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24-08-25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精选11篇)

1.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一

陕西省西安市2011年中考试题(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14.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简车是唐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

15.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

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

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

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16.以下这组图片中,体现我党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是

D

A.开国大典B.一汽投产C.“863”成就展D.香港回归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和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请回答17-18题

17.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巩固B.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

C.俄国解放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俄国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18.爱因斯坦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在一封千美国公民书中说:“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②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标志着二战结束③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④科技发展要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

19.(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倡导者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革命”指的是_________。(1分)材料二油画中人物应该有_______(1分)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性质,以及启蒙运动的作用。(3分)②依据材料三,说出发生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历史地位。(3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文艺复兴;(1分)伏尔泰。(1分)

(2)①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2分)

②新文化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3)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20.(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来,随着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18—19世纪,在北美殖民大陆上,美国经过两次血与火的战争洗礼,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标数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它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

定意义上也超过两国的范围……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

——温家宝总理

(1)依据材料一,试举“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的具体做法一例。(1分)经过两次战争洗礼,对美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1分)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国际关系应如何健康发展?(2分)

(1)如:三角贸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等;(1分)赢得了国家独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上升趋势;(1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共的正确领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等。(2分)

(3)要加强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要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2分)

21.(13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和结构,是我党关注民生,富民爱民的体现。小华与同学们以“探究经济发展政策,思考富民道路”为主题,进行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

【以农为本的变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商业、海外贸易繁荣。然而,随着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1分)请举一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分)

(2)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分)简要说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2分)

【近代工业的艰难】

材料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说明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新时代与时俱进】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并确立了新的经济所有制。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新,中国经济顺应世界的潮流,插上科技的翅膀,奋起直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充满光明。

(4)材料三中,请说出新的时期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1分)。世界经济又是什么?(1分)

【汲取历史的智慧】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还懂得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

(1)奖励耕战;(1分)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2分)

(2)表现:①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里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②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1分)原因:政府的重视和鼓励政策。(2分)

(3)曲折发展;(1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2分)

(4)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1分)全球化。(1分)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分)

2.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二

一、试卷的命题立意分析

1.强调基础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遵循这些理念,201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命题更加突出基础性这一主题。例如选择题第1题要求学生正确选出“围魏救赵”故事发生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命题者强调学生应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命题意图。

2.注重能力考查

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但开卷考试开的不是书本,而是学生的思维、学科素养和其他能力。

分析能力:选择题第3 题中要求选出“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但题干的指示性较少,学生很难从题干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解此题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学科素养与能力去分析题干中出现的时间及选项中各国在这一时期其国力发展的现状,才能够正确选出选项,体现了对学生分析、比较问题能力的考查。

比较能力:选择题第13题要求比较出《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律文件的相同作用。

概括能力:第17题第2问要求学生回答:上面两图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的相似的影响是什么?及第3问:说说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这些问题的解答需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其大意。

读图能力:历史图片既包括历史地图,也包括各种史料图片。图片上的文字能够体现出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历史图片出现在题目之中,既使得题目精简干练,又丰富了试卷的题目类型。

论从史出的能力:初中历史虽然不强调历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但也渗透了学科素养的要求在其中,这是为高一级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因而“论从史出”就成为命题者命题的一个指导思想。选择题第9题通过“经济特区的设立”“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这些史实要求学生认识到:它们“主要说明了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3.体现发展性

中考考点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同时也删减一批。在新增的考点中,有的是对一个考点的拆分细化,有的是由于知识点的增加,但无论是拆分细化的还是增加的考点,都体现了命题者针对当前时代发展对学生发展性的要求。

2015年考试说明增加了几点:了解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了解美苏对峙局面的形式,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而试题中相应地出现了如下内容:选择题第8题对雷锋一生光辉形象的描述,综合题第16题对“马歇尔计划”及“北约组织”的考查,都体现了试题的发展性要求。

4.更加注重对开放性试题的考查

开放性试题倡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其命题立意深刻,设问开放,作答灵活,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这种类型的题目,成为历年中考历史的压轴之题。例如2015 年的主观题第18题第4问: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再次反思这场战争,它给了你怎样的警示或启迪?

二、关于今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1.夯实基础,落实双基

中考基础题占50%,因此,抓住了基础也就抓住了分数的绝大部分。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下大力气落实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抓好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概括问题;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不在于教教材,而在于用教材。要善于根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教材加以整合;课堂内容要丰富,要善于用各种手段拉近历史与学生实际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历史、贴近历史从而认识历史。

2.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利用

考试说明可以说是考试的指针,其分层次地向我们展示了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能够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对考试说明中新增的知识点尤其要加以重视。

3.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力度

开放性试题作为历年来的压轴题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考的甄别功能,同时也是相当部分考生的失分点。为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这类题目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论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摘要:现今试卷的命题立意强调基础,注重能力,体现发展性,更加注重对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今后历史教学应要夯实基础,落实双基,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利用,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力度。

3.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三

一、试题特点

1.知识点的选择涵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平均涵盖。

选择题:中国近代史有第1~7题及第12题,8分;中国现代史有第8~11题,4分;世界近代史有第13~16题,4分;世界现代史有第17~20题,4分。非选择题:中外古代史有第21题,5分;中国近代史有第22题,7分;中国现代史有第23题,7分;世界近现代史有第24~25题,11分。如此布局,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等的考查范围。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课标要求“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选择题第3题就通过描述辛亥革命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判断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其他选择题第9题所示改革开放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股票”,第11题考查的“863计划”,第13题《权利法案》的意义等均属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科技革命及德国史、美国史,对这些重点考点的考查都依据课标,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立意。

本套试题侧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旨在让学生学会概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题、第8题、第21题、第23题、第24题,都考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需要学生明确图片表达的信息,回归教材知识,作出合理判断。关于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要求学生判断年代尺上的时间,联想发生的相关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并据此判断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的重要阶段,全面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对照题中选项可以得出,年代尺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主题。如第8题,图片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件大事,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巩固新生政权。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24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依据要求组织所学知识,虽难度不大,但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且着眼细节。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但往往在细节处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中国人民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属意料中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几年来成了考查热点,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美国史学生掌握得非常熟练,但《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间有何联系?

本套试卷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22题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科技革命与科技人物”,第25题是“美国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以下这些理念: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这也延续了河南中考的一贯特点。

5.依托周年,考查历史。

试题考查的许多事件属于整5周年或整10周年大事。如2013年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515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325周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30周年、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50周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汽车110周年、苏联工业化开始8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以色列建国65周年、冷战开始65周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开始35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55周年等。

二、备考建议

(一)开卷考试闭卷备考,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利用目录复习,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2.进行专题复习,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基本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颊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多角度训练,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二)如何回归课本endprint

误区: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背书。

回归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牢固掌握,理清易混点,突破易错点。围绕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

1.线索不清楚的,自己动手构建知识框架。

2.概念不清晰的,可以把关键词空出来填空、默写重要知识点等。

3.经常出错的地方,自己要将其整理到一起,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逐个突破。

4.事半功倍的做法,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演练。如针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2013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出了44道题,如果再加上2012年、2011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其中的必考点已全部囊括,把它们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来做,留心问题所在,重点复习,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背书要好得多。

(三)能力训练在平时

1.平时做练习题尤其是做选择题时,不仅要能做对,还要知道为什么选某一选项,并且弄清楚其他选项为何不对。

2.注重知识小结。可先建立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写出关键知识点。

3.平时作业、训练,要有意识地多做主观题,要认真做,按照考试要求做。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是中考历史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粗略算来,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切入角度:

(1)中国法制化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内容比较和作用归纳。

2.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切入角度:

(1)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

(2)也可结合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

◆切入角度:

(1)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注意与改变社会性质的三大事件区分)。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人手,认识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变迁表现和原因。

(3)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如深圳城市和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等)。

4.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

◆英国史切入角度:

(1)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日本史切入角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史切入角度:

(1)美国崛起的过程、应对危机的做法、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2)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3)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

5.“三农”问题。

◆切入角度:

(1)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2)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6.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

◆切入角度: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2)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

7.科技发展、科教兴国。

◆切入角度: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

(2)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

(五)解题技巧平时练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此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是肯定还是否定角度,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内涵和外延。

对被选项要做到“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2 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D和B。

2.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审题。审清题意是正确作答的前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①审关键词——明确要求答什么。

②审限定词——确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定、答案来源的限定。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其答案来源范围自然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③审分值——量体裁衣,根据分值判断需要答几点(中考一般每点1分)。

材料题审题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第二步,打腹稿。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准确对接,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

4.山西中考信息技术试题 篇四

晋教基函〔〕15号

各市教育局:

为做好20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加试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工作,省教育厅委托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省电化教育馆分别命制了2017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试题和2017年中考信息技术试题,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各地要高度重视加试工作,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有关工作的通知》(晋教基〔〕3号)精神,将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试工作纳入中考招生工作统筹安排,统一部署。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加试工作“一把手”责任,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认真制定本市加试工作方案,严密组织考试,将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2. 各市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各项考试准备工作。一是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排查,继续完善所有初中学校各类相关设施设备。二是按照加试要求,进一步加强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场标准化和考试环境建设。三是认真做好初中学校理化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考前训练,积极组织考生开展模拟测试,使考生熟悉考试环境,熟练掌握考试步骤。

3. 各市要严格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有关工作的通知》(晋教基〔〕8号)的具体要求做好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的考点设置、监考人员的选聘和培训、考试过程管理、考试巡视等各项考务工作,确保加试工作顺利进行。

4. 各市教育局收此通知后,要于第一时间转发至辖区所有县(市、区)和初中学校,确保考生有充足的复习时间。试题可在山西省教育厅网站(www.sxedu.gov.cn)、山西基础教育网(www.shxbe.com)和山西教育装备网(www.sxjyzb.com)下载。

附件:1. 山西省2017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试题

2. 山西省2017年中考信息技术试题

山西省教育厅

5.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五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6.2017年山西中考政治试题研究 篇六

一、题型

1、选择题 12个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2、简答题 5个小题,共21分

3、分析说明题 选作题一道,共6分

4、实践探究题 共12分

二、知识点

1、十八届六中全会内容

2、全国两会内容

3、辩证思维考查

4、初中生的行为特征

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二部宪法制定,新中国成立时间

6、客观认识自我的表现

7、宪法目录

8、社会公平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体现

9、违法性质和维权途径的案例判断

10、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具体体现

11、理智控制法,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公民的基本义务,科学发展观,自主选择权的案例

12、间接选举,审判机关,赞成票数

13、生态文明建设

14、逻辑推理:犯罪,刑罚

7.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七

1.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被称为“九朝古都”。下列王朝中未曾定都洛阳的是()

A.东汉B.曹魏C.西晋D.北宋

2.一百多年前,我们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古文明国度突然被炮声惊醒,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世界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下面关于这场战争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使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B.使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C.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乌鲁木齐。”以上言论出自()

A.康熙帝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邓世昌

4.“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对于材料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有误的是()

A.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情景

B.“京陷帝崩”即北京陷落光绪驾崩

C.广州未经流血牺牲就取得革命胜利

D.材料肯定了报纸对革命的推动作用

5.这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素有“铁军”之称。这支部队创建之初,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支部队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是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6.邮票承载着历史,记载着过去。结合三枚邮票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主要有()

七七事变 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④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的支援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面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月份牌广告画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商品广告,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广为盛行。右图是一张当时有关集体婚礼的广告牌,从该广告中我们无法读到的信息是()

A.该月份牌广告应该出现于1912~1949年间

B.该月份牌广告表明了当时人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C.广告画中的场景反映了中国近代服饰、习俗的变化

D.该广告体现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思潮

9.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打出了中国人的威势和豪迈。在三千里的广阔战场上,中国军人威风八面,用手榴弹加步枪的主战装备,创造了战场奇迹。这个战场奇迹()

①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②为中国争取到了和平建设的环境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为此,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税费改革

11.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随后,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出发展科学技术的“十二年规划”和“十年规划”,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下列成就的取得不在此列的是()

ABCD

12.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①希腊帕特②巴黎圣母院③嵩山少林寺④麦加大清真寺

农神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图示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图示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右图反映的应该是哪一个国家的历史()

A.英国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4.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事件不属于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D.中国共产党诞生

15.2016年是凡尔登战役爆发100周年。这一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武器的先进性 B.进攻的快速性

C.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16.下面是某一国家1928年~1932年的主要工业的生产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判定,这个国家应该是()

比较

生铁产量

钢产量

轧钢生产

1928年

330万吨

430万吨

340万吨

1932年

620万吨

590万吨

440万吨

A.日本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17.这里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8.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描述了哪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1868年1894年 1931年 1937年 1945年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9.下列对几个国际组织定性不准确的是()

A.全球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B.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C.区域性经济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区域性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20.世界由相互隔绝到连成一个整体,再到今天形成“地球村”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扩张

C.民族解放斗争 D.科技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30分)

21.(5分)在人类的历史上,劳动工具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划时代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并随之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1)写出青铜时代中外代表性文明成就各一例。(2分)

(2)铁器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图中铁器出现的时代,中国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什么?欧洲奴隶民主政治高峰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人物的改革密切相关?(2分)

(3)思考劳动工具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试分析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什么?(1分)

22.(7分)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100周年。今天的中国仍要秉承百年来的文化觉醒意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使其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而抗日战争又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广泛的文化觉醒。抗战刺激了民族凝聚向心力,过去盘算自家庄稼和牛羊的人们,开始深刻思考民族存亡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王传利《中国需要新一轮文化觉醒》

材料三省思百年,以启当下。100年前,热切发起和响应新文化运动的是青年人;100年后,青年学人同样需回应大时代的新命题——改革已全面进入深水区,而与改革相匹配的观念探索和建设正当其时。

(1)材料一中说到的“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中的“君主立宪”指的是中国近代化中的哪一探索?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一中的“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2)抗日战争中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向心力的是什么?(1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对我们当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2分)

23.(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深圳经济特区、③长三角经济开放区、④香港特别行政区、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一批特殊的区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①和④特殊区域分别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策?(2分)

(2)②和④两个区域仅一河之隔,这两个特殊区域有哪些异同点?(2分)

(3)②、③、⑤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1分)

(4)以上我国设立的特殊区域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分)

24.(5分)请将下列几个关键词组合起来,用120字左右的小短文加以叙述。(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新航路的开辟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好比一台空气净化机,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加速新陈代谢,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运转不灵,带来空气的恶化,这需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挽起手来,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全球经济,营造和谐的“地球村”。

(1)依据材料一,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一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常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是什么?(3分)

(3)面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中国该如何应对?(2分)

参考答案

一、1.D2.B3.B4.B5.A6.A7.D8.D9.B10.A

11.C12.C13.A14.A15.D16.B17.D18.A19.C

20.D

二、21.(1)中国:甲骨文、司母戊鼎;外国:金字塔、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杠杆定律等。

(2)商鞅变法。伯利克里。

(3)工具的演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智慧等。

22.(1)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新文化运动。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立足国情,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3.(1)①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反映了“一国两制”方针。

(2)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不同点:社会制度不同。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都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

24.示例: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之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的主流。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但又加大了它们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25.(1)多极化。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总的来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又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2)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给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易产生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规则,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资源和话语权的缺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是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加剧,两极分化严重。

8.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八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第1卷选择题(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Ba-13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棉线织布C.酒精燃烧D.干冰升华

2.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蒸发皿

3.小华同学身体不舒服,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小华同学应多食用下列食物中的()

A.水果蔬菜B.鸡蛋牛奶C.炸鸡油条D.米饭馒头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CuB.NaClC.CO2D.金刚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6.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D.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7.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8.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

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9.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B.Fe2O3→FeCl2C.Cu→Cu(NO3)2D.Na2CO3→NaOH

10.)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1.(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氢元素个氢分子氢离子

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2)“老陈醋“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也称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CH3COOH表示的意义有: ①;

②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2.周末的生活,丰富多彩。

晨练时,我们一家人去打了一场篮球。我知道涤纶运动衣、橡胶制的篮球和盛装用品的塑料筐都由材料制成。

上午,我在家看书。了解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从此人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在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中,原子序数=。

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1890-1974)创造的:

X+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 Na2CO3+H2O+CO2↑

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产品“碱”是Na2CO3。

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小段沼泽地,为顺利通过,有人提议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通过时应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

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

伤”的原因是。

学习了化学,我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

23.(1)40℃时,NaCl的溶解度是。

(2)20℃时,称取31.6g 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

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

(4)当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KNO3>NaClC.溶液质量:KNO3<NaCl

四、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4.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S、Fe等 燃烧H2O2 性质(I)CO、CH4等 制法 氧气KMnO4 Fe等 KClO

3CHO等 6126(II)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I、II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D的化学式。

(2)C→D是化学方程式,说明反

应能够发生的理由。

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其微观实质是。

五、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制取与性质: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

为,观察

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然后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制取

CO2,有关化学方程式。

如图B,现象为,说明CO

2的性质是。由此推

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反思与交流:(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

(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

27.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

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

HCl,看到Na2CO3溶

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由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

由是。

六、计算题(共7分)

28.硫酸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酸,其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消耗量最多。历史上曾将硫酸的产量或消耗量作为一个国家化工生产发达程度的标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

化性引起的。稀硫酸有强酸性,稀硫酸的腐蚀性则主要是由酸性及水分蒸发后变浓而产生的。

硫酸的用途极广,常用于生产化肥、冶炼金属、农药、制药等。

SO工业制硫酸的流程为:FeS2 空气

SOH2SO

4煅烧 高温、催化剂

(1)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已有知识,请回答:

①工业制H2SO4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②在实验室中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

(2)某工厂化验室用9.8%的稀硫酸洗涤一定量化工产品中残留Ba(OH)2,当消耗稀硫酸

100g时,沉淀不再产生,问此时液体的工产品中残留Ba(OH)2的质量。

山西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C2.B3.A.4.B5.A6.C7.D8.A9.B10.C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 +21.(1)H2H2HH2CO3(2)①醋酸②40%

22.合成(有机合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质子数

NaClCaO+H2O==Ca(OH)2〔或Ca(OH)2+ CO2==CaCO3↓+H2O〕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或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是碱,有腐蚀性)

23.(1)36.6g(2)饱和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A、C

四、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4.(1)2H2O2O+ O2↑

(2)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第一条现象必答,后二条现象有其中一条即可)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放出热量

(3)正:CH4燃烧,提供能量 反: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

25.(1)Fe2O3(或Fe2O3·XH2O)

(2)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物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Fe+CuSO4=== FeSO4+Cu(或Fe+H2SO4===FeSO4+H2↑)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五、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6.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CaCO3+2HCl== CaCl2+ H2O+CO2↑

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与O2(或空气)接触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等溶质质量分数或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27.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有气泡冒出Na2CO3+ CaCl2== CaCO3↓+2NaCl向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原标签可能是NaOH

六、计算题(共7分)

28.(1)形成酸雨(或造成空气污染)A(2)7

解:设化工产品中残留Ba(OH)2的质量为X

Ba(OH)2 + H2SO4=== BaSO4↓+ 2H2O

17198

X100g×9.8%

17198 x100g9.8%

X=17.1g

9.中考历史考前试题 篇九

一、选择题

1.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珠海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2.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4.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两个凡是”思想

5.“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也是一个伟大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中共八大 B.新中国的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从1979年到198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加1084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产17万吨,油料、水果、牲畜等农牧产品产量1986年比1978年翻了一番。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政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7. 原苏联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8.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 D.中共十五大上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共八大的发展体现在

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B.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这里的“伟大的支点”最有可能是

A.深圳 B.浦东 C.台湾 D.海南

13.当前中国已悄然进入了“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下列事件曾阻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新宪法的颁布 D.“_”的爆发

14.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 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 上海 B. 珠海 C. 深圳 D. 厦门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即使国际、国内发生许多大事,我们都始终没有动摇这个中心。这个中心是 ( )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

16.下述重大纪念活动举办最早的是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

17.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中国的发展。经济特区“特”在实行

A.“一国两制” B.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18.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厦门 B.宁波 C.广州 D.深圳

19.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

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20.伟大祖国60多年风雨历程中的几件大事中,按时间先后排列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

①“大跃进”运动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_ ④中国加入WTO ⑤土地改革 ⑥两弹一星 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⑤⑦②④ B.⑦①② C.⑤⑦② D.⑥③④

21.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是 ( )

A.经济特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农业合作社

2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哪儿?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是下图中哪两个省份?( )

A. 深圳; 1)2); B. 凤阳小岗;1)3);

C. 厦门;2)4); D. 珠海;3)4)

23.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24.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党的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D、科教兴国 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25.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发 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 )

A.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B.20中国加入WTO

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②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③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④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以下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对外开放是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一切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我国已经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8.《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的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30.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二、填空题

31.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号称“龙尾”

D.西藏少数民族自治区

E.新疆少数民族自治区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1)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____ (思想行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进步思想,不仅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

(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 ______________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4.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_______,其中_________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35.我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36.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辽宁省的是——

3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三、问答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讲话

材料二:

(1)材料中提到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请问最早实行改革的乡村是?(2分)

(2)农民在领取土地承包合同后,获得了什么权利?(2分)

(3)图片一表明了什么?(2分)

(4)图二展示的是中国哪一城市?(2分)1990年,中央对该市的什么决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2分)

(5)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中国梦?(2分)

39.一首歌曲,常常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追忆。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某校开展一次歌咏比赛,让我们从歌曲中找寻共和国的足迹。

主题:歌声飘过60年----共和国的记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2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

----《志愿军战歌》 (2)写出两个志愿军战斗英雄。(2分)

“驱散乌云见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 ----《翻身农奴把歌唱》 (3)“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哪个地方获得了解放?(1分)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4)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

----《我是公社小社员》 (5)这里的“公社”是指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建立起来的,怎样看待这场运动?(2分)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春天的故事》 (6)“老人”是谁?请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他。“春天”的到来归功于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5分)

10.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十

一、历史中考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1注重基础性,突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应突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为学生适应社会和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落实“双基”对实现课程目标,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双基”的考查放在首位已成为南宁市历史中考命题的共识,2009年命题的知识考查覆盖率达到应考范围的90%以上。同时,无论是选择题或是非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比较、阐释等学科能力的倾向也较为突出。如:

例一《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相关联。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例二清朝末年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他是(

)

A荣德生

B侯德榜

C张之洞

D张謇

例三二战后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两面夹击的困境。2009年是诺曼底登陆作战多少周年纪念?(

)

A50周年

B55周年

C60周年

D65周年

以上三道试题覆盖了中古史、中近史和世现史,涉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换算历史年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基础性的目的很明显。

例四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请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最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这是一道覆盖教材好几课内容的综合论述题。命题以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为主线,着重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及影响,中国人民抗争及作用等有关问题的理解、概括、综合的能力,试题体现了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考查学科能力的要求较高。

2关注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具有开放性的命题来考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民主与法制的意识等人文素质。

著名历史学家赵亚夫先生指出,历史教育应当是“精神的历史教育”、“教养性的历史教育”,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历史教育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值得指出来的是,在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命题中,逐渐改变了过去说教式的方法,而是根据历史学习内容,适当地启发和引导(有时也适当地联系社会热点来设计试题)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态度与价值观,采用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更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素养形成的熏陶作用。如:

例五在宋朝要印刷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既经济又省时的办法应该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转轮排字印刷

D激光排版印刷

例六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病重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请判断这位科学家是(

)

A瓦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此外在材料解析题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等,说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考查已经深深地融入中考试题。上述题目对科技力量的导向,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的肯定,实际上就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影响。

3重视历史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加强对这一目标的考查探索。

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感觉颇为费解和不易操作,往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忽略它,造成了教学目标的片面性。在命题中,我们利用中考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探索对这一目标的考查,以引导教师们重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达到全面落实课程三维的目标。如:

例七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你认为除了课本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个问题?

例八(09玉林市试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注:指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探究),你学到了什么历史学习的方法?

目前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大致以上述题型进行。但从历史高考的反馈来看,已出现利用图片、文物等材料来让考生判断是属于原始资料或是第二手资料,以考查其对历史学习基本方法、途径的了解。这就提示我们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考查的多样化要多加注意和研究。

另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是乡土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组成部份,南宁市的中考较重视对乡土史内容的考查,也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但对此做法意见不一。所以目前我们对乡土史的考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南宁市中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就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课标的理解、把握和落实。

二、对初中历史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建议

1要认真研究历史课标,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依据课标来进行教学。提倡依据课标教学并不仅仅是看课标对内容标准(考试内容)的规定,而是要全面考虑课标的要求,如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只有全面地理解了历史课标,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才是把历史

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在2009年历史中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对例四试题的第(2)问丢分严重。此题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分析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从而体现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概述能力。但不少学生却只知结论而不知论据,反映出历史教学中忽视课标要求的不足。

2夯实基础,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上所述,把对“双基”的考查放在首位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也是考试中能答好题目的前提。如例三试题考查二战诺曼底战役年代的换算,这是较简单的基本技能,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错答。另外,教学中还要注重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3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力立意是考试命题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强调对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历史信息、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撰写历史小论文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概括能力。如选择题中考查对孙中山、康有为、严复等人的思想主张的了解及识记,但教材对他们发展资本主义的观点没有直接答案,需要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去理解,但学生对这一问题理解的欠缺,所以造成丢分严重。

4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和加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及熏陶。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解题,教会学生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加强对历史学科考试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和解题方法,如针对考试中学生普遍掌握不好材料题的答题要求的情况,就要在教学及复习中予以注意和指导,并加强练习,使其在考试中能事半功倍。在选编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过深过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自信心。

11.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篇十一

一、基础(20分)

1.只有当背诵像流水—样自然流泻出来,书上的营养才能化为自身的血肉。请在横线上默写。(10分)

(1)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2)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5)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蜀汉当时处境进行分析的句子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8)毕业在即,挚友李想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赠言,请你选择有关友情、志向、祝愿的古诗词名句回赠李想。

2.语文大厦由文砖字瓦砌成。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花蕾 苍穹 风筝 推敲 【名词】

B.美滋滋 沉甸甸 空荡荡 急匆匆 【形容词】

C.芝麻开花——节节高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歇后语】

3.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张梦超同学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摘录了四个句子,但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请细心的你帮他改正。(2分)

A.看不厌,看不厌那些在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D.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跃的雕刻家!

4.生活处处有语文。常耕耘同学搜集的语文素材,有一则与括号中注明的地点不相符,其序号是()(2分

A.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

B.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书店】

C.运动奏响生命,锻炼点燃激情 【教室】

D.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 【餐厅】

5.认真观察漫画,给它拟一个标题(8个字以内)(2分)

标题

6.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下面是对四部名著的表述:

A.《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B.《水浒》中的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 深、“智多星”宋江等都是英雄好汉。

C.《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手法,刻画动物栩栩如生。

D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赞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

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以上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此项中错误的地方应改为:(2分)

二、阅读(50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往来翕忽()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8题。(20分)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响。

【助读资料】

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

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12.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3分)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施比受更有福

13.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2分)

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

14.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3分)

15.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16.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3分)

17.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4分)

(1)(2分)

(2)(2分)

18.阅读助读资料,完成这张读书卡片。(2分)

时间2011年6月20日

类别人物介绍

丘吉尔:

摘自[助读资料]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9--25题。(18分)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 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 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

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2分)

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2分)

21.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

掉?为什么?(3分)

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2分)

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3分)

25.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4分)知识一:

知识二:

三、写作(50分)

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

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完的财富。

文题:请以“____好习惯”或者“好习惯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2011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20分)

1.(10分)

(1)原驰蜡像

(2)波涛如怒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八百里分麾下炙

(5)并怡然自乐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8)只要是关于“友情”、“志向”、“激励”、“祝愿”等符合语境的古诗词即可。

2.A(2分)

3.(2分)(卓)跃 改为(卓)越

4. C(2分)

5.(2分)标题: 代沟、聊、无聊„„

6. B ;“智多星” 改为“及时雨”;或“宋江”改为“吴用”(2分)

二、阅读(50分)

(一)(12分)

7.(2分)xī ; suì

8.(2分)大约 ; 睡觉、眠、卧

9.(4分)

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二)(20分)

12. A、C、E(3分)

13.(2分)例如:知恩图报,诚实守信(扣住“报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14.(3分)例如: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 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静下来。(“焦急”描写具体2分,语言表达1分)

15.(3分)不好。(1分)示例: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行文有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接近即可)

16.(3分)示例:“第一次”指的是农夫弗莱明救了丘吉尔(1分);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吉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表达清楚即可得分)

17.(4分)(1)假如不是农夫救了小男孩,就不会有后来成为英国首相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尔。(2分)(2)假如没有绅士资助农家少年,就不会又挽救数以亿计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诞生。(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响”相关的内容理解1分)

18.(2分)例如:丘吉尔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摘录助读资料中有关丘吉尔其它信息都可)(2分)

(三)(18分)

19.hè ;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2分)

20.举例子(2分)

21.B(2分)

22.(3分)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23.(2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 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3分)

26.(4分)

知识一: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三、写作(50分)

上一篇:美术教师暑期实践下一篇: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