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科研

2024-07-24

创新与科研(8篇)

1.创新与科研 篇一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课外学科实践报告

专业年级2008级会计学

姓名

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2011.7.5—2011.7.18

指导老师汤新华

成绩

2011年 9月10日

课外学科实践报告

一、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课余时间的实习,我了解会计学科在社会实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使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外学科实践,我了解社会和国情,直接向专业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劳动观念,树立了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的时间安排

2011.7.5—2011.7.18

三、实践地点和单位

××单位

四、实践的内容

1.审核原始凭证。主要是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对所附原始凭证不完整或者不合格的,要求报销方提供完整的、合格的资料和凭证等。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正确无误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电脑上制单。再将制好的单打印出来,盖上专用章,登记相关的业务摘要和金额。

3.审核记账凭证。重点审核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相对应的金额是否正确,相关的填制手续是否正确和完整;同时也要审核记账凭证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

4.整理和装订记账凭证。按照会计凭证的编号和日期整理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的排序、粘贴、折叠和存放等。

5.登记账簿。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相应的账户,并在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试算平衡。按照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方法,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进行检查。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基本无误。

五、实践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我更系统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知识,加强了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知和认同。同时培养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增进了对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这是个好的开始,为我走向社会奠定初步基础。具体有以下几点收获:

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2.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在实践中我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3.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

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4.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5.熟练运用 “用友”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在平时上课时已经接触了用友软件,但是实习过程中,以会计实务来填制记账凭证时,我对用友软件有了更熟悉的运用。目前很多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采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促进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次实习涉及到记账凭证的录入、修改以及对过去凭证的查阅,加深了我对会计电算化的了解,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6.加深了会计岗位的认识。通过本次实习,我懂得了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虚心向他人求教,才能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律思想,才能与时俱进,不断积累辨别是非的经验。

六、存在的不足

在××单位实习的这一段时间,既是对我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检验。知识水平是处理工作的基础,这以为着我应该不断地努力学习,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为将来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存在了不少不足:

1.基础知识不扎实。实习中我常常把科目的借贷方用错,对代扣所得税也掌握得比较混乱。通过这次实训,我还是比较及时地发现自己在哪些部分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把握好基础理论,这样才能充分地将理论运用到现实当中。

2.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慢跟不上。在报销时我常常会漏掉一些附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自觉学习财务知识的能力,并熟悉掌握,才能在实际操作时有权威性、效率性。

3.缺乏对会计的谨慎、细心。在实习过程中,我经常看错数据或者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对会计应当具备谨慎、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是我现在开始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的。

2.创新与科研 篇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出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我国科研机构如何在新形式下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值得我们深思。而国外一些创新型科研机构和民间资本资助科学研究等的创新运行模式、经费管理和改革举措等, 可以作为“他山之石”给予一些借鉴和启示。

1 国外新型研究机构

1.1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 (Fraunhofer) 成立于1949年, 总部位于慕尼黑, 下属66个研究机构, 是欧洲最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朗霍夫协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合同式科研”, 为德国各领域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服务内容覆盖了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

弗朗霍夫协会以政府为主导, 引入社会资金, 其年收入70%从企业和政府项目中获得, 30%来自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资助。其中, 产业化方面 (主要是与企业合作) 占30%, 与政府签订的项目合同占28%~30%。同时, 采用理事会、会员大会、执行委员会等机构设置, 形成了独特企业化运行的“弗朗霍夫模式”[1,2,3]。

1.2 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

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 (VTT) 总部位于赫尔辛基, 是北欧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共研究机构。VTT的研究以应用技术为主, 范围涵盖生物、电子、信息、制造业、建筑等多个领域。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活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主要服务包括技术预见、开展战略研究、推进商业化进程、进行风险投资及提供专业化服务等5类。与弗朗霍夫一样, VTT的资金来源也包括政府部门提供的固定资助和经营性活动收入。

除了提供具体的项目研究成果, VTT还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企业决策方案咨询等其他各类服务。VTT通过其创新运行模式, 为推动芬兰科学研究的发展, 提升芬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提高芬兰整体的创新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1,4]。

2 民间资本资助科学研究

2.1 美国私人基金会

美国私人基金会资助内容灵活多样, 包括科学研究、科学教育和传播等方面。根据科学研究, 特别是前瞻性研究, 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 像私人基金会这种具有灵活开放性质的资助形式, 可以弥补政府资助项目的一些限制和不足[5]。

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32-1959年斥资2500万美元支持美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将生物学研究从传统的学科领域拓展到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W.M.Kech基金会主要资助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 在1999年资助的科学、工程学和医学项目涉及了从纳米尺度的技术和量子计算到虚拟工厂模型及理论天体物理学, 从神经科学、分子遗传学、结构与计算生物学到蛋白质组学等诸学科的前沿领域。

David and Lucile Parkard基金会投入1.14亿美元资助232个项目, 支持的领域是儿童健康、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等。

Whitaker基金会投入5000多万美元资助了126个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教育项目。

Bill&Melinda Gates基金会投入4800万美元资助全球健康计划中的24个项目, 包括发展中国家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生殖与儿童健康、与贫困有关的疾病研究等。

2.2 公司及个人赞助

Google公司为施密特海洋研究所 (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投资1亿多美元。该研究所可以让科学家无偿使用其科考船“法尔克号 (Falkor) ”, 在全球探索深海奥秘, 比如海底火山和陌生生命形态。英特尔公司的捐助主要给了物理学、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林学和森林保护。所投资2亿美元的30米望远镜 (Thirty Meter Telescope) (右) 将建在夏威夷的一座山顶上。

詹姆斯·西蒙斯 (James Simons) 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投入了11亿美元, 其中3.75亿美元用于自闭症研究。他还筹措了1300万美元来拯救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劳伦斯·J·艾里森 (Lawrence J.Ellison, 甲骨文) 投入480亿美元用于衰老、大脑科学、干细胞方面的研究;大卫·H·科赫 (David H.Koch, 科氏工业集团) 投入400亿美元用于食物过敏、医疗研究和前列腺癌等研究;杰夫·贝佐斯 (Jeff Bezos, 亚马逊) 投入320亿美元用于大脑科学和儿童发育和海洋探索;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Google) 投入318亿美元研究老年痴呆症;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投入285亿美元用于健康、物理、生命科学、数学等领域的研究等等。

3 国外创新科研模式的启示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包括弗朗霍夫、VTT、私人基金会等等都是瞄准科技前沿, 将基础科研与产业化紧密结合, 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向产业化推广。只有这样才能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 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 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3.2 企业化运作带来活力

以弗朗霍夫为例, 无论从管理体制还是从运行机制上, 都很好地借鉴了现代公司的组织模式。在运行机制上, 形成了包括“合同科研”的合作机制、“民办公助”的多元化科研投入机制、开放完善的专利保护使用机制等在内的弗朗霍夫模式, 蕴含着现代企业的运作理念。VTT为了具体实现与产业客户的对接, 形成了专门针对客户的组织机制, 包括一个虚拟的知识群网络结构, 为客户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以及市场部门, 主要包括开拓团队和市场操作团队, 使VTT能够迅速挖掘客户需求, 为客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

3.3 构建多元化合作方式

我国的科研力量分散在各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 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很难形成有效合力。可以借鉴弗朗霍夫和TVV的经验, 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打破现有机构之间的僵化格局, 整合研究机构的资源, 建立行业共同的研发平台, 进行机构改革和改制。同时, 以政府为主导,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激发了科研机构面向市场开拓资源的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卢长利.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及借鉴[J].生产力研究, 2013 (12) :117-119.

[2]李建强, 赵加强, 陈鹏.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8) :54-58.

[3]刘强.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企业化运作模式[J].德国研究, 2002 (1) :62-80.

[4]郝莹莹, 陈沽.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 2009 (2) :140-144.

3.创新与通识使科研之路更深广 篇三

从一个建筑工程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到现在成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授和优秀科技人才,一路走来,郭彤教授深刻体会到创新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以及通识博学作为科研工作基础的必要性。无论是在教学或是科研中,郭彤教授都要求自己和学生们多质疑、多思考、多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不歇的创造力,并不断进步;才能持续拓展科研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在科研工作上取得成绩,从而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同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创新思维,必需的科研品质

2005年,郭彤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毕业,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与科研人员,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工作关系,郭彤教授经常会去国外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议,通过参加这些会议,郭彤教授感觉到在创新思维方面,中国学者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相比,仍有所欠缺。

郭彤教授清楚地记得,当某位与会的专家在做交流报告时,在座的外国专家学者和学生听到不解或质疑之处会随时提出问题,与报告人及时地交流讨论,却鲜有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提问。报告结束后的提问时间,也基本都是外国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提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郭彤教授的注意与思考,也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与大学老师,培养自身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件亟需重视并不断坚持的事情。

郭彤教授说,他的不少学生都存在创新思维不足的问题。因为从小的学习方式,中国学生逐渐养成了接受式的学习习惯,善于读书考试,却不善于主动质疑与积极思考,但是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前沿的科技领域,往往一些已有的科学理论与看法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这时只有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才能获得突破与创新。一些学生总是认为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文章是毋庸置疑的,当郭彤教授与他们探讨科研问题时,他们经常会局限于前人的理论和发现,缺乏质疑的意识与勇气。每遇到这种情况,郭彤教授就会告诉学生,要想在科研中取得成绩,就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而创新的原动力来自质疑与思考,所以在学习与科研中,万万不可拘泥于前人的成果。已有的科研成果是在当时的限定条件下取得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科研成果会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与改进,甚至取而代之,所以郭彤教授一直要求自己与学生们时刻不忘质疑,不忘思考,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在创新的科研道路上取得了许多突出成果。

谈到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郭彤教授想起了钱学森说过的一句话:“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是因为我受到了这些方面的艺术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郭彤教授对钱学森的这句话深有同感,他说,创新思维主要靠有意识地自我培养,除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之外,多多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对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大有裨益。郭彤教授也爱好艺术,尤其是对音乐与文学偏爱有加。郭彤教授喜欢弹吉他,大学时期还与几个同学共同组建过乐队,虽然现在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音乐仍然是他最好的舒缓方式。另外,郭彤教授从小就对文学比较敏感,小学时期写作文就常受到表扬,上中学以后逐渐对理科产生了兴趣,后来考大学时选择了工科,但是郭彤教授对文学的爱好始终没有改变,家中的案头床前总是会摆着几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

郭彤教授说,科学需要严谨的理性推导,而艺术需要发散性的感性想象,这可以使人的思维变得活跃,跳出自己所学的专业,换一种眼光与思维方式,也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与启发,从而有效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通识博学,必要的科研基础

“耐久性”和“抗动力灾变性能”是土木工程结构的两大核心性能。近年来,郭彤教授分别以“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为主要研究内容。一般人看来,桥梁与建筑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为什么郭彤教授会既研究桥梁又研究建筑呢?

回答这个问题时,郭彤教授首先提到了“通识教育”这个词。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广泛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分类很细致具体,但是在欧美国家,大学里的学科分类却比较宏观,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郭彤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一些科研项目中曾涉及到信号处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因为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而导致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当时,郭彤教授认为信号处理不是自己的专业,不能处理很正常,后来他问了美国的同行才知道,虽然专业基本相同,但是美国的同行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却都学习过信号处理的基本课程。从此以后,郭彤教授便开始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汲取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求他的学生不要局限于所学专业,应尽量拓宽知识面。土木工程是个传统学科,如果想要有所创新,就需要与别的学科实现有机融合,包括信息、电子以及控制理论,所以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们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还要尽量多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国外,许多专家教授都是桥梁与建筑同时研究,但是在我国,目前桥梁与建筑仍是相对独立的专业。从宏观的角度看,桥梁与建筑的原理是相通的,只是技术运用的对象有差异,是一个大土木的概念。郭彤教授的硕士与博士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方面,后来因为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便开始了桥梁工程方面的课题,此后就一直桥梁与建筑兼顾。郭彤教授说,我国现在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科专业的交叉与相通,开始逐渐淡化专业间的界限。比如土木工程学科里的结构工程,起初主要研究的是静力荷载下的响应分析,现在早已涵盖了抗震等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同时防灾减灾工程也在开始涉及桥梁的防灾减灾,学科内各个专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将来的土木工程的专家教授都应该具备能够同时驾驭桥梁与建筑的能力。

小链接

大桥的24小时保健医生

郭彤教授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他带领团队成功建立起融合数据采集、在线模态分析、状态评估等功能的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什么是桥梁健康监测呢?有专家曾打了个比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工作,就像是给一个人做24小时不间断的全面身体检查,目的就是时刻监测桥梁健康,预防桥梁‘疾病的发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桥梁设计建造阶段,施工人员会先把监测设备预埋在桥梁结构中,当桥梁建成运营时,监测设备就开始对桥梁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看护”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在这一套实时的、动态的数据基础上,桥梁养护人员就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分析的模型,并“诊断”出桥梁到底是哪个地方发生“病变”,哪些地方有发生“病变”的迹象。

桥梁健康监测的最初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1987年,英国在总长522米的福义勒桥上布设传感器。此后,美国、挪威、丹麦、墨西哥、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均在其国内发展了规模不等的数十个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稍晚,但进步很快,短短十数年,我国已经在此新兴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4.创新与科研 篇四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全市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围绕解决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筛选了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拟与省内著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紧密、实效、共赢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加快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拟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共9个,需经费650万元,分别为:

1.三色堇、金鱼草花卉杂交一代种亲本选育

研究内容:收集三色堇和金鱼草品种,每年播(收)两代自交分离提纯,经三年(5—6代)提纯,选出花色、株形好的株系繁育作为亲本进行品种杂交组合,根据F1代的表现情况,从中各选出3个品种扩大繁种供应市场。经费概算80万元。

联合院校:云南农业大学花卉研究所

承担单位:曲靖市农业局经作站

2.魔芋种芋繁殖及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采用组培等方法繁殖脱毒优良种芋,解决种芋、种苗质量和技术,同时实施配套的高产优质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在种植区农户中扩大以专用型魔芋良种为龙头的高效栽培及其配套技术措施的推广,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经费概算60万元。

联合院校: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生物所、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

承担单位:曲靖市农业局经作站

3.罗平县姜瘟病防治研究

研究内容:用三年时间,加大脱毒组培育种力度,加快脱毒种繁育推广速度,使姜农能够用上脱毒种进行生产,使姜瘟病在种源上得到控制;用三年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姜瘟病防治试验示范及研究工作,短期内探索出有用的、有效的药剂和措施,控制田间中心病株,达到控、防、监、治的目的。经费概算50万元。

联合院所:云南省农科院

承担单位: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

4.特有鱼类乌蒙山金线鲃的保护与开发

研究内容:金线鲃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而我市是金线鲃的主要产地之一。据资料记载,全市有18个金线鲃品种,是金线鲃原种基地建设的理想场所。通过此项目的开发,既可保护濒危枯绝的鱼类资源,又可将其转化为商品优势,对调整渔业品种结构,促进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水产产业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乌蒙山金线鲃是我市的特有金线鲃,主要分布在宣威市的西泽、沾益县的德泽乡,资源量比较大。前期准备工作已开始,本项目决定在宣威市西泽乡建一金线鲃原种基地,对乌蒙山金线鲃及其他金线鲃进行保护性开发。经费概算80万元。

联合院所: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

承担单位:曲靖市水产站

5.娃娃鱼(二代)苗种进行人工仿生态养殖

研究内容:大鲵,是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市麒麟区的朱街、西山的白石江、潇湘乡的潇湘河还有发现,由于人为及其他原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仅在白石江发现过一条。大鲵不仅对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理分布有珍贵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经济和医药价值,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经费概算60万元。

联合院所: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承担单位:曲靖市水产站

6.出口创汇养殖新品种巴萨鱼引进开发项目

研究内容:水产养殖出口创汇是我市近年来加大力度推广的项目,但目前是以罗非鱼养殖为主。巴萨鱼(Basa)是从越南引进的鱼类养殖新品种,由于其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出肉率高,是目前世界上较推崇的养殖品种。巴萨鱼(Basa)品种的引进,将会增加我市水产养殖出口创汇风险的抵御能力。目前我市水产部拟引进巴萨鱼(Basa)进行试验,进一步增加渔民收入,加大我市出口创汇的生产能力。经费概算90万元。

联合院所: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承担单位:曲靖市水产站

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带动平衡施肥发展

研究内容:2005-2007年全市分别在宣威、沾益、麒麟、陆

良、师宗等开展部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7年五个项目实施县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183万亩,粮食作物增产3.69—15.2%,经济作物增产 4.3—19.16%。计划到2010年全市九县市区全部实施,面积400-450万亩,经费除国家、省级安排外,年均需地方政府补助50万元。

联合院所: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土肥站

承担单位:曲靖市土肥站

8.曲靖市主要农作物良种协作攻关项目

研究内容: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师大薯类研究所等开展玉米、麦类、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扩大水稻、小杂粮、大麦、魔芋等领域的合作,寻求技术支撑,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培训技术人员,提升曲靖农业科技发展能力和水平。经费概算180万元。

联合院所: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师大薯类研究所

5.科研创新(范文) 篇五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对本行业的技术创新要求

建筑和其它构筑物中使用的材料、产品及组件的火灾危险性,需要我们长期给予关注和加以规范。大多数可燃性气体、固体或液体已为大家所认识和了解,并已对其生产、运输和使用进行了管理和控制,以前当可燃材料作为建筑结构部件时,其防火规定要比作为装饰、装修材料严格得多,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此类产品造成的火灾后,发现最近几年建筑内装饰、装修材料的火灾危害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加,因而倍受重视。

一种新型的防火板材——聚合秸秆多功能防火板材被选为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的防火材料。这种防火板材以优良的防火、防水性能、较高的强度、较轻的重量、符合环保要求和价格低廉击败国际国内众多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意味着中国的民用防火板材性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TM是一种由三聚氰胺树脂制备的柔韧性的开孔泡沫。这种由纤细而易成型的丝线构成的精细三维网状结构的热固性塑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极低的密度,B1级阻燃性能,无纤维结构,环保易于安装等特点。在建筑业,机器制造工业,交通工具(飞行器,火车,汽车等)以及在日用品行业得以广泛应用。Luran®S具有高度的耐热性,耐化学性以及卓越的耐侯,耐老化和耐黄变性。即使长期暴露在户外,这种丙烯腈、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共聚物也不会出现常见的黄变现象。覆有Lura®S薄膜的门、窗等建筑部件可耐受雨水、阳光、极度寒冷的考验,还具有优秀的抗紫外性能,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

又如,国外对透明防火涂料的研究起步较早,专利最早出现在1948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透明防火涂料的研究非常活跃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透明防火涂料与通用涂料相比,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优异的装饰性能,又要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所以开发工作的难度很大。即便在国外也很少有完全成熟的产品,涂料体系的稳定性较差,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使用寿命超过3年的产品。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同类技术经验和我国广大用户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防火涂料的开发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如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不高,不少产品的配方工艺大同小异,缺乏固有特性;对专用于防火涂料的原料研究不够,缺乏专用于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树脂;防火涂料生产与施工的设备还不配套;防火涂料在工程中应用,对类型品种的选择、保护层厚度的确定、施工质量的监管、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修复等都存在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消防执法中对各种装饰材料的阻燃监督依旧停留在“经验时代”。有些娱乐场所都未对各种可燃装修进行阻燃处理,其防火意识不强,而有些防火涂料价格偏高,阻燃效果不佳也是存在的瓶颈。

近年来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的防火材料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绿色、新型及高科技含量防火材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防火材料的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国外先进的防火材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通过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勇于创新,使我国的防火材料技术及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防火材料技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

为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和目标所需求的技术,按照消防技术选择原则给出技术选择,确定发展顺序,将所需技术归为防火涂料技术、防火板材技术、防火密封材料技术、阻燃装修材料技术等。结合对国外已有的和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采取引进为主,消化吸收后集成创新为辅。在世界上正在、将要研发的消防技术领域中,选择我国有一定技术积累并对消防事业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世界领先的能够提高消防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绿色技术,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即结合消防技术的选择原则和发展途径,做出我国发展消防技术的选择和发展顺序。从增加产品安全与实用性出发,提高持久耐用性,推出节省能源、资源与成本的产品,是近年来防火材料市场发生的变化。从这此新产品可以看出,该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快,正向着高效、节能、环保、节省方向发展。2.1防火涂料技术发展

无机阻燃剂中又以磷系阻燃剂为主要发展趋势。国内外在阻燃剂方面努力向超细化、微胶囊化、表面处理、协同增效复合化等方面进行产品开发。新型卤系阻燃剂的发展趋势是提取高分子量,改进分子结构,添加防滴落助剂,提高耐热性、耐喷霜性、加工性和卫生安全性,同时找寻多溴二苯醚的代用品也将受到重视。总而言之,多功能化、阻燃性能突出、环保且寿命长是防火涂料。

无机型的防火涂料从节省能源、降低成本、防污染等方面来看,具有有机防火涂料无法达到的优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发展方向。研制一种防火性能好、理化性能优良、成本低的透明无机防火涂料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合成高效稳定的阻燃剂和将成膜树脂与阻燃体系结合在一起是透明防火涂料研究的方向。如合成低聚磷酸酯可用做透明防火涂料阻燃体系的脱水催化剂;含发泡剂组分的改性氨基树脂用做成膜树脂可减少阻燃剂用量;将阻燃剂接枝在成膜树脂上可提高防火涂料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外已开始研究集催化、成炭、发泡于一身的高效阻燃体系,如果研制成功,就可与常用装饰性清漆结合,制备出使用寿命长的透明防火涂料。防火涂料关键部分是阻燃剂,近年来,阻燃技术的研究和阻燃产品的开发应用已受到各界重视。主要的发展方向有:

(1)开发多效、高效、低水溶性脱水成炭催化剂和发泡剂;(2)多种阻燃剂协同作用合理搭配;(3)树脂的拼合改性,完善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和理化性能;(4)膨胀型和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相结合;(5)无机无卤膨胀型防火涂料。2.2防火板材技术发展

相比传统的板材,现代新型环保的板材更受人们的喜爱。不但是价格因素的关系,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环保的时尚让板材制造商们不能只单单的关注原料的价格和工艺,对原料的选择上也有了非常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增多,出现的防火要求和高强度要求也在重新考验着板材的性能。一些易燃板材已被限制使用,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也对板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发展方向有:(1)板材无机化

硬硅钙板是代表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理想钢结构耐火保护新型装饰防火板材,特别适用于高层(超高层)高级写字楼、高级宾馆、大型商业中心、娱乐中心、计算机房、大型工业厂房、库房等钢结构建筑及防火重点区域的防火保护和装饰工程。(2)板材轻质化

Palusol®防火板材为一种膨胀型建筑材料,其主要成份为水合硅酸钠,受热后会膨胀。在建筑中采用内置Palusol®板材,反应温度低(100°C就开始膨胀),反应时间短,并在一定时间内(长达120分钟)保持良好的防火和隔烟性能,达到隔热和噪音隔离的效果。该材料还具有质量轻、厚度薄的特点,利于降低建筑构件成本。由Palusol®板材制成的防火门、防火套管等建筑部件效用长达数年之久,是长期安全防火的明智选择。2.3防火密封材料技术

在国内已开发成功并大量应用于防火封堵工程的建筑防火封堵材料主要是通过添加卤素阻燃剂来获得优良的阻燃性。在火灾发生时,虽然卤素材料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但是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氯化氢气体,这些烟雾和氯化氢气体会刺激人眼和呼吸系统;阻碍消防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灭火和抢救工作;并可导致单纯由火所不能引起的电器系统开关和其他金属物件的腐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制定或颁布法令,对某些制品进行燃烧毒性试验或对某些制品的使用所释放的酸性气体做出规定,取代卤素阻燃剂开发无卤阻燃剂已成为世界阻燃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上热膨胀防火技术(IntumexTechnology)的不断发展,研制和应用具有高效膨胀阻燃性能、满足环保要求、施工更加方便,并且价格相对低廉的新型系列建筑贯穿防火封堵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本行业的重视。(1)高效的膨胀阻燃效果

在发生火灾时,本系列产品具有高超的阻燃功能,当燃烧温度低于200oC时能够吸热膨胀,膨胀后的体积超过原体积的3倍至10倍,足以全部堵塞建筑结构的间隙或管线设备穿孔周围的空隙部分,并且能够封闭各种塑料管、电缆绝缘层和管道保温层被烧毁所造成的空隙和孔洞,使在起火场内达到防火、防烟的独特效果;当燃烧温度继续升高时,膨胀后的材料能形成高强度的隔热炭化保护层,其阻燃时间可达4小时而不致被破坏,从而使各个防火分区之间互不影响,将火势控制在火源的防火分区之内,使建筑物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2)低烟、无毒害性能

应用热膨胀防火工艺制备的上述系列防火封堵产品具有在燃烧过程中发烟量少、无毒性、无腐蚀性气体产生,遇火会膨胀;对长时间或重复暴露在火焰中有极好的抵抗性等优点。FSP无卤膨胀有机防火堵料属于新型的有机防火堵料,在火焰的作用下其体积膨胀倍率大于3,耐火极限为一级(大于240min)。适用于建筑结构间隙、绝缘管、电线电缆及金属管道的贯穿防火封堵,尤其适用于现有非膨胀型有机防火堵料难以保证防火封堵效果的密集分布电缆孔(隧道)的防火封堵。WFC水基无卤膨胀防火密封胶由化学合成的弹性体制成,单组分,既开既用型。CPB复合型超级膨胀防火板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建筑防火封堵产品,膨胀倍率大于10,耐火极限为一级(大于240min),主要用作大开孔防火封堵,包括空开口、多根电缆的贯穿孔、竖井、总线槽及电缆桥架的贯穿防火封堵,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有机防火堵料、无机堵料、阻火包、无机耐火板等材料,应用复合型无卤膨胀防火板进行防火封堵可以实现干法施工,大大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 建筑排水PVC管用阻火圈主要用于建筑排水系统不同规格PVC管的防火,防火封堵时间为3分钟,火灾发生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封闭PVC管的贯穿孔,有效地防止火焰和烟气延排水系统的蔓延。

2.4阻燃装修材料技术

应当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例如开发在性能、价格及环保方面都可为用户承受的无卤阻燃材料,开发具有独特性能(如低渗出、高流动性、高耐热性、与玻纤相容等)的改性型阻燃工程塑料(如聚碳酸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及它们的合金等),特别是无卤膨胀型成炭阻燃材料。从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考虑,我们开发的新型阻燃材料除了应满足一般要求外,还应具备下述生态及环保特点:①对人、动物及植物无害;②难迁移,即阻燃剂不因蒸发或洗提而从材料中释出;③热裂或燃烧时释出的有毒及/或腐蚀性气体(包括烟尘)量低;④易回收,不恶化或较小恶化机械回收产品的性能;⑤与环境相容,即对环境无害,或能在环境中安全降解。

(1)采用阻燃材料是提高防火安全水平,减少火灾损失的战略性措施之一,它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减灾和保护环境。只有通过阻燃,才能保证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安全使用。赋予产品阻燃性,是社会和制造商对消费者应有的承诺。

(2)阻燃高分子材料正面临来自愈来愈严格的阻燃标准和环保法规的挑战,今后使用的阻燃材料,必须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两者必须兼得。(3)中国的阻燃材料工业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根据实际情况,适期加速阻燃材料的无卤化进程。但在相对长时期内,一些性价比优良和与环境兼容的溴系阻燃材料的应用前景仍然是肯定的。

(4)中国应逐步推广采用阻燃材料,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与人们大众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中采用阻燃材料,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火安全水平和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并与国际接轨。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应大力推进我国阻燃法规和标准的建设。2.5绿色防火材料技术

绿色消防技术是以绿色化学和阻燃技术为基础,以可再生资源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为原料生产阻燃材料,尽力实现阻燃材料的低毒、低烟和无污染性。绿色消防技术涉及的面很广,例如洁净阻燃技术,这方面的技术开发成功将使建筑防火材料的防火性能得到改进,从而减少建筑物的火灾荷载量,减缓火势的蔓延,降低材料燃烧时的烟气浓度和毒性,为火场疏散逃生创造条件,并且还可从根本上降低起火成灾的几率。

浙江嵊州市电缆防火附件厂推出了其研究开发成功的多项高科技绿色名优防火产品——封闭式槽盒、耐火隔板、防火包、防火堵料、防火包带、复合玻璃钢桥架、钢结构防火涂料、水性电缆防火涂料、核工业用防火防辐射产品等。这些产品大部分不含卤化物、苯系列物质和重金属化合物,获电力、中国石化、化工、邮电、中国工程建设、中国建筑等行业定点推荐,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电力、石化、化工、冶金、邮电和高层建筑等行业。(1)环境友好型防火涂料

随着对环境污染的日益重视,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很高的溶剂型涂料的使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环境友好型涂料主要有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光固化涂料等,其中水性防火涂料和无溶剂型防火涂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高固体分防火涂料(固含量超过60%)及液体无溶剂涂料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环保防火涂料。我国市场上目前溶剂型防火涂料约占55%,水性涂料约占41%,其他约占4%,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SDH水性隧道防火涂料

太原市消阻燃实业有限公司展出了SDH隧道防火涂料,该涂料为水性隧道防火涂料,产品完全无毒、无污染、干燥快、防火阻燃性能优越,又有隔热、隔音等功能,此外,该涂料防火性能好、粘结力强、抗冻、抗潮、耐火、耐候性好。(3)WCP-60水性电缆防火涂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的健康和环保要求的重视,溶剂型电缆防火涂料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浙江嵊州市电缆防火附件厂采用新工艺技术路线研制成功符合环保要求的WCP—60水性电缆防火涂料,该涂料涂膜遇火膨胀生成均匀致密的蜂窝状隔热层,有良好的隔热防火效果。抗弯性好,并具有耐水、耐油、耐盐、耐候等特点,各项指标符合GA181—1998《电缆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是替代溶剂性电缆防火涂料的最佳新产品。(3)无卤有机电缆防火堵料

烟、毒是火灾中最具危险的有害因素,实践证明: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吸入烟尘和有毒气体昏迷致死。为减少火灾人员伤亡,降低烟气中毒死亡率,阻止有毒烟尘通过电缆、电缆等穿墙孔洞向邻近蔓延,浙江嵊州市电缆防火附件厂经科技攻关,研制开发成功EFB型无卤有机防火堵料。在此次展会上,该厂展出了EFB型无卤有机电缆防火堵料,此堵料具有阻燃效能高、低温柔韧性好、无卤酸气体释放和烟雾量低等特点。在炎焰作用下,不产生刺激性气体和烟雾,避免了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侵害和对电气系统开关、设备的腐蚀破坏,一不定期的遇火膨胀能力对火焰和烟气的封堵效果更加可靠。2.6新型防火材料(1)新型阻燃剂

ZRY天然纤维阻燃液,是一种具有良好阻燃防火性能的新型阻燃剂。它无色透明、无毒、无味、不腐蚀,凡棉织物、麻织物、木材、纸张、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及其他的植物纤维制品,经ZRY阻燃处理、整理后,就有显著的阻燃防火效果,它遇火不燃烧(仅呈现局部炭化),能有效地抑制火焰的蔓延,阻止火灾的发生。

ZRY天然纤维阻燃液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标GA159-1997标准:(2)新型防火板

WA-F防火板是太原市消阻燃实业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防火装饰板。具有不燃、耐火、隔热、吸声、耐腐蚀、低密度、防虫蛀等特点。板材强度高、板质轻、价廉、安装简便,是一种良好的不燃性装饰材料。(3)透明防火清漆

PR透明防火清漆系饰面型防火涂料,是一种集装饰性和防火性为一体的特种涂料。该涂料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和理化性能,更具有高档的装饰性能。其特点是透明度好、漆膜平整、光滑、美观、干燥快、施工简便等特点。使用后能保持基材原有纹理和色泽,是现在装饰及防火保护超时代的一种新产品。(4)高性能阻燃织物

上海伊贝纳纺织品有限公司展出的NomexKermel/ViscoseFR系列面料具有如下特性以成为卓越的防护面料:织物采用抗燃的纤维,可用在高热、火焰、电弧等危险情况,在高温下不会熔化、燃烧及熔滴;加入P140碳芯纤维,使织物更具有抗静电能力;所有的织物通过碳氟化合物的处理,达到了防水、防油、污渍易除的效果。或采用亲水处理来增加水汽蒸发、提高在炎热气候下的穿着舒适度;防护面料无论水洗(或商业洗涤),织物的防护性能不会降低,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即使洗涤温度上升至950C也不会发生缩水及褪色现象;耐酸碱、抗腐浊、高强度、耐摩擦,使用寿命超过一般制服或经防护处理过的棉制服的6倍;透气性好、重量轻,柔软舒适。(5)蒸呢布、衬布系列

上海伊贝纳纺织品有限公司展出的蒸呢包布具有独特的缎纹工艺,使面料在加工整理后达到了外观挺括,尺寸稳定和完美手感,从而提高了面料的档次,特别适用于全毛、混纺和仿毛产品的后处理。蒸呢布、衬布系列的投产,推动了国内同类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业内及各大厂家的广泛关注与青睐,从而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6)复合型防火防腐桥架

FQ复合型防火防腐桥架,以无机不燃材料为基体,内外表面复合有机高分子难燃材料制成。具有氧指数高、防火性能好;拉伸、弯曲、压缩强度高;刚性好、耐腐性、耐候性好等特点且价格较低,适用于户内外的各种环境条件。FQ复合型防火防腐桥架与普通钢桥架相比,具有优异的防火防腐性能,勿需再进行防火处理;桥架重轻,安装维护方便;耐腐蚀性强;桥架整体美观、漂亮;性能价格比好等优点。FQ复合型防火防腐桥架适用于化工、石油、电力、通讯、冶金、建筑等各个行业、各种电压等级的动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的敷设,特别适用于重要回路及有防火防腐要求的场所。(7)超大跨度曲线防火卷帘

超大跨度曲线防火卷帘(无机折叠特级防火卷帘)是英特莱科技人员突破传统传动方式设计的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或无机特级防火卷帘,采用该公司特别研制的机械装置,可以实现圆形、U形、L形、折线形等多种形式的防火分隔。长度可达百米,高度可达20米,为现代建筑创造了真正的开阔大空间。

三、产业动态

材料火灾危险性评价是近年来发展的新的研究方向。有许多可变因素会影响这个过程,这些可变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结构、环境条件和室内火灾效应。因此,不同材料的火灾危险性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还与其应用情况有关。例如,同样的纺织物用在墙上和吊顶上时与用在地板上的火灾危害性和风险性都是不同的,折叠堆放的报纸与同重量松散放置的报纸的燃烧过程也相距甚远,放在饭店大厅中的圣诞树着火后比放在家中的圣诞树燃烧起来要猛烈得多。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对材料、产品及其组件在其可能的应用范围内评价其火灾危险性的方法。最近几年,大家已朝这个目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当前的技术还不足以使我们作全面的性能化分析。这就是我们仍旧依赖于传统的,指标式的,合格或不合格(pass-fail)式的火灾试验方法来制定规范的原因之一。随着我们对室内火灾动力学和材料燃烧性能更多的了解,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四、国际竞争力

中国目前生产规模较大的阻燃、防火材料,大多档次低,不能满足一些高新技术行业所需阻燃防火工程的需要。例如在电子电气工业中用量最大的阻燃聚酰胺及阻燃热塑性聚酯,中国仍主要采用已使用多年的溴系/三氧化二锑系统,因而使其最终产品只能占据一般阻燃材料市场,而适用于高端阻燃聚酰胺的新型阻燃剂(包括高分子量溴系阻燃剂),国内尚无生产或性能不够理想,应用有限。对阻燃热塑性聚酯,无卤UL94V-0级材料的生产仍属空白。还有,适于阻燃高性能聚碳酸酯的硅系阻燃剂,我国尚在起步阶段。另外,近年国际市场上为人重视和应用前景看好的无卤磷酸酯齐聚物,我国大多仍处于研发阶段。再有,中国的阻燃材料中,卤系比例过高,在有些品种中,可能基本上还是溴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无卤化进程方面,中国落后于西欧和美国。这与当今的环保要求是相悖的。上述局面,极有待改变。应尽快采取措施,相对减少卤系阻燃剂的用量,大力增加无机阻燃剂(包括磷系、铝-镁系、硼系、硅系等,特别是这几类中的新产品)的用量,努力增加有机磷系、磷-氮系(包括膨胀型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的用量,以逐步改善我国阻燃材料和阻燃剂的结构,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近期,西欧将实行新的统一的材料(如建筑材料)阻燃分类标准和阻燃测试方法,将对阻燃材料的释热速率、生烟性及热裂解和燃烧产物的毒性提出新的要求,这将影响一些传统阻燃材料(特别是卤系)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另外,一些厂家有可能鉴于环保和人类健康而自愿限用某些阻燃材料。到2006年底,一些阻燃剂的危害性评估将全部完成,或许还有阻燃剂被波及的可能。另外,如上面已提及的欧盟的WEEE指令,对阻燃材料的前景也不无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应用热膨胀防火技术研制成的无卤膨胀型建筑贯穿防火封堵系列产品能满足环保要求,具有高效阻燃效果,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防火阻燃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列产品配合本所已开发的防火封堵产品可以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不同的防火要求提出系统的被动防火工程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新型建筑结构和新法规对被动防火封堵产品性能的要求,由于其性能价格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该系列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极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二、产业发展思路

防火材料受市场影响较大,当然也离不开法规的建设与约束。

(1)推进阻燃防火法规建设,加速内销产品阻燃、防火化。如果没有国家明令的强制性法规,人们会在应当阻燃的场所也不阻燃。阻燃材料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规提供的,法规是阻燃材料市场的巨大推动力,没有法规,就不会有阻燃材料的繁荣市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在这方面任重道远,必须加速前行。另一方面,目前中国采用阻燃、防火材料的制品者多为出口商品,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则阻燃防火者甚少。为了提高中国的防火安全水平,提高产品的安全指标,减少由于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在供应国内市场产品中逐步推荐使用阻燃材料也是必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水平和保证产品的安全使用是社会和制造商对消费者应有的承诺。

中国应该也逐步有可能使阻燃性成为产品——首先是高新电子电气产品及与人民大众安全息息相关的某些产品的一项必要指标,推进我国产品阻燃化的进程。

(2)开展应用研究,为用户全方位服务阻燃材料发展到今天,生产厂家不能满足于单纯为用户提供产品,而是应指导用户正确而有效地使用产品,为用户设计和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售后技术服务,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已有的市场份额,并不断开拓新的用户。这是国际阻燃防火材料工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今后还会增强。

(3)加强行业协作,发挥规模效益

中国的阻燃防火材料及阻燃剂生产商应加强行业协作,不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小规模生产。在国际化工企业通过并购、合作和跨国化以增强竞争力的今天,缺乏规模效益是很难与国外同行争雄的。我们可以首先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防止无序竞争,以利各企业协调顺利发展。

三、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6.周福林:执着朝气 科研创新 篇六

周福林

研究生期间,周福林先后在近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科研项目中担任主研,发表论文18篇,申请专利4项。

努力地工作让这位年轻学子站到了中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前沿。在他身上突出体现了优秀的科学素质和青年学子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对此我要以下的看法,一是依靠科技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四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五是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信仰,也不能没有追求。一个人只有建立了自己人生道路上正确的理想航灯,才不至于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偏航,才不至犯错误而报恨终生。这使我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优秀的一个政党。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一行动指南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卓越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并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创新的人才必须有较高的创新素质,而评价体系必须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尤其是主体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灵魂,实现“创新、创造、个性”的目标应成为大学生自发的要求;以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加工处理各类信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等则是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评价体系应注重对个人或成员素质、能力进行评价,注重对创新性程度、对创新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促进形成研究团队,促进协作。

7.创新与科研 篇七

关键词: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浙江省

科研院所是一类重要的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不断推进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国家与地方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及时了解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情况,有必要开展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这里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科技统计数据的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并将该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于浙江省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情况的评价。

1 科研院所的创新特点与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1.1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特点

简单地说,创新就是人们利用已存在的可利用资源创造新的东西。所以,创新的本质是人的行为,是人及人组成的组织或机构有目的和有目标的行为。创新的行为主体不同,创新的目的、目标与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科研院所的创新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特别是地方科研院所主要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难点、热点问题,重点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创新,兼顾知识创新和知识与技术扩散。也就是说,科研院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开发活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并且通过创新成果的推广,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所以,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扩散活动,即使是已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转制机构,也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仍担负有一般科研机构那样开展研究开发与成果推广扩散的责任。

科研院所的创新,可能像企业一样经历情报信息、决策管理、科研开发、中试、生产、销售这样的全过程,但更多的是前三四个过程,生产、销售等并不是必需的过程。科研院所创新活动以研究开发课题为核心,产生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并通过帮助企业中试与工业性试验及技术咨询服务等手段,推广与扩散研究课题的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行为主体不同、创新的目标不同,创新成就的类型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只有获得市场利益才成为创新成就,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动成就主要是知识性产品,是新颖的技术与新颖的产品。科研院所本身不一定直接组织生产,不一定产生直接的市场利益,但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需要也应该推广到企业去,通过企业产生市场利益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创新。

1.2 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能力是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也有文献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行为主体能够实践并完成技术创新行为的诸种内在条件的总和,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开发与转化的条件与力量。从这里可以引申创新能力的内涵具有4个要点:其一,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的内在条件,它并不包括行为主体以外的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只是对内在能力显示的影响因素,并且随着研究的问题不同和创新行为主体的概念不同,创新行为主体内在条件的范畴也会不同。如当创新行为主体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科研院所时,其内在条件就不应包括当地的政策、经济、文化及行业结构等外部环境条件;而当创新行为主体是指一整个区域时,则当地政策、经济、文化及行业结构等就变为创新行为主体内在条件的要素。其二,创新能力是人的行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创新行为主体内在的创新人才力量及创新活动人员为开展创新活动所具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及在所具备条件下显示出来的创新情况。其三,创新能力是一种显示出来的能力,创新能力要由创新活动情况和获得创新成就情况来体现。其四,创新能力还包括潜在的基础实力。

目前,对于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还不多,对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与表征要素的认识分歧也还比较大。参考现有文献的观点与认识,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纳成以下6个方面:

(1)创新基础实力。指科研院所积聚的可用于创新活动的潜力,主要是指科研院所的人才力量、经济实力、实验试验条件等与创新活动投入相关的人、财、物实力。

(2)决策管理能力。指科研院所对研究开发活动与成果转化活动的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能力,它不单指管理层的能力,应是管理层、课题组、科技活动人员的互动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的关键是开展创新决策的能力,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需求识别能力、对政府发展战略理解能力、创新环境资源整合能力等多方面,这各方面能力作用的最终结果体现于提出创新项目与争取政府、企业决策的水平,隐含在开展创新项目的数量与效率中。决策管理能力本身难以进行合理正确的量化。

(3)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投入能力是指实际投入的能力,包括研发活动人才、经费、物资等方面的投入能力,主要是创新活动人才和经费的投入能力,包括人才的投入量与素质、经费的投入量与结构等。

(4)科研活动能力。指科研院所能够承载的创新活动数量与活动效率情况,主要指承担科研活动数量水平、科研活动效率(进展与完成)水平等方面。这些数量与效率指标中隐含了科研活动中的人力调备使用、组织研究合作、实验试验活动、试验材料选择、项目经费合理使用、项目进度掌控等等各方面活动的能力。

(5)成果产出能力。指研发活动的成果产出能力,包括知识产权、论文著作、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等科技成果和科研活动产生的新增产值、新增利税、生产力提高、环境改善等社会经济成果。

(6)成果转化扩散能力。转化扩散能力是创新产出能力的另一种表现,是使科研活动产出能力进一步扩大的能力,它包括研发成果推向企业实现转化应用、推向市场实现技术扩散等的能力。

2 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

2.1 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设置思路

前述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内涵与构成要素的理性分析还不足以形成具体可行的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因为一个具体的要素就可以有不同的数量指标来表征,而有的要素又可能难以用数量指标来表征,所以需要以前述理性分析为指导,进一步精选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指标设置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充分体现和反映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在评价指标设置中要着重体现以下三点:一是体现创新能力是创新行为主体内在条件的概念,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排除科研院所外部环境条件的各种要素;二是体现创新能力是创新人力与其所具备主客观条件的概念,对于人力要素以外的能力要素指标应尽量使之与人的因素联系起来;三是充分反映创新能力的各类要素,并在各类要素中切实抓住重点内容。

第二,采用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指标设置应基于科技统计数据资料,以便保证评价指标数据的真实可靠,能反映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真实情况。《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调查》是国家现行科技统计体系中制度健全、指标完善、审核严格、数据可靠的一项统计调查,因此指标设置要方便利用该项统计调查的数据。

第三,评价指标仅体现创新能力表征要素的水平。创新能力提升情况评价指标的概念表达,仅反映各表征要素的水平,不直接反映表征要素的提升(增长或提高),各表征要素的提升情况由评价计算方法来解决。在计算方法上,则以表征要素的评价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较来反映表征要素的发展指数(能力指数),以评价期指数与基期指数之差来反映表征要素的提升情况(即能力提升情况)。创新能力提升评价的评价期与基期可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灵活选定。

第四,各类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基本一致。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的对象可以有两大类:一类是一个区域内全部科研院所汇总的总体或某分类汇总的总体,即整体情况的评价;另一类是一个区域内的各个科研院所或某一分类的各个科研院所,即个体情况的评价。为使评价保持在同一尺度,应对各种评价对象采用基本一致的评价指标。

2.2 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思路,设置的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这个指标体系分为创新基础实力、创新投入能力、科研活动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扩散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即创新能力5大类能力要素指标,每类能力要素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创新基础实力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科研仪器设备原值、院所重点发展学科科技活动人员数等4个二级指标,反映了科研院所人、财、物等创新基础资源的主要情况。其中院所重点发展学科是指院所内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稳定的学术梯队、有一定的规模、本学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或国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部门,包括国家和地方重点实验室、国家和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创新投入能力指标包括科技活动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R&D经常费投入、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等4项指标,对科研院所转制机构增加技术引进购买、消化吸收与技术改造经费投入1项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科技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创新活动经费与人力的投入水平及投入结构,以及转制科研院所生产技术要素投入水平,并在投入结构上体现了开展自主创新的投入水平。

注:科研院所转制机构增加标有(*)的指标

科研活动能力指标包括实施科研项目数量、R&D项目数量比例、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量比例、当年开题项目数比例、当年结题项目数比例等5项指标,分别反映科研机构创新活动总体承载能力、自主创新活动能力、创新项目层次水平、持续开展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活动完成能力。

成果产出能力指标包括专利申请加权数、获得技术标准与其他知识产权数、发表科技论文加权数、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加权数等4项指标,对科研院所转制机构增设新产品销售收入1项指标。现有指标中,未对未转制科研院所列入创新活动经济效益指标,这是因为从科研院所创新目标任务看,经济效益并不是科研院所创新活动成就的必不可少指标,所以,现有的指标已基本能反映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产出能力情况。其中,专利加权方法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10︰2︰1;科技论文加权方法为国内发表论文数 + 国外发表数×2;科技成果奖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各级科技进步奖,获奖加权方法为:国家级一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和省部级一二等奖︰省部级三等奖和地市级一二等奖︰地市三等奖和县级奖=10︰6︰3︰1;技术标准与其他类知识产权包括形成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植物新品种权授予、软件著作权、新药证书等。

转化扩散能力指标包括技术性收入、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比例、对外科技服务人力投入量、成果示范推广人力比例等4项指标,对科研院所转制机构增加主营业务收入1项指标。技术性收入是与知识、技术扩散有关的各项技术性服务活动的收入,反映了成果转化扩散的总体能力;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是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扩散的重要内容与应该重视的发展方向;对外科技服务人力投入包括成果示范推广等各类转化扩散活动,是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扩散的必要活动;转制机构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创新成果在机构内部转化的结果。这几方面指标可基本反映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扩散能力水平。

3 浙江省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与结果

为将上述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于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情况评价,组织浙江省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机构、高等学校和软科学研究等部门专家,采用AHP法对评价指标设置了权重。评价计算以线性加权和得出被评价对象的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再得出创新能力提升率;同时,再设置了科研机构个体创新能力提升率的分组标准,以分组情况反映区域内科研机构个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整体情况。

3.1 浙江省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评价结果

对浙江省全省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全省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提升速度较快。“十一五”期间,全省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提升52.9%(2010年比2005年),年平均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提升8.9%,其中2010年度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提升12.8%(2010年比2009年)(见表2)。

从全省科研机构整体看,各创新能力要素的提升速度不均衡,差距较大。“十一五”期间,全省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要素提升速度最快的是创新基础实力和成果产出能力,这2个指数5年平均分别提升了13.7%和12.9%,但这两类能力要素2010年度的提升速度居于成果转化扩散能力要素之后,提升率分别为15.0%和11.2%。其次是成果转化扩散能力提升也较快,该能力指数5年平均提升9.0%;2010年度的提升率居第1位,提升率达到31.7%。创新投入能力和科研活动能力的提升速度相对较低,“十一五”年均提升率只分别为6.3%和2.2%,2010年度的提升率也只分别为4.9%与5.6%,提升幅度相对较小,形成明显的“短板效应”,影响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3.2 浙江省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个体创新能力提升评价结果

根据对各个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评价计算结果,四分之三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有提升,三分之一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创新能力有提升的院所占77%,其中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院所占总数的32%,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的院所占总数的31%,创新能力小幅度提升的院所占总数的14%,余下23%的科研院所在“十一五”期间创新能力无提升、有的甚至下降(见表3)。

这里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就科技创新能力而言,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三分之一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间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提升50%以上;又有近四分之一院所的创新能力无提升或反而有所下降。这部分创新能力无提升或下降的科研院所,在5大类能力要素中都有数项缺陷,其中的创新投入能力指数和成果产出能力指数全都有所下降,二分之一院所无科研活动,三分之二院所的转化扩散能力指数下降,少数院所连创新基础实力也有所下降。对于5大类创新能力要素,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未能实现普遍提升。“十一五”期间,得到普遍提升的是创新基础实力,这方面得到提升的院所数达90%;其次是科研活动能力,有84%的院所得到提升;创新投入能力、转化扩散能力的提升均不普遍,得到提升的院所只分别占65%和54%;而成果产出能力的提升更不普遍,只有44%的院所得到提升。由评价指标反映,多数院所的各类能力要素是在各年间交替提升或曲折提升的,小部分院所则至少有一类能力要素一直未得到提升。

3.3 浙江省科研院所转制机构个体创新能力提升评价结果

对浙江省各个科研院所转制机构个体创新能力提升情况评价的结果反映,近三分之二转制机构创新能力有提升,近二分之一转制机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62%的转制机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其中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机构占机构总数的48%,创新能力较大提升的机构占机构总数的6%,创新能力小幅度提升的机构占机构总数的8%,38%的转制机构创新能力无提升,且其中多数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所下降(见表4)

对于五大类创新能力要素,转制机构没有一类能力要素实现普遍提升,每一类能力要素均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机构未能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提升普遍性稍好的是科研活动能力和转化扩散能力这2类能力要素,有提升的机构数分别占77%和75%;提升最不普遍的是成果产出能力要素,有提升的机构数只占42%;创新基础实力和创新投入能力这两类能力要素得到提升的机构也仅过半数,有提升的机构数比例分别为52%和60%。

3.4 浙江省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样三点:一是五大类创新能力要素的提升很不均衡,年均提升速度高低差距很大,其中创新投入能力和科研活动能力的年均提升速度只分别为6.3%和2.2%,大大低于成果产出能力年均12.9%和创新基础实力年均13.7%的提升速度,也大大低于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年均8.9%的提升速度,“短板效应”现象突出,影响总体创新能力提升。二是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的普遍性不高,能力无提升甚或下降的机构比例偏大。“十一五”期间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中创新能力无提升或下降的机构占23%,转制机构中创新能力无提升或下降的机构占38%,影响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三是极少数科研机构几年来无科研活动(9%)或无科技成果(16%),个别科研机构甚至还无任何科技活动,失去了科研机构的本质属性。这三个问题值得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自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鲜德清,唐泳.我国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09X):122-123

[2]孙玲芳,张健,许金波,等.我国蚕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蚕业科学,2006(4):535-540

[3]谷景亮,贾培民,钟彩霞,等.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6):565-567

[4]毕琳,赵瑞君.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29(11):1241-1244

8.创新与科研 篇八

摘要:本文探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调整,并结合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学专业;创新能力

O6-4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化合作的逐步增加,我国越来越需要大量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育人目标。如何为社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 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局限性是忽视学生独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化学专业人才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课程设置不合理,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际应用不够。化学专业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或缺乏应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应用类课程。(2)学生实验验证性内容多,综合性和独立设计实验少,学生动脑的机会少。(3)学生参与实际科研应用不够,实践机会少,与当下的热门研究课题缺少接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理念发生了转变,逐渐关注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培养,这对当前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化学教育而言,培养创新性化学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化学专业的教育趋势,也是我国人才需求的未来趋势。

一、 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根据社会应用的发展,设置针对性的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化学专业人才。

(一)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基础课学时

根据化学领域知识的发展调整课程结构,设置与领域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化学专业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太多,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后期学生课业繁重,同时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重复交叉的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如无机化学及实验在第一学年完成全部教学,共 (96+70)学时;有机化学及实验在第二学年完成全部教学,其学时压缩为 (96+80)学时;分析化学及实验第三学期开设,学时压缩为(48+50)学时;物理化学及实验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其学时压缩为 (96+60)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痕量分析技术》课程,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40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在第六学期增设《绿色化学》和《复合材料导论》,各32学时。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渠道,为实验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因此,课堂教学要做到采用多样形式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启发式、询问式、探究式的方法,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合理开展现代多媒体教学,将化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引入课堂,既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又不至于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帮助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开设与目前研究前沿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讲授的重点在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讲授最核心的知识点,阐述最具有前沿价值的学科基本原理。讲授内容要少而精,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讨论、自学,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课程作业要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主要为学术报告或小论文。课程教材是一个开放性体系,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研讀现行的先进教材,避免学一门课程只读一本书的现象。同时教师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体会、最新科研成果等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加强团队建设

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学院成立了以高级职称教师为主的教学骨干创新团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交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训和成果。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新的教学骨干,构建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鼓励中青年教师多参与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得到专家的指点,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让骨干教师接受国内外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等优质课的培训,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

二、 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科研能力的途径。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在开展某种形式的本科生科研计划。

目前,国内各高校也都陆续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如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都已建立了系统规范的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一)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更新实验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学生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有基础化学实验和专业实验两个部分,基础化学实验指原四大化学的实验教学,删除重复性实验内容,压缩验证性试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的比重,使学生在保证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的基础上,也能够训练和发展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的能力。专业实验是在高年级后开设的,包括综合化学实验和独立设计实验,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实验设计由浅入深,由单元技能训练到组合技能训练,最后进入综合性设计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不便,如有些实验时间过长、某些药品对人健康有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开发和应用了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对于要在实验课上做的实验,学生既可以在课前方便地通过网络浏览课件自学,又可以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对于不能或者不方便在实验课上做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扩展视野,了解前沿的实验过程。将传统实验教学与虚拟实验相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

(二)设立本科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基金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學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设立相应的创新平台。为此,我院建立了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基地,设立开放性综合实验室,鼓励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通过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制定一个简要研究计划,并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验,也可以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参与在研课题。本科生参加创新实验与研究,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学校每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诸如化学知识竞赛、实验设计大赛等相关的技能知识竞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熟练操作规程。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成长,逐渐形成创新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

为满足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同时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把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引入创新实验,创新实验室配置了一定的设备和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催化反应器等。

为鼓励本科生大胆进行创新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相当多的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课外研究课题的形式进行申请,通过评审和审批,对批准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我院有11名学生担任校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其中省级项目2项,获批科研经费3万元,学生从查阅文献到选题、写报告、做预算、报账等等,逐一参与,通过创新基金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协同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结束语

上一篇:社区平台建设方案下一篇:初中数学个人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