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季预防疾病知识(精选7篇)
1.小学春季预防疾病知识 篇一
孩子感冒了,到底该不该用药?怎样用药才安全有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的专家告诉我们说,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四季均可发生,但天气炎热后多好发“热伤风”,即风热型感冒,如果没有并发呼吸系统的细菌感染,即使不用药也可痊愈。妈妈给他服用青霉素并没有用处,反倒会增加机体的耐药.
为此,专家呼吁家长们面对儿童感冒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以达到用药的安全有效:
1、无论用哪种抗感冒药,对孩子来说剂量都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一般以5~7天内为宜;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轻药物对儿童肝肾功能的损害。
3、3岁以下的小儿,肝、肾、神经抑制机制发育尚未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否则易诱发惊厥、黄疸等。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宜使用此类退热药。
5、如有发热,应尽量采用物理降温法,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6、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毒无效,对儿童身体的科就诊治疗。
2.小学春季预防疾病知识 篇二
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交替的季节,由于太平洋的暖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常常相持、争雄与交汇,于是天气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北方的春季有两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气候特点。一是天气多变,时而像冬冷,时而像夏热,忽而干燥,忽而阴湿,气压也是时高时低,很不稳定。俗话“春天孩儿脸,气候常多变”,用来形容这个季节再恰当不过了。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却得裹着大衣,不少人被这个季节折腾得不知所措。另一个特点是多风沙,北方的春季经常是大风相随,大风出现时,还常伴随浮尘、扬沙、甚至沙暴天气。
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来说,春天并不是一个好季节。早春是一年之中人们最容易生病的时节之一,在我国民间,早就有“可度三九,难耐春寒”之说。
医学气象学家告诉我们,春天的冷暖骤然变化,使人体免疫与防御功能下降,最易导致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以及猩红热、水痘、风疹等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这种冷暖无常、气温骤降或气压剧升的异常天气,也容易造成肌体交感神经失调,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容易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发生。据医学统计资料表明:67%的心肌梗塞病人发病与早春寒冷相关。
春天温度多变的特点,也易使人的情绪随之变化,易出现沮丧、抑郁及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特别是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史者,对这种天气更为敏感,容易发病。据统计,每年三至五月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期,故民间有“春天到,痴子闹”之说。
3.儿童春季常见呼吸道疾病及预防 篇三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措施。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3~5天后从耳后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3~5岁的儿童为高发人群。在幼儿园和小学容易发生和流行。主要症状: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出现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做好对水痘患儿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家长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让发热的患儿卧床休息、多喝水、加强营养、吃易消化的食物;2.由于皮疹较痒,需剪短患儿的指甲或给患儿戴上手套,以免孩子抓破疱疹而导致感染;3.如果患儿瘙痒难耐,而疱疹又没有被抓破,可用炉甘石洗剂擦拭孩子的患处,并给患儿口服扑尔敏(给药量需遵医嘱);4.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其内衣裤要经常换洗;5.如果水疱破溃处有黄色的痂皮,表示该处已经发生了细菌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加用抗生素;6.需将患儿隔离监护,直至其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多见于3~15岁的儿童。患儿在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结膜炎、咽炎等症状,但大多数患儿的早期典型症状是腮腺(耳下部)肿胀、疼痛。一般是两侧腮腺同时肿胀,但也有的患儿是先出现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才出现另一侧腮腺肿大。肿胀的腮腺灼热、疼痛明显,患儿张口或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这些症状于2~3日内达到高峰,4~5日后开始减退直至完全消失。整个病程约需1~2周的时间。此病患者有的可并发脑膜炎与睾丸炎。
护理患儿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患儿多饮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要给患儿吃酸性食物,以减少患儿因咀嚼或流涎增多而引起的疼痛;2.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可每日让患儿用淡盐水漱口3~4次;3.患儿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4.家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口服板蓝根冲剂,同时,可在其腮肿处外敷药物;5.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腹痛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以便尽早查明患儿有无合并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多发于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绝大多数患儿在5~7天后可以自愈,个别患儿可能引起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脏损害等致命性并发症;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必要的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幼儿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患病。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4.平衡膳食,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让孩子多喝水。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必须去人多的地方时,可以戴上口罩;不要去患了传染病的儿童家串门。一旦孩子患了传染病,就应隔离,以免传染其他人。
7.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要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4.春季预防流感小知识 篇四
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季要少发脾气,多微笑,保持愉悦的情绪、乐观的心态。
合理膳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豆制品、乳制品、水果、蔬菜,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如果已经患了流感,也会减少重症的几率,但这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后,也依然应该积极做好防护工作。
外出时戴口罩,不做病毒传播者。流感一般都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传播,带小孩的父母尤其要注意,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养成日常好习惯
● 勤洗手、多喝水、开窗通风。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者纸巾捂住口鼻。
● 主动佩戴口罩,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 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注意保暖、休息,保护身体免疫力。
春季流感有哪些症状
春季流感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发热等表现。结合春季的特殊的季节,是花粉泛滥、柳絮飘飘的季节。除了有这些流感症状以外,会伴随过敏的症状。所以春季的流感患者,会伴有鼻子痒、眼睛痒,还有皮肤过敏等表现。因此在治疗流感的时候,还要注意预防过敏的症状,还要适当的吃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流感高发期在几月份
流感高发季节在冬季11-12月份和春季2-3月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风险较高。在流感高发季节,若出现高热不退、发烧、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应及时治疗,避免扩散。
流感高发季节可分为冬春两季,一般冬季在11-12月份左右,春季在第二年的2-3月份,流感存在一定规律性,通常三五年小流行,八,九年大流行。冬春两季流感高发,是因天气寒冷干燥,不经常开窗通风,导致空气不流通,在一个人接触流感病毒后传染给其他人群。
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者有高热不退、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恶寒等症状。确定患病后,需根据流感症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切勿盲目服用抗生素药物。
流感几天能痊愈
流感4~7天就能好,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可以通过休息或对症治疗达到痊愈,从发病到痊愈经历3个阶段:
1.前驱期。常见的症状有乏力,之后进入急性发病期。
2.发病期。患者多为急性起病,迅速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感冒鼻塞、咽喉肿痛之类的症状反而可以不出现,这种症状持续几天,可通过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对症治疗恢复正常,少数危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5.老人春季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篇五
春季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专家医生对此提出建议:多晒太阳,多运动,多聊天,能有效预防心理“感冒”。
专家认为,春季心理疾病高发的原因有多种,“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大家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能改变去年的一些不满意的状况。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工作、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加了;南方的春天多雨、潮湿,气压比较低,人容易感到压抑;春困、失眠等睡眠障碍,导致许多人白天精神不振等。碰到以上这些情况,一般人都能很快调整过来,但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多愁善感或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因为这些感到悲观,对一些正常的信息特别敏感,碰到一点小困难就觉得很绝望,一碰到问题就往消极方面想,认为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
要改变这些心理状态,教给大家六个“小药方”:
1、天气好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心情会愉悦很多。
2、郁闷、不开心的时候,多找朋友聊聊天,将困惑的事情倾诉出来。
3、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处理起事情来更得心应手,增强满足感和成就感。
4、学会接受现实,以宽容、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积累下每一天的快乐,就会天天快乐。
5、适当降低期望值,特别是凡事追求完美的人。制定了目标之后,可以将大目标分割成几个小目标,再一一实现。
6.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篇六
同学们:
随着春季的来临,传染病也如鱼得水地伴随而来,我们只要了解或掌握传染病的一些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由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
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
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
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
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即可造成传染病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经水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而传播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染,如接触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起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也很多见。
经虫媒传播: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并在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蚤、虱、恙虫、蝇等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垂直传播:是指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是指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造成疾病在人与人之间播散的一种方式。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阻止传染病流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四、春季好发的传染病
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随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五、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主要特点:冬春季发病多见,常群体性发病,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和胃肠型感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一周。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3日,最长的为一周。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8-12日,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一般为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日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病人自腮腺肿大前1日至肿消后3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注射疫苗或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1日。主要特征是先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日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面部、头皮较多,而四肢远端较稀少,手掌和足底更少见或无皮疹。水痘病人自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5日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传染源为病人。
7.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14天,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化验血象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光片可有间质性肺炎样变等。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8.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患者有肺部病变。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了。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7.小学春季预防疾病知识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于2004年9-10月在荆州、阜新同意参与本研究的6所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在小学二年级的12个班级(每所学校2个班)中共调查学生507名,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其中女生256名,男生244名。年龄6~9岁,平均(7.3±0.7)岁。
1.2 方法
参考已有文献[10,11,12,13,14,15]以及有关预防儿童虐待问题的个人访谈,确定调查内容,编写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识别陌生人;熟悉的人也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好的接触和不好的接触;男孩也可能受到性侵犯;受到性侵犯不是受害儿童的错;应对性侵犯的策略。调查表主要包括预防性侵犯知识和预防性侵犯技能。预防性侵犯知识共11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正确记1分,答错、不知道、不确定或没有回答记0分。预防性侵犯技能共6个条目,在假设的性侵犯情景或潜在有性侵犯可能的情景中,表示能采取适当行动的记1分,反之或不确定或没有回答记0分。本研究中知识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技能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43。
由经过培训的教师负责调查。组织学生在教室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答完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计算相关指标的频数和百分数,描述学生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回答正确和技能拥有的人数及比例。采用χ2检验,探讨男女生各知识题目回答正确率及拥有技能比例的差异。
2 结果
2.1 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
在被调查的500名学生中,只有21.8%的学生知道喜欢的人也有可能以让人感觉不好的方式接触儿童的身体;只有48.6%的学生知道当不能判断一种接触是好还是不好时,应该告诉信任的成年人;39.6%的学生知道,遇到不好的接触,如果告诉的人不相信,应该告诉其他成年人,直到有人相信为止。
女生对陌生人概念的正确回答率高于男生,而对喜欢的人也会以让人感觉不好的方式接触儿童身体的正确回答率低于男生。见表1。
2.2 预防儿童性侵犯技能
有83.2%的学生表示不让喜爱的成年人触摸身体的隐私部位。对于“如果有人要触摸你的隐私部位,并说这是个秘密”,只有18.6%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对别人说。对于如果某人试图触摸你身体的隐私部位,除了家人之外,只有11%的学生认为“有可以告诉的其他成年人”。各条目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注:()内数字为持有率/%。
3 讨论
在被调查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中,对一些基本的预防儿童性侵犯的概念尚缺少认识。尤其是对有关熟悉甚至是喜欢的人也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概念缺少认识。这也反映出儿童家长和学校教师对预防儿童性侵犯问题的认识和教育有限。一些基于人群的和个案的调查研究[4,7,10,16]以及媒体报道的一些个案显示,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有陌生人,也有儿童熟悉的人,甚至是与儿童有密切接触、信任的人(如教师、家人)。而且,侵犯者中,儿童熟悉的人占多数[7,10,17]。然而,对儿童家长、教师和学校卫生人员的调查显示,只有28.2%~48.1%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点[18,19,20,21,22],教师和学校卫生人员也缺少这一知识[23,24,25,26]。所以,家长可能不会告诉儿童潜在的侵犯者有可能是他们熟悉的人,甚至是“好人”或喜欢的人[27]。
尽管大多数家长曾与孩子谈论过要警惕陌生人[18,19,20],但仍有许多小学低年级儿童对陌生人的概念“陌生”。如本研究所示,有38.8%的学生不清楚陌生人的概念。提示在预防性侵犯教育中,要注意让儿童了解陌生人的概念。
男孩也可被性侵犯,这在一些人群基础的调查和案例报告中均得以证实[2,4,5,10,16]。然而,有20%左右的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18,19,20,22]。本研究显示,有32.8%的儿童未能认识到这个问题。提示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应该同时面向女孩和男孩,让儿童了解这一知识。
本研究中,尽管有超过半数的儿童能够认识到有性侵犯发生应该告诉一个成年人,但对这样的假设情景,如果有人要求触摸你的隐私部位,并说这是个秘密,表示自己会对别人说的却非常少。如果一个你喜爱的成年人触摸了你身体的隐私部位,能把这件事情告诉另一个成年人的也很少。家庭帮助很重要,但有时家庭内能够提供帮助的资源有限,及时得到家庭外部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在假设有性侵犯发生时,只有11%的学生回答有家庭外的成年人可以告诉,低于Dake等[14]在美国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
儿童性侵犯包括非身体接触性侵犯和身体接触的性侵犯[8],如向儿童故意暴露隐私部位、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或让儿童触摸侵犯者的隐私部位等。然而,某些情况下,如小年龄儿童需要清洗,生病时需要照顾、检查和治疗等,则是出于健康的需要。有时,侵犯者对儿童的性侵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由一般的接触到不好的接触。对于儿童,在难以判断某种接触是好还是不好的情况下,需要儿童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年人。在本研究中,从学生知道这一知识的比例只有48.6%,提示需要向家长、教师和儿童宣传这一知识。要告诉儿童,如果不希望被其他人触摸,有权拒绝。如果有人企图对他有不好的接触,要离开并告诉可信任的成年人。让儿童知道,不要保守这样的秘密,一定要告诉父母,即使他已承诺保守这样的秘密。如果告诉的人不相信,要告诉其他人,直到有人相信为止。还有,受害儿童往往害怕受到家长的责备,不敢告诉家长或自责。要告诉儿童性侵犯不是受害儿童的过错。告诉儿童侵犯者使用的诡计,包括向儿童寻求帮助、物质引诱、谎言等[16],提高儿童预防性侵犯的意识和能力,远离性侵犯。
【小学春季预防疾病知识】推荐阅读: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专题08-26
春季流感预防培训07-20
科学预防春季传染病06-14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春季07-25
小学春季学期工作总结10-15
小学春季值周总结10-25
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总结06-10
小学春季运动会手抄报07-22
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方案06-21
春季小学开学典礼活动大会主持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