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

2025-01-27

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共9篇)(共9篇)

1.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 篇一

东方早报/2011 年/4 月/21 日/第 A35 版

财经·动态

“十二五”个税制度改革初探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佐

“十一五”(2006 年至 2010 年)期间,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主要包括先后两次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先后减征、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规 范社会保障性的基本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完善个体经营者的税前扣除制度(包括工资、薪金,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广 告费,业务宣传费用和业务招待费);鼓励公益性捐赠(涉及教育、医疗、慈善、科技、文化和 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优惠规定(涉及农业、城镇就业和住 房等诸多方面);收入持续快速增长(5 年期间增长了 130.9%,平均每年增长 18.2%),等等。

毋庸讳言,“十一五”期间,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似乎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例如: 列入规划的“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计划没有实现,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 革与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不够协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和税收征管能力 等因素的制约,等等。

“十二五”(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必须 大力推进。具体措施可以考虑扩大征税范围,改变征税模式,调整税基和税率,加强个人所得税 与企业所得税的协调,清理优惠措施等。

一、扩大征税范围 参照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认定居民纳税人的时候,将“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

境内居住满 1 年”的期限改为 183 天。调整征税范围重点考虑的因素,应当包括国家主权、税

收职能、税源状况、税收征管能力和

国际惯例等,主要涉及居民纳税人和征税所得的范围。

1.扩大居民纳税人的范围。参照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认定居民纳税人的时候,将“在 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1 年”的期限改为 183 天,以更好地维护中国的税收权益。

2.扩大征税所得的范围。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税收征管能力,逐步将各类应当纳税的个人 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但是,考虑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方向,是综合征收 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及此税征收管理的复杂性和外国的做法,也不宜急于实行反列举法。(编 注:所谓反列举法,即在税法上只列举免税项目,除了这些列举的免税项目以外,将其他一切没 有明确规定免税的所得项目全都纳入征税范围。)

二、改变征税模式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改革已经准备了 15 年,在“十二 五”规划期间应当付诸实施。在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以前,可以考虑先采取一 些过渡性的措施,如将按月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为按年征收,按月预征,年终汇算 清缴;将某些征税项目合并起来按年征收;合理调整税前扣除和税率;进一步完善年收入 12 万 元以上者按年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和管理工作,等等。

一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选择,主要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和税源状况、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同时应当考虑各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 绝大多数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采用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

中国 1980 年制定个人所得税法时,采用了按照不同所得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主要是因为,当时此税的纳税人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外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商人),而且比较集中(大多在少 数沿海开放地区);收入比较零散而且来源比较简单(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分项征收便于税 源管理,操作也比较容易。

但是,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 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 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因此,应当尽快将目前按照不同 所得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改为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和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力度。此项改革 1996 年即被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列入“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继而先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 划,迄今已经准备了 15 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当付诸实施。

有些人认为,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制度近期在中国难以推行,主要是担心纳税人能否如实申 报纳税,税务机构的管理能否跟上。我认为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不必过虑:其他国家(既包括 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开始实行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制度的时候,各方面的条件也不 是很完备,甚至至今也有不少问题,但上述制度可以在执行中逐步完善,外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以 借鉴。

近年来,中国实行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者按年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也为下一步实行综合征收制度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坚定改革的信心。

据国家税务总局 2010 年统计,全国申报缴纳 2009 年个人所得税的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者已 达到 269 万人,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1400 亿元,占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 35.5%,人均所得 额近35 万元,人均纳税 5 万多元。这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程 度、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此税对于个人高收入的调节情况。

但是,在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的税务机构管理体制,以及个人所得 税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的财政管理体制下,综合征收制度难以操作。

例如:居住在北京市的某人当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取得收入,并依法向当地 的地方税务局预缴了个人所得税,年终却无法在北京汇算清缴,因为上述三地的地方税务局分别 隶属当地政府,北京的地方税务局不可能为该纳税人在上海和深圳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多缴的税款 退税。即便北京的地方税务局同意为该纳税人退税,也只能退回其预缴税款时多缴税款的 40%,因为多缴税款的 60%已经上缴中央财政。由此可见,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征税模式,需要在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方面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在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以前,也可以考虑先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措施,如将 按月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为按年征收,按月预征,年终汇算清缴;将某些征税项目 合并起来按年征收;合理调整税前扣除和税率;进一步完善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者按年申报个人 所得税的制度和管理工作,等等。

上述做法既可以合理地调整大多数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可以完善个人所 得税的管理制度,为以后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 式做准备。

三、合理确定税基 税基的确定,应当合理确定纳税人及其赡养人口生活的基本费用,保险、住房、医疗和教育

(培训)等专门费用,儿童、老人、残疾人和艰苦地区、危险职业(岗位)人员的特殊费用等费 用的扣除标准,并适时根据工资、物价和汇率等因素适当调整。

税基的确定,应当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也要考虑税收征 管能力。应当合理确定纳税人及其赡养人口生活的基本费用,保险、住房、医疗和教育(培训)等专门费用,儿童、老人、残疾人和艰苦地区、危险职业(岗位)人员的特殊费用等费用的扣除

标准,并适时根据工资、物价和汇率等因素适当调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请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授权国务院,按照税法规定的原则定期调整上述费用扣除标准。

如果不考虑具体扣除项目及其标准,只是大幅度地提高统一的扣除额,不仅对生活负担沉重 的低收入者帮助不大,甚至无助于那些收入低于扣除额的人,而且会使不应当减税的高收入者获 益更多:按照现行税法设计的税基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 5%至 45%的累进税率计算,提高 100 元扣除额,达不到征税标准的低收入者无税可减;到达征税标准的最低收入者只能减税 5 元,而 最高收入者却可以减税 45 元。由此可见,这种做法会明显减少政府本来可以“劫富济贫”的税 收,这是不公平的。

但是,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下,费用扣除的细化难以操作,只能酌情适 当普遍提高基本生活费的扣除标准。

我也不赞成有些人关于按照不同地区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设计个人所得税扣除额的主张。一是因为各地的工资水平,通常是在现行税制和当地现实物价水平下设计的,物价水平比较 高的地区,工资水平也比较高,外国也是如此;二是各国中央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扣除 额都是全国统一的,但并没有因此带来多少负面作用,中国的一些高收入、高物价地区,也没有 由于个人所得税实行全国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而导致人才的流失。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工资 制度都需要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但是二者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四、适当调整税率

未来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综合所得可以考虑采用 10%、20%、30%和 40%四级超额累 进税率。

税率水平的设计,既要考虑财政收入,又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和税收的调节作用,还要 考虑与本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周边国家)的个人 所得税的税率水平相适应,不宜过低或者过高。

根据我收集的 170 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料,2011 年初,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有 140 个国家和地区中央、地区政府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不超过 40%(如日本、法国、南非和 智利为 40%,泰国为 37%,美国、韩国、赞比亚和哥伦比亚为 35%,新西兰、阿根廷为 33%,匈 牙利、菲律宾和莫桑比克为 32%,白俄罗斯、印度、肯尼亚和墨西哥为 30%,马来西亚为 27%,孟加拉国、加纳和牙买加为 25%,新加坡、埃及和格鲁吉亚为 20%),占 82.9%;中国周边的 26 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均不超过 40%。相比之下,中国个人所得 税 45%的最高税率明显偏高。

同时应当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准备降低或者继续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 率。在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下,不同项目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税负、取得多 项所得的纳税人的总体税负,都难以平衡。此外,中国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超 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偏多。因此,未来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 综合所得可以考虑采用 10%、20%、30%和 40%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并合理设计各级税率的级距。

我不赞成有些人关于中国应当效法某些国家实行“单一税”,即按照单一比例税率征收个人 所得税的主张。因为,无论是中国的实践还是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可以证明累进 的个人所得税,对于适当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也不能指望依靠个人所得税一 个税种,解决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所有问题。

五、加强所得税协调 为了鼓励个人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增加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应当减少以至消除对于股

息、红利的征税。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协调,主要应当包括纳税人、税基、税率和税收

优惠等方面,核

心是公平税负。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税率、税收优

惠,应当与法

人企业的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税率、税收优惠基本一致。为了鼓励个人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发 展,增加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应当以免税法、减税法或者归集抵免法,解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 得税重叠征收的问题,减少以至消除对于股息、红利的征税。就现实而言,对于企业在缴纳企业 所得税以后分配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比较简便易行。

六、清理税收优惠 从长远看,应当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权划分和收入分配问题。应当及时清理过时的和其他不适当的税收优惠,免税、减税的重点应当是鼓励为社会做出突 出贡献的人才,以及照顾生活困难的低收入者。此外,应当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个人所得税收

入分配问题。从近期看,个人所得税收入可以继续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并改进分项的方式,或者将个人所得税划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从长远看,应当根据个人 所得税纳税人众多、税基广泛、人员和收入流动性强等特点,以及外国的经验,考虑未来财政管 理体制、税制和税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此税的征收管理权划分和收入分配问题。

最后,考虑到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国内外公民的直接切身利益,希望有关方面能 够通过网站、报刊、座谈会和其他适当方式,就此事广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以便充分了解 民意,取其精华,更好地推进此项改革。

2.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 篇二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 0203470001 课程名称(当代 中国经济问题 主讲教师 钟坚 评分 学 号 姓名 专业年级

题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 经济学理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当现有制度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若要有所突破,创新制度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 道格拉斯•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

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上,诺斯创建了制度变迁理论。他认为,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在看待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时,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研究,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使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更为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思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开阔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思路。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道格拉斯•诺斯用有效的市场经济理论模式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改革进程,指出中国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一是需要国有资产民营化;二是建立保护产权的有关规则和法律制度;三是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 有效解决合同中出现的各种纠纷,保障社会稳定;四是建立起有效合理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保证在产权方面实行法制。①

2004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十周年之际,诺斯曾来中国演讲。演讲结束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提了一个被诺斯称为“很好的问题”——“制度有时依赖于以往的历史,我们如何借鉴过去好的经验,但又能突破对过去的依赖?”诺斯回答说,机制的依赖性有两种,一种是时间带来的依赖,如果不研究经济史,就无法研究制度变迁,而且制度不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另一种是对以往思维方式的依赖,拒绝变革,拒绝接受新东西。“有时候我们想进行变革,但一些相关组织却在尽量阻止变革,因为变革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存。所以,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尽力保持一个高效运行的机制,也就是说,能够不断地激励人们采取新的方式做事情,而且要接受新的变化。这一方面,现在还没有现成的非常完善的理论。对过去的依赖,促进了现有机构和制度的形成,如果你想改变这种机构,这些组织就会尽量阻止你这样做。对过去的依赖①参见卢现样.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怎么能够突破这种限制?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

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变革,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不可否认制度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性。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改革实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制度主体——政府主体和非政府主体,改革就是这两种制度主体参加的社会搏弈。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制度变迁进程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欠缺和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改革中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在制度缺失存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但是制度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1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在存在制度创

新困难的条件下,要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推进制度创新。在此,我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粗浅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方法和政府行为中, 提供了分析政府机构中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视角。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它实际上是公职人员和那些参与腐败交易的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动下经过成本——收益计算后得出的合乎理性的选择,而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最终影响着个人选择;提供了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的依据;提供了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途径——制度改革创新。

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的制定、执行与变更成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制度的制定程序,二是制度的群体间博弈是否充分,三是权力的分权方面。我们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以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在改革成本分摊多元化的机制中,必须明确界定不同负担主体的负担规模;政府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制度变迁的受益者和成本承担者合二为一,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成本分摊的正常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纵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变迁过程。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主要的成功就是来自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把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有助于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较为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探究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环境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增强对改革开放以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解释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3.农民工劳动合同_需打印 篇三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劳动者)姓名_____________

性 别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_省_____县(市、区)______乡______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期限采取下列形式: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合同于年月日生效,于年月日终止。以乙方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任务)为合同终止时间。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第二条 甲方招用乙方担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岗位(工种)工作。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三条 甲方应当在乙方上岗前,安排乙方的工作任务,甲方给乙方提供安全的用工场地和场所,保证乙方的安全。

第四条 甲方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四、工资待遇和保险待遇

第五条 乙方在试用期间的月工资(或日工资)为_____元,试用期满后月工资(或日工资)为_____元。双方约定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六条 甲方安排乙方加班加点,应按照《劳动法》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第七条 甲方应在每月_____日发放乙方的工资,并由乙方签字确认。甲方在劳动合同终止、解除后应当一次性付清乙方的工资。甲乙双方对工资支付的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八条 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或因工死亡的有关待遇,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五、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

第九条 乙方应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条 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一)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甲方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乙方的;

(三)甲方未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第十一条 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____日(不超过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第十二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国家、省规定相悖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第十三条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自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 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4.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 篇四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

1-5CBCDC6-10CABBA11-15ADBAA16-20DCBCD 21-25DCDBA26-30CACBC 二多选1BCE2AB3AD4ABC5A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1:参考答案:

(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1分)

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 他有民事权利义务的人。(1分)

(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1分)

即下落不明满4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1分)(3)须由人民法院宣告。(1分)

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告期

为3个月。公告期满后失踪人仍未出现的,人民法院即做出宣告死亡的判决。(1分)2:参考答案:抵销的构成要件如下:(1)须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2分)(2)须双方债务均至清偿期;(1分)(3)双方债的标的种类相同;(2分)

(4)债务依其性质或法律规定属于可抵销的范围。(1分)

3:参考答案:(1)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对共有物并无份额 之分,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消灭时,才能确定各共有人的应有份额。(2分)(2)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共同关系消灭时,共同共有关系 也就随之消灭。(2分)

(3)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任何人未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不得对共有 物为使用收益和处分。(2分)4:参考答案:(1)公示原则,是指当事人以公开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即物权的变动必须与 一定的标志结合起来,使第三人能够从外部加以识别。(3分)

(2)公信原则,是指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所表现的物权即使与真实的权利状态不符,法律

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物权存在相同的效果。即物权的公示方法具有公信效力。(3分)5:参考答案:

(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2分)(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2分)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答案

(3)遗嘱的内容须合法;(1分)

(4)遗嘱的形式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1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1:参考答案:

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必须具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 权利。(1分)

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身份利益为客体的一种民事权 利。(1分)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主要有:

(1)取得原因不同。自然人的人格权是基于出生的事实而取得,法人、其他组织的人格

权是基于依法成立的事实而取得;而身份权则是基于特定的身份而取得。(2分)

(2)权利性质不同。人格权纯为一种权利,而身份权虽然在本质上是权利,但大多在权

利中包含义务;人格权纯为一种支配权,而身份权除了荣誉权外必须以相对人存在为前提,往往需要相对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或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行为享受法律上的效果,所以身份 权严格地说有支配权、请求权和形成权的性质。(2分)(3)利益归属不同。人格权的利益只归属于权利人自身;而有些身份权如亲权更主要是为 了相对人的利益。(2分)

(4)权利期限不同。人格权是无期限的权利;而身份权是以特定身份的存在为其存续的 前提的。(2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1:参考答案:

(1)对该86万元债务,应该首先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来承担,(2分)因为合伙企业作为一

个独立的民事主体,有其独立的财产,对其债务应该首先用其财产承担清偿责任。(1分)对于剩余的76万元债务,由甲和C企业连带承担清偿责任。(3分)

(2)独资企业C的出资人负有此义务。(2分)因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2 分)

2:参考答案:

(1)应由电力公司和肖雄的监护人共同承担责任,其中电力公司承担主要责任。(3分)理 由:

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除受害人故意的以外,应承担赔偿责任。由于适用无过错

责任原则,电力公司即使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不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能免责。(3分)

②肖雄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也应承担适当责任。(2分)

(2)赔偿范围包括医药费、护理费、伤残用具费、伤残后的生活补助费等。(2分)一单项选择题

1.C(3P45)

2.B(5P87)

3.C(14P201)

理,对本人发生法律效力;若本人不追认,则对本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乙购买“海信”电视机的行为属效力未定的行为,有效与否由甲决定。答案为C(8P130)。

7,. [解析]肯定条件以某种事实的发生为内容,4.D(2P35)

5.C(8P131),6.C(8P130)

7.A(7P222)

8.B(11P161)

9.B(1lP154)10.A(32P 495)

11.A(32P 492)

12.D(32P 487)13.B(32P481)

14.A(29P 455)

15.A(24P383)16.D(26P423)

17.C(27P439)

18.B(24P367)

19.C(14P228)

20.D(16P256)21.D(14P20D)

22.C(14P194)

23.D(13P277)24.B(16P256)

25.A(19P313)

26.C(22P348)

27.A(23Pj6j)

28. C(18P299)29.B(21P34D)

30.C(19P306)

2. [解析]个体工商户的财产与户主的个人财产并非严格区分,其不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对于个体工商户经营中的债务,户主并不以其投入工商户的财产为限承担清偿责任,而是要负无限责任。答案为B(5P87)。

3. [解析]孳息与原物分离之后,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之外,应由原物所有人取得所有权。在本案中,牛已交付于乙,乙对牛享有所有权,甲的所有权消灭。故作为牛的孳息的牛黄应由乙所有。答案为C(14P201)。

6. [解析]代理人只能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本题中,甲委托乙购买“牡丹”牌电视机一台,而乙却购买了“海信”牌电视机。乙(代理人)的行为超越了代理权,属于无权代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未定的行为,该行为若经本人追认,则为有效代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答案

而否定条件则以某种事实的不发生为内容。题干中的“甲的儿子毕业后回来工作”即属于肯定条件。解除条件是指关系法律行为效力消灭的条件。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成就时当事人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终止;条件不成就时,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继续。可见,“甲的儿子毕业后回来工作”这一条件,就属于解除条件。答案为A(7P111)。

12. [解析]为了促使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组织和个人提高责任心和改进技术安全措施,同时也是出于加强对受害者保护的法律政策,我国《民法通则》及有关法规,对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所以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答案为D(32P487)。

15. [解析]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对自己权利的一种处分,因此继承权的放弃只能在继承开始以后实施。于继承开始前,继承人并不享有可以处分的主观权利,仅享有客观权利,而客观权利仅是一种资格,是不得抛弃的。答案为A(24P383)。

16. [解析]扶养人应当履行自己的扶养义务。在受扶养人生前对其给予生活上的照料和扶助;在受扶养人死亡后应当负责办理受扶养人的丧事。扶养人不认真履行扶养义务的,受扶养的公民得请求解除协议。受扶养人未解除协议的,对不尽扶养义务或者以非法手段谋夺遗赠人财产的扶养人,经遗赠人的亲属或者有关单位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剥夺扶养人的受遗赠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权;对不认真履行扶养义务,致使受扶养人经常处于生活缺乏照料状况的扶养人,人民法院也可以酌情对扶养人受遗赠的财产数额予以限制。答案为D(26P423)。

17. [解析]我国《继承法》在继承人清偿遗产债务方面实行限定继承原则,即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债务的清偿只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不负清偿责任。《继承法》第33条第一款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答案为C(27P439)。

20. [解析]根据《担保法》第37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除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以外,不得抵押;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不得抵押。D项“某中学的小汽车”不属于公益设施,所以可以抵押。答案为D(16P256)。二多项选择题

31BCE(6P92)32AB(26P4j5)33AD(24P378)34.ABC(19P317)35.AC(11Pl65)

31. [解析]从物须具备三个条件,(1)与主物同属一人所有;(2)须独成一物;(3)须与主

物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物的作用。答案为BCE(6P92)。

33. [解析]根据《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继承人,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答案

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条规定,“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应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答案为AD(24P378)。三简答题

36.(3P55)简述宣告死亡的条件。

答:(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的人。

(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即下落不明满4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

(3)须由人民法院宣告。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确实不能生存的,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满后失踪人仍未出现的,人民法院即做出宣告死亡的判决。

3z(23P357)简述抵销的构成要件。

答:(1)须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

(2)须双方债务均至清偿期;

(3)双方债的标的种类相同;

(4)债务依其性质或法律规定属于可抵销的范围。

38.(14P227)简述共同共有的特征。

答:(1)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对共有物并无份额之分,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消灭时,才能确定各共有人的应有份额。

(2)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前提。共同关系消灭时,共同共有关系也就随之消灭。

(3)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任何人未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不得对共有物为使用收益和处分。

39.(13P185)简述公示、公信原则的含义。

答:(1)公示原则,是指当事人以公开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即物权的变动必须与一定的标志结合起来,使第三人能够从外部加以识别。

(2)公信原则,是指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所表现的物权即使与真实的权利状态不符,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物权存在相同的效果。即物权的公示方法具有公信效力。

40.(26P412)简述遗嘱的有效条件。

答:(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的内容须合法;

(4)遗嘱的形式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四论述题

五 .(10P149)试述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答;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必须具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身份利益为客体的一种民事权利。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主要有:

(1)取得原因不同。自然人的人格权是基于出生的事实而取得,法人、其他组织的人格权是基于依法成立的事实而取得;而身份权则是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产生。

(2)权利性质不同。人格权纯为一种权利,而身份权虽然在本质上是权利,但大多在权利中包含义务;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答案

人格权纯为一种支配权,而身份权除了荣誉权外必须以相对人存在为前提,往往需要相对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或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行为享受法律上的效果,所以身份权严格地说有支配权,请求权和形成权的性质。

(3)利益归属不同。人格权的利益只归属于权利人自身;而有些身份权如亲权更主要是为了相对人的利益。

(4)权利期限不同。人格权是无期限的权利;而身份权是以特定身份的存在为其存续的前提的。五案例分析题

42. [答案](1)对该86万元债务,应该首先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来承担。因为合伙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有其独立的财产,对其债务应该首先用其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对于剩余的76万元债务,由甲和C企业连带承担清偿责任。(5P82)

(2)独资企业C的出资人负有此义务。因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5Ps6)

43. [答案](1)应由电力公司和肖雄的监护人共同承担责任,其中电力公司承担主要责任。

理由:

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除受害人故意的以外,应承担赔偿责任。由于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电力公司即使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不能免责。

②肖雄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也应承担适当责任。(32P487)

5.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 篇五

一、领导干部如何同媒体打交道 100分

1-5√×√×√6-10 √√√××

11-15abdac 16-20 acdab21-25 cabcb26-30adcca

abcd 32abd33abcd34abc35bc36ac37bcd38abc39ac40ab

二、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 试卷92分

1-5√√√××6-10√×√√√11-15√√√×√16-20 ddacb 21-25 CDABB26-30 DACCC31-35 ABCBA

36ABD37ABCD38ABC39ABCD40AB 41 ABCD 42 ABCD43 ABCD44 ABCD 45CD46ABC47ABCD48ABCD49ABC50ABCD

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试卷

1-5 √√×√√6-10 ××√√×11-15 √×√√× 16-20×√√×√ 21-25ABCAC26-30 CCBBB

B32 C33ABCD34ABC35CDE36ACD37ABCDE38BCE39AB 40ABD

四、2012宏观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解读答案(学习资源库第6页2分)(成绩100)1-5:√√√√√6-10:X√x√x11-15: √xx√x16-20:CBDBA 21-25:ABDDB 26:ABCD 27:AD 28:BC 29:AC 30:AC

五、《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辅导答案(学习资源库第2页2分)

1-5:x√x√√ 6-10:xx√xx 11-15:x√√√√ 16-20:xxx√x 21-25: √√√xx 26-30:x√x√x31-35:CADBA36-40:CBDBB41-45:DBCDA46-50:CBADC 51-55:ADBCC56-60:DBCAD

61:ABCD62:ACDE63:ABCDE64:ABCE65:ABCDE66:ABCDE67:ABCDE

68:ABCDE69:ABDE70:ACE71:ABCDE72:ABDE73:BD74:BCDE75:ABDE 76:ACD77:ABCDE78:ABDE79:ABDE80:ABCD

六、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社会管理建设答案(2分)

1-5:x√√√√6-10: √√√xx11-15:x√x√x16-20: √√√√√ 21-25: √√x√√26-30:√√√√x

31-35:CABCA36-40:DCBBD41-45:ABADB46-50:ADBBC51-55:DBADC56-60:BCCAA

61:AB62:BCDE63:ACE64:ABCD65:ABCDE66:ABDE67:BE68:ABE69:ABCDE

70:ABCD71:ABC72:ADE73:BCD74:ACE75:BCD76:ABC77:ABCDE78:ADE

79:ABCDE80:BCE

七、《沟通协调能力》答案

1-5√√x√√6-10√√x√√11-15 DCACD16-20ABDAD

21-25 AAABC26-30 DBCDC31-35 AB,BCD,ABCD,ABC,BCD

36-40 ACD,ACD,AB,ABCD,BCD

八、《中国水资源态势及合理配置格局》答案

(一)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18、对。

19、对。

20、错。

21、对。

22、错。

23、对。

24、错。

25、错。

26、错。

27、对。

28、对。

29、对。30、对。

(二)31、C.

32、C.33A.34、B35、B36、C37、A38、B39、D40B41、C42、A43、D44、C45、D46、D47、C48、D49、A50、B51、A52、A53、A54、B55、A56C57、A58、B59、C60、C

(三)61、ACDE62、BCDE63、BCDE64、AD65、BCDE66、ABE67、AC68、BC69、BE70、ABDE71、ADE72、ABDE73、ABCD74、BCDE75、AB76、ABCE77、ABD78、ABCDE79、B80、ABCDE

九、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答案

(一)1、对。

2、对。

3、对。

4、错。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对。

13、对。

14、错。

15、错。

(二)16、D。

17、D。

18、A。

19、C。20、B。

21、C。

22、C。23、A。24、B。25、B。26、D。27、A。28、C。29、C。30、C。31、A。32、B。33、C。34、B。35、A。

(三)36、ABC。37ABCD。38ABC。39、ABCD。40、AB。41ABCD。42、ABCD。43、ABCD。44、ABCD。45、CD。46ABC。47ABCD。48ABCD。49ABC 50ABCD。

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建党九十周年讲话的几点体会答案

(一)1-5:√√√√√。6-10: x√√√√11-15:xx√x√ 16-20:√√√√ x 21-25: √√√√√ 26-30:√√ x√√

(二)31-35A、D、C、B、D36-40B、C、B、C、C41-45 D、C、A、D、A46-50

C、C、B、D、D51-55 C、B、A、C、B56-60D、A、A、A、C

(三)61、ABC62、ABCD63、ABCDE64、ABD65、ABCDE66、BCDE 67、AC 68、ACD 69、ABDE 70、BCDE71、BCD72、AE73、ABCDE74、ABCD75、ABC76、ABCDE77、AB78、ABC79、AE80、AC十一、十七届五中全会辅导报告: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研究答案 试卷100分

(一)1-5错对错对错6-10 对对对对错10-15对错错对对16-20对错错对对21-25 对错对错错

(二)26-30DBBCC31-35CDBCA36-40BBABC

(三)41、AC42、BCE43、ACDE44、AC45、ABCD46、ACD47、BCDE

48、ABDE49、ABC50、ABCD

51、ABDE

十二、山东干部学习网平台 创业型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答案(85分及格此答案92分)

十三、(一)1-5错错对错对6-10对对对错对11-15对错对对对16-20错对错错错

21-25BCDAD26-30ACBCD31-35ADCBD36-40BADBC41-45ACDAA46-50BBBA

D51-55CDABD 56-60BACDC

(三)61、ABD62、BCD 63、ABCD64、ABCD65、ABCD 66、ACD 67、BCD 68、BCD 69、ABCD70、ABCD71、ABCD 72、ABCD73、ABCD 74、ABCD75、BCD76、ACD77、ABCD 78、ABCD 79、ABCD80、BCD。

十三、山东干部学习网平台行政问责制与责任政府的建设答案(60分及格80分)1-5对对对错对6-10错错对错对11-15错错对对对16-20错错错对对21-25CBABB26-30ACABD31-35DCCBA36-40ABCCB41-45BDADD46-50ABBAB51-55ACBAB56-60AADAA

(三)61、ABCD62、ABCD 63、ABCD64、ACD 65、ABD 66、ABCD67、ABD 68、ABC 69、BC 70、AB71、AB 72、AD73、ABC74、ABC75、ABCD76、ABCD77、AB78、AB79、ABC80、AB

十四、如何正确认识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答案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对

21、A

22、B23、C

24、A

25、D26、D

27、C

28、C

29、A 30、C

31、B

32、C33、ABCDE34、ABC

35、ABCDE36、ACD37、ABCDE38、BCE39、ABE40、ABD

十五、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C12、A

13、B14、B15、D16、A

17、D

18、B

19、D 20、B

21、D

22、C

23、A

24、B

25、C

26、D

27、C

28、A

29、B30、B31、AB

32、ABCD33、ABCD34、AB

35、ABCD36、ACD37、ABD38、ABC39、ABCD 40、ABD

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答案(60分及格,本次80分)

1-10对

11、错 12-15对

16、C

17、B

18、C19、D20、C

21、D22、C23、B24、D

25、A26、C27、D

28、C29、A30、B

31、D32、B

33、C34、B35、B36、ABC37、ABC38、ABD39、ABCD40、ABC41、ACD42-47ABCD48、ACD49、ABCD50、ABC

十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答案

1-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C

16、B

17、C18、B19、B20、A21、D22、C23、A24、C25、A

26、D27、B28、C

29、B 30、D31、C32、C33、B34、D35、ABCD36、ACD

37、BCD

38、ABCD

39、BCD 40、ABCD

41、ABCD

42、ABCD

43、ABC44—48ABCD49、ABC

十八、山东干部学习网 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转型、创新、合作答案

6、对

7、错 8-

15、对

16、A17、C18、C

19、A20、D

6.分配制度改革_打印 篇六

减去单项式4x2y,5x2,2x2y的和,列算式为,化简后的结果是_________。

2、当x2时,代数式-x2

2x1=____,x2

2x1=_____。

3、写出一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使得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则这个二次三项式为_______(答案不唯一)。

4、已知:x

1x

1,则代数式(x1x)2010x1

x5的值是。

5、张大伯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了a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售出了b份报纸,剩余的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则张大伯卖报收入____元。

6、计算:3x35x7(5a3b)(9ab)=。

7、计算:(m3m5m2009m)(2m4m6m2008m)=。

8、-a2bc的相反数是____,3=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

9、若多项式2x2

3x7的值为10,则多项式6x2

9x7。

10、若(m2)2x3y

n2

是关于x,y的六次单项式,则m___,n=___。

11、已知a22ab8,b22ab14,则a24abb2

__;a2b2___。

12、多项式3x22x7x3

1是__次__项式,最高次项是___,常数项是_。

13、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2x5(52x)B、7a37(a3)C、-ab(ab)D、2x5(2x5)

14、下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a2b)2的意义是a与b的2倍的和的平方。

B、a2b2的意义是a与b2的2倍的和C、(a32b)的意义是a的立方除以2b的商D、2(ab)2的意义是a与b的和的平方的2倍

15、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A、a48B、xyC、a(xy)D、112

abc16、-(abc)变形后的结果是()A、-abcB、-abcC、-abcD、-abc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不是单项式B、x没有系数C、7x

x3是多项式D、xy5是单项式

18、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正确的是()

A、a2

(2abc)a2

2abcB、a3x2y1a(3x2y1)

C、3x[5x(2x1)]3x5x2x1D、-2xya1(2xy)(a1)

19、代数式a

12a, 4xy,ab3,a,2009,12a2bc,3mn

中单项式的个数是()A、3B、4C、5D、620、若A和B都是4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

A、8次多项式B、4次多项式

C、次数不高于4次的整式D、次数不低于4次的整式

21、已知2m6n与5xm2xny

是同类项,则()A、x2,y1B、x3,y1 C、x

3,y1D、x3,y0

2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6a5a1 B、5x6x11x C、m2mmD、x36x37x323、56(2a

a1

3)

24、2a(5ba)b25、-3(2xy)2(4x

2

y)2009

26、-2m3(mn1)2127、3(x2

y2)(y2

z2)4(z2

y2)

28、x2

{x2

[x2

(x2

1)1]1}129、2x2[x22(x23x1)3(x2

12x)]其中:x30、2(ab22a2b)3(ab2a2b)(2ab22a2b)其中:a2,b131、已知:m,x,y满足(1)23(x5)25m0;

(2)2a2by1与7b3a

2是同类项,求式:2x26y2m(xy9y2)(3x23xy7y2)

32、已知:A=4x24xyy2,B=x2xy5y2,求(3A-2B)-(2A+B)的值。

7.公司打印复印一体机使用管理制度 篇七

一、制定目的:

为有效对公司复印传真打印扫描一体机进行规范管理,同时防止内部商业机密泄露,合理正确的使用设备,合理节约办公经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需要使用办公设备进行打印、复印、传真、扫描、装订的员工。位置挪动、大规模复印打印(份数超过10份,单份页数超过30张),需要经过批准,方可使用。

三、管理办法:

1、打印机的使用必须坚持“按需、合理、节约”的原则。打印机属公司财产,使用打印机必须按规定操作,禁止暴力锤击或锐物刻划。

2、设备原则上只对公司内部开放使用,外部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打印机。

3、复印完毕后,无他人继续使用时,请按节能键进入节电模式。

4、为防止机器卡纸、禁止使用非复印纸、已褶皱复印纸、带订书针纸张。

5、注意保持机器周围清洁卫生,在每次使用后,请使用者自行清理产生的废纸、脏纸,商业机密相关的废页、残页需要用碎纸机粉碎销毁,不得随意丢弃。

6、大量打印复印时,需要先打印复印一份,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份数的操作,以避免大量纸张和耗材的浪费。

7、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于要进行审核、不确定正确与否的文件,尽量使用二次纸打印。

8、打印文件需填写打印登记制度表格,并将申请表交与相关负责人。

四、维护和保养:

1、打印复印一体机日常清洁工作,保持机器外观清洁。

2、下班后须切断打印机电源,注意定期维护,如损坏应请专业人员维修,禁止非专业人员随意拆卸,避免将小故障扩大化,影响使用。

8.学校打印室、党建办公室管理制度 篇八

为加强学校的打印室、党建办公室管理,节约开支;为使学校的打印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地进行,使打印工作为学校工作服务,结合学校具体实际,现对学校打印工作提出如下管理制度:

一、打印室、党建办公室持钥匙及打印员安排

1.钥匙打字员1把,党建办公室负责人1把,教务处1把;

2.凡在打印室进行打、复印的资料,必须由打印人员协助完成,印刷的机器设备也由打印室负责人管理和使用,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随意操作使用。如有损坏,追究责任,作经济赔偿。

二、材料打印范围

1.以学校名义上报的汇报材料和对外交流材料。

2.学校安排的打印材料。

3.全校性工作会议或主题活动需打印的材料。

4.与学校工作无关的个人资料不得在学校打(复)印。

三、打印室打(复)印工作规范

1、凡是在打印室打(复)印的材料都要登记签名,做好记录。

2、凡是打印的.文稿须提前排好版,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校对工作由拟稿人负责,打印人员不负责排版。

3.打印、复印材料根据实际需要由拟稿人确定份数,装订材料力争双面印。

4、凡是移动硬盘和U盘必须先杀毒后打印规范操作。

5.材料打印、复印结束后随时填写打印记录,关闭机器,切断电源。

6.打印人员做好打印室的设施保养及日常卫生工作,妥善保管和维护打印室的机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进行修理,以保证资料印刷的质量。

7、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材料印刷登记表填写应及时完整。

9.打印管理制度 篇九

二、各种设备每次使用完毕,必须及时关机,切断电源,关锁门窗,经常保持设备和室内清洁、整齐。

三、未经主管领导和管理教师同意,不懂操作的人员不得使用设备,其他教师使用设备要在管理教师指导下操作,如违反规定,损坏设备,由损坏设备者按价赔偿。

四、教改主任要认真做好各部门,班级及个人的复印、打印登记,节约纸张油墨,节约开支。

上一篇:农民工维权月下一篇:欢迎词来到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