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清明生活随笔

2024-12-08

午夜清明生活随笔(精选10篇)

1.午夜清明生活随笔 篇一

生活随笔:清明、回家、扫墓

清明节放假,孩子奶奶去世第一个清明节,所以带着孩子回家,扫墓。

今年清明没有雨,天高云淡的清晨,驱车来到乡间,才感觉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机是如此的真切:春光送暖,杨柳吐绿,桐树争艳,麦苗竞翠,油菜献蕊。美的生命,美的色彩,美的味道,美的气息。品味不足,把玩不够。驻足,凝视,静思……

婆婆去世,带着孩子回的家,只有是孩子的大伯家了。大伯一直以来勤劳而快乐,知足且通达,两儿子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三个孙女是大伯的骄傲。二孙女晨晨见乐乐姑回来,拉着姑姑引着小狗直奔羊圈、鸡窝、牛棚,她知道那里有乐乐姑在城里感受不到的独特趣味。孩子的大妈总是在偌大的厨房里张罗饭食,还时不时地不忘出来和回来的弟弟、弟媳们开几句玩笑。

每次回家必须得依次去看望孩子的三个姑妈,这已成为不是规矩的规矩。二姑妈爱孩子他爸如同儿子,自幼照顾直到现在,我们一家的喜怒哀乐时时刻刻全挂在二姑妈的心坎上,这种姐姐犹母亲的恩情,只要想起来是会落泪的。这不,二姑妈又在为弟弟在高大的香椿树上摘椿芽,又在为小侄女准备专门积攒的土鸡蛋。三姑妈住在县城,她心灵手巧,尤善解家人之危,堪称这个大家族的灭火队长,她厨艺极高,每每去家里,不出半个时辰,丰盛的一桌菜肴就呈现眼前。盛情难却,吃得坐不起来是常有的事。四姑妈可怜,一个人苦巴巴地供养着正在上大学的小儿子,我们去看她往往带着宽慰和歉疚,当初老人只能供得起小儿子上大学,这最小的姐姐就失去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就是我们每次回家不变的行程,这次也一样。孩子的大伯,大妈,姑妈们看到女儿乐乐,高兴之后是夸奖进而是鼓励,都指望这个小侄女在未来光耀门楣,好让这个家族扬眉吐气。女儿乐乐笑而不语,闻而不应,默默地将长辈们的爱寄寓心头,溶于血液。

我们赶到墓地,孩子大伯、二伯和一侄子、一外甥已到,大家一起产草,培土,点香火,磕头。两个时辰,四座坟墓,大家一一虔诚、恭敬地祭拜、追思。孩子的曾祖父生于1883年,孩子的曾祖母生于1886年,孩子的祖父生于生于1906年,孩子的祖母生于1920年。四座墓碑,四位老人,一部历史,一个家族。

前来祭奠的子辈、孙辈、曾孙辈们寻到了自己的先祖、自己的根。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是如此的清晰和确凿。

人啊,是需要追忆和缅怀的。用这样的方式,我们会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我们会给心灵腾出一块地儿,让脚步停下,让思绪飞扬,静静地感恩先祖,感受亲情,感念生命。

清明——回家——扫墓。追思过往——珍惜当下——展望明天!

2.午夜心情随笔 篇二

当我在桌前写累了,在灯光下坐倦了,伸开腰身,张开双臂,伫立在镜子一样的午夜的窗前,我听见午夜风吹过来。

午夜风是一个温柔的精灵,在闪耀着无限星光的无边宽广的黑色世界里,自由自在地游荡。她,迈着那么轻妙的步伐,从遥远的万物之主哪儿携来黑色的魔帐,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带来了无边的安宁,带来了美梦和祝福,熄灭了疲倦的诗人疲倦的灯火,把美妙的睡眠送给问心无愧的的人,把宝贵的休息送给劳动者,把温柔的歌声在每一个窗口深情的吟唱。

午夜风,像母亲的手,安抚着大地摇篮上的生命。午夜风掠过树林,告诉他们春天的希望;午夜风拂过冰封的河流,传达着夏日的暖意;午夜风带领着飞迷了路的侯鸟,去迎接着又一次旭日升起的辉煌!

午夜风,美的使者,爱的旗手,希望的开拓者!

3.午夜心情随笔 篇三

那日夜晚仅仅有的只是微弱的.月光与路边昏黄的街灯,孤单地伫立在街边,但是在这寒冬下看着那灯光也有了几分暖意。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座沉寂的大钟,等待着旭日东升。而我静静地走在这无声的街道上,就像是在拍一场默剧,缓慢而有节奏的铺陈着剧情,偶尔有几辆车呼啸而过,声音划破寂静也成了点缀。而在那微弱的灯光下,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朦胧了。

脚底下像是踩着一块磁铁,走着走着慢慢的把白天囤积下来的疲倦与急躁全部吸收了,而留下的只剩纯粹的最原始。月纱照在这街道上,所有事物都看得不真切,如梦境一般连碰触着感觉都轻柔了起来,所有一切都被美化了。

4.午夜清明生活随笔 篇四

远流出版社出版的《流浪者之歌》摆在最醒目的地方。久闻黑塞大名,他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曾深深击中我,是我读过述说陀氏最切中的文字(1),不过此前我并未真正读过黑塞的小说。

邂逅一本书也需要契机。近几年来才渐渐懂得德语世界的美妙,譬如茨威格的潇洒,托马斯曼的学究气,卡夫卡戏谑之下的颓废。远流的这版《流浪者之歌》收录了茨威格对黑塞这部小说的评价以及黑塞写与茨威格的短信,翻看时发觉自己喜欢的作家之间存在种种联系,不禁莞尔,这书是铁定要买的了。结帐时,看店的小哥笑说刚刚本来准备关店,还好让我们进来了,黑塞可是他的精神导师,笑容里洋溢着爱书人的热情。

读《流浪者之歌》是愉悦的。黑塞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成名,因为家庭的缘故,从小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又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流浪者之歌》始于一个婆罗门男子悉达多(2)的修行,伴随他探索自我的生命历程,又糅进佛教和包括道家在内的东方哲学为背景,作为东方人读来很有亲近感。远流的译本完好展现了黑塞作品中如行板的韵律,译者柯晏邾在头两章的某些段落一度试用骈文,与文中浓郁的东方情调相得益彰。

但这本书读来并不轻松。倒不是说黑塞的书写晦涩难懂,相反,他写悉达多修行的历程仿佛一气呵成,读来酣畅淋漓。不轻松的意味,是指黑塞在东方故事的外壳下,包裹着西方特质的宗教观和世界观。悉达多剖析自我的根源,实则极为近似《一句顶一万句》里牧师老詹向世人提出的问题——你是谁,打哪儿来,要往哪儿去。

我不敢说自己真正看懂了《流浪者之歌》,只知道黑塞曾经皈依佛法,在写作这本书时又对道家兴味颇浓。因此,悉达多最终得道,可以解读为入了佛门的无我之境,又或许是应了道家的道法自然。但正如黑塞试图在悉达多与佛陀的会面中想传达出的讯息一样,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求道的书。描绘得道之境的美,是为了告诉世人这美只有在靠自己剖析、认清和抛弃自我后才能寻得,而每个人剖析自我的历程毕竟是不同的。

5.午夜清明生活随笔 篇五

故乡有梨花。此刻,片片洁白在我的思绪里纷纷扬扬;故乡还有我童年的快乐老屋,它是我乡愁的发源地。屋前的梨树、桃树、李树、柿树,无疑都是我那勤劳的爷爷种下的,梨树边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花草拥簇。花草是记忆的种子,长出故乡的春天。春天是岁月的镜子,时常被我掏出来照一照,我看见最多的还是爷爷的模样。爷爷的身影总是忙碌的。穿一件盘扣的白布褂,一条用布带扎着的黑色大脚裤,一双黑色布鞋,是他在我记忆中最清晰最永恒的印象。他那削瘦的肩上,荷着一把锃亮的锄头,那是庄稼地里野草的克星。野草被爷爷制得服服贴贴,不敢露头。而农事活计,也时常把爷爷整得疲惫不堪,我经常用自己的小拳头帮他捶背。爷爷总是微笑着,从未听到他喊累。有时,一根扁担挑着一对箩筐;有时,手里一根草绳,或是一把镰刀。田间地头,他成了土地的主人,庄稼的仆人。清晨,我用小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带有香气的花放进口袋,用花汁把自己的指甲涂成粉红。我笑问奶奶:“奶奶,你看我美吗?”这时我看见爷爷正忙碌着要出门,我照例问一声:“爷爷,你又出去呀!”爷爷转过身来,用他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脸,拍拍我的小脑袋,咧开嘴笑着,露出两排白牙齿。然后,他大步流星走向他心爱的庄稼地,那么坚定和自信。

太阳高高升起,奶奶念叨着爷爷该回来吃早饭了,残花已被我弄得满地。这时,我远远看见爷爷扛着锄头,从太阳出来的方向归来。我笑着跑向爷爷,他手里拿着采给我的小花。有一次,他带给我几枝食用百合的花,又美又香。我边贪婪地嗅着,边听他说:“这是百合的花,它的茎长在土里,可以做药呢!”多年以后,我每次经过花店都会挑几枝百合花,或白或粉,老板笑问:送谁?我笑而不答。她不知道,百合花于我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我不会轻易告诉任何人的,就像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即使我忍不住说出来了,那一定是在梦中。世上有种花是回忆的路径。从梨花到百合,每一个逝去亲人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梨花开了又谢。开落之间,我渐渐长大,如男孩般顽皮。父亲又在外地工作,母亲说我应该上学了。爷爷心疼我还年幼说再等一年吧,可终究拗不过我的母亲。在春天的早晨,在爷爷种的梨花树下,我坐在一把小凳子上,咿呀咿呀地读起老师教我的拼音、字词和诗句。当梨花飘落到我身上,我拈着片片梨花冲着爷爷大声朗诵:“爷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爷爷在屋前搓着草绳,笑眯眯望着我:“好好读书,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啊!”我瞪大眼睛望着爷爷,不懂得出息的意思,却隐约感觉他是希望我好。有一天,我又在花间自娱自乐,爷爷高兴地呼唤我。原来,他添置了一对新的箩筐,用桐油上了漆,要我写上他的名字,毛笔和墨汁他都买好了。爷爷从小家贫,没读过一天书,不认识字。于是,小学二年级的我,毫不推迟拿起了毛笔,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在箩筐上写下他的名字。等墨汁干了,爷爷将他的箩筐挂在堂屋墙壁上显眼的地方,带着非常满意的神情看着,仿佛在欣赏一副杰作。我也为自己能帮助爷爷而由衷高兴。爷爷的名字里有一个“清”字。后来,我读小学高年级,尴尬地发现,“清”字的右边“青”字上半部分只有三横我写了四横。我想对爷爷说改正错字可始终没有说,因为不好改了。爷爷依然骄傲地挑着他孙女写错字的箩筐进门,出门。几十年过去了,爷爷的那对箩筐,那上面的错字,清晰如昨。

记忆中的梨花树,给了我无限童年乐趣。无论是拾梨花,爬梨树,还是去摘没有长大成熟的梨子,或是去捉蜻蜓知了,还是去追蝴蝶扑萤火虫。我不知多少次弄花了自己的脸庞,又捕倦了多少个黄昏落日?记得一次和小伙伴们爬梨树比赛,从高高的梨树上毫无畏惧地跳下,“唰”的一声,母亲给我新做的裤子被树枝挂了个大口子,鲜血从膝盖上马上渗出来。奶奶吓坏了,赶紧帮我包扎,并告诉刚从田间回来的爷爷。虽然看出我膝盖上伤口没问题,爷爷还是大发雷霆了,抡起他宽大的巴掌要拍我。可高高举起的手,却始终没有落到我身上。我知道,他只是吓唬我一下,从来没打过我,他是舍不得打我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愤怒的她顺手拿起墙角扫帚,朝我劈来,我眼一闭,打算老老实实等待一场痛打。可扫帚没落到我身上,原来,是被爷爷挡住了。爷爷央求母亲不打我,说着我诸多的好话。后来,随父母搬家离开故乡,每当我犯错挨父母罚时,我就不由自主地面对有爷爷的方向,祈祷能躲在他身边接受他的庇护。

搬家后住的院子里也有梨树。花圃里也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总是要在它们面前停留。尤其在春天,下着小雨。我会淋着雨在它们身边漫步。见我头发淋得湿漉漉,母亲责怪我。她不知道,每一个春风拂起,春雨撒落的日子,我是那么强烈地思念爷爷奶奶,还有老屋乘载了我诸多欢乐记忆那树梨花。在高中苦读的日子里,我却不经常想起爷爷奶奶,心中也没有花草树木了。偶尔和父母回去看望他们,他们亲切呼唤我的小名,却将我当着远道而来的贵客招待了。我微笑着回应,心里却隐隐作痛。离开老屋时,爷爷奶奶双双靠在门框上,向我挥手道别:回去听爸妈的话,好好念书,考上大学。以后日子里,我依旧只顾忙着自己的事,几乎把他们彻底忘了。当再见到爷爷奶奶,是一个春雨刚过的早晨,屋前的梨树已是枝空花疏,落花成泥了。奶奶已安详地躺在那里,任凭我哭喊,用手摸她的脸,可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温柔地笑着回应我了。奶奶生前总认真问我:“亮崽,我死了,你会哭吗?”那时总不懂她为什么总是这样问我。如今,我才真正体会到生离死别的真正含义。爷爷像一桩木头坐在昏暗的房子里的床沿上,紧闭着眼睛,他不吃不喝,一句话也不说。办完奶奶丧事,空旷的老屋只留下爷爷孤身一人,我们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可没有奶奶陪伴的爷爷,以后怎么过日子?父母和叔叔劝说爷爷,或者搬来和我们住一起,或者和叔叔住一起。可是怎么劝说他也不肯。他是不想麻烦子女,还是不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屋,或许两者都存在。或许还有其它什么,我一直没有读懂。

有人说,但凡世间的告别有两种:一种告别是可以再相见,一种告别是永不再见。没有爷爷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想象风烛残年的爷爷,老得会像黑屋子里的一只病猫,亦或是冬天树枝上一片枯叶,亦或根本就是一道时光岁月的影子,孤苦伶仃地守在破旧的老屋里。父亲和叔叔担心老屋年久失修会倒塌,商量拆掉并重建。爷爷舍不得拆掉老屋,无奈搬到老屋旁的小偏屋居住,让父亲和叔叔请人重建新房。那时候,我亦忙于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很长时间不曾看望甚至问及过爷爷,也不知他一个人是怎样的孤独?没过多久的一天,父亲神色凝重,重重叹息:你爷爷昨夜走了,就在那个小偏屋里。等我赶回老家时,已经见不到他了。他没有和我说上一句话就这样和我永别了。想着小时候他对我的疼爱,我哭得天昏地暗。他走了,去寻找奶奶去了。屋前的梨树呵,以后还有谁来给你浇水施肥?还有谁在你树下停留,陪你叶枯叶荣,看你花开花落?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喜欢抬头仰望星空。当满天繁星在我头顶闪烁,记忆自然又回到童年的故乡。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傍晚,太阳下山,酷热已渐渐退去,母亲帮我洗过澡,将我抱到院子里凉床上,就去忙自己的了。爷爷用镰刀把院子周围的杂草割下,堆成一堆,点燃了,给我驱蚊。奶奶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用蒲扇给我扇风。躺在凉床上,我望着满天的繁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月亮里的嫦娥的故事。我认真数着星星可怎么也数不清,于是问奶奶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这么多?奶奶说世上好人太多了,他们死了就去了天上,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亲人。爷爷责备奶奶说:孩子不懂事,不要讲死的事情。他用蒲扇给我扇风,问我有蚊子咬没有,热不热?几乎每个晴朗的夏夜,我在炊烟旁,在数星星,听故事中,在蒲扇扇出凉风下,沉沉睡去。成年后,有时候一个人晚归走夜路,有些胆怯,只要抬头看看满天繁星,就想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哪两颗是我的爷爷奶奶化作的呢?一定是那两颗最亮的,在照耀着我前行。他们不曾离去,永远在我们身旁。

春节后,决定带儿子来看我的爷爷奶奶。屋前已然没有了梨树和其它花草的影子,爷爷奶奶也早已是一抔黄土。墓上面野草杂枝丛生,父亲忙着在一旁整理。母亲平静地对儿子说:“你姥爷爷一辈子省吃俭用,吃苦耐劳,养大了六个子女。你姥奶奶温柔贤惠,通情达理,从没让他们的孩子们挨饿受冻,还送他们每个人上学。”这些往事,母亲都是反复讲给我们听过的。爷爷服侍病重的奶奶,直到送走了奶奶,自己宁愿孤单伶仃生活,直至离世。爷爷去世前,没有给任何子女添一点麻烦。离开墓地时,我眼泪如汛期的潮水,汹涌而出。祈祷的队伍中,我一人远走在最前面,怕父母看见我在流泪。回头时,我看见父亲也在频频回头。

经常梦回故乡。梦见爷爷手捧从田野里摘来的各种小花笑着向我走来,梦见梨树下童年的自己听奶奶讲故事,梦见梨花纷纷扬扬…爷爷,如果今晚我还有梦,您和奶奶一定要在梦里。一定要告诉我,您们在那边过得很好。

梨花风起,是清明。

6.清明时节杂文随笔 篇六

小时候随父亲去扫墓,点蜡烛,摆祭品,燃纸钱,手握燃香鞠躬致意,祈求祖先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事事顺心。那时小,因与祖辈并不相识,也自然谈不上什么感情,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又兴奋。而现在,回家扫墓是我工作请假的唯一理由,父亲走后的第一个清明,已不单单是一个法定节假日那么简单。

当你站在墓碑前,看到父辈祖辈一排排有秩序的名字,你会发现,你的基因,你的性状特征,竟然和土里埋的人是一样的。你的生命有一部分来自于土里的人,他们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在你身上活着。对!生命在你身上延续着,所以不用悲伤,也不要难过。清明是表达对死去的人的思念,是要死去的人死得安心,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满眼盎然的春天是生机和生气,是生与死的对话,是生对死的力量,也是死对生的一种延伸,一种还魂。

母亲早早地起来了,庭院里响起捶打衣服的声音。待到我起床,刷牙,洗脸,母亲已经将一锅抄过春笋的废水泼向院中,升腾的缕缕水汽在春雨的敲打下渐渐散去,徒留一地凉了的开水和着雨水朝排水沟里流去。

花开了,草绿了,燕子回来了,停歇在庭院里的电线上,啾啾的叫着,呼朋引伴,它在召唤春天吗?在召唤去年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的丈夫吗?燕子俯下身来,一蹬腿,一展翅,在雨里急切地穿梭着低飞,只留下黑色的电线在雨里摇摇晃晃,荡着秋千。它们掠过弄堂,越过深巷,又折返身来,在老屋檐下盘旋,去年的旧窝经不住风吹日晒,已经破败不堪,所剩无几,只有一个曾经存在过燕子家的浅浅印迹。一圈又一圈的盘旋过后,也许是相中了这个屋角,这只燕子满意的停歇到了对面檐下的电线上歇息去了。

我看到大门口两边花盆里的太阳花儿又开了,春——确实又来了啊。奶奶过世以后,家门口的花盆再也没有称职的园丁料理,但它们依旧年年开,那么艳丽。

生命之美就在于它们一直都如此顽强吧!

人类之美也在于生命一直在传承延续吧!

眼科女医生,爱阅读和运动,喜烹饪和旅游,文能读书作散文,武可打球骑行又射箭,愿为贤妻良母,我未来丈夫的贤内助~~闲时写写文字乱翻书,忙时只为工作狂??(?)??愿岁月静好,你我都能不负此生……

人的一生无比脆弱

那天的我终于熬过了一个星期,回到家里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准备熬个夜然后迎接第二天的阳光!关闭聊天网站,准备把上个星期收藏的那部电影拿出来看看!突然,一个很久都没有联系的一位老同学找到我。想随便聊聊后开始自己的电影旅程!可是她却告诉了我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爱果果生活

流浪

你问,我为什么选择流浪?我说,那是因为没有遇到你。你问,我的眼神为何漂移,我说,那是因为我没有锁定你。我问,你为什么选择四处流浪,你说,追寻。我问,什么,你说,自由与浪漫,诗和远方。

庄德坤

老李

7.清明节随笔 篇七

清明扫墓祭祖是我们的古老传统,这时候大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纸钱、纸元宝等拿出来,开着车上山去,放鞭炮、烧纸钱、献花,有的还把舍不得喝的美酒拿出来。南方清明有一种好吃的供品——清明饼,这清明饼闻一下——香,尝一下——鲜,常常把名副其实的小馋虫——孩子们,勾得口水直流。每逢清明,孩子们总是欣喜的,女孩子们喜欢清明,喜欢清明爬山时山林中开得正艳的小花,喜欢清明爬山时山林中露出脑袋的小草儿,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都令女孩子们兴奋不已,男孩不用说,肯定瞄上了香得令人垂涎三尺的`清明饼了!

清明,亲人们欢聚一堂,但今年的清明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刚刚仙逝的外曾祖父,今年的这个时候,他老人家肯定在山头上四下张望着,看看这甲壳虫似的车,蚂蚁似的人中到底有没有他那,子子孙孙们的身影。那憨憨的笑,只有外曾祖父才有吧?外曾祖父笑时,特别美,真的,每条皱纹都舒展开了呢!可是,这憨笑永远没有了,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无限的伤悲和无限的怀念。现在,隔着我们的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这深深的怀念、无限的哀愁,在今天,只有随着断魂的雨丝,四处飘零……

8.清明随笔 篇八

——题记

清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好约定。清明,是一场对于先辈们的庄重祭奠。清明,是一次对于自己心灵轰轰烈烈洗礼。古老的清明,我们唯有用心品味。

曾几何时,祭奠时脚步已经不再轻松如往昔,一路上再也没有欢声笑语,嬉戏打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袭向全身,使得心情不由自主的沉重,就如同掂了一块石头,沉闷的气氛,让人几近窒息。我不免揣测,这些人,心情都是什么样的呢?是哀怨?是惆怅?是悲痛?亦或者是悔恨?还是更有其他?也许各种感情都有吧。他们一个个都缄口不言,一个个都面色似纸,静静地哀悼着。陵园里,那个八九岁的孩子,在几个大人的簇拥之下,站在一座青冢前。双手不住地颤抖着,握成一个拳头,泪水已经不听使唤了,却仍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发泄出来,明明是痛彻心扉的,却默默地用心中的坚强,去激励自己的未来。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惹得一阵心酸。

我不由得为他,也为所有的人祈祷起来。天国那边的人儿啊,你们听见自己最亲爱的人的声音了吗?他们在为你们祈祷,祝福呢。快快来领了这份心意,给他们一个亲切温柔的吻,好让他们安心吧!一年只有这一次难得的机会,快快抓紧时间,与他们相聚吧。别再有泪水了,将你最美的笑颜留给他们!

陵园里,到处是白色的纸灰飞舞,就像一只只忧伤的白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到处有屡屡青烟升起,此时此刻却也有种哀怨的意味。泪水没有节奏地奔涌而出,将路旁的野花洗濯得如此清新亮丽。我的思绪,在之间不停地游离。

忽然想起苏轼《江城子》中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现在的感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座座墓碑,掩盖了多少曲折的故事,掩盖了多少动人的传说,掩盖了多少光华的时光啊!他们也曾如我们一般大,也曾青春,也曾无忧无虑。可现世岁月静好,他们再也无权体会。只能在墓碑之下,做着自己冰冷孤独的梦,夜里只有独自取暖,怀揣着漫漫的恐惧过夜。

生命将要结束之际,曾经的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什么也带不走。曾经的贫穷低贱,也如清晨薄雾,不留下一丝痕迹。往昔如泛黄的旧照片,一点点被撕碎,一点点被后人所遗忘,能够留下的,唯有墓碑上难以辨认的依稀字迹。一切拥有的,一切在乎的,一切贪恋的,都显得那么苍白,终究是不会实现。从此以后,与最爱的亲人们阴阳两别,留得一番苦楚思念。

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吧,让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种绚丽色彩吧!让我们留有让后代们永久记住的资本吧!

9.清明随笔作文 篇九

早在今天,天空就显得憔悴。不久,一场大雨洗刷着大地。末了,只剩下纷纷细雨在徘徊,不愿离去…… 清明节本应是4月5日,下个星期四,但提前的预兆使得整个街道笼罩在节气当中,偶有一辆出租车飞驰而来,又朝向前方在朦胧的雨帘中驶离。在路道上漫无目地走着,尽管身旁的大树还未长得很茂盛,就自己来说,心底里对祖宗的怀念早成了一片树荫繁多的森林。雨还在下着,我还在走着,整个城市的背景主题换成一幅清明雨帘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雨水模糊中,人们的脸庞变得不怎么清晰,只是在水淋淋的路边多了几把清晰的伞,颜色是那样肃穆。伴随着愈发愈浓重的气氛,消失在庄严的大地上。 第二天醒来,我觉得昨天的一切如梦境一般。好像我只是做了一场最高意境的梦。

10.关于清明节随笔:清明时节 篇十

1

太阳一天比一天勤快了,不等听到闹铃响,阳光便穿透窗帘,开始向人们问好。

拉开窗帘,路边的树木还未泛青,但天空已经一片湛蓝。轻启手机,依次响起《春之声圆舞曲》《杜鹃圆舞曲》……

尽管一派温暖的景象,但女人习惯于“春捂”,出门时仍穿了一件羊绒大衣。一阵风吹来,那些抱紧肩膀瑟缩成一团的爱美之人,开始羡慕起女人的明智来。

其实,女人不是不爱美,只是到了一定年纪终于明白,有阳光的日子不代表没有风,温度比风度更重要。

2

吃过午饭,女人换上便装和运动鞋,雷打不动地去广场上散步。

广场上人不多,吓退多数人后,风更加有恃无恐起来。戴上耳机后的女人,全然不理会这些,只有转到东北角往西拐时,才会低着头,闭紧嘴巴。

走到第三圈的时候,女人遇到了两个同在散步的同事。那两个同事都是高大的男生,他们步子迈得大,走在前面;女人勤迈碎步,紧跟其后。

走到顶风的那一段,男同事嘴里嘟哝着“我最不愿意走这段路”,但脚步却继续向前。有了这两个不但能为自己挡风而且还耐力十足的同行者,女人的脚步也更加坚定了。

过了这段难行的路,他们又开始攀谈起来。同事告诉女人,回家后再配合做些仰卧起坐,效果会更好;女人也大方地和他们交流着健身心得。

他们一起走了三圈。在一起走的这几圈里,男人没有因为要照顾女人而放慢自己的脚步,女人也没有因为自己弱小而败下阵来。在所有喊着要健身的同事里,他们几人算是坚持得最好的,每天不仅在微信上互相监督,还在广场上互相追逐。

春天的风再大,只能吹干冬天的最后一滴泪,却吹不倒行者心中那堵坚实的墙。

3

吃过晚饭,老公催促着女人去十字路口烧纸。女人尽管不喜欢这种祭祀方式,却又不能违背风俗。

佛店里挤满了买烧纸的人,女人找了个地方写表文,老公先抱着几捆烧纸,又从佛店门口找了个铁棍去十字路口占地方。

十字路口的风很大,老公试了半天,也没点着打火机,只好从别人正燃着的火堆中点了几张纸作为火种。

风肆虐地吹着,火苗不停地改变方向。老公努力地用铁棍将烧纸集中到一起,生怕燃烧的火苗蹿到路边停靠的汽车上。

和文明城市为死者敬献鲜花的方式比起来,这种方式可能既迷信又不安全,但小城里大多数人宁愿相信,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收到自己孝奉的“钱”后,能过得比活着时好一些,以免受到更多的苦难。

逝去的人,我们无法再孝敬了;但庆幸的是,活着的人,我们还可以继续善待他们。

4

清明是节气。它让我们看见清澈的蓝天,也让我们听到生命的挣扎。南方的花儿在朋友圈里肆意地盛开,北方的树木却才在阳光下悄悄地发芽。

我们有时不等看到自己生命的绽放,就在别人辉煌的瞬间停止了前行的脚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拥有四季的人生,干嘛去羡慕三季的世界而不继续走自己的路呢?

清明是节日。故去的亲人又在心中想起,可能很怀念,也可能不那么怀念。不管如何,他们把生的使命传递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替他们好好活着。

人生没有轮回,生前本该善待却没有善待的人,就把对他们的亏欠传给活着的人吧;活着的人,下辈子可能不会再遇见,能在一起就好好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好好祝福他们吧。

清明,不只属于故人,也不只属于眼前人,它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生命,让世界更美;珍惜遇见,让道路更宽。

作者:时光不老

上一篇:餐饮服务与管理 重点下一篇:教师期中总结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