) 教学设计。微课的设计不是单纯地录制教学内容, 而应有具体的教学设计, 如教学难点需要用红色标记, 易错点需要进行重点提示等, 这样通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体现出微课的价值。
(3) 课件制作。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件制作。
(4) 教学实施与拍摄。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制作, 可以采取屏幕录制软件, 如超级录屏、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 如需拍摄教师课堂讲解, 可以利用摄像机或录播教室完成。
(5) 后期制作。教师可以通过后期制作软件为视频添加背景音乐、语音提示、文字介绍以及重难点标记等内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能够实现同一功能的软件应有尽有, 针对微课的后期制作软件同样有很多种, 通常可以采用Eduis、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此外, Office 2010 以上的版本也可以直接实现将课件转换为微视频的形式, 动画和声音等操作都可以同时制作完成。
(6) 教学评价反思。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实践后, 应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微课内容, 完善课堂教学。
二、根据教学内容, 探究微课的课堂实施策略
11.微课作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 实现异步式教学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功底不同, 在课堂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 采用微课可以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照操作难度分为不同的层次,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 如果时间允许, 还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通过分层次设置任务的方法,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讲解“Flash引导线动画”的过程中, 可以将学生课堂任务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一星任务, 即最简单的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引导线动画的制作;二星任务, 即中级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完成两个引导线的任务, 该任务需要学生完成两个运动对象延一条引导线运动, 或者两个运动对象沿不同引导线运动;三星任务, 即最高级的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完成引导线动画的操作, 实现三个以上运动物体的运动。三个级别不同的微课, 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不用强迫所有的学生都从简单的开始练习, 也不会因为个别学生的起点低, 而放弃对他们的教学。三个层次的微课就像三个教师, 同时指导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 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
22.微微课课作作为为自自主主学学习习资资源源, 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
自主学习是指能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通过使用微课, 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先进行自主探究, 遇到问题再看微课中的操作提示,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并增强记忆力。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 而是主动去建构。例如:在讲解Flash中“逐帧动画”使用的时候, 往往需要将一整套动画都做完, 才能实现逐帧动画的效果。但是如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中间出现一个问题没有弄明白, 就会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这样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 从而失去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能够模仿老师完成整套操作, 但是由于Flash中各种帧的适用情况不同, 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具体每一步的操作内涵。教师在制作微课时, 微课的内容除了设置基本的讲解、分析以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微课中设置问题, 让学生暂停视频进行思考和尝试。学生利用微课自己尝试操作, 并思考每一步骤的含义。教师将尝试的机会还给学生, 再通过微课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33.微微课课作作为为课课堂堂演演示示资资源源, 注重体现操作细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很多操作都是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 如果其中一步没有做成功, 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无法进行。例如:在讲解Flash动画的遮罩层内容时, 一般情况下一个利用遮罩的案例都需要十几步甚至是二十几步, 而由于Flash界面的复杂及初中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有限, 很多学生无法一次性记住复杂的操作流程。这样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 就会因为某一个步骤出现问题而不能成功完成任务, 类似的情况在信息技术课堂屡见不鲜。因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操作演示, 制作成微课。微课可以实现动态的视频教学效果, 通过鼠标的点击操作, 配上红圈或者解说的文字, 再结合教师的语言讲解, 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 并且能够自主地控制暂停、播放和播放进度等, 从而适应自己的学习进度。利用微课这种轻松的教学方式可以多次再现操作细节,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技术, 这样可以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通过个案分析, 进行微课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研究
个案分析:《以“我理想中的圣诞节”为主题的Flash综合实践课》
11.课程内容介绍及教学目标分析
这是一节Flash的综合实践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Flash中的动作补间动画、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以及遮罩层动画, 那么, 本课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节课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分清这些动画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条件, 能够灵活掌握Flash中这五种动画形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教师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 增强学生对于作品设计的视觉素养,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并通过作品展示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22.学习者分析
对于本课的学情,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首先, 学生之前的课程, 是一课时一个动画的形式, 这样导致了虽然学生在当节课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内容, 但是等学到其他动画的时候就会混淆, 并且会遗忘之前的内容。因而设计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动画形式。其次, 初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强, 比较喜欢创新思维, 如果一味地给他们设计固定的任务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所以, 教师将综合实践课的任务定为开放式的, 让学生利用素材自己设计作品, 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 让其通过自己的想法和操作技能进行创作。
33.微课应用于课堂实践
微课在本课的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是复习内容, 教师不可能将五种动画形式都分别给大家讲解一遍, 这样对知识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是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不进行讲解, 有的学生在操作中就会遇到困难从而导致作品制作停滞不前。此外, 由于学情差异, 每个学生对于五种动画的掌握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会其中的两三种, 有的只会一种, 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为难。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将五种动画的操作演示制作成为微课, 即“动作补间动画操作演示”、“逐帧动画操作演示”、“形状补间动画操作演示”、“引导线动画操作演示”、“遮罩层动画操作演示”。这样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 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学习, 既可以节约时间进行作品创作, 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44.课程微课的截图展示
本课微课的设计不是直接进行操作演示, 而且让学生区分出Flash中的帧、关键帧及空白关键帧的区别, 再利用动画的制作让学生复习制作方法。该微课中的操作演示不是让学生直接模仿做出一样的动画, 而是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到知识的迁移。图2-图5 为微课内容的展示截图。
55.学生作品反馈
如此上课, 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作品的创作, 还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此外, 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 遇到问题能够自己通过微课学习去探究解决, 这样能够加深学习印象, 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图6 为部分学生的Flash作品反馈 (截图文件) 。
66.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作品创作, 遇到问题不是传统的由教师控制学生机进行演示, 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 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做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也让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虽然上交的作品在视觉和技术水平层面仍然存在差异, 但是, 从作品中能够看出每个学生的用心, 只有用心做了才能更好地收获知识、收获喜悦。通过这节课的尝试, 笔者认为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能够有效解决课堂时间的分配问题, 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差异的问题。
四、根据微课使用情况, 设计问卷调查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笔者设计了有关微课课堂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 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 以便及时改进和完善微课的设计。本问卷主要针对我校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 共发放问卷138 份, 有效回收问卷135 份。本问卷的设计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 旨在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习兴趣”的调查, 旨在了解学生对于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学习兴趣;第三部分是“学习效果评价”, 旨在了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学习效果, 以便于今后改进课程设计。通过问卷调查, 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1.““学习兴趣”方面的调查结果
第一, 关于“您对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吗?”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4.8% , 选择“ 感兴趣”的人数占25.9%, 而选择“非常不感兴趣”的仅占3%。由此可见, 大多数学生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形式感兴趣。
第二, 关于“您喜欢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吗?”一题, 选择“非常喜欢”及“喜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3%, 而非常不喜欢微课教学的学生仅占1.5%, 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于微课这种教学形式是持肯定态度的。
第三, 关于“您在学习操作性的软件 (如Photoshop、flash、word等) 时, 是否经常利用微课进行学习?”问题的调查显示, 有83%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及“很经常”选项, 而选择“几乎没有”的学生数为0。可见,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是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 只是使用的频率不同。
第四, 关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如果学习遇到问题, 您通常会用什么办法解决 (可多选) ?”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利用导学案及教材进行探究学习”、“与同班或同组同学讨论”、“询问老师”、“很少解决、直接忽略”和“其他”的学生分别占有71.9%、57.8%、49.6%、31.1%、10.4%级5.9%。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在课堂学习遇到困难时采用微课学习解决问题的人数最多, 其次是利用导学案学习及小组合作解决, 也可能是几种方式交互使用。
22.““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的调查结果
第一, 关于“您认为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您有帮助吗?”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9.6%, 可见, 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第二, 关于“您认为利用微课能否帮助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中操作性软件 (如Photoshop、Flash等) 的学习兴趣?”问题, 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5.2%, 可见, 微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关于“您认为利用微课能够帮助您理解和深化知识内容?”的问题, 选择“非常有帮助”、“有帮助”、“一般”、“有较少帮助”、“完全没帮助”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8.1%、37.8%、10.4%、2.2%以及1.5%, 由此可以判断, 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知识内容。
第四, 关于“您认为利用微课能够帮助您提高学习效率?”问题, 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9.6%,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 关于“您认为利用微课能够帮助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1.9%, 而认为“有较少帮助”及“完全没帮助”的仅占2.3%, 可见, 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 “您通常观看几次微课能掌握所学知识点?”是一道有关微课使用效率的调查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57.8%的学生通过观看一次微课视频能掌握知识点, 另外, 还有30.4%和10.4%的学生通过观看两次和三次微课能掌握所学内容, 从而可以得出, 微课对于教学的有效性, 即大部分学生是可以通过微课掌握知识点的。
综上所述,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 大部分学生喜欢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而且会经常使用, 他们认为微课能够增加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和深化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大部分学生是可以通过一到两次的微课学习掌握知识。
五、对微课的反思
尽管微课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优势, 但是, 作为新的教学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尝试。对于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模式, 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1.不不是是所所有有教教学学内内容容都都适适用用, 要因课制宜
微课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但是, 微课也不是万能的, 不是所有课程都适用, 也不是所有课程用起来效果都好。例如: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的教学中, 单纯的通过视频讲解不如直接拿出机箱, 让学生实际操作更能掌握知识;而在计算机软件基础的讲解中, 通过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软件能够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软件的使用。因此, 微课可以有效改善教学, 但是, 不能盲目的使用, 要因课制宜, 选择合适的课程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22.掌掌握握微微课课时时间间, 更好地服务课堂
在课堂中所使用的微课时长应控制在5 分钟左右, 甚至更少, 最好不要占用课堂上较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时间, 最大限度地展示知识点, 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保证学生所获知识内容精炼, 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 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课程重难点, 并附上相关的图文说明, 使得微课的内容丰富而具体, 学生观看时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33.内内容容表表现现方方式式设设置置新新颖颖, 有创造性
微课在内容设置上应注重内容的表现形式要新颖, 如果像传统的课堂演示, 就无法体现出微课的优势。比如:在讲解Flash动画的时候, 很多学生对静态帧、关键帧及空白关键帧的使用不清楚, 因而教师在录课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后期加工将不同帧的位置利用红色的圈和箭头等方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出操作要领, 从而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巧。因此, 对于微课内容的表现形式, 教师应多动脑筋, 不断探索, 使其更加新颖且富有创造性。
44.适适当当添添加加字字幕幕, 有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 微课中需要针对教师的具体操作配置相关的字幕, 这样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也能掌握操作的关键点。因而, 在添加文字过程中, 文字说明要有针对性、连贯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掌握核心操作要点。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10-12.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13-14.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4]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 2013, (07) :37-40.
[5]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式教育, 2013, (02) .
8.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的必要性
1.教学设备的改进为微课资源的引入创造条件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设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现阶段,在我国广大的小学校园中,互联网、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课堂中应用的十分普遍,教学的多媒体化和信息化已经初步实现。在这样新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有效的设备资源来改进教师方式,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微课资源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创新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转变。
2.微课资源广阔的应用范围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方便
我国自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几乎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够进入小学校园进行学习。但是由于地区间发展的平衡,生源复杂,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情况有较大的差别,加之学生自身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差异,使小学生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区别。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微课具有选择性、可重复性以及灵活性等特性,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和理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资源的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微课资源的播放,让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来学习知识,进行思考并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来改变传统的任课模式,优化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高”的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课前小组讨论教材和观看微课视频来对三角形的底和高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堂的教学内容。然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微课中教给学生的方法,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但学生在画高的过程中,一般都只能画出微课中教过的、三角形最常见的高。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殊的高,并不了解。在这时,笔者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让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找出这些特殊的高。最后,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一起解决了问题。这样将微课和教师教学结合起来的方式是让学生通过提问、探究和验证来锻炼学生思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2.解决数学难题,降低小学数学的难度
微课资源对于那些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微课资源可以重复进行观看,可以让不能理解的学生有再听几遍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获取解决较难问题的方法。微课视频数学知识演示的直观性可以方便学生学习,降低数学难度。
比如,在进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教学时,因为学生缺少空间立体的想象能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在微课资源中直接进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拆分,向学生展示它们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通过亲眼见证来直接感受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就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3.通过对比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相似知识的对比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对比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对比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分清相似知识点,形成严谨的数学求知态度。
例如,在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录制制作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两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两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操作,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到该用的地方,让课程时间得以充分的利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翻转课堂逐渐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的活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傳统的灌输式教学,微课资源就是实现教学课堂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吴德贵.与时俱进: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的思考[J].教师,2014(16).
9.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九
甘州区甘浚镇工联小学 糟俊祯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即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也给当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21世纪的人们生活节奏逐渐的加快,无论是对周围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是对自身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微课教学是当前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创立完全是建立在网络工具的基础上,因此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本文就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系统的进行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下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变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有限,活泼好动的特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发展。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内容比较的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很多小学教师都试图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但在微课的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并根据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解决措施。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现状
(一)微课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
在微课小学课堂的应用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将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放在课堂当中,并没有进行课堂之下的拓展。而且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这种教学方式还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其使用上还是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虎头蛇尾”,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导致课堂效率不高[1]。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了解甚少
微课的兴起时间还比较的短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理解还比较片面。这种情况下,开展微课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比较的困难。因而,很多教师在微课的使用中还是采用之前的教学资源,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式,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极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以上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可以看出,微课之所以在小学语文中使用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小学语文教学还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此,加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应该从教师的基础教学模式方面着手,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2]。
(一)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微课教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同时注意力有限。基于小学生这些明显的性格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课程教材的重点把握,并且适当的增加微课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在微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的适当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小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才能使其真正的了解学无止境的特点。例如,在讲述《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可以在微课中向小学生展示西沙群岛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西沙群岛还可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也可以根据图片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二)提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深对微课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改善之前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适合能吸引学生的语文教材资料,根据微课的特点,整合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例如,在《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向学生演示通过太阳、星星进行方向的辨别,并结合学生对方向的认知,讲授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
其次,教师在微课的使用中应该注意教学资源的更新,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借助于微课教学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
结语: [3]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开展有助于小学生发展的微课教学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微课的应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教学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期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发展。
参考文献:
10.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十
摘要:在新课改下, 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深。在课程教学中, 借助微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对新课改下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帮助。文章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 具体探讨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运用;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产物, 它也属于一种课程, 主要的载体为短小的教学视频。微课大多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时长一般为8~10分钟, 内容短小精悍、主题明确、语言简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若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 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相关知识, 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一、借助微课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课前导入教学中建构与知识相关的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逐步对新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然而, 以往课堂情境的创设上, 教师常常采取实验、故事导入等常用的情境创设方式, 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构建效果不佳。为此, 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 在课堂导学过程, 借助微课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学生亲身体验及感悟,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思考与探究,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符号知识内容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微课技术运用起来, 以微课结合书本, 为学生展示居里夫人探索化学元素镭的故事;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如造纸术与火药等的作用;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金属材料的组成等。借助直观展示的方式, 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
二、借助微课突破化学重难点内容
虽然说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 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化学课程中仍旧存在很多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及重难点内容[2]。针对化学重难点内容, 如果化学教师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头疼, 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将微课引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借助微课直观生动的特点将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展现到学生的眼前,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概念, 消化并吸收化学知识点。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奥秘》这一单元知识内容的时候, 其中的重难点内容是让学生如何建构出微粒观。因为氧分子虽然在我们的身边, 但是却是我们看不着也摸不着的抽象事物, 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表述, 显然难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来播放“水通电分解”的实验操作与实验过程, 在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原理, 让学生对氧分子获得深刻的认识。采取微课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获得一些大致了解与掌握, 继而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借助微课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化学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3]。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常常是教师演示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但是很多时候因学生对教师演示细节未掌握, 常出现实验失败及危险事故情况, 这样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比如, 在开展“实验室制备氧气”这一实验教学的.时候, 教材上给出三种制备氧气的方法:将二氧化锰加到过氧化氢中产生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后分解出氧气;加入氯酸钠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三个实验操作制成微课, 然后在教学中播放给学生, 让学生反复观看多次, 并且在实验细节部分暂停为学生讲解细节操作的必要性, 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观察能力。
四、应用微课拓展化学知识内容
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但是在课本中却很少体现。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常教学中, 教师在讲解相关章节的时候, 可以可利用网络收集到的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 以微课演示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如讲解“生铁与钢”的时候, 可用微课演示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时发行的纪念邮票的图片;讲解铁的性质的时候可为学生演示铁生锈的图片。通过微课的演示, 拓宽学生的视野及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将微课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广余.微课, 让化学教学更具个性化[J].化学教学, , 16 (5) :25-28.
[2]孟静, 洪燕芬.浅析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电解饱和食盐水”微课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 , 23 (12) :37-40.
11.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7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教育位置,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实战能力,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进而解读国家社会的乐趣。它对学生以后的科学技术探究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我们应重视这门课程,并积极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微课就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而且,微课的应用成为我国初中学校各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样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课堂体现主要是以视频的方式,通过简短的视频信息将教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得明白、清楚,并从微课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知识、得到启发。微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优势很突出。而且,它区别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方式。它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资源容量相对较小,教学资源的构成趋向于情景化,使用方便,教学主题突出,教学的内容具体,具有趣味性。此外,它的成果简单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且反馈及时,针对性较强。所以,微课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教师要端正态度,加强对微课的重视
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及普及,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更加体现了教育学生的观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要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進行科学教育,以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微课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热点。由此可见,微课教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師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重视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是校园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国家技术栋梁之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秉承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加强对微课创新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而有助于促进和生成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将微课的应用精炼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推广的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担任主角的角色,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向学生看齐。与此同时,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及教师职业的综合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将微课教学的应用精炼化,并制定好课堂教学的目标,调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将微课教学的应用生动形象化,以激发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兴趣。此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微课和信息技术这门科目的素质与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微课有效联系,从而使学生能感受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魅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将微课有效地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辅导作用。以佛山教育局为例,佛山教育局推出了“微课”的模式,使本来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浓缩为五到八分钟,除了冗长的前奏和后奏,浓缩了课堂的重难点等精华内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网络信息点击率达到五万次,该局的微课模式实践在全省甚至整个国家都居于首位。佛山教育局开创的微课,满足了学生以及教师自主学习的乐趣。根据调查,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最好时间段为十分钟之内。所以,该局结合学生的这个主要特点,在全国首创微课。教师的课程不再是四十分钟的一堂课,而是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的精髓内容,并且在播放中能够随意地暂停和播放。在微课教课完之后,还为学生提供练习题、测试题等内容以巩固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运用微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显著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的应用关系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它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而学生是校园的花朵,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运用微课的方法,以使信息技术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如何实现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高效应用,是需要时间实践的过程。对此,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3] 王秀梅.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新探[J].新课程(中旬),2015(5).
12.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十二
AUTOCAD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培养电脑绘图的技能, 该技能是很多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的工程应用打下必要的基础。
现行的AUTOCAD课程教学, 教师作为一名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 在课堂上讲解各种命令, 并通过案例教学进行示范, 学生作为一名被动接受者, 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案例完成课堂练习, 并完成课后作业。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别, 对课堂内容接受程度差别很大, 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花费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时间不一样, 影响了课堂进度, 学生接受的知识囫囵吞枣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而且部分学生还不认真听课, 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探索微课在AUTOCAD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我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于2014年开展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Auto CAD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1.微课。“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微课”, 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试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校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关中客, 2011:14) 。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指定时间或业余时间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料 (教案、案例、录像等) 完成知识的学习, 而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场地,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成为了一名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学生作为主动参与者, 通过答疑, 完成项目案例, 使学生变被动到主动的自主学习、交流反思, 团队协作, 从而熟练掌握课堂知识,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微课资料的提供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保证, 既能让学生课前学习, 也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分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 制定适当的考核方式, 使小组成员荣辱与共, 令其相互监督, 相互讨论,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既培养他们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之间彼此帮助, 相互学习和借鉴, 共同提高。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
以本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Auto CAD为例,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把Auto CAD课程分成重力坝的绘制、土石坝的绘制、水闸的绘制、隧洞的绘制、渡槽的绘制、倒虹吸的绘制、泵站的绘制、水电站的绘制、房屋工程的绘制、桥梁的绘制等十个项目。
2.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 任务驱动, 根据任务建设微课的一系列资源:微课的教学动画、录像、习题、测试、三维模型、图片等, 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而且能够利用较零散的时间学习。如重力坝的绘制可以建成7个微课: (1) 任务分解; (2) 图线的绘制; (3) 编辑; (4) 文字和尺寸的标注; (5) 表格的绘制; (6) 标题栏的绘制; (7) 打印输出等。
3.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学生课前利用院级精品共享课程《水利工程制图》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资源库的微课、动画、录频、在线做题等资源学习, 以及老师的在线的辅导 (QQ、或是院级精品共享课程的在线解答) 或是和同学的在线讨论。
4.老师借助聊天工具、BBS讨论等交流平台来梳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整理, 做好充分的备课, 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课堂上, 学生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老师给予有效的辅导, 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师生课堂上讨论完成项目 (或任务) 的重点和难点, 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课后学生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课余零散的时间学习自主学习网络资源, 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学习时间, 重点学习自己不熟悉的内容, 或是做课后测试, 巩固所学知识。
7.成立CAD协会, 通过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进行练兵, 通过选手之间的竞争,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可以促进教学之间的交流, 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得以升华、验证。
8.分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分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 每5个同学一个小组, 上课表现好的组可以加分, 上机作业时, 整个组的同学都做完老师才检查作业。结果, 上课的时候, 同学们更积极表现, 作业的完成情况更好, 做得快的同学会辅导其他同学。
五、结果
为了检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同一个老师用现行教学方式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本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2个班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表明, 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作为主动参与者, 通过答疑, 完成项目案例, 学生变被动到主动的自主学习、交流反思, 团队协作, 熟练掌握课堂知识, 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的平均成绩也较现行模式高了。
摘要:为了改变现行不理想的Auto CAD课程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以本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为例, 研究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Auto CAD教学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作为主动参与者, 通过答疑, 完成项目案例, 学生变被动到主动的自主学习、交流反思, 团队协作, 熟练掌握课堂知识, 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Auto CAD教学
参考文献
[1]孔德兰.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于实践[J].职教论坛.2015 (24) :65-69.
[2]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年 (158) :33-36.
13.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十三
摘要: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几个人或者是几所幼儿园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在政府组织的策划下, 经过教育工作者集体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对资源库的充实, 确保利用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微课资源给幼儿教育带来的革新思想, 提出了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与共享策略,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要全面, 应用要合理有效, 共享机制要尽快建立, 确保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利用微课资源、丰富微课资源, 让微课资源成为教育革新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微课; 幼教; 开发; 应用;
随着互联网思维方式的成熟,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成为了教育发展中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在这样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 幼儿教育开发微课资源, 将微课引入幼教课堂, 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之中的表现, 它能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提升幼教的效果和效率,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一、微课资源给幼儿教育带来的革新思想
要革新微课资源的开发利用, 幼儿教师的能力必须要随之改变。首先, 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的录制, 掌握录制与播放、传播的方法, 同时能够借助网络摄像等功能自己录制更为有趣的微课内容, 还需要掌握Flash等动画制作技术等。其次, 教师要对微课教学理念有深入的研究, 确保微课的使用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而不是为了使用微课而强行插入微课内容。
教育方法要革新, 微课资源带给幼儿教育的革新思想就是要从教育方法上进行转变, 从而保证幼儿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 学习方法越来越先进, 能够随时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知识, 而不是枯坐在课堂上模仿。
教育理念革新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全面革新, 能够积极学习现代化教育理念, 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学思想, 将教育活动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二、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与共享策略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几个人或者是几所幼儿园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在政府组织的策划下, 经过教育工作者集体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明确资源开发目标。幼儿教育微视频资源的开发目标就是要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 确保学龄前孩子们能够拥有生活能力、审美能力、数学概念和思维, 以及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幼儿教育微课的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要在不同的分类下完成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具体的科目分类应该包括:文学、数学、美术、音乐、社会、科学、体育等。在这些大分类下面再形成小的分类, 确保资源库的完整和条目清楚。例如:美术微课活动, 可以包括动手、绘画、欣赏等不同的内容;社会活动应该包括认知、保护、关爱等不同的内容。门类清晰, 才便于教师应用查找。幼儿教育微课资源的开发需要地方教育组织经常开展微课评比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研发与创造, 而优秀的微课成果就可以选录到微课资源库中, 形成重要的微课资源, 确保更多的微课内容与教师的智慧想法能够得到利用。其实, 微课就是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增添生活性与趣味性, 这很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微课作品记录了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 积累了大量教育资源, 体现了智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教师的成果受到广泛的认可, 利用微课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精华内容, 引发学习者的思考, 让师生的优势都得到体现。
微课的开发就是为了要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而不是静静地成为教学的艺术品。微课的应用应该强调高效。虽然, 幼儿教育是关注幼儿成长的教育阶段, 更多的是从生活和游戏方面让孩子们学习知识, 提升能力, 但是也强调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也就是高效模式。微课的高效要从这样几方面来实现:简洁。微课应该比8~10分钟的普通微课时间更短一些, 小孩子是没有耐性的, 教师设计的微课应该更为简洁, 如果能够保持在3分钟以内就是最完美的了。例如微课展示如何正确地洗手、如何远离电源、如何整理玩具、如何看红绿灯、如何帮妈妈晾衣服等。又如:美术活动的设计“有趣的手指点画”“可爱的蔬果造型““好玩的刮画”“动手拍出红枫叶”等活动都能够刺激学生模仿, 然后完成艺术创作, 并形成审美能力。这些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来设计微课, 应该是越简短越好。直观。直观幼儿喜欢直观呈现的东西, 因此很多不能直接表达的情境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现, 例如:游戏规则、危机状况等情境都是可以利用动画制作的微课形式来展现的。这样的形式孩子看到更为直观, 教师不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完全可以利用微课来创设情境, 鼓励孩子们学习和了解。如:以大班数学活动“0的认识”为例, 微课活动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让孩子们认识0, 格尺刻度、温度计刻度、苹果吃没了等等。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从生活情境的角度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微课才是值得收入资源库的优秀内容。实现“学习先行”, 让孩子们观看微课程, 进行自我学习, 微课程的内容最好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因此, 在微课播放上应该可以随时随地播放, 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照着微课做游戏;在幼儿园随时观看正确洗手的动画;睡觉前观看怎样更好地和小朋友玩耍等。方便的微课播放环节才是微课正确的应用之路。
微课资源创建之后必须要实现共享, 利用共享模式确保微课能够服务于教育, 实现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具体的共享机制与理念建设要做到创建共享平台, 微课资源要构建共享平台, 教师可以下载需要的微课内容, 教师可以像课程用书一样取之即用, 用之改进, 不断完善, 可避免很多的重复劳动。微课共享平台要随着教育现状的推进而不断革新, 这就需要不断地有教师充实平台内容, 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培训、比赛、展示、奖励等方式, 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 充实共享平台的资源库, 让共享行为延续下去。利用共享平台微课视频能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技能, 深化教学实践, 通过资源能帮助教师联系更多的同行, 深入幼教课堂, 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并获取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教学思想和课堂资源。教师要学会利用共享平台, 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 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微课作品。同时, 保证在共享平台上微课视频可以转换为流媒体格式, 可以在线的阅读, 减少繁琐的步骤。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时代, 幼儿教师应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出敏感信息, 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为孩子们展示一个更广阔的全新的学习世界。
14.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篇十四
网络教学,的确为物理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模式和理念。但是,网络教学真正在学校教学中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二是相关人员信息素养欠缺和应急能力的不足。
(1)硬件:硬件是网络教学的基础。即多媒体教学和管理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宽带网络以及服务系统等。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规模建设、设备使用、设备管理和设施的维修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网络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教学要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步,资金是第一步。
(2)软件:随着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计算机网络已经走进大部分学校。漫步于学校装备精良的网络信息中心,看着现代的多媒体教室,却似乎才让人怀疑它实用和管用的一面,因为很多人仅仅把它看作是“参观”和“应付检查”的摆设。网络教学的真正阻力,不仅在设备问题,更在应用网络的人和网络本身的维护。
(3)教师:网络教学的“软”环境建设,关键在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富有创造性,善于教学设计,踞高临下、具备驾驭教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能力。教师必须担当起多方面的角色:课件制作员、课程辅导员、网络导航员、技术服务员。
其次要培养对网络教学这一特殊教学方式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包括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设计网络课程的能力;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发布、管理网络课程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等。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基于网络的教学,备课观念需要更新。教师要合理科学地组织教材,相关的知识要尽可能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知识要连贯,思维性要强,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上。在合理利用校园网中资料库时,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设计课件应用和制作脚本,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学生:网络教学,关键是“学”。必须意识到,网上学习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在没有成人监控和指导的“纯网络环境”下顺利、高效地学习就存在很多需要克服地障碍。实践过程中,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很难一下子转变角色,面对电脑网络,望网兴叹;②部分学生没有目的性,在各个网页间“漫游”;③有的学生竟然背着老师和家长,利用网络学习之际聊天(OICQ、MSN、ICQ),甚至游戏;④有些学生,在BBS上讨论时发的帖子,有的跟学习沾边,有的则纯属玩笑,发帖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⑤部分学生网络技术和网络学习方法欠缺,容易在“五光十色“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或者在”信息的**大海“中手足无措,糊里糊涂地浪费大量时间,汲取不到自己所需的特定知识;⑥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强,在课余时候,不学习,一味的依赖课堂45分钟,导致知识的不连贯、不完善。为此,一方面,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和非认知特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证,并针对学生的这些方面增进网络课程的针对性和可管理性,将网络教学与其他师生互动方式结合,以使网络教学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抑制网络教学固有的缺陷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将网络教学与适当的“面对面”的授课和监控相结合。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如果过分或者单纯依赖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良好初衷迟早会演变为“网络放任”,成为学生的“网络漫游”、“无目的的网络生存”,甚至“网络放纵”,以致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因此,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学习目的性:上网漫无目的不停浏览,在各个网页间不停的切换。所以,建议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前,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访问哪里,需要下载什么,计划搜寻什么资料等,确保高效的上网学习。
(2)合理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所以,进入网上学习,就一定要静下心来,真正以学习者的状态进入。有些学习材料、试卷不妨打印出来做更好。
(3)参与网上答疑时,提高答疑效率和提问的质量。建议学生要在“离线”状态下学习、消化有关知识,经过自我练习后提出高质量、有思维深度的问题。网上提问时不要“在线”等待,问题提出后可以先下来,过一段时间再上去看老师的回复。
(4)学会关注他人,发挥群体效应。在网络环境中寻找学习伙伴,相互借鉴和帮助。学习中的问题不一定非要老师才能解决,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时更精彩。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本文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网络信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与新课程的整合实施过程,并指出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网络环境;课程整合
自诞生于西方20世纪初的研究性学习思想被引入中国后,经过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实践,已被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课程设置与内容的不断更新,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特点及新问题,对于有效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及核心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它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被世界许多教育工作者采纳并应用于实践,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形式、内容及交互性上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社会性及创新性能力的形成,被认为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合理分组与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按人数或成绩分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出发,综合考虑成员的学习者特征、学习风格习惯、学习兴趣、学习特长等因素,注重优势互补、小组均衡。
确立学习活动目标教师依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总体思想,结合学生、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与学生协商的前提下确立活动目标,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并制定活动目标的评价标准。
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目标确立后,应设立完成活动目标必须经历的系列学习任务、规则及程序。学习任务又包含一系列的子任务,任务应具体可行,确保活动目标的最终完成。
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开始学习活动后,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对各小组提出建议并监督、督促其按既定程序完成学习。
小组活动结果展示小组活动的最终学习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作品或研究报告。
小组学习活动评价与总结组织各小组参照评价标准体系展开自评、互评,分析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及不足。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与手段应用于教学,传统教学的各要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具体表现为:(1)教学环境更加开放。传统教学环境延伸为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在内的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环境,这个环境更加开放、全面、复杂。(2)教学内容更多样、丰富,而且更新迅捷。教学内容来源由传统的课本教材扩展为信息量更为庞大的互联网络,突破了空间、时间的控制。(3)教学媒体更加多样,教学手段更为灵活。信息化技术让更多的现代媒体应用于教学,让教学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更加多样,让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更加灵活、有效。(4)教学理念发生变化。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思想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教师学生相结合的“主导─主体”教学理念。(5)教学模式多样。一系列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相继产生,如探究式学习、专题性网站学习等。这些新问题、新特点的出现都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PowerPoint迁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新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传授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信息化教学手段基础。PowerPoint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单元,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该软件制作电子演示文稿的知识与能力。
以PowerPoint复习实践课为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教学分析此阶段是对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及教学环境进行分析与准备,主要由教师完成。(1)教学内容为PowerPoint复习巩固课,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该软件。(2)学习者特征体现为已经学习和掌握了Word、Excel软件的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对PowerPoint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前提;通过高年级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刺激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对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3)教学场地为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实践设备。
划分合作小组依据“自愿、均衡”的原则,将班级划分为成员3~4人的若干小组,并明确组员的角色与主要职责。此阶段工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合理分组、角色设立提供参考建议与帮助,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等寻找合作的小组成员,并在集体中寻找自己的合适角色与职责。本次活动小组角色包括组长、资料收集员、资料处理员及设计员各一名,职责分别表现为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收集作品所需的各类资料、对各类资料进行筛选并加工处理、具体的设计制作,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活动。
确定小组活动主题,明确学习规则此阶段主要是确立学习活动的主题,明确完成该学习主题应达到的一些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该工作主要由教师在学生配合下完成。本次活动的主题及要求为: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幻灯片作品,各小组自拟主题,作品内容要求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突出作品主题,用到幻灯片制作的多种技巧,如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具体的细节要求及评价指标见表1。
展开小组学习活动理解活动主题、要求及评价标准后,各小组分别展开各自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活动进程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积极调动各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防止活动迷航。
作品展示经过2~3个课时的学习活动后,教师组织各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台为其他小组展示与讲解本组的幻灯片作品,具体包括设计理念、设计主题、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内容、活动心得体会。
评价总结依据设计好的评价体系表,教师组织各小组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展开自评、互评及教师评,并组织各小组针对作品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其他小组作品的建议及对自己的启示。评价工作完成后,将每个小组的评议结果表发放给各小组,让其针对结果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发挥优势。
活动结束后,各个小组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且作品的主题及内容丰富多样。学生普遍反映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操作使用,而且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自信,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技能形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的不同,在实际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注重教学分析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对象及环境等要素作综合考虑,以确定是否采取该教学策略,如采取则选择并准备学习活动所需的各类资源。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与手段都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这就要求对信息化环境有详细的了解,把握和利用信息化环境与手段来促进教学。
合理分组,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理地划分合作小组,除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性格外,更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详细地讲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实施流程、注意事项及预期效果,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分组、角色分配及职责承担,真正参与到小组活动学习中来。
科学合理地选择活动主题并确立学习规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主题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参与人员及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开放型主题、半开放型主题及闭合型主题。主题确立后,教师须规定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并通过设立评价项目的方式约束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鞭策、激励、互动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营造一种积极、友好的学习情境。
注重教学交互,促进有效交流有效地交流是促进学习者成功、快速地完成知识建构与迁移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与组内同学交流,还要与同伴一起与其他组员交流,交流也不局限于认知领域,还有情感、态度和技能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及时对小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及人机交流加以引导与限制,防止交互迷航,促进有效交互活动的开展与维持。
评价应灵活多样,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评价小组整体表现外,还应注重小组成员的评价,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过程。评价的手段应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及组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及指标也应详细、具体、量化。评价的最终结果应反馈给各个小组,让其对照评价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改正方法,保持优点。因此,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综合教学目标、活动要求、学生特点等要素,制定灵活、科学的评价体系。
15.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人类开启了新的互联网时代—微时代, 它具有传播速度快、短小精炼的特点, 传播内容相对于传统信息更具震撼力和冲击力。而人们只有相对有限的时间了解海量的信息, 所以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具有巨大冲击力和较高质量。人们已经开始运用新的模式关注信息, 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深入阅读, 大块文章的时代已经远去, 所以微商、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等微产品应运而生, 快餐文化已经成为主流。对于还在学习的学生也同样每天面临海量的信息, 基于这种情况微课应运而生, 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 对于提升当前教学效率意义重大。通常来说微课就是教职人员在课前将相关知识点或语言技能转化成自成一体的多媒体视频, 这个视频的长度通常不会超过十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1]。
翻转课堂是与传统课堂相对的, 传统课堂指的是教师以管理者的身份进行授课,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记忆并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完成作业和测试的过程实现知识内化。而在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和知识传授过程被翻转过来, 传统课堂教师讲授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 课堂上教师不在讲授这些知识, 传统教学中“师”、“生”的顺序被改变, 同时还重新规划了课堂时间。也就是说将传统中以“课堂讲授新知识+课后巩固练习”教学顺序的教学组织形式翻转过来, 成为在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的形式。在这个翻转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够有效掌控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 家长和教师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翻转学习的本质就是混合学习, 即结合“在线的个性化学习”和“面对面的群体学习”, 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2]。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视频不同于传统教学录像, 学生通过配合书面文字进行讲解的音频能够集中关注课件知识, 教学效率更高。所以应当严格制作课件。
第一, 作为中介呈现知识内容是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功能, 也就是说为学生呈现知识是运用微课的本质目的,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其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内化, 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测试、个别辅导等, 最终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的吸收。
第二, 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然而微课的设置需要服从于翻转课堂的需要, 那么教职人员进行微课设计时就应当深入分析怎样在翻转课堂中实现教学目标。并有效确定教学难点、重点、目标, 进而在翻转课堂中一一实现。翻转过程中应当对这些难点、重点、目标是否得到有效检验和学生是否达到翻转的预期目标进行充分考量。这里涉及翻转课堂效果评价, 所以在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评价的方式。
第三, 怎样翻转。与授课相同, 翻转课堂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步骤, 首先应当对学生掌握微课内容情况、灵活运用程度进行检验,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的问题, 进而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最后在课堂中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3]。
第四, 教师监管课外、课前学习。要保证微课的学习效果, 教师就应当对视频上留的思考题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认真进行视频学习进行了解和控制, 课外的深度学习具有一定难度, 只有保证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够提升学习成效。另外教师在设计微课内容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一点, 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毕竟少数, 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弱, 要提升微课内容的吸引力。
第五, 具体的微课设计中, 教师应当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内播放视频, 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利用网络发布视频时, 应当对其设置回放、暂停等功能, 学生通过自我控制更加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4]。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 微课和翻转课堂作为教育行业在新时期的产物, 能够有效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意义重大。教师应当深入的分析和把握微课和翻转课堂, 进而更加有效的在翻转课堂中运用微课。本文分析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 但是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强重视, 通过不断提升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水平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微课和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发展的产物, 它们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提升教学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的运用还处于初期阶段, 要想获得更大的成效, 教师就应当对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内容和两者的转化, 通过在翻转课堂中有效运用微课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应用
参考文献
[1]樊袁利.翻转吧, 课堂——浅析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 2015, (12) :192.
[2]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09) :33-36.
[3]宋涛, 林茂松, 张晓妍.Moodle环境下“微课”理念在翻转课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4, (08) :194-195.
【微课资源在课堂总结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推荐阅读: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6-18
论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7-04
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07-02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1-15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9-11
MOOC-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08-02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06-09
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06-11
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