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案设计(7篇)
1.《池上》教案设计 篇一
池上
教学目标:
1、借助课后生字表的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通过做动作、看图片、欣赏多媒体动画,理解“撑、小艇、白莲、浮萍、一道”。
3、通过诵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写结合,读好古诗,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4、通过学法指导,课外拓展,感悟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古诗,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难点:想象画面,练习写话,感悟诗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刘老师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和老师对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些诗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描写儿童的)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少年儿童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出示古诗,听老师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写的又是谁呢?(小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中藏着关于这个小娃的什么故事呢?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了,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
2、指名读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点评: 你读得字正腔圆。
你读得每个字都很准确。
(2)读出节奏
点评: 你读出了合理的停顿。
真了不起,你读出了诗歌的节奏,(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齐读诗歌)
三、讲故事
1、这首诗中藏着一个关于小娃的什么故事呢?自己再次自由读诗,同桌交流,说完后举手。
2、指名交流故事内容。
3、指导理解字词。
(1)出示:撑小艇 你能做一做撑小艇的动作吗?(动作理解“撑”)
这里的“小艇”就是什么?你能换一个词说说吗?小艇就是小船,所以“艇”是舟字旁。如果把舟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我们学过的一种昆虫“蜻蜓”的“蜓”,看来,汉字的意思跟它的偏旁是有关的呢!(学习生字“艇”)
(2)联系诗句的意思理解“偷采”。这里的“偷”可以组词——在这里就是悄悄地(3)看图理解白莲。莲就是莲花,白莲和结的莲子一起被称为白莲。(看图)(4)“不解”不明白。
(5)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浮萍”“一道”。
“浮萍”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草本植物,这个“萍”是一个形声字。学习生字“萍”并指导书写。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视频)
4、小结:短短的四句诗中,居然藏着这么有趣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哦,答案就藏在题目里。“池上”就是池塘里。
5、池上发生的这一幕,全部被一个人看见了,这个人就是——白居易。他就随即赋诗一首——
6、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读古诗,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娃?说说理由
(板书:天真、可爱)
四、想画面
1、过渡:同学们,短短的四句话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小娃偷采白莲的故事就是由一个个画面串起来的,让我们像放电影一样按顺序把这些画面找出来,说出来。
2、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按顺序说说。(板书:撑小艇 采白莲 藏踪迹 浮萍开)
3、请你选择一个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写具体,也可以适当描写池上的景色。等一会请四位同学连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老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4、指名一组同学上台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的眼前能不 2 能浮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
5、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多么可爱的人物啊,多么优美的语言啊!同学们,让我们用诗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吧!(学生齐读)
五、悟诗情
1、学到这儿,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藏着的画面都说出来了,其实,诗中还藏着诗人的一份感情呢,这是一份什么情?(喜爱之情)
2、看着这可爱的小娃,诗人心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六、拓展
1、刚才我们用了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吟诗句的方法,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现在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认识一个孩子。(出示《所见》)
2、拿出学习纸,四人小组一起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来学学这首诗,等下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交流。
七、总结: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人生记忆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天真可爱的孩子,永远记住我们美好的童年。
八、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一听,让家长也认识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娃。
2、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池上 白居易
小娃 撑小艇
采白莲
天真可爱 藏踪迹 喜爱之情
浮萍开
2.《池上》教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文本解读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5
在苏教版第八册课文中,编者把《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在这里,笔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发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纷呈
《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乡村孩子,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别有风味。
1.两首诗的相同点
(1)作者都是唐朝人。《池上》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而《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2)内容:描写的都是乡村儿童,在诗中都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是在情景交融中勾勒出孩童的天真可爱。
(3)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平实,都体现了白话诗的特征。
(4)地点: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水,虽然一个在池上,一个在岸边。
2.两首诗的不同点
(1)作者的经历不同。白居易大半世做官,而胡令能一生没有做官,早年还做过工匠。
(2)儿童的年龄不同。偷采白莲的小娃,大概七八岁,而学垂纶的儿童据估计大约有十一二岁,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来看,他的心机似乎多一点。
(3)描写的意象不同。《池上》所描绘的意象有白莲、浮萍等,而《小儿垂钓》所描绘的意象有垂纶、莓苔等。虽然这些意象在诗中都是轻轻一笔带过,但两者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莲、浮萍是主角,小娃天真可爱,没有心机需要通过它们来展示。而在《小儿垂钓》中,意象仅仅是辅助角色,仅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这首诗表达孩子的天真可爱主要是通过孩子的“遥招手”来完成的。
(4)表达的情感不同。《池上》的小娃主要是描写他采到白莲的高兴以及得意忘形的样子。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乡下孩子的专注,“侧坐莓苔”是为了垂钓,“遥招手”同样也是为了垂钓,最终都是为了表现孩子的专注。
同类题材的古诗适合比较阅读。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中求异,能够把诗挖掘得更深。就这两首诗而言,在比较中,学生不但领略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天真,更重要的是在文本解读上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二、教学设计,异中求同,结构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这两首诗的思路也是清晰可见的。
1.初读两首诗,要求读通
学生自读这两首诗,要求读音准确,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大声诵读,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同桌互听互评。
2.略读两首诗,要求读懂
(1)重点词语理解。同桌、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小组交流不了的,可以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点拨。
(2)诗句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小组交流,互相印证,最后全班交流。
3.品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出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读出来的,特别是古诗,那种韵律,那种节奏,需要学生慢慢品读,毕竟教师是讲不出来的。这是其一。其二,加强对诗歌的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更容易与诗人跨越时空对话,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乡村儿童,但品读需要做不同的处理。比如《池上》是轻快明亮的调子,要着重读出小娃兴奋的心情。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则需要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稚子的那份专注与谨慎。
4.拓展阅读
出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这首诗重点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请认真品读,并对照所学的两首诗说一说它们都写了儿童什么样的特点。(由于是补充阅读,只要大意对即可。)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呢?请列举一二,全班交流。
5.赞美儿童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各位同学也大多是农村孩子,你们能不能结合实际也说说乡村孩子的可爱之处?你们可以结合具体事情来谈谈吗?
6.全课小结
儿童的美,美在天真,美在可爱,美在活泼。古诗的美,美在韵律,美在节奏,美在意境。今天我们学了《池上》《小儿垂钓》,也再一次感悟到乡村儿童的那种天真烂漫,那种淳朴可爱。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齐背《池上》和《小儿垂钓》,作为对它们的赞美。
3.池上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实录: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情不自禁一起吟诵)
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又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
【反思: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小池》和《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我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我们学过白居易的《草》,我想给大家背背。
【此时再也没有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多,所以我就大屏幕出示了作者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古诗中红字显示),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
(“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这三个字是本课较难并且很有特点的字,学生巧妙抓住字形,很好地掌握了生字并理解了字义。】(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3、生字检测“生字魔方转转转”
大屏幕上的魔方随机转动,出现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生字毕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想利用魔方游戏,一来可以巩固生字,二来也可以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但实际课堂中此处花费了不少时间,造成课堂的前松后紧。在此处过多停留,反而弱化了古诗的吟诵效果。课后议课时,大家提到:古诗课中的生字怎么处理更恰当?我个人认为不能忽视生字教学,毕竟是吟诵的基础。但也要注意合理把握教学时间。】
(2)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
【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本环节中想让学生借助注释“艇、浮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低年级的古诗课,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大致理解意思就可以,不需要一字一句地去解读。所以我再上古诗课,不会让学生单纯地去借助注释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多读,说说自己大概感受到的就可以了。】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偷偷地划着一个小船,出来偷采莲蓬了。
……
3、相机品读:偷
(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
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
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生:瞒着别人、悄悄地。
(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 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
【此处我巧妙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孩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生:很可爱。生:很调皮。……
【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4、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
5、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6、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个别读,齐读。7.猜诗人: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8.悟情感:
(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
(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
【通过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在读中理解,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瞧,春天去放风筝——(生背)《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生背)《所见》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生读)《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生读)《稚子弄冰》
自己读读,你喜欢哪句诗中的孩童?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后,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佳作将在分享园中展出。
【课标要求低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后补充的这四首关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儿童生活的古诗中,《村居》《所见》是一年级学过的,意在巩固。而《夜书所见》《稚子弄冰》是新拓展补充的,意在通过的不同古诗,增加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语言积累。】
附:
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上课,能告诉我你们是四几班的同学吗?
生:我们是四(2)班的。
师:和老师一起上课开心吗?
生:开心。
师:告诉我你们的语文老师是谁?
生:许老师。
师:听你们语文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有两大特点,你们看对不对,一是特别爱听故事,二是爱动脑筋,机灵、聪明。
生:对!
师:其实,在唐朝就有一位诗人在7岁时就能写出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诗,你们会背吗?
生:齐背《鹅》。
师:唐朝还有一位诗人,他叫白居易,他也是天资聪颖,十几岁时就写了一首经久不衰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读过的《草》,让我们一起来背诵。
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中还有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生:(大声地)想。
师:据说白居易16岁时就到京城长安去赶考,考试之前他先去拜访当时已名闻天下的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是个孩子,再一看他的名字:白居易,他想一个孩子再有本领要想在京城有个立足之地,一定很难,于是发出这样的感叹:长安米贵,居恐不易。意思是说要想在生存下去,没有真本领可不行。这时,白居易不慌不忙递上这首诗,顾况一看,拍案叫绝,说:“哎呀!真了不起,这个孩子绝非等闲之辈,小小年纪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尤其是其中的两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孩子他日必成大器。于是顾况对白居易说:“长安米再贵,你居住下来一点也不难呀!”后来,在顾况的极力推荐下,白居易更加勤奋、刻苦,终于成了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又一位伟大的诗人。故事好听吗? 生:(大声地)好听!
师:今天,我们大家再来共同学习一首诗,名字叫《池上》,师板书
1、写古诗:
师: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跟老师一起来抄写这首诗。在抄写之前,老师提三点要求,一是要看着黑板抄写;二是要注意坐姿和握笔的姿势;三是要把字写端正,把字写在格子中央。
师:工工整整地抄写古诗。
生:认认真真地抄写古诗。
师:写完后巡视,检查学生抄写情况。
师:同学们都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写的诗展示给大家看?
生:(有三名学生拿着作品自告奋勇走上讲台)
师:(一一作点评)第一位同学的字写的比较工整,如果把标点符号再写上去就更好了。再看第二位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不过老师还要提醒你,字要写在格子中央,上下左右要对齐。再看第三位同学的,呀!写得不错!真漂亮!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陈文元。
师:掌声送给陈文元。
生:鼓掌。
2、读古诗:
师:同学们,诗抄完了,接下来咱们该好好地读读这首诗了。请同学们拿着自己抄写的诗,认真地、大声地读上几遍,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放声朗读古诗。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指名朗读并作简要评价)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笔标出来。
生:在诗中圈生字。
师:读读这三个生字,你们发现这三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稍作思考后齐说)都是后鼻音。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字?(师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
师:这三个生字从字形上也能看出其大概意思,你能看出来吗?
生1:“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生2:“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
生3:“萍”是草字头,说明它是一种植物。
师:对它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感到茫然……
师:“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请看图片(师出示浮萍图片)
师:理解了生字,诗就会读的更好,谁再来读诗?
生:个别朗读。
3、讲故事:
师:诗你们是读熟了,可诗中藏着的一个故事,你们读出来吗?(圈出“藏”字)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同座位同学可相互说说。
生:读诗、相互说故事。
师:谁来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生: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怎样藏踪迹,水上的浮萍被船冲开了。
师:你知道诗中的小孩偷采的是什么?
生:白莲。
师:白莲你见过吗?
生:见过,就是白色的莲花。
师:是吗?偷采的是莲花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生:白莲就是白色的莲子。因为莲子好吃,所以小娃才去偷采。
师:雪白的荷花,碧绿的莲蓬,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出示莲蓬图片)老师小时候很少有水果吃,夏天就经常去采莲蓬,吃莲子。谁再来说故事?
生: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偷偷地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隐藏偷采的踪迹,水上的浮萍被小船冲开了一条水路。
师:你刚才说的不知道指的是诗句中的哪个词?
生:不解。
师:那“解”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知道。
师:是吗?再想一想。
生:知道的意思。
师:(板书知道)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
师: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谁再来说诗中的故事?
生: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荷花池里偷采白莲,他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一条清晰的水路。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没有借助任何资料和工具书就读懂了,这和诗的作者白居易有关。(在诗题下方板书:白居易)想听故事吗?
生:想听。
师: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能读,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据说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可见,好诗是改出来的,先天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才会有成就。
4、想画面: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读出诗中藏着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还藏着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听老师读这首诗,你一定能听出诗中的画面。(师配乐朗诵)
生:闭着眼睛,静听。
师:(朗诵完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想象)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个小娃偷偷地采了白莲回去了。
生2:我看到池上的浮萍开了一道口子,可是小娃不知道。
师:“偷”是不光彩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对有偷窃行为的人人们都很讨厌。可诗中的小娃你们讨厌他吗?
生:不讨厌,还比较可爱。
师:为什么不讨厌?
生:因为他是偷偷地去采白莲,他没让人知道。
师: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偷”大体有三种义项,同学们请看屏幕,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种义项?
生:(异口同声地)瞒着别人、悄悄地。
师: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因为他有莲子吃了。
生3:我觉得小娃很快乐。
师:体会得真好!来,带着你的体会读这两句。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1:读出了高兴。
生2:读出了紧张。
生3:读出了小娃的可爱。
生4:读出了小娃的有趣。
师:适时板书“可爱”“有趣”
师:更可爱的还在后头,读读看后两句,体会体会。
生:自读诗句,体会。
师: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让别人知道?
生:不想。
师: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1:发现了。
生2:浮萍一道开,看到浮萍被冲开了,就知道了。
师: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吗?
生:不知道。
师:多有趣、多可爱的孩子!自己已被别人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说。
生1:放暑假的时候,妈妈规定每天只能吃一支雪糕,有时我乘妈妈不注意就多吃一两支,自以为妈妈不知道,其实妈妈早就知道了。
师:你妈妈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我嘴巴上还留着奶油呢!
生:(哄堂大笑)
师:妈妈责怪你吗?
生1:没有。
师: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你就和诗里的小娃一样——可爱,妈妈怎么会责怪你呢?自己瞒着大人做的事,被别人发现,自己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这就是天真,这就是童趣。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两句。
生:个别读,齐读。
5、猜诗人:
师:同学们,诗中不仅藏着一个故事、一幅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猜他是谁?
生:白居易。
师: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生1:他在窥视。
生2:他在偷笑。
生3:他在偷看。
师: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生1:这小孩好玩,可爱。
生2: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生3: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6、悟情感: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生1: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生2:还有白居易的那种童真。
师:(板书“喜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配乐读这首诗。
生:个别读、齐读。(配乐:古筝曲)
7、重拓展:
师:类似这样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出示古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读读这些诗句,选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想想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生:自由读诗句。
师:谁来读?
生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里的孩子在放风筝。
师:你们放过风筝吗?有趣吗?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诗。
生:(齐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谁来接着读?
生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儿的孩子在捉黄蝶。
师:孩子们捉住黄蝶吗?
生2:没有。
师:为什么?
生2:飞入菜花无处寻。到处都是黄乎乎的油菜花,黄蝶飞进去就很难找到了。
师:多有意境啊!一起来读读这句。
生:(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你喜欢读哪句?
生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里孩子在学着大人们种瓜呢。
生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生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在古诗百花园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是一朵独特的艺术之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童心不泯的诗人热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交往,希望从孩子身上寻找童年岁月梦幻般的记忆,体味人生的天伦乐趣。因此,凡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个天真调皮的神态,一个滑稽好奇的动作,诗人无不怀着浓厚的兴趣,加以精心捕捉和描绘。让我们记住这些充满稚气和灵气的诗句。
生:(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池上教学设计 篇四
1.同学们,俗话说“熟读唐诗—,不会作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那你们知道哪位诗人写的诗最多吗?看老师写他的名字,谁来读
2.看,这就是白居易(投影出示),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知道他的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吗?3600多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完诗以后,都会先读给村中的老婆婆听,若老婆婆稍有不懂,他就重新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有信心学好吗?《池上》
4.那你知道“池上”是什么意思?这首诗里的池是什么池?白居易究竟在池上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练读,查字典正音。
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多会背了?那你会背还不一定会读呢!你知道读好诗有哪些要求?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来。
2.指名读诗,集体正音。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来读?(其他同学应该做什么?你不是普通的听众,你要带着理解和思考去倾听,因为待会儿,你还将是评委,要对同学的朗读作出评价。)
指名读(评价:读得很准确,因为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在读音上都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后鼻音。)
请同学读生字所在的诗句。(相机学习生字)
“艇”就是?在这里是指轻便的小船。一看偏旁我们就清楚了它的意思。因为这个字是个形声字,左边表意,右边表声。他的兄弟姐妹很多,我们来给它换换偏旁?(挺、庭、霆、铤、蜓)学生字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联想,又一个想到一串,这样既不容易忘记,又不容易写错。
小娃撑小艇谁来演一演?“撑”——突出后鼻音、动作表演区别“划”字。一起撑一撑小艇吧!(众生做动作)“撑”还可以组词?(支撑、撑伞、撑爆、撑破)
“萍”——今天老师把“浮萍”带过来了,你们看—(出示)谁来说说“浮萍”的样子?是啊,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真多啊!现在你知道“萍”为什么这么写了吗?师范写,在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2)谁还想读?(你满意吗?)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古人读诗时还喜欢怎么读?(摇头晃脑。为什么古代诗人读起诗来,一个个都是摇头晃脑不亦乐乎?原因是他读出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味,不信你试试?)
4.初步理解词义。
(1)你是不是将诗中每个字的意思都读懂了呢?同桌两个逐字逐句说说它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及时将它标出来。(指说)
(2)交流:
“不解”——要想理解这个词语首先得理解那个字?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解”一共有8种意思呢!老师选取了其中5种,应选哪一种?那“不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不知道什么?
“踪迹”——踪迹可以是?(概括出:脚印、气味、痕迹等)文中的小娃留下了什么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白莲”——有的资料说是白色的莲花,也有的说是莲蓬,莲子你吃过吗?
……
你能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三、品读入境:
1体会形象:
(1)你喜欢这个孩子吗?为什么?
大胆能干——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说:娃娃很——小!小艇很——小!:而这个小娃娃却敢一个人撑着小艇,敢冒险。可见他人小——胆不小!撑的好不好?(看来他不光大胆,还很能干呢)
一个撑着小艇的大胆的小娃娃,很有趣!请你想像着他胆大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男生读)
调皮可爱——
你们觉得这句诗里哪个字最有意思?(偷)(板书:偷——采)你仿佛看到小娃是怎么偷的?
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地”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心情怎样?(很开心,很快乐,得意)
让我们跟着小娃一起去偷一偷、乐一乐吧!配乐诵读前两行诗句。(自由读、齐读)
天真无邪——
想悄悄地偷采白莲,可又不知道将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他可真?(天真无邪)
(2)白居易在池塘边偷看(板书:偷——看)到了这一幕,会怎么样?
瞧,这一老一小,不仅自己乐了,还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2感悟画面
(1)一首诗,一幅画。读诗,我们还要读出一幅幅画来。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想,你的脑海里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师配乐朗读古诗
(3)你仿佛看到?——指说
(4)诗歌美,画面美,同学们的想象更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背一背这首诗——池上。
四、拓展延伸:
1.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诗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喜欢这个小娃娃吗?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呢!
2.有一天,宋朝大诗人杨万里乘船路过安仁,看到这样两个孩子,就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指名读。
不下雨撑把伞干嘛呢?
这俩孩子怎么样?——读。
3.虽然白居易和杨万里生活的年代相距了近3,但他们笔下的孩子一样的天真活泼,惹人喜爱,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的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呢?
5.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 篇五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6.《池上》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7.《池上》教案设计 篇七
第二课时:《小池》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
2、能认识古诗中 7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3、认识偏旁“水”、采字头。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 5 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 7 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这
一、揭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 过 4 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 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 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
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 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认识偏旁“水”。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 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小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2.理解题目意思。3.学会生字新词。
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 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 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1)柔是什么结构? 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2)柔可以组哪些词? 在诗中组的什么词?(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惜是什么意思? 谁舍不得谁? 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 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 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 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 蜻蜓就怎样?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 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七、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立
教学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小池》内容简单,易懂,朗诵起来朗朗上口,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篇一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教学准备:
教师:“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首”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PPT出示有关字词:
zònɡ——zhōnɡ niú—lín quán——jiǎo
粽子 中国 牛羊 邻居 全是 腿脚
两头尖 无声 采莲 树叶
出示任务: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或认读读,相机指导。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边音“l”和鼻音“n”以及翘舌音和平舌音我们要注意区分和读准。“尖”“无”“采”“树”字宝宝是以前学习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背诵已学习的古诗。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古诗了,谁还记得其中的一首呢?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背诵;《春晓》在指名背诵后齐背诵。
追问:《春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的?(预设:写的是春天时候的景色。)
2.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关于古诗的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2 古诗二首(“首”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目,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学习两首古诗。)对了,从课题,我们了解到要学习两首古诗。那么,这两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或者景色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它们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指名分别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每一首朗读完毕,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首古诗。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继续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三拼音的:泉、角;平舌音的:踪;翘舌音的:首、柔;边音的:流、露;后鼻韵母的:萍。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一首指名两、三人)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首、首、首,二首的首”。齐读,自由读。
3.“踪、迹、浮、泉、流、爱、柔、荷、露、角”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
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大意。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池:池塘的意思。白莲:在诗句里指的是莲蓬。不解:不知道,不会的意思。惜:爱,爱惜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温柔的风光的意思。照水:映照在水面上的意思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让我们打开课本67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是在池塘上的意思。)
导语:对了“池上”是在池塘上的意思。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
(2)简介白居易(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池上》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 诗句:第一、二行。猜的意思:一个小男孩偷偷采摘了莲蓬,撑着小艇回家去。(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②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一道浮萍漾开的水路把他的踪迹告诉了别人了。
(3)感知小男孩形象。
①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池上》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原来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的是这么一件事情。
出示任务:那么,你从诗人讲述的这件事情中,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行诗句中感觉到的?用波浪线画出这行诗句。
②反馈指导。
预设:1.顽皮的孩子;诗句:偷采白莲回。2.可爱的孩子;不解藏踪迹。
(4)尝试背诵。
①导语:(小结小孩形象后)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池上》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②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示图画)。
(5)小结:(复述诗歌的大意和小孩形象后)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小池》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是小的池塘的意思。)
导语:对了“小池”是小的池塘的意思。诗人看到的是一个夏日小池塘的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杨万里。
(2)简介杨万里(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池上》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诗句:第一行。猜的意思:泉眼没有声音地好像爱惜它的泉水,流淌着一道细小的流水
②诗句:第二行。猜的意思: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③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3)尝试背诵。
①导语:(复述诗歌的大意后)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夏日小池塘的景色啊!你们能把这首诗歌也背诵下了吗?同样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② 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示图画)。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主题和学习方法,略)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课后“读一读,记一记”学习。
1.导语:学习完课文,但是我们还要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学习。这些词语,我们在学习会认读的字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现在我们要把它们记下来。
2.看书,自由读一读,记一记。
3.同桌相互玩“我说你接”游戏,检查能否熟记。(一人说要求组成词语的字,另一人说出所组的词语,如:泉——泉水,清泉。)
4.师生一起玩“我说你接”游戏进行评价检测,要求能接上的同学站起说词语。(注意关注起立较慢的学生,让他单独再玩以检测。)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上下结构:首、采、爱、尖、角;左中右结构:树;独体字:无。
2.指导 “采”“爱”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提示两个字“爪字头”的异同(“爱”的“爪”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
(2)分别范写“采”“爱”,提示:提示“爪”的不同;“采”强调横的位置,以及撇捺要舒展;“爱”的“友”藏秃宝盖里,竖撇长、舒展,捺也要长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首”“尖”“角”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首”“尖”“角”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首”“尖”“角”,提示:“首”长横稍斜,“自”里两横右不到边。“尖”上下几乎一样大,下稍大一点点;“大”的撇捺尽头几乎在同一平面,捺稍低一点点。“角”上“刀字头”的撇要出“用”一点点,横撇的撇要到“用”的竖位置;“用”两短横两边不能碰,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树” 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树”,提示:两边等高,“又”小,在中间;“木”“又”捺变点;“又”横撇插到“木”点下,长点穿到“寸”点下。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5.指导“无”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无”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无”,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八、会写字书写练习。
(略)
九、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篇二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 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篇三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池上》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2、能认识古诗中 5 个生字;
3、会写 2 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 2 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 5 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 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 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
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 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首 踪 迹 浮 萍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能把古诗读得 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重点理解“偷采、不解”
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 样的小孩?
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 观。
(一)先学
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
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10、展示比赛。
六、当堂训练:
1、书写 2 个会写字,并组词。
2、试背诵古 诗。
七、板书设计
12、古诗两首 池上 偷采 不解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小池》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
2、能认识古诗中 7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3、认识偏旁“水”、采字头。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 5 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 7 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这
一、揭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 过 4 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 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 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
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 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认识偏旁“水”。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 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小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2.理解题目意思。3.学会生字新词。
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 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 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1)柔是什么结构? 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2)柔可以组哪些词? 在诗中组的什么词?(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惜是什么意思? 谁舍不得谁? 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 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 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 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 蜻蜓就怎样?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 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池上》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古诗《池上》教案11-26
曲江池上,曲江池上雍裕之,曲江池上的意思,曲江池上赏析01-21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11-04
唐诗《池上》赏析07-19
《池上》古诗教学反思10-17
关于改写池上的作文01-13
池上这首诗的配画10-09
古诗池上白居易诗配画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