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说课稿

2024-09-08

古诗词朗诵说课稿(10篇)

1.古诗词朗诵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学习重点,其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学生对农村的印象谈起,引入课题。首先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随堂检查生字词情况,指导书写。

(三)理解《宿新市徐公店》,感受意境

1.师简介作者。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

理解“急、追”体会儿童的神态和心理,通过“无处寻”想象画面。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6.小练笔:请你试着将后两句描述成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从动作、表情、声音、心理等方面来表现画面。

学生根据理解,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7.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品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强调“兴”的读音)

2.解诗题,知诗人。

3.看注释,解诗意。

研读三、四句,感悟人勤。(“日长篱落无人过” 侧面表现了农民的勤劳。)

体会写法。(以动衬静: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与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五)学习《清平乐·村居》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词及辛弃疾的介绍。

2.正音,明词意。

3.合作学习,理解词意。

4.赏析悟情。

引导想象翁媪对话,体会生活美好。

重点指导理解“卧”“最喜”,想象小儿的天真可爱以及作者对他的喜爱。

简介作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向往之情。

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清平乐?村居》中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两首古诗,一首词,都描写了田园风光,表现了对乡村景色、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我抓住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其特点的重点字词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每首诗都有对其写景抒情的概括,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

2.古诗说课稿 篇二

1、认识本诗中“爆”“屠”“符”三个生字,知道“爆竹、屠苏、印⑻曳”等词语的意思,进而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风俗美。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问:这些画面一般是在什么节日里出现?生答: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生自由述说。师交流总结:放鞭炮、贴窗花、挂灯笼等都是我国在过春节时的习俗,当然也是现代人过春节的习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王安石,你们了解什么?

2、学习古诗五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这既是学习古诗的目标也学习古诗的方法。

3、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大家有信心没有?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一:明诗意、诵诗文

1、同学们,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诗,边读边圈难懂或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生自主学习。

3、检查初读:

(1)出示诗,指生读,读准字音即可;

(2)诗中生字加红点,再指生读,问识记方法;

(3)诗读通了,也读顺了,但是诗是有节奏的,七言诗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读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指名读,齐读。

(5)释疑:爆竹、岁、除、屠苏、印⒆堋⑻曳

(6)尝试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7)再读诗。

(二)任务二:赏诗画、悟诗情

1、再读古诗,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分别出自哪句诗?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预设一:放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春节那天大家什么时候放鞭炮?谁来说说为什么放鞭炮?

(3)感受“热闹”,读诗。

(4)感受“快乐”再读诗。

预设二: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1)读诗后想象:人们在喝酒时会说什么?

(2)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时的感觉?(暖)

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读诗。

B:品味内心之暖: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老年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3)小结: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温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再读诗!

预设三:瞳瞳日画面“千门万户尤铡

(1)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觉?(樱

(3)古诗的词语追求精炼,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叠词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

(4)出示王安石的简介,想一想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王安石什么样的情感?

(5)是啊,新年的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样!齐读这句。

预设四: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1)出示插图的春联,师引导读,表达了哪方面的祝愿呢?

(2)我们都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春联,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适合送给谁?

(3)把旧的春联换下新的春联,把美好的祝愿进行表达,

让我们再看看王安石的简介。“旧”指什么?“新”指什么?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读诗;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为什么?读诗;

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读后两句诗。

哪些词最能代表诗人的希望?为什么?读完整的诗。

(4)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

三、检测导结

1、从古至今,写春节的诗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积累。课件出示。

2、师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气象,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动!直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王安石的《元日》。

3.古诗的说课稿 篇三

本单元主要由古诗改编的歌曲组成,通过演唱和欣赏感受古诗的意境。歌曲《静夜思》为两段体,宫调式,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乡的愁绪。依据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和他们已经具备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和知识,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围绕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运用于指挥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3.能从速度、节奏、结构、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内涵,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是: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及二声部的合唱。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听唱法:听唱法是学习唱歌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听唱能较准确地模仿、学习歌曲。如本课教学中,合唱部分先让学生聆听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再让学生跟琴学唱,然后合唱二个声部以突破歌曲难点。同时我还会根据需要辅以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等教法。

三、说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本课特点,我将通过对比法、讨论法、小组创编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过程

本课将用一课时来完成,通过激趣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创编——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落实。

一、激趣导入

课依始,教师演唱《读唐诗》导入(唱),同学们,还有一首歌曲与这首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想听吗?请听---《静夜思》(范唱)。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环节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诵《静夜思》,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歌曲的意境。

2、带问题复听:你觉得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表现这种思乡之情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较舒展,演唱的声音很柔和,力度较弱,情绪略带悲伤,正是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之情。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以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入

3、学习歌谱环节:课件首先显示歌谱中节奏难点部分:556和7 7 6及5 5 3切分节奏(板书),教师运用划拍的方式用直观教学法指导学生唱会此节奏。接着课件出现前倚音,指导学生唱时要轻一点。

课件再次出现1 02 7 6|教师运用对比法依次演唱有休止符和没有休止符的唱法,引导学生区别并回答为什么出现半拍的休止符?师生小结得出诗人因思念家长和亲人难过的哽咽了一下。此环节通过对歌曲节奏、情绪的把握更好地学习、演唱歌曲。

4、紧接着,课件出现《静夜思》的曲谱,采用听唱法让学生学会歌曲第一乐段。

5、歌曲的第二乐段是合唱,老师弹奏高声部,你们听和第一乐段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学生很快指出与第一乐段相同,但是第三句又多唱了一遍。

6、用听唱法学唱低声部旋律。

7、带入歌词,分声部演唱歌词。

8、在让我们把曲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音乐要素,融合到演唱中来,有感情地合唱歌曲《静夜思》。

9、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今天老师就教你们怎么指挥四拍子的歌曲。(板书,师划指挥图示,指导学生学习)

以上教学,目的是落实歌曲的学习,以突出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的重点,突破二声部合唱的难点。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

三、拓展创编

同学们,你打算用哪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表现《静夜思》这首歌呢?请分小组讨论。老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出适合本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是情境表演,也可以是歌舞形式。让学生尝试表演,以达到加深对歌曲意境的体会与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四、课堂小结

唐诗的博大精深还需要大家去领悟和感受。正所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诗。让我们以古诗新唱的形式再一次走进唐诗。在聆听《读唐诗》中结束课业。此环节首尾呼应,围绕主题。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当然,以上的说课只是本课的教学预案,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及时调整,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古诗的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唐诗三首》是人教版全日制高中音乐全一册的一节欣赏课。本课选取了三首古诗来进行欣赏,其中《诗经五首》是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民乐交响组歌,本课选摘了《葛生》这个乐章。《葛生》合唱背景上悲凉的女中音与凄厉的女高音相呼应,动人心魄。《春晓》《枫桥夜泊》采用了最为常见的钢琴伴奏的独唱形式:《诗经五首》为合唱与民族乐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更加喜爱中国传统诗歌。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绪,激发学生对于中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赏析及对比探究选段作品感受音乐情绪,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和每个选段的表现形式以及诗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唐诗三首》选段感受不同音乐情绪,并对《春晓》《枫桥夜泊》进行演唱。难点为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想表达出的情绪与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问答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情景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法,教师播放音频《红豆词》,播放完毕并提问:同学们谁来说一说这首词是谁写的,这首作品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们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词是曹雪芹写的,我们中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作曲家巧妙的与音乐相结合更是独具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唐诗三首》。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关注,同时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视听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们感知作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多媒体视频音频资料,对于组歌《唐诗三首》选段引导学生多次进行聆听,并伴随着这样几个问题来实现初步感知的目的。

1.什么是《诗经》?

2.《葛生》《春晓》《枫桥夜泊》这三段,他们的体裁以及表现形式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欣赏老师引导得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

《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谣、土乐,“雅”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葛生》这首乐曲是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民乐交响组歌,完成于1985年春天,在这部作品中即继承民族传统,又大胆突破创新,使这部交响组歌融古韵与新意于一体。本课选摘了《葛生》这个乐章。《葛生》合唱背景上悲凉的女中音与凄厉的女高音相呼应,动人心魄,《春晓》《枫桥夜泊》采用了最为常见的钢琴伴奏的独唱形式,但是想要表达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春晓》描绘了一幅春天早上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这一环节是整堂课在感知基础上的深入,欣赏的方式不仅仅只有聆听,适当的演唱也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更好的对于作品感悟和欣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领唱、齐唱、表演唱的教学环节对于选段《春晓》《枫桥夜泊》进行深入学习,我在给予歌唱情绪指导的同时也在其中用问题引导深入探究欣赏的方向,音乐中表现了哪些意境美情绪又是怎么样?那这些情又是通过了哪些方面或者形式传递给你的呢?从而让学生明白,乐,是由音组织而成的,它的根源是人类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

因此激动起悲哀感情的,发出焦急短促的声音;激动起快乐感情的,发出宽畅和缓的声音;激动起高兴感情的,发出开朗轻快的声音;激动起愤怒感情的,发出粗犷严厉的声音;激动起崇敏感的,发出正直端庄的声音;激动起爱悦感情的,发出柔和缠绵的声音;这六种声音并不是内心境界原来存在的,而是人们内心境界受到外界事物激动的结果。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为此,听赏作品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这也是声音形态与情感表现的一般对应关系。以来做到难点的突破,此环节耗时较长。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我会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歌曲分组进行表演,无论学生们展现的是否完美我都会给与相应的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采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并再次演唱乐曲选段的方式为本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并呼吁同学们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七、说板书设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唐诗三首》选段

《葛生》-悲凉

《春晓》-欢快的《枫桥夜泊》寂寥

4.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 篇四

本课有两首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而又不知道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小池》将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极易被学生理解,适合学生去吟诵积累。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两首诗有些孩子早已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字音上无须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美,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一年级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将诗歌的意境美与诠释图片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知道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四、说教法

本课是对古诗的赏析和学习,我采取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池上》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2.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教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A.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B.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A.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B.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C.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

D.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A.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B.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8)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A.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B.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C.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D.指导朗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小池》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了,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师: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读起来很优美,你会读吗?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1.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2.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①教师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②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③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④“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⑤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3.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古诗小池的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分析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荫、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市“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地热爱。

二、说学生情况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9—10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古诗积累。处于由形象、直观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三、说教学目标

对于古诗的教学,课标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能朗读好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惜”“露”等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达到熟读成诵,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结合诗句以及想象,描写小池的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与其它相似古诗的对比学习,感受古诗的不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结合诗句以及想象,描写小池的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三)学习古诗悟诗情;(四)回读古诗,进行练笔(五)拓展欣赏、课外延伸;(六)课堂总结。

下面我分别对以上六个教学环节,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这个环节,我以学生所熟知的县人民公园的荷花池画面,配上优美的古曲《荷塘月色》,加上我的描述,让学生闭眼回想初夏荷花池的画面,从而引出杨万里的《小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乐趣。

2、初读古诗读韵味。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指出,感悟语言、发展语感,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读古诗,及时纠正字音,然后

出示韵味图,让学生按照韵脚提示试读古诗,最后教师范读。古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朗读上,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小组同学一起学习诗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为此,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3、学习古诗悟诗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薛法根曾指出: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特别是四个动词,并相机学习“惜、露”两个生字。在学习每句诗时,我都会配上一幅与诗句相对应的画面,图文结合,更利于学生对诗中所描述景物的直观感受,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4、回读古诗,进行练笔。

古诗文中有大量为我们留白之处,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画,诗中的意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影像等材料更好地感知文本的内容,但是若能用写话来拓展丰富古诗文教学,则真正能体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本义了。因此结合对古诗词的回读加深对诗句理解,欣赏或背诵精彩语句,积累词语、佳句、解析文章的表达特色,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感悟其好处,根据例子进行小练笔就很有必要了。

“读写结合”要用好文本这个载体,有侧重点的讲解写作知识,巧妙地挖掘写作训练点,有重点的让学生练口,练笔,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完成从“读”到“写”,再回到“读”的能力的培养。

《小池》的教学设计,在回读这一环节,我设计的目标是:你最喜欢小池中哪一句诗描写的景物,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写一深化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使读与写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5、拓展欣赏,课外延伸。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描写荷花的诗句,陶冶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情操。首先是学生汇报课外收集到的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其次是王昌龄的《采莲曲》,尝试朗诵并大致了解诗意,最后推荐课后积累关于荷花的古诗,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

6、课堂总结。在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在这首诗的歌唱录音中兴味盎然地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通过音、诗、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小池》初夏的美丽画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形式,整合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作用,感知祖国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6.古诗《石灰吟》和《墨梅》说课稿 篇六

一、 说教材

本课选了两首古诗,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个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石灰吟 明 于谦

墨 梅 元 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

〈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

〈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读读。

〈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六、说板书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7.从诗词到作文的说课稿 篇七

这一课的设计最初缘自于学校所参与的省级科研课题《创新写作研究》的探索。参与这个课题两年的时间,我们的创新写作教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愈发的艰难,如何开发出更加新颖,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写作技巧呢?我们发现了《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于是有了新的思路:可否向古人寻求智慧呢?

我们开始了把中国古典诗词引进到作文写作的尝试。这种训练不是单纯的翻译,也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这一技巧的探讨和实践。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注重的`,语文的学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民族的语文和文化的精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渗透,诗词与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能力目标:对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关于学生情况的考虑,我们觉得好的方面是新的教学尝试和新的写作方法的探索,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不足是受到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

课堂设计:

在课堂的设计上,我们构建了“实例分析――技巧研讨――写作实践——习作研读”的教学模式。

实例分析部分,实例的选择没有停留在其它的改写作品上,我们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丰富了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媒介,电子课件,音乐素材等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使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

技巧探讨部分,探讨文章在利用《枫桥夜泊》的意境、人物、情节上的成功之处,尝试归纳可以作为技巧的写作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注重学生经验的总结和完善,技巧是灵活的、实用的。

写作实践部分,先总结写作注意的问题,然后提供借鉴篇目,进行简单的点拨,随时发现学生写作的优缺。

习作研读的时候,发动学生自评与互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学生互评,谈写作时候的体会和疑难;教师做归纳和总结。

8.古诗词朗诵说课稿 篇八

官方网址:qh.offcn.com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文名句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文默写是考卷上的常客,险些每卷必出,它重要考察我们对诗文的积聚和迁徙本领。课程目的的阶段目的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故意识地在积聚、感悟和运用中,进步本身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东西书明白根本内容、背诵良好诗文50篇。”课程尺度的评价发起中也作出要求:细致增强对学平生时诵读的评价,勉励门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长积聚,生长语感,加深体验与意会。

二、说教法

采用知识梳理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我的考点突破后,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能在二人互查后指出毛病,并总结做题技巧,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学。

四、说学生

九年级学生对古诗文默写已经不陌生了,有些同学都倒背如流,但是只会背,不会写,仍然无济于事,错别字照样连篇。或者有些需要理解才能完成的题,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由于此情况,所以要进行大量练习,以练带讲,让学生默写起来更加熟练。

五、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加强古诗文背诵与默写,掌握答题技巧。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

教学重难点: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课程

从全省各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来看,古诗文默写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和分值又上升趋势,要想在这个题上不失分,需要同学们加强对经典名句的着重记忆和充分理解,这包括对经典古诗文名句的背诵、识记,尤其是要加强字形、语句意境的拓展等方面的练习。同时,学会归纳学习以及复习的方法,这样迎接中考复习才能更有效果。

第二步:新课学习介绍命题形式

就近几年中考命题分析,主要以默写填空为主,可以细分为记忆性默写、理解型默写、应用性默写、拓展性默写、归类型默写、成语溯源型默写等。

1.考点突破

教师出示各种类型的默写题,学生直接回答,并提示解答此类型题的技巧与方法。2.题组训练

要求学生完成名师指导上的题目,共40道,完成后同桌二人互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进行重点指导,尤其是提醒易错的字。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3.总结作古诗文默写题的技巧 第三步:课堂测评

七、教学反思

盼望列位老师能针对我这节课,给出品评意见,以及针对我以后的讲授给出引导意见,谢谢!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http://qh.zgjsks.com/?wt.mc_id=bk12192)

9.古诗词朗诵说课稿 篇九

欢迎来到湖南省教师招聘网(http://hn.zgjsks.com/),湖南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说教材

诗文默写是考卷上的常客,险些每卷必出,它重要考察我们对诗文的积聚和迁徙本领。课程目的的阶段目的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故意识地在积聚、感悟和运用中,进步本身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东西书明白根本内容、背诵良好诗文50篇。”课程尺度的评价发起中也作出要求:细致增强对学平生时诵读的评价,勉励门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长积聚,生长语感,加深体验与意会。

二、说教法

采用知识梳理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我的考点突破后,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能在二人互查后指出毛病,并总结做题技巧,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学。

四、说学生

九年级学生对古诗文默写已经不陌生了,有些同学都倒背如流,但是只会背,不会写,仍然无济于事,错别字照样连篇。或者有些需要理解才能完成的题,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由于此情况,所以要进行大量练习,以练带讲,让学生默写起来更加熟练。

五、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加强古诗文背诵与默写,掌握答题技巧。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

教学重难点: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课程

从全省各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来看,古诗文默写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和分值又上升趋势,要想在这个题上不失分,需要同学们加强对经典名句的着重记忆和充分理解,这包括对经典古诗文名句的背诵、识记,尤其是要加强字形、语句意境的拓展等方面的练习。同时,学会归纳学习以及复习的方法,这样迎接中考复习才能更有效果。

第二步:新课学习介绍命题形式

就近几年中考命题分析,主要以默写填空为主,可以细分为记忆性默写、理解型默写、应用性默写、拓展性默写、归类型默写、成语溯源型默写等。

1.考点突破

教师出示各种类型的默写题,学生直接回答,并提示解答此类型题的技巧与方法。

2.题组训练

要求学生完成名师指导上的题目,共40道,完成后同桌二人互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进行重点指导,尤其是提醒易错的字。

3.总结作古诗文默写题的技巧 第三步:课堂测评

七、教学反思

10.古诗小池的说课稿 篇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之一,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

2、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的美景,从而将古诗诵读得入情入境。”

二、说学情。

在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因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中说道: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咏中,才能使学生解诗意、品诗味、悟诗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积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 “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看图导入、走进《小池》。

开始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想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我用课件出示配图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低年级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但抽出古诗中某个较为复杂的字,他却不能正确认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加上识字教学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又从古诗中筛选出生字,让学生认读、组词、记忆字形,扎扎实实展开语言文字教学。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无疑会摧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生能读正确、读流畅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因为前面有观察图画的铺垫,学生能读懂后半部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但前两行“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的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了古诗意思。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树阴、泉眼”这些词语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读这首诗,二年级的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配以悠扬委婉的乐曲,教师用动情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充分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从而达到在有感情诵读中加深体会、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第三条学习目标。

(五)书写生字、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生字的学习,我用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认读,创造性记忆字形,观察字形,然后教师择其重点进行范写指导,接着让学生练写,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议中感受汉字的美。

在拓展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桥老师的一段深情诵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想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惜 细流

树阴 爱 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我的板书一目了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点即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惜、爱、露、立”进行板贴。板书对仗工整,既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背诵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把要板贴的词语卡片作为奖励让学生完成板书这一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上一篇:写字教案 第四课 女字旁下一篇:腊八节朋友圈文案怎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