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2024-09-30

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共13篇)(共13篇)

1.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和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 表面积。新课标第一网

(1) 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体表面积:

S表=(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S表=6a(平方)

圆柱表面积:

S表=S侧+S底×2=2πrh+2πr(平方)

2. 体积。

(1) 什么是体积?

(2) 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如: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3) 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

①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② 圆柱与圆锥的联系。

a. 说一说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b. 在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二巩固练习xkb1.com

1. 完成课文的“做一做”。

2. 完成课文练习十九中的第10,13~17题。

三课堂小结

1.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及联系。

2. 在计算物体体积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2.明确课标要求 实施有效教学 篇二

[关键词]概念本质 操作实践 教材内涵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38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如下: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忽视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价值的重要意义……长此下去,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以后还会学习吗?因此,积极探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自己从教以来在数学课堂中注重教学实效性的点滴尝试。

一、触摸概念本质,夯实数学基础

数学概念(或原理)是数学的灵魂,因此概念的教学得到所有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而且要会默写。这样教学,学生似乎学得不错,短期内效果颇佳,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了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时,学生对“ 表示什么”能对答如流,但对“ 米的意义”却不一定能说对、说完整,这是为什么?这说明我们教师只注重概念教学,却没有引导学生领悟分数概念的实质。

又如,教学 “两条直线平行”的概念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对平行线已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形成了某些自己的观念,但这些观念往往带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所以,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间的关系,要求各种画法尽可能不一样,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看谁的画法多,画好后再进行作业展示。学生出现以下四种画法: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在这几种画法中,真的没有相同的画法吗?”学生通过观察后回答:“第一种和第四种画法中的两条直线有一个点是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观察第三种画法时,学生不易看出端倪,这时我提示:“把表示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画得长一些,会是什么结果?”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沿着那两条直线比划着,发现这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相交。我再问:“那第二种画法中的直线会相交吗?”学生比划后认为肯定不会相交,因为这两条直线的间距始终是相等的。通过这一简单的课堂处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很容易地体会到:两条直线的关系无非是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互平行。

同样,教学“同一平面”时,形式化的讲解并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讲得过于深刻也没有必要,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违“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原理。因此,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屋顶和墙壁这两个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同一平面的直线”,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再让他们说说灯管所在的直线和黑板上直线的关系。这样自然引出了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这个知识点,使学生明白确定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还要再加上“在同一平面”这一前提。这样教学,用鲜活且贴切的表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显然更符合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心理过程,既让他们领悟平行线知识的本质,分散了教学难点,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操作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就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思维才易于被激活。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得到分数 ,使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再让学生每人拿出长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 ,然后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如下: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画斜线的部分都可以用 来表示吗?它们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此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思维活动的结合,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深刻地理解了 的本质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 ,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呢?你能用长方形纸片表示出自己所喜欢的几分之一这个分数吗?”结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纷纷折出了 、 等分数,有的甚至认识了 、 、 等分数。学生在这样有层次的动手操作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理解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又实现了思维的“再创造”,培养了敢于动手实践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一些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他们的思维潜能,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挖掘教材内涵,领会教材价值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教师出示题目:“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在学生解答后,教师教学“把大杯换成小杯”和“把小杯换成大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即都是把其中的一个量替换成了另一个量,虽然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杯子的个数变化了),但实质没有变(装的果汁的总量没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替换策略的本质含义。本节课上其他类似的习题学生都会做了,证明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在其后的例2(在1个大盒和5个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学习中,同样是用替换策略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却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解题方法都教给学生了,可他们怎么就不知道用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问题出在哪里?”细细想想,我们教给学生所谓的替换策略只是具体解决“如何替换”的问题,而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替换”“替换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等问题并没有提出来,导致学生对替换的真正目的并不清楚,后面的练习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了,一旦碰到全新的问题时,学生便会手足无措。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体验,我认为在本课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替换;二是怎样替换,替换的本质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核心,是主要的思想方法,是形成总体思路的过程。“为什么要替换”,因为在问题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未知量(大杯和小杯),如果不进行转化就不能解决,由此便需要用一定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进而将本题转变成简单的除法问题。这样进行讲解,学生练习时就会想到把“大盒和小盒”替换成同一种相同的量来解决,从而让学生在更深远、更广阔的意义上真正建构起对策略的认识。

四、关联教学内容,建构知识体系

数学教材的编排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并把同一个知识内容分散到各年级、各学段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又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如何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瞻前顾后。所谓“瞻前”,是指处理某一知识时,除了要了解这一部分知识外,还要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知识,理解已教过的知识,达到复习巩固旧知、深化新知的目的;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知识时,不仅要解读这部分知识,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知识,以便为教学今天的知识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内容埋下伏笔。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出现“甲数比乙数多6个”这一条件时,我主要让学生理解将“甲数”与“乙数”相比较时,“甲数”是较多量,“乙数”是较少量,“6个”是相差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即较多量-较少量=相差量、较少量+相差量=较多量、较多量-相差量=较少量。到了中、高年级教学中又出现“甲数比乙数的3倍多6个”这一条件时,我还是让学生理解将“甲数”与“乙数的3倍”相比较时,“甲数”是较多量,“乙数的3倍”是较少量,“6个”是相差量,再利用它们的关系来解答。特别是六年级出现了让学生感到头痛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如出现“甲数比乙数多 ”这一条件时(以前我让学生用画线段图、写关系式等方法来解答,但复习时发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我让学生做题的过程复杂化了,因为很多学生本来就嫌画图麻烦),我变繁为简,让学生理解将“甲数”与“乙数”相比较时,“甲数”是较多量,“乙数”是较少量,“乙数的 ”是相差量。因为这类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断出现,这样教学能使学生很快掌握解决这类题的特征,再不会为用乘法还是除法解答发愁了,也不会为单位“1”已知或未知发愁了,更不会遗忘这一学习过程。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真正领悟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3.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主备人:郑阗祉  (新塘小学)

审稿人:陈秀芬  (东圃小学)

一、单元知识框架

平面图形的特征

图形的拼组     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3、通过拼搭活动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4、培养观察、分析、概况能力及合作交流创新意识。(特别是两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过渡到四人小组交流)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123-01 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第27页例1

123-02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第27页例2

123-03 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第28页例3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123-01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教学建议 1、观察长方形四条边的特点。

学生在观察中已形成初步的直观认识,但可能只说出长方形有两条边一样长,另外两条边也同样长,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完整表达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的“对边”。

3、动手操作想办法验证同学所回答的长方形四条边的特点。

学生提供的办法可能是对折、尺子测量等。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4、正方形边的特征教学法同上。

5、建议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要从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忌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

比如例1“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的已有知识可以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这里,我们教学时就不应再教给学生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三角形、哪个是圆。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折、剪等操作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如果还是简单重复已会的知识,这样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对数学失去兴趣。

说明:不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

评价要点

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评价样例 A级(易):

1、《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第21页例21

在下面图形中,哪些边相等的?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相等的边。

B级(中):

2、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一个正方形。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个长方形。

C级(难):

3、填空题

(1)长方形的对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

(2)长方形的(     )相等,正方形的(     )都相等。

知识点

123-02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制作风车

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学生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可以体会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这个过程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也感知了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2、教材第27页例题2

学生需准备二十根相同的小棒。至少几根相同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你还能摆成哪些不同的图形?学生需准备各种平面图形至少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用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教材第28页“做一做”

把一张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纸,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圆边剪成四条直的线段就变成一个正方形了。通过验证使学生明白这样做虽有道理,但不能保证剪出来的是一个正方形。

4、以上3个知识点的教学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再加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经验,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教学中就完全有理由放手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索尝试,让他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得到启迪,能够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从同伴身上获得欣赏、倾听、包容等情感体验是我们教师单凭简单的师生交流无法给予的。所以,教学时只需创设大量的让学生操作折纸、做风车、变魔术(用一张圆形纸剪一张正方形纸)、拼图、搭积木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情境就可以了,学生就会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建议2人合作或者4人小组合作穿插于教学中。(要活动就让学生真正活动,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评价要点 知道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拼组。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9页习题1

2、教材第29页习题2

B级(中):

3、教材第30页习题6

C级(难):

4、填空题

(1)至少(   )根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2)至少(   )根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一个正方形。

(3)至少(   )根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一个长方形。

(4)至少(   )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知识点 123-03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教材第28页例题3

需准备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及长方体。拿出两个、三个、四个、八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什么图形?拿出两个、三个、四个长方体,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合拼,可以拼出什么图形?

2、教材第28页“做一做”

用一张长方形纸做成一个圆筒。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为学习教材第29页习题4和第30页习题7做好铺垫。

评价要点 知道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拼组。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9页习题3

B级(中):

2、教材第29页习题4

C级(难):

3、教材第30页习题7

4.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四

2. 李师傅在一次劳务报酬所得8000元。按规定减去元后的部分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 五年级有女生160人,比男生少20%。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4. 有一袋米,第一周吃了40%,第二周吃了6千克,第一周比第二周多吃300%。这袋米共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表(理解记忆)

平面图形

图形 名称 字母的含义 周长c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S=a2

长方形 a-长b-宽 C=2(a+b)或C=2a+2bS=ab

三角形 a---底边h-a边上的高 S=ah或S=ah÷2或S=

梯形 S=(a+b)h/ a- 上底b-下底h-高 S=(a+b)h或S=(a+b)h÷2

圆 r-半径

C=πd=2πr r-半径d-直径

π-圆周率 C=πd或C=2πrS=πr2

d=或d=c÷π

r=或r=c÷π÷2

圆环 R-外圆半径

S=π(R2-r2) r-内圆半径

R-外圆半径 环=S外-S内=π(R2-r2)

立体图形

图形 名称 字母含义 S-面积V-体积

正方体 a-棱长 棱长和=12aS表=6a2S底=a2

V=S底h或V=a3

长方体 a-长

S=2(ab+ac+bc) a-长b-宽

h-高 S表=2(ab+ah+bh)(两个底面)

S表ab+2ah+2bh(没盖)S表2ah+2bh(没底面)

V=abh或V=Sh棱长和=(a+b+h)×4

圆柱 r- C=2 r--底面圆半径

d-底面直径

C-底面周长h-高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S底=πr2V=S底h=πr2h

S侧=Ch=2πrh=πdh

两个底面:S表=S侧+2S底

没盖:S表=S侧+S底

没有底面:S表=S侧

空心管 R-外圆半径

V=πh(R2-r2) r-底面内圆半径

R-底面外圆半径h-高 V管=V外-V内=(πR2-πr2)h=π(R2-r2)h

直圆锥 r-底半径

V=πr2h/3 h-高r-底面半径

S-底面积 V=Sh或V=πr2h

比、正比例和反比例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b(b≠0)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 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①前项除以后项②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一个最简比

最简比: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只有1的比叫最简比。

5.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变化的量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k(一定)

反比例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

7.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练习

一、对号入座。

1.35:()=20÷16=25()=()%=()(填小数)

2.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1)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2)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3)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3.4X=Y,X和Y成()比例。4÷X=Y,X和Y成()比例。

4.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4.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5.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6.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7.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8.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克。如果再熔入30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二、明辨是非。

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4:5。()

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8.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分数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A.1:2B.2:1C.1:20D.20:1

2.已知X8=1.2、8Y=1.2,所以X和Y比较()

A、X大B、YC、一样大

3.如果A×2=B÷3,那么A:B=()。

A、2:3B、3:2C、1:6D6:1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5.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底面积的比是()。

A、1:3B、3:1C、1:6D、6:1

6.配置一种淡盐水,盐占盐水的20%,盐与水的比是()。

A、1:20B、1:21C、1:19

四、解决问题。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部分与未修部分的比是5:3,又知已修部分比未修部分长6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两条直角边共长5.4厘米,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3.甲乙两地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长4厘米,乙丙两地相距500千米,画在这幅地图上,应画多长?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经过乙地,去丙地需要多少小时?

4.学校图书馆的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12000本,其中科技书占,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2:3,故事书有多少本?

5.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如果再读15页,则读过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

6.每条男领带20元,每支女胸花10元,某个体商店进领带与胸花件数的比是3∶2,共值4000元。领带与胸花各多少?

五、精心操作。

下图是某街区的平面图。

1.学校位于文化广场()面大约()千米。

2.人民公园位于文化广场北偏东600的方向,大约4千米。请你用◎表示出它的大概位置。

5.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基本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学习辩认整点。

活动过程:

1、以观察钟表引入。(1)观察钟表,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钟的钟面上有什么。(2)师幼共同小结。

认识时钟:钟面上有数字,从1-12.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针和一根短针。长针叫分针,走得快;短针叫时针,走得慢。

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教师边演示时钟的调节器,边引导幼儿观察,并以儿歌“哥哥短,弟弟长,天天竞走大家看;弟弟走一圈,哥哥走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2、教师出示“整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整点。(1)

引导语: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在数字几?长针指在数字几?表示几点?(分别是:晨间检查、做游戏、吃饭等)(2)

引导幼儿发现8点、10点、11点这三个时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长针(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3)

小结:整点时,分针一定指在12上;当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3、以游戏形式,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1)

游戏一:报时拨钟。出示操作材料《时钟》,引导幼儿用按扣将时针和分钟固定在钟面上,做成一个简易的时钟。根据教师的报时,幼儿进行拨钟,如教师播报“嘀嘀嘀,现在是两点整,小朋友要起床了”,幼儿即将时针拨到2,分针拨到12.(2)

6.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六

—、对话:由独白到互动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

对话型的语文教学将彻底改变老师是文本发言人的角色,教师单方的讲解将由师生双方的对话所取代,作品的主题、情节推进将在精彩的对话中形成。师生在对话中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在对话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有学者指出,我国的语文教学可望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对话型”。犹如一朵耀眼的花,“对话”开放在语文教学的田野里。

二、启发:由注入到激思

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要求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把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重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讲课语言的启发性,即在用语上要处处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即通过教师的“讲”,诱导学生的“想”。对那些可以自然地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活泼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表述;对那些较为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阶梯”,通过丰富生动的课堂双边活动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联想,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三、激励:由批评到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不足及其形成原因。”可见,新课标非常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语言的伤害有时超过利刃,长期批评学生会使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丧失学习兴趣,自暴自弃。教师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主动地、自觉地以更多的劳动换取更大的成功。评价具有引导功能与激励功能。课堂上,运用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有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赏识,没有赏识便没有教育;给予孩子赏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比如: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你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等激励语言就非常好。教师鼓励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赏识性的评价语言,是不可低估的“动力资源”,在一定的场合,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鼓励是一种“强化剂”,可以把学生引向成功,增强自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7.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七

薛亚飞

五年级学生已经属于高年级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高年段的教学目标,为六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要求: 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具体措施:

一、关于识字、写字。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三、关于口语交际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交际中,注重表达的条理性;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8.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

2、结合自己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有趣的图形》课件、图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儿人手一份、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图形捉迷藏

1、点击课件,出现三个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形状?

小结:它们是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找图形

------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到哪里去了?你在图片的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们?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那么多的图形宝宝。

二、图形宝宝帮大忙

1、宝宝想玩滑滑梯

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哪个图形像斜坡?三角形怎么放更像滑滑梯?(转一转)

小结:图形可以转一转,转一转说不定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2、汽车轮胎坏了

谁能变成汽车的轮子呢?没有圆形怎么办?这三个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谁能变出圆形?

小结:原来两个半圆形拼起来就是一个圆形。

三、拼出正方形

电视柜是什么?哪个图形可以做电视柜?(正方形)正方形躲起来了,可以用什么图形帮帮忙,拼出正方形呢?你们自己去试试看。

请幼儿将不同的图形片贴在正方形的轮廓上,尝试拼搭出正方形。教师与幼儿分享经验。

小结:原来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图形拼出来。两个长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长方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

儿童早期对图形的认识是与其生活周围客观环境相联系的,他们所感知到的形状大多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客观实体。教师根据幼儿认识图形的特点,组织小班幼儿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那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抛问:

1.说说小班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特点?

2.教师如何将认识几何图形与幼儿生活周围的客观环境相联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9.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九

【关键词】小学美术;观察生活;创造机会;提高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新课标指引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呢?

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例如:在上《盆花写生》课时,过去一般是教师带一盆花到课堂上学生观察写生。后来,我采用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的各处去欣赏盆花,观察研究盆花的特征与色彩,让学生尽情观赏,大胆描绘。这样用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例如:《剪纸课》,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把手工课变为设计课,将“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他的知识、创造和技能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热爱的责任感。课堂上出示了许多张扬学生个性作品,其中一张“雷锋在我心中”表现的是学生在雷锋形象的鼓舞下进行社会公益劳动的情景,这是学生情感的体现。接着出现各种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学生的剪纸作品。课堂教学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知识素养,用精练而规范的语言艺术,展示了新鲜而又生动的教学内容。把知识教学完全用范画这一直观教学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进了记忆和思维,使学生学得既愉快又扎实。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和技能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自身所缺。在每一堂课程的授业、解惑中,做到课堂内容有理有据,指导学生扎实美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性人才。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美术素养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真得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比如:美术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仪表美、板书美,都会在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要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其个人志向。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能力,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进而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这个学科。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和技能,就能够逐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当然,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更需要我们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孜孜不倦,爱生如子,用心灵的雨露去滋润每一棵幼苗,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究图形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判断、分类的能力。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按照图形的两种特征分类。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卡片。

2、不同图形拼成的图画三副。

3、“火车”、盆子。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内,教师引导幼儿做各种舞蹈动作,进行找朋友音乐游戏。

2、想象与讨论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玩的真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因为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非常讲文明讲礼貌,而且喜欢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新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引导幼儿想象是什么样的新朋友,并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想和新朋友一起玩啊,真好!这些新的朋友也很想和你们玩,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坐着飞机往我们这儿飞呢。看,他们的降落伞飞下来了。小朋友,大家快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好朋友。

——教师从高处撒下图形娃娃卡片。

二、认识图形娃娃的颜色、特征。

教师小结:好了,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图形娃娃做好朋友。现在,我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

1、你找到的图形娃娃是什么颜色:?你还见过这种颜色的东西有哪些?

请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的图形娃娃有三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2、你找到的图形娃娃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这种形状的东西有哪些?

请小朋友回答。

教师总结:图形娃娃有圆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梯形的,长的真好看。你们喜欢和他一起玩吗?今天啊,老师要带你和你的好朋友乘火车一块去游玩,大家想不想去?

3、游戏:火车游玩

(1)教师:看,那边有一列火车,火车有七个不同形状的车厢,请大家上车时不要坐错了车厢,请你们进入和你们图形娃娃一样形状的车厢。

教师:喀嚓喀嚓喀嚓,大家注意了,火车开动了,我们要去游玩了,你们高兴吗?

(2)喀嚓喀嚓喀嚓,上海火车站到了。(配班教师出示图画)你们看,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启发幼儿说出图中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所以图形娃娃还想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喀嚓喀嚓喀嚓,(3)喀嚓喀嚓喀嚓,北京火车站到了。(配班教师出示图画)快看呀,这里有一副更美丽的图画呢。启发幼儿说出图中有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喀嚓喀嚓喀嚓。我们又回到我们的教室了。请下车了,注意安全。

刚才,图形娃娃和我们一起快了的旅游,玩得真好。可是啊,有的图形娃娃脸脏了,有的图形娃娃手脏了,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回答。

4、游戏:给图形娃娃洗澡

教师:我们来帮图形娃娃洗洗澡,洗澡的时候,图形娃娃喜欢到和自己一样颜色的盆子里,请小朋友到和图形娃娃一样颜色的盆子里洗澡。

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洗、或说儿歌。

三、游戏:好朋友一起蹲下来

图形娃娃又干净又漂亮了,他们呢,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好朋友一起蹲下来”的游戏。

放音乐。按照教师口令做游戏。

四、结束

教学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11.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组合的简单关系,发展观察辨别的能力。

2、能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画,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

3、体验拼贴画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若干,蜡笔、纸、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图形机器人

1、小朋友们,今天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呢?

2、那么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后举手回答。(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

3、那你知道三角形是在机器人身体的哪边呢?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呢?

那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呢?它们在机器人身体的哪边呢?各有几个呢?

4、小朋友说得真棒,机器人是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组成的。

二、新授

1、请个别幼儿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① 各种各样的图形可以组成机器人,那这些图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呢?请朋友先想一想,然后再来说一说。

②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想要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吗?(想)那么待会儿顾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制作一幅拼画。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在做之前顾老师有几点要求希望小朋友都能做到

①请小朋友有秩序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形,先在白纸上拼搭,拼好后用胶水粘在纸上。

②图形拼好后,我们可以用蜡笔画一些装饰性的图案,让画面变得更美观。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今天呀,我们的小朋友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拼了什么,有的拼了什么,拼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课后你可以把它插到你自己的作品袋中,让自己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点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秋天的树叶来自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喜欢。拼拼、贴贴、画画又是中班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因此树叶拼贴画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内在需求组织的。《纲要》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以此同时我能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由浅入深地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在满足幼儿动手、动口的同时,更能注重让他们思维参与其中。如:我将树叶拼贴成小鸡的样子,问,你们看它象什么?接着又出示其他形状的叶子,“还可以做什么”这种给幼儿思维“搭手脚”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而且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的创作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愉快地、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使他们的独创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活动中也感到存在一些不足,如: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

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图形拼画》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946字。

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花》》:中班美术教案《花》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尝试用纸条插编的方法来打扮花朵的花心,学习搓皱纸的技能装饰叶子,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花》教案吧。

12.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二

1、24÷()=():24==()%=()折=()(填小数)。

2、8厘米是16分米的()%100千克比80千克多()%

12米比()少20%()比16少40%

3、一件篮球打九折出售后,售价72元,原价()元。

4、在一个比例里,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内项是()。

5、把、、和1组成一个比例是()。

6、已知6x=4y,x和y成()比例,已知=,x和y成()比例。

7、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2立方厘米,高是4厘米,底面积是()。

8、把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按4:1扩大后,扩大前后图形之间的面积比是()。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体积相同,底面积也相同,如果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如果圆锥的高是12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10、比例尺10: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厘米。

11、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12、李叔叔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除800元以外,按14%交纳了532元个人所得税,李叔叔这次共得了()元稿费。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

2、一种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又回到了原价。()

3、一个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4、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侧面积也相等。()

5、如果3a=4b,那么a:b=4:3。()

三、选择。(每空1分,共6分。)

1、做一个铁皮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烟囱的()

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

2、①根据我国《国旗法》的规定,国旗的长和宽()。

②圆的面积和半径()。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

A、B、2倍C、

4、根据4×6=3×8,可以写出()个不同的比例。

A、8B、4C、2

5、12个铁圆锥,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A、6B、4C、18

四、计算(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0.5分)

1047-998=+=3.7+1.9=2÷14+=

1÷100%=0.1+9.9×0.1=12×(×)=0.27÷0.3=

2、解方程。(每题2分)

①x–2=0.5②:=x:

③=④X:12=:2.8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2分)

①3÷-÷3②÷[×(+)]

③(-+)×12 ④5.7-(1.9-1.3)

4、文字题。(每小题3分)

①用2除的商,减去7的倒数,差是多少?

②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如果乙数是15,甲数是多少?

五、操作题。(第1题4分,第2题5分)。

1、下图的比例尺是,量出图上各数据,求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量时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2、在下图中量出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再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①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②汽车站到商场的图上距离是()厘

③商场在汽车站的()偏()()o方向

2千米处,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④从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⑤在汽车站南偏东45o方向1000米处有一个公园,请在图上画出公园的位置。

六、应用题。(共30分)。

1、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0%,一块体积是3.3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

2、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底面周长是9.42平方分米,高5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用了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至少能装多少水?

3、组装一批电脑,已装了总数的40%,剩下的比已装的多500台。这批电脑共有多少台?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这幅地图上相距14厘米,如果

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800000的地图上,该画多少厘米?

5、把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24分,每题2分。)

1、24÷(32)=(18):24==(75)%=(七五)折=(0.75)(填小数)。

2、8厘米是16分米的(5)%100千克比80千克多(25)%

12米比(15)少20%(9.6)比16少40%

3、一件篮球打九折出售后,售价72元,原价(80)元。

4、在一个比例里,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内项是(0.25)。

5、把、、和1组成一个比例是(:1=:)。

6、已知6x=4y,x和y成(正)比例,已知=,x和y成(反)比例。

7、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2立方厘米,高是4厘米,底面积是(24)。

8、把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按4:1扩大后,扩大前后图形之间的面积比是(1:16)。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体积相同,底面积也相同,如果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36)厘米,如果圆锥的高是12厘米,圆柱的高是(4)厘米。

10、比例尺10: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0.1)厘米。

11、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是(36)平方厘米。

12、李叔叔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除800元以外,按14%交纳了532元个人所得税,李叔叔这次共得了(4600)元稿费。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

2、一种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又回到了原价。(×)

3、一个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4、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侧面积也相等。(×)

5、如果3a=4b,那么a:b=4:3。(√)

三、选择。(每空1分,共6分。)

1、做一个铁皮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烟囱的(C)

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

2、①根据我国《国旗法》的规定,国旗的长和宽(A)。

②圆的面积和半径(C)。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B)

A、B、2倍C、

4、根据4×6=3×8,可以写出(A)个不同的比例。

A、8B、4C、2

5、12个铁圆锥,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B)

A、6B、4C、18

四、计算(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0.5分)

1047-998=49+=3.7+1.9=5.62÷14+=1

0.27÷0.3=0.91÷100%=10.1+9.9×0.1=1.0912×(×)=

2、解方程。(每题2分)

①x–2=0.5②:=x:

解:x=2.5解:x=×

x=24x=

③=④X:12=:2.8

解:10.8x=8.1×4解:2.8x=12×

x=3x=7.5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2分)

①3÷-÷3②÷[×(+)]

=7-=÷[×]

=6=÷=×=

③(-+)×12 ④5.7-(1.9-1.3)

=×12-×12+×12=5.7+1.3–1.9

=4–2+3=7–1.9

=5=5.1

4、文字题。(每小题3分)

①用2除的商,减去7的倒数,差是多少?

÷2-=

②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如果乙数是15,甲数是多少?

15×÷=16

五、操作题。(第1题4分,第2题5分)。

1、下图的比例尺是,量出图上各数据,求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量时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量得图上长是3厘米,宽是1.5厘米

实际长是:3÷=1厘米=120米

实际宽是:1.5÷=6000厘米=60米

实际面积:120×60=7200平方米

2、在下图中量出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再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①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

②汽车站到商场的图上距离是(2)厘

③商场在汽车站的(南)偏(西)(60)o方向

2千米处,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④从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2)千米。

⑤在汽车站南偏东45o方向1000米处有一个公园,请在图上画出公园的位置。

1000米=100000厘米100000×=1厘米

六、应用题。(共30分)。

1、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0%,一块体积是3.3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

解:设融化成水后体积是x立方米

x+10%x=3.3x=3

2、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底面周长是9.42平方分米,高5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用了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至少能装多少水?

底面半径:9.42÷3.14÷2=1.5分米

底面积:3.14×1.5=7.065平方分米

侧面积:9.42×5=47.1平方分米

表面积:7.065+47.1=54.165平方分米

体积:7.065×5=35.325立方分米

答:做这个水桶至少用了铁皮54.165平方分米,至少能装35.325立方分米水。

3、组装一批电脑,已装了总数的40%,剩下的比已装的多500台。这批电脑共有多少台?

解:设这批电脑共有x台

(1-40%x)-40%x=500x=2500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这幅地图上相距14厘米,如果

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800000的地图上,该画多少厘米?

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14×40=560千米=56000000厘米

56000000×=20厘米

5、把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2.56÷3.14=4厘米

13.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三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

2、学习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和同伴画得不一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每组六种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记号笔、油画棒、糨糊、抹布。

3、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范例:小朋友们看看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再想想这幅画是怎么画成的?

幼儿讨论后,师总结:这幅画是用几何图形贴上去的,看看几何图形象什么,再添画而成的。

2、引导幼儿根据几何图形联想。

出示贴有几何图形的图画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图形象什么?

幼儿回答后师总结。继续出示几张图画纸请幼儿联想。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师指导。

(1)选择一几何图形。

(2)想想它象什么。

(3)贴于适当位置。

(4)根据想象添画。

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想象添画。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对联想丰富、新颖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延伸活动:

在区角游戏中提供想象添画的材料。

教学反思:

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会变的几何图形》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59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彩色的树》含反思》:中班教案《彩色的树》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材料,操作中注意遵守规则,感知秋季树木的颜色、形状特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装扮彩色的树,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彩色的树》含反思教案吧。

上一篇:史上最感人的辞职信下一篇:母爱的小学生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