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巧

2024-09-19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巧(共12篇)

1.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巧 篇一

关于中学教师评审中高职称论文答辩的一些技巧

导读:关于中学教师评审中高职称论文答辩的一些技巧,论文代表作的答辩就成了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评审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论文的鉴定与答辩,是对教师论文的真伪与优劣的一次检验,是对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核,也是广大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一个绝好机会,与论文答辩的有关事项有哪些呢?,(一)答辩时间,(二)答辩内容,1.教师自己撰写的论文代表作,教师最好事前几天做好答辩提纲的准备工作,答

关于中学教师评审中高职称论文答辩的一些技巧

论文代表作的答辩就成了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评审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可以说,论文的鉴定与答辩,是对教师论文的真伪与优劣的一次检验,是对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核,也是广大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一个绝好机会。那么,与论文答辩的有关事项有哪些呢?(一)答辩时间

十五分钟(别忘了带身份证)。

(二)答辩内容

1.教师自己撰写的论文代表作。2.回答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三)事前准备

教师最好事前几天做好答辩提纲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磨刀不误砍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答辩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1.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课题? 答: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永远的话题,也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永远研究的课题。找准“师生原有基础”特别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原有基础作为评价的起点、建立“教学资源耗费”与“取得的教学实效” 相关联的科学的参考系,才能使我们的注意力关注于学生的不断高质量的成长,才能使教学过程逐步走向科学、经济、高效,这样才是高效的教学和学习行为,避免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空间大、组织繁、外界干绕因素多,使学生思想不易集中、对知识的理解、对空间的感知、对身体的控制、对动作的掌握、学生空间知觉能力差,非对称结构的动作和左右方位的活动能力差的现象等特点,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为了确定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就必须选择其他物体做标准。为了交流方便,人们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这种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经过多年教学我们发现利用参考系运用到体育教学技术教学中取得很好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那么,这是什么教学方法呢?为什么能在教学中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呢?先举一些例子,本人教排球发球时发现,可确定几个不同的发球点(参照点),让他们自己选择发球点进行发球。教传球、垫球和扣球时,可采用三角式障碍物(高2.5米)吊彩带练习架(参照物),特别是扣球空中用绳吊气球(参照物),高度有高有低,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扣球,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这样既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又提高了练习强度,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很差。同样,在田径、篮球、武术、足球等运动项目也可以充分利用参考系解决体育教学有关上面举例的问题。从上面举例说明了采取利用参照物、参照点、参照面和参照体等的教法很有效果。但是我查阅了体育方面有关参照点和参照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这方面资料很少,几乎是一片空白。那么,我们如何定义它呢?这到底是什么方法呢?经过跟许多老师交谈和总结,先给它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因此,为了有利于体育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空间的感知、对身体的控制、对动作的掌握中更加容易,缩短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把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参照物、参照面、参照体等参照媒介(即合称参考系)作标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的新方法、手段和和策略统称为(即命名)参考系教学法。变革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手段是毋容置疑的。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借助教育改革的春风,不断的钻研教学方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通过近十三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与理论研究发现,有效利用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实效性教学,对现有教法进行改革,教法科学化,符合体育的运动规律,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培养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1.选择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形成一些有关创新参考系教学法的基础性理论。为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供导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

1、导向作用:通过对参考系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和研究,为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制定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通过对参考系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和研究,激励师生在参考系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地、主动地调整目标,完善内容,促进身体得到不断的健康的发展。

3、调控作用:通过对参考系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和研究,对过去和现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评估,以便为更好的进行创新和教学进行调控。3.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你是如何安排的? 答:基本资料(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论文主体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性研究结果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三)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四、结论与建议

五、参考文献

该项目的研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具体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推进本校和个人所确定的项目研究任务,丰富有效教学内涵,优化有效教学策略,积累有效教学各个环节的经验和典型案例,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进行实验性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及问题分析与讨论,总结并寻找解决方法(途径:上网,图书馆,找体育老师),撰写论文。1.论文各个部分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答:

你在论文中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

答:摘要:查阅有关参考系教学法方面资料作为理论依据,有效利用参考系教学法对垫球技术教学进行实验,与常规教学对比结果分析研究,教学效果良好。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参照物及参照点等参照媒介的作用, 它具有优化教学环境的特点,更能反映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与参考性依据。

该项目的主要贡献(创新部分):

1、对国内外参考系的研究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我们通过阅读和研究,掌握了有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新的生长点。

2、课题研究思路清晰。

研究方案设计符合教科研规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部署恰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探索与实践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项目的教学改革,发挥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价值。

4、探索与实践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学校应注意它具有优化教学环境的特点,更能反映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探索出“互动”教学的有效最佳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与参考性依据。6.论文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概念、定义、公式、原理等等。答:课题界定: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与提高,注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谐发展。

参考系是为了交流方便,人们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这种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参考系教学法:为了有利于体育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空间的感知、对身体的控制、对动作的掌握中更加容易,缩短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把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导读:7.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此问题主要是辨别你的论文是抄袭的还是自,答:

(一)要突破的重点:(1)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对体育教,(2)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与体育课改产生的联系,(2)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中优生与差生不愿和不会互动学生的引导的,(3)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处理学生个性与师生关系难,形成一些有关

参照物、参照面、参照体等参照媒介(即合称参考系)作标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的新方法统称为(即命名)参考系教学法。

运用是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研究的成果在体育教学和生活中加以推广和利用。

7.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此问题主要是辨别你的论文是抄袭的还是自创的),你是如何解决的?

答:

(一)要突破的重点:(1)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对体育教学实践的影响因素。(2)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与体育课改产生的联系。

(二)要突破的难点:(1)对调查与实验研究材料的归纳整理难。(2)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中优生与差生不愿和不会互动学生的引导的可操作性难。

(3)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处理学生个性与师生关系难。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本学科和本人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无效、低效的教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办法,解决体育教学中参考系教学法创新与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认知状态出发,就参考系教学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设置、活动的评价等问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建立新型的参考系教学法内容,形成一些有关参考系教学法的基础性理论。8.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答: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如果能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充分利用不同的参照媒介(例如课堂中有许多声音,老师的口令、哨声、学生的声音、教学设备(如录音机、多媒体)的音乐声音、利用色彩装扮场地、装饰器材、打扮组长等)进行参考系教学法教学,有效刺激学生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9.你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支撑性理论

(1)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方法论科学理论 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迅猛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方法论科学。其主要涵义:以系统和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及通讯信息的传递为基础的一种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是根据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来决定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性的运动,综合研究系统的信息过程;要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从有效教学标准定义看,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按照拟定活动方案(准备)——研究探索(实施)——形成纲要(评价)开展课外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整体分析两个纬度,多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师教学时间与效益,不断以有效教学为目标调节活动的进展策略。10.你参考了哪些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材编写组.物理1(必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 [2] 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 [3] 王淑芝.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 孙丽珠.试论音乐与体育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6)[5] 朱建宇.“学导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 2007,(02)(1)论文主要内容的阐述 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应该关注的,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

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结论

4.1.1 通过教学实验性研究也表明,探索参考系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效果非常显著,方法是可行的。

4.1.2 通过教学实验性研究表明,参考系教学法,通过有效利用排球场上的不同位置,球网等参照媒介,巧妙地将单纯的垫球技术教学与比赛情节结合,既使学生学会了垫球技术,又强化了技术运用的能力(比赛能力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比赛)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垫球技术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4.1.3 探索与实践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有效利用体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健康为本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兴趣为着眼点,以创新教法为手段,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价值。

4.2 建议: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如果能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充分利用不同的参照媒介进行参考系教学法教学,有效刺激学生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2)论文主要观点、见解的辨析;

摘要:查阅有关参考系教学法方面资料作为理论依据,有效利用参考系教学法对垫球技术教学进行实验,与常规教学对比结果分析研究,教学效果良好。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参照物及参照点等参照媒介的作用, 它具有优化教学环境的特点,更能反映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与参考性依据。

该项目的主要贡献(创新部分):

1、对国内外参考系的研究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我们通过阅读和研究,掌握了有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新的生长点。

2、课题研究思路清晰。

研究方案设计符合教科研规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部署恰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探索与实践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项目的教学改革,发挥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价值。

4、探索与实践关于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学校应注意它具有优化教学环境的特点,更能反映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探索出“互动”教学的有效最佳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与参考性依据。论证方法的合理性、论据材料的真实性考问; 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讨论等 结论

4.1.1 通过教学实验性研究也表明,探索参考系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效果非常显著,方法是可行的。

导读: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价值,以备答辩时采用,何愁答辩不能过关?只有这样做到有备无患,教师参加答辩,要携带论文代表作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主答辩(一般是三位专家评委,居中的那位是主答辩)提出问题后,答辩教师再当面回答,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是很有必要的,答辩教师在答辩的过程中,一般的情况下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

4.1.2 通过教学实验性研究表明,参考系教学法,通过有效利用排球场上的不同位置,球网等参照媒介,巧妙地将单纯的垫球技术教学与比赛情节结合,既使学生学会了垫球技术,又强化了技术运用的能力(比赛能力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比赛)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垫球技术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4.1.3 探索与实践参考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有效利用体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健康为本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兴趣为着眼点,以创新教法为手段,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价值。

4.2 建议: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如果能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充分利用不同的参照媒介进行参考系教学法教学,有效刺激学生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3)基础理论、教学基本功的考查; 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教学实例的分析等。

对以上问题应该仔细想一想,必要时写成书面提纲,以备答辩时采用。也可以叫上你的几个同行或朋友,沏上一壶香茶,一边品味一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肆意“攻击”你。如果你能轻而易举地战而胜之,何愁答辩不能过关?只有这样做到有备无患,才会临阵不慌,从容坦然。教师参加答辩,要携带论文代表作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主答辩(一般是三位专家评委,居中的那位是主答辩)提出问题后,答辩教师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是很有必要的。答辩教师在答辩的过程中,一般的情况下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心里

就有了底。当确实遇到一时记不起来的问题时,稍微翻阅一下这些资料,可以减缓一下紧张的心理,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四)对自己要有自信心

在答辩前,每个答辩老师都有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只要论文是你自己亲自撰写的,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太紧张。说实在的,完全不紧张那是完全的假话。答辩教师可以在走廊上抽一支烟(如果允许的话,不允许可别抽),或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喝点水,或上一下卫生间,或与其它来参加答辩的老师说说话等等,以此来消除紧张慌乱的心理,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却偏偏答不上来。只有我们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因而教师的自信心在此时此刻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五)沉着冷静回答问题。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不要未弄清题意就匆匆忙忙胡乱作答。如果你对所提问题没判断清楚,可以请提问的专家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他(她)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大致理解说出来,试探性地询问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专家的肯定答复后再作回答不迟。只有如此这般,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同时也拉近了你自己与专家的距离,让评委们觉得你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平时定是一块好料子,印象不错,得分自然就会高许多。(六)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

答辩教师在弄清了主答辩所提问题的准确意思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以比较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结结巴巴,半天没有反映。不要东拉西扯,“王顾左右而言他”,左思右想,苦苦思索。实在回答不出来,就不要勉强作答。直接告诉主答辩评委,说出自己不能回答问题的原委,切忌胡说八道,无理答辩。这样一来,反而把你自己的弱点暴露无遗,你不是一个草包就是一个傻瓜。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尤其显得重要,评委觉得你实在,因为回答不出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几位专家评委都是在教坛上爬摸滚打了几十年的中高教师,你想耍点小聪明蒙混过关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更不能班门弄斧,自欺欺人。第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评委自然会提出第二个问题,再回答不出来,自然提出第三个问题。一般来说,前面几个问题教师回答不出来,评委都会降低问题的难度,尽可能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哑口无言”,那就怪不得专家评委,只能怪你自己无学不术或学而不精了。(七)别和专家评委起冲突

答辩时,或许专家评委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的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你应全力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基础的常见的知识性问题,要作出正确、全面的回答。而对于尚未定论的学术性问题,只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行了。如果专家评委对你的论文提出了一些意见或建议,最好甘而受之,点头称是。因为一个事物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有别人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事。你千万不要认为你自己是“东方不败”,你的论文无懈可击,其实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心里明明白白,一清二楚。山高复有山高,强中还有强中手,别人有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抓住你的死穴,打你一个落花流水,永世不得翻身。你再强辩,只能显示你的自高自大和旁若无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接受专家评委的意见或建议,自己的自尊自信并没受到任何伤害,反而显得你谦虚大度,温和可爱。(八)文明礼貌

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答辩老师应把它看成是向专家评委学习和锻炼的良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极其尊重专家评委,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穿着要整洁,态度要诚恳。进到答辩室,不卑不亢,主动友好地向专家评委们问好。离开时,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十二万分地有礼貌地退场。

通常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

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4.评定成绩。

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职称申请人答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问题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具体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4)有答有辩。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对答如流,形成互动,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2.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巧 篇二

一、言之有韵——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和优美性

首先, 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中, 只要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即便是语言上有一些不规范, 交际目的就算达到了。但是国家语委明确要求准确、规范地使用汉民族共同语是一名教师取得教师任职资格的前提, 一般专业教师资格证的取得要首先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要更高一些, 需达到二级甲等。相反, 一旦课堂语言出现错误, 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有甚者会让学生群起而模仿, 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地位。譬如有位英语老师在发音上存在些问题, 最让学生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发“English”的发音时和“应给利息”颇为相近, 所以学生给他起了一个外号, 叫“银行行长”。还有一位数学老师, 在给学生讲几何题时, 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一边给学生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他说:“这点P我放在这里”, 学生哄堂大笑, 数学老师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看着几何图中的P, 很是尴尬。如此这些, 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出现, 因此教师的用词必须准确明晰, 要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比如音、语法和词汇的规范。按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发准每个音节的声调和韵调, 不带方言音。另外, 要把握课堂语言的节奏性。中学生一般对一路直平、淡如白水的课堂语言注意力不强, 而针对抑扬顿挫, 时缓时急, 快慢相宜的课堂语言形式则有着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不论是什么课程, 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修养, 才能较好地运用言语和文字, 其他诸如物理、数学等理科类课程, 同样需要授课老师注重语音的声情并茂和抑扬顿挫, 作为学习受众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处于愉悦身心的状态, 教学效果良好。

二、言之有物——课堂语言的知识性与实用性

教师的教学目的, 一般有“传道”、“授业”、“解惑”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其中中学阶段主要偏重“传道”这一层次, 即是不是可以完整传授知识给学生, 是考察一位中学教师授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引导学生学习系统化知识的重要思维导向工具, 高度概括和容量丰富的课堂语言一般应符合言之有物、论之有实的通式判断。

具体而言, “物”所指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师授课时的课堂语言既不能空发议论, 纸上夸谈, 也不能信口开河, 离题万里。通常一节课下来, 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多种新颖实用的知识, 长期坚持, 学生就可以在此过程中不断进步,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如要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除了对计划传授的专业知识的持续钻研理解吃透外, 掌握深入浅出、艺术形式丰富的课堂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实”在这里具体是指中学教师可以再了解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 尽可能地充实所传授的知识。当代社会中学生的知识面较之以前大大加宽, 而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日益加深, 例如中学历史课教师所讲授的一则历史故事可能是涉及当时书面行文习惯、地理、常识、数学等多重知识的, 此时教师的课堂语言如果可以深入浅出, 包含疑问、疏导、铺垫等多种艺术手段, 处于学习活动中心地位的学生自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启迪, 其探求新知、主动思考的意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加强。

三、言之有序——课堂语言的逻辑性和凝练性

陆机在《文赋》中说:“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一个人如果思维混乱, 说话则颠三倒四, 如果思维清晰, 说话则条理清楚。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一般会认真课前备课, 精心组织教学设计, 做到胸有成竹。教案设计清晰明了, 课堂语言才能保证深入浅出,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一堂逻辑性很强的课, 会像一个吸铁石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课堂环节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的思路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 即便教师语言充满韵律, 但是在课堂教学表达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凝练性, 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1] 所以除了正确利用数学的术语、符号和公式外, 应该避免重复使用“口头禅”, 例如“对吧”、“然后”、“是不是”、“哇”、“啊”、“嗯”等以及一些习惯性的方言。可能有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 某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某个词或字, 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课, 却在用心记录教师一节课重复这个口头禅到底有多少次。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授课效果由于课堂语言的不当而大打折扣。

四、言之有味——课堂语言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可细分为开场白、导入语、讲述语三种。

首先是开场白。开场白是沟通感情的纽带, 精心设计开场白, 可用它来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

例如, 某老师在第一次上课前拿着点名册看了一会儿, 突然, 他笑着对学生说:“看我们班, 有范 (饭) 有蔡 (菜) , 有周 (粥) 有汤, 又有于 (鱼) , 看来我们可以开饭了!”

其次是导入语。导入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 围绕教学目的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和开场白不同的是, 导入语要体现本课宗旨。好的导入语需要具有概括力、趣味性和启发性。

例如, 在讲《竞选州长》时, 一位别具匠心的老师先讲述马克·吐温和纽约州长的一个故事。纽约州长因为这篇文章, 非常恨马克·吐温, 有一天, 他见到马克·吐温时说:“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 什么东西又最锋利吗?是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 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 我认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 而最锋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 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2] 这一故事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开场语言环境, 而且开门见山地让学生体会了一把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

再有一位英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前, 给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 她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段话:“One car come, one car come too, two car ‘peng peng’, one car die.”她问学生这是描写什么情况的, 学生在笑声中争先恐后的说是描写车祸现场的。她的导入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语法的重要性, 也提升了他们学习语法的热情。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既具有趣味性, 又具有启发性, 是颇为成功的教学案例。

最后是讲述语。课堂讲述语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除了应该注意它们的规范性、实用性、逻辑性之外, 还需特别注意它们的趣味性。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堂知识, 加深课堂印象。

趣味性不只体现在文科类的课程中, 数理化更需要老师精心准备, 有这样一则实例, 一位数学老师看到有学生不认真听课, 于是他故意板起脸孔说:“你们再不认真听课, 我就不客气了, 必定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数学老师利用汉译英中常见的小笑话既批评了同学, 又传递了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课堂气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五、言之有理——课堂语言的合理性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除了教学语言之外, 还有教育语言。例如, 激励语、暗示语、表扬语、批评语等。激励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暗示语能够让学生自动自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表扬语是最重要的教育语言, 而批评语总是不受人欢迎的, 但是教师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

在校园中语言伤害、暴力伤害、运动伤害是目前三大校园伤害。语言是我们的工具, 但不能用来伤人。在课堂上, 批评用语要少用, 至少要委婉地表达。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 使批评收到较好的效果, 要使批评的语言能入耳入心, 通过教育使之认识到错误之处。

例如, 2003年4月12日, 重庆一名女中学生丁婷 (化名) 在校内自杀。

事发过程:当天, 按照学校的要求, 丁婷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 因未按时到校, 任课老师汪老师用木板打了丁婷, 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 长得也不漂亮, 连坐台都没有资格。”整个谈话过程中, 丁婷一直在哭泣。整节课丁婷都趴在桌上小声哭泣, 并写下遗书, 表达了对汪老师及家庭、社会的怨恨。12时30分左右, 丁婷从学校教学楼八楼跳下, 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这个案例中, 汪老师没有顾及女学生的自尊, 批评不讲方式方法, 这是导致她自杀的导火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中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过程中应尽量用表扬性的语句, 充分发挥表扬性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琳.和谐美——浅谈政治课堂语言的系统效应[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2011 (1) :95-96.

3.提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技巧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兴趣 提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去学习。学生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巧用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的实验,开启学生求知的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做一些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厚毛巾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却完好无损,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课题。

(二)惊险的演示实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人们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了准备。

(三)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提高语言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教学中,物理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教学艺术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教师生动风趣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所谓“爱屋及乌”效应。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二)教师情感丰富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提示学生是“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三)教师故事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道理。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建立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决心。

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情感,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善于从情感入手,用自己热爱物理、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感染学生。用温和的语调和鼓励眼神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平等,在精神上得到鼓舞,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会更加高涨,学习的信心更足,不断坚持下去的决心就更大了。

(二)精心设计巧题,帮助学生树立恒心。

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后进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长此以往,不断训练,持之以恒,学生就养成了做题的好习惯。

(三)创造成功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通过“严之以爱”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精神;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习情感,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导之以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晓之以理”,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启发他们掌握规律;通过“助之以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4.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技巧探讨论文 篇四

摘要: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在中学教学阶段来说,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无论从理解上,还是运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技巧来组织教学,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散文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学生们进行散文教学,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散文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散文教学理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对散文教学技巧的探究,来提高学生们对散文的认知和理解的能力。2001年颁发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就是要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所谓人文性,就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要在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来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在散文方面的造诣能够有所提高。

1背景理解

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文章的背景了解,如果不了解文章的背景,读者则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散文来说,比起其他的文章来说,了解文章的背景则显得更为重要。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了解,我们通过文章则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并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从形式上看,好多散文就有跳跃性的思维,即从一个场景变化到另一个场景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也是散文的一个特点,其实,散文本身就是作者在其对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感觉,然后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在对散文的理解上,我们一定要充分的把握住文章的背景这样才能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比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整理出来的,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这样,其文章的背景就会有很大的不同,1926年前的北京正是军阀时期,所以穷人的地位当然是无法保障的,而在南方的厦门,则相对于北方较好,所以其文章的讽刺意味也就会大不相同。这样,只要你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历史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了。

2通读训练

通常来讲,当一篇语文课文摆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读全文。散文也是如此。当我们要想了解一篇散文的话,我们也是要通过通读全文,来对文章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力,以便于能够顺利的掌握文章。通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教师或伴奏语音朗读,一种是同学们自读或群读。每一种读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第一种情况之中,教师可以可以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通过语调的高低,来为学生们理解文章的背景打好基础。在第二种情况之中,教师通过学生们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们初步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以便于为下一步的理解打好基础。

3层次理解

在层次理解上,和语文其他的文体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要求我们让学生们通过对文章场景及心情的关注度的变化,来给文章分出层次,以便于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里需要说的是,由于散文的特殊文体,对其分起层来则相对于记叙文而言较难,而且,好多散文表面上和记叙文是接近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引导,以便于学生们能够重点把握。

4风格理解

散文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分为愉悦型、中型和悲伤型三类,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大体上都可以按照这样的风格去书写。所谓愉悦型,主要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心情比较舒畅,通过对景和情的书写,能够把作者的那种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以便于达到文体风格愉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文章让人很容易接受。所谓中型,主要是作者没有什么相关的环境影响,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文章表达出来。该种散文比较接近记叙文,但又没有记叙文要求的严格,所以大多以叙事或介绍型文章为主。所谓悲伤型,主要是由于作者自己遇到了重大的`波折,或对社会的某种现象感到伤心而产生的文章。文章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触景生情的描写,让读者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那种悲伤的心情。甚至在有的时候,对天气的描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我们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把握住文章的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我们把握住文章的脉搏,通过深呼吸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心情。但是,在文章的风格定位上,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去提升学生们对文章风格的把握,以便于能够让学生们提升其对散文的理解能力。

5影响及意义理解

在这一方面,和我们刚接触文章时所提出的学习本文的目的能够充分的结合起来,一开始,我们就会把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目的指引给学生,接着,通过我们对散文的学习,来不断的证明我们学习散文目的的真实性,以便于能够顺利的把握。需要提示的是,在影响和意义方面,我们则更多的需要教师把握住主体过程,以防止学生们理解偏差,导致理解失误。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不同于其他文体,需要我们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提高学生们对背景、风格、影响和意义的理解,来加深对文章的学习,通过过程性的教学,来提升学生们对散文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散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洪祥,新课标改革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08(25)

[2]李景龙,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散文教学[J],成功(教育),2008(07)

[3]徐小梅,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甘肃教育,2008(03)

5.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技巧 篇五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

作 者:焦轶英 作者单位: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刊 名:辽宁教育研究 PKU英文刊名: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0)分类号:G63关键词:

6.教师授课教学方法技巧 篇六

三年级的家长必须学会改变。他们不能再像一二年级的警察一样盯着和控制,所以孩子会觉得很累。也会很烦人。这时候,父母就得半撑半放。例如,在一、二年级,他们可能会督促孩子每天做功课。在三年级,让孩子们督促自己。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让孩子承担后果。例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家长可以提供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从三年级开始不妨让孩子自己检查。

二、家长心态的转变。

三年级的家长不能再像一、二年级的家长那样着急,对孩子的错误大吼大叫,或者对孩子苛刻不讲理。除了那些关心孩子的人,他们还不如耐心,做孩子的朋友,倾听孩子的声音。学习之余,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带孩子去运动、读书、看世界,拓宽孩子的认知和精神世界。

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7.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七

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洋思教学模式中提倡学生先“学”后“教”。先“学”阶段包括学生看书自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环节,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文, 用学生认真地看书, 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每学一篇新课文, 学生的学都是从阅读开始。阅读活动的开始, 学生便与教材 (课本) 之间发生交流, 运用平时积累的信息经验, 对课文进行消化、理解并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结合自身的认识, 对课文所描写的时代给予自己的评价, 此时教师及时的引导, 让学生由课文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到“自身”。如此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由表层理解到更深层的寓意, 达到由课文到生活再到自己的境界。

一、整体阅读

在课文教学中, 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首先要进行整体阅读, 在整体阅读时要分辨文章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要求不同。如阅读散文时要了解作者选取什么事物材料来写的, 了解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作者展开了哪些联想,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式。例如,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阅读时, 要分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八年前在车站父亲送别儿子情景的详细记叙和具体描写, 来表达父亲疼爱儿子的深挚感情以及作者在生活中的惨淡, 精神压抑的困境中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段落阅读

在段落阅读中, 要明确段落内容与全篇课文的关系, 分清层次, 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联系,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有它相对的独立性, 应根据文章内容确定和分析段落中的关键词句。1.抓住中心句, 中心句多是陈述句, 其位置多在段尾;2.抓修饰语, 它使课文内容更具体、形象、生动;3.抓中心语, 中心语陈述的内容往往是句子的中心意思所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捕鸟的语句:“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要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段文字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写出了闰土父亲传授的捕鸟方法, 从而具体描绘冬天中百草园的乐趣。突出主题:“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 掌握课文内容, 我们可运用“求异法”, 在课堂结束时,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共同特点的文章, 通过阅读, 将相异点列出来, 进行对照分析。如:鲁迅的《孔乙已》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反映的主题是一样的, 通过悲剧人物的描写批判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但反映形式不同, 《孔乙已》着重对人物悲剧性格的渲染, 而《范进中举》着重强调人物悲剧性的结局, 学生通过阅读, 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境遇, 性格及写作特点的异同进行比较, 加深认识。

三、课外阅读要精选材料

除了课程资源外, 学生还能从图书馆查阅各类书籍, 而今天, 我们常用的是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 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 学生可自由选择时间阅读学习资料。但读什么却大有讲究, 因为开卷未必都有益, 精选阅读材料是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一步, 要选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起熏陶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而且难度适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选材。过简, 使学生懒于思考;过深, 难度大使学生失去兴趣。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的阅读有所得, 学有所用。通过阅读的桥梁, 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摘要:本文从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出发, 笔者从整体阅读、段落阅读及课外阅读三个方面着眼, 用实例论证并阐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技能.陈莉蓉.《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第01期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李雪.《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第02期

8.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控技巧 篇八

怎样调控中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调控情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会影响带动学生,但教师单方面的激情有时使课堂流于形式,所以调控情感的本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教师可精心的设计本课的导语,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会起到带动课堂氛围的作用。如有老师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一课时,先说“同学们,我想与你做笔交易,一个月内,我每天给你一千块钱,而你第一天给我二分,第二天给我四分,第三天给我八分。。。。。即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数为上一天的两倍,一直到本月的最后一天,有谁愿意?”此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立即写出给要给的钱数2+4+8…+230,那么如何计算此加式呢?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顺利得出等比数列推导公式,从而很快计算出应付钱数位为21474836.46(元),这远远大于老师给学生的钱数1000×30=30000(元)。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求知欲高涨。当然教学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前后衔接,以及独辟蹊径的解题技巧等等,都具有根强的情感功能。

二、调控语言

教师可更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有意识的调整语速语势,使教学语言富于变化,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整堂课抑扬起伏,流畅而富于激情。如导入时可根据内容用或热烈或和缓或激疑或探寻等等语气渐渐收拢学生注意力。讲到重难点时注意放慢速度,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发生违纪现象时也可通过声音转移其注意力,算是课堂小插曲。课堂结束时语调可铿锵有力或引人深思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语言还要尽量准确、严密、清晰、流畅、生动、有激情。总之,教学语言是调控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

三、调控节奏

课堂是需要有节奏的。单调的课堂结构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减弱学习热情。一般情况下,课堂应围绕一个课题逐层开展。如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公式定理,讲练重点例题,拓展试题类型,总结概念公式,典题练习巩固等环节构成。教师注意各环节间的连贯性,各环节所用时间,最好有较为完整的讲练体系。教师要灵活调控节奏以防出现满堂灌或里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无所事事等现象。也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节奏丰富多彩。

四、调控思维

数学的魅力在于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 数学课上一般会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一面都多面的认识数学原理,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学能力。在具体的分析中,教师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猜想、建模等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情境法,设问法,举一反三法等唤醒学生思维,

五、调控课堂组织形式

叶澜教授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就叫乱。”课堂上,难免出现突发事件、违纪现象,教师要及时调控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课堂组织形式是为促进课堂高效服务的。就中学数学而言,设计学生的活动显然是与数学的实用性操作性特点相符合的。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培养探究意识,获得成就感等。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表演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尽量新颖多样。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数学知识更有价值。

调控中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具备的几个意识:

1、设计与变通结合的意识 教学设计必不可少,但又不能刻板套用。课堂由一个个鲜活的有差异的生命个体构成,若想照顾到全体学生的接受效果,教师应灵活变通教学方法。

2、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调控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主动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探究知识的运用过程,在训练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若没有学生的积极的动脑动手活动就会使数学课堂空洞乏味。课堂调控尤为重要。

3、整体与个体兼顾的意识。现代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的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数学合作交流活动. 教师教学无疑要针对大多数学生,但还是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或许有的学生基础差,或许有的学生反应慢,或许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是不是应想法补救呢?调控课堂的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其中。

9.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 篇九

(麻江县贤昌中心学校

田应莲)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提问。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精心设计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本文从课堂提问的好处和提问的技巧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

技巧

无论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双边学习活动。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提问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好处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

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它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种是解答问题时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它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这也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既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拾遗补漏;又有利于学生产生一定的心智紧张,通过积极地再现、再组知识,检查自己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从其他同学的回答及教师的补充回答中及时进行弥补。不管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还是学生回答问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二)因人因文而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人而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授某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提问要有层次

在提问难度研究中,有一个“解答距”的概念。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也就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回答问题之间有一段思考的时间。

(四)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题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研究。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五)提问既要面向全体,既要有选择性,又要有针对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

总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根据教材、教法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做好课堂提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艺术》

10.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巧 篇十

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园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对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性的全面考验,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实现高效交流与优质对话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问上,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表现没有真正用心对待,而是盲目的激励评价,或回避不予评价,或固守答案评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适当表扬,激发兴趣

适当、正确的课堂表扬,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比如:在上“6和7的认识”时,我提出“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这一问题时,有学生说同学们在大扫除。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老师想要得到的结果,却作为老师我还是不失时机地说“很好,你能继续观察吗?”有的学生说:“1个老师和6个学生”。还有学生说:“1个老师加上6个学生一共是7个人”。还有学生说:“1个老师加上6个学生一共是7个人”。这时我微笑着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就是这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接着问:“你们还想到什么?”有了前面教师的肯定,后面学生观察更认真了,更仔细了,以至于最后发现6和7的组成。这时我紧接着又说了一句“你们真能干”更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心理铺垫。教师积极的鼓励,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去发现图中其他的数学信息,寻找与他人不同的信息。

2.耐心引导,消除恐惧

表扬学生汇报正确时可以采用,在学生回答或接受有偏离时,同样可以使用,因为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一种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馈也各不相同。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使学生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班上有位女生,表达能力较弱,声音很轻,课堂上很少自觉举手发言。一次,我点她读一道例题,她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第一遍读完了,但她的声音很轻,于是我给的评价是:“恩,很好,如果声音再响亮点那就更好了,要不你再试一次”她很高兴,真的又读了一遍,这次的声音明显比第一次大了许多,老师为她鼓掌叫好。从那以后,每节课上都能听到她的声音。老师短短的一句评价,却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力量。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你的进步真快,老师为你骄傲。”等等,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评价导向,提高信心

1.铺路搭桥,完善思维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挂一漏万,对于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肯定正确的部分,然后想方设法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序地思索生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迂回,较快逼近正确答案。如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时,往往出现方法遗漏,重复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不妨问问:“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会有重复和遗漏呢?”“如果想不出现重复和遗漏应该怎么办?”学生顿悟“应该要做到有序思考问题”。由于老师的铺路搭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老师并给予一分为二的评价。教师的搭桥指道,不仅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困难迎刃而解,一举两得。

2.寻根问底,深化理解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作业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其原因各种各样。例如:36比几多6 7学生误解为36+6=42,出现这样的错误时教师应该寻根问底,究其错误的原因。教学中有意识地借助错答,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寻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从而使学生养成探索性学习的方法。

3.争辩讨论,明辨是非

评价可及时进行,也可稍作延时。比如,有些问题,学生答完后,教师不急于道破真情,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看哪些学生支持该同学的看法和观点,哪些持反对或怀疑态度。然后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各自陈述看法和理由,异型多层次、多角度的争辩和讨论。在争论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显露他们的才能,独立走完思维的全过程。如果学生的争辩中可能出现一些连连老师本身不曾想到、甚至无法回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最好的途径就是评价延缓课外,同时要求学生对课上没有明白的问题到课外去探讨,寻求答案,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学生参评,互相促进

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生对评价有所畏惧,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学生在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评价的信心。多采用小组竞赛、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生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发他们的思维。

11.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提问 原则 要点 应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历史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启发思考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提問的原则

1.准确性: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学习的重点问题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问题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切忌模糊不清,歧路亡羊,留有岔道。例如:“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灭了哪多少个国家?”问题在时间、空间概念上含糊不清,学生难以答出精确的答案。

2.新颖性:如果设置问题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这一子目的提问,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本上所学过的陈毅的诗《梅岭三章》,随着背诵:“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学生在不经意间对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的领导人陈毅、游击战争的艰苦困难等知识点,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得到掌握。这类问题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就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3.层次性:提问的深度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历史事实、概念等低层次认识问题的答案信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而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概括评价类的问题属高层次认知问题,必须通过比较、归纳、扩展、概括、评价等高级认识思维过程方能得出。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深度的设问,分别由好中下学生回答,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讲到“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时”,我提问:“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后果怎样?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历史人物的?”这三个问题代表了三个递进的层面。第一、第二层讲的是秦始皇的功与过,第三层是从理论上全面评价秦始皇。因为问题有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化,激发求知欲望。

4.整体性: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设置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善于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提问的要点

1.设疑要巧:设疑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提问时应选择好最佳的切入点,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事件的比较、思维的转折点、知识的引申等等。

2.提问有度:问题设置要疏密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提问太多,学生反而不能真正地独立思考,而且还会破坏课堂结构的严密性与完整性。可是也不能没有提问,不启发。应该在每提一个问题之后有一定的时间停顿,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应变有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回答能迅速地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提问,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及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由于素质的差异,提问方式和难易程度也应有所不同。

4.方法要活: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用一种“曲问”的艺术方式。在讲八年级历史第三册第2课中的有关“清兵进入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问题。在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先提问再读书分析。问:“郑成功及其子孙长期占据台湾与清朝对抗好不好?”“郑成功的后代投降归顺清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讲正文。这样的“曲问”,起到的作用有:一是提出悬念,以更好地引入正文。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现状的能力。三是联系了当今大陆与台湾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实际。郑成功的子孙归顺清朝,实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台湾当局想搞台湾“独立”,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四是使学生懂得清朝设立台湾府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提问的应用

提问内容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如讲完“闭关政策”一目内容后,我给学生提出一种带有假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开放性地讨论回答:假如清朝不实行“闭关政策”,中国会怎样?思考片刻后,学生一个接一个回答:有的说中国是封建社会,不实行“闭关政策”也比不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的说只要中国是君主专制统治,人民照样受压迫剥削;有的说不实行“闭关政策”中国会很强大,中国人多,定不会受外国侵略,会打败外国侵略者等等。有些学生还用课外时间写成小文章交给我。虽然有些学生答的观点不是很对,但这种提问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今后探索问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每当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对于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对其中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要给予鼓励,使之愈发闪亮;对其中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现实,理解历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鼓励,热情帮助学生解决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2.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巧 篇十二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 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中学英语主要以对话和阅读课文为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进行不同的新课导入。但不管何种语言材料, 在导入新课时, 我认为有下列一些形式和相应的方法。

(1) 复习导入法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新课, 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 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在复习阶段, 教师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复习,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设疑,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2) 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故事、历史或有文化背景题材的课文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有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 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3) 情景导入法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爱表演的特点, 在导入新课过程中, 通过扮演角色、实物呈现、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教材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 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的语言材料的意思, 理解具体情景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4) 视听导入法

通过可视可听的直观手段使学生对抽象的材料有直观的了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常见的手段包括实物、教学挂图、简笔画、卡片、投影仪、教学录像、电影、歌曲、多媒体ppt等。在讲解新课知识前把教学中涉及的内容用图片、音乐、投影或课件呈现给学生, 师生根据视听手段创设的情景, 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和讨论, 从而切入新课主题。

(5) 表演导入法

通常情况下较少使用表演导入新课, 但在某种情况下, 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可取得甚佳的效果。

(6) 问答式导入法

设疑导课, 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从课文内容出发, 直接提出相关的问题, 设置悬念, 使学生在猜测、预估和联想中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去, 有一种“欲知详情, 请读课文”的心情。

(7) 创设问题导入法

疑问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在讲课前可根据课文内容, 提炼出问题,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启发他们理解上下文,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自己提炼问题, 也可以将每课课后Wb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中学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沟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有目的地设计提问, 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深究知识的愿望、启迪学生的思维, 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问, 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及时调控教学。因此,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 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让学生做出应答反应。

2、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3、如果教师自问自答的目的不是为了承前启后或是作为引言来导入新的授课内容的话, 教师最好不要自问自答。

4、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 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5、有意识地指名让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

6、一般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重复自己的问题。

(2) 课堂提问的时机

1、新课导入时提问。

针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 借此了解学生课外复习和掌握教材的情况, 起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

3、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 可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

(3) 课堂提问的形式

1、直问与曲问相结合。在传授新教材和复习巩固的教材中, 常用直问。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 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曲问开拓学生思路, 可帮助他们触类旁通地找到解决问题途径, 达到“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把直问与曲问相互结合适用, 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又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

2、重问与轻问相交替。重问针对教材或教学重点连续提问, 逐步深入, 着重解决问题的关键。轻问是对教学中非关键的问题发问, 留待学生自己去思考, 不必有反馈。重问与轻问交替运用, 可使学生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 突破关键,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近问与远问相配合。教师围绕教学中疑难提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近问;而为后继的教学任务提问, 使知识、技能连续化和系统化为远问, 前者为先导, 后者为前者创造条件, 近远配合, 相辅相成, 把知识和技能纵向连贯, 横向沟通, 形成体系,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4) 设计课堂提问时的要求

英语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对设计的提问应该精心选择, 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尽是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 以免浪费教学活动的时间。

2、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 使学生感到能够回答并产生愿意思考的积极态度。

3、要考虑多种水平的提问, 简单问题的提问和复杂问题的提问相结合, 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相结合。

4、在设计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时, 应能够预想到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及教师对回答的处理方法。

5、在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时, 还应设计一定的提示要点, 以便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摘要:在教授新课的教学中, 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当, 能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也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导入,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闫文国, 英语新课导入法例说[J],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2, (3) :20-21。

[2]胡帆,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探讨[J], 杭州:教学月刊 (教学参考) 中学版, 2008 (1) 上:23-25。

上一篇:最新发热门诊工作制度下一篇:读《百年孤独》有感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