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的生态(精选15篇)
1.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一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上饶市信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贾维青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首先要学会与学校配合,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家庭与教师之间相互配合,达到教育一致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学校教育产生了分歧,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腐蚀了孩子的心灵,迷惑了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所措。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我们的体会是:
一、要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相互衔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理解能力,完成作业情况,思想动向,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等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指导。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同时,也能觉察到孩子的老师是否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也督促了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最近开展什么教育活动,班主任老师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等,使自己能根据学校教育要求配合孩子、帮助指导孩子共同完成,使孩子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作为母亲,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一直到上大学,教过儿子的老师都成了我的朋友,我正因为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性格、个性、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才使孩子能在学校与家庭的相互衔接中快乐地成长。
二、要主动向老师讨教,形成合力。当发现孩子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烦躁不安、性格内向等现象,特别是单亲家庭、留守、病残、生活有特殊困难孩子们的家长,要真诚地为孩子和老师之间搭上交往的桥梁,共同帮助解决孩子的困难,共同关注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展孩子的特长,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让孩子走出悲观和焦虑,重塑孩子的自信。
我的家庭虽然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但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困难,有时表现出毅力差,信心不强,贪玩,睡眠欠佳等现象,我及时向班主任讨教,并经常将儿子的情况告诉老师,使班主任能准确掌握儿子的心理动态,谈心直奔主题贴进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特点和个性,使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豁然开朗,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放下包袱,振奋精神,扬长避短,增强了自信心。
三、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和不同的家庭情况,选择确定指导内容和重点,分层递进,与学校教育形成整体效应,对三至六岁幼儿家长要加强入园适应期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品德、合群和行为习惯指导。对六至十二岁小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学习环境的适应,基础道德养成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对十二至十八岁中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青春期健康和亲子沟通的指导,要加强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指导。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泰和县教育局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专家们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与幼儿教育小学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制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我们教育部门的责任。今年6月份泰和县教育局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全县幼儿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在九月份的招生工作中,表现了出来:那些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一改往年冷落的尴尬局面,场面出现异常火爆。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以下部分转载泰和县教育局致全县幼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尊敬的幼儿家长: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年轻的父母或许有些欣慰,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殷殷的期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我县幼儿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3-5岁幼儿入园
率达到72%。但是,我县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普遍存在。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教学中不能体现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而是过早地给幼儿灌输小学一年级语数知识。这种越俎代庖的错误做法有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县教育局曾三令五申多次下文,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但收效甚微。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依然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究竟是谁之过?我们把板子全部打在幼儿园的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园长和教师也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迫于生源的竞争,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些家长把孩子识多少个汉字,背多少首诗词,算多少道数学题,作为评判孩子成长的依据,作为评判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两难的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如果不满足家长的需求,生源必将减少,幼儿园将失去生存的根基和发展的翅膀;如果一味满足家长的要求,作为理性的、负责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将会良心不安。因为在幼儿时期就强行让孩子学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他们不但会在疲劳的学习中抹杀想象力,磨损灵性和悟性,而且一旦到上了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厌倦,以至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怎能完成今后的学业,将来又怎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未来的儿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全县的幼儿家长,进一步更新家教理念,树立“为国教子”、“科学教子”的家教思想,与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者一道携起手来共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使幼儿教育回归其本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泰和县教育局
2006年6月24日
谁是师兄
数学特级教师肖鉴铿
孩子们都熟悉《西游记》中的故事,都知道唐僧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和尚。师兄弟之间的关系是明摆着的,怎么还会提出这种问题来呢?说起来这还牵涉到正整数的两种不同意义呢!
原来正整数有着双重意义:其一,基数意义,即每个正整数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量,回答“有几个”的问题;其二,序数意义,即每个正整数都表示一个特定的顺序,回答“是第几个”的问题。就拿“3”来说,作为基数,可以回答“唐僧共有几个徒弟”的问题;作为序数,可以回答“沙和尚是唐僧的第几个徒弟”的问题。
然而,人们在说话时,往往会省略表示顺序的这个“第”字。如人们常说:“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沙和尚是唐僧的三徒弟。”这样一来,正整数的序数意义就显得不那么清晰。沙和尚如果懂数学的话,就完全可以制造一个数学悖(bèi)论:“因为三大于二,而我是师父的三徒弟,八戒只是师父的二徒弟,所以我比八戒大,我是师兄!”猪八戒听了这话,一定会气得直翻白眼。
家长朋友不妨把这个悖论讲给孩子听,试试他们的辨别能力。
下面这组题目,对于帮助儿童弄清正整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也相当有益:
一些小猫排成一排,在下面各种情况下,请算出这排小猫共有多少只:
(1)大脸猫的左边有12只猫,右边有23只猫;
(2)从左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13只,从右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24只;
(3)从左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13只,大脸猫的右边还有23只猫。
显然,这三道题目的答案都一样——都是“这排小猫共有36只”。但第一题中的两个数都是基数,第二题中的两个数都是序数,而第三题中的两个数却一个是序数、一个是基数。
在编题时,我们又故意编成三种不同的情形:第一题只说大脸猫左右各有几只猫,没算大脸猫本身;第二题把大脸猫算了两次;第三题恰好将大脸猫数了一次,既没数重(chóng)也没数漏。所以三道题的列式也就出现了“加一”、“减一”、“不加不减”的差别:
(1)12+23+1=36(只);
(2)13+24-1=36(只);
(3)13+23=36(只);
这组题目适合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思考。如果孩子独立解决有困难,家长可以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示意图来帮助孩子分析,使之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数学本质。
以上两例只不过是引玉之砖,相信广大的家长朋友一定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编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和题目,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使孩子从小做到耳聪目明,不断提高数学素养,为日后担负振兴中华之大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 篇二
作者设计上述这些儿童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这些年来,随着升学意识的逐步强化,现实当中的很多人,包括我们的教师和父母们,已经逐渐开始淡忘了那些原本属于小学儿童的、并且也是最适合儿童天性的活动项目,而把儿童理解成为近乎纯粹知识学习的工具。这样一种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小大人’式的理解,在实践中,很容易窒息了儿童的天性。为此,作者通过倡导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活动项目和内容,让读者意识到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教育方式才是儿童最需要也是最适合儿童的。
对于广大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通过行为管理、游戏、阅读和绘画等各种日常校园活动来渗透心理教育的理念和一些做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创新性。本书既适合广大一线教师选用,也适合教育培训机构选作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材,还适合教育学者和心理学者研究参考。此外,对广大家长而言本书也是他们教育子女时一个很好的参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校园营造出一方心灵的憩息地,为心灵撑起一片校园的新空间。这一片土地温情而开放,这一片天空蔚蓝而亲切。
精彩内容选摘: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游戏无所不在:初生婴儿的模仿动作,学步的宝宝用湿沙子建造城堡,学前儿童带着他们穿戴整齐的玩具娃娃坐在婴儿车里散步,学龄儿童坐在餐桌旁许愿希望他们能得到美味的零食
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多彩的游戏使得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得到发展,游戏也可以在很多场所展开:家庭、操场、教室、或游戏室。在各种游戏中,儿童大胆地想象,充分地体验,尽情地享受,游戏让儿童以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情感,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儿童学会体谅和同情他人。游戏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儿童表现出色时、遵守游戏规则时、和他人合作时,他们都会得到小伙伴们的认可,这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来成功地驾驭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游戏和游戏治疗虽然有一些差别,但对儿童的成长来说都“功不可没”;通过游戏活动,儿童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借助于游戏治疗可以帮助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受过创伤或需要得到帮助的儿童更好地成长。
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1989年,联合国)
——《儿童权利公约》
3.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三
一、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盲区
二、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1、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
2、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3、心灵的成长需要情感
4、心灵的成长需要宽容
5、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
三、孩子心灵的成长要面对挫折,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
四、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报告的主题之二: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
一、生存压力呼唤生存智慧
二、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掌握的5大生存智慧
1、认识自己的智慧
2、规划人生的智慧
3、与人相处的智慧
4、融入社会的智慧
5、感受幸福的智慧
三、父母是培养孩子生存智慧的关键人
报告的主题之三:关注孩子主动生活的能力
一、“主动生活”: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关键词
二、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四大主动
1、主动学习
2、主动管理情绪
3、主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主动协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4.关注学生 呵护心灵 健康成长 篇四
关注学生 呵护心灵 健康成长
亲其师,信其道。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用心关注孩子,真心呵护孩子的心灵。心灵距离拉近一点,表扬奖励放宽一点,对转化中的反复耐心一点、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会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熟悉学生,及时了解学情
初一刚开学时,我班有个叫子豪的学生,他是个不张扬,但时不时会制造点小麻烦的学生。9月上旬,他踢倒班上值日生码的整整齐齐的自行车。10月11日,将钥匙压放在小盈自行车的打气孔处,被小盈看到了,他还说没放,我只是将钥匙压在了她的打气孔上。自己做了坏事,还不承认。平时课间会和同学闹急了吵架,会偷懒不交作业。
与他相处一段时间,从他的眼神,我发现的只是冷漠,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为了了解清楚,他眼神中流露的冷漠的缘由,我多方了解。问与他小学同班的同学,都说他小学时候就这样。请家长来,来的是他的奶奶,问起为什么他的爸爸妈妈没来,他奶奶留下了辛酸的泪,并向我诉说了家庭背景:子豪管他叔叔叫爸爸,他亲爸爸因为受主犯教唆,参与了一起劫车杀人案,在子豪才1岁时,被判了死刑,他的亲妈随即离开了这个家。从小到大,一直是爷爷奶奶将他带大。
看来,子豪自小缺少父爱母爱,爷爷奶奶的疼爱也许在心灵深处无法弥补缺少父母爱之憾。了解了这个情况,在解决他的问题时我更多了一份关心与呵护。
二、及时沟通,让心灵撒进阳光
在解决他与同学打闹的事件中,我让他写反思,在他的反思中,我发现他流露出的不满,认为我处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他,对另一个同学处理的轻了。
我反思自己处理此次事件的过程,我只是让他在办公室写反思,另一个同学只是到班上写反思而已。其实,我只是为了让他两个分开写,并没有其他意思。看来他心思很重。我将他找来,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并希望子豪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积极地、阳光的、心胸宽广的看待问题。他表态,自己会努力的。
因为我在意他的感受,并将想法真诚的与他沟通,所以得到的是阳光的真诚的回应。从他的眼神中,在冷漠之外,我发现了一些阳光的灵动。
三、及时鼓励,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在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上,我给他的评价是:
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上进的心,再加上你的聪明才智,你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要是你能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讲话,更坦率些,学习更投入些,那我们就更喜欢你了。加油吧,你将会是个很有出息的男孩!
在我对他的评价中有对他的认可,有对他不足处的指点,更有对他的期望。我将对他的评价和全班同学的评价一起放在电脑上,让孩子们看看。孩子们很关注,很想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电脑一展示,学生们聚精会神的看着。刘子豪也是其中一员,很认真的看着。下课我找他谈心,他说,没想到老师没有因为他平时总是制造麻烦,违纪,给老师添了很多麻烦,王老师就讨厌他,从电子评价上,他知道老师对他有批评,有表扬,更有希望。听了他一席话,令我很欣慰,子豪在生活学习中,在我与他的每一次交流中,他在发生变化,这变化是微妙的。但是,我能感觉到他正慢慢地向着积极地、向上的方向长大。
四、认可进步,激励子豪健康成长 初一第二学期,我重新分了组,一改以往老师做主安排指定组长的做法,让学生自己选组长,刘子豪在三组被推举为大组长,论学习他不如组员班长柯南,论纪律他不如沈英杰踏实,可是在六人组的小组中,同学们推荐他当大组长。他很意外但更高兴。组员选他当大组长,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其实当我问各组推荐的组长时,一听说三组组长是他,我的心头掠过不信任,不相信他会当好,但是转念又一想,既然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选,子豪被选上了就让他担当,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无论做什么事,谁都有个开头,索性就让他干,也许同学信任,我的信任,让他充满自信地往积极方向发展呢。在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中,他果真如我们所期望的,变得越来越阳光了。
在语文日记中他写道:
2013年3月1日 积极的一天
今天,班主任王老师最后让我们以组为单位,集体默写英语单词,果然老师刚说完这句话,我的潜力就被老师激发出来了。
课间不大闹了,一点时间都不放过,就背单词了,果然这种方法,对我非常非常有用。就说我吧,每回背单词只对4--5个,可老师一说一组默写,哪个组只要有一个人没默写完,错了没改完,全组就不许走。我一下子想,怎么办呀!我还是组长呢,不能带头不默写吧,那以后调到别的组,或者老师再分组的话,一说选组长,都没人推荐咱们了,那不就太那个什么了吗?
只好占用下课时候,背单词了,今天还真好,有节自习课,再加上课间时间,我花了100分钟,将第一单元的单词背会了。这次我相信我的英语能背好。以前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现在我相信,我一定能背好英语单词的。
经过王老师看着检测,结果出来了,30多个单词,要是原来,我也就对4个或5个,而今天我只错了5个,我相信我能学好英语。
我在语文日记中给他的评价是:子豪,好样的!加油!坚持!
刘子豪在我和同学们对他的积极地评价中,进步了。不光学习上,在生活中他做事也一改以往以制造麻烦为乐的做法,在做什么事前,有所思考了,顾及他将要做的事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了。
2013年3月15日 做事要考虑后果
……三班的小建在体育课上违纪,老师惩罚他,导致咱班体育课受连累。气得我当时就想K他一顿,可我想想他不是咱们班人,不能动他,可他已经连累了我们,使我的暴脾气有些压不住火,真是一直想K他,可想了想王老师您总是夸我,说我进步了,如果真的K他一顿,不就前功尽弃了吗?不又给王老师添麻烦了吗?
这样,自己渐渐冷静下来,想他不是咱们班人不能动他,是咱们班人一样不应该动他。总之作为初一下学期的刘子豪,是不会再向以前那样贪玩了,应该好好学习了。
5.关注心灵健康快乐成长主题班会 篇五
(关注心灵健康快乐成长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掌握一些培养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主动注重心理健康的积极性,确立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达到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活动重点:
1.对健康的全面理解
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三、活动形式:
个别发言,小组讨论,全面总结。
四、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课题,做好思想准备。
2.向全班征集班会方案,班委会讨论筛选后,确定思路进行设计。
3.以小组为单位,按总体设计分别准备。
4.提出“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在你成长道路中帮助和阻碍发展的心理有哪些”等问题让全体同学进行思考。
五、活动模式及流程:
模式:集中-分散一集中
流程:提出问题-自由发言-组内发言-剖析总结-制定目标
六、活动方法及手段:
利用投影,通过图片及文字资料给同学展示丰富的感观认识。
七、活动过程:
(一)健康三要素:生理、心理、适应力
1、班长宣布班会开始,并引出主题:什么是健康,标志是什么。
2、同学自由发言,并结合发言总结出健康的标准定义——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并强调心理和生理的密不可分,特别是心理健康对于八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3、让每位同学以不计名的方式把自己最想解决的心理问题写在小纸上,并集中起来备用。
(二)心理健康——一个人面对环境所具有的正常心理状态
1、讨论:
(1)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最健康的(同学自由发言举例)(材料另附)。
(2)成功的人士如此,那么不成功的人心理又是怎样的呢?(由学生讲案例)。
(3)分析同龄人中优秀者的心理状况。
(4)总结心理健康的几种表现
(5)总结心理健康的几个标推
2、说说心理话:
(1)请几名同学谈他们在成功道路中帮助及阻碍自己发展的心理状态。
(2)将开班会前的纸条做好统计,归纳目前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学习与娱乐关系的问题;交往问题——同学与同学、同学与父母关系等。
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同学讨论。(三)诊断自我,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
每个同学做适应能力的自我测定.(四)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6.关注教师心灵的成长 篇六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认为人生境界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了前二者,即生理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问题,也就是基本的生存问题。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教育是一项指向人的心灵的事业,这不仅是就被教育者而言的,对教育者本身来说同样如此。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存压力的增大,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也很难免俗,许多人也把目光过多地倾注到了物质层面,在世俗物质利益的泥沼里忙于名利的追逐,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自觉追求。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对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世界问题,以及人格、信念的成长也关注甚少,由此导致了教师成长中智能与心灵严重“跛足”的现象。
的确,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良好的教育可提供通达心灵的镜子!试想如果教师心灵充满了焦虑、浮躁、浅薄甚至苍白,他们又怎能培育出一颗颗美好、丰富、饱满、滋润和高尚的心灵呢?教育工作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可现实的教育基本上只剩下了教书这样单一的一件工作。由于育人工作缺乏可以量化的可操作性指标对教师进行有说服力的考核,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状成了制约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个瓶颈。从教师发展的实际来看,目前学校管理存在着较严重的“官本位”现象,这使许多教师走上了“教而优则仕”的发展之路,许多优秀教师走向行政管理岗位,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流失。重教轻育的现状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顽疾。从教育行政管理上来说,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行政化倾向突出,有些地方对教师的“管”“卡”“压”的粗暴管理,也造成了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从教师成长规律来说,缺乏对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和科学的认识,导致教师成长停滞、窄化,预留给教师的发展空间不足,教师大都缺乏主动发展和进取的欲望。
从西方和我国现代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曾一度把以教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看作社会良心的代表——西方国家和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教师,由于经过了“民主”和“科学”的充分洗礼,敢于突破狭隘的专业界限,不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稻粮谋”,而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使教育工作为助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他们的教育劳动和工作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创造。但是,在今天,这种意识很少深入到我们的教师的精神层面。很多教师仅仅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教书匠”,理想失落,人格萎缩,认同世俗的规则,从而缺乏真正的教育创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发展动力不足,精神窄化,甚至庸俗化,把本来作为高级精神活动的教育教学降低为自己养家糊口的一种生存技能。正是这种功利世俗的观念使得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一下子变得庸俗起来,其神圣性几乎荡然无存。教师的社会地位说起来很高,但教师职业并不是人们最羡慕的职业,真正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精英不想从事教育工作,一流的优秀人才并没有汇集到教育事业中来。
要想为教师的精神成长指明方向,就要了解教育这个职业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研究一些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从中受到启示。吕型伟老师曾说过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事业,科学、艺术,对教育工作的这种定位决定了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教育是培育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工作,非一般人用一般的精力和热情所能干好。历练这种品德,需要教师淡泊名利,在无功利心态中,去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潜心读书,通过阅读,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历练人格,才会使自己伴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走向进步,最终成为品行高尚,学问一流,教学成绩蜚然的真正名师。古今中外一切教育大家的名师之路无不是通过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首先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然后在实现崇高精神的不懈追求过程中,实现自主成长,主动发展,并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名师。
阅读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深层次的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读书,从本质上说实现了一种语言和心灵交流的方式,读者是交流的一方,作者是交流的另一方;作者是在进行语言表达,读者在进行语言理解。“读书”对人有何价值,对人类又意味着什么?对此,朱永新先生有一种说法,叫做“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读书之价值,是让人成为人;无疑,教师读书之价值,是让教师成为教师。读书何以让教师成为教师?这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读书,可以完善教师的专业行为;读书,可以增加教师的专业情趣;读书,可以享受教师的专业幸福。通过读书,心灵沐浴在人类文明智慧的阳光雨露中,时间久了,教师的心灵视野和思想境界就会比常人开阔,成为一个有品位和有追求的独立个体。
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味和人生格调,重要的是还形成了一种内驱力。内驱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外在的力量只有促进内驱力形成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而教师的精神成长要重视自我修养和精神价值的提升,它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在读书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再通过写作,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所思、所悟,进行理性的加工,以随笔或日志的形式形成文字,对自己生命中所得所失加以总结。一位教师自主成长,自我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写作来提纯自己的生命质量,在丰富与提纯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穿行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营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同时,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反思者和写作者。读书、反思和写作是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必经途径。
人的成长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文字作为思想和精神的工具使人摆脱了生物意义上的那种动物性束缚,进入到了社会意义上的一种精神状态。正是在这状态下,人的生命在一种自由和灵动的状态下,唤醒一种生命的自觉,并找到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永葆青春的活力,使内心世界的精神之树常青。真正的名师首先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并靠这个内心世界形成强大的生命气场,支撑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为名,不为利,进行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会有生命的精彩和进步。
在常人眼中,教师工作也许是枯燥的,如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眼中,这份工作也是枯燥的,这表明教师已经有了职业的倦怠感。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个例。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除了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工作压力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普遍缺乏职业成就感带来的职业幸福感。渴望成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幸福的前提条件。教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比其他职业要难得的多。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等待的工作,不像其它行业只要尽心尽力,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引来人们的关注。现实社会又是一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时代,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教师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那份耐心。放眼当今的中国教坛,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大批正规院校走出来的高学历毕业生虽然资质很好,但潜心读书的人太少了。没有读书的良好习惯,也就失掉了造就名师的现实氛围。虽然各种公开课比赛花样繁多,也吊起了许多年轻教师的胃口,让不少教师一课成名,但光环背后却失掉了终身从教,无私奉献的淡泊人生态度。许多人正是凭着一课成名的捷径,摆脱了教师职业另谋高就,也有人通过这条途径走上了教育行政领导岗位。总之,在名利的诱惑下,教师的内心世界已经不安静,他们没有了成为名师的耐心,只想快速成名,为自己谋得一个理想的生活地位,拥有优渥的生活环境。
用人类有价值的文明营养涵养自己的心灵世界,是每一个立志成为名师的教师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教师是社会和时代的航船驶向未来的摆渡人,是耕耘生命田野的农人。作为这样一个群体,一颗丰富、包容而敏感的心灵是必须的。从今天起,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开卷有益的成长氛围中,逐渐拥有一颗高贵而丰富的心灵是我们教师的幸福,也是我们学生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桓台索镇实验学校 山东桓台索镇耿桥小学)
7.中考作文关注成长历程和心灵感受 篇七
中考作文关注成长历程和心灵感受
中考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可谓举足轻重,考前需要备好大量的材料。我们所说的材料,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上述的材料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家庭生活类的作文平时 写得较多,学校生活小至同桌好友﹑老师,大至班级、学校,这些材料在考生的作文仓库中 也是俯拾即是,唯“社会生活”的材料不多,因为这是学生两点一线的单调﹑乏味﹑枯燥生活 所致。然而,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社会生活的材料也可进入作文,即便像 2010 年 的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有的同学照样从社会的黑板引发出回忆,社会上人们之间的互 帮互助、良好的道德情操,种种佳话,不比校园内黑板上的记忆逊色,作文照样可以得高分。当然,写社会应以阳光面为主,不要总是盯住阴暗面……如果,你的作文有上述几方面 的材料加以储备,那么就不会临阵发怵、而能游刃有余了。作文准备要关注自己身边熟悉的 人和事。中考作文命题内容大致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成长历程;二是心灵感受。成长历程方面的作文 这类作文可以写的内容有:我明白了(懂得了)某种道理,悟出了生活的真谛,或从某件 事情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等等。如懂得了孝敬师长,懂得了尊重他人,学会欣赏自己,学会 宽容、信任;人与人之间要友爱、互助、团结、诚信;敢于挑战自我,克服自身某方面的弱 点,如自卑、胆怯、自私、孤僻、骄傲、任性、粗心、虚荣....。.也可以写我的自强、自立、自信;经受挫折时永不气馁、追求目标时永不放弃、面对困难时永不退缩、身处逆境时永不 言败,获得荣誉后谦虚谨慎,取得成功后再接再厉……在前进道路上笑对人生,在成长历程 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个历程,可以是写我自身的成长,也可以是写我和同学们一起成 长。无论写个体的“我”还是群体的“我”,都要写出一种蓬勃向上的风采。这一题材,可参考 的题目是:生活教会了我、我们一起走、在路上、我在努力着、我真行、完美的答卷等。心灵感受方面的作文 这类作文可以写对自己有所关爱、有所资助、有所教育、有所启迪的人和事。写出一种 生活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纯真美好的场景和画面;歌颂新时代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新气象;歌颂和谐社会的闪光点、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无论写我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心灵感受,还是抒发我源自内心的感动,都必须是积极 的、乐观的、向上的、有意义的、催人奋进的。这一题材,可参考的题目是:感恩、关注、那一刻令我感动、心中的
8.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八
“为什么我们党内少数干部会不信马列信鬼神?为什么个别党员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十分坚定,却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新时期,理想信念动摇了?为什么苏联丢掉了马列主义,而中国共产党必须坚信坚定坚持坚守?”去年11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永飞带着诸多疑问,走进了省委党校2016年秋季第二期市厅三班。令朱永飞震撼的是:“通过在党校的脱产学习,不仅内心的疑惑全部解开,而且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和干劲。”
党性自觉是衡量党员立场和觉悟的准绳,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如何开展好党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自觉?河南省委一直在探索。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加强思想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在党校主阵地探索创新党性教育‘六个一’教学模式,既坚持理论学习,更注重点燃火焰,推动党员干部自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概括而言,党性教育“六个一”教学模式包括:一是每期开设一个单元党性教育理论课程,让党性修养在理论学习中提升;二是每期到“三学院三基地”等特色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现场教学,让党性认知在生动的红色基因传承中得到升华;三是每期开展一次廉洁教育系列教学,让灵魂在警钟鸣响中洗礼;四是每名学员撰写一篇党性分析报告,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深剖细挖;五是每个支部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触动灵魂;六是每个班级举行一次党性分析交流讲评会,在互相学习借鉴中共同提高。
全身充电
实地实景实情体验,真人真事真情互动
党性教育课程,设置有党章、党规党纪、党史国史等系统的理论学习,坚持领导上台讲与专家教相结合,更注重嵌入体验式教学,形成“以理论为先导,以体验为载体”的“知行合一式”的教学模式,将“看、听、思、悟、论”融为一体,打通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的脉络联接,给学员带来强烈的思想震撼,使党性教育在心灵深处打下烙印。
“一场体验式教学,就像一次充电,让我们重新有了冲劲,就要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投身当代,发扬新的‘红旗渠’精神,让中原更加出彩。”朱永飞告诉记者,他们班围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体验了4个场景的教学,参观了纪念馆、水长城、石板岩,还有谷文昌故居;观看了1场话剧,与劳模参加了1次互动,聆听了1次专题讲座,进行了1次座谈交流。“很多同学在体验过后流下了泪水,这泪水包含着感动和激动,更代表着奋斗。一个同学还自创一首诗:想想书记杨贵,有啥不敢担当;比比劳模任羊城,咱还摆啥困难;实现民族复兴,仍需自力更生。”他说。
从济源体验“愚公移山精神”回来的途中,作为2016年秋季师资班学员,县级党校老师们在大巴车上就开始了热烈讨论。辉县市委党校党委副书记程丽丽告诉记者,在大巴车上,大家都在感慨:“先辈都在坚持,群众都在努力,作为基层党校老师更要站好党校讲台这个重要舞台,为党的干部培训事业多做贡献。”
心灵洗礼
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
在加强正面引导、深化党性教育的同时,河南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为目的,利用反面典型对学员开展廉洁教育教学,包括:组织学员到反腐倡廉基地进行警示教育或观看反腐倡廉警示剧,讲解剖析一些典型腐败案件,使学员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和惨痛后果,促使学员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抵制“四风”,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践行者。
作为59期中青班学员,在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勤山看来,河南本土的廉政豫剧《全家福》和《九品知县暴式昭》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全家福》是一部家庭悲剧,戏剧化的反差让大家认识到,贪腐者因个人贪腐,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社会矛盾升级,使原本应该“全家福”的家庭变成了“全家苦”或“全家哭”,深刻揭示了腐败分子给社会和个人家庭带来的惨痛教训。
《九品知县暴式昭》中的主人翁暴式昭则不畏强权查办赌头,抵制行贿,不惜在查案中得罪上司,遭遇贬职罢官。当地群众自发在暴风雪中为他送米送面,他却“两袖清风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锦”。“暴式昭廉洁爱民、敢于直言的人格魅力,和官九品、人一品的廉吏形象深深感染了我、打动了我。”李勤山说,“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就要抓好廉洁自律,要稳住心态常自省、把握小节常自重、管住下属不放松。”
深剖细挖
三千字党性分析报告,交流讲评“红脸”“出汗”
“信仰还真吗?理想还坚吗?政治还强吗?工作还勤吗?担当还敢吗?基层还近吗?百姓还亲吗?纪律还严吗?作风还实吗?生活还俭吗?”朱永飞在个人党性分析报告中提出了“十问”,并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总结出要做“四讲四有共产党员,四个带头指挥员,四个有为战斗员”。朱永飞表示:“‘十问十答’并非一时之兴,更不是临时拼凑,而是有感于自己的心路历程。撰写党性分析报告的过程,是一次触动灵魂的党性再教育。”
朱永飞的党性分析报告不仅是个人的“扪心自问”,还要接受党小组的“党性分析交流点评”和党支部的“党性分析交流讲评”,前者让同学们帮助、批评、指点,后者由校领导和党性教育专家组成的点评小组打分,内容丰富,程序严格。“点评讲评客观实在,一针见血,直指要害,我感觉是戳住了麻筋,打到了痛处,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朱永飞表示。
每位学员在学习后期,必须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党性分析报告,对自己进行“一审视四检查”,即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进行再审视,检查是否符合党员领导干部标准、是否真心为民想事谋事做事、能否坚守道德高线、能否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形成书面报告,实现自我净化完善。
“撰写一篇党性分析报告、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开展一次党性专题讲评,是河南在党性教育上的有益探索,不仅让学员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从单方灌输转变为多方互动,而且让党性教育直抵灵魂、升华总结。”河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组书记焦国栋说,“实施党性教育‘六个一’模式,目的是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性教育不仅能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
9.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九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0076-01
当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漠视生命存在的价值,学生感受不到课堂学习的快乐,教师也感受不到职业生命的幸福,师生在课堂中缺乏生命激情的碰撞。
源于这样的思考和探索,笔者所在的学校努力打造思品生命化课堂“3S”模式,让课堂洒满幸福的阳光。“3S”模式中的“3”是指课堂三个最基本的教学环节:设境生情,激扬生命;自主探究,感悟生命;反思交流,提升生命。“S”是师、生、生命化三个词语的首字母,体现的是生命化课堂尊重生命、师生和谐幸福的理念,尊重生命的生成性和创造性,处处体现生命化课堂师生相伴、幸福成长的课堂价值追求。
下面笔者以一堂九年级思品时政专题复习课“中国梦·我的梦”为例谈谈“3S”课堂的构建。
1.设境生情,激扬生命。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生命气息的生活情境,把真情融入课堂,使课堂学习富有诱惑力和精彩度。比如,笔者在组织教学时通过“十八大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带领新当选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一段视频来展开。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国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是主流的,必须充分肯定的。但是也的确蓄积了一些矛盾,也面临不小的危机。尤其是在政治建设中的“四信”(信仰、信心、信任、信念)危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情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在十八大之后及时提出“中国梦”,主要的出发点是:要用“中国梦”来化解危机,应对挑战;要用“中国梦”来凝聚党心,激发民意;要用“中国梦”来回应国际社会对我们新的期许;要用“中国梦”来引领祖国的统一大业,来团结凝聚华夏儿女的精气神,促进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教师的解说与视频内容相得益彰,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中国梦”内涵以及“中国梦”与“我的梦”内在联系探究的积极性。
2.自主探究,感悟生命。
教师最大的职责在于积极拓展探究的空间以激发生命的力量,通过师生互动燃起生命之火,迸发生命之力,让师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个性得以发展,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因此,围绕一段视频所设置的情境,笔者水到渠成地联系“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国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中国梦”的民族特质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国梦”与“我的梦”有何内在的关联?实现“中国梦”,当前我国亟需解决哪些问题?实现“中国梦”,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度探究,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明白“中国梦”也有赖今日的中国青少年去描绘、去实现。公民的担当与责任在探究中得以深刻感悟。
3.反思交流,提升生命。
在反思交流课堂教学环节中,笔者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升华生命的价值,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生命化课堂在反思交流中也提升教师善于发现、捕捉、倾听、赏识、关注、唤醒学生的能力,使思品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不断完善与运动的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很多学生在交流“中国梦·我的梦”的感受时,激情澎湃,肺腑之言铿锵有力:“我有一个梦想……”“因为有梦才会有创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等。生命化课堂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滋养每一个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10.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十
秋天的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下午的校园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二(3)班今天下午的比赛已经结束,此刻孩子们都亲密地围坐在我周围:有的给我讲家里发生的小趣事,有的争着把自己带来的故事书给我看,有的要打谜语给我猜,还有的在我的手上贴了好多亮闪闪的五彩贴画……我充分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交流的快乐。
“张老师。”只听一声喊。我一回头,原来是闻思懿的妈妈。找我一定有事,我让她在旁边的板凳上坐下。她跟我反映:闻思懿这段时间情绪好像很低落,中午回家说自己运动会没有拿到名次,这次期中考试也没有考好,问她自己是不是很差劲。并说闻思懿以前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学期似乎变得不是那么爱说爱笑了。看着她忧郁的神情,我耐心地劝慰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关键是家长的观念要正确,并要及时耐心地引导,要多鼓励孩子……她听了连连点头,说自己平时太关注孩子的成绩,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又说,孩子认为老师特别喜欢张可人,不喜欢她,说老师总是表扬张可人。听了这话,我心头一震。怎么会呢?闻思懿的妈妈说,也许是因为闻思懿在幼儿园和一年级受到了一些特别的关注。(闻思懿的奶奶是学校的老领导,去年才退休。)并说孩子应该适应各种环境,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也好……
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最后她带着笑容而归,而我的心情却非常沉重。“老师喜欢张可人,不喜欢我。”这句话萦绕在我脑际,挥之不去。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公正无私、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人。尤其是进行课改实验以来,作为学校首批参加课改的实验教师,我觉得自己的教书育人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我对孩子们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对学生我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课堂上的氛围是平等和谐的,我总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的权威,孩子们成了活跃的主体。课余我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孩子们也喜欢和我亲近,有什么话都愿意对我说。我觉得自己在对待学生方面做得比以前更好了,老师当得也有了一些成就感,没想到家长的来访把我从陶醉中拉醒。在台灯下,我扪心自问:除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和孩子自身有问题,难道作为老师的我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我真的做到了面向全体,公平无私吗?开学来,有关两个孩子的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一一滑过:
张可人是我们班的班长,她的.学习并不优秀,但她各方面全面发展。上课时,她总是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名字经常写在红花、红旗里。而闻思懿呢,虽然上课完全是我行我素,是个典型的自由神。但当她积极地自我改正时,我是否都细心地给予了鼓励?
课余时间,张可人总是与同学打成一片,遇事宽容大度,有一次,一个男同学把她碰伤,胳膊都流了血,可她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原谅了别人,还一如既往地为那个男同学打满豆奶。这就是一个当班长的风度,也是现在独生子女中特别提倡的一种品质。当时我大张旗鼓地进行了表扬;闻思懿课间十分钟喜欢到我这儿来打小报告,诸如谁打了我一下之类的,我是否每次都给予了正确的引导?……
张可人每次跟我讲话,我都是耐心地听完;而有一次闻思懿要跟我说一件事,我由于有一点事而没有把话听完,我看到孩子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烁。。。。。
由闻思懿一个孩子,我想到了全班的每一个孩子。表现好的学生只占班级的少数,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不声不响,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成绩差,表现也差,我是否主动地去关注了解了他们呢?说实在,这方面我做的还很不够。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他的口袋里总是装满了“高帽子”要送给学生。是的,我确实也送给了学生许多高帽子,但是这些高帽子都送给了谁呢?仔细想想,绝大多数都送给了表现好的学生,只有少数是送给表现一般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差一点的学生就更少了。这样不是好的更好,信心十足;而表现差的会更差,灰心丧气吗?喜欢好学生是每一个教师都会做的事,但是发自内心地关爱表现一般甚至表现差的学生却能看出一个老师的师德。反思自己,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教学、课外活动、谈心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结,并在此基础上融洽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
2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将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对表现一般的学生热心引导,利用早读、下课时间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尽量使他们不断进步;对表现差的学生高度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和爱心。作为班主任我将从态度、言语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们的爱护、关心、尊重和信任,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个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某一方面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
3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
4对表现一般和表现差的学生时不时委以重任,将班级中的一些事务交给他们去负责,比如收缴作业、记载教室日志、帮老师发本子、帮同学打豆奶等,虽然这些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他们却很乐意去做,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11.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十一
城市生态景观项目环评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城市趋向于建设一些集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区.这类项目具有建设内容丰富、建设范围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对这类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其与城市规划的.符合性、景现环境的可接受性、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这四个问题.
作 者:熊素玉 张在峰 Xiong Suyu Zhang Zaifeng 作者单位:熊素玉,Xiong Suyu(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4)张在峰,Zhang Zaifeng(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湖南,长沙,410007)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23(9)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 符合性 可接受性 环境影响评价12.爱,关注心灵,促进健康 篇十二
关键词:德育;人性化;爱;关注
对中学生施以德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用心关爱,甚至是对他们付出全部真心之时,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师引领下完成精神构建。简言之,德育就是要以学生为第一本位,以学生的内心活动与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人性化”教育。“人性化”德育强调了教师首先要满足学生内心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信任与尊重,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人性”给予充分肯定,再通过德育引导,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各种因素,让他们以此为动力去开展一切创造活动。新时期的德育要求教师不再是一味地约束、管理和控制,而是“爱”为引,关注学生心灵,以学生所需为前提,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其身心得以发展。
一、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让学生打开“心门”
只有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的教育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反观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现状,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任何人与事的漠然,让很多教育者为之“绝望”的就是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近于麻木的“无所谓”状态,对学习、对家人、对朋友,甚至对生命也不屑一顾,不为所动。因此,如何用“爱”来唤醒学生对他人的关心是当前德育的首要任务。教师给予学生最好的“爱”就是尊重与理解,即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理解他们不同的价值选择。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人性化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感性而形象的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更多利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法,如共同讨论、一起参观、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等等。先帮助学生放下学习的“心理负担”,然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会走出自我,关心他人。教师只有真正用心地去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用多元化的教学语言叩开学生的“心门”,一切教育才能够水到渠成。
二、创造更多道德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关心”
德育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育,它是依赖于体验、感知、发现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学生,他们关注他人的意识与能力是从被关注的体验中获得的,所以德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如何通过德育让学生跳出“小我”的圈子,去学会关注更为广阔的世界,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其他人的生活,关注如何通过德行修养让自己更加健康的长成,关注如何通过修正自身行为来承担美化社会的责任,应该是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教师给予学生最理智的“爱”,就是引导,就是让他们从体验中学会独立判断是非对错,从而触发道德意识。比如,当前大多数青少年身上存在的“享受主义”问题,无视自己父母、家人、朋友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辛勤付出,认为自己天经地义的就该享受一切,稍稍碰到一点违背心意的事情就抱怨、指责,严重者还通过犯罪手段进行打击报复。这种现象并非是个体现象,而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普遍现象,连年攀升的青少年犯罪率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空洞的说教根本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如,组织他们去当“志愿者”,到艰苦的农村去,到困难的家庭中去,到敬老院,到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里去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只有在这种差异化明显的经历中,才能让他们的情感受到触动,思想受到冲击。而只有心灵的、思想的触动才能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伴随他们在体验中逐渐积累起的新的认识,他们就会做出独立的、正确的判断,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三、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完善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与内化的过程,让他们自主完成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行为应该表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这是德育最为直接的体现。停留在口号中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在当代中学生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比比皆是,因此,德育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行为训练。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将学校或者班级一些简单事务交由学生进行管理,如校纪校规的量化与裁决,校园环境的改善与设计,学习活动(包括学科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等)的组织与开展,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听课教师”的角色,对教学进行评价和评定等等。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回归现实生活去进行道德實践。如,让他们开展以“绿色环保如何践行”“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红色经典如何传承”等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课题研究活动,让他们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最真实的素材,写出社会实践报告,让学生在“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中实现道德与生活的“并轨”。
在德育走向“人性化”的道路上,教师之“爱”起着关键作用。新时期的教育者同样需要跳出“小爱”的圈子,从教育的“大爱”出发,时刻围绕学生所需去构建德育的践行体系。关注学生心灵,促进个性化发展,让一颗“大爱之心”为学生道德长跑之路点亮一盏最璀璨的明灯。
参考文献:
陈镜全.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5(02):204.
13.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十三
请按照县局通知要求,放假前布置好,假期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要求开学初务必上报:花中、樊中学生征文至少上报4篇,学生摄影作品至少上报4幅;其他各小学学生征文各至少上报2篇,学生摄影作品各至少上报2幅。同时,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撰写和摄影(征文作品字数要求小学生不少于300字,中学生不少于800字;摄影作品要求画面清晰,并配图片说明。具曝光性质的作品不少于1/3。作品须注明作者所在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年龄及辅导老师姓名。)开学初,统一上交镇教办,电子稿发至jxl5872@126.com.花沟镇教育办公室
2011.6.2
4关于开展全县中小学生“爱我家园,关注生态”
摄影征文大赛的通知
各镇教育办公室、县属学校:
为了展示我县经济社会取得的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丰富中小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中小学生写作、摄影水平和审美情趣,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宣传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中小学生“爱我家园、关注生态”摄影、征文大赛活动。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共高青县委宣传部、高青县教育局、高青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活动主题
爱我家园、关注生态
三、活动对象
全县中小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1年6月——9月
五、活动内容
1、通过实地采访体验,用文字、图片展示主题。
2、作品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3、征文作品字数要求小学生不少于300字,中学生不少于800字。各单位选择不少于10篇上报。
4、摄影作品要求画面清晰,并配图片说明。各单位选择不少于10幅上报。
5、作品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贴近生活,力争有独特视角。作品既可体现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记录真善美,也可针砭时弊,揭露假丑恶(具曝光性质的作品不少于1/3)。
六、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把此项活动作为宣传高青、热爱高青、展示高青新形象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指导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要积极做好辅导工作。
2、各中小学校要有组织地开展“我的家园我热爱”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新面貌、新形象、新变化。
3、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实践课、课外活动等对学生普及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
七、报送方式
1、作品须注明作者所在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年龄及辅导老师姓名。
2、作品可寄到高青县教育局宣传科(地址:县城青城路65号邮编:256300)。
电子邮箱:gqjyxck@163.com3、(黄河风网站)开辟专栏,注册、登录后即可发表。
4、作品报送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30日。
八、奖项设置
按征文、摄影分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每组征文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60名,摄影设一等奖8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鼓励奖若干名;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具曝光性质的获奖作品不少于1/3)。
九、组织领导
本活动主办单位组成全县中小学生“爱我家园、关注生态”摄影征文大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宣传科下设办公室,联系人:杨成,联系电话:6973679。各县属学校、各镇教育办公室都要设立相应机构,并有专人负责。本活动在《高青工作》开设专栏,在高青县电视台开设专题,时效性强的具有
新闻性质的摄影作品可优先发表、刊播。获奖作品征文部分将汇编成书,由《黄河风》刊发,摄影部分将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爱我家园、关注生态”摄影展。
中共高青县委宣传部
高青县教育局
14.关注心灵的生态 篇十四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我们的学校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困生。这个名词主要指的是经济方面,其实他们其它方面(例如学习)的情形也不容乐观。虽然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都纷纷解囊,捐钱捐物,提供了许多帮助,但情形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甚至有些学生的表现连捐助者最基本的期望都达不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找到很多。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捐助者关注的焦点是物质层面——因为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容易让人看见(我这样说可能太苛刻)——而让特困生能在将来脱困的最关键一点在于重塑他们的精神——自立、自强的精神!而我们却在这方面的帮扶做得远远不够,甚至走向了它的反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先从捐助者的心态来看。捐助的一般形式是:大张旗鼓的开会,在会上领导讲话,号召同学们节约每一分零花钱献爱心来帮助特困的同学,然后宣读特困学生的名单,一一上台领取捐助款。比较大的会还会有记者拍照、录像,把这件事作为新闻搬上报纸或者电视。可能会后还有一个受资助学生的座谈会,面对受捐助者的泪水,我们的捐助者大都或多或少的以施恩的姿态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却很少去体会一下,受捐助者此时的感想如何。可以这样说,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贫穷都是一种耻辱、都是 1 一件不光彩的事,那么,让这些特困生在大庭广众之中、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捐助,不就相当于向同学们宣告“我是特困生,我需要帮助(可怜)!”你说,他们的感想会如何!他们的自尊、他们做人的尊严何在!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的心中会完全是感激吗?恐怕有很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反感。而那些自尊心不强的学生以受惠者的身份长久生活在这样一个低人一等的氛围中,可能会形成一种弱者心态、自卑心理,只会怨天尤人,不求上进,这岂不是与我们帮扶的目的背道而驰吗?其实,作为特困生来说,他们本身就有很重的心理负担,有心理上的障碍,自尊心本来就很脆弱,我们细心呵护还来不及,还哪能这样折腾!我们是不是该换一个更好的帮扶方式了?我觉得,作为捐助者应放平自己的心态,以一种谦卑的、不搀杂任何功利目的的态度,而不是以一种救世主的目光来俯视这些特困生。据说,沙特阿拉伯的乞丐在行乞的时候很气势,甚至有点蛮横——而他们的收入也比一般工人高好多。他们认为,我向你乞讨是给你一个行善事、表爱心的机会,你感谢我还来不及呢,还哪敢对我耍态度!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感慨万千:不知我们的捐助者能否都抱着一种捐助是一次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是一次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好机会,而不是一种施舍的想法呢?所以,当我一次次看到受捐助学生眼中饱含的泪花时,我就一次次感到揪心的疼痛:又一个孩子做人的自尊随着泪水“溜”走了!
再从捐助形式和方式看。对特困生社会各界都很关心纷纷举办各种捐资助学活动,许多善良的人们都尽己所能,向贫困学生 2 伸出援助之手。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只关注对贫困生的物质帮助,却忽视了“精神扶贫”。在社会各界的呵护之下,一些学生逐渐对人们的帮助产生依赖,只知道向社会索取,却从未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有甚者,拿着学校给的补助费肆意挥霍,反正没有了可以再要的。时间一久,有些人就会觉得有利可图,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拿到捐助后,不是一种感激,而是一种占了便宜之后的窃喜。受资助者的泪光,我想信,大多数是真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纯粹是一种表演,是一种屈从求人的装可怜,这也大概就是有许多特困生在接受捐助后,在学习与做人上不但毫无起色,反而越来越恶劣的原因吧。他们的心灵萎缩了,变成了精神上的侏儒。比起物质上的贫穷,这种精神上的匮乏确实是更可怕。
我们对特困生的帮助一般是不需付出任何代价的直接给与,让受捐助者、让其他人明确的知道这是别人的捐助。这怎能不把好心办成坏事,怎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怎能不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西方的一些教育人士认为,对别人(特别是对尚未成年的学生)的帮助,要永远是奖,而不是直接的给。让受捐助者清楚,这所谓的捐助是自己付出努力和勤劳之后而得到的回报和奖励,而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明白:命运,要靠自己来改变!而不是养成一种好逸恶劳,老想依赖、占别人便宜的不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才会让特困生彻底的脱贫!而赤裸裸的、无任何代价的直接给与其实是对受捐助者的侮辱!——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而不是 3 施舍!所以,每一位特困生在一心怨天忧人,怪社会对自己不公之余,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理想;在接受到人们的爱心帮助之后,也不妨扪心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得起这份关怀。前不久,沈阳出台政策,规定领取有行为能力的低保户必须参加街道、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两次未到者取消低保待遇。这种办法值得借鉴。我们不妨为捐款添上一个附加条件,要求受资助者必须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从而对得起自己,也不辜负人们的期待。其实,在学校,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诸如“爱校小卫士团”之类组织,只吸收特困生参加,让他们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在课余时间为学校、为同学服务,然后根据工作情况把捐助款以奖励的形式发给他们,这样做,是不是比无偿的直接给与的效果要好一些?
再则,就是对特困生进行帮扶,又何必非让他(她)明确的知道呢?能不能象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做了也不说”?其实,这种默默无闻的好心人已经有很多了。例如前几天我就看了这样一篇好像叫做《无声的爱》的文章。文章大意是:一位贫困的女大学生,在新学期开始不久,就被一位任课教师叫去,说是自己担任校刊编辑的工作,忙不过来,让她帮忙改改稿件,一个月300元钱。她真是喜出望外。不久她就发现这份工作既简单又轻松,一点也不影响学习,工资下发的又非常及时,靠着这份收入,她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学业。直到毕业,她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其实,她的每月300元钱是五位教师看她生活非常困难而从当月所发的工资中扣出一部分凑起来的。但怕这位学生难堪,于是才找 4 了一个编辑的借口。读完这则短文,我真是感慨万千:多么美丽的谎言,多么高尚的欺骗!我觉得,这五位教师牺牲了让别人当作恩人的机会,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帮扶助一位特困生完成了学业,维持了她做人的尊严和体面,从而毫无精神负担地去面对生活,不由得让人生出由衷的佩服和敬意。不知它会不会给我们的捐助者以深刻的启示呢?
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关心特困生的精神成长,做默默无闻的捐助者吧!
关注特困生的心灵,帮扶特困生的精神 作者姓名:于泓
15.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成长 篇十五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学生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刚进入高中时,她的内心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课上经常看到她高举的双手,课下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课堂的检测默写她表现得也是非常优秀。可是随后的几次检测,她却发挥失常,连连失利。她的自信心完全被击垮了,诚如她在总结中所言:我对自己完全绝望了。
面对如此努力却考试失利的学生,我又何尝不心痛?“付出就会有收获”,简直成了一句嘲讽。我下定决心要帮她走出这段泥泞之路,帮她面带微笑踏上征程,到达胜利的彼岸。我找到她交流考试的得与失,其中她谈到一点,考试的时候很紧张,对考试的期望值很高。而研究试卷我又发现她答题缺乏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方面尤其薄弱。
找到关键所在,我首先是鼓励她重拾信心。在她的总结后面我鼓励道:“在茫茫沙漠,唯有前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我们再一次一起踏上征程,相信你一定行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特别改变了对她的教育方法,变“着重关注,提问批评”为“交流谈心,鼓励表扬”。课上多用眼神与她交流,看到她的一点进步都大加赞扬,每次批改作业都会在她的试卷上写一两句鼓励的话语,让她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树立一定能学好语文的信心。这样,心理阴影消除了,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她自信地对我说 :“老师,你不用顾虑那么多,我现在什么都能承受住。”课堂上,又看到了她高高举起的手,听到她响亮自信的回答。
针对她的薄弱环节现代文阅读,我制定了针对她个人的学习计划。每周至少做两篇现代文,重点是散文的训练,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次她完成后,我们都单独交流,从文章思路的梳理,到审读题目的分析,再到各种题型的归纳,循序渐进,这样,她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做题套路。以后遇到现代文阅读,她不再瞎子摸象,手足无措。
如何克服她考试紧张的缺点,我也是绞尽脑汁。我对她提出一个口号,“把每次周练习当做考试对待,而把考试当做一次周练习”,当做题成为一种习惯,考试也就无所畏惧了。大考前我特别找她谈心,让她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待考试。考得好固然值得欢喜,不好也不必觉得遗憾,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短板”,为我们的成功之路奠定基石。这样,让她尽量放松心态,从容面对考试。
多管齐下,期末检测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事实证明,她确实是一块金子,最终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关注心灵的生态】推荐阅读:
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06-09
关注学生的发展10-29
关注课改的“复习课”09-13
尽职调查的财务关注要点10-29
关注民生的调查报告11-2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思考12-13
校长如何关注教师的工作成长07-11
教育随笔小班关注胆小的孩子09-13
我关注精神的魅力高三作文10-19
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