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感悟(精选12篇)
1.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一
初中英语教学感悟
罗雄一中 罗云润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学好它,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在英语教学中,由于缺少语言 环境,英语学习就显得枯燥无味。再加上新课标词汇量的增加,记单词的时间也相应增多,相反对知识的巩固及运用不够,这样自然也就影响了学习成绩,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我想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教学体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的,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识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敏捷,语言清晰,表达正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高质量的课堂导入,激发“兴趣点”。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质量的导入不仅会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容易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温故知新导入。
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和课本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进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并以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巩固知识上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比如:动词变名词(职业)的学习。
Teach→teacher
work→worker Play→player
sing→singer Write→writer
dance→dancer Act→actor
art→artist Music→musician
piano→pianist Violin→violinist 用以有的知识掌握,一般情况下在动词词尾+er、变为名词,以e结尾的直接+r,特殊的几个单独记忆。
再如在讲述天气的表达法时,先勾画出天气的情况:画出云彩→多云的,cloud—cloudy、画出刮风的、有风的wind—windy、画出下→多雨的rain—rainy,由此让学生悟出sun引出sunny,snow引出snowy,在英语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新的知识,且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导入。
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各方面形成激,并吸引学生的注 1 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机,从而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英语单词教学时,可以利用实物、电子图片,一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一边练习,这样对学生的大脑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都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再比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一些动物园里的动物及它们的特征。我们是一个小县城中学,绝大部分没有亲眼看见过这些动物,谈论起来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活泼可爱的动物,并在他们参与旁边注明他们各自的特征,如panda(cute、smart)、elephant(big、ugly)、koala(cute、clever、interesting)、tiger、lion(strong、scary)giraffe、(beautiful)等等,存入电脑制成Flash,这样很快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掌握单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下面对话内容。
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 I like`````` T: why do you like they S: because they’re cute /clever/ 首先是师生互动,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会话,然后是生生互动,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掌握单词及句型,课堂效果也就很好。
(3)创设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可使语言的教学更接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易被学生吸收,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创设情景还可以使学生好像置身于英语的语言情景中,通过实实在在的练习获得语言的使用能力。
.比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时,我通过叫学生做动作然后进行对话,来引入新课,我叫一个爱唱歌的女孩站起来给我们大家唱几句歌词,在她唱的同时,我就问其他的学生,what’s she doing ?学生回答:she’s singing。然后我把句型what+be+主语+doing? 和回答:主+be+V-ing+…。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我又叫另一个学生上黑板画简笔画,我又问学生
T:what are you doing? S:I’m drawing.? 然后问别的学生: T:what’s he doing? S:He’s drawing.还可以叫学生擦黑板、开、关门/窗、跑步等这些比较直观的动作,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并从两者的比较中获得be动词随人称而变,动词词尾+ing的构成,把枯燥的语言学习置于生动的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4)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英语教学法专家Mwset说:“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好,创设学习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有效的教学情绪可以 2 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语言的活动中来。
比如在七年上册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谈谈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上课前,我就在下面准备好了学生常见的东西此如像,apple、pear、banana、orange、hamburger、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等实物,每样实物我都写好他们各自的英语单词,并用胶布贴在上面,salad和ice、cream不好用实物表示,我就利用图片表示,并在图片后写下单词,一上课,我就掏出苹果问学生;What this?然帮助他们回答,It’s an apple,接着我又问:“Do you like it”?学生回答:yes,I do。以次类推,学生很快地就学会了新单词及句型:Do you like…?的表达同时我把主要句型:Do you like?(Yes, I do)(No, I don’t)板书于黑板上,让学生们互相询问,并回答,学生们一开始看见我拿出了苹果,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及表演中来,最后我把能吃的东西全部奖给表现最好的学生。
再比如九年级Unit2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lothes,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含有情绪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我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谈论一下school rules,不如像:I should listen to my teacher in class,We should do homework every day,We should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等。并吧他们写在黑板上做了句子的变化如下:
We
should
do
homework
every
day。主语
谓语
宾语
Homework
should be done(by us)every day
学生一看就明白,把原来句子的宾语和主语交换位置,然后我再给出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定义,并把它的主要句型:主+情+be+过去分词+```````板书于黑板上,让学生谈论。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的质量的保证。
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英语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情感的投入,教学风格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积极主动性,研究表明,情感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态度,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乐学(积极主动的学习)或厌学(被动消极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一开始并不具备偏爱哪门功课的心理定势,而是具有“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一般都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容易学得好,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学生喜欢你。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言谈、举止。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心。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欢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情绪状态,使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勇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得到增强。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鼓励学习,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课堂上表演得好的同学,我会竖起大拇指说道:very good 或good再比如,在作业或测试中,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批上very good、good、keep on等。凡是有进步的回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都会及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鼓励,表扬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激发进取心,让他们慢慢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积极主动的学习。
2、让学生佩服你。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且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各种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来赢得学生青睐。另外,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一单元中,教师能够自己先做示范唱几句英文歌,跳一段舞,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一边表演,一边练习句子,这样很容易就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具体目标,灵活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让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巩固教学效果。
英语学习要不断取得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努力就行的,它要求学习者必须持之以恒,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好课后的查缺补漏和考核这一关,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进步的快乐体验。从而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并能为之而努力学习。
2.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二
一、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的理解要透彻
只有把概念、法则、定理等弄懂弄透, 处理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因为, 那是做题的依据, 就像黑夜里指路的明灯, 它能给你明确的方向.比如, 我有这么一段课例, 在讲“同类项”时, 先是情境导入, 观察物体的摆放特点, 归纳同类的意义接着出示引例: (1) 100a和200a, (2) 240b和60b, (3) -x2y和4x2y, (4) 3m3n2和-n2m3.再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居然有学生说:都有“和”.此时, 老师要引导, 是观察两个单项式的特点, “和”只是两个单项式的连接词.又有学生说:都有数字和字母.还是没说到点子上.老师再引导, 那数字和字母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又答:数字没什么特点, 字母相同.要有耐心等待学生逐步理解.还有吗?老师要紧追学生的思维不放, 层层逼近.学生终于发现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这就是同类项.然后再让学生归纳什么叫同类项就水到渠成啦, 随后让学生知道所有单独的数字都是同类项.这样, 学生对同类项的理解就比较透彻, 做起题来不光会而且对.比直接把概念丢给他们效果要好得多.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 看似慢, 实则快.而那种急于求成的方法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二、夯实基础, 练出过硬基本功
教龄二十几年, 十几年的毕业班, 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 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势在必行.试想一下, 基础知识不掌握, 基本技能又怎么能生成?更别谈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了.因此, 夯实基础尤为重要.只要如同前面所说, 把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论弄懂弄透了, 那就用理论指导实践吧.只要落实到实处, 基础知识就搞定了.比如, 还是同类项一节, 学生已经总结出同类项的定义, 那就实践一下.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让学生判断是否同类项.如: (1) x和2x, (2) -3和5, (3) -x3y2和2x2y3, (4) x3和y3, (5) abc和ab, (6) x2y和-2yx2.根据概念, 对照题目, 一一对号.是同类项, 为什么?不是同类项, 又是为何?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尚未成熟的理解力而确定的.这样, 就能对同类项的概念彻底理解, 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老师就是因为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心.特别是几何证明题, 对其相关性质、定理理解了, 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 就是稍难点的问题, 也能得心应手的解决.比如: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在正方形ABCD内找一点P, 使△PAB, △PCD, △PAD, △PBD都是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点有几个?点在哪?找出来.刚开始, 学生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入手.此时, 可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点.第一个点很快解决, 就在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处.还有吗?你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哪是腰、哪是底吗?展开讨论, 那情境一定会很热烈, 答案也一定会很快得出来.只要你不失时机来个变式练习, 把正方形内一点不定位, 改成已知正方形ABCD, 请你在其平面内寻找一点P, 使△PAB, △PCD, △PAD, △PBD都是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点有几个?找出来.学生会根据刚才的寻找方法很快得到答案.你还可以继续做变式练习, 最后求出各点坐标.这样, 逐层深挖, 学生会乐趣倍增.当他们尝到思考的甜头, 那发自内心的喜悦会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假如你能不失时机地给点激励, 或许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从这儿开始了.一位名人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对提升性练习, 要因势利导, 偶尔渗透点与生活的联系, 让枯燥的数学多一点趣味, 然后逐步展开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 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可先出示教学图片, 展示两圆由远及近的位置变化, 再观察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的大小关系, 然后归纳总结两圆的位置关系是:三大系列, 五个品种.所谓三大系列, 是指: (1) 没有公共点; (2) 只有一个公共点; (3) 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包括外离、内含;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内切和外切;有两个公共点就是相交.这既能提高学生兴致, 又能完善知识体系, 何乐而不为?当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时, 我教学生用一根红线相牵, 兄弟五个相连, 五种位置关系一目了然, 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已知两圆半径大小、告知圆心距时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交时, 已知两圆半径及公共弦长, 求圆心距.学生常常考虑不周全, 可引导学生思考两圆相交时的深浅度, 好比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有深浅,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有大小, 学生会恍然大悟.有时诙谐、幽默的语言会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再者, 抓住关键, 动手操作, 直观形象, 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如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圆的复习巩固里探索研究第19题: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 以点O为圆心, R为半径画圆.探索、归纳: (1) 当r=__时, 圆O上有且只有一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 (2) 当r=__时, 圆O上有且只有3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 (3) 随着r的变化, 圆O上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个数有哪些变化?从何入手, 哪是突破口?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词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得到是“圆O上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的点”, 那么就把所有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的点都收集起来, 显而易见, 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集合是平行于直线l且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3的两条直线.用虚线画出这两条直线后, 再以O为圆心, 以大于0的数为半径画圆, 随着半径的逐渐增大, 答案会一一现出.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 只要老师精心设计, 解决问题也会自然、顺利.
3.初中几何教学感悟 篇三
关键词:兴趣;基本功;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62-01
几何是从“形”的角度展开学习的,几何知识有其独特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语言表述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很困难,笔者根据几何学习以图形为主,直观性强;以推理为主,逻辑性强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了学好几何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学好初中几何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展示几何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罗素曾说过:“数学之中有至高无上的美。”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定理、公理,如: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C=2πr和S=πr2、勾股定理等,都让学生体味到数学语言的准确和精炼,能使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而对于几何证明的过程,对于每一步都一定要有根据可循,这就展示了几何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对于三角形来说,虽然千变万化,但它内角和一定等于180°,这又充分体现了数形的结合之美;杨辉三角形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国旗上五角星、车的流体设计等等中,无不用到数学几何中的“黄金分割”,这充分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美。通过这些几何美的展示,去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练好三项基本功,掌握几何概念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初中几何主要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几何语言一般有三类: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基本功都过关了,几何基础知识也就学扎实了。
文字语言一般是用文字来叙述几何的概念或性质的。它的特点一般是用词准确、表达严密,不能轻易改动的,是认识、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基础。图形语言,就是通过识图、作图来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使文字语言更具体,更便于研究。符号语言,就是用一系列特定的符号简洁、形象地描述几何图形的性质。例如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用“⊥”来表示,两直线平行用“∥”来表示,两三角形全等用“≌”等。
几何中的性质(包括定理、公理等)一般是用文字语言叙述,但在具体论证、解题时,又要作出图形,标上字母,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因此,要学会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
三、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学好几何的重点
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推理,去得到题目所求,需要我们掌握几何证明的常见分析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题一般要求掌握下面三种分析方法:
1、分析法(也叫倒推法)。分析法是以求证的结论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根据,确定欲得结论所必须的条件,再以该所需条件为出发点,探索该条件存在所必须的新条件,如此一步一步地直至导出所需的条件为已知条件,从而沟通了条件与结论之间得联系,使命题得证,这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法需要我们熟悉证明结论的常用定理,如果我们对这些定理(或公理)足够熟悉,就能结合已知条件分析证明结论所必需的条件,一步步向已知条件靠拢,直至完成证明。
2、综合法(也叫顺推法)。综合法是以已知条件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依据,先探索出一些比较直接的结论,在以这些结论为基础,导出一些新的结论,如此步步深入,最终导出欲证的结论,这是一种“由因导果”的方法。由于一个条件往往可以得到很多结论,这需要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得到我们想要的条件。在几何的学习中,要学会联想,当一个题给出条件后,要积极把与这个条件相关的知识都在大脑中反映出来,要善于挖掘某个已知条件隐含的已知条件。当然,要作出这样的反应,就必须要求平时能将这些公理、定理、性质熟记于胸,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分析综合法(也叫两头凑法)。由于分析法容易找到证题的途径,但书写的过程较繁,而综合法书写过程简明,但不易找到证题的途径,故在证明时常常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先用分析法找到证题途径,再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
方法的掌握不是把我所说背下来就行,这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体会,去理解,达到能力的提升。另外进行分析时要敢于猜想,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然后小心地完成你的证明。
四、熟悉教材典型例题和常用辅助线作法是学好几何的难点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题目的条件和证明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学生在学习例题应注重分析例题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要切实理解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要积极思维,真正领悟,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推理与证明能力。由于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证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剖析,能给出多种证法。如果学生能对课本例题的证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并便于构建知识系统。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稍难的几何证明一般都离不开作辅助线,能否迅速、准确地作出所需的辅助线,往往成为证明成败的关键。既然辅助线是解(证)几何题的一个桥梁,我们就应该了解掌握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一条好的辅助线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通道,可以充分挖掘图形的性质,使隐含条件明朗化,便于我们扩展已知条件,快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种情况下作什么辅助线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归纳、总结,只有将常用的辅助线烂熟于胸,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几何证明问题。
4.初中思品自主教学感悟 篇四
郧西县店子镇初级中学
祝东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急剧增长。面对知识爆炸的趋势,如何快速地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可解一生只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成为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郧西县倡导和推行的自主教育改革恰好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下面,我就自主教育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融洽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开放的大环境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叛逆情绪都很强烈。若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师生关系,课堂秩序和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今年9月开学,我接受了九四班的思品课教学任务。这对从未执教过初中思品的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第一节课,我没有上新课,而是和学生聊了一节课的天。我先找一部分同学做自我介绍,然后让同学们谈论学习思品课的好处,并交流学习思品的方法。坦诚的对话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慢慢地,气氛更加热烈与活跃,很多同学都表达了对学习思品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这为我后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师不要居高临下,一定要抛弃过去的“师道尊严”,把自己看做是与学生平等的主体。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民主、愉悦、和谐的气氛,并把课堂看作是吐露心声的场所,做到有话说,想说话,说真话。
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密切了,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的态度。学好品德课要树立积极参与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内在的动向。在互动中,学生讲到精彩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称赞。对于那些讲的不太好或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我们当教师的,对学生给予关爱、理解、宽容。同时,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给予充分学生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够很好地互相合作。同时,教师需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好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和学生的交流,我感到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肯定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把各种观点、奇思妙想畅通地表达出来,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也就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课堂展示出来。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学以致用突出特点,理论实践重在结合。我讲解课本理论观点,通常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实、鲜活的实例去证明。这样做可以使抽象的理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从而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性,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理解观点、运用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中国的大国地位》时,谈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我列举了义务教育均很发展、营养餐计划、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当学生了解到国家的宏观政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时,他们就会更加热情和积极地关注、思考这些问题,学习的动力也就增加了。当然,老师一定要指导,正确导引学生的思路。
三、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明显,活动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往教学中,学生活动很少,互动更没有,有时只是让学生讨论一下,但基本上还是教师强灌式教学,有时也提些问题,学生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想一想,学生仍状态处于被动式学习。
我根据政治课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后,让每组推荐代表达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等老师公布答案后,由每个小老师给自己的学员批阅加分。分数当场公布。老师对知识掌握不好的小组要提出批评,由组长课后组织组员反思与改进。二是小组内的讨论合作。这主要是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开展。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凡举手回答问题者,无论对错,每人每次至少可以得一分,对回答正确者酌情给更高分,这种鼓励的措施调动了全体学生举手回答、展示自我风采的欲望。下课前3分钟,老师为得分最高的个人和小组颁发流动红旗予以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小组和同学的荣誉感和责任心。长期坚持下去,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也就形成了。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讨论的环节问题,这是一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尊自信的过程。通过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现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大,课上通过对一些活动题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去交流,有时候,我们会从学生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尽管他们的语言不是那么丰富,条理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能超出老师的预期效果,让我们喜出望外。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九年级思品,每节课的内容很多,如果仅靠一支粉笔写,一张嘴巴说,恐怕难以完成任务。教材中涉及到的大量数据和案例,假若用课件呈现出来,就会变得直观形象,自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五、为了备好课,教师需要多阅读,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中学思品是一门高度开放的学科,其涵盖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范围极其宽广。有一位教育专家在评价语文课时曾经说过:“整个生活就是教材,整个宇宙就是教室”其实,用这一句话来描述思品课的特点也毫不为过。面对包罗万象的教材内容,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拥有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才能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地处理教材。当教师带着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对教材准确透彻的理解把握走进教室时,他就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有的放矢,他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释放学生生命的潜能,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顺理成章了。
5.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点滴思考,希望老师们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学情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好化学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但不完全是。而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抓住学习的主体对象,即学生,因为学习的过程最终还是要靠学生来完成的。所以我每年看到新的面孔,就会在两周之内通过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谈话等多种交流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个性等方面的状况,这样会促使师生之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适时的表扬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就可以更清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以及每位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等等,这会使教与学更加的顺利。
二、分批记亿,逐步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从上化学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而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则可编成口诀帮助学生去识记;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使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并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他已经逐步地知道了很多的化学知识了。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地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理解,吃透教材,瞄准学习目标,画龙点睛地讲;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题,要练就要练到点子上,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和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四、紧扣课标,抓好复习工作
有效地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明确考点、试题类型、题量等,做到复习心中有数。
2、做好化学三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教材知识梳理,夯实双基;第二阶段:重点专题突破,查缺补漏;第三阶段:模拟综合训练,增强能力。
3、分析历年中考题,让学生自己做到横向、纵向对比。比如:五套题中让大家都看第13题,一定会是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图像题;看第15题,就会发现一定是实验题,而且考察的知识点就是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每套题做完之后都会让学生关注自己做错的题,再谈收获。
4、对学生进行考前的心理、考试技巧等辅导。
新形势下制约我县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研究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化学教研工作,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每个化学教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我就关于制约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生源质量
我县大多数中学都处在农村,受城乡生活环境、子女上学便利等因素的影响,有条件的学生都会选择县城或者就近选择外县的学校去学习,导致农村中学生源锐减。上到九年级,尖子学生或优等生就会少之又少,这严重的影响了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也极大地挫败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中,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少年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想学、不愿学的厌学现象。缺少了父母的监管,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再加上本身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法不当,到了九年级学习化学时,除了开始学习新课时带来的一丝新奇外,一经进入实质性的学习,就慢慢的跟不上步伐了。这不能不说是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办学条件
现在许多中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当部分的学校化学实验几乎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实验仪器配置也不是很全,比如老化的橡皮塞没有办法及时的更换,有时候就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橡皮塞而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又比如我校的实验状况是这样的:化学仪器室在四楼,但实验室在一楼,没有准备室,而且实验室也不通水,更没有通风厨,所以要准备一个学生分组实验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讲实验”便成了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就很困难,这是制约我县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
三、教师素养
6.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六
初中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增高,再加上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数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开始出现厌学情绪,学习失去了主动性,但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到最后有些学生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我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着自己的教学作了一些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我是滁州市第四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四中处在城边,学生大多数来自附近的郊区,学生的基础薄弱、知识面不广、见识少、反应能力较低,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学生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我认为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我主动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经常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适时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感情投入,创设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指导学生读。目前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习近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可是在做判断题时:1是1的平方根;1的平方根是1。这两道判断题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全对。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是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指导学生听。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心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作笔记。我告诉学生们,在上课时,老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正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老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写。学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我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①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四、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要求学生自己探索一些性质,定理。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要求学生准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五、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我认为讲课的过程中有些创设的背景不一定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在创设教学背景时没有死板地套用课本,而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由于学校场地的问题,学生没有进行过足球比赛,但经常打篮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没有大的帮助。于是,我备课过程中及时地将此背景进行创改,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远高于足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7.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七
一、探索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 )常规课堂的探究性教学
在常规课堂中使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教师最为常用、也是最容易开展的一种探究教学模式。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是熟悉的,而且,历史课讲的都是一定的历史事件,因此,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讲,历史还是有一些趣味性的。了解历史事件只是一种学习手段, 历史真正要学习的是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其代表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 吸引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历史背后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解中国近代史时,先引导同学们看地图册上的世界时局图,向同学们介绍当时世界局势及中国面临的危机, 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再讲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当时世界局势的;在讲解《开元盛世》时,可以利用时下最流行的穿越元素,一趟穿越唐朝之旅。如果你穿越成当时君主或者高级官员,那么你要怎样把盛世继续下去,为唐朝作贡献? 若穿越成一位平民,你要做什么,怎样生活? 让同学们体验当时盛世,思考该怎样开创一个盛世,盛世出现的条件又是什么; 在讲解《灿烂的宋元文化》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同学们欣赏“清明上河图”或者观看反映宋元社会生活的影视剧片 段,感受宋朝发达、繁荣的经济,甚至出现银票这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西,几乎可以与现代金融街相媲美,唐朝都要甘拜下风了,宋朝为什么可以做到,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始终把探究二字贯穿其中,培养同学们基本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常规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活动课中的探究性学习与之相比难分伯仲,甚至优于常规课堂。
(二 )历史活动课中的探究性教学
历史活动课真正把舞台交给同学们,通常包括抛出问题、合作实践、交流评价、总结反思这几个步骤,可以选择同学们很感兴趣或者很难理解的课题组织历史活动。历史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同学们思考历史问题,动手实践历史成果,体验历史背后的东西,让同学们对历史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体验, 站在更高层面看待和思考历史问题。同时在同学们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终身受益。
历史活动课中,在给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同学们的讨论方向和进度, 把握和控制整个活动课的方向和进度。及时引领和指导同学们实践方式、方法,提高他们合作实践的效率。同学们展示自己合作实践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制作的成品。在同学们展示完各自内容成果后,让其他小组从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实践的能力、展示的内容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 行相互评 价 , 教师对这 些评价及整个历史活动课进行总结, 重点提出整堂课中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希望他们在下次活动中注意改正,表扬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同学, 增强同学们学习自信和热情。如组织《近 代社会生 活》时 , 可以让同 学们设计 、举办黑板报 , 表演相关小品,使同学们从各个方面体验近代中国人的生活。让同学们分小组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近代人的社会生活,制作那个年代的交通工具、画出那个年代的衣服,让他们动手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引导他们讨论那个年代的衣食住行给今天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让同学们相互评价展示的内容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特点,还有什么不足。最后教师对本次历史活动进行总结,有哪些漏洞,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在以后活动中借鉴学习,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明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他们感到莫大的成就感和自信感,提高课堂效率和影响力。
(三)课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课下的自主探究具备同样的功能。课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是对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预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同学们课下对历史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搜寻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探究历史问题, 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表格、制作PPT等。课下的自主探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历史,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开展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反思
(一)正确认识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 是一种创新, 但本质上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样的, 都是接受历史学习,学习历史背后的本质与规律,从而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因此要处理好探究性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仍然需要站到讲台上讲解历史知识,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探究性教学模式只是让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和影响力,因此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在我国,探究性教学模式起步比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难免有一些教学模式流于表面。如探究性学习一般有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评价反思几个步骤[4],所谓探究,是引导同学们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而不是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来, 使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违背探究性学习的初衷;或者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放视频又放图片,组织同学们搞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历史活动课堂弄得丰富多彩,但是过于注重探究形式,只是活跃课堂气氛,而忽略课堂目的。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注意这些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使探究性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
探究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历史教师提出新要求, 给教师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因为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把握和控制课堂方向和进度,要求教师不仅准确把握教材主旨,巧妙构思活动过程,还要明确课堂目的, 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而且课堂伊始,同学们对教师的指导肯定依赖性很强,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探究性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扎实厚重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教育学、心理 学知识,因此要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推广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结语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补充, 可以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探究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和影响力。但是, 探究性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理论阐述容易,心血来潮的尝试也容易,坚持不懈地摸索和实践则不容易,因此,我们要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和决心。
摘要:在倡导新课标教学方式的形势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和影响力,让学生手脑全面发展,那么如何用好这种教学模式呢?本文从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途径和反思两方面着手,对初中历史“探究→感悟”式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8.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八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将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2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像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从而更认真地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总而言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核心。在所有学科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在于变革创新。惟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被赋予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学科功能。
9.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九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绝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进行高效教学。
(自我介绍)在此,仅将我自己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跟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赐教。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我对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感悟,一是我对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认识,二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做法。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深刻、广博、启发,又要教法独到,有自己的教学绝招。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实验实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进行高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堂课。而备好课又是以“消化”课为其基本条件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然而,教材并不是教条,不能完全死搬硬套,所以,我在写教案前先将课本、教参、《伴你学》、《探究报告册》等材料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做到游刃有余。
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这样“消化”课,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一部分习题和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一来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二来可以将我们的课本、教参、《伴你学》、《探究报告册》等材料揉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来对学生完成一些必要的练习及课本上的讨论题也是一个帮助。
2、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正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进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面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时就显得十分的无能为力。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我去年(2008)一年一共做了近50个课件,颇有心得,通过这些教学实际,我总结了以下一些的经验。
首先,在突破难点及直观教学上,课件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用的恰到好处时,对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极大的帮助,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另外,关于展台的使用也可充分发挥其价值,既非常清楚又十分直观、也很贴近生活。关于展台的使用,下面我们还要说。
3.用好“实验及标本”,开启高效课堂的新航道。实验与标本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实验教学,加强直观教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做好教材中实验的教学。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实验,能够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需要实验和标本的内容,无论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一定要尽量做实验并采集标本,因为实验与标本可以很轻松的解决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并且问题的引出和解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此外,也要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实验教学时机。当然,这里也存在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以及我们任课老师与实验室人员关系的把握一定要和谐,让实验室为我们的生物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一堂设计很好的课如果缺少了落实,是很不完美的一节课,所以我在讲课的同时,我会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标记出来,该记笔记的也一定要记;二是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下《伴你学》或《实验探究报告册》上的题,时间一般10分钟为宜,“当堂训练”是对学生整节课学习情况的成果的展示,所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这是学生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这样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符合给学生减负的要求,同时,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且减少学生因为作业多而产生的对生物学科的厌烦。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时刻观察“天气”变化,关注学生主体兴趣。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的主科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往往因为做这些所谓主科作业而忽略了我们这样的学科。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因为我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或不布置作业,不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科的厌烦。对去年送的毕业班,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我采取的是“一日五分钟”的战术,让学生在心理上认为“生物作业最少,我得先做完生物作业再写别的作业”,从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实现高效。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教学,我们的高效课堂就像是一架待起飞的航天船,只要我们合理“消化”课程,做好准备,妙用“多媒体及展台”以及“实验及标本”,开启高效课堂的新航道,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并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那么,高效教学的广阔天空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成了我们“伸手可及”的课堂。
10.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十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在抱怨没有什么可写的,即使勉强写了,也出现作文空洞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作文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学生写的作文仅仅用了笔写,却没有用“心”在写,因此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就没有感染力,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罗曼罗兰曾说过:“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这就要求学生仔细留心身边事物、敞开心灵去感悟生活。
笔者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去思考,在心灵上的那一份感动、感受和感慨,从中悟出的人生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和智慧的体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都给了我们感触和思索的素材。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到文章中去,不管是情感的还是认识的,都会赋予文章以活力,打动读者,引起共鸣。可见,生活的感悟孕育着写作的灵魂。实际上作文就是用恰当的文字来反映生活,来把你对生活的千番感悟流于笔尖。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先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首先,体验生活找到写作的源泉。可谓“文学源于生活”。什么样的说教也没有亲身体验来得真切来得深刻,要把学生身边的世界作为作文的“课本”来感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在学校生活中、家庭中、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是写作的直接素材,是直接的源泉。例如写值周班长的心得体会,经历了辛苦的一个星期,写起作文来才生动有感染力。确实是“有感而发”,可见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性。有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万里路”就是:一要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缤纷的社会。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丰富自己。留意世态万象、街头趣闻,积累素材,为写作找到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要把生活提炼文字还是需要一双慧眼来捕捉,只有对生活能够认真的思考、领悟,才能真正的使世间万物成为写作的源泉,下笔时“文思如泉涌”。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会让作文丰富而充实,不再受“无米之炊”的困扰。
其次,在阅读中领悟,积累语言素材。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中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从书本或者是大量的阅读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为写作积累思想和积累语言素材。例如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让学生各自把自己领悟到东西与同学交流,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与认可。在交流的碰撞中时激活写作的灵感,使感悟更加升华。许多同学都被父亲深沉的爱而感动了,纷纷提笔写了以父亲、母亲的爱为话题的作文。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从父母对叔叔的态度变化,感悟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人际关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由感而发,写出了许多很有思想见地的作文,意义深刻。由阅读而生感悟,由感悟而进行创造,整个学习过程是水到渠成。
因此,不论是对生活的体验感触,还是在阅读中敏锐的捕捉,深刻的思索,都是在用心感悟,作文因感悟而震撼人心,作文因“感悟”而精彩!
11.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感悟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物理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所以,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也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體会学习的乐趣。物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于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创设情境质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并将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教师应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
在讲授初中物理时,一定要关注基本概念的讲解。因为基本概念是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石,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掌握牢固了,才能真正构筑起物理知识的大厦。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内容,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比如,力学中,要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测量力的仪器实验室常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理解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以概念为线,串联起相关的知识要点,才能真正深入扎实地掌握有关概念。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演示与试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物理教学应该具有牢固的实验念,切实确立物理试验在教学中的位置,让物理教学从观察出发,在物理现象和分析中进行概念的建立、规律的研究、问题的讨论。
1、重视演示实验,多以真实、生动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师在上初二年级《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课时,教师一开课就給学生来个富有戏剧性的表演演示实验,并请学生认真看:教师先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然后将它靠近事先准备好的纸屑或羽毛,奇特的试验现象让学生发出惊叹,“呀!羽毛、纸屑被玻璃棒吸起来了。”好奇的心理会促使学生更注意下面的实验。这样学生将会随着注意的不断深入,对所感知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解开实验现象之迷的好奇心,去学好本节知识。
2、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或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思维。
3、想方没法,自制教具,极据教学需要增开一些演示实验。
4、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实验小制作都是简便易做的,如制霜、自制小杆秤、人造彩虹等,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做,通过这些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12.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体验与感悟 篇十二
一、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对文本来说,老师是读者,每个学生也都是读者,老师、 学生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文本理解也不同;不同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理解起来也有不同。 同时,老师、学生又都由文本而联系起来,老师既启发学生加深对文体的理解,又从学生那里受到启发,而达到教学相长。 体验之思,就是在老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 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应在备课中完成。 课堂上,首先必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独立阅读、独立体验、独立探究。 其次才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予以启发、引导,或组织讨论,学生则在老师的启发下,或者在讨论中,在相互启发下,使体验更靠近课文的思想感情,使探究更符合作者的思路。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虽然各学段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这四者中,感受与欣赏、体验的成份多一些,情感的投入多一些; 而理解与评价,则探究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 体验与探究可以有些侧重,但不可偏废,要有机结合。 既使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以感受为主,但也要有初步的理解、欣赏,甚至是评价。 在人教版的低年级语文修订教材中,编者就力图体现这一点,如第三册《 我要的是葫芦》 要求“ 说说可爱的小葫芦原来为什么都落了”,就含有探究理解原因的意思。 《 四季的脚步》 中“ 你喜欢哪个季节? 画一张画告诉大家”这一题,就含有欣赏的意思。 《 狐狸和乌鸦》 中“ 说说乌鸦为什么上了狐狸的当” 这一题在对乌鸦上当原因的探究中就含有评价的意思。“ 乌鸦喜欢听奉承话”,既是对乌鸦上当原因的分析,也是对它的评价。 将来,在根据《 语文课程标准》 编写的新课本中, 对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有机结合一定会体现得更充分。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因素,在上述四者的结合中引导体验之思。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欲望。 它是体验的引信,是探究的前奏。“ 阅读反思”,即是对阅读过程的再思考。 学生在阅读期待后提出问题和进行大胆假设,然后在阅读中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对大胆假设进行小心求证。 阅读反思,就是对上述的阅读过程进行再思考,看求证的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而所谓“ 批判”,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 阅读反思和批判,是更高层次上的体验之思,它是学生“ 有创意的阅读”的基础。 体验之思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中进行,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 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 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 两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 如一部《 红楼梦》 ,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有琴棋书画的,有诗词曲赋的,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 如莫怀戚《 散步》 是一篇玲珑剔透、 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 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11-06
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09-13
初中地理教案美国06-21
初中地理地球试题06-30
初中地理论文题目07-10
初中地理美洲课件08-12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08-13
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分析10-04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07-02
初中地理新授课教学策略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