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发展措施

2024-06-10

乡镇经济发展措施(精选9篇)

1.乡镇经济发展措施 篇一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发展计划及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去年“三农”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四中全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托特色产业、畜牧养殖、农业专合组织等带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给合灾后重建,我镇先后在毗庐村、东禅寺村建立居民集中居住点,今年计划在樊池村建立新农村示范片。编制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鼓励农户按照规划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努力把全镇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我镇积极争取项目,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施“2010年农业综合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其中改造沟渠20公里,修建道路6公里),新增滴灌设施、机插秧设备等。另一方面实施“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东禅寺村、双沙村、毗庐村),通过土地整理及实施“撤院并院”新农村建设,达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目的。计划争取资金1000万元,周转挂钩土地上千亩。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沟渠,受益人口达8000人。继续开展以节水灌溉、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计划投资120万元打4口40米深井,规划4座水塔、管网,全面改善西林村等周边人口的用水问题。切实把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希望工程来抓,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2010年,全镇计划新增100户建设使用沼气,计划投入15万元,加快推进“一池三改”,节约农村能源、美化村容环境。

(三)综合提升农机化水平,做好林业绿化工作。

继续推广农机新技术,推进一系列机械化作业,2010年力争国家补贴资金180万元,新增各种机械120台,实现机械耕地56000亩,机械播种6800亩,机收达33000亩,机械化插秧3000亩,农机总收入720万元,总利润实现61万元。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继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做好庭院、沟渠、道路绿化。

(四)继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镇政府加强领导,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各种考核制度,组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巡逻队,8个行政村建立保洁队伍,建立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待遇报酬激励机制等相关制度。加大对环卫设施投入,增加垃圾池70个,垃圾桶30个,及时维修完善各村垃圾池、添置环卫设施、设备,厢式垃圾车50辆,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保证农村环境清洁卫生。

二、大力加快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2010年我镇按照“三区三基地”布局规划,在樊池村、天台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积极引进外地资金,计划在寨子村创建100亩左右的有机蔬菜基地、开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适度向观光旅游、休闲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加大优良品种的开发和推广,推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去年“三农”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四中全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托特色产业、畜牧养殖、农业专合组织等带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给合灾后重建,我镇先后在毗庐村、东禅寺村建立居民集中居住点,今年计划在樊池村建立新农村示范片。编制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鼓励农户按照规划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努力把全镇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我镇积极争取项目,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施“2010年农业综合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其中改造沟渠20公里,修建道路6公里),新增滴灌设施、机插秧设备等。另一方面实施“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东禅寺村、双沙村、毗庐村),通过土地整理及实施“撤院并院”新农村建设,达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目的。计划争取资金1000万元,周转挂钩土地上千亩。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沟渠,受益人口达8000人。继续开展以节水灌溉、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计划投资120万元打4口40米深井,规划4座水塔、管网,全面改善西林村等周边人口的用水问题。切实把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希望工程来抓,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2010年,全镇计划新增100户建设使用沼气,计划投入15万元,加快推进“一池三改”,节约农村能源、美化村容环境。

(三)综合提升农机化水平,做好林业绿化工作。

继续推广农机新技术,推进一系列机械化作业,2010年力争国家补贴资金180万元,新增各种机械120台,实现机械耕地56000亩,机械播种6800亩,机收达33000亩,机械化插秧3000亩,农机总收入720万元,总利润实现61万元。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继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做好庭院、沟渠、道路绿化。

(四)继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镇政府加强领导,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各种考核制度,组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巡逻队,8个行政村建立保洁队伍,建立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待遇报酬激励机制等相关制度。加大对环卫设施投入,增加垃圾池70个,垃圾桶30个,及时维修完善各村垃圾池、添置环卫设施、设备,厢式垃圾车50辆,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保证农村环境清洁卫生。

二、大力加快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2010年我镇按照“三区三基地”布局规划,在樊池村、天台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积极引进外地资金,计划在寨子村创建100亩左右的有机蔬菜基地、开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适度向观光旅游、休闲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加大优良品种的开发和推广,推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加大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

(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加强主导产业发展。

积极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和沃土工程,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抓好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示范片建设,积极保护粮田、推广良种良法;继续依托“蔬菜专家大院”、“专家+协会+农户”等模式,引进新品种,搞好试验示范,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导蔬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同时依托标准化工厂育苗园区和现化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全镇实现蔬菜总面积31500亩,产量70000吨,产值过亿元的目标。

(二)加快畜牧业发展。

推进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积极争取项目,严格执行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的相关规定,减少和避免养殖业污染。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品牌为发展特殊蔬菜奠定基础。继续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中心设施、设备,完善检验检测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做到“一村一品”,培育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人均收入。

积极动员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利用多渠道提供再就业信息,鼓励农民工到进城打工就业和到国外合法劳务,到目前,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3000余人。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结合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新型农民培训,立足各村实际,利用农闲期组织举办各种实用科技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2010年计划各种培训2000人次,共办班6-8期,其中,种植业600名,养殖业400名,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名,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0000册。继续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确定各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努力打造我镇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依托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区域,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专业镇的发展。

五、抓好防汛抗旱和卫生防疫、动物防疫工作

及时召开全镇抗旱防汛、和卫生防疫会议,对全镇的抗旱防汛和防疫进行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与各村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把握隐患排查、控制根源、灾情预报等几个环节,全面杜绝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

六、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确保群众生活保障

一是积极争取各种农业补贴,及时兑现发放到农户,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参合率达95%。改善农民就医难问题;开展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向深入开展。继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落实人口计策各项奖励和惠民政策。

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一)深化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土地市场的有效途经。在我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经验,建立流转平台,搞好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工作。扶持和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大户,推动我镇土地流转和向规模化经营。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力争每一个村都有一个专合组织,计划新增专业农村合作社6个。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社一能人”工作模式。

2.乡镇经济发展措施 篇二

所谓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不仅包括某一区域内大量企业的空间集聚, 而且还包括相关支撑机构 (金融、保险) 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一群处于特定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地理位置集中, 根植于所在社区,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产业联系。产业集群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是带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主导力量。

我国的乡镇产业集群是建立在农村或者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产业集群, 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网络。所谓乡镇产业集群是指以某种特色产业为依托,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以众多乡镇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为主体, 通过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体。这是乡镇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 也是地方优势产业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聚集现象。乡镇产业集群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乡镇产业集群作为生产 (产品或服务) 的集合体, 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经济组织系统, 也是一种把区域内的生产能力与外部资源、市场密切联系起来, 进而达到效率、效益最大化的系统性经营方式;二是乡镇产业集群不但包含了区域内直接从事某一特定产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 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其存在和发展起直接和间接支撑作用的各种行为主体, 如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客户和行会等;三是乡镇产业集群还向外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企业、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四是乡镇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 某种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2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2.1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效

贵港市是一个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文化等要素都具优势的新兴城市, 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后, 积极实施了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随着政府各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制约发展瓶颈被打破, 乡镇产业集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涌现出一批机械、钢铁、建筑、水泥、木制品、造纸、制糖、食品与服务业等行业的集群。这些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的作用, 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2.1.1 “增长极”作用突出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是在传统的乡镇企业发展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体, 在发展地域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起到“增长极”作用。正是这些产业集群通过自身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进一步形成专业化产业区, 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经营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区域的竞争力。通过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 使当地大、中、小型企业匹配更加合理, 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目前为止, 贵港市在乡镇产业集群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绩效上均有了长足发展, 为促进乡镇企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 2009年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394亿元,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9%, 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2个。其中, 1-5亿元以上的有19个, 6-10亿元的个的6个。其中, 桥圩羽绒产业集群拥有100多家羽绒厂, 超500万元的羽绒企业16家, 水洗生产线11条, 年加工粗绒能力达10万吨, 年总产值达19.8亿元, 产销量列全国第一, 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冠名为“羽绒之乡”。桂平木乐镇服装产业集群有服装厂服装、织布、织带、绣花等企业159家, 总产值2.45亿元, 有一批知名品牌, 如竞技神、诚宇等, 运动服及系列产品畅销广西、广东、云南等10个省市以及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提供了6300多个就业机会。以上产业集群极大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7年贵港方市在自治区排第9位, 两年攀升到7位。

2.1.2 扩大了就业, 农民收入增加

贵港市借助乡镇产业集群优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汲取资金和技术, 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 并积极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如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旅游业集群、机械加工业集群、矿产资源加工业集群等, 从而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加快农业、农民非农化的进程, 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据统计, 2007年贵港市社会从业人员244.72万人, 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4.50万人, 增长1.84%,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 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增长17.2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为44.69%, 农村居民家恩格尔系为49.5% (数据来源于《2008年贵港市统计年鉴》) 。

2.1.3 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随着乡镇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群内企业在空间上的进一步集聚, 将加快当地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进而带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使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为农民进城奠定了价值观念、劳动技能的基础, 为农民进城后的谋生奠定了能力基础, 而且也为农民向市民转变奠了经济基础。随着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带动了交通、通讯、电力以及与之配套的银行、宾馆、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由于各类产业集群的出现, 增加了集体和农民个人的收入, 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 贵港市城镇人口175.23万人, 城镇化达到34.38%, 处在广西较高水平。

2.2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 从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集群内在不足与外部约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 产业集群所应有的规模效应及竞争优势等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集群内企业融资难、担保难, 产能落后, 产品销路不畅, 经济效益下滑, 亏损加大等问题突出, 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考验。归纳起来, 影响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以下:

2.2.1 集群层次低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集群层次较低。一是从行业构成层次看, 目前乡镇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食品、羽绒、制衣、制鞋、五金制品等轻工行业, 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较为落后, 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看, 大都集中在赢利较少的生产加工环节, 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等环节较弱;三是从增长方式看, 普遍存在高能耗、环境污染大的粗放式增长;四是从供给角度来看, 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 导致中低档的食品、服装、制鞋等行业内各生产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 严重影响了集群的良性发展。总之, 由于集群产业层次低、大多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 产品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 随着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集群内企业的过度竞争, 直接影响到集群内企业盈利水平, 一些集群出现了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现象, 部分集群已经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例如,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最早且最突出的行业之一, 也是我市最具出口竞争优势的行业, 但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以低价和数量取胜, 纺织服装集群大多数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 产业集群的低层次使其竞争优势难以持续, 目前有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衰退的迹象, 开始进入产业调整期。

2.2.2 创新能力薄弱

创新是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产业的升级, 实现产业集群活力的持续发展, 是保持产业集群经济竞争优势的持续动力, 也是推动企业升级改造, 向更高一级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绩效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越强, 给集群带来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用户和市场, 给集群内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这样就会延缓进入产业集群的衰退期。贵港市的产业集群除了少数象贵糖集团这类大企业集群外, 大多属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集群,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 多以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 基本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产品, 在市场上的竞争多基于生产成本和价格优势,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而鲜有以差异化称雄的产品。

(2) 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匮乏, 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设备与相应技术、管理的配套不完善, 设备利用率低, 产能没有充分发挥。

(3) 集群内缺少科技驱动型核心企业, 企业之间及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缺少合作、缺乏创新氛围, 尚未形成创新机制, 模仿多于创新, 并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能力, 即使是发育较早的产业集群能够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还不到20%。

2.2.3 集群内人才短缺

在调查中发现,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缺乏三种关键性人才:

(1) 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2) 能从事科研开发的高水平科技技术人才;

(3) 懂国际市场运作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其主要原因:一是集群内企业缺乏吸引人才政策、策略及配套措施, 不注重人才培养, 忽视在职培训、储备培训;二是集群内企业的经营者几乎都是由脱离土地的农民成长起来的, 文化程度低, 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缺乏科学决策能力和高效管理能力, 需要培养或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集群内大多企业还是采用家族式的治理模式,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 家族文化所固有的封闭性、保守性及裙带关系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需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技术专业人才。

2.2.4 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

近几年, 尽管产业集群融资有一定程度改善, 但“贷款难”现象仍然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资金向优势项目、上市公司、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与民间投资热情的释放形成巨大反差, 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在担保条件要求过于苛刻, 缺乏针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 审批环节过多, 贷款不能企业需求进度投入。三是融资成本过高, 据调查, 目前商业银行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 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 中小企业的融资总成本高达12%。如果从正式金融系统之外的民间市场融资, 则成本在20%左右, 比优势大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倍至数倍。作为资金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计算, 利率每上浮10%, 企业每百万元融资成本将增加5310元。

3 加快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

当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冲击下, 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竞争更加剧烈, 加快较低层次的乡镇产业集群升级是保障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贵港市而言, 促进乡镇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主导, 夯实集群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资源要素比较优势,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 促使集群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实现集群整体功能升级, 形成区域竞争发展优势的过程。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是根据集群类型、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选择。

3.1 传统行业型集群的发展

3.1.1 传统资源型集群

传统资源型集群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导而形成的经济群体, 集中在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其产品差异性小, 产业链较短, 内部成员协作关系较弱,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整个系统相对封闭, 发展较为粗放。此类集群在贵港市占有很大比重, 需要选择技术与市场双提升的路径来实现其升级与发展, 升级路径为:“技术+市场→产业链延伸+渠道网络→龙头企业+集群品牌”。其中技术层面着重强调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解决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产品档次等问题。市场层面着重强调整合资源、培育龙头、建立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 解决低价竞争和市场范围狭小等问题。

3.1.2 传统加工型集群

传统加工型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 主要依托专业市场, 通过贸易公司实现产品的市场交易和出口贸易, 间接地、表层地融入产品价值链, 与产品价值链的核心企业存在着市场隔层, 获得的技术、信息和知识非常有限。这类集群需要选择跨区域深度合作, 融入全球价值链获得产品工艺和品牌升级的目的。具体思路是通过发挥集群在某些环节上的比较优势, 获取产品价值链上核心企业的委托加工和订单贸易, 融入产品价值链的生产和营销网络, 依靠“从模仿生产转变到自主创新”来实现向产品价值链高端的提升。

3.2 核心企业型集群的发展

3.2.1 本土型核心企业集群

本土型核心企业集群是从本土的乡镇企业中培育成长起来的, 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为外围的产业集群, 如贵糖 (股份) 集团。这类集群纵向分工明显,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在国内创立品牌并具有较大影响。因此, 集群升级需要以大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向配套中小企业扩散为基础, 以市场扩张为重点, 通过集群内产业重组和整合营销战略, 开展行业兼并、重组和收购, 或者直接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标准制定, 逐渐提升在产品价值链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 实现集群的整体升级。

3.2.2 外向型核心企业集群

外向型核心企业集群主要是以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为主, 通过独资或控股合作方式, 在毌公司的严格控制下从事加工装配和贴牌生产, 与本地产业的联系和根植性较弱。集群内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仅是一种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的关系, 外资企业严格控制核心技术外溢和营销渠道, 集群的产品和工艺升级相对容易, 而功能升级比较困难。这类集群的升级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向上游研发和设计方向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 从贴牌生产到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自有品牌升级;二是向下游销售和渠道管理方向发展, 通过市场创新, 从贴牌生产到全球分包协调者再到自有品牌升级。

3.3 园区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般而言, 园区型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型) 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高技术综合体为主导, 技术和知识创新与扩散为特征, 由创业者驱动, 具有明显的知识网络效应的产业群落。但目前贵港市园区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在企业集中区的发展阶段, 园区内科研基础条件薄弱, 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带动, 集群的技术学习和模仿比较多, 自主创新不足, 内部关联较弱。因此, 这类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引进→模仿→再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其中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而研发和设计等再创新活动则是集群升级的战略性环节。

4 加快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建议

去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指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 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 改善产业集聚条件, 完善服务功能, 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延长产业链, 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这是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总体要求, 也是促进乡镇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下是对加快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制定发展规划, 实施集群升级战略

根据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依托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 围绕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等核心要素, 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一是由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 依托行业协会, 组织制定羽绒、水泥、服装、机械、医药、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群发展规划, 明确集群布局和升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二是由市发改委负责, 协同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 在深入分析各集群发展现状、驱动模式、治理结构和战略环节的基础上, 制定各集群发展规划、升级战略和政策措施, 实行分类指导, 推动集群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建设产业集群示范园区, 建设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等,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推动优质企业进园入区, 以促进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发展为核心, 引导集群选择科学、有效的升级路径和升级战略。

在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过程中, 遵循新型工业化发展原则,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集中配置资源, 建造升级发展支持平台, 选择差异化发展方向, 充分运用各种政策措施, 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 经过3-5年的培育与升级发展, 将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特色突出、关联性大, 对贵港市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强大的乡镇产业集群体系。计划到2015年, 全市培育乡镇产业集群规模5亿元以上的25个, 10亿元以上10个, 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4.2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

实践经验证明, 政府是影响和推动乡镇产业集群发育成长的可控性最大的外部因素。政府在集群发展中主要有“打好基础、营造环境、提供服务”三大职责。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规范市场秩序等行为, 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要以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 通过土地、税收、财政投入项目审批等政策手段, 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政府应通过产业引导政策的制定来间接干预和指导集群的发展, 平衡资源投入, 优化集群结构, 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并规范企业行为。加强交通通讯、金融财税、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建设, 健全和完善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其中包括:

(1)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用人机制, 通过人才市场为集群内企业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才供求信息, 开展人才推荐、招聘、培训、测评、人才资源开发等业务, 为企业网罗人才和推荐人才;

(2) 建设行业网站, 推进行业信息化, 实现传统特色产业与现代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实体专业市场与虚拟网络市场紧密结合, 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 提高产业竞争力;

(3) 设立行业质量检验机构, 与有关质量检验部门合作, 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避免集群出现“柠檬市场”效应;

(4) 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投诉受理、处理、督查、问责制度, 坚决查处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 严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政府部门及个人, 着力建设“服务最便捷、发展最安全”的创业环境。

4.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保障乡镇产业集群能更好地发展, 需要金融大力支持,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内企业金融服务和指导, 加强与政府部门和集群之间的联系沟通, 实施银企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完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 制定适合产业集群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那些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企业, 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要扩大授信额度, 开辟绿色通道, 简化审批程序。对信誉好的企业票据, 要优先办理相应的承兑、贴现等业务。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确有市场潜力的企业, 可适当放宽抵押或担保的要求。对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给予适当的下浮优惠。

(2) 建立小额度贷款互助组织。目前,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间的资金分布极不均衡, 有些企业资金短缺, 而有些企业资金充裕, 企业间的借贷行为时有发生, 缺少规范容易形成资金纠纷, 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 可探索建立信贷互助组织, 由资金充裕企业出资, 以合伙制方式在成员之间相互调剂资金短缺, 但不能从事吸收存款等业务。

(3) 建立企业信用担保组织。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融资能力。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 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坚持多元化筹集资金, 重点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市场。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组建担保协会, 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 促进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4.4 发挥集群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并发挥集群内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维护本行业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公平竞争, 同时帮助和引导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进行多元融资。行业协会的角色在成熟的产业集群中, 中介机构对加强地方网络中各行为主体间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 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协会而能联成一个整体, 其具体任务如下:

(1) 提供如收集产业信息、人才培训与交流、法律事务、财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并代表企业出面与政府打交道, 争取政府对产业政策的支持。

(2) 通过组织企业间的联谊活动等非正式的交流, 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交融, 酿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3) 承担区域品牌建设与保护的主体角色, 联合企业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群品牌, 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渗透力和竞争优势, 代表企业进行贸易摩擦的交涉与处理。

4.5 大力推进集群品牌建设

集群品牌包括企业或产品集品牌和地方品牌。集群品牌可以在同质化的市场上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力, 升华产业形象、丰富产品内涵, 吸引客户, 促进产品销售, 提高集群绩效。集群品牌与一般品牌比较更具有公益性和公共产品的特征, 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动与支持。在集群品牌建设中, 地方政府要通过制度创新, 集中必要政策资源, 为集群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1) 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信息服务。

(2) 把集群品牌建设作为一项政府的公共事业, 安排专门机构管理, 并投入专项资金扶持集群品牌发展, 为创名牌组织大型宣传和公关活动。

(3) 根据集群态势和营销策略, 政府需要制订集群品牌建设的相关政策,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经费预算及审批制度, 以规范和保障集群企业的参与及权益。主要包括政策协凋、标准制定、商标注册、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惩处机制以及资质担保等。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龙掁来,李春娟.产业集群分类研究综述及评价,统计与决策[J].2008, (3) :161-163.

[3]杨金柱, 邓大海, 周文平.潍坊市产业集群发展调查, 济南金融[J].2007, (1) :56-58.

[4]武云亮.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3) :22-53.

[5]周海涛, 郑海涛, 张墨琴.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2) :47-51.

3.乡镇经济发展措施 篇三

1.强化组织领导,优化服务增合力

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位运作。为切实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双辽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主管市长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乡镇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乡镇企业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不断强化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近几年来,双辽市不断加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做到了乡镇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对乡镇企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四平市首家成立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担保公司,隶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共给编制16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方位为乡镇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信息咨询、技術支持、人员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双辽市于2008年4月在市乡企局的基础上加挂了农产品加工局的牌子,具体承担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统计和管理的职能,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加强了各乡、镇(街)乡镇企业工作服务网络建设。全市19个乡镇(街)均设置了乡镇企业办公室,并在行政编制中设置民营(乡企)助理,具体负责乡镇企业工作。同时,市经济局还将局属管理的25名事业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派遣到各乡、镇(街),协助民营助理做好乡镇企业服务工作。四是以参加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每年都拿出20万元,对竞赛活动先进乡、镇(街)及纳税实现地方级收入超30万元的非工业乡镇企业等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奖,切实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氛围和合力。

2.强化规划指导,科学统筹促发展

为推进全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改造,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双辽市提出了乡镇企业“三集中”发展思路,即村屯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集中、引导分散经营乡镇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乡镇企业向低消耗、高技术、高效益的集约方向发展。一是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近几年来,双辽市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广大农民、下岗职工、退转军人等各类创业主体创办小企业,并引导村屯小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形成以小企业集聚促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推进小企业规范化发展的良性循环。2009年,在全市新增的乡镇企业中,有82%以上的小企业集聚在小城镇,从而有效地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集中。在双辽市经济开发区内划出10平方公里作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并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入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2户。三是引导分散经营的乡镇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引导分散性经营的乡镇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切实形成乡镇企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集聚,提升乡镇企业竞争实力,降低综合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市已形成花生加工、稻米加工、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乡镇,产业集聚初具雏形。

3.以强化融资服务为重点,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破解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融资难题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我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产生的冲击也非常明显。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双辽市以强化融资服务为重点,化解和减少金融危机对乡镇发展的影响。一是化危机为机遇,趁此机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其培育成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二是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投入资金帮助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和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大基地、大项目,以非均衡推进的方式,加快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模,吸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三是充分发挥担保公司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作用,强化对乡镇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

双辽市始终把解决融资难做为乡镇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担保公司为平台,不断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有效地破解了乡镇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担保贷款稳步增长。 2009年当年新增担保贷款242笔,担保金额18871.9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小额担保贷款3685万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担保贷款 15186.9万元。在保余额24417.9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和全民创业者贷款14556.9万元,占担保贷款总额的77%,同比增长了9%。二是担保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担保公司的实有资本达到8900余万元,担保能力达4亿元。三是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在2008年与省开行、吉林银行、双辽市农发行、双辽市农村信用联社合作基础上,2009年和省担保签订了联保框架协议,与省交行开展业务合作,目前公司积极申请加入东北区域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运营体系。四是信用等级进一步提高。2008年,双辽担保公司成为省开行助贷机构,信用等级BB-,授信额度3000万元,2009年,双辽担保公司进行了复评,信用等级BBB,授信额度2.5亿元,风险限额4.2亿元。五是积极向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服务中心申请万民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共申请发放万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189.71万元,受到贷款业户的一致好评。

4.强化项目支撑,扩大乡镇企业发展规模

在乡镇企业工作中,双辽市始终把项目建设做为乡镇企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一是抢抓机遇,上项目。近年来,双辽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等有利时机,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加大项目开发力度,以项目开发促进全市乡镇企业发展。2009年,全市共开发500万元以上乡镇企业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2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吉林双佳食品有限公司花生精选加工、博来德工贸有限公司现代粮食加工物流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投产为全市乡镇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3亿元,实现利税4.6亿元,安置就业2000余人。二是突出重点,扶项目。对带动功能强、投资规模较大的双药集团金咳息胶囊生产线、瑞鑫机械铸造有限公司铸件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做到重点扶持,使这批项目能早日投产达产,利用项目的牵动,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质量;三是广泛收集,储项目。双辽市广泛收集项目,建立了乡镇企业项目储备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项目库已储备各类项目71个。

5.强化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

双辽市着眼农产品加工业长远发展,积极搭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双辽市在经济开发区内划出10平方公里作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一区两园”,即在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工业项目集中区两个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以植物油、饲料、花生、乳制品及肉禽加工为主。

为有效发挥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双辽市进一步加快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目前已达到“九通一平”,“两纵一横”的硬面路网已经成型,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同时,制定了示范区土地、税收、收费等优惠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先后到园区落户。2009年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2户,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实现利润1.82亿元,实缴税金3560万元。博来德工贸有限公司3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吉林双佳食品有限公司花生精选加工等5个项目落户示范区后,安置就业人员600余人,为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6.强化政策扶持和软环境建设,為乡镇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是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体现一个“活”字。为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双辽市于2006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2007年设立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安排100万元,以后每年从企业新增本级财政收入中按20%比例提取,逐年积累,滚动使用。重点用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融资培训等。二是在治理软环境上,体现 一个“严”字。为加大对软环境的整治力度,双辽市像抓农民减负一样抓企业减负,治理软环境决不心软。近两年来,共取消和减少收费项目60余项。

7.拓宽对外合作交流渠道,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2009年,按照省局关于扩大对外交流活动的部署,双辽市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并组织部分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开阔视野。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外资,借助外力扩充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实力。一是主动出击。通过组织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参加“东博会”、“农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和到先进地区考察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到境外寻求市场,加强与外地合作交流,“以外养内”。二是形象招商。在双辽电视台、政府网站、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双辽网等媒体上长期宣传本地企业和产品,以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特色产品招商,增强外界对我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了解,达到共同发展,“以内引外”的目的。三是走访招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诚招商,以亲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启动民间资金。利用各种形式、所有关系抓招商引资,“把老乡请回来当老外对待”,“把老外引进来当老乡看待”。同时,还要把招商引资和招商引资“智”相结合,要切实加强与省内外社团、友好组织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友好组织(团体)的合作,广泛开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渠道,使引进国内外智力渠道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2009年全市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额达到了13.1亿元。

8.强化培训服务,提高素质育人才

4.乡镇个人整改措施最新 篇四

个人整改措施

(供参考)

署名

导语(要写明查找出问题好多条,对应提出整改措施好多条)

一、政治意识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三是……(要把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1.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2.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3.对应具体表现中“三是……”的内容(如,加强大局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二、抓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内容上标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三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4.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5.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6.对应具体表现中“三是……”的内容(如,加强大局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三、抓发展促致富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三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7.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8.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9.对应具体表现中“三是……”的内容(如,加强大局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四、抓工作落实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10.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11.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五、开展基层群众工作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14.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15.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六、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16.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17.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七、“为官不为”方面(内容上标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18.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19.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八、机关习气和官僚作风方面(内容上标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20.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21.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九、进取精神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22.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23.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十、铺张浪费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24.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25.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十一、严于律己方面(内容上标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二是……(要把查找出的问题全部列出来)

整改目标: 整改措施:

26.对应具体表现中“一是……”的内容,序号要和前一个方面的最后一点衔接起来。(如,提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武装)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27.对应具体表现中“二是……”的内容(如,增强反分维稳意识)

整改时限:(如,立行立改,终身践行。)

5.乡镇火灾应急措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县政府在预防秋冬季火灾工作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命无价”的原则,防范我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以便增强各单位、各村屯防控各类火灾的整体工作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要求

本预案适用于镇发生火灾的应急工作。

1、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各村屯要制订和组织实施本预案,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2、各单位、各村屯应根据本部门在防火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在处置火灾时做出快速应急反应。

3、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力争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底程度。要做好紧急应对突发火灾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火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4、在火灾扑救时的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到达现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不到现场,并且要保持通讯的畅通不得以任何理由关机或不接听电话。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注:(自今日起各村委会主任手机24小时开机,或关机时有其他方式联络到)

四、火灾扑救

1、扑救火灾时在县消防大队人员(兴林消防队)未到达时由各单位、各村屯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扑火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县消防大队人员(兴林消防队)到达后由县消防大队人员(兴林消防队)统一指挥。

2、在扑火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和重要公共设施的安全。

3、在扑火力量上,坚持以县消防大队人员(兴林消防队)等专业力量为主,本部门的扑火队为辅的原则。

4、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如遇火势大难以控制威胁到其他居民财产安全时,应在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以便确保其他居民的财产安全。

五、医疗救护

因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是,各单位、各村屯要积极开展医疗自救,能在当场治疗的要当场采取措施救护,以便抓住治疗最佳时期。各单位、各村屯要组织有医疗救护的专业人员到现场参加救护工作,有条件的应备有医疗急救包。以保证伤员及时得到救护。

6.乡镇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 篇六

按照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要求,**镇党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交心谈心的基础上,于11月16日召开了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深刻剖析、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氛围不浓,深入学习不够,抓得不紧,因而工作的主动性差;

二、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村、组少,工作沉不下去;

三、干部的工作效率不高,对一般干部的管理不够严格,工作布署的多,督促检查少,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五、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环境卫生管理、乱搭乱建遮盖物有急待加强。

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针对以上的意见和建议,特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完善学习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党委要建立中心学习组制度,集体学习每月不少于一次。学习之前,要明确学习内容,针对思想工作实际,有的放矢。

二、切实在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党委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年活动,要求干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帮助指导村开展建设新农村工作。要求党委成员下村、组时间每月不少于12天,一般干部下村组时间每月不少于10天。党政一班人要加强对一般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使用,要给予他们压担子,布置任务。同时要关心一般干部的成长,优化成长环境,要掌握一般干部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各分管领导要及时了解、谈心,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三、集镇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理清集镇管理思路,坚持以法管理土地。

(二)建立健全集镇管理长效机制,培养广大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对集镇脏、乱、差以及乱搭乱建等进行治理;加强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商贸秩序、集贸市场等规范管理,健全“门前三包”机制。建立管理长效机制。本着人民集镇人民管,管好集镇为人民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集镇建设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提高集镇居民素质,提升集镇品位。

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一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提高写稿积极性;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报道队伍,并为其搞好培训学习,着力提高通讯报道水平;三是明确任务,健全制度,做到每月有计划、有重点、有任务,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效能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成一支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勇争一流的队伍。

五、为民办实事,打造诚信政府

(一)对古长线路的改造,镇党委将把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紧盯不放,积极争取早日立项动工。

(二)村级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镇补助资金问题,按照党委研究的意见,对水田、桃子、高桥做好实地检查验收工作,确保补助资金到位。

(三)加速推进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力争在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动员号召村民自觉地捐资、投工投劳搞好工程,再次掀起建设热潮,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中共**镇委员会

7.乡镇经济发展措施 篇七

关键词:动物防疫,问题,措施

1 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

1.1 乡镇兽医部门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乡镇兽医部门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乡镇工作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乡镇兽医部门人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业务, 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1.2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低、工作量大, 年轻的不想干, 整体上村级防疫人员年龄偏大, 劳动效率低下, 文化程度低, 思想意识不高, 很多人都持混的态度来面对工作。

1.3 规模养殖占比较低

目前乡镇畜禽养殖的主体还是集中在农村, 养殖的主要模式还是一家一户散养, 养殖地点分散, 涉及的区域较大, 各村的防疫员又少。面对千家万户分散饲养, 人力、物力和时间都不够。

1.4 畜禽动态化明显

尽管村防疫员对畜禽都做了免疫情况档案, 并要求村防员在“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应做到补针及时。但是, 养殖户会不定时地销售和购进畜禽, 饲养的畜禽数量变化快, 防疫员无法及时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畜禽的变化情况, 势必造成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

2 解决措施

2.1 重宣传, 强培训

对养殖场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 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战能力。让养殖户明白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减少动物疫病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起着重大的意义。

2.2 着力提高防疫员的整体素质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实施动物防疫的主要力量, 村级防疫员的整体素质对全村的防疫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村级防疫员要制订计划,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 并能通过相关的资格认证, 做到防疫、疫病监测、疫病诊治于一体。

2.3 科学合理的饲养

养殖模式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养殖效果、生态效益和疫病防控。现在乡镇的多种养殖模式只重产量和经济效益, 不重品种搭配, 加之生产方式单一, 不仅达不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影响产量和效益, 还会使自身养殖环境恶化, 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 应合理地选择品种, 保证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 种植、养殖业和加工有机结合, 使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得到充分的良性循环和再利用, 最大化地提高经济效益, 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 形成养殖效果、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共赢的良好格局, 形成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的健康养殖模式。

2.4 提高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

8.乡镇经济发展措施 篇八

【关键词】乡镇财政制度;缺陷;资金管理

现今中国乡镇财政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行政管理上的漏洞,本文为完善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全面展现财政在地方经济进步的影响给出一定的参照,也给我国乡镇政府机构的财政资金管理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一、中国乡镇财政的影响

1.推进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广,农村人口众多,“三农”问题向来是国家的主要问题,综合建立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与难点还是农村,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这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本质性问题,唯有农村有着较好的发展以后,才可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才可真正地达到共同富裕。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求乡镇财政机构加大力度,提高对农业的投入,平衡乡镇单位的进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改革惠及农民,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2.为底层政府实行行政权利给出财力保证

乡镇财政是中国现行财政制度里最底层的财政机构,是乡镇政府机构执行行政职责的财力保障。中国乡镇政府的职权是为辖区里的公民给出加工与生活所需要的共用产品与服务,实现农村地方的文教卫生业务。在实行这一职责的过程里,乡镇政府所要资金的筹备、分配以及应用状况的监测都要有由乡镇财政机关执行。乡镇财政在维持农村地方稳固,确保乡镇政府的照常运行,确保乡镇政府每项制度按实际执行,还有确保乡镇组织的工资准则体制等各层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是乡镇政府最有力的财力保证。

二、中国乡镇现行财政制度带有的缺陷

1.财政体系单位太细致化,很难做到事权和财权相平衡

笔者认为,县级是底层财政制度最合适的机构。由于它是地方共有产品的主力支持方,带有和财力相符合的巨大权利,并且在基础教学、公共卫生、城市维持建立等职责上有一个突出特征,即投资准线带有很大的变动空间,所以县级财政也就可以很大程度地达到职权和财力的统一。这些职权可比作自然界的“河流”,对财力的高低有调动影响。反看乡镇财政,因为教育、卫生、制度、策划设计等职权的上收,乡镇职权就很单调,通常只是余下的行政事业资金等硬支出与城乡小区业务等小额支出,变构成财力、职权统一的难度:资金太少,吃饭便成了问题,造成底层政权浮动;资金提升太快与过多,就造成浪费,行政投资膨胀。若一县当中乡镇财力相差太大,就易导致津补贴给予、公职人员酬劳的不合理下降,对公务员的稳固与地方的统筹统一进步很不利。

2.缺少过硬的财务管理者

如今中国乡镇财政组织员工的财务管理水平较差,工作者大多是行政管理出身,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就造成了财政资金管理出现不正规性,其体现有凭证管理错乱,许多财政来源的原始凭证丢失;会计课程调配不当,部分资金的流动仅有简单票子,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做账;没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某些教育、卫生、农业进展专项费用被动用;预算决算不当,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财政进出吻合,在编辑决算时部分领导选择掩盖、降低收入,作假、增加支出的方法在账上调节收支。这一弊端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资金用途不明确,并成为滋生腐败的摇篮。

3.乡镇财政预算的制约被慢慢撤掉

编辑财政预算的目标就是为了较好地引领与监管财政费用的使用状况,确保财政资金可以原有的作用,避免有关人员滥用职权,使用乡镇财政费用建立“外表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三、中国乡镇财政制度完善的意见

1.改善转移支付体制

在不变动乡镇财政地位的基础上,县级要严整与改善对乡镇的转移支付体制。可按照人员组织大小、人口和地方面积等元素,预测给出县上的乡镇标准进出,经过挖峰平谷,把辖区乡镇间的支出数目达到平衡。对补助或上报内容,要依照城乡筹备、向农村地方合理倾斜的原则给出配置准则或负担准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县域内达到均衡,为更广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务平衡化提供条件与基础。

2.使乡镇机构预算达到正规式管理

在保证乡镇财政水平均衡的基础上,乡财县管作为一过渡性、基础性的方法,要从提高对乡镇部门预算设定工作的指引与核查着手。应做到:①县级要清楚给出乡镇机构预算设定的指引性建議,需要乡镇进行预算内外结合、全面详细的组织预算。对乡镇预算内外多余财力应用的走向与程度都需给出准确制度。②乡镇机构预算要和县本级机构预算一同拟定,按同样过程让县级审核、审定。根据县级核查建议更改完成后再交给乡镇人代会定夺。③项目预算的整治、预备费的使用、超额资金的动用,在让乡镇人大监管的同时,需要经县级政府核查批准。

3.对未来乡镇财政的确认

在预算变更改善中,提倡把“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准则用于县级以上政府,清晰解除乡镇财政制度,由县级对执行机构预算与效绩审查。财政收入还由乡镇进行当地管制,用此鼓舞乡镇守土有责,美化投资环境,积极为公共服务,但财政提高主要和个人犒劳有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拟定与监管的主要点不在是本级收支总预算而是较详细的乡镇机构预算,尤其是大项目收支的预算和实施状况。

总的概括,要想改善中国乡镇财政制度,推进乡镇财政原有的影响力,还需财政管理者牢记人民财政是人民的责任,主动地在日常实务中服从财政事务的各项规定和纪律,全面推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国农村经济进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墨.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研究—以浦东新区改革为例[D].复旦大学,2010

9.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乡镇债务 篇九

近年来,镇级债务已严重阻碍着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市镇两级财政运转,因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我市镇级债务现状。

根据省和泰州市的部署,我市税改办和财政局专门下发了关于统计、核实乡镇债权、债务的通知,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镇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据实填报。经初步核实和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市13个镇(含开发区)债务总额为18289万元,平均每镇债务额为1406万元。镇级债务中,按种类分:贷款余额为5923万元,财政借款5708万元,其中:合作基金会再贷款等389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54万元,财政支农资金30万元,财政周转金58万元。欠单位款4683万元,其中:向部门和单位借款1177万元,合作基金会欠款3506万元;欠个人款1702万元,其中:合作基金会欠款943万元,供销社社员股金欠款68万元,其他个人欠款691万元;欠发工资及改革成本273万元,其中:欠发工资187万元,欠发分流人员改革成本31万元。镇级债务总额已达到当年镇级可用财力的两倍以上,多数镇受债务的困扰,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欠发机关干部工资、上级财政下达到农村的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难以避免。

二、乡镇债务的成因及化解的难点、重点。

形成乡镇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计划经济时期镇级投资办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等原因,大部分出现亏损,处于倒闭状态。市场经济条件下,这部分企业大部分关闭,有的改制为私营个体企业,而原形成的债务则由镇级政府来承担,这是乡镇债务的重要成因,也是难以化解的债务重点。

2、合作基金会负债。随着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合作基金会的债务已转嫁到各级政府,一方面镇级政府要保证股民股金的兑付,兑付压力大;另一方面镇级政府借上级财政部门的再贷款要负责偿还。我市新桥镇每年要偿还财政部门再贷款本息255万元,马桥镇要偿还200万元,同时欠个人和集体的股金必须如数兑付,机关干部就是一分钱工资不拿也难以保证。合作基金会负债是乡镇债务的另一重要成因,也是化解的重点。

3、教育债务。在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上划前,各镇都负债对教育进行投入,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有的镇还搞教育现代化试点,并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虽然苏中、苏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上划到市级,但过去镇级对教育的投入所形成的债务没收上划,仍由镇级政府来承担,这也是一块不小的债务,长期得不到化解。

4、基础设施债务。近几年镇级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维护性投资,农桥、农村道路由于长期没有进行维修和建设,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农民反映强烈。各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负债进行维修、保养和建设。虽然目前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此产生的债务也成为乡镇的沉重包袱。

5、农村税费改革后,减轻了农民负担,取消对农民的各项收费,农业税调减税率,镇级政府的收入大大下降,而各项支出并没有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逐年上升。省级财政虽然给了我市51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市级财政也作了较大努力,但不能保证农村政权运转的需要。单就村级三项资金一项我市财政就拿出1000多万元,来保证每村达到省规定的6万元标准,何况还有农村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费等等。

三、我市在化解债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我市各镇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化解债务:

1、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镇级经济,特别以镇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个私经济,培植财源,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镇级偿债能力。目前,各镇园区建设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将成为镇级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是化解镇级债务的一条重要而长期有效的措施,但在短期内作用不太明显。

2、积极组织对镇级债权的核实、清收,增加化解债务的资金来源。除了对单位往来组织清收外,尤其对个人往来的清收,一律作为清收的重点,不少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以镇纪委的名义发出催款通知,从组织的角度加大清收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认真分析债务成因,区别轻重缓急,分清责任,对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债务该核销的核销,该分摊的分摊,该转移的转移,尽力压缩债务规模。

4、采取有效措施,从严从紧控制,避免新的债务产生。市政府要求各镇从实际出发,量财办事,严禁不顾实际和财力可能举债兴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5、制定制度,将债务化解工作列入政府日常主要工作之中。不少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将债务化解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的具体内容,对债务化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想方设法,盘活资产,通过资产抵债或以资产变现款偿还债务。各镇通过对乡镇合并后的资产重新登记核实,分析资产状况,对能处置的闲置资产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盘活,有效地降低了债务规模。

四、下一步化解乡镇债务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省对县财政体制,体制政

策向苏中、苏北县市倾斜。由于所得税共享政策改革和省体制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地方财力,镇级新增的税收大部分被中央、省财政集中,如所得税中央共享60%,省再统筹20%,新增100元所得税镇级最多得到三分之一;增值税新增100元,镇级得不到五分之一。镇级既没有发展经济的能力,也没有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地方财力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建议:

1、取消省集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量20%政策。

2、调整发展资金政策。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1]3号)文件,对标准人均财力超过13000元的市、县,按其地方财政收入当年新增上交额给予10%的发展资金。此项政策是以当年新增上交额计算,而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省集中20%政策是以省核定收入基数计算。计算口径不一,建议发展资金也按基数计算。

3、取消教育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上解政策。我市每年按照上级下达的教育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上解任务,每年我市需上解381万元。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1)3号)明确:严禁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属于下级政府的财力。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文件规定,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上划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人员经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危房改造以及办公用经费不足部分都由市县财政来安排,并明确教育附加费用途。现在市县级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省级不但没有补助,反而继续上解一块,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增加对苏中、苏北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向农民的不合理收费,规范了农业税征收,县乡收入明显下降,而支出却大幅度上升,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省财政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对县级财政进行转移支付。省级转移支付是按照标准财政收入、标准财力、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标准学生数、标准教职工人数等因素测算的,但这些标准数与实际存在着很大差异,导致对市县转移支付的不合理性、不平衡性。农村税费改革我市只得到510万元转移支付,与实际支出相距较大。按照省政府规定村级三项资金每村6万元标准计算,我市村级支出就要1200多万元,而村级三项资金现有水平只有每村3万元,省级转移支付加上农业税正税10%和农业税附加也达不到每村6万元的标准,何况还有计划生育、民政优扶、教育支出、民兵训练等等支出。建议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重新测算,增加对县乡的转移支付。

(三)核销债务。我市每年需偿还农村合作基金会再贷款、供销社社员股金再贷款本息1000多万元,上级财政扣款,下级财政保吃饭、保运转、保“两高”等就难以实现,建议核销农村合作基金会再贷款、供销社社员股金再贷款或延长偿还期,或者采取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的办法,不能把债务交给困难重重的乡镇承担。

(四)加大省级财政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增加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益设施的投入。二是增加对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补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明令禁止乡镇政府举债办公益事业,防止新的债务产生。

(五)省财政增加对镇级改革的支持力度,减轻镇级财政负担。现阶段镇级财政供养人口多,负担重,镇级财政保吃饭都很困难。不改革,财政供养人口减不了,镇级财政难以走出债务困境,要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成本,建议省财政增加扶持力度,加快镇级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减轻镇级财政负担。乡镇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支出,另一方面积极培植财源,壮大实力,增强偿债能力。

(六)增加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地方财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难度更大。农村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做大做强财政蛋糕,需要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议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镇级经济发展。

上一篇:油品化学品管理制度下一篇:中国歌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