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共12篇)(共12篇)
1.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
所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对,顾名思义,是对后者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部分,课堂上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课下,则通过作业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据研究,学生通过听课仅能掌握知识的5%左右,是诸多教学方式中效果较差的一种。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率先提出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即将知识的学习由课堂移至课下,而将知识的内化由课下移至课堂,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翻转。除此之外,翻转课堂对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也采取了新的形式。
在课堂外,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则通过展示交流、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来说,在翻转课堂中,课堂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在课堂上又多了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使教师讲授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和教学的个性化,所以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而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达成,又离不开微课程。
所谓微课程教学法就在是在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三大模块即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这三大模块,都体现出微课程导学一体的性质。
任务单的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隐藏在后台的指导者。学生拿到自主学习任务单,就知道这是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感。所以说,在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居于统驭地位,起到灵魂的作用。
配套教学资源,又称微课,是教师录制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任务的视频。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单独存在的微课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离开了任务单,微课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课件。而多年的经验表明,课件不可能给中国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微课只有纳入微课程范畴,与任务单配合使用,才能成为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从而具有真实的意义。只有在任务单的引领下,微课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成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好帮手,启动从“演员”走向“导演”的教师职能转型之路。
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需要认真分析任务及其目标达成,以此作为微课类型选择的依据。而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微课”制作形式,取决于对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理解,即采用系统最优化的设计方法,决定选用何种录制方式。
录制微课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职业素养,包括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否则仅有教学视频的形式,没有可视化教学实质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翻转课堂“瓶颈”的好抓手,辅以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就能很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证明所有的孩子都是会自学的。在这两个模块中,学生是“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隐在“后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翻转课堂走到这一步,已经成功了一半。真正的考验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微课程教学法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分为检测、作业、协作、展示四个步骤。
检测是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成效,使其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作业是翻转不翻转的重要标志,没有作业就没有翻转。但是,作业应该是进阶的,能够贯彻“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协作是针对作业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或者理化生实验展开协作探究。展示是展示、质疑、阐释的一体化。一方面展示协作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感,提出存在的困惑,并发展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提出质疑(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由展示学生负责阐释(发展理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工作也有四项:布置任务、静观与倾听、问题引导、评价。上述学生活动的“四步法”全部出自教师的创意。真正到了课堂上,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学会静观,以便了解各个协作小组的学习情况,为最后的评价做好准备。如果学生提出请教,教师则注意倾听,给予必要的指导。
对教师来说,这一环节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展示环节中尚有问题没有被学生发现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求教师善于问题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问题之所在,以及正确答案。问题引导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当然,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会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有了学习成就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传统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而微课程教学法则用评价取代了小结。因为小结是预设的,属于低级思维。评价则处于高级思维的顶端,需要对学生在进阶作业、协作探究,以及“展示-质疑-阐释”中的成就表示肯定,使学生继续体验学习成就感。评价中的“肯定”足以取代小结,但评价并不止于此,还要廓清困惑,提出继续探究的思路或方向,引导学生继续把学习引向深入。因此,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评价都要远远高于小结。
但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下走出来的教师,往往只擅长讲授,而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他们习惯主宰课堂,宣告“绝对真理”,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总之,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无法真正认真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浮在表面,达不到深度学习的条件。因此,当学生完成了翻转课堂的前一半时,教师往往在后一半卡壳。
毫无疑问,教师需要“转型”,即从传统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能够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才能完成翻转课堂的后一半——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无论教师过去如何优秀,如果继续过去的“优秀”,那么,“翻转”一定翻不过去。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翻转呢?
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 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当今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今天的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少了与信息技术的一份亲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很少涉猎。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第四,做好角色转换。首先,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圣人角色转变成导师;其次,学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主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无法进行,必须需要学生的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
家长的角色转变。长期以来,家长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往往担心新的课堂模式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翻转课堂学习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也能够理解新型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二
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微课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技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制作应注意的问题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意义
在微课教学的应用中,大多数科目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为课堂上的讨论解疑打下基础,这虽然是微课创作的原有意义所在,但这又容易导致微课的应用范围变得过于浅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的特殊要求,注重实操性,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着大量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时间,这就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基础操作技能, 但目前教师大多所采用的是多媒体广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具体操作时难免会有一些遗漏,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会导致学生积累的问题不断增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另外,学生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学习操作过程中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步骤,如要教师对学生逐一进行解答,难免会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如果再次统一解答又对部分已熟练掌握操作的学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不利于知识的深入拓展。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微课,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空余时间,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及时填补课堂学习的空白,解决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也是突出学生个性化教学的体现。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去录制微课
众所周知微课的受众大都是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微课或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等来弥补课堂上所欠缺的知识。不论学生观看微课的目的何在,要使微课得以广泛应用,首要的条件是教师制作的微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兴趣进而自觉地进行观看学习。现在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喜欢张扬的个性,他们早已厌烦了自己作为学生的身份,因而放学后,他们需要的往往是朋友的陪伴和倾诉。所以以朋友身份录制的微课会让他们觉得轻松、自然、愉快,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所以作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去录制微课,在制作微课中注意自己的用词,如尽力避免出现“你们应该……”,“各位同学……”,“同学们……”等身份不平等的用语,而适当选用“朋友们 ……”或“我们……”来替代,这能使学生观看微课时感受到亲切、平等、自然的教导,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二)制作微课的配音可以考虑用本地语言
学生在课外观看微课时,往往都想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习。利用本地语言制作的微课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以最熟悉的语言来学习, 他们更有兴趣和积极性[2]。因此,笔者在制作微课时选用粤语配音以更好地发挥微课的效果,当然为了照顾其他外地来的学生,微课也应该制作有普通话版的,以方便其他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考虑同时制作粤语版和普通话版的微课,让学生有多种选择,这样微课的学习效果才更好。
(三)制作有教师个性头像的微课,学生更爱看
许多教师在刚录制和使用微课教学时,都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老师自制的传统型微课兴趣不大,往往在看不到2分钟就进行跳转观看或直接关闭,这确实是一件令制作者十分头疼的事情。为此笔者深入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具有教师个性化的微课更感兴趣。 其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是在微课中引入教师头像,但头像并不是指教师个人真实的肖像,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卡通化式,有个性特点的图像,最好还可以制作成动画形式呈现。在微课制作中加入教师的卡通头像动画来对知识要点进行讲解,这确实能吸引多数学生的注意力[3]。 如果能就此形成该教师在微课制作上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特点,必会令学生更加追捧,微课的应用效果更佳。
(四)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需要适时添加字幕
在教学中应用微课时,笔者发现要使学生更好地关注微课中所演示的教学操作内容,为微课添加字幕说明是有其必要的。由于授课教师言语表述上可能带有地方音的原因,或录制环境不佳存在噪音,而令学生在听讲述时不清晰,造成误解或遗漏。文字具有清晰明了、连续性强的特点,且不受地域语言的限制,学生通过字幕说明都能使他们清楚了解自己所需掌握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对微课进行观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学习效果。
(五)录制微课中所用的PPT要注意选择背景色调
教师在录制微课时经常选取PPT作为微课制作的讲解软件,但通常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美学色彩方面的培训,这样制作的PPT有可能是要么背景色彩单一、要么色彩杂乱无章,以至于达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甚至是适得其反的,使得微课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制作PPT时,教师最好能根据微课的内容预先设计好色彩的配搭方案,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如: 概念、操作步骤、数据标注等,可以选取蓝色、绿色、 兰色、黑色等冷色调作为背景,以增强内容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而当内容是属于微课的开头,内容过度或结尾性的归纳总结时,教师可以选取红色、橙色、黄色、金色等暖色调作为背景色彩,因为这些色调能给人活泼、 愉快、自然的感受。不同的色彩调节,可以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同时可以增强微课的可观赏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上。
三、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不同的课程类型应用不同的微课
1.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强调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促成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如果对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讲述都引用微课,这必然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失去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形成对微课的依赖[4]。所以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应该对新授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在微课制作上突出新知识学习的诱导、分析和应用。同时在课堂上应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微课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优生带动差生,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实现新课知识的普教和拓展。
2.操作复习课。信息技术复习课一般都是针对某个章节课程进行的,它可能涉及多个环节的知识要点, 这样的复习课就更需要大量应用微课[5]。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不同的操作要点分别制作不同专项的操作演示类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这样的微课学习,可以让学生自我掌控学习的进度,清晰每一个操作的步骤和要点,还可以让学生对复习内容重复训练,不留死角,统一过关。
3.综合创作课。综合创作课是学生根据创作作品内容和形式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作品创作的课程。它一般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于综合创作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广,操作步骤较多,因此, 微课的选择不能过于全面,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创作中的难点或是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视野的知识操作,节选地制作微课,并按需要发放。这样的微课才能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创作,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二)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引入微课
1.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入微课
课堂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导入恰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一环节中引入一段具有针对性的、直观的、视觉效果强烈的微课,用微课导入课堂学习,引发学生思考,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入微课,转变了以往学生习以为常的教师口述式导入或任务驱动式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更自然、 更迅速地进入新课学习环节,而且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式问题探究,让整个教学过程更顺利进行。
2.在教授重点操作知识环节中引入微课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重点知识操作讲授中,采用的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控制平台逐步操作演示并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往往令学有余力的学生产生厌烦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后进的学生则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在这一环节中引入微课,利用微课短小而精的特点,把课堂重点操作知识分割制成多个微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优异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深化,而后进的学生则可以重复播放相应的微课,通过重复学习而逐步掌握相应的操作要求。 因此,微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真正地实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优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饱,教师将有更多的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讨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3.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引入微课
课堂小结环节需要教师把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环节中引入微课,把本节知识要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并配上教师精辟的语言进行分析小结,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零散的知识将得以有效的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巩固提升。
四、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因需而制作、 应用微课,它不应只是一种口号,更不应流于形式。教师通过使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同时,改进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在教学相长中让学生能够愉快、轻松地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6]。 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形式也应该可以是多样化的,每位老师都可能创作出不一样的微课应用教学模式,只要能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功能与效果,那就是优异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教育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这就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各种层出不穷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学中,新教学理念也随之诞生,“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应用微课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较大优势,本文将从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注意事项和应用方式、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3.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 篇三
关键词微课微课的类型微课的制作微课的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及分类
微课的全称为“微视频课程”,它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它是为支持个性化学习、远程学习、重复学习、翻转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可视化、情景化、趣味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此外,除微课的视频外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具有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小环境”。
微课一般有三种分类方式。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分类,一般分为导入类、理解类、巩固类、复习类、小结类、拓展类等;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常常分为问答类、讲授类、练习类、启发类、实验类、讨论类等;按照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来分类,常常分为实践活动类、班会课程化类、教师说课类等。
二、微课的制作
微课是一种视频资源,通常可采用最常见的摄录工具进行拍摄,如摄像机、手机等,这些工具制作的微课是传统的课堂实录,虽然它具有情景交融、生动直观的优点,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这种视频格式文件占用空间太大、课程容量太少,播放也不流畅,不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使用录屏软件制作的微课的制作过程。
1.软、硬件安装与调试
要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首先要在计算机上安装录屏软件,目前人们主要用的是Camtasia Studio6.0、Snagit、You Can V5.0、屏幕录像专家V2011、白板工具——Sncoth Draw、几何画板V5.0这几种软件;此外还要连接必要输入设备,如话筒、手绘版等硬件;另外须将电脑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或以下,不要过高;麦克风音量控制在85%左右,既可避免音量过小,还可避免系统啸叫音;电脑屏幕颜色设置为“16位色”即可,不要过高;最后要在Windows系统安装好摄像头和麦克风设备后,要测试相应按钮是否能正常工作。
2.制作过程
要制作微课,先要针对所选定的微课主题,精心地搜集媒体素材和教学材料,制作出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作微课了。下面就介绍使用Camtasia Studio6.0软件制作微课的方法。录制时要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带好耳麦并调整好Powerpoint演示文稿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这时PowerPoint软件工具栏左下部分会出现Camtasia Studio PowerPoint插件按钮,对Camtasia Studio6录制选项进行相关设置;点击录制按钮,将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以正常语速讲解完微课后,会出现“Camtasia Studio PowerPoint 插件”是否停止录制选项,选择停止录制按钮,并保存为Catasia录像文件类型;选择“编辑您的录制”并点击“确定”,Camtasia Studio 6.0软件会自动启动,这时会出现“项目设置”对话框,我们一般在预设栏目中选择“录制大小”后,点击“确定”;查看微课录制的时间及效果,如果不符合微课要求就要重新录制;在Camtasia Studio 6.0软件左栏任务列表中编辑相应效果;点击“文件”—“生成视频为”菜单,出现生成向导,点击“下一步”,选择“MP4/FLV/SWF-Flash输出”后,点击“下一步”,出现Flash模板,调整模板后点击“下一步”,在“视频选项”中设置好相应选项,点击“下一步”,在“生成视频”对话框中填好相关内容,点击完成,开始渲染项目;出现“生成完成”对话框后点击“完成”。
三、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授业并重;知识理解准确无误;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讲解不照本宣科;受众对象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人;情境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时间十分钟左右;知识点详细,十分钟左右能够讲解透彻;语言通俗易懂;Powerpoint演示文稿有视觉美感;视频画质清晰;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形象良好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四、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以交互式网络通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趋势,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点播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也可以反复播放,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需求,尤其是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微课时间十分钟左右,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效地学习;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另外微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前学生先看微课,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就把传统的教学过程翻转过来,这也就是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针对性地给予有效的辅导,课前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因此,“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的出现引发了教育界的又一次学习的革命,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
五、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微课制作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变革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微课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教师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微型课例,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关中客.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教学,2005(5).
[4] 汪丽.数字与微化课程也优化——试论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生态创新与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4).
4.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四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走进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基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网络信息化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用“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微课”辅助教学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理论意义方面
微课是一种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授课的新型教育方式,它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古板的硬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喜闻乐见,教师轻松实施,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短短的5分钟课程、8分钟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让“微课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有限的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教学视频 “情景化”,资源使用更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相对性强。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之中,乐于接受。
(4)教学手段新颖,学生乐于接受,注意力集中,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枯燥的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3、微课的分类
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宏观的教”与“微观的学”转化的良好平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它独有的特点。他通过平时的点滴积累引导我们来认识世界。如何将这些微观世界“表达”出来,使我们的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成为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微课借用“视频”的方式呈现,这就给微观世界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微观世界。
(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语文知识体系比较复杂、琐碎,不同角度,知识体系也略有不同。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之后都感觉“知识点特别碎”、“难点特别多”、这种特点正好可以发挥”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5分钟、8分钟的微课将重点难点分解,利用“一微课一问题”,使学生在几分钟内领会在集中解决知识难点。以点带面,掌握知识。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知识蕴含着美,微课及网络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使语文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并且“微课”中情景的真实化,更好的体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社会的贡献,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积极参与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蒋必君):在本课题研究中担任总负责人职务,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蒋必君):负责课题研修的内容,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撰写阶段性总结,负责出课题简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李金平):安排课题理论培训和研究任务的具体分工与落实,督促组织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王大为):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录像工作。
(魏丽华):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图片信息的收集、归类整理。
(刘奎忠):负责活动的安排、资料的收集,笔记、各类总结、计划、调查问卷的收集工作。
(孙德仁):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打印、归类工作。
课题组所有成员学期结束上交资料:课题小结、课题研究学习笔记、课题研究行动反思、相关获奖的论文、反思、案例、参加相关比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等。
(二)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3--2016.5)
成立课题小组。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填报上送申请书、评审书等。
1、学习微课的相关理论,文献汇总,充实理论知识。集中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2、向专家请教录制微课的经验,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开阔了视野,相关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会录制微课,尝试的完成了几个微课。
3、建立了各层次的学习群,搭建好微课传播的平台,上传我们最初的几个微课,通过学生反馈,调整,修改,分享实验经验。
第二阶段:启动试验阶段:(2016.6---2016.10)
1、根据语文课的不同类型在课堂中具体实施,通过课堂小测、访谈的方法进行提升语文素养的研究。
2、教学示范课,把微课真正引入课堂,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完成了各自调研课。课前自制微课,用于课堂的某个环节,有针对性达到某一目标,以期达到辅助高效课堂的效果。
3、聘请专家开展讲座。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实践探索,进行分析研究,积累资料。通过立足实践,推进课题研究,提高实效,摸索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的新路子。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6.11--2016.12)
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整理资料,总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做法、经验加以推广,交流分享。撰写教育论文、上交有关作品汇编成集。
广泛交流是促进科研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倡课题组成员善于提出问题,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群策群力,想出了良好的解决办法,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的教研活动,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书面汇报的问题收集,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发现与创造、收获与感受。为课题组成员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创新”的教研环境,从而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推进了相关的实验。同时,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习惯,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研究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四、总结提升,辐射周边。
通过近半年的实验研究与探索,课题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带动了全校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把课题往纵深发展与实践学习。我们将相关成果和策略利用省、市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分享和交流,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对微课制作的再认识
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有优越性
“生动直观化”把语文字、词、句、段、篇知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有助于理解文章。
“知识碎片化”有助学生突破难点。这“一微课一问题”使学生在几分钟内领会再集中解决一个知识难点。
“趣味高效化”提升学习信心和兴趣,微课及网络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使语文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微课的选题可以多元化
大多数人认为,微课的选题必须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才有价值,其实不然,只要学生感兴趣、有价值的题材均可制作微课。比如我们制作了“汉字结构发展史”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做好了汉字书写教学,这种潜在教育意义更深远。
以“趣味小游戏”为素材的微课,深化对语文课文知识的理解
语文学习是以游戏为基础的,从“成语接龙”到“汉字合成研究”都离不开游戏。我们教材上选取的很多游戏都是生动直观,切重复性强,可以说明一定问题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设计成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但微课就可以做到,真实的情景再现,可视性强。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物质的用途”为素材的微课,提升语文学科的价值
实际上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语文的世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固有的一些观点,一提到语文教学就觉得太难太累,总是觉得语文知识不好教,而对学生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认识语文知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利用到位。所以这一类为素材的微课资源,也是我们的切入点。
微课的设计中对学情的分析也很重要 微课内容丰富,和传统课堂一样,面对不同的学情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之前必须做学情分析。
微课中注重小结,体现完整性 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是有始有终。所以一个优秀的微课也应该有一个小结作为结尾,这样能给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完整的感觉。利用小结把讲授的内容扼要、简明地列成提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减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负担。所以一个好的小结能给一个优秀的微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微课如何应用才是重中之重
微课在课堂那个环节出现,出现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直接反馈,还是课上播放,辅助教学,还是课后观看,用于巩固,这些问题都是设计者应该思考的。不论哪种方式,方法,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必须切实有效的利用微课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微课在复习中有夯实基础知识的作用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其“短、小、精、悍”等特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的形式,尤其对复习起到了夯实基础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夯实实验基础 激发复习热情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字、词、句、段的运用对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然而简单枯燥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微课”的使用避免了这一困惑,可以“边实验边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
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将小青蛙与各种小动物的对话通过视频演示出来,将对话的重点和难点重复播出,让学生在周末或课前几分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反复观察操作过程,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一样,夯实了实验基础,激发了复习热情,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夯实理论基础 提高复习效率
语文基本知识部分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一一答疑。而微课就可以给他们逐一答疑。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课后去听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达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如:《左窄右宽的字》的教学中,一般靠老师苍白的讲解和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但是收效甚微。在复习时,适当使用“微课”,通过动画模拟讲解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结构,理解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原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学生能够自己参透并领悟了其中原理,就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理论基础,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节省了许多反复解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夯实重点考点 形成知识体系
5.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五
烟台市“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
“班班通”环境下
成果鉴定书
课题立项号:
课题负责人: 张清华
所在单位: 莱阳第二实验中学
一、课题组成员名单
二、课题成果简介(应含其学术价值及教学应用效果)
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篇二:班班通维护管理与应用研究 《班班通维护管理与应用研究》成果影响证明材料
本课题自立项研究以来,全面推进我校“班班通”建设工程管理与应用的研究,建成领导重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转变、相关的技术培训及应用到位,开展“学”“比”“用”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氛围。真正发挥好“班班通”管理与应用的作用。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以下的成果:
篇三:小学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公安县狮子口镇中心学校 赵先忠 李红霞 郭代明
2013年10月30日,我校申报的《小学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经荆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立项为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化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成员以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新思路、新设想有机结合起来,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媒体资源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如何将各种媒体资源融合到学科教学中。
2、探索媒体资源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
3、探索通过媒体资源的使用,使学生学会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媒体资源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校18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了 班班通,国家级课题高效课堂也即将结
题,有不少教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媒市专家指导课题研究体资源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有效性的经验和成果。为把握这一有利契机,探究媒体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得到的。
2、多元智能理论依据: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
3、现代传播理论依据: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传播的主体,学生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对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尽
快适应信息技术新环境。提高媒体资
源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校长龚德智聆听专家指导课题研究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使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做到能符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实施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
法、行动研究法、自然实施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思路学校班班通专家培训教师
1、拟定开题报告,请上级专家论证可操作性。
2、制订实施方案,组织专题研讨会开展研究。
3、认真做好研究信息的反馈,数据分析与对比,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回顾反思,总结提升。组织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请专家组鉴定。
(三)研究的具体步骤
1、对班班通使用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调走访查
目前,全校18个班各学科都积极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使用率达到6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对多媒体教材的认知、自学兴趣、动机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健康的,追求知识的欲望较强烈;学生对多媒体教材应用的认知是正确的、完善的;对利用多媒体教材自主学习的网上学习模式的兴趣是浓厚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情况基本认可,认为较好以上的同学占被调查人数的63%,对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方面表示认同的学生达到77%,反映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学生达到70%。但同时有被调查的20位学生问及“你喜欢常规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这个问题时,喜欢常规教学方式和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学生人数正好相等。这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较,它在学生中并没有获得绝对的认可。
6.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在去年参加国培“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中已经接触到关于微课的不少知识。今年4月在蒙城电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蒙城县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暨微课理论与制作培训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县的微课制作与运用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微课发展的关注和农村网络的发展,微课在农村辅助课堂教学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虽然微课目前得到空前关注和推进,但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毕竟还是个新鲜事物,许多老师对什么是微课,如何制作微课,微课怎么运用还不够清楚,鉴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今天就对什么是微课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制作和运用微课来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胡铁生老师在2 011年提出的,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的逐步推进,大家对微课的认识还在继续深化之中,所以目前关于“微课”尚无统一的定义。
综合专家们的论述,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微课”评审新标准,可以认为,“微课”基本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课应该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
2、一个微课只围绕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来讲解。
3、微课的时间都比较短,按教育部评审标准是不超过10分钟,经众多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明,5分钟之内为最佳。
配合微课的运用,教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后习题、试卷等语文学习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如何制作小学语文学科的微课
许多老师由于刚刚接触微课,一时之间完全不知从哪入手。在上面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微课之后,我们就来说明一下如何制作微课。
制作一节微课的基本环节如下: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一)选题:
选题方法:首先盘点一下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哪些知识点,然后从中进行筛选。微课中讲解的知识点,选题尽量小(而)精,应围绕语文教学或学习中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要能够有效解决语文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如《省略号的用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缩写句子》、《书信的格式》、《“的”“地”“得”的用法》、《部首查字法》、《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等等,短小精悍,一目了然。
以上选题仅供老师们参考,更多的选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教材的理解去深入挖掘。另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选出的知识点要适用于多媒体技术。
(二)编写教案
微型课教案基本格式如下:
1、教案标题(含授课科目、教师、授课班级、及课题名称等)。
2、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准备。
5、教学过程设计(5至10分钟的全部教学流程,力求新颖独特,可以让学生看一遍微课后就对所讲授的知识点产生深刻印象,便于掌握。)。
6、板书设计
(三)微课的具体录制步骤
有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内容,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录制了。微课有很多类型,本文中以最常见的PPT+录屏软件模式的微课为例来讲一下制作过程。
1、根据写好的教学设计制做出新颖实用的PPT。
2、打开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V6.0.2 汉化版,找到并单击左上角“录制屏幕”。
3、单击“录制屏幕”之后,弹出一个黑色方框,在右下角。再单击camera,与audio.4、打开你的PPT课件,并全屏第一张。
5、回到第2步,单击rec按纽。开始录制微课。
6、录制结束后,按F10,停止,点击save,保存文件。微课录制完毕。
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再进行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这样就形成一节完整的微课程。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微课
微课的制作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录制完微课以后,怎么来运用它呢。一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微课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帮助学生提升预习效果。
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预习类微课学习资源,可发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基础知识与筛选学习难点这双重功能。例如学习《再见了,亲人》这样的课程,学生对抗美援朝的背景不了解,理解起来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就比较困难,微课《抗美援朝》就能借助于视频片断演示、旁白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有了对这个背景的认识,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教学的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事先制作好的微课来进行教学,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必须突破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传统教学手段下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一直比较困难,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将“人字形”线路用微课展示,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
在课堂学习之后再进行微课温习,能更有效地巩固、消化、吸收课堂知识。例如在语文学习之后,有学生认为自己某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讲解的微课。不同教师的设计理念、组织过程、图像资料或影音视频各不相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总之,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创新和补充教学方式,逐渐以其独有的特点促进着教学改革。将微课应用与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更大的时间灵活性,更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7.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 篇七
微课的全称为“微视频课程”, 它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它是为支持个性化学习、远程学习、重复学习、翻转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可视化、情景化、趣味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此外, 除微课的视频外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具有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小环境”。
微课一般有三种分类方式。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分类, 一般分为导入类、理解类、巩固类、复习类、小结类、拓展类等;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常常分为问答类、讲授类、练习类、启发类、实验类、讨论类等;按照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来分类, 常常分为实践活动类、班会课程化类、教师说课类等。
二、微课的制作
微课是一种视频资源, 通常可采用最常见的摄录工具进行拍摄, 如摄像机、手机等, 这些工具制作的微课是传统的课堂实录, 虽然它具有情景交融、生动直观的优点,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这种视频格式文件占用空间太大、课程容量太少, 播放也不流畅, 不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 因此,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录屏软件制作的微课的制作过程。
1.软、硬件安装与调试
要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 首先要在计算机上安装录屏软件, 目前人们主要用的是CamtasiaStudio6.0、Snagit、You Can V5.0、屏幕录像专家V2011、白板工具———Sncoth Draw、几何画板V5.0这几种软件;此外还要连接必要输入设备, 如话筒、手绘版等硬件;另外须将电脑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或以下, 不要过高;麦克风音量控制在85%左右, 既可避免音量过小, 还可避免系统啸叫音;电脑屏幕颜色设置为“16位色”即可, 不要过高;最后要在Windows系统安装好摄像头和麦克风设备后, 要测试相应按钮是否能正常工作。
2.制作过程
要制作微课, 先要针对所选定的微课主题, 精心地搜集媒体素材和教学材料, 制作出Powerpoint演示文稿,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作微课了。下面就介绍使用Camtasia Studio6.0软件制作微课的方法。录制时要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 (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 ;带好耳麦并调整好Powerpoint演示文稿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 单击“录制桌面”按钮, 这时PowerPoint软件工具栏左下部分会出现Camtasia Studio PowerPoint插件按钮, 对CamtasiaStudio6录制选项进行相关设置;点击录制按钮, 将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以正常语速讲解完微课后, 会出现“Camtasia Studio PowerPoint插件”是否停止录制选项, 选择停止录制按钮, 并保存为Catasia录像文件类型;选择“编辑您的录制”并点击“确定”, Camtasia Studio 6.0软件会自动启动, 这时会出现“项目设置”对话框, 我们一般在预设栏目中选择“录制大小”后, 点击“确定”;查看微课录制的时间及效果, 如果不符合微课要求就要重新录制;在Camtasia Studio 6.0软件左栏任务列表中编辑相应效果;点击“文件”—“生成视频为”菜单, 出现生成向导, 点击“下一步”, 选择“MP4/FLV/SWF-Flash输出”后, 点击“下一步”, 出现Flash模板, 调整模板后点击“下一步”, 在“视频选项”中设置好相应选项, 点击“下一步”, 在“生成视频”对话框中填好相关内容, 点击完成, 开始渲染项目;出现“生成完成”对话框后点击“完成”。
三、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授业并重;知识理解准确无误;知识点 (考点) 、题目 (真题、模拟题) 讲解不照本宣科;受众对象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人;情境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时间十分钟左右;知识点详细, 十分钟左右能够讲解透彻;语言通俗易懂;Powerpoint演示文稿有视觉美感;视频画质清晰;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形象良好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
四、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以交互式网络通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趋势, 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 上传到网上, 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点播学习, 既可查缺补漏, 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短小精悍, 一个议题, 一个重点, 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 也可以反复播放,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需求, 尤其是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微课时间十分钟左右, 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效地学习;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 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另外微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前学生先看微课, 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这样就把传统的教学过程翻转过来, 这也就是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 让学生先学, 教师后教, 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课堂上针对性地给予有效的辅导, 课前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因此,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的出现引发了教育界的又一次学习的革命, 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
五、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微课制作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和学习的过程, 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 简单实用, 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 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 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变革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微课制作简单, 形式新颖, 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 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微课资源容量较小 (一般在几十兆左右) , 教师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微型课例, 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基础,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2]关中客.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7) .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教学, 2005 (5) .
8.微课的开题报告 篇八
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主动权在教师的手里,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课堂凝聚力更强,如何让现代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自然迅速的融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如何使得课堂某个环节主题突出,层层剖析,这些都是我们选题前认真思考的问题。
自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在美国又称为短期课程、课程组件。微课程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学生因而易于掌握。微课程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具体的说微课程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它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教师或学生可以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自我提升,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选题为《微课辅助与高效课堂》,以便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给他人一些分享.
二、研究假设
微课的出现,将会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在高一实施“微课辅助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
近年来我国的课程标准、普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众多声音表示“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问题已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具体知识内容上,如立方差(和)公式初中已不作要求,而高中的许多题目还在运用它。二次函数配方、作简图、求值域、二次函数的观点解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闭区间上求最值等问题,初中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是高中数学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的。几何中部分概念(如三角形的五个心等)及部分定理(如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因此,我们拟自行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按重点划分录制系列微课。利用下午课前、晚自习前等琐碎时间,给高一学生播放微课,并可以留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巩固和提升。后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这一举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数学教师对本活动价值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活动积累经验,使得教师在处理教材衔接问题时有的放矢,优化备课环节,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在高二实施“微课辅助于课堂教学”
选取合适的课题,设计创新教学环节(如:介绍课题数学史部分,加入课题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等),制作相应微课。安排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翻转课堂――进行微课教学,教师辅助答疑。对照班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后,在两班发放相同的小测题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综合分析两班的答题情况。并在实验班发放问卷,调查学生是否接受、喜欢这种课堂,甚至访谈部分学生。最后,结合成绩、问卷、访谈,听课教师之间评课、反思、研讨。
四、研究内容
本文希望就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索中,具体地,主要通过上面两个项目(“微课辅助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与“微课辅助于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回答和解决几下问题:
1、进一步探索微课辅助教学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是否较好?
2、微课所带来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究竟是好是坏,有待进一步地实践检验。
3、 进一步探索微课的使用价值(如:弥补学生初高中数学知识断层)。
4、微课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互相交流学习,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5、微课发展到现在,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可是,我们的教师,有些是年轻富有激情的,可是却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这这可能就会影响到他对知识内容理解和讲解上的把握,内容华而不实。有些是经验丰富的,他可能对知识的把握很到位,可是对于新生事物,总是接受的慢一些,运用起来并不是那么理想。还有些既有经验又有技术的,由于微课是新生事物,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还处于自我摸索阶段,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矛盾。这些重要方面该如何协调、结合呢?
五、特色和创新点
现在的微课热,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而全,冗长,难以直接加以使用。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的,主要的特色和创新点有几下几个方面:
1、很多学校、文章已经在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了,大多数数学老师边教边补,小部分编写专门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在高中的前1-2个周实行先补后教的策略,目前两种方法的优劣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将近年新生事物――微课辅助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目前几乎没有的,所以我们拟针对这种数学知识衔接方式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微课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达到资源共享,分享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课题研究中制作的微课程因其独特的视角,有助于走出思维定势,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寻找新的问题解决策略;
4、形成微课库,大问题小视角,小问题深追问,返朴归真,积累真正资源库;
5、微课程音乐美,画面精,放松中陶冶情操,融入课堂中后,让学生在休闲中快乐学习,让学生在放松中思考,拓展课本内容,调动积极性,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
9.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九
微课 (Micro-lecture) 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 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2], 特别是手机等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 微课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3]。微课学习方式较为适合《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 一方面, 短小精悍微课可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 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 新颖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 国内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掀起大学课程微课化的热潮, 但可用的内容较少[4]。另外, 每一个微课虽然仅5~10min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展示, 但从微课的内容选择到制作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 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讲的微课开发无疑困难重重。如何选择《药物分析》的相关教学内容, 如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结合, 如何采用相对简洁的方法制作微课, 既减轻教师负担又可满足教学需要, 笔者在《药物分析》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现报道如下。。
1 微课内容的选择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围绕学科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教学环节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教学活动, 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主要方式[5]。微课将学习内容解体、细化, 每个知识点做成5~10min的视频, 学生按需取用。该方式对《药物分析》知识点较多的课来讲, 制作工作量较大, 特别是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看书可轻松解决, 没有必要去通过视频制作的方式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经费投入。因此, 选取微课内容成为微课制作前期的首要工作。
1.1 教学大纲及教材研究
课程教学大纲对该课程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各章节的知识点以“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做出规定,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工作。我校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航太俊教授主编的《药物分析》, 全书重点集中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上, 主要进行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原理的讲解及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再对各类结构药物的药理作用、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介绍, 重点掌握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6], 书中还包括体内分析和制剂分析。经过《药物分析》教学团队对课本和教学大纲的研究、讨论, 结合对有经验教师的的访谈、咨询, 对大纲中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提炼。
1.2 学生历年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具体科目、具体章节的课堂学习和考试中可直观反映出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因此, 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把握微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关键作用。学情调查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结合本团队可发的《药物分析》多媒体课件及学生交流和问卷调查, 综合历年《药物分析》试卷分析, 学生考研反馈回来信息及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考点, 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例如, 从学生的作业和考卷情况发现, 容量法测定药物含量时,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 因此讲解该类型的计算题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综合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研究情况, 最终确定《药物分析》微课建设内容。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 将微课的教学单元分为知识点讲解、难题解答、实验操作、课外知识四个部分。
2 教学方法研究
微课的内容必须精细, 教学目的单一, 主题突出, 目标明确, 才能在短时间里讲清、讲透[7]。为达到这一要求, 微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教学方法, 如问题导向法、目标引入法、案例教学法等, 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环环相扣, 解决问题。例如, 非水滴定法测定硫酸奎宁的含量、高氯酸与硫酸奎宁的比例关系常常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 可采用问题导入法, 首先提出非水滴定测定该药物含量的反应物摩尔比问题。学生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学习过非水滴定, 因此学生会认为能够解决该问题, 通过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讲解1个硫酸奎宁分子相当于2个奎宁分子、奎宁分子中2个碱性中心的碱性强弱的问题, 高氯酸滴定生物碱的硫酸盐仅滴定至生成硫酸氢盐, 学生的思维跟着一步一步推进, 并直接给出反应的摩尔比, 轻松得出问题的答案。
3 教学过程设计
一项教学内容如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往往离不开教学设计[8], 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首先, 明确教学的内容、目的, 接着进行教学流程的安排, 注意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使用, 教学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推进、教学时间的分配、结尾等。微课内容短小, 但依然需具有完整性, 因此结尾要有必要的教学总结, 有利于学习者总结知识并回顾[8]。因此, 根据需要设计相应表格, 对每一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并结合PPT内容撰写讲稿 (解说词) , 设计视频录制的切换点等。写讲稿的目的在于配合PPT的演示, 同时使语言更为规范、精炼。在实际录制过程中, 讲课依据讲稿内容进行, 但并不需完全照背讲稿, 否则语言虽规范, 但易丧失讲课的灵动性, 难以做到自然、亲切。网络微课讲解甚至采用机器朗读, 声音刻板、无趣, 易使人生厌。当然, 教师拍摄之前, 一定要熟悉教学内容, 方能通过语言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达。
4 素材收集、PPT制作
《药物分析》教学课件在多年的使用中不断完善, 微课中采用PPT进行讲解的内容, 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课件资源, 进行剪辑、补充和完善, 发挥原有资源的教学价值。微课可看做“课例片段”, 但截取课件的小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还需根据教学设计的安排重新调整完善, 使内容具有完整性。例如, 加入片头和片尾, 从色彩到图片、动画设计、整体的美化等, 繁复的语言可配备音乐;另一方面, 重新搜集素材, 自主开发、独立制作PPT。
微课要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画面的清晰度、色彩都需重点关注。例如, PPT的背景选择浅色的背景, 如白色, 一方面可衬托教师, 另一方面可选择无边框型PPT模板, 不产生画面分割, 整体性强, 简洁大方, 更易符合大众审美要求。
5 微课制作方法选择
微课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教学内容尝试用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表现。常用的微课制作方法有四种, 具体教学录像与视频处理软件相结合、PPT与录屏软件相结合、手写板与录屏软件相结合、Flash卡通动画[9]。其一, 讲课的课程录像, 采用摄影机或课堂录制设备, 教师边讲解边放映PPT, 增强课堂的真实感, 如情景教学的实验课, 或采用手机、平板电脑录制, 黑板与板书结合, 或纸笔的结合, 配以画外音;其二, 采用录屏软件, 需电脑、麦克风, 录制课件的放映过程伴随教师的讲解声音, 教师不出现, 学生注意力在课件上;其三, 采用电脑、麦克风、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等;其四, 制作Flash卡通动画, 辅以配音。后一种制作难度较大, 没有相应动画制作技能的教师较难达到该要求。
知识点的讲解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手机、平板电脑录制, 黑板与板书结合, 或纸笔结合的方法适用于习题的解答, 学生的理解速度和板书速度可达到较好的同步效应;实验操作通过手机微视频的方式, 或摄像机录制, 以基本操作为主, 有规范的操作过程及不规范的操作方式, 真实的情境, 引导学生认识错误, 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 也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探讨、研究相应教学内容中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 力求教师在微视频中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0]。
拍摄好的视频往往需后期制作, 如片头文字、视频编辑美化, 甚至根据制作方法不同, 制作的难度不一, 如混合式方法, 以录屏课件为背景, 将讲课人以小画面的形式存在, 还将讲课声音插入, 采用视频剪辑、切换, 多种表现方式相结合, 采用恰当的媒体, 避免画面死板。手机直接拍摄制作难度较低。
6 试用与评价
录制好的微课在班级QQ群或教师微博发布微课内容, 让学生试用, 搜集意见, 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信息表明, 在微课实际使用中, 制作相对精美的微课较受学生欢迎, 但对于制作简单、将问题讲解清楚的方式, 学生并不排斥。相反, 学生觉得课后遇到难题, 在网络上向老师提出, 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得到老师针对性或录屏讲解视频, 且能反复观看, 难题解决迅速, 更具有实用性。因此, 微课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工具或手段来讲, 在建立的初期以简单实用为好, 有利于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 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给予指导与帮助, 不断将微课积累完善、精良制作。使微课这种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开发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还可为MOOC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础。
7 结语
综上所述, 微课的设计制作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和微课技术的有机合成, 对于教师而言, 既是一种学习, 同时也是一种挑战。采用教师易普遍掌握的方法进行微课的建设, 对扩充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 教师可通过观摩、评课、微课教学反思和微课制作经验总结, 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11], 从而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迅速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摘要:《药物分析》课程综合性强, 信息量大, 知识点多而杂,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可满足学生随时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目前成为微时代一种新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在《药物分析》微课开发过程中, 从微课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素材收集、PPT的制作完善及微课制作方法的选择、微课的制作、使用和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研究探索, 以实现通过微课教学达到提高《药物分析》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药物分析,微课,设计,制作
参考文献
[1]宋瑞, 杭太俊, 张尊建.以实时求证为特色的药物分析研究性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 2013, 29 (5) :40-42.
[2]刘辉.微课[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0) :91.
[3]张海荣.微时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28 (3) :245-248.
[4]顾凤佳.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学习课程设计原则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60-66.
[5]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OL].2013-05-06, http://www.moe.edu.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27/201303/148385.html.
[6]何道航, 潘娅.浅议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J].广州化工, 2007, 34 (1) :93.
[7]张一川, 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6) :26-33.
[8]陈智敏, 吕巾娇, 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 (8) :20-27.
[9]唐云丽, 范丽丽.微课引入中医药膳食学教学的设计思路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27) :358-359.
[10]李程, 唐志伟.微课在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5 (2) :377.
10.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
微课是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不再以课堂讲授为主, 而是采用教学微视频形式, 开展课上课下共同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各学科的教学微视频资源不多, 适合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新闻传播学是一个新兴学科, 在教学素材、教学设计上有专业自身的独特性, 所以在微课制作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模式研究。
一、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影响因素
将微视频应用到新闻传播学教学课程中, 其设计与制作必须符合新闻学教育的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者基本特征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管理。
(一) 微课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
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 教学主要对象是大学生, 所以微课制作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且能够在课堂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新闻史学类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难懂, 而学生对于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不了解就容易造成理解上有难度。在制作和讲授相关历史背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微视频来解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而且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了。通过看视频的形式了解一个新闻事件一个新闻人物, 印象更加深刻。
同样, 微课的制作也应该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的讲授时, 可以进行对比视频的方式来比较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在广播电视史上可以通过广播和电视的发展演变来进行介绍, 学生对于形象的视频记忆能够更好地和知识点相结合。
(二)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教学微视频的设计, 需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 分割的若干知识点既有独立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在进行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制作时,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呈现, 教学活动的进行, 学习者的实践练习仍然要有整体的操控, 而不能喧宾夺主, 演变成视频占主导, 学生一味观摩为主。微视频一定要有交互性, 教师有控制学生有选择。
按照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可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几个阶段。教学微视频设计与制作, 需要包含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与环节, 根据这几个阶段的不同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 新闻采写编实践类课程, 重点在于理论讲授之后练习环节, 这就需要突出学生的交互作用。例如,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等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 就需要有微视频的铺垫。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 一般微课设计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自主在线学习型、课堂穿插型、课下巩固复习型, 这三种方式可以综合运用。现在各大高校都有一些尔雅课程, 此外一些网站也有公开课, 这都是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很好途径。而课下巩固复习就要涉及教师的引导和布置, 根据课上所学进行课下的查漏补缺。目前微课的教学形式应用得比较多的是课堂穿插型。课堂穿插型是将一些重点难点, 或学生难以理解或教师难于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 在常规课堂中用一个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 并进行一定的互动, 可以是课堂分组讨论, 也可以是现场模拟练习。这样很容易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播放视频过程中, 既解放老师重复讲授的枯燥, 又可在这段时间里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中, 就可以利用视频内容, 来给学生布置新闻采写的学习任务, 随即进行课堂点评, 或者是现场的新闻发布会, 这都是视频和教学结合地很好途径。当然视频宜短小精悍, 而且不宜过多。一两个即可, 突出精髓的同时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状态, 提高课堂利用率。
二、微课制作的过程策略
微课制作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第一, 逆向思维策略。在新闻采写、新闻编辑等实践性课程中, 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 课上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然后进行讨论的形式, 推导出知识点或者所要掌握的内容。如展开新闻发布会, 模拟新闻采访现场, 观看直播报道等视频, 来身临其境的进行新闻的实践工作, 而微视频起到了很好地还原现场的作用。
第二, 讲故事策略。微课内容可以充分发挥课上时长不够的情况, 把内容事先准备好, 展示给学生。在外国新闻史教学中, 很多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容言语叙述清楚, 而且不够生动形象, 而微视频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 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新闻事件新闻理论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 经典阅读策略, 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和观赏, 课下对于资料的查找、视频的观看时学生在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四, 复习策略。就是把要复习的知识点, 通过用时间或用事件、用人物、用故事、用知识点由浅入深等过程穿起来用微视频形式展示, 条理性强, 直观形象便于记忆。
这几种形式在微课制作中都可以穿插运用, 微课是一种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的课程设计, 文字应该简单明了, 不宜过多。音乐选择上也以轻松欢快为主, 营造一种愉悦放松的课堂气氛, 而画面需要和文字音乐相配合,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教师的理念思想, 也可以结合新闻学特点, 加入时下最有特点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事件,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性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小晶.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03) .
11.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一
摘要:随着现代电子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几乎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给这些电子产品充电时,却很少有人会去重视一些因用电而导致的一些隐藏威胁。近期新闻内不断播报因手机漏电而引发的危险事故,这些事件在不断呼吁人们,使用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切记不可忽视用电安全。本课题专门针对手机充电时交易引发的漏电现象展开研究,希望找到相应对策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关键词:防漏电、保护装置、电路、继电器、稳压器
一、研究背景
现代消费类电子产品从录像机的兴起而显露雏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一批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的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个人数字助理(PDA)、mp3、数码相机、个人视频记录器(PVR)、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人们在享受着这些便携设备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些产品续航能力不足所带来的烦恼。
为提高产品的续航能力,人们使用智能充电宝或充电器来给产品充电,但由于目前充电器市场管理混乱,产品鱼龙混杂,由充电器产品引发的安全问题不时见诸于报端,最近有两则新闻令人震惊:
1.2013年7月11日晚,南航空姐马爱伦用正品iphone 5充电时通了个电话,突然被一股强烈的电流击倒。法医鉴定死者颈部有明显电击痕迹,死因为触电身亡。
2.7月8日晚,30岁的北京男子武建同在给苹果iPhone 4手机充电时遭受电击,尽管暂时保住了一条命,但人尚处于昏迷中。
我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在思考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面对频频发生的手机充电事故,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能够做些什么。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手机充电器的工作于使用原理,分析可能造成手机充电时漏电的可能原因。并根据探究结果设计并制作一个手机充电器防漏电保护装置,要求考虑到设计的可行性、耐用性及成本造价问题,且能够投入日常实际应用。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1、充电器漏电保护装置设想:
考虑到现在市场上的充电器大部分具有USB输出接口,充电保护装置的结构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结构,该装置对外接口包括一个通用USB插头和一个USB插座,插头用于与普通充电器相连,USB插座用于与充电电线相连。使用时只需将该保护装置连接到充电器后端,就可以在充电的同时畅享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带来的便捷与快乐,而免受漏电带来的各种烦恼。示意图1如下:
图1组成示意图
实验材料:电路板、电容、继电器等。
2、充电器漏电保护装置主要功能及设计指标
2.1主要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课题组将目标定位解决充电器220V漏电保护的问题。即安全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正常状况下保护装置不影响充电功能;
当充电器的输出接口出现220V交流电时,保护装置应立即切断充电器输出,将220V交流电与被充电设备和人员隔离。2.2主要指标
对于安全保护装置需要达到的指标,我们初步认为在以下两个方面必须加以约束:
必须能够满足一般家庭的使用环境:在我国,家庭中使用的市电电压标准为220V±10%,因此安全保护装置发生保护动作的电压范围不得小于198V~242V。发生漏电时要确保人员的安全:触电对于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I和作用时间T的乘积不超过50毫安秒(即:IT≤50mA·S)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而影响流过人体电流大小的因素除了施加的电压之外就是人体自身的电阻。人体的电阻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的电阻,当皮肤清洁、干燥、完好时,阻值可达10kΩ以上;若皮肤潮湿、破损或粘有电性粉尘时,其阻值可急剧下降到800Ω~1000Ω。我们以危险性较高的1000Ω计算,220V时触电超过0.2秒人员就会发生危险。因此,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不能大于0.2秒。
3、充电器漏电保护装置设计理念:
经过查阅资料与课题组讨论,我们决定使用整流电路作为触发电路,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利用整流电路过交流隔直流的特性,使触发电路只响应交流信号不响应直流信号;二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后续电路更容易处理的直流信号。切换电路使用继电器电路实现。继电器可以控制充电器输出接口的物理通断,绝缘性能高,当发生漏电更加安全可靠。
考虑到整流电路输出的信号一般电压波动较大,如果直接接入继电器电路的话,会造成电路功能不稳定。因此我们在整流电路与切换电路之间增加一个稳压电路。
整套方案中的整流电路、继电器、稳压电路使用到的都是常用器件,价格便宜。构想如下图:
图2保护装置电路的原理框图
4、充电器漏电保护装置设计图纸:
安全保护装置的电路设计见附件1,下面按功能分别介绍各部分电路设计。4.1 整流电路设计
整流电路我们使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设计如图3。
图3整流电路
注解:
(1)T1是变压器,主要功能是调整交流电压的幅值。我们选用定制的DB-5VA型器件,可以将220V转为43V。
(2)D1是桥式整流器,主要功能是变交流为直流。工作原理如下:
T1的输出u2是交流正弦波,如图4-(c)。当u2处于正半周时,桥式整流器中的D1、D3导通,D2、D4截止,电流由变压器Tr次级上端经D1→RL→D3回到T次级下端,在负载RL上得到一半波整流电压。如图4-(a)。当u2处于负半周时,D1、D3截止,D2、D4导通,电流由Tr次级的下端经D2→RL→D4回到Tr次级上端,在负载RL上得到另一半波整流电压。如图4-(b)。这样在一个完整u2周期内,负载RL上得到一个始终是同向的电压波形,完成了从交流到直流的变换,如图4-(d)。
图4桥式整流器工作原理
(3)C1是滤波电容,主要功能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将桥式整流器输出的脉动电压波形变得平滑,见图5。本设计中使用的是100uF 的电解电容。
图5电容滤波示意图 4.2稳压电路设计
电源芯片D2使用的是recom公司的三端稳压器R-78HB5.0-0.5,它具有稳定度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的优点。该芯片输入电压范围为直流9V-72V,输出电压5V,电流0.5A。在整个电压范围内效率可达80%以上。电路设计见图6。
图6稳压电路 注解:
(1)C2为输入端滤波电容,可抵消电路的电感效应和滤波输入线窜入的干扰脉冲,这里取0.1uF瓷介电容。
(2)C3是为减小输入端纹波电压,使用3.3uF的电解电容。(3)V1为保护二极管,防止反向电压击穿稳压器。4.3继电器电路设计
一般情况下,保护装置的输入和输出接口通过继电器连接,可以正常充电;当输入接口上出现220V漏电时,经过稳压电路会输出一个5V信号驱动继电器断开输入与输出接口的连接。电路设计见图7。
图7继电器电路 注解:
(1)K1选用双线圈的磁保持继电器,它依靠自身的永磁力即可保持触点的断开或闭合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需要改变触点状态时才需要给线圈加电,线圈断电后触点状态可以保持。两个线圈分别受稳压电路和复位开关控制。继电器的断开时间小于3毫秒,远小于前文分析的0.2秒的指标要求。单相桥式整流。
(2)V2、V3是保护二极管,分别并联在继电器的两个线圈两端,连接极性与控制信号相反,提供继电器线圈断电时的放电回路。
(3)SW1是拨码开关,用于继电器复位。当继电器发生保护动作断开输入与输出的连接之后,可以打开复位开关使继电器恢复到输入输出连接的状态。(4)X1是输入USB接口。(5)X2是输出USB接口。5.测试及验证情况
经测试,安全保护装置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如图8所示,正常充电情况下,+5V充电电源从充电输入口直接连接到装置的输出口。当充电输入为220V市电时,经过变压器调整幅值、桥式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初步稳压、最终经过稳压电路变为+5V信号控制继电器切断充电输入与装置输出的连接,使220V市电无法输出到待充电的设备或操作人员。
图8 安全保护装置工作示意图
经过多次验证,本装置可以对36V~260V之间的交流电实现保护功能,切断时间约3毫秒,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四、总结
本装置可以在充电器发生漏电时立即切断电源,提高了设备与人员的安全性。
五、体会
通过本次课题的实践,我们得到了许多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小组成员不仅掌握了有关电路的相关知识,跟进一步了解了科学探究所必经的方法与步骤。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由于所学知识的有限,我们得到了许多外界的帮助,希望随着知识量的扩大,今后我们能够更加独立地完成课题。
六、参考文献
1.《实用电源电路设计:从整流电路到开关稳压器》 户口川朗著 高玉苹等译 2.《开关电源理论及设计》 周洁敏编著 3.《电磁场与机电能量转换》 周顺荣主编
12.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微课,中学音乐教育,应用研究
微课,又叫做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微课模式,由于依托现代化多媒体科技,呈现出了诸多优势,受到年轻群体,尤其是中小学生及其教师的欢迎,在课堂中被广为采用。本文将探讨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微课应用的现状
微课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各教育领域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来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今,微课在我国各教育领域、不同学科阶段得到推广使用。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物,尚处于不断研究与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而微课在音乐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更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二、中学音乐教育中微课教学的特点
1. 微课教学时间相对较短
微课之所以称之为微课,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微”,即微课以“微小”著称,主要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呈现。这也是所谓的“浓缩就是精华”。一般来说,时长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以免喧宾夺主。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属于发展阶段,学习规律也在不断地培养中,对于一堂四五十分钟的课堂,中学生未必能完全吸收课堂知识,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课。而微课程简要短小,以教学视频为核心,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就提高了,课堂吸收也就比较充分,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2. 微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少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繁多,课堂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也比较宽泛,难免会出现学生思想不集中的情况。而微课教学的内容比较精简、视频播放时间也比较短,教师在制作微课教案时精心选题、制定计划,微课教学的主题突出,教学重难点明确,学生的积极性易被调动起来,精神集中,课堂的气氛浓烈,课堂节奏也随之加快。
3. 微课教学资源的选材多样
音乐微课不仅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而且对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也大有裨益。音乐微课可选取的题材是广泛多样的,比如可以是讲授音乐的基础知识,可以是乐器的认识和使用,可以是深入剖析音乐教材,也可以是赏析音乐片段,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或是对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实践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纸上谈兵。
4. 微课教学资源情景化
利用微课音乐视频,使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播放音频,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具体、典型的教案,完整地再现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至其中,调动各种感官,在真实可感的案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教学效果,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对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
三、微课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 拟真教学,寓教于乐
微课由于综合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穿插入相关实践内容,模拟现实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环境中体验音乐的内涵和魅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交响乐时,由于条件限制,传统课堂中不可能出现完整的交响乐团,而运用微课后,不但可以穿插交响乐团的表演,还可以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互动式体验交响乐器,从而加强音乐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
2. 重点突出,印象深刻
微课由于时间短暂,因此所含有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和集中。这就有利于教师突出重点,也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尤其是中学生,让他们长时间单纯欣赏音乐,特别是高雅的音乐,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微课短小精悍,很好避免了这一点。
3. 便于运用,互动性好
由于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软硬件设施的普及,使微课的制作和运用都十分便捷。教师在课后上传微课视频和相关课件,即可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对于课时有限,对自主学习以及学习兴趣要求较高的音乐教育而言,十分有利。同时教师也能通过论坛获得同事、学生对于微课的评价,从而改进微课的制作。
四、微课在音乐教育中的设计原则
在前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的经验,归纳出微课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一,深入浅出、碎而不散。微课以短小精悍为特征,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短小,将知识点裁切得过于细碎而失去了课程的完整性、统一性与相关性,一旦音乐课堂呈现无序状态,学生就容易迷失学习目标。
第二,筛选资源、强化针对。诚然信息化让音乐课堂的素材无处不在,但网络上的许多素材良莠不齐,而学生又缺乏去芜存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需精心准备,筛选最适合课堂,同时也能最完善呈现课程特征的素材进行编辑。
第三,把握主线、适度创新。教师在采用辅助音乐教育时,需要把握好主线目标,对于教学创新适度应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本末倒置。
五、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流程
微课虽然短小,但制作微课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比传统备课过程少。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音乐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才能将课堂的精髓凝练在微课中。本文以高中音乐教材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赏析课程”为例,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流程。
1. 筹备阶段
第一,完成教学设计,制定目标。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微课需要在至多10来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呈现。虽然微课本身不受时间限制,但中小学生课下完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把握好音乐课堂中微课的使用,以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教师预先写好微课教案,完成镜头设计和时间规划。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曲演奏时间较长,将其完全制作成微课视频需要划分不同部分,对于音乐课的课时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筛选内容。
第二,准备教学器材。微课的制作材料主要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硬件又分为录制设备和教学设备。录制设备可采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录像机、平板电脑等,教学设备则包括乐器、白纸或录屏工具等;课程制作的软件则根据不同使用习惯,可以采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movie maker,或专业软件如会声会影、AE等进行后期编辑。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已有名家演奏的音频,因此可使用专业软件会声会影将选段编辑到微课内容中。
2. 制作阶段
第一,准备视频、音频、图片等电子资源。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地向学生呈现课堂相关内容,尽可能做到形式新颖,内容突出。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动画、音频、图片及电影剪辑等,将其去粗求精,选取整合,适当使用。音乐微课中的图片与音频并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视、听觉感官并用,从而进行全方位学习。不一样的感官感受,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以《梁祝》为例,所需的电子资源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曲音频、动画片、“化蝶”动画、梁山伯墓图片、作曲家、演奏家照片、越剧《梁祝》选段、照片唱词等。
第二,录制教学音频。音乐课堂中微课呈现的内容多种多样,可选择的题材有基础知识的讲解、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教材的解读、音乐片段的赏析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案设计,按照不同的题材内容,灵活选取不同的录制方式,比如音乐片段的现场弹奏,或者导入名家的选段,或者音乐技巧的表演示范等。例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是奏鸣曲式的结构,教学重难点则是从欣赏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录制音频时可以简要地讲解奏鸣曲的结构知识点,让学生对奏鸣曲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梁祝之间的淳朴爱情、梁祝故事的悲剧色彩等涉及乐曲中情感变化的内容则需重点渲染。
第三,后期制作。微课的完善对后期制作的依赖性较大。微课的完善主要是片头片尾的处理。对于录制好的素材,教师需要按照教案与脚本精心编排,使之紧凑有序,才能保证微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的。同时,对于下载好的电子资源,后期制作、剪辑可以提升音效音质、画面效果,突出重点,增强微课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对于本节微课的制作,则可按照导入———《梁祝》动画与故事背景简介,呈现——简介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结构等相关知识,巩固———协奏曲结合动画赏析,提升———结合越剧唱词分析曲中感情变化,反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提出对协奏曲的感受,对相关素材进行编辑。
3. 使用阶段
第一,课堂应用。制作好的微课应用于音乐课堂中,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式。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在课堂开始的15分钟呈现本节微课,然后利用剩余时间与学生互动并赏析《梁祝》全曲,还可以欣赏越剧、动画片等其他形式呈现的梁祝音乐,体验其中音乐表现的不同手法与音乐感情的相同之处。
第二,反馈评价。学生从音乐课堂离开,并不代表微课已经结束使命。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传微课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复习,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学生进行互动,加强沟通,听取改进意见,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音乐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微课使用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据此调整微课的使用模式。
六、音乐微课的创新之处
1. 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微课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不是笼统地教授知识点。音乐课堂是比较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而且在鉴赏诗歌方面,如果学生能欣赏到原创,对于课堂的吸收会更有效。中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比较容易接收和学习新的东西,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方式的焕然一新,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习效率便提高了,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控课堂。
2. 音乐实践上的创新
音乐微课可以弥补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所潜藏的这些弊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或技能的掌握不熟悉,就可以利用闲余的课下时间通过音乐微课视频进行系统地深入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可以拓展教师的校本研修。教师可以接收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微课中的不足,进而对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完善自己的微课。
七、结语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由于微课在国内起步较晚,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音乐等技能类学科的微课应用研究还需要近一步的深化和探讨;由于我国对于教育资金的大力投入,许多城镇的中小学均已配备使用微课的多媒体终端,从而为微课在课堂中的实践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08-1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6-18
微课程制作与应用研修日志09-23
微课设计与制作案例09-01
优秀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09-18
应用系统制作合同10-23
微课制作说明09-29
如何让制作微课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