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调查(精选11篇)
1.黄河调查 篇一
关于黄河之忧调查报告
一、关于黄河防洪问题
防御黄河洪水无论过去或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是黄河问题中第一位的问题.黄河洪水灾害主要是在下游.70余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几乎全部集中于黄河的中上游,而下游是一条上宽下窄、绵延八百公里的“悬河”,这种河流形态恐怕是中国乃至世界大江大河中仅有的.洪水在短时间内大流量、强冲力、长距离由平原地区“悬河”入海,十余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数千万人口面临可能的灭顶之灾,其防洪难度及任务的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洪水,泛滥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也是其他河流洪水不可比拟的.1938年花园口扒决形成的黄泛区,至今仍是中国贫困的地区之一.对黄河洪水灾害的评估,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加以认识,如对人文环境、社会进步、政权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影响的研究等.单纯以经济的、区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很不够的.
黄河下游防洪存在的问题较多,最现实的问题首先是要对中常洪水进行再认识.所谓中常洪水,是一个从预见期上界定的概念,表现为流量特征上区别于大洪水和中小洪水.中常洪水对黄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输沙入海、冲蚀河道和稳定河槽;二是下游补源,满足环境和生态用水需求.从历史上来看,黄河下游每一个大的河道演变周期,都是一个河道逐渐淤高、河口抬高延伸的过程,也是纵向比降趋缓而横向比降增大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孕育了非常洪水发生河道变迁、中常洪水三年二决泛滥的结果.现行河道维持100多年后,长时期安澜的今天,198月中常洪水情况下出现的下游异常高水位和行洪过程,提醒人们应当对中常洪水进行重新认识.中常不常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仅仅以预见期和流量界定、区别和认识黄河可能发生的洪水是不客观的,相对而言水位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游荡性河道内洪水小流量、高水位漫滩可能无序性演进,河道工程功能大大减弱,进而出现河势急剧变化危及堤防安全.因此,对黄河洪水尤其是中常洪水不能只进行一般意义的水文分析.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起高效、精确的监控体系,对河道形态时空变化、洪水演进等实施即时监测和控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其次是通过对中常洪水的再认识,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对黄河下游构成威胁的已经主要不是大洪水而是高水位.因此,对非常洪水和中常洪水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小浪底水库防洪效益与运用方式等相关问题,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再认识.特别是中常洪水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我们对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防御非常洪水以往的概念和意义,显然需要有新的理解和评价.
三是分滞洪的问题.分滞洪区的出现,体现了人类在与洪水抗争中的能动性和策略性,并已为防洪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人类与洪水的斗争也是人与自然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黄河分滞洪区(包括滩区)日益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愈来愈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一能动的策略性防洪措施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防御千年一遇洪水仍将运用分滞洪区.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牺牲某一区域长远的、整体和根本的利益,与长治久安的概念是越来越不相称的,发展地看不应是首选的策略.因而积极谋求新的策略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关于黄河下游改道问题
河道稳定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前提,也是实施治黄策略的先决条件.伴随着洪水泛滥下游发生改道的可能性,是谋求长治久安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比较乐观和一致的看法是现行河道还可以维持几十年时间,如果考虑到中游水库的拦淤调控运用,尤其是进行科学的调水调沙实践,现行河道稳定百年似乎是可能的.人民治黄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战胜1958年和1982年实测大洪水的成功实践和目前较完备的工程体系,以及可依赖的国家相当长时期的稳定发展,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下游河道可以维持百年稳定的观点是成立的.考虑到黄河下游河道“悬河”善徙、上宽下窄以及比降和输沙能力不平衡等河道变迁自然因素,短时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加之滩区人类活动等因素,现行河道维持百年稳定无疑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而脆弱的百年稳定与长治久安也未必是同一层次的问题.
对黄河下游改道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有一点应当是共识:即黄河下游改道指的是下游河道某一基点开始,长时间较为稳定的流路变迁,并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社会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由此我们想到河口三角洲的流路问题,它是针对黄河入海问题而提出的.黄河与其他入海河流不同,多沙特性决定了河道在三角洲地区因淤积抬高周期性地变化频繁.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和河道长度在增加,河道变化的起点也极可能上延.河口抬高是河道变迁的主要诱因之一,河口地区的河道演变是整个下游河道变化的反射,并对下游河道整体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时期或历史地看,黄河河口地区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这与目前本地区的环境、资源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矛盾,决定了黄河河口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流路概念所能容纳了的.对河口的治理,不能只从河口流路这一专业层面去认识.若把河口流路问题上升为下游改道层次加以认识,由此得出黄河下游潜在着较大改道可能性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对黄河下游改道可能性的分析,令我们至少应增强治黄的紧迫感,并表现出更大的能动性.
三、关于黄河泥沙问题
黄河为害的根本症结是泥沙问题.异常的泥沙含量和淤积、冲蚀,不仅给防洪带来极大的困难,大大加重了洪水灾害后果,长期的河道淤积又构成了下游改道的可能性.同时也给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许多问题.目前黄河泥沙的处理主要的.还是依靠河水(主要是洪水)携沙入海,这显然是以浪费大量可贵的水资源为代价的.已付诸实施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包括水库拦沙、放淤改土、淤筑堤背和挖沙疏浚等,只能是延缓泥沙的河道淤积.泥沙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或控制,长治久安也就无从谈起.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理,是一项恢宏而艰巨的国土整治、生态环境工程,因其直接减少泥沙入黄而成为治黄体系中的治本部分,受到现代治黄的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的工程、生物和农业等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但工程措施有着更直接现实的、基础性的意义.遍布黄土高原的大小水库和坝系等,不仅直接拦蓄泥沙、改变微观地貌,而且直接改善微观生态环境,保证生物和农业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强烈的重力侵蚀状态下,非工程措施显得更为苍白无力;粗沙多沙来源区因人口和环境因素,水土保持治理更有赖于工程措施.可见无论是从国土整治生态建设出发,还是从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来看,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都应是第一位的.这并不否认生物等措施的最终根本性的作用和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效益对水土保持的反作用会越来越显著.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农业的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应进行专题研究.尽管水土保持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 入黄泥沙也有明显的减少,然而水土保持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投入,特别是缓慢的时效性、复杂的历史社会、人文背景因素,不能不令人感受到黄河问题的复杂与深沉.黄河不可能变清,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开始于地质时期,黄河演变的背后是自然的演变过程;黄河不需要变清,通过水土保持配合水沙调节实现有效的控制,对黄河而言也许就是治本的唯一途径.
黄河水少沙多的观点,开始是从输沙减淤的角度分析得出的.进而又提出了外流域调水输沙和调水调沙的设想,目的是控制处理泥沙,消除或延缓泥沙在下游河道的淤积.长远考虑,通过南水北调增加黄河水量,更加有利于调水调沙提高黄河干流输沙能力.目前从外流域调水,显然没有利用黄河自身调节解决输沙问题更为现实和经济.调水调沙应当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内容.广义上讲,人为径流变化形成的河道良性水沙运动过程都属于调水调沙的范畴.即将实施的调水调沙应当是狭义的概念,即为调沙而调水,是对水沙运动规律直接能动的反映.这一是要以牺牲相当量的宝贵的黄河水资源为代价;二是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有很大的依赖性.综合分析,调水调沙要做到四个同时:一是调水调沙要同时兼顾到下游及河口生态和社会用水等,为调沙而调水不应是一个孤立的实践过程.二是调水调沙要与河道整治工程规划和调整同时进行.调水调沙河床与水沙演变规律应在一定的河道整治工程作用范围内呈现,否则,调沙只能是简单的输沙尝试过程.三是调水调沙要与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的主动疏浚导流同时进行.下游的疏浚特别是河口的疏浚,对调水调沙实践有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是远期南水北调参与黄河下游调水调沙实践的方式和有关技术问题,要同时提前进行研究.调水调沙不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唯一的手段.我们需要的应是:宏观上目的性很强、微观上多目标的、综合有效的调水调沙措施,亦即科学化、系统化的调水调沙实践.
2.黄河调查 篇二
为了利于黄河夯号挖掘整理和保护, 经过各级文化部门的努力, 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于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 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前期准备
笔者于2016年的春天两次赴阳谷寿张拜访了夯号的传承人 (代) 许祥聚老人, 就黄河夯号的相关问题向他请教。
在决定做寿张夯号的调查前, 笔者做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 除了以前的知识积累外, 又专门阅读了权威论著——上海音乐学院江明惇先生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关于号子的章节, 就号子的形成、发展与流传, 号子的功能特性, 号子的基本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特征, 号子音乐形式的特征, 各类号子例释等作进一步的学习, 所以后来在与许老的交流中, 尽量做到把各种号子归入到一定的研究体系中。在这两次的调查中笔者发现, 在非遗音乐类项目的研究中, 传承人往往对其所传承的口头文化非常熟稔, 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但是往往是感性的表达, 研究者往往具备一定的理论能力, 所以研究者所能做的是尽量的归纳总结, 发现其中的规律。
发现问题
根据先前经验及调查前的学习准备, 笔者一共准备了以下相关问题与许老访谈:
1、夯号、硪号之辨
2、黄河夯号来源、发展、繁荣及式微
3、原生演唱形式至舞台表演形式之转变
4、音乐风格、旋律特点
除了以上四个问题, 笔者问题还包括:
A、有无专门号子手?由什么人充当?是否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音律知识?具有什么职能?
B、号子原生多还是由小调移植来较多?
C、实用功能和表现功能哪个更多?
D、不打夯的现今年代, 如何传承?
E、号子的速度如何?如何使用和调节快慢?
F、有无女性号子?
G、阳谷境内流经黄河、运河, 黄河夯号与运河号子有无交叉的成分抑或各自成型?
H、歌词的内容大多表现什么?有无教化功能?歌词与旋律是如何配合的?
实施访谈
通过当地文化站的负责人, 笔者3月30日终于首次神交已久的许老, 由于通往许老家道路正在修缮, 所以请他来到了乡文化站, 令笔者吃惊的是82岁高龄的许老骑自行车自己来的, 原以为他会由儿女陪伴而来。落座说明来意后, 笔者翻开随身带的《山东省聊城地区民间歌曲选编》 (1981年版) , 选其中大学期间《民族民间音乐》课上老师要求背唱的一首《莲花号》开始演唱, 许老静静地聆听。这首《莲花号》一下拉近了跟许老的距离, 笔者唱完一段, 许老就继续演唱, 一口气演唱完“十二月”的歌词。随后的访谈就在笔者和许老的相互唱号子及交流中展开。
通过交流得知, 这些众多的号子可以分为小嗨呀、大嗨呀、头板、二板、打岔头、落子、小调等等几种, 在演唱的过程中, 旋律相对稳定, 而唱词可以改动甚至即兴发挥。歌词的内容多以民间传说、歌颂历史英雄人物、自然景物、日常生活和乡间趣事等, 在建国后, 更是增加了歌唱新生活、新时代等内容。
许祥聚老人说, 自己上过两年学, 所以在同龄人中相对识字较多, 因此自己在打夯的队伍里承担了“硪头”的角色, 所谓“硪头”, 即打夯队伍里的领号者, 一方面夯头需要手握夯柄, 同时也是夯号的领唱者, 还负责组织打夯队伍的责任, 在打夯的实施过程中, 他还负责掌握打夯的节奏、步调等, 所以在打夯队伍里, “硪头”的地位相对较高。
徐祥聚老人生于1934年, 已经82岁高龄, 他从17岁就开始上大堤修堤, 在那个时候机械化还没有普及, 所以修堤的工具就是石硪, 他介绍, 这些硪主要有三种, 从最早的“片硪”、到“灯台硪”及最后的“石柱硪”。
真实的打硪生活是沉重而乏味的, 许老回忆, 一组硪工的任务一天要夯实360平米, 而一平米要打50多下才能合格, 也就是说一天下来, 他跟硪友们要拉18000多下。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 硪号就成了他们的精神食量和依靠。
除了打硪时的常用的大嗨呀、小嗨呀等, 在劳累的时候他们会换几个夯号来提振情绪。许老给笔者演唱了《大锯缸》、《花里溜》, 唱词多表现日常生活和人物, 非常具有生活的气息。而那首《大锯缸》正是我国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电视剧《水浒传》创作的主题曲《好汉歌》的原型, 而此前这首《大锯缸》 (又名《王大娘锯缸》) 被认为是河南民歌。寿张镇与河南省搭界, 这首《大锯缸》产生自哪里又怎样流传无从考证, 但单说《大锯缸》是河南民歌看来也不完全正确。
最后, 许祥聚老人向笔者表达了他的遗憾, 那就是尽管寿张黄河夯号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他本人并没列为继承人, 但他实际承担着传承人的功能, 因此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 以完成他的心愿。
通过镇文化站非遗项目负责人的联系, 顺利完成对许祥聚老人的访谈, 另外在与文化站负责人的对话中得知, 面对夯号濒临失传的境地, 他们也觉得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使这种形式得以流传保存, 例如部分乡干部定期接受许老的培训和演唱, 另外他们打算将夯号由劳动时演唱的一种形式, 转化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演唱形式, 并且向笔者表达了缺少将硪号进行编排并搬上舞台的舞蹈人才, 希望笔者帮忙联系相关人员的愿望。
参考文献
3.黄河调查 篇三
关键字:黄河湿地;植被;3S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6-2
1 研究区域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2°48′-114°14′,北纬34°48′-35°00′,之间。属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其中巩义、荥阳段属黄河中游地区,惠济、金水、中牟段属黄河下游地区。保护区长158.5km,跨度23km,总面积38 007hm2。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采取线路概查与样方详查相结合的途径。并以地面调查作为训练样本区,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判读解译,对整个保护区植被进行系统分类,最终在arcgis下形成植被分布数据库。
2.1.1 线路踏察法 对流经郑州黄河的主要滩区进行踏察,进行植被整体调查;同时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样方调查选点。
2.1.2 样方调查法 由于是在8月份调查,同时结合黄河湿地滩区乔木层分布少且结构单一的特点,本次调查主要以灌、草为主,设计32处1×1m的样方调查灌、草丛群落。
2.2 数据处理
将调查的32处样方数据整理,归纳出各样方优势群落类型,通过GPS测量的经纬度(X,Y值)导入到arcmap中,将调查样方在arcgis的arcmap模块矢量化后作为精度检验点。
2.3 监督分类
利用erdas软件下的监督分类模块对2007年7月的spot5多光谱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将根据野外样方的相对应位置点的光谱特性在Signature Editor下建立30处解译标志。并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算法采用最大似然法。利用32处样方点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经过Accuracy Assessment模块验证解译精度达到75%。
3 分析与结论
3.1 结果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但由于长期垦殖和黄河历次决口泛滥,原生自然植物群落已所剩无几,存留的大多为新生的疏密不一的沙生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
表1 郑州黄河湿地样方调查基本信息
样方序号经度(东)纬度(北)群落类型
第1样方113.5586534.952583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2样方113.5586534.952583野大豆群落
第3样方113.5586534.952583芦苇群落
第4样方113.5586534.952583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5样方113.553734.95435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6样方113.55391734.955567柽柳.加拿大蓬+无芒稗灌丛
第7样方113.57653334.939417酸模叶蓼.莎草群落
第8样方113.57653334.939417短裂苦苣菜+金狗尾草.狗牙根群落
第9样方113.57653334.939417金狗尾草群落
第10样方114.05118334.95075莎草群落.Cyerus spp.
第11样方114.04793334.940217芦苇.香蒲群落
第12样方113.95608334.892117狗牙根群落
第13样方114.11838334.94505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14样方114.11838334.94505假苇拂子茅群落
第15样方114.1379534.944033加拿大蓬.毛马唐群落
第16样方113.7661534.907917金狗尾.苜蓿群落
第17样方113.7661534.907917野大豆群落
第18样方113.71816734.909717荻群落
第19样方113.71816734.909717丝茅群落
第20样方113.64558334.912817野大豆群落
第21样方113.64558334.912817丝茅群落
第22样方113.64558334.912817丝茅.香蒲群落
第23样方113.30406734.937417芦苇群落
第24样方113.30358334.93895假苇拂子茅群落
第25样方113.24286734.902983无芒稗群落
第26样方113.4461534.96925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27样方112.82088334.8164莎草群落.Cyerus spp.
第28样方112.82088334.8164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29样方112.983734.846967加拿大蓬群落
第30样方113.048534.835狗牙根群落
第31样方113.048534.835金狗尾草.野大豆群落
第32样方113.14611734.830867双穗雀稗群落
保护区的自然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有灌木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主要有:(1)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群落,以柽柳灌木、假苇拂子茅草本为建群种的群落;(2)柽柳、加拿大蓬+无芒稗灌草丛群落,以柽柳灌木为建群种、加拿大蓬与无芒稗为优势种的灌草群落;(3)芦苇群落,以芦苇为建群种的单优草本植物群落;(4)芦苇、香蒲植物群落,芦苇占群落上层、香蒲伴生的草本植物群落;(5)假苇拂子茅群落,以假苇拂子茅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6)野大豆群落,以野大豆为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7)酸模叶蓼、莎草群落,以酸模叶蓼、莎草群落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8)金狗尾草群落,以金狗尾草为优势种的草植物群落;(9)短裂苦苣菜、金狗尾草、狗牙根群落;(10)莎草群落,多种莎草(如旋鳞莎草、褐穗莎草、聚穗莎草等)共同形成的草本群落;(11)狗牙根群落,以狗牙根占绝对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12)加拿大蓬、毛马唐群落,主要在河滩农田弃耕后形成;(13)加拿大蓬群落,以加拿大蓬为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主要是在农田弃耕后形成;(14)金色狗尾草、紫苜蓿群落;(15)荻群落,以荻为单优的草本植物群落;(16)丝茅群落,以丝茅为单优的草本植物群落;(17)丝茅、香蒲群落,以丝茅、香蒲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18)无芒稗群落群落,弃耕地形成的草本植物群落;(19)双穗雀稗群落,主要在弃耕地形成的草本植物群落。
3.2 讨论
3S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应用领域广阔。但存在一下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1)此次外业调查采用手持GPS进行样方定位,GPS精度可导致样方点位置的偏差;(2)郑州黄河湿地东西跨度较大,虽然样方在布置包含了主要的群落类型,但应在典型地区均匀布置并增加样方数量。
参考文献
[1]刘宗才,曹振强.河南植物区系分区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
[2]王荷声.中国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各成分的关系[J].云南植物所研究,2000,22(2):119-126.
[3]汤国安,陈正江,赵牡丹,刘万青,刘咏梅.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M].科学技术出版社.
[4]河南省林业厅野生植物保护处.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科学考察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黄河调查 篇四
1.您一周内购买饮料的次数多少?
□ 2次□ 3次□ 3次以上
2.您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类型的?
□ 碳酸饮料 □ 功能饮料 □ 乳制品饮料 □ 功能饮料□ 茶饮料□ 水
3.您的年龄是多少?
□ 20以下 □ 20-25 □ 25-30□ 30-35□ 35以上
4.您选择饮料的因素是什么?
□ 营养、质量□ 品牌、知名度□ 口感、味道□ 包装□ 价格
5.您喜欢什么样的包装?
□ 纸盒□ 塑料瓶□ 易拉罐□ 其他
6.您喜欢的饮料容量是多少?
□ 200-250ml □ 300-500ml□ 1L以上
7.您一般什么情况下饮用饮料?
□ 看电视时□ 休闲时□ 口渴时□ 逛超市时□ 其他时
8.您通常什么地方购买饮料?
□ 便利店□ 超市 □ 其他
9.您通常选择什么价格的饮料?
□ 1-2元□ 2-3元□ 3-5元□ 5元以上
10.您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新的饮料吗?
□ 喜欢□ 不喜欢
11.您喜欢什么样的促销活动?
□ 买赠□ 打折□ 免费品尝□ 有奖销售□ 赠送礼品
12.您认为河南有什么样的地方特产?
□ 胡辣汤 □ 烩面□ 新郑大枣□ 焦作铁棍山药
13.您知道焦作四大怀山药:怀参、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吗?
□ 知道□ 听说过□ 不了解
14.您认为焦作铁棍山药有什么样的功效?
□ 健脾益胃□ 补肾□ 降血糖血压血脂□ 护发明目□ 滋润皮肤□ 生津养颜□ 没有任务作用
15.您认为我们的产品口感怎么样?
□ 有山药味□ 有红枣味□ 有草莓味 □ 过于甜味□ 不好喝
16.您认为我们的产品是什么价位?
□ 2—3元□ 3.5-4.5元□ 5元以上
17.您下次会购买我们的产品吗?
□ 一定会□ 不一定会□ 一定不会
18.你知道我们的产品是什么名字吗?
□ 黄河人□ 长江人□ 没有记住
谢谢!祝您用餐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您的配合!
5.描写黄河的诗歌黄河 篇五
刘禹锡 【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李白 【赠崔侍郎】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
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李白 【寄远十一首】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描写长江的诗歌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长江源区由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组成,沱沱河流与当曲汇合在一起以后,叫通天河。通天河在玉树接纳巴塘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称为金沙江。金沙江穿过云贵高原北侧,流到四川省宜宾市。当它和北面流来的岷江在宜宾汇合之后,才称为长江。其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
6.黄河调查 篇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以仅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全国12%的人口和15%的耕地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加之水资源管理粗放,致使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黄河多年发生断流。目前,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70%,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与此同时,泥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及长期以来工农业生产超量引水,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显著萎缩,过洪能力急剧下降。而黄河的防洪体系还存在堤防质量差、滩区与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防洪责任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使防洪在今后长时期内仍为隐患。
制定《黄河法》,能够建立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法律制度,可以统筹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地区、部门之间的利益,解决在黄河治理、开发、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同时,将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投资保障、调度运用与维护保养体制纳入法制化轨道,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也可以得到规范细化。《黄河法》从黄河水资源入不敷出、防洪形势严峻、水污染日趋严重和水土流失遏止不力这四个方面发力,解决黄河所面临的问题。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则从黄河水量分配、调度、应急、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五大方面对黄河各干支流的水量调度进行规定。通过本条例,加强对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两大法律分别从保护和利用两方面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了规定,有力促进了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度化,能够最有效的实现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保护利用。再辅以适当的宣传以及舆论导向,相信可以让黄河保护深入人心,只要每位公民都树立保护黄河水的理念,一定能够加强对黄河水的保护治理,尽快改变母亲河的现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节?a href=“http:///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恢笔俏颐侵谢褡宓拇趁赖轮唬讼煊ο按蟠筇岢龅募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原则,我们就要自身做到节水护水,并尽可能的呼吁身边人一起爱惜水资源。要想真正做到节水护水,理论学习是少不了的。通过阅读《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和《黄河法》,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对黄河的保护可谓是无微不至,无论是黄河河水对工农业还是生活用水的分配上,还是对不同地区的调水分配,都安排的十分稳妥;即使对待旱情紧急情况,都有国务院、水利委员会以及各省区政府实时监控安排;从监督管理到法律责任,各个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自青海出发,向东依次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终流入渤海,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可达752443平方公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黄河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披荆斩棘、不辞劳苦,自强不息地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传统文化,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通过对这两个法律文件的学习,我对此次实践的目的和任务更加明确了,对于相对干旱缺水的地区,我们既要留意其水量分配,也要在用水的同时注意其水质如何以便于更合理的用于生产生活;对于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我们更要坚持节约用水、合理统筹。
总之,水作为生命之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都应该积极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与习惯,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我们能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水护水的行动中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源远流长,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黄河自身的重要性,依法治理黄河对于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通过制定《黄河法》,有效解决了黄河流域广不方便管理的问题,也划分了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明确了黄河水资源入不敷出、防洪形势严峻、水污染日趋严重和水土流失遏止不力的问题。
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制定是为了加强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黄河流域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条例的制定,首先从城乡居民用水需求来考虑;其次,严格指出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黄河水量调度工作实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最后,还要实行奖惩制度。
结合以上两个相关法律条例,我大概明确了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实地调查、访谈相关机构时的方向:首先,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水质,还有结合居民用水的相关情况、相关问题了解如何保护水资源;再者,河水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应该分开了解,并作对比;然后,可以对不同年份水资源保护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当地对河水的保护可能与黄河的保护法有所不同,可以先了解即将调查的地区的河水保护法,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水、饮水不仅与个人生活挂钩,对个人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水资源的保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出力,秉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护水措施不能以短期目光,而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同时,护水不仅是水质的保护,更有应对自然灾害时,可以应对不同情况的不同保护措施。从文化背景意义看来,每条河都孕育着无数的生命,除去经济意义,每条河水更是每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灵魂寄托,这是更深一层次的护水意义。
最后,我认为护水的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对相关护水法律、措施也应从小进行普及。作为一名大学生,直到进行社会实践相关内容,我才开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以前护水的知识太过于表面,我想,这也是护水依然是一大问题的原因之一吧。于此,这也是实践的目的之一,除了团队了解目前仍存在的护水问题以及国家的护水措施以外,更多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我们的实践成果了解到更多的护水知识,能跟着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对于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塑造了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而且还是我国三大平原中的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给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能;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大多降水不足,黄河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使这里的土地出现了生机。
可与此同时,黄河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高原,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便沉积下来,使河床淤高,成为“地上河”,这会导致两岸河堤在遇到暴雨时,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面对这样棘手的情况,国家颁布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黄河法》,有效缓解了黄河受到破坏的现状,为黄河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是从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大江大河水量调度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提高黄河水资源乃至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这部条例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减轻和消除黄河断流造成的危害,有利于黄河水量调度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当前黄河水量调度中存在的多种矛盾。
《黄河法》的制定则是主要应对黄河水资源短缺、防洪形势严峻、水质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黄河法》的颁布能够将黄河保护纳入到法律管辖范围内,具有规范性、必须遵守性,更能起到实在作用。通过《黄河法》,建立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法律制度,可以统筹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地区、部门之间的利益,解决在黄河治理、开发、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
这两部文案在黄河保护与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这两部文案的“保驾护航”,我相信黄河的种种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严格按照这两部文案的规定执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起以《黄河法》为主体,《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为辅助的黄河水法规体系,使黄河水事活动和水事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面都有法可依,从而保障治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母亲河,我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母亲河黄河缓缓的流淌过我省的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农业还是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黄河百年来都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水,宁夏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黄河水,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作为此次河水资源保护及使用社会调查实践团,我利用此次机会深入学习了《黄河法》等相关规定以及法律,身体力行,保护哺育我们的母亲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逐渐加大了力度,这就不得不会导致水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入不敷出等等问题,加之黄河流经大部分西部地区,用水过度常常会导致黄河断流,北方多山,黄河泥沙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对黄河的保护以及治理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今年走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并强调:“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我省也制定了黄河的相关条例以及法律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黄河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整治行动,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局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把黄河整治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大对黄河保护的力度,宣传黄河相关法律,完成国家制定的任务。
学习黄河相关条例及法律,有利于我们加强对黄河流域保护的意识,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实地考察、采访等有重要的作用。《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中对水量的管理、相关省级政府的职责规定、旱涝灾害的应急调度、对黄河的监督管理以及污染行为的法规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只有各省完成自己的相关职责同时统筹兼备、相互合作,才能在保护黄河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在《黄河法》条例中,明确规定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将保护黄河的职责下发到每个省级,每个部门,每个管理机构,只有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完成任务,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黄河问题,保护黄河流域。
黄河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灌溉、旅游文化对于沿河流域的人口脱贫致富有着极大的帮助,生物多样性、气候改善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感激她不断地给予,也要用行动来保护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水是生命之源。一开始我觉得这句话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在决定以水资源保护为主题进行实践时,我开始关注水:生活用水,灌溉用水,河流水,海洋水……于是我发现我国虽然海洋面积大,海岸线长,但是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以河水作为切入点,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展开调查,希望可以为节水护水尽一份力量!
首先,我们组织学习了与黄河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政府关于河流保护的相关政策。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黄河水流动不止,滋养了一方土地,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黄河流经多个省市和地区,为当地的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和必要的保障。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黄河水调度条例,对黄河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其中细化了各部门的责任,加强了监管监督,同时还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提出了应对措施。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黄河的保护工作,黄河流经的地区用水也有了相关的规定。
在了解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之后,我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水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地区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的家乡是河北省,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说尤其珍贵。由于气候长年干旱,又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灌溉用水以及生活用水成了当地的难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利用南水北调的长江水以及黄河水,所以更应该了解水资源的调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能够更好的遵守,更好的保护黄河,可以让黄河长久的为人类造福下去。
了解政策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开展实践。在仔细了解和学习之后,我明确了实践的方向,知道下一步关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应该侧重于哪一方面的调查,使得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今年气候与往年不同,汛期来的比往年要早一个月左右,湖南、湖北、安徽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严峻。北方地区最大的河流,黄河,也是防汛的重点。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强降雨造成的大量的水分流到其他地方,除了结合实际情况意外,必须要有相关的规定作为理论指导,这也是学习相关条例的作用。
最后,作为团队的一名成员,我有责任把这个项目做好,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生活中,我会一直节约用水,真正的付诸于实际行动,并且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水资源保护的行列,珍惜每一滴水,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
这些文件大致的说明了河水保护的大致方向,也让我初步了解了河水的应该要做的内容,当然我自己也是谨记里面的内容。也是通过这一系列保护河水的措施和法律法规,自2000之后(含2000年),黄河没有再断流。2003年河南兰考反而还有一次决堤。黄河不断流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因为气候,气候都有一个周期,90~99水少,华北普遍干旱,所以黄河断流,现在雨多了,自然就不断流了。另外一个原因是用水量的控制。90年代的黄河水是由各省自用,上游省份用多少水都可以(如宁夏种水稻),到了下游黄河水就很少了,下游黄河河床高,根本没有支流,主河道水少了,又没有新水源注入,自然就干了。黄河的水资源开始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配,就是控制每个省用多少水,这样保证黄河一直有水入海。
除了对以上两个文件的学习,我还参考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对我们理解指导意见的精神,对沿黄地区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相关环境与资源保护和文物保护案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显了保护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财产和生态资源的无形的生态价值,具有重大性和代表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地位十分重要。二是彰显了案件范围的代表性、全面性,综合运用各种司法手段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司法保护。三是反映了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紧紧围绕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特征,强调水环境与水资源的保护,同时具有黄河流域不同区段案件审判的特点。四是弘扬了预防为主、注重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等环境司法理念,落实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
7.黄河调查 篇七
2010年6月19日开始实施黄河第10次调水调沙,其目的是人工塑造异重流,提高小浪底水库出库排沙比,扩大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探索黄河水沙运动规律。
黄河调水调沙彰显了“数字黄河”的巨大作用,充分展示了水利信息化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带动力。调水调沙前,水文气象预报系统预报调水调沙期间的来雨降水情况,洪水调度与管理系统根据预报的水文气象结果制定调度预案;调水调水期间,现代化的水文观测系统实施加密观测,水文气象预报系统滚动预报,工情险情会商系统对出现的各种工情险情及时分析会商,洪水调度与管理系统实时优化调度方案,灵活调整万家寨、三门峡及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调度,水库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小浪底异重流的过程,下游河道水沙演进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水沙演进过程,工程管理系统及时反馈涵闸、提防坝头的运行状态。水库泄流的变化、河道水量的增减、水沙的级配组合变动与“数字黄河”工程的各系统的运行有机呼应,环环相扣,奏响了实体黄河与“数字黄河”和谐联动的交响乐。
8.黄河水文化与黄河治理 篇八
【摘要】随着人类黄河治理实践过程的不断深入,将不断深化对黄河河情、运动规律的认识,更新、改造黄河治理手段、探求新的治黄新途径,丰富黄河水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同时,黄河水文化指导人类治黄实践,使黄河治理途径和手段更加符合黄河自身运动规律,更有效地调控黄河洪水和泥沙运动,减除水患,为民造福。通过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黄河的实践反复过程,将把人类治黄带进人水和谐发展的新的阶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念将日臻完善。
【关键词】黄河水文化;三条黄河;标准化堤防;理念
Yellow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Water Culture
Zhang Jia-chun1,Zhang Feng-ao2
(1.Jinan, Shandong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 Water Authority Water BranchJinanShandong250032;
2.Texas Yellow Jianye Engineering Co., LtdDezhouShandong253000)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human practice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Yellow River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the situation, the movement of knowledge, update and transform means Yellow River, Yellow River to explore new ways to new, rich content, and content of the Yellow River wate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aming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guide human practice, ways and means to make the Yellow River Yellow River itself more in line with the movement of more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and sediment movement, flood abatement, to benefit the peopl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practice iterative process, will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 new stage of human Yellow River water into the people, "to maintain a healthy life of Yellow River" concept will be perfected.
【Key words】Yellow River culture;Three Yellow;Standardization dike;Philosophy
1. 前言
(1)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的摇篮。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作为中华文明的黄河水文化,在新中国人民治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对社会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存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中国水利工作者不断调整、完善新时期中国水利发展思路,丰富和发展水利文化,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基础保障。黄河人不断探索、追求新的人水和谐治黄方略,已从建国初期的传统地利用黄河、改造黄河的“除害、兴利”为主方略,转变成如今的与环境协调、与自然和谐的“保护、发展”为主方略,逐步形成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
2. “三条黄河”理念,提高了综合治理黄河的能力
(1)人民治黄60多年来,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的原则、“拦、排、放、调、挖”处理泥沙的方针,彻底改变了黄河三年两决堤、百年一改道、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忧患局面,实现了伏、秋大汛不决口的治理发展目标,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维持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黄河以多沙闻名于世,且水沙异源、年际内分配不平衡,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t,其中4亿t泥沙淤在下游河道内,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每年平均抬高约10cm,形成了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4~6m、甚至10m以上的地上“悬河”,导致河道平摊流量降低、输水能力下降,增加了洪水漫滩灾害频次,加剧了洪水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量。黄河两岸频发的水、旱灾害,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黄河安危仍是国家之患。
(2)被称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水沙运动最复杂、综合利用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如何正确有效地治理开发与保护黄河,使黄河生命特征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流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指标得以正常体现,实现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新时期黄河人治理黄河的重中之重。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国家新时期水利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2001年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
(3)构建统一的、联系的、互动的、以工程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实验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三条黄河”治河新体系,有利于客观的、科学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黄河,加快黄河自身运动规律地探索和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黄河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科学决策依据。endprint
(4)黄河实施的“三条黄河”工程建设,十几年来基本完成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水闸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等重大建设任务,建立了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法制制度,提高了黄河抵御大洪水的能力,缓解了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了黄河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展示了现代化治河体系的广阔前景,为实现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目标,探求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理途径。随着“三条黄河”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必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黄河运动自然规律,增强黄河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高综合治理黄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3. 标准化堤防建设理念,固筑了黄河防洪安全工程保障体系
(1)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是“原型黄河”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目前已基本完成。完成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总长度约占黄河下游临河堤防长度1371.2 Km的83.6%。
(2)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总长度1147Km,建设内容包括堤防、险工和附属工程三部分,主要设计指标:堤防——堤顶帮宽至12m,临背堤坡坡比均为1:3;堤顶道路柏油面宽6m,三级公路标准;淤背区宽100m,坡比为1:3,顶高程与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平。险工——坝型结构以粗排乱石坝或扣石坝为主,坝顶高程低于相应堤顶1m,坦石顶宽1 m,外边坡1:1.5、内边坡1:1.3;根石台顶宽2 m、高程与2000年相应3000m3/s流量的水位平、边坡1:1.5。附属工程——堤顶植行道林,临背河堤坡植草,临河护堤地植防浪林,淤背区植适生林、生态林;沿堤每10 Km设管护基地一处。
(3)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通过实施堤身帮宽、放淤固堤、险工改(拆)建、硬化堤顶、栽植草木等项目建设,提高了工程整体防洪标准,消除了黄河下游淤背区断带和部分重点险点、险段,大大增强了河道束水能力、河势控导能力和洪水防御能力,并综合了黄河水文化、周边生态环境以及相临工程风貌等因素,建成了“防洪保障线(堤防及淤区、险工工程)、抢险交通线(堤顶柏油路面)、生态景观线(放浪林、行道林、生态林、适生林、堤坡草坪)”黄河防洪工程集合,固筑了黄河防洪安全工程保障体系,为防御黄河下游花园口站22000m3/s、高村站20000m3/s、孙口站17500m3/s、艾山站及以下11000m3/s流量的洪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加之黄河辅以每年(2002年开始)进行的调水调沙试验(2002~2004年)和调水调沙生产(2005年及以后)以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洪水调度和防洪、抗洪管理等非工程措施,构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黄河防洪安全体系,全面提高了黄河抵御大洪水灾害的综合能力。
(4)依托标准化堤防工程,对镶嵌在黄河标准化堤防上的水闸工程,实施了重点闸区建设和闸体修缮。重点闸区建设本着整体统一、和谐靓丽的原则,突出以草皮为基础,模纹组团点缀,高中档树木搭配,甬道休憩硬地结合的构建风格,突出当地历史、人文景观与治黄特色,建成了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黄河文化彰显的亮丽景观。闸体修缮以暖色调为主,与相临区域黄河防洪工程整体建设规划相协调,在相临黄河工程自然景观与绿色植物的衬托下,凸显其现代醒目的审美时尚,给黄河生态景观线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亮点。也是黄河人文精神风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在治黄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4. 数字化管理理念,增强了黄河治理的宏观把握能力
(1)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改变传统的黄河管理模式,提升黄河业务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推动黄河水利现代化建设,制定、上报了《“数字黄河”工程规划》,2003年获水利部批复。“数字黄河”工程进入了建设期。
(2)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六个主要应用内容之一。2003年底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包括黄委监控中心、省局监控站、市局监控站、县局监控站、水闸现场监控站(远程监控系统现地站)五级建设,每级监控站都有对引黄水闸实施远程监测、远程监视、远程控制、远程管理和调度功能,但不同的级别控制及监视权限不同,实现了引黄水闸闸门的自动控制,多种水文信息及引水量的采集、计算和记录,闸前、闸后、闸室图像的现场全方位监测,以及闸基扬压力、绕渗的数据监测等。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的建成和运用,实现了黄河干流、年度水量调度、黄河下游引黄水闸引水远程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水量调度控制能力,使水量调度工作效率与质量显著提高,增强了黄河防断流能力。
(3)据了解,在近年的黄河治理过程中,已建设开发的“小花间致洪暴雨预报系统”、“小浪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黄河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较完善地完成了黄河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任务,形成了黄河防汛减灾、水量调度、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平台和信息链,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黄河管理与决策方案建立在丰富、全面的信息基础上,增强了黄河治理的宏观把握能力。
5.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与管理理念,构筑了黄河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占世界人均拥有水量的1/4。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的省(市、自治区)有18个,海河、淮河、黄河片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在350~750 m3之间。随人口增加,我国人均占有水量将进一步降低。可见,我国人均拥有水量相当紧缺,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endprint
(3)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严重。黄河河川径流仅占全国河川径流的2%,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12%的人口及50座大中城市、晋陕宁蒙接壤的能源基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的发展供水任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黄河供水不堪重负,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和持续增长的供水需求,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下游河道长时间的断流、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站全年断流226天,河道断流长度达700多Km,占下游河道长度的90%以上。黄河下游长时间的断流,加重了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增加了防洪的难度和洪水威胁,破坏了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恶化了下游河道水环境,并使河口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出现困难。目前,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67%以上,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支撑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4)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符合中国国情、黄河河情和自然规律。1999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施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黄河自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水量调度方案,采取科学的水量调度措施,不断调整水量指标,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用水计划管理,精心调度、实时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沿黄及相关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灌溉用水,确保了河道控制断面流量指标,取得了连年不断流的辉煌成就。同时水量调度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机制不断完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水量调度实践经验。200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2006年8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颁布实施,规定了黄河水量调度计划、调度方案和调度指令的执行,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以及水库主管部门或者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规范了黄河水量调度方案制定、水量分配、水量调度(应急调度)、监督管理等行政行为,依此建立了控制用水总量、遏制用水浪费、控制入污总量“三条红线”要求的黄河水量调度的法律机制,为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实施最严格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防止黄河断流,促进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法律保障。从此,黄河水量调度与管理走上了法制轨道,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黄河治理终极目标的实现,构筑了黄河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6. 结语
治理黄河新理念的产生、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黄河、运用黄河的实践过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内涵深厚,内容丰富,巩固了黄河防洪安全工程保障体系,构筑了黄河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了黄河洪水调控把握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随着人类黄河治理实践过程的不断深入,将不断深化对黄河河情、运动规律的认识,更新、改造黄河治理手段、探求新的治黄新途径,丰富黄河水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同时,黄河水文化指导人类治黄实践,使黄河治理途径和手段更加符合黄河自身运动规律,更有效地调控黄河洪水和泥沙运动,减除水患,为民造福。通过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黄河的实践反复过程,将把人类治黄带进人
9.黄河调查 篇九
那里生机勃勃,有肉嘟嘟的土拨鼠、可爱的小绵羊、嚒嚒叫的牦牛和奔腾的骏马。那里不光有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绿油油的小草、嫩嫩的小蘑菇、美丽的花朵……那里的动植物真是丰富多彩呀!
说完动植物就该说黄河了。如果你亲眼见过那里的话,你就会看见黄河第一弯的水并不是黄色的,因为它比较靠近源头,没有流经黄土高原将沙土带走。第一弯的水清澈见底,而且颜色是湛蓝的。光黄河水就非常美丽,那再搭配上绿油油的草地和傍晚的日落、金灿灿的晚霞岂不是就如同人间仙境了?你们想知道它的样子么?登上山顶,黄河的样子就呈现在眼前了,它好像一条长长的丝带在宽阔的大草原蜿蜒,日落的霞光照射在黄河上,犹如磷光闪烁般照耀着我们眼睛。
啊,我们美丽的黄河第一道弯,你的景色让我深深的记在了心里,久久无法抹去。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
作者:董子钰
10.黄河调查 篇十
站在被称为“黄河第一桥”的兰州“中山铁桥”上,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这里的黄河浑浊、湍急,旋涡一个接一个,水浪像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奔涌而来,真有“黄河之水天际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看着黄河,我“赞叹”道:黄河真是“名不虚传”呀!真的有点儿黄!”惹来大家一阵快乐的笑声。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山铁桥”附近有一座黄河母亲像:黄河被雕成了一个和蔼的母亲,抱着一个淘气的孩子;当我们从快艇上下来的时候,在码头的旁边,我和耗子哥哥、妞妞姐姐一起走进“黄河母亲”的怀抱之中,哇!凉凉的,冰冰的,凉快凉快!浪花缓缓冲击着我们的腿,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又感觉像妈妈拍打我的小屁股。
在“中山铁桥”上,我看到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据说以前没修“中山铁桥”的时候要过黄河,必须要坐“羊皮筏子”,一来耗时、二来危险。“羊皮筏子”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把羊皮刮下来进行处理,然后充上气就成了一个“羊皮气球”,十几个“羊皮气球”捆在一个木排上就做成了一个“羊皮筏子”。现在,黄河上修了很多桥,坐“羊皮筏子”已经成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了。
11.黄河安澜尊龙神 篇十一
黄河,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正是滔滔不绝的黄河,以她那劈山斩石、百折不回的雄伟气魄和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恢弘气度,熏陶、濡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铸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包容厚德的性格和勇于搏斗、反抗侵略的气概。
但是,面对这条河情复杂的大渎,如何兴利去害,使其“洪波九曲循规以趋,巨浪千层顺流而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就是举国上下密切关注的巨大工程。
林则徐享祭龙王殿
林则徐是龙王。
位于河南武陟的黄河流域最大的龙王庙——嘉应观内,就供奉有林则徐的塑像。乍见时,我愣了一下,随之连声称妙。林则徐在查禁鸦片、抗击英军方面功勋卓著,在抗洪防灾、兴修水利方面也是成绩斐然。
林则徐出任杭嘉“湖道”时,注重修建海塘;他任江苏按察使时,积极赈灾安民;道光十一年(1831)他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事务,更是殚精竭虑。
《黄河志》对林则徐治河记载得非常详细。说他从曹州考城(今兰考)上黄河北堤西行,逐一检查防汛料物堆垛厅库,“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当查得兰仪蔡家楼料垛虚假有弊,他毫不留情地撤了兰仪同知于卿保的职,责令其赔偿损失。道光皇帝接到奏报,夸林则徐:“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林则徐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总结经验。当听说在险工紧急、溃坝塌堤情况下,抛石护岸比柳埽更有效时,他就亲自测量、实验,悉心揣度,摸索出了使洪水下不漏底塌陷、上不涮岸浸渐的防洪新技术。
林则徐调任湖广总督后,大力修筑长江、汉水、荆江堤防,排除了水患。他任两江总督时,又拨银13.5万两,集资11万两,治理了长江下游及黄浦江入海口、七浦江、徐六泾、东西护塘,疏浚了丹徒、丹阳运河,一举造就了“吴中数十年之利”。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在南海点燃销烟烈火与坚持抗战有功的林则徐,受到投降派的攻击。腐败无能的朝廷,把这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良臣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就在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中,恰逢黄河又在开封祥符决口。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他被派赴灾区戴罪治水。他怀着“亿兆命重身家轻”的信念,见害就除,像堵烟害、夷害一样,挺身去堵水害。半年过后,合龙成功,其他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在丝绸古道上艰难地跋涉了四个多月,林则徐到达惠远。随即被伊犁将军布彦泰安排管理粮饷,并协助办理屯垦和水利。
林则徐不顾“衰龄病骨”和恶劣环境的折磨,决定修建100公里的长渠,引哈什河水灌阿齐乌苏的20万亩荒地。他组织各族群众花210万个工日,历时四个月,终于建成。这条被人称为“林工渠”的工程,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修成才“退役”。
接着,布彦泰奏请道光皇帝批准,由林则徐和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全庆经办全疆勘查荒地事宜。他与全庆“累月边庭并辔行”,在茫茫戈壁滩上,纵横2万里,查勘荒地60余万亩及一些水利设施。这些荒地后来陆续被开垦出来,不仅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驻新疆清军的粮饷危机,而且解决了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各族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这位清末的著名政治家、抗战派领袖、水利专家,人民群众身怀敬意。江苏、陕西都曾为他建庙祭祀。他的塑像列位于皇帝敕建的龙王庙,可谓顺民心,合民意。
雍正帝敕建嘉应观
黄河泛滥知多少?1593次!
这是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只是文献资料对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3 000多年里,黄河发生漫溢、决口和改道的粗略统计。
“善淤、善决、善徙”,是黄河的一大特点。黄河中上游河道的迁徙,主要发生在泥沙容易淤积的河谷开阔地带。如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在历史上曾发生黄河主流东迁西摆的现象。黄河下游,则是河道变迁最为频繁的河段,平均每两年就决口一次。大的改道有26次。河道有时北走,由海河注入渤海,有时南流,夺淮河进入黄海,并曾一度汇入长江。黄河的来回摆动,对整个黄淮大平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最晚的一次决堤改道,是公元1938年国民党在河南花园口和中牟西北赵口炸堤造成的。两股洪水奔腾而下,泻向贾鲁河、颍河及涡河,注入淮河,在黄泛区肆虐达9年之久。致使河南、安徽、江苏的5.4 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遭灾,受灾人数达1 250多万,其中有89万人被淹死,造成黄河史上最严重的人为惨案。
康熙六十年(1721)八月至雍正元年(1723),黄河在武陟秦家场、马家营、詹家店、魏家庄四次决口。滔滔洪水淹没新乡、彰德(今安阳)、卫辉,经卫河突入海河,直逼京畿津门,大量泥沙淤塞粮道,震惊朝野。
黄河决口事大,河务大臣和藩镇大员云集武陟,紧急商讨策略,确定了开挖引流堵口等治河方案。
在汛期河水暴涨、主流北去的险恶形势下,陈鹏年临危受命。不料在马家营四堵四决,大受挫折。他不顾重病在身,日夜在堵口工地上指挥,食宿皆不离开。当再次在邙山下开挖引河,分杀水势,于雍正元年正月堵口成功时,他已累得吐血,病入膏肓。
雍正皇帝登基前曾许诺,堵口告竣即在武陟修建总龙王庙。他即位后,在国库仅存白银800万两的情况下,拨出巨款,派御匠,调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五省民工,仿故宫,大兴土木。
历经数年,总龙王庙建成,耗资288万两。雍正帝钦赐御制匾额,定名为“嘉应观”,取嘉瑞长应之意。
为了确保黄河安澜,雍正帝又命在嘉应观两侧建起东西道院,作为黄河河道衙署,负责修防,建造从武陟至入海口的千里大堤。
超凡王国,神明众多。最受瞩目者,当属水神。在我们这个长期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里,更是如此。
龙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之王,能兴风作浪,普降甘雨。历代河渎龙王庙,大多建在河工险要处,目的是请龙神安澜佑民,谁知结果多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难得长久保存。嘉应观却例外,因兼衙署而保证了安全,使得我们至今仍能观赏到这座精美的宫庙,及其保存的珍贵的治河功臣巨谱和史料。
众位龙王皆是功臣
甘肃兰州白塔山下,旧时有黄河大渎庙,其楹联上句云:“探源头天上而来,仗神力疏通,澜安九曲。”清人崧蕃所撰,词佳意美。
导致“澜安”所依仗的“神力”,究竟是来自超凡王国,还是出于平凡世界?嘉应观中以大禹为首的治水英雄谱,可以揭开这一谜底。
雍正皇帝及其后继者的心理状态,是矛盾的:既迷信,又务实。他们敬畏龙王的神奇本领,祈求龙王保佑,以取得心理上的慰籍,又注重河官的治理作用,鼓励河官“恪勤”、“御灾捍患”,取得安澜的成效。于是,超凡王国中的神灵与平凡世界里的俊杰,就被有意无意地混淆在了一起。且看嘉应观中的享祭者:“虚”的较少,“实”的较多。中殿与配殿里的14位龙王,除谢绪与黄守才的神话色彩浓厚以外,其余都是彪炳史册的治河功臣。
按朝代划分,有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南宋的谢绪,元代的贾鲁,明代的黄守才、白英、潘季训、宋礼、刘天和,清代的朱之锡、栗毓美、齐苏勒、嵇曾筠、林则徐。从他们的事迹看,或给人启迪,或感人至深,或耐人寻味,使人深感: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洪水泛滥,更呼唤俊杰安澜。
贾让,是惟一的以理论构想入祀的河神。西汉以前,黄河下游频繁改道。汉武帝曾为濮阳堵口花去600万两银子。以后历经几个皇帝,再没有治河堵口的勇气。哀帝初期,黄河在魏郡以东的北岸多处溢洪决口,难以分辨河床和河岸。袁帝诏令各地上书好的治河意见。贾让提出三条治理之策:上策是人工改道,安排黄河北去入海,可致“河定民安,千载无患”;中策是“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灌地,分杀水势”;下策是缮完故堤,继续加高培厚堤防。故后世常称谓“治河三策”。两千年来,历代治河,全在他的上中下三策选择,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王景是历史上著名的治水专家,有出色的才能。东汉初,连年战乱,堤防失修,黄河乱流,济水、汴水各支派泛滥,数十州处于洪水之中已达几十年。汉明帝下决心发兵数十万,让王景治理黄河和汴渠。王景亲自到现场勘度地势,实施指挥。自荥阳以下,东至千乘(今山东博兴西北),修堤千余里,并采取开凿、破除、疏浚、堵截、分流等多种措施,使黄河出现了一个800年未发生重大改道的相对安澜时期。这是治黄历史上罕见的纪录。
元朝的贾鲁,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时,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面对“使观者股栗,众议沸腾”的突发险情,他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迅速组织官吏工徒10余万人,冒死向前,奋力搏战,终于化险为夷,创造了汛期堵口一次成功的范例。
明代的白英、宋礼、潘季训、刘天和,各有建树。白英,号汶上老人。他没做过什么官,却对黄河堤防有着深刻了解,并有一套治理的策略。他调集民工30万,开挖了运河,让黄河归入故道。潘季训作为专家,四次主持治河近10年。其“束水攻沙”论对后代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刘天和刚正不阿,是文武全才,他在治河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写了一本《问水集》流传后世。
清初的朱之锡,任兵部尚书兼河道总都时,强调“防重于抢”,严格规划了河防官员及各类官员的职责。10年间连续堵口,驰驱黄河南北,以至积劳成疾,鞠躬尽瘁。
齐苏勒雍正年间任河道总都7年,是武陟四次堵口、修建御坝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御坝建成后270多年,武陟再未决口。
嵇曾筠,雍正年间长住嘉应观西道院河防衙署,主理堤防事务。其“引流杀险法”,屡试屡验,使“豫省大堤长虹绵亘,屹若金汤”。其子嵇璜,继承其事业,乾隆年间任河道总督。其孙嵇承恩步父祖之后,嘉庆年间也做了河道总督。一家三代总督,功绩卓著,在治黄史上绝无仅有。
与林则徐同时代的栗毓美,道光年间任总督,管辖河南和山东的黄河、运河修防事务。他创造了用大方砖中间穿孔牵连筑坝下埽的好办法。史书评论他说:“风雨危险必恭亲……在任五年河不为患。”
龙祖大禹统领河神
“自古安澜尊圣禹。”大禹,是顶天立地的巨人,力挽狂澜的大神。
大禹不是“龙王”,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没有一个帝王敢贸然不自量力地为他册封此号。他却在各处龙王庙中超然凌驾于诸龙王之上,因为他应该位列龙祖,他是亘古以来最伟大的治水英雄。在敕建嘉应观里,大禹同样是最高神主,人们为他建造了中轴线上最高的巍峨壮观的“禹王阁”,让他在这里统领河神,保国安民,让天下免受洪灾之苦。
“肃然参禹阁,神驰四千年。功在疏河渎,生息九州安。”前来瞻仰者由衷发出了赞叹。
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古老部落的首领因治水成神的故事和传说特别多,但能超越部落的局限,在治水工程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就是跟尧舜同时期的禹。
据传说,禹吸收父亲“围堵障水法”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川导滞”的办法。他发明了准绳的规矩两种原始的测量工具,走遍大河上下,勘察地形,作为疏导川流的依据。他从冀州壶口山开始治理,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率领民众劈开龙门的伊阙,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
饱受水患与“五谷不登,禽兽逼人”之苦的百姓,纷纷从崇山高埠上迁回,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赞扬禹的丰功伟绩,称呼他为“大禹”——伟大的禹。
大禹治水,体现了很强的求实作风和科学精神。周恩来同志1939年3月29日在绍兴禹陵祭禹后,曾高度称赞说:“大禹在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中,打响了第一炮,在科学萌芽的时代,能同大自然作战是不容易的……”大禹是求实的典范,科学的先圣。
禹因治水有功,承舜禅让,建立统一国家,定国号为“夏”,史称“夏禹”。中国一名“华夏”,又称“禹域”,中华民族又叫“华夏民族”,就来源于大禹统一国家及其所体现的民族凝聚力。大禹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及其他地方的民众,对大禹感恩戴德,纷纷建庙、塑像、立碑、勒石纪念。出于对龙祖的缅怀和对英雄的崇敬,我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近了“禹王”。我望着圣禹高大、庄严的塑像,凝神伫立,默默沉思,细细品味大禹精神的内涵。我想,作为其精神象征的禹王阁、禹王像,永远昭示着一个朴素而永恒的道理:为人民的利益建功立业的人,人民将永远怀念他,敬颂他。
龙祖的魂灵贯穿古今,永远充盈天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领袖毛泽东发出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各族人民群众热烈响应,龙的传人更显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