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共14篇)
1.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一
细细分析每个孩子身上的问题,总觉得应该有一种隐性的共性,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一些心里方面的知识,对于更好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有很大帮助。所以收集一些心里方面的资料计划安排几周的午读读一下,就算起不了什么作用,也没什么坏处。孩子们成长中有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也很困惑,不同的人、事以及对问题的态度与看法等等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如果不从心理上辅导总进行知识辅导学习情绪总会很被动,方法很重要呀。多找点方法吧。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和家长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这一代学生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主要原因有:
(1)、激烈、高压的学习竞争。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学生一般都己抱有一定的期望,一旦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就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特别在当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学生学习失败后往往遭受冷遇、歧视、斥责,使学生处于焦虑状态。调查表明:受挫者中有57%是因学习受挫。学习成绩达不到目标;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差,造成过重心理压力;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等等。
(2)、弱化、忽视的“主体地位”。目前学生独立自主的要求日益强烈,精神生活的空间不断扩大,社会视野更加广泛,大都渴望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并取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但在校时,教师往往于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的意见或不尊重学生的行动;在家中,父母极力构筑“没有危险”的安全地带,窒息孩子的独立意识。在此环境中,学生会因自己不被人重视而产生心理挫折。
(3)、自闭、孤立的人际关系。学生大多天真幼稚,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人,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遭受心理挫折。有的同学因一本书,一件学习用品,几句冷言,一点小摩擦而发生口角或拳脚相加;有的同学因单元考试发挥不好,甚至作业被教师责成“重做”就闷闷不乐,心存不满,甚而痛哭;有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和家长吵闹„„因此,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学生会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遭受心理挫折。
(4)、突然、意外的刺激。意外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家庭中.突然发生重大事故等,往往会使遭遇变故的学生受到影响,产生消极心理。意外事件不会经常发生,也不会发生在多数家庭,但意外事件一旦发生,将会使学生受到较大影响,引起挫折。
(5)、残缺、受损生理(或心理)条件。由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限制,会使个人的目标无法实现,产生挫折。例如,一个色盲的学生无法识别活泼多变而又复杂的颜色,难以体会其中的乐趣,也有可能造成心理挫折。
5、学生心理受挫的表现
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恐惧不安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过于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等。具体来说有:
(1)、攻击性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争强好胜,自控力又较弱,受挫后很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如学生受到教师批评,不敢反抗,会将怒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或偷偷地破坏公物。
(2)、散漫性行为。学生一旦受挫,心理上就会受到较大伤害,产生“我不行”“我没这个能力”等消极心理,自暴自弃,随之发生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自由散漫。
(3)、逃避性行为。有的学生对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预期目标一旦不能实现,难以正视挫折。先是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会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心灰意冷,消极悲观,放弃目标,逃避现实。
(4)、报复性行为。大量因父母离异而受挫的学生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同学之间稍有磕磕碰碰,就不原谅,哪怕是同学在写字的时候碰了他一下,他也会立刻反碰一下。有的甚至用撕别人的作业本、偷别人书籍或文具的方式进行报复。
(5)、固执性行为。一些常受教师、家长指责的学生,其实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当。如果教师、家长采用惩罚手段,或是经常性地训斥,则会使学生更加固执,坚持不当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在所难免,而遭受心理挫折时,一部分同学可能会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自省自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从而经受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陷入了挫折的泥潭中,困苦焦虑,不能自救自拔,更有甚者,钻牛角尖,焦虑深重,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对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成年人,特别是这部分同学的家长和亲朋好友,就有义务有责任帮他们走出泥潭,走出牛角尖,拨开迷雾,让他们看到阳光依然灿烂,天空依然蔚蓝,白云依然时卷时舒,悠哉游哉„„那么我们我们该怎样帮助指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三、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几点做法、建议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人生的航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因此,挫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难以避免。关键在于怎样正确的对待挫折,迎头赶上。
我们要告诉学生: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具有吃苦精神,并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我们还要告诉学生:
a、挫折会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b、挫折会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 “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就成为后人逆境历起的典范。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的能力。如失学挫折奋发成长的爱迪生、法拉第、高尔基;只有初中毕业水平而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处境艰难而倔强的牛顿、达尔文、托尔斯泰;面对挫折而百折不挠二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身
残志不残卓有成绩的海伦·凯勒、张海迪等。还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人在遭遇挫折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3)向他人(朋友们)倾诉你遭受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后打算,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4)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5)补偿。原先的预期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改换新的目标,获得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6)升华。人在落难受挫之后奋发向上,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之升华到有益于社会的高度。这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7)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和失败或即将遇到挫折和失败,会面临很大外在的心理压力,在这个时候,你是气馁,当逃兵,还是奋起,继续而勇敢地追寻?这对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很多名人、伟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经历很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去学习。
2、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因素。虽然轻度的、较少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磨练作用,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会有伤害,是消极的,应想方设法避免。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减少挫折的首要条件,要求教育者做到:(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干涉无需太多;(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
3、加强心理辅导,重视挫折教育。
(1)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从自卑、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2)理解信任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孩子是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家长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孩子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3)表扬鼓励孩子,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孩子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创设挫折环境,磨练坚强意志。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可以带孩子去越野、去远足等,让孩子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益其所不能”。
4、以名人名言激励孩子,如: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罚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挫折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孩子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的表露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把“真心话”告诉父母,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
3、家长不可包办代替。为数不少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为孩子包办一切,唯恐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家长唯孩子命令是从,这些祖国的未来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皇帝”。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替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到学校替孩子做值日;有的孩子甚至出钱叫同学替他做作业或搞卫生;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不问明情况就找老师质询。这种教育的后果是使孩子逐渐变的懒惰、软弱、任性、固执、娇气、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千方百计地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4、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孩子的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积极坚强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孩子心理的承受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世界卫生组织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的美好理想成为甜蜜的所以
2.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二
一、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脆弱,抗压耐挫能力差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日常接触、座谈分析、问卷调查等渠道,了解到形成小学生挫折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 挫折心理的主观因素。
一是生理因素:现在的小学生接受启蒙教育早,接受的信息量大,对外表美有着很高的标准,如身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面容的美丑、皮肤的色泽等的缺陷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二是动机冲突:当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这些目标不相容或互相排斥时,他们会因为其中有些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挫折感。三是自我估计不足:小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的评价自己,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低了,当自我估计过高时,必然产生挫折感;当自我估计过低时,造成能力剩余的遗憾,也会产生挫折感。
2. 挫折心理的客观因素。
一是在班级群体中,学生各方面条件的差异较大,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班级中老师的关注度、是否做小干部、在学习活动中同学的欣赏肯定与否等,都会引起学生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产生挫折感。二是行
为活动性质。小学生行为活动的性质与自身能力、个性、兴趣、气质不相适应,比如,在班级文娱活动中,不善歌舞,不善表演,看到同学们的表演,自然而然会产生挫折感。三是进入班级就形成了一个学习活动的群体,同学间相处不和谐,时而发生的矛盾,导致友谊、真诚、合作、互助等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容易产生挫折感。四是成绩和效率的差异。尽管小学阶段不进行成绩的排名,但实际上教师的结论性评价、家长的关注,还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与差、自己在班上的位置还是清楚的,成绩不理想、距离自己目标差距大的便产生了挫折心理,活动效率的退步、落后,与追求进步的积极倾向产生心理对抗,也必然产生挫折心理。
二、小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针对目前学生群体的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耐挫的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文化知识的传授。耐挫教育并非是心理教师的专属,也非班主任一人的责任,而是所有任课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耐挫教育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心病要治心,小学生的心理还很稚嫩,可塑性大,我们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他们的耐挫力才会不断提高。
1. 耐挫力的培养既要有“力度”,也要注意“适度”。
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一方面要注重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目的”与“现状”发生冲突之下自然施行挫折教育,以便加深感受和体验,使其不可逃避困难与挫折,自然施行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力度忌强。另一方面可以人为地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以达到一定的力度,此谓力度忌弱。在注重“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不能因培养学生的耐挫力而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要切实从儿童的实际承受能力、气质类型出发,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反面影响。总之,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持之以恒、区别对待是关键。
2. 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艰苦磨练。
现在的孩子生活都比较优越,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置身于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如磨难式夏令营、远足、登山、军训等,都能将触角伸至室外,把对意志的磨练拓展到课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承担风险,让学生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从而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笔者平时还能以家庭为抓手、以团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父母的好帮手”等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学生会在各项活动中对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等有关的基本知识都有所了解,挫折意识提高了,应付挫折的心理和能力也在无形中增强了。
3.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上进热情。
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会把某个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他们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一股向上的力量油然而生,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挫折教育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具有丰富性。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可效仿的榜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和典型范例为榜样;二是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三是以身边的的可知可感战胜挫折的人物为榜样。
3.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三
一、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1.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心理学界认为,挫折心理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它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如学生由于考试过于紧张没有正常发挥而高考落榜。二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同一挫折情境由于个体的志向水平不同,感受挫折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但是,有时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如有的人总是怀疑周围的同学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而产生紧张、烦恼等情绪反应。
2.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挫折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它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人对挫折的认知。挫折认知的存在使人产生挫折感受,而且挫折感受只有在特定的挫折情境下才会产生,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挫折感受也可能越强烈。然而,从挫折情境到挫折感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要受到个体自身诸多因素制约,它包括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其核心部分是认知方式和挫折承受能力。
(1)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如天灾地变、社会政治、经济、种族、宗教、道德及人情、习俗、习惯、偏见、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弊端等都会令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2)内部原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里重点探讨产生挫折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理上的某些缺陷或疾病带来的限制,使个体不能胜任某些工作或进行某些活动,因而无法实现预定目标等。如口吃的人不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心血管病的人不能在高原工作,这些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而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挫折是相当复杂的,归结来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第一,面对社会,大学生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希望社会文明进步,希望社会能够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希望社会纯洁高雅、和平安定,各方面都日臻完善。但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不良因素,诸如贪污腐败、忌贤妒能、两极分化等都会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困惑或偏差,使他们面对人生路上的抉择而处于两难的境地,容易产生挫折感。
第二,面对社会转型,因缺少相应的心理准备而产生的恐慌。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历史进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他们审视自身、反思社会,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与透明度不高的人生前景,不仅会使他们形成价值观的混乱,而且还会造成情感上的苦恼。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因而极有可能遇到挫折。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大学生像商品一样被推向市场,原有的美丽光环被摘去了,他们必须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存而拼搏。这些反差,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第三,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尚未定型、感情丰富的时期,离开家庭来到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他们渴望交往、渴望友谊,普遍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学校、系、班级、寝室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但同时又往往封闭自我、不敢与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害怕受到伤害,正是“孤独者不愿孤独”。在这种矛盾的交迫下,他们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第四,充足的自由时间与贫乏的学习能力的矛盾。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尤其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里“充足的自由时间”,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大学生容易产生茫然、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感,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第五,强烈的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矛盾。在校大学生处于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却与生理发育并不同步,远没有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同时,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且随着知识的逐渐丰富而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适。这种生理成熟与心理的落差带来许多的心理失衡,很容易产生矛盾和挫折。
第六,强烈的性意识与无法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强烈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这种需要不得不延迟到毕业之后,通过婚姻的形式才能得以合法的满足。由此引起的挫折对大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此外,还有的大学生错把友情、同情、好感当爱情,一旦明白,多数大学生会感受挫折。
第七,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将自己估计过高,往往把理想中的我当作现实中的我来进行评价。在主观上具有妄自尊大的盲目性,在客观上则具有看破红尘的偏激性。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进程中,遇到与个人追求不相符的事情时,容易产生失败感和焦虑苦恼的情绪。
二、大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大学生耐挫心理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对其受挫的认知能力和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知”的武装与启迪,着眼于“情”的营造与塑造,着眼于“意”的磨炼与坚定,着眼于“行”的规范与养成。
1.培养的思路
(1)“知”的武装与启迪——出发点
第一,要正确对待失败。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它,如果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就对挫折有了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能面对挫折不灰心、不后退,敢于向挫折挑战;能把挫折作为前进的阶梯、成功的起点。应该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它促使人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能磨练性格和意志,增强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生活、对人生认识得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第二,正确对待自己。大学生通过受挫后的反思,对自己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的方法和途径,从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去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受挫心理素质,以便少走弯路,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正确对待集体和他人。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总是难免的,此时在集体中寻求支持,通过组织和老师的帮助,集体的温暖,朋友和同学的关心,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在借鉴别人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并且付诸行动,遭受挫折的概率必将减少。
第四,正确对待客观矛盾。我们在解决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应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才能把握机遇,分清主客观条件,合理确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奋斗目标。
(2)“情”的营造和塑造——重要途径
“情”即情感、情操,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并让大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陶冶情操,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进行情感的合理调适,在克服和消除自卑心理的过程中端正自我。从平时点滴的成功,阶段性的成就中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此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3)“意”的磨炼和坚定——关键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克服困难做出自觉而顽强不懈努力的品质,是大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精神力量。意志体现在人的行为中,使自己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坚定性和一贯性。为了培养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我们必须强化包括受挫承受能力在内的各种意志品质的心理训练,以达到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念,一贯保持自信和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各种训练让大学生们系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手段。
(4)“行”的规范和养成——根本归宿
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只有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时,才能达到其要求。因此,在品质培养过程中,行是落脚点。任何思想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这要求大学生们要有实现人生宏伟目标的蓝图和健康的体魄;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的应变能力,有战胜各种困难与挫折的胆识和果敢行为。
2.具体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要战胜挫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受到打击时,要提醒自己:我要振作,我要成功,我一定能做到,我要下定成功的决心,失败就永远不会把我击跨。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2)正确归纳法
归纳是指个体依照主观感受或经验对自己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发生的原因予以解释与推测的心理活动过程。归因是在个体体验、个体经验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出现误差,甚至完全错误。大学生应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他人反应几个方面进行恰当的自我成败归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正确归因能激发大学生前进的动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目标调整法
挫折毁灭了自己原有目标,因此,受挫后就要重新寻找方向,调整期望值,重新确立更切合实际的新目标。目标法既能抑制和阻止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能引发和推动人们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须的行动,从而战胜挫折。大学生当个体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受阻时,经分析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就不要放弃,应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当采取某种行为达不到目标时,可以变换行为方式,通过其它途径和方法实现目标,或改变行为方向,就可能获得成功,达到目标。当行为主体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经多次努力达不到目标时,可调整目标或降低要求,改变行为方向,缓解心理上的冲突,增强勇气和信心。
(4)反向思维法
这是指换个角度,或从积极光明的角度去看问题。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应从积极方面去思考问题,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调整受挫后的情绪。面对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应从自然、社会、个体等方面找出受挫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学会用自我宽慰去平衡自己的心理,能容忍挫折,情绪乐观,奋发向上,去争取成功。
(5)合理宣泄法
大学生受挫后,会产生压抑、焦虑、愤怒和不安等消极情绪,如不妥善化解,会对社会和学生个体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采取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选择适宜的场合和形式宣泄受挫后的情绪,从而恢复理智感和心理平衡。宣泄的方式有:倾诉、哭喊、运动、转移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遵循不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合乎社会规范,不激化矛盾为原则。
(6)社会求助法
大学生遭受挫折时,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心理咨询对受挫的大学生来说,是寻求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心理咨询是一种以面谈形式解决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对受挫学生来说,就是帮助自己克服消极、悲观情绪,解除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
帮助大学生适应挫折的重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一种自信乐观的人生观。既然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要敢于正视现实,不逃避,不畏惧,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做到失败不失志;面对挫折更加坚定信心、乐观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最终战胜挫折争取成功。
4.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四
青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作者:赵建明 张亚琪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6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青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基本原因,以及心理挫折的主要行为反应,提出了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青年学生 心理挫折 容忍力
[作者简介]赵建明(1957-),男,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陕西 西安 710061);张亚琪(通讯作者)(1962-),男,广东罗定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05-02
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转折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变化,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发展,但由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与心理障碍。因而,认真分析这种心理,积极慎重地研究对策,帮助青年学生战胜挫折,是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的工作。
一、青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基本原因
心理挫折指人的某种动机遇到障碍或干扰,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包括挫折情绪和挫折反应两层含义,前者是指阻碍目标实现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后者是指由于某种障碍和干扰使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愤怒、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个人受到挫折时,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构成青年学生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就客观因素来说,教学设备落后或不足、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妥、所学的专长不能充分发挥、班级气氛紧张、人际关系失调,等等,都可能使青年学生产生挫折感。
就主观因素来说,个人的身高、容貌、经济状态、能力、疾病以及生理缺陷等所造成的各种限制,都可能使青年学生产生挫折感。青年学生挫折常见成因有以下几种:
1.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如在入团入党、评三好学生或奖学金、毕业分配等问题上,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时,往往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学习方面的挫折。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同学间的激烈竞争以及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受挫,产生恐慌感和焦虑感。
3.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与他人相互交换情感体验、倾诉内心秘密的要求,一旦人际关系不协调时,就容易造成自尊心受挫、情绪波动等问题,特别反映在择友和恋爱中。
4.意外刺激。青年学生遇到亲人伤亡或父母离异情况时,都会形成心理挫折。
二、心理挫折的主要行为反应
心理挫折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情绪性行为反应,二是心理防卫方式。
(一)情绪性行为反应
情绪性行为反应指在个体遭到挫折后,表现出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攻击。当人受到挫折后,经常变得愤怒,随着愤怒情绪的发泄,会产生过激行为,这就是攻击。这种攻击可能是针对引起挫折根源进行的直接攻击,也可能是迁怒性质的转向攻击。
2.退化。退化也称回归,是指个人受挫折后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3.固执。是指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其反应并非常态下的性格特征和定型习惯,固执会阻碍创新。
4.幻想。这里所说的幻想,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在想象中以非现实的方式来应付挫折,在想象中寻求达到目标的满足,亦即做“白日梦”。
5.焦虑。是个体对当前的或可预见的挫折表现出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包括由于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愧疚感交织而形成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状态。
6.畏缩。这是指受挫后出现的失去自信、消极悲观、盲目服从等行为表现。
7.轻生。如果挫折的打击来得突然而沉重,受挫者对挫折的忍受力又小,就会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就可能自暴自弃,产生轻生厌世情绪和自残自杀的行为。
(二)心理防卫方式
心理防卫方式,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采取的一些暂时减轻受挫感的自我防卫方式,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少焦虑的发生。心理防卫方式主要有:
1.替代作用。当所确立的目标受到条件限制和阻碍无法实现时,设法制定另一目标来取代原定目标。如有的学生因某种生理缺陷无法在运动上胜过他人时,就转而在学习上加倍努力,用优于他人的学习成绩来维护自尊。替代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扬长避短的自我防卫方式。
2.压抑作用。指人在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来压抑住焦虑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正常的情绪状态。
3.投射作用。指将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内疚。如有的学生不认真学习,结果考试不及格,但他并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归咎于教师水平低,等等。
4.自慰作用。指人在受到挫折后想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的自慰反应。
5.反向作用。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采取与内心动机相反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学生喜欢炫耀自己,其内心实质却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6.升华作用。指个人改换原来为社会所不允许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维或行为方式加以表达。如有的学生因受挫后难以自拔,经疏导后转为正常。
7.表同作用。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往往表现为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以别人的姿态、风度自居。
三、心理挫折的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一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受挫折的能力。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容忍力有个别差异。有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有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一蹶不振。挫折容忍力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思想政治因素。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与挫折容忍力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挫折容忍力大,相反则容忍力小。
2.社会经验和文化修养因素。一般来说,社会经验广、文化修养好是较强挫折容忍力的保证因素。
3.知觉判断因素。挫折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因此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是影响挫折容忍力的重要因素。例如,遭遇同样的挫折,一个人如能客观看待,认真摆脱,战胜的希望就很大,而如果把困难面看得过多,就难以抵抗挫折。
4.定势因素。定势因素是对挫折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果对生活中的挫折早有预见,有积极战胜挫折的心理准备,挫折的容忍力就大,相反就难以忍受。
5.生理因素。身体是经受艰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身体强壮的人,比一个百病缠身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大得多。
四、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和对策
(一)稳定情绪,平稳过渡
生理学认为,人在遇到挫折、发怒时,肾上腺会大量分泌出一种肾上腺素,使人体内的血糖和血压升高,肌肉紧张,情绪激动,自控能力逐渐减退。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应讲究教育的策略。例如在两人发生激烈冲突或一方心理失常时,暂不与学生评论是非曲直,而是根据情况,采用各种迂回的办法,使学生先消气,恢复心理平衡。在许多情况下,稳定情绪都是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迅速恢复心理平衡,从而平稳地过渡到解决冲突的良好心态中。
(二)创造条件,拓宽心境
学生一旦受挫,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的心境,此时,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引导青年学生用积极的升华、表同等适应方式消除挫折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展。要适时组织他们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如演讲、体育竞赛、学习交流等,有条件地吸收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样能冲淡他们的苦闷,转移他们的情绪,也能给群体和个体带来稳定感,进而摆脱困境。
(三)心理咨询,了解苦情
针对前述的受挫的基本原因,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开展“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对于防范心理受挫是大有裨益的。要通过分层次的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特征,消除“自我紧张感”,同时,要通过心理咨询,使异性交往公开化、协调化,破除神秘感。要倾听受挫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恼,解答他们的问题,解开他们心里的结,减轻他们身上的精神压力。
(四)分析现状,调整目标
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屡遭失败时,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分析现状,审视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强化家庭和学校的学习气氛,提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水平。学校、班主任和家庭要主动分担教育的责任,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式,不断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5.挫折心理及意志力的培养 篇五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相同有价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人的倾诉和宣泄,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疼苦,并得到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了心理平衡。然后正确归因挫折,属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确对待;属偶然性或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须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挫折的阴影,才能获得最合适状态。当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挫折每天都会遇到,自我逃避和自我防御均是消极的反应,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动力,在挫折中不断增强我的心理承受力。
一、如何面对挫折,怎么样接受挫折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应激和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专家认为: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受挫就败,而是奶垤能磨,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应激和挑战。
在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失败;在人的一生中,必定要品尝酸、甜、苦、辣„„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疼苦,而是能非常快从疼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从出这种学习简单的说是指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快乐,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找快乐的本能。这样在任何困难禾垤折面前才能心态平和,处之泰然,克服困难,永远乐观。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一样的挫折可以不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不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
大学生主要可以不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抑郁型的学生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大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非常大的差别,那么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怎么样不同的区面对呢?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
和疼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了解到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是遇到困难禾垤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因为有了挫折,生活才有滋有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禾垤折的勇气和自信心。奶垤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不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同样会遭遇到成功、失败、欢欣、失落„„此时,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良机。学期中,班级开展了多次的文体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且坚韧了学生的挫折感。
二、在正确认识了挫折的基础上如何培养我的意志力
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甚至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词典上将“意志力”解释成“控制人的冲动和行动的力量”,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和“力量”这两个词。“力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它。
(1)积极主动,下定决心
不要把意志力与自我否定相混淆,当它应用于积极向上的目标时,将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主动的意志力能让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在遇到阻力时,想像我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我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低。有的人属于“慢性决策者”,决策时优柔寡断,结果无法付诸行动。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不可以和实现我的目标规定期限。(2)权衡利弊,目标明确
如果你因为看不到实际好处而对体育锻炼三心二意的话,光有愿望是无法使你心甘情愿地穿上跑鞋的。不要说诸如此类空空洞洞的话:“我打算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我计划多读一点书”。而应该具体、明确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起来步行45分钟”,或“我计划一周中一、三、五的晚上读一个小时的书”。
(3)改变自我,注重精神
然而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我形象和把握我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不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因素被激发起来的,我才能真正加以响应。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像我有顽强意志相同地去行动,有助于使我成为一个具有顽强意志力的人。
(4)磨炼意志,坚持到底
早在1915年,心理学家巴雷特曾经提出一套锻炼意志的方法。其中包括从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然后一根一根地装回盒子里。他认为,这些练习可以不可以增强意志力,以便日后去面对更严重更困难的挑战。巴雷特约的具体建议似乎有此过时,但他的思路却给人以启发。例如,你可以不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干的事情,并决心不办好就不吃午饭。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其中含有与困难作斗争并且将其克服的意思。
(5)实事求是,逐步培养
如果规定我在3个月内减肥25公斤,或者一天必须从事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那么对这样一类无法实现的目标,最坚强的意志也无济于事。且,失败的后果会将我再试一次的愿望化为乌有。在许多情况下,将单一的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形成。中间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败,必须找出使我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6.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六
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大略可分为两类:
1、主客观矛盾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主客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青少年物质生活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同等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纪律约束的矛盾;社交的需要与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之间的矛盾等。
2、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青少年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的一张温床。
既然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那么对挫折心理进行调适就极为必要了。在挫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也更需要理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青少年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
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
3、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7.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七
1 挫折的内涵及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挫折的内涵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人们普遍认为, 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 一个从未遇到过困难和挫折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挫折对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是大有裨益的。挫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提高人克服困难、适应环境的能力, 可以使人学到经验, 增长才干, 促进心理成熟。然而, 挫折也会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轻则挫伤一个人的自信心, 引起消极情绪, 给人的身心、行为带来负面影响, 重则有可能引起其他不可预测的破坏行为。
案例:刘某, 1981年出生, 独子, 大学毕业后应聘于某通信公司, 因业务能力强、办事认真而深得领导赏识, 工作一年便被破格提升为该公司市场部业务经理。但随着业务范围的增大、任务量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复杂, 刘某在工作时感到越来越吃力, 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 无法有效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终于有一天, 他因工作中的失误受到了领导的责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他递交了辞职书。之后, 在家人的帮助下, 他来到某事业单位。然而, 终日的碌碌无为让他觉得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 于是他通过考试被一个新单位录取。然而, 当满腔热情的刘某认为才华即将得以再次施展, 理想终于得到实现的时候, 幸运之神没有再次眷顾, 单位领导对他的能力虽给予肯定, 但并未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委以重用。刘某又一次不安了, 这次他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
由此可见, 刘某正处于挫折情境中, 体验着挫折感。当人处于挫折情境的时候, 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 如产生焦虑、紧张、愤懑、沮丧或失意的情绪心理状态, 这就是挫折感。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任何人的都不可能跨越挫折。因为客观事物不仅纷繁复杂, 而且千变万化;人们要达到某一目标总会有一个不断累积力量、克服障碍的过程, 而人力毕竟有限, 所以, 人人都难免遇到挫折。
挫折亦称挫折心理, 它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 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困难, 使其预期的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其实包含了三个互相关联的内容:一是挫折情境。它是由通向目标的道路上碰到的不能克服且不能跨越的障碍, 并且主观知觉这些客观障碍的存在而形成的。从根本上说, 它是使我们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困难等因素, 如身体有疾病、工作受到阻滞、遭受自然灾害等等。二是挫折认知。它是指对人们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三是挫折反应。它是指由于自身的需要、动机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即感受到了挫折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如愤怒、焦虑、紧张、逃避或攻击等等。
挫折感是主观产物, 但它往往会引发出一定的客观结果, 即挫折行为, 从而干扰人们的正常活动, 阻碍目标的实现。因此, 挫折也可以定义为使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其不能实现机动、不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 心理挫折便产生了。在这三个因素中, 挫折认知是最为关键的。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 两者通过个体对挫折的认知方式、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对挫折的调节力等中介因素相联系。
通常来说, 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挫折情境越严重, 个体所引起的挫折感受就越明显。但也存在这么一种情形, 如果个体主观上将别人认为很严重的挫折情境, 认知、评价为不严重, 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比较小;反之, 如果他 (她) 将别人以为是轻微的挫折情境, 认知、评价为严重, 则也可能会引起非常强烈的挫折反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主动地克服挫折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 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从动机产生行为的后果方面来解释, 有四种:一是行为没遇到障碍, 个体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动机;二是行为虽然遇到障碍, 但个体通过努力也实现了动机;三是行为遇到障碍, 个体通过努力却无法逾越障碍, 动机不能实现;四是行为正在进行时, 个体又出现了另一个更强烈的动机, 就终止原有行为去实现后一个动机。当出现第三种情况时, 就会产生挫折心理。挫折情境是产生挫折的诱因, 可以将挫折诱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那些让动机或需要不能得到实现的外部环境因素。它既包括人的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和虽然能够克服但因疏忽、时间精力顾不上造成的损失或达不到;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等对人的限制等。它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区域间隔、时间紧迫、工作的物理环境不理想等;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社会道德、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同事关系、工作心理环境等。
主观原因是指由于个体生理、心理因素方面导致的阻碍和限制所产生的挫折。生理因素挫折指个人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及健康状况与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所带来的限制, 导致不能胜任某种工作或某种动机的不到满足, 从而产生挫折。比如由于生理缺陷、容貌、身高、年龄、性别差异等生理问题造成的学习、工作方面的障碍, 就是属于这类挫折。心理因素挫折指个体的需求、动机、性格等心理特征也可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的结果。主要包括需要冲突、期望值太高、嫉妒、智力、性格、兴趣、态度等。个体主观原因尤其是其心理因素的作用远大于环境因素的作用, 这牵涉到个体的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人适应挫折的能力, 即遇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一种能力。容忍力实际上反映了人对待挫折的态度。面对挫折, 每个人的表现不尽相同。例如, 在挫折面前, 有的人镇定自若, 谈笑风生;有的人失魂落魄, 狼狈不堪;有的人幽默乐观, 一笑了之;有的人大发雷霆, 怨天尤人;有的人从容不迫, 继续奋斗;有的人垂头丧气, 寻死觅活。
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千差万别主要在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一样。影响人的挫折容忍力的因素有很多,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个人素质, 包括价值观、世界观, 性格、兴趣、意志、耐心等, 都与容忍力密切相关。这是影响职工挫折容忍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二是身体素质。通常来说, 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的容忍力, 一般说高于体弱多病的人。三是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与判断。相同的挫折情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感觉, 因此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例如, 面对辱骂, 有人认为是小事, 只当没听见;而有的人则认为是奇耻大辱, 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四是预见。能预见挫折可能来临的人, 容忍力较强, 反之, 则较弱。四是过去受挫折的经验。挫折的容忍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过去经受过挫折而且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就能不断提高容忍力。如果从小娇生惯养, 很少遭遇到挫折, 或者一遇挫折便选择逃避、白白丧失学习处理挫折的机会,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这个人的挫折的容忍力也会比常人要低。
2 职工遇到挫折后的表现及影响
2.1 职工遇到挫折后的表现
由于职工的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产生挫折的原因也大不一样, 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也不同, 因此, 职工遭受挫折后行为表现也多种多样, 主要有三大类:建设性行为、中性行为、破坏性行为。
建设性行为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 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 做出减轻挫折心理和满足需要的积极适应性行为。建设性行为包括升华、加倍努力、模仿、重新制定目标、补偿等。
中性行为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 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 做出使其挫折心理有所减轻的消极适应性行为。中性行为主要包括:折中、合理化、反省行为、退缩、逃避、抑制等。
破坏性行为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 采取消极或对抗的态度, 对事物进行破坏, 以此来发泄内心不满情绪的行为。破坏性行为主要包括攻击、放弃、回归、幻想、表同和推诿等。
2.2 职工受到挫折后对单位的影响
职工一旦受到挫折后往往会给组织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主要有工作效率下降、迟到、缺勤和流动四种表现。据有关研究显示, 挫折感的强度和生产率下降的程度、迟到率成正比。
(1) 工作效率下降。受到挫折后, 有些职工情绪波动较大, 在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 肌肉群活动不易受控制, 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有些职工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就敷衍拖延、怠慢工作, 甚至破坏生产。
(2) 迟到。当职工在工作中遭到挫折后, 就可能对工作不感兴趣, 或者对组织中的人产生厌恶心理, 这样就会采取躲避行为, 最常见的躲避行为就是迟到 (也包括早退) , 目的就是为了缩短在单位的时间, 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迟到可以分为偶尔迟到、无责任迟到和故意迟到。对于不同的迟到者, 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偶尔迟到者, 应多采取鼓励和安慰的方法, 体谅对方的处境;对于无责任迟到者要加强教育同时力争使工作更有吸引力, 使他们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对于故意迟到者, 尤其是长期故意迟到者, 应严厉批评, 必要时给予处分, 甚至开除, 同时要了解他们真正的困难, 倾听他们的述说,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 缺勤。这是职工遇到挫折后产生的比迟到更为严重的行为, 高缺勤率将导致单位无法正常运转, 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和计划, 制约单位的发展。缺勤可以分为有因缺勤和无故缺勤两种。有因缺勤是指职工提出适当的理由向有关上级申请, 经上级同意批准后才不来上班的行为, 可分为病假、事假和公假三种, 一定意义上能反映出职工挫折容忍力的程度。
无故缺勤包括虽向上级提出申请, 未经批准就不来上班以及不提出申请就不来上班两种。这反映了职工有严重的挫折心理, 同时又会因此遭受新的挫折, 往往是流动的先兆。
(4) 流动。和迟到、缺勤相比, 流动是一种躲避挫折更极端的手段。适当的、合理的流动可以促使单位的发展, 但是不恰当的、不合理的流动会使单位陷入困境。流动有很多种类型, 其中和挫折心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辞职和除名。
(1) 辞职。国外绝大部分研究都指出:辞职和挫折感有明显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挫折感程度越高, 辞职的可能性越大, 受挫折的人数越多, 辞职率就越高。因此, 许多人把辞职, 尤其是合同期中辞职, 看成是挫折的直接结果。
职工辞职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 福利待遇不好, 人际关系紧张, 领导有成见, 上班路程太远, 工作太繁重, 家庭负担太重等等。
(2) 除名。这是单位要求职工离开本单位的一种行为。主要包括开除、辞退等等。
除名往往会引起职工严重的挫折感, 因此, 单位应该尽可能妥善处理被除名的职工, 使其挫折心理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防止未流动职工产生挫折心理。
3 职工挫折应对办法及干预管理
领导者应及时了解并排除造成职工挫折感产生的根源, 对受挫折职工的应宽容相待, 并结合实际, 适当采取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精神宣泄法或改变环境等多种方法, 及时进行干预, 降低职工的挫折感, 帮助受挫职工成长。
3.1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开展思想工作
开展思想工作是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在于倾听、疏导、协助、宽容和鼓励。
倾听。职工遇到挫折后会产生一些不满情绪, 希望向他人倾述, 倘若领导者能倾听职工的想法则可能更有效地降低职工的挫折感。所以, 要善于倾听受挫职工的困惑和烦恼。通过倾听, 一方面可以使职工的不良情绪得以发泄, 防止不满、不快的蓄积;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职工的意见、需要和建议, 完善管理。但要注意, 倾听抱怨的领导者自身要具备成熟的心理。
疏导。领导对待事物的方式往往要比一般职工更为成熟, 考虑问题也更为深刻和全面。通过倾听了解了职工的困惑与烦恼, 领导便可以进行劝解、疏导, 让其了解人生活在社会中, 总会有需要、欲望和期望。而人的期望或欲望往往由于现实的约束而无法实现, 在大多数情况下,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遇到挫折并不可怕, 只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化解它, 自我价值和期望还是能够达到的。领导者只有对职工的挫折感进行及时的疏导, 才能减少挫折持续的时间, 改变其对待挫折的态度。
协助。领导在了解了职工受挫的原因之后, 有责任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帮其分析利弊、解决问题。真正为职工排忧解难, 使其感到组织的关怀, 增加归属感。如解决家庭困难、改善人际关系等。家庭是职工的精神动力和强大后盾, 切实关心职工的冷暖, 协助解决其家庭困难, 可以使其免受后顾之忧;不良人际关系会给一些职工带来挫折, 管理人员要帮助职工提高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 传授一些实用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使职工能从容地应付各种人际关系。
宽容。职工在受挫时的行为可能具有破坏性、攻击性。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只要不涉及原则, 领导者都应当对其进行帮助, 使其从抑郁、愤怒、不满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不对其反击、讽刺、挖苦。领导应满腔热情地关心、帮助其分析受挫的原因, 使他们冷静地对待挫折。
鼓励。领导要给予职工精神上的鼓励。在职工遇到挫折时, 要及时地强调职工的优点, 使职工感受到“希望的给予”, 鼓励职工树立信心, 激发其奋发向上, 促使挫折向正确的方向转化, 促进职工自我完善和发展。
3.2 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精神宣泄
针对职工工作中会处于各种各样挫折困扰的情况, 作为领导者应当创造一种适宜的条件或环境, 使受挫折的职工的压抑在内心不良情绪得以自由地表达和宣泄, 保持心理平衡, 恢复理智。如设立“接待日”。定期接待职工, 与职工沟通、倾听职工的不满, 为职工解决问题等。这就是精神宣泄法。为避免职工受挫后产生的不满情绪郁结于心, 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失衡及挫折心理, 应通过精神宣泄法适时为其释放压力, 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空地宣泄法。受挫者可到空旷无人的地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二是写信宣泄法。通过写信受挫者可以把内心的不满情绪尽情的表达出来, 然后把信寄给自己, 过一段时间看自己的“宣泄信”, 可能会开怀大笑, 将怨恨之情一扫而光。
三是设立宣泄室。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立宣泄室, 让受挫的职工到宣泄室内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典型的宣泄室有哈哈镜室、自由宣泄室、荣誉室、阅览室和咨询室。哈哈镜室可以让职工先笑一笑, 并让他们明白:看待事务有多个不同的角度;自由宣泄室是让职工自由表达消极情绪的地方, 职工可以在这里自由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荣誉室摆满了组织历年的荣誉奖品, 让职工认识到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阅览室里的各种书籍, 可以让职工在阅读中平缓和消除心中的抑郁;咨询室里和蔼可亲的心理咨询师将倾听职工的抱怨, 然后进行咨询, 帮助职工排除消极情绪, 让他们充满信心和激情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
3.3 提供交流和疏导的平台, 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法是指单位聘请职业心理家为受挫的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和纠缠, 减轻其挫折心理的一种办法。一般来说, 心理学家从下列几方面来帮助受挫者:更全面、更正确地了解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树立正确的观点;疏导他们情绪的发泄;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减轻他们心理的压力与负担;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议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的技巧等等。
在单位内可以开展专栏咨询、演讲咨询、通信咨询、个别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咨询。
专栏咨询。在单位内部的通讯小报、黑板报、墙报上开设专栏, 针对一些职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请心理专家进行答复。
演讲咨询。请心理学家进行系列讲座, 传授有关心理卫生的知识, 每次演讲时都留有一定的时间答复职工的提问。
通信咨询。鼓励职工受挫时, 通过各种途径写信给心理学家或单位中的心理顾问, 请他们答复有关的心理问题。
个别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和一些心理学家签订长期合同, 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单位中开展面对面的个别咨询。一般来说, 这种咨询方式效果最好, 但往往费用较高。
3.4 防微杜渐, 加强对职工挫折的预防
一是加强引导、提高认识, 端正职工对待挫折的态度。在日常管理中, 领导者应当加强与职工的沟通, 提高职工对事物的认识, 让职工知道解决挫折困境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做任何事情均要做好两手心理准备, 胜不骄败不馁, 正视失败, 把它当作磨炼意志的机会, 并学会冷静分析, 找出挫折原因。
二是改善管理, 提高职工的挫折容忍力。许多受挫的事实证明, 挫折之所以发生, 是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管理体制不合理, 领导方式有偏差, 不仅会使职工产生挫折, 也容易使组织中的矛盾激化。好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职工的挫折容忍力。在工作评定时, 领导者可以采用横向评定与纵向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既能使职工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自信心, 又能让职工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激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欲望, 从而减小采用单一的横向比较给职工带来的挫折感。
三是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受挫者的不良情绪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 如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这就要求领导者对职工工作环境进行多方位考虑, 如在工作分配上“依才定岗”, 使得职工各尽所能, 才有所用;及时了解职工之间的人际问题, 善于疏导, 使职工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 职工是单位的一分子, 是社会建设的主体。领导作为组织的领航人, 既是长者更是榜样。在职工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领导有责任给予指导和帮助, 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走向成熟, 使他们担负起肩上的重担, 真正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摘要:在社会的转型阶段, 面对竞争压力、文化冲突、家庭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压力, 职工很容易遭遇挫折。文章指出了挫折的内涵及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分析了职工遇到挫折后的表现及影响, 最后提出了职工挫折应对办法及干预管理。
8.在校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调适 篇八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正处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容易从主观出发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顺其发展,在其身体、经济、感情上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产生挫折。
(一)大学生交往挫折
失调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心理病态的主要原因。人们活在集体里都希望获得归属感与尊重,而人际交往是其基本手段,也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如今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宅”的现象,人与人交往的机会减少了。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现实中,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虚拟交际圈也越来越广,大学生角色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那些具有攻击性、反抗性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可能更容易一团糟,不合群的性格,使自己在同学中处于被误解、被冷落的境地,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精神压力,产生冷漠、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二)理想与现实反差大
大学是一个不同于中学的新的成长环境,在高中生眼里,高中是一个紧张学习的过程,而大学是象牙塔,是一个自由轻松的国度。但实际上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激烈的竞争也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学是全国高材生聚集地,一些学生进了大学,以往的学习成绩优势就越来越被消弱,失去了光环但心里又不甘落伍,使得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增大。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缺少舞台,才华长处无处施展,沉溺于幻想之中,逃避现实。入学后,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自理也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宿舍代替了家,成了主要的生活区,离开父母,很多琐事都需要自己去尝试,去解决。再加上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规划,充满信心,而现实中,自己在大学里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优秀,感觉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远,现实和自己的理想脱节,心理产生焦虑。
二、原因分析
(一)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年龄,自己的“三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由环境造成各种挫折心理。找工作难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社会上表现的各种负面现象,如腐败、堕落等,也同样摧残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出现滑坡。在校园里,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再加上他们是从学校走入学校,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较少。要想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既需要娴熟的交往技能,又需要积极的交往模式,人际交往很有难度。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的直接因素,它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情绪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人口结构等方面。
(二)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活范围比较小,交往对象主要包括老师、同学、父母,相处方式简单直接,因此可作为自我认识参照点少,大学生对的自身的认识局限性较大,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大学生生活阅历浅,对自我评价高,理想色彩较浓,导致对生活抱有比较高的期望值,这就容易使他们感到生活现实很残酷,与主观愿望差距很大,这种差距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冲突,导致一系列心理挫折。自身又不能正确认识挫折,使心理挫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采取对策
(_一)正视挫折,学会调节
一般情况下,挫折心理的形成需要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体验三者同时存在。但根据ABC认知理论,当事人对事件的看法以及用来应付的方法是真正引起挫折体验的原因。碰到困难和挫折,不能老是从客观上找原因,而应该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寻找克服挫折的方法,挫折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往往与人们对挫折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有关。如果由于自己对挫折的认识不到位,对挫折的不良后果进行过分夸大,往往会使自己深陷烦恼。若以平常心态接纳挫折,把挫折当作是对自己的历练,是自己发展的机遇,则就能够减轻挫折产生的压力,并进而克服困难。大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地迎接挑战。
(二)心理求助机构
9.论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现状 篇九
摘要:反映在学生心理意志品德品质上的问题之一——心理挫折行为,伴随着绝大部分学生一起度过金色年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使健康成长。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以及对挫折的适应力有很多种方法,我们研究收集了主要的几种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大学生,使促进身心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做好前期的心理准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挫折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二)学习方面
(三)人际交往方面
(四)就业方面
(五)性格方面
(六)家庭方面
二、现今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如何
(一)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培养意志品质
(二)改变自我三、接受挫折教育,有多大益处
(一)接受挫折教育,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
(二)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永不放弃的精神
四、小结
参考文献
10.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十
健
康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积极面对挫折
内容类型: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单位:稻田镇稻庄小学 姓名:董晓玲
联系电话:***
积极面对挫折
【学生分析】
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大部分是家中的独生子,长辈眼中的小宝贝,家长过分的保护,使得他们内心脆弱,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逐步增多,他们正不断受到生活所赐予的形形色色的挫折与磨难,也面临着未来可能更大、更艰辛的失败和打击。如何勇敢地面对磨难,承担起失败所带来的种种令人伤心的结果,奋勇走出消极情绪体验,是他们所面对的难题,也是我们教师应密切关注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通过故事感悟、在实际生活中交流对挫折的认识。
2、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到挫折与人生相伴,面对挫折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应采取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自信,激发战胜挫折的勇气。
3、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并能从挫折中有所收获。
【教学重点】
(1)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
(2)面对挫折,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勇敢面对挫折。【教学难点】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 故事分享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
教学准备:教案、PPT课件、多媒体材料 【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导入。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它的死亡永远地消失了。
让同学们讨论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出“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要经历痛苦和挫折”。
二、认识挫折
1、让同学们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不顺心的事,并说出当时的感受。引出并板书“挫折”。
2、出示图片:“幼儿学步摔倒——上学考试失利——青年大学生找不到如意工作——中年的爸爸事业不顺利——老年的爷爷生病”。引出并板书 “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
三、直面挫折。
采用两则小故事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比较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选择倾向,明白挫折
面前应积极面对。
故事一: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对他学习要求很严格,每天在他完成课内作业后又额外布置了堆积如山的习题,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总会被爸爸狠狠打一顿,而妈妈又总是唠叨他的学习。他觉得在家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更不想呆在家里。
故事二:教师做背景介绍,播放视频《千手观音》。
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令人赞不绝口。通过她们自身的刻苦训练,超越了自身的缺陷,克服了挫折,开出了人生灿烂之花,请看视频《千手观音》。
看完故事后让同学们对于遇到挫折时男孩和聋哑演员们的表现谈看法。总结并板书:“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挫折”。
四、齐心协力,应对挫折。
让同学们写下自己遇到的挫折放到纸盒里,大家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同学们懂得面对挫折时也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板书“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挫折”。
五、总结提升。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音乐,出示有关挫折的名言,伴随着音乐,大家一起读: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板书设计】
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
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挫折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挫折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题目是《积极面对挫折》,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了解挫折的含义,通过故事感悟、在实际生活中交流对挫折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与人生相伴,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应采取积极健康的心态,能与家人、朋友齐心协力,勇敢战胜挫折。本节课主要采用故事和讨论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自我感悟,提高学生自我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课后延伸】
11.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生;挫折心理;成因;表现;对策
一、小学生的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特指心理学上所说的挫折,指的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正因为这样,小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在就抓起。
二、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
一般来说,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中常见的行为和现象提出来予以探讨。
1.攻击报复性行为。受各种媒体、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好胜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弱,受到挫折以后很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例如有学生受到教师批评教育后,对教师不敢表现出不满,他将会把怨气发泄到女同学或者是小同学的身上,还有甚者偷偷地干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如厕所墙壁上乱写乱画、破坏公物等。
2.自由散漫性行为。小学生如果一旦受到受挫,那么他的心理上就会受到相当大的伤害,这时就产生了消极心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对教师的批评指责无所谓,故意发生不按时到校、偷偷缺课、逃课的情况。
3.躲避性行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都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预计不足,尤其是家长的期望值比较高,孩子在学习中,如果不能实现预期,不能很好地辩证看待挫折,马上就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随之,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为什么别人能行,我却不行,我为什么不如人家等等。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接触;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失去学习信心,思想上消极悲观,放弃自己的学习目标甚至生活追求,躲避现实。
4.偏执性行为。在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线,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教师经常批评的一些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时不对的,但却不愿意改正,如果教师采用惩罚手段,进行批评教育,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相反会使他们更加偏执、固执,坚持不当行为。
5.失去理智、情绪失常行为。挫折常常使一部分小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躁不安,失去理智,导致情绪失常,产生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尤其在小学生中表现突出的给自己找理由解脱、说谎等。如一小学生上学迟到了,会怪妈妈没有叫他,或闹钟没有响,路上堵车等理由来给自己解拖。
三、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1.激烈的学习竞争环境。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理想和学习期望,一旦达不到学习目标或者是和目标有距离,就立即怀疑自己,自己对自己产生不满,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尤其是在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一心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往往会遭遇不公平对待、严厉训斥,使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通过调查,我发现:受到挫折的小学生中有57.3%是因为学习上受到挫折、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师和家长预定目标而引发的;其次,课堂、课后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差,造成过重心理压力;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这些也是造成小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2.不被重视、正视的“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有“早熟”的现象,想独立、想自由的思想意识日益剧增。随着精神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看待社会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孩子盼望想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还想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支持认可。但是到了学校里边,教师却是高高在上,一般是不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行动;到了家里边,父母又宠着惯着“心肝宝贝”,无视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学校和家庭的这种环境中,学生会因为被别人忽视而产生心理挫折。
3.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幼稚天真,他们和别人相处,会出现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遭受心理挫折。在我们学校曾经就发上过这样一件事:五年级几位喜爱打篮球的学生自发组成了五年级篮球班队。在暑假,有一次他们到学校打球,其中的一个学生没有通知到,他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其他人瞧不起他,陷入苦闷之中。
4.意外刺激方面。意外刺激可以说是始料不及,这些刺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父母离异、亲人伤亡、或家庭中发生重大事故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直接影响,产生消极心理。意外事件一旦发生,就会让学生受到影响,引起挫折。
5.优胜心理方面。小学生大多都有好胜的心理特点,其次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娇生惯养决定了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具消极、懒惰、缺乏责任感的性格特征,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他们容易产生挫折心理。
总之,本人通过调查和研究,并且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分析,小学生的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就是从上面几个方面来找,能找出小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就可以寻求更有效的对小学生的教育对策。当然,由于个体心理存在内隐性,本文仅用调查、访谈、文献这些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很难掌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这对于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针对挫折心理的表现和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孤草,《逆境心理学》,.大众文艺出版社
2.王少滨、茹光波,《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3.贾相忠、华明艳,《小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研究》
4.宋辉,《谈小学生心理挫折教育》
12.关于消除学生心理挫折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心理挫折,教育观念,挫折承受力
挫折, 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客观情景, 也指个体行为受阻时自身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由于妨碍达到目标的现实或想象的阻力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是个体动机、愿望、需要和行为受到内外因素阻碍的情景和相应的情感状态。所谓学生心理挫折是指学生由于主客观方面的条件变化繁杂, 其行为动机的目标在生活过程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实现而产生心理上的失意、烦恼、沮丧等不良情绪。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辅导员, 从教数年来接触了许多个性迥异的学生, 处理了不少突发事件, 经过仔细揣摩归纳, 发现很多问题实质都是学生心理挫折的反应。因此, 研究如何发觉学生的心理挫折, 增强其挫折承受力, 最终消除学生的心理挫折, 对于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促进高职学生心理进一步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1 学生心理挫折反应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 心理挫折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和愧疚感的增加等, 容易使人陷入悲哀、焦虑、忧愁、恐惧、失望等情绪中。学生心理挫折反应的表现形式有七种:攻击、冷漠、固执、个人好恶、强调客观、怨天尤人、投射、压制。
2 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生会产生心理挫折, 存在诸多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是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四方面。
2.1 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 情绪不稳定, 造成心理失衡。这是由于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形成, 其精神世界单纯和复杂并存。他们在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 对许多新东西的涌现, 不能多层面吸取其内在价值, 来不及消化和适应, 。虽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充满激情, 但在挑战面前缺乏良好的心理面貌和精神斗志, 于是在心理和外在表现上产生诸多消极情绪与行为。
2.2 社会环境因素
在改革的大潮中,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 一些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采用不法经营手段对未成年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社会上不良的文艺作品、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也会给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很多障碍, 致使他们价值观扭曲, 一旦遇到不顺心、不如己意的事情, 就认为自身受到了伤害, 在心理上或者行动上产生排斥行为。
2.3 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其子女性格的发展起着取石铺路、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学校教育因素
长期以来, 中等学校教育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 片面追求升学率, 将智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以学习成绩好坏“论英雄”, 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而在学习教育过程中, 又往往采取“封闭”、“僵化”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 另外高校教育者常常以“导师”、“权威”自居, 把学生至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 往往把要求和规定当成教育的基本定理, 缺乏科学合理的民主和个性化教育, 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须与专业授课同堂进行教育关键一环。
由此看来, 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完成。
3 消除学生心理挫折的方法探析
面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挫折,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采用多种方法, 耐心帮助学生端正观念, 消除心理挫折。
3.1 心理疏导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启发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的极端心态, 选择有效解决方法, 促使其消除心理挫折。
3.2 心理互换法
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 对常挨批评, 自我评价较低的学生, 可调换位置以学生的心态去思考处理问题方法, 同时让学生自我反省, 思考自己行为失当的原因及危害。
3.3 愉悦法
针对反应“冷漠”、“压制”行为的学生, 可和心理互换法相互配合, 制造适当的成功体验, 帮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
3.4 强化暂停法
所谓强化暂停法, 即冷处理法。这种方法适用“攻击”行为的学生。因为在学生暴跳如雷时处理问题起不到任何效果, 反而容易和学生形成对立, 即使学生接受了也是口服心不服。
以上这些方法, 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挫折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见识的扩展和思维的活跃, 还需要教师在思想上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教育民主化即有单向灌输转向平等交流;注重行为培养即教育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教育网络化。
此外, 学校教育工作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生活辅导、心理咨询、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偶像分析, 等等。这些方式的总体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鼓励学生做“德才兼备, 身心两健”的合格公民。
随着实践的发展、环境的变化, 学生的心理挫折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多个方法融合使用, 并且要不断优化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成效, 帮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 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挫折, 使学生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32.
[2]万清祥, 等.论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与时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7) .
[3]王珏, 潘津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4]张锦高, 卢文忠.发挥专业教学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3.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 篇十三
一、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一)积极情绪的含义
积极情绪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具有正效价的正性、积极的情绪,通俗的说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变化或心情,用罗素的理念来说“积极的情绪就是微笑时产生的美好感觉”。积极情绪是一种愉悦的主观情绪,能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和积极性,适当的提高大脑兴奋程度。根据实验调查显示,常常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一般表现为满意、自信、高兴、自豪、爱和感恩等正面的情感表达。大学生作为有活力的人群,积极情绪是较为容易产生的,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机制,积极情绪极不稳定,这和个体的性格、境遇等紧密相关。
(二)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作用
1.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积极情绪主要表现为自信、愉快、满意等正面的情绪,积极、正面的情绪和个人的幸福感有着直接关系,幸福感作为主观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由于积极情绪有利于活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间接的增强人的免疫功能,“爱笑的人长寿”就是源于积极情绪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和生活学习造成的压力,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 提高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实践表明,积极情绪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大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能保证思维的活跃程度,调动身体各个机能的全面运作,及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创造等。消极情绪会影响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大学生开展人际交往,通过拓展人际资源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促进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一)心理弹性的含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弹性源于物理学中弹性力学的影响,主要是指心理和意识受到外界刺激时,主观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个体受到刺激时自我修复能力功能。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弹性具备意识性、互动性、整合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心理弹性的强弱和个人的性格和机遇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心理弹性的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大学生只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通过心理弹性的作用,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承受力的含义
挫折承受能力属于基础心理活动之一,是构成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新一代大学生的压力和挑战与他们获得机遇成正比,改革开放、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予高校大学生更多的机会,但也伴随着竞争和挑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困难时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尽快从生活的困难中调整消极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处理问题。
(二)挫折承受力的作用
心理学者在对挫折承受能力进行试验和研究时发现,挫折承受能力主要包含了情感和行为,坑挫折能力的强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情感上更易接受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更有冒险精神;相对的是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在困难面前很难做出正确的认知态度,甚至造成心灵的伤害。
四、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一)高校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强弱与积极情绪、心理弹性能力成正比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都是属于正面情绪,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心理弹性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愉快的情况下面对挫折时,心灵受到冲击时相对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根据心理弹性的缓解,淡化挫折对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挫折承受能力。乐观的学生会自动调节消极情绪的影响,保证自身情绪在一个较为平和、稳定的状态;而悲观的同学,积极情绪少、心理弹性差,遇到挫折时极易形成心理伤害,显示出较差的挫折承受能力。
(二)积极情绪是心理弹性影响挫折承受能力的中介
根据二十世纪末研究者对儿童心理实验显示:积极情绪在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弹性能力之间起到专递的效果。乐观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弹性强,在面对挫折时能用积极、正面的心态进行处理;悲观的大学生缺乏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差,面对挫折时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害怕面对,从而造成长期的心理负担积累,形成恶性循环。正确认识积极情绪作为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之间的媒介,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时提出更科学、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大学生营造积极情绪的方式,提高心理弹性,从而促进挫折承受能力的加强。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的有效措施
1. 心理教育引导
高校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学校给予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情绪调整。青年期的大学生渴望情感的宣泄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学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正面情绪。
第一,通过心理辅导或课堂心理教学等方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需求观,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是未能的到满足,基本是由于目标制定过高等原因造成的`。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做有意义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用正面的积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
第二,通过多种情景帮助大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从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相关实验表明,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多样的情绪,有利于调动个人的思维能力,参与舞台剧表演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已达到活跃思维,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三,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优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积极、正面的情绪,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通过科学的外力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
2. 自我情绪调节
高校大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况,进行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导。
第一,选择对情绪有积极影响的书进行阅读,如励志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人传》等,通过了解别人的故事激励大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大学生更多勇气和希望。或者可以选择哲学类的书籍,如中外哲学史等书籍,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积极情绪面对生活和学习。
第二,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校园活动,青年期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富有创造力和活力,鼓励学生参与人际交往中,寻找成就感和自信。
第三,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积极情绪环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保持愉快的情绪。
第四,客观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易盲目自大或自卑自怜,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是获得自信的前提,实践表明,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更容易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式有很多,积极情绪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还是需要大学生自己进行正确的调节,才能保持稳定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加心理弹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语
14.挫折心理调适课堂实录 篇十四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现在开始上课,首先,请看一段视频,猜一猜它在说什么
这段视频说的是什么
汶川大地震
„„
地震,尤其是强震,可以说是身处其境的人们遭受的重大不幸与挫折。目前,我们还没办法预测地震何时发生、强度如何,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把房子建的牢靠一点、平时演练认真一点。在我们为人类在天灾面前的渺小感叹的同时,我们也来诚实地问问自己,虽然我们都企盼自己一生一帆风顺,但我们的人生,是否就一定会万事如意?我们能否肯定我们的人生,绝对不会遭遇到如强震般的挫折?
„„
是的,我们不能肯定。那么,万一如强震般的挫折来袭,我们能承受得住吗?来,请同学们扪心自问,人生强震,我能承受几级?心理学上,我们常常把心比作房子,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心房建牢,万一人生强震来袭,心房破碎,那是何等惨痛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
提高抗震指数,别让心房破碎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心理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挫折、提高挫折心理调适能力,这个游戏就是
心有千千结
越是认真参与,越是用心体验,收获就会越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去做,好吗?
好
现在,听到我喊开始后,请同学们迅速把椅子折起来,搬到旁边靠墙立着,然后,立刻回来按组围成圆圈,牵起手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好不好?
M
开始
围成圆圈,手牵起来,记住自己两边各是谁,记住了吗?
M
现在,听我的口令,把手放下,往对面走,走得越乱玩起来就越有意思,当我喊停的时候,立刻停下来,动手不动脚,停,左右手分别握住原来的同学,看到你们打成结了吗?这结就代表了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挫折
M
现在,听到我喊开始后,你们就开始解结,时间为一分钟,注意,手一定不要松开,明白了对,发生在3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都有怎样的感受?
吗?
M
开始
停,等下我喊开始的时候,请同学们迅速取回椅子,坐好,明白了吗?
M
开始
我们看到,在这个游戏中,形成了不少结,有的结解得很轻松,有的结解起来很困难,甚至有的结到最后也没被解开。现实不也是这样吗?有些挫折我们会不把它当回事,有些挫折我们努力一下就对付了,而有些挫折,却让我们陷入了人生绝境。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挫折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挫折呢?简单的说,挫折就是坎、是困难、是不如意,之所以会有挫折,那是因为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挫折来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家庭、健康等方面你们有没有遭遇过困难、有没有不如意的事发生?想象中的也算
心理学认为
对挫折的不良反应,是大多数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
注意,是不良反应,才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那么,人在遭遇挫折时,都有哪些心理反应呢?
焦虑、攻击、冷漠、退化、幻想、固执、逃避、自杀
这些都是
非理性心理反应
同学们再过几个月就要开始幼儿教师生涯了,想一想,如果一名幼儿教师遭遇了挫折,产生了一些非理性心理反应,却不懂得怎样处理,那么,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
„„
幸好,我们还有
理性心理反应
它们是
坚持目标,继续努力;降低目标,改变行为;改变目标,寻回自我;寻求支持,获取 帮助
应对挫折的正确方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减少非理性的负面心理,强化理性的正面心理,促成负面心理向正面心理转化。
在所有非理性心理反应中,最严重的是
自杀
同学们听说过“富士康跳楼事件”吗?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厂,像苹果的IPHONE手机、IPAD都是它生产出来的,但就在去年,从1月23日到11月5日,富士康已经发生了十四起以跳楼为主要方式来结束生命的事件,跳楼者年龄集中在17岁到23岁,多令生者为之叹息。虽然自杀原因众说纷纭,但最直接的原因往往就是自杀者往往以为自己的生命价值已
经为0了,但一个人的价值怎么可能真的为0呢?请看一段视频里的分析
无论生活怎样嘲笑我们,都请记住
活着,才有希望
所以,我们一定要
学会坚强勇敢
这里,给同学们推荐一个特殊而又可爱的榜样,一只名叫坚强的猪,这只猪被压在废墟下长达36天,依然坚强地活着
所以,挫折让我们感到软弱、想要放弃的时候,请大声问自己
难道,我还不如一头猪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遭遇过许多挫折,远的不说,就这次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来说吧,就让我除了自杀什么样的非理性心理反应——焦虑、攻击等等都发生了,我的化解方法就是
改变认知
从而
改变心情
因为我认识到
挫折本是平常事,自古英雄多磨难
虽然我算不得英雄,但在这次准备工作中,我少不了这样激励自己,所以,才能撑到现在。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有木有这样想
唉,怎么就我这么倒霉呢?
那么,就请同学们常常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放在心里
挫折本是平常事,自古英雄多磨难
这样,我们必能心平气和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要促成负面心理向正面心理转化,我们还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正如我们想让自己身体健康,应该每天吃营养餐一样。同学们愿不愿意给自己的精神加餐呢?
M
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给精神加餐的方法,它的名字是
60秒PR法
名字虽然奇怪,但看得出是说只要60秒就能起作用,多好啊!像速效救心丸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
M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然后举一反三,学会60秒PR法
现在,请同学们安静地坐着,背板挺直但身体放松,做两次深呼吸,再一起大声地读它三遍,开始
非常棒,为自己鼓掌吧
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纸和笔,抄一句最能激励自己的话语,把它背熟,在以后的训练中,也像刚才那样,放松自己,全神贯注地说激励自己的话语、说一个过去的成功例子,说自己的长期或短期目标,重复它们3、4遍。记住了吗?
M
就像一日要吃三餐,每天都要吃饭一样,给精神加餐也要经常,回去后请同学们每天早起后及晚睡前各做一次练习,好不好
M
希望同学们每天都能这样给自己的精神加餐、充电,好不好
M
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暗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今天,我要说强震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也要用它
寻找光明
是的,虽然地震之后,满目疮痍,但震后充满信心的重建,却会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新汶川一样,只要经受住了强震的侵袭,它就充满新的希望
上课之前,已经请同学们做了挫折承受能力测试,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结果。这样做的目的,这个测试所要起到的作用,只是为了鞭策我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抗震指数
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怎样的感悟与收获呢?
„„
在这里,我也要用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它来自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希望挫折对于在座的同学都不是万丈深渊,而都是一块垫脚石、一笔财富。
时间有如过隙白驹,眨眼面临下课,而抗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久的支持,所以,我要给同学们布置一下家庭作业了,这就是
每日两次60秒PR法训练;半年内读100个战胜挫折故事
同学们能做到吗
M
【小学生心理挫折分析及处理】推荐阅读:
浅议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挫折问题及成因10-20
小学抗挫折心理健康教案09-24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行为分析07-26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调试07-22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08-08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培养方法06-14
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