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2024-08-13

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精选15篇)

1.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一

发挥协会作用助推商标战略

当阳市两河镇位于沮漳河冲积平原,全镇辖12个村,11285户,35614人,耕地面积7万亩,人均耕地1.9亩。近年来两河镇紧紧围绕传统种植业,通过成立农副产品产销协会,助推商标创建,大力发展以大蒜为主的蔬菜种植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种植之路,提高单位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会员年均纯收入超过13800元,高于当阳市农民年均纯收入37%以上,两河镇蔬菜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的80.25%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数占全镇农户总数的78.81%。两河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已成为两河镇农业的顶梁柱,长坂坡品牌已成为两河镇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保障。

一、协会运作,助推农民增收,为商标培育提供规模支撑。当阳市两河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成立于2008年3月,是由镇内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一个民间自治组织,协会本着政府牵头、农民为主、部门帮扶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网络盘活镇内农业资源和农技人才,助推全镇农业增产增收。协会由民主推荐产生的理事会负责日常事务,设会长1名,副会长2名,下设12个分会。协会负责各专业合作社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跟踪服务,负责长坂坡品牌的营销包装和市场推广。当阳市长坂坡大蒜专业合作社为协会下属主要单位,主要以大蒜种植、销售、技术服务为主,并进行大蒜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新品种的选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

合作社法》以现代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网络32名农村经纪人,拥有各种技术人员22名,技术、信息服务覆盖两河镇12个村、77个组、10770户。协会充分利用镇内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扩大销售渠道和方式,采取窗口销售、网上销售、订单销售、冷藏销售等形式,开辟了全国14个省市大市场,部分产品已进入各级超市。2012年当阳市两河镇农产品产销者协会大蒜种植面积5万亩,产值3.2亿元。入社农户占全镇从业农户的92.49%以上,协会与龙头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有效对接,实行订单生产的产品数量占蔬菜产品产量的95%以上。

二、主攻宣传,扩大市场份额,为商标成长提供环境支撑。通过品牌创建扩大了两河镇蔬菜产业的影响力,促进了两河蔬菜内在品质的提升,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自觉维护长坂坡品牌的市场形象,不断做大做强长坂坡品牌。在“长坂坡”品牌的创建工作中,党委政府精心组织、专班主抓,创建工作卓有成效,长坂坡牌大蒜是湖北省第一件农产品集体商标,2009年“长坂坡”大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大蒜基地被评为湖北省长坂坡大蒜标准化基地,2012年“长坂坡”大蒜被评为“湖北名菜”银奖。在品牌的使用及对外包装宣传上,协会悉心呵护培育,即合作社在长坂坡商标注册后,统一使用长坂坡商标对农产品进行包装销售,由协会先期出资20万元印制长坂坡牌包装袋和标签各二万条(枚),免费发放给会员使用,并由合作社会同工商部门对不按标准收购农产品、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擅自使用长坂坡商标、使用长坂坡商标的产品

质量差的行为予以打击。合作社及时向市镇宣传部门报送长坂坡农产品最新动态,请宣传部门在广播、报纸、电视等多个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引导。

三、科技创新,提升蔬菜品质,为商标效益发挥提供技术支撑。质量是长期占有市场的根本,是商品的命脉。为了提升长坂坡品牌的内在品质,两河镇积极推广科技普及和规范化管理,协会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各级部门认可。积极参与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分别开展了《绿色食品大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数项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并制定了《大蒜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大蒜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大蒜》三个标准化技术,已被省市质量技术部门颁布实施,用于指导长坂坡大蒜的标准化生产。成功选育大蒜新品种,近几年来,协会请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技术单位,连续两年开展品种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二水早大蒜品种,作为大蒜的首选品种,该品种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占领了长沙市场,进一步开拓了全国17个省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行业内领先,协会于2012年5月引进宜昌市首台智能终端配肥机在孙场村安装投产,根据大蒜田间取土化验结果配方施肥,日配肥能力30吨,可满足本协会所有成员和辐射农户大蒜生产全程配肥。目前长坂坡大蒜连续3年顺利通过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长坂坡大蒜生产基地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湖北省长坂坡大蒜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授予“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被湖北省科技厅授予“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

示范基地”,协会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

2.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二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政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给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颁布了193号令《山西省促进行业协会发展规定》。这些文件和规定,既明确了行业协会发展方向,又为规范行业协会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行业协会通过近年来的逐步发展,发挥企业与政府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行业协会确实起到了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体现其价值,促进行业协会健康运作,协调发展,通过我们的优质服务把行业协会真正办成企业之家,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办成具有凝聚力、影响力的一流社团组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行业协会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团体,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在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以务实求真、锐意进取的精神,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服务功能建设,努力把行业协会工作向前推进。

行业协会的工作应该密切联系实际,围绕中心,按照需要,扎实高效完成。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给行业协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行业协会改革转变工作的一个拐点。要注重自身工作,突出重点,围绕政府和企业工作需要,量力而行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已形成的工作要做深、做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对政府委托的工作要认真开展,注重实效,同时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并加大联系、支持、理解程度,做好前瞻性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行业协会要当好领头羊,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积极为企业着想,多参与协调,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行业协会要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娘家,特别是为大企业主体服务。行业协会关键是要向企业提供从政府和其他部门所得不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真正成为行业协会的娘家。所以行业协会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作用,处理好政府与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工作,企业才能向行业协会履行会费。因此,提供优质服务,维护企业更大利益,是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协会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地位与企业地位,否则作用发挥不出来,在社会与企业中行业协会无地位可言,何谓生存。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行业协会服务功能,才能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一流社团组织,才能使行业协会办成具有凝聚力、影响力的一流社团组织。

2 要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提升行业协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法制健全的行业协会体制。要求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政会分开,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依法管理;规定了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企业、开拓市场四个方面十四项职能;突出了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方面,实行政会分开,改革监管方式,优化结构布局;明确了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相应措施。这也是社团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主体建设的政治纲领,是行业协会定位的标准,更是行业协会生存的试金石。随着市场经济深入,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政府立法滞后,职能转变不够等诸多原因,但行业协会要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有赖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在理顺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现代化行业协会必须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吸引、团结、凝聚一批有志于行业协会事业的人才到行业协会工作,保持行业协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面向社会,团结一批专业人才,把力量整合起来。要通过社会与企业、政府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通过我们的优质服务,办成一流的行业组织。只有不断融入企业,深入政府,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参与企业工作,视企业工作为行业协会生命线,行业协会才能生存。

行业协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应以崭新的工作面貌与吃苦耐劳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

行业协会涉及面较广,涉及企业管理行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行业协会的发展应有前瞻性的思想、广博的知识,对工作应有超前性理念,对企业重点工作要把握细节,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 不断改革创新,建立高效的管理执行团队

行业协会必须面对改革,只有行业发展,行业协会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满足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应该紧紧依赖企业个体,理性变为主动,深化研究行业及其相关产业,使之协调发展。要作行业发展的碾路石,时刻以行业发展为己任,时刻有危机感,有压力,不等不靠,提高行业协会综合实力。同时,找准企业、行业工作切入点,提升服务水平。

在服务企业的平台上,推进行业协会内部公平竞争,为每个岗位挑选最合适、有理想、守纪律的新型人员。优化组合,促进行业协会组织结构优化,不断巩固团队创造力,只有通过行业协会优秀团队,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树立行业协会形象,得到企业的认可、尊重,增强企业自豪感与荣誉感。

建立高效的管理与执行团队是行业协会领导者的工作职责。团队领导力决定了行业协会的战略、理念能否有效执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行业协会在提高自身建设同时,要紧紧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不断拓宽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加大力度,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把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打造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协会组织,走出一条行业协会发展的新路。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协会的服务水平,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3.发挥协会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 篇三

商丘市计生协立足以下四点,着力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充分发挥计生协的宣传作用

一是依托宣教网络,创新宣传形式,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文艺演出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各种优惠奖励政策、生殖保健知识等,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广泛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服务活动。商丘市各级计生协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每年的“双节”、“5·29”、“9·25”等重大节日,精心组织开展各种计生宣传服务活动,深受群众好评。三是强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扩大协会影响力。各级计生协积极组织文艺团体,以群众喜爱的腰鼓表演、“三句半”、快板书、戏剧等文艺形式为载体,宣传婚育新风、“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有效地扩大了协会影响力。四是重视宣教效果,贴近群众生活。在宣传中做到“六结合”:即协会宣传与年度工作任务相结合、与打造服务品牌相结合、与会员生活需要相结合、与大型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咨询服务相结合、与各种媒体宣传相结合。

二、充分发挥计生协的服务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商丘市计生协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市财政局、市人口计生委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调,积极开展“五送”服务活动,即送祝福、送亲情、送教育、送服务、送健康,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二是建立帮扶基地,为群众办实事。市、县两级协会共建立帮扶项目36个,协调小额贷款121.8万元,受益家庭达2063户。三是建立健全抚慰金发放工作机制。该市把抚慰金发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本着“公平、公正和分级负责”的原则,2011年共有124人被确定为发放对象,发放金额7.44万元。四是积极开展计生新型保险工作。2012年,各县、区要克服困难,尽力完成计生系列保险目标任务。

三、充分发挥计生协的组织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县级协会机构。各县级协会均为正科级单位,编制、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全部参公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企业和流动人口协会建设。2011年6月,商丘市计生协组织企业和流动人口管理试点县(区)、乡镇计生协副会长、秘书长一行20人,就无锡市计生协企业和流动人口计生协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三是加强基层协会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面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各级计生协不断增加培训的新内容、新知识,使培训工作走向正规化。2011年,培训基层协会干部800余人。四是将基层协会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协会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提高。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已有3258个村级协会达到规范化建设管理标准,占总数的83%;剩余的17%也完成了省计生协下达的整改工作任务。五是积极开展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商丘市先后在睢县、柘城、夏邑等县进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并在全市逐步推广。

四、充分发挥计生协的生力军作用

计生协在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五大职能中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党政有号召,协会有行动,维护和提高了党的威信,使国策日益深入人心。计生协是群团组织,扎根在基层,活动在前沿,善于从群众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让带头的群众从执行国策中得到实惠,享受改革成果,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商丘市现有计生协组织4697个、会员小组69455个、志愿者队伍9396支,发展计生协会员82万余人。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的支撑,为商丘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和推进商丘经济发展,为商丘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发挥协会作用 推动计划生育工作 篇四

刘八里乡地处南皮最西端,紧临泊头,东西跨度70华里,全乡36个行政村,总人口25500人,已婚育龄妇女5106人。1996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同年36个行政村和乡直单位均成立了协会组织,会员小组37个,会员229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

近年来,协会理事和广大会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发动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法。抓住“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的关键,积极开展“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全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增强了协会的号召力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阶段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符合当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党政领导对协会工作高度重视,把计生办和计生协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求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任命主管计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协会会长,副乡长为副会长,计生办主任为协会秘书长。计生协理事会组成17人,并配有专职五老会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协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基层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成立了“会员之家”37个,会员小组40个,会员联系户2295户。形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今年3月份又对各村级协会

五老会长进行了调整,以能者上,庸者下为用人原则,更是提高了协会队伍的内在素质。村级协会全部做到“五有”即:有牌子和活动场所;有计生报刊,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规划和总结。协会会员积极参与生育指标的评议和村务公开监督,提高了群众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透明度。

凭着协会自身广泛的社会优势、群众认同的权威优势、雄厚的农村工作优势、领导支持的政治优势及各级协会的精心工作,充分发挥了会员的“带头、宣传、服务、监督”等作用,刘八里乡计划生育工作得到稳步提高。

二、坚持活动制度,增强协会的生命力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我乡始终坚持协会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村协会每半年组织学习一次,理事会每季度向村级协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乡协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年终考核评比。各级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群体优势,协调多方力量,开展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村级,广大会员登门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计生政策,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四个方面转变:一是由过去计生部门唱“独角戏”向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管转变;二是由过去阶段性的集中宣传向经常性的宣传转变;三是宣传的重点转向村组;四是由单一的政策宣传向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的综合性宣传转变。

近年来,我乡各级计生协会每年在12.18、元旦、春节、5.29、母亲节都开展大型的宣传、生育关怀救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

动。

三、立足服务,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我们本着这个宗旨,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活动,扩大协会知名度,提高协会的威信,增强协会凝聚力。

一是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和婚育知识的宣传服务。乡村两级协会和广大会员,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向群众传授生殖健康知识,全乡各协会组织每年共书写张贴计生宣传标语3600多条,帮助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快富。

二是深入开展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近年来,我乡计生协与技术站联合组织开展了“民心工程”,乡协会牵头,邀请县级知名专家、大夫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普查、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4050人,查出妇科病患者2005人,其中子宫肌瘤15人,各种妇科炎症患者589人,并根据症状进行分类治疗或转诊,从而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通过这样的活动,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实施“生育关怀”,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生育关怀行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焦生育行为,造福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亲情牵手、友情帮带、扶贫济困、紧急救助等活动关怀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人群,有效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通过为育龄群众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可以不断提高协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促进群众生育观

念的转变,倡导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众计划生育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计生协会员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计划生育户排忧解难,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高八里村李广成50岁因生活条件贫困与双腿瘫痪的26岁姑娘李艳结婚,婚后李艳为其生下一子,因难产李艳死亡,村协会会长田福臣当即召集会员们为其捐钱捐物,许多女会员在会员小组长周金英的带领下,主动去李广成家照顾孩子,买奶粉、洗尿布她们都不辞辛苦,没有一个会员嫌脏、嫌累。王三家村王胜辉是双女户,腿又有残,在去年的母亲节,乡计生协为他的女儿颁发了500元救助金,从而使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婚育新风进一步深入人心,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

5.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五

----新疆伊宁县养牛协会发展纪实

一、基本概况:

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

伊犁热量较为丰富的区域。总面积6152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32.8万公顷;耕地110万亩,是伊犁州设治最早、人口最多的农牧业大县。全县总人口41万人,辖管16个乡,2个镇、2个农场。

伊宁县养牛协会2002年2月13日成立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新技术高效养牛、品种改良、科技推广服务这个着眼点与切入点,在技术培训、科研推广、拓宽流通、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科普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获得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截止目前,伊宁县养牛协会发展会员2850名,下设13个分会,建立了5个奶牛养殖和5个育肥牛基地,会员牛存栏达11万头,育肥出栏牛10万头,年产商品牛奶6.9万吨,肉产量2万吨。辐射带动农户13560户,受益人口63500人,会员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538元,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080元,辐射带动农户人均增收720元,成为我县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会员素质

在科协和畜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科技之冬”“科技之夏”“科技三下乡”、“科普巴扎”“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级畜牧兽医机构及畜牧科研院校,建立畜牧科技培训体系,以乡镇为单位,对养牛大户包括家

庭牧场进行有组织的系统的开展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和科技咨询等技术与技能培训,为发展优质高效养牛业奠定技术基础。2007---2010年开展培训196次,受训人达到23520人次;聘请专家开展科普讲座12次,听讲人数15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9种6万余份。

三、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养牛效益

由于传统的养殖习惯和对新品种奶牛养殖技术欠缺,以及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县优质奶牛养殖率只有67%左右,部分养殖户仍以本地土种牛为主,养殖效益不高。协会积极与畜牧科研部门合作,通过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有效地推动了新技术、新品种普及推广。一是品种改良技术:以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加大了对品种改良工作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黄牛冷配工作,全县开设牛冷配站72座,冷配母牛2.4万头,二是青黄贮饲料加工技术:结合我县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青贮饲料13万吨,黄贮饲料31万吨。三是疫病防治技术:协会养殖户积极按照《动物防疫法》作好养牛业的免疫工作,使会员养牛效益不断提高。

四、建立标准化养牛示范基地,发展壮大养殖规模

协会在主要养牛乡镇扶持培育5个肥牛养殖基地和5个良种奶牛养殖基地,在优质高效养牛基地的每个乡镇选择100户专业养殖户做为示范户,肥牛养殖户每户年育出栏牛200头以上,奶牛养殖户每户养殖奶牛20头以上。通过示范户、示范小区典型带动以,促进优质高效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养牛业整体生产水平,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奶源和牛肉原料基地。同时,在5个奶牛养殖基地乡建中心奶

站5座,卫星站15个,全县收奶站点达105处,平均日收奶量在100吨左右,统一收购牛奶,减少流通环节,既方便养殖户售奶,让奶农享受企业直购价,切实得到实惠,又便于牛奶检测,保证企业奶源质量。在县城区域乡镇发展奶牛品种,在牧业乡和延山乡发展肉牛品种,用五年的时间,使我县优质奶牛增加到6万头。

五、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为会员搭建销售桥梁。

为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为经营农户服务。协会努力在产品收购、销售等环节上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是通过协会牵线搭桥和政府支持,在愉群翁回族乡扩建了“皇宫”牛羊活畜交易市场,该市场已成为伊犁州最大的活畜交易集散地。二是在我县卡拉肉业、天西肉业、伊东肉联、伊犁雪莲乳业有限公司在现有的生产基础上,依托纯天然、绿色等优势,研究开发牛肉制品、奶制品,形成伊宁县独具特色的产品。三是加强了与中洲、巴口香等企业的接洽,支持企业在我县建设收奶网点,组建合作社,发展订单养殖业。为会员养牛业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6.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六

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中,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是稳定职工思想、营造企业良好氛围和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效载体。文体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推动了团队和企业文化建设,还把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让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长期以来,公司工会在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广大职工的肯定与欢迎。应广大职工的要求,公司工会于2015年成立了职工文体协会,并设立了摄影、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棋牌、文学书法美术等七个分会。职工文体协会积极发挥组织作用,通过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组织方式,先后开展了“铁军杯”篮球赛,“身边感动走心拍”摄影采风,“迎国庆”职工羽毛球友谊赛,区域足球联赛,建筑业书画摄影比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受到职工群众点赞。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文体协会的组织作用有待提升,文体活动在普及性、经常性、群众性等方面有待加强。本文就如何发挥职工文体协会作用,开展好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作简单探讨。

一、当前开展文体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统一组织难度大,员工参与率较低。

公司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分为山东、东北、安徽等三大区域,并且项目职工的分布较为分散。多数项目工期紧张,施工进度压力较大,任务繁忙,项目部一线员工要优先保证日常生产工作。加之近年来,公司实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公司合同额、营业收入及利润额连年攀升,员工工作负荷也逐渐增多。这些给统一组织文体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集中性的文体活动受到比赛规则、场地的影响,只能提前测算好参赛人数,将少数参赛名额分配到各基层单位。而基层单位考虑到比赛时间、比赛结果及差旅费成本(尤其是偏远单位)等因素,往往会控制参赛人数,造成文体活动的人数少,参与面不高。

2.各协会活动专业性强,员工参与面较窄。

各协会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摄影、文学书法美术等协会分会,均能组织常规性的文体活动,对职工的强身健体、活跃文体生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有些项目专业性、竞技性较强,参加活动的职工大多是一些有文体特长的职工,这种情况造成参加文体活动的人群比较单一,大规模群众性参与的活动较少,活动总是那几个人参加,其它员工只能望而兴叹,活动的局限性较大。

3.文体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职工文体协会成立时间不长,缺乏组织开展活动的经验。文体协会组织架构建设还不健全,加之协会分会组长、副组长等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长时间兼职协会职务,导致人员组织能力减弱。文体协会分会设置仍需完善,当前分会不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以上种种因素影响了文体协会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发挥文体协会作用,搞好文体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文体协会组织建设,为开展好文体活动打牢基础 职工文体协会是工会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具体工作载体,也是开展一切文体活动的基础。要搞好协会组织建设,做好机构设置、基础管理、经费投入及考核兑现,引导职工自愿参与,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文体活动的开展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1.完善协会分会设置。

要充分调查了解职工的需求,抓住职工群众的兴趣点,合理设置好文体协会。在原有协会分会的基础上成了健身、户外、艺术团等分会,增强职工的参与度。有了职工文体协会,就可以广泛了解职工对哪些文体活动感兴趣,同时发现职工文体特长喜好,为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2.完善文体协会组织架构。

坚持职工群众自发、工会协调的组织原则。由工会主席担任文体协会会长,负责全面协调文体协会工作。各协会分会成立活动委员会,具体审议分会文体活动计划编制、活动方案制定、经费申请等。协会设置组长1名,具体负责协会分会组织协调工作;设置副组长2名,一人主管活动组织,一个主管后勤保障及新闻宣传;设置委员2名,参与活动相关审议工作,并兼任协会区域召集人,负责召集非本埠职工参加公司文体活动。

3.加强文体协会基础管理。

要健全完善协会规章制度, 对文体活动的计划提报、方案制定、经费申请、经费使用、新闻报道、活动效果调研及考核兑现等工作进行详细规定。要加强文体协会会员管理,坚持自愿入会的原则,梳理协会会员,建立会员更新制度,吸引广大职工积极加入文体协会,明确会员权利和义务,对无故不参加协会活动累计3次以上的清除会员资格。规范文体协会基础管理,完善活动运作程序,促进协会运作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4.加强协会考核兑现工作。

参考各协会分会每季度组织不少于1次活动的硬性考核指标,引入文体活动满意度调查、活动经费审查、活动效果衡量等综合考评因素,对文体协会组织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合理运用考评结果,兑现职务补贴,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4.加大文体活动经费投入。

要给予文体协会充足的活动经费,并完善娱乐设施、健身器材、职工书屋和项目活动室等文体活动硬件设施,把健全完善文体活动设施列入工作规划,做到协会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有活动,为文体协会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转变文体协会组织实施方式,为协会发挥作用注入动力 职工文体协会的生命在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运作,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思考企业实际情况的活动方式,为协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1.从大型活动向小型活动转变。

大型活动受条件制约不能经常性的开展,这就需要文体协会组织转变活动方式,由大型活动转变为小型活动。依据“小、精、实、俭”的活动思路,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利用周末或晚上的时间举办球类、棋牌、健身、书画等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可以将小型活动常态化,比如开展“文体周末”常规活动,既不影响工作,又能使职工身心得到放松,还能强身健体,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2.从集中活动向分散活动转变。

受到区域跨度广、项目较为分散、施工阶段不统一等因素影响,很多职工无法离开工作岗位集中参加活动。因此,必须把集中举办转变为分散举办,把协会活动的阵地前移,由各基层单位、项目部自行安排文体活动,公司工会和文体协会给予支持。

3.从工会主办向文体协会承办转变。

工会是文体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但是,企业工会人员少、工作多、精力有限,文体活动组织要从工会主办向文体协会承办转变,充分发挥文体协会的作用,协助工会开展好文体活动。工会主要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计划、方案、经费的审核以及考核兑现等方面,并且给予文体协会充足的智力与经费支持。通过这一转变,不仅可以减轻工会的工作压力,更重要地是可以提高文体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文体活动更具群众特色。

4.从少数职工参与向更多职工参与转变。

我们举办文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围绕这一目标,在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时,各协会应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吸引进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要不断总结文体活动优秀经验,开展具有大众口味的文体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推动文体活动上台阶。要最大限度地把文体骨干吸收到文体协会中来,做好宣教活动,充分发挥文体骨干的带头作用。

三、拓展活动思路,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文体协会健康发展

文体活动的开展有企业发展的需要、有企业文化的体现、有企业员工的个性需求。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文化需求,要转变思路,创新载体,按照“企业要求什么,职工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的思路,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1.坚持比赛与趣味相结合。开展文体活动要从培养职工的兴趣入手,克服单纯比赛相对单

一、乏味现象,打破纯粹为比赛而比赛的观念,注重职工群众的兴趣培养。在开展球类、田径、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棋牌等比赛项目的同时,要引入体育基础知识及技巧培训,健身技巧,书法基础培训交流,美术鉴赏,摄影基础及日常摄影技巧交流等,让职工在参与文体活动的同时学到知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加强协会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掘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文体特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坚持竞赛与健身相结合。

要继续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举办好职工运动会,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通过体育竞赛来激发职工勇争第一、不断拼搏的斗志,增强职工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将体育竞赛与日常健身相结合,积极推广慢跑、暴走、户外登山、家庭健身等,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职工健康跑活动,设立全员健身日,积极引导职工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身体素质。

3.坚持文化与娱乐相结合。

要给文体协会起一个亲切又响亮的名字,还有一句简短有力的口号,增强协会活动的号召力和娱乐趣味性。如摄影分会可称作“印象·八局四”,文学书法美术分会可称作“翰墨轩”或“兰亭社”,棋牌分会可称作“格局社”。在开展文体活动时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结合中建幸福空间、八局铁军文化以及公司的特色文化,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确定文体活动主题,合理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彰显企业品牌。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在《中国建筑新闻》,外部媒体,局、公司平台等媒体的发稿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职工摄影展、书画展,发布职工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及文体活动掠影,提高文体活动的品牌影响力。

4.坚持生活与艺术相结合。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要培养职工群众浓厚的艺术、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发掘职工艺术潜质,提高职工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将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

7.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七

一、行业协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类型分析

行业协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究竟在什么领域发挥何种作用, 却是需要细细梳理和加以类型化的。郁建兴、沈永东、吴逊等学者基于“会员逻辑”和“影响逻辑”、“市场支持性”活动和“市场补充性”活动等相关理论, 提出行业协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对内可以发挥“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 对外可以发挥“对外交流合作”和“与政府部门合作”等作用, 这些职能构成了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六个基本维度。行业协会的这些职能固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有着重要意义, 但笔者认为这些职能是行业协会对经济发展作用功能的一般共性之描述, 而非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一特殊语境下行业协会独特功能之揭示。立足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一特定语境, 笔者认为行业协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功能可以类型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经济转型升级个别行为的助推者功能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既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决定, 又是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市场自发行为。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 通过转型升级谋取发展优势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据浙江省调查总队2011年对770家中小工业企业负责人的专项调查显示, 认为转型升级是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的占到77.4%, 而认为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的则仅占11.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些企业常常为了谋求竞争优势而积极主动地实施转型升级。以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为例, 该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走转型升级之路。2010年底该公司成功转型后, 市场竞争力极大提高。企业转型前, 主要产品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8亿元左右;转型后, 主要产品产量和技术含量得到提升, 预计2011年主营收入可达到10亿元。

转型升级虽然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单个企业在面对是否需要转型时依然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这也往往造成部分企业在转型问题上犹豫不决或动力不足。在此种情景下, 作为以服务企业为根本宗旨的行业自治组织———行业协会则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和团体优势, 扮演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角色, 在专业帮助、资金支持、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消除其在转型升级中重重的顾虑与不足。

(二) 行业经济转型升级整体行为的引导者功能

如果说行业协会在个别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可以较好地发挥助推和帮助角色的话, 那么行业协会在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则是发挥着关键的引导者角色。转型升级虽然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但目前来看转型升级并非是所有企业的自觉行为。根据课题组对200多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 56%的企业其产业结构在近5年内没有发生变化。在问到“未来3年是否对企业的产业结构作出调整”时, 依然有近4成的企业选择“是”。这说明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依然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项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情况的存在。据调查, 38.1%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为“一般”、“不重要”和“很不重要”。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在产业结构、经营策略上表现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转型升级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和挑战。要让企业舍弃旧有的设备、工艺、模式甚至较为熟悉的领域, 去面对更多的未知与挑战, 对某些企业来说仍然显得动力不足。

要让转型升级成为大多数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自觉行为, 依然需要强有力的角色进行引导、规划与协调。这个强有力的引导者不是政府, 而应当是行业协会。因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应是来自于市场本身或者说来自于行业内部。政府的积极推动只是扮演一个外部促进者或服务者的角色, 它只是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治组织, 在凝聚行业共识、引导行业发展、协调行业行为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行业协会的这种特殊优势, 决定了其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中的特定角色。

(三) 政府经济转型升级管理行为的制衡者功能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要求,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更多的应是扮演服务者, 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政府要做的就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非主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进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自然也不例外。政府应该更多地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 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避免由政府直接主导或干预企业的转型升级活动。然而, 要求政府仅仅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并非易事, 尤其是在政府力量相对比较强大的我国。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自然演进型的发展道路不同, 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切实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向现在的“有限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 但是受传统管理模式惯性思维的影响, 政府仍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介入到经济活动去, 管了许多不该由政府管而且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进程, 固然在某些特定情形可以暂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

那么, 如何才能保证政府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安心扮演好服务者角色而不至于错位或者越位呢?这就要求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制衡者功能。一方面, 通过联合和凝合行业力量, 形成对政府的制衡, 避免政府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 则通过行使行业自治权以及承接政府的部门职能, 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介入。

(四) 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立法行为的参与者功能

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国家应通过财税、金融、环境保护等法律制度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和外部环境。行业协会作为现代社会框架体系下的一支重要力量, 可以充分发挥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立法的参与者角色。通过影响和推动国家的相关立法活动和进程, 营造出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

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和影响国家的立法活动, 已经成为当代政治民主化和治理多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国, 由于国会议员无法确切了解每一议案的细节, 许多立法议案的审议, 常常不得不依靠游说活动以及一些专业的行业协会提供的咨询意见以寻求帮助。我国的行业协会虽然还不象美国行业协会那样成为游说和影响国家立法的重要团体, 但其依然可以通过加强行业调研、提出对策建议等方式为国家的立法活动提供建议。行业协会通过更多的在国家立法活动中发挥参与者的角色,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国家立法活动向着更加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前进。

二、推进行业协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作用发挥的立法措施

(一) 加强有关行业协会自身发展的制度立法, 为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基础和保障

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虽然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认同, 但在立法层面, 我国依然缺乏相对较为完善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目前, 我国行业协会立法, 除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外, 其余大部分为等级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 如《国资委行业协会工作暂行办法》、《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上海市行业协会暂行办法》、《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等等。迄今为止, 我国还没有出台法律层面的行业协会或者商会立法。缺乏较高等级立法的现状, 导致了不同地区、部门以及不同群体对行业协会认知和态度的差异, 进而影响到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行业协会功能的发挥。要使行业协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作用, 就必须在法律上明确行业协会的地位、性质以及组织运行等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是行业协会能否在经济转型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二) 加快政府管理方式改革的相关制度立法, 重新构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新型互动关系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社会管理模式, 把政府看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实施者, 排除或限制其他社会力量的扩张与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求政府必须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变, 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现在的“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转变。一方面, 政府的活动范围在不断缩小, 政府不再是社会管理或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另一方面, 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却愈加突出。在这种情形下, 就要求必须重新定位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行业协会不再是政府要防范或单纯管控的对象, 而是政府可以倚重或者合作的重要力量。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将“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 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注重对行业协会力量的发挥, 将政府外部推动与市场内部自觉行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加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制度立法, 如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政府委托行业协会代行部分管理职能的立法等, 使行业协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和鼓励政府将那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以及不便管”的事务转交给行业协会。正如莱斯特·赛拉蒙所说, “事实上, 当政府转向大力资助非营利组织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时, 政府与非营利领域的关系早已是合作多于对抗。”

(三) 加强财税、资金扶持等有关行业协会发展保障的制度立法, 为行业协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动力和支持

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财税、资金扶持等方面的立法, 为行业协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创造环境与条件。国家应逐步加大对行业协会在财税以及资金支持上的力度, 健全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在税收上, 基于行业协会的非营利性, 政府应当对行业协会的收入给予更多减税或者免税优惠, 以支持其持续发展。应该看到, 尽管目前我国对行业协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已经确立了好多年, 但实际上该政策刚性不足, 税收部门执行不明确, 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资金支持上, 要研究设立政府扶持行业协会发展专项基金, 专门用于补贴行业协会的发展, 尤其是要支持那些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突出成绩的行业协会, 形成推动行业协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的良好机制。通过政府资助, 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帮助, 现在已经是国际上较为常见的做法。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浙江省早在2002年就规定, 对全省十大涉农行业协会的组建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每成立一个行业协会, 给予经费总额50万元, 分两年拨付。上海市也规定对建立初期经费确有困难的行业协会, 给予必要的公共资金资助。但是这些地方性规定表明只有在行业协会组建初期遇到经费困难的情况下, 才有资格接受财政上的资助, 并没有确立对行业协会的长效资金支持机制。因此, 应考虑通过加强经费资助方面的制度立法, 使那些对经济转型升级有着突出作用的行业协会能够持续、稳定的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以此来调动行业协会推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行业协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充当企业经济转型升级个别行为的助推者、行业经济转型升级整体行为的引导者、政府经济转型升级管理行为的制衡者、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立法行为的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国家应通过制度立法, 使行业协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转型升级,行业协会,作用发挥,立法促进

参考文献

[1]郁建兴等.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项多案例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6) .

[2]王继章.转型升级, 企业需要政府帮扶什么[J].今日浙江, 2011 (21) .

[3]瞿鸿祥.行业协会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4]李亚平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8.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八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要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装备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指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要在服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不断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教育装备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完成相关服务任务;要做到体制完善,机制灵活,积极开展行业服务、自律、发挥协调作用;要准确定位,突出主业,逐步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规章健全的行业协会体系;要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行业科学发展;要履行职责,积极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创新,主动带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科学研究,调查研究,针对教育装备行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要求和企业及用户的诉求;要维护行业秩序,加强监管,實施“名牌战略”、实行“优秀产品推荐制度”、实施“合格产品准入办法”。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导向,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这也是一个行业组织的必然追求。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当前特别需要用共同理想来释疑解惑,引领发展,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航标和动力源泉,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前行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我们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9.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九

——习水县大坡乡黄河坝村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点滴

黄河坝村计划生育协会在2007年的工作中,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为动力,以全面实现“村民自治”工作为目标,以开展“关爱女孩”和“生育关怀行动”为载体,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支撑,充分发挥了计生工作生力军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该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以宣传活动为载体,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为使计生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引导人民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村计划生育协会协助村支两委召开村民小组群众会,面对面的宣传人口政策法规,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开展了送政策、送文艺下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组建了铜鼓队等宣传形式将计生法律法规、优先优惠、优生优育政策等编入“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全村6个村民小组进行了巡回演出,并在全乡各村进行了十多场义务演出。丰富了全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落实结对帮扶,为计生户办好事和办实事

2007年以来,黄河坝村计生协会以“三结合”帮扶活动为契机,共帮助独生子女户42户、二女结扎户15户,送技术上门60余次,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等服务。为抓好村民自治,协会牵头调处民间纠纷十余件,成功率达100%。2006年,富民组的穆文攀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田坝组的穆小容考入贵州大学,但二人都因家庭贫困无钱报名入学,协会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理事会的成员分头组织会员捐款,共募集资金3440元,解决了他们入学难的问题。2007年春节,独生子女户穆伦祥开车不慎受重伤,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终生残疾。一家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危难之处显身手,立即组织村民募捐1万多元医疗费送到了穆伦祥手中,使该同志得以施救,脱离了险境。

三、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脱贫致富带头示范作用

村计生协会积极组织协会会员参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带头创建了3个示范点,有效将计生工作与“富、学、乐、美”结合起来。在三角塘组“四在农家”创建工作中,组织协调农户新修楼房20户,改厕25户,改灶22户,硬化连户路3800米;在茶元“四在农家”创建工作中,组织新修楼房15户,改厕18户,改灶10户,硬化连户路3400米;在土湾“四在农家”创建工作中,组织新修楼房5户,旧房改造25户,改厕15户,改灶12户,硬化连户路3200米。通过在计划生育家庭中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不仅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群众中起到了“富学乐美”的宣传示范带动效应。与此同时,协会成员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事会成员何香林在06年-07年春节期间带头创办了经果林杨梅基地200亩,硬化杨梅园小路1800米;协会秘书长袁启祥和理事会成员穆树祥创建了茶元、土湾养兔小区两个示范点,分别改圈10户,养兔每户上千只。

四、发挥监督作用,争做育龄群众贴心人。

协会积极参与到村务活动中,对村支两委在开展计生工作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帮助群众落实反映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群众反映生育计划一、二孩证的安排迟缓等问题,协会及时向村委提出后都得到了及时落实;同时积极推动村务公开工作,促使村委对人口出生、生育计划证的安排、节(绝)育措施、社会扶养费征收以及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村务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2007年春节,对计生协会向外出务工人员发出了春节慰问信,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回乡过节的流动人口计生育龄群众以拜年的形式进行走访,向他们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和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2007年4月,协会以“三关工程”(即关心外出务工群众,关爱空巢老人,关怀留守儿童)为载体,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建立了包保责任制。对全村631名外出务工人员,107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61名全面实行包保,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平常的日子里,哪家有红白喜事,协会就会上门祝贺。哪家有矛盾纠纷,协会就会上门调解;哪家有经济困难,协会就会发起倡议捐资帮助,同时为计生户帮助找项目,送技术,发展经济。今年4月,协会组织宣传队敲锣打鼓为计生“两户”送养殖实用技术上门,8月份组织对持证生育对象及在家育龄群众送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

10.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十

会商会作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粤民民„2006‟50号

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登记管理机关工作职责,切实担负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重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现就贯彻《决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

《决定》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我省工作全局的高度,正确分析了当前我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形势,突出强调了新时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体制创新步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积极措施,也是我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决定》对于促进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利益,改进经济管理方式,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二、认真学习领会《决定》基本精神

《决定》精神内容丰富,在对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充分把握《决定》精神实质,切实担负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重任。通过学习,着重领会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从总体上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着重领会《决定》对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的新规定,明确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和管理模式;着重领会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的具体要求,正确把握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方向;着重领会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作用,明确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政策措施;着重领会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指导方法。《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本精神与《决定》是一致的,要把学习《决定》与学习《条例》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准确地领会《决定》和《条例》的精神实质。

三、制定实施方案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张德江书记提出的“抓认识、抓发展、抓规范、抓发挥作用”的要求,把握原则,突出重点,严密部署,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好贯彻《决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地可参照以下三个阶段制定相应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和自查自检阶段(2006年4月至7月)。学习领会《决定》基本精神,做好宣传;深入各行业协会调研,摸清底数;出台相关政策;公布已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名单,指导行业协会、商会自查自检;全面启动对新成立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二阶段:清理整改和重新登记阶段(2006年8月至12月)。制定《决定》公布前已登记成立的行业协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包括信息披露制度、重大活动报告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等级评估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经整改符合《决定》和《条例》要求的予以重新登记。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月至3月)。对《决定》公布前已登记成立的行业协会的整改和重新登记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完善新登记成立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四、正确界定行业协会商会范围

《决定》明确规定“行业协会、行业商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为维护共同的合法经济利益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其中“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行业协会、商会与其他社会团体的主要区别。界定行业协会、商会范围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会员必须是经济组织;第二,会员必须是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第三,行业协会、商会不应有个人会员。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严格按照行业协会、商会定义,对《决定》公布前已登记成立的社会团体进行重新甄别,明确界定辖区内行业协会、商会,并将甄别后的行业协会、商会名单正式发文给各行业协会、商会及其原业务主管单位,以便原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协会、商会按照《决定》及《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进行整改。各地对于把握不准的社会团体,可向省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报告,或先公布首批无争议的行业协会、商会名单。

五、做好《决定》的宣传工作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决定》的宣传,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研讨会、报告会、编辑出版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报告等形式,积极向当地党政领导、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新时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宣传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在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上的重大举措;宣传行业协会、商会在构建和谐广东中的重要作用等,把社会各界的思想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要积极争取宣传部门、主流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精心组织学习贯彻《决定》的宣传报道。重视挖掘、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提高行业协会、商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逐步扩大行业协会、商会的社会影响。

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在今年五月份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好以下情况:一是行业协会、商会的总体情况,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的总数、分布、质量等情况;包括目前已经按照“五自”、“三无”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业协会、商会的数量及发挥作用的情况;二是现有行业协会、商会中尚未依法进行登记的情况;三是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必须进行处理的人、财、物的具体情况;四是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必须推动成立新的行业协会、商会的情况;五是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可能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六是行业协会、商会承担政府委托职能和发挥作用的情况;七是研究制定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各项机制。各地登记管理机关要对以上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初步对行业协会、商会作出科学评估,为贯彻落实《决定》打好基础。

七、做好原有行业协会商会整改和重新登记工作

根据《决定》的精神和《条例》要求,在《决定》和《条例》出台前已登记成立且不符合《决定》和《条例》规定的行业协会、商会,必须在2007年2月底前完成整改和重新登记工作。省厅将下发《关于全省行业协会整改的指导意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制订行业协会商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事项,提出整改和重新登记目标。整改的重点是按照《决定》和《条例》要求,以民间化为方向,坚持依法办会、民间办会,达到《条例》规定要求:名称规范;章程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会长和秘书长

不在同一单位产生;成立监事或监事会;协会机构、人事、资产、财务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分开;无个人会员;实现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实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五自”、“三无”目标,独立公正、行为规范、运作有序、代表性强、公信力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各行业协会、商会整改后须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重新登记。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根据《决定》及《条例》的规定,正式受理其申请,依法重新登记。逾期未达到规定要求或者不依法申请重新登记的,予以撤销登记。

八、全面启动新申请成立的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工作

省厅将出台《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和《广东省行业协会章程示范文本》。从现在起,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严格按照《决定》和《条例》有关规定,全面启动对新申请成立的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管理工作。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会员组成上,应达到50家会员以上;只吸收单位会员,不得吸收个人会员;行业协会单位会员可委托个人代表其参加协会活动,但需有委托证明。二是组织机构上,会长是法定代表人,会长和秘书长不得在同一单位中产生;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中任职;必须设立监事或监事会。三是办公机构上,行业协会不得与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机构合署办公。四是资产财务上,行业协会拥有自主权,有独立的账号,应与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分开。五是章程规范上,要严格按照《广东省行业协会章程示范文本》制订。六是一业一会或一业多会上,坚持鼓励行业协会做大做强的同时,适当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七是审批程序上,登记管理机关对新申请筹备成立的行业协会应进行现场考察,准予筹备成立的,必须通过主流媒体登报向社会公告;对于争议较大的行业协会,登记管理机关必须慎重管理,做好与相关业务指导单位和行业协会的协调,充分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可以召开听证会。

九、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规范管理的配套制度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在协助行业协会、商会创新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辖区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级评估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奖惩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等一系列行业协会、商会规范管理配套制度,激发行业协会、商会的活力,规范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

十、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是登记管理机关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职责。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积极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是制订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重要政策措施要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二是在开展行业协会调研,摸清行业协会、商会底数时,要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互相交换信息,确保准确掌握各行业协会、商会第一手材料。三是对申请筹备成立的行业协会、商会,可以书面征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意见,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审批的参考。四是对行业协会、商会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非法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机关应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五是要求行业协会、商会要自觉接受业务指导单位的业务指导,开展重大活动,包括召开大型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展览会,举办对外交流活动,与境外民间组织交往,开展业内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 接受境外及社会捐赠等,必须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其中,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必须首先获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准文件后,才能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审核备案手续。六是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日常沟通和协调,更好地掌握行业协会、商会运作、活动和发挥作用的情况,研究制定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运作并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

十一、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决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很强,在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中,必定会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注意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保证《决定》的顺利实施。尤其是“一业一会”与“一业多会”问题、行业协会的党建问题、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在行业协会中的任职问题、如何发挥业务指导单位作用问题、如何发现和培养行业协会及商会的代表人物、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发挥行业协会及商会作用有何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等问题,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复杂、把握不准、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以便省厅及时掌握、及时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妥善解决。省厅将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总结交流各地贯彻落实《决定》的好做法、好经验,促进《决定》的贯彻落实。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决定》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决定》,是民政部门的政治任务。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情况,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党委政府领导、部门指导、民间办会、依法活动”的新路子,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良性互动的新机制。二是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把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决定》精神,落实好登记管理机

关的登记管理、监督执法、协调各方的职能,切实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对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或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登记管理机关的自身建设,增加编制和经费,解决机构不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的问题,以保证《决定》、《条例》和其他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意见,请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应于今年6月底、12月底和2007年3月底,分别向省厅书面报告贯彻落实情况。

11.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十一

中国民航维修协会于2006年11月成立, 当时发起单位有中国民航9家航空公司, 6家合资维修企业, 5家民营维修企业, 4所民航维修院校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便是发起单位之一) 和民航安技中心共25家单位和部门。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以飞机机务维修专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 学员占整个在校学生人数近一半, 迫切要求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为此, 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契机, 积极争取民航行业协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理顺关系、加强合作, 构建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以及行业协会所固有的社会中介组织的特征和行业技术性组织的角色, 注定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共同参与、多方协调、正确引导和指导。从国外如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来看, 职业教育都立足于行业协会, 走实质性校企合作道路。这些国家的行业协会具有极强的管理功能、较高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职业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管理, 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介入职业教育, 除了可以扮演教育培训机构的角色之外, 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 引导产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 促进产业的全面发展和灵活多样、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这一社会中介组织同时也是技术性组织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关键在于依靠行业协会, 在“协”字上做文章, 通过协助、协调、协商、协作, 理顺各 (多) 方关系, 加强会员 (学校、企业) 间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行业协会作为中介和技术组织应当成为协助政府、联系会员企业与学校的重要纽带, 成为协调政府、会员企业与学校三方关系的重要桥梁, 成为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促进协会内各会员多方协作, 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中枢。在政府 (行业、教育主管部门) 宏观调控与统筹决策下, 以行业协会为协调各 (多) 方关系的中枢, 构建会员 (学校、企业) 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参见图1) 。

图中符号释义:“ ”表示三方 (多方) 的协调、沟通、合作、参与;“”表示主导、调控、反映、反馈。

现以民航维修协会为例, 简单阐释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模型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参见图2) 。图2是根据2004年12月民航维修协会按筹备时成员基本情况绘制的。当时发起的共25家单位和部门, 在民航维修协会成立后都是骨干会员。

图2显示, 在以民航维修协会为中枢的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模型中, 大椭圆外的政府主管部门 (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航天工业部) 在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以后, 由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直接管理部门转变为宏观调控和决策的部门, 提供政策导向方面支持;大椭圆内各部分共同组成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体。其中, 民航维修协会 (下设专业技术委员会) 是立交桥的中枢, 其作用是: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行业、会员 (学校、企业等) 诉求, 提出民航维修业发展、民航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 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或委托参与、协调、引导和指导4所民航维修院校和21家航空企业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联合培养民航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具体表现为:在纵向上, 要实现4所民航维修院校的交流与互通, 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民航上海中专或同类中专或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成为会员后, 可实现中职到高职到专升本三个层次的纵向衔接乃至研究生层次的衔接, 也同时实现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在横向上, 通过开展多边产学合作, 使院校与各维修企业深度结合, 按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培养, 促进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共同发展。为构建灵活开放、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共建共享共赢, “多、快、好、省”培养民航高技能人才

依托民航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民航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 构建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进一步加强民航 (航空) 类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形成灵活多样、多元化、开放性的办学格局, 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 “多、快、好、省”培养民航高技能人才, 有力推动民航高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提高, 这应该成为民航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 也将是我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航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 关键是要按照政府主管部门 (主要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 的授权或委托, 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是开展民航人力资源预测, 制定民航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规划;二是提供民航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的中介服务, 沟通民航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信息;三是参与民航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组织和协助对民航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检查评估工作;五是组织和指导民航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六是指导民航特殊专业的定向招生、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七是提出民航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划和鉴定机构设置布局的建议;八是参与制定民航行业职业标准, 指导民航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九是参与民航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制度建设;十是可以单独或联合民航高 (职) 院校开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

三、民航维修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 开展三个方面工作

1. 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与决策

协会要积极配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民航维修行业的建设标准和规范;负责收集国内外该行业相关信息, 进行分析和评估, 研究该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 提供该行业发展和教育培训方面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2. 参与职业教育, 扮演好教育培训机构的角色

根据民航维修企业生产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动态需要, 负责适时确定航空公司、机场、集团等民航维修岗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民航维修资格的标准对民航高 (职) 院校提出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组织编写民航维修业通用性专业教材;参与民航高 (职) 院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监督民航高 (职) 院校的教学改革, 为培养民航维修企业一线的生产技术人员, 可单独或联合民航高 (职) 院校组织教学, 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组织好民航行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跟踪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举办展览, 出版刊物, 建立网站, 为会员提供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具体实施对民航高 (职) 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考试 (考核) 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颁发工作, 检验民航高 (职) 院校毕业生的质量, 为本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把关。

3. 正确引导和指导会员的工作, 引领维修行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 促进维修行业的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航空企业优势, 研究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树立先进典型, 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对内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与国 (境) 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与紧密合作。积极探索联合民航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区域性的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民航维修实训基地, 使其成为面向本行业企业及合作院校、具备真实训练环境的国际化的公共实训平台, 促进资源共享、快速培养、多方受益, 弥补民航高 (职) 院校资金、设备与技术投入的不足, 以全面提高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促进本区域该行业的全面、共同发展。

民航是人才密集型行业, 在中国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过程中, 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支持与配合, 为此, 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 充分发挥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的作用, 共同建设和开发民航维修产业的市场, 架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桥梁, 这对于集聚民航维修行业、企业优质教育资源, 拓展学院校际合作的广度, 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寻求和把握更多国 (境) 内外合作的机会, 联合培养飞机机务维修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示范作用也必将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经贸委,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Z].教职成[2002]15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07]36号.

12.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十二

场环境

全国工商系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周伯华强调,各级工商机关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市场环境,尽职尽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刘凡、王东峰、钟攸平,中纪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石见元出席会议。

周伯华指出,各级工商机关要充分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肩负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说,工商行政管理虽然是经济监管执法工作,但有很强的政治性。打击假冒伪劣、查处虚假广告、治理商业欺诈、取缔传销和变相传销、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市场监管、个体私营经济监管等工作,既是经济执法的重要内容,也与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周伯华分析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门,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第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工商部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的各项工作,都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促进各类市场主体遵章守法、诚信经营,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参与“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开展公益广告等宣传教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建立,也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工商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诸多职能,都包含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内容。农资打假、查禁传销、取缔“黑网吧”,以及参与“扫黑除恶”、禁毒防艾、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既为规范市场秩序,也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周伯华指出,工商机关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肩负的责任,高度重视,不辱使命。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加强监管、服务发展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三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自觉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检验工作实绩、提高执法效能的一条重要标准。周伯华强调,各级工商机关要大力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市场环境。他指出,作为国家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提升队伍自身素质、履行市场监管职能,都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当好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忠实实践者,而且要做好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以推进和谐工商文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身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打牢广大工商干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和谐工商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精神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广大工商干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力培养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操守。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深入推进信用工商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继续在全系统开展“创建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不断提高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第一,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积极推进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努力培养市场主体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继续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强化企业的信用意识和诚信观念;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

第二,以打击违法违章行为为重点,积极营造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是严厉打击不讲商业道德、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章行为,努力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二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努力净化文化市场;三是继续认真清理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语中的不良文化现象,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四是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工程,清理取缔无照经营,着力纠正乱摆乱放行为,美化市容环境。

第三,以倡导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点,大力促进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一是继续指导开展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内容的公益广告活动,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良好道德风尚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继续指导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文明诚信、守法经营;三是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提倡科学文明的消费理念,培育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倡导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引导成熟消费、节约消费和文明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周伯华强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工商机关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尽职尽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平安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实施意见》的要求,以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为重点,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二是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继续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继续认真实施《全国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对传销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传销重点地区的整治

力度,今年7月,要联合公安等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打击行动,严厉查处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以诱骗学生、农民等参与的大案要案,严惩传销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坚决摧毁传销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打击传销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的宣传力度。

——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黑网吧”。要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组织开展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要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和各类变相网吧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黑网吧”的查处取缔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要全面落实网吧属地监管责任制,强化基层工商所的监管职能,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做好打击“黑网吧”的宣传工作,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加强市场巡查,努力形成网吧监管合力。——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防艾等工作。

——加强部门协调,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积极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认真做好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打击盗窃自行车专项行动。

13.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十三

文件

卫办发„2011‟57号

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较为低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

简称《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正式印发,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筹做好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总体部署,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整体部署,体现特色;在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病历试点、临床路径试点、优质护理等工作中,要统筹考虑中医医院,整体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落实《意见》中关于对中医院(民族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的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将县级中医医院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大力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内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对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财政补贴试点工作,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要把中医医院作为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现有公立中医医院的建设;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鼓励利用中医药服务政策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有关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适当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和地方增补药品的中药有关费用的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应当适当考虑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协调医保部门,切实落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10‟3号)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

240号)中有关中医药科室建设要求的贯彻落实力度,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作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室)印发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规财发„2009‟98号)有关标准,进一步强化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诊疗设备配备。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对基层中医和西医人员进行分类推广培训。鼓励基层西医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通过卫生、中医药等多部门共同努力,力争用3年时间使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大多数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孕产妇、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力度,逐步扩大在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开展养生保健的人群范围。按照由点到面、由地方到全国的原则,探索将中医药防治在校学生和老年人等易感和聚集人群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本地区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

五、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药特点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和民族药纳入本省增补药品目录,在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配备使用等工作中体现中成药特点,注重产品质量,服务人民群众。

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地方“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中,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人员培养数量应当占住院医师、全科医师人员培养总数的一定比例。要共同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有关中医药人才培养内容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中医药参与医改重要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着为医改作贡献、为百姓谋福利的原则,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中,要把中医药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安排具体工作时要与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研究,把中医药有关内容纳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在卫生事业“十二五”

规划中,统筹考虑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探索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体制机制,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保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医改五项重点任务中全面实施,确保在医改中中医药工作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

卫 生 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14.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十四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从2011年联手启动的“房地产行业信用评价”已推行四个年头了。在国家日益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及2014年房地产行业信用评价正在开展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莉。

记者: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联合组织开展的房地产行业信用评价,主要从哪些方面对房企进行考核评定?

张莉:主要从三大方面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评价。

首先是“企业的客观信用能力”。包括考核企业的经营年限、注册资本、银行资信等级,还有它的开发能力、人员素质、财务信用能力、运营能力等。

其次是评价“企业的经营信用情况”。这一部分包括开发前期的土地运作、规划许可、工程招标等,如企业在拿地后是否有按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土地出让金;在建设阶段中合同履约是否规范,质量信用、进度信用和安全信用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明显拖延工期或者不合理赶工等;在租售阶段则重点评价企业在租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广告,交付后对项目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否有负责处理等多个方面。总之,评价涵盖了企业从前期开发到建设阶段,再到租售、物业管理等经营全过程。

最后是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包括企业对所有者、对消费者、对合作方、对员工、对政府、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的信用,比如企业是否按照新劳动合同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对消费者的投诉解决率如何,纳税额多少,建设项目是否节能环保等。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对企业的评级评优活动,我们开展的房地产行业信用评价和其他机构对房企的评级有什么不同?

张莉:现在有很多部门,包括银行、有关社会机构、媒体等都在开展这样的评级评优工作,但其各自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银行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还贷能力,着眼点在企业的综合实力。它们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而有些社会机构组织,特别是一些媒体早些年曾一度盛行的对企业和项目的评优发牌,客观的说不够全面严谨,缺乏公正和客观。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主办的对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其他组织的最大不同是:我们不是评谁“最大最强”,而是评谁的信用最好,并且评价过程是通过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三年来各方面的信用数据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真实可信。

记者:未来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推动这项工作?

张莉:首先要提高认识。当前国家已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从下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到国务院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政府将逐步把对行业的监管转变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监管,信用将成为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

其次,要推进更多的地方协会参与这项工作。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从结果应用去推动,解决信用等级的应用问题。2013年发改委和央行下发文件,要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用“企业信用评价报告”。这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今后,我们将通过努力争取更多部门,比如银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和评级结果的认可,让信用企业在融资贷款、有关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到实际利益。也希望争取将《企业信用评价报告》提供给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让这份报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5.发挥环境卫生协会的作用 篇十五

一、理顺关系,不断健全协会工作网络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以来都是以行

政手段为主在开展工作。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越来越觉得以前的一整套工作方法与依法行政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有些格格不入。镇党委政府与镇计生协就新时期如何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把思想统一到了“发挥协会优势,下移工作重心,推行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我们把计生办和计生协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求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镇村工作人员联系村民的桥梁和纽带;要求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人多,面广,线宽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统一了思想以后,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建立和健全协会组织,是协会保持活动经常、工作活跃、作用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把健全协会工作网络当作头等大事,高度重视抓落实。2004年是中国计生协确定的“协会组织建设年”,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了中国计生协和省计生协领导的讲话和有关会议精神,召开了镇计生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会长、副会长和理事会成员,并分责任区成立了五个计生协分会,由责任区主任兼任分会会长。与此同时,我们还对部分村计生协的班子进行了调整,按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各村民小组成立了会员小组,选举了组长,确定了职责,并对村协会常务副会长实行定额补贴。通过换届和调整,镇村协会理事会成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更加合理,协会的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工作力度更加到位。现任镇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是我镇的原人大主席,新边村的常务副会长是原朝阳煤矿的党委书记,正团级干部。

二、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协会工作活力

计生协要成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力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依靠力量,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建立起适合计生工作特点的新机制。我们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计生协服务计生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群众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学习培训机制。镇计生协坚持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原则,定期主办计生协理事和会员培训班,使广大理事和会员在做好计生工作的基础上,强化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自律意识,使计生协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建立“两为”创建机制。镇计生协在“我为国策作贡献,我为协会添光彩”,“争创先进协会,争当优秀会员”活动中,发动广大理事、会员开展了“比服务形象、比服务意识、比服务水平、比服务效果”的“四比”活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一批先进协会组织和优秀会员在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激发了广大理事、会员为国策作贡献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为计生工作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是建立村民自治机制。计生协充分发挥计生协来自群众,回归群众的优势,坚持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自觉担负起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重任。在这项工作中,镇计生协重点落实了“五抓”。

1、抓认识,准确定位。

镇计生协组织广大理事、会员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组织计生协的同志赴蛇形山、梓门桥等计生协工作起步早的地方参观学习,实地观摩他们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工作情况,不断深化广大理事、会员对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的认识。通过学习、参观、讨论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生协作为计生战线上的群众组织,会员众多,分布面广,有着广泛的社会优势;人才济济,有相当多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长辈、老模范、老职工、行业能人、致富能手,有着群众认同的权威优势;在农村普遍建立了会员小组和会员联系户,有着雄厚的农村工作优势;有上级计生部门强有力的领导、指导和支持,为协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力的环境,有着日益发展壮大的政治优势,广大计生协会会员必将成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力军。

2、抓试点,积累经验。

上一篇:自我测评总结202下一篇: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