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毛概选择题题库

2024-09-10

2024毛概选择题题库(共4篇)

1.2024毛概选择题题库 篇一

2015毛概选择题题库(最新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时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该报告题目为(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新阶段》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

2、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第一次全面与系统地提出和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 是(C)。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A)。A.指导思想 B.方针政策 C.旗帜 D.纲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①革命、②改造、③建设、④改革,即(B)。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

A.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B.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精通马克思主义

8、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B)。

A.经济问题 B.道路问题 C.接班人问题 D.教育问题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出了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下面内容中: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中正确的是(C)。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A)。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时代背景是(A)。A.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的科学把握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C.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12、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是(A)。A.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B.反帝反封浪潮汹涌澎湃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资本主义统治和无产阶级造反势不两立

1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是(A)。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布尔斯维克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经验主义

1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是(B)。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D.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的政局

1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B)。

A.实事求是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C.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是(C)。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D)。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1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答案是(C)。A.①②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0、以下(C)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④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B)。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B)。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南方谈话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B)。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先进生产力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综合国力

2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D)。

A.什么是人民利益、怎样维护人民利益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 B.邓小平C.朱德 D.周恩来

27、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A)。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艰苦奋斗 D.群众路线

28、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9、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是(B)。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B.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

30、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是(A)。

A.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B.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D.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3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B)。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独立自主 C.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实事求是

33、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A)。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3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D)。

A.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理论联系实际 C.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不断创新与发展

3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C.改革开放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D)。A.坚持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基本原则 C.“三个代表”标准 D.实事求是

38、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执政为民 39、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主要是由于(C)。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0、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CD)。

A.国外革命和建设经验的传播 B.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C.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和要求是(ABC)。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从现实出发,修正改造马克思主义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BC)。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是以下(AC)文章的发表。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实践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矛盾论》

5、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这主要表现为(CD)。A.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领导国民会议运动

C.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6、关于毛泽东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B.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

7、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的精辟论述有(ABC)。A.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B.政策和策略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C.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D.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8、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BCD)。

A.革命性 B.科学性 C.独创性 D.完整性

9、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之外,还包括(ABCD)。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10、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CD)。A.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ABD)。

A.历史的选择 B.时代的选择 C.政治的选择 D.人民的选择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13、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CD)。A.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1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怎样建设党”

15、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体现在(ABCD)。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C.作出了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6、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ABC)。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胜利之望

17、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ABCD)。

A.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

1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BCD)。

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9、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它们包括(ABC)。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自然辩证法规律

20、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ACD)。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B.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C.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1、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ABD)。

A.思想路线的实质 B.思想路线的核心 C.政治路线 D.基本领导方法

22、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BCD)。A.背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

D.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3、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CDAB)。

A.解放思想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D.与时俱进

2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CD)。

A.实事求是 B.造反有理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25、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ABCD)的概括。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D)。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新性 D.富于创造性

27、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C.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8、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CD)。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 D.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

29、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称之为(BC)。A.经验路线 B.思想路线 C.认识路线 D.创新路线 30、1937年,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系统的哲学论证,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著作是(AB)。A.《实践论》 B.《矛盾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

3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32、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ABD)。A.认识规律 B.把握规律

C.创新规律 D.遵循和运用规律

3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BCD)。

A.它是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 B.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C.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D.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3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因为(ABCD)。

A.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创立和发展 B.这个精髓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

C.这个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D.这个精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5、习近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ABCD)。”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B.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D.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B 7.C 8.B 9.C 10.A 11.A 12.A 13.A 14.B 15.B 16.B 17.C 18.D 19.C 20.C 21.B 22.B 23.B 24.C 25.D 26.A 27.A 28.A 29.B 30.A 31.B 32.C 33.A 34.D 35.B 36.D 37.D 38.C 39.C 4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 3.ABC 4.AC 5.CD 6.BCD 7.ABC 8.BCD 9.ABCD 10.BCD 11.ABD 12.BCD 13.ACD 14.AC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C 20.ACD 21.ABD 22.B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BD 27.ABCD 28.ABCD 29.BC 30.AB 31.BC 32.ABD 33.BCD 34.ABCD 35.ABCD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是(C)。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

A.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仍然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C.正在发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C)。A.无产阶级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5、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革命根本任务的是(A)。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B)。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完全独立的革命

7、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D)。

A.192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8、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或标志是(B)。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B)。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0、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v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四大

1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C)。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七大

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D)。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13、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C)。

A.党的上海会议 B.党的广州会议 C.党的八七会议 D.党的遵义会议

14、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B)。

A.1919年前后 B.1926年前后 C.1936年前后 D.1946年前后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是在(D)。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与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D)。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7.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的代表著作是(C)。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阶段》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地讲话》 D.《矛盾论》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 D.反封建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提出是在(A)。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

A.帝国主义 B.国民党反动派 C.封建主义 D.资本主义

21、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D)。

A.殖民制度 B.殖民主义 C.奴隶制度 D.封建地主阶级

22、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3、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D)。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建立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B)。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领导权问题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B)。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2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D)。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领导

C.工农联盟 D.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B)。

A.又联合又斗争 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没收官僚资本

29、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A)。A.城市 B.农村 C.国共合作 D.农民运动

3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31、“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 “正确道路”是在(D)。A.大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3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C)。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3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B)。A.人民军队的宗旨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根据地建设是红色政权的战略依托

D.党的工作中心是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

34、毛泽东认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是(D)。A.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汹涌澎湃.C.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35、“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

A.开展土地革命 B.坚持武装斗争 C.进行政权建设 D.建立农村根据地

3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是(D)。

A.武装斗争 B.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政权建设 D.土地革命

37、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C)。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3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表现在(B)。A.主张“农村中心论” B.主张“城市中心论” C.主张“二次革命论” D.主张“一次革命论”

39、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

A.武装斗争 B.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 D.非武装斗争

4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D)。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4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4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3、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A)。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4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B)。

A.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C.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45、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A)。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4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D)。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下列事件中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是(ABC)。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客观条件是(CAB)。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C.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D.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觉醒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联合一切爱好和平力量的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BCD)。A.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封建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买办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有(BCD)。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革命性极强 C.高度集中 D.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A、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B、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C、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CD)。

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1、中国共产党人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有(ABD)A.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必要性问题 D.武装斗争问题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革命阶段问题,党内出现的错误主张有(AB)。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三次革命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论”

13、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BC)。A.二者的性质一样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 C.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前途 D.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14、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在(AC)。A.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基本类似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D.基本类似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1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ABD)。A.政治纲领 B.经济纲领 C.军事纲领 D.文化纲领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内容是(ABD)。

A.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7、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ACD)。

A.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 B.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文化 C.人民大众的文化 D.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8、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道路的主要代表著作是(BCD)。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BD)。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农村根据地建设

21、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为(C AB)。

A.农民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B.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C.农民受压迫最深 D.农民具有革命性

22、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ABCD)。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 D.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23、依据毛泽东的分析,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原因是(AB)。A.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B.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C.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援助 D.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D)。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工农武装割据 D.党的建设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BCD)。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6、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指(BC)。

A.工农联盟 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D.左中右之间的联盟

27、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包括(ABCD)。A.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B.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C.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原则 D.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进步势力包括(ABCD)。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八路军、新四军

29、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主要报告有(ACD)。A.《论联合政府》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解放区战场》 D.《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30、在实践中,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逐步系统地完善起来,形成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是(ABC)。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政

C.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D.批评与自我批评

31、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包括(ACD)。A.良好的思想基础 B.充分的理论准备

C.良好的阶级基础 D.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

3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BC)。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33、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有(ABD)。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 D.自我批评

第2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A 6.B 7.D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D 16.D 17.C 18.A 19.A 20.A 21.D 22.B 23.C 24.D 25.B 26.B 27.D 28.B 29.A 30.A 31.D 32.C 33.B 34.D 35.A 36.D 37.C 38.B 39.A 40.D 41.B 42.A 43.A 44.B 45.A 4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ABD 5.BCD 6.BCD 7.BCD 8.ABCD 9.ACD 10.ABCD 11.ABD 12.AB 13.BC 14.AC 15.ABD 16.ABD 17.ACD 18.BCD 19.ABD 20.ABD 21.ABC 22.ABCD 23.AB 24.ABD 25.ABCD 26.BC 27.ABCD 28.ABCD 29.ACD 30.ABC 31.ACD 32.BC 33.ABD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B)。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国民经济恢复是在(C)。

A.1949-1950年 B.194-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4、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D)。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7、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B)。

A.私营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公私合营经济

8、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B)。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0、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C)。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C)。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4、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A)。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城市化 D.集体化

15、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A)。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6、在如何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如何(C)。A.推翻封建主义剥削的问题 B.处理富农的土地问题 C.教育农民的问题 D.处理中农的土地问题

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D)。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9、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C)。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0、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A)。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1、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B)。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22、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B)。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3、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D)。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B)过渡形式。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暴力革命 D.集体没收

2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C)。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公私合营企业

2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B)。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C)。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我国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A)。A.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民私有土地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党和政府把与资本家矛盾作为(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综合性矛盾

30、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C)。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3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C)。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32、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B)。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3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C)。

A.1949年9月 B.1950年4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3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C)。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束

C.标志着为我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D.标志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35、20世纪中叶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指(D)。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B.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3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C):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38、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C)。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 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 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BC)。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基本的阶级力量包括(ABCD)。

A.工人阶级 B.贫下中农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5、建国之初的国营经济的来源有(ABC)。

A.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 B.没收的官僚资本 C.收回的外国资本企业 D.没收的地主土地

6、下列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BCD)。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7、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CD)。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8、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有(AB)。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9、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的基本的阶级力量是(ABC)。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1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ABC)。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 B.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C.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 D.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11、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ABCD)。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有利的国际因素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2、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ABCD)。A.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C.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也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1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ABD)。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对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ABCD)。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BD)。

A.自愿互利 B. 典型示范 C.抽肥补瘦 D.国家帮助

16、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有(ABC)。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农业生产小组

17、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步骤是(ACD)。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互助组 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有(ABCD)。

A、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B、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孤立了资产阶级,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D、是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

19、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AC)。A.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B.没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C.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D.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

20、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是(ABCD)。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2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CD)。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和代购代销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2、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BCD)。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

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有(ABD)。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B.公私合营

C.股份合作 D.全行业公私合营

2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道路包括(ABC)。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D.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25、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BD)。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动摇性 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6、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BD)。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有(ABD)。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8、从1955年夏天开始,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是(ACD)。A.改造要求过急 B.改造要求过慢 C.工作过粗 D.形式单一 2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ABCD)。

A.剥削制度的结束 B.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30、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ABCD)。A.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AB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第3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D 7.B 8.D 9.B 10.C 11.D 12.C 13.B 14.A 15.A 16.C 17.D 18.D 19.C 20.A 21.B 22.B 23.D 24.B 25.C 26.B 27.C 28.A 29.B 30.C 31.C 32.B 33.C 34.C 35.D 36.C 37.A 38.C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AB 4.ABCD 5.ABC 6.ABCD 7.ACD 8.AB 9.ABC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D 14.ABCD 15.ABD 16.ABC 17.ACD 18.ABCD 19.AC 20.ABCD 21.CD 22.ABCD 23.ABD 24.ABC 25.BD 26.BD 27.ABD 28.ACD 29.ABCD 30.ABCD 31.ABD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文稿是(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B)。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B),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4、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B)。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5、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C)。

A.都肯定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思想路线 B.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都把发展生产作为党和国家的重点 D.都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 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B)。

A.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C.绝大多数已经是领导阶级的知识分子 D.绝大多数已经是党的同路人 7、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C)。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8、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B)。A.刘少奇 B.陈云 C.毛泽东 D.邓小平 9、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D)。

A.关于发展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B.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C.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D.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2、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B)。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D.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3、实现(C)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A.合作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集体化

14、“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C)。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C)。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16、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的是(A)。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不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7、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决议: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为此,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C)。

A.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B.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8、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民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民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D)。A.提高了生产力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9、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D)。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D)。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的速度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21、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一段描写20世纪50年代末的事情:有个小孩拿着父亲的铁皮箱交街道干部炼钢。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是在(C)。A.土地改革运动中 B.三大改造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中 22、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C)。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3、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C)。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4、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C):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2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的(C)。

A.《不要四面出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采取苏联模式的原因有(ABCD)。A.苏联给新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 C.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 D.中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BD)。

A.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中苏关系决裂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ABC)。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C.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D.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4、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CD)。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AD)。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6、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D)。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7、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有(AD)。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B.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C.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D.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BCD)。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BD)。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1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ABCD)。

A.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B.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有(ABD)。

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B.经济建设 C.经济体制改革 D.民主政治建设

12、建国初期的10年探索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积极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ABC)。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文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上提出的思想有(ABC)。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14、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BD)。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C.要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5、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6、从20世纪50年后期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错误有(ABD)。

A.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B.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 C.不重视发展生产力 D.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17、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主要有(ABCD)。A.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B.“两个中间地带” 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D.我国永远不称霸

18、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的问题是(AC)。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党

1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要(ACD)。

A.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 D.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永不变质

20、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AD)。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1、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成为(ABC)。A.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 C.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基础 D.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4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13.C 14.C 15.C 16.A 17.C 18.D 19.D 20.D 21.C 22.C 23.C 24.C 2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 4.CD 5.AD 6.ABCD 7.AD 8.BCD 9.BD 10.ABCD 11.ABD 12.ABC 13.ABC 14.BD 15.ABCD 16.ABD 17.ABCD 18.AC 19.BCD 20.AD 21.ABC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A)。

A.中国的国情 B.中国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朋友 D.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D)。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3、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A)。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4、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A)。A.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口多,底子薄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5、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提出者是(B)。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陈云

6、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要经历(B)。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 B.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C.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B)。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9、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A)。

A.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B)。

A.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4、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A)。A.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C),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A.基本国情 B.主要矛盾 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状况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B)。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18、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B)。

A.党的思想路线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纲领 D.党的组织路线

19、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C)。

A.1982党的十二大 B.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20、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B)。A.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C.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1、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D)。A.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 B.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 D.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D)。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 C.坚持两个基本点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D)。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B)。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政治制度和组织建设的保证 D. 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保证

26、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A.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C.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D.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

27、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B)。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突出表现在(ABCD)。

A.经济发展总量可观,但人均占有量极低 B.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有相当比重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ABC)。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ABCD)。

A.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B.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CD)。

A.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 C.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要上百年的时间 D.是指从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新概念的是列宁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的(AC)。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方向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前途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具体地说是因为(ABC)。A.这是由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所决定的 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ABC)。A.工业化 B.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 C.经济的现代化 D.经济的全球化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其“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指(ABC)。A.生产力的落后

B.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C.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D.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ABCD)。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念

D.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方针路线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11、邓小平认为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其根源在于(AC)。A.对基本国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B.没有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制定的政策超过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 D.没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党的基本路线是(ABCD)。

A.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 B.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根本任务 C.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 D.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制定的

1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ABCD)。A.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C.建设中国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起来 D.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4、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党的十五大制定的

B.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 C.主要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组成 D.是我党的最高行动纲领

15、属于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的是(BCD)。A.实现共产主义纲领 B.民主革命的纲领

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16、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的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ABD)。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 C.保证有共同的真理标准

D.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17、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BCD)。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BCD)。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保证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D.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BCD)。A.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实行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

D.全国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2、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ABC)。

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B.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C.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D.既有区别又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过程

第5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A 5.B 6.D 7.B 8.B 9.A 10.B 11.B 12.D 13.B 14.A 15.C 16.B 17.B 18.B 19.C 20.B 21.D 22.D 23.B 24.D 25.B 26.A 27.B 28.B 29.D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BCD 5.ABC 6.AC 7.ABC 8.ABC 9.ABC 10.ABCD 11.AC 12.ABCD 13.ABCD 14.ABC 15.BCD 16.AB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开始于(B)。

A.1956下半年 B.1957下半年 C.1958上半年 D.1959上半年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是科学认识(D)。A.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本质 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6、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A)。A.1980年 B.1982年 C.1978年 D.1992年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原则(C)。

A.第一是共同致富,第二是人民当家作主 B.第一是党的领导,第二是共同致富

C.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D.第一是经济现代化,第二是政治民主化 9、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B)。A.发展生产 B.共同富裕 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民当家作主

1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人民当家作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11、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3、先进生产力是指(D)。

A.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 B.以先进的劳动者为标志的生产力 C.以先进的劳动对象为标志的生产力 D.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

14、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C)。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的根本”

15、党的十八大强调,(B)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市场机制 B.科技创新 C.依法治国 D.人才强国战略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D)。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17、发展是硬道理,其关键是(C)。A.发展民主政治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经济 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A)。

A.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D.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1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科教兴国 B.统筹兼顾 C.发展 D.以人为本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21、(D)第一次使用了“小康”概念,还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A.毛泽东 B.周恩来 C.胡锦涛 D.邓小平

2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正确的是(B)。

A.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

B.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C.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D.基本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3、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A)。A.“中国梦”思想 B.反腐败的重要性 C.环境治理问题 D.经济建设问题 24、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改的第一位的问题是(C)。

A.制度问题 B.理论问题 C.道路问题 D.体制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 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2、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的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党

3、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剖析时指出(ABCD)。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A.人民当家作主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公有制占主体 D.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ABCD)。A.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运动的基础上

B.以尊重生产力的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 C.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

D.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矛盾的运动结合起来

6、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BCD)。A.解放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7、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CD)。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B.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C.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D.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8、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ABD)。A.它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B.它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2)。)。C.它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D.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9、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CD)。

A.同步富裕 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两极分化 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

10、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11、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ABCD)。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根据

12、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ABCD)。A.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 B.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 C.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3、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的两大任务是(A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B.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C.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D.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14、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BCD)。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5、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BC)。A.自由平等 B.民富国强

C.振兴中华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6、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可缺少的“飞轮”是指(AB)。

A.科学技术实力 B.国民教育水平

C.独立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BCD)。

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8、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以下观点(BC)。

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C.生产力中包含科学

D.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1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ACD)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究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A.原始创新 B.联合创新

C.集成创新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0、从1980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的步骤是(BCD)。A.赶英超美 B.小康水平C.中等发达水平D.温饱水平

21、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ABC)。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D.宗教和民族问题

2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坚持(ABC)。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三步走战略

2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是内容是(ACD)。A.国家富强 B.国家独立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24、实现中国梦必须(ABD)。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坚守中国特色 D.凝聚中国力量

第6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A 6.A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B 16.D 17.C 18.A 19.C 20.C 21.D 22.B 23.A 2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CD 4.CD 5.ABCD 6.BCD 7.CD 8.ABD 9.A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D 14.ABCD 15.BC 16.AB 17.ABCD 18.BC 19.ACD 20.BCD 21.ABC 22.ABC 23.ACD 24.ABD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C)。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

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C)。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D)。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D)。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B)。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

12、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3、发展是社会主义的(C)。

A.结果 B.直接动 C.目的 D.前提

14、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D)。

A.目的和直接动力 B.目的 C.直接动力 D.前提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16、对外开放是(B)。

A.我国的基本原则 B.我国的基本国策 C.我国的基本路线 D.我国的核心利益

17、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A)。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 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 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 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

18、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D)。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C.经济格局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0、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B)。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2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 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

22、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A)。

A.2001年12月 B.2002年12月 C.2003年12月 D.2004年12月

23、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D)。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加入金砖四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老人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C)。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2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C)。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26、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D)。

A.对外开放就不讲自力更生 B.自力更生就不必要对外开放 C.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D.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7、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C)。A.“引进来” B.“走出去”

C.“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28、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一公社社员写到:“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D)。

A.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伤的生活状况已经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是(BCD)。A.洋务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 C.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BCD)。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为改革开放(ACD)。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C.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4、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ABCD)。A.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C.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D.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5、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CD)。

A.目的和作用 B.领导力量 C.内容和对象 D.形式和手段

6、改革开放是(ABC)。

A.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路 B.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7、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C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发展是(ABCD)。

A.硬道理 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C.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9、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ABC)。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11、对外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1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ACD)。

A.全方位 B.讲平等 C.多层次 D.宽领域

13、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就必须(ABCD)。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B.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C.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对象包括(ABCD)。A.社会主义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5、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ABCD)安全受到挑战。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 D.环境安全

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17、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在于(ABCD)。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18、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得(CD)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A.世界人民的面貌 B.世界各个国家的面貌 C.中国人民的面貌 D.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19、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C.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2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是(ABCD)。A.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致的

B.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是对外开放的目的

C.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D.两者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7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6.D 7.A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A 16.B 17.A 18.D 19.D 20.B 21.B 22.A 23.D 24.C 25.C 26.D 27.C 28.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CD 4.ABCD 5.CD 6.ABC 7.ACD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CD 19.BC 20.ABCD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A)。A.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市场经济在世界上刚刚萌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前苏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D.私有制经济在中国犹如汪洋大海

2、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A)。A.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名义所有与实际所有的关系 C.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D.对外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是(C)。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5、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A)。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二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B)。

A.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市场经济

B.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C.同社会主义制度无关的一种经济体制 D.自发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8、计划和市场(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9、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是(A)。

A.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B.单一的消费品市场 C.国内封闭的市场 D.垄断市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D)。

A.列宁 B.陈云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C)。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2、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C)。

A.加强计划管理 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给企业自主权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代表大会是(B)。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1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控制力 B.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C.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 D.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A.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B)。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B.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17、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B)。A.各地区平均发展

B.发挥各自优势,使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合理配置 C.各地区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经济,使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致平均

1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为公司制(C)。A.适应各种生产关系的要求 B.具有较强的透明性

C.比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是一种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形式

19、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D)。A.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B.民营经济实现形式 C.国有经济实现形式 D.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A)。A.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B.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决定的 C.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决定的

D.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2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B)。A.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只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 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C.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D.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23、分配方式是由(A)。

A.生产方式决定的 B.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决定的 C.交换方式决定的 D.消费方式决定的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 D.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是(A)。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26、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A)。

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劳动和经营收入状况进行分配 C.按资产收益进行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A)。A.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C.我国建设资金不足 D.我国社会资源相对不足

28、被雇佣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收入实质上是(A)。A.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B.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D.按经营成果取得的收入

2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B)。A.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C.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D.鼓励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30、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A)。

A.加强自主创新 B.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 D.加强科学管理,加速技术进步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A)。

A.科技人才 B.科学管理

C.产学研相结合 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2、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C)。A.工业与农业关系

B.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关系

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 D.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

33、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应该以(A)。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中心 C.平衡比例为中心 D.保护环境为中心

34、产业结构是指(D)。A.物质资料生产部门间和比例关系 B.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D.国民经济各产业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C)。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D.增加企业的生产规模

36、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针是(C)。A.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C.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B)。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8、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9、“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D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与法制的紧密联系 D.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40、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法律保证是(A)。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基层群众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

4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D)。

A.基本路线 B.基本政策 C.基本原则 D.基本方略

42、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称之为(B A.政体 B.国体 C.民主 D.专政

43、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是(A)。A.政体 B.国体 C.民主 D.专政

42)。)。

44、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A)。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农民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4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7、我国的政体是(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8、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D)。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5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在(B)。

A.1950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5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共产党和民主党的多党合作制 B.共产党的一党制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共同执政

53、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A)。

A.参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5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正确的表述是(B)。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同心同德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舟共济、鱼水之情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心同德、唇齿相依

5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B.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互相监督 C.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互相制约 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轮流执政

5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是(B)。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支持 D.对口支援、携手共进

57、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B)。

A.民族区域独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共和国联邦制 D.邦联制

5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和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5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D)。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6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A)。A.我国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6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C)。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及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62、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A)。A.村民自治 B.实行农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农村民主选举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63、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实现主要通过(C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职工监督单位党政领导的工作

64、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A)。

A.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B.1997年党的十五大 C.2007年党的十七大 D.2012年党的十八大

65、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66、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B)。

A.党和国家领导人 B.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知识分子

44)。67、(D)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体制

6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69、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C.民族的饿文化 D.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7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D)。

A.物质文明 B.现代文明 C.古代文明 D.精神文明

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A.培养四有公民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培养四化干部 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A)。A.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B.要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 C.要坚持以文化教育为核心 D.要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

7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A.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7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树立共同理想 C.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与时俱进

7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B)。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C)。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C)。A.实现四个现代化

B.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D.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

80、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A)。A.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信仰问题

C.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主问题 D.整个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问题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法制建设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82、教育是(C)。

A.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政治标准 B.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结果 C.民族振兴的基石

D.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8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本质属性 B.基本要求 C.重要表现 D.根本任务

84、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B)。A.党的十五大报告 B.党的十六大报告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 D.党的十七大报告

85、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C)。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8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8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8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D)。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90、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在(D)上提出的。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91、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党的代表大会是(D)。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92、(A)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A.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B.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C.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D.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为全球第2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

93、(A)是建立国家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行动中长期规划,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的需求。

A.改善环境质量 B.保持生态平衡 C.强化风险防控 D.应对全球变化

9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A)。A.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B.工业与农业关系

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 D.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关系

9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B)。A.走资金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B.发展循环经济

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优先发展农业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50年代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是因为当时(ABCD)。A.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现代工业很少,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B.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苏联的经验和影响

D.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2、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BCD)。A.条块分割 B.政企不分

C.权力过于集中 D.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3、市场机制的特点是(ABD)。

A.微观性 B.事后性 C.自觉性 D.自发性

4、市场机制的长处是(ACD)。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对经济信号反映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D.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

5、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ACD)。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属性

C.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6、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AB)。A.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观念 B.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主要思想有(ABCD)。

A.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法,只有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 B.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上,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宏观层面,政府的调控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

10、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经济主体(ABC)。

A.恶性竞争 B.短期行为 C.道德缺失 D.效率低下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ABCD)。A.反垄断 B.提供公共产品 C.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D.调节收入分配

12、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是(AB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C.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 D.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

1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AB)。A.两个“毫不动摇” B.一个“统一”

C.“有所为,有所不为” D.“由东到西梯次推进”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ABC)。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私营经济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加强科学管理,加快技术进步 D.在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地位

1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是指(BC)。

A.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AB)。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8、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

19、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 D.外商独资企业

20、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经营 D.国家独资经营

2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经济条件决定的(ABCD)。A.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 D.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22、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AB)。A.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B.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 C.一类是生产关系条件 D.另一类则各种社会条件

23、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AB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以管理参与分配 D.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

2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B.社会互助 C.商业保险、慈善事业 D.优抚安置

25、我国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ABCD)。A.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B.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C.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6、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A.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ABCD)。A.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C.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D.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28、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AB)。A.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B.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C.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D.产学研相结合

29、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系统的特征是(ABC)。

A.以政府为主导 B.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播 D.以市场为主导

30、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ABD)。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在于(ABCD)。

A.它同信息化相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ABD)。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33、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ACD)。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是(ABCD)。A.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C.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D.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 35、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BD)。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D.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6、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三者有机统一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38、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上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ABCD)。A.性质相同 B.作用相同 C.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39、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ABC)。

2.毛概题库16 篇二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是:(A)A、党的七大 B、延安整风

C、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D、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A、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坚持党的阶级性

C、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坚持党的先进性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A)A、延安整风时期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八大 D、遵义会议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缺陷是(B)A、忽视农民阶级 B、忽视民族资产阶级 C、忽视小资产阶级 D、忽视官僚资产阶级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的文章是(D)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将革命进行到底》

奠定新型人民军队最根本原则的重要开端是(D)A、古田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四项基本原则 C、四个现代化 D、改革开放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A、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照搬苏联模式

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D)A、1949年全国政协 B、1956年八大 C、1964年三届人大

D、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之中,人数最多的是(C)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国的国体是(B)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B)A、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B、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英两国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三个附件是在(C)A、1987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3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本质属性 B、根本原则 C、基本要求 D、根本任务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D)A、民主革命时期的共同经历 B、统一战线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四项基本原则

股份制企业的性质是(D)A、公有制性质 B、混合所有制性质 C、私有制性质 D、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主要看(C)A、它由什么人领导

B、它的党员出身于哪个阶级

C、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D、它的党员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邓小平高度评价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A)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

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A、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A、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ABCD),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B、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C、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其原因在于(ABC)

A、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走自己的路,在发展方向上体现了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应遵循的原则是(ABC)A、典型示范

B、自愿互利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ABCD)全面发展的要求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社会

以下属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容有(AB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公有制为主体,不搞两极分化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国大陆目前还存在的民主党派有(ABCD)A、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B、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

在台湾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BCD)A、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 B、《告台湾同胞书》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基本含义是(ABCD)A、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

B、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C、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D、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

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是(ABCD)A、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B、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C、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D、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ACD)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C、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D、自然垄断的行业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2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实事求是。1 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1 政体原则上必须适应国体,政体总是为国体服务的。2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2

___道路__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___体现时代性__、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__武装斗争___。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__大学___在技术创新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3.毛概12,13章题库 篇三

1、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局部地步处于分离状态 正确答案:C A 内部纷争 B 民族问题 C 帝国主义侵略 D 国内战争

2、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有()正确答案: C A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3、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轮艰苦的谈判 正确答案 :A A 22 B 12 C 23 D 24

4、邓小平1982年9月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强调指出: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还包括香港岛、九龙” 正确答案: B A 澳门 B 新界 C 台湾 D 南海诸岛 5、1984年9月,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草签了《()》 及3个附件 正确答案: 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正确答案: B A 1990年4月 B 1997年7月1日 C 1984年9月 D 1982年9月 7、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正确答案:B A 台湾拥有独立的国际空间 B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台湾高度自治 D 一国两制

8、民进党在2002年8月悍然抛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正确答案:C A一个中国 B 两国论 C 一边一国论 D 一中一台论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正确答案:A A、一个中国

B、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 C、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10、“两制并存”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的是()正确答案:B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11、1987年4月13日中国政府宣布于()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正确答案:A A 1999年12月20日 B 1997年7月1日 C 1986年6月1日 D 1999年12月 10日

1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使()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 正确答案:C A 高度自治 B 一个中国 C 一国两制 D 国家学说 13、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炮轰(),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正确答案:C A.鼓浪屿 B.钓鱼岛 C.金门 D.澎湖列岛

14、“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正确答案:A A、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台湾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台湾没有外交权

D、台湾一切建设经费中央拨付

15、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正确答案:C A、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B、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 C、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16、清朝政府被迫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是在 正确答案:B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17、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正确答案: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正确答案:B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19、台湾问题的实质是()正确答案: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20、1953年7月朝鲜停战,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阻挠中国统一。正确答案:D A、“划峡而治” B、“台湾地位未定论” C、“一边一国论” D、“共同防御条约”

2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学说。正确答案:C A、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 B、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 C、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

22、邓小平1982年9月在会见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强调指出:“坦率地讲,()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正确答案:B A、制度问题 B、主权问题 C、体制问题 D、时间问题 23、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中,()是核心。正确答案:B A、完成祖国统一 B、推进现代化建设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加强两岸交流

24、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答案:D A、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C、“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D、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25、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在一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非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存在及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就是所谓的()正确答案:B A、原则坚定性 B、策略灵活性 C、国家结构单一制 D、社会历史性 26、1995年江泽民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答案:D A、维护世界和平 B、保持大陆政治安定 C、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增强综合国力 27、1981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其中的“三通”是指()正确答案:A A、通商、通航、通邮 B、通讯、通邮、通航 C、通话、通邮、通航 D、案:C A、《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B、《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9、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是()正确答案:A A、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B、积极促进两岸“三通” C、积极促谈 D、高度自治

30、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的是()正确答案:A A、《反分裂国家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九二共识”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1、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的目的是()正确答案:A A、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 B、解放台湾 28、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的时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正确答

C、解散美蒋连理枝 D、联蒋抗美

32、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的是()正确答案:A A、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C、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D、“一纲四目”

3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标志是()正确答案:C A、1986年台湾声势浩大的要求近乡探亲的热潮 B、1992年的“九二共识”

C、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D、海峡会与海基会共同签订两岸空运直航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由武力解决转为和平解决,是在()正确答案:B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晚期

35、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正确答案:B A、1981 B、1982 C、1983 D、1984

36、将“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正确答案:A A、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B、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C、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D、七届人大五次会议

37、“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目的是()正确答案:C A、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B、维护台、港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C、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D、维护台、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38、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最主要之处()正确答案:D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制度不变 C、享有高度自治权 D、A、战争 B、C、谈判

D、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40、台湾回归祖国后不能享有的权利有()正确答案:D

39、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解决问题。正确答案:C A、行政权 B、自治权 C、保留军队 D、41、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正确答案:C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为各方接受

4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正确答案:B A、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B、创造了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4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哪个地区问题开始的()正确答案:A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44、我国目前在对待统一问题上使用的是“一国两制”的政策,但它不会改变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正确答案:C A、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B、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C、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D、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45、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最能表明的是()正确答案:B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46、明确规定日本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是()①《马关条约》②《九国公约》③《开罗宣言》④《波茨坦公告》 正确答案: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③

4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在()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正确答案: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8、1955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正确答案: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4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正确答案:B A、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50、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是()正确答案:D A、以武力使台湾统一 B、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C、对付台湾人民的

D、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

51、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正确答案:A A、1984年12月19日 B、1987年4月13日 C、1990年4月4日 D、1993年3月31日

52、第一次提出台湾和平统一后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叶九条” C、《告台湾同胞书》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53、1990年4月,全国人大正式批准(),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答案:A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D、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55、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正确答案:A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无限期拖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56、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的要害在于()正确答案:A A、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54、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B B、破坏两岸“三通”

C、破坏两岸关系出现的缓和气氛 D、勾结外国势力插手台湾事务 57、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答案:B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 C、八项主张 D、三个立场

58、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是()正确答案:A A、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B、两岸政府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 C、两岸认可双方为对等政治实体 D、A、“文攻武备” B、“一国两制” C、“四个决不” D、“三通” 60、2008年12月胡锦涛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指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正确答案:A A、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B、开展经济大合作,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C、扩大两岸直接“三通” D、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61、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正确答案: D A.正确认识国情

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C.正确认识国际形势

D.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62、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正确答案:C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3、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和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是()。正确答案: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4、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正确答案:B A、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对外开放

59、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的总方略。正确答案:A 65、马克思在《()》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正确答案:B A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 法兰西内战

66、()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正确答案:B A政治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科技信息化 D 文明多样化

67、中国对内坚持()发展,对外坚持()发展,这两个方面使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正确答案:D A和平和谐 B 快速 和平C 和谐全面 D 和谐 和平

68、()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答案:D A 1950 B 1955 C 1949 D 1953 69、邓小平鲜明坚持独立自主,在国际地位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奉行()政策。正确答案:A A 真正的不结盟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70、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的是()正确答案:C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5年党的十五大

7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是()正确答案:B A、新中国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B、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建立国内良好的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

C、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的阵营一边。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搞建设。

72、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正确答案:C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7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正确答案:D A、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国家主权平等

74、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正确答案: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75、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正确答案:D A、互信、互利、互敬、互补 B、互信、合作、自主、平等 C、和平、发展、团结、合作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76、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正确答案: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77、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是()。正确答案:D A、军事力量 B、文化力量 C、政治力量

D、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

78、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答案:D A、各国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 B、国际秩序

C、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D、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79、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划分中,日本属于()。正确答案:B A、第一个中间地带和第一世界 B、第二个中间地带和第二世界 C、第三个中间地带和第三世界 D、第二个中间地带和第一世界

80、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尤其是美国,都把建立强大的()作为抢占新的国际格局制高点的突破口。正确答案:C A、外交圈子

B、高新科技实验基地 C、国防力量 D、跨国经济

81、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正确答案:D A、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C、资本的跨国流动 D、新科技革命 8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正确答案:D A、2755 B、2756 C、2757 D、2758 83、2006年4月,胡锦涛指出,()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正确答案:C A、积极和谈 B、经济文化交流 C、和平发展 D、双向“三通” 84、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从“一条线”到()。正确答案:D A、新安全观 B、和谐世界

C、三个世界两个地带 D、“真正的不结盟”

8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正确答案:A A、资本跨国流动

B、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C、国际贸易全球化 D、信息全球化

86、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是()。正确答案:C A、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B、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D、新安全观

87、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是()。正确答案:A A、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B、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D、新安全观

88、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正确答案:B A、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B、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D、新安全观

8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宰世界以及欧洲为中心的历史。A A、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科技信息化趋势

90、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应该是把()放在第一位。正确答案:D A、人权

B、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C、公民的民主权利 D、国家主权和安全 91、1985年,邓小平指出:全球性战略问题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B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D.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9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答案:A A、生存与发展

正确答案: B、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 C、抑制战争

D、对内图稳,对外思和 93、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的外交战略。正确答案:D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9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其中“另起炉灶”的涵义是()。正确答案:A A、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B、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

C、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联合第三世界各国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9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一边倒”的涵义是()。正确答案:C A、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B、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

C、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联合第三世界各国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96、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正确答案:A A重要基础 B 正确途径 C 必然结果 D前提条件

97、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正确答案: A A前提条件 B 正确途径 C 必然结果 D 重要基础

98、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正确答案:A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和禁运 C、反对霸权主义 D、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99、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的战略方针是 正确答案:A A、积极防御 B、消极防御 C、进攻和决战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00、世界的发展,()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向各领域不断扩展深化 正确答案:B A美国 B 西方 C 欧洲 D 发展中国家

101、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正确答案 C A地区 B 组织 C国家集团 D 公司

102、世界多极化是对主要()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正确答案:D A 经济实力 B 文化实力 C 军事实力 D 政治力量

103、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斗争中,()仍是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D A 经济力量 B 政治力量 C 文化力量 D 军事力量

10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正确答案:B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C、树立新安全观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05、对待文明多样性,只有坚持(),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正确答案:D A合作精神 B 竞争精神 C 开放精神 D 包容精神

106、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决定的。正确答案:B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107、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正确答案: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08、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 正确答案:B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西西问题

109、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 正确答案:A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西西问题

110、社会主义中国现在要走和平发展之路,将来强大了()正确答案:A A.也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B.不走和平发展之路

C.要改变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D.改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1、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正确答案:D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2、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正确答案:C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一超多霸的终结

C.两极格局的终结 D.两极格局的终结 多极化格局形成

◎多项选择题 1、1956年,毛泽东、周恩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是()正确答案:ABCD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2、台湾问题是()正确答案:BCD A、“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3、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正确答案:BD A、通过经济交流的手段来解决 B、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正确答案:AB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雅尔塔协议》 D、《大西洋宪章》 5、1954年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周恩来声明这是非法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的主张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正确答案:ABC A、台湾“独立国” B、台湾“中立化” C、“托管”台湾 D、维持台海现状

6、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正确答案:ABC A、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 B、1860午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缔结的中英《北京条约》 C、1898年6月9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7、1955年8月到1970年,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136次关于台湾问题,有()。正确答案:AD A、美国从台湾撤兵 B、台湾社会改革从缓 C、互约不派特务

D、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8、“一国两制”由我国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有()正确答案:ABCD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D、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9、维护祖国统一的意义在于()正确答案:ABCD A、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B、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C、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10、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的根本保证是()。正确答案:ABC A、大陆政治安定 B、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C、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D、世界和谐 11、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有()。正确答案: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2、本着()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正确答案:ABCD A、建立互信 B、搁置争议 C、求同存异 D、共创双赢 1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正确答案:AC A、大陈岛 B、金门 C、江山岛 D、台湾

1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正确答案:AB A、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 B、搞“台湾独立”图谋的台独分子 C、美国 D、台湾同胞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正确答案:ABCD A、同根 B、同宗 C、同源

D、相同的文化传统

16、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民政府把蒋介石集团控制区域压缩到台、澎、金、马地区,(),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正确答案:ABCD A、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幻想 B、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 C、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D、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

17、高度自治的内容有()。正确答案:ABCD A、港澳台享有不同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B、港澳台同胞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C、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D、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18、20世纪7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湾当局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方针污蔑为“统战阴谋”,并制定了“()”的“三不政策”。正确答案:ABC A、绝不接触 B、绝不谈判 C、绝不妥协 D、绝不回应

19、从1987年起至今,海峡两岸交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正确答案:ABD A、单向交流 B、双向交流 C、两岸隔绝

D、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20、和平统一有利于()。正确答案:ABCD A、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 B、两岸同胞感情的融洽 C、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 D、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21、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实而强大的基础是增强()。正确答案:ABCD A、经济实力 B、科技实力 C、军事实力 D、综合国力

22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应该()。正确答案:ABC A、对内坚持和谐发展 B、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C、和平发展与和谐发展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搞建设

23、中国要发展起来、振兴起来,实现现代化,必须高举()的旗帜。正确答案:ABC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安全

24、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答案:ABCD A、和平的发展 B、开放的发展 C、合作的发展 D、和谐的发展 2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确立的外交方针有()。正确答案:ABCD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付、韬光隐晦 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D、决不当头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正确答案:ABCD A、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B、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C、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D、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7、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正确答案:ABCD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8、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因素有()。正确答案:ABCD A、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B、信息技术的发展

C、世贸组织的建立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D、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29、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有()。正确答案:ABCD A、加剧国际竞争 B、增加国际风险

C、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严重冲击 D、增多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30、和平和发展的关系是()。正确答案:ABC A、相辅相成

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C、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 D、和平和发展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31、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正确答案:ABCD A、避免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B、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32、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正确答案:BD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环境问题 D、和平问题

33、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度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是()。正确答案:AB A、一个超级大国 B、多种力量并存 C、美苏两极格局 D、发展中国家的分化

34、世界多极化的重要特征是()。正确答案:AB A、合作中的竞争 B、竞争中的合作 C、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D、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35、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是()。正确答案:AB A、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B、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C、合作中的竞争 D、竞争中的合作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过程。正确答案:ABCD A、两大阵营对立 B、美苏争霸全球 C、两极格局终结 D、走向多极化

37、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答案:ABC A、生存与发展

B、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 C、对内图稳,对外思和 D、抑制战争

38、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所要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正确答案:ABCD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39、作为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动力的新科技革命,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几方面。正确答案:ABCD A、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财富增长速度

B、新兴产业的涌现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新的机会和条件 C、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降低生产要素跨过流动的成本 D、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

40、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是()。正确答案:ACD A、“另起炉灶” B、“一条线”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1、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正确答案:BC A、各国军事力量是否强大

B、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 D、各国文化实力的增强

42、关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 A、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B、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C、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要以其他国家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4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正确答案:ABCD A、反映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 B、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C、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亲密合作和交流 D、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44、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图强实现繁荣昌盛,得以()。正确答案:ABCD A、重振民族雄风 B、重塑民族形象 C、重立民族地位 D、重现民族辉煌 45、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外交战略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它的作用有()。正确答案:ABCD A、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B、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 C、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D、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46、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中国的外交主张有()。正确答案:ABCD A、国际关系民主化 B、发展模式多样化

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D、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7、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正确答案:ABCD A、捍卫民族尊严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国家主权 D、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48、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正确答案:ABCD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9、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包括(),加上第三世界各国。正确答案:ABC A、日本 B、中国 C、欧美 D、苏联

50、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精神。正确答案:ABCD A、民主 B、和睦 C、协作 D、共赢

51、独立自主就是()。正确答案:ABCD A、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B、依靠自己的力量 C、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

D、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

52、由于各国的()不同,所以要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正确答案:ABCD A、历史背景 B、社会制度 C、发展水平 D、文化传统

53、和平和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因为()。正确答案:ABCD A、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B、世界经济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互相交织和相互依赖 C、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壮大

5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正确答案:ABC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总体和谐,局部对抗

55、世界还很不安宁,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有()。正确答案:ABCD A、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B、全球经济失衡加剧 C、南北差距拉大

D、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56、毛泽东的“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战略的重要作用是()。正确答案:ABCD A、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 B、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C、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 D、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

5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正确答案:ABCD A、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和品质

B、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 C、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D、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58、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表现为()。案:ABCD A、政治上尖锐对立 B、军事上全面对峙 C、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 D、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

5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正确答案:ABCD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60、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就是说 正确答案:ABCD A、对外不搞侵略,永远不称霸 B、不去控制别的国家

正确答 C、力求避免战争

D、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判断题

1、我们要努力扩大两岸交流交往,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正确答案:对

2、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正确答案:对

3、对于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热忱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正确答案:对

4、“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正确答案:对

5、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战争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正确答案:对

6、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划分战略,整个亚洲都是第三世界。正确答案:错

7、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正确答案:错

8、港澳台问题都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正确答案:错

9、炮击金门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不存在任何“共同语言”。正确答案:错

10、台湾离开了祖国,必将被外国干涉势力所控制。正确答案:对

11、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我们绝不允许。正确答案:错

1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正确答案:错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苏争霸转入均衡、僵持的阶段。正确答案:对 14、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正确答案:对 15、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处于“冷战共处”状态。正确答案:对

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原则。正确答案:错

17、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正确答案:对

18、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正确答案:对

19、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正确答案:对

20、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受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事外。正确答案:对

21、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正确答案:对

22、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正确答案:对

23、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正确答案:对 24、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确答案:错

25、“台独”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正确答案:错

26、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不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正确答案:错

27、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正确答案:对

28、中国的发展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正确答案:对

4.毛概题库整理 第十二章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C

A.为人民服务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D.共同富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

A.共同富裕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C.为人民服务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科学社会主义的目的取向是、D

A.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B.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程度逐步提高,永无止境 D.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C.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D.职业和身份不太稳定的劳动者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是 B

A.大陆范围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B.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大陆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D.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同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6.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民族团结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 D.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政策的 A A.基石 B.基础 C.前提 D.根本出发点 8.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即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 A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 D.党的七届四中全会 9.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原则是 D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走去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为人民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其依据是 BCD A.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报 C.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D.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其依据是 ABC

A.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D.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当前在我国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依据是 ABC A.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B.看他们的财产是怎样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 C.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D.看他们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4.新时期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依据是 ABC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 C.统一战线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是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和一项长期方针 D.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5.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ABCD

A.宗教信仰自由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深刻内涵是,我军 ABC

A.要保卫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要保护新型安全领域的安全

B.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国家利益延伸到哪,军事力量就到哪 C.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 ABCD A.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指 ABCD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9.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 AB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C.提高全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 D.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10.“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就是 ACD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充分发挥经济活动、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的调节作用 C.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 D.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11.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反映了 AB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B.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C.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D.科学发展的核心 12.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路径和目标是 ABD A.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B.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C.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D.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前改善党的领导,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BC 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14.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以更大力度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建设,这就要求做到 ABC A.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有坚定的信仰和忠实执行者 B.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C.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

D.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5.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依据是 ABC

A.学习是开拓进取的基础,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创新

B.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实现党的宗旨和本质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转变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 C.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 D.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答案:

单选题:1.C 2.A 3.D 4.A 5.B 6.B 7.A 8.A 9.D

上一篇:观国学经典的观后感800字下一篇: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