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7篇)
1.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一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期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http://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有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17.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http://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线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http://
三、材料分析题 24.材料: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有的说:“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老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 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的走到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她的声音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25.材料: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 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材料:丰子恺 《白鹅》课文。问: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4)(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16)
27.七统计...数学课文(扇形统计图)
http://
问:
(1)请列出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并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去吧。(10)(2)若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20)
28、On the farm 课文图片
http://
问(1)简述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10分)(2)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你有(20)
29、《两只老虎》乐谱
http://
问(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2)如何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哼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觉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
30、脚内侧运球图片示意,动作方法文字说明
问(1)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2)如何指导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http://(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31、对印板画 图
http://
问(1)什么是版画!版画按照颜色大致有哪几种?(10)(2)如何指导中年段的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0)(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制作的方法”内容的新授课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0)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B
6、B
http://
7、C
8、C
9、B
10、B
11、A
12、C
13、A
14、D
15、A
16、C
17、B
18、A
19、C 20、B
二、简答题
21、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按加德纳的解释,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他认为,智力主要有以下七种能力构成:①语文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②数量能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③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④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⑤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⑥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⑦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
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自己。
其次,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最终的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机制作用。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
23、(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情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
(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内容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导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
三、材料分析题
24、(1)我认为材料中的培训教师的小学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的代表。在我心中,“好老师”应该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现代的教师观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材料中的老师,了解班级的同学,对于这名胆小的同学,她并没有放任、放弃,而是针对于这名学生的有点循循善诱,帮助她改变。
其次,我觉得作为好老师也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材料中这名老师用自身的行为实践了什么叫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这名老师面对胆小的孩子,她用自己亲切的、温柔的声音去鼓励孩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这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三,作为一名“好老师”还应该能够针对每个孩子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材料中的老师针对班级中胆小、害羞的我,能够给予特殊的鼓励,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四,作为一名好老师,还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的老师,当学生读完了课文感谢了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展现了鼓励式的评价。
综上所述,案例中的老师用自身的行为给我们展示了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好老师”的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2)要为小学生提供合适的、优质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小学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好动、活泼、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征,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其次,教师要践行现代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要多鼓励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要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德育原则中的长善救失原则。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去克服不足之处。
第四,教师要采用新型的评价观。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根据小学生喜欢被老师关注的特点,采用鼓励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
25、(1)材料中的语文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首先,这个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现代的学生观。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的语文老师,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的时候,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压制学生的想法。
其次,现代评价观要求教师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和鼓励式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时,材料中的语文老师简单、粗暴的回复了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想法,不符合现代的评价理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跟全班同学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现代的创新观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旧的教师权威。材料中的老师对待学生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不允许学生继续提问,压制
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四,现代教学观指出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材料中的老师没有做到和学生共同去创生课堂,不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当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时,应当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在备课的过程中去考虑到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2)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提取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教授一些身体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将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后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模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以什么方式练、练到什么程度、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还要注
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设计
26、(1)1.善于抓住白鹅的特征进行描写。文章从鹅的步态、叫声、吃相三个方面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2.语言幽默诙谐,表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如文章中称呼白鹅为“鹅老爷”表现作者的幽默及对白鹅的喜爱。
3.多使用拟人、反语、对比等修辞表现对白鹅的喜爱。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中较难读的生字和词语;理解和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作者描写白鹅高傲的方法,体会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重点:了解并体验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的高傲特点。难点:从那些贬义词中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齐背诵骆宾王的《咏鹅》
2、多媒体播放丰子恺关于鹅的画作,师生共同欣赏。
3、教师借助课件介绍丰子恺。
引导语:丰子恺曾为图中的这只白鹅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白鹅》,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内容。教师多媒体播放丰子恺关于鹅的画作,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认识白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背诵《咏鹅》古诗,引导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加强语言实践,体现了语文课是实践性课程的特点。
借助课件介绍作者丰子恺给学生呈现丰富课程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27、【参考答案】
(1)“统计与概率”中的三种统计图分别是: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是用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区别是前者用直条的长短,后者用折线的起伏,所以条形统计图仅能看出数据的大小关系,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大小关系的基础上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是用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各部分扇形面积表示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而可以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
(2)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和所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3)(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情境图,师生谈话,现场调查:平时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出发,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http://(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六(1)班同学喜欢项目的统计表,2、提出问题: ①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②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多少吗? ③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表示人数、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讨论后留下表示百分比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能否有一种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各部份占总体百分比的关系呢?这样的统计图用什么图来表示比较恰当?
4、完善扇形统计图。
5、经历扇形统计图生成过程。
6、观察扇形统计图并思考: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从开放式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采用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究扇形统计的特点和作用的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http://(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完成教科书上的“做一做”(四)整理归纳,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9、(1)《两只老虎》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儿童歌曲,歌曲共9小节,歌曲来源于一首法国儿歌,描写了两只幽默的老虎。歌曲较多的使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旋律听起来朗朗上口。本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轮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对小动物的热爱。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二部轮唱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聆听感受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合作协调能力
③知识目标
学唱歌曲《两只老虎》,能看懂老师的指挥手势,并且能有感情的、整齐的进行二声部轮唱歌曲。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 ①聆听,感受二声部轮唱
当学生对高声部旋律较为熟悉之后,可以演唱之后,首先教师播放二声部演唱版本,提问学生和刚刚学习的单声部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师生共同合作轮唱,学生先唱高声部,教师加入轮唱,进一步感受轮唱
再引导学生师生共同合作轮唱,教师先唱高声部,学生根据教师手势加入轮唱,请学生说出轮唱的音响效果,为下一步做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对比以及师生合作,学生对于二声部有了直观的认识,可以为后续的演唱做好铺垫。】
②采用合作方式学习巩固轮唱
将全班分为两个声部,请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小声哼唱,老师进行引导第二声部
再请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小声哼唱,老师进行引导第一声部 教师讲解二声部轮唱以及指挥手势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手势加入演唱
根据手势完整演唱曲谱,并唱出轻松,愉快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交流合作,再集体演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二声部轮唱的掌握】
2.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二
能力》真题及答案
二、简答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2.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2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三、材料解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
24.材料: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社区,而另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放在中产阶级集聚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车,一天之优路网校内就给人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25.请观看小学高年级《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二题,共76分,每题38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他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挡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2)、(3)。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10分)
(2)若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3)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写话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
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种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2)、(3)。
(1)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2)若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方案。(20分)答案
二、简答题
21.【答案】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如下四个: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答案】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引言
在引言部分 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与步骤
(3)材料分析
材料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以及文献资料。
(4)总结
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
23.【答案】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优路网校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24.【答案】
(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个理论可以解释“破窗理论”
①反馈的作用。反馈分为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两种,如果错误能得到及时反馈的矫正,那么他再次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有一个洞没有及时修复,就会有更多的洞出现。
②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一个人认为有洞了,其他人也会认为这本来就是辆破车,不需要保护。
从教育学的 角度来说: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德育的观察学习。
(2)①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改正,防止扩散;
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④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树立良好的班风
25.【答案】
(1)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首先从问题设计上看,看似即兴提问,实际上却是针对教学重点和关键,该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了解体会作者使用“居然”一词所要传达的感情。
其次,从问题的语言表达上,该教师在课堂语言上极富感情色彩,通过跌宕起伏的语言,来让学生关注文章重点。提问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再次,从发问方式上看,该教师发问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
最后,从课堂评价上看,该教优路网校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及时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进行激励,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通过语气上的起伏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
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在老师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有了很好的了解。
(2)
一、课堂提问的求证性。
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三、课堂提问的警戒性。
四、课堂提问的激励性。
五、课堂提问的检查性。
六、课堂提问的调节性。
四、案例分析题
26.【答案】
(1)课文向读者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2)
1、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看图、朗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学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学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优路网校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像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请学生读最后一段.7、还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0、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1、检查背诵。
三、结课
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27.【答案】
(1)两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是转化与化归。本节课需要求三角形面积公式,将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灵活应用这个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3)师:我们之前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
生: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来求解的。
师:现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也运用这种转化的方法呢,运用之前学过的平行的面积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大家运用手中的模具拼一拼。
生1:用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3:用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动手能力都很强,拼得很正确。大家开动下脑筋,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进行剪切,然后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呢?
生1: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切,再拼接,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也可以折叠成长方形
师:不管是直接拼接还是剪接,得到的图形都是正确的。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它又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时,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等底等高的。
师: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表示成:
师:那从中位线部分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呢?
生:底相同,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并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师:回答得很正确,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那沿中线进行翻折得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一半,并且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底边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师:这种作法,也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综合来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谁来总结下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三
(十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山香)
(满分1 50分 时间1 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 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D【解析】略;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常考)A.社会生产力 B.文化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研究法 B.访谈法 C.历史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白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解析】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A【解析】略。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C【解析】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C【解析】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D【解析】略。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科夫 B【解析】赫尔巴特在两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易错)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A【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C【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吸引而不能专心听讲,属于分心,即注意的分散。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A【解析】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B【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C【解析】陈鹏的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绪的掩饰性。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A【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C【解析】该生的表现与抑郁症的症状相符。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B【解析】系统脱敏法包括以下步骤:(l)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易错)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D【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B【解析】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其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D【解析】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效能感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在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也存在类似于人类的“教育”或“教”与“学”的现象,但是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其社会性上。人类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23.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高。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并不是成正比的。
24.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习迁移可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正迁移),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负迁移),还可能不起作用(零迁移)。
25.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易错)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1)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计划的内容: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种。(1)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分为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 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地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思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和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3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地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进行了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3)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1)青春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2)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她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4.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四
(科目代码: 102)
一、单项选择题(共 0 10 小题,每题 3 3 分)1.下列玩具不是从功能角度分类的是()A.运动性玩具 B.建构玩具 C.益智玩具 D.传统玩具
【答案】D D.解析:按照功能分类把玩具分为六大类。启蒙玩具、益智玩具、主题玩 具、音乐玩具、科技玩具和健身玩具。所以不包含传统玩具。2.婴幼儿的“认声”现象通常出现在()A.3-6 个月 B.6-12 个月 C.1-2 岁 D.2-3 岁
【答案】A A .解析:5-6 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也就是说,他对交往的人有所选择。所以由题干可知选 A。
3..2-6 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的先后顺序通常是()A.动词,名称,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称 C.名词,动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词
【答案】C C .解析:掌握实词的顺序是先掌握名词,其次掌握动词和形容词,再次掌 握数量词和其他实词。
4.风疹病毒传播途径是()A.肢体接触 B.空气泡沫 C.虫媒传播 D.实物传播
【答案】B B.解析:风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春季发病为 主,儿童成人均可发病。风疹病的传染源主要有风疹病人、无症状带毒者和先天性 风疹患者。风疹的传播途径:
1、由口、鼻及眼部的分泌物直接传给旁人;
2、通过 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
3、孕妇感染风疹后病毒可经胎盘传染胎儿。5.青青的妈妈说:“那孩子的最真甜!”。。这主要反映了()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 D.思维的表面性
【 答案】D D .解析:幼儿的思维通常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反 映的只是事物表面的的联系,而不能反应本质联系。青青对“小嘴甜”和“食物甜” 中的“甜”的理解是一致的,只看到了表面的“甜”之间的关系。6.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A.6 岁 B.5 岁 C.4 岁 D.3 岁
【答案】A A .解析: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幼儿大班科学教 育是科学目标,有幼儿的思维也可得出,用数字、图标记录与整理体现是幼儿抽象 逻辑思维的发展。
7.最早提出“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考虑”的这一原则文件是()A.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B.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答案】D D .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提倡的四项原则第一条就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 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参见公约第 3 条)。
8.《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规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A.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 B.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终生学习C.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D.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知识为主,终生学习【答案】C C 解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二)幼儿为本
(三)能力为重
(四)终身学习9.活动去活动结束了,课 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撘完。。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A.与幼儿积极互动
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求灵活调整 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的进行 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答案】B 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教师灵活的面对儿童的不同需求。10.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 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
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 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
【答案】A A .解析:个别差异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智力、性格、性 别、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别。个别差异研究旨在提高幼儿学习的动机水平,最大程 度地激发幼儿已有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简答题
11.简述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要点。【参考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有以下三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 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 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 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 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12.父母陪伴对幼儿健康成长有何意义? ? 【参考答案】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陪伴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儿童人 格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1)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 问题。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就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对幼儿的自我中 心进行引导,从而使幼儿形成与他们进项分享、换位思考的良好品质。(2)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在专制型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生 气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放任型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但也可能使孩子发展自主、少依赖性、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3)安全的依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以及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论述题
13.论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参考答案】
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避免和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间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入小学后的发展及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方面的衔接
1.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给幼儿提供自己选择、提供自己的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2)培养独立性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展开,培养有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整理书包等生活习惯。
(3)发展人际 交往能录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适应能力差的幼儿没有新的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在特别的大班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同事,幼儿园可在生活制度、作业科纪律等方面有所改变,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有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游戏互动显得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多,学习压力增大。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抵抗疾病能力;较强手眼协调能力个运动能力。
2.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首先,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其次改变活动环境的布置。(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首先,开展培训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其次,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二)家庭方面的衔接工作
实际上,无论是儿童省会自理能力的锻炼、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心的培养,都与家长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家长也应该成为有效衔接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通过适宜的方式发挥自身的协调、润滑功能。具体来讲,主要是帮助幼儿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即做好入学前的身体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生活习惯准备和学习习惯准备。
四、材料分析题 14.材料
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盆子放在幼儿面前,对幼儿说:“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一会我们一起玩,现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来,我回来之前,你不能打开盒子看,好吗?”幼儿回答:“好的。”老师把幼儿单独留在房间里,下面是两名幼儿在接下来的两分钟的不同表现。
幼儿一:眼睛一会看墙,一会看地上,尽量不让自己看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腿上,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幼儿而:忍了一会,禁不住打开盒子偷偷看了一眼,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有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这个玩具不好玩。” 问题: 请分析 上述 材料 中 两名 幼儿 各自 表现出的行为特点。(10 分)【参考答案】
根据材料中幼儿自我控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特点。幼儿自制力反映的 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 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
(1)开始从受他人的控制发展到自己的控制。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控制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在遇到外界诱惑是,主要是受成人 的控制,而且成人一旦离开,很难自己控制的行为,很快就会违反规则。如材料中 的幼儿。当老师刚刚离开的时候忍了一会,之后禁不止诱惑打开盒子偷偷看一眼,违反了老师对他的要求,并且当老师回来的时候,还会“骗”老师说自己没有看过,这是幼儿自控能力较低的表现。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策略
控制策略是影响儿童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数,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 还不会使用有效的控制策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控制 策略来进行自我控制。他们可以运用许多分心的策略来避免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如材料中的幼儿,当老师离开的时候,他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自己看前面的 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这就是幼儿所用的分心策略,来遵守老师所传达 的要求,也表现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
15.材料
打针
聚餐
吃饭 问题:
(1)上述三幅画各反映出幼儿绘画的哪种表现方式(6 分)(2)怎样理解幼儿的绘画(4 分)
(3)评价幼儿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0 分)【参考答案】
(1)图一反映了“夸张法”的表现形式。幼儿在绘画中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关心的 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的很仔细,很突出。图一中,幼儿将引起其注意的:“针” 和“血”花的非常突出,即运用了“夸张法”的表现形式。
图二反映了“展开式”的表现手法。图二中幼儿将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 一画中表现出来,运用了“展开式”画法。
图三反映了“透明画”的表现手法。幼儿不考虑遮挡关系,犹如视线能穿透任何 东西,图三能考到米饭吃进肚子的样子,体现了“透明画”的表现形式。(2)幼儿的绘画发展,可以分为涂鸦器(1.5—3.5 岁),象征期(3.5—5 岁)及 图式期(5—7 岁),处于不同时期幼儿的绘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 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和感受期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 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 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3)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 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去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 期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 “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引导其提高。如:“你画了这么多红 颜色,感觉就像和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 点就更好了”等。
五、活动设计题
16.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大班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写出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 总目标,2 个子活动。每个子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的 主要环 节。
周一早晨户外活动,幼儿被园子里五颜六色的花吸引了,有的在指认花的颜色,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有的在数花瓣,三瓣、五瓣、六瓣的;有的在争论花的 名字,他们发现有的花朵长得一样,但是颜色不一样,有的花朵有香味,有的没有 香味„„户外活动结束了,幼儿还在兴奋的谈论着„„ 大班主题活动 《 美丽的花朵 》 【参考答案】
【主题活动总目标】
1.感知常见花朵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种类花朵的生产特点。2.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花朵的秘密。3.学习花朵的绘画方法,能够为自己喜欢的花朵进行涂色。4.大胆表达对花儿的喜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一【花儿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花朵的名称,了解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瓣数和香味。
2.学习观察,交流探索常见花朵的特点,在记录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3.萌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热爱大自然。【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若干数量的牵牛花,桃花,迎春花,郁金香画及图片。经验准备:对常见花朵有简单的认识。【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常见花儿,感受花儿的美丽。1.看看各种美丽的花,说说他们的名字。
(1)迎春花:黄色的,花朵想喇叭,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他它向人们报告春天 的到来,所以叫它“迎春花”。
(2)桃花:粉红色,先开花在长叶,有花蕾有花瓣。
(3)玉兰花:白色的,先开花再长叶,花朵很大,它是上海市画。(4)蝴蝶花:颜色很漂亮,花瓣像蝴蝶的翅膀,所以叫蝴蝶花。2.请幼儿交流讨论,幼儿动手操作,探索花儿的秘密。
(二)让幼儿小组展开活动,教师分别给与指导。
1.教师将幼儿两人分为一组,给幼儿分发提供准备好的花朵和记录表格,向幼儿提 出要求,观察每一朵花有几瓣花瓣,那种花朵有香味,哪一种没有。2.幼儿合作观察花朵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3.幼儿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三)教师和幼儿玩“花儿找家”游戏。请幼儿帮助每一种花儿找到自己的家。【活动延伸】
讲幼儿带到美工区,尝试制作花朵的标本。活动二【我的花朵很漂亮】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喜欢花朵的外形特点,知道调色的交单方法。2.能够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并完整的调色和涂色。3.体验参与与绘画活动的乐趣,萌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足够数量的绘画纸张,水彩,调色板。经验准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做《美丽的花》手指谣,引出本次绘画主题----最爱的花。
(二)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我最喜爱的花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1.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让幼儿大胆表达出自己喜欢的花朵。2.请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花朵的外形特点及颜色
(三)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幼儿动手作画
1.教师教给幼儿简单的调色方法以及水彩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幼儿绘画材料的注 意事项。
2.幼儿自己作画并调色,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展示作品,教师评价
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绘画想法,并对 幼儿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活动延伸】
5.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2.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3.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4.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5.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6.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7.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8.教学中应用最广因为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问答法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0.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数学家都是教育家 B.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 C.教育家都是数学家 D.教育家都不是数学家
12.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14.“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1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核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和的教育。
2.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三个阶段。
3.学校的、教师的。
4.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
6.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7.德育从内容上包括、、、。
8.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
9.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___。
10.活动课程又称为或。
1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三个阶段。
12.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13.和。
14.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15.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经验为基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2.简述贯彻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4.缺点。
5.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
6.简述教师人格特征的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或班主任,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6.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经常开展竞赛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很严重,这说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
3、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4、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5、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7、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A.教师的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计划
8、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A.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
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面,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D.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9、能说出一种物品的多种用途,属于()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0、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1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意识 C.想象 D.复述
12、小鹏最近发愤图强,希望能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种内驱力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
14、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1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6、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17、下列不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的是()
A.认知失调 B.学校教育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9、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2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马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教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二、辨析题(4题)
1、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败归因理论。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4、只要运用正确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的方法。
三、简答题(4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简述人格的特征。
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材料:
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的哈哈大笑。
问题: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2、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 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并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育萃专家解析】D。题干描述中提高成绩属于好的影响(正向功能)、预期的影响(显性功能),相互猜忌属于不好的影响(负向功能)、非预期的影响(隐性功能)。
2、【育萃专家解析】A。2014年上半年统考。教育的领导权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性质、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者的权利。
3、【育萃专家解析】B。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4、【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上半年统考。
5、【育萃专家解析】A。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育萃专家解析】D。2015年上半年统考。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雄辩术原理》,又称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公元前后二百年间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思想。
7、【育萃专家解析】A。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育萃专家解析】D。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9、【育萃专家解析】D。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
10、【育萃专家解析】C。2014年上半年、2015年下半年统考。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题干中,晓阳认为自己是个完美的人,而事实表现不是如此,说明晓阳对自己的认知是不正确的,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建立合理的情绪。
11、【育萃专家解析】D。经过复述,短时记忆中存储的内容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12、【育萃专家解析】C。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13、【育萃专家解析】A。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4、【育萃专家解析】C。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15、【育萃专家解析】C。用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可以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陶冶教育法。
16、【育萃专家解析】D。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
17、【育萃专家解析】B。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8、【育萃专家解析】B。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就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引申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9、【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下半年统考。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其中,处于惩罚与服从 定向阶段的人表现为避免惩罚和服从权威,题干中小辉害怕教师的批评是典型的避免惩罚的表现。
20、【育萃专家解析】D。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二、辨析题(4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掌握大量的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育萃专家解析】该观点是错误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这种理论要求为成就动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3、【育萃专家解析】2014年下半年统考。该观点是错误的。广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4、【育萃专家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简答题(4题)
1、【育萃专家解析】教学的基本任务有: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育萃专家解析】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第三,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3、【育萃专家解析】2013年上半年统考。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功能性和社会性的特点。(1)整体性 整体性即同一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是由这些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形成的一个有机组织。(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3)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呈现异彩纷呈、千差万别,具有独特性。(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5)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中的人所特有的,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4、【育萃专家解析】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案例中,这些学生主要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即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这一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案例中的学生显然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对一些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他们有所改进,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受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2、【育萃专家解析】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小杨在“我”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道歉。
(2)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7.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七
2011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
单项选择题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A.《大教学论》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2、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A.能动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4、某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律自励,不断自我提高。该教师的行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修养 B.锻炼 C.陶冶 D.制度
5、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6、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制策略 D.组织策略 档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时()
明适应 B.暗适应 C.视觉后像 D.感觉对比
一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画概念地图的方法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生物学习中去,这是一种()
A.负迁移 B.一般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9、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A.六三三制 B.五四学制 C.壬寅学制 D.癸卯学制
11.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一班运用讨论法,凉拌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差异。这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12、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1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14、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15、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哪种因素的教育意义?()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6、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19、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A.京师大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20、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自身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的兴趣小组属于()。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1、《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的方法。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二、辨析题
22.负强化等同惩罚。23.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24.杜威???
25.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三、简答题。
26.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特点。27.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8.必修课程及其特征。29.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30、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很多动物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怕冷,所以没出来。老师听了不高兴,用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让这个学生坐下后,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这时候,教师里安静极了,在也没有人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来。
问题:试运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的理论来评价这位老师教学的得失?(同时注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材料题))
31、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8.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1.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2.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3.如图1所示,这个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分割的线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这反映的是知觉的哪种特性?()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15.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16.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7.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 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
19.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20.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王老师哪种心理特征较好?()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应变能力 C.角色认同感 D.教学效能感
21.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23.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2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25.负强化就是惩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28.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2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的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有的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画得„„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呜„„ 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学生: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 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学生:哎!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问题:
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两次谈话加以评析。(18分)31.材料:
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明: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冯亮: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
丁明: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冯亮: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问题:
(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2)作为老师,你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9分)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牌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30.材料:
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o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的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我当时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老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的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学生清晰的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
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
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31.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12.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3.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15.王老师播放一首交响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想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16.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8.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19.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20.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21.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24.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2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27.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28.简述人格的特征。29.简述品德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张林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
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张林对自已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问题:
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18分)31.材料
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为水。”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柳丽慢条斯理地回答:“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到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得0分。” 问题:
(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8分)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A.幼儿阶级 B.青少年阶级 C.成年阶级 D.老年阶级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8.“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偻,乃使朴者衣,敏者贾,盲者卜,跛者纺,偻者绩”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品质。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15.赵明能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阶段。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6.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7.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级性
18.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阶段。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19.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和鼓励。韩老师采用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20.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1.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29.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
后面“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则是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较完整,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王老师:好,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较。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要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要歌咏的史实内容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国,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通晓兵法军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遏。问题:
(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哪些教学原则(6分)?(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分)? 31.材料:
肖平、王东、高力和赵翔四个人都喜欢踢足球,也爱观看足球比赛。但是他们在观看足球比
赛时,情绪表现不一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了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好球!”
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是却没有肖平那么狂热,有时还劝告肖平
别喊;高力只是平静说了一句,“这球踢得还不错,有水平”,而赵翔则始终沉默不语,会心一笑。问题:
(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6分)。(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6分)。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推荐阅读:
2024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8-28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11-25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 幼儿园 保教知识与能力09-11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07-13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08-19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背诵(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起考教师吧背诵重点10-22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备考指导之教学设计篇06-17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八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