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2024-10-09

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11篇)

1.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剪纸人》,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领:讲明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弄清习作要求,摹仿例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己做小制作情况的写法。

二、作前准备

认真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把材料带进来。

三、教学设计

(一)研读例文,感知写法

1、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它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小朋友的`巧手创造出了什么。

2、自读思考:

(1)例文写了什么?

(2)为了把情况介绍清楚,抓住了哪些要点?

3、交流总结:抓住介绍的要点——制作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重点要把制作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交代清楚,动词运用很准确。

为了使习作生动,可以写进遇到的困难及其克服的过程。

(二)明确要求,现场制作

1、师明确要求:

(1)动手做一做,记住制作过程,以及制作中发生的小插曲。

(2)虚心听一听,倾听别人的意见。

(3)详细记一记,记下制作的材料,制作的过程,记下小插曲,以及心情的变化。

2、生动手制作,师巡回指导。

3、组织生生之间的互评。

4、指导大家记一记。

(三)词语超市

笨手笨脚 奇思妙想 精雕细琢 画龙点睛

不听使唤 折折叠叠 妙手巧绘 神来之笔

笨拙可爱 咬牙切齿 心灰意冷 烦躁不安

半途而废 有始有终 啧啧称赞 爱不释手

(四)修改习作

1、自改。

2、找朋友互改。

3、指名读,集体修改。

【苏教版第七册《习作2》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苏教版第七册《习作八》的教学设计

2.苏教版习作教学设计

3.《习作2》优秀教学设计

4.教学设计苏教版《习作3》

5.苏教版习作优秀教学设计

6.《习作2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

7.课文《习作2我们的教室》教学设计

8.《习作2我们的教室》优秀教学设计

9.《习作2我们的教室》教学设计

2.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二

一、仿句式, 规范语言

在学习《秋天》这首诗中“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时, 我先要求学生读通, 然后在读熟的基础上, 让孩子们说出秋风都在哪些地方, 孩子自然说“田野、小路。”“它们在不同的场所, 行为也各不相同。”我问:“你能按照这样的句式:秋风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行为?展开想象, 也做一回小诗人吗?”结果, 孩子们跃跃欲试。“秋风在小河里游泳。”“秋风在公园里玩耍。”“秋风在大树上跳舞。”……“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呀!”我感叹之余, 不由自主地说出, “你们都是小诗人。”同样的, 这首诗中“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我觉得这个句式也是训练的一个点。精辟的语言, 整齐的句式,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水果的特点。我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维, 在比较与分析中说出这两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引出这种句式的共同点:什么水果, 颜色有什么特点。于是“香蕉嚷着冷了, 要披黄袍。”“橘子嚷着冷了, 要穿橙袄。”“哈密瓜嚷着冷了, 要披花袍。”……其中的“花”字, 难道不是模仿中的创造吗?

在《九寨沟》中, 描写珍稀动物那部分内容时。作者用了四个“也许”, 并列式的构段方式, 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珍稀动物保护区, 大饱眼福。我是这样找准切入点的。我们能欣赏到这些珍禽异兽, 要感谢谁?孩子们说了很多, “动物, 作者, 设立保护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当然, 我们不能否认还有很多人的功劳, 但最直接的, 还是作者。你其实也能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 用上“也许”, 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更多的珍稀动物。“也许, 你的运气好, 会在远处密密的芦苇丛中, 发现一群悠闲高雅的丹顶鹤, 正自由自在地坐在那里回味着鲜美的鱼肉呢。”这时, 班级掌声雷动。此刻, 你不得不惊异于孩子的模仿力。

《开天辟地》中“临死的时候, 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 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 左眼变成了……, 右眼变成了……”很显然, 这一段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 写出了盘古的牺牲奉献精神。我让孩子通过填空的形式, 发现句式规律:人体中某个部分, 化成了某个物质。结果“他的头发, 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他的鼻孔, 变成了大大的山洞。”“他的眉毛, 变成了奇花异草。”“他的牙齿, 变成了丰富的矿石。”……孩子的思维完全打开了。

二、仿构段, 严谨结构

在《虎门销烟》的教学中, 我觉得“销烟”的过程叙述得具体、细致。这部分内容是进行习作训练的一个点。“……只见一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这样一个销毁鸦片的过程, 就被作者用“先, 再, 然后”等连接词有条理地、具体的叙述出来。我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一件事, 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 使之条理顺畅, 内容具体可感。结果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洗脸、刷牙、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间……”很多小事说起。也能看出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都是怎么做事的。调动了他们的生活体验, 给了他们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结果司空见惯的小事都能写得丰实, 具体。

对《天安门广场》一文教学中, 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觉得第二自然段是进行“读———写”转化的一个切入口。因为学生对某个景点的描写, 会缺乏条理, 而这段正是一个范本。在教学中, 我注意到这点, 就让孩子们圈画出方位词, 了解景点的特点。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学生写的习作前后过渡自然, 内容具体、详实, 一扫以往作文前言不搭后语的局面, 让人读来亲切, 真实。

三、仿立意, 创造生活

《珍珠鸟》和《雪儿》这两篇课文在立意方面, 我觉得可以去模仿, 因为它们体现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在我的引导下, 我的女儿格外关心生活, 也写了一篇题为《最美的风景———小鸟的日记》的观察日记, 还有幸在《校园文化》上发表了。

3.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三

小宇宙题库八年级第七单元思想品德试题

一、选择题

1.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万亿次以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揭开了生命奥秘的神秘面纱,由此而产生了克隆技术;以纳米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的兴起,已经显示出十分迷人的前景。对以上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D.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2.有资料显示,“863”计划实施20年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 000多亿元。“863”计划培育出了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不仅极大地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技术支撑。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美元。这个材料说明()

A.外国资本家是靠专利来赚钱、来发财致富的B.我国的科技水平比较落后 C.我国应采取措施,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创造D.科技创新主要是企业创新

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据此回答8-9题

8.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荣获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表明我国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成为世界科技强国③重视和鼓励科技创新④已成为创新型国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我国之所以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鼓励科技创新,是因为()

①科技创造财富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③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④科技工作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0.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多读科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研究表明,航天科技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目前,我国每年的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说明A.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C.我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创新能力决定国际竞争力

3.2010年,我市中考招生继续实行优录政策,其中包括对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初中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这一规定意味着()

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②市政府、市教育局重视培养人才,鼓励创新 ③我市中考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④学习书本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4.海淀区向东小学把课堂搬进海洋馆,直观学习掌握知识,开辟了科普教育新途径。这个小学从去年开始,学校就聘请北京海洋馆的讲解员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导员,以学校和海洋馆两地为主课堂,为学生进行海洋生物知识和潜水员知识介绍开展了制作鱼拓、参观海洋生物标本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个学校把课堂搬进海洋馆的做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可行,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增强了同学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B.可行,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C.可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D.不可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5.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其核心是()

A.信息技术B.生命科技 C.空间技术 D.能源技术

6.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能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渐少资源的浪费,关键要靠()A.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B.科技创新 C.减少人口增长 D.转变全民的资源观念

7.有材料显示,销售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专利45美元,中国企业的纯利润仅为

12.某市最近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品对联韵味,析国策战略”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这样一幅对联:“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最适合这幅对联的横批是()

A.春风送暖B.科教兴国C.千秋万代D.依法治国

13.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就要()

①善于观察,见微知著②开发自己的想象力③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求异④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有一位记者问“神舟”五号的总设计师:“40年前,美国、前苏联在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前,都有过搭乘动物的试验。中国为什么没有进行这项试验?”总设计师说:“40多年来,美国、俄罗斯已把多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如果我们只把动物送入太空,难以激发民族自豪感,所以我们采用了‘模拟航天人’等新方法,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一步跨越了40年。”这表明()

A.只要敢于创新,就会做出惊人的壮举B.要发展科技,就要借鉴前人的先进、成果C.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会获得科学成功D.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

15.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16岁开始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倘若使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但看来不会有这种事情!”正是他运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提出了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相对论。这个事例说明()

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②.要创新就必须善于观察 ③.想象是进行创新的翅膀④.创新源自“异想天开” A.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价值判断:作为一名学生只要有好奇心,只要敢想敢做,就一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不学知识无所谓。12分

17.材料一:世博会来了,这个百国同台万般竞妍的盛典开始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享受不同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大餐。

材料二:本届世博会是一场“经济、科技、人文与生态奥林匹克”的顶级盛宴。很多参展方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例如芬兰馆白色“鱼鳞外墙”完全是新型纸朔复合材料,上海世博会是这种新型环保建材的首次亮相;日本馆应用了最先进的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号称会呼吸的展馆;以色列馆展示了一种微型的胶囊,通过“人体漫游”的方式完成一次无痛苦的身体检查……

(1)【感受世博】“本届世博会是一场‘经济、科技、人文与生态奥林匹克’的顶级盛宴。很多参展方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请谈一谈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6分)

(2)【体验世博】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⑶【引领未来】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呢?(可从创新思维,创新学习等方面回答)12分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③④

18.材料一: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材料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死记硬背,没有创新,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某校学生在“科技活动周”中,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设计】⑴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设计两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4分

【新闻播报】⑵列举一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事例。4分

【知识链接】⑶为什么要“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9分

【畅谈感悟】⑷钱学森的话对中学生有何启示?(8分)

19.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一位威望很高的著名科学家。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自他之后的两千年间,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真理”。后来,年轻的伽利略勇敢地对此提出了质疑。为了弄清楚谁对谁错,他突破传统习惯,勇敢地登上比萨斜塔,左手拿着一个10磅的铁球,右手拿着一个1磅的铁球,在众人的注视下,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推了下去。结果奇迹发生了,大家看到两个球同时落地。伽利略由此得出物理学上自、由落体定律,成为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

(1)伽利略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意义?6分

(2)你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品质呢?5分

第一次月检测答案

选择题答案:C D A D AB C B B AB B C C D 16错误。(2分)

(1)好奇心是许多科学家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但是好奇心只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只有那些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揽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5分)

(2)创新没有捷径,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先有“厚积”,而后才能“薄发”。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5分)(1)现代科技与人们的生活息相息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为现实。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6分(2)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竞相涌现。4分

(3)①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②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③学会求异,敢于质疑。④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⑤创新学习方法,乐于探究,勤于思考。⑥学以致用,勇于实践。12分

18、⑴主题: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③勇攀时代高峰,争做时代新人;2分一条即可

活动形式:①邀请有关专家做科普专题报告; ②开展科技小制作的比赛与展览活动; ③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板报或手抄报比赛; ④观看有关影片、阅读有关书籍等。2分两条即可

⑵“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武广高速铁路通车运行;厦门翔安隧道建成通车。等4分两条即可

⑶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3分 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3分

③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公民的科技素养,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3分

⑷钱学森的话告诉我们:考试成绩要好,但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

①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2分

②要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2分 ③要敢于质疑,把创新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等等。2分 19(1)在伽利略身上有种“不满足现成的结论,不受任何框架、任何模式的约束,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的可贵品质”,即“求异思维”的品质。3分科学发现离不开创新,而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

新的源头。3分

4.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四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七:藏书票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藏书票作品,了解藏书票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

藏书票

2、尝试用纸版画的方法制作造型新颖、藏书票别致的藏书票的作品。

3、培养学生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藏书票。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藏书票,要有简洁、精美的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制作底版时,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书。看看,图书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藏书票?藏书票有多大?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在制作底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画面要简洁大方。

2、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3、票面的形式要多样,长、方、圆形都可以。

三、尝试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苏教版美术教案藏书票http://anxue尝试制作藏书票底版。

四、拓印阶段。

因地制宜地选取拓印方法。

5.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赏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塑像”一段。(第2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段内容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塑像的这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描写了哪些彩塑?

(3)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彩塑。(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第3—5自然段)

(1)总结学习“塑像”的方法:①朗读课文,反思

该教案依然体现着“知识中心论”“教师主体论”的思想,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体现在: 一、三个维度体现不足 该教案的“教学目标”,第一二两条仍然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第三条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但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不能统领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构建一个三个维度的立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案中只注重了理性的分析,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读书。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

二、主体意识凸显不足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以谁为中心。该教案的主体意识凸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莫高窟本身远离学生的生活。试想,这样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莫高窟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其次,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画出该段中的重点词句,说说壁画的特点。②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壁画,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壁画。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不给学生去质疑,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再次,课堂理性化、程序化。从提出读书要求到检查读书情况,从指导精读①出示重点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艳丽多姿。”思考:盛开的鲜花是怎样的?课文怎样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表现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②抓住4、5自然段感知“艳丽多姿”:让学生选择最想读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③出示句子“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着腿,()两臂,把琵琶高高地()脑后,()琴弦。”让学生填一填,感受课文用词准确、表达有序的特点,体会少女舞姿优美动人。

(4)指导学生背诵4、5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指导提升

1、出示莫高窟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导学生观察。

(1)谈谈观看“五台山图”的总体感受。(2)说说“五台山图”上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3)说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将自己观察到的、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注意学习围绕重点词句写具体的方法去写。

3、组织学生交流。

五、总结谈话,学习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敦煌艺术的特点,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怎样读书,学会了围绕重点词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合作学习,从读法指导到写法实践,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

三、言语感悟深入不足 该教案中言语感悟的策略是:先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说出哪些词语写出了“塑像”的特点;再搞清楚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塑像”;然后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艺术形象;最后练习朗读课文。好端端的语言被解剖得支离破碎,试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的能力。其实,这样的策略只会导致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

浙教版第七册《敦煌莫高窟》(第一课时)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

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给课文配上音乐和讲解词。

教学过程:

一、设境谈话,激情导入

师: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板书:四大名窟)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完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2)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2、学生汇报,老师相继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塑像的特点,壁画的特点等。

3、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

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塑像、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即进入)

2、品读“塑像”一段。(1)朗读感受:莫高窟塑像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

(2)品味体验: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3)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语言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4)美读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塑像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5)配乐朗读“塑像”这一段。

(6)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塑像。(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塑像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6、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

五、诱发兴致,深入探究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2、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1)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2)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3)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4)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5)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3、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B、古琴曲《高山流水》C、笛子独奏……)

4、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六、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6.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六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八:奇怪的梦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奇怪的梦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2、通过启发回忆和想像,奇怪的梦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的潜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图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像、幻想和创造。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创设梦的情境,让学生从图片加上音乐和自己的幻想进入梦境。

二、回忆表述梦。

讨论:你曾经做过哪些奇怪的梦,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表述:把你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

三、欣赏作品。

欣赏大师和同学的作品,苏教版美术教案奇怪的梦http://anxue加深学生对梦的独特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思和色彩上讨论。

四、构思创作。

、梦的构图。

2、梦的色彩。

五、学生绘画。

用创新的思维,画出最奇异的梦吧。教师相机指导。

六、堂小结。

7.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七

pandas?

语法

1.动物的名称 2.描述动物的形容词短语

1.整天all day

2.有点 kind of = a little

3.用2条腿走路walk on two legs4.来自be from= come from 5.什么动物what animals

6.……之一one of +可数名(复数形式)7.好运的象征a symbol of good luck 8.长时间的 9.迷路get lost

10.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be in great danger

11.砍伐树木cut down trees 12.由..制成be made of 13.想做want to do

14.使让某人做某事let sb(宾格)do sth 句子

15.你为什么喜欢熊猫?Why do you like pandas?

16.因为他们非常可爱。Because they are very cute.17.你为什么不喜欢老虎?Why don’t you like tigers?

18.因为他们有点恐怖。Because they are kind of scary.= Because they are a little scary.19.让我们先看长颈鹿吧。Let’s see the giraffes first.20.狮子来自哪里?Where are lions from?

21.他们来自南非。They are from South Africa.22.我非常喜欢大象。I like elephants a

lot.= I like elephants very much.短文 P38 2d

句型变换

1.They are from = They come

对划线部分提问)

Where are they from? = Where do they come from?(注意对应关系)

2.She likes elephants(对划线部分提问)

Why does she like elephants?

3.对划线部分提问)

What animals does John like?

4.Tony wants to go to the zoo.(改为否定句)

8.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八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1)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后讨论会答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讲述:

法律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是由①国家制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靠国家强制力办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案例分析1:

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相关链接P84页)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如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我国宪法第 24 条、第 46 条、第 51 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从形式方面来看: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源泉。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呢?

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人身权利和自由④劳动权⑤批评和建议权⑥受教育权⑦获得物质帮助权⑧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利等。(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呢?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③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④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⑤公民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⑥公民有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⑦公民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情境活动三: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生活: 权利:婚姻自由权利,财产继承权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学校生活:权利: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社会生活:权利:消费者的权利,诉讼的权利,私有财产受保护的权利,继承权等 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等

(三)课堂小结(略)

9.鄂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6、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四、练习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

另一个重点句子“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请联系上下文,“啊!”包含了哪些情感?看看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啊!„„”指名补充完整。欣赏课文插图:这就是黄河的源头,作者是怎样去亲身感受的呢?学生自由读本段,谈文字体会。

师: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黄河源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吧。

三、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的向往,它不仅美丽,而且它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可是今天母亲河却在哭泣。

2、播放关于黄河的录象,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3、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

4、积累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3、索溪峪的“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课前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简介索溪峪

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野”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人野——大嚼、蹦来跳去、手提皮鞋丝袜

蹚过去、嘻嘻哈哈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诗词诵读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

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来读诗。

二、正确、流利地读诗

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检查预习情况:

(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

(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

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

2、你说得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

(1)生读诗,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

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

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

5、同学门,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活水

生说原因(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

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讨论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1)小组讨论

(2)指名交流

(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谁再来说一说?(板书:头脑---------灵活)

(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所以题目是(生读)

(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时产生了一个感想,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

四、背诵古诗

1、我想作者在读书时一定是又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他感受到读书对于自己的意义,他要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告诉天下所有的人,怎么写呢?直接说“啊,读书重要,读书能让你头脑清楚、灵活。同学们,这样行吗?

2、(出示挂图)我们来看图。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门,他看书沉思,不时抬头望望远处的翠山,低头瞧瞧脚边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动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催生了他的灵感,他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意思了。(生齐背)

3、你记住这首诗了吗?自由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前面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关于读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

2、全班交流,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

10.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四单元检测 篇十

1、(3分)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基层民主制度

2、(3分)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通过 来实现的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法院 D、各级党组织

3、(3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人大代表们一次次按下表决器,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人大工作报告依次通过。这表明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 B、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D、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思想品德课堂上王明向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我国有13亿多人口,地域辽阔,情况复杂,人民怎样来行使权力,当家作主呢?

李老师让你来答复,你会怎样回答呢?(6分)

☆☆行使权利 依法选举(15分)

5、(3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是 ( )

A、行使批评建议权 B、实行村民自治

C、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D、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6、(3分)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 )

A、言论自由 B、人身权利 C、选举权利和被予选举权 D、监督权

7、公民之所以要珍视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是因为 ( )

①选票虽小,但它能使人民的愿望得到充分的表达

②这样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③只有这样才能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代表

④只要投出了庄严的一票,我们的一切民主权利就不会受到侵害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胡锦涛强调: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1)请你举出两个当地政府完善基层民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2分)

(2)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依法治国 与法同行(23分)

9、(3分)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由民政部负责的有关社会民生的立法项目有44项之多,其中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求助法、慈善事业促进法在内的法律6部,行政规章16部,部门规章22个。这表明,我国在依法治国过程中,正在切实做到 (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0、(3分)206月26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12388统一举报电话正式开通,受理群众对党员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统一举报电话的设立 ( )

①将从根本上杜绝党员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违法违纪现象 ②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③可以使公民随意发表言论 ④有利于健全人民监督机制,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3分)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学校为此开展了法制征文比赛活动。下列文章标题不可取的是 ( )

A、《推行依法治国》 B、《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C、《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D、《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12、春风中学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走出校园,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欢迎你的加盟。

(1)下面是小肖同学设计的宣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3分)

①当你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没有做好他们应该做好的工作时,有权:

②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有权:

③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

(2)张进同学说:“最近,在交通紧张的路口,常常发生偷窃和抢包事件,有损‘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我觉得公安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好他们的责任,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呢?”请你为张进同学出主意。(3分)

13、2008年12月4日,为迎接现行宪法颁布26周年和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宏志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里的“法”主要指的是 。(2分)

(2)我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2分)

(3)请你为此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学提“议案” 做小主人(17分)

14、(3分)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政府 C、人大代表 D、领导干部

15、(3分)国家的重大决策凝聚了人民政协的智慧。如:在南水北调问题上,全国政协对调水方案选择、动工兴建时机、合理解决利益分配、防止水源污染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 ( )

A、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

B、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C、行使国家权力

D、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的权力

16、(3分)中学生学做议案有利于 ( )

①日后当人大代表 ②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培养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④行使立法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2008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省正式启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

(1)政府政策我评述: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2)社会生活我观察:请列举你所在城市(县市区)存在的一些与创建法治城市不相符的现象,并针对性提出建议。(4分)

①现象:

②建议:

11.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 篇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此,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中国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二十多年。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建议

○注意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通过了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和事迹。加深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新中国外交成就展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相关知识。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腐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

材料解读:

1.新中国必须实行新外交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解读】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与137位工作人员在北京外交部街的一幢3层小楼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开启了新中国通过外交手段捍卫新生人民政权的艰苦历程。这是周恩来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节录,其要点是:

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资料还显示:

①由于过去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旧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没有独立性,依符于帝国主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拥有了独立的国家主权,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因而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一边倒”。

资料回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刚刚成立,就积极开展候,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是,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交活动。那时国采取政治上不围威胁的政策,新中国冲破了美里,就同苏联等历史纵横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举行中苏会谈。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还贷款给中国三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个宣布承认中华◎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历史纵横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指颠覆活动。人们担心会议会发生激烈争论,走向歧途。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桌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固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已来掌握,吁吁亚非国家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圆满成功而努力。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后未,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本课要旨

○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二、学习延伸

○弱国无外交。

○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而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不同地位与作用,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提案通过时,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座位,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一些西方国家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强打精神,有的故作镇静。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来的代表们 “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却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进人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历史纵横 考虑到第25届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情况,美国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与日本一起向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这实际是搞 两个中国“。1971年B月,中国外交鄙发表声明,指出恢复申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出联合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国绝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 或“一中一台”的局面。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否决了“双重代表权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肋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学思之窗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思考: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

历史纵横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邀请部分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来华访问。由于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主管部门将拒绝美国代表团访华的请示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得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触的情况后说,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尼克松总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电示美国队:“运动员务必去北京。”就在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员的当天,尼克松发表了声明,宣布对华新步骤。他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这就是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 “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这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际。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纵横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府派人前往中东买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力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了“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2第12、13、22、23、24课;必修3第17、18、19课。

本课要旨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二、学习延伸

上一篇:学校教师外出学习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