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2024-10-14

形势与政策课意见(共13篇)

1.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一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如何更好的建设我国海防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海防越来越重要了,我国目前的海防状况如何: 16年来,海军共出动舰艇、飞机数千艘(架)次,遂行海空巡逻监视和支援掩护任务。海监、渔政等部门实现对我国全部主张海域的巡航执法。中国的海洋执法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海防力量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已形成了以军队和公安边防部队为骨干、其他涉海队伍协同配合、沿海民兵预备役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海防防卫管控力量体系。海防力量建设在规模和质量上有较快发展。海监、渔政、海事、海关等部门,加强口岸监管、港口管理等设施建设。黄渤海、东南沿海方向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

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国家先后颁布和施行《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关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有关邻国签订了处理边境、海上事务的协定协议。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法管边控边提供了基本遵循。

睦邻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发展。多次与邻国举行海上联合演练,积极开展中越北部湾海上联合巡逻、中美北太平洋渔业联合执法等活动,启动中越菲南海联合科考,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促进了合作。

但如何更好的建设海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务必使海军具备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二炮形成较强的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其次,加快反应速度。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必须迅即作出自卫反应,及时展开反击,尽快掌握战略的主动和自由。,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着眼于近海和边境浅近纵深及其空域作战,并强调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慑止敌人,不能仅仅防守被动挨打。第三,要动员全民。无论是遏止战争还是打赢战争,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必须重视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第四,要有先进武器。必须要有自己的现代化武器,比如航母,先进的驱逐舰和核潜艇也是我们应该发展的重点!这些武器都是我们保证海防安全的必要条件。

2.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二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应然作用

要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困境,就要从研究这门课程的价值和其应然的作用开始。价值和作用就是该课程教学的目标。

1.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把握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重大政治事实的重要窗口。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引导学生爆炸式的信息量中对关键领域的形势和政策加以及时地关注,尤其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主动把握、分析和判断,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作用。

2.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结合实际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抓手。在西方国家不断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和平演变之时,党中央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在不断加大,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当中将理论与现实连接得最为紧密的课程,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可以起到极为生动的效果,这是思政课体系的其他课程难以达到的。

3.形势与政策课要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培养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13号文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课可以较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解释现实社会的问题,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教学困境

1.把握统一教学内容和政治思想方向上存在的困境。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形势与政策课首要特点就是时效性强。而由于编写教材的周期较长,教学内容上很难依靠或者参照某种教材。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思想性与社会思想的复杂性难以真正意义上保持一致。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政治思想倾向。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不论是西方的和平演变还是我国现实社会出现的腐败与各种不良之风,都是对大学生思想的巨大冲击。这使得他们对于国际关系、国家形势、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易出现偏差。如何让学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思维分析下的时政,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纠偏是目前教学中的一大困境。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应该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各高校经过长期的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有了不少好的经验,但不可避免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填鸭式”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差等。首先,现在时代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只有密切跟随社会进步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才能起到思政课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其次,时代变化使得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方法都随之改变,这也需要教师在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改变。然而,目前各高校师资的匮乏以及教学硬件、技术的落后,阻碍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及时改进。例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和硬件上还保持着一两百人的大课堂,这难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3.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时代敏感性,并具备较好的教学理念、掌握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多数是由思政课专业教师、行政领导、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班主任构成。这样的教师队伍,其政治意识、理论基础、敏感性水平参差不齐,理念和方法不甚明确,再加上教材无法保证,让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难以确保。

只有明确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才能进一步找到改革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研究 篇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实效性

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规定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到《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形势与政策课受到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形成了特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高校也陆续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改革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存在的问题,其中传统教学方式与复杂的世界形势之间反差矛盾突出。200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课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结果说明,师生都已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但较之于老师,更多的大学生强调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学习该门课程的主要渠道是各种媒体(64%),其次才是学校和师生(36%)。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高校教学手段有待于多样化、灵活化。[1]

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形势与政策课特点

中国自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至今已经10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毛入学率达到23%,学生数量增加4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连年的扩招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功利性增强,道德下滑。在这种形势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形势与政策课以“形势”和“政策”为教学内容,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政策学两大部分组成,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一是内容庞杂,教学领域宽,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属于交叉学科,没有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教学内容变化快,时效性强。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也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2]

形势与政策课在意识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担负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分析形势,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政治方向,从而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任务。

二、目前形式政策课教学方法及困境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大多不存在,但仍然存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矛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济南大学学生与任课老师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听课等方式进行调研。

在对43名调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单纯讲授方式2名,采用幻灯片讲授方式41名,采用视频教学方式22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8名,采用实践活动方式9名,采用案例教学方式5名,采用阅读教学方式4名。

在对320名学生教学效果调查中,262名学生(81.86%)认为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认为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教学方法单一的162名(50.62%),认为教学方法综合互补性差的253名(79.06%);尤值得一提的是,在“你所希望的形势政策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中,选择观看视频录像的276名(86.25%),选择实践活动的252名(78.75%),选择案例教学的183名(57.19%),而选择课堂讨论发言的仅38名(11.86%)。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积极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以求变化,但效果不突出。大学生青睐生动的教学方法,但缺乏学习主动性,一方面试图摆脱单一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愿参与。最后致使形势与政策课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为:①教学基本停留在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3]师生互动程度不够,不能产生共鸣,致使新鲜的时事内容无味。②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环节过少,使富于实效性与趣味性的课程枯燥、缺乏生机。③电子教案水平高低不一,幻灯片以文字、图片为主,制作相对简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敷衍教学任务的印象。④对视频教学依赖性强,讲解引导不够。⑤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叠加,而不是优化组合。如果教师讲课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丰富或表达能力不强的话,就更易使学生厌倦。

三、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困境,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视角,而是有赖于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及教师学生的互动努力。面对困境,笔者认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创新与开拓相结合原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吸引力和感染力。

1.教师是教学中心,是教学方法使用的主体。一是选拔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巧熟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二是建立培训制度,不断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如进修学习、参观考察、辅导报告、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拓宽其知识面,并落实监督考评激励机制;三是善于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学习更新教学手段。

2.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有更多的参与模式。通过课堂提问、交流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参与到教学中,以使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与实践中不断交流与沟通,通过对话、讨论、质询、辩驳达成共识,如态势(SWOT)分析法、小组教学法。[4]

3.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长效机制。用校园活动熏陶学生,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创造多角度、持续性的教育氛围,形成大学生关心该门课程的习惯,如组织形势报告会、围绕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举办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等。

4.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如将视频转载、电视应用到PPT上,积极开展网上教学,扩大覆盖面,形成合力。

5.拓展教育空间,课堂教学社会化。开展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假期实践等方式,了解并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认清形势发展趋势,并内化为投身改革开放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黎少青,叶忠明,王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东高校为例[J].南方论坛,2008,(5).

[2]刘庆国,李铁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3]邵清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形势与政策课实践部分 篇四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学生实践调研活动的通知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开展形势与政策实践调研活动的意义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是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二、形势与政策实践调研活动的实施步骤

1.各任课教师为承担教学任务班级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负责调查任务的布置、相关资料的收取、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等。

2.学生原则以宿舍为单位组成调查小组,舍长为组长,具体负责调查活动的实施。完成调查活动后,及时撰写统一的调查报告,课程结束后向负责教师提供电子版的调查报告,以及能够反映调查过程的电子照片不少于10张。电子版的调查报告和活动电子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建一个文件夹,调查报告的题目下面一定要注明:班级、每位成员的姓名、学号(九位数学号的后两位),交由本班的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在规定时间内(截止日2014年01月25日)发送给负责的教师。逾期不交者,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实践部分记0分。

3.学生应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社会实践问题及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参考教师所提供的参考选题自拟题目。

4.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最后由各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各项资料,上交各负责教师,负责的老师请将批阅后的各项资料发送至qczhong2006@126.com((截止日2014年02月16日)交由形势政策教研室统一保管。

三、对学生调查报告的具体要求: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又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和分析。

2.调查报告要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观点、结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3.格式要符合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字数不低于6000字。4.要展示优良的学风,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否则以作弊论处。

四、学生成绩评定

依据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由教师对每个小组予以客观评定,给出相应的得分。

如有明白的问题请与各自负责的老师联系,本学期负责实践教学的老师: 钟启春(***)负责:车辆131-4,机械131-5,船舶131-3,成型131-2,信控

131-2,运管131-2,交控131-2,交通131-2,安全131-2,物流131-2,能动131-2,汽服131-2,物联131-2,汽运131-2,工专131,运专131-

2潘郁(***)负责:管理类133-5,地下131-2,地信131,金融131-3,电商

131,审计131,物理131,信息131-3,航海131-2,轮机131-2,国工131-2,国物131,土木131-6,国电131-2,国汽131-2,港口131-2,俄语131,日语131-2,产设131,环艺131-2,视传1

31姚姗姗(***)负责:材料131-3,无机非131,飞制131,航电131,电信131,自动化131,英语131-3,财务131-3,计算131-3,法学131, 乘专131, 旅专131, 会专131-2, 路专131-2

赵荣强(***)负责:管理类131-2,信管131-2,测绘131-2,工管131-2,船

电131-2,电气131-2

五、请各位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各位学生查看以下三个附件

附件一:课程实践教学社会调研参考题目

1.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入党动机调查 2.山东交通学院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及对策研究——以某某村为调查个案 4.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5.某某市公交车文明乘车的观察与思考

6.大学生法律意识与行为调查研究——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7.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某市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8.某某市某某社区城中村研究

9.济南市交通拥挤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10.济南市某某社区老年公寓调查与研究

11.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以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12.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以某某市为研究重点

13.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以某某市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14.济南市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1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以济南市为研究重点 16.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1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18.某某市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19.关于我校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 20.关于我校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21.关于我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22.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23.根据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写一篇革命先烈事迹、精神的研究报告 24.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研究——以某某学院为例

25.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调查——以某某学校为研究重点 26.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某某学校为研究重点 27.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以某某学校为例

2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29.农业现代化问题调查——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30.食品安全的调查——以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31.残疾人事业与共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以济南市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3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33.新农村建设与残疾人扶贫机制探讨---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34.山东省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某地区为研究重点 35.欠发达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某某省为研究重点

36.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改善途径探讨——以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37.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其改善途径研究——以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38.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39.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40.山东交通学院外来务工人员(楼管、保洁员、保安等)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附件二 调研报告的形式要求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标题

指导教师:XXX

专业:XXXXXXXXXX

学院:XXXXXXXXX

山东交通学院

年月

二、正文排版要求

1.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落30磅);标题下面请依次写清学院、年级、专业、组长姓名、调研小组成员名单、指导教师姓名。2.调研方案

3.正文段落(行距25磅)(1)一级标题一(黑体四号)(2)二级标题

(一)(楷体四号,加粗)(3)三级标题1.(仿宋四号,加粗)(4)正文(仿宋四号)4.参考文献(仿宋小四号)

5.调研问卷附后(仿宋小四号)

5.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测试 篇五

一、填空题(此次考试没有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2 道,每题 3 分)

1.干涉实际上是国际社会的治安管理和执法行为,干涉的正当性、合法性并不存在争议。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2.简单的讲价值观就是一种判断、取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天平去衡量判断一切人和事物,从而得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3.近些年中国军费增长速度世界排名第二。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4.中俄在政治关系上目前是结盟合作国。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5.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民族共同体对其内部成员的外聚力。√(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继续加强政府管制。√(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8.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9.“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原院长,曾任美国

国防部副部长的约瑟夫·奈最早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10.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定义海权是指国家凭借海洋获得的权力,仅包括海洋军事力量。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R)0分

11.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12.目前我国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 12 道,每题 3 分)

1.中俄经济关系的主要项目是: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伏特加和武器

B.军火和能源

C.汽车和服装

D.食品和服饰

2.目前世界上唯一不结盟、不经营势力范围的大国是: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加拿大

3.邓小平所言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有所作为”是指:

√(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积极扩张领土

B.推行中国霸权,让中国当头

C.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与周边国家结盟

4.200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理想教育

B.信念教育

C.理想信念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5.下面哪个纲领性文件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 √(正确答案:A)(您提交的答案:A)3分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100多年来,哪个国家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位?

√(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中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7.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民族团结的力量。

√(正确答案:A)(您提交的答案:A)3分

A.精神凝聚力

B.信仰自由

C.民族自治

D.经济发展

8.()——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标准

9.2013年在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上俄罗斯的态度表现为: √(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积极主动

B.消极被动

C.犹豫不决

D.漠不关心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

√(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政治

B.经济

C.意识形态

D.军事

11.2009年10月2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军队主要是在忙着()。”

√(正确答案:D)(您提交的答案:D)3分

A.实战演习

B.外出训练

C.支援他国

D.抢险救灾

1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三板块包括哪部分的内容

√(正确答案:D)(您提交的答案:D)3分

A.第一部分

B.第二部分

C.第二至十五部分

D.第十六部分

单项选择题:36分

四、多项选择题(共 7 道,每题 4 分)

1.国际政治中的常见的干涉包括:

√(正确答案:AC)(您提交的答案:AC)4分

A.联合国集体安全行动

B.恐怖袭击

C.某国家的独立行动

D.发动内战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表明,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

√(正确答案:ABCD)(您提交的答案:ABCD)4分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中国

B.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

C.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D.加快建设生态建设制度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在法治精神指引下推进()。√(正确答案:ABCD)(您提交的答案:ABCD)4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的有()。

√(正确答案:ABCD)(您提交的答案:ABCD)4分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5.中国目前的核心利益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BCD)(您提交的答案:BCD)4分

A.保持贸易大国、外汇储备大国的优势

B.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D.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正确答案:AB)(您提交的答案:AC)0分

A.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C.市场经济是一种人治经济

D.市场经济可以不讲信用、唯利是图

7.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视野,主要是因为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ABCD)(您提交的答案:ABCD)4分

A.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B.着眼于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

C.突出改革的顶层设计

D.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多项选择题:24分

6.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篇六

题目:青年学生如何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班级:广告1001班 学号: 姓名:

摘要:相信大家都铭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和1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历经短短七天的时间,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深的鼓舞和感动。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积极贯彻十八大的精神和思想,努力向上,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积极贯彻和落实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用行动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十八大 精神 爱国主义

党的十八大已经胜利闭幕了,根据当前国家形式和政策,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青年大学生们的首要任务。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荣接班人,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挺进新时代的主力军,学习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是作为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事情。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谈谈如何将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和贯彻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一、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可见,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的时代最强音。

我们大学生如何做到创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首先是要将创新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比如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要积极参加创新型学术科研竞赛,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充分利用好这些竞赛提供的平台,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质的提高。最后就是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多关心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科研动态,要善于发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契合点,并开展论证和调研,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创造社会财富做好准备。

第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认清形势,增强日常学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做了系统总结,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总任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报告还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毋庸置疑,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对报告中的这些术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但这些政治术语又都是我们日常政治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词汇,所以我们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基础课程和形势教育课程的学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这两门课程闻名色变,而要转变观念,认真投入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培养自己对这两门课程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开阔自己的政治眼界,摘掉“政治盲”的帽子。

报告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总结和创新是有深远意义的,他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心灵自信。我们同学一定要加强对党的最新理论的学习,发现其中的奥秘,理解在中国的国情大背景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而不要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恶意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当你真正投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你会发现其博大精深的体系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确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最后,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投入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重点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战略指导思想。这在我党历次的党代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党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这一具体精神,我认为最好的实践就是自觉投入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来。在寝室中,我们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养成“人走电器关”的良好节能习惯;在食堂就餐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点菜点饭,不能点的过多又吃不下,最后只能倒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购物时,我们要选择低碳产品,环保购物,理性消费。在实践过程中,要时刻认识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你我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让自己成为引领建设“两型社会”的生力军。

7.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七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定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肩负的重要使命在于, 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的教育。与此同时, 形势与政策课还肩负着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形势, 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正确认识形势, 善于发现矛盾, 恰当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因此说, 《形势与政策》课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 教学的目标更强调, 使学生在知晓有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上, 还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能够自觉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目前《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自《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来, 各高校教师为提高教学实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此同时, 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 他们也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近年来, 就《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 归纳来看, 很多高校采用过如下的考核办法, 现将具体情况作以分析。

1、采用以卷面考核为主的方式。

即采用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来综合评定成绩, 并且卷面成绩占比例比较大。卷面内容以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为主, 要求学生闭卷完成。这种考核形式是以期末书面考核为主。在实际考核中, 我们发现, 有的学生, 平时听课并不认真, 甚至有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他人的表现, 但在考试之前, 临时突击, 基本知识都掌握, 卷面分数很高, 但并不具备运用理论正确认识形势、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的学生平时认真听讲, 学习态度端正, 但因理论知识没有背好而成绩很低。所以, 这种考核模式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 很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得高分的现象。

2、采用开放式综合论述为主的方式。

即采用命题论文成绩与平时综合评定, 命题论文成绩占比例较大。主要是根据教学范围, 划定若干问题, 布置作业要求, 由学生任意选择一题撰写小论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材料, 在撰写论文时通过材料的组合, 拼凑出一篇文章, 甚至会有个别缺课学生论文成绩也很高。

三、《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综合考核大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形势、正确分析形势的实际能力, 我们应在继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 重视改革和创新考核方法。

1、在考核体系上, 成绩评定应把期末考试与日常考评相结合。

一直以来, 很多教师把成绩考核的时间统一确定在期末进行, 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平时不努力, 期末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 导致一些学生平时态度不端正, 学习懈怠, 甚至寄期望于期末的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事实上, 知识是靠平时积累的。《形势与政策》课在考核方法改革中, 应采取期末考试与日常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合理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具体措施是, 除期末考试外, 应加强日常考评力度, 包括对学生日常行为考查、课堂听讲状态的考查、课堂发言情况的考核、完成平时作业的考核等, 督促学生循序渐进扎实掌握知识。

2、在考核内容上, 期末考试应把理论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针对以往考核重记忆, 轻能力的普遍现象, 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改革要坚持理论和实际并重原则, 树立能力培养的考核观念。尤其是期末考试的内容, 以往的课程考试大多只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而忽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检验。以往期末考试时大多以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的题型为主, 而这些类型的试题重点考核的是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情况, 并不能有效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正确理解政策、分析形势的实际能力。我们认为, 教师命题时, 除上述题型外, 还应增加辨析、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题型, 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考试类型应采用开闭卷结合的方式。试卷中, 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等试题要求学生闭卷完成;辨析、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题型采取开卷形式进行, 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教材等相关材料, 独立完成答卷。

3、在考核形式上, 增加实践考核环节。

关于实践考核, 可以通过就特定内容要求学生讲演、分组讨论、辩论、撰写学习论文、撰写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例如“撰写学习论文”这一项, 就可提出这样的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抒发学习后的体会及收获, 或者是就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次讲座的某个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

注:本文是201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L11DZZ065)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蕴哲:《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办法改革》, 《中外教育研究》, 2009 (4) 。

8.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八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问题;探索创新

【分类号】G64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形势讲解与政策分析的理论课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化,也存在着许多影响课程实效性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单一、泛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侧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探讨;教学管理松散,缺乏课程建设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对该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据资料显示,不少学生对该课存在诸多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感觉没什么用,跟本专业关系不大,对以后工作考研也没什么帮助”;二是直接“建议取消这门课程,自己历来对这一类课就不感兴趣,硬着头皮上,纯粹是为了凑学分”;三是认为“平时都能看到和听到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上专门课程学习形势政策,纯粹是浪费时间”。诸如此类的想法,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课程的实效性,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影响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深化到学生内心深处。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实行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结果是“学生被动地听讲,教师疲惫地讲授”。在现代教学中,应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主题发言教学法、实践体验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选取某一个专题,在班级中开展座谈会,结合专题内容,让学生根据专题内容,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的认识。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结合时事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视频观看教学,更直观地引导学生。在播放视频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观看视频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问题。观看视频结束后,老师要进行补充讲解,使学生加深对于所要思考问题的理解,并且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视频内容中看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住精神内涵,更新教学题材

在教学内容方面,广大教师要紧抓两点: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基本立场。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到形势与政策的讨论中去。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实事,更新教学题材,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势与政策” 课教学与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紧密联系,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事性特点,其教材可能是所有课程中变动频率最快的。再加上如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这就对教学工作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兴趣特点,构建立体式、系列化的鲜活教材。要打造立体教材体系:即教材可采取“活页式”的形式.基本理论部分集中在前.做指导思想,属固定部分,要经常检查;时事部分要及时编写。及时变动,再辅以相关报刊、音像等资料,使稳定部分和变动部分有机结合,并坚持按期修订一次。不断完善不断丰富。教材既包括教师高度的理论概括成果,又收集以往学生的点滴思想收获,争取形成一整套广大学生不仅喜闻乐见,而且广泛参与的立体式、系列化教材体系。

三、善于运用新媒体,改变传统教育印象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工具,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政策分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坚持传统教育方法与新媒体教育手段相结合,在抓紧课堂主教育的同时要运用新媒体加强教与学的交流。高校可以自主开发形势与政策的辅助教学平台,在教育讯息的选择方面,应围绕大学生最关心的国内外形势和一些热点问题,创建网上形势与政策的数据库,把文本、音频、视频等不同的素材融为一体,将一些难以理解的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题网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辅导,或是开设网上论坛,让学生在平等、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中,就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自己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则在其中及时进行正确引导。

四、开辟“实践教育”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二课堂,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多地注重历史;立足现实,关注本地区现实,安排大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有意义的考察;并运用主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进行有深度的研究,并尝试提供解决某些问题的思路或方案。这种考察、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兴趣。

五、重视课后反馈,完善授课环节

有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变换着新鲜的教学题材,运用时尚的新媒体手段,增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最后还得重视课后反馈这一重要环节。第一,完善考核制度。目前写论文考试这种宽松的考核方式助长了学生的不诚信作风,与“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属性背道而驰。因此,严格考核是有一定必要的,评判标准就在于文章是否是学生自己所思所想的成果。第二,要注意对学生的后期追踪,观察教学效果,根据效果和影响再调整以后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这样“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形式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到学生内心深处。不断反思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真正地把这门课上好。

参考文献:

[1]王永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9.形势与政策课心得系列4 篇九

不知不觉,大学已经快两年了,形势与政策课也到了大学阶段的最后一节。对于行政课,说来也惭愧,这个学期以前的课基本都是以睡觉度过,偶尔睡醒了起来大略听一下老师在讲些什么,写论文也是粘粘贴贴敷衍了事,觉得其实不开这门课也无所谓。但是这个学期老师让我对行政这门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说建议,其实也谈不上。对于您的教学,我觉得基本已无可挑剔了。而其他老师我觉得在有些方面还有欠缺。对于四学期的行政课,有的老师给我的感受就是整堂课是一些数据的拼拼凑凑,提到一些很表面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仔细听。感觉上提到的事物,如中美关系等是新闻上都可以看到,或者我们已经了解的一些东西。而我觉得这方面您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从您的讲座里总能感觉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包括对生涯的规划,未来的路怎样去走以及美国种种举措背后包含的真正含义,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6节课总的来说时间还是太短,有的时候会有意犹未竟的感觉,或者是只讲了最近时事的一方面,其他也很重要的事没有剖析之类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增加到每次三节课亦或是每学期的周次增多。对于考试,个人感觉真的是不太有必要。可能学校也是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不需要每个同学都花长时间做调查研究。但是考试每次花一个小时在那狂找,写完了之后就不记得写了什么,也没有什么思想方面深刻的见解,让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当然生活中没有必要的

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专业也有没有必要上的课,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

5条建议估计我是凑不全了,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今天的课感觉上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能源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美国的种种恶劣行径和中国替别国作嫁衣裳这种事我们也义愤填膺了好久,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需要发展,这件事就必须解决,尽管前路崎岖。但同时我也感觉很迷茫,感觉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毛邓三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的基本都是中国依照苏联制度模式的各种弊病以及毛泽东真实的一面,当然还有文革十年带给中国的巨大破坏,同时老师也指出了如今中国选举制度的欠缺以及民主的缺失,以及社会最近频发的各种天灾人祸,天灾不可避免,人祸-砍杀事件是否反映了社会制度存在弊病呢?感觉中国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前途堪称崎岖,有的时候在放松之余又不免为了中国的未来感到些许担心。

10.《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大纲 篇十

一、实践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性,使广大同学更直接地感受祖国各行各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带来的新变化。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主题教育中,通过“红色英烈”、“红色寻根”、“红色经典”等系列纪念活动,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把廉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激发大学生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二选一)

1.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做廉洁诚信的上大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实践教学形式及考核

1.听一堂相关主题的教育课。(2011.7.1)上一堂课

2.作一次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小作业。发一条帖读一本有关中共党史或廉洁教育的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300字左右、联系个人思想实际)。登陆乐乎——论坛——圈子,选择“形势与政策”课程论坛指定区域,以学号或姓名将心得发帖。发帖者应注意文明上网,尽量在交报告书前完成,最迟不晚于9月开学。

发帖至:http://group.lehu.shu.edu.cn/BizClub.aspx?id=1672

23.登陆“乐乎论坛-圈子-形势与政策课”,下载、填写、递交《实践报告书》。写一篇报告以个人为单位作一项主题访谈或小调研,将2000 字左右的小论文附在报告书里,文体可以是议论文或调研报告,在确保不存在抄袭的前提下可使用电脑打印。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和胡乱编造数据和事实的行为,能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小论文应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语言流畅,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抄袭者不予通过。

四、实践教学具体规定 课时:课内辅导1学时,实践9学时上课时间:2011年7月1日(周五)

向所选教师递交报告书时请交打印稿

时间:7月12日前可投入办公室边上相关任课教师信箱;

7月12日上午接待,13:00截止。地点:B-305

打印稿封面请注明教师号1-1003、2-1009、3-1015、4-1021与学生顺序编号。

谢谢配合!

五、任课教师评阅及小结

1.请各位任课教师及时 评阅、整理 学生稿件,按编号装入试卷袋备查。

2.认真分析学生实践报告,写出各自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小结,上交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以备汇总至社科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

11.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十一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改革 教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73—02

《形势与政策》课是近年来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对于大学生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立场、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程具备较强的时效性与新颖性,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注意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句话,《形势与政策》课具备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的教化功能。关于教化的含义,在我国许多著作里有描述,中国儒家关于教化的概念,就是教育感化,与教育的概念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它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技术的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更关键的是,教化本身具有同真理的某种深层次联系。教化本身是人的存在性的本质性的转变。《形势与政策》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阐述现实和历史上发生的事例和对这些事例的分析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以及对国家民族、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怀,从关心国情、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因为“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形势与政策》的功能即是教化理论的教化实践,而其效力的最佳判准就是受教化客体的是否认同,就是受教化客体对所教化理论与教化实践的认同度,实质上就是通过“化”资源与“化”的方式与方法取得受教化客体的认同,通过多种化育途径促进受教化者个体的认同转变,促进个体的认同广度与认同深度。

从本课程的特点来说,它具备较强政策性、时效性、新颖性、针对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眼球,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正是由于对这门课程的定位没有达到“精神科学”的高度,本应生动有趣,很吸引眼球的课程却流于形式,学生到课率不高,教师对此感到无奈。许多实践和研究表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提升民族情怀和国家自豪感方面却陷入困境,从学校、部分教师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功能认识不足,也没能认识到本课程中包含的强大的教化功能。

中国的教育体制和内容近年来颇受诟病,究其原因就是无论是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都以所谓的“灌输”为主,坦率地说就是填鸭式的教育,特别是人文科学教育与世界潮流的差距在拉大。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前沿阵地,应该充分借鉴西方教育中注重个体主动性、个性、自主理性等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转型。以传统“灌输”理念为突出特征的传统教育逐渐向注重这种重在“培育”的教育实质上就是伴随着精神科学一起生长的“教化”概念,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和发展,标志着我国重教传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的是看它所宣传的精神和价值能否被受教育者接受,即被受教育者认同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这门课程上升到“精神科学”的高度,必须直面现实,找出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让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才会具有光明的前景。首要的,是让这门课程得到认同。教化与认同是在教育过程中是必须解决一对矛盾,要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目的,首先要认识到本门课程被认同的困难在哪里。

对本门课程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价值认同,即表现为社会、学校对本课程的价值认同,还表现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价值认同。只要得到认同,这门课程的教化功能就能够被挖掘和发扬。我们可以尝试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等各个方面来考察这门课程教化功能缺失的现象:

(1)社会乃至学校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和忽视。由于整个社会的浮躁和道德缺失,大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教育的庸俗化,大学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早已全面失守,急功近利和道德底线低下的社会思想疾病在大学里蔓延,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忽视甚至藐视,导致这门课程整体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务部门在安排这门课程时,多采用周末或晚上上课的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其他课程排挤掉了这门课的白天授课时间,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这门课没有正式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得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这是一门非常规也非正规的课程。

(3)由于网络传媒的存在,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得海量知识,反衬出教师在课堂上授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内容陈旧不堪。许多老师的观念里仍然认为学生是被教育的客体而不是能够自由思想和主动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枯燥和空洞被许多学生认定为思想政治理论的这主要特征。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新闻、信息被完全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甚至比教师得到的更多的知识,但一些老师没有与时代同步,不能站在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评论社会现象和国内外大事。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几乎形成了“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听什么;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思想,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这种忽视学生个体主动性、个性、自主理性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越来越不重视,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到课率不高,教师深感无奈,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极大的打击。

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知,正是因为以下原因造成了这门课程教化功能的缺失:“对教育对象、实际发展、教育方法注意与研究不够,难免脱离实际,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与整体性研究”;忽视“教育客体的情感、意志、思想的形成过程”;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学科创新不够”等等。

针对以上列出的困境和问题,要挖掘和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化功能,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必须进行创新:

(1)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化”资源取得受教化客体的认同,加强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集中性和指向性。例如可以就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和“反腐败”问题,“就业”和“产业结构”问题挂钩,让学生深深懂得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就是大学生们的现状和未来,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每个人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动性、个性、自主理性,通过多种化育途径促进受教化者个体的认同转变,促进个体的认同广度与认同深度。除了采用教师课堂授课方式,还应该采用包括视频教学在内的多种方式,最能增加学生认同感的方式是就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给予成绩,甚至可以请学生上讲台就某一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对某些专题,在考察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后可以请学生自己制作PPT,自己上讲台讲课,自己发起讨论,教师做的仅仅是维护课堂讨论的方向。从笔者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充分信任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激情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精美的的课件和出众的才华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体验,也会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不仅仅是“被教化”的客体,还是教育的主体,因为学生的思维角度往往与教师有所不同,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在讨论中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道德得以加强。另外,学生从竞争到一个学习主题到整个的学习活动开展都是通过自己小组的探讨和研究最终确定方案,也极大的锻炼了大家研究的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训练,让教师们术业有专攻是极其必要的。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形势与政策》课包含大量的内容:国家政策、周边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要所有教师掌握所有国内国际大事的由来和走向显然是很困难的,谈吐清晰、知识面广、分析精辟的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观点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即达到教化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首要的是师生之间要心理相容,心灵相通。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民主的、和谐的的氛围是实施教化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自言自语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使这门课程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当具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我国大学生还没有机会充分接触社会,有的学生的人生观是悲观的,有的学生的人生观是乐观的,但最终学生是透过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来看待社会和人生。教师在在教学中有身教示范的作用。这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的智育功能的发挥,而且还影响着教学中德育的效果。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习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是阳光的、向上的、客观公正的形象,学生内心就会人生对社会、和自己都充满信心。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不仅是学生享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也能享受到学生的友谊。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让人感觉到温暖和信任的人际关系,也是美好人生的一种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本门课程教化的目的与功能自然而然能够被实现。如果学生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怀疑,他们就会以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得到仇恨、势利、自私等道德经验。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4)在教学管理上,确立并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体制和相关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不仅能够实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还可以加深学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参考文献:

[1] 罗久.海德格尔论教化与真理——对柏拉图洞穴喻的一种生存论解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 奚彦辉.化与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的深层理论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 邵清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兼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2(6).

[6] 殷明明,赵海月,许鸣.理工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7] 谈超群,李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2(06).

12.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十二

一、“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选题难以把握

“形势与政策”课除了介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政策, 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等, 还要对当今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具有很强时效性和现实性。当前形势与政策发生改变, 或是出现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授课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可以说这是一门需要时时更新的动态课程。所以“形势与政策”一般没有固定教材, 高校一般会根据当年总的形势与政策制定一个教学大纲, 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本人。而教师在内容或是角度的选取上往往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社会焦点上, 疏于将选材与学生层次和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容易割裂开来, 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认可程度不高

“形势与政策”作为通识教育课, 普遍不受学生重视。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等内容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 对个人成才没多大帮助, 是一门形式大于内容的课程。这种看法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宏观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形势关注程度不高, 缺乏政治敏锐度;另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没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联系起来, 缺乏宏观意识。

3、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都日益重视, 在师资结构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同时具备知识性和现实性, 并且结合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不同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而任课老师往往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或是辅导员担任, 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很少, 甚至没有。学校在优化师资结构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任课老师的学历或是教龄, 却忽略了这些老师很可能只具备单一专业背景, 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经历或经验。任课教师不具备跨学科讲学的能力, 就容易在选题、备课、讲解的过程中陷入僵化, 难以将不同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教师在授课时就容易照本宣科, 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授课效果自然不尽理想。

4、考核形式单一, 成绩评定方式不科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一般以考查为主, 方式为由学生提交一篇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根据论文的完成情况打分。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作为平时表现, 只在总成绩中占10%到30%的比例。可见, 成绩主要来自课程论文的得分。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时往往是对网上资料的抄袭或拼凑, 论文质量不高, 雷同率却高得惊人。这样的论文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批阅时也不好拿捏评分标准。

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对策分析

1、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无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还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 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 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因此,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 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2。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其个人的成才必然跟社会的发展, 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而形势与政策的大环境决定了大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空间的上限和个人发展的方向, 也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 把握现实政策, 结合自身实际, 才能正确定位, 为自己的发展确定适合的职业和发展方向3。

任课老师在选题之初就应该针对性的选取一些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作为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加入就业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从而引导学生及早确立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情况分析、思考专业相关的形势与政策, 使枯燥的政策理论知识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也能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在自身学习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真正进入到学生的意识中。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教学内容就必须以实际为本, 以学生为本。任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 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4等。教师在备课之初就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和专业特点, 同时密切关注与该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行业新闻动态, 并收集整理形成素材, 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及专业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做好准备。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实际, 将专业发展趋势、职业素养等贴近学生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 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一般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这些“非专业”的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历, 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不一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跨文化、跨专业的背景。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机制, 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 并将新的形势和政策发展介绍给教师, 同时也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 了解新的时事动态、政策导向, 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态势, 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的, 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4、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媒体,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以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 引入理论教学的案例分析法;模拟真实社会环境, 让学生体验社会情境的情境体验教学法;选用适当教学相关视频, 帮助学生直观生动了解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法等。

5、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现阶段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评定体系以课程论文的成绩为主,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形势与政策素养, 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当适当加强平时表现和实践教学的权重,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可以从上课的考勤、课堂发言、分组讨论、平时作业等环节纳入平时表现评价中, 再结合课程论文的撰写情况, 将过程性表现与结果性评分综合起来, 做到成绩评定与学生能力发展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开放式的课程, 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也需要持续的创新与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陈红媛, 陈若松, 唐海珍, 周立华编.形势与政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4

13.形势与政策课意见 篇十三

思政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考核论文

题 目:论生态文明建设

所在系部: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物理学教育101班 组 长:

组 员:

任课教师:

2013年6月

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我党在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面对着这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现状,使我国走向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现状 措施 美丽中国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 today is facing the severe ecological problems, our par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eighteen big report sheet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Faced with the serious problem, we should urgentl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make our country towards a better tomorrow.【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atus quo

measures

Beautiful China 

一、前言

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类活动,以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从这一过程中人类产生了生态意识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正式形成,是破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的诸多难题的紧迫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迫须要,是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进入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并驾齐驱新阶段的紧迫须要。[2]

二、生态文明的由来

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这属于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这属于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接下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此外,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3]

三、生态文明毁坏的表现

伴随着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类通过自己的勤劳创造了与以往时代相比多得多的物质财富,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的强大。单向

过度的向大自然索取占据了人们的主要的意识,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源枯竭,环境而化,物种多样性消失等的问题越趋明显。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极为有限,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工业化、城市化多重夹击下,生态恶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影响越趋明显。

(一)大气污染

目前大气污染物已知的大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特别是工业的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有数据表明在2011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217.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达2404.3万吨。全世界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中有一半是中国的。如果人们长期在超过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其身心健康将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同时也会导致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酸雨过多等现象。

[4]

(二)水污染

工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很大的比例,超过了中国的环境的最大承受容量,工业中的氮和磷污染物在水中的长期累积,加速了水质的污染,过度的开发水资源,减少了生态的用水,加剧了水污染的恶化。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的自身调控功能,导致水资源的加速污染。据国务院八部委2008年环保专项行动最新检查的结果显示:全国113个重点监测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依然偏低,其中243个地表水水源地中达标水源地为159个,不达标的为84个。水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中国的生态

文明建设。

[5]

(三)生物多样性消失

当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多的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等活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对几大部分的动植物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野人参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现在在我国的人参产地找到成片的野人参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在我国许多中草药,只要被证实对某种病有治疗的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采挖一空。生长在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不断的攀升,甚至比黄金还要贵。因此捕杀犀牛的行为更为猖狂,导致黑犀牛快速处于灭绝的边缘的步伐。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6]

四、采取有效措施

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生态问题,需要我国公民乃至全世界人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坏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全面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履行我们的义务,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要让全体公民意识到目前我国人口多、资源缺乏、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相互统一的;意识到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以及人文指标是全面发展的;意识到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全社会都形成了这样了解国情、保护环境、崇尚自然、节约资源的共同意识后,生态文明观就成为了13 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与行动结合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结合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观念,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就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发展可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渐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化、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情况,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向目标。

坚定不移去做好节能减排是工作的核心。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好”在基础,“好”的主要体现之一在与经济增长的同时可以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好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坚决淘汰掉落后的生产力,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性指标就要出硬的招数,不动真格就换不来碧海蓝天。我们要像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一样,严格实行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法规、遵守执法纪律、完善执法手段,建立健全的节能目标责任及评价考核制度,将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次出现。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人人都应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首先,在全社会中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鼓励公民购买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杜绝过度包装,提倡使用大包装商品;号召不使用塑料袋,大力提倡使用布袋、菜篮子。其次,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计划,优先购买可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保标志认证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绿色产品的比例。再者,大力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号召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使用节水型用具,使用节能电器,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使用布袋菜篮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为着共建文明的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束语

在新世纪新阶段里,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的模式、破解发展的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努力建设中国。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我们要弘扬生态文化。而提倡生态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在于要深刻把握好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化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处理好人类和大自然间的各类关系,能够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能够使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更加默契。

建设生态文明,其次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八再一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到报告中,这将更有助于我们确立完整的科学发展理念,从而推动构建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发展平衡的文明和谐新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将会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 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2]荣开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J].江汉论坛,2011-02-15,[3]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781.htm;

[4]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2000年修正)下一篇:采购行业职业规划