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2024-08-22

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10篇)

1.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 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独立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

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争取实现4/5,而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画线段图

板书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2.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二

(二)》教学设计

下堡中心校下堡小学 王成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判断、归纳、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师出示:有4张同样大的饼,(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生列式:4÷2=2(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生列式: 4÷1=4(3)每1/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列式:4÷1/2= 提问:这个除法算式该如何解决?

学生画图,从图上看出结果是8,4÷1/2=8,也可以用4×2=8来表示。(4)每1/3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列式:4÷1/3=(5)每1/4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列式:4÷1/4= 学生画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然后汇报:

从图上可以看出:

4÷1/3=12,也可以用4×3=12来表示。4÷1/4=16,也可以用4×4=16来表示。(师板书算式)

二、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师出示: 有1根2米长的绳子(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

2、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1)学生先画一画

(2)学生观察图,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展示汇报,师板书: 2÷1/2=(4)

2÷1/3=(6)

2÷2/3=(3)

三、探索规律,归纳总结

1、出示课本第28页“填一填,想一想”(1)先让学生计算,交流结果。(2)集体订正,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小结: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2、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小结: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题。

3.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三

三分数除法倒数 教时 (15)

学习

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学习

重点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新课引入

1、出示算式:

2/3×3/22×1/2

8/11×11/81/10×10

7/9×9/77×1/7

2、找一找

二、新棱

1、师: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1/2的倒数是2,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

小结:倒数是对两上数来说的,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3、练习:

4、求倒数的方法

(1)观察:

(2)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指名口答,怎样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想一想:怎样求4/11、16/9、0.50.35的倒数

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小结

(4)想一想:1的倒数是几? 学生活动

1、学生算一算

2、找一找算式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3、反馈

学生进行思考,同桌讨论。

1、让学生说一说:

上面口算题和自己举倒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谁是的倒灵敏,谁和谁互为倒数。

这两个算式的两上因数的分子,分母这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偿试练习: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

集体反馈

2/3×3/2=12×1/2=1

只要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求一个真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求自然的倒数先把自然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板书设计

2/3×3/2=2×1/2=每一个算式的和都是8/11×11/8=1/10×10=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7/9×9/7=7×1/7=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教学反思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本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效果好。

课题 分数除法(一) 教时 (16)

学习

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提问:

出示图:把1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技法:

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

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是2/7。

用算式表示:4/7÷2=2/7

2、提问:如果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小结:根据图,我们把4/7里的4份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

板演:

4/7÷3=4/7×1/3

=4/21

3、议一议:

二、练一练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

学生活动

1、学生可以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反馈

学生涂一涂

观察:

学生折叠

涂一涂

找结果

1、学生涂一涂,分一分

2、说一说

3、你认为该怎样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集体反馈

3、说一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1、学生思考

2、自己考试填一填

3、反馈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4/7÷2=4/7×1/2

教学反思

4.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四

2. 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小花今天当家,刚统计好的家庭月支表,不小心被抹掉了一些,(教师出示统计表),现在谁能算出她家这个月的开支呢?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月一共花多少钱)

2.。让学生互相讨论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我家这个月支出的40%等于500元。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0%X=500

X=500÷40%

X=1250

海口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三、巩固练习

做“试一试”

1. 让学生说一说要填出数据相当于解决什么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引导学生对这组数据进行描述。

四、小结

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教科书72页1、4题

板书设计 今天我当家

40%X=500

X=500÷40%

X=1250

5.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五

新人教版

型新授备人执教时间

标知识

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能力

目标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

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3、引出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合作探究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

4、2/)把谁看做单位“1”?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

(4)反馈评讲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例

2、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

(+)++(+)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出示例

3、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儿了。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写在下面。

喝了次纯牛奶。

第一次:。

第二次:。

小组讨论后解决。

拓展应用完成做一做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作业布置101页、6题

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

(+)++(+)

6.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3-24=29

29+38=67

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18-29

6、计算1÷3×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7.北师大五年级分数混合运算三 篇七

班级五年级(1)班姓名编号№ 53日期:2014年5月 14 日审批: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

3。单位“1”的量是()8

3(2)一条路修了的是全长的。单位“1”的量是()

51(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单位“1”的量是()

(4)九月用水比八月用水量少。单位“1”的量是()

7(1)科技书是文艺书的2、解放程 X -

3、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是八月份用水6 / 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习主题】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能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413

X =X + X = 8(1-)X = 12

55204

训练课(时段:课后自习,时间:3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基础题:

321211515

+(-)(×)×24×+×

874762727

发展题:

3132

1.与 的差除以,商是多少?2.一个数增加它的后是500,这个数是多少?

8243

131311

3.与它倒数的和,除的商是多少?4.与的差乘以与的和,积是多少? 353422

提高题:

8.分数混合运算(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八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际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46+50×[(900-90)÷9]

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教学实施

(一)出示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试算,两人板演。

7、全班交流订正。

8、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2、教材第35页第9,10题。

三、全课总结:

9.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九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第2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4×3+7 7+(4×3)=12+7 =7+12 =19

=19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见下页。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9页例3。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3页例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页整理复习和练习十三。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5题。

四、课堂作业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9 4×(8-3)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3.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5.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10-8 =2(元)10-3-5 =7-5 =2(元)

26个 19个 2.

(26+19)÷5 =45÷5 =9(个)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3.

8×3-10 =24-10 =14(瓶)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单元检测:

一、口 算

(1)15×3=(2)42÷7=(3)9×5=(4)28÷4=(5)12×3=(6)35÷7=(7)19×2=(8)18×3=(9)21+32=(10)19+17=(11)28+9=(12)36+5=(13)28+3 =(14)16+30=(15)28-6=(16)13×3+20 =(17)45÷9+37=(18)100-9×3=(19)80+5×4=(20)30 -36÷4=

二、计算

(1)9×8+12(2)20+24×2(3)72÷8+30

(4)56-8×3(5)21+6×3(6)15-40÷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16÷8 改正 :(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四、脱式计算

(1)63-40+25(2)35+4×8(3)27+81÷9(4)6×8-24(5)36÷6×4(6)49÷7+63

五、在〇填上>、<或=

(1)5×4+5〇5×4-5(2)6+7×2〇7+7×2(3)5×2×3〇5×(2×3)(4)42÷6+7〇42÷7+6(5)40-8×5〇40-8×4(6)30-49÷7〇20-49÷7

六、列式计算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新 |课 |标| 第 |一| 网(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10.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十

6年级:主备者:马国霖备课时间:-10-26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教学基本

内容 P63例6和练习十二T9-12。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法指导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题、自觉检验等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新知教学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

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六、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业 练习十二T9-T11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6的整理与练习T1-7。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整理与练习T1

(1)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整理与练习T2

(1)分组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4题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

(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

(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业 整理与练习T5-7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上一篇: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下一篇:山西临县公开招聘80名幼儿教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