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2024-06-30

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精选15篇)

1.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一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各专业

“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施方案

2006年11月

一、课程概况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非计算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课程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要求,统一考试。作为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材

主教材: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 2000、Office 2000版)》,本书编委会,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CAI课件(光盘版):《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 2000、Office 2000平台》(光盘版V2.0),龚祥国、齐幼菊主编,电子出版物数据中心、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2004年2月。CAI课件(网络版):平台型网络课件--《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V1.0,龚祥国、齐幼菊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我们将为已购买本课件的用户提供内容更新和升级服务。

课程实践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程》,齐幼菊 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直播课:28讲,齐幼菊主讲,其中20讲为系统讲授、8讲为项目实训辅导。

三、教学特点

本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的使用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以便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保证实验以外,特别强调项目实训的切实落实。项目实训和实验都要求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一人一机。项目实训指导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实训任务。

本课程把项目实训的完成情况记入形成性成绩,同时将项目实训内容列入课程考核范围。

四、学时安排和教学进度教学进程:(见教学大纲)

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其中集中辅导和答疑20学时,实验课时18,小组讨论学习7学时(由指导教师组织并设计讨论主题),实践基地项目实训27学时。

下表给出该课程的内容、辅导学时、实验学时和项目实训学时的分配。

“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教学进程安排

下表给出该课程的网上教学活动安排。

网上教学活动安排

五、课程实践

硬件配置:CPU为Pentium 166MHz或更快,内存32MB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键盘、鼠标,最好配有CD-ROM。

软件配置:Windows 2000(包括Internet Explorer 和Outlook Express)、Microsoft Office 2000(包括Word 2000、Excel 2000、PowerPoint 2000、FrontPage 2000)。

1.实验

实验共18学时,分别为计算机基本操作(2学时)、Windows 2000操作系统(3学时)、字处理软件Word 2000(2学时)、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3学时)、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0(2学时)、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0(3学时)、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2学时)。

2.项目实训

项目实训共27学时,项目实训有课堂笔记制作、学生学习情况薄制作、宣传演示稿制作、班级主页制作,学生可以选做其中两个项目实训任务。

六、教学方法建议

1.本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对每一章节只进行简单讲解和归纳总结,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主,强调课程实践的有效实施。

2.教师应督促学员按照规定的教学进度认真自学,完成平时作业。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的平台交流探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讲评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实验是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所必须的实践环节,建议在前9周和课程面授辅导同步进行(每周2学时面授辅导、2学时实验),完成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4.项目实训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必须充分重视。建议课程一开始就明确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实际应用需求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要求项目实训指导教师,严格按项目要求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实训任务。

七、学习方法建议

1.本课程涉及应用软件多,在学习时要明确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带着项目实训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学习,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

2.认真完成平时作业和课程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习目标,记住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3.积极参加课程的网上教学活动,利用讨论、交流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4.认真完成项目实训任务,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达到学习的理想目标。

八、考核要求

1.考核依据

“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2.课程总成绩的组成采用期末考核成绩与形成性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作业占8分、实验占7分、项目实训占25分。期末考核:采用笔试,占总成绩的60%,由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考试方式为闭卷。考核通过并获得相应学分的条件:形成性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必须分别达到24分和36分或以上。

3.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内容:平时作业、实验、项目实训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考核的要求: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平时作业、实验和项目实训任务,方可得满分。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各地方电大评定。

省电大将负责对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和项目实训情况的抽查。

九、教学反馈

责任教师:齐幼菊

通讯地址:杭州市教工路42号 邮政编码:310012

值班电话:88078549-8201,88847403 电子信箱:qyj@zjtvu.edu.cn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6年11月

2.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二

1 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 多数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方式较为单一, 课堂教学氛围枯燥,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1.1 计算机实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实际上, 当前我国很多的学校, 都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即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 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1]。计算机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 具有强大技术理论体系的学科, 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 无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只是机械性的进行学习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使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失去了它的魅力和作用。

1.2 忽视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

大学生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真正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指导,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 很多教师只是在讲解完成理论知识后,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练习, 计算机实验课程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水平提升较慢, 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2]。

1.3 计算机实验教学设备较为落后

时代和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 使计算机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革, 而目前我国很多大学计算机教室中, 还存在一些较为落后的计算机设备, 这些计算机设备由于出厂的年份较久, 无法满足当前很多软件的安装, 学生无法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应用[3]。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 无法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和计算机的魅力, 十分不利于计算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方式

学生的相关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视, 合理更新计算机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师也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丰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 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2.1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实验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 无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效率较低[4]。在新时期, 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各种新颖教学方式的学习和认识, 将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与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成为具有丰富实验操作水平的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5]。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计算机软件“Photoshop”中, 倒影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方式首先进行教学引导, 比如提问“同学们, 你们见过水面上的倒影吗?它有什么特点吗?”这类问题,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讨论, 带动计算机实验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对“倒影”这篇内容产生兴趣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能够有效的提升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使计算机实验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应用分层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在大学中, 很多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区, 有的学生可能计算机水平较强, 而的地方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弱, 而一些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学生可能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理论都没有深入的掌握, 针对大学教育的特殊性, 计算机教师可以应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 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不会使计算机实验教学出现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 而另外有一些学生因为无法获得新知识而出现懈怠心理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 主要指导学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等。第二组为相对有一些计算机基础的学生, 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软件熟练学习。第三组为具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学生, 主要教导学生对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培训内容进行教学, 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报考国家计算机二级的水平。

2.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学计算机实验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水平的指导, 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 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当中, 并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潜力和主观想象力, 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日常实验活动手册, 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知识要不断的加以练习才能牢记于心, 建立知识手册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计算机必然会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辅助手段,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改变。在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 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实验操作水平, 成为社会和企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未来能有更多的成就, 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真正发挥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玉强, 赵绪辉, 陈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9) :76-78.

[2]王亚明, 施明登, 董翻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0) :65-67.

[3]邵正隆, 彭宇, 高国柱, 杜炤, 谢素萍.基于教学流程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支撑系统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12) :43-45.

[4]全成斌, 杨士强, 赵有健, 闻星火.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02) :61-63.

3.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项目化;计算机;实践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都在寻求适合自己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国外都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项目教学法。近几年,我国的相关院校及相关专业也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各行的就业岗位都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探寻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是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先讲一讲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1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1.1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内涵。项目化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相结合的模式。项目化教学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其中起组织引导作用。

表1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

项目项目化教学传统教学

学生角色1)自己选定学习活动;

2)学生自己独立学习;

3)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1)被动听讲;

2)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简单记忆

教师角色1)提供资源;

2)参与学生项目设计指导;

3)参与学生项目评估。1)备课传授知识;

2)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内容;

3)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目的如何运用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理论知识

学习动力学生有内在的自觉主动学习动力家长老师的敦促

1.2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分析。a.项目化教学一般包括五个教学阶段:(1)明确项目任务;(2)制定项目计划;(3)实施项目计划;(4)检查评估;(5)归档或应用。b.项目化教学一般是以设计项目任务为基础,同时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很好的融入到项目的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在项目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知能力;c.实践是项目化教学的根本手段;项目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的体现了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会充分地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操作、查阅相关资料,很好地实践了解决问题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d.项目化教学通常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集中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基础与问题相联系,通过与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进行共同探讨从而讨论出一个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e.教学的手段途径多种多样,通过项目化教学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方式;f.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成果评定方式灵活多样。

2项目化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实施了项目化,但是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师仍然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以来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教师及学生尚未从思想上对项目化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摆脱不了单纯学习考试要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点和操作点的模式,忽视了对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项目化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较好的作用。2.2学校尚缺乏为项目化教学的推广而需要的良好环境。在很多学校并没有把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这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发展缺乏一个好的大环境。如果各个科目都能够将项目化教学很好的贯彻实施,就能够从多个学科共同促进,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等能力的培养。2.3项目化教学缺乏科学指导。由于我国的项目化教学起步较晚,在国内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标准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很多学校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也只是在探索,并没有一套指导、考核的标准对项目化教学的效果进行指导和评定。

3优化计算机专业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措施

3.1精心设计确定项目内容。项目的选取是教与学能否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范围要使学生既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师生一起讨论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相关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这样一个项目任务,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的基本组成及排版要求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对一篇长篇小说进行排版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排版过程中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相关操作。3.2认真制定实施项目计划。计算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因而培养学生如何准确熟练掌握运用电脑的实际操作技巧尤为重要。例如,在项目计划中明确的设计出学生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是什么,完成项目任务需要做的相关工作、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哪些、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等。3.3教师的检查评分。项目实施的最后环节就是项目评估。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的选择、学生在小组之间的团队协作状况、时间安排、成果展示等。例如在考察学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能力上,可让学生自选题,项目设计一款汽车产品进行推介,学生在完成后演示作品,同学间相互点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点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技巧。项目化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更加中肯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而不会像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能力那么片面。

4结语:

项目化教学应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动手和学习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8.

[2]赵文海.邹成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环节项目化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3]苗文友.浅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

[4]邱敏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浅议[J].机械管理开发,2008,08.

[5]袁良凤.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6]时进.浅析项目化教学在高校计算機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新一代:理论版,2012,02.

4.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方案 篇四

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方案

“齐鲁软件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题目发布及网上交流、暑期训练营培训、比赛评比。

1、题目发布及网上交流

(1)题目发布

参赛题目在4月中旬将发布在“软件设计大赛”网站,网址为:http://。各校参赛队在4月中旬到5月20号之前进行组队、报名,同时熟悉参赛题目。

(2)网上交流

组队后,在5月到6月期间,各校代表队可以广泛地就题目、创意、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交流,大赛组委会开通论坛,网站就每个命题开设专栏展开讨论,命题老师负责解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答疑。各个学校老师及学生都可以参加讨论,共同进步。

2、暑期训练营培训(7月)

大赛组委会打算组织暑期训练营培训,学生自愿报名,希望通过暑期培训参赛学生整体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训练营培训的主要内容:

(1)针对赛题的创意、设计以及技术难点等内容,有目的地请专家(教授、企业的人士等)给予指导。

(2)真正面对面地与企业领导或技术骨干交流、沟通,以便从感性上对社会的需求有所了解,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规划。

(3)同学之间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平时大家难有机会见面,训练营这个平台可以让各校同学真切地感受一下兄弟院校同学的风貌。

(4)参赛队员更可以学习、观摩别对同学的创意、设计,或展示一下自己的见解、作品。

(5)培训时间、地点和费用待定。

3、初赛和复赛

软件设计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9月中下旬提交参赛作品(具体时间在网站公布),首先要经过评委会的初评,初评合格之后参加复赛。

(1)初赛(10月)

鉴于软件设计大赛与日语、英语等外语比赛不同,它是同学长期公关积累的结果,初赛在暑假后(一般暑假是各参赛队集中攻关的时间)进行,9月中下旬提交参赛作品,然后交评委会进行初评。若作品满足下面之一,则取消参赛资格。

1.作品无法正常安装、演示、运行,无复赛资格;

2.没有文档或文档不全,限期内又不能提供,无复赛资格;

3.无源程序或源程序运行有误,无复赛资格;

(具体要求网上详细公布)

(2)决赛(10-11月)

初赛合格的参赛队进入决赛,进入决赛团队会获得评审组提供两份同一个比赛组的作品,要求参赛队从评审角度去审查,写初评审意见(三条优点,三条不足),按规定时间上交。评审的水平作为评审组对该团队评审成绩的参考。部分进入决赛同学需要现场展示作品,接受答辩。决赛更多的是给大家一个展现自我风采、推荐自己作品、锻炼自己表达等综合素质一个平台。如果说初赛纯粹是在拼作品、拼技术、拼手,那么决赛就有些比素质、比反映、比沟通交流能力。优秀作品将在网上展示,接受公众审查。促进相互学习。决赛的时间及评分细则另行制定,决赛在10月上旬进行,以避开各高校的期中考试。11月份进行颁奖大会。

4.作品的提交

(1)每个参赛队的作品必须以光盘形式上交,光盘内需包含以下内容:

在根目录下建立四个文件夹,分别命名为“作品”、“源程序”、“文档”和“演示”,必要时自己根据情况建立二级文件夹并清晰命名。

1)将作品的发布版(.exe文件或安装文件)及数据库备份文件放入“作品”文件夹中;

2)将作品的源程序放入“源程序”文件夹中;

3)将完整的技术文档、管理文档和系统说明文档(必备软件安装和使用说明书)都放到“文档”文件夹中。注意在文件中应逐条详细说明体现作品设计特色的功能;

(2)每个队的作品一式三份,即刻录三张光盘上交。光盘上做必要不可擦除的标识以防混乱,如“作品名”、“学校”、“组长姓名”、“小组名称”等;

(3)请将光盘放在档案袋内,袋上注明以下信息:“学校”“作品名称”“小组名称”“组长姓名”“详细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

题目如下:

一.虚拟实训软件二.网上掏宝--网络资源检索

三.3D智能问答旅游咨询员四.儿童教育网游

五.学习型创意网游六.原创动画

七.手机游戏八.基于Web Service的3G手机应用开发

九.3G商务应用十.基于3G手机平台的大学生行动手册的研究

与开发

十一.虚拟化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设计

十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十三.基于iPhone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创意设计

各题目的详细要求可访问齐鲁大赛官方网站

附件2

外语大赛竞赛方案

一、2010 计算机英语大赛方案

大赛的指导思想: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一方面通过企业参与大赛,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企业思想深入学校,指导学校的教学和引导在校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参赛学生的优秀表现,使企业更多的了解高校的人才培养,促进校企联合;同时大赛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企业发现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

大赛的环节设计和题目根据企业对英语的实际需要而设置,整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初赛选拔、暑期训练营培训、复赛决赛。

1、初赛:6月份

初赛时报名人数不限,均以个人赛的名义参加。主要借助大赛达到营造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报名费用及方式见大赛站。

初赛的组织:济南市的学校统一组织,外地各学校自己组织,组委会统一提供试题和答案,根据成绩和参赛人数决定参加暑期训练的选手。

初赛的形式: 通过提供工业与信息化部全国IT英语项目标准考试题(一级笔试)。选手的选拔:依据考试成绩,具体名单要根据各学校的报名人数和预赛成绩,共选拔约100人。

初赛题目:由全国IT英语项目组提供。全国IT英语项目组免费为参加初选并成绩合格的前300名选手提供一份全国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应试者技能分析报告”。

2、暑期训练营培训:7-8月份

时间:2009年7月中下旬(暂定)

地点:待定

受训人员:参加暑期培训的学生是经过初赛选拔后的选手,(根据实际报名情况确定,具体见大赛网站通知)。

培训人员:IT英语培训师(由全国IT英语项目组提供)

主要内容(除去大赛统一组织的活动):

第一天:

上午:进行英语简历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英语面试指导。

下午:继续进行英语面试指导;进行分组模拟面试。

第二天:

上午:进行软件外包企业业务流程培训。

下午:继续进行软件外包企业业务流程培训,并分组模拟。

第三天:

上午:进行企业英语商务礼仪培训:如接打电话、安排任务等。

下午:继续进行企业英语商务礼仪培训:如客户服务、需求明晰等。并分组模拟。第四天:

上午: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讨论培训。

下午:分组模拟。

第五天:

上午:进行IT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并根据测试成绩及分组模拟情况确定40-50名参加复赛。

注意:未参加暑期训练营的同学将没有资格参加复赛和决赛阶段的比赛

3、复赛和决赛:9月底或10月中(暂定)

复赛内容包括个人能力展示、抽题问答、分组协作三个环节。大致按如下程序进行:

(1)复赛

①个人能力展示

每位参加复赛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上场,用英语介绍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歌曲、表演等)展示自己英语应用方面的特长、以及自己对欧美相关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时间约3分钟。

由评委根据选手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口语、体态、仪表、礼仪运用等方面进行评分。②抽题问答。

所有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上场,首先由选手随机抽取题卡,然后由主持人读题卡,选手背对大屏幕,按主持人的要求回答问题,观众可以同时看到大屏幕上的题目内容。同时主持人根据选手的回答判定对错,由记分员负责记分,大屏幕上可显示答案。时间约2分钟/人。

根据本环节的得分排序,选出参加最后进入决赛学生。

(2)决赛

题目来自众多的对欧美软件外包服务企业,每个企业提供一部分题目。主要设计对欧美软件公司中常用的语句,比如与软件开发有关的、与面试有关的、与日常工作中交流有关的内容等。

分组协作

选手参照夏训营培训的内容,分成多组抽题。每组先进行分组讨论,由评委旁听,并根据讨论中选手的表现初步打分。然后由组中每位选手分别出场,陈述讨论的过程及结论,由评委给出最终得分。该环节充分体现选手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选手运用英语的能力。内容为对欧美软件企业中常用的会话。题目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讨论(这是软件企业中最经常遇到的对话场景)面试

3需求明晰(即通过沟通了解客户的具体详细需求)

4其他(比如办公室打电话、安排任务、出差等)。

备注:复赛与决赛环节,由全国IT英语项目组提供中外籍考官,协助根据工作场景、项目开发场景进行命题和现场评判。全国IT英语项目组为甲方前三名中通过“全国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一级”的选手,免费颁发工业与信息化部全国IT职业英语技术水平证书。

关于暑期训练营和复赛决赛的具体时间,以及竞赛方案可能的变化,请同学们经常到大赛网站http://查看公告,及时了解大赛英语组比赛的最新消息。

二、2010 软件日语大赛方案

软件日语大赛的指导思想:为校企联合开展对日软件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大赛的方案设计来源于对日软件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比赛用题全部来自各个企业,由组委会负责汇总和整理。整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初赛、暑期培训及复赛、决赛。

1、初赛:6月份

初赛时报名人数不限,凡是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均可以报名参加。主要目的是借助大赛达到营造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学习。报名费用及方式详见大赛网站。请每个学校的指导老师及时关注大赛网站,及时辅导和组织学生参赛。

初赛的形式:采用笔试答卷方式,内容包含计算机基础、软件适应性测试和日语基础三部分。

2、暑期培训及复赛:7-8月份

暑期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明确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学习。经过初赛选拔的学生有资格参加暑期培训。培训时间约7天左右。培训地点、具体时间、费用等详见大赛网站。

暑期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口语、会话、礼仪、写作等日语学习方面进行

辅导和提高,二是与对日软件方面的企业领导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软件外包发展趋势;同时安排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被企业选中的学生直接进入决赛。暑期培训结束时举行复赛,主要从听、说、写几个方面考察选手的日语应用能力。根据复赛成绩选拔进入决赛的学生。

3、决赛: 10月份

决赛主要包括IT日语和面试问题,评委主要由对日软件企业的领导组成,按照实际招聘对日软件开发人才的要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IT日语能力。

4、选拔及成绩评定

5.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一、课程基本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一学期授完。

本课程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其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课程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力图在讲清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介绍流行的网络产品和最新的网络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2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解ISO的OSI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了解典型的网络实例,了解ISO及CCITT等标准制定机构。

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4学时)

(1)数据通信技术

(2)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3)数据交换技术

(4)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

(5)差错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等主要指标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各种通信方式、编码方法、时钟同步法、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理解星形、总线形、环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并理解树形、混合形和网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理解计算机网络中所采用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通信等传输媒体的传输特性;掌握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等差错检测编码方法的算法原理和检错能力,并能利用算法计算冗余码和编码效率。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18学时)

(1)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

(2)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

(4)网络层

(5)高层协议介绍

(6)TCP/IP簇

教学要求:了解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OSI基本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了解物理层提供的为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性,理解EIA RS-232C和EIA RS-449接口标准,了解通过DOS和BIOS提供的异步串行通信功能进行串行通信的编程方法;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理解BSC的报文格式和HDLC的帧格式;理解网络层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和阻塞及死锁的解决方法,了解X.25协议标准,了解网际互连的基本要求和用于互连的中继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组成OSI参考模式高层结构的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主要功能、特点和协议规范;理解TCP/IP的定义及其对应OSI的层次。

4.局域网(22学时)

(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3)CSMA/CD媒体访问控制

(4)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

(5)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

(6)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7)Novell 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标准,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典型实例,理解传输媒体以及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理解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层的服务和操作,深刻理解CSMA/CD总线网、令牌环和令牌总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了解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的工作原理,了解Novell NetWare的主要特点,掌握Novell网络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5.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6学时)

(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异步传输模式(ATM)

(2)帧中继(Frame Relay)

(3)快速/高速局域网

(4)因特网(Internet)

(5)内联网(Intranet)

(6)网络管理基础与网络安全

教学要求:了解ISDN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结构,了解ATM的基本概念和信元结构,了解帧中继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了解快速/高速以太网技术,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域名系统(DNS)及万维网(

电话:010-66490546

E-mail:xianjs4618@163.com

电话:010-66490546

6.《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思路 篇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思路

文章指出<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现状,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分层教育思想和1+X的教学方案,并使用方差分析论证其有效性.

作 者:李春艳 LI Chun-yan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66110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分层教育 1+X的教学方案 方差分析

7.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七

(一) 学生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 对实践课感到盲目。

我们现在的讲授模式, 采取了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授课, 但是调查发现:只有36%的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非常满意, 理论课能认真听讲, 实践课认真练习。有26%的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一般, 认为理论课学到的东西到实践课时能会用一部分, 还有38%的学生对本课程不满意, 认为理论课是在浪费时间, 而上机课时又感到盲目, 不知该干什么, 这部分学生需加以引导, 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明确他们的学习目的。

(二) 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矛盾突出。

1、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体系使得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模式。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大部分都很薄弱, 因此, 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 而学习文化基础课又占用了大量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 与此同时, 学生文化基础通过在中职阶段的学习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提高。文化基础、专业技能难以兼顾, 这也是造成中职计算机教学感困惑的原因。

2、专业课程缺少实用性, 课程更新缓慢。

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细分专业课程, 不断推出与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 是专业建设重要的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方面工作没能有效开展, 陈旧课程的大量存在, 未能像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那样不断推出新课程。这大大地制约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革新, 使毕业生普遍感到在学校学的在工作中用不到。

3、教学模式及方法单调沉闷,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 没有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 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备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久而久之, 教师埋怨学生素质不高、基础差, 学生埋怨教师教学水平一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二、对策

(一) 改变授课模式, 利用多媒体实验室 (计算机、投影、语音为一体) 进行授课。

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理论课兴趣不高, 而实践课又无从下手的情况, 我们可以考虑,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的授课方式, 而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重在实践”的“讲学做一体化”授课模式。因此各院校应尽可能多的提供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 (教室) 进行授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 (教室) 授课能使教师上课内容更注重实际应用, 而且, 边讲解, 边操作, 学生可以在机器上跟着操作练习, 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调查发现, 95%以上的学生对“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比较欢迎。

(二) 、加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指导、管理、督查工作

1、学校成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指导小组”, 由主管

教学的校长、有关专家教授、相关职能处室和相关学院的负责人组成, 具体负责规划、指导、监督、保障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制订和落实计算机考核的有关要求及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保障措施;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师生座谈会, 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学工作。

2、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任务, 其学院负责人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学院领导班子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研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会议, 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积极研究对策, 全力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学校把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衡量和考察学院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一项指标。

3、各学院必须高度重视本院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培养和提高。

学院领导每月至少参加1次计算机基础课的听课, 并及时和任课教师联系,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各学院要指导、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 安排落实课前点名等考勤制度, 确保本院学生的上课出勤率, 对缺勤的学生及时予以处理。学校把各学院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 将作为对学院津贴核算及教学和学生工作评价的一项指标。

4、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院教学督导组要充分发挥督导

检查职能, 每学期每位督导委员听取计算机基础课次数不得少于1次;督导委员要了解、掌握教学情况, 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对学生意见多、工作不称职的教师提出整改或调换的建议。

三、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大学教育最终是人的教育。今后教学不是“母鸡喂小鸡”的方式。要培养大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教给他们用不同的方法, 在研究中学习, 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 运用知识。只有让学生学会收集知识, 鉴别知识, 综合知识, 最后才能接受知识, 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 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 着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 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 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我们的教育无疑应担当起开发培育创新精神的时代责任, 而不能留下窒息创造力的遗憾和过错。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识到“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让教学活动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让学生在科技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四、结语

以上仅是我从教以来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总之, 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依靠每一位热爱职教的同行们认真分析、深入研究, 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培养更多符合今后社会发展的实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意见》2005.

8.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校学生 计算机教学 现状分析

一、前言

当下正是高校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的重要时期,对各学科教学现状的综合分析与反思,是我们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阶段。高校计算机课程作为影响最大的一门大学公共课程,其质量好坏直接牵涉到广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高低。

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已有不少教学、研究者对大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其中,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计算机课程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僵化、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学生个性需求考虑不充分、考核制度单一等多方面共性问题。在此分析基础上,不少同仁尝试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从教学理论改革、教材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实践性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颇有启发意义的思考。本文拟在前人讨论基础上,着重分析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若干尝试性对策,以就教于诸位同仁。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切实落实有待完善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学单位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重视,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已得到一定改善,但其中仍隐含的诸多问题。

1.教学单位对教学理念更新的吸收与实施并未到位。尽管我们在大体框架与方向上已经制定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理念和模式都作出了明文规定,但并未在具体实施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准则。

2.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估与监督机制。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评教任务主要是在教务处及教学实体单位内部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在此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监督,更多的是对教案及个别课堂内容的突击检查,并未能形成长期的跟踪调查机制,从而使得教学改革监督未能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3.教师个体对于教学改革的理解不到位。大部分的计算机教师已经涉足计算机教学多年,面对新形势下的计算机教学转型,不少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只是停留在局部的改变。

(二)学生学习观念转变不到位

毋庸赘言,计算机教学改革若欲取得持续、有效提升,作为学习主体的高校学生也应在学习观念及行为上进行更新,方能达到教学相长。但是纵观当下的大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动机与心态,不难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观念上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改革中的诸多方面并未受到重视。

1.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依旧不足。尽管已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今后工作实践有相当大的关系,但仍有很多学生将计算机课程视为一个获取计算机水平测试的应试教育过程,真正的实操并未掌握。

2.大部分的学生已习惯于中学期间的应试教育,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提倡的团队学习、实践学习和创新训练都缺乏积极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热心引导,学生往往报以应付态度,最终使得学习实践的过程流于形式主义的行为复制。

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化,使得众多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与认识有所偏差。长期以来,计算机教学都一直未能形成根据学生兴趣组成学习探究小组,最终导致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兴趣点的流失,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如何在组织机制与具体实践上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从而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三、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完善教学监督机制

若想从源头上对教学改革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对教学质量本身的监督就必须严格施行。

1.应将教学质量好坏与教师薪资挂钩,从物质奖惩上落实教学监督。对于严格推行教学改革理念,积极更新教学内容的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和名誉鼓励。对墨守陈规,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消极应对教学改革的,应进行相应的处罚。

2.明确职权范围,教学单位和教务管理部门应协调好相互关系,认真对待教学监督工作。不仅要从教案检查、随堂听课等传统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同时,还应对教学团队进行整体考核,促使教师依托教学团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3.应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教师职称评比挂钩。针对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更新与尝试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的职称评比上优先考虑,以作为教学骨干的储备力量。从职称评比优势上激励教师进行教学理念与内容的更新与实践。

(二)在团队互促中促进教学水平

针对计算机教师队伍中因年龄及知识背景差异等主观因素造成的教师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认识上的多样性,教学单位应当从教学团队建设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交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互促合作中提升教学内容与实践的有效性。

2.教学单位可以定期组织教学团队进行外出考察、学习,从兄弟院校中吸取教学的有益经验,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教师之间应形成互帮互助的小团队,可以通过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形式,在组织机制上保证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从而为教学先进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供一个平台。

(三)学生学习观念转变的有效引导

如前所述,大学生计算机学习观念存在的问题,同样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方能配合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

1.要从入学教育中明确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产生足够重视。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树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知识的意识。

2.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现实学习生活中计算机技能运用的时效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习与工作间的关系。二是通过有效的学习团队构建,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学生当中形成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提升课堂实践的团队协作。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统合教与学,在师生中形成教学改革理念的新格局,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的讨论只是一个初步,冀望日后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隋庆茹,郝允慧.<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2]张靓.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9.3.

[3]郭晓波,翟雁.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6.

[4]王璠.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研究[J].青春岁月2011.10.

9.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篇九

教育部 2004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 2005 年 1 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精神。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近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订了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大学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1-4》、《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口语演讲》等课程及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

《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为80学时,5学分,《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为64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为必修;《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口语演讲》等为32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为选修,记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学校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的需要。

三、教学对象

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四、教学安排与成绩记载

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学校安排的《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课程学习,从二年一期开始学校对学生实施分类教学。《大学英语3》的教学分为《大学英语3》(普通班)、《大学英语3》(听说班)、《大学英语3》(免听免考班);《大学英语4》的教学分为《大学英语4》(普通班)、《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

(一)分类教学的具体安排与成绩记载办法

1、二年一期开学前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3》(普通班)的学习;二年二期开学前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4》(普通班)的学习,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2、二年一期开学前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3》(听说班)的学习,学习内容以英语听说为主,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3、二年二期开学前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4》(普通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4》成绩自动记载为(CET4成绩/710*60+40),选择普通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4》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和(CET4成绩/710*60+40)二者之间的高分。

4、二年一期开学前通过CET6考试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3》(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3》(听说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3》成绩自动记载为(CET6/710*50+50),选择听说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3》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和(CET6/710*50+50)二者之间的高分。

5、二年二期开学前通过CET6考试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4》(普通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4》成绩自动记载为(CET6/710*50+50)和(CET4成绩/710*60+40)二者之间的高分,选择普通班的学生必须

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4》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CET6/710*50+50)和(CET4成绩/710*60+40)三者之间的高分。

(二)通过CET6的学生从二年一期开始,仅通过CET4的学生从二年二期开始,可以选择修读《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等英语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三)学校在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中选拔少数学生参加《口语演讲》通识教育课程学习,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五、选课管理

学校每学期按计划开设大学英语类课程,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参加选课。

1、每学期选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选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CET4、CET6成绩等情况预选课程,根据自己上课时间等情况选择该课程的可选课头;第二阶段为改选阶段,学校根据CET4、CET6成绩对学生选课进行审核,删除错误选课,并根据情况给该类学生提供改选机会一次。

2、选课结束后,学校按选课学分进行收费认证,未通过认证课程为无效选课。

六、附则

1、本方案中“通过CET4”指CET4成绩达到425分,“通过CET6”指CET6成绩达到425分。

2、本方案从2007级本科学生起开始实施。

湘潭大学教务处

10.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篇十

作者:大英部 加入时间:2005-10-27 10:52:18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实施步骤

1、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上来,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并重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特别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

5、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益。探索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软硬件的合理配置方法、课程设置方案及其它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和经验。

6、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语言教学规律,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兼顾现实。结合我校实际和兄弟院校经验,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年2月开始,在2004级进行小规模试点,参加学生240人,使用外教社出版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二阶段: 2005年9月开始,在2005级中增加学生500人左右,扩大试点规模,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三阶段:综合分析前两个阶段的试点教学,形成实验报告供学校决策。若前期实施效果良好,学校条件成熟,争取在2007年9月以后全校推广。

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案

1、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综合英语课程,其目的是保证所有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二模块为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扩展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素质并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综合英语课程分为四个级别,即综合英语(1)、综合英语(2)、综合英语(3)、综合英语(4),每级学习时间为1个学期,每周4个学时。英语应用技能共有14门左右课程供学生选修:如英文影视欣赏、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高级翻译、英语视听说、中高级英语听力、中高级英语口语、实用英语写作、跨文化交流、英美文学欣赏、外台听力、英语演讲、英语口译、文秘英语。根据学生上一学期末选课情况,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上述计划课程中的3-5门供学生学习,每门课程学习时间为1个学期,每周2个学时。

3、新生入校后,根据他们的入学英语水平(以高考英语成绩为主,以补

充分级测试为辅),分别编班,开始进行3个不同级别、不同课程的学习:

第一级:约本年级70%的学生,从综合英语(1)开始修读,期末成绩合格者可以在第二学期学习综合英语(2),到第四学期完成综合英语(4)。期末成绩不合格者,需重修。

第二级:约本年级30%的学生,从综合英语(2)开始修读,到第三学期完成综合英语(4),成绩合格后,第四学期开始选修两门应用技能课程。

第三级:约本年级2%的学生,从高考英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中通过综合考试选拔,单独编班。他们从综合英语(3)开始修读,到第二学期完成综合英语(4),成绩合格后,第三、四学期共选修四门应用技能课程。

4、三个级别期末成绩权重:第一、二、三级的学生期末登录成绩依次为

总评成绩乘以权重1.0、1.1、1.2。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比教学实验

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逐步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和衔接面。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计算机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在语言知识的精心讲授,教师言传身教、人文关怀的细致体现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更富创造性的挖掘和发挥。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其朝着个性化学习、超越时空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积极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2、对比教学实验:

(1)对比教学实验目的和方法:为了检验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新学习系统和立体化教材的实施效果,我们将进行教研立项,设计对比教学实验。即实验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教学软件,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对比班原则上继续采用传统方法;建立实验假设,即在基本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实验班总体英语成绩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进步优于对比班;全程记录、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起点英语成绩、期末成绩、四级考试成绩,验证实验假设,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同时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和经验。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组建:以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为分析工具,将起点英语成绩相当的学生分别组建实验班和对比班。2004级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为240人,2005级再分别增加约500人。

(3)实验教学流程:

课前:学生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或宿舍利用校园网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或预习任务。

课中:课堂教学分为读写译和口语面授课两部分。读写译部分每周2课时,主要在多媒体大教室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主干教材的教学;口语面授课部分每周2课时,分小组(每组1课时)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为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

课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安排时间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或宿舍利用校园网进行视听说训练或读写译补充学习。

(4)、实验教学管理和监控:

对于试点班学生的学习监控问题,除了常规管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学网络辅助管理平台(已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推荐使用)来进行:

1)学习进度监控:分别按照院系、专业、班级或学生统计。

2)学习成绩监控:统计学生单元成绩和每一级的机测成绩。

3)学习时间监控:统计学生每单元、每一级别学习时间和累计学习时间。

4)答疑情况监控:了解学生提问情况和责任教师答疑情况。

(5)实验教学测试:

期末考试总评成绩由听说成绩(50%)和读写译成绩(50%)构成:

听说部分成绩计算方法: 出勤率和机时 10%

平时成绩和机测平均成绩 10%

面试评分 30%

读写译部分成绩计算方法:

出勤率和机时 10%

平时成绩和机测平均成绩 10%

笔试成绩 30%

3、第二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鼓励、引导全体大学英语学生参与各种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1)举办讲座和各种英语比赛(如演讲、辩论、短剧、模仿、词汇、写作、歌曲等)。

2)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莎士比亚戏剧社。

3)由教师牵头、以学生为主体继续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语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希望得到校方认可)。

4)鼓励学生收听校英语调频台节目。

5)在外语学院一楼设两间课外英语活动室,为课外英语活动(如英语角等)创造条件。

6)与兄弟院校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交流活动。

四、其它辅助措施

1、添置卫星接收设备,以配合英语视听说训练,供师生收看海外电台节目。

2、成立大学英语试题库小组(8人),负责各级试题的编写与研究。

3、成立英语多媒体辅助学习系统管理与开发小组(7人)。

4、为英语调频台配备技术和专门人员, 配合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5、建立音像资料室, 搜集与大学英语教学有关的音像资料。

11.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15-02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也有长足的进步。国家更加关注网络信息工程的发展进步,相应的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育教学也引起关注。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使大学生更快的、更早的、更接近科学技术的前沿,更加崇尚科学,更加尊重科学。

1 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含义

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软件的含义应该是:

1)在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2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前景

软件技术的诞生的原因是人们想要操控计算机,想要计算机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些设定的、复杂的事情。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由于软件还没有开发出来,导致计算机只能做一些大规模的计算活动,计算机成为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也提高了,这就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个人笔记本电脑也随之诞生出来,人们借助计算机软件做一些复杂的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促使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日益发展。

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软件行业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也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加大投入,比如说资金、人力、政策、物力的大力支持。国家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各个领域中。比如说在医学领域中,将医疗信息化、物联网、电子购物、银行支付以及各种安保工作等等,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数据显示关于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软件的产业以平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总额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计算机软件的企业规模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从事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产品取得较大的成果等。种种情况说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在蒸蒸日上,发展劲头势不可挡。按照发展趋势,计算机软件行业未来的发展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对计算机软件需求较大的地方,比如说医疗。金融等公司。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重点扶持的领域应放在‘云计算’或者是‘物联网’等发展较快的行业。

3 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全面计入,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论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存在明显欠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专业设计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一些较大的计算机软件动辄就会有好几千条操作命令,还有就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大部分要求英文编写,这就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数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对一些软件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偏低,教师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导,这会影响教学进度。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的论证。

2)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堂教学比较偏重操作训练,学生较为缺乏相关计算机数字设计原理的背景知识。计算机软件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化设计工具,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用计算机软件触及数字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数字设计的思维方式。现代的计算机软件课堂教育教学比较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训练。教师应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层面出发,是学生尽可能了解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背景知识,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重点讲解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原理,思维方式。

4 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意义重大。会对社会上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计算机软件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加快计算机软件进步的步伐。

1)对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论证,完善教学体系。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对于知识更新速度的认识。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更新速度以天为单位。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投入工作,不断更新。

2)优化教师的教学安排。目前在高校中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老师会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情况,让有经验的一线老师教学任务集中到一门课程或者是两门课程,减轻他们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精力研究自己所教的课程,反复反复,做得多了就精通了,做得更多,就成为专家了。保证所教的计算机软件课程达到所要求的深度。

3)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保证学生所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专业课课时,计算机软件专业课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其在进行细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阶段的课程。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信息化文明的发展,这对计算机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关注程度,相应的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有很大的关注。有了成功的教育,就可以培养成功的人才,才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计算机软件行业才可以有长足的进步。培养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较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歌,吴建平,徐伟明.高等计算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美)Larry L.Peterson Bruce S.Davie.计算机网络[M].叶新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2.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十二

1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1 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现象严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硬件价格不断下降,计算机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新产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及的办公工具,现在在初中、高中、甚至小学都开设《信息技术》等类似课程,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经济不平衡、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有少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能和应用,但不够系统,多数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还是比较薄弱[1,2]。我校每年都会在新生入学第一次试验课上都做次入学前计算机掌握情况网上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新生虽然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但是个体之间水平差异大,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是“零起点”,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的问题;如何调动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都对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2 部分学生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的功能就是游戏与娱乐,而并没有把计算机当作一门学习与工作的工具,入学前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多是玩游戏、聊天、上网、看影碟等,他们认为这就是计算机的功能和用处,而对Word、Excel、Power 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这些内容以前接触的非常少,与他们想象中的计算机有天渊之别。另外由于计算机课上操作演示多,学生感觉内容枯燥,出现课上不听讲,实验不知所措现象,渐渐地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脚步,这些不利因素都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3]。

1.3 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现在很多院校仍然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虽然理论课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毕竟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时学生只能听和看,不能自己动手操作,有些内容不能当堂消化,而在实验课上,有些内容又要重复讲解,导致实验课效果不好,教学效率难以保证。

1.4 师资力量缺乏

基于种种原因,各个高校从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相对缺乏,师资的缺编造成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大幅度增加,备课时间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也无精力投入到科研以及本身业务的进修、提高,从而进一步影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愿望。在引进人才时,高层次人才又不愿意从事基础教学工作,造成基础课教学任务与师资力量的严重失衡。同时,由于上机实验普遍要求是统一到计算机机房完成上机任务,实验设备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加之机房内有些计算机性能低,学生抱怨多,自己拥有计算机的学生一方面不愿到机房集体上机,而同时又把时间花在用自己机器上网,玩游戏,延误上机任务的完成。

2 面向应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实践环节。

针对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采取免修和分级教学固然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是免修改革影响了学生成绩统一评定和与成绩有关的种种奖励等[4]。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我校每年招生新生7000多人,涉及院系很多,完全实施分级教学难度很大,分级也会影响教师针对学生专业不同有重点的强化某些内容,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等因素。我校仍然按照自然班组班教学,但是并我们非零起点教学,提醒学生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方法不同,要从以前的灌输式学习尽快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机房空闲时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自主练习。由于对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以后的专业服务。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时不仅仅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精讲多练,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案例课程以加强与专业知识整合,通过案例教学,比如让学生完成一份求职书或毕业设计格式书等内容,这些不仅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还能将这些操作和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比如同样是教Excel,对会计专业的案例和其他专业要有所侧重和不同,不能千篇一律,这样能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专业向结合,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生自然就感觉到这门课程的用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当然这也对教师教学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上机实验课的指导,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够学的好、记得牢。为了提高学生上机操作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由简到难多层次的任务,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实验任务,在上机课过程把教学班级再分为几个教学小组,每个教学小组长由基础好的同学担任,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让学生之间互改实验作业,每个小组推选优秀实验作业参与班级优秀作业评选,这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弥补教师辅导照顾不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也杜绝了用别人实验作业上交的现象。

2.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抓住课程规律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计算机教育日益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知识更新频繁,学习资源庞杂,这显示出计算机教育的活跃的生命力,也给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压力。这要求我们持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当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特征、新的应用等方面内容反映到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软件也在不断的升级,一些软件版本多,课堂上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某个版本来讲解,换个版本和软件界面后,学生很多时候都会无所适从,所以这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师内容的同时,应该抓住软件的共性部分,通用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习,对于新的功能和改进,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需求来进行讲解,从而为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奠定基础[5]。

2.3 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更新快,计算机教学量大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新技术。提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努力熟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非计算机专业的需求,避免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思路和做法简单搬到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鼓励教师们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组织和鼓励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应用系统开发课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得到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机会,为以后的晋升职称打下基础。

3 展望与建议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是新生入学后第一学生开设,它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起者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培养他们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仅是对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和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期望得到各位同行专家的指教。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1):25-26.

[2]刘垣.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改革刍议[J].计算机教育,2008(12):15-17.

[3]蔡天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8(12):43-45.

[4]陆志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讨论[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12(4):36-39.

13.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十三

杨 旌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株洲 412008)

[摘 要]:云计算极强的变革力终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技术,引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高校营建云计算环境,须夯实信息化、网络化基础,推进云计算辅助教学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拓新计算机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基于优化的目的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创新,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关键词]:云计算;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信息技术体现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知识化、信息化、集成化的知识网络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网络科学是研究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网络共性规律、表达模型和计算理论的新兴学科,直接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由此将产生网络信息理论的新概念并发展新的理论体系,云计算就是实例。分布式处理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进步是孕育云计算的前提条件,云计算适应用户的需求和软件转向服务的发展,体现了信息系统聚集的集中服务模式。[1]

1、云计算赋予高校以无限的发展契机

1.1 云计算奠定了高校教育理念创新的思想基础

“云计算”的初始含义是将计算能力放在互联网上,2006年之前在英文单词中并不存在,到2007年末才作为IT成就的创新单词逐渐被业内接受并认同,2008年初在我国被翻译为“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云计算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处理能力超强,存储空间海量,高度可靠,资源利用率很高,通用性很强而且成本极低。云计算泛指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构架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既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云计算融合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奠定高校教育理念创新的思想基础[2] 云计算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化服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必经阶段。我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依科学分类原则对云计算给规划出四大配置:公共云(Public cloud):即面向广泛客户群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私有云(Private Cloud):针对单个机构进行配置。社区云(Community Cloud):针对供应链这类有限数量的,彼此相关的组织设计。混合云(Mixed cloud):是以上三种配置模式的任意组合并。NIST将云计算服务模式称为S-P-I(SaaS-PaaS-IaaS),它是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技术融合与创

新,是信息技术研究与计算服务拓展的革命性更新。[3]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9月宣布执行云计算政策,并启动Apps.gov网站展示得到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帮助政府与国民更好的接受云计算的理念。同年11月4日IBM提出云计算学院计划,旨在引导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云计算倡议的追求,更好地运用云计算协作技术,使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促进高端教育发展。该计划强调大学通过云计算对商业和工业开放其技术基础设施促成研究突破、高效地帮助大学实现不断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和能量耗费协调平衡、云计算的延展促进大学以全新的方式教育学生、并提升大学管理研究和有效的校务处理;云计算理念的贯彻与云计算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全球劳务市场,适应新技术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4]

1.2 云计算为高校描绘了改革创新的宏伟蓝图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表现为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云计算适用性研究与市场推广是从源头开始的技术创新,既拓新了传统的技术路线,并在不断地实践应用中整改优化,又基本上解决了传统软件危机引发的数量无限增长的危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资深专家刘鹏博士预见云计算终将与网格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云格Gloud(Cloud grid),云计算与网格技术结合的基准将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实现的云计算与网格服务的融合远景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与网格服务的融合远景

云计算的服务触角极其广泛:○科研领域的地震监测、海洋信息监控、天文信息计算处理等;○医学领域的DNA

信息分析、海量病例存储分析利用、医疗影像处理等;○网络安全领域的病毒库存储、垃圾邮件屏蔽等;○图形与图像处理领域的动画素材存储分析、高仿真动画制作、海量图片检索等;○互联网领域的E-mail服务、在线实时翻译、网络检索服务等;○其他领域,如网络教育、企业营销、电子商务、银行国际结算与支付等。[5] 2009年云计算开始走进教育,并将在未来1-2年左右成为学校的主流技术,它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IDC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郭昕认为:在云计算的时代,用实现工具的概要信息(见表1)。

表1 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概要

给人们带来的是思维的转变,核心竞争力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谁能够通过自己的平台去整合资源,去提供系统服务,谁就能把握未来的先进。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新概念,其应用的研发与服务拓展与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的改革与创新已经被云计算推到了新时代发展前列,它作为网络科学的先导将为高校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与管理提供改革与创新的发展契机。[6]

2、营建高校云计算环境的思考

2.1 稳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了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程度是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实施高校营建云计算环境(教学环境与管理环境)以稳妥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综合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难发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是要认真研究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认识应全面提高---改变重管理轻教学、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重速度轻规划的观念。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建设需整体规划---改变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全局的战略性思考的现状,就是建设条件不足,也不可生搬硬套外校的经验,从本校实情研究出发,才能应对施行过程中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费使用防浪费---拓宽信息建设融资渠道,拒绝到位资金不当使用,把关设备的合理配置,促进硬件环境与软件开发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财物的隐性浪费。○信息素养待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完善,其着力点在于:更新教学观念把握自身定位、优化知识结构充实信息技能、加强学术研究促进成果交流、跟进科学前沿传递发展动态、治学讲严谨导教在科学。○管理维护当规范---妥当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限;合理配备管理人员,严明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适时更新应用系统,确保高效运行。

二是要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资源共享解决方案是高校成功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在参考刘平博士的文献后整理出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步骤、技术服务平台、可

总之,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高校云计算环境建设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高校领导的扶持,更需要资金的保障、网络管理的完善。构建数字化校园是营建云计算环境的基础,为高校的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流通、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平台,为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和高素

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先进的工具和手段,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7]

2.2 拓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计算机文化是大学生进入现代社会的必备手段与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为此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 年版)”(蓝皮书),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强调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使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充分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更具有大学教育特征和专业应用特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不仅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加强,更是课程体系结构、教学重点拓新、教学方法改善、考评机制改革研究与探索,主旨在于切实推进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责无旁贷地成为营建云计算环境的突破点。[8]

对云计算的适用,需要科学建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拓新基本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在云计算环境中为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首要研究的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主动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强调的改革思路是:全方位提升理论教学的质效、加强实践环节的基础实训,为培养祖国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计算机网络信

息技术基础,以应对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云计算推广的需要。经过查阅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的资料。本人归纳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简表(见表2)。

表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简表

2.3 高校研用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构想

2009年Google与IBM合作已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云计算”不仅改变着全球IT领域发展的格局,也将规范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格局。“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属于计算机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是研究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其核心是云计算服务支持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成为21世纪高校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营建高校云计算环境是十分现实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环境(见图2)

图2 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简图

身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和解决的基本思路为:●由于生源地高中计算机信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新生计算机知识基础的明显差异,把控教学进度应随时追踪教学信息反馈,建立学生信息员辅助教学评价机制;●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需求不同,需要与授课专业资深专家调研该专业与计算机基础教学 的有机结合点,准确把握教学针对性;●人才选用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提升过级率的关键须有针对性的精炼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摸索一种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方案,注重课堂、实验、网络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数字技术与网络时代催生了云计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孕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云计算辅助教学 [9]

3、结束语

F5中国区技术总监吴静涛描述了云计算环境构建步:高校的云计算环境的主要任务由组织可虚拟化的数字信息资源,构建动态数据中心模型与实施,把数字信息资源切换在动态数据中心的环境中,高校组织结构的变化,云管理技术与外部云的导入计划的落实;这5个步骤可以非常完善地让高校从容地面对云计算的未来。让我们蓄势待发[10]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信息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取向[J].中国科学.2010(40),128-138.[2] IT168网站原创.云计算起源探析与演化过[DB/OL].http://.2009-11-30.[3] 和讯.NIST定义“云”标准:三大模式和四大配置[DB/OL].http://.2010-03-04.[4] IBM提出云计算学院计划[EB/OL].网易科技报道http://tech.163.com.2009-11-05.[5]

.云

(Gloud)---云

算的未

[DB/OL].http://.2010-07-20

[7] 刘平,倪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220-224

[8] 陈丹等.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44-45.[9] 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5-79.[10] 吴静涛.云计算如何构建IT的共产主义[EB/OL]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2010-05-13

作者简介:杨旌(1981--),女,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人,讲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E-mail:yangjing_wp@hotmail.com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he College Course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Facing Cloud Computing

14.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十四

知识与思维需要全面的协调优化,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中所提到的最小集合,其内涵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覆盖面较宽。如果在该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完成讲解,则教学内容及知识点无法彻底讲完。例如“符号化-计算化-自动化”知识单元当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如果按照知识来介绍,则每一个知识点当中的内容都可能需要几个学时来完成,仅仅一个二进制和编码就可以讲授很多内容。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从计算思维角度来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则简单很多,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上主要用O和I来表示,由计算机做好处理工作,这便能够压缩很多内容,关注知识的贯通,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与思维形态。在以计算思维的处理与引导下,“知识”能够随着“思维”讲解而介绍,“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这种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优化,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十分关键与必要[5]。

4.2大思维小技巧的应用实践

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存在诸多“小技巧”,这些技巧有一些需要教师的传授,有一些需要学生本身做好深度挖掘。可以说,任何一种表示方法或者算法都是充满技巧性的,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还是以“符号化-计算化-自动化”知识单元为例,为什么几个门电路可以形成“加法器”?为什么符号可以参与到运算当中并且结果还正确?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从中总结小技巧,调动对于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积极性。然而,大学计算机第一门课程还是应该更多的关注计算机学科当中经典的计算思维,以该思维模式为核心,更多的吸引与鼓励学生在新的环境下形成一种创新性思维,即“大思维”。“大思维”与“小技巧”的应用应该同时着眼于实际,为大学计算机教学提供改革所需条件[6]。

4.3宽度教学与深度拓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思维的基本特性决定着它所能够带给人的启迪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计算思维模式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改革,要求实现宽度教学与深度拓展。从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角度出发,宽度教学指的是能够从社会/自然生活中的广义计算讲起,进一步讲解到计算机技术与计算系统中的`计算,将生活当中的各项基础原理应用到计算机概念当中,这种映射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与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理解大学计算机知识点内容的实现原理与具体层次,全面强化计算思维的深层次理解。所谓深度拓展,则能够从深层次上去探究本质问题,包括思维的本质与思维的应用等,强化思维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思维的影响之下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打下基础。

4.4思维与实用的相互转化

计算思维模式下谈及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要求思维因素与实用性内容的相互转化。以科学的计算思维为前提,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突出表现为大学计算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在早期的研究理论当中,认为大学计算机教学并不具备实用性价值,如何运用计算机知识点才具备实用性价值。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认知上显然是狭义层面的。经过多年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用性内容的价值逐渐被改变,可以说其既是容易掌握的,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容易掌握的内容主要是指在对基础的“思维”了解与掌握之后,对具体操作的掌握是容易的,各种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等计算系统都是遵循着某种思维设计而成。提及不容易掌握,则是计算机语言本就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想要在演变中把握一丝规律,则显得较为困难。但根据计算思维发展特性这些问题能迎刃而解[7]。

4.5原理与案例的教学实践

相较于传统的学科而言,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是一种动态化形态,会根据新概念、新原理的产生而发生变化,且这种原理多来自于社会与自然,在抽象化的处理之后进入到不同层次的计算系统之中。正是这种新概念与新原理的存在,才使得学科知识的掌握十分必要。对于某一些原理,可能是一个词或者一个描述语言,但其背后的价值与内涵却被忽略。但如果与案例进行结合,则能够将多种概念进行全面的解读,在案例的教学当中引出新的计算学科术语,引发学生从一个较浅的理解层次逐步过渡到一个较深层次。原理与案例的教学实践看似是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变革,实际上也是对思维养成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全新探索。

参考文献:

[1]耿国华.以计算思维为指导提升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10:12-15.

[2]李玉,张斯雯,刘征.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目标[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8:40-44.

[3]谢F.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09-110.

[4]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4:7-11.

[5]柴艳妹.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70-73.

[6]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1:7-12.

15.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案分析论文 篇十五

一、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习中心软硬件设施落后。

软硬件设施落后, 不能满足学员学习需求。国家开放大学的体系结构分为总部 (北京) ——分部 (省级) ——地方学院 (市级) ——学习中心 (县区) , 具体的教学管理、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都在最基层的学习中心开展。大部分学习中心的硬件设施如机房、多媒体教室等都是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时所建设, 教学设备陈旧, 师资队伍紧缺, 不能满足目前学员的学习需求。

2. 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

这不利于体现学员的实际需要。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种类繁多, 有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也有用分部自己编撰的, 其课理程内容大同小异, 注重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面面俱到, 学生什么都学了一点, 可是不精、不深, 没有体现开放教育学员的职业需要, 不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模式。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较快, 教材出版的周期较长且知识相对滞后, 因此, 学生通过教材所学到的知识很多落后的, 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3. 教学方式单一。

面授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教学方式单一。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集中面授学习为辅。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依靠面授教学和教材自学远远不够。而且由于开放教育学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方面的巨大差异, 面授过程中教师自身无法根据学员个人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掌握学员学习进度, 致使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很大束缚。有的学员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希望进一步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有的学员以前没接触过计算机, 需要从头学起。然而, 大部分学习中心由于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有限, 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员的不同需求。对学员来说, 学习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很可能会导致学习脱节, 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开往教育学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能够熟练掌握日常办公软件的操作, 具有一定的网络安装和管理以及进行网上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 完善教学设施。

加大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建设和学习中心软硬件条件改善的投入。一是要加大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建设力度, 完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二是加大对学习中心硬件升级改造的力度, 要求学习中心完善机房、多媒体教室建设并定期更新, 进一步扩大学习中心云教室建设范围和支持力度, 借助远程教育云平台, 通过“造云、借路、建端”, 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 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三是对学习中心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将学生“学什么”放在首要位置, 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2. 完善教材。

教材要体现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特色。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是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 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因此,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编写要新颖, 可以打破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编写顺序, 根据开放教育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顺序, 以符合开放教育学员的认知规律。另外, 教材要与练习密切联系, 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身就是一门突出实际操作的课程, 为使教学与练习紧密结合, 在每章末尾都可以附上本章小结和上机练习题, 便于学员总结、思考和练习。

3. 丰富教学方式。

面授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面授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传授、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要介绍一些新的计算机发展动态和成果, 帮助学员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和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等差异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 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要重点关注学员计算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员养成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成人教育高校, 一直致力于探索现代科技与成人教育的深度融合, 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提升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基于此, 就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股票的操作方法应用下一篇:护士转正述职报告实习期护士转正述职报告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