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秋颂

2024-06-17

七年级语文秋颂(精选13篇)

1.七年级语文秋颂 篇一

第15课 秋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

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

2、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 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了解作者。

1、展示: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

眸子()酡红()寂寥()执著()澹()

sà()爽

shè()住

juàn()顾

秀yì()

(2)解词:

萧疏

扰攘

闲云野鹤

明确(1)móu tuó

liáo zhuó

dàn 飒 摄 眷 逸(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扰攘:骚乱,纷乱。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

2、作者简介:

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30部作品问世。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教师找一名学生读,了解作者。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深入研讨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秋韵。并思考: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同时教师板书: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根据文章内容,全文应分级部分? 第一部分(1)直接将秋与人联系在一起,说明人像秋

第二部分(2----9)赞颂秋天的各种事物,点明秋的本色是“闲”“逸”。第三部分(10---11)指出某些人像秋的美,歌颂秋的淡泊和可望而不可即。

四、再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

1、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2、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识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味课文,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深入重点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学生互动,共同解答,最后明确:秋林:飒爽、洒脱;秋日: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淡淡、悠悠;秋风:纯净、爽利;秋水:明澈。

2、精读第九小节,思考;作者用哪两个字概括了秋天的特征?(提示:依据第九段答.)明确:“闲”、“逸”(或“澹”)

3、本文作者只写了秋,赞颂了秋吗?

学生先思考,然后明确:不是,还写了人。歌颂了具有内在美的人,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秋的形象交相融合,形成了这优美的意境。

4、颂人的句子有哪些呢?明确: 第10自然段。(生读)

师:文章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找到后明确:第1段中“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第11段中“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5、作者呼吁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我们应该做一个心胸广阔、淡远闲适、不追名逐利、洁身自好的人。

6、在作者笔下,秋天的神韵是如何与人联系在一起的?

三、吟咏感悟,读出韵味

四、教师小结

文章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秋的形象具体可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加以借鉴,用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课堂训练,1、仿写句子:

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香飘田野。

仿:人们都爱。

2、仿照句式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造句

例:春天鸟儿欢叫,夏天野花盛开,秋天树木葱茂,冬天雪花飞舞。

仿:。

五、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既颂了秋,又颂了人,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极度喜爱之情。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希望大家能领悟、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课后1、3题

2.七年级语文秋颂 篇二

关键词:广韵,反切,破读,虾

一、虾蟆

《童趣》 (P20)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虾”是“蝦”的简化字。【说文解字】 (2) :“蝦, 蝦蟆也。”蝦蟆也就是蛤蟆, 学名蟾蜍。《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 而见食于蝦蟆。”描写的是蟾蜍吃月 (古人对月食的误解) 的景象。【广韵】麻韵167页 (3) :“蝦, 胡加切, 蝦蟆。”麻韵164页:“蟆, 莫霞切 (mɑ) , 蝦蟆。”【康熙字典】1090页:“蝦, 《唐韵》胡加切 (xiá) , 《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 (xiá) , 并音遐。”根据见系二等字语音演变成细音的规律, “蝦”反切的现代读音应为xiɑ, 但是现代汉语中“蛤蟆”一词和“蝦蟆”正是同一个词, 可知在表示“蟾蜍”这个词的时候, “蝦”的语音演变比较特殊, 延续旧音读为ha (匣母浊音清化为h, 声调转为阳平) 。

“蛤”字本义为蚌蛤。【说文解字注·虫部】670页, 即为蛤字, 释为“蜃属”。【康熙字典】1082页:“蛤, 《唐韵》《正韵》古沓切 (ɡé) , 《韵会》葛合切 (ɡé) , 并音鸽, 《玉篇》蚌蛤也。《礼记·月令》:‘雀入大水为蛤。’”“蛤”本义为蚌蛤。现在读ɡé音的词有蛤蜊 (ɡélì) 、蛤蚧 (ɡéjiè) 等。故, “蛤蟆”一词本作“蝦蟆”, 后来“蝦”字语音发生变化, 读为xiɑ?, 后来和“鰕”共同简化为“虾”, 用来表示鱼虾之“虾”。既然“蝦”字已不能正确表示hɑmɑ的语音, 就开始借用“蛤”字来记录语音, 就成了现在的“蛤蟆”。因此, 清人沈复《童趣》中的“虾蟆”应破读为hɑmɑ。【现代汉语词典】488页同。而教材未作注音, 恐易误导学生错读。

二、禁

《紫藤萝瀑布》 (P16)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

【广韵】侵韵220页:“禁, 居吟切 (jin) , 力所加也, 胜 (读shenɡ) 也, 又居荫切。”沁韵441页:“禁, 居荫切 (jin) , 制也, 谨也, 止也。”可知“禁”表示承受之义时读阴平, 表示制止、禁止之义读去声。【现代汉语词典】656页、662页“禁”字同。教材中, “忍俊不禁”中的“禁”表示控制的意思, 故读去声。本册教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52页) “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中的“禁”字同样读为去声。

三、晕

《春》 (P53) :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说文解字注】304页:“晕, 光也。”【广韵】问韵396页:“晕, 王问切 (yùn) , 日月傍气。”广韵中的晕字只有去声这一个音。【康熙字典】497页:“晕, 《广韵》《集韵》《韵会》王问切, 《正韵》禹愠切 (yùn) , 并音运, 日傍气也。《史记·天官书》:“两军相当, 日晕。”看来不独广韵, 诸家韵书都只有去声一个音, 都是作“日傍气”解。【汉语大字典】1527页“晕”注有平去二声, 平声释义很简单:“昏迷, 失去知觉, 如:晕倒;晕厥。”并未举任何文献例证。看来, 义为晕倒、昏迷、眩晕等的平声读音是近代才产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字典】同。因此, 《春》中“黄晕”之晕当读为去声。

四、澄

《济南的冬天》 (P57) :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广韵】蒸韵198页:“澄, 清也, 直陵切 (chenɡ) 。”庚韵:“澄, 直庚切 (chenɡ) , 水清定。”【康熙字典】651页:“澄, 《集韵》持陵切 (chenɡ) , 音惩。谢灵运诗:“秋水共澄鲜。”又《集韵》唐亘切 (denɡ) , 音邓, 清浊分也。”【汉语大字典】1750页“澄”注有chenɡ、denɡ二音。【现代汉语词典】同。二者区别:音chenɡ时作形容词;音denɡ则表动词, 当“使澄清”讲。所以, “澄清”中的“澄”读作chenɡ。

五、荫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P126)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说文解字注】39页:“荫, 草阴也。”荫的本义是草阴。【广韵】沁韵441页:“荫, 於禁切 (yìn) 。”同一小韵中还有“廕”字, 释为“庇廕”。【康熙字典】1055页:“荫, 《唐韵》《集韵》《韵会》并於禁切, 音廕。《荀子·劝学篇》:“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又通廕, 《左传文公九年》:“本根无所庇廕。”又《集韵》於金切 (yin) , 音阴, 草木荫翳也, 班固《西都赋》:“茂树荫蔚。”由此可知, 简化字中的“荫”实际上是“蔭”和“廕”两个字共同的简化字, 读yin时, 表示阴凉、树荫之义;读yìn时, 表示保护, 荫庇之义。【现代汉语词典】同。故本文中应读去声。

六、稽

《皇帝的新装》 (P137) :这也真够滑稽,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广韵】齐韵89页:“稽, 古奚切 (ji) , 考也, 同也, 当也, 留止也, 又山名, 亦姓。”荠韵269页:“稽, 康礼切 (qi上声) , 首至地也。”所以稽查、稽留、无稽之谈、滑稽等都读ji阴平;而稽首之稽读qi上声, 比如“再拜稽首”。【现代汉语词典】同。

七、予

《皇帝的新装》 (P138) :封他们为爵士, 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广韵】鱼韵68页:“予, 以诸切 (yú) , 我也。”语韵256页:“予, 余吕切 (yu) , 郭璞云予犹与也。”读平声义为“我”, 读上声义为“给与”。【康熙字典】85页“予”同, 【汉语大字典】52页“予”同, 【现代汉语词典】同。故文章中的授予一词应读上声。

参考文献

[1].余迺永,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丁声树,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 科学出版社, 1958

[4].郭锡良, 《汉字古音手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5].张玉书等, 《康熙字典》[M], 中华书局, 1958

[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6

[7].阮元, 《十三经注疏 (影印本缩印版)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3.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抓住孩子的好奇心

七年级学生年龄普遍较低,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索意识。语文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應该抓住这个特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章,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作者的感情。对于文章的选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语言精练优美、生动形象的文章资料。同时,教师一定要抓住语文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2.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课前预习产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进行交流和解答,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疑惑点和兴趣点。语文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容量相对较大,相关知识点较为零散,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体会和感受。

3.教师要关注“问题”

对于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应给予肯定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评分艺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教师的理解水平不可能在同一个水平上,因此,对学生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批改时,应该以标准答案为依据,灵活判卷,只要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反,若一味地强调标准答案,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尊重学生的思想观念。

花开有声,芳香四溢。对于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立足学生,深入课堂,耐心倾听学生的思想观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许,每位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都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

参考文献:

[1]李春杰.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6):73.

[2]任志丽.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与研究[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2.

4.七年级语文秋颂 篇四

于园(一课时)

盐场学校宋世勤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学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读准字音

门钥()携()余往绝壑()槛()外

螺蛳()啾唧()艇()子深邃()

颓()然碧窈()

2、解释重要实词虚词

瓜州步()所园()非显者()刺()

磊()石缘()坡深邃()

颓然()碧窈()无憾()

处处款()之()绝壑()

俱以假山显()坐其()中

3、走近作者:你了解作者多少?

4、你知道于园吗?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养在深闺人不识”的于园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吸引了作者?请从文中找出概括于园特点的那句话。课文又是从哪几处来具体描绘的呢?它们各自奇在何处?

2、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读相关画面,感悟意境:

轻轻地,静静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坐在这样的水阁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画出表示参观地点的词语,说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的。

【课外延伸】--我来阅读

课外延伸荐美文:让心灵与山水对话

1.张岱《西湖七月半》2.《亲近母语2》“走进园林”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仔细阅读下面文段,想一想能否回答后面的问题,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一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万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周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幽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撼矣。

1、请你概括写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

2、细读课文,说说本段依次写了园中的哪些景物?

答:

3、你认为能够概括园中诸景物特点的一个词是:。

4、你最欣赏园中景致的哪一处?请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白话散文形式)

5.七年级语文(上) 篇五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呼兰区康金中学

张晓明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

4、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了解文章抒发作者何种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即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三、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

(放瀑布录像)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放紫藤萝录像)(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由当代女作家宗璞写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这一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气势恢宏的瀑布飞流而下时,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一定能引发学生无尽的联想。再由此引入紫藤萝,这一段截取于苏州园林的紫藤萝一定会给学生以视觉的巨大冲击,让没有见过紫藤萝的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在这美的意境中,真正体会“紫藤萝瀑布”的美妙景象。学生会将两者进行比较,感受紫藤萝瀑布作者这一精妙的比喻,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整体感知课文:

(1)由同学推荐两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2)大屏幕出示听朗读时需思考的三个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抓住紫藤萝的特征来描写的?

②课文哪一节侧重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③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心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这三个问题是紧扣着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带着问题听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正音正字

看大屏幕

迸溅

沉淀

绽开

伫立

忍俊不禁

依傍

枯槐

伶仃

酒酿

盘虬卧龙

精选了十个词语,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字形。检查字词是一个常规手段,它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利用课件能有效节省时间。

4品读课文

① 由开头结尾引出紫藤萝,着重分析2-6节。

作者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到不觉加快脚步,这都和什么有关?从这一问题出发,引出紫藤萝。是怎样的一种紫藤萝,使作者停住脚步又加快脚步呢?由此来分析 2-6节。

作者抓住了紫藤萝的什么特征描写的,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在课文2-6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这一问题意在让学生学会自己看课文自己得出答案。培养学生通过诵读,品读课文的能力。

我准备了三幅画,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图。我一边讲解,一边用鼠标直接在屏幕上点出知识点,用图象、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补充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让学生通过看图画来感受紫藤萝花开放的繁盛及旺盛的生命力。使学生对没有感知过的事物也能够具有清晰的表象,帮助学生想象紫藤萝花盛开的种种景象。这样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思维发展、提高认知能力。

2-6节的总结:作者紧紧抓住紫藤萝的“盛”展开描写,写了它的颜色,形状,情态。我们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写景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从花瀑到花穗到花朵,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到个体,描写景物有条不紊。要使文章生动,景物栩栩如生,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这一段总结性的文字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2-6节的基础上,为学生做了适时的总结,让他们知道了如何状物抒情。这是学生最渴望知道,又较难以准确把握的地方。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倾心于此,他们才会积极思维,热情参与,教师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才能达到高效率。

② 分析第8节

紫藤萝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给作者这样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感觉。作者还看见过与眼前的紫藤萝截然不同的情形,那是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请一位同学读第8节。同学们边听边圈划出表现那时紫藤萝不幸遭遇的词语。

由2-6节直接分析第8节,是为了通过紫藤萝花今日之繁盛与昔日之稀落对比,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明白是今天的社会让紫藤萝重获新生。

③ 分析第7节和第10 节

花瀑由眼前缓缓流入作者的心底。这时让学生和作者在心灵上一起感受花瀑的精神内涵。思考作者感情的变化,看看作者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这是本文的难点。此时,化难为易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圈划出表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结合多种形式的诵读,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宗璞,由此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真正感悟人生的哲理。

④ 总结课文并将关键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这个短暂的过程,经历了怎样一段心路的历程呢?

疑惑 痛楚——宁静 喜悦——沉重遗憾——振作 鼓舞。

作者由花瀑—花穗—花朵进行了精细的描写,由此含蓄的抒发了情怀,从而感悟了人生的哲理。这一写法,就是状物抒情的写法。

⑤ 由此,将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请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以便使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5拓展延伸。

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精细,想象新颖,我们要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本领。大屏幕上出示:野花,昙花,莲花,梨花,罗汉松,白杨这六种植物。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最熟悉最有体会的一种花草。教师事先准备了这六种花草的图片,以便在学生打不开思路时以启发学生。

本练习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两物的相似点,运用比喻,展开联想,并由外表深入到本质,由物及人,以物喻理,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由此感悟生命的哲理。这一问题的提出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使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6作业

打在大屏幕上

① 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两个拟人句,并模仿各造一个。

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并背诵第10节。

作业的布置要紧扣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第1 题让学生进一步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比喻句与拟人句,模仿各造一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第2题要求学生品读课文,背诵揭示本文主旨的一节,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哲理。

附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停住

顿悟

加快

6.七年级语文试题 篇六

七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仁在其中矣。(《论语》)

(6)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宵(xiāo)贮(zhù)蓄 咄咄(duō)逼人 翻来覆(fù)去 ....B.莅(lì)临 粗犷(kuàng)不求甚(shân)解 花枝招(zhāo)展 ....C.着(zháo)落 决(juã)别 人迹罕(hǎn)至 截(jiã)然不同 ....D.静谧(mì)菡(hàn)萏 喜出望(wàng)外 人声鼎(dǐng)沸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丢给我们两道选择题,一是快乐,一是不快乐。你选择了快乐,你就选择了阳光,选择了温暖。你会看到花开,听到鸟叫,你会在凡来尘往中,感受到活着的喜悦。既然遇到一些坎坷一些挫折,你也能乐观地面对。因为你知道,唯有快乐,才能减轻生活A(▲)给你的疼痛,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等来云开日出的那一天。相反,整天自怨自艾,你的耳朵将会失聪,你的眼睛将会失明,你看不到花花绿绿的好,你听不到流水和清风的欢唱。你的世界,布满B(▲),你活得消极又沉闷,生的乐趣,将被你一点一点活埋了。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我为什么快乐。那是因为我别无选择,除了选择快乐。(1)为文中A、B两个括号处分别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2分)

附加 附属 阴霾 阴晦 A.▲B.▲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第1页(共6页)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他的散文集有《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B.《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思绪。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春》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指张溥。②钞,通“抄”。③沃:浇、洗。④汤:热水。

④①

②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所读/书必手钞 D.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如是者六七始已()(4)即焚之()..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吾日三省吾身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读书必手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第2页(共6页)(2)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9.【甲】【乙】两文讲述了两个儿童的故事,【甲】文侧重表现谢道韫的▲,【乙】文侧重表现张溥的▲。(2分)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B.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中隐含伤感和悲观。

C.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D.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8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11.“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中的“会”指的是▲,.这篇文章出自散文集《▲》。(2分)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第3页(共6页)12.“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具体指的是哪件事?(2分)▲

13.联系作品,说说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11分)

“书香”家风代代传

郭军平

我到现在还依然爱读书。这不能不归功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父亲是乡村教师,做过三十多年乡村校长。他,常年扎根在乡村,默默地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的母亲虽然是农民,完小没有毕业,但是受父亲影响,一辈子也爱读书,以至于母亲懂得知识也比较多。

父母都爱读书,影响的我们也爱读书。每年的农闲时节、星期天、寒暑假,一有空,我们全家人就会一个个抱着一本书,兴致勃勃地啃读。

父亲读书也很讲究实用,务农他买农业书,治病他买医学书。在读书方面,父亲简直就是一个“杂家”。只要是父亲看过的书,我们都看。村子里喜欢读书的人,也都到我家借阅。这实在是父亲的书起了作用。

我们村子农闲时间打牌的风气很盛,我的父母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这给我们传下了良好的家风。因此,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思想园地都没有荒芜,都没有被其它的不良嗜好吸引去。这是家风最可贵的地方。

“学以致用”,这是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从父亲读的书种类来看,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读,而不是盲目地读书。这说明父亲读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水平而读的,并不是纯粹的“书呆子”式的死读书。父亲的这一种读书思想与我后来读到的中国近代几位思想家主张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不谋而合。这提高了我读书的思想。于是,在上学和工作中,我凡是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去找书本,结果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书,简直成了我学习和工作的良师益友,大大提高了我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为我学习和工作快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简捷方便的办法多亏来自父亲的影响。

母亲读书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她只是随性而读,尤其是爱读文学类书籍。她常常把她读过的《封神演义》《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里的人物故事给我们讲。这让我们很受益,激发了我们的想象能力。到现在,我都记得母亲讲起人物故事来总是津津有味、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国古典名著里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小就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头脑。这为我们人生成长树立了一个辨别善恶美丑的标尺,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至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没有误入歧途。当然,母亲对文学的爱好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每到节假日,我都会拿着不多的零花钱到县城新华书店旁边的小人书摊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为我后来爱上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叮铃铃,门口一阵车铃声,原来是邮递员给父亲送订阅的报纸。我一看,是《中国剪报》《老年报》。七旬又六的父亲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读书习惯。这一良好的家风应该代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第4页(共6页)代相传下去。

(选自《光明文荟》2017年2月24日,有改动)

14.“我”的父亲和母亲在读书方面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15.文中说“这是家风最可贵的地方”,家风最可贵的地方指什么?(3分)

16.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除了文中“读书”的家风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家风值得提倡?请写出两种,并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值得提倡的理由。(4分)值得提倡的家风:(1)▲(2)▲ 理由:▲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7-20题。(15分)

牵牛花开绕满园

徐廷华

①夏日清晨,数丛牵牛花蓦地爬上了庭院中的篱笆顶梢,红的、白的、紫的小喇叭一朵朵朝天次第而开,楚楚动人。“素罗笠顶碧罗檐,晓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杨万里把牵牛花比作少女,将牵牛花的形态、色彩、特性写得淋漓尽致。

②牵牛花又名喇叭花。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可见,在夏天的众多花草中,牵牛花无疑算得上是宠儿了。牵牛花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

③它开花的过程很奇特,先由螺旋的蕾头渐渐地展开,形成立体的小五角星状,再展开如旋转的风车状,扩张着变成稍大一点的五边形,最后才形成近似圆形的花冠,沐浴着晓雾,羞迎着阳光。人们在晨曦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缘于此,牵牛花又名“朝颜”。.④牵牛花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很多医生都治不好这种怪病。村里有个牧童。一日,他的牛突然开口对他说:“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许多像喇叭的小花,找到了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带着干粮,牵着牛就去寻找远方的大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像喇叭一样的小花,并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回到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地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纪念牧童,把这种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对此解释说:“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⑤艺术家、画家、诗人,绘画作诗赞颂牵牛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特爱牵牛花。他认为,牵牛花是勤劳的使者,每天清晨吹响破晓的小喇叭,如雄鸡高歌,催人奋起。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第5页(共6页)他常与牵牛花比赛,看谁起得最早。梅兰芳往往抢先一步,借着牵牛花晨曦开花之时,就苦练身段。他演《贵妃醉酒》中贵妃赏花的“卧鱼”身段,就是看花时受到的启发。每到牵牛花盛开时,他总要邀请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等到家中赏花作画。齐白石画了幅牵牛花送梅兰芳,上面题词:“百本牵牛如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并说自己画牵牛花,多以梅家牵牛花为“模特”。

⑥牵牛花不仅仅为现代人所喜欢,历代文人墨客也争相为牵牛花创作诗词歌赋。⑦宋代林逋《牵牛花》诗云:“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是说牵牛花的喇叭口,如流泉喷涌,又似淡蓝色的羽纱剪裁而成。旺盛的藤蔓在墙头上互相缠绕。每年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牵牛花一直要开放到深秋,好似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象征。

⑧宋代文同写的《牵牛花》诗,还赋予牵牛花新的寓意:“柔条百尺长,秀萼包千叶。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把牵牛花搭架攀缘生长,寓意甘作人梯的高尚品质。

⑨细一观察,牵牛花果然不仅只在竹篱笆上,即便是一根细绳子,它照样能飞攀而上。简约的花形中蕴藏着一股力量,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人钦佩。

(《光明日报》2017年8月18日)

17.牵牛花的开放经历了一个怎样奇特的过程?(3分)▲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19.文章第④节用了许多笔墨写了关于牵牛花的传说,你认为这一内容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20.从古至今,牵牛花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原因。(4分)

四、作文(65分)

21.题目:你是我心头的一束光(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①以“你是我心头的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7.七年级语文秋颂 篇七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七年级学生年龄偏低, 阅读层面狭窄, 理解能力较弱, 但不失天真纯朴, 热情好奇, 求知欲旺盛, 富有童心童趣, 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世界, 看人生, 总喜欢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来判断理解作品,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我在教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时, 对作者本人事先并没有做太多的介绍, 只是让学生自己朗读来感知诗歌的大意, 因为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较为浅显, 内容又大致贴近农村学生生活, 可以让学生诵读几遍, 自己直接感知诗歌中的文字、人物、情景。朗读环节一结束, 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诗人的“愿”具体指什么?学生反应强烈, 纷纷举手, 几乎是齐声答道:是希望豆子长得好, 获得丰收;诗人对待田园生活的态度怎样?一位学生立刻达到:“喜爱田园生活, 他整天参加劳力, 都不感到累”。由此可知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设疑提问, 开展阅读教学。

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 缺乏丰富的阅读经验,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 为他们“寻点搭桥”, 以创造学生与文本结合的最佳路径, 帮助他们走进文本。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做一个引导者, 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从而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所谓“寻点搭桥”, 简而言之, 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实际需求, 寻找一个最佳突破点, 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 使学生能够体悟文本的内涵。那么, 怎样搭建好这座心灵之桥呢?教师首先自己要吃透文本, 轻松自如的驾驭文本。应树立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则要准备一桶水的意识, 多方查找搜集资料, 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 深化自己的阅读理解, 这样教师驾驭课堂才会游刃有余。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阅读榜样, 让学生意识到, 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探究和体悟, 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寻点搭桥”教师为先。

“寻点搭桥”法不光是建立在文本之上, 而且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结合点呢?就学生方面, 能够在文章中读到自己, 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 熟悉的生活, 眼前的时代特征, 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样的内容就可以视为文本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了。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寻找创建这个点。我在教《归园田居》时, 针对诗歌主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了两个结合点:第一是让学生说说诗人在诗歌中做了什么;第二是让学生说说诗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为什么?课堂就集中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 前者离学生的生活较近, 让学生有话可说, 后者让学生进一步探究, 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尝试的结果是学生的课堂情绪十分高涨, 阅读体验十分丰富, 效果也十分明显。

“寻点搭桥”的方式因文本类型不同要灵活运用。有一类课文, 学生很容易读到自己, 如《幼时记趣》、《往事依依》等, 这些课文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被课文的情景人事所感染, 因而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文中自己徜徉, 不必牵着学生鼻子走。但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遥远, 如《斜塔上的实验》、《蔚蓝的王国》等课文,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学生心灵之间搭桥。《斜塔上的实验》课文所写的伽利略的两个发现, 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 并用恰当的语句表现出来?《蔚蓝的王国》语言含蓄, 学生阅读起来困难, 关于“大海”和“神仙世界”就是教学时应该寻找的两个点, 作者描写如此神奇美丽的大海和神仙世界到底要表现什么呢?学生的阅读兴趣便调动起来了, 交流时答案也丰富多彩起来。另外, 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学生面前, 教师所选择的搭桥方式也不同, 教师在寻点搭桥时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认识能力, 个性特征, 做到因人而异, 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景、情、趣、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再造想象。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景、情、趣、理来打动读者, 文本的景、情、趣、理当然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塑造来展现的, 学生感悟时, 是一个由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思维的变化过程, 进而再产生联想创造新的思想认识。教师对七年级学生教学, 要善于运用文本中这些诗情画意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 为学生创造的是一个光明、青春、幸福的理想王国, 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画一幅水彩画, 学生一定会认真钻研课文, 积极展开联想。不论学生画得如何, 他们对文本的意境与内涵的感受肯定会更深一层。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培养想像力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从七年级开始, 阅读时养成自觉的联想习惯, 只要我们从学生出发, 根据七年级学生学情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和创造能力。

8.七年级语文秋颂 篇八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而且读写任务重,需要大量的时间。那么,如何应对和解决时间紧任务重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抢时间,莫不如用好时间,避免课上不足课下补,也就是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做到两个“指导”和一个“把关”。

两个“指导”,其一是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自觉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具体方法,既要读通课文,熟知课文内容,又要善用工具书识字学词,还要善于思考存疑。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七年级语文学生预习的要求是:按老师的要求在家长的配合下,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上课能专心听讲。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包括《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女娲造人》《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几篇课文虽然文体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也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形成了本主题活动。预习前让学生从单元主题出发,这样不会偏离方向,同时又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二是课后指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近年中考语文学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于平时学习中的日积月累。既要积累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又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吸取精华。积累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用生字带成语,摘抄好词佳句,收集格言、歇后语等。每一种训练,都要有一段时间内的坚持,切不可朝令夕改。近年中考语文学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所以我们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至少应在课本的4.5倍以上。所以大量读书、大量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源泉。多读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每周我班腾出两天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充分有时间读整本书。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

一个“把关”,是指把好课堂教学关。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上要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的讲用时不要太多,大部分时间要用来读和写。课前读通,课上要读好。教师适当传授一些朗读技巧,辅以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对于重点字词和段落,当堂一定要进行书面练习。说到练习,每节课我都力求当堂对学生进行语文相关的训练,出一些小试卷在课要结束的时候进行巩固当堂内容。这样使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讲练结合,扎扎实实,不走空步。这样做,使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辅导。另外,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所以一定要把习作训练落到实处,习作尽量在课内进行,以便自己全方面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写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训练。

初中七年级语文是打基础的阶段,刚上到初中来就要尽快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新课时,要学会先自学,有迷惑的地方做下记号,课堂上重点听讲。复习时要有重点,文言文、古诗要多下点功夫,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要掌握。此外,还有勤查字典词典,积累语句,善于总结,遇到困难不气馁,凡事多想一下等一些学习技巧也要掌握。

9.七年级语文总结 篇九

一、根据计划,我认真抓了课堂内的效率,增强课堂内的容量,提高课堂内的训练效率;根据学生的生物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依托中间兼顾两头,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即使是布置同量的作业,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准、快,中间的要完成得好、准,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提倡自学,依据教师教的方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并逐渐形成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针对新题型,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一些典型训练。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狠抓背诵。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对诗词作适当的归类,对一些名句则多角度地训练和思考,在实际的语言中灵活运用。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从课堂内开始严格训练,依据课改新理念,利用现在有的各种参考书、材料、工具,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运用浏览、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尽量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一定得记住的死知识。课外注重培养大语文观,多阅读欣赏各类文章,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看,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和现代文的课外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依然是个薄弱环节。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今后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五、在写作方面。书写仍然影响其得高分的一个直接原因,书写差的学生总与高分无缘。虽然我也狠抓了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但都坚持不 了多久,在老师督促检查下也改观不了多少,小学时形成的书写的不良习惯,一直在难以纠正,即使原来书写好的学生,在作业成山的面前,想写好也难。因此,书写依然是严峻的问题。其次是仍然需要练笔,每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练笔,在多写多练中增长能力。再次,注重总结和归纳,在老师的归纳总结性的习作评讲中得到提高。最后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10.七年级语文试卷 篇十

1.默写。(16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2),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4)客路青山外,。(王湾《次北固山下》)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8)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12)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5),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6),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

孤苦( )仃惊慌失( ) 人声( )沸 大相( )庭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 合称为“四书”。 4. 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的作者是 ,(人名 1分)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1分),理由是 。(1分) 5、请围绕“亲情”这一主题,仿写两个句子。(2分)

例:亲情是暴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为我送来温馨和美丽;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口语交际:(2分)

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1分)

答: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1分)

答: 7.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空格14字的限定)(2分)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

8.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3分)

①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熟语获得启发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批评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不亦说乎(.) ②缀行甚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 ) ④传不习乎() 10.翻译。(6分)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咏雪》中,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8题。(共12分)到底扶不扶 老太太倒下的时候,吴明真的吓了一跳。

只听见背后“咚”的一声,吴明回过头来,就看见老太太在地下躺着,缩成一团,身子痉挛着,手脚不停地抽动着。

吴明只感觉好笑,这样的诈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竟然骗到自己头上,真可笑。要知道,吴明可是这座城市里的老油条了,这个鸡蛋大的城市里,什么样的骗局没见过,调包的,牵羊的,老头老太没事碰瓷的……想归想,吴明还是摘下眼镜,仔细地观察着老太太,只见她全身向一处收紧,再收紧……看着看着,吴明不由得佩服老太太的演技,真像,比不上巩俐,也比得上林青霞了,简直可以去好莱坞竞选影后了。①时候正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这座不起眼的边远小城。烫人的柏油路面,马路上空荡荡的,一丝风也没有。白花花的马路上,老人显得特别显眼。她的四肢,紧紧地向身体中间抱着,双眼紧紧地闭着,

脸上的皱纹一会抽紧,一会放松,嘴角溢出了一丝丝白色的泡沫。那抽动的四肢,那嘴边的白沫,不断地向吴明传输着这样的信号:这位老太太是真的犯病了,不是装的。吴明的手,本能地向着老人伸出去,伸出去。就在吴明的手将要碰到老人肩背的时候,吴明又想到,这样的碰瓷和诈骗,太多了。想到春晚上演的那个帅哥,只因为扶了老人三次,就由开大奔变成骑自行车了。

就在吴明的手,不知所措的时候,救星来了。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出现了。那个胡子,不长不短,一看就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对于吴明来说,绝对是光棍做梦娶媳妇――想啥来啥。吴明一把掏出怀里的手机,开启了摄像装置,急急地对小胡子说,快快,哥们帮帮忙……小胡子明显是讨人喜欢的,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连声说,好好,你扶吧。我给你做个证明,放心吧。吴明把手机交到小胡子的手中,急忙扳住老人的肩膀,让老人靠在自己的怀里,同时用力掐住了老人的人中,一双眼睛不停地向马路上的车辆扫描着。人群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围了一圈。看着几个人的样子,猜测着事故的情由,指手画脚地议论着。

“看这小伙子,多善良!”

“不对吧,这个小伙子,是不是把人撞了,再叫自己的同伙拿手机把这些拍下来,为自己洗去嫌疑呀,你看那个小胡子,就不是什么好人!”

“不是的,老太太已经昏迷不醒了,要是这个小伙子撞倒的,小伙子早就无影无踪了。反正没有人看见,又何必装模作样呢”

吴明哪里有时间去听这些不相干的话,一个劲地掐着老太太的人中。还好,几分钟过去,老太太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吴明也慢慢地出了一口长气,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

看着吴明额头的汗珠,老太太断断续续地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吧……我的心脏病犯了……药在……老人的手指,指着衣服的下兜,说着老人又大口大口地喘了起来。路边的一个小女孩,急忙把手里的矿泉水瓶递了过来。老人吃了吴明掏出的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才终于喘匀了气。

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不可理喻,都会反咬人一口。吴明心里这样想着,不禁为自己刚才见死不救的想法而羞红了脸。

围观的众人,这时也明白了真相,议论纷纷地说了起来,“这样的小伙子,真是好样的!”“这样的老太太,也是好样的。该咋的是咋的,总算没有讹诈别人!”

“要是都能这样,马路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了。”也有的人扼腕叹息,摇头不已。

最后,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过来,听说了这件事,也被感动了。自愿带老大娘去医院检查一下,大家更是赞不绝口,感叹着世上还是好人多。

看着出租车驶向医院,吴明心上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他扫视了一圈,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原来,那个小胡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早已不见了。 14.文中的吴明、小胡子分别代表哪类人(2分)

15.结合具体语境,简要分析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16.选文中加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7.选文多处运用了衬托这一表现手法,请任举一例加以赏析。(2分)

11.浅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 篇十一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学要求变得更高,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评定方式,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喜好来选择自己的探究学习方面,灵活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安排适合的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实际问题,然后咨询老师寻求具体的解决措施,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将一些疑难进行系统化的讲解,提高课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应该怎么做呢?

1  从学生思想上进行重视

很多教师为了方便自己的教学内容,对课堂内容没有做好精心的准备,只是单纯讲解一些基础知识。没有将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总结和整理,没有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锻造。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面对教师枯燥的课堂内容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无法集中于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以便做更加深入的引导。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内容难以理解,面对复杂的语句和段落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时教师就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来对重难点进行分解,把一些晦涩难懂的重点来逐步分解,让学生可以即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遇到难题不退缩,戒骄戒躁。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课堂的主体,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但前提是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学习方法来不断探索钻研。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有效教学的气氛

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显著提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课堂氛围一定要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相吻合,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前提下,学生更加容易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了解,会自主自觉的去接受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理想》这篇课文时,教师要通过课文趣味教学来进行课堂设计,教师可以先讲述流沙河的背景,将作者的背景故事进行不断的渗透,比如可以介绍诗人是四川金堂人,自幼学习古文,对一些基本的学习文法知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流沙河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具体的教学学习知识。例如,让学生可以先有感情的朗诵课本内容,然后理解当时背景下的具体思想感情,让学生对流沙河有基本的敬仰之情,接下来再对文章结构做系统科学的讲解。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过程中一起学习,一起诵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模拟情景的示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最后,教师让每位同学自己总结对课堂内容的了解。可以自己写一些对理想的感谢,可以将理想比做电光火石,也可以将理想比做不同的道路,将这种对理想的深刻认识刻入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显著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3  运用先进的网络资源,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对网络课堂学习视频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不断将网络课堂中的优秀部分引入到实践课堂中,让学生可以根据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来了解一些文化具体内涵,例如,在学习《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居里夫人,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具体的居里夫人的视频和图片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总结一些具体的人物特点。学生在居里夫人的性格中存在的顽强性质进行把握后就可以更加容易的把握学习关键知识。同时,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将生活中的缩影有效的融入到实践课堂中。也许是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一旦与自己的学习内容相连接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用实践能力就可以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对春天的印象进行联想,让学生代表发言发表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理解,然后根据让学生分析在春天时适合做的游戏。以学生喜好的游戏为基础,讲解朱自清眼中的春天,那些不易察觉的春天的美好不断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春天的文本内容了解就会更加深入,全神贯注的进行课堂学习。

4  丰富教学的方法

在现代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丰富教学的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的方法,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有效办法。比如说,在上《口技》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玩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主要就是通过学生发音来让学生猜是谁发出的声音,由教师来给出指令,被喊到的学生则站在讲台前,其余学生则背对着黑板,来猜测发出声音的人是谁。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尝试运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找到语文学习和自己的兴趣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结:总体来说,七年级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想让学生学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习方法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七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寻找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案,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必须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究。高效课堂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探索的过程,但高效课堂的积极影响有时有目共睹的,希望广大初中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笔者的教学模式进行自己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蒋小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4.

[2]刘莉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J].黑河教育,2010.

[3]陈倩.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149.

12.七年级语文秋颂 篇十二

一、激发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 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如何让新生对已产生乏味的语文表现出惊异, 是我们教学组织者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 我从赞美语文和介绍诗情画意的内容入手, 使学生表现出对语文的惊异感。我设计如下教学内容是:同学们, 语文是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让人心驰神往;语文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 让人尽情遨游。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语文, 是来自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梁衡对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感悟;语文是何其芳对秋的绚丽色彩的描绘;语文, 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沈复的《童趣》让人重温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 感受别样的物外之趣;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让人认识活灵活现的蝈蝈,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童话大师安徒生让人了解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 教育人们不能弄虚作假。总之, 初中语文教材会让我们树立像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人生志向;会让我们学会莫顿·亨特《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面对困难, 化整为零, 化难为易”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像席慕蓉的《贝壳》会让我们懂得认真对待活着的每一天,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因此, 语文如一壶香茗, 让我们心境澄明地品味;如一曲天籁, 让我们心如止水地聆听;如一杯芳醇, 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沉醉。

二、养成习惯

(一) 养成认真诵读的习惯

做到朗朗诵读:读出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巧的句间停顿, 在诵读中领会内容, 领悟情感。 (读、思、悟)

(二) 养成认真预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做到认真阅读课文, 阅读中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 不要绕过去, 要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字典》《古汉语词典》解决困难,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细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读、思、记)

(三)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必须有“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 而且集中注意听课至关重要,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 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 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同时记好课堂笔记。 (听、想、记)

(四) 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保持书写页面的整洁, 尽量不涂改, 即使有错, 也不随意涂改, 只是将错误部分用两条横线划去, 同时做到书写内容的上下平整。 (美、齐、洁)

(五) 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就是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到:尝试回忆课堂内容, 再现老师上课内容, 理清知识点;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记住知识点。 (想、理、记)

(六) 养成认真做读书摘记的好习惯

读书看文章是完成以下表格:课题:《________》;作者______;出处:《_________》;好词:__________;好句:____________;文章内容和中心:_______________;读后的感受或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得方法

语文学习除了有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外, 至关重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中的常用方法有:利用书本做笔记的方法;在书本上做记号。用方框框出生字难词, 利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利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文采优美的句子, 注明修辞、描写方法, 标明动词、副词、叠词或一些修饰词。

(一) 利用课堂摘记本做笔记的方法

记要点;记重点、难点;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记老师着重指出最易混淆和最易搞错的内容;记老师分析和同学讨论的思路;记总结性的语言。

(二) 利用阅读材料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

逐段阅读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全文的主旨;明确阅读的要求, 回到阅读材料中筛选可以作答的关键词句;针对不同的阅读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作答句式。

内容概括:运用“谁 (什么) + 因为什么原因+ 干什么 (怎么样) + 结果”的句式进行表述;语言赏析:修辞方法类。生动形象表现 (突出强调) 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描写方法类:传神地表现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形象概括: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各种描写方法, 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句意理解:找出句子表述的关键词, 将关键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评价鉴赏:陈述自己的看法, 结合材料的内容陈述自己的看法的理由。

总之, 语文学习重在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七年级语文说教材 篇十三

沙市区锣场学校 孙金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沙市区锣场学校的孙金平,我今天说教材的题目是研标说材磋教艺 争高创效露端倪。记得王敏勤教授曾经说过: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运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是一种原创性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校本教研的新形式,是深入把握课标和教材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成长、内涵提升的必经之路。今天,站在这个全新的舞台,我想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材处理和教学建议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理解。

首先,我们一起来解读课程标准。

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新课标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五个方面对第四学段的教材做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对于识字写字方面,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自学浅易文言文。对于写作,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简单明白;写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并且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对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组织活动,制定计划,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于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能耐心倾听,准确表达,学会沟通和交流。

那么,这些目标又是如何在教材中具体实施的呢?接着我就想说说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的编写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遵循民族语文的特点,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在自我构建中获得能力;尽量压缩课本,扩大容量,开拓学习资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的每个单元由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组成,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读,阅读篇目分为精读篇目、略读篇目和文言文,每篇课文前面都有课文导读,课后设有研讨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综合性学习贯穿其中,包含着口语交际和作文训练,教材还附有古诗词背诵、专题名著及附录。

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让学生回归生活,在与生活的互动中学习语文,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让学生在三大关系中学习语文,发展个性。每个

单元由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组成。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这样编排,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又便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交际能力。

本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单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又脉络分明,条理清晰。第一单元感悟人生——这就是我,第二单元理想信念——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第四单元科学世界——探索月球奥秘,第五单元人间亲情——我爱我家,第六单元想象世界——追寻人类起源。

第一单元以感悟人生为主题,安排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童趣》五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关爱生命,体味人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第二单元以理想信念为主题,安排了《理想》、《短文两篇》、《人生寓言》、《我的信念》、《论语》十则五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树立理想、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沉的意味。第三单元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安排了《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五篇课文,这些篇目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秀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旨在让学生感受意境,体味情感。第四单元以科学世界为主题,安排了《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五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旨在让学生丰富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精神。第五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安排了《风筝》、《羚羊木雕》、《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五篇课文,浓浓亲情,血浓于水,文章有的展现亲情,有的展现家庭,有的展现父母之爱,有的展现家庭教育,旨在让学生品读经典,感悟亲情。第六单元以想象世界为主题,安排了《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五篇课文,课文以种种奇幻异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旨在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六个单元都以生活为主线,以生活为起点,以成长为终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对于教材的处理,教学中我以学会读书为终极目标,在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注重听说读写与综合性学习探究;注重情感思想的熏陶。对于阅读的教学,我主张从人物、情节、写法和主题上进行探究。对于人物,会用一词评价,对于情节,会用一语概括。对于写法,会模仿写作;对于主题,会探讨研究,追寻主题的多元化。

最后,我想说说我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在激情昂扬的付出中收获如约而至的失落。李老师的博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走近语文,就走近了痛苦;远离语文,也就远离了幸福,个中滋味,无以言表。“上辈子做了恶人,这辈子教语文”说出了语文人的无奈。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道出了语文人的心声。为什么语文难教?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之共性:一是学生上课没兴趣,不喜欢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个性化的教

案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二是学生上课不开口,不喜欢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转变观念,教学由实施预案转变为随时准备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要变教师讲为学生讲。三是学生学习不扎实,喜欢遗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默读和速读、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质疑和发问、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课前三分钟演讲、修改文章、集体讨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我们教师应当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进程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创新的点拨者,资源的开发者,评价的组织者。帮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要真正成为一名集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于一身的引导型教师。同时,还要将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者、参与者,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创新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知识的建构者、发展者,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反思者,学习结果的受用者、分享者。要真正成为一名集自学、自读、自说、自练、自做于一身的探究型学生。

各位老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乘着说教材的浩荡东风,我们提升了理解课标的能力,我们提高了驾驭教材的水平。憧憬未来,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高效,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精彩!

上一篇:教学工作计划总结1500字下一篇: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