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12篇)
1.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 篇一
一、考试方式
全案例考核(5题案例)半开卷(可携带考务发放的A4纸一张进入考场),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考试重点:
1、民法:
(1)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定。
(2)无权代理的判断及处理.(3)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4)债发生的依据: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2、企业法:
1、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和合伙人的债务清偿问题。尤其是退伙人与新入伙人的债务责任问题。
2、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的界限和程序
3、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4、合同法:(必考法规)
合同种类的判断(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性合同)及违约责任与无效合同的处理后果,注意不可抗力、抗辩权及定金条款的罚则。
5、商标权
商标注册的原则及禁止性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判断及法律责任处理。
6、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及处理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与法律责任
8、保险法
财产险与人身险的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当事人的义务,保险理赔。
9、会计法(必考法规)
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设置与管理要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违法《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2.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 篇二
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连续9年获得由全球资讯和媒体机构评选的债券主承销发行额市场第一;过去几年为数千家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客户主承销发行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各种债务融资工具产品,仅在2015年实现的主承销发行额就达到11519亿元,承销和分销的各类债券2.24万亿元。工行也是固定收益证券的最大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固定收益证券余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工行是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和财政部国债甲类承销商;工行自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债券托管量、货币市场业务交易量、代理结算、柜台债券交易等一直以来位列市场第一。仅以工行为视角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中国债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
回顾中国债券市场近1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逐步进入到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伴随参与主体以及金融产品的大幅增长,市场结构的复杂性比以往大为增加,摩擦、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有所显现,在此提出几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应通过整固基础设施来防止市场结构性失衡。
中国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进入到深化改革期,以往高速发展过程中掩盖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步显现。从表现上看,国际市场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停顿、部分国家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交织,局势不稳;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路途漫长,宽松货币政策运用到极致后效果欠佳,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始终挥之不去。国内市场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复苏的重要引擎,但债券市场中发行主体信用资质逐渐下移,收益率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完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来防止市场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愈演愈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多个层次。第一,发展需要坚持法治和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监管规则,包括相同市场领域的程序、标准和做法;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契约精神,一方面把投资者保护制度纳入相关法制体系,保障债券市场的有序、公正、公平,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市场深化发展也需要适时推出可以管理和对冲信用风险的创新型风险交易工具,完善市场自身应该具有的风险规避手段和功能。第二,不断完善债券市场电子信息化基础设施,例如境内外联通的场外债券市场中央托管体系、集中的交易信息平台、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安全稳健的资金清算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保障债券市场运行透明、风险可控,为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明确界定债券市场各类中介机构履职质量标准及其权利和责任,加强主承销商、审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风控能力,严格规范尽职调查环节,强化募集说明书、公告、信息披露、债权持有人会议、投资者保护等相关法律文件条款的依法约定和执行。
二是伴随中国债券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境内外、中资与外资的融合和统一问题值得关注。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在“请进来”和“走出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境内银行间市场已经接纳包括国际开发机构、境外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外国政府等多种类型的熊猫债发行人,累计发行量超过360亿人民币;内地机构赴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地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财政部也每年安排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国债发行计划。2015年,人民银行对于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备案制,取消投资额度限制,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便利性大大提升,目前已有300余家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市场,类型涵盖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RQFII和QFII等,外资机构配置境内高等级利率债和信用债的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债券市场和国际市场交流的增多,客观上需要相关规则融合统一。我国监管机构在给予境外机构放开限制的同时,境外市场也需要给我国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在主权债券承销方面互相给予参团资格,促进双方在同等条件下共同开展业务。在会计准则、审计标准方面,境内外市场需要建立统一互认的标准和转换机制,减少发行主体发债的工作量;在信息披露环节,境内外市场应该协调标准化的披露标准,便利投资人跨市场参与投资;在税收征缴环节,建立避免双重征税协调机制。同时,随着10月1日人民币加入IMF SDR成为一揽子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为满足SDR计价债券发行、投资、交易和汇率对冲等方面的需求,中国债券市场应进一步推动可以为人民币估值和定价的交易工具和产品创新,例如可以开发人民币指数类产品、SDR基金产品等,努力提高SDR计价资产的市场规模和流动性,积极为国内外发行人和投资人筹集和配置优质资产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是需要防止不同融资主体之间产生结构性矛盾。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成为除银行贷款外实体企业获得资金的第二大渠道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众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资金,丰富的债券品种也使得各类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通过各项措施,债券市场为重点领域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以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为例,就为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铁路建设等领域提供融资近万亿元,为绿色能源、公共交通、环保技术等领域企业提供融资近2万亿元。一些国民经济支柱企业,具备巨大的外部融资便利,融资成本不断降低;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券的大量发行也在降杠杆、降成本方面取得显著效果。需要关注的是防止部分融资体过度融资、融资杠杆过高导致的资金资源浪费、效率降低甚至推升资产泡沫;特别是避免过剩产能行业融资过度,阻碍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创造就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需要通过制度、系统、观念的再造,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改善,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期望中国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和中高速的经济增速,继续为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主体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更大的空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规则制度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更丰富和更多元的融资和投资需求。
3.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 篇三
【考点汇编】2018年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中介机构
2018年证券考试各地时间不同,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管理
鼓励具备下列条件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①内部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制度健全,执业水准高,社会信誉良好;②有20名以上执业律师,其中5名以上曾从事过证券法律业务;③已经办理有效的执业责任保险;④最近2年未因违法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考点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资格的条件有:①依法成立3年以上;②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良好;③注册会计师不少于80人,其中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不少于55人,上述55人中最近5年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且连续执业的不少于35人;④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净资产不少于500万元,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净资产不少于300万元;⑤会计师事务所职业保险的累计赔偿限额与累计职业风险基金之和不少于600万元;⑥上一审计业务收入不少于1600万元;⑦持有不少于50%股权的股东,或半数以上合伙人最近在本机构连续执业3年以上;⑧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在执业活动中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止未满3年;因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证券资格而被撤销该资格,自撤销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止未满3年;申请证券资格过程中,因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被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的,自被出具不予受理凭证或者不予批准决定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止未满3年。
注册会计师申请许可证的条件有:①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已取得证
券许可证或者符合《规定》第6条所规定的条件并已提出申请;②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考试合格证书;③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1年以上;④不超过60周岁;⑤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良好,在以往3年执业活动中没有违法违规行为。
考点四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
申请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分别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有5名以上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同时从事证券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有10名以上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专职
人员;其高级管理人员中,至少有1名取得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②有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③有固定的业务场所和与业务相适应的通讯及其他信息传递设施;④有公司章程;⑤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⑥具备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考点五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
申请证券评级业务许可的资信评级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中国法人资格,实收资本与净资产均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②具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评级从业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包括具有3年以上资信评级业务经验的评级从业人员不少于10人,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评级从业人员不少于3人;③具有健全且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制度;④具有完善的业务制度,包括信用等级划分及定义、评级标准、评级程序、评级委员会制度、评级结果公布制度、跟踪评级制度、信息保密制度、证券评级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⑤最近5年未受到刑事处罚,最近3年未因违法经营受到行政处罚,不存在因涉嫌违法经营、犯罪正在被调查的情形;⑥最近3年在税务、工商、金融等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自律组织、商业银行等机构无不良诚信记录;⑦中国证监会基于保护投资者、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规定的其他条件。
考点六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管理
资产评估机构申请证券评估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资产评估机构依法设立并取得资产评估资格3年以上,发生过吸收合并的,还应当自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满1年;②质量控制制度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良好;③具有不少于30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其中最近3年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且连续执业的不少于20人;④净资产不少于200万元;⑤按规定购买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提取职业风险基金;⑥半数以上合伙人或者持有不少于50%股权的股东最近在本机构连续执业3年以上;⑦最近3年评估业务收入合计不少于2000万元,且每年不少于500万元。
考点七转融通业务
转融通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开展转融通业务的目的是拓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证券来源。从事转融通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考点八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和市场准入
1.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2.市场准人及退出机制
4.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 篇四
金融市场业务知识竞赛范围
一、国家政策法规及监管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5年第2号)
《关于发布〈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6]121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65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111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113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0]72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1]7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52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1]8号)
《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年第2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1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汇发[2011]3号)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说明书指引》(NAFMII指引0001)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NAFMII指引0002)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NAFMII指引0003)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NAFMII指引0004)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后续管理工作指引》(NAFMII指引0006)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引》(NAFMII指引0007)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NAFMII规则0001)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NAFMII规则0002)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NAFMII规则0003)
《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 《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111号)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关于发布〈同业拆借交易操作规则〉的通知》(中汇交发[2008]85号)
《关于发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本币市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公告》(中汇交公告[2008]61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支付结算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办法〉和〈银行汇票业务准入、退出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二、行内规章制度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农银发[2007]105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发[2009]334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26号)《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银规章[2009]12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业务应急处置预案(试行)〉的通知》(农银办发[2009]142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农银发[2005]285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法人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农银规章[2011]40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及二级托管业务管理办法、风险控制办法和操作规程式的通知》(农银发[2002]84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代理黄金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农业银行代理黄金交易暂行规则〉的通知》(农银发[2002]137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传世之宝”实物黄金买卖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传世之宝”实物黄金买卖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农银办发[2009]336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境外贵金属远期客户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及〈中国农业银行境外贵金属远期客户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47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法人客户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法人客户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非制式)操作规程〉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86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银办发[2008]1263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债券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72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SHIBOR报价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规章[2009]15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交易和投资业务管理基本规则(试行)〉的通知》(农银发[2008]353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商业汇票转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134号)
《关于对大型优质客户票据融资业务实行总分行联动的指导意见》(农银办发[2008]962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发[2007]222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境内金融同业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182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银发[2005]1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的通知》(农银发[2007]339号)
《关于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票据贴现、票据买入返售和票据回购业务的通知》(农银办发[2008]1212号)
注:
1、金融市场业务知识竞赛内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国家政策法规及行内规章制度。
2、竞赛前如有关于金融市场业务的最新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将列入竞赛范围。
3、上述“国家政策法规及监管要求”的主要出处如下:
http:// http://
附件2:
信用卡业务知识竞赛范围
一、发卡业务管理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信用卡(贷记卡)章程》(农银发[2004]54号)《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信用卡(贷记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农银发[2004]54号)《中国农业银行贷记卡个人客户征信信息管理规定》(农银办发[2008]1196号)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贷记卡发卡业务操作规程》(农银规章[2010]192号)《中国农业银行金穗贷记卡发卡业务操作手册》(农银卡中心[2011]2号)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贷记卡分期付款业务管理规定》(农银规章[2010]57号)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准贷记卡章程》(农银发[2008]432号)《中国农业银行惠农信用卡管理规定(试行)》(农银办发[2009]9号)《中国农业银行金穗准贷记卡业务管理办法》(农银办发[2009]680号)《中国农业银行金穗准贷记卡发卡业务操作规程》
二、收单业务管理
《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农银发[2007]33号)《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卡商户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农银办发[2007]708号)《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增值服务商户收单业务管理规定》(农银办发[2009]793号)《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卡商户收单业务外包管理办法》(农银办发[2009]794号)《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卡收单业务操作规程(试行)》(农银办发[2009]636号)《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卡收单动态货币转换(DCC)业务操作规程(试行)》(农银办发[2009]871号)《中国农业银行POS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农银规章[2011]41号)《中国农业银行POS收单交易操作规程》(农银规章[2011]43号)
三、业务风险管理
5.金融学重点总结 篇五
第一章 货币概述
1.商品的价值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形态。
2.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构成要素、本位币、辅币、有限法偿、无限法偿、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各种本位制定义和分类。
3.国际货币制度分类、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内容、牙买加协议及其内容、特里芬难题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1.信用、信用特征、信用分类及其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具体含义。
2.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补偿贸易、信用工具含义
3.汇票、本票、支票含义及其分类(商业、银行)、信用证、信用卡、股票、债券含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4.金融衍生工具分类及其功能
5.利息、流动性陷阱、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第三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含义、分类、功能、趋向
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分类及具体含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含义;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含义。
3.股票、债券含义、股票发行价格确定的三种方式、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定义。
4.远期交易、套汇交易、套期保值交易(买入、卖出)、离岸金融市场
第四章 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资金来源、世界银行集团及其组成部分国际清算银行、区域性金融机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1.最早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性质、职能及具体职能的含义、组织形式
2.商业银行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含义和分类
3.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及相互间关系;
4.巴塞尔协议及新巴塞尔协议内容
第六章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职能及其具体体现
2.中央银行独立性过程
第七、八、九章货币供需理论
1.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含义;货币需求理论及具体内容、货币需求量测算方法;
2.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动机和分类;
3.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因素、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乘数变动因素;
4.货币供需不均衡的状态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结果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定义、划分标准、度量指标、成因、治理措施
2.通货紧缩定义、分类、成因、治理措施(我国)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1.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2.中介目标及其特征
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各自优缺点、选择性货币工具及其定义。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
6.金融业改革重点在于转型 篇六
“金融业改革未有穷期。”
2015年6月13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朗润·格致”学术论坛上,银监会特邀顾问、工行前行长杨凯生对我国银行业改革进程做了简单的回顾,重点谈到了他对金融业改革的看法。
2012年1月,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布置了八项工作,提高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金融基础建设。
杨凯生认为,下一步的改革是要加快银行的转型发展。
资产转型调整任务依然很重
“很多人把银行的转型理解为从实体性的,过去大量的营业网点向互联网转型,这可以理解为渠道的转型。实际上转型的任务很多,如果说过去的成功在于转型,今后的继续发展也要在于转型,比如说资产结构要进一步调整,盈利结构要进一步调整,渠道也要调整转型。”
谈到资产结构的调整,杨凯生谈到,五大行在2014年的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61%多,后来下降到50%多,这是个好的调整趋势。这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直接融资不多,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靠银行贷款。
“现在银行一年贷款的增加量,相当于九十年代整个十年的贷款总量之和还要多。所以信贷资产的占比,总资产在扩大,但是占比在提高,说明涨得比较快。从全世界比较来看,我们五大行的信贷资产占比与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去比,仅仅低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的60%,其他银行信贷占比明显比我国银行低。这说明银行资产转型调整的任务还是很重。”
在盈利结构的调整方面,有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5年,五大行信贷利差收入大概占68%。现在大概是60%。关于手续费、佣金收入等问题,摩根大通42.23%,法国农行29.23%,汇丰24.45%,比中国的19%要高。
收入结构调整要做规范
银行的收入结构下一步还会发生变化。
“过去有句老话经常批评银行:中国的银行只会靠存贷利差吃饭,收费多了就是乱收费。我认为关键是银行有没有提高与收费有关的相应的银行服务,服务必须有服务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可记载、可检查的,收费必须有依据、有合同,特别是银行不要去搞无谓的息转费。贷款利率早就放开了,你决定定9,你就定9,小银行定12,定18的都有,你定9就定9,没有人说你什么。但是有的银行经营指导思想不是很单纯,手续费多了,说明我现代化了,有这个趋势。因此怎么办?银行就与企业说,这个贷款我本来收你9不算贵,我今天不收你9了,我收你6+3,3算咨询顾问费,6算贷款利率费,企业一想这也行,就这样,这叫息转费。我的观点是该多少就是多少。”
“中国很奇怪,提前授信是不收费的,我给你企业10个亿,咱们双方好像都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国外如果授信,理由是我要提前给你安排资金,我损失其他的机会收益,而且授信了以后,按照资本资产管理办法收费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收不了费,我觉得也是不合理的。一个企业如果在社会是中上水平,在同行也是中上水平,他可以对金融机构说,我在某某银行的融资资本是6,这无形当中成为它的一种信用标准,他比照其他机构的标准,实际上是6+3,那个3看不见。企业变成9以后,市场上相当于承认了这个定价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上说,这对企业也是有影响的。话说回来,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搞不规范。实际上我们对脑力劳动的价值,特别对咨询劳动的价值是不理解的,这个房子要花钱盖起来可以理解,要设计需要画两张图,恐怕不仅仅是这样。当然银行自身要做规范,收费要公开透明,不能随意,社会公众也要增加对这方面的理解。”
加快海外发展的步伐
“有关区域结构的调整,现在我国银行在海外有338家机构,在全世界将近60个国家可以直接办理业务,这个变化是很大的。以工商银行为例,银行的海外资产,从十年多前的100多亿美元,到现在已经近2400亿元,已经进入了世界一百家大银行之列。在此领域,建设银行这两年也加快了海外发展的步伐,所以,几大银行在海外发展也是很快的。但是,与花旗、汇丰等银行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花旗银行海外机构有三千多家,我们的银行的7%的资产是海外资产,而汇丰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资产几乎是平均分配的,所以在金融危机当中,汇丰银行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互相弥补的作用。”
连续十五年投入网络创新
渠道结构也要进行调整。
这些年来,我国银行电子业务的占比,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电子渠道办理业务的占比,已经占到了87.5%。而在十来年前,只有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八十几”不仅提高了效益,方便了客户,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如今,银行一笔电子业务渠道的成本不到四毛钱,营业网点办理一笔业务需要两元钱,贵出好几倍。所以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直在连续下降,优于其他同行,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电子渠道占比在不断增加。电子银行的交易额,从2000年只有两万亿,到2014年是456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2%。现在我们每秒钟的业务超过两千笔,特别是旺季,比如春节、节假日,会更高。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系统,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支撑,是不可以想象的。我国银行从1999年开始,到去年为止,每年在这方面的投资,连续15年平均每年超过50亿。所以,互联网金融,一年投入50亿,已经连续投入了十五年了。”
合理打造金融生态环境
“现在我们在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建设电商平台、开放式网络的平台,即时服务平台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三大产品体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应用体系。所以大数据的应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不少人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利差会缩短,贷款人的成本进一步下降。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但是这个风险应该简单化一点,比如从各国利率市场化进展来看,有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经过了初期阶段,马上利差水平又扩大了;有的银行,甚至有的市场,有的国家,有的经济体,就一直没能上去。比如说2014年我们五大银行的利率,净利差工行是2.66,交行是2.36,美国的富国银行是3.11,美国银行2.25%,他们都已经利率市场化。同样日本和我国的台湾,也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所以,利差水平和利率市场化固然相关,与市场的结构,以及银行的管理水平等都有关系,关键看银行负债结构能不能妥善地调整,风险定价水平能否真正有效地提高,银行在市场上被客户接受的程度如何。这些都是相关因素。”
杨凯生指出,银行业下一步改革重点是要合理打造一个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银行是上市公司,属于企业,要讲究盈利,要自主经营。
另外,对银行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认识也要进一步理清。他认为,银行也是实体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与企业,包括与生产企业、流动企业的关系,以及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应该是血液和肌肉、骨骼的关系,所以它不是相对应,更不是相对立的关系。银行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投放更多的贷款,改善服务,引导支持企业结构调整。
7.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何在? 篇七
预计于1月6号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将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化等理应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要点,除此之外的一切改革如资产证券化等都是争取利益的技术枝节。
鉴于此前三次中央金融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对金融工作会议充满了期待。只有用坚定的市场化改革决心,才能不辜负公众期待。
1997年11月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银行注资上市的基本步骤,建立银行的市场化监管体制,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2002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使大型银行进入上市的快速通道,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2007年1月的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成立中投公司,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外汇投资公司。
三次金融工作会议都存在迫在眉睫的难题:如银行的技术性破产,如行政化的监管体制,如外管局同时肩负外汇管理与交易之责。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则是催化剂。从事后效果看,银行上市改革解决了银行业的技术破产难题,分业监管建立了目前各个市场的监管基础,建立中投公司则部分解决了中国的外汇使用交易难题。
不容否认的是,虽然中国金融行业的外伤已经痊愈,金融机构再无大面积技术破产之忧,银行总资产百万亿,无人能够憾动,但在关键的核心改革领域还未能深入,内伤还在发作。如中国利率市场化没有推进,几乎大中小银行都在同一个模式下展开恶性竞争,导致渤海银行等风险内控机制一再曝出丑闻。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人力这一块还没有根本性改进,因此在债券等市场的定价权不可能与华尔街匹敌,国企、国有机构外汇与期货交易不时曝出让人意料不到的亏损。
第四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遭遇的困难比前三次都大。
全球处于债务危机风雨飘摇,在金融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市场实际利率与管制利率之间的差距有天壤之别,中国实体经济岌岌可危,中国证券市场熊冠全
球,而中国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在资金外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以外汇占款为人民币基础货币之锚,此路不通,人民币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实际经济状况的新的锚。
如果说与外汇占款挂钩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能够让中国货币发行跟上出口增长与资产兑现的步伐,使中国以全球几乎最大的基础货币发行支撑庞大的出口经济体系,现在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已经茫然无措。中国的出口经济在式微,未来要靠内需支撑经济发展,资产品价格毫无疑问会处于下降周期,此时仍然以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无异于刻舟求剑。
人民银行曾经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对银行业机构进而对全社会的流动性施加影响。再贷款与再贴现,本质上相当于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收回银行业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也就相当于收回基础货币。但再贷款与再贴现不能成为基础货币之锚,以内需为主导的货币发行体制只能回到本源,即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锚定,有多少收入印多少钱,维持收支平衡。这并不是新鲜事物,从中国有央行以来,一直到以外汇占款主导基础货币之前,这都是最好的基础货币发行办法。
另一方面是利率的市场化。在说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对银行的高利润致意。引用一组数据,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较快增长,目前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高,预计全年利润增速或将达到30%。今年前三季度,16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7%,平均每天赚25亿元,高于全部上市公司18.76%的平均增长率。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同比增速达到45%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新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也从2010年的不足1%显著提升到2011年前三季度的3%以上。贷款议价能力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快,都是实际利率飙升的产物,说白了就是银行取得了高额的现金溢价。因此,银行在获取高利润的同时,说明很多实体企业在哭,说明我们的管制利率形同虚设。
金融工作会议上其他的热门话题,如银行资产证券化,不过是让银行继续分享红利的技术手段,不值一提;金融国资委会否重走国务院国资委的路,让央企、国企做大做强,让其他企业在玻璃天花板下走投无路?值得关注的是证券市场的上市退市的市场化,是理顺A股市场的重要环节。
每个金融部门都会争先恐后在金融工作会议上争取自己的利益,发表自己的方案,但清醒的人都看到中国经济转型,目前的僵化的金融体制已经不敷所用,因此,从为农村、为小微企业服务开始建立根本性的市场金融体制,建立符合经济所需的货币发行体制,才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点。
如此,即便没有短期利多效应,我们仍然应该鼓掌。
注:广东,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走出宾馆,寒风入骨。就像多数企业家的心情。到北京,倒还好
做好了零下8度的准备准备着滴水成冰
却没有,心情放松
这就是预期的作用
再看野蛮人
8.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 篇八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对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报表。
2、利率互换:它是在一段时间内交易双方根据事先确定的协议,在一笔象征性本金数额的基础上互相交换具有不同特点的一系列利息款项支付。
3、掉期交易:是指将两种货币相同、金额相同而方向相反、交割期限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也就是在买进某种外汇时,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进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
4、外汇期权:又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指期权买方以一定保险金为代价,获得是否在一定时间按照协定汇率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资产的选择权。
5、回购协议:是在买卖证券时出售者向购买者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如数购回证券的协议。
6、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包括两个方面:资本从债权国向债务国转移,本金和利息从债务国向债权国转移。
二、填空题
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三大项目。
2、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的资产构成。
3、外汇期权的价格,即外汇期权的市价,表现形式就是期权费,也称权利金或保证金。
4、国际债券包括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5、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价值取决于基础金融资产的金融合约,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交易的是衍生金融工具。
6、根据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将外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会计风险。
7、抛补套利实际是无抛补套利与掉期相结合的一种交易方式。
8、汇率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9、外汇期货交易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机性期货交易。
10、国际储备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官方持有性;第二是普遍接受性;第三是流动性。
11、欧洲债券的发行费用可以大致分为销售费用、承销费用和管理费用。
12、国际债券市场主要由发行人、投资者和中介机构三类参与者组成。
13、国际银团中的贷款利率由基础利率和加息率共同决定。
三、选择题(含多项选择和单项选择)
1、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B)调节机制。
A、利率 B、汇率
C、进口
D、出口
2、金本位制是以(B)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A、白银 B、黄金
C、金块
D、金汇兑
3、各国政府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调整纸币的(B)。
A、铸币平价
B、金平价
D、黄金输送点
C、购买力平价
4、国际间接投资即国际(C)投资。
A、股票 C、证券
B、债券 D、股权形式
5、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B)。
A、黄金输送点 B、铸币平价
C、金平价
D、汇价
6、购买力平价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A)。
A、汇率 B、价格
C、外汇
D、利率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它是一个全球性的(B)。
A、国际金本位制 B、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C、国际银本位制 D、国际复本位制)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D、英镑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以(C A、黄金 B、外汇
C、美元
9、牙买加体系设想,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以(A、黄金 B、美元
C)为主要的货币资产。
C、特别提款权
D、白银
10、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A),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开发协会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世界银行
11、净误差和遗漏发生的原因包括(ABCDE)。A、人为隐瞒 C、时间差异
B、不同的统计方法形成的偏差 D、重复计算
E、漏算
12、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ABCDE)等措施。
A、外汇缓冲政策 C、货币政策 E、直接管制
13、贸易管制包括:(ABCDE)等非关税壁垒。
A、关税政策
B、进口配额
B、财政政策 D、汇率政策
C、进口许可证
D、卫生 E、包装标准
14、世界银行的宗旨是(ABCDE)。
A、鼓励国际投资
B、促进生产能力提高 D、生活水平提高
E、改善劳动条件 C、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15、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双挂钩需具备以下哪些基本条件(BCF)。A、推行固定汇率制
B、美国国际收支平衡 D、规定货币含金量
F、黄金市场价格与黄金官价保持一致
C、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E、建立多边结算体系
16、金融危机爆发时的表现主要有:(ABD)。
A、股票市场爆跌
B、资本外逃 D、银行支付体系混乱 F、本国货币升值 C、市场利率急剧下降 E、外汇储备激增
17、以下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法正确的有(ABDE)。
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推行浮动汇率制,减少外汇风险 D、建立多边结算体系
E、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谋取特殊利益
18、牙买加体系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BCE)。
A、多种汇率制度并存
B、汇率体系不稳定,货币危机不断 C、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督
D、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E、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IMF协调能力有限 F、在国际储备多元化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货币区
19、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具体可分为(BCD)。
A、非完全避险战略
B、完全避险战略
C、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D、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E、宏观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20、国际储备制约着各国的(ACD)。
A、物价水平D、国际金融
B、充分就业 E、国际收支
C、国际贸易
21、以下哪些金融工具是衍生金融工具(ABDF)。
A、金融期货 C、股票
B、金融期权 D、利率互换 F、股票指数期货
E、商业票据
22、互换交易的主要作用是(BCEF)。
A、增加收益
B、降低交易成本 D、逃避税收 F、逃避政府管制 C、转嫁利率和汇率的风险 E、调整财务结构
23、银团贷款的优点是(ACD)。
A、借贷双方关系比较稳固 C、贷款规模不受限制 E、期限较长
24、以下关于牙买加体系说法正确的有(ACD)。
A、以管理浮动汇率制为中心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 B、汇率体系稳定
C、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 D、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 E、外汇管制进一步加强
B、利率较低
D、资金的获得迅速 F、国际储备中的外汇种类单一
25、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有(ABDF)。
A、各国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保持固定比价关系 B、实行自由多边的国际结算制度 C、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D、国际收支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E、纸币与黄金自由兑换
F、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的国际货币制度无需国际金融组织的监督
26、金融创新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
A、新兴国际金融市场陆续出现 B、融资技术推陈出新 C、新的国际货币的运用 D、金融交易过程电子化 E、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出现
27、被称为金融市场四大发明的是(BCDE)。
A、回购协议
B、互换业务 D、金融期货 F、金融期权 C、浮动利率债券
E、票据发行便利
28、国际银团贷款的主要职责是(BDE)。
A、选定牵头经理行
C、准备筹资备忘录
E、对市场情况进行估计
29、银团贷款的主要内容有(ABCE)。
A、贷款当事人
C、贷款金额 E、贷款利率
30、欧洲债券的主要形式有(ACDEF)。
A、普通债券
B、固定利率债券 D、零息票债券 F、双币债券
B、贷款期限 D、贷款用途
B、与借款人商定贷款的条件 D、在成员之间分配贷款份额
C、浮动利率债券 E、可转换债券
五、问答题
1、一国政府在调节国际收支时,应坚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
(2)尽量避免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给国内经济带来过大的消极 影响。(3)注意减少国际收支调节措施带给国际社会的刺激。
2、福费廷与一般贴现业务有何区别?
答:(1)在福费廷业务中包买商放弃了追索权,这是它不同于一般贴现业务的典型特征。在一般的贴现业务中,银行或贴现公司在有关票据遭到拒付的情况下,可向出口商或有关当事人进行追索。
(2)贴现业务中的票据可以是国内贸易或国际贸易往来中的任何票据。而福费廷业务中的票据通常是与大型设备出口有关的票据;由于它涉及多次分期付款,福费廷业务中的票据通常是成套的。
(3)在贴现业务中票据只需要经过银行或特别著名的大公司承兑,一般不需要其他银行担保。在福费廷业务中包买商不仅要求进口方银行担保,而且可能邀请一流银行的风险参与。
(4)贴现业务的手续比较简单,贴现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小,贴现率也较低。福费廷业务则比较复杂,包买商承担的风险较大,出口商付出的代价也较高。
3、根据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通常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1)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
(2)周期性失衡(3)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
4、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即持有国际储备所相应放弃 的实际资源可能给该国带来的收益
(2)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3)政府的政策偏好(4)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5)该国的对外交往规模(6)该国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7)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8)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
六、计算题
某日纽约市场USD/HKD7.7800-22 香港外汇市场USD/HKD7.7535-55 设某公司以100万美元套汇,可否?如可以,能获利多少? 答:可以进行套汇活动,操作如下:
9.细分人才市场,集结重点突破 篇九
当今世界,在国与国之间,在一国之内,在地区、行业之间,财富、机会、环境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加上现代交通通讯条件与移民法、签证法、国籍法等的便利,人才流动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争夺人才的战争中,如何让新兴经济体人才优先政策适当走在前面,成为营造后发优势的关键。
古人有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红楼梦》中也有句话叫“鸟往吉处飞”,因此,要实行跨越式政策引进人才,创造一些优惠优先条件,就成为吸引人才、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但是,需要细分市场,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我们观察初中以下的小留学生以及随父母的移居而留学的中小留学生,他们融入当地语言和习惯较快,但届时学成回国的少,以后将会成为海外人才长期储备,开发这些人才周期性长,但需要长期细致地做文化推广普及工作。
而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留学,以及部分中青年教师、中小企业家、青年工程师、少年IT类专才、部分中青年高科技人员,这些人在出国学习考察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回国的较多,要充分利用他们在两地建立起来的资源,以及“空中飞人”的特点,鼓励他们架设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这类人才回国,有两个关键时期,一个是他们毕业找工作的时期,另一个是在他们有一定积累后,需要创建自己的事业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还是具有魅力的。
而那些功成名就,准备进入老年阶段的,他们存在着需要安排新生活的可能,虽然即将退休,但身体硬朗,专业知识并不落伍,鼓励他们来华游学、游教、游工等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外国老专家群体中。
少数年富力强又在定居国有一定地位和条件,超越了中产阶层的,这些人往往具有一定的资源掌控能力,可以探讨深度合作,以项目、事业套住人才。这部分人才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以发展机会留住人才是关键。
迈人中等收入门槛的国家,历史的经验是,这正是人才移出的高峰期,也就是人才的流失时期,但恰恰也是发展的高峰期、关键期,是人才需求最旺盛的时期,搞得不好,中等收入陷阱就摆在眼前,这个时候如何吸引人才回流,而且回得来、留得住、回流得好就成为主要问题。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引进人才往往不需要创造更多的附加条件,引进来放到一个一视同仁的环境里,就可能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些条件和环境需要尽可能补上,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不平,但是对于人才不能完全是平均主义,这需要更多的政策宣讲,需要社会理解。
人才引进需要中、长、短期配套,需要规划,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善,特殊政策也就不特殊了,利用政策要有灵活性,同时,政策总是需要法律配套的,这就需要关注政策和法律之间的相互适应性,不能太脱节,否则彼此不是促进,而是促退了。
10.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 重点案例 篇十
2、贸易壁垒指什么?常用的保护贸易的工具有哪些?
3、世贸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P66-674、使用信用证收付款有何特点?P1605、FOBCFRCIF是什么意思?P116-P12
2以2000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而2005年出口价格上涨7%,进口价格下降3%,即2005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7,进口价格指数为97,则
贸易条件指数=107/97*100=110.3即贸易条件改善程度为10.3%。
香港某中间商A,就某商品以电报邀请我方发盘。我方于6月1日向A发盘并限6月6日复到有效。6月5日我方收到美商B按我方发盘开来的信用证,同时收到A来电称:“你1日实盘已转B”。由于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猛涨,我方将信用证退回开证行并按新价格向B发盘。B则认为其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送达,是有效的承诺,故合同已订立,拒绝接受新价,要求我方按原发盘价交货。
分析:我方是要约人,A是被要约人,B则是第三人。尽管B在有效期内开来信用证表示完全接受我方发盘,但这种接受不构成有效承诺,我方与B之间未产生合同关系,故可据此驳回B的要求。
案例:中国C公司于2001年7月16日收到巴黎D公司发盘:“马口铁500公吨,每吨545美元CFR中国口岸,8月份装运,即期信用证支付,限20日复到有效”。我方于17日复电:“若单价为500美元CFR中国口岸可接受500公吨马口铁,履约中如有争议在中国仲裁”。D公司复电“市场坚挺,价格不能减,仲裁条件可接受,速复。”此时马口铁价格确实趋涨。我方于19日复电“接受你16日发盘,信用证已由中国银行开出,请确认”。但法商未确认并退回信用证。(1)合同是否成立(2)我方有无失误
分析:(1)合同不能成立。理由是:D公司16日经过C公司17日的还盘已失效。
(2)我方失误。具体有二:
1、我C公司不接D公司16日发盘,而应接受其17日盘。
2、在作“接受”时,不应用“请确认”样或文句。
案例: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德国商人出口大麻籽一批,合同中的品质条款规定:含水:最高15%;含杂质:最高3%谈判过程中,我方曾向对方寄过样品,签订合同后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到德国后,经检验,货物品质达到合同规定的规格要求,但买方提出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7%,并出示了检验证明书,要求我方赔偿600英镑的损失。
思考:本案例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我方是否可以以该交易并非凭样品买卖为由而不予理赔呢?
分析:此案的焦点在于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或是既凭样品又凭规格买卖。从合同规定来看是凭规格买卖,但我方在成交前向德方寄去样品,且未声明是参考样品;而订约后又通知对方货物与样品相似,这就使该项交易变成既凭样品又凭规格买卖。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的有关规定,凡属凭样品买卖,卖方所交货物必须与样品一致,否则买方有权提出拒付并索赔。因此,在该项业务中,我方应在赔偿后吸取教训。
进口羊毛10MT,买卖双方约定标准回潮率为11%,经测定10KG羊毛经科学方法除水后净重8KG,问这批羊毛的公量是多少?
解:实际回潮率=[2/(10-2)]×100%=25%
公量=10×(1+11%)/(1+25%)=8.88MT
中国某公司从国外进口某农产品,合同数量为100万公吨,允许溢短装5%,而外商装船时共装运了120万公吨,对多装的15万公吨,我方应如何处理?
分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卖方所交货物的数量大于合同规定的数量,买方除了可以拒收多交部分外,也可以收取多交部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但因按合同价格付款。如果卖方所交货物的数量小于合同规定的数量,卖方应在规定的交货期届满前补交,但不得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承担不合理的开支。即使如此,买方也有保留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某出口公司在一商交会上与外商当面谈妥出口大米10000公吨,每公吨USP275 FOB上海。但在签约时合同上只是写10000吨,我方当事人主观上认为合同上的吨就是公吨,而发货时外商却要求按长吨供货。请问:外商要求是否合理?应如何处理此纠纷?
分析:1.这是一起外商利用合同计量单位的规定不严格而要多付货物的纠纷事件。
2.由于双方在洽谈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公吨,同时,作为计量单位的吨又有公吨、长吨、短吨等不同解释,因此外商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
3.处理方法:一种是将合同中的吨改为公吨,仍维持原合同价格;另一种是将合同中的吨改为长吨,原合同价格按长吨与公吨之间的比例作相应更改。
案例:我国某出口公司对外出口一批罐头,合同规定数量为454克X24听纸箱1000箱。我方根据库存情况,实际出口454克X48听纸箱装500箱。外商我方包装不符为由拒收货物。问:外商拒收是否有理,为什么?
评析:依据有关惯例,包装也是贸易合同的要件之一,包装不符合合同要求,进口商可以拒收货物并且提出索赔。
菲律宾客户与上海某自行车厂洽谈进口“永久牌”自行车10000辆,但要求我方改用“剑”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MadeInChina”字样。我方能否接受?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分析:1.定牌中性包装。2.注意:首先,无法判断对方所用商标在国外是否有第三者注册,这应在合同中列明“若发生工业产权争议应由买方负责”。其次,要考虑我方品牌产品在对方市场的销售情况,若我方商品在对方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则不应接受,否则会影响我方的产品地位。
某新被批准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企业(A厂)与外商(B商)以CIF条件成交了一笔出口空调的合同,B商签约时提出,CIF条件就是成本加货物运到目的地的保险费和运费,CIF合同就是到货合同,应当到货后由买方检验,在其认为合格后才能付款。听了外商的这番话,A厂领导认为有道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加之他认为其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也不怕对方检验。所以,双方在合同中签署了“由买方收货并检验合格后付款”的条款。A厂收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按要求出运货物,并向银行交单索汇。可是一个星期后,不见开证行付款,催要时开证行复电说,现在开证申请人尚未验货,所以不能付款。A厂立即与B商联系,对方答复说,权威机构目前没有时间检验所以不能付款。两个月后,B商来电称,经权威机构检验,发现部分货物的个别指标不合格,要求退货。双方为此多次洽商,又托了1个多月,最后,争议以A厂对所谓不合格的部分货物作6.5折处理而告终。A厂遭受了晚收款3个月的外汇利息和部分货物打折损失,共计12万美元。
分析:A厂对CIF合同的性质没有正确理解。CIF术语是装运港交货的贸易术语,卖方承担的风险只限货物装上船之前,卖方在装运港完成交货义务,并不保证将货物送到岸。合同的“检验后付款”的条款从根本上改变了CIF合同的性质。
国外一进口公司与我国一出口公司签订一笔食品出口合同,交易条件为FOB大连,付款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随后,卖方收到买方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即按期将货物装上买方指派的船只,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装船结束后半小时载货船舱出现火情,船长立即组织救火,先启用CO2系统灭火,但该系统失灵,只好用消防水灭火将火扑灭。经商检部门鉴定,该批货物因火灾和严重泡湿而完全丧失商业价值。卖方立即通知买方,征求处理意见。买方来电称,卖方应负责卸下损坏的货物,重新备货装船,并声称将指示银行撤销已开出的信用证。卖方则认为,合同义务已履行,没有义务卸下损坏的货物和重新备货装船,并认为买方应该支付货款。船方因货物已毁损,拒绝签发提单,并以火灾免责为由拒绝承担赔偿。分析:买方不能要求卖方负责替换货物。买方不能拒绝付款。主要责任应由谁来承担(意外失火和灭火不利造成的损失分开)。
某公司出口纺织品一批到欧洲某港口,原定价为欧洲港口每打CFR105美元,保险费率为0.8%,按加成10%作为保险金额,改报成CIF价格后的保险金额计算方法如下:
CIF=105/[1-0.8%×(1+10%)]=105.93美元
保险金额=105.9322×(1+10%)=116美元(取整)
我方与外商以CIF价成交,成交金额为2000美元,含3%的佣金。现在外商要求该报CIF净价,并要求相应降低价格。在保持我方净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应如何报价?
解:CIF净价=CIF含佣价×(1-佣金率)=2000×(1-3%)=1940美元
我方对外出口某商品,CFR净价为1000美元,现在外商要求改报CFRC5%价。在保持我方净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应如何报价?
解:CFRC5%=CFR净价/(1-佣金率)=CFR净价/(1-5%)= 1000/(1-5%)=1052.63美元
某开证行按照自己所开出的信用证的规定,对受益人提交的,经审查符合要求已履行了付款责任。但在进口商向开证行赎单后发现单据中提单是倒签的,于是进口商立即要求开证行退回货款并赔偿其他损失。问进口商的要求合理吗?
分析:凡涉外经济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在信用证上有所更改,造成两者不一致时,卖方既要重合同守信用,不违背合同条款;又要严格遵循单据与信用证严格相符的原则,以保证安全收汇。所以,应尽早向客户指明不符条款,令其修改信用证,以实现信用证与合同的一致。
我某进口企业按FOB条件向欧洲某厂商订购一批货物。当我方派船前往西欧指定港口接货时,正值埃及与以色列发生战争,埃及被迫关闭苏伊士运河。我所派轮船只得绕道南非好望角航行,由于绕道而增加航程,致使船只延迟到达装货港口。欧洲厂商要求我方赔偿因接货船只迟到而造成的仓租和利息,我方拒绝了对方要求,因此引起争议。问题:请问欧洲厂商的要求合理?为什么?
分析:欧洲厂商的要求不合理。因为我方所派船只迟到,是由于战争造成,这属于社会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项,如果我方在合理的时间内通知对方,并提供有效的不可抗力证明,则可免除赔偿责任;否则,应付赔偿责任。
某年,我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成交小麦100公吨每公吨CFR London 400英镑,总金额为 40000英镑,交货期为当年5月~9月份。签约后,A公司购货地发生水灾,于是我方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但对方回电拒绝。问题:我方要求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货的理由是否充分?
分析:不可抗力事由发生后,带来两种后果,解除合同与变更履行。本例中,合同中小麦并非特定产地产品,某一产地发生水灾可以从其它产地调集,所以A无法要求免除交货义务。
某日,三地外汇市场的外汇行情如下:
纽约: EUR1=USD 1.1100/1.1110--①
法兰克福: GBP1=EUR 1.4300/1.4350--②
伦敦: GBP1=USD 1.7100/1.7150--③
某投资者准备投入1000万USD套汇,试分析:(1)在这三个市场套汇,可行否?(2)如果可行的话,该怎么运作?收益如何?
分析:(1)分析可行性:A、在同一标价法下B、买入汇率乘积或卖出汇率乘积≠1将③式可转换成USD1= GBP 0.5831/0.5848
1.1100×1.4300×0.5831=0.9255可行
(2)比较在伦敦卖出美元和在纽约卖出美元:
1/1.715与(1/1.1110)×(1/1.4350)的大小
1/1.715<(1/1.1110)×(1/1.4350)
所以在纽约卖出美元,则套汇路线为:纽约---法兰克福---伦敦
1000
1.11101.7100=1072.58万美元获利:72.58万美元 1.43501收益率:7.258%
例:某交易者预测英镑对美元汇率将下跌,他买入2份看跌期权(欧式),每份合同金额6.25万英镑,约定汇率GBP 1=USD 1.5610,期权费每英镑0.02美元。
当合同到期日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010,GBP 1=USD 1.5410 ;GBP 1=USD 1.5510,GBP 1=USD 1.5650时,分析买方是否履约及盈亏情况。
分析:1 当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010
1.5010<1.5610, 履行合约,盈利(1.5610-0.02-1.5010)×12.5=0.5万美元当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410
1.5410<1.5610 , 履行合约
(1.5610-0.02-1.5410)×12.5=0盈亏平衡当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510
1.5510 <1.5610 , 履行合约
(1.5610-0.02-1.5510)×12.5=-1250美元亏损,小于期权费
11.市场营销考试重点 篇十一
市场(第一章第四节)
营销理念(第二章第一节)
宏观和微观(第四章全部)
市场的两种类型(消费者市场,组织者市场)
第九章{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第十章(什么是产品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
第十四章(定价的因素定价的方法定价的策略)
第十五章(分销渠道 类型)
第十八章(第一二三节)
营销调研
第十七章(全部)
1.产品的生命周期
2.市场细分
3.“产品”怎样理解(营销中的产品)
(这三个是会出两个的)
考试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不定项)
论述题(两道)
案例分析(三道)
《基础会计》
1~9章,其中2.3.4.7章是重点
考试题型
单选(十题,每题两分)
多选(六题,每题三分)
判断题(六题,每题两分)
业务处理(会计分录<十题,三分)
划分业务的会计分录(十笔业务,每笔两分,具体98页))
12.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张城市市场 篇十二
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新增城市人口规模,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重点依托扩张城市市场,才能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2003年“两会”期间,“三农”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扩大内需究竟以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还是加速城市化、扩张城市市场为重点呢?我认为,只有依托城市化加速器,以不断扩张城市市场为主导,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启动农村市场,激活内需增长的动力源,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启动艰难的农村市场对扩大内需贡献不足
伴随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鉴于出口受阻和防范大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高,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增发国债,连续降低利率,以增加投资需求;修改抑制消费的政策、推行假日经济、启动农村市场,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平息、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我国的出口需求回升。外贸出口增幅从1997年的20%猛跌至1998年的0.5%,随后逐渐恢复,200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4.8%,出口863亿美元。但进口更猛,同比增长47.3%,达874亿美元,外贸逆差11亿美元,表明进出口需求两旺。投资需求也开始启动,2003年一季度明显出现了钢铁、煤炭和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
然而,国内消费需求依然没有明显改观。2003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5%,主要是粮棉油和蔬菜价格受国际市场和今春气候影响上涨所致,而工业品消费仍低迷不振。考虑到非典型性肺炎对服务业以及商品购买等方面的冲击,刚回升的脆弱消费需求今后很可能再度回落。为什么政府多年刺激消费,特别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并未实现扩大内需的预期目标呢?一方面,城市消费者群增长较慢,现有消费趋于稳定,消费结构待升级,而且住房消费、教育消费上升,社会保障不健全,预期收入增长不稳定,抑制了工农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需求,对扩大内需缺乏拉动作用。例如,农村市场份额依然在萎缩,从2000年的44.3%降到2002年的41.7%,但当年农村人口仍然占60.9%。虽然每年因城市化转移了上千万较高收入的农民,减少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但根本原因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购买力减弱,迫使农村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假如按照一些专家的乐观预期,采取的一些措施能够见效,推动农村市场进入繁荣状态,那么我国的内需将复苏。然而,农村市场多年启而不动的实践证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受城乡分割体制的长期约束,农民在消费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市场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论内需,难以转化成现实需求,因而寄望于农村市场来扩大内需的目标,在相当长时期内不易实现。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艰难,妨碍内需扩大。不考虑价格因素,1997年~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3.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前者不及后者的一半。可见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速度慢。主要原因是,1997年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到2001年降为37.9%,粮、油、肉、菜的人均支出2001年比1996年减少131.2元。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此矛盾更为加剧,使得农民难以通过农产品提价和结构调整增收。事实上农民来自农林牧渔业的人均纯收入,自新阶段以来基本是下降的,从1997年的人均1268元,降至2002年的1135元,年均递减2.2%。可见,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除了得自于当地乡镇企业外,主要靠外出务工所得。2002年农民务工收入人均为438.2元,同比增加45.6元,务工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因乡镇企业在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处于结构调整中,从业人员自1997年后就未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趋于下降;而外出务工收入,因城镇就业难,农民工人力资本少,工作岗位差,不仅就业岗位受限,而且拖欠工资现象普遍,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即使减免税费,对农民长期增收的作用也不大。2002年税费负担下降,也只拉动农民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假如全部免除税费负担,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增加3.2%,而且是短期性的,不能持续。因此,只要现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体制在维系,城市化进程不取得突破,农民大量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那么农民收入增长困难而缓慢将是长期性的,而且不可避免。这是阻碍农村市场启动的根本原因。
二是农民收入差距大,分配性扭曲抑制了中低收入户的潜在消费需求。农民收入差距,不仅表现为同一地区内农民收入贫富分化明显,一些乡村富裕户的收入可能是穷困户的若干倍,而且不同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大城市郊区的农民与偏远山区的农民收入不可同日而语。例如,2001年上海市农民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是最低水平贵州农民的4.16倍。由于农民收入基尼系数高,少数富裕农民的收入拔高了人均收入水平,实际上多数农民的收入在平均值以下。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6元,其中低于2500元的农民占59.6%。少数高收入户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相似,对一般商品有消费能力,缺乏消费意愿;而多数中低收入户,农产品自给自足成分高,限制了农产品消费;因现金收入有限,对工业品有消费意愿,缺乏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启动。
三是农民的消费环境、消费结构和消费预期也制约内需扩大。尽管国家斥巨资改造农村电网,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已初见成效,但农村用电不便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而且自来水、天然气等的进村入户,相对于城镇家庭还相当少,乡村道路硬化率低,消费信贷更是缺乏,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非一日之功。在农民消费支出中,日常生活开支、生产资料购买、子女教育和医药费等刚性消费支出过高,积蓄少,挤占了改善生活质量的现金收入。农村社会保障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保障为主,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民享受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保障统筹,绝大多数农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只得依靠家庭来解决,迫使农民捂紧钱袋,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乐观。这些因素使大多数农民本已有限的收入,更少用于消费,农民数量虽然减少不多,但农村市场的份额逐渐萎缩。
总之,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体制未被打破,农业进入新阶段,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和消费对扩大内需的瓶颈制约将长期存在。要想在此背景下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试图扭转农村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违背城市化规律。国家全力开拓农村市场的边际成本太高,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期望以繁荣农村市场为重点来拉动内需不够现实。
加快城市化推动的城市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
现在的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扩张城市市场还有空间吗?如果静态来看,目前的城市人口和消费结构的确已没有多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供扩张。但从动态考虑,如果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居民,城市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市场不断扩张,那么,扩大内需就具备了不竭的动力源。其理由主要包括:
一是新增城市人口将成为扩大内需的生力军。2002年约有9400万农民工进城打工,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上的劳动力比上年增加12.2%,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12.3%,约为6000多万人。若大致保持这种增长趋势,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将快速增加。实际上进城打工半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其就业行为、收入结构和消费行为接近城市居民,具有准市民特征,是城市化的先锋,而且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先让这部分人从农村拔出根,在城市扎根,那么其家属也将先后随之迁入城市。一旦一部分农民工先期定居成功,将会诱导更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融入城市化大军行列,有可能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加速期。假定家属与劳动力的比例为1.5:1,那么家属队伍至少9000多万人,两者合计约1.6亿人,考虑到此队伍仍在不断扩大,今后10年~15年将有1.6亿~2亿潜在城市化人口等待转移,相当于目前城市人口的1/3左右。如果这部分农村人口如期转移成功,将构成扩大内需的强大生力军。据有人初步测算,如果 2002年~2005年每年约有800万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每年将新增消费需求400亿元左右,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0.38个百分点。实际上,1990年~1995年,每年的城市化率约提高0.5个百分点,之后城市化加速,1995年~2002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城市人口1700万~1800万。综合考虑,因推进城市化建设,2002年~2005年年均将创造需求900亿元左右,拉动经济增长0.83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变市民后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997年的1:2.47,扩大到2002年的1:3.1。如果考虑农民收入中的实物成分以及用于生产性支出等不可比因素,目前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更大。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民,2001年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是农民的3倍多。到2002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6030.0元,而农民平均每人现金生活消费性支出仅为1467.6元,城镇居民的市场购买力是农民的4.1倍。即使考虑到城市化移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于原驻城市居民,鉴于市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农民,每个新增市民的消费能力可能相当于3个农民以上。
三是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意愿强烈。由于经城市化的新驻居民的平均收入低于原驻居民,而高于农民,其需求收入弹性大,对改善生活质量的农副产品以及家用电器等千元级消费品需求强烈,是扩张城市市场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动力。
四是城市消费环境和社会保障优于农村,便于新驻市民消费。与农村相比,城市便利的购物条件,良好的水电气及信贷消费环境,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了新驻居民的消费预期,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城市市场的需求边界。
总之,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特殊国情,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过早遇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为了扩大内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我国,依然要遵循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没有哪个工业化国家的国内需求是重点依靠农村市场来支撑的,都是通过城市化,重点依靠不断扩张的城市市场来支撑的。虽然我国农民数量众多,但收入增长艰难,只是理论上的或潜在的需求大。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新增城市人口规模,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重点依托扩张城市市场,才能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依托城市化杠杆,扩大内需,破解“三农”问题
尽管以加快城市化来扩张城市市场,与增加农民收入来开拓农村市场都会遇到一系列难题,但前者比后者的解决途径多,相对容易,成本低,效率高。城市化道路可依托的政策资源丰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回旋空间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突出,能集聚更多的民间资本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市场空间,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农民增收之路目前主要盯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减免税费与直接补贴相挂钩的方式来增收,政策改革的回旋余地小,所增收入平摊到每个农民头上,收效不大。这种方式对财政资金依赖性强,不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效率不高。因此,通过城市化扩张城市市场比直接开拓农村市场更容易拉动内需。前者走间接道路,看似远、实际近,是一条围魏救赵的捷径;后者虽然直接,看似近、实际远,是一条很难攀登的山路。当然,强调走城市化道路,以扩张城市市场来扩大内需,不等于忽视增加农民收入,放弃农村市场的开拓。而是要明确扩大内需的重点在扩张城市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只是辅助途径。因此,扩大内需的政策思路为:依托加快城市化,以不断扩张城市市场为主导,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启动农村市场,激活内需增长的动力源,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以中等城市发展为重点,推行“毕业升级制”的波浪型发展战略。 虽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不等于全面而均衡地同步发展各种规模的城市。受国力和资源所限,没有能力实施全面发展战略,只能集中力量,以点带面,实施非均衡的重点发展战略。关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化重点之争,大城市、中等城市或小城镇都有人主张作为重点,或者将其中两两组合作为重点。从中央政府支持城市发展的优先序列来看,中等城市可作为重点。在超大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小城镇的六级城市系列划分中,作为重点的中等城市主要包括大型和中型城市。超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自身已积累了发展极优势,只要放开政策,任其按经济惯性自由发展则可,无需国家过多干预;小型城市和小城镇因底子薄、基础差、数量多,国家财力难以全面顾及,只能放活政策,鼓励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而大中型城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未来城市化人口的重要载体,发展潜力大,城市化启动成本低,财政资金投入的社会边际效益高。既没有患“大城市病”的顾忌,也没有小型城市和小城镇投资回报率低,对经济增长缺乏带动效应的忧虑。因此,国家从政策资源和财政资金方面需重点扶持大中型城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和人口向此类城市流动,保持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要采取动态的“毕业升级”政策,只要大型城市经过一定时间升级到特大型城市后,则停止资金等方面的优先扶持政策,由其自行发展,转而将政策资源和财政资金用于从小型城市升级上来的中型城市。这种鼓励城市之间相互竞争,不断升级的波浪式发展模式,有利于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鉴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各经济带的城市化重点,可实施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具体内容可参见有关文献。
二是设立城市化专项资金,鼓励地区间城市化竞争。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以及地方市政府只负责常驻市民就业、义务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地方市政府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管理体系的根源所在。农民工的就业、子女义务教育和社会安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仅地方市政府,而且中央政府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中央政府需从每年新增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城市化专项资金,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中型城市,根据其每年吸纳的城市化人口规模,以及用于这些新增人口的子女义务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和住房支持等方面的实际支出,给予财政补贴。发达地区少补,欠发达地区多补。城市化指标以及新增城市居民的稳定就业率,可列入城市首脑的重要政绩考核指标,严格核实,作弊严惩,以激励大中型城市间相互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推荐阅读: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 重点07-20
金融市场监管06-28
金融市场风险论文10-11
中国金融市场介绍12-01
金融市场需求分析01-01
衍生金融工具有哪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06-21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06-17
金融市场与机构作业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