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2024-06-12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精选13篇)

1.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一

201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黄瑚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

第五版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管理学 适用科目:

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汇编复旦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1999-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06-2017年真题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4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1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0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9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8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6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5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4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3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2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真题 2001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真题 1999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真题

《2019复旦考研820新闻实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四册)》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820新闻实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四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820新闻实务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 适用科目:

820新闻实务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内容:

Part 1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第五版)、《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最新修订版)、《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修订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汇编复旦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04-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10-2017年真题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6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4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2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1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0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9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 2008年复旦大学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7年复旦大学4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

2006年复旦大学41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

2005年复旦大学41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回忆版)2004年复旦大学41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

本资料由鸿知复旦考研网发布

2.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二

一、实践教育理念——密苏里方法(The Missouri Method)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它之所以能够长期盘踞美国新闻院系头把交椅,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等常春藤名校的强势挑战下依然永葆青春、长盛不衰,靠的就是密苏里方法。打开密苏里大学的官方网站,密苏里方法作为一级栏目与专业项目(Academic Programs)、未来学生(For prospective students)、学院介绍(J school)、校友(Alumni)、新闻事件(News and events)并列,而且足足占据了首页三分之一版面,由此可见其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密苏里方法呢?其核心理念就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即通过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操作能力。这与新闻传播学科属于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有关。这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理念,不足为奇。因为理念容易认识而且易于传播,不管是在20世纪前半叶的美国还是中国,众多的新闻学院都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为范本进行新闻教育,“做中学”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然而,真正能够做到像密苏里新闻学院一样的却寥若晨星,这又是为何呢?笔者掩卷长思、寻访多日,发现关键是因为落实这一理念的实践平台不同,支撑“密苏里方法”的实践教育平台最为重要,而且也是众多模仿者容易忽视却又最难以复制的部分。因此,研究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比研究密苏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二、实践教育平台的构成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展实践教育的平台是其下属的9家媒体或广告公司,其数量不仅居美国高校新闻学院之冠,而且在全球之内也无新闻院校能与之匹敌。更重要的是这些媒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媒体,而是面向现实社会(对于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媒体而言,现实社会指“密苏里州尤其是哥伦比亚市及周边地区”)的商业媒体。《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是数字出版优先的城市报,其印刷版一周五刊,而网络版则全天候出版。网络版不仅包括文字、视频、音频,而且还包含读者互动内容。如作为数据新闻作品的“哥伦比亚密苏里地区犯罪率追踪(CoM o Crime Tracker)”、读者生成内容的“读者来稿(From Readers)”等。KOMU TV-8是美国唯一一家大学拥有的商业电视台,同时是美国国家广播电台(NBC)和有线新闻网(CNN)的成员;KBIA91.3FM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在中部密苏里地区的成员电台。二者的覆盖半径为112公里左右的地区,包括中部密苏里州的15个郡,听众超过40000户。《密苏里数字新闻》(Missouri Digital News)是新闻学院的第一个整合新闻编辑室也是全球第一家专业的新闻网站,主要播报密苏里州的政府新闻和政治议题。《声音》(VOX)杂志把哥伦比亚市的城市精神和故乡情怀融为一体,共有四个版本:每周出版一次的印刷版和iP ad版、随时更新的网络版以及专注文化和娱乐的博客日刊VOXTalk。其中,印刷版单周发行量1万份,网络版单周独立访客数20000人。《环球记者》(Global Journalist)是一个整合性的行业数字媒体,报道国际新闻及全球新闻自由面临的挑战,服务全球记者,向本地和全球受众提供数字、广播、印刷和移动端形式的内容。Ad Zou和Mojo AD是两家广告公司,其最大特色是学生是雇员、教授是公司管理层。前者主要服务本地广告主,而后者则主要服务全国性广告主。《密苏里商讯》(Missouri Business Alert)是报道密苏里州商业新闻的数字新闻编辑室,主要为本州的商业决策者和企业家提供对他们至关重要的从公司董事会到州政府大厅发生的重要新闻。月均70000余印象数(网站+社交媒体公号)、3000多独立访客、8000多页面浏览量。

三、实践平台的发展历史

1908年9月14日,在密苏里新闻学院建院演说完毕后两个小时,学院创始人沃尔特·威廉姆斯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个由新闻学院运营的商业性报纸《大学密苏里人报》(中间几经易名,现名《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就开始运作了。在广播的黄金年代,学院1936年与哥伦比亚社区电台KFRU合作办学,在学院建有演播室。电视技术出现于1939年,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发展停滞。1948年学院迎来第一台电视机。1950年讨论兴办电视台事宜。但二战结束后因为开播频道过多以及彩色电视制式之争等原因,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停止颁发电视执照4年(1949—1952年)。1953年禁令解除后,在爱德华·C·兰伯特教授的倡导下KOMU TV得以创建,并于1953年12月1日在甚高频的第八频道开播。KBIA91·3FM创建于1972年5月1日。早在1972年《密苏里哥伦比亚人》旗下的Vibration杂志就开始允许学生参与写作深度报道、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1998年创刊的《声音》杂志则将《密苏里哥伦比亚人》旗下的《周末》(Weekend)和《想法》(Ideas)两本周刊合二为一。《密苏里数字新闻》创办于1995年,当时仅距互联网商用后3年,是全球第一份网络报纸。《环球记者》(季刊)创办于1999年,原名《国际新闻研究所报告》,2000年更名为《IPI环球记者》,2006年改现名。MojoA D成立于2005年,口号是“年轻人事务专家”(Specialist in All Things Young),服务于目标客户是千禧一代的企业。《密苏里商讯》创办于2012年,由新闻学院和商学院联合运营,它的创办顺应了商业新闻快速发展的趋势。AdZ ou创办于2013年,整合了战略传播专业的总成课程(Capstone Course,直译“压顶石”课程,又译“综整”课程、“顶峰体验”课程等),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广告体验,不同于MojoA D的是,它主要服务于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当地广告主。

四、实践平台与学院的空间关系

在物理空间布局上,学院下属媒体公司办公场所与学院建筑互相渗透。新闻学院共有五栋大楼:奈夫楼、沃尔特·威廉姆斯楼、唐纳德·雷诺兹楼、甘乃特楼和李·希尔斯楼。其中前四座紧密相连,位于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主校区四方院的东北角,而后者则位于大学传统校门斜对面。《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声音》《密苏里商讯》《环球记者》的编辑室均在李·希尔斯楼,MojoA d和AdZ ou的办公室均在甘乃特楼,《密苏里数字新闻》的办公场所在密苏里州府杰斐逊城的州议会大厦,KOMU TV则位于学院东南方向13公里处的KOMU TV办公大楼,KBIA91.3FM的编辑部在甘乃特楼,发射塔在KOMU TV大楼。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一处房间,既可以用作某门课程的教室,又可用作编辑部会议的场所;既可以是广告公司的办公室,还可以是教师给学生答疑的教研室。师生在学校和公司的多重身份,常常统一于同一物理空间,起到了空间利用最大化、沟通协作便利化、商业成本最小化的一石三鸟之举。此外,这些大楼本身也是密苏里方法成功的见证。除了沃尔特·威廉姆斯楼是为纪念首任院长而建的外,其他四栋均为企业捐款。甘乃特楼由甘乃特集团1977年捐资兴建,因为密苏里新闻学院毕业生在该报表现突出、贡献良多。奈夫楼由1913届新闻学学士瓦德·A·奈夫于1918年捐资兴建,是当时密苏里大学成立以来的最大个人捐资。李·希尔斯楼是为了纪念该校毕业生、1956年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盛极一时的美国最大媒介集团奈特·里德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李·希尔斯而建于1995年。雷诺兹楼则由以该院1927年毕业生唐纳德·雷诺兹命名的基金于2008年捐资3200万美元建成。在这些学院的走廊拐角,还布置着各种铭文铜牌、半身雕像、荣誉证书或者优秀作品,当学生徜徉在这些大楼与之擦肩而过时,前辈学长的激励作用不言而喻。

五、实践平台与教学的结合方式

物理空间上的相互融合为新闻学院最引以为傲的“密苏里方法”这一实践教学理念的开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实践平台与教学的结合方式有四:一是这些媒体的管理层和资深记者担任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这和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教师序列有关,一类是研究型的,而另一类则是从NBC等全国知名媒体工作过、实践经验丰富的实战派。他们在被聘为这些实践平台媒体职位负责管理学院下属的这些商业媒体或公司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教授学生采写编评等实践课程。二是与平时课程的结合。因为实践平台的工作人员担任课程老师,他们会分享真实的报道案例、传授采写编评技巧,并将实际采访报道任务布置为课程作业。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三是与暑期课程的结合。密苏里大学实行三学期制,新闻学院在夏季学期(与暑期相当,共八周)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相关媒体或公司的工作,维持学院媒体的正常运营。学生不仅可以聆听专业教师的指导,获得正常的课程学分,而且还可以获得部分收入。四是与毕业环节的结合。学院常将旗下媒体或公司的实际工作任务纳入毕业环节,将其设计成第四学年的总成课程,让学生综合运用前三年学习的所有知识完成某一任务。以战略传播专业为例,他们往往以7到10人为小组来完成一项战略传播任务,有点类似国内的毕业作品设计,但是其面对的却是真实的问题、服务的是真实的客户、参与的是真实的工作。各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工作,最后都要做出印刷精美装订成册的策划书(Plan book),并向客户进行现场口头提案,最后胜出者的方案将被客户采纳并由广告公司真实执行。

总之,密苏里大学拥有对上述媒体或公司的所有权,而新闻学院则负责这些媒体或公司的日常运转。学院既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又是锐意进取、善于经营的综合性媒体集团。教师不是在课堂上讲课,就是在编辑部或演播室指导学生担负的实践工作。学院运营媒体或公司获得的利润,再投入教学科研,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设备购置和人才培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认真贯彻密苏里方法,通过上述实践平台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在美国中部这一被纽约、洛杉矶等大都市蔑称为“飞过区”(Flyover Zone)的内陆小镇哥伦比亚市缔造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密苏里传奇,为全球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值得我国新闻传播界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官方网站[OL].https://journalism.missouri.edu/.

[2]Suzette Heiman.The J school:celebrating one hundred years in journalism and the Reynolds Journalism Institute dedication[M].Virginia Beach,Va.:The Donning Company Publishers,2009.

[3]高晓瑜.“密苏里方法”的借鉴与启示——密苏里大学新闻实践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46-47.

3.2010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解析 篇三

Part A

真题回放

Directions: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for the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a notice to recruit volunteers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The notice should include the basic qualifications for applicants and the other information which you think is relevant.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00 words on ANSWER SHEET 2.

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notice. Use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instead.

命题思路解析

这篇小作文考查的是告示类应用文。2009年8月出版的“考研英语大纲解析”中将小作文明确分为书信类应用文和告示类应用文两大题型,并详细介绍了告示的写作方法,具体如下:

标题应位于首行正中央;日期应写在标题右下方,与标题之间不应空行;正文写1~3段,5~7句即可;落款应写在中间偏后位置,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

由于很多考生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书信与摘要两种题型上,因而忽视了告示类应用文写作的练习。由此提醒大家,Part A的写作题目对书信类应用文、告示类应用文和摘要三大题型的考查可能性各占三分之一,考生在复习时应“一视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考研小作文的考题均来源于近年的四级写作真题。2009年1月考研英语小作文的题目来源于2008年12月四级写作真题“Limiting the Use of Disposable Plastic Bags”。而此次考试的小作文题目来源于2006年6月的四级写作真题,题目如下: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poster recruiting volunteer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① 校学生会将组织一次暑假志愿者活动,现招募志愿者;

② 本次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等;

③ 报名条件及联系方式。

由此笔者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重视历年的考研写作真题外,还要关注近年来的英语四级、六级以及专业四级的写作真题。这些考试考查的重点与考研英语写作一样,也是大学校园生活与当今社会热点话题,考生可以相互借鉴,积累相关表达,背诵重要范文。

参考范文

Volunteers Needed

January 9, 2010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enrich thei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is recruiting volunteers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to be held on April 10, 2010 in Beijing. To begin with, applicants should have Chinese nationality, strong professional spirit, cheerful personality, and be aged under 35. In addition, candidates are supposed to have outstanding skills at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ability to speak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fluently. Finally, students with relevant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re preferred. Those 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it may sign up with the monitor of their classes before February 1, 2010. Everybody is welcome to join in it.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范文详解

本文共六句话,110个词。首句为全文总论,阐述了本次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主办方等几大告示要素,运用了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和后置定语等用法。第2~4句紧扣提纲,分别说明了申请者的三点基本要求,使用了平行排比结构和不定式短语作定语等用法。第五句提供了报名的方式、时间及地点,使用了定语从句。尾句采用了告示常用结尾句型。

范文中出现了一些亮点词汇,如enrich、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professional spirit、cheerful personality、outstanding skills、fluently、preferred、sign up with等,并有效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词to begin with、 in addition和finally。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将来时方面,范文先后使用了现在进行时is recruiting、不定式短语to be held等不同方式。考生可以此为参考,积累多种表达方式。

Part B

真题回放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①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

② 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③ 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ANSHWER SHEET 2.

文字说明:佛、解构、人本、功夫、毕、儒、礼、后现代、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天鹅湖、启蒙、京剧等。

命题思路解析

此次大作文的考查形式为图画作文,这已是考研英语写作第12次考查图画作文,相信考生应该不会陌生。图中的“火锅”里包含了诸多文化元素,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古今中外科技与文学方面的文化名人,包括毕昇、老舍、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二是古今中外的文化术语,涵盖儒、佛、道、仁、礼、启蒙、人本、后现代和解构;三是中外文化艺术,包括京剧、功夫和天鹅湖。文字说明显示: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显而易见,本文的主题是一种正面观点:多元文化融合不但使世界丰富多彩,而且有益于社会进步。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2~2010这九年期间,有四年的考研写作真题都是以“文化”为话题。2002与2010年分别考查的是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2006与2009年考查的是偶像崇拜与上网成瘾这两大文化现象。这表明了“文化”这一话题为命题组重点关注的话题,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高度重视这一方向,千万不要以为同样的考题不会重复出现。

词汇解析

2010年的“考研英语大纲”有一个显著变化,即要求加大对词汇的考查难度,这就要求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大纲词汇的中文含义,还需掌握大纲附录中提到的众多前缀、后缀及其他内容。此篇作文就响应了“考研英语大纲”的这一要求,图画中出现的众多文化术语难倒了不少考生。

其实,图画中的绝大多数词汇均不超纲。图中“火锅”一词可译为hot pot、chaffy dish或chafing dish;文化术语“道”“毕昇”“老舍”“功夫”可用汉语拼音直译为Dao (或Tao、Daoism、Taoism)、Bi Sheng、Lao She、kung fu;而“莎士比亚”“爱因斯坦”均为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英美文化常识,应为Shakespeare和Einstein。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中有construction一词,意为“构造”,大纲附录中提到了前缀de-意为“解”,所以图画中的“解构”一词应为deconstruction;“人本”即为大纲词汇human,或加上大纲附录中的后缀-ism,形成humanism (人本主义);“礼”即大纲词汇ritual;“后现代”应为大纲词汇modern加前缀post-,形成postmodern或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天鹅湖”为两个大纲词汇Swan Lake;“启蒙”即大纲词汇enlighten加后缀-ment;“京剧”译为Peking Opera。

上述表达均非超纲词汇,真正考到的超纲词汇只有“儒”“仁”“佛”三个词,可分别译为Confucianism、benevolence和Buddha (或Buddhism)。作文的主题为“文化融合”,可译为cultural integration或cultural blending。而“多元文化”可译为multi-culture、mosaic culture或pluralistic culture,这些词汇均为考研大纲词汇或大纲附录的前后缀,考生只要认真复习大纲词汇,掌握大纲附录中前后缀的用法,就不会被这些词汇难倒。

参考范文

As is symbol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portrayal, there is a boiling hot pot containing various ingredients of multi-cultures. These pluralistic cultures can be categorized as cultural celebrities home and abroad as Bi Sheng, Lao She, Shakespeare, and Einstein,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s Buddhism, Taoism, Confucianism, benevolence, ritual, humanism, enlightenment, post-modernism, and d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performing arts as Peking Opera, kung fu, and Swan Lake. We are informed that the cultural “hot pot” is both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

The cartoonist implies that cultural blend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maintained. On the one hand, mosaic cultures are part of the universal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are powerful means of bringing together diverse peoples and social groups. Consequently, cultura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as a way of promoting further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n the other hand, for China, as for any other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is a danger that age-old customs and traditions may become lost in the shadows of modernization. If kung fu, Peking Opera, or Swan Lake ballet ever perished from the earth, it would be a tragedy of immeasurable proportions.

In my view, multi-cultures should be kept alive, and are extremely vital in ensuring a community’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s a consequence of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efforts, unwaver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growing interests overseas, the future of cultural blending looks brighter and more secure than ever before.

范文详解

本文共三段、十句话、227个词。首段为图画描述段,共三句话,为“总—分—总”结构。首句为总体描述;第二句挖掘图画细节,将图中的文化名词分为三类,即文化名人、文化术语与文化艺术;第三句提出了文章的主题。此段使用了symbolically、illustrate、portrayal、boiling hot pot、philosophical concept、performing arts、delicious、nutritious等精彩词汇。在表达“多元文化”这一概念时,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multi-culture和pluralistic culture,避免了语言的重复表达。

第二段是意义阐释段,共五句话,为“总—分”结构。首句是主题句,点出图画的象征寓意,也是全文的中心思想;第二、三句正面论证了这一主题;第四、五两句为反面论证。本段中使用了on the one hand、consequently、on the other hand三大关联词,使得段落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同时,本段中出现了universal heritage、powerful means、promote further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age-old customs and traditions、in the shadows of modernization和immeasurable proportions等精彩表达。在表达“文化融合”这一含义时,此段先后使用了cultural blending、mosaic cultures和cultural integration进行同义替换。

第三段是归纳结论段,共两句话,为“总—分”结构。首句为全文结论句,呼应图画的象征寓意;第二句为结束句,展望了美好未来,运用了比较级结构、平行排比结构以及介词短语作状语和后置定语的用法。此段先后使用了be kept alive、extremely vital、as a consequence、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efforts、unwavering government support、growing interests overseas、brighter and more secure等精彩语言。

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四

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本源

2、用事实说话

3、全面原则

4、知情权

5、新闻发现力

6、传播主体的高位主体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特点

2、人际传播的含义及特点

三、论述

1、麦克卢汉的媒介观点有哪些?其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2、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作为网络媒介的“把关人”,除了具有传统媒体所遵守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文学基础与政论写作

一、名词解释

1、五蠹

2、张衡

3、谢灵运

4、杨万里

5、桃花扇

二、简答题

1、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汉赋的特点与成就

3、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分析《儒林外史》范进的人物形象

三、论述题

1、诗歌鉴赏: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首诗)

2、《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四、写作

5.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报刊的有机运动 2.《每周评论》 3.王韬

4.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信息茧房

二、简答

1.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结合案例与理论,谈谈对真人秀的理解 2.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的对比

3.《新青年》的出版、改组过程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学硕:业务

一、名词解释 1.首因效应 2.个案研究法

3.HTML 5 4.科学传播

二、简答

1.微传播的特征及方式

2.公共传播对公共治理的意义

3.新媒介赋予社会与人移动性,谈谈移动性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三、论述

1.人工智能对新闻媒体的变化或影响

2.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

四、综合

评价海底捞公关;结合案例谈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企业该怎么做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专硕:334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语言 2.新闻敏感 3.数字经济 4.走转改 5.空白分割

二、简答

1.智媒体时代特点

2.整合营销传播未来面临的挑战 3.全媒体融合报道特点 4.版面编辑中色彩的作用

三、论述

政务微信和微博的功能、异同、关系

四、实务

消息:商品房价格调控

评论:违背企业经营道德,消费喜好

专硕:440

一、名词解释 1.媒介事件 2.后真相 3.舆论引导 4.符号 5.议程设置 6.黄远生 7.成舍我

二、简答

1.个性化推荐今日头条特点 2.大众传播产生的原因和标志

3.60年代小报和20年代小报的区别

三、论述

1.解析新闻专业主义

6.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六

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领域: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一、简单题

1.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再创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下列标题存在的问题,并作修改A《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B《欠债还钱

并非天经地义》(新闻事实为一公民两年不讨薪,错过诉讼时效,丢了7万元)

标题追求简单、通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暗示了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医生违规违纪,就会处罚其当洗衣工,这有贬损洗衣工之嫌。人们也许会问:洗衣工是不是都受过处罚?在我们国家,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做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收红包”为新闻事实,在这里没有用它的引申义,而是用的本意,因此可以不必加引号。将标题改为《医生收红包 该做洗衣工》只是调整了收红包的医生的工作岗位,这样就比较妥帖。

标题选择的事实与观点必须与新闻内容的本质一致。第二个标题《欠债还钱并非天经地义》新闻事实为公民两年不讨债,错过了诉讼时效,丢了7万元。这篇新闻的本质应该是普及诉讼时效这一法律意识,避免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但是这一标题则偏离了这一事实。可将标题改为《错过诉讼时效 难以欠债还钱》这样通过标题强调了诉讼时效的重要性,也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3.请写出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广告概念。

提示:即有关广告的各种不同媒介组织的解释。书上有。

4.请写出广告主题理论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提示:USP 品牌形象理论 定位理论

5.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

6.公关新闻报道的基本政策有哪些?

二、论述题

1.论述重大事件特别报道的要求。

提示:现代电视新闻学里原原本本的有,可见厦大专硕(其实学硕也是)非常注重课本知识,大量提米都是从课本里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甚至论述题都是。当然,自己还需要拓展,表述需要清晰,字迹规范)

7.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七

刘建明:尽管我在新中国长大,但我的人生有过煎熬的岁月。1942年我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四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幼年丧母,贫穷、没有家庭欢乐,更没有父爱母爱和儿时的文化熏陶,使我从小养成孤独寡言的性格。直到解放后我才能吃饱饭,家里的日子稍有好转。苦难的童年总是在我心里抹不掉,我总想, 不能让不幸再降临头上, 于是立志改变人生,所以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不敢懈怠,常常想一些苦点子锻炼意志。

1960年,我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当时称辽宁师范学院),读的俄语专业,选修英语与日语。老师中有几位饱学之士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们讲课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逻辑严密,使我对学问、读书、写作发生了兴趣。大学期间,我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和西方哲学、经济学与政治理论家的著作,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了自己的思考。

1964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丹东市第一中学教书。在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后又被抽调到“四清”工作队在农村搞“四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又回到中学,如火如荼的大批判冲击了一切角落,学校更是重灾区。1970年学校革委会把我遣送到农村。我在农村白天干活,晚上在陋屋中读书、练习写文章,一晃三年过去了,1973年才回到城市的中学教书。

当“四人帮”倒台后,批判他们的极左路线活动掀起高潮,我几乎每周都写出一篇文章,刊登或播出在《丹东日报》《辽宁日报》的理论版、丹东广播电台的理论学习节目和一些杂志上, 做了几个新闻单位的通讯员。1977年末,我调进丹东广播电台当了理论节目编辑和文教记者,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

陈娜: 您曾经做过丹东广播电台的记者和广播电视局局长, 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先后两次走出丹东,进京求学? 人到中年弃官不做,远离妻儿潜心钻研,您的这份人生抉择又是否遇到过艰辛或困扰?

刘建明:从事新闻工作后,特别是做了基层新闻单位的领导, 我深感有关新闻工作的学识和理论修养严重欠缺,这方面的研究没有任何书籍可读,零星的文章又十分空洞、直白,我想掌握新闻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体系,遇到了困难。同时,我感到,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 新闻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理论体系,基本属于学术空白。我想到权威学府深造,一方面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想做出自己的探索, 于是我先后两次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的研究生,读了硕士读博士,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陈娜: 是什么样的契机和渊源让您走进了舆论学与媒介批评学的“学术荒原”去开疆拓土?

刘建明: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期间,我读了很多书, 有关新闻学及其相关的近万册书籍都粗读了一遍,对个别著作做了精读。我发现舆论学和媒介批评学两个领域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现象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评价问题,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加深对新闻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指导新闻报道的运作。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征得导师甘惜分教授的同意, 着手研究舆论学课题,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舆论现象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

当开始研究舆论现象时, 不得不首先对社会流行意见和人们日常的言谈做些观察和思考, 自然就回顾了“文化大革命”和以往历次政治运动的舆论批判。那时处处都有舆论混战,每次政治批判都伴随舆论狂涛, 舆论阴谋和舆论攻击在人们心灵中发生震撼。舆论和人心的同构制衡着社会变动,牵动每个人的思想变化。在一个没有舆论学熏陶的国度,不仅假话盛行,而且言论陷害被视为“政治义愤”,诚实的语言可能给人带来悲剧。这样,舆论岂不是需要研究一下吗? 我思考着这类现象,为舆论利器的社会效应感到吃惊, 也为新闻理论的贫乏和舆论学的缺位深感遗憾。就这样,经过半年的思考和写作,我于1986年出版了《基础舆论学》一书。

陈娜:在中国舆论学领域,您不仅先走了一步,而且迈出了一大步,先后出版了八部著作,您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是否一帆风顺? 您的研究成果究竟产生了哪些社会价值?

刘建明:1981年我在读硕士时,就在《新闻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舆论学初探》一文,今天读起来发现有许多幼稚和不准确的结论。我的舆论学观点是一步步发展的,是个不断探讨、不断演进的过程,无论《当代舆论学》《社会舆论原理》还是《天理民心》和《穿越舆论隧道 》的出版 ,都经受了曲折苦思和意识危机的折磨。有些问题很敏感,提不提出来研究? 我从邓小平著作中找到了解放思想的勇气。

我的研究成果,只是个人对学理的孜孜追求,对学界和业界是否有裨益,我个人无法评价。但有十多篇文章给予肯定,被引用的论断有几千篇次,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界也产生了影响, 因为这些论著填补了空白。某些好友告诉我,我的成果对国家决策及其社会机制变革的借鉴意义,远远大于对学界的辐射。从1987年开始我在论著中就强调民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对民意的概念、性质和量化做出界定。我在1989年出版的《当代中国舆论形态》一书中提出尊重民意是人民政府和先进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此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术界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欣慰的是,1998年中共中央终于在十五大报告中写上了“尊重民意”的观点,2003年在十六大报告中又以整个段落强调遵循民意的理念,我的研究至少体现了治国方针。

1998年出版的《天理民心》一书,是我在1995年完成的《社会主义舆论学:中国的社会舆论与舆论制度》的国家课题删节稿,对1949年后50多年我国意识形态与新闻报道中的正误和得失进行了总结,揭示了我国上层建筑、思想建设和社会舆论的关系和表现形式。有人对这本书持批评意见,是因为它提出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当时人们还不理解,总是用“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无限优越”的观念来判断问题,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需要社会和谐来克服政府体制、经济制度和人们道德上的不足。该书提出的“从舆论和谐达到社会和谐”的舆论机制(《天理民心》7-10页)、倡导“公正、公平、正义的道德舆论”(《天理民心》307-308页)、建立“社会痛苦指数、社会挫折指数、社会腐败指数、社会骚动指数”的预警体系(《天理民心》433页)等重大课题,当时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 但后来和今天的国家治理政策表明,这些研究成果对政府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娜: 您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媒介批评的研究专著,您那本《媒介批评通论》在十年后(2012年)又出版了第二版,此外您还相继带领团队(研究生)撰写了《西方媒介批评史》和《中国媒介批评史》,可以说您在中国媒介批评研究方面已经史论兼备。这种学术“拓荒”的意义受到了新闻传播评论者的肯定。那么,同为媒介批评和舆论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这二者在您学术思想体系中存在什么逻辑关系?

刘建明:媒介批评是媒介的“医生”,是对媒介的评价,更是对媒介“病态”的医治。一个健康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批评。但我国的媒介批评比较肤浅,最广泛的批评活动是作品评价,比如每年开展的好新闻评选活动,而理论批评、体制批评、媒介市场批评就很少。业界和学者们对作品的评价往往缺少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评价标准。在2000年前后, 西方媒介批判学派的著作和观点被大量引进,但有些学者把这些观点视为媒介批评学,把它同媒介批判理论画了等号,这就在逻辑上混淆了两个紧密联系而又确实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我想把这二者区分开来。正是以上两种动机,促使我着手媒介批评的研究,把新闻与传播理论的疆域向这个领域扩展。

媒介批评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如何批评媒介,批评的规则、标准和方法是什么,西方的媒介批判理论的着眼点则是如何看待、认识媒介,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就是说,媒介批评学不单研究专家、业界和政府对媒介的批评,还包括广大受众对媒介的评价,后者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反映出来。媒介批评学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舆论现象和舆论规则, 但它和舆论学并不是相互依存、各为其机理的学科。舆论学不仅是一门新闻传播学科,也是政治学、社会心理学和市场调查学的子类,覆盖的社会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陈娜:您能否谈谈甘惜分先生对您的影响,以及在您的学术人生中, 还有哪些人和事曾经对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两个阶段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建明:到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硕士、博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甘惜分教授1981年出版的《新闻学基础理论》一书,甘老师有很深的理论修养和犀利的文笔,这本书奠定了我的党报理论知识。如果我要写有关党报理论的文章,除了阅读党的新闻工作文件外,还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此外,甘老师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

甘老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他指导我们的学业,启发我们积极思考,自由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独立研究问题。在思想修养方面,他总是告诫我们老老实实做人,激励我们忠于祖国和人民,也尽量帮助我们解决自身的一些困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人品正直,没有任何市侩习气,敢于说真话,不顾个人的得失而建言献策。

这里不能不谈及我的硕士生导师何梓华教授。他是我新闻学理论的引路人,1979年我刚入学读硕士时,对新闻理论一窍不通,何老师的理论课我在不同课堂上连续听了三遍。当时没有教材,这三遍课我把他讲授的内容全部记录了下来, 等于手里有了一部他的讲稿。何老师的讲课和讲稿注重知识,甘老师的那本书则注重理论,充满思辨。后来我多次反复研读何老师的授课记录稿,这对我后来写作《宏观新闻学》一书帮助很大。

陈娜:学界有些人认为,您在学术上经常提出一些预见性的观点, 能否举例说明您提出的学说预见是否被实践所证实? 还有人说,您的学术观点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不盲从、不迷信,敢于直面真理、挑战陈见,并且您有极其敏锐的批判性和前瞻性。您认为这种能力源自哪里?

刘建明:这些问题都有挑战性,但也是搞学问的人难以回避的。就是说,社会不断发展,学者将面对种种新的研究课题, 在学术上不能及时提出新的见解、预言事变的走向,一味地重复落后于时代、脱离实际的理论,学术就一钱不值了。任何真正的学问都有科学的预见性,否则就称不起探索。

但预见不仅要有理论根据,而且要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这里只举一个例子。随着我国加入世贸谈判获得进展,从1999年到2000年国内新闻学界和业界突然出现“传媒入世”的热潮,发表了几百篇文章预测传媒作为文化产业也要加入世贸: 外国和港澳电视台要在我国落地几十个频道,外国电视节目将进入千家万户,外国传媒大亨将到我国来创办报刊和出版社,或投资、兼并我国媒体。一时说得神乎其神。我在《新闻记者》杂志2002年第2期发表了《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不赞成这种望风捕影的观点和炒作。《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指出:“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就外国媒体准入和中国媒体进入外国新闻市场没有任何谈判和协议。即使在未来数年,某些西方传媒准许在中国大陆开放,也不是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笔者不反对媒体开放,而是反对弱者向强者奉送财富的开放,反对外国新闻集团垄断中国新闻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开放。”文章发表后就出来了几篇文章和我辩论,认为传媒入世势在必行,否则就是鸵鸟政策。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五年过去了,十年也过去了,直到今天传媒也没有入世。

我们对媒体和新闻现象的研究, 需要认真考察客观实际,了解我国的新闻政策,对理论判断的合理性与后果要做出多种考量。我从事了五年的新闻工作,算是有点实践体验,这对研究新闻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养成看问题要尊重实际,看问题的角度要全面, 看问题的出发点要遵循党的新闻政策和国家利益。我的学术观点对实践不一定都有指导性,但很少盲从,不迷信,倒是真话,我更喜欢挑战陈见,提出过一些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结论。我认为,搞学问就要有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一股热情,能不能发现真理又当别论。国家把我们培养成教授,让我们教书育人,就是要探索真理,把有用的知识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告诉学生和广大读者。从小范围说,这是为了提升传媒理论的科学化;从大范围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道,这就是我追求前瞻性学术探索的动力源泉。

陈娜: 您上面说到的例子涉及学术争鸣问题,不知您如何看待学术争鸣, 能否结合您的亲身经历谈谈看法?

刘建明:学术争鸣是件好事,没有争鸣的学术是死学术,是停滞的学术。学术争鸣不仅能活跃学术空气,而且能给学术界提供新思想,得到一种新观点而茅塞顿开。但也有不好的争鸣,提出的反对意见没有很好地思考,对争鸣的问题根本不了解,也不查阅文献和调查,就随便做出结论,结果漏洞百出。更坏的学术争鸣是意气用事,与我不同者必黑,往往夹杂一些不雅的言辞。

我写过一些带有争鸣性的文章, 有的是应约稿而为,有的是主动写的。但不管哪种情况,只有重要的理论分歧、对重要情况和发展趋势做出误判或把基本知识搞错了,有贻误读者的后果,我才拿出争鸣文字。究竟我争鸣得对不对,最终由实践和多数人是否赞成来评判,不能自恃高明。对一般不同观点的文章,我不会与之争鸣,应允许有各家的看法,学术有派是正常的。

写争鸣文章是件严肃的事, 不仅对反驳的观点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事实根据,而且在逻辑上能经得起推敲;对涉及的概念要搞清楚,不能有任何无法自圆其说之处。这就需要认真阅读、研究与之争鸣的文章,找到它的错误之处,否则就会破绽百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时,我应约发表过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家是传播学主要原理的首创者》一文,与我争鸣的人并没有认真阅读全文,把原理和理论两个概念完全混为一谈, 认为像张闻天、陆定一、胡乔木这样一些党报理论家谈的都是宣传理论,他们怎么能提出传播理论问题呢? 并得出宣传理论绝不是传播理论,党报只能满足党的需要,不可能满足受众需要的论断。他忘记了传播学的鼻祖之一拉斯韦尔就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技巧的, 也忘记了党的需要就是人民的需要这一根本原理 (如果二者不一致,是违反党的政策和纲领造成的)。他更忘记了连孔子、柏拉图等古代学者都提出了一些传播思想而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家怎么就提不出某些传播学论断呢? 他还把知识沟和信息沟、把关原理和把关行为视为同一种东西。尽管我的文章引用了张闻天、胡乔木等人的具体论述,但争鸣者根本不顾及这些论述而自说自话。

写争鸣文章一定要尊重科学,注意逻辑,同时也要照应对方文章发表的目的与环境。在纪念陆定一发表《关于我们新闻学的基本观点》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我发表了《陆定一的历史遗产》一文,后刊登在《新闻大学》上。有人在网上发表批驳文章说,陆定一在1957年整过人,你的文章只说他好的一面,这是违背事实的,也是一种不老实的态度。这种争鸣实在可笑,我不得不在同一个网站上发表反驳文章正告:中国有句古训,对逝者不言其过,要求在纪念会上批评逝者的过错是不道德的。看来,搞学问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占有全面的资料,弄清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还要有宽容精神和道德修养。

陈娜:上世纪80年代您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 两座知名学府的执教经历对您的学术研究是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刘建明:我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九年,虽然担任国际新闻系主任, 但我的精力主要用在治学和授课上, 我也要求系里的其他老师都要把教书治学作为第一要务,其他事情再重要也处于从属地位。国际关系学院对教员管理相对宽松,领导很开明,向来要求教师要务正业, 只要做好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就称职,这对我投入学术研究极其有利。

1995年我调入清华大学,兼任中文系副主任,主管新闻专业,我继续秉承科研为先的想法,在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时就主动辞掉了行政职务, 利用清华大学图书馆历史藏书浩瀚的优越条件, 加强对各门学科的知识储备。学术视野宽广,才会有新发现,不断跟踪学科前沿,才能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清华大学更为重视教学, 新闻学院是新建立的科研教学单位,校方为其确定了“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教学方针。可是,拿什么“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只能拿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才能把教学方针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我的大量著作和几百篇学术论文大都是在清华大学在职工作的14年中完成的。

陈娜:作为20世纪40年代生人,您如何评价新中国这一代新闻学者的学术使命与学术责任? 您如何看待这一代新闻学者的集体学术特征?

刘建明:我国新一代的新闻学者总体素质较高,要好于我们那一代人, 所处的宽松政治环境更是我们那一代人无法获得的。许多人都很努力,富有进取心,学术成果累累,特别是在引进西方传播学方面有贡献。但很多人缺乏新闻工作实践的体验,对我国的新闻体制和演变的过程不熟悉, 对新闻学研究不够深入,甚至对新闻理论不感兴趣。一些学者用传播学理论代替新闻理论, 有些院系没有把新闻采访、编辑、写作的研究和教学提到重要位置,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新闻单位上路慢, 同现实的新闻工作需要有很大差距。这都需要我们深思,要想方设法改进我们的科研和教学。

西方传播学有些原理适用于新闻学,因为它本身就来自新闻学。比如议程设置理论,首先由李普曼在研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时提出了理论雏形,1968年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中的新闻报道进行定量研究, 看到媒体议程同公众议程的相关性,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但大量传播学原理不能说明新闻规律,新闻学包含更多的人文因素和政治倾向,依赖所谓“中性”的传播学的“客观分析”,难以对许多政治新闻做出解释,注定产生严重的误导。

另一个令人遗憾的是, 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忽视严谨的科学性, 往往不在科学层面推演理论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概念延至关系、结论推导关系等。这就不成其为理论科学,很难培养人们的新闻思维和认识新闻现象的深度。新闻理论,无疑研究的是理论问题,由一系列概念、原理、论断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 以科学论证确立新闻实践及实践方式的理性。理论论著没有提出理论问题,没有严密的论证,只是罗列简单的现象,正是新闻理论同其他社会科学的主要差距。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真正的新闻理论究竟来自何处? 答案很简单,正确的理论来自新闻工作实践,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更不是来自文件和西方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作为党报工作和现今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但不是新闻理论的源头。“理论来自实践”这个唯一源头,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说得非常清楚。

陈娜: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理论教学,对培养高水平的记者占有首要地位,掌握新闻理论也是做好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的必要条件。新闻官员只有掌握正确的新闻理论,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新闻政策,对媒体实施有效而科学的管理。您对新闻理论都做出过哪些探索,有什么成果,能否介绍给我们的读者呢?

刘建明: 实际上我的很大精力都用在新闻理论研究上, 我也总想在新时期政治与思想环境更加宽松的条件下写出一本像样的新闻理论著作, 这方面的探索大体有以下几个设想:(1)用绝大多数篇幅研究新闻学的普遍原理和一般规律, 把党的新闻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确定为一章的容量;(2)把新闻法治和新闻管理纳入研究视野,这是以往“新闻理论”和“新闻概论”的教材从没有系统研究过的内容;(3)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使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意识形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指导,互联网已成为强势媒体,新闻理论应当体现时代、意识形态的进步和传播工具的新变革;(4)新闻理论不仅要研究新闻运作的规则和规律, 而且要探索记者观察和解释事件的法则、方法,指导记者正确观察世界和阐释世界;(5)厘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来源,归纳、界定知识单元和体系,确定应有的原理,并做出论证。

1991年我出版了《宏观新闻学》,我的设想初步贯彻在了这本书中,但还不全面,特别是第2、3条没有体现。该书强调了宣传、新闻的阶级性和新闻没有商品性,这是不适当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对新闻理论教学有严格的政治要求,也只能如此。1999年我又出版了《现代新闻理论》一书,更多体现了上述设想,复旦大学徐培汀教授在2002年出版的《20世纪的新闻学与传播学》(166-168页) 一书中认为:“刘建明的新闻思想,集中体现在《宏观新闻学》和《现代新闻理论》两本著作中……他创立了新的新闻理论体系。”2003年我出版了《当代新闻学原理》一书,全面体现了我的上述设想,对记者如何认识和阐述当代事件也做了深入探讨。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2005年又出了修订版。

此外,我还出版了《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新闻学前沿》《新闻学概论》《科技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发布概论》等。这些著作力求从新闻宣传实践和受众需要中印证或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从全球化和人类文化发展方向探索新闻报道的规则, 也试图在新闻研究的理论化方面做出尝试。

陈娜:您的新闻理论成果如此宽泛、丰富,而且重视社会发展新趋势对媒介和新闻报道的影响,确实难得。今天看来,传播的全球化和文化、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世界发展的必然前景,先进文化及其相关报道会不断扩大传播空间, 您对西方的新闻理论是否有研究?

刘建明: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出版我的《当代西方新闻理论》一书,就21世纪新闻学的前沿理论做出全面的引证和介绍, 对观察和思考当前中外新闻现象有重要价值。在现实与历史语境下,该书重点引介了国内鲜为人知的200多位西方新闻学者的最新观点和73位著名学者的学术身份,力求呈现西方当代新闻理论的原貌。在第一章介绍了西方新闻理论的新兴学派, 第二章就介绍了当代西方新闻理论在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提出的新观点,此后八章陆续演绎了新的理论和学说架构,许多新的概念在我国新闻界鲜为人知。

我认为,我们正在亲历全球化,新闻传播早已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令许多经济或文化屏障爆裂,强悍冲击了广阔的传播场域。西方对新闻法则的新发现,深入到技术魔力与传统观念的崩塌地带,闪烁着激浊扬清的锋芒。但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媒介体系自身也在重新整合和巨变。回顾一下历史, 所有新闻媒介可分为感官互动控制和线性字语控制两类,由低级符号表达向视像表达演进。在网络时代,人类进入媒介化社会,新闻媒介成为社会的路标和窗口,沿着新闻同质化、碎片化,传播人性化,媒介全球化, 媒介融合和大数据驱动五个路径向前发展。西方新闻的四种民主模式正在遭遇挫折,媒体与新闻已不是西方民主的保障, 对新闻媒体的分析要有全新的视角。

陈娜:您从1985年读博士开始,到现在已经出版了35本著作,还有500多篇文章,科研工作量这么大,需要付出多么大的辛苦! 更不容易的是,您的成果几乎都是别人没有或很少研究的领域。您的钻研精神体现了执着的探索、刻苦勤奋和博览群书的孜孜追求,这也使您有了宽广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对许多问题都有通达的领悟。不仅如此,网上还可以经常看到您写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和经济学的文章,都是针对现实紧迫问题的独家之见。不知您的这股干劲来自何处?

8.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八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

1、1917年,在《新青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以白话文代替文言义的主张,此篇文章名()。

2、申时通讯于1924年创办于上海,它由两个报社共创,一是《申报》,另一报社是()。

3、史称“文萃三烈士”的是发行《文萃从刊》 的骆何民、吴承德及()。

4、红军创办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报是创刊于1930年的()。

5、1912 年3月至4 月间,《解放日报》 的文艺副刊连续发表了一些带有错误倾向的文章,其中尤为典型的是王实味的杂文()。

6、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为1869年初制定的()。

7、1848年,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新莱茵报》创刊于德国的()。

8、世界上早期创立的通讯社中最著名的四家为哈瓦斯社、路透社和港口新闻社及()。

9、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是有着“舰队街拿破仑”之称的()。

10、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金石碑刻

2、“五二O"惨案

3、红色中华社

4、新闻信

5、塞尔新闻法

6、中联广播电台

7、“三位一体”制

8、无锡广电集团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功绩。

2、简述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

3、简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职能。

4、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广播电台为夺取全国胜利做了哪些主要的宣传工作?

5、简述从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到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期间,广播电视“自己走路”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论成舍我在不同阶段的办报经历及特点,并阐释其对今天中国报业的启示。

2、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掀起过数次政论报刊发展的高潮,试论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并将其与西方政论报刊作一比较。

9.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九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

传播学概论

一、辨析题(10分*3)

1、(10分)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贯穿着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在百年研究历史的各个阶段呈现明显的差异,这是传播技术的时代变迁导致的变化。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10分)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基础需求的活动。

3、(10分)在传播行为中,传者通过符号来传达意义,大众媒介创作和生产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实现了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强制约束和规范。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简答题(共三题,共40分)

1、(15分)请简要说明人际传播的特点,并根据已有传播学研究成果介绍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2、(15分)简要介绍霍尔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及其对受众研究的启示。

3、(10分)为什么说寻求知识的动机是缩小知识沟的关键因素。

三、论述题(25分*2)

1、有学者认为,媒介对新闻的内容、背景、及其中心议题的构建比带有偏见的报道更有力量,结合传播理论和媒介传播实践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基于批判立场的传播学研究从传播学早期就存在,并发展成为与经验学派抗衡的批判学派。请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判立场和方法。

四、分析题(30分)

2008年中国遭遇一些列重大突发事件。但是,中国依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获得世界广泛赞誉,各项研究表明,媒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奥组委顾问在采访中明确表明,“奥运会是退出国家形象的战略契机。”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媒介对中国政府驱动国家形象传播发出质疑。但是,这些媒体自身对中国奥运会或者2008中国突发事件的报道却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请大家分析大众媒介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并请运用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观点谈谈你对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综合知识

一、论述题(15分*2)

1、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着重论述了“情”与“采”的关系,请结合该文的论述,谈谈你对“情”与“采”关系的理解。

2、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中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该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二、简答题(10分*3)

1、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的写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主旨及其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3、简论汪曾祺《受戒》的创作特点。

法律与经济部分 问答题(共50分)

1、(15分)此次金融危机反应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的哪些难题?对此你如何认识的?

2、(15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和不利的影响?

3、(20分)近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请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作文部分

作文(40分)

10.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十

来源:新东方[ 2011年1月23日 ]字号:T | T2011考研已结束,考生们总算松一下气,可以放松一下了。总的来说,今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的试题难度和去年的难度持平,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出现偏题或者是怪题,只要大家认真复习过后,都能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

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考研辅导团队现将新闻学专业考试真题进行解读,希望能对2012年要参加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新闻史的内容都是基础的考试点,国内外新闻史分布均匀,相对来说,新闻史识记的内容比较多一些,而发挥的相对较少。最后一道论述题需要考生有综合知识点和归纳信息的能力,能在识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可能是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考察考生逻辑思维的一道考题。

新闻理论部分中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也是基础的知识,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可能靠近传播学的内容,但是也不偏离新闻学的考察范围。最后的论述题是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当前的媒体环境,尤其指明是网络环境,来谈一谈新闻舆论的工作,这需要考生加强对媒介环境的了解,能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通过世纪现象的反映对媒体的工作进行一个指导。新闻业务的考点也很明确,有的题目甚至是前几年出现过的,中规中矩。

总的来说,今年的新闻学试题难度中等,没有偏离出大纲的范围,题目的类型、难度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和正常的水平。很多考生出考场之后也反映,今年的题目没有非常为难人,正常发挥就可以了。还是那句话,只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抓住了基础知识,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11.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十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硬新闻:也被称为纯新闻,它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

2.麦克内利新闻流动模式 3.政治经济学派 4.扒粪运动

5.《报刊的四种理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5选4题作答)1.试述传播研究的范式

2.简述劝服效果研究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3.比较中西理论中关于新闻价值论述的异同

4.试例举最近一年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五则新闻报道,并各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该则新闻的评价

5.媒体的受众定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3选2题作答)1.结合实际论述新闻自律的必要性

2.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结合实际论述传播活动中“沉默的螺旋”是如何发生的

四、实践题(50分)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频繁发生所谓“人肉搜索”事件,对这样的事件,社会各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你

1.以《南方周末》的记者身份,对该类事件去做一个深度的调查采访,写一个采访提纲(15分)

2.以电视台编辑身份,写一个编者述评,字数不低于500字。(35分)

09评论写作

下面两则材料取自不同媒体,在报道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请根据文中内容,并结合当今传媒环境和社会文化现状写一篇评论,评论标题自拟,全文不少于1200字(标题20分,作文130分)

材料一 《南京讲座遭“恐怖威胁” 于丹:我对读者不设防》

南京某报报道称,于丹教授应邀来宁开讲座之前,有人在她要作报告的凤凰国际书城外墙上,贴了一张匿名小纸条,言语极尽挑衅意味。这让讲座主办方一下子绷紧了神经。原本讲座现场会安排七八个保安维持秩序,但昨天实际上却来了二十七八个安保,而讲座中安排的和读者互动的环节也临时取消。于丹讲座完后,时上场告知“于丹教授今天身体不适,我们临时取消了与读者和媒体的互动环节”。就离开了报告厅,主办方有关人员这

对此,于丹表示,“我根本没有‘身体不适’,作完讲座后就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身体不适,我怎么能一口气讲那么长时间?我当时不知道主办方事先安排了互动环节,否则决不会让他们取消。况且,当天的演讲很成功,读者反响特别热烈。我从不放弃和读者的交流,在前不久的北京图书节上还与读者密切接触。我对人性有信心,对读者不设防的态度一以贯之。”

(来源:2008年11月4日《新京报》)材料二 《百家讲坛增设争鸣环节如何》

鉴于先前阎崇年先生在无锡签售时被人无理伤害,于丹教授最近比较紧张。先是10月初在北京书市签名售书时主办方请来多名头戴钢盔的保安在现场维持秩序;近两日于丹教授在南京的讲座,也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气氛。有人在她讲座的书城贴了一张匿名小纸条,让讲座主办方一下子绷紧了神经。讲座现场安排了二十七八个安保人员,而讲座中安排的和读者互动的环节也临时取消。

仔细看看纸条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暴力倾向:“于丹,有人说你古文不行,书中写出“庄子何其人也”这样不通的句子……报纸上说你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所以大家商量,在开讲前用《古文观止》和《古汉语》考考你,如果你能顺利解读,就皆大欢喜,如果你不会解读,那就请你下课走人!”纸条最后写着,“我们绝不动手,请你放心!”

这样一张小纸条引来近30个保安,且连与读者互动都不敢了,充分说明了主办方对于丹教授没有信心。试想,若于教授能顺利解读《古文观止》和《古汉语》,那不是正体现了于教授的功力且让挑衅者心服口服“皆大欢喜”吗?

12.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十二

新闻学部分:

一、辨析

1.新闻价值的概念辨析 2.新闻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辨析

二、新闻娱乐性

上面三道题都是以前考过的原题。

三、材料题

大意讲的是:一个美国记者名字叫洛,由一个警察提供线索给她,但是有一次,警察提供给她的线索是有一个地方正在进行毒品交易,却没有人制止,经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个时候这些警察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岗。是警察的失职。洛将这个事件曝光过后,警察局引起了巨大**,再也没有人愿意给她提供线索了。但是后来又有更多其它的警察愿意提供线索给她。

请问:如果评价新闻来源和记者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

1.辨析“使用与满足理论”

2.传播学研究主流研究范式,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他们所研究的目的就是让这个社会如何更好的运行。二,分析:

请论述大众社会理论并且分析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材料。

1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篇十三

(一)一、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823

(一)名词解释(30分)

1、诽谤

2、镜中我

3、受众

4、香农韦弗模式

5、传播流

6、新闻真实性

(二)简答(60分)

1、人内传播

2、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20天20题)

3、大众传播的特点

4、结合案例谈谈你对宣传的认识(20天20题)

5、上限效果内容及评价 还有一个忘了

(三)论述(60分)

1、技术给人带来自由和技术带来不公平,你怎么看?(20天20题)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N全媒体转型之路

1.有人预言按照CNN的战略规划,CNN电视记者这个岗位将不复存在。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CNN是如何进行全媒体转型的?对传统电视媒体有何意义? 3.当下传统电视媒体从业者应如何向全媒体编辑转型?

二十七、2017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

(一)名解

1.熔断机制(微信公号2016热点关键词)2.财政政策 3.特别提款权 4.媒介事件

5.媒介审判(20天20题)

(二)简答

1.英国脱离欧洲对全球经济影响 2.宝能万科股权争夺的原因

(三)新闻评论 写网约车新规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二十八、2017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440 1.简述新闻客户端的公共性 2.财经新闻与时政新闻

3.社会新闻在视角、写作方式上的区别

4.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真题演练)5.新闻新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 6.新闻评论

杨改兰一家六口死亡案

二十九、2017暨南大学史论

(一)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 2.灰色宣传 3.报人守则

4.拟态环境(20天20题)5.声话对位 6.广告监督

(二)简答题 普利策的历史贡献

十、2017暨南大学新传专硕33

4(一)名解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1.广州记录报 2.有闻必录 3.NHK 4.广告口号

(二)简答题 1.王韬的新闻思想 2.《人民的选择的内容》 3.简述美国《新新闻理论》

三、论述题

1.西方新闻自律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影响 2.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得出舆论监督 3.网红对广告的机遇和挑战(20天20题)

四、分析题

网络空间治理办法,虚假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和危害。(20天20题、真题演练)

十一、2017年暨南大学专硕440

(一)名解 1.新闻点揭丑报道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2.电视批评 3.版面强势 4.品牌形象

(二)简答题

1.新闻报道中数字的运用技巧 2.新闻评论怎么彰显理性力量 3.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倾听的艺术

(三)论述题

1.社交媒体对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影响。(真题演练)

2.还有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深入群众、下到基层,采访在路上(大概这个意思)消息是魏则西事件,评论是以百度为例,企业如何对待诚信经营和商业经济的关系

十二、2017暨南大学广播电视艺术专硕720

(一)名词解释: 1.制式 2.制播分离 3.家庭伦理剧 4.直播(20天20题)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二)简答题 1.巴赞的纪实电影理论 2.多机位拍摄的技巧和原则

3.网络自制剧的特征(爱传播论文推送)4.广播电视新闻的故事化特征

(三)论述题

1.大数据时代电影生产与营销

2.纪录片使用特技与情景再现是否违背真实性原则

(四)实务题

1.微电影故事大纲与三分钟镜头剧本,主题成长 2.本土化电视真人秀策划

十三、2017武汉大学学硕617综合知识

大学语文部分

(一)简答题

1.孟子《好乐何如》的说理特点

2.前人说王维《汉江临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谈谈你的体会 3.请简述舒婷《双桅船》的象征意义

(二)论述题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1.袁宏道《徐文长传》的艺术特色 2.戴望舒《雨巷》的主题意蕴

(三)作文

以“论创新”写一篇作文 800~1000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法律经济部分

(一)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我国公民有哪些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有哪些方式。

(三)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十四、2017武汉大学学硕809新闻传播学基础 新闻学部分

(一)给出一段关于新闻框架的材料,请阐释你的理解。(材料内容是新闻框架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方式)(20天20题)

(二)结合一段关于新闻生产的材料,请阐释你的理解。(材料内容大体是简单,直白,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件更容易被新闻选择。但是情况也并不是这样的,英国一个调查发现,一个复杂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也能写的容易理解。于是就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新闻生产者往往消减,缩小复杂的社会关系,目的是使新闻变得更易理解,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三)结合一段材料,阐释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并给出你的理解。(材料大体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越来越成为一个渠道而不是把关人。以往的原则,记者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虚假信息也越来越泛滥。但是这个原则却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建媒介正当性的基础。)(真题演练)

四、结合一小段新媒体的材料,运用理论分析。(材料大体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意见新闻,也称观点新闻越来越多。)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题

1.人类传播的目的就是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沟通与了解,因此国际传播的首要责任是信息的无国界传播。

2.人们往往由于需要,态度,情感等种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对信息有不同的反应。

(二)论述题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试分析。(20天20题)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三)分析题

给出一段材料,大体是新媒体报告显示,2016年广告营销渠道投放增长呈现互联网>电视>广播的趋势,请对这种趋势阐述你的理解。

十五、2017上海交通大学专硕334

(一)时政填空

(二)简答 1.简述评论的要素 2.简述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三)论述

分析美国大选中特朗普与希拉里的媒介使用策略及得失。(真题预测、20天20题、热点)

(四)评论 材料是西方大学精神

十六、2017年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专硕440

(一)名词解释 1.公众舆论 2.符号解读 3.“休闲效果”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4.群体暗示 5.特写 6.声画并行 7.媒介产品的延伸

(二)简答

1.大众传播媒介的正负效应 2.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4.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外部公众类型

(三)论述

1.从受众的权利理论出发,谈论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进行传播内容生产

2.把关人理论的作用实质即标准,探讨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把关”的挑战(真题演练)

十七、2017南京大学学硕620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主我与客我理论 2.灵韵 3.属性议程设置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二)论述

1.英国脱欧、美国总统大选,媒体公开的投票与结果相悖,分析原因。(20天20题)

2.感情(喜怒哀乐)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影响

十八、2017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一)分析题 材料周炳麟

请根据典型报道的特征和规律分析周炳麟的报道

(二)论述题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视收视率下降,请你利用相关原理谈谈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台的未来?为什么?

(三)分析题 材料李宁公司

1根据营销传播相关原理,分析李宁公司失败的原因

2.根据相关原理,谈谈李宁公司如何建立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 3.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李宁公司如何针对90后进行有效营销

十九、2017同济大学847新闻传播实务

(一)简答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1、实验研究方法的不足和原因

2、广告文案测试中的三个影响维度

(二)论述

什么是舆论,谈谈网络时代舆论和纸媒时代有什么差别?(真题演练)

(三)新闻评论

材料:上海理工大学2个“黄金学分”倒逼人才培养改革。来源:文汇报

要求:800字,结合自身经验,不要写成散文

十、华中科技大学专硕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必答部分(90分)

1、报道策划题(40分)

材料:房屋限购限贷。2016年国庆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苏州、合肥等城市的房价涨幅厉害,政府纷纷提出提高首付比例或者限制贷款或者禁止购买第三套房政策,调控楼市。写一篇关于“房屋限购限贷的市民意见”的报道策划。要求:有话题切入,报道模板设计、采访问题、深入方向报道重点。

2、消息改写(50分):明确要求用倒金字塔结构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材料:树旅行创始人宋宇鹏,中秋各地的人造“月亮”。材料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树旅行的创始人的一个专访。讲述了创办树旅行的过程和对旅行的理解以及一个中秋的特色活动,3D打印的月亮灯互相认识。第二个部分是人造月亮成为流行,各地巨型月亮引围观。

第三部分是说人造月亮起源来自法国一个艺术家构想,又说美国某计划提到过,由月亮飞船引发了超薄膜反射月亮的事情。

(二)选答部分(60分)

1、网络传播方向(20天20题、真题演练)

(1)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加强舆论引导?(15分)(2)知乎类知识分享模式的影响因素。(20分)

(3)以网络直播为例,谈谈网络传播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25)

2、新闻评论方向(1)简答

a、新闻评论选题的原则

b、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有哪些变化?(2)评论写作

材料:间隔年,大学生慢就业。类似国外的间隔年,毕业不直接找工作,而是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自己创业。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3、广告语公关方向(20天20题)(1)广告部分

材料:讲述了papi酱拍卖广告的来龙去脉。问题:

a、2200万广告是否值得?

b、网红经济是什么?影响网红广告的价值因素有哪些? c、以自己朋友圈、微博等为例,设计广告策略。(2)公关部分 材料:魏泽西事件始末 问题:

a、你怎么看待这个危机公关,然后危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b、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c、有人说危机公关就是洗白,你怎么认为,你的危机公关观是什么?

4、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方向

(1)简答:叙论型电视节目的报道模式 点评:基础题。

(2)分析:真人秀《学徒》

点评: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学徒》,这个时候毫不犹豫转战网传、公关或者评论方向啊,都很简单。

附录:《学徒》原名为:《The Apprentice》,又译为《飞黄腾达》。《学徒》(The Apprentice)2004年1月首播,由马克•伯奈特制片公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司与特兰普制片公司联合出品,是一个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真人秀竞赛主题的节目。《学徒》前3集平均收视率为9.4%。18~19岁观众的收视份额为23%,平均有1910万观众收看,是2003-2004年播出季连续前19周18~49岁成年观众收视率排名第3位,所有观众收视率排名第6位,是NBC新节目播出史上创造了最佳收视率的节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NBC)播出《学徒》(TheApprentice)节目,以对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热门节目《生还者》(Survivor)。(3)论述:真人秀的纪实性与娱乐性

十一、2017华中科技大学专硕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简答题(60分,每题12分)1.群体传播对群体规范的作用 2.施拉姆的贡献(20天20题)

3.1970年以来新闻新秩序运动中,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新秩序理想 4.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经营的意义

5.媒介审判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0天20题)

(二)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从流言传播的角度来说,群体行为中信息流的特点 2.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及其在历史中的意义(20天20题)

(三)分析题(30分)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材料:有一个男的是网约车司机也是直播博主在车里装了隐蔽摄像头,在没有跟乘客说明的情况下对乘客和谈话内容进行直播。有16万的人参与观看。

1、根据材料分析男子网络直播的行为是否侵权。结合新闻侵权构成要件分析。(20天20题以及论文)

2、谈谈网络直播出现侵权的问题如何规范?(20天20题以及论文)

新闻传播高分考研咨询丽丽老师电话(微信):药三三溜溜三三九零三

大家可以加18新闻传播考研群 新闻传播QQ群汇总:

18北大新闻传播:310728058 18清华新闻传播:545524035 18人大新闻传播:198917337 18中传新闻传播:512606378 18北师新闻传播:514959867 18央财新闻传播:590646990 18中民大新闻传播:548499224 18中政法新闻传播:590643551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18北交大新闻传播:171503142 18北理工新闻传播:590645276 18北师大新闻传播:514959867 18北邮电新闻传播:514959867 18外经贸新闻传播:516715696 18武大新闻传播:547809659 18华科新闻传播:539866450

上一篇:致北京奥运的一封信下一篇:诗歌春思,细雨如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