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2024-07-27

配网节能研究报告(精选14篇)

1.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篇一

随着配网工程不断发展,工程造价问题也成为了配网工程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配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问题,对于配网工程的后续施工造价控制来说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配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配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重要性,切实提出加强配网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配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指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满足技术要求。研究其可行性作为依据,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控制施工图设计,最后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配网设计阶段是整个配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配网设计来说,不仅设计出良好的工程施工方案,还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如果配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后续工程的正常施工,还可能造成较大的资金浪费,为建设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所以配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十分重要。

二、配网设计工程造价管理

在配网设计阶段,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要在熟知各种相关资料与详细做出预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确定投资方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实际情况尤其是工程实情,如青苗赔偿费,封航费用、占用道路费用等各项综合开支,规模核对、设备选型、套用配电网典型设计等,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论证如:详尽评估技术的可行性,计划风险性、经济合理性等问题。若对方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要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修改审核,各方面周全的讨论如:经济损失问题、修改方案后的利弊分析,方案可行性问题等。最好安排相关人员对设计环节进行监管,反复对比各个方案,评选出最佳方案,确保项目实施后的收益达到预期目标。配网设计阶段是一个全面经济优化的过程,对于整个方案的设计优化、方案的对比、经济技术要素的分析等,都要将配网建设的过程资金应用在每一个环节上,尽量降低成本,实现整个控制管理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

三、加强对配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相关措施

1合理控制决策

配网设计阶段,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技术决策问题,且技术决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分析等;迎合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建设标准,详尽合理的制定出项目可行性的论述报告;理性的分析,详尽的预算。力求分析与估算细致化,做好造价控资,将投资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风险降到最低。

2优化设计方案,运用工程价值

在优化设计方案方面,不仅要优化整体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还要优化电网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变电站设计标高、征地面积、设备选型、线路路径走廊、导线运用、铁搭基础、运输量等多方面的工程造价,要求设计人员强化方案的优化设计,强化整个经济意识,对于每一个综合造价都能有全面的运用。不仅如此,对配网工程建设而言,其可以存设计出很多个可行设计方案,然而不同的方案随之而来的是工程造价的不同,所以要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加以评定并合理选择。而就工程造价本身而言,绝非越低越好,要综合各种因素,才能评定好坏。例如在分析工程造价的过程中要结合功能综合分析,恰当控制成本,完善项目功能,令其功能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3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

限额设计顾名思义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满足技术要求。其具体释义为:研究其可行性作为依据,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控制施工图设计,保证其功能。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根据投资限额设计,严格控制不符常理的变更。确保各个层面的控制作用,例如概算、预算、估算等。如此一来,最大程度上保证不突破总投资。限额设计在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实行限额设计的一中高效办法是分解投资与工程量。

4严格控制动态经济技术指标

配网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且有些经济技术指标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所以设计阶段若要严格控制好工程造价,就必须严格控制好这些动态变化的经济技术指标,尤其是调整人工费单价与调整材料费单价。设计单位必须结合地方实际经济发展需求及当地人们生活习俗,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进行动态调整人工费单价。除此之外,必须结合地方实际经济发展需求及市场变化情况,制定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进行动态调整材料费单价,从而让工程造价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成本。

5建立健全的设计管理机制

为了严格控制配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问题,要建立一个较为健全的设计管理机制,针对配网设计工程造价控制问题进行管理。反复审查配网设计,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科学合理,一旦发现配网工程在造价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强控制。健全的设计管理机制有利于配网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好工程造价。除此之外,还要全面优化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充分认识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重要性,平衡好设计方案与造价问题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合理控制配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建设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合理控制决策、优化设计方案、注重限额设计、严格控制动态经济技术指标、建立健全的设计管理机制、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等。只有切实做好这些,才能进一步确保配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推动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篇二

1.1 农村配网结构仍较为薄弱

国网山东郓城县供电公司境内有10 k V公用线路127条, 单条线路负荷超过4 MW的达到了69条, 其中超过6 MW的28条, 线路负载率高。受变电站布点限制, 10 k V线路供电半径偏大, 杨庄集等36条10 k V线路负荷多集中在线路末端, 运行不经济;部分配电线路线径小、老化严重。

1.2 农村配电变压器负载率偏高, 运行不经济

2013年郓城县供电公司供电能量为23.7亿k Wh, 其中综合台区供电能量达到4.7亿k Wh, 农村配电变压器负载率偏大, 且负荷变化大, 部分时段配电变压器负荷没有在经济运行区间。

1.3 无功补偿装置落后, 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郓城境内民营企业发达, 小型加工企业较多, 多数配电变压器没有低压补偿, 郓城南部20余条10 k V线路的功率因数在用电高峰期间还不到0.8, 造成损耗加大, 电压质量差。

1.4 线损管控难度日益加大

远程终端运行不稳定, 上线率达不到100%;变电站保护改造、计量装置异常等原因形成的可追补的损失电能量参数不能及时详细记录, 电能量核算缺少必要的数据, 供、售电能量实时跟踪能力较差;窃电日趋隐蔽化和高科技化, 窃电主体复杂, 增加了打击难度。

1.5 其他困难及问题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还较为突出, 配网自动化水平还不高等。

2 技术降损, 注重科学规划

2.1 合理选择线路路径

选择线路路径时,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转角, 以便使线路最短。特别要避免线路迂回供电或近电远供。

2.2 合理选择供电半径

通过新增变电站布点, 逐步解决超供电半径的供电问题。供电半径一般根据负荷密度进行科学测算确定, 10 k V农村线路供电半径应严格控制在15 km以内, 0.4 k V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500 m以内。

2.3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

线路损耗大部分集中在主干线部分, 约占总损失电能量的80%, 主干线的损耗主要集中在线路前半段, 加大主干线前2/3的导线截面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统筹考虑变电站布点规划, 做好“分支”变“主干”的规划工作。

2.4 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

优先选用节能变压器;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 负荷系数可取0.5—0.7。

2.5 注重无功就地平衡

配网中的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感性负荷是无功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从源头上将无功功率“消灭”, 就要做好随器、随机补偿, 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2.6 注重三相负荷平衡

当三相负荷处于平衡时, 变压器的损耗为最小。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 输送同样的负荷电能损耗会加大, 当集中在两相且两相平衡时, 线损会增加1.688倍, 若集中到一相供电, 线损是三相平衡供电时的6倍。所以对台区三相负荷进行合理分配调整, 使其达到平衡, 是降低变压器损耗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3 管理降损, 注重实效与创新

3.1 加强巡视和现场检查监测力度

加强巡视可及时发现设备和计量装置异常, 并及时消除, 把损失降到最低, 也可有效打击窃电者。发热是导致配网系统出现线损偏高的原因之一, 并会导致配网系统相关设备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通过巡视可对线路漏电与接头过热事故及时发现并处理, 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 清障、修剪树枝, 减少电能损失。可通过营销系统, 实时掌握台区的电流、功率因数、负荷等情况, 及时进行负荷调整和三相电流调整, 确保经济运行。

3.2 线损分析会常态化

配网的线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加强分析, 才能及时查出或确定线损升降的主要原因。线损分析要做好“四个对比”, 即与理论值比, 与上月完成比 (环比) , 与去年同期比 (同比) , 尤其是对异常线路与重点线路进行剖析。发现的问题采取“四不放过”的原则, 即不放过任何一条异常线路或一个异常台区、异常原因查不清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不扭亏为赢不放过。要把线损分析会常态化, 分析的目的是杜绝或减少问题, 而不是出现了问题再分析, 真正发挥线损分析会在线损全过程管理中的平衡指导作用。

3.3 线损管理信息化

3.提高配网运行巡检维护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GPRS;城市配网;运行巡检;提升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12-02

1 概述

随着我国近年来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电力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各地方政府乃至国家的重视。在针对配网的运行以及城市巡检方面,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开发出了相关的智能监测和快速故障诊断、隔离,馈线远方终端被越来越多地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开关和开关柜等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等功能。简化了人为巡检的麻烦,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方便。

GPRS通讯技术的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是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遥测、遥控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于一体,具备遥控、遥测、遥信、遥视功能,通过GPRS通讯技术远程传输至电力调度中心,建立相关的实时数据库;结合GIS平台,可在联网的计算机上远程实时查看系统内电力设备的相关动态信息。

上位机软件通过采集的数据,自动分析、计算不平衡率和三相电流平均值,通过对负荷相位较重的判断,计算需要调整多少负荷,系统通过查找该相上的换相开关的平均负荷量,计算需要调整哪几个换相开关,运维人员只需要在电脑前一键执行,就可以实现对线路负荷的调整。并可统计出台区的电压、电流峰值、三相负荷率、电压合格率、分支线路的负荷等信息。

2 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选择监控系统通信的方式上,国内外目前有许多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但是由于不同的局限性存在于各种通信方式中,配电自动化所有层次需求不能都得到很好的满足。对于分布很广且测控点众多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来说,不需传输线、覆盖面广、可与停电区通信,又可以利用公共无线通信网实现双向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是非常适用的,因此,无线数据传输业务是一种较为理想、经济的方式。GPRS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可行性包括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两个方面:(1)从技术角度分析,GPRS是中国移动在其现有GSM网络上开通的一种分组数传输性术,它所依托的网络稳定可靠、组网简单、迅速、灵活,系统扩容方便、覆盖面广,中国移动可与配电管理中心间采用数据专线连接的方式,保障了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和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传输延时,同时经过的网络环节有所减少。数据传输速率理论的最高值可达到171.2kbps,实际中虽达不到,但根据中国移动的网络情况,目前可提供20~40kbps的稳定数据传输,仍远高于目前配电自动化监控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200~9600bps)。(2)经济学的角度出发,GPRS的收费是按照使用者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量来进行收费,数据流量为零时则采用包月制或者不收费。这样可以减少专用网络和通信信道的大量投资,而且用电力企业自己维护,经济上是合算的。

其次,近年来,组件式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壮大,其特有的图形编辑、设备管理、地理查询、网络分析、辅助决策等管理功能,对于整个电网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整个系统的优化调度以及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GIS的动态数字电网和基本设备管理可视化必将扫除以前连续地与纯数字打交道的枯燥,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基于GPRS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 具体方案的设计

从图1的系统结构可以看出,该系统是由多个GPRS数据终端GPRSDTU和设在配电管理中心的1个主控服务器共同组成的,配电监控终端智能一体化FTU通过标准RS-232接口与GPRSDTU传输模块连接。主控服务器主要完成报表打印、电子地图显示、系统维护、数据检索、故障分析、遥讯、遥测以及遥控等功能,另外,安装于电力设备现场的配电监控终端FTU为对电力设备电压、电流,控制电力设备开关,实现远程通讯,实时在线控制机等检测与获取参数的

功能。

3.1 硬件系统

城区配网10kV及以下线路,采用了许多柱上开关。老式柱上开关仅能实现带负荷合跳闸功能(人工合/跳)。可采用智能一体化FTU。该FTU是运用基于GPRS的无线通讯技术、微机控制、微机保护和测量技术、电能计量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有:微机保护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无线数据通讯、无线遥控。

智能一体化FTU硬件构成包括:(1)“四遥”模块:能对4路状态量进行采集;对9个电气参数进行测量;4路遥控量输出;谐波记录;事件记录(SOE)等。(2)通信模块:即具有GPRS功能的实时透明传输模块,采用国际通用的MODBUS通信协议,向下通RS232/RS485接口和测控模块相联。向上则利用GPRS模块通过天线发送/接收数据。

(3)电源模块:双重电源供电,除有系统提供交流220V电源外,另配有免维护电池和逆变模块,确保系统失电时,FTU能正常工作。

3.2 软件系统

为完成配网自动化功能,配电管理中心可采用前置机和主控服务器模式组成局域网,两台工作站监控、分析配网工况。遥控工作站用于监视、控制终端设备的运行工况;GIS工作站反映地理信息、设备管理及故障区域显示。配电管理中心的主控服务器软件系统包括有网路通信软件系统及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用以完成TCP/UDP链路建立、维护、数据接收、存储等功能。遥控工作站软件系统包括有基于城区配电网主结线、配工业组态软件等软件,完成对配电网的实时数据采集、监控和报警;GIS工作站软件包括配GeoStar组合模块软件,通过TCP/IP网络,以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SCADA系统向GIS系统开放实时数据招测函数。SCADA系统向GIS提供的实时招测函数为Windows格式,在GIS的配电网图上刷新显示开关状态、数据信息小于5s。此外电力负荷灰色预测软件、配电网络系统“网络重构”决策支持软件、配电网故障区段判断算法软件、FTU的重合闸控制策略软件等是在供电专家知识决策基础上生成的。

3.3 测量数据

通过智能一体化FTU硬件的测量,以某条10kV城市配网线路为例,在每个杆塔之间加装一个该装置,将数据的传输周期设置为每30min更新一次。通过GPRSDTU的接口,以GPRS的传输方式为方法,通过对配网运行频率、电压和负荷的相关节点情况实现了实时传输,实现了巡检的功能。

新型的配网巡检作业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近年来,各单位积极开展配网巡检工作的深化,要求各地区持续扩大城市配网巡检范围,增加巡检项目,据某城市供电局统计,截止2012年共计完成无线巡检装置80%以上,其中新型的巡检方式所检测出的故障问题是故障总数的60%,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停电时间,为全面开展状态检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系统特点

城区配网自动化配置方案落实为可靠的一次设备,并集现代化的设备、数据通信传输、计算机技术以及远程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电力自动化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中智能一体化FTU具有遥信功能、遥测功能、遥控功能、保护功能、事件顺序记录、定值的远方修改和召唤定值、自检和自恢复功能、远方控制闭锁与手动操作功能、抗恶劣环境、可靠的电源措施。

所采用的是“无线数据终端”,是基于目前覆盖面积广且技术成熟的GPRS网络接入到Internet(以太网)上,全面支持TCP/IP协议,实现RS485与TCP/UDP/IP协议全透明转换的专用接入设备终端,为远程FTU终端数据通讯提供数据交流平台。用户只需设置参数即可实现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终端单元直接与以太网络相连,实现网络的互通。这种通信具有明显的以下特点:实时在线;按量收费;传输速度快;快速登陆,连接时间短;具有心跳功能,防止网络异常、掉线自动拨号。

5 结语

系统不仅可以采集变压器台区的相关数据参数,在线实时监测,控制剩余电流断路器分合动作,还可以对支线的各个电流、电压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同时配合相位自动切换开关,实现三相线路负荷的自动调整,实现线损分析及设备故障自动保护、远程抄表、电压合格率的统计分析、设备巡检监控分析等功能。

灵活多用的系统组建:终端装置独立运行和全面的逻辑判断功能,使该系统没有数字计量表、数据服务器主站也可以灵活提供以供电所、单台变压器为管理单位的组建系统方案,进行一系列的组建运行。

综上所述,本系统中的技术关键有三点:其一为智能一体化FTU;其二为基于GPRS的通讯技术;其三为含基于供电专家知识的决策支持软件的配网自动化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皓阳,等.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在线监测技术

综述[J].东北电力技术,2006,(8).

[2] 梁俊.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J].广西电力,

2006,(5).

[3] 秦申蓓.电力变压器状态在线监测技术[J].电力需求

侧管理,2000,(2).

4.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篇四

1.1 配网调度管理水平低

配网调度管理一直都未受到重视,所以配网调度工作一直都缺乏管理,这就导致了配网管理工作权责不明,配网管理组织十分混乱,从而导致配网管理制度不完善。另外,配网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管理工作的流程也比较复杂,但是配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所以配网管理的水平一直都很低下。这样就影响了整个电网的运行,甚至威胁到电网运行的安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1.2 配网调度管理的局限性

因为一直都没有对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所以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一直是无序混乱的,这不仅会影响到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还会给其他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例如:配网的检修维护管理、配网的经济运行以及配网的优化升级等方面。另外,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局限性还会对配网工程的管理规划产生影响,导致配网工程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1.3 配网调度管理粗放

配网调度管理的工作流程比较复杂,而且配网调度管理的工作内容很分散,再加上一直都缺乏对配网调度管理的关注,所以配网调度管理一直都很粗放,从而导致了无法精细地对配网调度进行管理。配网调度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电力系统的停电管理、电力调度记录以及电力系统的图纸管理等,但是这些内容的分布十分散乱,它们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电力信息系统,这就o信息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进一步导致了配网调度管理的粗放。

2 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原则

2.1 满足用户的需求

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完善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时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改变传统的调度模式,建立完善的配网调度管理业务。总之,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完善和配网调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都需要立足于实际,以满足用户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管理模式的完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2.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对资源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对此国家提出了节约资源环保发展的政策。所以,为了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在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时应该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力管理朝着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2.3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水平低下及工作流程混乱,还有管理工作权责不分,极容易导致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系统产生极大的破坏,致使财产生命安全遭受巨大的损失。另外,配网调度管理技术正在朝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所以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设备也会影响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3 完善配网调度模式的方法

3.1 明确配网调度管理模式

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针对结构系统比较复杂的电力系统及业务量很大的电网调度系统,应该选择调度分离的配网调度模式,而主机与配网统一调度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则适用于小规模的电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配网调度模式,并且对配网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以此提高配网调度的管理水平。

3.2 建立完善的配网调度管理制度

目前,配网调度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不能保证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而且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造成财产与生命安全的损失,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配网调度管理制度。首先,相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的配网调度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在建立配网调度管理制度时要注意,有些国家要求的强制性的法规一定要具体落实,有些制度只是为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这些制度就需要根据配网调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在配网调度管理制度建立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配网调度管理中存在很多综合素质低下的管理工作人员,这直接影响到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可以应用监督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配网调度工作的管理水平。

3.4 加强部门配合,实现信息的整合

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所以需要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加强沟通,对配网工作的运行、电力系统的停电管理及电力系统的图纸管理等工作信息有机整合起来,保证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要立足于整体对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规划,不仅要适应本地区电网调度的实际情况,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现区域内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工程管理的影响很大,而且目前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所以要不断地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完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朝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向不断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的协调发展,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樊同声.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32):161.

[2]胡长生.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研究[J].通讯世界,2016(1):143.

[3]张曾珍.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171-172.

[4]薛辉.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在配网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5.4-配网管理专责 篇五

岗 位 说 明 书 Job Description

岗位名称 Position Name 岗级 Salary Class 所属部门/班组 所属部门 班组 Department

配网管理专责

岗位编码 Position Code 岗位类别 Position Class
技术管理类

配电服务中心

岗位上下级关系 Loc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Chart

配电服务中心主任

配网管理专责

岗位主要协调关系 Main Coordinative Relationship

部门/单位 部门 单位
营销部 规划发展部 安监部 调度中心 城区分局、宛城分局、卧龙分 局、高新分局 客户服务中心 城建、规划部门、园林局 配网工程施工单位 客户

协调内容
配网规划修编,大修、业扩、技改计划编制,运行情况汇报 配网规划修编 安全管理工作 停送电计划沟通 用户信息沟通,工作协调 用户信息、服务信息 配网线路通道协调、配网规划协调、树木修剪工作协调 配网工程协调及验收 电力通道及供电

1

岗位定位 Position Orientation
通过组织实施配网发展规划、大修、技改、业扩项目、配网及设备的技术管理,实现配网安全经济运 行。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Responsibilities 职能
制度建设 计划管理 1.2.3.4.5.6.业务指导 7.8.9.10.分析反馈 安全 其他 11.12.13.

职责描述
贯彻执行上级下发的规章制度和规程规定; 起草本部门生产、技术管理办法和规定; 预测配网发展动向,参加配网规划修编,编制并上报大修、技改、业扩计划; 参与制定并分解下达本部门、月度检修计划; 参与配网大修、技改、业扩工程的施工设计审核、过程检查、验收等实施工作; 负责配网缺陷管理; 组织配网故障抢修、配网带电作业和用户服务工作; 参与与政府各部门间电力通道、行道树修剪等协调工作; 编制政治保电和商业保电方案,并督促落实; 参与指导班组应用配网新技术、新设备; 收集、分析配网运行情况; 掌握线路及设备的负荷状况,达到安全经济运行;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主要工作依据 Position Guideline
本岗位工作依据: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电缆运行规程》《国家电网公司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配电网规程汇编》、、、等制度流程。

考核方向 KPA
1.计划编制情况 2.配网安全运行情况 3.配网工程 4.配网新技术应用 5.缺陷管理

2

任职资格 Requirements
1. 学历与专业要求 2. 专业技术资格要求 3. 职业资格要求 4. 工作年限要求 5. 专业工作经验要求 6. 特种作业上岗证 7. 健康要求 8. 职位特殊性要求 电力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无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3

年及以上电力相关专业工作经验 无 身体健康,无妨碍工作疾病 无

必备知识 Knowledge
1.2.3.4.5.熟悉电力专业知识; 熟悉配电网现状、配电带电作业、配网经济运行等; 了解微机及远动自动化装置; 熟悉所辖设备的倒闸操作方法,运行检修和带电作业方法; 熟悉配电线路和设备及电力电缆技术等。

技能要求 Skill
1.2.3.4.5.6.7.8.掌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具备配电网设备一次图、线路走经图识图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能够掌握负荷变化发展情况; 具有一定的分析及综合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具备一定的组织、沟通及协调能力; 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办公软件。

控制的主要资源 Main Resources Controlled
1.2.3.4.物资管理: 职位所属办公设备; 经费管理: 无; 合同签署: 无; 人员管理: 无。

工作环境描述 Working Environment
室内工作,行政班。

3

4


6.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篇六

1 电网在我国农村的应用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很大, 所以, 农村的用电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 农村用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 一些陈旧的电器、线路等时常出现故障以及电压经常出现超负荷的现象。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用电需求, 有关电力企业和电力管理部门积极采取了电网改造措施, 对于变电的设置方法, 采用了更加安全、合理的方法, 使电力网络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我国大部分10 k V及以下配电方式基本上都是单向辐射状, 特点主要是:电力最末端的质量差、电力线路的损坏率高、功率低、无用的电能消耗高、电力负荷受季节的影响大。采用无功补偿的方式对电力线路进行分散性补偿, 不仅可以有效维护电路, 而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可提高线路补偿效率和可回收利用率。10 k V及以下的无功补偿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大大降低了电力损耗, 提高了供电质量和水平。

2 无功能补偿的原理和作用

无功能补偿配电手段是稳定电力网络、加强电能转换的重要手段, 是使电器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在电力运行过程中, 无功能补偿是提高电力质量、保证供电效益的重要保障。

2.1 变电站的补偿原理

电力网络无功能平衡状态可对变电站进行有效的补偿。补偿装置主要有电容器、同步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通过对电网进行无功率平衡, 改善电网的因数, 提高线路终端的母线电压率, 从而对变电站主变压器和高压输电路的无功损耗进行补偿。补偿装置一般都在变电站的10 k V母线上, 所以, 管理起来更加容易, 对其维护也更加便捷, 但缺点是对降低10 k V配电网的损耗起不到作用。

2.2 配电线路的补偿原理

对线路的补偿点不能过多, 因为线路的无功能补偿是线路杆塔通过安装电容器实现的, 一般不会选择分组投切的控制方法。同时, 补偿的量也不能过大, 以免出现过度补偿的现象。可以采用熔断器和避雷器来避免过流和过压,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对配电线路的补偿具有投资小、便于管理和维护的优点, 适用于功率较低、负荷重的线路。但缺点是适应能力差, 在载重的情况下补偿效率不高。

2.3 随器补偿原理

随器补偿能够补偿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无功率, 有效限制农村电网中的无功能基荷, 达到此处电变压器的无功能平衡, 进而提高电器的使用功率, 改善用户用电的质量。这种无功能补偿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是我国最常用的补偿方式。但因为使用得多, 所以缺点是运行维护的时间长。

3 无功能补偿的节能方法

3.1 确定线路补偿容量

在无功补偿过程中, 对容量的设置一定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线路的损耗。一般情况下, 无功补偿的装置容量在平均无功负荷的2/3为宜。在安装无功能补偿装置时, 要先对线路的实际符合数进行计算、分析, 以此来确定装置的容量范围。

3.2 确定好装置的安装位置

在安装无功能补偿装置时, 要以达到就地平衡为原则, 减少配电网主线路的无功用电流。每条线路最好只安装一台无功用装置。对于装置安装的位置和补偿点的容量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及时修补出现的线路损坏, 保障电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

4 10 k V及以下配电网的节能效果

从一系列10 k V配电无功补偿设备的安装实施效果来看, 这种无功能补偿装置可以大大降低电网的功率和电能损耗量。如果电价按0.6元计算的话, 经济效益每年可增加2万元以上。由此看来, 10 k V及以下的配电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提升电网运行中的功率数, 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5 无功补偿的意义

无功补偿是保障电网稳定的关键因素, 对提升电网的运行功率和降低电器设备容量等起着重要作用。无功补偿可以大大降低电网中的线路损耗率, 提高线路在供电中有功功率的运输比例,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1 对电力损耗的影响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 线损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村基层的供电企业, 降低电网运行中的电线损耗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配电的无功能补偿可以提升线路的功率, 以此增加企业电能的有效利用率, 降低用电成本。

5.2 对电压的影响

电力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能的使用和人们的生活。供电时, 线路的首尾电压存在一定数差, 这种数差就是压降。压降与电流是同步升降的, 所以, 通过无功能补偿来降低电流量, 可以提升供电的质量, 达到提高电能利用率的效果。

6 结束语

无功能的补偿方法为企业和个人都带来了用电方面的便利, 使我国的电力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促进了我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大志.10 k V及以下配网电容无功补偿与节能分析[J].机电信息, 2013 (03) .

[2]肖修斌.10 k V及以下配网电容无功补偿与节能的浅析[J].中华民居, 2011 (11) .

7.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研究 篇七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数据

[中图分类号]U2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73-01

实时性较强、管理功能齐全、自动化水平高是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的重要优势,它不仅使电能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还提高了对用户的服务质量,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经济优越性,使社会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电力改革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电力企业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供电可靠性的提高、供电成本的有效降低、更全面的为客户提供服务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满足电力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如何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的设置成为了越来越多相关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将对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的结构研究及功能

(1)配网自动化对网络及硬件结构的运用

配电网监控系统、用户的用电管理和配电过程中的工作管理是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方案。对网络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等众多性能的体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规模出发,对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优化很有必要。上述的优化方案中,能够通过网络交换机把主站中的数据服务和各个功能站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它们成为一个局域子网,代替了传统的通讯前置机设置,在提高数据通讯性能的同时,简化了配置设备。使通讯瓶颈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软件系统结构研究

作为一项复杂的软件系统工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是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基础,进行的层次化系统设计,对其整体性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对高性能支撑系统的运用,使配网自动化系统成为了一种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其中,网络任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历史数据库等系统是支撑系统环境的主要包括内容。支撑软件进行服务的方式包括:信息查询服务、对约定对象进行的数据结构描述、将调用接口提供给应用程序。

(3)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的主要运用功能

在配电工作管理中,地理信息的配电设施对系统进行管理;WEB对信息实时发布。配网实时监控,对高级自动化部分中的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的不断完善使供电可靠性得到不断的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供电的成本、实现更全面的为客户提供服务,达到了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的运用

(1)对补偿性电容器投切的控制

电力配网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补偿电容器,对其安装位置的确定,需要分析电压的稳定情况和馈线首端的功率因数。在配电网的优化补偿中,为了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往往通过对静电电容器的容性无功的使用,对电网中的流动无功进行补偿。对电容器运行电压的补偿、对电容器切投的控制,是通过变压站对自动化系统中线路运行参数的调度来实现的。上述种种操作均是为了对控制电网进行优化,满足电力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使电能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切投控制

在对变电站的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功能进行优化之后,需检测不同补偿线路首端参数中的功率因素、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检测中一旦发现控制投切参数与事先制定的不同,问题线路的补偿器就会收到上位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发送过来的切除命令,并对切除命令进行及时的执行,从而使系统可以正常,有效的运行。反之则会收到投入的命令,使工作继续。这样系统的整体安全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投入控制

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投入进行控制时,要准确的判断功率因数,若补偿下限大于功率因数,那么需要进行无功投入。在进行等量电容器投入时,遵照序号递减方式完成电容器的排序投入,经过第一次电容器的投入后,电容器的无功优化依然状态未得到满足,要及时进行第二次的重复补偿。系统自动检测到未满足状态时,则会自动的对电容器的投入运行进行重新的选取,依照上面的描述,随着自动检测和投入补偿的多次运行,电网线路最终将达到无功优化状态。

(4)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切除控制

当无功功率比0小时,会出现无功反送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无功补偿过多,导致了“过补”。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对已经投入的电容器进行及时的切除。切除原则是先对最接近无功功率值的电容器进行切除。投入电容器的排序原则是容量递增,序号递增。要切除最接近无功功率的电容器。使电网线路最终达到非过补的状态。

(5)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协议规定

在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以通信协议中的规定来要求控制器和上位机的控制系统。对数据包的含义要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确保传输数据包对上位机的事件命令进行清晰的表述,数据包的命令才能够被控制器容易的解析,并对操作命令进行执行。其中,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进行传递的数据包包括:①对数据包的连续确认。一般情况下,如果上位机的指令连续发出三次之后,控制器未作出相应的回复报告,证明系统的整体通信连接失败,当系统通过了检测确定没有出现故障时之后,对上位机连续发出的指令做出了相应的回复,才能够证明通信连接良好。②对系统中所有投入和切除的有效控制。下位机一旦接收到系统的投切指令数据包,下位机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投切动作,因此,要求下位机在进行数据包的反馈时,要保证数据包具有一定的状态性,因而使执行的操作和信息能够被上位机控制和清晰的反馈。③参数回复。电容器在进行运行时,上位机控制系统要对电容器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接收,状态参数请求发布完成之后,对应控制器要准确及时的将状态参数的所有信息进行封装,然后发送给上位机。

(6)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系统软件

软件的构架。多线程技术和模块化架是电力配网优化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上位机和下位机同步的实现是通过GPRS通信来进行的,远程控制器数据包的传递要通过中心模块的接收,然后使上位机下达控制命令给控制器。电容代理器及其他控制代理器作为逻辑周转中心,对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电容代理器和控制代理器之间的信息周转,上位机决策模块对控制指令进行下达,并根据周转的信息,实现对下位机运行状态的投切,并向上位机反馈操作状态。

结束语

8.节能自查报告专题 篇八

(一)酒店概况

1、酒店基本情况

本酒店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拥有客房240套。

2、酒店能源管理概况

2.1本酒店主要生产用能为电和煤气。电能耗用结构主要是照明、空调和水泵用电,煤气耗用主要是餐饮用气。2005年本酒店在本市酒店中首先应用热泵代替燃油锅炉生产热水。目前,年燃油消耗量仅有100升左右的应急锅炉维护性耗用量。

2.2酒店能源管理机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设在总经办,组长由总经理担任,能源管理执行职责由工程部和财务部承担。

2.3工程部会同财务部每周对能源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每周行政例会上予以通报,接受监督和质询。

3、酒店节能目标

酒店节能目标为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

(二)酒店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酒店2010用电、油、气分别为5150720度、80升、35595立方(2009年用电、油、气分别为5278390度、180升、34010立方),综合能耗同比减少1.14%。

2010年酒店中餐厅增加营业面积2500平方米,增加用电、用气量,其中增加用电312580度、气1585立方,如去除因营业面积增加的因素影响,则2010年综合能耗降幅为

6.82%。

(三)建立节能工作协调机制落实情况

1.节能工作职责分工明确,目标层层分解;

2.酒店定期行政例会对节能工作进行研究、监督、协调并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组织专人进行跟进。

(四)节能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1、节能示范项目建设情况

酒店写字楼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工程项目作为2010年节能示范项目,做了大量的原系统设计参数摸底计算、设备系统检测以及能耗统计分析、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制定工作,年内已完成前期工作并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11年4月初竣工,预计年节电约30万度。

2、能耗统计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2.1建立健全了能源统计分析台账;

2.2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五)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执行节约能源法规情况

1.1能够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等能源法规和政府规章;

1.2对中央空调等主要能耗设备实行能耗定额管理;

1.3新、改、扩建项目能够按节能规范进行建设。

2、开展节能监督检查情况

酒店每月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客房、写字楼、各营业场所进行节能监督检查,包括能源使用中“跑、冒、滴、漏”等浪费情况,能源计量情况,耗能设备的启停时间和照明照度与照明灯点灭时间,室内空调温度的设定情况,主要能耗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3、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情况

3.1制作了节能减排宣传栏二期;

3.2在工程部开展节能岗位培训一期;

3.3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以及节能技术考察活动三次。

(六)自查落实情况小结

1.去除因营业面积增加的因素影响,则本酒店2010年综合能耗降幅为6.82%,完成了节能目标;

2.坚持基础为先、项目为重,重视实效

本酒店能够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世界性潮流,推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同时,能源费用在酒店营业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节能工作也是酒店挖潜增效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酒店始终十分重视节能工作。

为取得实效,本酒店以节能改造为重,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早在2005年就完成了燃油锅炉改热泵的节能项目,年节油约11万升;2010年启动了中央空调节能改造项目,预计年节电30万度。

3.本酒店节能工作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宣传教育、执行节能法规、完善能源管理基础工作、落实节能措施等方面工作不断得到改善。

(七)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以及能源管理基础工作;

2.逐步将能耗大、役期长的供水泵更新为节能型水泵;

3.逐步将公共照明卤钨灯具改为LED灯具,将客房和写字楼区域普通日光灯改为T5灯;

4.加强热泵、中央空调等换热设备的清洗,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5.客房改造项目采用中控开关改造设计。

6.确保写字楼中央空调节能改造项目如期竣工并达到预期节能效果。

9.节能验收报告 篇九

北京市顺义区沿河中心小学校(建设单位公章)

2016年6月24日

一、工程概况

二、节能分部工程情况

2.1.墙体节能工程 2.2.幕墙节能工程 2.3.门窗节能工程 2.4.屋面节能工程 2.5.采暖节能工程 2.6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2.7.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2.8.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2.9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2.10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的问题

四、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情况及结果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沿河村。本项目由顺义区沿河中心小学校开发、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设计、中北华宇建筑工程公司总承包、北京市顺金盛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

项目由教学楼、学生食堂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17357平方米 各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沿河中心小学校 设计单位: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市顺金盛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中北华宇建筑工程公司 监督单位:顺义区质量监督站

二、节能分部工程情况: 2.1.墙体节能工程

本工程外墙采用310厚保温装饰一体砖 2.2.幕墙节能工程

本工程连廊部分局部为幕墙,窗玻璃采用6+12A+6中空玻璃,玻璃幕墙采用100厚岩棉保温 2.3.门窗节能工程

本工程外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外门窗玻璃采用6+12A+6中空玻璃(东西方向),外门玻璃采用6+9A+6中空玻璃(南北方向)。

2.4.屋面节能工程

1.保温隔热部位:屋面保温

2.保温层:50厚挤塑聚苯板,四周500宽A级保温防火隔离带 3.找坡层:最薄处50厚B型复合轻集料垫层,2%找坡 2.5.采暖节能工程

本工程采用地源热泵进行采暖 2.6.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本工程空调水系统为二管制系统,末端为风机盘管,在回水管上设电动两通阀。机组设三速开关、室温控制器。自然补新风。风机盘管安装详见《风机盘管安装(01K403)》 2.7.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风机盘管位置配合建筑装修可做适当调整,每组暗装的风机盘管旁舍检修空,检修口不小于500*500.空调冷、热源为设在食堂地下室内的地源热泵机组。提供7/12度冷水供夏季空调系统使用。冬季提供45/40度热水供冬季采暖使用。供、回水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未标注的管径均为DN20.系统管道高点设置放气,低点设置泄水。入口装置设于室外地沟内,安装参见(91SB1-1-/67)

2.8.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照明系统的节能选择合理的照明方案。照明设计严格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有关照度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等相关标准值的规定。有效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合理选择灯具控制方式,采取分区控制及增加照明控制点。选择高光效节能型照明产品,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及功能要求选用稀土三基色高光效的双端荧光灯、单端荧光灯、自镇流(紧凑形)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显色改进型钠灯等。不选用白炽灯采用稀土三基色高光效荧光灯比普通卤粉荧光灯节电约20%。选择与以上光源配套的低能耗高效节能型电子镇流器,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功率因数Cos∅≥0.9。在满足照度要求、眩光限制、装饰性及与环境协调等前提下,选择高光效、高维护系数、配光曲线适用的灯具。

2.9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1人员素质保证

施工前技术人员、责任工程师、班组长必须认真熟悉、消化图纸,图纸中有疑问的地方,必须在施工前明确;作业人员要经过详细的技术交底;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教育,实行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质量奖罚制度。2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进场材料必须有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于本工程。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要求

3.1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制度,严格按公司ISO--9002标准、程序文件、实施细则执行。3.2项目责任工程师,要认真对协力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施工规范、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发现问题立即反馈信息并按照指令进行整改。4与机电安装配合

4.1工程管理部在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协调机电安装的插入施工和完成时间,防止工序混乱影响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4.2保温板施工实行样板引路,做一块样板由甲方、监理、总包三方检查认可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2.10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 1)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测 2)外墙气密、水密性现场实体检测 3)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的问题

卫生器具均选用节水型产品,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要求。商业每个用水点和公共卫生间设水表计量。雨水采取绿地入渗、径流补充地下水。公共卫生间小便器、洗脸盆采用感应式,节水、卫生环保。加压供水水泵保证在高效区内运行。

四、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情况及结果

本工程自2014年4月1日开工,至2015年6月15日结束。工程按照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有关节能工程验收规定,于2016年6月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了节能工程专项验收。

10.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篇十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设备;防雷保护

引言

据相关资料显示,雷电是目前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雷电的随意性,造成认为控制的极大困扰,一旦形成雷电危害,必然会造成电力设备损坏、危及建筑物安全等,甚至有可能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给国家及人民带来重要的财产损失,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电力系统配网设备的防雷保护不管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角度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文章在分析了雷击损坏配网设备的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电力系统配网设备防雷保护措施。

1.雷击损坏配网设备的原理

1.1 雷电损坏配电变压器的原理

雷电包含了三种类型,即直击雷、感应雷与雷电波入侵。其中后两种雷电类型的入侵会使配电网线路电压高达几十万伏,甚至会在正逆变换过电压的条件下,击穿配电变压器绝缘层,导致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笔者首先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了正逆变换过电压原理:一是,正变换过电压的产生原理。当在低压线路中有雷电波入侵时,冲击电流会在高压绕组上出现感应电动势,并通过配电变压器低压绕组,造成高压侧中性点电位的上升,使匝间、层间的梯度电压加大,这就是正变换过电压产生的原理;二是逆变换过电压产生原理。当lOkV侧出现雷电波入侵时,就会使避雷器产生动作,以限制雷电压峰值。避雷器动作后,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流到接地电阻上。如果我们用R来表示接地电阻,用I来表示雷电流为,那么接地电阻上的电压降为IR;当I=4kA,R=4Ω时,则IR=16kV,这个电压通过低压绕组的中性点,传递到低压绕组和低压线路上。因为低压线路和设备并不具备较高的绝缘水平,因此很可能出现对地绝缘击穿的情况,从而造成低压线路短路接地,尽管没有造成对地绝缘击穿现象,也会因为这时候的低压侧线路也会经导线波阻抗接地,最终造成雷电压IR全部或大部分加在低压绕组上。低压绕组受到这个电压后,通过低压绕组与高压绕组之间的电磁感应,在高压绕组上产生很高的过电压,这就是逆变换过电压产生的原理。

1.2 雷击损坏架空裸导线的原理

如果在架空裸导线上发生直击雷或者感应雷过电压作用,那么就会导致绝缘子闪络情况的出现。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连续工频电流电弧也会顺着导线进行快速移动,经过热应力的作用,孤腹在弧根的带动下沿着向上的方向在导线上运动,而它移动的方向就是负荷侧。在其移动过程中,电弧弧根的温度一般是较高的,可能会会损坏导线,而孤腹的温度比弧根要低,不足以造成对导线的烧损。

1.3 雷击损坏绝缘导线的原理

当绝缘导线上受到直击雷或感应雷过电压影响时,很可能会造成导线绝缘层与绝缘子都发生闪络、击穿情况。一般被击穿绝缘层会变成针孔状,弧根也会在这个针孔处被固定住,由于受到绝缘层的影响,连续工频电弧也不能正常的进行移动,并出现燃烧情况,造成导线烧断的严重后果。

2.电力系统配网设备防雷措施

2.1 变压器的防雷措施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针对于上述雷电损坏配电变压器的原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配电变压器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不管是单位、企业还是个人用户等,都应当将其放在配电室中,并在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避免出现雷击配电变压器的情况出现。

其次,做好单地接网,在变压器高压侧与低压侧安装避雷器。保障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避雷器的接地线、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三者能够一起接地。

最后,更新防雷变压器类型。在电力系统配网运行时,可以通过绕组接线方式变换解决正逆变换过电压问题,选择使用低压侧设有平衡绕组的防雷型变压器,使接地电阻电压与同一铁芯形成相反磁势,最终相互抵消。

2.2 架空裸导线的防雷措施

针对架空裸导线的防雷保护,笔者认为可以从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与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方式实现。

首先,进行架空裸导线防雷保护的最基本措施就是架设避雷线,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它是进行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具体来讲,其在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将线路绝缘子进行降压;二是发挥其分流作用,将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尽量控制在最小,并降低塔顶电位;三是发挥其导线屏蔽功能,使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变小。

其次,是安装线路避雷器,尽管我们通过全线架设避雷线的方式来实现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效果,但是也会存在架空线上出现过电压的可能性,而通过安装线路避雷器,可以在雷击过电压超过避雷器的保护时,阻止雷电流对架空电力线路的侵袭,而将其转移到大地,从而保护线路、设备安全。

再次,可以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接地电阻,对于减小雷击杆塔时的电位升高有着重要作用,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止反击的有效措施。同时,这一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也是与上述架设避雷线措施相配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最后,还可以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因为线路绝缘的自恢复性能,不少的雷击后的闪络情况时可以在线路跳闸后进行自行消除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配备自动重合闸装置来更好的较少或者是消除线路的雷击状况。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在超出110kV架空电力线路重合闸成败统计中,失败率仅为5%-25%,所以,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对于提升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效果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3 绝缓导线防雷措施

为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配网运行,绝缘导线的防雷保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更换防雷型绝缘子。一般情况下,lOkV绝缘导线不采取避雷线方式进行防雷保护,而是采用防雷型绝缘子,并改变原来的铁横担而使用玻璃钢绝缘横担,这样既降低了工频建弧率,又提升了绝缘子的耐雷能力;二是设置穿刺型避雷器,其主要作用就是避免接地短路故障的发生。穿刺型避雷器包含了避雷器本体、空气间隙、穿刺线夹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当出现雷击现象时,若氧化物避雷器已经损坏,直击雷及感应雷会直接作用在导线上,使燃弧点发生转移,从而有效的预防了导线烧断事故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实际巡检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不出现跳闸故障,维护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稳定性,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氧化物避雷器的检查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对用电质量与用电安全的关注,要求电力企业做好各项供电保护工作。而雷电危害作为电力系统配网设备安全保护的重要方面,已经得到了多方的普遍关注。因此,文章从三方面分析了雷击损坏配网设备的原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网能够为提高配网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提供新的思路,推动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晶晶.35/10kV总降压变电站电气设计与防雷保护研究[D].南昌大学,2012-05.

[2]徐航航.架空电力线路防雷与接地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04.

[3]谭威.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1-04.

[4]王晓东.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04.

作者简介:

孙向忠,男,大学本科,工程师,现供职于国网大庆供电公司龙凤供电区。

11.配网节能研究报告 篇十一

1 网络模型

图1为一个典型的多电源配置配网示意图, 当一侧电源发生故障时, 通过分段开关将故障电源隔离, 也可以通过开关K2实现对故障线路的切除, 安装在线路上的检测设备ABCDET可以对线路电流信息进行采样, 得出针对性的故障数据之后可以对线路故障进行区段定位, 同时安装在各个分之上的电流检测设备, 还可以积累记录该分支上的日常附在峰谷数据, 这样做的优点是明显的, 但是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这样的拓扑结构是随着开关K1K2K3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不同的拓扑形状之下, 我们的的数据要针对特定拓扑进行适应。

2 实现方法

我们通过检测设备T对线路进行数据采样, 在重要分支出口安装检测设备, 在各个变形拓扑的重叠主干线路上安装若干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针对线路的电流数据和温度数据进行采样检测, 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接地点的瞬态电容电流会比稳态电容电流大得多, 这是因为, 在单相接地时其等效过程相当于一个大电容的突然放电, 这个瞬间不可避免的发生电流的流动, 因此, 无论中性点是否有效接地的系统中, 在接地瞬间其瞬态电容电流都是存在的。

由图2可见, 暂态电容电流的分析就是对图3的RLC串联回路的u (t) 的分析, 此处的电容电流变化在串联回路突然接通也就是相当于发生接地故障时刻, 它的电流变化主要决定于RLC三者参数, 当R<2 (L/C) ^1/2时, 电流有随周期衰减的特性, 而当R>2 (L/C) ^1/2时, 则电流趋于稳定值。

对于架空线路, 由于L较大C较小, 因此, 故障点的电流具有迅速衰减的特征, 根据仿真和测量结果, 其振荡频率分布在200-1500Hz范围, 而对于电缆线路, 由于L较小而C较大, 其震荡频率更加体现为震荡时间短, 且频率较高, 其频域分布一般在1500-3000Hz之间, 我们只要在各个监测点设备对这个高频信号进行采样, 然后经过FFT计算出特征频率的出现概率, 即可实现对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原始数据结合时间数据进行基于支路的负载峰谷数据显示。这种对关键拓扑节点进行分布式采样的方式, 将采样数据可靠的通过无线网络提交到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 达到并实现了这种数据集中形式的配网故障定位解决方案, 进一步实现面向故障处理和容灾容错的配网建设。

3 仿真

如图4所示的线路单元组成整体线路模型, 将线路等效电容添加到线路中, 用以形成分布式电容电流, 这样由此种单元组成的线路模型就和实际线路的等效模型一致了, 该例中, 我们设定线路长度2.5km, 等效电容1uf, 线路自身阻抗设置参阅相关材料后, 采用系统默认值。

图5为信号采集模块 (1) (3) (5) 为输入, 通过电流检测模块引出三相信号输出 (1) 到示波器模块, 示波器模块采样周期为0.000001秒;该模块引出线路输出 (2) (4) (6) 到下一级。

图6为搭建的谐振接地系统图, 我们将模拟接地开关设置在0.3秒到0.5秒之间闭合。

经模拟仿真运行后, 示波器结果如图7所示。

图7依次为从电源侧到设备侧的四个检测点的波形,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0.3秒的时候四个监测点均检测到了故障信息, 尤其以电源侧的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检测器检测到的高次谐波最为丰富。

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和相关资料, 以及计算机仿真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 采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实现高精确度的配网故障监测系统, 即只负责采集和传输数据的高精度低功耗的采集硬件和大数据平台的结合, 高精度的采集器将线路的不低于1ksps的采样数据上传到数据库, 然后通过图形对比, 故障判断算法, 跟进一步可以结合实际故障发生类型通过神经算法进行故障判断, 这样就实现了基于线路大数据的故障判断和数据挖掘, 这样做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提到的各种效果。

通过现实中运行在实际线路的部分信号采集装置, 长时间收集和积累实际运行情况, 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这套理论的实际效果很好, 由于我们仅仅分析暂态信号所以它可以适应各种接地方式, 其对故障分析确定的准确率和决策支持作用是可靠的。

4 结语

10Kv多电源配网线路信息收集方法和对配网接地故障、实时配网潮流方向分布方式的研究, 在国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的背景之下, 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准确故障段隔离, 最快故障定位等方向提供了有力可行的解决办法, 是对配网支路级别的数据监测的技术突破和数据完善, 为进一步实施配网大数据打下了数据基础和设备基础。

参考文献

[1]配电系统规划参考手册[美].H.Lee wiliis ISBN978-7-5083-8521-1.

[2]微电网运行控制与保护技术ISBN 978-7-5083-9977-5.

[3]继电保护原理ISBN978-7-5083-5192-6.

[4]PSS-E电力系统分析及仿真ISBN978-70121014400-4.

[5]电网实时动态检测技术及应用ISBN 978-7-5084-7203-4.

12.幕墙节能评估报告 篇十二

(玻璃幕墙工程)

质 量 验 收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审核人:

襄阳华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二十日

一、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

本工程位于襄阳市襄州区邓城大道。20-21层A、B座塔楼及4层商业裙楼都含有部分玻璃幕墙,玻璃幕墙面积为5765.82平米,建筑高度21.3—93.45米。

幕墙节能工程:

玻璃幕墙采用隐框断热铝合金窗框,玻璃采用Low-E中空玻璃(6+12A+6Low-E)。

2、施工情况

幕墙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监理现场人员全面质量跟踪,对每一检验批、分项工程认真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二、施工执行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三、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1、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由监理人员督促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要求各施工班组掌握该其施工内容的技术要求,并监督检查其施工过程,履行签字手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工程所用提供的材料,使用前对供应厂家进行了资格审查,用于幕墙工程部位的材料均有提供材料合格证及进场检测报告。

3、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工序和质量控制。着重于对进场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验及各分项工程的验收,保证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确保工程的施工

质量。及时督促跟进施工单位质控资料、隐蔽验收记录、技术交底、各检验批、分项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

四、质量控制资料情况

1、玻璃幕墙采用断热铝合金窗框,玻璃采用中空玻璃、幕墙结构胶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各1份,铝合金型材复检报告1份,检测结果合格。

2、中空玻璃露点、遮阳系数及可见光透射比检验报告各1份、预埋化学螺栓拉拔试验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五、隐蔽工程

幕墙工程隐蔽验收记录齐全,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

六、玻璃幕墙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幕墙工程共有1个分项9个检验批,检查结果合格;

综上所述,该幕墙工程已按设计文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5)及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要求完成施工。

13.节能资金申请报告 篇十三

根据省市下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精神,围绕实现到2020年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的总体目标,XXXX对益阳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普查摸底,并对相关节能措施和技术进行了反复调研。普查摸底中发现当前益阳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空调、用电、用水设备都过于老旧,用能效率低下,且没有有效进行监控,导致人均综合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政府机关应该具备的节能减排引领示范作用没能完全发挥。经过详细的技术分析和节能可能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如果对机关大院空调系统、用电系统和用水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搭建能源管理平台,将取得相当可观的节能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三)管理系统简介

精细化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从事能源智能管理服务项目,旨在帮助客户提高用能管理效率,降低用能管理成本,实现安全、有效使用各种能源的一项管理服务(简称“翔翔能管”)。“翔翔能管”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用户用能(电、水、气、热)情况的监测分析,为客户提供能源(电、水、气、热)优化使用方案,制定用能规划,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消除安全隐患的服务。

“翔翔能管”以“互联网+能源管理”的模式服务于机关单位、公共机构及厂矿企业,通过建立在线能源服务O2O供需交易平台,为传统能(电、水、气)维修、维护注入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结合移动互联网APP技术,整合不同细分工种的社会技工资源,并通过APP平台完成对电工的在线技能培训与考核认证,为千家万户提供专业的用能托管服务。通过“翔翔能管”能为用户节约能源支出成本约10%-20%,并提供安全用能保障。

二、项目预期节能目标

通过节能诊断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在保障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能耗基础上,政府大楼的节能空间至少能降低总耗能的15%左右。通过精细化能源管理系统,对大楼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杜绝能源的跑漏滴冒情况,实现节能减排。在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后,通过对监测线路的数据对比分析和系统设臵,能发现漏电、漏水、线路老化等隐患,并实时告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该项目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结合目前机关大院能源使用现状总结,在实施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后,总体能耗能降低约15%-20%。2017年全年机关一院电费约为XX万元,使用系统后,按15%的降幅,机关一院节电一项就能节约XX万元,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有明显的示范作用,能为完成省、市提出的节能降耗总体目标,做出相应贡献。

四、项目的成本核算

通过前期的技术调研和成本核算,搭建能源管理平台以及部分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投入的成本约XX万元,其中`````。

因投资较大,技术、程序复杂周期较长,为此特申请2019年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专项资金25万元。

14.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篇十四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配电网 (城网和农网) 建设的过程中, 10kV配电线路主网不断改良安全运行率趋于稳定, 但各用户支线入口处大量使用着户外柱上开关和隔离开关, 它们一般均为手动操作, 主要用于正常分、合线路负荷电流和隔离电源等作用, 不具有自动隔离用户侧事故的功能, 伴随逐年来新用户的不断增多, 线路结构越加复杂给故障排查带来更大的困难, 绝大多数配电线路T接多条支线或与多台变压器呈放射状辐射;线路短的只有几十米, 长的穿山越岭长达十几千米, 支线环节多为全线架空或局部电缆与架空混合线路;出于临时用电需要有的架空线路临时带有电缆用户、架设临时箱变等, 支线末端用户配电变压器严重老化等现象;从而出现单一用户侧的事故 (主要指单相接地故障) , 尤其当线路故障点难以确定, 延误了事故处理, 造成故障扩大, 进一步发展为相间短路, 给配电网主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造成继电保护越级掉闸的情况时有发生, 继而造成主网全线停电, 影响同一线路的其他用户也被迫停电, 引起供电系统和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责任纠纷, 继而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日益凸显。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偏低,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范围不到9%, 远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由于技术不成熟、网架结构调整频繁、运行维护力量不足等原因,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较低, 部分装置处于闲置状态;配电侧、用户侧通信信息网络仍处在研究摸索阶段, 数据传输通道存在明显不足;部分地区城市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水平不高, 配网节能降耗技术应用不足;农村配电网负荷分散、点多面广、运行环境差、发展不平衡、用电需求差异明显, 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投入不足。

在我国中小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一般为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而在大、中城市, 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混合, 通常存在几种接地方式并存。我国现行35kV及以下配电网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而言, 单相接地故障允许2小时带故障运行已延续几十年。从而国内在没有意识到接地故障给电网运行带来隐患的同时, 相比国外对配电单相接地故障的研究起步较晚, 当今我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配电网的结构与布局日趋复杂,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线路扩容及美化需要, 全国大中城市配电网已由架空线路转为地缆线路, 综合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大, 通过各地区配电网结构特点的分析, 采用监测零序电流的技术更为适合我国多种配电方案。

2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

2.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可以通过安装在分界负荷开关装置中的零序CT (ZCT) 检出零序电流, 根据该零序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故障发生在负荷侧还是电源侧。

接地故障发生在负荷侧如图1所示:

ZCT检出的零序电流为I01。

I01=3ωU0C1安培

undefined伏 U0—相电压, 单位为伏

C1——电源侧相对地电容值, 单位为法拉 C1为电源侧线路中包含的架空线和电缆的相对地电容值的总和。

I01可由架空线和电缆的长度进行估算。架空线正常运行时的相电容电流约为0.02A/km;交联聚乙烯电缆为0.8-1A/km, 油浸纸绝缘电缆为1.2-1.5A/km, 对电缆估算取值可取平均值1A/km。

I01=3× (0.02l1+1×l2)

l1-电源侧配网所含的架空线总长度, km (配网所含范围为变电站10千伏所在母线的全部配线)

l2-电源侧配网所含的电缆总长度, km

这个电流应能使FFK的零序保护动作。

接地故障发生在电源侧如图2所示。

ZCT检出的零序电流为I02。

I02=3ωU0C2 安培

C2-负荷侧相对地电容值, 法拉 C2为负荷侧线路中包含的架空线和电缆的相对地电容的总和。

I02=3× (0.02l′1+1×l′2) A

l′1-负荷侧线路所含的架空线总长度, km

l′2-负荷侧线路所含的电缆总长度, km

这个电流应不能使智能负荷分界开关的零序电流动作。

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接地故障发生在负荷侧

ZCT检出的零序电流为I′01。

I′01=I01-IL

IL-消弧线圈补偿电流的有效值, 单位A

可以看出, I′01为经消弧线圈补偿后流经接地点的电流残值。当消弧线圈为过补偿方式时, IL>I01, I′01和IL>i01, I′01和I01反向, I′01落后于零序电压90。。当消弧线圈欠补偿运行时, IL

由矢量图可知: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同理, I′02=3ωU0C2

由于I′01的方向随补偿方式而改变, 因此, 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 不能采用方向零序保护来提高保护动作的灵敏度。

这个电流应使智能负荷分界开关的零序保护动作。

接地故障发生在电源侧

ZCT检出的零序电流仍为I02, 消弧线圈补偿电流undefined不流过ZCT, 即I′02=I02。

有的消孤线圈系统增加如下判据:

对带有消孤线圈的系统, 在接地故障发生时, 消孤线圈会将一个电感电流 (补偿电流) 叠加在故障点流过的电容电流上, 使故障点的电容电流被补偿, 测得的零序电流Ijd可能是容性电流 (欠补偿) , 也可能是感性电流 (过补偿) , 一般按规定应为感性电流, 因此接地线路的基波零序电流方向和未接地线路的基波零序电流方向相同, 无法以基波零序电流方向来判断出接地线路。用零序电流里5次谐波分量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接地线路, 如上所述也不理想。而新判据为:判断故障 (零序) 基波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有功功率的大小, 可以准确的找出接地故障线路。

1) 以基波零序电压Uo为基准 (实轴) , 将基波零序电流Io分为:

有功分量Ia=Io cosφ, Ia与Uo同相。

无功分量Ir=Io sinφ, Ir与Uo垂直。

2) 按下式算出有功功率值:

Pa=1/TSymbolrC@undefinedU0 (t) ·I0 (t) ·dt

式中T为积分周期。

3) 按下述原则判定接地线路:

对接地线路:|Pa|≥ Pozd

未接地线路:|Pa|< 0.2-0.3·Pozd

Pozd=0.5·Pqa。

Pqa为消孤线圈的有功功率损耗。

本判据之所以准确, 是因为在出现接地故障时, 未接地线路的零序电流为电容电流, 其相位超前零序电压90度, 没有有功功率。而接地线路的零序电流为感性电流, 因为消孤线圈有有功功率损耗, 再加上接地点电弧的有功功率损耗, 所以一定有有功功率, 并且可以满足|Pa|≥ Pozd的要求。

上述判据简单明确、判断速度快, 并且不受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接线极性的影响, 使用方便。通过数百次动模试验证明, 不但选择性好, 动作正确率100%, 而且对每条被测线路都可独立判断出它是否出现接地故障, 可以不需要对全部线路的采集量进行比较, 因而使接地检测 (选线) 装置既可以做成集中式的微机式接地检测 (选线) 装置, 又可以做成分布式的接地检测 (选线) 装置或在微机式线路保护里用此判据加上接地检测 (选线) 功能。

2.3 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

包括接地故障发生在负荷侧和接地故障发生在电源侧两种情况。

2.3.1 接地故障发生在负荷侧

ZCT检测出的零序电流为I″01, 该电流的大小主要由接地电阻值决定, 类似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可用序网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单相接地时的复合序网如图4所示。

ZZ1、ZZ2分别为系统等值正序、负序阻抗

ZX1、ZX2、ZX0分别为故障线路的正序、负序、零序阻抗

Zq0为接地变压器零序阻抗

XC1为除故障线路外的零序容抗

Zn为中性点接地电阻

Zgd为故障点接地阻抗

当Zn=10Ω时, 在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状况下, I″01的数值应在400~450A之间。左安门220千伏变电站现场试验测得值为410~430A, 首端和末端故障测得的单项接地短路电流值基本相等 (相差10A左右) 。

2.3.2 接地故障发生在电源侧

ZCT检出的零序电流值仍为I02或略小, 即I″02=I02。

据统计国内以中性点经10Ω电阻接地系统应用较多为例, 一般纯金属性接地故障电流在300A~500A, 用户界内单相接地时, 零序电流互感器检出的是所有的接地电流I02, 而在用户界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电流, 零序电流互感器检出的零序电流为I01。

通过对三种接地方式的界内和界外产生的接地电流分析, 在变电站接地选线装置不能满足快速查找接地故障点的条件下, 研究如何监测毫安级零序电流的手段, 采集该零序电流的大小来判定故障所发生的区域, 通过切断该区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 从而明确事故分段点, 减小停电范围。

3 技术应用

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中, 如果能够将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以模块化的形式独立开发, 以微电子的方式嵌入到集成电路中, 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智能化完美融合, 通过检测零序电流大小进行对比, 从而实现故障的判断, 并能满足多种中性点接地方式, 是研究支线保护技术的关键。

近年来, 具有支线保护功能的柱上用户分界负荷开关, 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已投入运行, 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数据分析, 该产品在智能配电自动化领域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分界负荷开关不具备开断短路电流的能力, 在处理相间短路故障时, 必须依靠变电站出线保护跳闸配合, 用户分界负荷开关在无压无流的条件下保护分闸, 造成10kV母线短时掉电的问题。因此, 分界负荷开关在全国各地区的普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ZW20A-12K型户外分界开关设备由ZW20A-12K开关本体与YC-001分界开关控制器组成, 具备故障电流检测功能, 保护控制功能和通讯功能, 适用于10kV架空线路, 可实现自动切除单相接地故障和自动切除相间短路故障。安装点适用于10kV配电线路用户进户线的责任分界点处, 也可以适用于符合要求的分支线T接处。

4 智能配电设备特点

1) 自动切除支线接地故障:

支线用户或线路末端用户发生接地故障时, 智能分界开关自动分闸, 变电站及馈线上的其他用户感受不到故障的发生。

2) 自动隔离线路短路 (过流) 故障:

支线用户或线路末端用户过流故障时, 智能分界开关在变电站出线保护跳闸后立即自动分闸。变电站重合后, 故障线路的分界开关处于分闸状态, 故障线路被自动隔离, 馈线上的其他用户迅速恢复供电。

3) 快速定位故障责任:

支线用户或线路末端用户的智能分界开关保护动作后, 仅责任用户停电, 用户主动报送故障信息后, 电力部门可迅速到场排查;如智能分界开关增配通讯模块, 则自动将信息报送电力管理中心, 避免了电力部门与用户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责任纠纷问题。

4) 监测用户线路负荷:

智能分界开关可增配有线或无线通信附件, 将监测数据传送到调度管理中心, 实现对用户负荷的远方实时数据监控, 满足智能电网需求。

5) 应用范围广:

适应大多数配电网系统 (中性点不解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 可用于10kV及6kV电压系统, 适用于630A电流以下的所有用户。

6) 使用寿命长:

真空灭弧方式, 弹簧操作机构, 可频繁关合操作, 具有15年免维护能力。

5 结束语

文中首先对现有配电网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通过高精度三相一体化零序电流互感器监测零序电流为判断故障, 使其行之有效地对配电网的监视和控制。在今后配电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在国家智能电网规划的背景下, 配电系统必将获得迅速大规模的发展, 分界开关作为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将会我国的智能配电网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刚, 刘凤芹, 王金凤.分界负荷开关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 2009年第9期.

[2]杨绍军.基于智能开关设备的配电网线路自动化技术[J].电力设备, 2007年12月第八卷第12期.

[3]ZW20A-12K智能用户分界开关一体化说明书[R].江苏宜源诺成电气有限公司

上一篇:第十六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下一篇:微信优美晚安心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