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训说明(2013年度)(精选10篇)
1.高技能人才培训说明(2013年度) 篇一
2012年度吴江区优秀高技能人才公示名单
姓 名 陆伟杰
姓 名 陆劲梅 徐新连 许 笑
姓 名 邵金榜 陈新建 杜立兴 吴卫峰 濮建芳 沈建新 金 妹 王帅波
突出贡献高级技师
单 位
苏州市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
突出贡献技师
单 位
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市罗森助剂有限公司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突出贡献高级工
单 位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中达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中达光电工业(吴江)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玉化 戴扣祥
姓 名 李世方 曲春雷 蒋 辉 黄文嘉 陶利平陈跃跃 胡珂铭 王清国 王文兵 宁方为 吴 鑫 曹 辉 朱总明 钱莉华 沈红强 陈于池 沈华加
苏州科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技术能手(推荐类)
单 位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中达光电工业(吴江)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信越聚合有限公司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科达液压电梯有限公司 法兰泰克起重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区太湖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苏州奔一机电有限公司 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 苏州安特威阀门有限公司 标准缝纫机菀坪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江苏藤仓亨通光电有限公司 苏州华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贾晓光 耿 忠 陈晓砚 王海军
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科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2.简 讯(高技能人才培训) 篇二
今年来璜泾镇人才工作成员单位积极响应我市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通过摸底调查指导,组织辖区内20余家企业积极申报,目前已成功获批5名太仓市高技能突出人才,分别来自纤维纺织、能源环保、科技、电子等新兴产业,也是历来年获批最多的一年,使我镇高技能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高技能人才是助推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这两年来璜泾镇着重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为企业聘请培训师资、免费提供培训教材等,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二是为减少培训对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将培训地点设在企业内,员工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就近接受培训,也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欢迎;三是组织好企业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加强企业内部技能管理,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技工等级考试,一大批一线技术工人经过培训考试,顺利通过技能等级鉴定,取得了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两年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好高技能人才申报,璜泾镇新增高级工690 人,中级工350人,初级工1386人。其中培养出7名太仓市高技能重点人才。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企业员工就业能力得到增强,完善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也为我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推动作用。
3.高技能人才工作参考 篇三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制定《潍坊市审计局2008至2010年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立足实际、分层施教、注重效果,在加强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培训。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请进来与送出去、集中培训和个别授课、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方式,利用现场、网络、院校等多种资源,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培训,有力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推行自助选学。按照《潍坊市审计局关于推进全市审计工作科学转型的实施意见》,引导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紧跟形势发展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科学转型。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将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采取个人自学、脱产学习、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积极参加在职教育、继续教育,考取各类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提升了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实现了知识更新与储备,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三是着力引进人才。对新进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争取组织人社部门支持,在坚持“逢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经济责任审计专业化要求,重点引进财会、金融、工程、管理、计算机、法律等核心专业背景人才,尤其是既有高学历、高职称,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近年来,公开考选的10多名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人员占90%以上。
四是加强实践砺练。在审计实践中,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建立审计导师制,由科长或审计组长担任导师,“一对一”传、帮、带经济责任审计实务。对年轻同志敢于交任务、压担子,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内原则上要担任审计组长或主审一次以上,促进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升把握宏观、服务大局、加强研究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组建经济责任审计研讨小组,让每个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实践砺练中,注重总结提炼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方法、评价办法,不断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向深入。
五是完善培养机制。制定实施《潍坊市2009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实行约束激励和业绩考评机制。建立以职责为中心、业务能力为标准、工作实绩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二是实行定期轮岗交流机制。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人员与其他业务科室、综合科室人员之间定期交流任职,激发工作活力,促进一专多能,培养“全科”人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选拔优秀人才走上经济责任审计中层岗位。四是实行人才关爱机制。创建积极向上、拼搏奉献、团结和谐、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围,真心实意从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心、爱护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六是实施高端发展。以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引导,贯彻落实审计署等三部门《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制定《潍坊市审计局关于建设高层次审计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围绕高精尖人才培养战略,在全面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选拔培养一批意识超前、知识面广、业务精通、英语熟练、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审计及科研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专家型、复合型、专业化和青年骨干经济责任审计人才,从而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带动整个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经济责任审计“铁军”。
信息3:内江:投资2亿 兴建人才“集散地”
11月6日,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的内江市成渝经济区人才交流中心正式开建。据悉,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内江、川南及周边地区的招商引资和人力资源交流、汇集,助推内江打造成渝的“人才集散地”。
扩大规模集聚人才
11月16日,内江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显得十分冷清。除几名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外,大厅里没一个招聘企业或求职者。
内江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是该市最大的人才市场,近千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能同时容纳166个企业和400名求职人员。“但除了周二和周五的招聘会外,平时来的人很少。”工作人员说。
“人才市场规模小,招聘会的影响力有限,全市的人才招募也受到很大限制。”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办副主任张贵说,相比其他市州,内江正规的人才市场数目少,规模小,平均容纳人数为200—300人,根本不能满足全市日益扩大的用工需求。
“成渝经济区获批后,大量人才将涌入成渝两地,人力资源成为各地发展的必争资源。”张贵说,居于成渝腹心的内江,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皆优,近年来,全市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富士康、巨腾国际等大型项目落户,未来三年员工需求将达20万人。
但是,据内江市统计局对全市百户企业的用工调查显示,近五成企业存在员工紧缺现象。内江人力资源不可谓不丰富,400万的人口,劳动力有177万人。但其中有114万人去了深圳、江浙等沿海城市务工。“待遇不高,工种不对口”,是本地企业招不到工的主因。
如何帮助本地企业解决 “用工荒”?如何集聚人才,在融入成渝经济区的过程中占据主动?这些问题一直压在内江人的心头。
立足本地增强辐射
“以目前的形式来看,仅立足于内江本地区远不能满足招募需求。”内江市副市长陈朗认为,作为成渝经济区“椭圆城市群”的最中心,内江完全可以立足本地,吸纳区域内及周边省市的企业、务工人员,快速形成一个人才集散地,然后根据本地企业、区域内企业的需求,进行合理调配。
“立足内江,面向川南,辐射成渝,延伸周边城市”--这是内江市成渝经济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定位。
成渝经济区人才交流中心包括人力资源交流市场、高级技工学校、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并配套建设师生公寓食宿中心、宾馆、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农民工返乡创业小额担保中心。其中,配套建设的可容纳5000人的三至四年制高级技工学校和农民工短期培训基地,预计每年可培训15000人,缓解本地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同时向成渝地区输送各种对口人才,成为成渝的人才“集散地”。
“中心由内江与深圳跨区域合作兴建,可让内地与沿海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张贵说,此举既可促进内江的招商引资,又能引导更多劳务人员来内江谋职。
内江成渝经济区人才中心建成后,可同时容纳招聘单位500家,求职人员5000人,届时将举办大中专毕业生专场、职高毕业生专场、退役军人专场,解决企业大规模人力资源招募难题。
信息3:大连:检校合作培养高层次检察人才
12月8日上午,大连市检察院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办学签字仪式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此举标志着检校合作、开办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班工作正式启动。
近年来,大连市检察机关始终重视检察干警专业素质的提高。针对工作需要和干警个人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多种业务培训活动。积极鼓励干警在职攻读法律硕士,更新知识结构,拓展学科领域,增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连检察机关具有法硕研究生学位的干警已达全部干警人数的15.1%。
大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刘伟表示,检察机关与高校合作,检校互助,优势互补,是提升检察干警法学理论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益尝试。他希望大连海事大学以高层次、实务型法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合作办学特色,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兼顾检察实务,从传授知识向提高能力、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倾斜,使教学更加贴近检察工作的岗位需要。与此同时,利用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为全市检察干警开办高端讲座。信息4:培养“两加一推”所需高层次创新人才
贵阳医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 培养“两加一推”所需高层次创新人才
12月5日,贵阳医学院学位授权三十周年庆典暨第二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筑举行。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贵阳医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已有3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30年。
贵阳医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所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医疗服务。自1981年至今,学校获得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从原来的1个增加至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从28个增加至40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从18个增加到24个。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由1978年首批8名硕士生、2004年首批5名博士生,发展到目前的2011级497名硕士生、10名博士生,在校研究生总数达1454人。1978年以来,学校培养毕业的3008名研究生多数已成为我省医药卫生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领军人物或学术骨干。33年来,贵阳医学院“以人为本”理念植根医学教育,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深入人心;质量意识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创新教育始终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生教育不但面向科学前沿,更面向国家发展的需求。
在分析当前形势、审视自身不足的同时,贵阳医学院提出从四方面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加强导师育人职责,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医科院校的软环境建设;从制度层面落实助研、助教、助管等“三助”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中关村,因人才而生。没有“中国互联网建筑师”亚信科技,我们“触网”的时间表会推迟;没有“星光中国芯”的缔造者中星微,我们的电子产品仍会大量植入进口多媒体芯片;没有“众里寻他”的百度,我们无法便捷地在中文网络世界“冲浪”„„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循着“海归”人才创业创新的轨迹,中关村的“跨国人脉”隐约可见。
中关村的优势,首先在其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比较优势。目前中关村核心区拥有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32所高等院校、206个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院所、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全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1/3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如今在中关村示范区,高素质从业者逾百万,博士、硕士约12万人,“海归”人才过万人。人才资源的创新潜力迸发,当初靠的是“带头吃螃蟹者”破釜沉舟的勇气,今天则亟须更充分的制度性保障。
2月5日,贵阳医学院学位授权三十周年庆典暨第二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筑举行。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贵阳医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已有3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30年。
贵阳医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所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医疗服务。自1981年至今,学校获得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从原来的1个增加至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从28个增加至40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从18个增加到24个。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由1978年首批8名硕士生、2004年首批5名博士生,发展到目前的2011级497名硕士生、10名博士生,在校研究生总数达1454人。1978年以来,学校培养毕业的3008名研究生多数已成为我省医药卫生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领军人物或学术骨干。
信息2:6成中小企业缺人才 高房价加剧人才流失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公布了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目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其中,大多数受调查企业将人才匮乏问题列为其面临的头号问题,其中6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面临技术研发人员短缺。
4.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申办报告1 篇四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按照黑人社函[2012]399号《关于认定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通知》精神,我们对该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感到该校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条件完备,学校管理规范,办学效益显著,在黑河市职业培训领域具有示范作用,达到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标准,申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将该校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北安市技工学校成立于1980年,1997年晋升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晋升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工学校已与农高、职高、电大、农机校、农广校等其它5所学校合并,成为以技工教育为主体,融技工教育、职高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为一体的跨行业、多功能、综合性职业学校。全校占地面积3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92平方米,教职工106人,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机电应用技术、计算机、电焊、汽修、幼师、服装等8个专业,在校学生2149人。
北安市技工学校是农村劳动力省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黑河市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每年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城乡劳动力4000多人次。
二、成立高技能培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发展地方经济的迫切需要
黑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以黑河边境贸易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以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为根本出发点,以推进全市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发育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和人才建设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三新”产业、贸易为重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发展地方经济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而普通高中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到外地发展,落地型人才主要依靠本市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来培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有初级和中级技能人才已满足不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但黑河市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较少,因此,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发展地方经济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满足当地经济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北安市每年应届初高中毕业生7000人左右(含农垦、森工系统),可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不足3000人,仍有4000人需要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全市6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每年培养中级技能人才近1000人,能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足200人,升学率仅为3.5%左右,还有许多学生渴望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接受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全市城乡劳
动力26万人,高技工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为2.3万人,不足劳动力总数的10%。有数万名中级技能人才需要接受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系统学习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高品质场所,给中级职业技能人才继续学习深造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成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技工教育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黑河市现有6所技工学校,其中;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所,省重点技工学校3所,普通技工学校1所,民办普通技工学校一所,主要培养中、初级职业技能人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57号《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成1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而我市目前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没有。因此,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市域经济内各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推荐北安市技工学校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符合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为北安市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兴城市奠定人才基础。
三、具备的条件
北安市技工学校位于黑河市南部名城——北安市,是由北安市政府主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校占地面积384000平方米,实习示范基地和乡镇技工分校共14500平方米。全校教职工106人,聘请社会兼职教师27人。建校34年来,为社会输送中初级职业技能人才近5万名,培训高技能人才500多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摇篮、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学校立足本市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特点,谋划办学思
路。采取“强队伍、精管理、优质量、重技能、创特色、铸品牌”六项措施,创新办学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确立了“突出一个重点——强化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两项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三个模式——《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分段式教学、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四个服务——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服务、为城乡劳动者创业致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多年来,投资45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培训实训楼5000余平方米,维修实习基地7200平方米,建立了电焊、机加、电工、电子、机电编程实习室和实习车间。办学条件步入全省技工院校先进行列。
实施“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采取“学校开专业、专业办产业、公司加农户、企业带乡村”的方式,依托专业开办相应的经济实体。先后成立了电工装配车间、编织厂、服装厂、机械加工有限公司(包括办公设备厂、农机修造厂)、变实习基地为生产车间,变消耗性实习为创收性实习。
开展为农服务,为农民创业致富铺路架桥。学校树立品牌特色,充分发挥省“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的政策优势和学校培训教师是省级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学校带头创业、扶持典型创业、引领全民创业。向学员推荐了大豆新品种、规模种植、特色玉米种植与加工、杞柳种植与柳编、玫瑰花种植、食用菌栽培,拓宽了学员的创业思路。学员通过培训走上了成功之路。
学校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先进实验院校、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先进单位、职业
教育先进单位、省金牌服务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先进学校。
四、所在单位支持措施
学校依托计算机、汽车驾驶与维修、电焊技术3个重点专业申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计算机操作、汽车驾驶与维修、电焊技术等高级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的办学机制,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业技能人员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建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2012年投资200万元,用于计算机、汽车驾驶与维修、电焊专业实验室建设,新建4个专业实验室和15个实训基地。
三是扩大招生规模。计算机、服装制作、汽车驾驶与维修、电焊技术专业年培训高技工和技师500人。招生范围面向黑河市所属各市、县、区和国营农场、劳改劳教农场、森工局,招生面扩大到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劳动力。
四是提高师资水平。招录应往届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招聘社会各行业能工巧匠到校任教;选送本校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到企业或农村挂职锻炼;聘请国营农场、驻军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五是实施“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按照产业类别,组建农牧工产业有限公司,扩大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六是加大为农服务力度,依托乡镇技工分校,扶持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和带动农民创业致富,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五、主要目标和工作计划
总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城乡劳动力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实施“产工教结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创新办学机制,提高办学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
工作计划:
1、到2013年末,学校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培训高技工和技师500人。
2、新建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餐厅、报告厅,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
3、扩大校内实训基地规模,成立电子装配车间、农产品加工厂、组建农牧产业有限公司;成立计算机动漫创作中心、成立汽车修配厂,完善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5.高技能培训基地总结 篇五
电力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简称“电力技术建设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现已完成全部的建设项目。
经自查,电力技术建设项目的各级层目标与任务均已完成,建设进度达到预期要求,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影响良好。
现将我系实施电力技术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基本思路、主要成效、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情况报告如下:
一、电力技术建设项目建设概况
电力技术建设项目为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我校四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业建设项目之一,为我系电力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建设基础
该专业在校生613人,有教师36人,专职教师31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工程硕士研究生3人,实训教师21人。实训教师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达到10人,占实训教师总数的48%。学员双证合格率92%,就业率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5%,毕业生稳定率80%;年社会培训量800人,其中高级工以上达到300人。
有PLC实训室、电工高级工实训室、工厂生产自动化实训室、变配电实训室、高压电器检修实训室、倒闸操作实训室及135MW、200MW、300MW发电运行仿真实训室各一个、电力电子实训室等18个实训室。
专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在为兵团“三化”建设服务,尤其是农一师、农二师、农六师、农八师的现代制造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推进了突出技能特色与坚持培养质量并举、形成辐射功能与发挥带动作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
在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该专业面临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技能培养不到位,“双师”教师数量和能力不够,硬件条件缺乏,办学理念陈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实施为该专业在深化改革发展中急需解决这些发展困难与实际问题开辟了破解难题的途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二)建设思路
根据“关于实施2012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建设要求,按照“找准突破口,抓内涵建设,发扬兵团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的思路,即:坚持面向电力行业,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设臵、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对口支援、师资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以电力技术为龙头,全面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为新疆兵团电力事业建设服务,继续发扬兵团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的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步骤
在确定建设思路的基础上,该专业建设项目小组提出电力技术建设项目九个实施步骤。
一是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该专业接受建设任务后的首要实施步骤。该专业自成立以来,对学制教育已经非常熟悉,但对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2011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70号)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试行)》(人社厅函„2011‟52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准备不够。本专业统一了思想,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高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内涵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凝练出新的理 念,提出了新的举措,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求、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逐步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积极实践。
二是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大面积组织调研活动,扣准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脉搏,是电力技术建设项目启动之后的重要一步。组织广大教师对兵团各师、乌市开发区等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单项与整体衔接、点上与面上合作”方法,围绕高技能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兵团各师、乌市开发区行业和企业调研,开发区发展规划、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变化状况、学校和区域产业企业合作与对接机制的信息,依据服务对象、现状要求、发展走势和自身优势,借助座谈了解、实地考察、网络查询和专题调研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调研所产生的分析结果,如职业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变化的基本走势、行业一线的现实需求、企业岗位的了解分析、工作任务的详细分解、工艺流程的规范描述和工作情境的调整组合等等资讯均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对接职业领域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双 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建设思路不断成熟。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岗位设臵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就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构建“课证相融,训学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保持在区域院校中的办学特色和综合能力、培养成效、高就业率等方面的一流水平;
四是开发适于培训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根据电力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岗位、职业能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理论知识与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相应的实训环节结合起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资格证书为纽带的、产学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
五是进行对象差异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特点和教育活动的差异,注重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由单一的校内教学管理向面向学生和学员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证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制订了《机电系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文件,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了教学管理制度保障,适应了不同教学对象要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
六是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臵电力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教师队伍。
七是基于校企合作开发与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能力 共建实训基地分为硬件建设与管理建设两方面,硬件投入方面,学校为弥补变电实训场地的空缺,投资93余万元建设了变电仿真实训室,切实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操作维护及事故处理的水平。企业为学院提供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实验设备,校企合作单位有新农六师煤电厂、疆高压开关厂、蓝山屯河电厂等5家单位;软件方面探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八是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机遇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贯彻落实《兵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组建了职教集团,旨在创新兵团职业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兵团“三化”建设的能力。集团将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拓展办学空间,疏通就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技术建设项目小组通过职教集团经验交流、参与兵团人社局组织的“兵团专家服务中小企业行动”等活动,与部分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协议,了解了企业当前的技术需求,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培训方向,锻炼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能力,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与成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2年努力,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形成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
2.通过扩建变电站联合仿真实训室等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培训计划的制订、课程设臵改革等方面积累高技能人才培训经验,建设“双师”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3.建立健全能力评价考核体系,依托兵团、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将电力技术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示范专业,并且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完成情况
通过2年努力,围绕电力技术专业建设,创建了“课证相融,训学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设臵改革,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资格证书为纽带的、产学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适应了不同教学对象要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依托兵团、立足行业、服务企业,为兵团企业培训员工达1300余人;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计划完成了三块建设内容、21个建设目标,实际完成21个建设目标,完成率100%。1.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市场调研,开拓合作单位,认真分析企业要求,进行岗位分析,确定该专业的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目标,依托兵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不断深化与农六师煤电集团、伊力特股份、青松建化股份、新疆天业、天富热电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的产品进入课堂教学,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课证相融,训学相通”既针对在校学生,也面对需提升技能的企业员工:
(1)订单式培养
截至目前,该专业已与农六师煤电公司、梅花集团、蓝山屯河等5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预测人才需求的类型与数量,以及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训的条件等,为教学提供课程开发、工种需求、教学目标等,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培养项目依据。实现学生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率100%,有80%以上学生获得工种资格证书的目标。
(2)企业员工技能培训
以电气运行值班员、维修电工等岗位技能为中心,坚持三结合:培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训课题来自于企业项目,培训过程按照生产过程进行,培训质量按照生产图纸技术指标检测,培训考核按照员工岗位职责考核;培训与鉴定考核相结合——课程学习针对企业员工,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培训内容与鉴定要求相一致;校内培训与校外送培相结合——培训地点、时间与企业充分沟通,员工进校培训与老师进企业送培训形式多样。2.面向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计(1)课程设计突出工作过程等职业导向原则
6.争做高技能人才铸就青春辉煌 篇六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冥冥之中,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著名导演张艺谋是这样回答的:"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的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三国时代,诸葛亮羽扇纶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比尔盖茨全世界的首富.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真理,但是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我们不可能成为诸葛亮、爱迪生,比尔盖茨那样的伟人,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职校生,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同样可以成为另一类的伟人,那就是技能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让技能成就我们的未来。你也许会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请看纪录片《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 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 “中国制造”。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 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 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 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 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 动,为之点赞。
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 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 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 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为一名中职生,不少同学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我的 就业之路该如何去走?"
鲁迅先生曾告诉我们:"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啊!我们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去选择,去拼搏.可是对于之初的 我们来说,我们人生的航标该指向苍穹的何方呢?“大国工匠” 的感人故事给我们就明确了今后人生的方向:识改变命运,技能 成就未来。
人生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有了"争做高技能人才,扎根基层,为国争光"的 理想目标,才有我们不断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
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处于学习技能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 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在求学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学习技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为将来报效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给我们创造的一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苦练技能,做一名优秀的中职生.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选择天空
让青春自由翱翔
选择奋斗
让青春放声歌唱
选择了一种职业
让青春在汗水的浸润中挥洒希望
选择了一种职业
让生命在青春的收获中铸就辉煌
7.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有感 篇七
张小红
看完《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我深深地为这些楷模的成才经历和技能贡献所折服。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发展、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其中,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高超、精湛的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也构成了技能强国的中坚力量,因此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些楷模的事迹介绍中,我感悟到他们共同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高尚品德、刻苦钻研、创新胆识、不断学习、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这些楷模都是从普通的工人成长起来的,但不同的是,他们在走上现有岗位的伊始就投入了很大的工作热情。为了尽快掌握应有技能,他们刻苦钻研,付出了超出常人数倍的辛勤劳动。终于成就了李凯军依靠“加班抢来的”技术,许振超勤学苦练出的“一钩准”、“衣钩净”等绝活。同时可以看出,他们除了用心练习外,还很“有心”地去学。如在国外专家的技术壁垒面前,李斌就是用“观察、回忆、分析”相关要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真可谓是“天下不负有心人”。
“学无止境”集中体现在这些楷模身上。永不停止的学习使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得以不断推陈出新。如李斌在学习上的“三个转变”,学习视野也由最初“岗位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就补什么”发展为“数控技术有什么我就学什么,数控技术发展到哪里我就跟踪到哪里”,这种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承担预研任务的技术中心,这种态度更应为我们所学习。
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的胆识成为楷模成功的关键要素。在面对新的难题时,他们不是等待,而是主动提出“让我试试”。“试试”的结果就是一项项奇迹的发生,一个个技术革新成果的完成。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上千万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象许振超“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般的集装箱装卸作业,为青岛港赢得了世界赞誉;高凤林手里的焊枪承载着国家的航天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尊严。
爱岗敬业贯穿于楷模成长的全过程。“干一行、爱一行”,这句老话在楷模们身上得到集中表现。他们对待本职工作执著、坚韧,内心充满了责任和信念;他们是在把职业当成毕生的事业,把工作当生命来看待。正是由于他们达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最高境界,才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绩。“态度决定一切”,在我们投身于国家建设、企业发展的大潮时,如果在本职岗位上不能做到认真、踏实,何谈进步和成绩?
8.高技能培训班学习心得 篇八
——江苏省宿迁市淮海劳动技能开发有限公司王勇
2016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数控加工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班学习,这次培训活动在盐城技师学院精心安排下,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培训又有技能操作,这些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启迪了思维、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本领。下面是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主要收获。
一、提高了理论素养,开阔了思路,丰富了思维方法
这次培训学习,我们先后学习了海德汉系统编程与加工,CAXA制造工程师绘图及仿真加工,多轴加工的编程软件Powermill和仿真软件vericut的应用和五轴机床结构的操作和编程方法及机器人的编程与加工。学习内容丰富、既有宏观上的理论指导,也有实践应用具体操作方法的学习,从中不仅接受到许多新的信息,而且获得了不少教益。
培训期间的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振奋人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我把这次学习培训当做一个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静下心来专心学习,认真听课、记笔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积极利用这次学习的机会,吸吮知识,学习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收获了友情,找到了自己的差距。
我们是来自不同单位的一群人,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学校和企业的高级技师,工作经历丰富,工作能力强,20多天相处下来,收获了友情,交到了朋友,我们谈工作、谈学习、偶尔也聊聊家庭,我们渴望更多的学习,我们期待更多的磨砺,因为我们知道要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业务上的学者,处事上的善者”,我们还要做许多努力。学员之间不同的学识,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甚至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断相互交流、相互碰撞,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前行路上我们要继续相互的鼓励,相互的支持。
在平时的思想交流中,同学们之间畅所欲言,带来的是思想的碰撞,点燃的是思维之火,在他们有条不紊的阐述中,显现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展示的是不俗的思辨力。在这些同学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他们不仅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有着坚实基本功,而且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向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不可能做到最好,但我会努力做到更好。
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短暂的十几天,是人生长河中的一瞬,但它所留下的影响和意义将享受终身。这次学习是个人成长中的“加油站”、工作中的“充电器”。结合这么多天以来所学、所感的,对照以往自己学习及工作的情况,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地认识,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培训是辛苦的,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带给我们的启迪的巨大的。感谢盐城技师学院对这期培训的高度重视!感谢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则难,做则必成。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在企业学到的实践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
高技能培训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将努力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严格督促自己,客观、准确地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级技师。
江苏省宿迁市淮海劳动技能开发有限公司 :王勇
9.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篇九
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狠抓人才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工作进展明显。但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技能人才不够用的问题仍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高技能人才培养数成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核心考核指标。年初市局下达我县高技能人才培养数为560人,其中取证数280人。面对任务,深知艰巨,全体工作人员没有怨言,而是勇于担当。针对我县职业院校少、企业规模小、劳动者普遍技能低等实际,想方设法,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努力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难点转化为工作亮点。今年1~8月,高技能人才培养数已完成4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5%;取证数已完成2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8%;超额完成了序时进度,“五动”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是:
一、政府推动,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一是坚持人才工作优先。
10.高技能人才政策指南 篇十
昆政规„2012‟11号
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意见的通知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见(试行)》业经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见(试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决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12‟1号)精神,依据《昆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现就我市加快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充分就业、促进转型升级为目的,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健全引进、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昆山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底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80人,2015年底达到600人,建成一支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主要政策
1.鼓励院校为我市输送高技能毕业生。鼓励技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形式,为我市培养输送高技能毕业生。根据输送到我市就业满六个月的高技能毕业生数,给予院校每人1000元的奖励,同时给予毕业生个人1000元奖励,经费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
2.鼓励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足用好职工教育经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对企业采用“大师工作室”师带徒结对学艺等形式开展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据经培养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人数,按每人2000元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对获得苏州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的,按上级奖励同等额度给予经费配套。经费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
3.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对我市企业员工经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满六个月的,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4000元的培养资助,资助经费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培训经费不足部分由企业或个人承担。
4.吸引高技能人才来我市生根发展。优化人才环境,吸引高技能人才来我市生根发展。根据我市户籍政策相关规定,来我市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可优先落户,对在我市初次就业满六个月的(不含已享受高技能毕业生相关奖励的),给予个人1000元奖励。对产业发展急需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参照享受人才公寓等相关优惠政策。经费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
5.实施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每年选拔10名“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50名“昆山市高技能重点人才”、150名“昆山市高技能优秀人才”,纳入政府优秀人才表彰范围,分别给予7.2万元、3.6万元、1.8万元的政府人才津
贴,分三年发放。从中选拔参加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和重点人才评选,入选者就高享受津贴。
6.加大技能竞赛选拔表彰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以竞赛促进培训和鉴定。对通过竞赛选拔认定的高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苏州市级及以上综合性技能竞赛名次的,按相同额度给予配套奖励。
四、工作举措
1.建立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信息库。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定期编制和发布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按需引进培养急需高技能人才。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库,面向社会收集掌握在昆就业高技能人才信息,引导和鼓励企业及个人及时申报。对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高技能鉴定合格的人员给予技能鉴定费补贴,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
2.整合建设公共实训和鉴定基地。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外包、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市公共实训基地和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基础,整合人社、教育等部门资源,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分期建设全市统一、开放、公益的公共实训和鉴定基地,提高高技能人才实训水平和鉴定能力。
3.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机构考核评估,对考核优秀的培训机构给予表彰
和奖励。
五、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管理,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市人才办、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保局、住建局、交运局、安监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人武部等部门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动和检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保局。
2.明确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人才办负责宏观政策指导;人社部门负责具体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教育部门负责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资金,确保及时拨付到位;发改、经信、科技、民政、住建、交运、安监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指导本行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青妇组织和人武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3.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市高技能人才专项引导资金,市、区镇两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各承担50%),用于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
4.加强目标考核。各区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
5.加强宣传引导。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舆论宣传,加大
技能成才和技能创业的典型事例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人保局负责解释并制订细则。
二、政策解读
――引进方面
鼓励院校为我市输送高技能毕业生。根据输送到我市就业满六个月的高技能毕业生数,给予院校每人1000元的奖励,同时给予毕业生个人1000元奖励。
奖励条件:院校将持有高级工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学员输送到我市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且满六个月。
吸引高技能人才来我市生根发展。根据我市户籍政策相关规定,来我市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可优先落户,对在我市初次就业满六个月的(不含已享受高技能毕业生相关奖励的),给予个人1000元奖励。
奖励条件:高技能人才初次来我市就业(缴纳社会保险),且满六个月,与院校输送的高技能毕业生不重复享受。
――培养方面
鼓励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根据经企业培养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人数,按每人2000元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对获得苏州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的,按上级奖励同等额度给予经费配套。
补贴条件: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培养,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对我市企业员工经定点培训机构培
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满六个月的,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4000元的培养资助。资助条件:我市企业员工参加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资助方式:学员缴费参加培训,获证就业满六个月后,办理资助申领手续。学员获证后一年内必须办理资助手续,逾期视作放弃。
――激励方面
实施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每年选拔10名“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50名“昆山市高技能重点人才”、150名“昆山市高技能优秀人才”,纳入政府优秀人才表彰范围,分别给予7.2万元、3.6万元、1.8万元的政府人才津贴,分三年发放。
评选范围:我市各类企业中,在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且在市高技能人才库中登记满半年以上者。重点从我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领域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中选拔产生。
加大技能竞赛选拔表彰力度。对通过竞赛选拔认定的高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苏州市级及以上综合性技能竞赛名次的,按相同额度给予配套奖励。
三、相关知识
1.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根据国家职业大典,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2.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3.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到2012年底每万人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80人,2015年底达到600人。
4.我市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主要有哪些?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装备制造)、新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金融保险、文化旅游。
5.2012年我市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机构和培养资助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有哪些? 详见《关于公布2012年昆山市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机构和培养资助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的通知》(昆人社技„2012‟2号)
6.参加不在目录内工种及定点机构无法开展的高技能培训是否可享受资助?
原则上不可以,但确为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或定点机构无法开展的培训,凭培训前由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出具的证明和其它相关材料办理资助申请。
7.我市高技能人才资助培养一年可以享受几次? 一人一年内享受一次。
8.享受高技能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的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高技能鉴定合格人员,按物价部门核定的鉴定费标准给予补贴。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没有条件进行鉴定的工种可由其委托上级鉴定部门开展鉴定,按同标准给予补贴。
9.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获评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和重点人才后,是否重复享受津贴?
不重复享受津贴,获评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和重点人才的,就高享受津贴。
10.我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在认定期内应承担哪些义务?(1)认真钻研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技能水平;(2)主动发挥技能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参与企业重大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努力解决生产服务中的技术难题,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3)积极带徒传艺,做好所在职业领域技能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培养技术技能后备人才;
(4)积极参与同行业技术技能交流,技能竞赛、技能展示等活动,主动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及技术指导工作。
(5)配合做好技能人才宣传工作,出席相关会议及活动。
11.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的评选条件是什么? 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个人技术技能在市内同行业中处于拔尖水平。近5年内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表彰,省(行业)级技术能手称号以上荣誉;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20名、全国二类或省级技能竞赛前10名、苏州市级一类技能竞赛前5名的选手;姑苏技能大奖获得者;苏州市青年首席技师称号获得者。
(2)在企业技术改造、引进高新技术设备的消化、使用中,掌握关键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够排除重大关键技术障碍和安全隐患,对提升产品质量有突出贡献。
(3)刻苦钻研技术,具有绝招绝技,并在某一生产和服务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技术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或者在确保产品质量标准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生产、销售等记录。
(4)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5)在本职业(工种)中培养高技能人才,传授技术技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6)传统技能技艺传承者,获得省级以上单位表彰或命名者。(7)新型产业、行业发展中的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以上的优先考虑。
12.昆山市高技能重点人才的评选条件是什么? 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个人技术技能在市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近5年内获得苏州市技术能手、有突出贡献技师等以上荣誉;苏州市级一类技能竞赛前10
名、二类技能竞赛前5名的选手。
(2)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本企业、本工种关键性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推动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
(3)发扬团队精神,积极传授技艺,所带徒弟、所教学生成为企业的技能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作和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有较强技术攻关能力,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取得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5)在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6)规模型企业“首席技师”或技术技能突出人才。
(7)其他有突出技术技能特长,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
具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以上的优先考虑。
13.昆山市高技能优秀人才的评选条件是什么? 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个人技术技能在市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本企业、本工种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提高经济效益。
(3)有团队精神,积极传授技艺,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4)有技术攻关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5)在推广先进技术方面作出贡献。
(6)规模型企业“首席技师”或技术技能突出人才。
(7)其他有突出技术技能特长,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技能人才。
具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以上的优先考虑。
14.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每年评选几次?
每年评选一次。
15.获评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后,津贴享受期限有多长?
享受期限3年。
16.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如何享受政府人才津贴?
被评为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政府人才津贴分三年发放。
优秀高技能人才在享受期内因技术技能创新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可申报高一级人才荣誉称号,获评者就高享受津贴,并连续计算年限。
17.出现哪些情况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不再享受政府津贴?
(1)不再从事技术技能岗位或调离昆山工作;(2)考核不合格;
(3)因违法违纪行为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严重后果;(4)被追究刑事责任;(5)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6)或其他原因不宜再作为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
18.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不可以。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工作人员不在申报范围。
19.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能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凡是在我市就业(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一线员工均可申报。
20.企业的行政人事管理人员,具备了国家职业资格,能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不可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文秘等非生产一线工种的工作人员,不在申报范围。
21.非昆山户籍的能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可以,在昆山高技能人才库登记满半年(缴纳社会保险满半年)即可参评。
22.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原则上不可以。
23.个体户可以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可以,符合申报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自主创业人员都可以申报。
24.如何界定“近5年内”获得的表彰或荣誉?
“近5年内”指申报当年起算前5年内获得的表彰或荣誉。5年以前获得的表彰或荣誉不作为评选依据,只作为参考。
25.三年内将退休的人员可以申报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吗?
可以,被评选为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在享受期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办理退休当年起不再享受政府人才津贴。
已经达到和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可以申报。
26.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调离昆山后是否继续享受政府人才津贴?
调离昆山后,调离当年即停止享受政府人才津贴。
27.昆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和优秀人才在昆山本市变动工作单位怎么办?
在昆山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的,需本人到申报部门办理变更单位手续,重新认定新的岗位和职责,符合要求的可继续享受政府人才津贴,不符合要求的当年起停止享受政府人才津贴。
28.文件材料下载网址和联系方式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政策咨询:57559001 培训咨询:57590493 57512145 鉴定咨询: 57550131 57551740 QQ群号:222494918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Ο一二年五月
高技能人才落户政策
根据《昆山市大专以上及技术技能人才落户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市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经核准予以落户,并允许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随迁。
条 件:符合其中一项即可。
1.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分别在55周岁、50周岁以下的,且符合基本条件的。
2.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二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符合基本条件的。
基本条件:
1.身体状况能够胜任正常工作;
【高技能人才培训说明(2013年度)】推荐阅读:
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07-06
高技能人才调查报告10-17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09-26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汇报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